《压强》教学设计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探究方法进行探究实验,掌握控制变量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团队的团结协作意识。
大约7分钟后
5.老师请大家停止实验,面向讲台。然后请几组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实
验过程及实验结论。同时请下面的学生注意观察台上的学生如何进行实验,之后请下面的学生对他们的展示作出些评估
5.学生上台展示实验过程,边展示边解说,最
老师:“第三幅图,啄木鸟的嘴插入树干捉虫子,嘴对树干有一个向里压的力。”
老师:“大家发现这些力在方向上有什么共同点?”
1.学生观察三幅图片后,回答:“都与受压面垂直。”
1.锻炼学生的观察、综合能力
老师:“不错,我们就把这样垂直压住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按动鼠标把压力的定义播出来。
教师板书:
一、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
基本信息
课题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一节“压强”第一课时教案
作者及工作单位
作者:朱芳兰工作单位:吉安五中
教材分析
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课标要求要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为核心,在基本的实验、事实基础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进一步认识压强的定义、公式、单位。
成功一:建立了学生评价方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自主的参与了课堂,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成功二:注重了科学探究,提倡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学生自己参与了整个探究过程,并进行了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展示了不同的探究方案,比如,有的小组选择了橡皮泥、细绳、宽布带、钩码;而有的小组选择了压力小桌、钩码、细沙……等等。评估时学生说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看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探究过程中,尽显无疑。而且在探究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在互相交流互相合作的过程中,学到了科学的探究方法。
学生看到北极熊的影片,很兴奋,听了老师的提问后,又很疑问。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⑵进行新课(39分钟)
1.老师:“请看屏幕。第一幅图,小宠物放在沙发上,把沙发压了一个坑,小宠物对沙发有一个向下压的力。”按动鼠标把这个力播放出来。
老师:“第二幅图,装满物体的纸箱放在飞机的传送带上,也会把传送带压的轻微变形,纸箱对传送带有一个斜向下压的力。”按动鼠标把这个力播放出来。
2.歇后语:“马尾提豆腐—提不起来。”为什么?
3.预习压强的计算及怎样增大、减小压强。
巩固所学内容,学会知识的运用,从物理走向生活。
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板书设计
一、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
1.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
力,即F=G
2.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及受力面积有关。
①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大。
② 在与小组成员一起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与人共处、协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准备
①制作好课件。
②每小组4~5人,分好12组,上课时按小组坐好。
③每小组的桌上各准备好一块泡沫塑料、一个图钉、一根一端削好的铅笔、一盒细沙(盒子用透明大塑料瓶自制,比如雪碧饮料瓶)、两段橡皮泥、一根细绳、一根宽布带、一个压力小桌(用硬纸板和钉子自制的)、一个50g的钩码、一个200g的钩码。
学生做笔记
培养学生做笔记的习惯
2.老师取出气球,用手指轻轻压气球,让大家观察这个压力的作用效果;接下来加大力度压气球,让大家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
老师:“两次压力的作用效果一样吗?你是怎样看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一样呢?”
2.学生观察分析后答:“不一样。从气球的形变程度看出来的。”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理解压强的定义、公式、单位。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理解压强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⑴引入新课
(1分钟)
老师:“我们先来看段影片,注意北极熊是怎样走过薄薄的冰面的。”
播放影片。
老师:“从影片中我们发现小北极熊是站着走过薄薄的冰面的,而大北极熊是平躺着爬过冰面的,那么大北极熊为什么站着不能走过冰面,平躺着往前爬就能顺利通过冰面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4.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本节课的学习要充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新课程标准理念,体现以探究式学习方式和合作学习方式,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采取分析现象,找出原因,提出猜想,进行实验验证猜想的研究方法,从而理解压强的概念和掌握控制变量法。
学情分析
老师:“刚才的实验,几次的压力作用效果都不一样,那么你能提出可探究的问题吗?”
学生由刚才的疑问,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意识。
3.老师请同学们做两个体验活动,进行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并说出猜想依据。
3.学生动手体验,根据自身的体验,做出的猜想
3.让学生学会有依据的进行猜想。
9.学生倾听。
9.培养学生的倾听记忆能力。
⑶学习检测
(2分钟)
老师:“现在你能解释北极熊为什么站着不能通过冰面,而平躺着向前爬就能顺利通过冰面吗?
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
前后呼应,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⑷小结
(3分钟)
1.教师播放影片来回顾这一堂课的内容。(影片剪辑于教参配备的光盘资源)
1.学生放松心情,静静的观看影片。
老师:“很好,老师再请个男同学来做个实验。”老师要求男同学只能用手掌压气球,要男同学压破气球。大家会看到很难压破气球。老师又叫个小女孩上来,给她一根针,要她用针轻压气球,气球破了。
老师:“两次压力作用效果一样吗?”
学生看的先是担心,后是惊讶,继而充满疑问。
学生答:“不一样。
启发学生的思维,再次激起他的学习热情。
老师:“很好,我们就把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做压强。”请同学归位。
教师板书
二、压强: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1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学生做笔记
培养学生做笔记的习惯
7.老师问压强的定义与我们学过的哪个物理量的定义类似?
请学生对比速度、电功率说出压强的公式
教师板书
②公式:
7.学生答:“速度、电功率”
成功三: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比如,引入时,根据现实生活实例北极熊提出物理问题;进行猜想时,请学生根据提供的生活体验或结合其他的生活经验事实进行有依据的猜想;布置作业时,又从物理走向了生活。
6.老师留下两位同学请其他同学归位:“这两位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不一样,受力面积也不一样,大家能比较他们对地面的压力作用效果吗?怎样比较?”老师提醒:“假如他们的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如屏幕所示,你怎样比较他们的压力作用效果?”
6.学生思考后答:“取他们单位面积上的压力进行比较。”
6.让学生自己发现压强的定义,有助于学生理解压强的物理意义。
2.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结论的理解进而认识压强的定义、公式、单位。
3.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的逻辑关系:本章是初中力学内容的重点知识,而压强概念又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也是生活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个概念,在学生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中经常用到。这一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力及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重力、摩擦力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关前面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又是学习后面液体压强、气体压强和浮力的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1.轻松回顾知识,加深印象。
2.对上课表现突出,尤其是对举了手回答问题的基础中下的同学提出特别的表扬,并每人发一颗糖

2.学生领奖。
2.激发兴趣,关注后进生的发展,激发后进生的学习意识。
⑸作业布置
1.《三国演义》中力大无比的张飞用手握不破一个鸡蛋,你呢?回家试试看。并解释为什么用手很难握破一个鸡蛋,而在碗边轻轻一碰鸡蛋就破了?
学生做笔记
培养学生做笔记的习惯
老师说:“请大家看第三幅图,啄木鸟的嘴对树干的压力与重力有关吗?”
学生分析后答:“无关。”
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老师:“可见,压力有时与重力毫无关系。那么什么时候压力的大小才等于重力的大小呢?”
老师:“只有当物体放在水平面时,压力的大小才等于重力的大小。”
教师板书:
1.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即F=G。
学生答。
学生做笔记
7.培养学生利用“比较法”学习类似的知识,这样起到了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8.老师分析公式,得出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另外还从公式中可看出压强的单位。我们知道压力单位是牛(N),受力面积单位应取平方米(m2),那你知道压
强单位吗?”
8.学生思考后答:“N/m2”
8.让学生再次理解物理公式不光是对数字的计算,也是
对单位的计算。
老师:“对。我们为了纪念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对物理作出的杰出贡献,又给压强单位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
教师板书
③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
1Pa=1N/m2
学生做笔记。
培养学生做笔记的习惯
9.老师:“生活中还有比帕大的单位千帕(KPa)兆帕(MPa),是因为帕这个单位很小,一张报纸平摊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约为0.5帕,我们的物理课本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约为50帕,一个成年人站立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帕,混凝土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5×107帕,超过这个压强,混凝土路面就会被压坏,因此一个物体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压坏。”
②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大。
二、压强: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1.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2.公式:
3.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
1Pa=1N/m2
提出问题
做出猜想
设计进行
实验
分析得出
结论
交流评估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为了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主动的参与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人,我设计了如下对学生的评价方案。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①认识压力;
②知道与压力作用的效果有关的因素;
③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并理解压强。
过程和方法: ①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掌握控制变量法,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②经历压强概念的建立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 使学生通过知识的探索过程形成研究探索意识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后说出得到的实验结论;(3分钟)
学生举手发言对展示的实验进行评估。(2分钟)
5.培养学生的表达
能力、观察能力,锻炼学生自我表现的胆量
展示、评估之后。
老师总结板书
2.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及受力面积有关。
①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大。
②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大。
4.老师要求学生设计并进行实验验证刚才的猜想。不过实验前老师先提几个问题。”
问题1:实验中要注意采用什么物理研究方法?
问题2:如何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之后老师请大家从细沙、橡皮泥、细绳、宽布条、压力小桌、钩码中选择合适器材,开始设计并进行实验验证猜想。
4.学生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之后设计并进行实验。(大约7分钟)
学生做笔记。
培养学生做笔记的习惯
老师:“为了考考大家对实验结果的理解,老师请几位同学上台来参加一个表演游戏。”
学生上来站成一排,老师发令:“请增大你对地面压力的作用效果。”
请学生代表解释他这样做Baidu Nhomakorabea理由。
学生表演:
有学生抬起一只脚,也有学生去抱东西。
学生解释。
在游戏中加深对实验结论的理解,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再次高涨。
在本节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学习的认知基础;控制变量、比值定义、对比、归纳等学习方法,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有所涉及,这为本节课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方法基础。另外,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所学习的压力,已有了压力大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和压力总等于重力的误区,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
对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一定的奖励。
另外,在上课过程中,我还特别关注基础中下的学生,只要发现他们举手,或虽没举手,但却看出他们想回答问题,我一定会先叫他们回答,回答正确表扬,回答不正确,也肯定他们的进步,对他们提出鼓励:“老师相信你下次一定行,加油!”
教学反思
反思这节课,我花费了较多的精力去准备,从备课、课件的制作、自制教具(自己示范自制了一个压力小桌和盛细沙的盒子,布置学生每人自制了一套,然后再精选了十二套)、到学生评价方案的制定,确实花费了很多时间。所以这节课总体是较成功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