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检测抗体如何选择(下)

合集下载

Westernblot一抗和二抗的选择讲解学习

Westernblot一抗和二抗的选择讲解学习

W e s t e r n b l o t一抗和二抗的选择Westernblot一抗和二抗的选择抗体分类:根据重链恒定区的血清学类型,可将抗体分为IgM,IgG,IgA,IgD,IgE 五类,它们的重链分别为mu, gamma, alpha, delta, epsilon链。

在上述每一类别中,按重链构造上的变异又可分为几个亚类,例如人的IgG可分为IgG1,IgG2,IgG3,IgG4四个亚类。

轻链分为两种类型,kappa链和lambda链,但每种抗体中只存在一种类型的轻链。

二抗:二抗是在其它宿主体内制备的能与一抗或一抗片段结合的抗体,上面通常连有酶或荧光素等标签。

由于二抗所具备的优点使得其在免疫学实验中得以应用广泛,如western blot(通过与特异性抗体结合来鉴定蛋白质),ELISA(以耦联有酶的抗体或抗原为标记来检测特异性的蛋白质,尤其是相应的抗原或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组织中的特异性抗原),免疫细胞化学(通过免疫学方法检测细胞的抗原组成),流式细胞术(通过检测激光所激发荧光来鉴定分离不同类型的细胞)及免疫沉淀(通过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作用来分离相应抗原)。

二抗针对某一特定物种(如小鼠)的所有抗体均具有特异性,因而使用标记的二抗可以免去对每一个一抗进行标记,大大节省了时间和费用;此外,一个一抗分子可以同时结合几个二抗分子,从而使信号大大增强,提高了实验灵敏度。

二,如何选择二抗——根据一抗种属及类型选择合适的二抗广义上是指专门和进行特异性反应和结合的抗体,在免疫学反应中,经常需要针对试验选择不同的二抗,**捷能为您的科研工作提供最适合和最全面的二抗产品。

检测任何目的靶蛋白都有不止一种抗体可供选择,同时在后继试验中也会有不同的检测方案,因此在选择二抗的时候要综合考虑一抗的类型及后继检测方案的要求,一般来说,选择合适的二抗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一抗的种属来源】二抗应选用与使用的一抗相同的物种来源,例如:如果你的一抗是小鼠源的单克隆抗体,二抗则选抗小鼠的二抗(山羊抗小鼠或者兔抗小鼠等均可);如果一抗是从兔血清里制备的兔源多克隆抗体,则相应的二抗需要选择抗兔的二抗。

免疫双标,抗体如何选择?

免疫双标,抗体如何选择?

免疫双标,抗体如何选择?注意几点:1)最好是不同种属来源的一抗,而且最好都是单抗。

这样就要选择相应不同种属来源的二抗,避免同种属来源的二抗与两个一抗的交叉反应。

选择单抗也是避免交叉反应和假阳性。

好的抗体真的还是很重要。

2)如果条件所限,只找到一种抗体,而且说明书没有明确说可以做免疫荧光怎么办?这个可能不是说就一定不能做,也可能是厂家没做这方面的实验,可以大胆的try3)为何免疫双标一般是免疫荧光为主?一方面是不同抗体标记不同的荧光,图片漂亮;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SP和ABC法中还要封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等可能会引起假阳性反应。

4)是否可以用不同荧光染料直接标记的不同一抗来做?可以做,过程还可省一步。

但是注意没有二抗的放大效应,结果可能有时很难出来。

5)免疫双标荧光的图像如何整合?可以用扫描共聚焦,或者用园子的软件整合。

注意及时照相,荧光过段时间会淬灭。

免疫双标中,最为关键的是一抗、二抗的选择以及恰当的搭配:1. 免疫双标做得好的基本原则是:一抗种属不同,二抗匹配对应的一抗,二抗不同颜色标记,二抗之间无交叉反应2. 抗体的选择一般根据本实验相关的一些关键词(抗体名称、编号、目标动物种属、实验方法...)来检索一些档次较高的文献,看看图片较好的文献中研究者们用的哪个公司的什么编号抗体,不见得知名公司的抗体就一定做得出来,实践检验过了的才是金标准。

3. 封闭液的选择封闭液作用就是尽量封闭掉能与二抗结合产生非特异性染色的抗原。

所以,封闭液尽量选择与二抗种属同源的血清封闭液。

比如,二抗是“驴抗羊FITC、驴抗兔CY3”,那么最佳封闭液就是驴血清封闭液。

免疫双标一抗的选择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一抗种属来源相同:即一抗A和B都是小鼠抗大鼠,或者都是兔抗大鼠;对于这种情况,采用的双标方法是顺序法,即把免疫组化的过程走两遍,一抗不能同时加。

第二:一抗种属来源不同:比如一抗A是小鼠抗大鼠,一抗B是兔抗大鼠,即A的种属来源是小鼠,B的种属来源是兔;针对的组织是大鼠。

WB检测抗体如何选择(下)

WB检测抗体如何选择(下)

WB检测抗体如何选择WB检测之二抗二抗选择二抗是用一抗免疫动物制备的抗一抗的抗体,选择范围较窄,基本是商品化的,在不考虑二抗修饰类型的前提下,二抗的选择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二抗来源种属、一抗来源种属和抗原来源种属互不相同。

例如如果研究对象是人的蛋白X,选择了鼠抗X一抗,则可选择兔抗鼠二抗或者羊抗鼠二抗。

二抗选择要考虑的问题有:①对单抗类一抗,二抗需与一抗的类别或亚类相匹配(多抗类一抗主要是IgG类免疫球蛋白故相应二抗就是抗IgG F(ab’)2二抗,避免各种Ig保守结构域导致的交叉反应。

然而各种Ig仍具有保守的轻链结构域,因此还是有一定程度的交叉反应。

WB检测之内参抗体Western Blot检测方法不仅能检测靶蛋白存在与否,还能比较不同条件下或者不同组织中靶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可作为蛋白表达水平最直接的证据。

在WB实验中有众多不确定因素影响靶蛋白表达水平的测定,如方法学本身性质、操作误差等。

为准确衡量靶蛋白表达水平,需要精确一致的上样量,使用内参的意义即是保证上样量的一致。

内参即内部参照(Internal Control),对哺乳动物细胞一般指管家基因的表达蛋白(Housekeeping Proteins)。

此类蛋白在各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相对恒定,可作为检测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的参照物。

当内参条带亮度基本一致时,基本可以确定上样量是一致的,通常采用比较靶蛋白和内参蛋白条带亮度比值来进行相对定量。

WB实验中涉及到的蛋白-抗体结合是一个复杂的活性生物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众多因素都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例如时间、温度、浓度、离子强度等,在实验设计时就需要有严谨的对照方案,通过对照就容易判断问题所在,严谨的WB实验中需要设立蛋白分子量标准、空白载体对照、未诱导对照、已知量标准物正对照和内参。

内参使用方法1.标记内参:酶标的内参抗体可避免二抗结合总蛋白中某些免疫球蛋白产生的杂带,使用时只需在二抗孵育时加入酶标内参抗体,按照正常操作即可。

Bioss讲堂|Westernblot内参抗体选择攻略大全

Bioss讲堂|Westernblot内参抗体选择攻略大全

Bioss讲堂|Westernblot内参抗体选择攻略大全Western Blot除了能证明某样品中含有某种蛋白之外,其最为重要的作用是比较不同条件下或者不同组织中,目的蛋白表达量的相对多少——即为蛋白表达水平最直接的证据。

要衡量蛋白的表达水平,前提条件就是等量的上样量。

内参的意义就是保证上样量的一致。

内参即是内部参照(Internal Control),对于哺乳动物细胞来说一般是指由管家基因编码表达的蛋白(Housekeeping Proteins),它们在各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相对恒定,在检测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时常用它来做参照物。

选择内参抗体应遵循的原则1、样本来源♠哺乳动物的组织或细胞:β-Actin、β-Tubulin、GAPDH、Lamin B1、PCNA 等;♠植物样本:plant actin、Rubisco 等;♠其他来源样本,应参照已发表文献,选择合适蛋白作为内参。

2、目的蛋白定位▶全细胞蛋白和细胞质:β-Actin、beta Tubulin、GAPDH 等;▶细胞核蛋白:PCNA、LaminA、LaminB、HistoneH3,K70、K80、Erk2、TATAbindingprotein(TBP)以及c-Jun、c-Fos等;▶胞膜蛋白:Na( )/K( ) ATPase 等;▶线粒体蛋白:VDAC1、COXIV等;▶血清:Transferrin等。

3、目的蛋白分子量目的蛋白分子量最好能与内参蛋白分子量相差5kd 以上,各内参蛋白分子量详见下方汇总表。

Tips: 内参的选择还需要考虑实际的试验环境:★在做多组织多细胞样本对比表达量时,最好选用 GAPDH作为内参,因为GAPDH是代谢类蛋白,在活组织中表达比较恒定。

而β-Actin和β-Tubulin是结构蛋白,不同组织的细胞结构会有差异性;★而在某些细胞中,由于组织缺氧、糖尿病等因素会导致GAPDH 的表达增高,不适合做内参;★涉及细胞增殖的相关试验中,c-Jun由于自身表达变化不适合做内参;★凋亡实验时,TBP、Lamin等也不适合作为内参;★做诱导后样本或检测磷酸化等修饰性抗体时,应选择结构蛋白作为内参,如β-Actin 和β-Tubulin。

组织蛋白wb最佳蛋白浓度

组织蛋白wb最佳蛋白浓度

组织蛋白wb最佳蛋白浓度
在进行蛋白质Western blot (WB)实验时,选择合适的抗体浓度是确保实验结果准确性和重复性的关键步骤之一。

过高或过低的抗体浓度都可能导致背景信号强、特异性条带模糊或者缺失等问题。

因此,优化抗体浓度对于获得清晰、可靠的Western blot结果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初级抗体的推荐使用浓度范围在1:500-1:5000之间。

但由于不同抗体的性质存在差异,最佳浓度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试验确定。

以下是一些优化抗体浓度的技巧:
1. 从制造商推荐的浓度范围内选择几个不同的浓度进行试验,观察条带的清晰度和背景情况。

2. 逐步调整抗体浓度,直到获得最佳结果。

可先从较高浓度开始,如1:500,然后逐渐降低,直到背景较清晰时停止。

3. 使用新鲜制备的抗体溶液,因为抗体会随时间降解而失活。

4. 适当延长孵育时间和温度,有利于提高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效率。

5. 优化blocker成分和浓度,有助于降低非特异性背景。

6. 调节洗膜条件,如洗膜缓冲液的成分、次数和时间等,以去除多余抗体。

通过反复试验和优化,确定适用于特定蛋白和抗体的最佳浓度,可以极
大程度上提高Western blot实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抗体的选择与保存

抗体的选择与保存

抗体的选择和保存指南当我们要检测目的蛋白在组织中表达情况的时候,如何选择适合我们实验需要的抗体,并恰当保存使用,是每个科研人员需要细心考虑的。

抗体种类繁多,品牌众多,技术参数不一,价格和质量更是相差甚大,如何购买到高质量价格合适的抗体,并准确地做出我们想要的结果,其中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

一、怎样选择适合你实验需要的抗体1. 一抗选择要点(1)确定抗体的名字,注意中英文名字、它名、亚型等信息。

(2)确定你的实验类型,Elisa,WB,IHC,ICC,还是FACS。

一般抗体的说明书都会列出该抗体经验证过适用于何种实验的类型,如果抗体说明书没有提及的应用类型,并不意味着该抗体不适用于此种分析应用类型,而仅是说明尚未经过此种实验验证,请根据说明书列出的已验证的类型来选择适合你实验的抗体。

(3)确定实验样本的种属,Human,Mouse,还是Rat。

一般抗体说明书都列出该抗体经试验验证过适用于何种物种实验,请根据说明书列出已验证的种属来选择适合你实验的抗体。

(4)样本蛋白的结构性质。

了解样本蛋白的结构性质有助于选择最合适的抗体,待测样本蛋白的结构域和样本在提取和处理过程中是否会变性,蛋白空间构象的改变,会影响抗体的免疫亲和反应。

(5)单多克隆抗体的选择。

市面上的抗体还是以多克隆抗体为主,一般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但亲和力相对小,检测抗原灵敏度相对就低;而多克隆抗体特异性稍弱,但抗体的亲和力强,灵敏度高,但易出现非特异性染色(可以通过封闭等避免)。

2. 二抗选择要点(1)种属来源。

主要根据一抗种属来源来决定购买二抗来源,如一抗是小鼠来源,那二抗就买抗小鼠的即可(羊、兔等均可)。

(2)标记物的选择。

有HRP、Biotin、荧光素等标记物。

一般SP三步法二抗选择Biotin标记的二抗,以与后面的SP结合反应,而免疫荧光染色就需要购买不同荧光素标记的二抗,如罗丹明、FITC、Cy3等常用荧光素。

二、抗体的稳定性1. 抗体的稳定性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结果。

如何选择抗体

如何选择抗体

1.我该定制单抗还是多抗?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定制的抗体是应用于什么实验,需要的量是多少?对于科研用户来说1. 抗体常常应用于WesternBlotting、IP等实验中,对于抗体的特异性有一定的要求,但并不是特别的强调2. 往往在研究很多新的蛋白时,并不确定新蛋白是否很重要,是否会是将来很长一段时间的研究重点,所以抗体用量也不大所以针对科研用户,在定制新的蛋白的抗体时,我们强烈建议首先制备多抗用于实验,当得到了理想的实验结果并需要长期的使用该抗体时再考虑制备单抗。

当然,如果您对该抗体的特异性要求特别高(多抗的特异性已无法满足实验要求,比如应用于流式细胞术等)时,还是应该定制单抗对于工业用户来说1. 抗体往往应用于检测定量实验或者功能性实验,对于抗体的特异性要求非常之高2. 目标蛋白基本上都是已知的确定有相当商业开发价值的,而且产品一旦形成,用量会非常大所以针对工业用户,基本上可以直接定制单抗2.我该选多肽还是蛋白作为抗原呢?需要根据抗体应用于什么实验,以及您所能获得的材料来决定1. 实验过程中蛋白处于天然状态,这时使用的抗体识别的一般是蛋白的构象表位和线性表位;这样的实验主要有CO-IP、FACS、Neutralizing/Blocking以及Elisa法检测天然蛋白等2. 实验过程中蛋白处于变性或半变性状态,这时大部分的构象表位已被破坏,抗体识别的一般都是线性表位;这样的实验主要有:Western、IHC/ICC/IF等以多肽作为抗原制备的抗体,识别的是线性表位,在使用时蛋白处于变性或半变性状态下,结果可以令人满意;但不能够保证识别天然蛋白以蛋白作为抗原制备的抗体,识别蛋白的线性和构象表位,基本上所有的实验都可以应用,所以,用蛋白作为抗原应是首选,但是在多肽抗原已可满足实验要求而且得到蛋白有一定难度的情况下,以多肽作为抗原制备抗体更加合适。

3、什么情况应该考虑用设计多肽做抗原?答:如果氨基酸序列已知,但是由于基因克隆或表达等原因得不到抗原蛋白,或者仅需要得到针对抗原蛋白某几个特定表位的抗体,就可以采用多肽合成的方式得到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抗体的选择方法和注意事项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抗体的选择方法和注意事项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抗体的选择方法和注意事项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组织中特定蛋白质表达的方法,通过使用抗体来实现。

在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时,选择合适的抗体至关重要,因为抗体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选择抗体时,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包括特异性、灵敏度、特异性和重现性等。

需要注意一些实验中的常见问题,比如非特异性结合、交叉反应和背景信号等。

下面就关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抗体的选择方法和注意事项做一些介绍。

一、抗体的选择方法1. 确定目标蛋白:在选择抗体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目标蛋白的特性和表达模式,比如它的亚细胞定位、分布情况和表达水平等。

2. 搜索合适的抗体:可以通过文献检索、商业抗体数据库、生产商提供的数据和其他实验室的经验等渠道来获得相关信息,然后筛选出合适的抗体。

3. 考虑实验条件:在选择抗体时需要考虑实验所需的条件,比如实验类型(免疫组化、免疫沉淀、免疫印迹等)、样本类型和处理方法等。

二、抗体的注意事项1. 抗体的特异性:选择具有较高特异性的抗体是十分重要的,避免出现与非目标蛋白的结合。

2. 抗体的灵敏度:选择具有较高灵敏度的抗体有助于检测低表达水平的蛋白。

3. 抗体的特异性验证:在使用抗体之前,最好通过Western blotting、siRNA敲低等方法对抗体进行特异性验证。

4. 购买抗体时需要关注生产商提供的抗体性能数据,如免疫组织化学应用图片、抗体的批次一致性以及使用文献等。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选择合适的抗体是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选择抗体时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并加强抗体的验证工作,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也需要不断总结实验中的经验,加强与其他实验室的交流与分享,以提高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抗体的选择水平和实验技术水平。

抗体的选择——精选推荐

抗体的选择——精选推荐

抗体的选择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围绕蛋白进行的研究越来越多,抗体试剂在实验中的重要性越来越举足轻重。

面临着纷呈复杂的抗体试剂市场,如何选择到适合自己实验的抗体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目的蛋白的信息确定想检测的目的蛋白是否与抗体识别蛋白信息吻合,注意中英文名字、别名等信息。

某些蛋白具有多种不同的亚型,这需要在选择抗体之前确定要研究的蛋白亚型。

还有些抗体由于其抗原选择的是不同蛋白亚型共有的肽段区域,是可以同时识别多个亚型的。

有的蛋白通过剪切加工才能转变为成熟的活性形式,如Caspase、Insulin等,这就需要根据研究需要,选择针对前体或成熟形式的特异性抗体。

(二)抗体制备所用抗原的信息抗体是由各种不同抗原免疫宿主而制备得来,抗原类型包括:全长蛋白、蛋白片段、多肽、全有机体(如:细菌)或细胞,抗体说明书一般都有制备抗体所用抗原的描述。

在有些情况下,需要查阅抗体制备相关抗原信息来选择抗体。

比如,针对重组表达蛋白选择抗体,如果是表达部分蛋白片段,则需要注意抗体的抗原区域是否在该片段区域内。

某些特殊蛋白(如病原体蛋白)未经过内部验证种属的目的蛋白,需要求助生产商进行蛋白同源性序列比对,并结合制备抗体所用的抗原序列,查看交叉反应的情况。

(三)修饰位点的信息在选择合适的抗体用于特定修饰位点研究时,需要特别注意,不同位点的修饰可能有不同的机制存在,不宜一概而论。

有关不同修饰位点的功能,可以通过查阅文献确定。

另外,由于有的蛋白存在不同亚型且序列高度同源,而不同亚型的某些磷酸化修饰位点周围的序列完全相同,因此针对这些保守的修饰位点的抗体往往会同时识别不同亚型的相似修饰位点。

(四)实验样本的种属信息抗体一般会在出厂前对常见的不同种属目标样本进行内部验证,以确定可以满足的不同种属类型,可以在产品说明书的Species-Reactivity一栏中看到(如人、小鼠、大鼠等)。

通过验证,达到质检要求的种属会明确标记,以备参考。

WB检测抗体如何选择 (上)

WB检测抗体如何选择 (上)

如何正确的选择WB检测抗体WB免疫印迹法,也称免疫转移技术IBT(Immunoblotting),是Towbin将1975年Southern 发明的Soutnern blotting技术应用于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建立的免疫学检测方法。

其操作简便,主要用于未知蛋白检测及抗原组分、抗原决定簇鉴定,同时也用于未知抗体的检测和单抗鉴定等,在生物学基础研究和临床疾病早期诊断和预后跟踪分析方面都有应用。

WB检测的基本原理不做细述,可根据以下图片脑补一下:WB实验中使用到的有三种抗体:一抗、二抗和内参抗体。

一抗是唯一针对目标抗原的抗体,可以进行制备也可以购买现货,难度系数较高;二抗直接买就OK,只是需要留意下种属选择;内参抗体必不可少,是WB实验中的质控环节。

那么,宝宝们在制备抗体或者选择抗体时,是不是十分纠结?今天,小编跟大家聊聊。

WB检测之一抗一抗制备如果目的蛋白的现货抗体没有找到,或者都不中意,就需要亲自动手制备了,请公司帮你做也不错哦!自己制备一抗通常情况下可以选小鼠、兔制备多抗或者选小鼠制备单抗,前者省时省钱,后者耗时耗财却各有优缺点。

多抗制备出来容易产生杂带,却容易出结果,单抗制备出来能得到单一条带及一张漂亮的WB图片,拿去炫耀下也不错。

然而做单抗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细胞培养、融合、筛选经验,也有各种意想不到的结果。

比如完败,或者只筛到一株却不能做WB。

不过在每一步实验中注意细节还是可以得到满意的抗体的。

多抗制备过程:第一步:免疫及效价检测。

看似只是把抗原打进动物体内,其实暗藏玄机,不同的免疫方式效果不一。

通常情况下,免疫效果排序如下:皮内>皮下>腹腔>静脉,通常采用皮内或皮下免疫。

免疫剂量过多过少均会产生免疫耐受,一般小鼠每次每只免疫50 μg共4次,兔每次每只免疫300-500 μg共5次。

每次免疫后测定效价均要设置对照,以排除各种情况导致的ELISA假阳性或假阴性。

第二步:取血。

Westernblot一抗和二抗的选择

Westernblot一抗和二抗的选择

Westernblot一抗和二抗的选择抗体分类:根据重链恒定区的血清学类型,可将抗体分为IgM,IgG,IgA,IgD,IgE 五类,它们的重链分别为mu, gamma, alpha, delta, epsilon链。

在上述每一类别中,按重链构造上的变异又可分为几个亚类,例如人的IgG可分为IgG1,IgG2,IgG3,IgG4四个亚类。

轻链分为两种类型,kappa链和lambda链,但每种抗体中只存在一种类型的轻链。

二抗:二抗是在其它宿主体内制备的能与一抗或一抗片段结合的抗体,上面通常连有酶或荧光素等标签。

由于二抗所具备的优点使得其在免疫学实验中得以应用广泛,如western blot(通过与特异性抗体结合来鉴定蛋白质),ELISA(以耦联有酶的抗体或抗原为标记来检测特异性的蛋白质,尤其是相应的抗原或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组织中的特异性抗原),免疫细胞化学(通过免疫学方法检测细胞的抗原组成),流式细胞术(通过检测激光所激发荧光来鉴定分离不同类型的细胞)及免疫沉淀(通过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作用来分离相应抗原)。

二抗针对某一特定物种(如小鼠)的所有抗体均具有特异性,因而使用标记的二抗可以免去对每一个一抗进行标记,大大节省了时间和费用;此外,一个一抗分子可以同时结合几个二抗分子,从而使信号大大增强,提高了实验灵敏度。

二,如何选择二抗——根据一抗种属及类型选择合适的二抗广义上是指专门和进行特异性反应和结合的抗体,在免疫学反应中,经常需要针对试验选择不同的二抗,**捷能为您的科研工作提供最适合和最全面的二抗产品。

检测任何目的靶蛋白都有不止一种抗体可供选择,同时在后继试验中也会有不同的检测方案,因此在选择二抗的时候要综合考虑一抗的类型及后继检测方案的要求,一般来说,选择合适的二抗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一抗的种属来源】二抗应选用与使用的一抗相同的物种来源,例如:如果你的一抗是小鼠源的单克隆抗体,二抗则选抗小鼠的二抗(山羊抗小鼠或者兔抗小鼠等均可);如果一抗是从兔血清里制备的兔源多克隆抗体,则相应的二抗需要选择抗兔的二抗。

Westernblot一抗和二抗的选择

Westernblot一抗和二抗的选择

Westernblot一抗和二抗的选择抗体分类:根据重链恒定区的血清学类型,可将抗体分为IgM,IgG,IgA,IgD,IgE 五类,它们的重链分别为mu, gamma, alpha, delta, epsilon链。

在上述每一类别中,按重链构造上的变异又可分为几个亚类,例如人的IgG可分为IgG1,IgG2,IgG3,IgG4四个亚类。

轻链分为两种类型,kappa链和lambda链,但每种抗体中只存在一种类型的轻链。

二抗:二抗是在其它宿主体内制备的能与一抗或一抗片段结合的抗体,上面通常连有酶或荧光素等标签。

由于二抗所具备的优点使得其在免疫学实验中得以应用广泛,如western blot(通过与特异性抗体结合来鉴定蛋白质),ELISA(以耦联有酶的抗体或抗原为标记来检测特异性的蛋白质,尤其是相应的抗原或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组织中的特异性抗原),免疫细胞化学(通过免疫学方法检测细胞的抗原组成),流式细胞术(通过检测激光所激发荧光来鉴定分离不同类型的细胞)及免疫沉淀(通过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作用来分离相应抗原)。

二抗针对某一特定物种(如小鼠)的所有抗体均具有特异性,因而使用标记的二抗可以免去对每一个一抗进行标记,大大节省了时间和费用;此外,一个一抗分子可以同时结合几个二抗分子,从而使信号大大增强,提高了实验灵敏度。

二,如何选择二抗——根据一抗种属及类型选择合适的二抗广义上是指专门和进行特异性反应和结合的抗体,在免疫学反应中,经常需要针对试验选择不同的二抗,**捷能为您的科研工作提供最适合和最全面的二抗产品。

检测任何目的靶蛋白都有不止一种抗体可供选择,同时在后继试验中也会有不同的检测方案,因此在选择二抗的时候要综合考虑一抗的类型及后继检测方案的要求,一般来说,选择合适的二抗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一抗的种属来源】二抗应选用与使用的一抗相同的物种来源,例如:如果你的一抗是小鼠源的单克隆抗体,二抗则选抗小鼠的二抗(山羊抗小鼠或者兔抗小鼠等均可);如果一抗是从兔血清里制备的兔源多克隆抗体,则相应的二抗需要选择抗兔的二抗。

Western Blot内参抗体选择原则

Western Blot内参抗体选择原则

内参抗体种类很多,比如β-actin、β-tubunlin、GAPDH、Lamin B 等,那么针对自己的实验,我们该如何选择呢?下面简单介绍下选择内参抗体应遵循的原则:一.样本种属来源: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实验样本来源于什么物种。

1、哺乳动物的组织或者细胞样本,通常选择β-actin、β-tubulin、GAPDH、Lamin B、Histone H3、Na,K atp ase等。

2、植物来源实验样本,则可以选择plant actin、Rubisco等。

3、其他来源样本研究较少,所以就应该参照文献报导,选择合适的蛋白作为内参。

二.目的蛋白分子量:选择内参抗体时,应该考虑目的蛋白分子量的大小。

通常应该保证目的蛋白与内参蛋白分子量相差5KD以上。

比如目的蛋白分子量为45KD,此时不适宜选择β-actin作为内参,可以考虑选择GAPDH或者β-tubulin作为内参。

三.目的蛋白表达部位:就一般的蛋白检测来说,β-actin、β-Tubulin抗体等就可以了,而针对于核蛋白的定量,特别是样本蛋白就是核蛋白时,选择恰当的核蛋白内参则更能体现内部参照的价值。

常用的核内参抗体有Lamin A、Lamin B、Histone H3,除此之外,其它常见的核蛋白内参还有PCNA、K70、K80等,在一些文献报道中,Erk2、TATA binding protein(TBP)以及c-Jun、c-Fos等都有使用。

而对于膜蛋白检测,常用的内参抗体为Na,K ATPase。

对于线粒体蛋白的检测,常用VDAC1和COX IV作为内参抗体。

以上几条原则只是针对通常情况,但是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内参的选择需要考虑实际的试验环境,比如某些细胞中,由于组织缺氧、糖尿病等因素会导致 GAPDH 的表达增高,不适合做内参。

抗体选择原则 - 副本

抗体选择原则 - 副本

抗体的选择:在选择上一般建议实验种属和抗体种属亲缘性越远越好,不宜同源。

二、一抗、二抗的选择原理及方法1. 一抗选择要点(从兔血清里制备的叫兔源多克隆抗体)(1)确定抗体的名字,注意中英文名字、它名、亚型等信息。

(2)确定你的实验类型,Elisa,WB,IHC,ICC,还是FACS。

一般抗体的说明书都会列出该抗体经验证过适用于何种实验的类型,如果抗体说明书没有提及的应用类型,并不意味着该抗体不适用于此种分析应用类型,而仅是说明尚未经过此种实验验证,请根据说明书列出的已验证的类型来选择适合你实验的抗体。

(3)确定实验样本的种属,Human,Mouse,还是Rat。

一般抗体说明书都列出该抗体经试验验证过适用于何种物种实验,请根据说明书列出已验证的种属来选择适合你实验的抗体。

(4)样本蛋白的结构性质。

了解样本蛋白的结构性质有助于选择最合适的抗体,待测样本蛋白的结构域和样本在提取和处理过程中是否会变性,蛋白空间构象的改变,会影响抗体的免疫亲和反应。

(5)单多克隆抗体的选择。

市面上的抗体还是以多克隆抗体为主,一般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但亲和力相对小,检测抗原灵敏度相对就低;而多克隆抗体特异性稍弱,但抗体的亲和力强,灵敏度高,但易出现非特异性染色(可以通过封闭等避免)。

2. 二抗选择要点(1)种属来源。

主要根据一抗种属来源来决定购买二抗来源,如一抗是小鼠来源,那二抗就买抗小鼠的即可(羊、兔等均可)。

(2)标记物的选择。

有HRP、Biotin、荧光素等标记物。

一般SP三步法二抗选择Biotin标记的二抗,以与后面的SP结合反应,而免疫荧光染色就需要购买不同荧光素标记的二抗,如罗丹明、FITC、Cy3等常用荧光素。

只是生产商在检测时使用了不同的种属不同的样品类型,或是参照了不同的文献,对使用者来说,同样的样品,不管使用哪个品牌的,只要抗体是对的,目的条带只会出现在相同的位置。

关于分子量的问题,一般不建议看产品说明,WB中条带的位置由样品决定,并不会因为抗体不同而不同。

如何选择抗体的种属及特异性

如何选择抗体的种属及特异性

说说抗体选择的那些事儿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围绕蛋白进行的研究越来越多,抗体试剂在实验中的重要性越来越举足轻重。

面临着纷呈复杂的抗体试剂市场,如何选择到适合自己实验的抗体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关于特异性的选择:特异性的选择主要需要考虑四个方面:蛋白特异性、种属特异性、实验方法特异性、标记物的特异性。

1、蛋白特异性:针对需要检测的蛋白查找抗体,几个细节要区分,重组表达的蛋白和内源性蛋白的检测,对抗体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注意查看抗体说明书的检测说明。

如果重组蛋白不是全长表达,则需要注意抗体的免疫原区域是否在重组蛋白区域内。

内源性蛋白最好能清楚其剪切与修饰的方式,特殊表型的蛋白需要进行序列比对,并结合抗体免疫原序列,查看交叉反应的情况。

磷酸化蛋白检测需要确定具体位点,不同位点的磷酸化意味着可能有不同的机制存在,不宜一概而论。

2、种属特异性:同种蛋白不同物种,有着或大或小的差异。

目前大部分商品化抗体都是以人源蛋白序列为模板重组蛋白或设计多肽抗原的,根据蛋白的同源性情况与其他种属发生交叉反应。

需要参照说明书注明的可反应种属信息。

一些稀有种属很难找到抗体,可以通过蛋白的序列比对,选择同源序列免疫的抗体,不过一般这种情况生产商不会受理其关于质量的申诉,如果可以申请到免费的抗体样品,则利于抗体选择。

3、实验方法特异性:目前使用抗体的实验方法有很多,不同的使用方法过程中,因为对蛋白样品的处理方式不一样,蛋白的含量有差异,对抗体的识别表位和效价要求都是不一样的。

具体的根据说明书注明的产品应用方法进行选择。

但是生产商一般不会将每个抗体都进行各种实验的检测,目前检测比较多的只是WB、IHC、IF等,如果针对具体的实验方法没有找到合适的抗体的,可以结合蛋白序列分析和抗体的抗原信息,选择尽可能有效果的抗体。

同样,申请到免费的抗体样品是个很好的途径。

4、标记物的特异性一般基于实验操作的实验方法不会使用带有标记的一抗,比如WB、IHC等,都是通过二抗类的试剂标记达到结果呈现的目的。

免疫组化实验室用抗体如何选择

免疫组化实验室用抗体如何选择

1、一抗选择要点(1)选择单克隆还是多克隆抗体。

由一种克隆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叫做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能目标明确地与单一特异抗原决定簇结合,就象导弹精确地命中目标一样。

另一方面,即使是同一个抗原决定簇,在机体内也可以由好几种克隆产生抗体,形成好几种单克隆抗体混杂物,称为多克隆抗体。

在抗原抗体反应中,一般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但亲和力相对小,检测抗原灵敏度相对较低;而多克隆抗体特异性稍弱,抗体的亲和力强,灵敏度高,但易出现非特异性染色(可以通过封闭等有所避免)。

(2)种属来源。

一般家兔来源的抗体多是多克隆;而小鼠来源的抗体多是单克隆,但也有另外。

这条主要要与后面的二抗来源相匹配。

(3)实验目的是检测什么种属的抗原,即speciesreactivity。

这一点很重要,一般说明书上都有注明,如小鼠Ms、大鼠Rat、人Hum等等。

(4)能否做免疫组化。

一般一抗说明书都会注明做WB、IHC、ICC、IF等,建议最好选择注明的抗体,因为一般都是经过文章证明。

(5)检测标本类型。

用于检测石蜡切片还是冰冻切片,一般能做石蜡切片的抗体,可能都可以用来检测冰冻切片,但能做冰冻切片的抗体,不一定能检测石蜡切片中的抗原。

(6)生产厂家。

国外著名抗体生产商原装抗体质量一般没问题,尤其是美国Lifespan公司生产的IHCPlusAntibodies系列抗体,全部经过病理组织切片检测验证,100%质量保证,国内北京西美杰科技有限公司有售,就是价格有点贵;而国内分装厂家用的一抗工作液,价格便宜,但有时结果的稳定性和重复性稍差,不同批次重复性较差。

(7)价格与质量的矛盾。

我个人认为一抗原装质量可能会好点,因为许多一抗避免反复冻融,且在稀释液中稳定性较差(若时间长),但价格较贵。

2、二抗选择要点(1)种属来源。

主要根据一抗种属来源来决定购买二抗来源,如一抗是小鼠来源,那二抗就买抗小鼠的即可(羊、兔等均可)。

(2)标记物的选择。

有HRP、Biotin、荧光素等标记物。

荧光蛋白抗体选择

荧光蛋白抗体选择

荧光蛋白抗体选择:选择荧光蛋白抗体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物种来源:荧光蛋白抗体的物种来源应与目标检测的生物样本的物种来源匹配。

例如,如果目标检测的是小鼠细胞,则应选择针对小鼠荧光蛋白的抗体。

2. 荧光蛋白类型:不同的荧光蛋白抗体可以识别不同类型的荧光蛋白。

在选择抗体时,需要确定所检测生物样本中荧光蛋白的类型,以便选择正确的抗体。

3. 抗体特异性:不同的抗体可能对不同的荧光蛋白具有不同的特异性。

因此,在选择抗体时,需要选择具有高特异性的抗体,以确保只检测到目标荧光蛋白。

4. 抗体灵敏度:灵敏度是衡量抗体能够检测到的荧光蛋白的最小量的指标。

在选择抗体时,需要选择具有高灵敏度的抗体,以确保能够检测到低浓度的荧光蛋白。

5. 抗体可获得性:需要考虑抗体的可获得性。

一些荧光蛋白抗体可能较难获得或价格较高,而另一些则更容易获得且价格更实惠。

因此,在选择抗体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总之,选择适合的荧光蛋白抗体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物种来源、荧光蛋白类型、抗体特异性、抗体灵敏度和可获得性等。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以确保能够准确地检测到目标荧光蛋白。

拓展资料荧光蛋白抗体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和抗体类型,它基于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利用荧光信号来检测目标分子的存在和定位。

荧光蛋白抗体可以用于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研究等领域,用于检测和定位细胞内的蛋白质、核酸、细胞器和细胞结构等。

通常,荧光抗体蛋白与目标分子结合后,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拍摄和分析荧光信号。

这种技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细胞结构、亚细胞定位和定量分析,帮助科学家深入研究细胞功能和疾病发生机制。

在选择荧光蛋白抗体时,需要考虑物种来源、荧光蛋白类型、抗体特异性、抗体灵敏度和可获得性等因素。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抗体的选择方法和注意事项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抗体的选择方法和注意事项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抗体的选择方法和注意事项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免疫学和细胞生物学领域的实验技术,它主要依赖于对特定蛋白或抗原进行抗体的选择和使用。

选择合适的抗体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抗体的选择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介绍。

一、抗体的选择方法1. 确定研究目标:在选择抗体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标是什么,需要检测的蛋白或抗原是什么。

根据研究的目标确定所需的抗体种类和特异性。

2. 确认抗原的性质:对于欲检测的抗原,需要确认其组织定位和表达水平,以便选择合适的抗体。

如果已知抗原的性质,比如分子量、糖基修饰等,可以直接搜索或定制相应的抗体。

3. 参考文献和数据库:在选择抗体时,可以通过文献和数据库检索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了解不同抗体的性能和应用情况,以便做出更加合理的选择。

4. 质控信息:选择抗体时需要考虑其质量控制信息,包括生产厂家、批号、适用应用、稀释比例、保存条件等,确保选用的抗体质量可靠。

5. 进行验证实验:在选择抗体之后,需要进行验证实验,比如免疫印迹、免疫组化等,以确定抗体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二、注意事项1. 特异性:选择抗体时需要确保其对目标抗原具有特异性。

常规的方法包括免疫印迹、免疫组化、免疫沉淀等实验来验证抗体的特异性。

2. 敏感性:抗体的敏感性对于检测低表达水平的抗原至关重要。

需要选择具有较高灵敏度的抗体,确保能够检测到目标抗原的微量表达。

3. 交叉反应:避免选择具有较高的非特异性或交叉反应的抗体,以免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4. 应用范围:在选择抗体时需要考虑其适用的应用范围,比如免疫印迹、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等,确保选用的抗体符合实验需求。

5. 存储条件:选用抗体后需要严格按照生产厂家提供的存储条件进行保存,以确保抗体的稳定性和活性。

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抗体的选择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通过上述所述的选择方法和注意事项,科研工作者可以更加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合的抗体,并在实验中取得更加可靠和准确的结果。

如何选择WB实验抗体(一抗的选择原理及方法)?

如何选择WB实验抗体(一抗的选择原理及方法)?

如何选择WB实验抗体(一抗的选择原理及方法)?检测任何目的靶蛋白都有不止一种抗体可供选择,在同一个抗体公司,可能会有好几种,甚至好几十种;在不同的抗体公司,那就更多了。

那怎样在琳琅满目的抗体中,选择自己实验需要的抗体呢?主要考虑如下几种因素:分析自己实验应用的实验方法是哪种?分析自己实验中标本的种属是哪种动物或人的?分析样本中的蛋白质的结构性质,分析抗体的标记和检测,分析抗体的宿主来源种属等等。

1.分析自己实验应用的实验方法是哪种?一般抗体说明书都列出该抗体经试验验证过适用于何种分析类型,如:可以应用于WB、IHC、ICC、ELISA、FCM分析等。

如果抗体说明书没有提及的应用类型,并不意味着该抗体不适用于此种分析应用类型,而仅是说明尚未经过此种分析试验验证。

为了避免实验风险,当说明书中没有提及的应用方法时,可向商家申请测试装,进行测试后,再决定是否购买。

如果抗体不适用某些分析试验,则会在抗体说明书上标注出来不适于某分析试验。

2.分析自己实验中标本的种属是哪种动物或人的?一般抗体说明书都列出该抗体经试验验证过适用于何种动物或人的标本,如:可以用于rat、mouse、human、pig、goat等动物的标本的实验。

也就是说应选择物种相同或有交叉反应的抗体,抗体可能与不同物种的同种靶蛋白有交叉反应,因其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

如果样本的种类未列入抗体说明书上的交叉反应种属表中,并不意味着该抗体不适用于检测该物种的蛋白,而只是表示该物种尚未用此抗体检测验证过。

为了避免实验风险,尽量不要使用说明书中没有提及的标本的种属的抗体。

或者通过序列比对的方法来预测交叉反应,可应用Expasy和NCBI BLAST来进行不同物种蛋白同源性比对。

如果比对结果,证明同源性比较高的,也可以选择。

3.分析样本中的蛋白质的结构性质了解样本蛋白的结构性质有助于选择最合适的抗体,至少两方面因素需要考虑待测样本蛋白的结构域:抗体是由各种不同免疫原免疫宿主而制备得来,其中的免疫原包括:全长蛋白、蛋白片断、多肽、全有机体(如:细菌)或细胞,抗体说明书一般都有免疫原的描述,如果打算检测的是蛋白片断或一种特殊的同型物或蛋白全长的某一区域,则必须选择用含此片段域的免疫原制备出的抗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B检测抗体如何选择
WB检测之二抗
二抗选择
二抗是用一抗免疫动物制备的抗一抗的抗体,选择范围较窄,基本是商品化的,在不考虑二抗修饰类型的前提下,二抗的选择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二抗来源种属、一抗来源种属和抗原来源种属互不相同。

例如如果研究对象是人的蛋白X,选择了鼠抗X一抗,则可选择兔抗鼠二抗或者羊抗鼠二抗。

二抗选择要考虑的问题有:
①对单抗类一抗,二抗需与一抗的类别或亚类相匹配(多抗类一抗主要是IgG类免疫球蛋白故相应二抗就是抗
IgG F(ab’)2二抗,避免各种Ig保守结构域导致的交叉反应。

然而各种Ig仍具有保守的轻链结构域,因此还是有一定程度的交叉反应。

WB检测之内参抗体
Western Blot检测方法不仅能检测靶蛋白存在与否,还能比较不同条件下或者不同组织中靶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可作为蛋白表达水平最直接的证据。

在WB实验中有众多不确定因素影响靶蛋白表达水平的测定,如方法学本身性质、操作误差等。

为准确衡量靶蛋白表达水平,需要精确一致的上样量,使用内参的意义即是保证上样量的一致。

内参即内部参照(Internal Control),对哺乳动物细胞一般指管家基因的表达蛋白(Housekeeping Proteins)。

此类蛋白在各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相对恒定,可作为检测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的参照物。

当内参条带亮度基本一致时,基本可以确定上样量是一致的,通常采用比较靶蛋白和内参蛋白条带亮度比值来进行相对定量。

WB实验中涉及到的蛋白-抗体结合是一个复杂的活性生物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众多
因素都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例如时间、温度、浓度、离子强度等,在实验设计时就需要有严谨的对照方案,通过对照就容易判断问题所在,严谨的WB实验中需要设立蛋白分子量标准、空白载体对照、未诱导对照、已知量标准物正对照和内参。

内参使用方法
1.标记内参:酶标的内参抗体可避免二抗结合总蛋白中某些免疫球蛋白产生的杂带,
使用时只需在二抗孵育时加入酶标内参抗体,按照正常操作即可。

2.普通内参:当靶蛋白分子量与所选内参分子量相差不大时,可先对靶蛋白进行显色
检测,然后用Strip缓冲液洗掉膜上抗体,重新对内参蛋白进行显色检测。

当靶蛋白分子量与所选内参分子量相差较明显时,可对转膜预染,根据蛋白质分子量将膜剪为两部分并分开进行靶蛋白和内参蛋白的显色检测。

内参抗体选择
常用的蛋白内参有GAPDH和β-actin或β-tubulin,内参的选择原则是选择与靶蛋
白分子量相差5KD以上的内参,对不同的样本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1.根据物种选择
哺乳动物来源的组织或细胞样本通常选择β-actin、β-tubulin、GAPDH、Lamin B、Histone H3、Na+/K+-ATPase等。

植物来源的样本常选择plant actin、Rubisco等。

对于
其他研究稀少的物种可参考报导的文献进行选择。

以GAPDH为例,抗GAPDH单抗(ABGENT,clone 6C5)能够与非洲蟾蜍、猴、猪、羊、狗、猫、鱼、蛙、鸡、兔、小鼠、大鼠及人组织来源的GAPDH反应,但不能与酵母GAPDH反应。

2.根据组织类型选择
以肌动蛋白actin为例,肌动蛋白actin在不同物种之间高度保守,且同一物种不同类型actin的序列相似性大于90%,使其很难获得特异性较好的抗actin抗血清。

但同一物种不同类型actin的N段序列相似性仅50~60%,故N端序列常被用来制备抗actin的抗体。

脊椎动物肌动蛋白分为α、β和γ三种类型,α型分布于心肌、横纹肌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中,γ型分布于平滑肌细胞和非肌细胞中,β型分布于非肌细胞中,共六种actin 蛋白。

不同厂商生产抗β-actin抗体过程中选择的免疫区段在不同型actin之间的保守与否影响到抗体的组织特异性。

选用β-actin N端的16个氨基酸序列制备的单多抗占大多数,这类抗体均不能检测心肌和横纹肌中的actin条带。

选用β-actin C端16个氨基酸序列制备的抗体则可以在肌肉细胞中检测到actin的信号。

3.根据蛋白组分选择
提取细胞蛋白组分过程中,胞浆蛋白通常是最先提取出来的。

离心全细胞裂解液所得的上清含胞浆蛋白,而沉淀含胞核蛋白和胞膜蛋白,继续加大裂解程度即可提取到胞核蛋白,最后才能提取到胞膜蛋白。

通过特殊的方法还可以从胞浆蛋白中提取到线粒体蛋白、
很少。

如出现这种情况,可用胞核内参甚至线粒体内参代替。

另外,不同的实验目的应选择不同的内参,例如检验质核分离效果应选择胞浆蛋白内参actin,抽提的核组分中检测不到actin则表示质核分离效果较好。

总之,内参的选择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不仅要考虑到物种、组织、组分等因素,还需要考虑到实际的实验设计。

如实验设计中包括组织缺氧、糖尿病等因素变量,则不适宜选择GAPDH作内参,研究细胞增殖的相关实验中则不适宜选择c-Jun作内参,在凋亡实验中则要避免使用TBP、Lamin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