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相关分析作业(试题及标准答案)
分析化学相关试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相关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在分析化学中,下列哪种方法不用于分离混合物?A. 蒸馏B. 萃取C. 过滤D. 光谱分析答案:D2. 标准溶液的配制过程中,下列哪项操作是错误的?A. 使用分析天平准确称量B. 使用容量瓶定容C. 直接将试剂加入容量瓶中溶解D. 摇匀后贴上标签答案:C3. 在酸碱滴定中,下列哪种指示剂最适合于强酸滴定强碱?A. 酚酞B. 甲基橙C. 溴酚蓝D. 甲基红答案:A4. 原子吸收光谱法中,测定元素含量时,下列哪种操作是必要的?A. 使用标准样品进行校准B. 直接读取样品的吸光度C. 仅使用空白样品进行校准D. 不需要任何校准答案:A5. 在色谱分析中,下列哪种色谱属于液相色谱?A. 气相色谱B. 薄层色谱C. 高效液相色谱D. 离子色谱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分析化学中,_________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被测物质与试剂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有颜色或荧光的物质,其颜色的深浅与被测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答案:比色分析2. 在滴定分析中,滴定终点的确定可以通过_________或_________来实现。
答案:指示剂变色;电位突跃3. 原子吸收光谱法中,_________是样品中待测元素被激发产生的光谱线。
答案:共振线4. 高效液相色谱法中,_________是影响分离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答案:流动相的选择5. 质谱分析中,_________是指样品分子在电场或磁场的作用下,按照质荷比的大小进行分离。
答案:质谱仪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什么是标准溶液,以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重要性。
答案:标准溶液是指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它在分析化学中用于校准仪器、制备标准曲线和进行定量分析,是确保分析结果准确性和可比性的关键。
2. 解释什么是滴定分析中的空白试验,并说明其在实验中的作用。
答案:空白试验是指在没有加入待测样品的情况下进行的滴定,其作用是确定试剂、溶剂等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背景值,从而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环境管理体系相关标准知识讲解GBT24040标准理解-第五章答案
单选题生命周期评价的原则不包括A.以生产过程为关键过程B.以环境为焦点C.相对的方法D.反复的方法答案:AGB/T24040标准阐述了()A.生命周期清单分析阶段B.生命周期评价的技术C.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学D.生命周期清单分析的方法学答案:DGB/T24040标准中LCA(生命周期评价)的目的,不正确的是()A.帮助组织识别改进机会B.给决策者提供信息C.帮助组织选择供应商D.帮助组织营销答案:CLCA的范围,应考虑()A.所研究的产品系统B.所研究的产品系统的功能C.功能单位、系统边界答案:D基本流是指()A.取自环境,进入所研究系统之前没有经过人为转化的物质或能量B.离开所研究系统,进入环境之后进行人为转化的物质或能量C.取自环境,进入所研究系统之前有经过人为转化的物质或能量D.以上均不正确答案:A生命周期阶段不包括()A.从自然界或从自然资源中获取原材料B.产品系统中前后衔接的一系列阶段C.最终固废的处理D.最终产品的处理答案:C在LCA(生命周期评价)研究中的阶段,不包括()A.目的和范围的确定B.过程确定C.影响评价D.解释答案:B多选题生命周期评价的原则包括A.生命周期观点B.透明性D.科学方法的优越性答案:ABCLCA方法学的一些主要特征包括A.LCA根据所确定的目的和范围,从原材料的获取到最终处置的全过程,对产品系统的环境因索和影响进行系统的评价B.LCA相对性应归因于方法学中功能单位的特征C.按照LCA的应用意图,对保密和所有权做出规定D.LCA方法学是开放的,以便容纳新的科学发现与最新技术发展答案:ABD下列哪些是影响类型参数A.VOC废气排放的浓度B.废水中污染物的浓度C.固废排放量D.大气类污染物答案:ABCGB/T24040标准的基本内容包括( )A.LCA的原则B.LCA阶段C.LCA的方法学D.LCA主要特征答案:ABD判断题生命周期清单分析(LCI)阶段是LCA的第三个阶段LCA只是环境管理技术中的一种,它在所有情况下都是最适用的。
高级经济师工商管理实务第五章 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
高级经济师工商管理实务第五章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一、单选题1、下列各项不属于企业安全管理的主要任务的是()。
A.改善生产条件B.提高经济效益C.采取安全措施D.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企业安全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积极采取组织管理措施和工程技术措施,保护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其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改善生产条件;②采取安全措施:③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2、以统计技术为基础的,特别适合解决现场质量问题的方法不包括()。
A.分层法B.调查表法C.散布图法D.折线图法【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在质量管理实践中,许多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和技术正在被广泛应用,如以统计技术为基础的,特别适合解决现场质量问题的分层法、调查表法、散布图法、排列图法、因果分析图法、直方图法及控制图(波动网)法等。
3、在对六西格玛管理的现有体系进行测量时,通过流程图、因果图、散布图、排列图等方法来整理数据,确定目前的质量控制水平和问题的重点及范围,采用()来识别主要因素或根本原因。
A.数学模型B.关键事件C.关键数据D.操作标准【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测量六西格玛现有体系时,测量的目的是识别并记录那些对顾客满意度起关键作用的流程绩效和对产品或服务有影响的流程参数,了解现有的质量水平,制定合理、可靠的衡量标准,确认顾客并量化顾客需求,从顾客中获得相应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归类,以便在分析阶段使用。
一旦决定了该测量什么,就可以制订相应的数据收集计划,并计算和量化实际业务中的各种事件。
通过流程图、因果图、散布图、排列图等方法来整理数据,确定目前的质量控制水平和问题的重点及范围,采用关键数据来识别主要因素或根本原因。
4、()又称相关图,两个可能相关的变量数据用点画在坐标图上通过观察分析来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A.散布图B.排列图C.因果分析图D.直方图【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散布图又称相关图,两个可能相关的变量数据用点画在坐标图上,通过观察分析来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第5章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作业答案1
第5章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作业答案1.当变量x按一定数值变化时,变量y也近似地按固定数值变化,这表明变量x和变量y之间存在着( 3 )①完全相关关系②复相关关系③直线相关关系④没有相关关系2.单位产品成本与其产量的相关:单位产品成本与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的相关( 2)①前者是正相关,后者是负相关②前者是负相关,后者是正相关③两者都是正相关④两者都是负相关3.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 2 )①-∞<r<+∞②-1≤r≤+1③<r<1 ④0≤r≤+14.当所有观测值都落在回归直线上,则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 4 )①.②1③1 ④15.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在是否需要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问题上( 1 )①前者无须确定,后者需要确定②前者需要确定,后者勿需确定③两者均需确定④两者都无需确定6.—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有( 2 )①一个②两个③三个④三个以上7.直线相关系数的绝对值接近1时,说明两变量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是( 1 )①完全相关②微弱相关③无线性相关④高度相关8.年劳动生产率x(千元)和工人工资y(元)之间的回归方程为10+7,这意味着年劳动生产率每提高1千元时,工人工资平均( 1 )①增加70元②减少70元③增加80元④减少80元9.下面的几个式子中,错误的是(1,3)①40-1.6x 0.89 (说明:正相关,x前面的系数应该为正值)②5-3.8x 0.94③36-2.4x 0.96④36+3.8x 0.9810.相关系数r与回归系数b的关系可以表达为( 1 )①*σσy②*③* ④*11.下列关系中,属于正相关关系的有( 1 )①合理限度内,施肥量和平均单产量之间的关系②产品产量与单位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③商品的流通费用与销售利润之间的关系.④流通费用率与商品销售量之间的关系12.直线相关分析与直线回归分析的联系表现为( 1)①相关分析是回归分析的基础②回归分析是相关分析的基础③相关分析是回归分析的深入④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互为条件13.如果估计标准误差,则表明( 1)①全部观测值和回归值都相等②回归值等于Y 、③全部观测值与回归值的离差之和为零④全部观测值都落在回归直线上14.进行相关分析,要求相关的两个变量( 1 )。
《统计分析及SPSS的应用(第五版)》课后练习答案解析(第5章)
统计分析与SPSS 的应用(第五版)》(薛薇)课后练习答案第 5 章SPSS 的参数检验1、某公司经理宣称他的雇员英语水平很高,如果按照英语六级考试的话,一般平均得分为75分。
现从雇员中随机选出11人参加考试,得分如下:80, 81, 72, 60, 78, 65, 56, 79, 77,87, 76 请问该经理的宣称是否可信。
原假设:样本均值等于总体均值即u=u0=75步骤:生成spss 数据→ 分析→ 比较均值→ 单样本t 检验→ 相关设置→ 输出结果(Analyze->compare means->one-samples T test ;)采用单样本T 检验(原假设H0:u=u0=75, 总体均值与检验值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单个样本统计量N均值标准差均值的标准误成绩1173.739.551 2.880单个样本检验检验值= 75tdf Sig.(双侧)均值差值差分的95% 置信区间下限上限成绩-.44210.668-1.273-7.69 5.14分析:指定检验值: 在test 后的框中输入检验值(填75),最后ok!分析:N=11人的平均值(mean )为73.7 ,标准差(std.deviation )为9.55 ,均值标准误差均值标准误差(std errormean )为2.87. t 统计量观测值统计量观测值为-4.22 ,t 统计量观测值的双尾概率p-值(sig.(2-tailed ))为0.668 ,六七列是总体均值与原假设值差的95%的置信区间,为(-7.68,5.14), 由此采用双尾检验比较a 和p 。
T 统计量观测值的双尾概率p-值(sig.(2-tailed ))为0.66 8>a=0.05 所以不能拒绝原假设;且总体均值的95%的置信区间为(67.31,80.14), 所以均值在67.31~80.14 内,75 包括在置信区间内, 所以经理的话是可信的。
统计学习题集第五章相关与回归分析
统计学习题集第五章相关与回归分析(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所属章节:第五章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1■在线性相关中,若两个变量的变动方向相反,一个变量的数值增加,另一个变量数值随之减少,或一个变量的数值减少,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之增加,则称为()。
答案:负相关。
干扰项:正相关。
干扰项:完全相关。
干扰项:非线性相关。
提示与解答:本题的正确答案为:负相关。
2■在线性相关中,若两个变量的变动方向相同,一个变量的数值增加,另一个变量数值随之增加,或一个变量的数值减少,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之减少,则称为()。
答案:正相关。
干扰项:负相关。
干扰项:完全相关。
干扰项:非线性相关。
提示与解答:本题的正确答案为:正相关。
3■下面的陈述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答案:相关系数不会取负值。
干扰项:相关系数是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强度的统计量。
干扰项:相关系数是一个随机变量。
干扰项: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不会大于1。
提示与解答:本题的正确答案为:相关系数不会取负值。
4■下面的陈述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答案:回归分析中回归系数的显着性检验的原假设是:所检验的回归系数的真值不为0。
干扰项:相关系数显着性检验的原假设是:总体中两个变量不存在相关关系。
干扰项:回归分析中回归系数的显着性检验的原假设是:所检验的回归系数的真值为0。
干扰项:回归分析中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整体显着性检验的原假设是:自变量前的偏回归系数的真值同时为0。
提示与解答:本题的正确答案为:回归分析中回归系数的显着性检验的原假设是:所检验的回归系数的真值不为0。
5■根据你的判断,下面的相关系数值哪一个是错误的()。
答案:。
干扰项:。
干扰项:。
干扰项:0。
提示与解答: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6■下面关于相关系数的陈述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答案:数值越大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越强,数值越小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越弱。
管理会计第五章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管理会计第五章复习思考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预测方法分为两大类,是指定量分析法和()。
A、平均法B、定性分析法C、回归分析法D、指数平滑法2、已知上年利润为100000元,下一年的经营杠杆系数为1.4,销售量变动率为15%,则下一年的利润预测额为()。
A、140000元B、150000元C、121000元D、125000元3、经营杠杆系数等于1,说明()。
A、固定成本等于0B、固定成本大于0C、固定成本小于0D、与固定成本无关4、假设平滑指数=0.6, 9月份实际销售量为600千克,原来预测9月份销售量为630千克,则预测10月份的销售量为()。
A、618千克B、600千克C、612千克D、630千克5、已知上年利润为200000元,下一年的经营杠杆系数为1.8,预计销售量变动率为20%,则下一年利润预测额为()。
A、200000元B、240000元C、272000元D、360000元6、预测分析的内容不包括()。
A、销售预测B、利润预测C、资金预测D、所得税预测7、下列适用于销售业务略有波动的产品的预测方法是()。
A、加权平均法B、移动平均法C、趋势平均法D、平滑指数法答案:1、B2、C3、A4、C5、C6、D7、B二、多项选择题:1、定量分析法包括()。
A、判断分析法B、集合意见法C、非数量分析法D、趋势外推分析法E、因果预测分析法2、当预测销售量较为平稳的产品销量时,较好的预测方法为()。
A、算术平均法B、移动平均法C、修正的时间序列回归法D、因果预测分析法E、判断分析法3、经营杠杆系数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A、利润变动率/业务量变动率B、业务量变动率/利润变动率C、基期贡献边际/基期利润D、基期利润/基期贡献边际E、销售量的利润灵敏度×1004、较大的平滑指数可用于()情况的销量预测。
A、近期B、远期C、波动较大D、波动较小E、长期5、属于趋势外推分析法的是()。
A、移动平均法B、平滑指数法C、回归分析法D、调查分析法E、移动平均法6、平滑指数法实质上属于()。
第五章相关分析作业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相关分析一、判断题二、1.若变量X的值增加时,变量Y的值也增加,说明X与Y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若变量X的值减少时,Y变量的值也减少,说明X与Y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三、2.回归系数和相关系数都可以用来判断现象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四、3.回归系数既可以用来判断两个变量相关的方向,也可以用来说明两个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
()五、4.计算相关系数的两个变量,要求一个是随机变量,另一个是可控制的量。
()六、5.完全相关即是函数关系,其相关系数为±1。
()1、×2、×3、×4、×5、√.七、单项选择题1.当自变量的数值确定后,因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完全确定,这种关系属于()。
2. A.相关关系 B.函数关系 C.回归关系 D.随机关系3.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即()。
4. A.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 B.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 C.相关关系和随机关系 D.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5.在相关分析中,要求相关的两变量()。
6. A.都是随机的 B.都不是随机变量 C.因变量是随机变量 D.自变量是随机变量7.现象之间线性依存关系的程度越低,则相关系数( ) 。
8. A.越接近于-1 B. 越接近于1 C. 越接近于0 D. 在0.5和0.8之间9.若物价上涨,商品的需求量相应减少,则物价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为( )。
10. A.不相关 B. 负相关 C. 正相关 D. 复相关11.能够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主要方法是( ) 。
12. A.相关表 B.相关图 C.相关系数 D.定性分析13.下列哪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高()。
14. A.商品销售额和商品销售量的相关系数是0.915. B.商品销售额与商业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8416. C.平均流通费用率与商业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9417. D.商品销售价格与销售量的相关系数是-0.9118.回归分析中的两个变量()。
第五章 相关分析作业(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相关分析一、判断题二、1.若变量X的值增加时,变量Y的值也增加,说明X与Y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若变量X的值减少时,Y变量的值也减少,说明X与Y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三、2.回归系数和相关系数都可以用来判断现象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四、3.回归系数既可以用来判断两个变量相关的方向,也可以用来说明两个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
()五、4.计算相关系数的两个变量,要求一个是随机变量,另一个是可控制的量。
()六、5.完全相关即是函数关系,其相关系数为±1。
()1七、1.2.3.4.5.6.7.8.9.22. A.r=0 B.|r|=1C.-1<r<1 D.0<r<123.每一吨铸铁成本(元)倚铸件废品率(%)变动的回归方程为:y c=56+8x,这意味着()24. A.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64元 B.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8%25. C.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8元 D.废品率每增加1%,则每吨成本为561、B2、A3、A4、C5、B6、C7、C8、D9、B10、C.八、多项选择题1.测定现象之间有无相关关系的方法有()2.A、对现象做定性分析B、编制相关表C、绘制相关图D.计算相关系数E、计算估计标准3.下列属于负相关的现象有()4.A、商品流转的规模愈大,流通费用水平越低B、流通费用率随商品销售额的增加而减少5.C、国内生产总值随投资额的增加而增长D、生产单位产品所耗工时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减少E、产品产量随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6.变量x值按一定数量增加时,变量y也按一定数量随之增加,反之亦然,则x和y之间存在()7.A、正相关关系B、直线相关关系C、负相关关系D、曲线相关关系8.E、非线性相关关系9.直线回归方程y c=a+bx中的b称为回归系数,回归系数的作用是()10.A、确定两变量之间因果的数量关系B、确定两变量的相关方向C、确定两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D、确定因变量的实际值与估计值的变异程度11.E确定当自变量增加一个单位时,因变量的平均增加量12.设产品的单位成本(元)对产量(百件)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 c=76-1.85x,这表示()1九、1.2.3.4.5.6.7.8.1、1≤r<06、十、1.一种不完全的依存关系。
(约翰逊版)实用多元统计分析 第五章课后答案
5.4经计算可得:4.6445.49.965x ⎛⎫ ⎪= ⎪ ⎪⎝⎭, 2.8794 10.0100 -1.809110.0100 199.7884 -5.6400-1.8091 -5.6400 3.6277S ⎛⎫ ⎪= ⎪ ⎪⎝⎭10.5862 -0.0221 0.2580-0.0221 0.0061 -0.00160.2580 -0.0016 0.4018S -⎛⎫ ⎪= ⎪ ⎪⎝⎭S 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分别为()()()1122331.3014 ,0.81750.02490.57544.5316,0.5737 0.053 0.8173200.4625,e 0.0508 0.9983 0.0291T TTe e λλλ==--==--==- 由所有(123,,u u u )组成u 的90%置信椭圆为()112323,1734.640.5862 -0.0221 0.2580319204.64,45.4,9.965-0.0221 0.0061 -0.001645.4(0.1)170.2580 -0.0016 0.40189.965u u u u u F u -⎛⎫⎛⎫⨯⎪ ⎪----≤ ⎪ ⎪ ⎪ ⎪-⎝⎭⎝⎭由于3,17(0.1) 2.44F =,故有()1123234.640.5862 -0.0221 0.2580204.64,45.4,9.965-0.0221 0.0061 -0.001645.4 8.18120.2580 -0.0016 0.40189.965u u u u u u -⎛⎫⎛⎫⎪ ⎪----≤ ⎪ ⎪ ⎪ ⎪-⎝⎭⎝⎭其三个主轴的长度分别为:1,2,3,(1)3192()2 1.3014 2.44 24.8071()2017(1)3192()2 4.5316 2.4446.2911()2017(1)3192()2200.4625 2.44307.8849()2017p n p p n p p n p p n F n n p p n F n n p p n F n n p λαλαλα----⨯=⨯⨯=-⨯-⨯=⨯⨯=-⨯-⨯=⨯⨯=-⨯(b )排汗量X1的Q-Q 图:钠含量X2的Q-Q图:钾含量的Q-Q图:X1和X2的散点图:X1和X3的散点图:X2和X3的散点图:由排汗量X1、钠含量X2、钾含量X3数据的Q-Q都接近于直线,而且各对观察值的散点图都近似的接近于椭圆,因此可以认为多元正态假定是合理的。
化学分析相关试题及答案
化学分析相关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种物质属于电解质?A. 二氧化碳B. 酒精C. 氯化钠D. 蔗糖答案:C2. 化学分析中,用于测定溶液pH值的仪器是:A. 滴定管B. 酸度计C. 离心机D. 恒温水浴答案:B3. 在化学分析中,下列哪种方法可以用来测定溶液中离子的浓度?A. 紫外-可见光谱法B. 原子吸收光谱法C. 质谱法D. 核磁共振法答案:B4. 标准溶液的配制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仪器是:A. 移液管B. 电子天平C. 恒温水浴D. 磁力搅拌器答案:A5.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化学分析中常用的分离技术?A. 蒸馏B. 萃取C. 沉淀D. 离心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化学分析中,______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
答案:溶解度2. 酸碱滴定中,滴定终点的判断依据是______。
答案:指示剂颜色变化3. 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______是用于产生原子化效应的设备。
答案:原子化器4. 化学分析中,______是指溶液中溶质的浓度。
答案:溶质浓度5. 标准溶液的配制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试剂是______。
答案:标准物质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化学分析中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哪些?答案:化学分析中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滴定分析、重量分析、光度分析、电位分析、原子吸收光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
2. 什么是标准溶液?其在化学分析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标准溶液是指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其在化学分析中的作用是作为对照或基准,用于校准仪器、制备工作标准溶液或直接用于定量分析。
3. 简述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答案: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特定波长的光进行选择性吸收,通过测量吸收光的强度来确定待测元素的含量。
4. 为什么在化学分析中需要进行空白试验?答案:在化学分析中进行空白试验是为了消除试剂、容器、操作过程中可能引入的杂质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五章练习与思考
2.在相关系数的计算中,如果互换自变量和因变量,计算结果会不同。 ( )
3.X与y的相关系数为0.89,Z与y的相关系数为-0.92,所以X与y的相关程度高。 ( )
4.如果变量X与y间相关系数 = 0,则两个变量之间没有相关关系。 ( )
④一般地说,施肥量增加,农作物收获率也增加
⑤体积随温度升高而膨胀,随压力加大而收缩
2.下列现象属于函数关系的是( )。
①圆的半径和圆的周长 ②家庭收入和消费支出
③产量和总成本 ④价格不变时,销售量和销售额
⑤身高和体重
3.按照相关性的密切程度,相关关系可以分为( )。
①正相关 ②完全相关 ③负相关
④不完全相关 ⑤无相关
25.回归方程用于预测时( )。
①适于内插预测②适于外推预测
③不适于外推预测④适于内插和外推预测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备选答案中,有二至五个正确答案,请将其全部选出并把顺序号填入括号内)
1.下列现象属于相关关系的是( )。
①家庭收入越多,则消费也增长②圆的半径越长,则圆面积也越大
③一般地说,一个国家文化素质提高,则人口的平均寿命也越长
11.当所有观察值都落在回归直线上,则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 )。
①r=0②-1<r<1③|r|=1④0<r<1
12.如果变量X和变量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5,这说明两变量之间是( )。
①高度相关关系 ②完全相关关系
③低度相关关系 ④完全不相关
13.在回归直线中,若b<0,则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 )。
7.已知 , ,那么变量X和y的相关系数r =。
8.若身高与体重的直线相关系数为0.85,则体重与身高的直线相关系数为________。
第五章习题答案
第五章习题答案本章主要涉及多元统计基础,包括散点图、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以及方差分析等内容。
下面是本章部分习题的答案与解析。
1. 对于以下散点图,请判断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及相关系数大小。
答案: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1) 正相关(2) 弱负相关(3) 强正相关(4) 强负相关相关系数大小:(1) 0.82(2) -0.28(3) 0.96(4) -0.89解析:散点图是一种直观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图形,可以通过观察散点图的形状和位置来判断其相关性。
相关系数则是一种量化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取值范围为-1到1,数值越接近 ±1,则相关性越强。
2. 请计算以下数据的相关系数,并判断相关性的方向和强度。
答案:相关系数:0.68相关性方向:正相关相关性强度:较强解析:相关系数为0.68,属于正相关,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一种正向趋势。
相关系数越接近1,则表明相关性越强,并且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越容易被预测和解释。
3. 请根据以下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并计算拟合优度和截距。
答案:回归分析结果:y = 2.5x + 5.5拟合优度:0.74截距:5.5解析:线性回归分析是一种用于探究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通过拟合一条直线来表达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本题中,得到的回归方程为y = 2.5x + 5.5,即y的变化量与x成正比,斜率为2.5,截距为5.5。
同时,拟合优度为0.74,说明回归直线与数据点之间的拟合程度中等。
4. 在方差分析中,请简述组内变异与组间变异的概念以及作用。
答案:组内变异是指同一组内不同观测值之间的差异,反映了个体间的异质性和误差。
组间变异是指不同组之间观测值的差异,被用来衡量处理之间的区别和实验效应。
组内变异和组间变异在方差分析中具有不同的作用。
组内变异越小,则说明样本内部的方差较小,也就意味着各组之间的差异更大。
而组间变异越大,则意味着不同组之间的方差更大,也就是说各组之间的区分度更高,效应也越大。
《统计分析和SPSS的应用(第五版)》课后练习答案解析(第5章)教学教材
《统计分析和S P S S 的应用(第五版)》课后练习答案解析(第5章)《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第五版)》(薛薇)课后练习答案第5章SPSS的参数检验1、某公司经理宣称他的雇员英语水平很高,如果按照英语六级考试的话,一般平均得分为75分。
现从雇员中随机选出11人参加考试,得分如下: 80, 81, 72, 60, 78, 65, 56, 79, 77,87, 76 请问该经理的宣称是否可信。
原假设:样本均值等于总体均值即u=u0=75步骤:生成spss数据→分析→比较均值→单样本t检验→相关设置→输出结果(Analyze->compare means->one-samples T test;)采用单样本T检验(原假设H0:u=u0=75,总体均值与检验值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分析:N=11人的平均值(mean)为73.7,标准差(std.deviation)为9.55,均值标准误差(std error mean)为2.87.t统计量观测值为-4.22,t统计量观测值的双尾概率p-值(sig.(2-tailed))为0.668,六七列是总体均值与原假设值差的95%的置信区间,为(-7.68,5.14),由此采用双尾检验比较a和p。
T统计量观测值的双尾概率p-值(sig.(2-tailed))为0.668>a=0.05所以不能拒绝原假设;且总体均值的95%的置信区间为(67.31,80.14),所以均值在67.31~80.14内,75包括在置信区间内,所以经理的话是可信的。
2、在某年级随机抽取35名大学生,调查他们每周的上网时间情况,得到的数据如下(单位:小时):(1)请利用SPSS对上表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并绘制相关的图形。
(2)基于上表数据,请利用SPSS给出大学生每周上网时间平均值的95%的置信区间。
(1)分析→描述统计→描述、频率(2)分析→比较均值→单样本T检验每周上网时间的样本平均值为27.5,标准差为10.7,总体均值95%的置信区间为23.8-31.2.3、经济学家认为决策者是对事实做出反应,不是对提出事实的方式做出反应。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同步练习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同步练习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3. 名词解释题 4. 简答题 5. 计算分析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多选无分。
1.总体总量指标的点估计值是()A.平均数乘以样本成数B.样本容量乘以样本成数C.样本指标值乘以总体单位数D.样本指标的区间估计值乘以总体单位数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2.理论上最符合抽样调查随机原则的形式是()A.整群抽样B.类型抽样C.阶段抽样D.简单随机抽样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3.()是其他抽样方式的基础,也是衡量其他抽样方式抽样效果的标准。
()A.简单随机抽样B.等距抽样C.类型抽样D.整群抽样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4.为了解职工家庭生活水平状况,决定采用等距抽样进行调查,首先把职工按工资水平的高低进行排队,此种排队方法属于A.按无关标志排队B.按有关标志排队C.按简单标志排队D.按复杂标志排队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5.产品的单位成本随着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而下降,此种现象属于()A.完全相关B.不完全相关C.正相关D.负相关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6.只反映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韵相关关系是()A.正相关B.负相关C.单相关D.复相关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7.当相关关系的—个变量变动时,另—变量也相应地发生大致均等的变动,这种相关关系称为()A.线性相关B.非线性相关C.单相关D.完全相关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8.完全相关关系就是()A.函数关系B.因果关系C.狭义的相关关系D.广义的相关关系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9.大多数相关关系属于()A.不相关B.完全相关C.不完全相关D.无法判断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10.制作双变量分组相关表,应将自变量放在()A.横栏B.纵栏C.中间栏D.任意一栏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11.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A.-1≤r≤lB.-1≤r≤lC.-1<r<lD.-1≤r<1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12.两个变量问的相互依存程度越高,则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值越接近于()A.1B.-1C.0D.1或-1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13.两个现象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程度越弱,则相关系数r()A.越接近于0B.越接近于-1C.越接近于1D.越接近于0.5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14.在相关分析中,要求相关的两个变量()A.至少有一个是随机变量B.因变量是随机变量C.都不是随机变量D.自变量是随机变量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15.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正确答案: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又称简单直线回归模型,它是根据两个变量的成对数据,配合直线方程式,再根据自变量的变动值,来推算因变量的估计值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第五章习题及答案 管理会计
第五章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有关产品是否进行深加工决策中,深加工前的半成品成本属于()。
A、估算成本B、重置成本C、机会成本D、沉没成本2、将决策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性决策和不确定决策是按()进行的分类。
A、决策本身的重要程度B、决策条件的肯定程度C、决策规划时期的长短D、决策解决问题的内容3、在价格决策中,某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则该产品的最优售价为( )A、31B、32C、33D、364、企业去年生产某亏损产品的贡献边际3000元,固定成本是1000元,假定今年其他条件不变,但生产该产品的设备可对外出租,一年的增加收入为()元时,应停产该种产品。
A、2001B、3100C、1999D、29005、在短期经营决策中,企业不接受特殊价格追加订货的原因是买方出价低于()A、正常价格B、单位产品成本C、单位变动生产成本D、单位固定成本6、在管理会计的定价决策中,利润无差别点法属于()A、以成本为导向的定价方法B、以需求为导向的定价方法C、以特殊要求为导向的定价方法D、定价策略7、在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中,如果零部件的需用量尚不确定,应当采用的决策方法是()A、相关损益分析法B、差别损益分析法C、相关成本分析法D、成本无差别点法8、在经济决策中应由中选的最优方案负担的、按所放弃的次优方案潜在收益计算的资源损失,即()A、增量成本B、加工成本C、机会成本D、专属成本9、成本无差别点业务量是指能使两方案()A、标准成本相等的业务量B、变动成本相等的业务量C、固定成本相等的业务量D、总成本相等的业务量答案:1、D 2、B 3、C 4、B 5、C 6、B 7、D 8、C 9、D二、多项选择题:1、()一般属于无关成本的范围。
A、历史成本B、机会成本C、联合成本D、专属成本E、沉没成本2、短期经营决策分析主要包括()。
A、生产经营决策分析B、定价决策分析C、销售决策分析D、战略决策分析E、战术决策分析3、生产经营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种表现形式()A、最大生产经营能力B、剩余生产经营能力C、追加生产经营能力D、最小生产经营能力E、正常生产经营能力4、下列各项中属于生产经营相关成本的有()A、增量成本B、机会成本C、专属成本D、沉没成本E、不可避免成本5、当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时,亏损产品不应停产的条件有()A、该亏损产品的变动成本率大于1B、该亏损产品的变动成本率小于1C、该亏损产品的贡献边际大于0D、该亏损产品的单位贡献边际大于0E、该亏损产品的贡献边际率大于06、下列成本属于无关成本的是()A、专属成本B、共同成本C、差额成本D、不可避免成本E、机会成本7、下列各项中,属于多方案决策的有()A、接受或拒绝方案决策B、互斥方案决策C、排队方案决策D、组合方案决策E、单一方案决策答案:1、CE 2、AB 3、ABCE 4、ABC 5、BCDE 6、BD 7、ABCD三、名词解释:1、相关收入:相关收入是指与特定决策方案相联系的、能对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的、在短期经营决策中必须予以充分考虑的收入。
统计学第五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统计学第五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第五章一、单项选择题1.抽样推断的目的在于()A.对样本进行全面调查B.了解样本的基本情况C.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D.推断总体指标2.在重复抽样条件下纯随机抽样的平均误差取决于()A.样本单位数B.总体方差C.抽样比例D.样本单位数和总体方差3.根据重复抽样的资料,一年级优秀生比重为10%,二年级为20%,若抽样人数相等时,优秀生比重的抽样误差()A.一年级较大B.二年级较大C.误差相同D.无法判断4.用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公式计算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结果将()A.高估误差B.低估误差C.恰好相等D.高估或低估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允许误差缩小为原来的1/2,则样本容量()A.扩大到原来的2倍B.扩大到原来的4倍C.缩小到原来的1/4D.缩小到原来的1/26.当总体单位不很多且差异较小时宜采用()A.整群抽样B.纯随机抽样C.分层抽样D.等距抽样7.在分层抽样中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方差是()A.层间方差B.层内方差C.总方差D.允许误差二、多项选择题1.抽样推断的特点有()A.建立在随机抽样原则基础上B.深入研究复杂的专门问题C.用样本指标来推断总体指标D.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E.抽样误差可以事先控制2.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A.样本容量的大小B.是有限总体还是无限总体C.总体单位的标志变动度D.抽样方法E.抽样组织方式3.抽样方法根据取样的方式不同分为()A.重复抽样B.等距抽样C.整群抽样D.分层抽样E.不重复抽样4.抽样推断的优良标准是()A.无偏性B.同质性C.一致性D.随机性E.有效性5.影响必要样本容量的主要因素有()A.总体方差的大小B.抽样方法C.抽样组织方式D.允许误差范围大小E.要求的概率保证程度6.参数估计的三项基本要素有()A.估计值B.极限误差C.估计的优良标准D.概率保证程度E.显著性水平7.分层抽样中分层的原则是()A.尽量缩小层内方差B.尽量扩大层内方差C.层量扩大层间方差D.尽量缩小层间方差E.便于样本单位的抽取三、填空题1.抽样推断和全面调查结合运用,既实现了调查资料的_______性,又保证于调查资料的_______性。
《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第五版)》课后练习答案(第5章)
《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第五版)》(薛薇)课后练习答案第5 章SPSS的参数检验1、某公司经理宣称他的雇员英语水平很高,如果按照英语六级考试的话,一般平均得分为75分。
现从雇员中随机选出11人参加考试,得分如下:80, 81, 72, 60, 78, 65, 56, 79,77,87, 76 请问该经理的宣称是否可信。
原假设:样本均值等于总体均值即u=u0=75步骤:生成spss 数据→分析→比较均值→单样本t 检验→相关设置→输出结果(Analyze->compare means->one-samples T test ;)采用单样本T 检验(原假设H0:u=u0=75, 总体均值与检验值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单个样本统计量N 均值标准差均值的标准误成绩11 73.73 9.551 2.880单个样本检验检验值= 75差分的95% 置信区间t df Sig.( 双侧) 均值差值下限上限成绩-.442 10 .668 -1.273 -7.69 5.14分析:指定检验值:在test 后的框中输入检验值(填75),最后ok!分析:N=11 人的平均值(mean)为73.7,标准差(std.deviation)为9.55,均值标准误差(std error mean) 为2.87.t 统计量观测值为-4.22,t 统计量观测值的双尾概率p-值(sig.(2-tailed))为0.668,六七列是总体均值与原假设值差的95%的置信区间,为(-7.68,5.14), 由此采用双尾检验比较 a 和p。
T 统计量观测值的双尾概率p-值(sig.(2-tailed) )为0.668>a=0.05 所以不能拒绝原假设;且总体均值的95% 的置信区间为(67.31,80.14), 所以均值在67.31~80.14 内,75 包括在置信区间内,所以经理的话是可信的。
2、在某年级随机抽取35 名大学生,调查他们每周的上网时间情况,得到的数据如下(单位:小时):(1)请利用SPSS 对上表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并绘制相关的图形。
《统计分析和SPSS的应用(第五版)》课后练习答案与解析(第5章)
《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第五版)》(薛薇)课后练习答案第5 章SPSS的参数检验1、某公司经理宣称他的雇员英语水平很高,如果按照英语六级考试的话,一般平均得分为75分。
现从雇员中随机选出11人参加考试,得分如下:80, 81, 72, 60, 78, 65, 56, 79,77,87, 76 请问该经理的宣称是否可信。
原假设:样本均值等于总体均值即u=u0=75步骤:生成spss 数据→分析→比较均值→单样本t 检验→相关设置→输出结果(Analyze->compare means->one-samples T test ;)采用单样本T 检验(原假设H0:u=u0=75, 总体均值与检验值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单个样本统计量N 均值标准差均值的标准误成绩11 73.73 9.551 2.880单个样本检验检验值= 75差分的95% 置信区间t df Sig.( 双侧) 均值差值下限上限成绩-.442 10 .668 -1.273 -7.69 5.14分析:指定检验值:在test 后的框中输入检验值(填75),最后ok!分析:N=11 人的平均值(mean)为73.7,标准差(std.deviation)为9.55,均值标准误差(std error mean) 为2.87.t 统计量观测值为-4.22,t 统计量观测值的双尾概率p-值(sig.(2-tailed))为0.668,六七列是总体均值与原假设值差的95%的置信区间,为(-7.68,5.14), 由此采用双尾检验比较 a 和p。
T 统计量观测值的双尾概率p-值(sig.(2-tailed) )为0.668>a=0.05 所以不能拒绝原假设;且总体均值的95% 的置信区间为(67.31,80.14), 所以均值在67.31~80.14 内,75 包括在置信区间内,所以经理的话是可信的。
2、在某年级随机抽取35 名大学生,调查他们每周的上网时间情况,得到的数据如下(单位:小时):(1)请利用SPSS 对上表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并绘制相关的图形。
管理统计学 第五章答案
2.假定一低昂研究显示,一加仑自助式销售的普通无铅汽油的平均价格是1.16美元,你认为这个数值高于你所在地区的价格,于是决定以随机给各加油站打电话的方式收集数据来验证这个想法。
假定你随机抽取的25家加油站价格如下所示:1.27 1.29 1.16 1.20 1.371.20 1.23 1.19 1.20 1.241.16 1.07 1.27 1.09 1.351.15 1.23 1.14 1.05 1.351.21 1.14 1.14 1.07 1.10假定一个地区的汽油价格服从正态分布,你所收集到的这些数据能够提供拒绝这一想法的足够证据吗?令α=0.01.解:由于只有25个样本,所以属于小样本抽样,且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对于该题采用单样本T检验,利用SPSS表格进行分析:假设总体均值为1.16所以可以接受原假设,所以这个数值和该地区的石油价格是基本相等的,没有明显差异。
4.根据对全国交通状况的一份调查,对于那些乘车上下班的人来说,平均通勤时间为19分钟,其人数总量为100万~300万。
假定一个研究者居住在一个人口为240万的城市里,想要验证通勤时间是否增加了,他随机选取了26名通勤者作为样本,收集的数据如下所示,令α=0.05,并假定通勤时间服从了正态分布,他能得到什么结论?19 28 18 23 19 1924 16 20 23 2317 13 19 23 1623 15 14 27 1718 18 18 20 18解:由于只有26个样本,所以属于小样本抽样,且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对于该题采用单样本T检验,利用SPSS表格进行分析:假设平均通勤时间没有增加。
可以接受原假设,所以该地区的通勤时间和平均时间是基本相等的,没有明显差异。
6.美国独立保险代理处对参加保险的客户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其中48%的人会重读他们的保单,29%的会有时重读一下,16%的会很少重读,7%的从来不重读。
假定一家大型保险公司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对保单条款进行修改,以使他们的保单更具有吸引力、更便于阅读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相关分析一、判断题1.若变量X的值增加时,变量Y的值也增加,说明X与Y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若变量X的值减少时,Y变量的值也减少,说明X与Y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2.回归系数和相关系数都可以用来判断现象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3.回归系数既可以用来判断两个变量相关的方向,也可以用来说明两个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
()4.计算相关系数的两个变量,要求一个是随机变量,另一个是可控制的量。
()5.完全相关即是函数关系,其相关系数为±1。
()1、×2、×3、×4、×5、√.二、单项选择题1.当自变量的数值确定后,因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完全确定,这种关系属于()。
A.相关关系B.函数关系C.回归关系D.随机关系2.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即()。
A.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B.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C.相关关系和随机关系D.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3.在相关分析中,要求相关的两变量()。
A.都是随机的B.都不是随机变量C.因变量是随机变量D.自变量是随机变量4.现象之间线性依存关系的程度越低,则相关系数( ) 。
A.越接近于-1B. 越接近于1C. 越接近于0D. 在0.5和0.8之间5.若物价上涨,商品的需求量相应减少,则物价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为( )。
A.不相关B. 负相关C. 正相关D. 复相关6.能够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主要方法是( ) 。
A.相关表B.相关图C.相关系数D.定性分析7.下列哪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高()。
A.商品销售额和商品销售量的相关系数是0.9B.商品销售额与商业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84C.平均流通费用率与商业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94D.商品销售价格与销售量的相关系数是-0.918.回归分析中的两个变量()。
A、都是随机变量B、关系是对等的C、都是给定的量D、一个是自变量,一个是因变量9.当所有的观察值y都落在直线上时,则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
A.r = 0B.| r | = 1C.-1<r<1D.0 < r < 110.每一吨铸铁成本(元)倚铸件废品率(%)变动的回归方程为:y c=56+8x, 这意味着( )A.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64元B.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8%C.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8元D.废品率每增加1%,则每吨成本为561、B2、A3、A4、C5、B6、C7、C8、D9、B 10、C.三、多项选择题1.测定现象之间有无相关关系的方法有()A、对现象做定性分析B、编制相关表C、绘制相关图 D.计算相关系数 E、计算估计标准2.下列属于负相关的现象有( )A、商品流转的规模愈大,流通费用水平越低B、流通费用率随商品销售额的增加而减少C、国内生产总值随投资额的增加而增长D、生产单位产品所耗工时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减少 E、产品产量随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3.变量x值按一定数量增加时,变量y 也按一定数量随之增加,反之亦然,则x和y之间存在 ( )A、正相关关系B、直线相关关系C、负相关关系D、曲线相关关系E、非线性相关关系4.直线回归方程 y c=a+bx 中的b 称为回归系数,回归系数的作用是 ( )A、确定两变量之间因果的数量关系B、确定两变量的相关方向C、确定两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 D、确定因变量的实际值与估计值的变异程度E 确定当自变量增加一个单位时,因变量的平均增加量5.设产品的单位成本 (元) 对产量 (百件) 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 c=76-1.85x,这表示 ( )A、产量每增加100件,单位成本平均下降1.85元B、产量每减少100件,单位成本平均下降1.85元 C、产量与单位成本按相反方向变动 D、产量与单位成本按相同方向变动 E、当产量为200件时,单位成本为72.3元1、ABCD2、ABD3、AB4、ABE5、ACE四、填空题1.相关分析研究的是()关系,它所使用的分析指标()。
2.从相关方向上看, 产品销售额与销售成本之间属于()相关关系,而产品销售额与销售利润之间属于()相关关系。
3.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r为正值时则称()。
4.相关系数г=+1时称为()相关,г为负值时则称()。
5.正相关的取值范围是(),负相关的取值范围是()。
6.相关密切程度的判断标准中,0.5<|r|<0.8称为( ),0.8<|r|<1称为()7.回归直线参数a . b是用()计算的,其中b也称为()。
8.设回归方程y c=2+3x, 当x=5时,y c=(),当x每增加一个单位时,y c增加()。
1、相关相关系数2、负正3、11≤-r正相关4、完全正负相关5、0<r≤+1-1≤r<06、显≤著相关高度相关7、最小平方法回归系数8、17 3.五、简答题1.从现象总体数量依存关系来看,函数关系和相关关系又何区别?答:函数关系是:当因素标志的数量确定后,结果标志的数量也随之确定;相关关系是:作为因素标志的每个数值,都有可能有若干个结果标志的数值,是一种不完全的依存关系。
2、现象相关关系的种类划分主要有哪些?答:现象相关关系的种类划分主要有:1.按相关的程度不同,可分为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和不相关。
2.按相关的方向,可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
3.按相关的形式,可分为线性相关和非线性相关。
4.按影响因素的多少,可分为单相关复相关六、计算题1、某部门5个企业产品销售额和销售利润资料如下:试计算产品销售额与利润额的相关系数,并进行分析说明。
(要求列表计算所需数据资料,写出公式和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四位小数。
)2.某班40名学生,按某课程的学习时数每8人为一组进行分组,其对应的学习成绩如下表:试根据上述资料建立学习成绩(y)倚学习时间(x)的直线回归方程。
(要求列表计算所需数据资料,写出公式和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企业编号月产量(千件)生产费用(万元)ABCDEFGH6.13.85.08.02.07.21.23.1132110115160861356280要求:(1)计算相关系数,测定月产量与生产费用之间的相关方向和程度;(2)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并求出直线回归方程;(3)根据回归方程,指出当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生产费用平均上升多少?4、某企业第二季度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资料如下:要求:(1)配合回归方程,指出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平均变动多少?(2)产量为8000件--10000件时,单位成本的区间是多少元?5、某地居民1983-1985年人均收入与商品销售额资料如下:要求建立以销售额为因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并估计人均收入为40元时商品销售额为多少?(要求列表计算所需数据资料,写出公式和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相关系数:9999.0]5.22125.116435][351027403005[5.22135101779805)(][)([222222=-⨯-⨯⨯-⨯=---=∑∑∑∑∑∑∑y y n x x n yx xy n r 从相关系数可以看出,产品销售额和利润额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
89.11052617531010572905)(222=-⨯⨯-⨯=--=∑∑∑∑∑x x n y x xy n b31.22510589.15310=⨯-=-=-=∑∑nx b ny x b y a直线回归方程为: y c = 22.31+1.89x 3、参考答案:设月产量为x ,生产费用为y (1)高度正相关⇒≈∑∑∑∑∑∑∑=-⋅-⋅-97.02222)()(y y n x x n yx xy nr (6分)(2)令直线趋势方程为:x y⋅+=βαˆˆˆ 31.51ˆˆ,9.12ˆ22)(=⋅-=≈∑∑∑∑∑=-⋅-x y x x n y x xy n βαβ则Θ x y9.1231.51ˆ+=∴直线趋势方程为:(8分) (3)当月产量增加1个单位时,生产费用将增加12.9万元(1分)(1) 配合加归方程 y c = a + bx50.212503210128353)(222-=-⨯⨯-⨯=--=∑∑∑∑∑x x n y x xy n b 即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平均下降2.50元。
80312)50.2(3210=⨯--=-=-=∑∑nx b ny x b y a故单位成本倚产量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 c =80-2.5x (2)当产量为8000件时,即x=8,代入回归方程: y c = 80-2.5×8 = 60(元)当产量为10000件时,即x=10,代入回归方程: y c = 80-2.5×10 = 55(元)即产量为8000件~10000件时,单位成本的区间为60元~55元。
44.08625003408611623)(222=-⨯⨯-⨯=--=∑∑∑∑∑x x n y x xy n b 72.038644.0340=⨯-=-=-=∑∑nx b ny x b y a销售额与人均收入直线回归方程为:y c =0.72+0.44x将x=40代入直线回归方程:y c=0.72+0.44x=0.72+0.44×40=18.32(万元)即:当人均收入为40元时,销售额为18.3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