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统计年鉴2017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分行业国有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2016年)
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
2017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74318元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18-05-15 15:302017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74318元,与2016年的67569元相比,增加了6749元,同比名义增长10.0%,增速比2016年加快1.1个百分点。
扣除物价因素,2017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8.2%。
分四大区域看,2017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由高到低依次是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分别为84809元、68323元、61193元和59514元,同比名义增长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中部10.7%、东部10.1%、西部9.4%和东北地区8.5%。
最高和最低区域的平均工资之比为1.4,与上年持平。
表12017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分地区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分行业门类看,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33150元,金融业122851元,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07815元,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9倍、1.65倍和1.45倍。
年平均工资最低的三个行业分别是农、林、牧、渔业36504元,住宿和餐饮业45751元,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50552元,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9%、62%和68%。
最高与最低行业平均工资之比为3.65,与上年相比差距扩大了0.01。
从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来看,增速最高的三个行业依次为采矿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以及卫生和社会工作,增长率分别为14.8%、13.3%和12.0%。
增速最低的三个行业依次为金融业、住宿餐饮业以及房地产业,增长率分别为4.6%、5.5%和5.8%。
全部19个行业门类中,有5个行业的平均工资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表22017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分行业年平均工资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年平均工资最高的是外商投资企业90064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21倍。
年平均工资最低的是其他内资单位54417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3%。
2017年-按行业分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93,136.00
54,032.00
86,354.00
77,209.00
82,800.00
59,941.00
77,998.00
59,132.00
67,961.00
59,386.00
84,618.00
56,273.00
103,768.00
66,523.00
88,028.00
2017年-按行业分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行业/地区
2017年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 局>>中国统计年鉴 2018
平均工资
农、林、牧、渔 业
74,318.00 131,700.00
75,680.00
55,497.00
68,215.00
105,733.00
174,250.00
65,173.00
127,722.00
59,089.00
98,235.00
59,131.00
93,073.00
53,417.00
70,226.00
57,339.00
88,179.00
信息传输、软件
住宿和餐饮业 和信息技术服务
45,751.00
业 133,150.00
56,325.00
183,183.00
46,391.00
151,778.00
38,465.00
84,317.00
31,030.00
77,870.00
39,620.00
统计学-第四章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统计工作的第四个阶段——统计分析的基础
2020/1/10
引例
统计指标,无处不在。如≪中华人民共和国 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所说: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827122亿元,比 上年增长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468亿 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334623亿元, 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427032亿元,增长 8.0%。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7.9%,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5%,第三产业 增加值比重为51.6%。如图4-1、图4-2所示。
50
第五年第3季至第四年第4季:52;
第五年第2季至第四年第3季:51;
第五年第1季至第四年第2季:50。
提前三个季度完成五年计划。
2(重点)
3.中长期计划任务的检查
累计法:计划任务数以累计数形式出现。可用于检查计 划执行情况。计算公式为:
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A.总产量520万元
B.净产值320万元
C.职工人数160万人
D.工人占职工人数的80%
5.2001年我国发行长期建设国债1500亿元;2001年末,居民个 人储蓄存款 余额突破75000亿元。这两个指标()
A.都是时期数 B.都是时点数 C.都是绝对数
D.前者是时点数,后者是时期数 E.前者是时期数,后者是 时点数
这些指标数据说明了2017年我国经济总量及增长速度、 价格情况、粮食产量、人口及就业等构成的发展状况。而这 些指标的涵义就是我们本章要学习的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所 涉及的内容。
2020/1/10
学习内容
1.总量指标 2.相对指标
学习重点
1.掌握绝对数和相对数的 特点及相应的计算方法
浙江省历年统计公报2000年起
浙江省历年统计公报2000年起/col/col164/index.html2000---20122012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字体:[ 大中小 ] 日期:2013-02-08 09:01:13 发布机构:2012年,浙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困难挑战,坚持“稳中求进、转中求好”的工作基调,着力促发展,抓转型,惠民生,全省经济在加快转型升级中实现平稳增长,基本完成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为建设“两富”现代化浙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34606亿元,比上年增长8.0%(见图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7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731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5624亿元,分别增长2.0%、7.3%和9.3%。
人均GDP为6326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0022美元),增长7.7%。
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4.9:51.2:43.9调整为4.8:50.0:45.2。
图1 2007-2012年全省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2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5.3%(见图3、表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3.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0.8%。
表1 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上年=100)全年财政总收入6408亿元,比上年增长8.2%,增速比上年回落12.8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441亿元,增长9.2%,增速比上年回落11.6个百分点。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98.7万人,其中42.2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1%,比上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
二、农业和农村建设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251.6千公顷,比上年下降0.2%;粮食总产量783.5万吨,增长0.2%(见表2)。
中国劳动年鉴2017全国各省市区指标:全国劳动统计主要指标
#国有单位 城镇集体单位 其他单位
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元)
#国有单位 城镇集体单位 其他单位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元) #国有单位 城镇集体单位 其他单位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年末人数(万人)
Total Population (10 000 persons) Population Above 16(10 000 persons) Economically Active Population(10 000 persons) Employment (end of year, 10 000 persons) Urban Employment Urban Unit Employment
137462 113296
80091 77451 40410 18062.5 6208.3 481.4 11372.8 18980
37041 112007.8
40387.9 2239.4
69380.5 62029
65296 46607 60906 63241 1)自2009年始,“城镇单位就业人员 工资和总“城额镇”和单“位城就镇业单人位员就平业均人劳员动平报均酬工” 。往年本年鉴及相关资料中1994-2008
指标统计口径相同。 2)2013年部分经济类型单位、部分行 业就业人员数、工资总额变动较大,系 范围所致(以下相关表同)。
a)Since 2009, “Total wages of the urban units employment” and “Average wage of
indicators above.
b)In 2013, some units by status of registration, some employment by
浙江统计年鉴2017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各市县总户数和总人口数(2016年底)
1730496 434787 245828 188959 191390 187389 333748 241452 341730
1310823 546288 306211 240077 216251 316981 231303
2219212 1080285
370285 324952 385048 223717 541122 374088 2446229 483426 319325 164101 174150 207686 109741 343976 395725 424580 306945 1316030 431841 220717 211124 177916 185441 205598 315234 480492 351594 192321 159273
嘉兴市 市辖区 南湖区 秀洲区 嘉善县 海盐县 海宁市 平湖市 桐乡市
湖州市 市辖区 吴兴区 南浔区 德清县 长兴县 安吉县
绍兴市 市辖区 越城区 柯桥区 上虞区 新昌县 诸暨市 嵊州市
金华市 市辖区 婺城区 金东区 武义县 浦江县 磐安县 兰溪市 义乌市 东阳市 永康市
衢州市 市辖区 柯城区 衢江区 常山县 开化县 龙游县 江山市
合计 杭州市
市辖区 上城区 下城区 江干区 拱墅区 西湖区 滨江区 萧山区 余杭区 富阳区
桐庐县 淳安县 建德市 临安市 宁波市 市辖区
海曙区 江北区 北仑区 镇海区 鄞州区 奉化区 象山县 宁海县 余姚市 慈溪市 温州市 市辖区 鹿城区 龙湾区 瓯海区 洞头区 永嘉县 平阳县 苍南县 文成县 泰顺县 瑞安市 乐清市
3521175 883812 497833 385979 389121 380260 681656 493572 692754
2648446 1111151
2017年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一、综合初步核算,2017年东莞生产总值(GDP)7582.12亿元,比上年增长8.1%。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3.36亿元,下降0.3%;第二产业增加值3593.84亿元,增长9.2%;第三产业增加值3964.65亿元,增长7.2%。
三次产业比例为0.3:47.4:52.3。
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2.2%,批发和零售业增长4.8%,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8%,金融业增长3.9%,房地产业增长2.0%,其他服务业增长12.4%。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1329元,增长7.5%,按平均汇率折算为13527美元。
在现代产业中,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增加值1675.49亿元,比上年增长13.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1292.23亿元,增长15.0%。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2403.32亿元,增长8.6%。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2064.14亿元,增长7.7%。
民营经济增加值3739.48亿元,增长9.0%。
年末,全市工商登记注册户数100.09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9.1%。
其中,企业全年完成邮电业务(含快递)收入335.19亿元,比上年增长13.6%。
邮政发送信函9429万件,邮政快递包裹2161万件,邮政汇款金额11.50亿元。
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244.6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680.97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05.89万户。
年末互联网用户175.67万户,减少3.14万户;宽带接入用户172.50万户,减少2.27万户。
年末全市有星级酒店33家,其中五星级酒店14家。
全市有旅行社133家,全年接待国际及港澳台游客403.6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
其中接待外国游客112.54万人次,增长1.7%;接待港澳台游客291.13万人次,增长0.8%。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5.96亿美元,增长2.7%。
全年接待国内游客3738.18万人次,增长10.2%。
旅游总收入488.90亿元,增长9.6%。
浙江省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和平均工资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浙江省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和平均工资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前言本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年报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和平均工资现状及趋势。
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和平均工资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和平均工资数据分析报告深度解读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和平均工资核心指标从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非私营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和平均工资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和平均工资价值信息,帮助需求者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第一节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和平均工资现状 (1)第二节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指标分析 (3)一、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现状统计 (3)二、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现状统计 (3)三、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占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比重统计 (3)四、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同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指标分析 (7)一、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现状统计 (7)二、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现状统计分析 (7)三、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占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比重统计分析 (7)四、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同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指标分析 (11)一、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现状统计 (11)二、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现状统计分析 (11)三、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占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比重统计分析 (11)四、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16-2018)统计分析 (12)五、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17-2018)变动分析 (12)六、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16-2018)统计分析 (13)七、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17-2018)变动分析 (13)八、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同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4)图表目录表1: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和平均工资现状统计表 (1)表2: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现状统计表 (3)表3: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现状统计表 (3)表4: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占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比重统计表 (3)表5: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2016-2018)统计表 (4)表6: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4 表7: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5 表9: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同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现状统计表 (7)表12: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占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比重统计表 (7)表13: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016-2018)统计表 (8)表14: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8表14: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9 表17: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同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占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比重统计表 (11)表21: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16-2018)统计表 (12)表22: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12 表23: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16-2018)统计表 (13)表24: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13 表25: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同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第一节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和平均工资现状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和平均工资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8年):表1: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和平均工资现状统计表第二节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指标分析一、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现状统计表2: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现状统计表二、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现状统计表3: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现状统计表三、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占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比重统计分析表4: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占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比重统计表指标数量(亿元)占总值比重四、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2016-2018)统计分析表5: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2016-2018)统计表五、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2017-2018)变动分析表6: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六、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2016-2018)统计分析表7: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2016-2018)统计表七、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2017-2018)变动分析表8: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八、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同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表9: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同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2017-2018)变动对比表(比上年增长%)第三节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指标分析一、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现状统计表10: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现状统计表二、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现状统计分析表11: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现状统计表三、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占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比重统计分析表12: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占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比重统计表指标数量(亿元)占总值比重四、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016-2018)统计分析表13: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016-2018)统计表五、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017-2018)变动分析表14: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六、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016-2018)统计分析表15: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016-2018)统计表七、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017-2018)变动分析表16: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八、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同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表17: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同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017-2018)变动对比表(比上年增长%)第四节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指标分析一、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现状统计表18: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现状统计表二、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现状统计分析表19: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现状统计表三、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占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比重统计分析表20: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占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比重统计表四、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16-2018)统计分析表21: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16-2018)统计表年份指标数量(元)五、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17-2018)变动分析表22: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六、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16-2018)统计分析表23: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16-2018)统计表七、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17-2018)变动分析表24: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年份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元)变动值八、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同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表25:衢州市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同全省非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17-2018)变动对比表(比上年增长%)。
2017年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017年忠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忠县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大力实施“双特”战略,抓招商、抓工业、抓投资,撸起袖子加油干,全县经济社会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综合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71.33亿元,比上年增长12.0%。
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40.03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39.48亿元,增长17.6%;第三产业增加值91.83亿元,增长8.3%。
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4.8:51.4:33.8。
三次产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2%、68.7%、25.1%,分别拉动全县经济增长0.7个百分点、8.2个百分点、3.1个百分点。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46.60亿元,增长14.3%,占全县经济的54.0%。
其中: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46.56亿元,增长14.3%,占全县经济的54.0%;外商、港澳台经济实现增加值0.04亿元,增长20.7%。
图1 2013—2017年忠县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图2 2013—2017年忠县三次产业结构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7654元,比上年增长10.7%。
全县户籍户数34.7万户,户籍人口99.73万人,比上年减少0.58万人。
按性别分,男性51.92万人,女性47.81万人。
全县男女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8.6。
全年出生人口10172人,死亡人口10387人,迁入人口21207人,迁出人口26864人。
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0.2‰,死亡率为10.4‰,人口自然增长率(户籍口径)为-0.2‰,人口机械增长率为-5.7‰。
全县常住人口72.45万人,比上年增加0.7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1.31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3.21%,比上年提高1.62个百分点。
年末全县劳动力资源总数60.05万人,其中城镇11.19万人。
浙江统计年鉴2017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各市县年末单位就业人员数(2016年底)
886469 346334 231713 367154
53356 61272 160884 25439 54789 447058 119984 53940 24448 27913 37607 120085 25344 15812 13472 32142 363700 83400 29900 400577 147963 163081 91123 31178 60142 47340 61119 16037 22222 11808 10992 19638 20387 12030 10121
143 257 131783 87282 70695 63919 73826 29309 73063 52922 37995 27358
13709 4059 2234 2154 978 1063 922 530 7192 1459 579 1890 1423 1134 2104 8511 265 851 1371 564 1506 1010 745 346 2917 2727 1672 1735 988 1279 2557 800 2336 1060
492694 224947 114168 253859
4004 16315 26682
269 7997 371067 25147 4137 1187
673 21326
8502 907
1521 217
5599 49000
8900 1200 108568 55162 80794 5090 10933 28127 20380
农、林、 牧、渔业
采矿业
2619163
480
602
524869
55
70
249756
341
120193
34
532
【2017各省平均工资排名】2017各省平均工资的情况介绍
【2017各省平均工资排名】2017各省平均工资的情况介绍不同岗位的平均工资水平公布了,2017各行业年平均工资相信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吧。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各省平均工资,希望你们喜欢。
2017各省的平均工资国家统计局27日发布消息,公布了2016年不同岗位的平均工资水平。
数据显示,在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背景下,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继续稳步增长。
全部就业人员平均工资57394元国家统计局对16个行业门类的约96万家企业法人单位调查显示,2016年,全部一套表平台被调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7394元,比2015年增长7.0%。
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123926元,增长7.3%,是平均水平的2.16倍专业技术人员76325元,增长7.5%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54258元,增长6.4%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48005元,增长5.9%。
商业、服务业人员46742元,增长5.6%,是平均水平的81%△资料图/视觉中国IT业工资首超金融业居首位2016年城镇非私营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数据显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平均工资为122478元,比上年增长9.3%,平均工资水平首次超过金融业排名各行业门类首位。
金融业工资水平退居次席,主要受银行业高管限薪以及股市低迷等因素影响,2016年平均工资为117418元,比上年仅增长2.3%,增幅排各行业门类第二低位。
东部地区工资最高外企岗位间差距最大分区域看,各岗位平均工资最高的区域均为东部(62875元),最低的区域均为中部(47538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官分行业、企业类型看,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四类岗位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均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这四类岗位工资最高的企业类型均为外企。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是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此类岗位工资最高的企业类型是国企。
我国各地区按行业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统计分析报告
我国各地区按行业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统计分析XXXX XXXX【摘要】本文采用《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31个省、市、自治区19个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共589个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根据行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指标,通过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将31个地区的工资水平进行分类,并找出影响分类的公共因子。
进一步分析可得到各地区各行业发展情况及各地区的经济情况,并查阅相关资料,提出各地区行业工资水平的调整建议。
【关键词】城镇单位就业平均工资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求职者将目光抛向了我国一线、二线城市的热门行业。
供求关系的不平衡导致大部分求职者的失业,同时也造成其它城市的行业发展不平衡。
要知道,一个地区行业发展有好有坏,但是一个地区是离不开任何一个行业的,当一个地区出现一个行业的退化,必定需要另觅途径去填补这个行业的缺失。
只有当各行业发展满足了当地的需求,行业间平衡协调发展,这个地区的经济水平才能提高,我国经济才有进步。
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每个行业的发展必须要有劳动者的支持,劳动者的工资水平直接关系个人、家庭的生活情况,因此各行业的人员平均工资水平就成了主要因素之一。
生产决定分配,只有经济发展才能提供更多的可分配的社会产品,因此工资水平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这样一来,分析各地区各行业的人员工资就变得十分具有现实意义以及可研究性。
本文引用真实数据,对31个省、市、自治区19个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是根据各行业平均工资指标,对地区进行分类以区分地区间的工资水平,再结合该地区该行业的发展情况及需求情况,提出该地区该行业平均工资的调整以吸引更多的求职者,达到促进该行业与该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指标及重要概念说明平均工资:指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的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货币工资额。
它表明一定时期职工工资收入的高低程度,是反映职工工资水平的主要指标。
浙江丽水市社会经济发展统计年鉴数据:历年社会经济主要指标统计(2012-2018)
(2012-201
注:农业总产值2016年起为三农普修订后数据;粮食数据2007年起.油菜籽.畜禽肉.禽蛋.生猪存栏.牛奶.蚕茧等数据2013年起.油料数据旅客周转量.货物运输量.货物周转量2008年为交通部专项调查数据;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口径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和全注:2014年及以前.户籍人口口径为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2015年开始口径调整为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
2016年起研发支出计人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2017.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及相关指标为快报数.
2011年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口径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2008年起.耕地面积来源于丽水市国土资源局.
摘编自《丽水统计年鉴2019》
村人口;
产总值及相关指标为快报数.
耕地面积来源于丽水市国土资源局.
计年鉴2019》
牛奶.蚕茧等数据2013年起.油料数据2016年起.都经三农普修订.为三农普修订后数据;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和全部房地产投资.。
中国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发展情况
“十二五”期间中国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发展情况“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发展较快、变化较大的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做出了重要决策部署,先后出台多项鼓励政策和专项规划,将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支柱之一,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逐步建立,促进与整治同时推进,优化与调整多措并举,行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规模日益扩大,整体仍呈现积极向上的发展势头。
营业规模不断扩大。
2011~2015年,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翻倍增长,从2605.1亿元增加到5995.0亿元,增幅达130.1%,平均每年增长25.0%左右,其中,广播影视业营业增速尤为明显,五年约增长2倍。
法人单位数从期初的10.3万个增加到期末的29.7万个,增长近2倍,市场参与主体日益增多,行业竞争更加充分。
同时,作为行业发展的基础,针对文化、体育、娱乐场所的固定资产投资和交付使用数量不断增加,推动行业向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就业人员日益增加。
以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为例,2011年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就业人员为135.0万人,到2015年增至149.1万人,增加14.1万人,增幅为10.4%。
从就业类型看,国有单位就业人员占据主导地位,占就业总人数的60%~80%,受文化体育领域体制改革影响,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占比增长迅速,外资单位进驻限制较多,就业人员较少,占比较小。
增加值稳步提升。
2011~2015年,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加值从3007.1亿元增加到4808.8亿元,增加1801.7亿元,增幅为59.9%。
其中2012年增速较快,达到17.4%。
从各行业看,文化艺术、广播影视和娱乐业增速较快,期末比期初增长均在1倍以上,其发展成果较为丰富,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经营效益缓中有异。
受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以及行业投资回收期较长等因素影响,“十二五”时期,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经营效益仍尚未充分显现,整体效益下滑,个别行业处于亏损状态,不同行业情况各有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46.37
45.63
0.75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73.56
71.82
1.74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39.22
36.24
2.98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5.06
4.81
0.26
教育
662.44
648.06
14.38
卫生和社会工作
466.97
450.92
16.05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5-9 分行业国有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2016年)
单位:亿元
行业
单位就业人 员工资总额
在岗职工 工资总额
其他就业人 员工资总额
总计
2371.38
2307.88
63.50
农、林、牧、渔业
2.12
2.05
0.06
采掘业
0.25
0.18
0.06
制造业
17.66
17.54
0.12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48.98
44.72
4.26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749.63733.31源自16.32注: 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包含劳务派遣人员工资总额。Wages of Staff and workers at work include wages of
76.27
74.99
1.28
建筑业
11.22
8.51
2.72
批发和零售业
18.54
18.36
0.17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62.28
61.19
1.09
住宿和餐饮业
5.59
5.41
0.18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9.73
9.63
0.10
金融业
67.73
67.04
0.69
房地产业
7.77
7.47
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