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观念改革作文教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变观念改革作文教学方法
摘要: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作文教学又是这一目标的集中体现。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我们应转变观念,改革传统作文教学方法中的不足,做到作文教学要吸取我国传统作文教学中的精华,重视语言积累;读写结合,学会借鉴;上好观察课,重视素材积累,解决内容空洞的问题;引导学生善于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缩短作文教程,改革作文批阅、讲评方法。
关键词:转变观念;积累;借鉴;读写结合;主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3)03-0111-01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作文教学又是这一目标的集中体现。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应着力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但我们过去的教学模式却是“拔优选尖”,这一弊端所带来的结果势必是“高耗低效”。分析作文教学,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重方法技巧,忽视素材积累;重理论指导,忽视课外实践,重视读的内容,忽视与写的结合,把读与写没有进行实效的结合,这是造成学生作文内容空洞,缺乏真实情感的主要原因。
二是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纵观我国作文教学程序:审题——范文引路——学生作文——教师批阅——讲评。整个过程教师成了主体,学生参与的机会很少,结果学生只学会了空套子,没有掌
握积累素材、修改文章的实际本领,写出的文章没血没肉,十分空洞。改变以上这些,我认为应采取如下方法:
一、吸取我国传统作文教学中的精华,重视语言积累
作文教学中,加强词、句训练,朗读背诵训练,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素材。古语有“熟读唐诗三百篇,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名句,由此可见可见“读”的重要性。
二、读写结合,学会借鉴
借鉴是多方面的,从好词佳句到语言表达,从开头到结尾,到谋篇布局等,有很多习作技巧可以从优秀习作、篇章中去借鉴。
我们一直认为,要想写出好文章,就应该多读书,多读好文章。因为多读是汲取知识的关键。但是我们的好多同学,其实读了不少的书,却依然缺乏积累。不说别的,就说课本上的课文,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有不少经典篇章,那可都是十分优美的范文然而学生记住的,学会运用其中语言材料的又有多少!再加上平时有意无意的阅读,那就更多了,但真正到了要写东西时,却又不知从何下手。为什么呢?笔者认为是没有把读与写有机的结合,阅读时没有写作意识,读只管读了,不能做到边读边感悟写作方法,积累语言。如果每当读到一本好书,一篇好的文章时,能很自然地琢磨和感悟写作方法,积累优美的语言,并借鉴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相信我们的习作一定会取得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如,在读了《十六年前的回忆》之后,我们就应引导学生从中感悟到首尾照应的写作技巧和写人时通过神态和外貌来表现人物品质,并以此借鉴模仿,采用首
尾照应的方法布局,通过神态描写和外貌描写,写自己身边的人;在读了《怀念母亲》一文后,应发现季羡林老先生的日记采用情景交融,触景生情的方法表达自己身处异国他乡的真实情感,我们不妨引导学生借鉴此法,以景代情,用情选景,情景交融,自己写一篇日记。
如果每一位同学都能长期在自己的学习和阅读中善于发现写作
技巧,并借鉴和模仿到自己的习作中,我坚信我们的作文教学不会再让老师和同学头痛!
三、上好观察课,重视素材积累,解决内容空洞的问题
小学阶段,作文内容不外乎写人、记事、状物、绘景。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应尽量做到就地取材,先指导学生观察。如让学生描写一个同学,就可以从学生中选一个模特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观察他的外貌特征,动作特征,以及性格、爱好等。并进行适当引导,如提问学生“班里谁最爱发言?”“谁最爱劳动?”“谁比较幽默?”“谁爱吃零食?”“谁最贪玩?”……通过这样的引导,让那些无从下笔、无话可说的同学纷纷举手发言,我又让学生列举了这些同学的事例,他们一个个讲得头头是道,听者听得津津有味,然后我告诉他们,把这些用笔记录下来,就是你的习作。有些实物无法就地取材,还可以利用图片、录像让学生观察。教师还要把观察方法教给学生。如观察点的确定,如何抓特点等,总之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
四、引导学生善于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例如,教师要带领我们的小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以拓展思维领域。法国雕塑家罗丹语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对于生活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也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五、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从起草到修改都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初学写作文,应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多多实践,细心观察,学会描写,指导孩子有能力截取生活中的精彩片段,发现生活真善美,写出优
美生动的习作。最近我从一本杂志上看到某所学校在指导三、四年级学生作文时,采用集体活动——集体作文。例如,让学生写踢毽子,先组织学生开展踢毽子活动,让学生仔细观察,再让学生把看到的动作说出来,教师挑选好句子写在黑板上,组成一篇文章,然后让学生抄写在作文本上。这种方法不能说很完美,但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很适合,对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说好比是“学走路的扶手”。我们不妨吸取其中之长,用集体作文的形式代替范文,会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首先它符合学生实际,学生乐于接受,其次在指导学生进行集体作文的过程中,使学生切实学到遣词造句,选材谋篇的方法。
六、缩短作文教程,改革作文批阅、讲评方法
目前中小学教师指导学生一篇作文需花四课时,第一周用两节课指导写作,第二周利用两节课进行讲评,相隔时间太长,学生多对自己的作文印象不深,再说教师讲评时是从整体角度考虑的,不可能具体到每篇作文,单凭教师的几句批语学生怎能全面认识自己作文的优缺点?又何谈如何修改与提高。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批细阅,而学生大都不会细看,教师心血付之东流,这是造成教学高耗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改革批阅讲评的方法,才能从根本上改革作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现实。首先需缩短时距,把作文和讲评课连起来上。当学生起草成文后,教师浏览一遍,选一篇作为修改范例,交给方法,再让学生自改或互改,然后誊写。其次,教师批阅和学生赏析相结合,修改誊写后教师可抽出一段时间,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