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讲课稿:补益剂
方剂学:补益剂参苓白术散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参苓白术散的概述 • 参苓白术散的药理作用 • 参苓白术散的临床应用 • 参苓白术散的现代研究 • 参苓白术散的制备与使用方法
01
CATALOGUE
参苓白术散的概述
定义与组成
定义
参苓白术散是一种中医方剂,属 于补益剂,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 弱、腹胀等症状。
04
CATALOGUE
参苓白术散的现代研究
现代药理学研究
药理作用机制
参苓白术散的药理作用机制主要涉及调节免疫功能、 改善消化系统、抗疲劳等。
药效成分分析
通过现代药理学手段,对参苓白术散中的主要药效成 分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其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
药物代谢与动力学
研究了参苓白术散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过程,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提高治疗效果。
注意事项与建议
适用人群 饮食调理 观察病情变化 保存方法
参苓白术散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乏力等症状的患 者。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在使用参苓白术散期间,患者应保持饮食清淡,避免食用生冷 、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在使用参苓白术散期间,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症状未 改善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组成
由人参、茯苓、白术、山药、莲 子、薏苡仁、白扁豆、砂仁、桔 梗、甘草等组成。
功效与主治
功效
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
主治脾胃虚弱,腹胀泄泻,食欲不振,体倦乏力,面黄肌瘦,便溏等症。
方义解析
方义
本方以四君子汤(人参、茯苓、白术 、甘草)为基础,配以山药、莲子、 薏苡仁、白扁豆、砂仁、桔梗等药组 成。其中人参、茯苓、白术、甘草补 气健脾,山药、莲子、薏苡仁、白扁 豆渗湿健脾止泻,砂仁、桔梗行气化 湿,使全方补而不滞,治脾胃虚弱所 致的泄泻效果良好。现代临床研究Fra bibliotek1 2
方剂学课件补益剂
四、临床应用:
1、范围:补气的代表方、基础方。 2、举例:①异功散 ②六君子汤 ③香砂六君子汤 ④保元汤 ⑤七味白术散 3、参考—对肾炎蛋白尿的治疗。
2019/3/13 方剂学
参苓白术散
一、作用: 1、补气强于四君—四君加莲、淮、 枣、扁、苡 2、祛湿和胃—砂仁(苓、术、扁、苡) 3、长于止泻:①补脾止泻 ②渗湿止泻 ③升提止泻
2019/3/13
方剂学
六讨论 1补气与补血的关系 《温病条辩》血虚者,补其气而血自生 2补阴与补阳的关系 《类经》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 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 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3正补与间接补益
《难经》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肾者,益 2019/3/13 方剂学 其精.
2019/3/13 方剂学
《傅青主女科》
一、组成:重用白术、山药各30克。
2019/3/13 方剂学
二、作用特点:
1、除带专方—能使带下完结而愈,故名。 2、健脾、祛湿、舒肝除带。 3、重在健脾祛湿,佐以舒肝。 术、药、参:甘温补气健脾。 苍、陈:合术燥湿理气 车前子------渗利湿浊 祛 湿(燥、渗、胜) 荆芥穗------胜湿止带 柴、芍-----------疏肝理气 甘 草--------调药和中
2019/3/13
《金匮要略》
一、组成:
1、六味地黄加附子、桂枝。
2、重用熟地,轻用附桂。
2019/3/13 方剂学
二、主治—肾阳亏虚证。 1、病机—肾阳不足,虚寒内生,气化失司。 2、症状 肾虚症—同六味地黄。 虚寒症—畏寒嗜睡,腰膝下肢冷寒,小便清冷, 性机能低下(阳萎、早泄、滑精、精冷) 水液失调症—水肿、痰饮、脚气、消渴、转胞 3、主症—腰膝痠冷,畏寒嗜睡,小便清冷, 舌质胖嫩,边有齿印,脉沉弱而见三大要 素中任何一症。 方剂学 2019/3/13
方剂学课件 8补益剂
一、概念: 组成:补益药物为主 功用:补阳益人体气、血、阴、阳等作用 主治:各种虚损病证
二、分类
补气 — 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 补血 —四物汤、归脾汤、当归补血汤 气血双补—八珍汤、炙甘草 补阴— 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 补阳— 肾气丸 阴阳并补— 地黄饮子
三、使用注意
1、明确病证属但虚无邪,或以虚为主 2、辨别虚实之真假,勿犯“虚虚实实”之戒 3、兼顾气和血,阴和阳关系以及虚则补母的原则 4、注意调整脾胃功能 5、煎服法:文火久煎,空腹服用
血
不思饮食,舌淡,脉弱
虚
弱 肾虚胎元失养—胎动不安甚或堕胎
四物汤——养肝血,滋肾阴
四君子汤(去茯苓)加黄芪——益气健脾 续断——补肾安胎 白术——补脾安胎 黄芩——清热安胎 砂仁——行气安胎,且醒脾和胃 糯米——补脾养胃以助安胎
配伍要点:
● 补虚安胎:益气养血与安胎药并用。 ● 补脾养肝益肾并用,气血旺盛,冲任安固,
运用
1、辨证要点: 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心悸,气短乏力,舌 淡,脉细弱。 2、临证加减:
●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柏子仁 ●胃弱纳差者加砂仁、神曲
炙甘草汤
《伤寒论》(A类)
心 阴阳 血气 不虚 足弱
肺
不能奉养于心——心动悸 不能充养于脉——脉结代 形体失于温养——虚赢少气
肺气虚弱,阴血不足 咳唾涎沫
人参蛤蚧散(原名蛤蚧散)
《博济方》(C类)
肺之宣发肃降
肺 肾
肾之纳气失常
气 虚
肺之通调水道 肾主水液失常
痰 水湿聚而成痰 热 痰壅化热阻肺 咳 喘 热灼肺络
肉腐成脓
咳嗽气喘 呼多吸少 声音低微 脉虚
遍身浮肿
咳嗽气喘 痰稠色黄
《方剂学》讲课稿:补益剂
《方剂学》讲课稿:补益剂上次我们讨论完了温里剂,接下来是第七章补益剂。
补益剂是体现了八法中的补法。
补法,严格讲,在其它相关的各章里,有时作为合用的方法,有经常兼用。
这一章的方剂,它是以补法为主。
在讲总论《医门八法》的时候谈到过,补法的分类,可以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
这个思路分类,就是按基础物质,不同的种类的亏虚来补益。
也有以脏腑系统来补益,也就是补心、补肺、补肝、补脾、补肾,补五脏这种结构。
我们的教材以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同时也气血双补,阴阳双补,这样分成六节。
各选一些代表性的方剂。
包括基础方、代表方、常用方作为范例。
第一节补气因为每一节,它在使用上,配伍上有它的特点。
所以我们在各一节的前面概述,简要的提一下这个特点。
补气的方子是针对气虚证。
气虚,气在人体有先天之气,后天之气,气蓄积在气海,有上气海,下气海之分。
我们这里所讲的补气,主要是以脾肺气虚,特别是脾气虚为中心的后天之气。
后天之气,因为后天之气来源是由脾肺化生的水谷精气,和摄入的天阳之气结合而成。
先天之气,它由肾精所化,肾精化生肾气。
所以这里涉及到的补气,涉及到相关各脏的话,不在这一节讨论后天之气,这个补益方法之内,那在后面相关的补阳的方里要涉及到。
补气方配伍基本结构补气方它的配伍基本结构,首先是以补气药为主,像人参、黄芪这类补气药为主。
常配伍除湿药,由于气的源头在脾,“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脾的特点,它是把水谷精微化生为气血津液,如果气不足了,运化功能减弱,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水谷不得正常运化,转化为病理产物水湿。
所以既然用补气药,是治疗脾气虚为中心的这类证候,那往往伴随脾湿,病理产物挟有脾湿,所以脾就有喜燥恶湿这个特点。
用药来说,就要配伍一定的除湿药。
根据不同的情况,补气方剂可以用结合开宣肺气,气行则湿化,配桔梗一类的。
可以用苦燥的,像苍朮、白朮苦温燥湿的,可以在补气健脾的基础上燥湿。
祛除脾湿。
可以用一些芳化的药。
比如像白蔻、砂仁,芳香化湿。
《方剂学 补益剂》课件
六君子汤
通过养心益气,健脾和胃的作用,提高体质。
补益剂研究进展
补益剂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关注。现代药理学研究以及临床研究为补益剂的应用提供了更加科学 的依据。
1
现代药理学研究
通过体外和动物实验,揭示了补益剂的分子机制和药效。
2
临床研究
通过临床试验和观察,评估和验证了补益剂在人体中的具体疗效。
补益剂是指那些具有补益作用的中药方剂, 可以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增强体质,提高 免疫力。
补益剂的主要功效特点包括滋补养生、强 壮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康复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补益剂分类
补益剂可以按疗效和药物进行分类。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不同类别的补益剂。
按疗效分类
• 滋阴补肾类 • 益气养血类 • 补脾健胃类
3 注意事项
在应用补益剂时,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和患者体质做出合理的调整和判断。
常用补益剂方剂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有一些补益剂方剂被广泛应用。了解这些方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不同的疾病 和体质问题。
人参养荣汤
适用于气血不足,气虚血瘀等症状。
四神丸
具有益气养血、安神补心的功效。
补中益气汤
适用于中气不足,脾胃虚弱等症状。
《方剂学 补益剂》PPT课 件
我们将为您介绍方剂学中的补益剂。通过本课件,您将了解到补益剂的定义、 分类、临床应用以及研究进展,并探讨其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发展前景。
补益剂定义
补益剂是中医方剂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具有独特的功效特点。了解补益剂的定义对于学习中医方剂 学至关重要。
1 概念解释
2 功效特点
补益剂的发展前景
补益剂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方剂学课件7补益剂
三、分类
补气 补血 补阴 补阳 气血双补 阴阳双补
四、组方大法
以补益药为基础,然后再据各种虚证的不 同情况,以及气血阴阳之间、脏腑之间的相 互关系去考虑具体方药。
虚之重者,则以峻补之品为主;虚之轻缓, 则以平补为主。虚而兼寒、热、湿、气滞 则需分别与温里、清热、化湿、行气等法 配合使用。
五、使用注意
1.脾胃气虚夹湿泄泻证 2.肺脾气虚痰湿咳嗽证
方中益脾与渗湿、行气同施,补中有行, 行中有止,清浊各行其道,药力平和,温而 不燥。
Jade-Screen Powder
肺 卫 气 虚
腠理不固 自汗 津液外泄
卫 虚
君
黄芪
甘温益气 大补脾肺
面色 白 不
气虚 舌淡苔白 脉浮虚软
固 之
臣 白术
健脾益气 固表止汗
第五节 补 阳
Formulae that Tonify the Yang
肝肾阴亏
腰膝酸软盗汗遗精 头目眩晕耳鸣耳聋
熟地
滋补肾阴 滋补 壮水制火
肾
萸肉
补肾滋肝 固涩精气
温涩
肾 肝
山药
补脾益肾 益阴涩精
补涩
肾 脾
虚火上炎
骨蒸潮热 手足心热 口燥咽干 舌红少苔
泻降
泽泻
泻肾火 引火下行
清泻
丹皮 清泻肝火 凉血退蒸
渗利
茯苓
淡渗脾湿 使补而不滞
三补:滋补肾阴固涩精气 三泻:泄降虚火,疏利湿邪
方剂学课件7补益剂
一、含义
补益剂是在补法的指导下,以补益药 为主组成,功能补益人体气、血、阴、 阳之不足,治疗虚证的一类方剂。属 八法中的补法。
《素问·三部九候论》“虚则补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
方剂学:补益剂补中益气汤课件
功效与主治
功效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要用于调理 脾胃,改善消化功能,增强免疫力。
主治
主治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所致的腹泻 、食欲不振、身体乏力等症状,还可 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下垂等慢性疾 病。
方义分析
01
02
03
黄芪
具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 的功效,可增强机体免疫 力。
党参
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可 改善消化功能。
THANKS
感谢观看
消化系统不适
部分人服用补中益气汤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 化系统不适症状。如出现此类症状,可适当调整用药剂量 或用药频次,如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
疲劳感
部分人服用补中益气汤后可能出现轻微疲劳感,通常属于 正常现象。如疲劳感持续加重或伴随其他不适症状,应及 时用优质的药材,以确保药效和安全性。同时,需注意 药材的保存方式,避免受潮、发霉等问题。
饮食配合
服用补中益气汤期间,应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刺 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建议保持清淡、易消化 的饮食,以促进药效的吸收。
不良反应与处理
过敏反应
部分人可能对补中益气汤中的某些药材成分过敏,出现皮 疹、瘙痒等症状。如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产后调理
产妇在生产后常常出现气虚、血虚等症状,补中益气汤能够益气养血,促进产 后恢复,提高母乳质量。
其他科室应用
神经科
对于气虚所致的头晕、失眠、健忘等症状,补中益气汤可以起到安神益智、养心 补气的作用,改善神经系统功能。
男科
男性气虚所致的性功能障碍、腰膝酸软等症状,补中益气汤能够补肾益气、固本 培元,提高男性性功能和生育能力。
疗效评价
通过对照实验和临床观察等方法,对补中益气汤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方剂对于多种慢性疾病的疗效 确切,且安全性高。
《方剂学》PPT课件:07-补益剂
运化乏力 食少便溏
脾 饮食劳倦 胃 内伤脾胃 气
虚
清阳不升 脱肛,子宫脱垂 中气虚陷 崩漏,久泻久痢
清阳下陷
湿浊下流 郁而化热
气不生血
发热
心血不足 心火偏亢
肢倦乏力 面色萎黄 少气懒言 舌淡脉虚
气虚发热病机示意
脾胃气虚
清阳不升
阴血生化不足 心血不足心火偏亢
气虚发热
清 脾 李东垣:
3、方中配伍茯苓、泽泻及丹皮有何意义?小 便频多或发为消渴者,茯苓、泽泻可是还用?为 什么?
[主治证病机]
参苓白术散
脾胃虚弱 运化乏力
脾失健运 饮食不化,肠鸣泄泻,
水湿内停 舌苔白腻
脾
虚
湿滞气机----胸脘痞闷
湿
盛 气血生化不足 四肢无力,形体消瘦,
形体失于濡养 面色萎黄,脉虚缓
[治法] 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9、治气虚不固之小便失禁(如产后、术后、老年尿失禁 等)可加益智仁、桑螵蛸等固脬缩尿。
[临床运用]
里热炽盛之发热,阴虚发热;下焦虚寒,无根之火浮 越之虚热等忌用。
[主治证病机]
生脉散
汗多神疲,体倦乏力
温热、暑热多汗 耗气伤阴
气短懒言,咽干口渴
舌干少苔,脉虚数
久咳伤肺 干咳少痰,短气自汗 耗气伤阴 口干舌燥,脉虚细
暑热已解,身无热,宜生脉散。 暑热耗伤气阴
暑热未解,身热心烦,宜清暑益气汤。
2、本方能益气养阴,生脉救脱,以抢救亡阴气脱之证 (如心源性休克,中毒性休克,失血性休克等)。
现代剂型─---生脉注射液。
亡阳虚脱─回阳救脱宜参附汤、四逆加人参汤等。 治脱证
亡阴虚脱─益阴救脱宜生脉散。
《方剂学》PPT课件:补益
猪脊髓、蜂蜜 佐使 滋补精髓
功用 滋阴降火
阴虚火旺证。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主治 咳嗽咯血,心烦易怒,足膝疼热,舌
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
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左归丸《景岳全书》 大补阴丸《丹溪心法》 炙甘草汤《伤寒论》
主治
脉结代,心动悸。
病机
阴血不足 阳气不足
不能充盈于脉
干山药12g
补肾填精 补肝肾,固精 补脾益肾,养阴
三补
山萸肉
熟地黄
山药
肝
肾
脾
方解
君:熟地黄24g 臣:山萸肉12g
干山药12g 佐:茯 苓 9g
泽 泻 9g 牡丹皮 9g
补肾填精 补肝肾,固精 补脾益肾,养阴
三补
健脾 利湿
补肾
山萸肉 肝
熟地黄
山药
肾
脾
泽 泻 泻肾浊
茯 苓 利水湿
方解
君:熟地黄24g 臣:山萸肉12g
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玉屏风散录自《医方类聚》
生脉散《医学启源》 人参蛤蚧散《御药院方》
蛤蚧一对
组成 杏仁五两
贝母二两
人参二两 桑白皮二两 甘草五两
茯苓二两 知母二两
功用
补肺益肾,止咳定喘
肺肾气虚喘息、咳嗽。痰愁色黄,或咳
主治 吐脓血,胸中烦热,身体羸瘦,或遍身
浮肿,脉浮虚。
第二节 补血
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补气和中 佐 补气健脾
当归二分(5g) 养血和营,使所补之气有所依附 陈皮二分(5g) 佐 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
升麻二分(5g) 佐 升阳举陷
柴胡二分(5g) 使
功用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方剂学精选课件07补益剂
补气· 四君子汤
补 益 剂
附方
2.六君子汤:四君子汤 加陈皮、半夏
功效:益气健脾,燥湿化痰
主治:脾胃气虚兼痰湿证
补气· 四君子汤
补 益 剂
附方
3.香砂六君子汤: 六君子汤加木香、砂仁
功效:益气化痰,行气温中
主治:脾胃气虚,湿阻气滞证
补气· 四君子汤
临床运用介绍
补 益 剂
消化性溃疡 胃、十二指肠溃疡表现为胃 脘疼痛,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大便溏薄, 舌质淡,苔白,脉细弱,中医辨证属脾虚 型,可用四君子汤加味治疗。有报道以四 君子汤为主加黄芪、香附、煅瓦楞、陈皮 治疗本病,若脾虚肝郁加白芍、川楝子、 佛手等。结果13例脾虚者,痊愈8例,显 效3例,好转2例;脾虚肝郁型26例,痊愈 11例,显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
补血· 归脾汤
补 益 剂
主证分析:
脾 胃 气 虚
食少体倦,面色萎黄,舌淡 脾失健运 苔白,脉细弱
脾不统血 出血症:便血、尿血、 崩漏、月经过多
心神失养 失眠、健忘 心体失养 心悸、怔忡
心 血 不 足
补血· 归脾汤
补 益 剂
方解: •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姜、枣 ——益气健脾和胃 •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 •茯神、酸枣仁、远志——安神定志 •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
方解: 生地、阿胶、麦冬、胡麻仁 ——滋心阴,养心血(生地为君) 炙甘草、人参、大枣 ——益心气,补脾气(气血生化有源) 桂枝、生姜——温心阳,通血脉 清酒——温通心脉
气血双补· 炙甘草汤
补 益 剂
为何本方又可用于治疗“虚劳肺痿”?
证治要点:气血(阴阳)并补之剂
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
舌光少苔
《方剂学》补益剂讲义
16
补中益气汤
❖ 配伍特点: 补气与升阳并举,重在补气。
•运用
证治要点:
面色萎黄,少气懒言,体倦乏力,食少便溏, 舌淡苔白,脉虚软无力。
《方剂学》补益剂讲义
17
补中益气汤
随证加减:
❖ 头痛加蔓荆子、川芎、藁本、白芷、细辛。 ❖ 腹痛加白芍。 ❖ 兼气滞,加木香、枳壳。 ❖ 虚人感冒,加苏叶少许。 使用注意:
眼枣
参芪术苓归肉仁志香姜枣草
君
臣 佐 佐使
《方剂学》补益剂讲义
46
配伍特点:
1.心脾同治,重点补脾。 2.气血并补,补气为主。 3.补气养血方中佐以木香,补而不滞。
《方剂学》补益剂讲义
47
运用:
❖ 辨证要点:
心悸失眠,体倦食少,便血或崩漏,舌淡, 脉细弱。
25
玉屏风散
配伍特点:补中有敛,敛中有散。 运用要点:
自汗恶风,面色晄白,舌淡脉虚。
随证加减:
自汗重,加浮小麦、牡蛎、麻黄根。
《方剂学》补益剂讲义
26
完带汤
《傅青主女科》
《方剂学》补益剂讲义
27
完带汤
主证分析:肝郁脾虚,湿浊下注证。
肝郁
木不疏土பைடு நூலகம்脾虚不运
湿盛
不能升发 脾不升清
湿带 浊下 下量 注多
《方剂学》补益剂讲义
36
当归补血汤
《内外伤辨惑论》
《方剂学》补益剂讲义
37
主证分析:
血虚 阴不维阳 阳无所附 浮越肌表
《方剂学》补益剂讲义
38
当归补血汤
❖ 功用:补气生血 黄芪-补气 当归-养血,和血
《方剂学》补益剂讲义
39
方剂学补益剂专家讲座
方剂学补益剂专家讲座
第44页
3、当代利用: · 内脏下垂,久泻、久痢,脱肛、重症肌无力,乳 糜尿 等;妇科之于宫脱垂、妊娠及产后经闭,胎动不安,月 经过多;眼科之眼睑下垂、麻痹性斜视等属脾胃气虚, 中气下陷者。
4、附方:升陷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5、名词解释:甘温除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类方比较 7、病案分析
● 输布精气养肺,表达“培土生金”之法 ● 配伍桔梗意义:方中桔梗一是借其升浮之性,
与渗利药配伍,降中寓升;二则取其上行入 肺,以其宣利肺气
方剂学补益剂专家讲座
第28页
利用
1、本方药性平和,温面不燥,是治疗脾虚夹湿代表方。 *名医论方
2、辨证关键点: · 脾胃气虚症状外,以泄泻,舌苔白腻,脉虚缓
3、临证加减: 兼里寒而腹痛者加干姜、肉桂 纳差食少者加炒麦芽、神曲、焦山楂 咳痰色白量多加半夏、陈皮
·白芍、川芎助君、臣以增加活血行血之效。
方剂学补益剂专家讲座
第71页
配伍关键点:
● 地、芍得归、芎之助则补血而不滞血; ● 归、芎与地、芍同用则行血而不伤血; ● 本方滋而不腻,温而不燥,补中有行,补而不滞,共
奏补血养肝,行血调行之效。是临证补血、调经常 用基础方。
方剂学补益剂专家讲座
第76页
临床利用
方剂学补益剂专家讲座
第4页
四君子汤
《圣济总录》
【组成】
人参 茯苓
白术 甘草各等份
【使用方法】
方剂学补益剂专家讲座
第5页
【主治】脾胃气虚证
脾胃气虚
运化无力—不思饮食,大便溏薄
气血生化不足—面色萎白,体倦 乏力,语音低微,舌淡脉虚弱
【病机】脾胃气虚,运化乏力 【治法】益气健脾
方剂学补益剂专家讲座
止
使
桔梗 炙甘草
载药上行 泻
益气和中
2024/9/11
方剂学补益剂
方剂学课件
13
第13页
Gimseng,Poria and Bighead Atractylodes Powder
1.脾胃气虚夹湿泄泻证 2.肺脾气虚痰湿咳嗽证
方中益脾与渗湿、行气同施,补中有行, 行中有止,清浊各行其道,药力平和,温而 不燥。
使用方法:
先将鹿角、龟板熬炼成胶,再将人参、 枸杞熬膏和入,每服5克,每日两次。
2024/9/11
方剂学补益剂
方剂学课件
31
第31页
2024/9/11
方剂学补益剂
方剂学课件
28
第28页
阴阳双补
Formulae thatTonify Both Yin and Yang
• 龟鹿二仙胶
Tortoise Shell and Deer Antler Syrup
2024/9/11
方剂学补益剂
方剂学课件
29
第29页
培
精神疲乏 元
肾
元阳不足
营 脉血
血 道行
虚 滞
失艰 充涩
舌质淡白 月经量少 经闭不行 脐腹作痛
脉弦细或
血滞 细 涩
熟地:滋阴养血填精 白芍:补血敛阴和营
血以 中养 血肝 药本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 川芎;活血行气开郁
血以 中顺 气肝 药性
2024/9/11
方剂学补益剂
方剂学课件
18
第18页
四物汤+阿胶、艾叶、甘草 胶艾汤
四物汤+桃仁、红花 桃红四物汤
鼓动无权:脉大无力 血 两
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剂学》讲课稿:补益剂上次我们讨论完了温里剂,接下来是第七章补益剂。
补益剂是体现了八法中的补法。
补法,严格讲,在其它相关的各章里,有时作为合用的方法,有经常兼用。
这一章的方剂,它是以补法为主。
在讲总论《医门八法》的时候谈到过,补法的分类,可以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
这个思路分类,就是按基础物质,不同的种类的亏虚来补益。
也有以脏腑系统来补益,也就是补心、补肺、补肝、补脾、补肾,补五脏这种结构。
我们的教材以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同时也气血双补,阴阳双补,这样分成六节。
各选一些代表性的方剂。
包括基础方、代表方、常用方作为范例。
第一节补气因为每一节,它在使用上,配伍上有它的特点。
所以我们在各一节的前面概述,简要的提一下这个特点。
补气的方子是针对气虚证。
气虚,气在人体有先天之气,后天之气,气蓄积在气海,有上气海,下气海之分。
我们这里所讲的补气,主要是以脾肺气虚,特别是脾气虚为中心的后天之气。
后天之气,因为后天之气来源是由脾肺化生的水谷精气,和摄入的天阳之气结合而成。
先天之气,它由肾精所化,肾精化生肾气。
所以这里涉及到的补气,涉及到相关各脏的话,不在这一节讨论后天之气,这个补益方法之内,那在后面相关的补阳的方里要涉及到。
补气方配伍基本结构补气方它的配伍基本结构,首先是以补气药为主,像人参、黄芪这类补气药为主。
常配伍除湿药,由于气的源头在脾,“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脾的特点,它是把水谷精微化生为气血津液,如果气不足了,运化功能减弱,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水谷不得正常运化,转化为病理产物水湿。
所以既然用补气药,是治疗脾气虚为中心的这类证候,那往往伴随脾湿,病理产物挟有脾湿,所以脾就有喜燥恶湿这个特点。
用药来说,就要配伍一定的除湿药。
根据不同的情况,补气方剂可以用结合开宣肺气,气行则湿化,配桔梗一类的。
可以用苦燥的,像苍朮、白朮苦温燥湿的,可以在补气健脾的基础上燥湿。
祛除脾湿。
可以用一些芳化的药。
比如像白蔻、砂仁,芳香化湿。
如果脾湿偏重于中下,特别脾虚以后,脾湿下流,那还要通过淡渗利湿、利水,来祛除病里产物。
除湿药是在补气方里应该说配得最多的。
它既能兼顾病里产物,又能使得你用的补气药补而不滞,这是第一类。
第二类,补气经常配伍行气。
行气当然有助于化湿,同时行气也可以使补气药补而不滞,体现通补的方法。
因为气具有升举固摄的作用,所以如果气虚到一定程度,往往可以产生气机下陷,常见的脾虚下陷这一类。
所以在补气方里,有时要配一些升提药。
像补中益气汤里的升麻、柴胡。
小量的这类的使用。
就是说针对气虚引气的气机下陷,要结合一些升提药,升阳举陷。
补气的配伍方式,往往这一类多。
其它比如还有一些,有的气血兼顾,可以配一点养血药,当归是常配的。
因为考虑到气血阴阳互根,这也是常用的。
前面配除湿、行气,这是最普遍的。
这是补气方的基本结构。
四君子汤补气的代表方,基础方是四君子汤。
从结构来看,它虽然不是张仲景的方,但实际上,人参、白朮、甘草、茯苓这几味药的一种组合,里边很多配伍的基本结构,在仲景时代就有了。
唐代类似这类的结构更多了。
到《和剂局方》把它确定下来,这个基础方。
特别对它的主治的描述就比较全面,奠定了一种对气虚症基础见证、基础病机一种基本治法。
四君子汤在方剂学上,或者我们对补法研究,补气方剂的系列的形成,有很重要的意义的。
在《伤寒论》里面,典型的一种补气方,比较平和的,偏温的,温而不燥,不热,这类补气方,就是说我考虑,历史上可能有传抄这些当中丢掉了,这方面反映不突出。
应当是在相当于汉代的当时的整个文化,包括社会经济建筑各方面。
都是按五颗星来布局的话,中央这个黄龙,应该是类似四君子之类的结构。
南方方位上属火的,朱雀是苦寒的,北方真武是大辛大热的。
东方青龙,西方白虎。
青龙应该温,白虎应该凉。
等于说整个是一个很平衡的。
那就没有像四君子汤这样一个方,它是属于偏温补,补气而并不温燥的这样一个方。
而且形成这样一个五行的中间黄龙这样,应该有这种地位的方。
所以按照这五脏系统,五颗星来布局的话,应该是说缺了黄龙、朱雀。
四君子汤在宋代,把它从大量的方当中,类似这种结构当中,提取出来,组成一个基础方。
基础气虚证《医方考》上把基础的气虚证,用望闻问切,各取一诊来反映它。
这也对中医的辨证是个证候规范的,古代的一种过程。
一望他,面色萎黄,或萎白。
闻诊,声低息短,问诊,倦怠乏力,切诊,脉来虚弱,或者脉来虚软,望闻问切各一诊。
相当于气虚的基础见证。
而这类的气虚基础见证基本上就是脾肺气虚的基本表现。
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如果临床反应上,食少便溏为主的,那就是脾气虚,相当于加上食少便溏就是脾气虚,基础气虚见证侧重在脾气虚上。
如果反应出心气虚,不能行血,心气虚,不能温养心体,可以心悸,严重的怔忡。
肺气虚,肺气输布阳气运行到体表,肺气涉及到摄卫固表,所以表现出自汗、恶风,易感风寒。
两胁不舒、郁郁寡欢肝气虚的表现。
肾气乃肾精所化,我们后面讲到补阴、补阳的时候,涉及到肾,肾气虚它跟这些不同,它肯定有一个基本的肾虚表现,“肾主骨”,“腰为肾之府”,可以腰痛脚弱,腰膝酸软这一类。
再加上一种肾不纳气,呼多吸少,动则气喘,都反应出一种肾精化生肾气的不足,但肾气还有常见的,比如说它司关门开合,肾气虚也可以涉及到肾司二便方面的一些问题。
有一类的是共同的。
在这里我们说的气虚,主要指的是以脾肺气虚为代表的一类后天气虚。
在基础气虚证涉及到其它脏腑的具体气虚里,脾胃气虚是最基础的。
历来把这个看做是证型的基础。
这在中医的理论实践中,今后我觉得这个方面也是要不断发展的。
根据社会经济各种不同,应该不断发展的,古代对脾胃非常重视,现在应该说,肺也是很重要的。
所以将来就是说,对气虚的常见证型基础,脾肺怎么更好结合起来反映。
实际上后天之本,脾肺都是生化系统。
功用益气健脾。
从四君子汤的反映的主治,刚才我们说了,是一个基础的气机见证,加脾胃的纳运功能的衰退,这两部分构成。
因为从刚才这个表推理方法,对方剂主治,不同脏腑气虚这个主治,同学的把握,按推理方法容易记忆和理解。
方解这个方怎么体现出一种治疗气虚见证的基本架构?功用是益气健脾,当然补气主要,这补气,要结合帮助脾胃运化,人参为君,补气的常用药,补脾肺之气。
通过补脾肺之气,这个后天,补益后天的元气。
白朮为臣,白朮苦温,它能帮助脾胃运化,益气健脾的同时,可以燥湿,擅长于燥湿,和茯苓相配,茯苓是益气健脾渗湿,所以白朮茯苓相配,在仲景时代就是一个基本的除湿的结构。
把湿邪从中焦的苦燥,下焦的淡渗,除湿。
这里要注意茯苓的淡渗(利水)有个特点,它的起点是在中焦,因为从利湿来说,它的起点在哪里挺要紧的,古人用药上也很考虑,你比如说像车前、泽泻、猪苓,利水药很多,茯苓也利水,泽泻、车前这类是在下焦,车前它要入心经,包括木通这一类。
它与小肠,心与小肠以相比,小肠、膀胱这个起点向下,作用点在下焦,茯苓是在中焦,都是水湿壅滞,都是脾不运湿,脾不运湿和肾气虚、肾阳虚,不化气,水湿壅滞,在下焦,你通过利水的话,我们一般要用起点在下焦的,特别是有些,比如像补中益气汤里边的话,它就不能用茯苓,脾虚气机下陷,它容易增强下陷的。
同样像完带汤里边,它也有一种基本能化湿,就随着气陷,带下绵绵不绝,量多,虚证的。
这个时候已经有湿浊形成,要不要渗利呢?要渗利。
那用车前而不用茯苓。
茯苓增加它,它在中焦,增加脾湿下流,气机下陷的一种趋势。
所以什么时候用茯苓一类,什么时候用车前、泽泻一类,就要根据它重点应当是在哪里开始。
茯苓、白朮的联合,是有较强的除脾湿作用。
甘草既能帮助人参益气,又能调和、缓和药性。
使这方持久发挥作用。
所以这也是很标准的君臣佐使四味药这个结构。
成为补脾益气兼有除湿作用的一章基础方剂。
四君子汤与理中丸的比较四君子汤与理中丸有三个药是一样的。
人参、白朮、甘草。
作用上它们都是健脾益气,功用里都有健脾益气,比较的话,从治法和适应证候是不同的。
从两个方的病机来看,理中丸强调的是中焦虚寒,中焦阳气不足,所以治法是温中为主的,用药是以干姜为君。
我们上次讲到理中丸,那个方曾经有些医家认为人参应该补的做君药,多数还是认为干姜为君,以温中为主。
以温为主,补为辅,温补结合。
治疗中焦虚寒这种里寒证,而四君子汤呢,它是补气为主,针对证候是脾气虚运化乏力,所以益气健脾是它的主要功效。
因此用人参、白朮、茯苓,人参为主,白朮、茯苓帮助它健运除湿,这样一种基本结构。
所以这两个方都是基础方。
针对的基础病机,和它用药的基本结构,和功用的主要方面,都是不同的。
辨证要点面白食少,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就是前面讲到四个望闻问切,各一诊的基本见证。
这里直接反应了脾肺,特别是脾气虚,运化无力。
所以面白食少,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
随证加减·呕吐加半夏·胸膈痞满家枳壳、陈皮·心悸失眠加酸枣仁·畏冷肢寒,脘腹疼痛,加干姜、附子随证加减实际上结合后面附方,因为虚到一定程度,主要体现在脾的运化功能减弱,有能相应产生水湿,湿聚就会成痰。
痰气阻滞中焦,升降不利,可以有这种呕吐、恶心、胀闷。
呕吐、胸膈痞满这类,可以半夏、陈皮结合。
到后面六君子汤就是这种思路来的。
如过偏心气虚,心悸失眠,可以增加养心安神。
气虚如果发展到有一定阳虚,或者兼有阳虚,也就是说畏寒肢冷,四肢不温,四肢清冷,有寒性收引凝滞,可以又不同程度脘腹疼痛,可以增加姜、附。
对四君子汤,很重要是掌握一部分常用的加减方。
附方─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组成四君子汤加陈皮益气健脾,行气化滞主治脾胃气虚兼气滞证,食少便溏,胸脘痞闷。
四君子汤附方,一般异功散都是放在第一个。
出自《小儿药证直诀》,它针对小儿气虚,脾气虚部运以后产生水湿,很容易阻滞气机。
所以反应出脾虚气滞。
针对的脾虚气滞证。
气机组滞胸脘,有痞闷。
食少便溏是概括代表了脾气虚的基本表现。
异功散是常用方,也是一种基础方。
就是脾虚基础上有气滞。
从这个方发展的。
比如说,脾虚气滞进一步呢,水湿壅滞,湿聚成痰。
那就成为六君子汤。
六君子汤跟香砂六君子汤不同。
六君子汤就是半夏、陈皮加点姜枣,那是反映了脾虚湿聚成痰,阻滞气机。
可以又胀闷,恶心,呕吐,咳嗽有痰。
如果痰气阻滞比较重,那就痰气互结胀闷重,胃气上逆也可以加重,再加上可以有疼痛,可能出现胸脘有疼痛。
那可以增加理气化湿、行气止痛,木香、砂仁,最早香砂六君子,它是一个香附,最早用香附砂仁,后来也有用木香、砂仁。
到目前多数用木香、砂仁。
它有历史的一个演变过程。
附方─香(附)砂六君子汤组成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木香、砂仁、生姜功用益气健脾,行气化痰脾胃气虚,痰阻气滞证,呕吐痞闷,不思饮食,脘腹胀满,消瘦倦怠,或气虚肿满。
附方─参苓白朮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主证分析脾虚湿盛证。
·脾气虚:四肢乏力,面色萎黄,形体消瘦·湿盛:肠鸣注泻,胸脘痞闷,饮食不化·左证:舌苔白腻,脉虚缓参苓白朮散是个常用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