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新进展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24全新医院感染控制ppt课件

规范使用剂量和疗程
按照药品说明书或医嘱规范使用,避免超剂 量、超疗程用药。
个体化用药
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生理状态等因素调整 用药方案,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耐药监测及预警机制建立
建立耐药监测网络
通过全国或地区性耐药监 测网络,收集并分析病原 菌耐药数据。
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根据耐药监测结果,定期 发布预警信息,指导临床 合理用药。
严格手术室环境管理
确保空气净化系统正常运行,定期监测空气 质量,保持环境清洁。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 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强化手术人员无菌操作
手术人员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减少手 术过程中的污染风险。
加强手术器械消毒灭菌
手术器械需经过严格的清洗、消毒、灭菌流 程,确保无菌状态。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
通过严格执行手卫生、消 毒隔离等措施,降低医院 感染发生率,减少耐药菌 产生和传播的风险。
临床路径管理与持续改进
制定临床路径标准
针对常见感染性疾病,制定规范 化的临床路径标准,包括诊断、
治疗、护理等方面。
实施临床路径管理
通过信息化手段,对患者诊疗过程 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确保医疗质 量和安全。
保持社交距离等。
手卫生与无菌操作规范
手卫生规范
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包 括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等 。
医疗器械清洗与消毒
医疗器械使用后应及时清洗、消毒或 灭菌,确保再次使用时无菌。
无菌操作规范
医护人员在进行无菌操作时应严格遵 守无菌技术原则,如戴无菌手套、穿 无菌手术衣、使用无菌器械等。
改进措施制定与实施
根据跟踪评估结果,制定具体的改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加强消毒
对医院环境和医疗器械进行全 面消毒,切断传播途径,防止 感染扩散。
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处理流程与建议
处理流程
一旦发生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消毒隔离措施
对感染者进行隔离治疗,对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 预防性治疗,对病区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
建议措施
个人防护
医护人员需要穿戴防护服、口罩、 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以减少感
染风险。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抗生素滥用问题
过度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病菌抗药性的增强,为治疗带来困难。
合理用药原则
根据病情需要,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随意增减剂量或更换 药物。
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
不断研发新型抗菌药物,对抗日益严重的病菌耐药性问题。
严格消毒
对于医疗器械和接触患者 的物品,应该进行严格的 消毒,以最大程度地减少 感染的风险。
手卫生与个人防护
手卫生
经常洗手或使用手部消毒剂,能有效减少医院 感染的传播。
个人防护
医务人员需佩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 品,降低感染风险。
隔离与防护
预防控制措施
对医院感染的患者和携带者进行 隔离,减少与感染源的接触。
医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的分类
根据病原体来源
医院感染可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 感染 01 Nhomakorabea根据传播方式
医院感染可经接触传播、血液传播、 呼吸道传播等途径 03
根据感染部位
医院感染可发生在多个部位,如呼吸
道、消化道、血液等 02
医院感染的危害
危害健康
医院感染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可能导致病情 加重、并发症和死亡。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 ppt课件

【目的】供无菌操作用 【评估】无菌操作目的、环境,无菌
包的名称
【计划】1、用物准备 备 2、环境准
(四)铺无
【【评估】操作目的、环境,治疗盘是
否清洁干
燥,无菌治疗巾是否在有效期
菌盘
【计划】1、用物准备
2、环境准备
(五)戴、脱无 菌手套
【目的】在进行严格的医疗护理操作时确
保无菌效果
【评估】操作目的、环境,无菌手套尺寸、
光照消毒法(辐射消毒)
原理
紫外线 变性
菌体蛋白质光解、 死亡
电离辐射灭菌法(冷灭菌)
利用放射性核素钴60发射高能r射线或电
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进行辐射灭菌
1、 适用于不耐热的物品灭菌
2、有氧环境下进行消毒更好
3、湿度越高,杀菌效果越好
4、对人体有害,应用机械传送物品
微波消毒灭菌法
用于食物、餐具、医疗药品及耐热
3
医院感染的分类
二、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
-又称可预防性感染或交叉感染, 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
-预防措施:消毒、灭菌、隔离、 屏障护理等
4
三、医院感染发生的条件
感染链
易感宿主
传播 途径
5
感染源
第二节
清洁、消毒、灭菌
6
邵阳医专护理系
清洁(cleaning):
用物理的方法清除物体 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 机物,去除和减少微生 物,并非杀灭微生物的 方法。
适用于经体表或伤口直接或间 接接触而感染的疾病。
呼吸道隔离 (respiratory tract isolation)
防止通过空气中的飞
沫传播的感染性疾病。
肠道隔离 (digestive tract isolation)
包的名称
【计划】1、用物准备 备 2、环境准
(四)铺无
【【评估】操作目的、环境,治疗盘是
否清洁干
燥,无菌治疗巾是否在有效期
菌盘
【计划】1、用物准备
2、环境准备
(五)戴、脱无 菌手套
【目的】在进行严格的医疗护理操作时确
保无菌效果
【评估】操作目的、环境,无菌手套尺寸、
光照消毒法(辐射消毒)
原理
紫外线 变性
菌体蛋白质光解、 死亡
电离辐射灭菌法(冷灭菌)
利用放射性核素钴60发射高能r射线或电
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进行辐射灭菌
1、 适用于不耐热的物品灭菌
2、有氧环境下进行消毒更好
3、湿度越高,杀菌效果越好
4、对人体有害,应用机械传送物品
微波消毒灭菌法
用于食物、餐具、医疗药品及耐热
3
医院感染的分类
二、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
-又称可预防性感染或交叉感染, 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
-预防措施:消毒、灭菌、隔离、 屏障护理等
4
三、医院感染发生的条件
感染链
易感宿主
传播 途径
5
感染源
第二节
清洁、消毒、灭菌
6
邵阳医专护理系
清洁(cleaning):
用物理的方法清除物体 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 机物,去除和减少微生 物,并非杀灭微生物的 方法。
适用于经体表或伤口直接或间 接接触而感染的疾病。
呼吸道隔离 (respiratory tract isolation)
防止通过空气中的飞
沫传播的感染性疾病。
肠道隔离 (digestive tract isolation)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PPT课件

2、光照消毒法:
原理—利用紫外线、臭氧及高能射线,使细菌菌体蛋 白发生光解、变性,菌体内的核酸、酶遭到破坏而死 亡。 对杆菌杀菌力强,对球菌较弱、对霉菌、酵母菌更弱。
(1)日光曝晒法 —适用于:床、 垫、、、、, 曝晒6小时,每2小时 翻动一次。
(2)紫外线灯管照射消毒法
—适用于:空气、物品表面消毒。(紫外线波长254 埃米) 1)方法: 灯亮后5—7分钟计时,照射时间不少于30分钟(关灯 后需间歇3—4分钟再开启),关闭门窗。消毒空气时, 有效距离不超过2米,先扫净尘埃;消毒物品时,有 效距离不超过1米,物品需摊开或挂起。
【注意要点】 1、每1周过滤1次,每2周更换消毒剂1次 2、消毒后的物品使用前用无菌生理盐水或蒸馏水冲
洗, 3、加入0.5%亚硝酸钠作为防锈剂 4、内窥镜连续使用需间隔消毒10min,每天使用前后
各消毒30min
◆过氧乙酸 Peracetic Acid (P.A.A.) 【高效】
【适用情况】 1、 0.2%-手的消毒,浸泡1-2min 2、 0.2%-0.5%--物体表面10min 3、0.5%-餐具消毒,30-60min 4、1%-2%-室内空气消毒,8ml/ m3加热蒸熏,密闭 门窗30~120m
原理:
煮沸100 ℃ ,5∽10分钟, 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如加入 1%—2%碳酸氢钠可提高沸 点至于105℃,除增加杀菌外, 还有去污防锈作用.
①玻璃包好冷水放; ②橡胶包好沸水放; ③小物包好沉水中; ④轴节、盖盖要打开; ⑤碗、盆相同不重叠; ⑥尖锐器械不煮它。
方法:
物品浸没,水沸计时 (中途添加再次沸), 及时取出放无菌容器。
【适用情况】 2%溶液--皮肤消毒 2.5%溶液--脐带断端的消毒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疗器械和设备
04
定期检查和评估 消毒和清洁效果
强化环境清洁和消毒
加强医疗废物的 管理,防止医疗 5
废物污染环境
加强个人卫生管 理,提高医护人 4
员的卫生意识
定期对医院环境 1 进行清洁和消毒,
保持环境整洁
加强通风,保 2 持室内空气流
通
定期对医疗设 3 备进行消毒,
确保设备安全
加强医疗废物的处理和处置
01
02
03
04
预防与控制策略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
制定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明确各部门职责
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医 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认识和技能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控制规章制 度,确保各项措施有效实施
定期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持续改进
加强培训和管理,提高防控意识和技能水平
医疗废物的定义:指医疗机构在医 疗、预防、保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 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
性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医疗废物的危害:医疗废物若处 理不当,可能导致疾病传播、环
境污染等严重后果。
医疗废物的分类:根据医疗废物的 性质、来源、危害程度等,可分为 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化学性
废物、物理性废物等。
D
加强医疗设备消毒,防 止交叉感染
F
加强患者管理,减少院 内感染风险
处理方法和效果评估
处理方法: 包括隔离、 消毒、抗生 素治疗等
效果评估: 通过监测感 染率、死亡 率、治疗效 果等指标进 行评估
预防措施: 包括加强个 人卫生、加 强环境消毒、 加强医疗设 备消毒等
控制措施: 包括加强人 员培训、加 强感染控制 管理、加强 感染监测等
04
定期检查和评估 消毒和清洁效果
强化环境清洁和消毒
加强医疗废物的 管理,防止医疗 5
废物污染环境
加强个人卫生管 理,提高医护人 4
员的卫生意识
定期对医院环境 1 进行清洁和消毒,
保持环境整洁
加强通风,保 2 持室内空气流
通
定期对医疗设 3 备进行消毒,
确保设备安全
加强医疗废物的处理和处置
01
02
03
04
预防与控制策略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
制定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明确各部门职责
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医 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认识和技能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控制规章制 度,确保各项措施有效实施
定期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持续改进
加强培训和管理,提高防控意识和技能水平
医疗废物的定义:指医疗机构在医 疗、预防、保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 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
性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医疗废物的危害:医疗废物若处 理不当,可能导致疾病传播、环
境污染等严重后果。
医疗废物的分类:根据医疗废物的 性质、来源、危害程度等,可分为 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化学性
废物、物理性废物等。
D
加强医疗设备消毒,防 止交叉感染
F
加强患者管理,减少院 内感染风险
处理方法和效果评估
处理方法: 包括隔离、 消毒、抗生 素治疗等
效果评估: 通过监测感 染率、死亡 率、治疗效 果等指标进 行评估
预防措施: 包括加强个 人卫生、加 强环境消毒、 加强医疗设 备消毒等
控制措施: 包括加强人 员培训、加 强感染控制 管理、加强 感染监测等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共30张PPT】

洗手与手消毒
洗手与手消毒预防医院感染的 重要作用
• 洗手是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 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
• 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规则,可减少 医院感染20~30%。
• 不要让您的手成为细菌传播的载体。
手部存在细菌
• 医务人员手部的细菌总数为:
• 3.9 × 104 ~ 4.6 × 106 cfu/cm2 • 如果连续培养:则100%的医护人
• 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 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 染。
• 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医院感染散发的报告与控制制度
• 当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经治医师应及时向 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医师报告,并于24小时内准 确不漏项的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卡,并上报医院 感染专职人员。
GB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直接接触接近病人无生命的物体(包括医疗器械后)
(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如果连续培养:则100%的医护人员至少一次携带阴性杆菌,64%至少一次携带绿脓杆菌。
有效氯:有效氯是衡量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的标志,是指与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相当的氯量(非指消毒剂所含氯量),其含量用mg/L或%浓度表示。
• 细菌以两种方式存在于手部:常驻菌和 暂驻菌
常驻菌
• 又称为种植菌落,存在于皮肤较深层 • 不易被机械的擦洗清除 • 数量长时间保持稳定 • 人体皮肤的永久居民 • 较少成为医院感染致病菌
暂驻菌
• 又称为污染或非种植菌落 • 不能在干燥的皮肤上繁殖 • 通过洗手(机械作用)可以很容易的移
除 • 通常在皮肤上的生存时间不长 • 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
消毒、灭菌、隔离
医院感染和预防的控制ppt课件

否
达到灭菌温度
灭菌效果不可靠 灭菌效果可靠
化学监测法
原理:指示管内的化学物质(指示卡)在一定的 温度下,持续一定的时间将会变色。
放于物品包中央 灭 菌
取出指示管(卡)
判断是否达到灭菌
生物测试法
特点:为最可靠的监测法
原理:利用对热耐受力较 强的非致病性嗜热脂肪杆 菌芽孢作为指示剂,制成 菌纸片及芽孢指示管。
施 • 未做好清洁、消毒、灭菌----严格按照要求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医院感染 清洁、消毒、灭菌 无菌技术 隔离技术
第一节 医院感染
一、概述 二、医院感染发生的条件 三、医院感染发生的促发因素 四、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一、概述
医院内感染 • HAI--医院获得性感染
• 在医院内活动的人群在医院内 获得感染并出现症状。
类型
按照目的
传染性隔 离
对象
保护性隔 离
目的
传染性 传染患者和带菌者 保护性 免疫力极低的人群
减少传染病传播的机 会,便于污染物的集 中消毒和处理 隔绝病原微生物与病 人接触使其免受感染
(二)隔离区域的划分
1.与普通病区分开并远离食堂、水源和 其他公共场所
2.距相邻病区约30m,侧面防护距离10m
第三节 无菌技术
一、概述 二、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
一、概述
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 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 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 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无菌物品:通过物理或化学 方法灭菌后未被污染的物品。
一、概述
无菌区:是经灭菌处理 后未被污染的区域。
非无菌区:指未经过灭 菌处理,或经过灭菌 处理后被污染的区域。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PPT课件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感染途径、易感人群 、传播方式等。
医院感染的危害
80%
增加患者死亡率
医院感染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 甚至死亡。
100%
增加医疗费用
医院感染需要更多的医疗资源和 费用,给患者和医疗机构带来经 济负担。
80%
影响医疗质量
医院感染的发生可能导致医疗流 程受阻,影响医疗质量和效率。
及时处理感染事件
迅速控制感染源
一旦发现感染病例,立即采取措 施控制感染源的扩散。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对感染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追 踪感染源和传播途径。
加强消毒和灭菌
对医院环境和医疗器械进行定期消 毒和灭菌,确保无菌操作。
05
案例分析
某医院感染事件处理过程
01
02
03
04
事件起因
某医院发生一起严重的感染事 件,导致多名患者和医务人员 受到感染。
事件经过
经过调查发现,感染源是由于 医院内部消毒不彻底和操作不 规范所致。
采取措施
医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感 染源进行隔离,对接触人员进 行排查和隔离观察,同时加强 医院内部消毒和规范操作。
处理结果
经过及时有效的处理,感染得 到控制,患者和医务人员生命 安全得到保障。
成功预防医院感染的案例
案例一
某医院通过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消 毒制度,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率。
缩短抗生素使用疗程,减少耐 药菌株的产生和医院感染的发 生。
改善医疗环境
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 理,定期清洁、消毒 医院环境。
对医院重点区域进行 监控和管理,防止交 叉感染的发生。
保持医院空气流通, 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感染途径、易感人群 、传播方式等。
医院感染的危害
80%
增加患者死亡率
医院感染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 甚至死亡。
100%
增加医疗费用
医院感染需要更多的医疗资源和 费用,给患者和医疗机构带来经 济负担。
80%
影响医疗质量
医院感染的发生可能导致医疗流 程受阻,影响医疗质量和效率。
及时处理感染事件
迅速控制感染源
一旦发现感染病例,立即采取措 施控制感染源的扩散。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对感染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追 踪感染源和传播途径。
加强消毒和灭菌
对医院环境和医疗器械进行定期消 毒和灭菌,确保无菌操作。
05
案例分析
某医院感染事件处理过程
01
02
03
04
事件起因
某医院发生一起严重的感染事 件,导致多名患者和医务人员 受到感染。
事件经过
经过调查发现,感染源是由于 医院内部消毒不彻底和操作不 规范所致。
采取措施
医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感 染源进行隔离,对接触人员进 行排查和隔离观察,同时加强 医院内部消毒和规范操作。
处理结果
经过及时有效的处理,感染得 到控制,患者和医务人员生命 安全得到保障。
成功预防医院感染的案例
案例一
某医院通过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消 毒制度,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率。
缩短抗生素使用疗程,减少耐 药菌株的产生和医院感染的发 生。
改善医疗环境
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 理,定期清洁、消毒 医院环境。
对医院重点区域进行 监控和管理,防止交 叉感染的发生。
保持医院空气流通, 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ppt课件

02
医院感染的常见原因
微生物的传播
微生物是医院感染的主要来源 ,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微生物通过空气、接触、飞沫 等途径传播,导致患者之间交 叉感染。
医院环境中的微生物也可能引 起感染,如病房内的空气、床 单、医疗器械等。
医疗操作与设备
01
不规范的医疗操作可能导致感染 ,如手术操作不严格、注射器重 复使用等。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ppt课 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引言 • 医院感染的常见原因 • 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 • 控制医院感染的方法 • 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介绍
医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期 间发生的感染。
医院感染具有地域性、季节性、群体 性、易感性等特点。
医院应对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病房等重点部门实施严格的空气净化措施,定 期对医疗器械和物体表面进行清洁和消毒。同时,医院应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 的管理,确保其来源可靠、质量合格。
隔离感染源
总结词
对于已经发生感染的患者,医院应采取有效措施隔离感染源 ,防止病原体在患者之间传播。
详细描述
医院应根据感染疾病的传播途径和特点,采取相应的隔离措 施,如单间隔离、床边隔离等。同时,医护人员应加强个人 防护措施,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避免交叉感染。
01
02
03
04
培训
加强医务人员抗菌药物知识培 训,提高合理用药意识。
指导原则
制定抗菌药物使用指导原则, 规范临床用药行为。
抗菌药物管理
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 对不规范用药行为进行干预。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ppt课件

胃肠道感染防控
饮食管理
合理饮食,避免不洁食物和生冷食物。
消毒餐具
餐具应定期消毒,避免使用未经消毒的餐具 。
个人卫生
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
及时处理感染
一旦出现胃肠道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接 受规范治疗。
04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与管理
抗菌药物种类及作用机制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合成达到杀菌作用, 主要用于革兰氏阳性菌和部分革兰氏阴性 菌感染。
环境消毒的方法
根据环境的不同区域和污染程 度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如紫 外线消毒、化学消毒剂擦拭等 。同时应注意定期开窗通风换 气,保持空气流通。
03
重点部位感染防控措施
呼吸道感染防控
严格执行手卫生
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前后 应认真洗手或使用速干
手消毒剂。
加强患者管理
对呼吸道感染患者应采 取隔离措施,避免交叉
职业暴露风险评估及防护措施
职业暴露风险
分析医务人员面临的职业 暴露风险,如接触感染患 者、处理污染物品等。
评估方法
介绍职业暴露风险评估的 方法和工具,指导医务人 员如何识别和评估自身面 临的职业暴露风险。
防护措施
提出针对不同职业暴露风 险的防护措施,如正确使 用防护用品、规范操作程 序、接种疫苗等。
分类
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可分为呼吸系统感染、手术部位感染、泌尿 系统感染、血液系统感染等。
流行病学特点
感染源
医院内的患者、医务人员、探视者、陪护人员等都 可能成为感染源。
传播途径
医院内存在多种传播途径,如接触传播、飞沫传播 、空气传播、消化道传播等。
易感人群
住院患者因疾病导致免疫力下降,成为医院感染的 易感人群,尤其是重症患者、老年患者、婴幼儿等 。
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培训课件ppt

医院声誉
医院感染事件可能对医院 的声誉和形象造成负面影 响,影响患者对医院的信 任度。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
医院内患者和医务人员 之间的直接或间接接触 ,如握手、共用医疗器
械等。
飞沫传播
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产 生的飞沫传播病原体。
血液传播
血液中携带的病原体通 过输血、注射、手术等
途径传播。
环境传播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手卫生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减少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
研究表明,手卫生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医院 感染的发生率,特别是呼吸系统、手术部 位和泌尿系统的感染。
消毒与灭菌
详细描述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紫外线消毒、化学消 毒剂浸泡、干热灭菌等,灭菌则通常采用
高温高压蒸汽灭菌法。
总结词
消毒与灭菌是消除病原体的重要手 段,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去
医院内的环境如空气、 水、物体表面等可能成 为病原体传播的媒介。
02
CHAPTER
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手卫生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来减少细菌传播 。
医护人员应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操 作前、接触患者体液后等情况下进行手卫 生,使用肥皂和水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
除微生物。
A
B
C
D
详细描述
医疗器械如果不经过彻底的消毒与灭菌, 可能会成为病原体的传播媒介,导致医院 感染的发生。
总结词
消毒与灭菌对于医疗器械、手术器械、敷 料等医疗用品的清洁和无菌状态保持至关 重要。
隔离与防护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ppt

1 2
传播途径
医院感染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包括医护人员的 手、医疗器械、用具等。
易感人群
医院感染易感人群包括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患 有慢性疾病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人群等。
3
季节性特点
医院感染的季节性特点较为明显,冬季和春季 是医院感染的高发季节,这可能与室内空气流 通不畅、人员密集等因素有关。
02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传播 途径
气中的病原微生物。
04
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
监测内容与方法
监测内容
医院感染发病率、死亡率、病原微生物分布情况、常见感染部位、重点科室感染 情况等。
监测方法
采用全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两种方式,定期进行医院感染监测数据的汇总 和分析。
监测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分析医院感染监测数据,掌握医院感染特点和发展趋势,为 制定和调整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飞沫传播
患者间、医护人员间、患者与医护人员间通 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病原体。
咳嗽、打喷嚏、谈话等产生的飞沫携带病原 体,在空气中传播。
空气传播
医疗器械传播
病原体在空气中长时间存活,通过空气流通 传播。
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导致病原体在患者间 传播。
危险因素与传播途径的关系
患者个体差异影响感染风险
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3
避免滥用抗菌药物,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耐药菌 株的产生。
加强医院环境的清洁与消毒
清洁与消毒频次
01
定期进行医院环境的清洁与消毒工作,频次可根据实际情况进
行调整。
消毒剂选择
02
根据不同消毒对象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
。
空气净化措施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医疗设施清洁和消毒工作到位
定期对医院环境进 行清洁和消毒,确
保无菌环境
加强医疗设施的 清洁和消毒,防
止交叉感染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 行卫生知识培训,
提高卫生意识
建立严格的卫生管 理制度,确保环境 卫生得到有效控制
严格控制医疗器械和药品的使用和管理,防止滥用 或不当使用导致感染风险增加
确性
建立和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
1
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
2
建立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置感染事件
3
制定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降低感染风险
4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
5
定期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其有效性和适用性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操作规范性
01 案例分析:选 取 典 型医 院 感 染案例,分析原因和预防措 施
02 借鉴经验:学 习 其 他医 院 在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方面的 成功经验
03 培训与教育: 加 强 医护 人 员 的培训和教育,提高预防和 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和能力
04 制度建设:建 立 健 全医 院 感 染预防与控制制度,确保预 防措施的落实和执行
预防措施:加强个人卫 生、加强消毒等
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和控制方法
加强手卫 生:勤洗 手,保持 手部清洁
正确使用个 人防护用品: 如口罩、手
套等
加强环境消 毒:定期对 医院环境进
行消毒
加强医疗废 物管理:规 范处理医疗 废物,防止
交叉感染
加强患者管 理:对患者 进行健康教 育,提高其
预防意识
加强医护人 员培训:提 高医护人员 的感染预防 意识和技能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PPT

防控措施
加强透析液制备环节的卫生管理,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和责任心。同时,对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进行监测和跟踪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 症状。
THANKS
防控措施
定期检查和维护手术室空气净化系统,加强手术 室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标 准。
案例三:某医院血液透析室感染事件
事件描述
某医院血液透析室发生感染事件,多名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出现发热等症状,经调查 发现是透析液制备环节存在污染。
感染源分析
调查发现,感染源来自透析液制备环节的细菌和病毒污染,可能是制备过程中的操作不规 范或设备故障所致。
。
医疗废物处理规范
医疗废物处理是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 的重要环节之一,医院应制定医疗废 物处理规范。
医院应建立医疗废物处理的记录制度 ,对医疗废物的处理进行详细记录, 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数量、 处理方式等。
医疗废物应按照分类收集、分类处理 的原则进行处理,避免交叉感染和环 境污染。
05
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
戴手套
遵循清洁和消毒程序
对医疗器械、床单、桌椅等物品进行 定期清洁和消毒,确保其表面无菌。
在进行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和黏 膜等操作时,应戴手套进行保护。
飞沫传播的预防措施
01
02
03
戴口罩
医护人员和患者在进行医 疗操作、咳嗽、打喷嚏时 应戴口罩,以防止飞沫传 播。
保持社交距离
避免与患者近距离接触, 尽量保持至少1米的安全 距离。
分类
医院感染可根据病原体类型、感 染部位、传播途径等进行分类。
医院感染的危害
1 2
3
患者安全
医院感染增加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和康复难度,严重时可导致 死亡。
加强透析液制备环节的卫生管理,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和责任心。同时,对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进行监测和跟踪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 症状。
THANKS
防控措施
定期检查和维护手术室空气净化系统,加强手术 室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标 准。
案例三:某医院血液透析室感染事件
事件描述
某医院血液透析室发生感染事件,多名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出现发热等症状,经调查 发现是透析液制备环节存在污染。
感染源分析
调查发现,感染源来自透析液制备环节的细菌和病毒污染,可能是制备过程中的操作不规 范或设备故障所致。
。
医疗废物处理规范
医疗废物处理是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 的重要环节之一,医院应制定医疗废 物处理规范。
医院应建立医疗废物处理的记录制度 ,对医疗废物的处理进行详细记录, 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数量、 处理方式等。
医疗废物应按照分类收集、分类处理 的原则进行处理,避免交叉感染和环 境污染。
05
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
戴手套
遵循清洁和消毒程序
对医疗器械、床单、桌椅等物品进行 定期清洁和消毒,确保其表面无菌。
在进行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和黏 膜等操作时,应戴手套进行保护。
飞沫传播的预防措施
01
02
03
戴口罩
医护人员和患者在进行医 疗操作、咳嗽、打喷嚏时 应戴口罩,以防止飞沫传 播。
保持社交距离
避免与患者近距离接触, 尽量保持至少1米的安全 距离。
分类
医院感染可根据病原体类型、感 染部位、传播途径等进行分类。
医院感染的危害
1 2
3
患者安全
医院感染增加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和康复难度,严重时可导致 死亡。
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ppt课件

医用防护口罩的使用:包括密合性测试、培训、型号的 选择、医学处理和维护。
31
防护技术-手套的使用
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不同种类和规格的 手套。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 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 时应戴无菌手套。
32
防护技术-手套使用注意事项
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100%
白色念珠菌
90%
鼻病毒
61%
甲型肝炎
33%
轮状病毒
16%
16
通过手传播病原体需要5个连续的要素
微生物出现在病人的皮肤上,或已经传播到了病人周围 环境的物品上;
微生物必须传播到医务人员的手; 微生物必须能够在医务人员的手上存活至少数分钟; 医务人员洗手不正确或完全被忽略,或使用不适当的手
卫生产品; 医务人员污染的手又和另外一个病人直接接触。
17
手卫生规范-定义、分类
手卫生—指洗手、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⒈洗手(handwashing) 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洗手是一个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⒉卫生手消毒(antiseptic handrubbing) 指的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1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1.如何认识和理解医院感染, 2.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义。 3.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常规措施与办法。
2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什么是医院感染? 有医院的地方就有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
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 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 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31
防护技术-手套的使用
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不同种类和规格的 手套。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 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 时应戴无菌手套。
32
防护技术-手套使用注意事项
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100%
白色念珠菌
90%
鼻病毒
61%
甲型肝炎
33%
轮状病毒
16%
16
通过手传播病原体需要5个连续的要素
微生物出现在病人的皮肤上,或已经传播到了病人周围 环境的物品上;
微生物必须传播到医务人员的手; 微生物必须能够在医务人员的手上存活至少数分钟; 医务人员洗手不正确或完全被忽略,或使用不适当的手
卫生产品; 医务人员污染的手又和另外一个病人直接接触。
17
手卫生规范-定义、分类
手卫生—指洗手、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⒈洗手(handwashing) 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洗手是一个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⒉卫生手消毒(antiseptic handrubbing) 指的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1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1.如何认识和理解医院感染, 2.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义。 3.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常规措施与办法。
2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什么是医院感染? 有医院的地方就有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
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 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 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四、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二)健全各项规章制 度
1)管理制 度:如健全清洁 卫生制度、消毒 灭菌制度、隔离 制度和医院感染 管理报告制度等。
2)监测制度: 包括对灭菌效果、 消毒剂使用效果、 一次性医疗器材 及常用器械的监 测;对感染高发 科室,如血透室、 手术室、分娩室、 重症监护室、换 药室等消毒卫生
• 2.病理因素
• 疾病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如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放疗、化疗、 皮质激素的应用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受抑制;皮肤或黏膜损伤、局部 组织缺血、创伤等,均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诱发感染。 意识障碍也会引起医院感染,如昏迷病人因发生误吸而引起的吸入 性肺炎。
• 3.心理因素
• 个体的情绪、主观能动性、暗示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其免疫功 能和抵抗力,如情绪乐观、心情愉快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减 少感染机会。
2)消毒
• 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 清除或杀灭物体上除芽 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 物。
3)灭菌
• 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 杀灭物体上一切微生物, 包括细菌芽孢。
二、消毒灭菌的方法
清洁、消毒、 灭菌
(一)物理消毒灭菌 法
(二)化学消毒灭菌 法
1.热力消毒灭菌法
2.光照消毒法 3.电离辐射灭菌法 4.微波消毒灭菌法
四、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
(一)健全医院感染管 理组织
各级医院都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 机构,并成立有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在医 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根据医院的规 模设置医院感染管理科或办公室,由专职人 员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医院感染管理 科的指导下,各临床科室建立由科主任、护 士长、主治医师及护师组成的医院感染管理 小组,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ppt课件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医院感染的成因 • 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 • 控制医院感染的策略 • 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介绍
医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住院期间和院前、院后发生的感 染。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感染的 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发病率和死亡 率等,这些特征与病原体类型和发生 部位密切相关。
易感人群集中
医院内患者数量多,且多 为易感人群,如老年人、 儿童、身体虚弱者等。
医疗操作与设备
侵入性操作
如手术、插管、注射等, 容易使病原体进入体内, 引发感染。
医疗设备污染
医疗器械、手术器械、输 液器具等在使用过程中可 能受到污染,导致交叉感 染。
药物使用不当
不合理的抗生素使用等, 可导致病原体耐药性的增 强,使感染更难控制。
患者自身因素
免疫力低下
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 病原体。
基础疾病
患者患有慢性疾病或长期卧床不 起,容易发生感染。
不良生活习惯
如不注意个人卫生、吸烟等不良 生活习惯,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03 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
提高手卫生意识
总结词
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最基本、最有效的措施,医护人员和患者都应养成良好的 洗手习惯。
案例二
某儿童专科医院采用全院统一的消毒清洁标准, 并定期对病房环境进行监测,有效减少了儿童患 者发生感染的风险。
案例三
某肿瘤医院针对化疗患者的免疫力低下问题,采 取了严格的隔离措施和预防性抗菌治疗,显著降 低了感措施一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感染源进行 隔离,对接触者进行追踪和医学观
目录
• 引言 • 医院感染的成因 • 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 • 控制医院感染的策略 • 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介绍
医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住院期间和院前、院后发生的感 染。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感染的 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发病率和死亡 率等,这些特征与病原体类型和发生 部位密切相关。
易感人群集中
医院内患者数量多,且多 为易感人群,如老年人、 儿童、身体虚弱者等。
医疗操作与设备
侵入性操作
如手术、插管、注射等, 容易使病原体进入体内, 引发感染。
医疗设备污染
医疗器械、手术器械、输 液器具等在使用过程中可 能受到污染,导致交叉感 染。
药物使用不当
不合理的抗生素使用等, 可导致病原体耐药性的增 强,使感染更难控制。
患者自身因素
免疫力低下
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 病原体。
基础疾病
患者患有慢性疾病或长期卧床不 起,容易发生感染。
不良生活习惯
如不注意个人卫生、吸烟等不良 生活习惯,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03 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
提高手卫生意识
总结词
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最基本、最有效的措施,医护人员和患者都应养成良好的 洗手习惯。
案例二
某儿童专科医院采用全院统一的消毒清洁标准, 并定期对病房环境进行监测,有效减少了儿童患 者发生感染的风险。
案例三
某肿瘤医院针对化疗患者的免疫力低下问题,采 取了严格的隔离措施和预防性抗菌治疗,显著降 低了感措施一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感染源进行 隔离,对接触者进行追踪和医学观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ppt

普通可保留7天。
内容提要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ppt
第15页
无菌持物钳使使用方法
无 菌 无菌包使用 技 术 铺无菌盘法 基 础 无菌容器使使用方法 操 作 取用无菌溶液法 法
戴无菌手套法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ppt
第16页
常见无菌持物钳
﹡镊子 ﹡卵圆钳
三叉钳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ppt
第17页
注意事项
1.浸泡要求 一个浸泡罐只能放置一把持物钳。 消毒液液面要浸没持物钳轴节以上
2.无菌钳使用 2无~3菌cm持或物镊钳子只近能1夹/2取处无。菌物品。
不可夹取油纱布换药、消毒皮肤及直 接伸人药瓶内蘸取药液。
3.远处取物 4-7 无菌持物钳浸泡在消毒液中 应将无菌持钳同容器一起搬移,就地使用。
4.定时消毒 持物钳及浸泡罐每七天消毒灭菌一次 ,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ppt
换干药置室容或器使及用钳较每频4~繁8科h更室换,一应次天。天消毒灭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ppt
第9页
课时目标
知识目标
n说出无菌技术概念。 n叙述无菌技术标准。
技能目标
观察和模仿无菌技术操作。
态度目标
主动参加教学,认真观察示范操作。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ppt
第10页Βιβλιοθήκη 内容提要概念 无菌技术标准 无菌技术基础操作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ppt
第11页
无菌技术
是指在医疗护理操 作中过程中,预防一切 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预防 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 污染操作技术。
(2)无菌物品一经取出,不得再放回无菌容器内。
(3)无菌物品疑有污染,必须重新灭菌。
(4)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患者使用一次。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ppt
内容提要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ppt
第15页
无菌持物钳使使用方法
无 菌 无菌包使用 技 术 铺无菌盘法 基 础 无菌容器使使用方法 操 作 取用无菌溶液法 法
戴无菌手套法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ppt
第16页
常见无菌持物钳
﹡镊子 ﹡卵圆钳
三叉钳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ppt
第17页
注意事项
1.浸泡要求 一个浸泡罐只能放置一把持物钳。 消毒液液面要浸没持物钳轴节以上
2.无菌钳使用 2无~3菌cm持或物镊钳子只近能1夹/2取处无。菌物品。
不可夹取油纱布换药、消毒皮肤及直 接伸人药瓶内蘸取药液。
3.远处取物 4-7 无菌持物钳浸泡在消毒液中 应将无菌持钳同容器一起搬移,就地使用。
4.定时消毒 持物钳及浸泡罐每七天消毒灭菌一次 ,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ppt
换干药置室容或器使及用钳较每频4~繁8科h更室换,一应次天。天消毒灭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ppt
第9页
课时目标
知识目标
n说出无菌技术概念。 n叙述无菌技术标准。
技能目标
观察和模仿无菌技术操作。
态度目标
主动参加教学,认真观察示范操作。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ppt
第10页Βιβλιοθήκη 内容提要概念 无菌技术标准 无菌技术基础操作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ppt
第11页
无菌技术
是指在医疗护理操 作中过程中,预防一切 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预防 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 污染操作技术。
(2)无菌物品一经取出,不得再放回无菌容器内。
(3)无菌物品疑有污染,必须重新灭菌。
(4)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患者使用一次。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ppt
2024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ppt课件

03
医护人员防护与培训
医护人员需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穿戴防护用品,定期接受血液透析相关感染防控知识培训。
01
血液透析室环境管理
保持血液透析室环境整洁,定期清洁消毒透析机、床椅等设施,确保透析环境安全。
02
患者管理
加强患者皮肤、血管通路的护理,保持清洁干燥,降低感染风险。
医疗废物管理与职业防护
医疗废物分类
数据来源
01
包括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微生物学检测报告、抗菌药物使用数据等。
数据收集方式
02
采用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分析方法
03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等,以揭示医院感染的发生规律和危险因素。
异常结果定义:指医院感染监测数据中出现的不符合常规或预期的结果,如发病率异常升高、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等。
防控意识提升
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防控意识得到显著提升。
团队协作加强
通过培训过程中的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医务人员之间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得到了加强。
1
2
3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感染防控培训机制,定期开展针对不同层级医务人员的培训活动,确保全员掌握必要的防控知识和技能。
完善培训机制
根据感染部位、病原体来源和传播途径等不同,医院感染可分为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消化道感染、血液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感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医院内的患者、医务人员、探视者、陪护人员以及医院环境都可能成为感染源。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消化道传播和血液传播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切实落实医院感染防控基础性措施。医疗机构切实 落实清洁、消毒灭菌、隔离、医务人员手卫生等医院 感染防控基础性措施,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达到100%。
主要任务
• 1.加强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管理。 • 2.全面落实医院感染防控措 • 3.不断完善医院感染相关技术标准体系 • 4.加强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建设 • 5.加强医院感染组织管理和队伍建设 • 6.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 7.加强医院感染多学科合作。 • 8.进一步完善医院感染监控体系 • 9.加强医院感染科学研究。 • 10.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技术水平。各省(区、市) 要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专业队伍建设,配备专门的人员 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要积极开展人员岗位培训和 继续教育,逐级分期、分批开展人员培训,保证培训 效果,提高人员业务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
保障措施
• (三)认真贯彻落实,务求工作实效。各省级卫生行 政部门要积极贯彻落实行动计划,结合当地实际,制 订具体方案并组织实施。在组织实施过程中,细化各 项工作目标和任务,结合实际、注重实效,分步骤、 分阶段达到各项目标。医疗机构应当结合本单位的具 体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确保取得实效。
保障措施
•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卫生行政 部门要充分认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深化医药卫生体 制改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降低医疗费用方 面的重要性,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职责,明确目 标任务,认真组织落实。医疗机构要将医院感染预防 与控制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和医院管理的整体规划中, 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必要支持,将医院感染防 控措施落到实处。
具体目标
• 1.规范管理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到2015年,100%的 三级医院、60%的地市级二级医院和30%的县级二级 医院的重症医学科(监护病房)、手术部(室)、血 液透析中心(室)、新生儿室、消毒供应中心等医院 感染重点部门的建筑布局、人员配备、质量安全管理 等达到国家有关要求。
• 2.降低医院感染重点环节的风险。通过贯彻落实各项 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医院感染重点环节的危险因素得 到有效控制,医院感染风险有所降低。外科手术部位 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及呼 吸机相关肺炎等专项发生率进一步降低。
• (四)加强督导考核,认真总结评估。各省级卫生行 政部门要制订详细、可行的督导评估方案和考核指标, 通过开展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抽查,对本辖区医疗机构 实施情况进行督导考核,认真总结经验,及时进行评 估。2015年,卫生部将对各地贯彻执行情况进行总结 评估。
安徽省《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 动计划(2012年—2015年) 》
如何让《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 动计划》接地气?
• 1、建立正确的感控理念 • 2、制定医院感染防控督查表 • 3、争取各方的参与和支持 • 4、感控团队和个人能力建设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新进展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 医院感染管理科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 几个热点
• 卫生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 (2012-2015)》
• 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效果的评价 • 实现手术器械质量的可追溯 • 手术部位感染标本的采集
卫生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行动计划(2012-2015)》
• ——到2015年,不断完善医院感染组织管理体系。加强省级医 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建设,明确工作职责,切实发挥推进本 区域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的作用,医疗机构要根据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加强组织管理,全面落实职责。加强医院 感染专业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技术能力。
• ——到2015年,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医院感染监控体系,初 步形成国家、省级、医疗机构三级医院感染监控网络,实施科学、 有效监控,及时反馈监测信息,持续改进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 升医院感染监控水平。
实施方案都有具体的量化指标。
量化指标
• (1) 16个市100%完成医院感染质 控中心的组建任务,顺利实施工作计划。 (2)90%以上的监控网试点市顺利 组建监控网络并运行。 (3)到2015年底,全省90%以上 的专职人员经过省级培训,取得岗位培 训证书。
量化指标
• (1)90%以上重点部门环境卫生学管理、洗手设 施和手部消毒装置配置达到规范要求。 (2)90%以上的监控网络医院能开展对重点部位 相关感染及其高危因素实行监控。省级监控网络医院 至少开展2项目标性监控管理并取得一定成效;市级监 控网络医院至少开展1项目标性监控管理并取得一定成 效。 (3)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达到 100%。规划布局我省及各市、县医院CSSD设置, 加强区域内调控,对所有需要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用 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实行由CSSD回收,集中清洗、 消毒、灭菌和供应。 (4)到2013年底,全省所有三级医院的消毒供应 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和内镜中心(室)100% 达到国家相关规范、标准。到2015年底,二级甲等医 院90%达到国家相关规范、标准。
• 关于下发安徽省《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行动计划(2012年—2015年)》实施 方案的通知(安徽省卫生厅 2012年 12月24日 )
• 实施方案从5个项目对工作任务、具体措 施和管理目标等提出具体要求。
5个项目
1、建立健全我省医院感染组织防控体系; 2、规范管理医院感染重点部门; 3、降低医院感染重点环节的风险; 4、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5、建立医院感染信息系统等;
• 总体目标 • 具体目标 • 主要任,全国所有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加强医院感染重点部 门、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管理,落实相关防控措施,突出重点、 科学防控,切实提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执行力。
• ——到2015年,逐步健全医院感染相关技术标准体系,借鉴国 际经验,结合我国实际,不断完善医院感染技术标准,形成比较 全面的覆盖医院感染重点环节及重点部门的标准体系,逐步实现 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
主要任务
• 1.加强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管理。 • 2.全面落实医院感染防控措 • 3.不断完善医院感染相关技术标准体系 • 4.加强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建设 • 5.加强医院感染组织管理和队伍建设 • 6.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 7.加强医院感染多学科合作。 • 8.进一步完善医院感染监控体系 • 9.加强医院感染科学研究。 • 10.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技术水平。各省(区、市) 要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专业队伍建设,配备专门的人员 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要积极开展人员岗位培训和 继续教育,逐级分期、分批开展人员培训,保证培训 效果,提高人员业务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
保障措施
• (三)认真贯彻落实,务求工作实效。各省级卫生行 政部门要积极贯彻落实行动计划,结合当地实际,制 订具体方案并组织实施。在组织实施过程中,细化各 项工作目标和任务,结合实际、注重实效,分步骤、 分阶段达到各项目标。医疗机构应当结合本单位的具 体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确保取得实效。
保障措施
•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卫生行政 部门要充分认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深化医药卫生体 制改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降低医疗费用方 面的重要性,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职责,明确目 标任务,认真组织落实。医疗机构要将医院感染预防 与控制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和医院管理的整体规划中, 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必要支持,将医院感染防 控措施落到实处。
具体目标
• 1.规范管理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到2015年,100%的 三级医院、60%的地市级二级医院和30%的县级二级 医院的重症医学科(监护病房)、手术部(室)、血 液透析中心(室)、新生儿室、消毒供应中心等医院 感染重点部门的建筑布局、人员配备、质量安全管理 等达到国家有关要求。
• 2.降低医院感染重点环节的风险。通过贯彻落实各项 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医院感染重点环节的危险因素得 到有效控制,医院感染风险有所降低。外科手术部位 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及呼 吸机相关肺炎等专项发生率进一步降低。
• (四)加强督导考核,认真总结评估。各省级卫生行 政部门要制订详细、可行的督导评估方案和考核指标, 通过开展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抽查,对本辖区医疗机构 实施情况进行督导考核,认真总结经验,及时进行评 估。2015年,卫生部将对各地贯彻执行情况进行总结 评估。
安徽省《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 动计划(2012年—2015年) 》
如何让《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 动计划》接地气?
• 1、建立正确的感控理念 • 2、制定医院感染防控督查表 • 3、争取各方的参与和支持 • 4、感控团队和个人能力建设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新进展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 医院感染管理科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 几个热点
• 卫生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 (2012-2015)》
• 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效果的评价 • 实现手术器械质量的可追溯 • 手术部位感染标本的采集
卫生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行动计划(2012-2015)》
• ——到2015年,不断完善医院感染组织管理体系。加强省级医 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建设,明确工作职责,切实发挥推进本 区域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的作用,医疗机构要根据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加强组织管理,全面落实职责。加强医院 感染专业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技术能力。
• ——到2015年,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医院感染监控体系,初 步形成国家、省级、医疗机构三级医院感染监控网络,实施科学、 有效监控,及时反馈监测信息,持续改进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 升医院感染监控水平。
实施方案都有具体的量化指标。
量化指标
• (1) 16个市100%完成医院感染质 控中心的组建任务,顺利实施工作计划。 (2)90%以上的监控网试点市顺利 组建监控网络并运行。 (3)到2015年底,全省90%以上 的专职人员经过省级培训,取得岗位培 训证书。
量化指标
• (1)90%以上重点部门环境卫生学管理、洗手设 施和手部消毒装置配置达到规范要求。 (2)90%以上的监控网络医院能开展对重点部位 相关感染及其高危因素实行监控。省级监控网络医院 至少开展2项目标性监控管理并取得一定成效;市级监 控网络医院至少开展1项目标性监控管理并取得一定成 效。 (3)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达到 100%。规划布局我省及各市、县医院CSSD设置, 加强区域内调控,对所有需要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用 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实行由CSSD回收,集中清洗、 消毒、灭菌和供应。 (4)到2013年底,全省所有三级医院的消毒供应 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和内镜中心(室)100% 达到国家相关规范、标准。到2015年底,二级甲等医 院90%达到国家相关规范、标准。
• 关于下发安徽省《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行动计划(2012年—2015年)》实施 方案的通知(安徽省卫生厅 2012年 12月24日 )
• 实施方案从5个项目对工作任务、具体措 施和管理目标等提出具体要求。
5个项目
1、建立健全我省医院感染组织防控体系; 2、规范管理医院感染重点部门; 3、降低医院感染重点环节的风险; 4、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5、建立医院感染信息系统等;
• 总体目标 • 具体目标 • 主要任,全国所有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加强医院感染重点部 门、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管理,落实相关防控措施,突出重点、 科学防控,切实提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执行力。
• ——到2015年,逐步健全医院感染相关技术标准体系,借鉴国 际经验,结合我国实际,不断完善医院感染技术标准,形成比较 全面的覆盖医院感染重点环节及重点部门的标准体系,逐步实现 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