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古典油画的差异性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75a73173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89.png)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绘画是一种艺术形式,是通过绘制、涂抹等手段在画布、纸张等媒介上塑造形象和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
中西方绘画在表现形式、审美理念、艺术技法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对中西方绘画的差异进行探讨。
一、表现形式中西方绘画在表现形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往往强调画面的整体性和留白的美感。
中国绘画笔法多样,常见的有写意、工笔、泼墨等绘画风格。
中国传统绘画强调意境和情感的表达,画面常常通过色彩、构图等手段在留白中表现出一种意境美。
中国绘画注重留白和意境的表达,这与中国人的审美情感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而在西方绘画中,尤其是在古典主义和现实主义以及印象主义等流派中,画面的写实性更加重要。
西方的绘画风格强调逼真的写实效果,追求光影透视的表现和画面中的细节刻画。
西方绘画也注重人物的个性特征和情感表达,画面中的形象往往更具个性化和情感化。
可以看出,中西方绘画在表现形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中国传统绘画追求意境美和整体性美,强调留白和笔墨的运用;而西方绘画则重视逼真的写实效果和人物情感的表现。
二、审美理念中西方绘画的审美理念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常常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审美情感,强调画面中的意境和气韵。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常常有“意境”、“气韵”、“神韵”等词语,这些词语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常常被提及。
中国文化注重内在的美感和心灵的净化,因此中国传统绘画也表现出一种内敛、含蓄的审美情感。
三、艺术技法中西方绘画在艺术技法的运用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中国传统绘画主要以毛笔、水墨、颜料等传统材料为主要工具,通过工笔、写意、泼墨等不同的绘画风格来表现画面的意境和气韵。
中国传统绘画更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意象的表达,强调笔墨和墨色的运用对画面的影响。
而西方绘画主要通过调色盘、画笔和画布等材料来实现画面的创作,西方绘画更加注重色彩和形式的表现,对调色、明暗、透视等技法要求较高。
西方绘画中还有油画、水彩、素描等不同的绘画技法,每一种技法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c6c5d1e5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b4.png)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中西绘画的差异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探讨,如技法、题材、审美观念等。
本文将主要从绘画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方面来谈论中西绘画的差异。
一、表现手法中西绘画在表现手法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
中式绘画注重笔墨的写意和意境的表现,强调“虚实相生”、“意境意味”等概念,重视留白和意蕴。
西方绘画则更注重对物象的写实表现,在色彩、线条、光影等方面表现出细腻、精细和真实感。
例如,在花鸟画方面,中式花鸟画更注重对花鸟精神境界的表现,通常采用写意手法,墨线墨点交织,以恰到好处的单纯形式、朴实的含义,表达生命与自然的奥妙;而在西式花鸟画中,常常采用水彩、油画等色彩鲜艳的媒介,追求真实感,通过精细的线条勾勒出花鸟真实的形态和气息。
二、艺术风格中西绘画在艺术风格方面也存在差异。
中式绘画注重意境和超脱,强调“气、神、韵、骨”的表现,特别是山水画,更强调画面中的“意象”,融入了大量诗文、典故、历史等元素,让观者感受到其内在的精神追求;西方绘画则更加注重个性化的表现,艺术家以个人的手法和风格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尤其是现代艺术,更多地反映了现代社会中的创新、思想、风尚等。
三、题材中西绘画的题材也有所区别。
中式绘画的题材以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为主,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强调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
而西方绘画则更偏爱描绘历史、神话和宗教等题材,更加注重人类和自然的冲突和交错。
尽管在现代绘画中,题材已经逐渐深化和多元化,但中西绘画的题材差异仍然较为明显。
总之,中西绘画的差异体现在多个方面,不同的绘画文化也都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风格特点,每种绘画文化都值得我们去欣赏和学习。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26b04d23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12.png)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摘要】:中西绘画在笔触与线条、色彩运用、主题和表现形式、审美取向以及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笔触与线条方面,西方绘画注重写实主义和透视,而中国绘画则更注重意境与留白。
色彩运用上,西方绘画更强调对比与鲜艳,中国绘画则偏好淡雅含蓄。
在主题和表现形式方面,西方绘画更注重个性与自由表达,而中国绘画更强调情境与抒情。
在审美取向和历史文化方面,西方绘画更偏向于理性与现实主义,中国绘画则注重哲学性与传统文化。
这些差异不仅体现了不同的艺术观念和审美观念,也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通过比较中西绘画的差异,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两种绘画风格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理念,进而拓展我们对世界艺术的认知和理解。
【关键词】中西绘画差异、笔触、线条、色彩运用、主题、表现形式、审美取向、历史文化背景、引言、正文、结论1. 引言1.1 介绍中西绘画的差异中西绘画是世界上两大不同绘画传统,分别代表东方和西方文化的艺术特征。
中西绘画在表现手法、题材选择、色彩运用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东方绘画强调笔触的灵动和线条的流畅,注重表现内心情感和境界美;而西方绘画则更加注重透视和逼真感,追求光影效果和形式的立体感。
在色彩运用上,东方绘画常以淡雅的色调和意境诗意感染人,西方绘画则更倾向于色彩的对比和明暗的对比,以强烈的色彩表现力震撼人心。
中西绘画的主题和表现形式也存在不同,东方绘画常以自然山水、花鸟为主题,强调对自然的敬畏和融合;而西方绘画则更多涉及人物、历史、宗教等丰富多样的题材。
审美取向上,东方绘画重视平和、内敛的审美,强调意境之美;而西方绘画则更倾向于直观、理性的审美,注重形式之美。
历史文化背景也对中西绘画产生了重要影响,东方绘画受儒家文化和佛教思想影响,追求超脱世俗的境界;西方绘画则受希腊罗马文化和基督教传统影响,强调人类的中心地位和个体情感。
通过比较中西绘画的差异,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浅谈西方传统油画和东方传统国画的区别
![浅谈西方传统油画和东方传统国画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aaa28609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73.png)
浅谈西方传统油画和东方传统国画的区别浅谈西方传统油画和东方传统国画的区别中西方绘画在色彩运用和对色彩的感受上显然有所不同。
中国传统的绘画是以墨调色,与西方绘画以油色烘染出的立体感、明暗透视等有巨大差异,在厚与薄、深与浅、淡与浓等多组矛盾中求得视觉性效果。
中国古代画论中认为,墨具有五色:焦浓、重、淡、清等;墨色之中又分为六彩:黑、白、干、湿、浓、淡。
中国传统绘画黑白不分,是无阴阳明暗;干湿不备,是无苍翠秀润;浓淡不辨,是无凹凸远近。
中国的绘画艺术以直觉的方式来感觉色彩的万千变化,而西方绘画艺术,整体上则是倾向于光学意义上的,更加富于几何精神和理性的思考。
在画这一系列作品时,我想在色彩上更加当代,当代人对色彩尤其敏感,可以说色彩是当代生活的一大特色。
艺术创作是与创作者生活的时代环境密不可分,我生活在其中,每天都感受到它的魅力。
另外,我认为中国画的创新突破口是在色彩的表现上,当然中国画的笔墨固然重要,这是无可否认的。
但是对于色彩的运用,以及如何更好地与笔墨相结合,真正做到色彩与笔墨之间达成一种默契还有很大的距离。
其实,不管东方还是西方的绘画艺术在色彩的表现上都很重要。
中国古代青绿山水中的色彩就表现得很好,只是后来越来越概念化,缺少了自然的'变化。
中国画在色彩的表达上缺少油画在印象绘画时期那样的深入过程,没有更好地对色彩加以研究,仅仅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因而缺少理性的深究,这就造成了中国画在色彩上的不足。
为了弥补这种不足,我在这一系列作品中着重在补色方面进行探索。
许平你在用色上是采用中国画颜料,还是水粉或丙烯颜料。
张值现在一些人看中国画中的色彩比较丰富,就有一种不良的反映,认为是用水粉或丙烯代之,觉得中国画颜色缺少丰富性,只有水粉或丙烯颜料才能达到这种效果。
其实中国画颜料足已表现其色彩的丰富性,我在用色上主张用纯粹的中国画颜料。
以前有许多人看了我的国画,问我用的是丙烯还是水粉,我告诉他们用的是地地道道国画颜料,他们都很惊讶!有的认为我没有说实话。
论中西油画之差异
![论中西油画之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724c3fe34693daef5ef73df2.png)
论中西油画之差异作者:唐青青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5年第04期摘要:中华民族历史沿传下来的思想品德.道德.风俗等构成优秀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然而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
同样,油画的发展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在历史的进程中通过继承.发展和创新向前推动的。
"中西融合"这一绘画理念对油画的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文章论述了油画的"中西融合"理念,我们油画中要谈的中西融合是要努力打破中西艺术界限,造就一种更新更好的艺术语言,建立具有民族风格和时代精神的中国油画。
关键词:中西异同;中西融合;继承发展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012-01100年来中国油画的发展历程表明,在研究与学习西方油画的过程中,愈是深入其堂奥,愈是会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之珍贵,也愈是促使油画家们在油画语言中做融合民族传统因素的尝试.引进和学习别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自身的创造.油画民族风格的形成应该是一个自然的过程,画家在以油画描绘中国的现实生活时,就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了让这种外来的绘画形式具有与所描绘对象及其文化背景相适应的新特色,这种"新特色"的出现意味着创造,意味着油画在中国土壤上的拓展.中西艺术精神的融合会使中国油画语言更具含蓄性和抒情性,更富有诗意.中国油画会以其鲜明的民族风格在世界艺术史上留下辉煌的篇章。
1.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体系与西方绘画艺术理念的差异中国的绘画历史悠久,世界闻名。
绘画在汉代之前都是不自觉的艺术,都是政治名利的副产品,而不是以审美功能为目的的。
到魏晋时期,东晋顾恺之的"传神论"的出现使绘画艺术走向自觉时代。
中国绘画艺术讲究天人合一,和谐统一。
庄子云:"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中国画追求天人合一,不求精确的反应,象外求意,笼天地于形内,搓万物于笔端,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是追求有具象依据的抽象,是内容与完美形式有机统一的艺术。
中西绘画的比较
![中西绘画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c7ee4b4e168884868662d62a.png)
中西绘画的比较1.文化背景不同:中国画是受到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影响很大的产物,表现的是一种中国哲学思维里“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和谐自然的价值追求。
西方经过中古时代到文艺复兴,讲究艺术与科学一致,强调人的价值与理性的力量,透露出西方文明中对于对理性求实的精神。
2. 造型手段不同:中国画以线为主,讲究气韵与空灵超逸,造型简练传神,注重表现形象神韵。
西方绘画以明暗和色彩为主,造型详尽写实,注重光影和立体感的真实性3. 观察方法不同:中国画是散点透视,西方绘画是焦点透视。
(1)散点透视:是指画家的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固定的视域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在各个立足点所看到的东西都可以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
中国画的大场面或长的立轴和长卷,都是运用了散点透视,这样会使山水画出现“可行”“可游”“可居”的境界。
(2)焦点透视:讲究科学性,用固定的视点表现同一个空间,有一个固定的视点,作画取景也只限于在这个视点、视向所决定的视域内。
中西美术作品比较专题一、人物1、中国美术古典人物造型特点:求“神似”,神似重于形似。
西方美术古典人物造型特点:鲜明的写实特点,犹如真人。
2、中国美术古典人物造型手法:是用线条描绘形象,长于简练、传神的表现人物形象。
西方美术古典人物造型手法:描绘形象体积、光影、长于详尽、写实的再现人物形象。
二、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1.中西景物绘画创作的不同特点:中国山水画创作是自然山水与画家心意之间互为启发,互为寄托的美感创作过程。
西方画家将自然景物作为研究分析的客观对象,追求一种严谨的写实的空间效果。
2.构图与描绘手法:中国画家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获得对生活、对真山真水的感受,不求完全模仿自然景物某一特定角度下的直观形象,而是借助山水形象抒发自己的诗意情怀。
西方风景画家善于从特定的角度深究描绘景物的真实形象,力求获得如真如幻、空间深远的视觉效果。
3.空间处理手法:中国画使用“三远法”。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894d0ee8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d7.png)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
中西绘画的差异在很多方面体现出来,包括艺术风格、创作理念、艺术表现手法等等。
这篇文章将从绘画作品中解读这些差异。
首先,在艺术风格上,中西绘画有很明显的区别。
西方绘画的风格强调个性、现实主
义和表现力,而中国绘画则更注重意境、文化内涵和抒情。
例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油
画强调艺术家的个性和创造力,作品往往具有逼真的质感和细腻的色彩层次。
而中国水墨
画则通过简约的线条和色彩来表现出深远的文化内涵,作品更注重表达情感和精神世界。
其次,在创作理念上,中西绘画也存在不同。
西方绘画更注重表现外在的世界,强调
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和批判,以此来提高艺术的表现力和意义。
而中国绘画则更注重表现内
在的精神世界,强调通过艺术作品来表达人类情感和气质,以此来传递文化价值和审美理念。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往往描绘宗教神话和历史故事,强调人类的信仰和文
化传承。
而中国绘画则更注重表现自然和人物的情感和精神状态,强调表现审美情趣和人
生哲学。
最后,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中西绘画也存在很大不同。
西方绘画注重写实性,强调对
事物的准确把握和表达,其画风更为细致精细。
而中国绘画注重意境和氛围,强调画家的
意境感受和创造力,其画风更为简约和抒情。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作品注重透视和
光影的表现,画家通过细致的描绘来营造出逼真的立体感和视觉效果。
而中国山水画则注
重氛围和情境的表现,画家通过简单的画风和擅长的构图来表现出大自然的美和艺术家的
思考。
中西文化对比,论油画与国画的画法区别
![中西文化对比,论油画与国画的画法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946c9192a98271fe900ef964.png)
中西文化对比,论油画与国画的画法区别东西洋文化,根本不同。
故艺术的表现亦异。
大概东洋艺术重主观,西洋艺术重客观。
东洋艺术为诗的,西洋艺术为剧的。
故在绘画上,中国画重神韵,西洋画重形似。
两者比较起来,有下列的五个异点:(一)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
线条大都不是物象所原有的,是画家用以代表两物象的境界的。
例如中国画中,描一条蛋形线表示人的脸孔,其实人脸孔的周围并无此线,此线是脸与背景的界线。
又如画一曲尺形线表示人的鼻头,其实鼻头上也并无此线,此线是鼻与脸的界线。
又如山水、花卉等,实物上都没有线,而画家盛用线条。
山水中的线条特名为皴法。
人物中的线条特名为衣褶。
都是艰深的研究工夫。
西洋画就不然,只有各物的界,界上并不描线。
所以西洋画很像实物,而中国画不像实物,一望而知其为画。
盖中国书画同源,作画同写字一样,随意挥洒,披露胸怀。
19世纪末,西洋人看见中国画中线条的飞舞,非常赞慕,便模仿起来,即成为后期印象派。
但后期印象派以前的西洋画,都是线条不显著的。
(二)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
透视法,就是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物。
西洋画力求肖似真物,故非常讲究透视法。
试看西洋画中的市街、房屋、家具、器物等,形体都很正确,竞同真物一样。
若是描走廊的光景,竞可在数寸的地方表出数丈的距离来。
若是描正面的(站在铁路中央眺望的)铁路,竞可在数寸的地方表出数里的距离来。
中国画就不然,不欢喜画市街、房屋、家具、器物等立体相很显著的东西,而欢喜写云、山、树、瀑布等远望如天然平面物的东西。
偶然描房屋器物,亦不讲究透视法,而任意表现。
例如画庭院深深的光景,则曲廊洞房,尽行表示,好似飞到半空中时所望见的;且又不是一时间所见,却是飞来飞去,飞上飞下,几次所看见的。
故中国画的手卷,山水连绵数丈,好像是火车中所见的。
中国画的立幅,山水重重叠叠,好像是飞机中所看见的。
因为中国人作画同作诗一样,想到那里,画到那里,不能受透视法的拘束。
艺术欣赏古代中国绘画与西方油画的比较
![艺术欣赏古代中国绘画与西方油画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37546626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ca.png)
艺术欣赏古代中国绘画与西方油画的比较艺术是一种不同文化和地域所表现的浩瀚世界。
在这个多元的艺术领域中,古代中国绘画与西方油画是两个具有重要代表性的艺术形式。
它们在技法、创作思想和审美特点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本文将通过对古代中国绘画与西方油画进行比较,探讨它们的异同之处。
一、技法差异古代中国绘画依托中国传统绘画技法,诸如水墨、工笔、写意等。
其中,水墨绘画是古代中国绘画的重要形式,它以黑白墨色为主,通过线条和墨色的运用,表现出画家对于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的独特理解。
相比之下,西方油画采用的是油画技法,通过将颜料与油混合,创造出多样而丰富的色彩。
油画具有色彩鲜艳、层次感强的特点,能够更加真实地还原物体的立体感和光影效果。
二、创作思想差异古代中国绘画强调的是“意境”,追求对于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的抒发。
古代中国画家追求的是画中有诗意、有情愫,通过笔墨的变化来表达自己的心境。
而西方油画则更注重对真实的描绘和表现。
西方油画追求的是对物体形态和细节的准确捕捉,力求还原对象的外在特征。
两种不同的绘画思想体现了东方与西方艺术文化的差异。
三、审美特点差异古代中国绘画强调的是意境、氛围和空灵之美。
中国画在表现对象时,更注重的是通过简约的线条描绘出对象的特质和情感,给人以余韵和想象空间。
而西方油画则更注重的是画面中的物理特征和细节,追求对真实世界的再现。
西方油画通过准确的透视和明暗处理,创造出生动而立体的效果,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总结起来,古代中国绘画和西方油画在技法、创作思想和审美特点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无论是古代中国绘画的水墨变化和意境抒发,还是西方油画的色彩多样和真实描绘,都展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艺术的独特魅力。
而正是这种差异,丰富了人类艺术的多彩性与独特性。
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更加包容和欣赏各种艺术形式。
通过学习和对比古代中国绘画和西方油画的特点,我们可以深入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拓宽艺术视野,开阔我们的思维。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06a4b8fb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5d.png)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中西绘画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绘画的风格、主题、技法、审美观念等方面。
本文将通过对中西绘画作品的分析来探讨这些差异。
中西绘画在风格上存在差异。
西方绘画注重逼真和真实性,尤其是在古典主义和现实主义时期。
西方绘画追求透视和光影效果,强调艺术家对物体形象的准确呈现。
西方绘画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蒙娜丽莎》就是透过细腻的表情和光影效果展现了逼真的形象。
而中方绘画则更注重氛围和意境的表现。
中国山水画以挥洒自如的笔法和意境深远的山水为特点,通过景物的叠加和皴擦的技法表现出山水的气势和意境。
中西绘画的主题也有所差异。
西方绘画的主题更为多元化和个性化。
从宗教题材到历史人物、风景和人像等,西方绘画的主题涵盖了各个领域。
而中方绘画的主题则更偏重于传统文化和哲学思考。
中国人物画注重形象的表现和人物的品行塑造,常常以历史题材为主,强调品德和人物的寓意象征。
中国花鸟画则注重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生命力的表现,通过对花鸟的写实描绘来传达美学情趣和审美背景。
中西绘画的技法也有明显的差异。
在绘画技巧上,西方绘画注重实际的细腻描绘和色彩的丰富运用,善于运用光影效果来表现物体的形态和质感。
而中方绘画则更注重笔墨的表现和线条的运用。
中国绘画强调写意和意境的表达,常常使用水墨画作为媒介,通过运用干笔法、湿竹法等技法来表达形象和意境,注重气韵和墨韵的表现。
中西绘画的审美观念也存在差异。
西方绘画追求的是理性和逻辑的审美,重视个人的观点和感受。
而中方绘画则更注重道德伦理和文化传统的审美。
中国绘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泰然,倡导“道法自然”的审美理念,注重审美对象的内涵和意义。
中西绘画在风格、主题、技法和审美观念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西方绘画追求逼真和真实性,注重多元化和个性化的主题,注重实际的细腻描绘和色彩的运用,强调个人的观点和感受。
而中方绘画则更注重氛围和意境的表现,注重传统文化和哲学思考的主题,注重写意和意境的表达,倡导道德伦理和文化传统的审美观念。
论中西绘画艺术之差异
![论中西绘画艺术之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8215c34a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29.png)
论中西绘画艺术之差异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西方绘画艺术是世界上两大主要绘画艺术体系之一,两者在绘画的发展历程、理念内涵、艺术表现以及审美趣味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既包括艺术形式的不同,也涉及文化传统、社会背景和审美观念等多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从中西绘画艺术的源流、发展历程、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力求全面深入地阐述中西绘画艺术之间的差异。
中西绘画艺术的差异源自其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底蕴。
在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中国绘画强调意境的营造和意蕴的表达,注重画面的精神内涵和艺术的情感抒发。
而西方绘画则更加注重现实的再现和形式的表现,强调逼真与写实,追求光影效果的表现和色彩形式的表达。
这种差异在绘画风格、题材取向和艺术手法等方面体现得非常明显。
中西绘画艺术的差异还体现在其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上。
中国绘画历经了古代绘画的鼎盛时期、传统绘画的发展时期以及现代绘画的创新时期,形成了独特的绘画体系和审美情趣。
传统中国绘画以水墨画为主要表现形式,强调笔墨的灵动和意境的陶冶,注重画面的空灵和虚实的结合。
而西方绘画则经历了古典绘画的盛世、文艺复兴的繁荣以及现代主义绘画的多样化,形成了以油画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绘画体系。
西方绘画注重透视法的运用和光影效果的表现,强调形式的精准和写实的效果。
这种差异使得中西绘画艺术在风格、技法和表现手法上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
中西绘画艺术在源流、发展历程、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等方面存在着多方面的差异。
这种差异既体现了不同文化传统和历史积淀的影响,也反映了不同艺术观念和审美趣味的差异。
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的背景下,中西绘画艺术的交流和对话已成为当代艺术的重要课题。
通过深入探讨中西绘画艺术之间的差异,可以更好地促进不同文化艺术的交流与融合,推动当代绘画艺术的多元发展和繁荣。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西绘画艺术必将在世界绘画的舞台上展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风采,为人类的艺术创造和文化交流作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论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
![论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6af17372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7d.png)
论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中西方绘画艺术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方式。
中方绘画看重的是神韵、气象、风体,注重写意与意境;而西方绘画则注重细节、透视和色彩,追求写实主义和自由表达。
在审美感受上,它们有着很大的差异。
本文将对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进行探讨。
一、绘画主题各异中方绘画艺术主题历来是人文主义,注重体现大自然的神韵,紧贴生活与情感,以传统文化的神秘与哲学思考为主要主题。
印象派艺术家的作品中,则表达的是社会现实及个人的主观情感。
另外,西方绘画更多地运用抽象表现来表现主题,强调个性和独立性。
当然,这不代表中方绘画艺术就只有传统文化的表现,而西方绘画艺术就只有当代现实主义画。
艺术作品看重的是表现手法与表达能力。
但是不可避免的是,这些细节与个人特色能与文化意识结合体现。
二、绘画技巧不同两种文化背景下,艺术家运用的绘画技巧各异。
中国绘画注重的是写意与意境,不在乎细节的准确性。
而西方绘画则注重细节和透视,追求写实主义和自由表达。
在中方绘画中,笔墨是起到效果的一种方法,艺术家的用笔常常是方便达到画面上的某些效果,如渲染“气势”,表现“神态”等组成转化。
而西方绘画的笔触更多的聚焦在细节上,例如《蒙娜丽莎》的细致饰纹等。
这些细节将构成整个画作,可以更好地传达技法的细节知识。
三、色彩表现不同中西方绘画的色彩表现也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传统绘画色彩灰暗,色彩单一。
这种色调表现通常是表现出感性和意境的不同。
而西方绘画通常会运用各种色彩,特别是明亮的颜色来表达画家的感情和意境。
对色调及色彩的使用法,可以代表文化特色的特点。
中国传统绘画有着“清新淡雅”的特点,而西方绘画则更多地将色彩作为表现的一种手段。
综上所述,中西方绘画艺术在艺术创作的审美观、艺术表现方式、艺术表达手法、色彩表现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是由文化背景和审美观的不同所致。
当然,真正的艺术,应该具备自己的文化特色与个人鲜明的表现风格。
无论是中方绘画还是西方绘画,在艺术表达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去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f4552df8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ae.png)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
中西绘画在表现形式上存在差异。
中式绘画注重意境的抒发,追求笔墨意境的传神,以墨法为主要表现手段,强调意境与情感的表达。
例如宋代文人画家米芾的作品《麻姑辞庄绘》以淡墨、轻笔勾勒出幽静的山水,给人以宁静与清净之感。
而西式绘画则更加注重色彩的运用,追求色彩的对比和冲突,以突出主题的表达。
例如梵高的作品《星夜》运用了大胆鲜艳的色彩,表现出动荡不安的内心世界。
中西绘画在创作风格上存在差异。
中式绘画注重写意,追求写生的真实与传神,追求精神的表达。
例如唐代的“山水画骨”,旨在通过笔墨的表现,表达出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而西式绘画则更加注重形象的写实,追求客观事物的再现。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的作品《最后的晚餐》以其写实的人物形象和逼真的细节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中西绘画在表现形式、创作风格和艺术价值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
中式绘画注重意境的抒发和情感的表达,追求精神的享受;西式绘画则注重形象的写实和视觉的冲击,追求作品的观赏性和艺术形式的完美。
这种差异既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追求,也丰富了绘画艺术的多样性。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371b8394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5b.png)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中西绘画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两个绘画体系,它们在表现形式、艺术风格、理念以及艺术观念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本文将从绘画作品的试论角度来探讨中西绘画的差异,并分别展示中西绘画的代表作品。
中西绘画在表现形式上存在差异。
中式绘画以水墨为主要媒介,追求墨色墨味的艺术效果,注重笔墨的意境表现。
而西方绘画则强调色彩的运用,通过油画、水彩等媒介,表现艳丽多彩的视觉效果。
中国明代画家文征明的《富春山居图》以墨色为主,通过繁密的线条勾勒出山水的神韵。
而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的《印象·日出》则以明亮的色彩和光影的效果塑造出清晨温柔的氛围。
中西绘画在艺术风格上存在差异。
中式绘画追求以简写繁、以意传形,强调意境的表现。
而西方绘画则注重形象的逼真和细节的描绘,追求对现实世界的精确再现。
中国宋代画家李唐的《竹石图》以简洁而富有力度的线条勾勒出山石和竹子的姿态,给人以虚实相生、意象丰富的感受。
而荷兰17世纪画家凡·戴克的《农家院子》则以精细写实的笔触描绘出农舍和田地的生活场景,呈现出细腻逼真的效果。
中西绘画在艺术理念和艺术观念上也存在差异。
中式绘画注重以意传情,追求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思想和哲理。
而西方绘画则更加注重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记录,注重表达艺术家个人的视角和情感。
中国元代画家黄公望的《鱼石图》通过鱼和石的对比表达出生生不息、化腐朽为神奇的哲理之美。
而西班牙20世纪画家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则通过对于战争悲剧的表达,寄托了艺术家对于和平的向往和对人性的思考。
中西绘画在表现形式、艺术风格、理念以及艺术观念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中式绘画追求以简写繁、以意传形,注重墨色的意境表现。
而西方绘画注重色彩的运用和形象的逼真,强调对现实世界的精确再现。
中式绘画讲究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哲理,而西方绘画则更加注重艺术家个人的视角和情感。
两种绘画体系各有千秋,彰显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魅力。
通过对中西绘画差异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达形式和艺术观念。
中国画与西方油画的艺术审美特征对比研究
![中国画与西方油画的艺术审美特征对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5c6b7cc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fa.png)
中国画与西方油画的艺术审美特征对比研究首先,中国画和西方油画的创作目的存在差异。
中国画强调的是对自然、人物、事物的表现,强调物象象征和意境的传达。
中国画家追求的是意境和意蕴的表达,注重画面的气氛和感染力。
而西方油画更注重对现实的再现和形象的真实性。
西方油画追求的是对形态、色彩和光影的真实表现,注重观察和细致描绘。
其次,中国画和西方油画的表现方式也有差异。
中国画强调的是以线条、墨色和水墨技法来表现画面的形态,借助抽象的表现手法来凝练事物的精神和形象。
中国画的表现方式更为简练和含蓄,留白、吐白之间的虚实结合给人以余白和联想空间。
相比之下,西方油画更注重色彩和笔触的运用,通过层次感和质感的营造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真实感。
再次,中国画和西方油画在色彩运用上存在差异。
中国画以墨色为主,追求黑白灰的层次与对比,强调墨色的变化与深浅的表达。
色彩在中国画中往往以点缀和衬托为主,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
而西方油画则以色彩的丰富和饱和为特点,追求色彩的和谐和视觉冲击力。
西方油画运用色彩的方式更多样化,色彩表现力和表现范围更丰富。
最后,中国画和西方油画的审美思想也有不同。
中国画注重画家的心灵与情感的表达,追求灵性和意境的传达。
中国画家追求的是内外兼具、韵动灵秀的审美效果。
而西方油画在审美思想上更加注重理性和观察的能力,追求艺术形式和技术的完美。
综上所述,中国画与西方油画在艺术审美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画强调的是意境与意蕴的表达,追求留白与虚实结合的审美效果;西方油画注重对形象的真实再现,追求色彩与细节的丰富表达。
这些差异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为两种艺术传统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论中西绘画艺术之差异
![论中西绘画艺术之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fe101dce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53.png)
论中西绘画艺术之差异
中西方绘画艺术在传统、风格、表现手法等多个方面存在差异。
以下将对中西绘画艺术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
中西方绘画艺术在传统方面有很大差异。
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传统和独特的风格。
中国绘画追求的是形神兼备,强调意境的表达。
主要以国画为代表,注重墨色的运用,通过写意的手法表达画家内心的情感。
而西方绘画艺术则主要以油画为代表,具有线条清晰、形象具体的特点,注重表现事物的外在形象。
在风格上也有明显的差异。
中西方的绘画风格有着不同的审美追求。
中式绘画强调神韵,追求画面的气韵生动,侧重于表达画家的情感和审美追求。
而西方绘画追求的是写实性,注重细节的描绘,更加强调物象的真实性。
西方绘画追求透视关系、明暗对比和真实的色彩还原,更加强调事物的具体形态。
在表现手法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式绘画注重意境和写意性的表达,注重笔墨的运用,通过线条、墨色的描绘来表现事物的形象。
中式绘画偏重于象征性的表达,更加注重精神境界的抒发。
而西方绘画注重透视关系、细节的描绘和配色的运用,追求真实性的再现。
西方绘画偏重于事物的具体形态,更加注重物象的描写和构图。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70aa1857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a7.png)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中西绘画的差异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比较和论述,包括绘画风格、题材内容、色彩运用、表现手法以及艺术观念等方面。
中西绘画的风格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式绘画强调意境与氛围的营造,更注重对自然景物的表现,追求神韵和韵律的传达。
中国绘画以写意为主,多以线条勾勒、墨色运用为主要手法,追求意境的提炼,强调画面整体的协调和谐。
而西式绘画则更加注重写实性和细节的表现,通过明暗对比、色彩层次等手法,刻画出更加精确的形象和逼真的场景。
中西绘画的题材内容也存在差异。
中国绘画多以山水、花鸟、人物等为题材,强调对自然、人物的寄情和审美表达。
而西式绘画则更加注重现实生活的呈现,包括风景、肖像、历史故事等各种题材,对人、物、环境等进行更加精确的再现。
中西绘画在色彩运用上也存在较大差异。
中式绘画以水墨为基本材料,追求简约素雅的美感,通过墨色的深浅和笔墨的变化来表现画面的光影和质感。
西式绘画则注重色彩的鲜艳和层次,色彩的运用更加丰富多样,通过对色彩的运用来表现形象的立体感和情感的丰富。
中西绘画在表现手法和艺术观念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绘画强调写意、虚实结合,注重意境的把握和作品的感染力。
西式绘画则更加注重形式的准确和细腻,追求画面的立体感和视觉冲击力。
艺术观念方面,中国绘画追求“神似”而不是“形似”,强调意境和自然的秩序;而西式绘画追求真实性和个体感知,更加注重现实的再现和对形式的探索。
中西绘画在风格、题材内容、色彩运用、表现手法以及艺术观念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式绘画注重意境与韵律的传达,追求写意表现;西式绘画则更注重形象的再现和色彩的运用。
通过对这些差异的理解和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西绘画的特点和风格,丰富我们对绘画艺术的认识和欣赏。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952d4216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3b.png)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中西两种绘画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西绘画在表现手法上有很大差别。
西方绘画注重逼真和透视,对光影效果的追求更加强烈。
西方绘画追求恢弘壮丽的效果,强调透视、线条和色彩的高度表现力。
而中式绘画则更加注重意境和气韵的表达,注重用笔的含蓄和韵致。
中式绘画以水墨为主要材料,追求笔墨境界的淋漓尽致,通过墨色的浓淡表现画面中的山水和花鸟。
中西绘画在题材上也有所不同。
西方绘画主要以宗教题材、历史题材和肖像为主,追求人物形象、场景等具象表现。
而中式绘画则以山水、花鸟和人物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的写实,表达作者对自然和人情的感悟,呈现出一种含蓄的意境。
中西绘画在审美观念上也存在着差异。
西方绘画注重精确的写实和绘画技术的掌握,追求客观真实的描绘,强调美的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
而中式绘画则注重表达作者的感悟和情感,追求意境的凝练和心灵的深处的沟通。
中式绘画更加注重画面的留白和笔墨的含蓄,让观者在有限的线条和墨色中产生无限的联想和共鸣。
在文化背景上,中西绘画也有很大差异。
中式绘画深深地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浓厚的中国风格和思想内涵。
中式绘画注重以一种含蓄、静谧的方式表达自然和人情的美,传承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观念。
而西方绘画则受到宗教和文化的影响更多,追求戏剧性和表现力的高度,更加开放和现代。
中西绘画在表现手法、题材、审美观念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中式绘画注重意境和笔墨的含蓄,追求自然和人情的和谐;而西方绘画注重逼真和透视,追求画面的细节和表现力。
两种绘画风格都有其独特魅力,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都能表达出各自的特点和美感。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79a05e19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d1.png)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
绘画是一种文化表达形式,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影响绘画的风格和表现方式。
中西绘画的差异源于它们所代表的文化及审美观念的差异。
首先,从题材来看,中西绘画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传统绘画主要表现人物、山水和花鸟等自然界的事物,而西方绘画则更强调表现人物和历史场景等人文主题。
这是由于两个文化的关注点不同所导致的差异。
中国文化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强调自然之美;而西方文化更加重视个体、历史和社会关系,因此西方绘画以人物、历史场景为主要题材。
其次,从绘画手法、风格来看,中西绘画也有很大的区别。
中国传统绘画注重笔墨和用色的运用,尤其强调墨的变化来表现事物的形态与意境;西方绘画则更加注重透视、色彩和光影的表现。
在风格上,中国绘画偏向于以笔墨的灵气和线条的韵味为主导,更多地强调“留白”和“含蓄”等审美元素;而西方绘画则更加强调视觉的冲击力,追求视觉效果和直观表现。
最后,从意蕴、象征意义上来看,中国和西方绘画的差异也比较大。
中国传统绘画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比如“草木皆兵”、“鱼跃龙门”等,这些图像不仅代表着描绘对象本身,还蕴含着更深层次的意义与寓意。
而西方绘画,则更多地强调描绘对象的真实性和直接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古典油画的差异性若有永恒,为何人有限而天地独无穷,若有不朽为何心中烈火敌不过强暴的风,为何世间有一物能做到无尽永恒与不朽。
那便是艺术。
任世间万物流转,时间洗礼,她巍然不动,光芒越盛。
若谈艺术,中华传统艺术必定是人类艺术史上不可不提的。
中华艺术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的结晶,更是屹立在世界东方、自成体系且独具特色的文化。
正是在这丰厚的中华文化土壤中,孕育出光辉灿烂、绚丽多彩的中国传统艺术,涌现出历朝历代无数杰出的艺术家和不朽的艺术品,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艺术理论和美学理论。
中国古典美学有自己的独特的范畴和体系。
因此,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分属两个不同的文化系统。
下面我们就从绘画方面谈一谈,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古典油画的差异性。
第一、社会背景与艺术思潮。
看问题要找根源。
我们要探究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古典油画的差异性,就要从中西方的文化背景与艺术思潮开始分析。
所谓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艺术领域所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
中外艺术史上,曾经出现过不少艺术思潮,突出地反映了某一特定时代的社会思潮和审美理想,对各门艺术都程度不同地产生了重大影响。
仅仅从17世纪以来,在艺术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艺术思潮,以及20世纪后半叶开始出现的后现代主义等等。
西方古典油画的古典主义是以尊重古希腊、罗马的审美原则,构图上对称、均衡,气势上庄严、辉煌、崇高向上,技法精湛,
刻画深入。
由于在17世纪,欧洲普遍信奉天主教,追求,西方古典油画的素材也大多是源于圣经或基督故事,画法也讲究写实,客观。
而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的影响,正是这三者的不断冲撞和融汇,影响和决定着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审美趣味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形成了中国艺术的鲜明特色、形成了民族艺术气派和民族艺术风格,形成了中国艺术特有的意境、虚实、气韵、文质、含蓄的特点。
中国传统绘画也是在这样深厚的文化艺术背景下发展转变而来的。
由于艺术风格的特色是由本民族的地理环境、社会状况、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多种因素决定的,体现出本民族的审美理想与审美需要。
因此,丰子恺说:“东西洋文化,根本不同。
故艺术的表现亦异。
大概东洋艺术重主观,西洋艺术重客观。
东洋艺术为诗的,西洋艺术为剧的。
故在绘画上,中国画重神韵,西洋画重形似。
”
第二、透视与构图(表现手法)。
所谓透视,就是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物。
中国传统绘画是不重视透视的,而西方古典油画要力求写实,因此极注重透视。
在描绘市街、房屋、家具、器物等形体都力求逼真。
而且很注重背景,
凡物必有背景,例
如果物,其背景为
桌子,人物,其背
景为室内或野外。
画面全部填涂,不留空白。
就像著名的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画作构图以耶稣为中心,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中央。
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
犹大、约翰等门徒的神情各异,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这幅壁画成功的透视是人们最为称道之处,它的立体透视法使得这幅壁画给人的感觉就像置身于一个房间,似乎耶稣和它的门徒正坐在那个房间里用餐,尤其是窗外的风景更增添了此画的纵深感,在二维平面的壁画上表现了三维的立体空间。
达芬奇成功地运用透视法画出了深远的背景,在画面的空间处理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中国传统绘画中,就不喜欢画市街、房屋、家具、器物等理他相很显著的东西,而偏好画云、山、树、瀑布等远望如天然平面物的东西。
偶然描绘房屋器物亦不讲究透视法,而任意表现。
例如画庭院深深的光景,则曲廊洞房,尽行表示。
又如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京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
全图分为三个段落,首段表现的是汴京郊野的春光,中段集中展示水陆交通的
集合点——繁忙
的汴京码头,后段
则描绘了市区街
道市井行人摩肩
接踵的热闹景象。
他采用了散点透视的构图方法,以及中国传统美学中“游”的审美方式,运用边走边看的绘画方式,犹如我们今天电影
摄影机移动镜头的拍摄方式,自右向左缓缓行进,将汴河两岸纷繁的场景一一摄入,再加以取舍提炼,有起伏,有高潮,终成全画。
画中描述的好似飞到半空中时所望见的,而且又不是同一时间所见,却是飞来飞去,飞上飞下,几次所看见的。
故中国传统绘画的手卷,山水连绵数丈,好像是火车中所见的。
中国画的立幅,山水重重叠叠,好像是飞机中所看见的。
因为中国人作画如同作诗一样,想到哪里画到哪里,不能受透视法的拘束。
中国画也不重背景,例如写梅花,一支悬挂空中,四周都是白纸。
写人物,一个人悬挂空中,好像驾云一般。
所以中国的画纸往往要留出空白余地很多,很长的一条纸,下方描几只虾或一块石头,就成为一张立幅。
如齐白石的虾。
西方古典油画重写实,凡是画画必定要填背景。
中国传统绘画重传神,所以一定要删除琐碎的东西而特写主题,求印象的鲜明。
第三、典型与意境。
一般来讲,典型重再现,意境重表现,典型重写实,意境重抒情,典型重描绘鲜明的形象,意境重抒发艺术家的内心世界。
作为美学范畴,典型和意境对各门艺术都具有普遍意义,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在西方文艺理论中,典型论具有极重要的地位,在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则是意境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西方古典油画的审美趣味,在于真和美。
追求对象的真实和环境的真实。
为了达到逼真的艺术效果,十分讲究比例、明暗、透视、解剖、色度、色性等科学法则,运用光学、几何学、解剖学、色彩学等作为科学依据。
才涌现出《马拉之死》、《自由女神领导人民》、《最
后的晚餐等一批优秀作品。
而中国传统绘画十分注重意境。
意境是中华
民族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审美理想境界。
意境就是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让人们领悟出无穷
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乃至某种说不清、道
不明的深层意蕴。
或许,从有限中把握无限,正是
艺术的极致境界。
意境是一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
中国传统艺术的最高范畴“意境”即使人通过艺术
对世界本体的体悟。
那清初著名画家朱耷的代表作
《荷花水鸟图》来说。
画面上,残荷斜挂,孤石倒立,一只缩着脖子、瞪着白眼的水鸟孤零零蹲在石头上,很像是画家本人的自我写照。
全画以及其简练而苍劲的用笔,创造出一种萧瑟惨淡的意境,画中的大片空白更加增强了悲凉的氛围。
总的来说,如果中国传统绘画尚意,那么西方古典油画则尚形,中国传统绘画重表现、重情感,西方古典油画则重再现性,重理性,中国传统绘画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西方古典油画则主要是由光和色来表现物象,中国传统绘画不受空间和时间的局限,西方古典油画则严格遵守空间和时间的界限。
总之,西方古典油画注重再现和写实,中国传统绘画注重表现与写意,形成鲜明差异。
这正是这二者相辅相成,才丰富了人类艺术史瑰丽的宝库!
邹雪雯
312013112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