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验报告LTE仿真实验
TD-LTE网络仿真报告-案例
从最后的仿真结果看,基于报告中的站址设计,网络实施后基本可以满足中国移动的覆 盖目标要求。覆盖目标区域内,室外覆盖的 RSRP 高于-100dBm 的比例高于 95%。小区平 均速率以及小区边界速率满足中国移动的要求。
3.2 调制相关参数
SINR 到 MCS 的映射表采用爱立信优化的映射配置,其中已经包括了 MIMO、发射分集等 增益,能更加真实地反映爱立信的产品性能。
3.3 传播模型
本项目的仿真采用 Mentum Planet General Model 传输模型,根据本次仿真的参数,基 于 2.6G 频段,接收机的高度设置为 1.5m,并根据密集城区和城市地貌特点进行了修正。
16
TD-LTE 网络仿真报告
1 概述
在建设 TD-LTE 无线网络时, 要实现系统的高性能指标, 除产品及特性以外,合理的网络 设计是不可缺少的。网络设计的好坏将决定网络性能的上限,好的网络设计可以为产品性 能的发挥和以后的网络优化创造更好的条件。
为了保证网络实施后能够达到预期目标,爱立信利用仿真工具对投标城市进行了仿真以 使网络设计更加完善,以为网络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TD-LTE 网络仿真报告
厦门 TD-LTE 网络仿真报告
1 概述 ........................................................................................................................................................................ 2 2 仿真工具介绍 ........................................................................................................................................................ 2 3 仿真参数 ................................................................................................................................................................ 3
综合实验报告LTE仿真实验
综合实验报告—LTE学号:姓名:日期: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实验1 LTE无线接入网设备配置实验目的:1. 掌握LTE无线接入网的网元名称及其作用。
2. 掌握实验中各网元的线缆名称及其作用。
实验内容:1. 完成一个LTE无线接入网站点机房的设备配置。
实验要求:1. 完成大型城市万绿市A站点机房的设备配置。
实验步骤:设备配置步骤如下:1.单击仿真平台中的“设备配置”按钮,然后选择仿真场景中的某站点机房。
2.添加设备:包括BBU、RRU、ANT、PTN、ODF、GPS。
3.连接RRU和ANT。
ANT1连接到RRU1,使用“天线跳线”,将ANT1左边1脚和RRU的1脚,同理将对应的4脚连接起来。
因为默认使用的是2×2的天线模式。
注意相互对应,不能连串。
4.连接RRU和BBU。
使用“成对LC-LC光纤”,把TX0-RX0~TX2-RX2与RRU1~RRU3对应连接起来。
5.连接BBU和GPS。
使用“GPS馈线”,一端将馈线与GPS连接,另一端连接到BBU的IN口。
6.连接BBU与PTN。
使用“成对LC-LC光纤”,点击设备指示图里的BBU,将光纤接到BBU的TXRX端口上,另一端连接到设备指示图里的PTN设备槽位1的GE1端口上。
7.连接ODF和PTN。
单击ODF进入到ODF架内部,使用“成对LC-FC光纤”,将某市站点机房和该市汇聚机房连接起来。
这里要使用两对LC-FC线,分别连接到PTN的端口3和4口上。
至此,该市某站点机房的设备配置就完成了,从“设备指示图”中可观察到设备间的连接情况。
设备之间连接关系表图3-1 万绿市核心网设备配置接口使用情况3.2.1 万绿市A站点机房设备配置表3-3 万绿市A站点机房设备配置设备本端接口对端接口线缆BBUwl-RAN_BBU_TX/RX wl-ACC-A_PTN1_1_4×GE_1 成对LC-LC光纤wl-RAN_BBU_TX0/RX0 wl-RAN_RRU1_OPT1 成对LC-LC光纤wl-RAN_BBU_TX1/RX1 wl-RAN_RRU2_OPT1 成对LC-LC光纤wl-RAN_BBU_TX2/RX2 wl-RAN_RRU3_OPT1 成对LC-LC光纤wl-RAN_BBU_IN wl-RAN_GPS_IN GPS馈线RRU1wl-RAN_RRU1_OPT1 wl-RAN_BBU_TX0/RX0 成对LC-LC光纤wl-RAN_RRU1_ TX0/RX0 wl-ANT1_ANT1 天线跳线wl-RAN_RRU1_ TX1/RX1 wl-ANT1_ANT4 天线跳线RRU2wl-RAN_RRU2_OPT1 wl-RAN_BBU_TX1/RX1 成对LC-LC光纤wl-RAN_RRU2_ TX0/RX0 wl-ANT2_ANT1 天线跳线wl-RAN_RRU2_ TX1/RX1 wl-ANT2_ANT4 天线跳线思考题:1.如何删除配置错误的设备?答:要对某个机架进行操作,则可鼠标点击该机架,之后可对改机架中的设备进行添加或者删除。
LTE网络规划仿真报告
LTE网络规划仿真报告一、引言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具有更高的传输速度、较低的时延和更好的网络容量等特点,成为了目前移动通信领域的主流技术。
为了提高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进行LTE网络规划仿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二、仿真目标本次仿真的目标是对LTE网络进行规划,确定最佳的网络参数配置,以提供高速传输、低时延和稳定的网络服务。
三、仿真方法1.网络场景构建:根据实际情况,构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网络场景,包括基站、用户终端和信道特性等。
2.信号传输仿真:利用仿真软件对信号传输进行模拟,考虑不同路径损耗、干扰和噪声等因素。
3.网络性能评估:通过调整网络参数,对网络性能进行评估,如吞吐量、响应时间和连通性等。
4.网络优化:根据仿真结果,对网络参数进行优化,以提高网络的覆盖范围和稳定性。
四、仿真结果及分析1.信号传输性能:通过调整不同基站的功率和覆盖范围,对信号传输性能进行仿真。
结果显示,功率增加和覆盖范围扩大可以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网络吞吐量:通过调整无线资源分配和调度算法,对网络吞吐量进行优化。
结果显示,合理的资源分配和调度策略可以提高网络吞吐量并减少遗传率。
3.网络时延:通过调整信道编码和调度算法,对网络时延进行优化。
结果显示,合适的编码方案和调度策略可以减少网络时延,提高用户体验。
4.网络覆盖范围:通过调整基站布局和天线高度,对网络覆盖范围进行优化。
结果显示,合理的基站布局和优化的天线高度可以提高网络覆盖范围。
五、结论通过LTE网络规划仿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合理调整基站功率和覆盖范围可以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优化无线资源分配和调度算法可以提高网络吞吐量并减少遗传率。
3.选择合适的信道编码方案和调度策略可以减少网络时延,提高用户体验。
4.合理的基站布局和优化的天线高度可以提高网络覆盖范围。
六、建议根据仿真结果,提出以下LTE网络规划建议:1.在高密度用户区域增加基站密度,提高网络覆盖范围和容量。
【LTE实战】模拟加载测试实验报告
加载测试报告一、配套设备测试人员及设备配备:3 名测试人员 +3 个 MIFI+3 台电脑二、测试方法1、选定中心区域的一个小区,保证该小区处于理想蜂窝的中心,测试均在该个小区中定点进行测试;2、后台核查侧区域的站点是否已完好的配置了邻区;3、在这个小区的覆盖范围内找好、中、差点,按照单验的标准进行测试;4、三名测试人员分别定点在好、中、差点准备进行测试;5、后台对本小区同站的其他两个小区及周边基站进行加载,从空载、 10%、20% … 80%、90% 到 100% 进行加载;6、每次加载后,该小区的三个人员依次进行测试,好点先测、其次中点、差点,每个点下载、上传业务分别测试 300秒,统计平均速率;7、将每次测试的 RSRP 、 SINR 、上传速率、下载速率进行记录(参考附件表格)。
三、测试目的和标准测试目的:模拟区域内除服务小区外的其他小区,从空载逐步加载到100%负载,并对不同加载下进行测试并统计各项重要指标,以此验证不同负载下对测试小区指标的影响。
好中差的标准:好点:RSRP在-75dBm以上,SINR在20dB以上;中点:RSRP在-105~-75dBm,SINR在10~20dB;差点:RSRP在-105~-115dBm,SINR在10dB以下;四、场景描述1、测试区域的选择测试区域站点分布较为密集,平均站间距 300至500米,7个站点左右,能形成理想的蜂窝结构,以下是符合要求的测试区域:2、测试小区的选择本次测试选择的测试小区为测试区域中心的XX39号楼HL-3小区,PCI=258,频点为37900,对模拟加载区域内的其他小区从空载逐步加载到100%负载,并对不同加载下进行测试并统计各项重要指标,以此验证不同负载下对测试小区指标的影响。
测试位置示意图:五、加载测试分析本次模拟加载测试时,分别对空载、10%、20%…90%、100%加载情况下的好、中、差点进行测试,测试时间累积在330分钟以上,具有一定的统计意义,以下1、加载对好点的影响以下是不同加载情况对好点指标的影响通过上图可以看出,随着服务小区周边站点加载比例的增大,上传和下载的RSRP、上传速率没有明显的变化,但上传、下载的SINR和下载速率均呈下降态势,其中下载速率相对其他指标变化较大。
通信LTE专业实训报告
成绩重庆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移动通信综合实验报告专业通信工程班级学号姓名实习时间:年月重庆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通信技术与网络实验中心制一、实验题目LTE无线侧综合实验二、实验目的1.熟悉LTE网络结构2.了解和学习华为eNodeB设备DBS3900系统功能3.掌握华为TDD-LTE的eNodeB数据配置方法4.获得通信网络工程的实际应用技能三、实验内容TD-LTE配置练习一:1、组网拓扑图2、MML命令脚本2.1基本数据2.1.1全局数据MOD ENODEB:ENODEBID=101, NAME="CYTX", ENBTYPE=DBS3900_LTE,LOCATION="CYYF", PROTOCOL=CPRI;ADD CNOPERATOR: CnOperatorId=1, CnOperatorName="CMCC", CnOperatorType=CNOPERATOR_PRIMARY, Mcc="460", Mnc="02";ADD CNOPERATORTA: TrackingAreaId=1, CnOperatorId=1, Tac=100;2.1.2设备数据ADD BRD: CN=0, SRN=0, SN=6, BT=UMPT;ADD BRD: CN=0, SRN=0, SN=2, BT=LBBP, WM=TDD;ADD BRD: CN=0, SRN=0, SN=16, BT=FAN;ADD BRD: CN=0, SRN=0, SN=18, BT=UPEU;ADD BRD: CN=0, SRN=0, SN=19, BT=UPEU;DSP BRD:;ADD RRUCHAIN: RCN=0, TT=CHAIN, AT=LOCALPORT, HCN=0, HSRN=0, HSN=2, HPN=0, CR=9.8;ADD RRU: CN=0, SRN=60, SN=0, TP=TRUNK, RCN=0, PS=0, RT=MRRU, RN="YFLRRU", ALMPROCSW=ON, ALMPROCTHRHLD=30, ALMTHRHLD=20, RS=TDL, RXNUM=1, TXNUM=1;2.1.3时钟数据ADD GPS: GN=0, CN=0, SRN=0, SN=6, CABLETYPE=COAXIAL, CABLE_LEN=20, MODE=GPS, PRI=4;SET CLKMODE: MODE=AUTO;SET CLKSYNCMODE: CLKSYNCMODE=TIME;频率同步(时钟同步,基本要求);时间同步(要求高,时间同步,频率一定同步)2.2传输数据2.2.1底层数据A、物理层ADD ETHPORT: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PN=0, PA=COPPER, MTU=1500, SPEED=100M, ARPPROXY=DISABLE, FC=CLOSE, FERAT=10, FERDT=8, DUPLEX=FULL;B、传输层ADD DEVIP: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PT=ETH, PN=0, IP="110.110.110.3", MASK="255.255.255.0";C、网络层ADD IPRT: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DSTIP="134.134.134.10", DSTMASK="255.255.255.0", RTTYPE=NEXTHOP, NEXTHOP="110.110.110.1", PREF=60, DESCRI="TO MME";ADD IPRT: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DSTIP="172.100.100.16", DSTMASK="255.255.255.0", RTTYPE=NEXTHOP, NEXTHOP="110.110.110.1", PREF=60, DESCRI="TO OMC";ADD IPRT: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DSTIP="135.135.135.10", DSTMASK="255.255.255.0", RTTYPE=NEXTHOP, NEXTHOP="110.110.110.1", PREF=60, DESCRI="TO SGW";D、数据链路层ADD VLANMAP: NEXTHOPIP="110.110.110.1", MASK="255.255.255.0", VLANMODE=SINGLEVLAN, VLANID=100, SETPRIO=DISABLE;2.2.2控制面ADD S1SIGIP: CN=0, SRN=0, SN=6, S1SIGIPID="TO MME", LOCIP="110.110.110.3", LOCIPSECFLAG=DISABLE, SECLOCIP="0.0.0.0", SECLOCIPSECFLAG=DISABLE, LOCPORT=3000, RTOMIN=1000, RTOMAX=3000, RTOINIT=1000, RTOALPHA=12, RTOBETA=25, HBINTER=5000, MAXASSOCRETR=10, MAXPATHRETR=5, CHKSUMTX=DISABLE, CHKSUMRX=DISABLE, CHKSUMTYPE=CRC32, SWITCHBACKFLAG=ENABLE, SWITCHBACKHBNUM=10, TSACK=200, CNOPERATORID=1;ADD MME: MMEID=0, FIRSTSIGIP="134.134.134.10", FIRSTIPSECFLAG=DISABLE, SECSIGIP="0.0.0.0", SECIPSECFLAG=DISABLE, LOCPORT=3000, CNOPERATORID=1, MMERELEASE=Release_R8;2.2.3用户面ADD S1SERVIP: CN=0, SRN=0, SN=6, S1SERVIPID="TO SGW", S1SERVIP="110.110.110.3", IPSECFLAG=DISABLE, PATHCHK=DISABLE, CNOPERATORID=1;ADD SGW: SGWID=0, SERVIP1="135.135.135.10", SERVIP1IPSECFLAG=DISABLE, SERVIP2="0.0.0.0", SERVIP2IPSECFLAG=DISABLE, SERVIP3="0.0.0.0", SERVIP3IPSECFLAG=DISABLE, SERVIP4="0.0.0.0", SERVIP4IPSECFLAG=DISABLE, CNOPERATORID=1;2.2.4维护面ADD OMCH: FLAG=MASTER, IP="110.110.110.3", MASK="255.255.255.0", PEERIP="172.100.100.16", PEERMASK="255.255.255.0", BEAR=IPV4,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BRT=NO;2.2.5无线数据ADD SECTOR: SECN=0, GCDF=DEG, LONGITUDE=0, LATITUDE=0, SECM=NormalMIMO, ANTM=1T1R, COMBM=COMBTYPE_SINGLE_RRU, SECTORNAME="SEC1", ALTITUDE=25, UNCERTSEMIMAJOR=3, UNCERTSEMIMINOR=3, ORIENTOFMAJORAXIS=0, UNCERTALTITUDE=3, CONFIDENCE=0, OMNIFLAG=FALSE, CN1=0, SRN1=60, SN1=0, PN1=R0A;ADD CELL: LocalCellId=0, CellName="CYTX_1", SectorId=0, CsgInd=BOOLEAN_FALSE, UlCyclicPrefix=NORMAL_CP, DlCyclicPrefix=NORMAL_CP, FreqBand=39, UlEarfcnCfgInd=NOT_CFG, DlEarfcn=38250, UlBandWidth=CELL_BW_N100, DlBandWidth=CELL_BW_N100, CellId=0, PhyCellId=99, AdditionalSpectrumEmission=1, FddTddInd=CELL_TDD, SubframeAssignment=SA2, SpecialSubframePatterns=SSP5, CellSpecificOffset=dB0, QoffsetFreq=dB0, RootSequenceIdx=1, HighSpeedFlag=LOW_SPEED, PreambleFmt=0, CellRadius=10000, CustomizedBandWidthCfgInd=NOT_CFG, EmergencyAreaIdCfgInd=NOT_CFG, UePowerMaxCfgInd=NOT_CFG, MultiRruCellFlag=BOOLEAN_FALSE, CPRICompression=NO_COMPRESSION;ADD CELLOP: LocalCellId=0, TrackingAreaId=1, CellReservedForOp=CELL_NOT_RESERVED_FOR_OP, OpUlRbUsedRatio=25, OpDlRbUsedRatio=25;ACT CELL: LocalCellId=0;TD-LTE配置练习二:1、组网拓扑图2、MML命令脚本2.1基本数据2.1.1全局数据MOD ENODEB:ENODEBID=101, NAME="CYZW", ENBTYPE=DBS3900_LTE, LOCATION="YF3L", PROTOCOL=CPRI;ADD CNOPERATOR: CnOperatorId=1, CnOperatorName="CYTX",CnOperatorType=CNOPERATOR_PRIMARY, Mcc="460", Mnc="04";ADD CNOPERATORTA: TrackingAreaId=0, CnOperatorId=1, Tac=123;2.1.2设备数据ADD BRD: CN=0, SRN=0, SN=6, BT=UMPT;ADD BRD: CN=0, SRN=0, SN=2, BT=LBBP, WM=TDD;ADD BRD: CN=0, SRN=0, SN=16, BT=FAN;ADD BRD: CN=0, SRN=0, SN=18, BT=UPEU;ADD BRD: CN=0, SRN=0, SN=19, BT=UPEU;DSP BRD:;ADD RRUCHAIN: RCN=0, TT=CHAIN, AT=LOCALPORT, HCN=0, HSRN=0, HSN=2, HPN=0, CR=9.8;ADD RRU: CN=0, SRN=60, SN=0, TP=TRUNK, RCN=0, PS=0, RT=MRRU, RN="YFLRRU", ALMPROCSW=ON, ALMPROCTHRHLD=30, ALMTHRHLD=20, RS=TDL, RXNUM=8, TXNUM=8;2.1.3时钟数据ADD GPS: GN=0, CN=0, SRN=0, SN=6, CABLETYPE=COAXIAL, CABLE_LEN=20, MODE=GPS, PRI=4;SET CLKMODE: MODE=AUTO;SET CLKSYNCMODE: CLKSYNCMODE=TIME;频率同步(时钟同步,基本要求);时间同步(要求高,时间同步,频率一定同步)2.2传输数据2.2.1底层数据A、物理层ADD ETHPORT: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PN=1, PA=FIBER, MTU=1500, SPEED=1000M,ARPPROXY=DISABLE, FC=CLOSE, FERAT=10, FERDT=8, DUPLEX=FULL;B、传输层ADD DEVIP: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PT=ETH, PN=1, IP="110.110.110.3", MASK="255.255.255.0";C、网络层ADD IPRT: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DSTIP="134.134.134.10", DSTMASK="255.255.255.0", RTTYPE=NEXTHOP, NEXTHOP="110.110.110.1", PREF=60, DESCRI="TO MME";ADD IPRT: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DSTIP="135.135.135.10", DSTMASK="255.255.255.0", RTTYPE=NEXTHOP, NEXTHOP="110.110.110.1", PREF=60, DESCRI="TO SGW";ADD IPRT: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DSTIP="172.100.100.16", DSTMASK="255.255.255.0", RTTYPE=NEXTHOP, NEXTHOP="110.110.110.1", PREF=60, DESCRI="TO OME";D、数据链路层ADD VLANMAP: NEXTHOPIP="110.110.110.1", MASK="255.255.255.0", VLANMODE=SINGLEVLAN, VLANID=1011, SETPRIO=DISABLE;2.2.2控制面ADD S1SIGIP: CN=0, SRN=0, SN=6, S1SIGIPID="TO MME", LOCIP="110.110.110.3", LOCIPSECFLAG=DISABLE, SECLOCIP="0.0.0.0", SECLOCIPSECFLAG=DISABLE, LOCPORT=2900,RTOMIN=1000, RTOMAX=3000, RTOINIT=1000, RTOALPHA=12, RTOBETA=25, HBINTER=5000, MAXASSOCRETR=10, MAXPATHRETR=5, CHKSUMTX=DISABLE, CHKSUMRX=DISABLE,CHKSUMTYPE=CRC32, SWITCHBACKFLAG=ENABLE, SWITCHBACKHBNUM=10, TSACK=200, CNOPERATORID=1;ADD MME: MMEID=0, FIRSTSIGIP="134.134.134.10", FIRSTIPSECFLAG=DISABLE, SECSIGIP="0.0.0.0", SECIPSECFLAG=DISABLE, LOCPORT=2900, CNOPERATORID=1, MMERELEASE=Release_R8;2.2.3用户面ADD S1SERVIP: CN=0, SRN=0, SN=6, S1SERVIPID="TO SGW", S1SERVIP="110.110.110.3", IPSECFLAG=DISABLE, PATHCHK=DISABLE, CNOPERATORID=1;ADD SGW: SGWID=0, SERVIP1="135.135.135.10", SERVIP1IPSECFLAG=DISABLE, SERVIP2="0.0.0.0", SERVIP2IPSECFLAG=DISABLE, SERVIP3="0.0.0.0", SERVIP3IPSECFLAG=DISABLE, SERVIP4="0.0.0.0", SERVIP4IPSECFLAG=DISABLE, CNOPERATORID=1;2.2.4维护面ADD OMCH: FLAG=MASTER, IP="110.110.110.3", MASK="255.255.255.0", PEERIP="172.100.100.16", PEERMASK="255.255.255.0", BEAR=IPV4,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BRT=NO;2.2.5无线数据ADD SECTOR: SECN=0, GCDF=DEG, LONGITUDE=0, LATITUDE=0, SECM=NormalMIMO, ANTM=8T8R, COMBM=COMBTYPE_SINGLE_RRU,SECTORNAME="SEC1",ALTITUDE=25,UNCERTSEMIMAJOR=3,NCERTSEMIMINOR=3, ORIENTOFMAJORAXIS=0, UNCERTALTITUDE=3, CONFIDENCE=0, OMNIFLAG=FALSE, CN1=0, SRN1=60, SN1=0, PN1=R0A, CN2=0, SRN2=60, SN2=0, PN2=R0B, CN3=0, SRN3=60, SN3=0, PN3=R0C, CN4=0, SRN4=60, SN4=0, PN4=R0D, CN5=0, SRN5=60, SN5=0, PN5=R0E, CN6=0, SRN6=60, SN6=0, PN6=R0F, CN7=0, SRN7=60, SN7=0, PN7=R0G, CN8=0, SRN8=60, SN8=0, PN8=R0H;ADD CELL: LocalCellId=0, CellName="CYTX_TEST_1",SectorId=0, CsgInd=BOOLEAN_FALSE, UlCyclicPrefix=NORMAL_CP, DlCyclicPrefix=NORMAL_CP, FreqBand=39, UlEarfcnCfgInd=NOT_CFG, DlEarfcn=38350, UlBandWidth=CELL_BW_N100, DlBandWidth=CELL_BW_N100, CellId=0, PhyCellId=112, AdditionalSpectrumEmission=1,FddTddInd=CELL_TDD,SubframeAssignment=SA2, SpecialSubframePatterns=SSP5, CellSpecificOffset=dB0, QoffsetFreq=dB0, RootSequenceIdx=156, HighSpeedFlag=LOW_SPEED,PreambleFmt=0,CellRadius=10000, CustomizedBandWidthCfgInd=NOT_CFG, EmergencyAreaIdCfgInd=NOT_CFG, UePowerMaxCfgInd=NOT_CFG, MultiRruCellFlag=BOOLEAN_FALSE, CPRICompression=NO_COMPRESSION;ADD CELLOP: LocalCellId=0, TrackingAreaId=0, CellReservedForOp=CELL_NOT_RESERVED_FOR_OP, OpUlRbUsedRatio=25, OpDlRbUsedRatio=25;ACT CELL: LocalCellId=0四、实习收获与体会A、问题及解决方法1.练习一,配置路由表时,将目的地址写成了135.135.135.16,而在逻辑规划拓扑图中配置的135.135.135.10,导致路由不可达。
综合实验报告LTE仿真实验要求
综合实验报告LTE仿真实验要求第一篇:综合实验报告LTE仿真实验要求南京邮电大学综合实验报告— LTE学号:姓名:日期:此处写学号手写此处写姓名手写此处写实验日期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实验1 LTE无线接入网设备配置实验目的:1.掌握LTE无线接入网的网元名称及其作用。
2.掌握实验中各网元的线缆名称及其作用。
实验内容:1.完成一个LTE无线接入网站点机房的设备配置。
实验要求:1.完成大型城市万绿市A站点机房的设备配置。
(后面实验,手写部分,与实验1相同。
)实验步骤:手写(填写实验步骤)设备之间连接关系表手写思考题:手写1.如何删除配置错误的设备?2.如果RRU与天线的连接接反,会产生什么结果? BBU数据配置(参考实验1和实验指导书。
上交的实验报告中此行删除。
)实验3 无线射频数据配置(参考实验1和实验指导书。
上交的实验报告中此行删除。
)实验4 LTE核心网设备配置(参考实验1和实验指导书。
上交的实验报告中此行删除。
)实验5 MME数据配置(参考实验1和实验指导书。
上交的实验报告中此行删除。
)实验6 SGW数据配置(参考实验1和实验指导书。
上交的实验报告中此行删除。
)实验7 PGW数据配置(参考实验1和实验指导书。
上交的实验报告中此行删除。
)实验8 HSS数据配置(参考实验1和实验指导书。
上交的实验报告中此行删除。
)实验9 故障排查-LTE网络附着不成功(参考实验1和实验指导书。
上交的实验报告中此行删除。
)实验总结手写第二篇:大学物理仿真实验实验报告大学物理仿真实验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空气比热容测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班号:车辆11姓名:刘娟娟学号:2110105001第三篇:TMT外贸仿真实验实验报告(定稿)《外贸仿真实验》学习总结院系:年级:专业:班级:姓名:一、实习概述(一)实验时间本次实习时间从2012年9月22日至2012年11月22日(二)实验地点本次实习的地点采用集中的方式,有学校统一安排,学生由同一时间进行模拟操作(三)实验内容根据相关的国际法律与惯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与国际贸易实践,以出口贸易的基本过程为主线,以模拟设定的具体出口商品交易作背景,针对出口贸易中业务函电的草拟,商品价格的核算、交易条件的磋商、买卖合同的签订、信用证的审核与修改、出口货物的托运订舱、报检通关、保险及贸易文件制作和审核等主要业务操作技能。
《移动通信原理与技术》TD-LTE软件仿真实验
《移动通信原理与技术》TD-LTE软件仿真实验(1)实验名称TD-LTE软件仿真(2)实验目的1.了解并熟知实际工程中设备安装选择的常用机框及主设备各板卡的安装位置。
2.正确掌握并给BBU设备连接电源;学习并掌握BBU设备数据传输线的连接方法;学习并掌握DEBUG线的连接方法;掌握BBU是怎样与GPS相连接的。
3.掌握RRU设备的安装 RRU设备的电源接入以及天线与RRU的连接掌握LMT 配置方法,以及数据配置。
各参数含义。
4.熟悉EMS的操作和使用方法;掌握在EMS上配置一个模板基站的过程和参数。
(3)实验器材计算机、虚拟机oracle vm virtualbox、仿真软件ZXSDLVBOX(4)实验原理LTE是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的缩写。
3GPP标准化组织最初制定LTE标准时,定位为3G技术的演进升级。
后来,LTE技术的发展远远超出了预期,LTE的后续演进版本Release10/11(即LTE-A)被确定为4G标准。
LTE根据双工方式不同,分为LTE-TDD和LTE-FDD两种制式。
(5)实验方法一、机柜的安装及设备板卡安装1.进入仿真软件虚拟机双击桌面图标。
2.启动虚拟机,点击下图中的“启动”。
3.双击虚拟机桌面图标“ZXSDLVBOX”进入我们的TD-LTE仿真软件。
4.输入TD-LTE仿真软件ID号码“0000”点击“Login”。
5.进入如下图界面。
“eNodeB Commissioning”是对eNodeB 进行调试“Column Modular。
6.单击“eNodeB Commissioning”选择配置的模式。
7.选择无线标准。
“Radio Standard Plan”选择无线标准“TDD”。
8.单击右侧下拉菜单,选择“数据备份与恢复”。
9.单击“Restoration”选择恢复空数据。
10.增加BBU机架,点击右侧“New Create Cabinrt”新增BBU机架以及场景。
LTE实训报告范文
LTE实训报告范文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一种4G无线通信技术,旨在提供更高的数据速率、更低的时延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本实训报告将介绍我在LTE实训中所学到的内容。
在实训的第一部分,我们学习了LTE的基础知识。
LTE是一种基于OFDM(正交频分复用)和MIMO(多输入多输出)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
它采用了以IP(Internet Protocol)为核心的网络架构,以实现快速而高效的数据传输。
我们学习了LTE的系统架构、无线接口、物理层和协议栈等内容。
在实训的第二部分,我们学习了LTE的物理层技术。
LTE的物理层采用OFDM技术来实现高速的数据传输。
我们学习了OFDM的原理、调制方式、信道估计和信道编码等内容。
我们还学习了MIMO技术,该技术可以利用多个天线来增加信道容量和提高系统性能。
在实训的第三部分,我们学习了LTE的无线接口技术。
LTE的无线接口分为UE(User Equipment)到eNodeB(Evolved Node B)的接口和eNodeB到EPC(Evolved Packet Core)的接口。
我们学习了UE和eNodeB之间的物理层协议、MAC(Media Access Control)协议和RLC (Radio Link Control)协议等内容。
我们还学习了eNodeB和EPC之间的S1接口、X2接口和SGi接口等内容。
在实训的最后部分,我们进行了LTE网络的搭建和性能测试。
我们利用实验室提供的LTE设备,搭建了一个小型的LTE网络。
我们配置了基站和用户终端,测试了LTE网络的数据传输速率、时延和稳定性等指标。
通过这些测试,我们能够评估LTE网络的性能,并对其进行优化。
通过这次LTE实训,我对LTE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学会了LTE 的基础知识、物理层技术和无线接口技术。
我也学会了搭建和测试LTE网络的方法。
这些知识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LTE移动通信系统实训
摘要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3GPP长期演进项目,兼容目前的3G通信系统并对3G演进。
它具有高传输速率、高传输质量和高移动性的特性。
3GPP在工作计划中写入了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的研究框架,并提出了未来在20MHz带宽上达到瞬时峰值下行100Mbps以及上行50Mbps的目标。
通过LTE 网络规划实训实训项目、基站概预算设计实训、LTE基站单站硬件配置与组网实训、LTE全网规划与组网实训、LTE单站配置实训、LTE规划模式多基站组网实训掌握LTE基站的规划。
关键词:长期演进,OFDM,基站目录1 LTE简介 (1)1.1LTE无线络系统结构 (1)1.2LTE主要技术特点 (2)1.3LTE中的无线接入技术 (3)2 LTE 网络规划实训 (7)2.1实验目的 (7)2.2实验内容 (7)2.3实验过程 (7)2.4数据配置 (7)3 LTE 基站概预算设计实训 (9)3.1实验目的 (9)3.2实验内容 (9)3.3实验过程 (9)3.4数据配置 (9)4 LTE 基站单站硬件配置与组网 (10)4.1实验目的 (10)4.2实验内容 (10)4.3实验过程 (10)4.4数据配置 (11)5 LTE全网规划与组网实训 (12)5.1实验目的 (12)5.2实验内容 (12)5.3实验过程 (12)5.4数据配置 (13)6 LTE 单站配置实训 (15)6.1实验目的 (15)6.2实验内容 (15)6.3实验过程 (15)6.4数据配置 (16)结语 (18)参考文献 (19)1 LTE简介1.1LTE无线络系统结构LTE:Long term evolution 意即长期演进。
3GPP的无线接入技术,如HSDPA 和增强上行等技术将在几年内具有非常高的竞争力;但为了在更长的一个时间,比如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保持这种竞争力,需要考虑无线接入技术的一个长期的演进。
LTE网络规划仿真报告
L T E网络规划仿真报告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福州TD-LTE规划区及新增区加站报告版权所有侵权必究2013年4月目录2TD-LTE道路仿真条件......................................................................天线使用原则...................................................仿真站点俯仰角选择原则.........................................仿真使用图例................................................... 3覆盖仿真简要结论...........................................................................各区县分区域加站情况...............................................各覆盖区域站间距情况............................................... 4各区域覆盖仿真对比分析...............................................................原规划区...........................................................加站前RSRP覆盖情况............................................加站后RSRP覆盖情况............................................万达鳌峰区域.......................................................加站前RSRP覆盖情况............................................加站后RSRP覆盖情况............................................连潘区域...........................................................加站前RSRP覆盖情况............................................加站后RSRP覆盖情况............................................五四北区域.........................................................加站前RSRP覆盖情况............................................加站后RSRP覆盖情况............................................软件园(梅峰)区域.................................................加站前RSRP覆盖情况............................................加站后RSRP覆盖情况............................................ 5新加站点清单及分布.......................................................................站点分布:.........................................................站点统计(按区县):...............................................站点统计(按区域):...............................................新加站点清单:..................................................... 6总结...................................................................................................1概述本报告主要是在目前福州移动TD-LTE现网585个站点(505个CP0站点+80个CP1站点)的基础上,对福州规划区以及新增区域的站点分布情况,通过RSRP覆盖仿真,分析在满足RSRP大于-100dBm的情况下,需要新加站点的数量及位置。
LTE优化:LTE模间转换门限设置实验报告
LTE模间转换门限设置实验报告1、概述本次实验主要针对RSRP偏低但重叠覆盖度较好的场景条件下,通过对模间转换门限参数组合的优化,使得网络整体速率达到最优值2、原理介绍模间转换机理MIMO模式间转换同样可基于Rank (信道相关性),SINR(RF信道条件),UE speed,UE capability进行判决和选取,本专题仅分析无线环境(SINR)和TM转换的关联。
参数名:isInterTransmissionModeSwitchingEnabled取值范围:[disabled(0), TM234switchingenabled(1), TM378switchingenaled(2)]]缺省值:TM378switchingenaled(2)]TM3/7/8模间自适应开关,该开关开启后,网络可以根据UE能力、无线环境进行传输模式自适应,提高空口的传输效率。
参数名:dlSINRThresholdbetweenRank1BeamformingAndTM3取值范围: [-10.0,…,30.0]dB,缺省值: 5.0dB该参数配置下行调度器决定TM3与TM7之间进行传输模式间转换的SINR门限值。
当滤波后的等效SINR小于该门限时,系统选择由TM3转换至TM7;当滤波后等效SINR大于该门限+一个偏移量后,系统选择由TM7转换至TM3。
该值如果较大,在好的信道环境(SINR)下也强制使用TM7,会降低系统吞吐量性能;如果较小,则在较差的信道环境(SINR)下也强制使用TM3,可能导致HARQ重传和BLER升高,然后MCS降低,系统应用层吞吐量性能反而降低。
●下面为TM3→TM7的判决条件(UE当前处于TM3模式):1)UE处于低速状态2)SINR< dlSINRThresholdbetweenRank1BeamformingAndTM33)UE不支持TM8●下面为TM7→TM3的判决条件(UE当前处于TM7模式):1)SinrInterMimoEff > dlSINRThresholdbetweenRank1BeamformingAndTM3 +DeltaSINR下图为TM3-7状态转换图:图表1 TM3-7状态转换图参数名:dlSINRThresholdbetweenRank2BeamformingAndTM3取值范围: [-10.0,…,30.0]dB,缺省值: 5.0dB该参数配置下行调度器决定TM3与TM8之间进行传输模式间转换的SINR门限值。
LTE移动通信调制与解调实验报告
LTE移动通信调制与解调实验报告移动通信及设备实验要求1.实验动手前用10分钟时间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内容、要求与方法步骤。
2.两人为一组,要求每人能掌握实验方法,独立完成实验内容。
按每项实验要求做好测试记录,提供老师作为平时成绩记录。
3.报告内容见指导书每项实验的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要有实验原理,并要有相应框图。
各相关测量点的波形除标注参数外并要加以简单分析说明。
文字或波形可用手工或其它方法记录绘制。
实验报告要回答实验思考题。
4.实验上课到课率计入平时成绩参考,无故迟到、早退及旷课者将视情况少计或不计实验成绩。
5.实验时爱护使用仪器与实验设备,下课前整理好实验设备,关好电源,将电源线、测试线及椅橙放回原位。
6.实验报告要求于第四次实验后的下周一由班收集上交。
调制与解调实验实验三QPSK调制解调实验实验四0QPSK调制解调实验实验一MSK调制解调实验实验二GMSK调制解调实验数字信号调制技术数字调制技术可分为线性调制和恒包络调制两类:线性调制技术类:主要包括PSK、QPSK、DQPSK、0QPSK、I/4一DQPSK和多电平PSK等。
这一类调制技术要求通信设备从频率变换到放大和发射过程中保持充分的线性,因此在制造移动设备中会增加难度和成本,但可以获得较高的频谱利用率。
恒包络调制技术类:主要包括MSK、GMSK、GFSK、TFM等。
这类调制技术的优点是已调信号具有相对窄的功率谱和对放大设备没有线性要求,不足之处是其频谱利用率通常低于线性调制技术。
由于这两类调制技术各有优势,因此被不同的移动通信系统所采用。
如GSM 系统中采用的GMSK调制,而IS-95CDMA系统采用QPSK和0QPSK调制。
lte实验报告
lte实验报告LTE实验报告引言: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4G LTE(Long Term Evolution)成为当前最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LTE系统的搭建和性能测试,深入了解和掌握其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一、LTE系统搭建1. 硬件准备在搭建LTE系统前,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硬件设备,如基站设备、天线、信号发生器等。
这些设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LTE系统,为后续的实验提供了基础。
2. 网络配置在搭建LTE系统时,需要进行网络配置,包括设置基站和终端的IP地址、子网掩码等。
通过网络配置,可以实现基站与终端之间的通信。
3. 基站配置基站是LTE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负责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在搭建LTE系统时,需要进行基站的配置,包括频率选择、功率控制、天线设置等。
通过基站的配置,可以实现对LTE系统的控制和管理。
二、LTE系统性能测试1. 信号覆盖测试LTE系统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信号覆盖范围。
通过在不同位置放置终端设备,测试其在不同距离下的信号接收情况,可以评估LTE系统的信号覆盖能力。
实验结果显示,LTE系统具有较广的信号覆盖范围,能够满足大范围的通信需求。
2. 信道容量测试LTE系统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信道容量,即系统能够传输的最大数据量。
通过在不同网络负载下进行测试,可以评估LTE系统的信道容量。
实验结果显示,LTE系统具有较高的信道容量,能够支持大规模的数据传输。
3. 时延测试时延是衡量LTE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发送和接收数据包,并记录其传输时间,可以计算出LTE系统的时延。
实验结果显示,LTE系统具有较低的时延,能够实现实时的数据传输。
4. 抗干扰性测试LTE系统的抗干扰性是其性能的重要保证。
通过在干扰环境下进行测试,可以评估LTE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实验结果显示,LTE系统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能,能够在干扰环境下保持较高的通信质量。
三、LTE系统优化1. 频率规划频率规划是LTE系统优化的重要环节。
LTE全网建设实训报告
2、站点机房设备连接(1)掌握各设备名称说明每个设备的名称及各自功能ANT:天线设备: 天线收发信号RRU: 射频拉远单元:接收信号时,RRU将天线传来的射频信号(射频信号就是经过调制的,拥有一定发射频率的电波)转化成光信号,传输给室内处理设备;发送信号时,RRU将从机房传来的光信号转成射频信号通过天线放大发送出去。
BBU : 基带处理单元:提供对外接口,完成系统的资源管理、操作维护和环境监测功能等。
PTN: 分组传送网:是用在接入层和汇聚层代替SDH的光传输设备,其作用就是在固网和移动回传中用来传输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最大的特点是通过实现统计复用功能弥补了SDH时隙电路刚性缺陷。
以后的传输网会是PTN+OTN的组网,不再是现在的SHD+DWDM的组网方式。
GPS: 全球定位系统:用来定位和提供时钟同步的ODF:光纤配线架:专为光纤通信机房设计的光纤配线设备,具有光缆固定和保护功能光缆终接功能、调线功能。
用于光纤通信系统中局端主干光缆的ODF 架,可方便地实现光纤线路的连接、分配和调度。
(2)设备连线1)将各设备进行连线2)标明各设备线的类型3、核心网机房设备连接(1)掌握各设备名称说明每个设备的名称及各自功能MME: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是一个移动管理实体,主要负责移动性管理、承载管理、用户的鉴权认证、SGW和PGW的选择等功能;HSS :(Home Subscriber Server),就是用户归属地服务器。
:用于存储用户签约信息的数据库。
SGW:Serving GW (服务器网关)SGW终结和E-UTRAN的接口,主要负责用户面处理,负责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等功能,支持3GPP不同接入技术的切换,发生切换时作为用户面的锚点;对每一个与EPS相关的UE,在一个时间点上,都有一个SGW为之服务。
SGW和PGW可以在一个物理节点或不同物理节点实现PGW:(分组数据网网关)PGW终结和外面数据网络(如互联网、IMS等)的SGi 接口,是EPS锚点,即是3GPP与non-3GPP网络间的用户面数据链路的锚点,负责管理3GPP和non-3GPP间的数据路由,管理3GPP接入和non-3GPP接入(如WLAN、WiMAX等)间的移动,还负责DHCP、策略执行、计费等功能;如果UE访问多个PDN,UE将对应一个或多个PGW。
lte实验报告
lte实验报告
LTE实验报告
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它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的一部分。
LTE技术在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延迟和更好的覆盖范围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为了更好地了解LTE技术的性能和特点,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LTE实验,并将实验结果总结如下。
首先,我们进行了LTE网络的覆盖范围测试。
通过在不同地点进行信号强度测试,我们发现LTE网络的覆盖范围比以往的3G网络更广,信号强度更稳定。
在城市和郊区地区,LTE网络都能提供良好的覆盖,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通信体验。
其次,我们进行了LTE网络的数据传输速率测试。
通过下载和上传大容量文件的测试,我们发现LTE网络的数据传输速率比3G网络有了显著提升,尤其是在高峰时段和拥挤地区,LTE网络的数据传输速率依然能够保持在较高水平,这为用户提供了更流畅的网络体验。
另外,我们还进行了LTE网络的延迟测试。
通过在不同网络环境下进行延迟测试,我们发现LTE网络的延迟比3G网络有了明显的改善,特别是在进行实时视频通话和在线游戏时,LTE网络的低延迟给用户带来了更好的体验。
总的来说,通过我们的LTE实验,我们发现LTE技术在网络覆盖范围、数据传输速率和延迟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移动通信体验。
随着LTE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相信LTE网络将会成为未来移动通信的主流技术,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便利和可能性。
LTE实训报告
成绩重庆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移动通信综合实训报告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实验时间:页脚内容1重庆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通信技术与网络实验中心制一、实验题目LTE无线侧综合实验二、实验目的1.熟悉LTE网络结构2.了解和学习华为eNodeB设备DBS3900系统功能3.掌握华为TDD-LTE的eNodeB数据配置方法4.获得通信网络工程的实际应用技能三、实验内容页脚内容2数据脚本:MOD ENODEB: ENODEBID=101, NAME="cytx", ENBTYPE=DBS3900_LTE, LOCATION="cyyfl", PROTOCOL=CPRI; LST ENODEB:;页脚内容3ADD CNOPERATOR: CnOperatorId=1, CnOperatorName="cytx", CnOperatorType=CNOPERATOR_PRIMARY, Mcc="460", Mnc="02";ADD CNOPERATORTA: TrackingAreaId=1, CnOperatorId=1, Tac=100;ADD BRD: CN=0, SRN=0, SN=6, BT=UMPT;ADD BRD: CN=0, SRN=0, SN=18, BT=UPEU;ADD BRD: CN=0, SRN=0, SN=19, BT=UPEU;ADD BRD: CN=0, SRN=0, SN=2, BT=LBBP, WM=TDD;ADD BRD: CN=0, SRN=0, SN=16, BT=FAN;DSP BRD:;ADD RRUCHAIN: RCN=0, TT=CHAIN, AT=LOCALPORT, HCN=0, HSRN=0, HSN=2, HPN=0, CR=9.8;ADD RRU: CN=0, SRN=60, SN=0, TP=TRUNK, RCN=0, PS=0, RT=MRRU, RN="xinke", ALMPROCSW=ON, ALMPROCTHRHLD=30, ALMTHRHLD=20, RS=TDL, RXNUM=1, TXNUM=1;ADD GPS: GN=0, CN=0, SRN=0, SN=6, CABLETYPE=COAXIAL, CABLE_LEN=20, MODE=GPS, PRI=4;SET CLKMODE: MODE=AUTO;SET CLKSYNCMODE: CLKSYNCMODE=TIME;ADD ETHPORT: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PN=0, PA=COPPER, MTU=1500, SPEED=100M, ARPPROXY=DISABLE, FC=CLOSE, FERAT=10, FERDT=8, DUPLEX=FULL;ADD DEVIP: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PT=ETH, PN=0, IP="110.110.110.3", MASK="255.255.255.0";ADD IPRT: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DSTIP="134.134.134.10", DSTMASK="255.255.255.0", RTTYPE=NEXTHOP, NEXTHOP="110.110.110.1", PREF=60, DESCRI="TO MME";ADD IPRT: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DSTIP="135.135.135.10", DSTMASK="255.255.255.0", RTTYPE=NEXTHOP, NEXTHOP="110.110.110.1", PREF=60, DESCRI="TO SGW";页脚内容4ADD IPRT: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DSTIP="172.100.100.16", DSTMASK="255.255.255.0", RTTYPE=NEXTHOP, NEXTHOP="110.110.110.1", PREF=60, DESCRI="TO OMC";LST IPRT:;ADD S1SIGIP: CN=0, SRN=0, SN=6, S1SIGIPID="TO MME", LOCIP="110.110.110.3", LOCIPSECFLAG=DISABLE, SECLOCIP="0.0.0.0", SECLOCIPSECFLAG=DISABLE, LOCPORT=3000, RTOMIN=1000, RTOMAX=3000, RTOINIT=1000, RTOALPHA=12, RTOBETA=25, HBINTER=5000, MAXASSOCRETR=10, MAXPATHRETR=5, CHKSUMTX=DISABLE, CHKSUMRX=DISABLE, CHKSUMTYPE=CRC32, SWITCHBACKFLAG=ENABLE, SWITCHBACKHBNUM=10, TSACK=200, CNOPERATORID=1;ADD MME: MMEID=0, FIRSTSIGIP="134.134.134.10", FIRSTIPSECFLAG=DISABLE, SECSIGIP="0.0.0.0", SECIPSECFLAG=DISABLE, LOCPORT=3000, CNOPERATORID=1, MMERELEASE=Release_R8;ADD S1SERVIP: CN=0, SRN=0, SN=6, S1SERVIPID="TO SGW", S1SERVIP="110.110.110.3", IPSECFLAG=DISABLE, PATHCHK=DISABLE, CNOPERATORID=1;ADD SGW: SGWID=0, SERVIP1="135.135.135.10", SERVIP1IPSECFLAG=DISABLE, SERVIP2="0.0.0.0", SERVIP2IPSECFLAG=DISABLE, SERVIP3="0.0.0.0", SERVIP3IPSECFLAG=DISABLE, SERVIP4="0.0.0.0", SERVIP4IPSECFLAG=DISABLE, CNOPERATORID=1;ADD OMCH: FLAG=MASTER, IP="110.110.110.3", MASK="255.255.255.0", PEERIP="172.100.100.16", PEERMASK="255.255.255.0", BEAR=IPV4,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BRT=NO;ADD VLANMAP: NEXTHOPIP="110.110.110.1", MASK="255.255.255.0", VLANMODE=SINGLEVLAN, VLANID=100, SETPRIO=DISABLE;ADD SECTOR: SECN=0, GCDF=DEG, LONGITUDE=0, LATITUDE=0, SECM=NormalMIMO, ANTM=1T1R, COMBM=COMBTYPE_SINGLE_RRU, SECTORNAME="SHANQU", ALTITUDE=25, UNCERTSEMIMAJOR=3, UNCERTSEMIMINOR=3, ORIENTOFMAJORAXIS=0, UNCERTALTITUDE=3, CONFIDENCE=0, OMNIFLAG=FALSE, CN1=0, SRN1=60, SN1=0, PN1=R0A;ADD CELL: LocalCellId=0, CellName="CYTX", SectorId=0, CsgInd=BOOLEAN_FALSE, UlCyclicPrefix=NORMAL_CP, DlCyclicPrefix=NORMAL_CP, FreqBand=39, UlEarfcnCfgInd=NOT_CFG, DlEarfcn=38250, UlBandWidth=CELL_BW_N100, DlBandWidth=CELL_BW_N100, CellId=0, PhyCellId=99, AdditionalSpectrumEmission=1, FddTddInd=CELL_TDD, SubframeAssignment=SA2, SpecialSubframePatterns=SSP5,页脚内容5CellSpecificOffset=dB0, QoffsetFreq=dB0, RootSequenceIdx=1, HighSpeedFlag=LOW_SPEED, PreambleFmt=0, CellRadius=10000, CustomizedBandWidthCfgInd=NOT_CFG, EmergencyAreaIdCfgInd=NOT_CFG, UePowerMaxCfgInd=NOT_CFG, MultiRruCellFlag=BOOLEAN_FALSE, CPRICompression=NO_COMPRESSION;ADD CELLOP: LocalCellId=0, TrackingAreaId=1, CellReservedForOp=CELL_NOT_RESERVED_FOR_OP, OpUlRbUsedRatio=25, OpDlRbUsedRatio=25;ACT CELL: LocalCellId=0;第二次数据:页脚内容6数据脚本:MOD ENODEB: ENODEBID=101, NAME="CYTX", ENBTYPE=DBS3900_LTE, LOCATION="CYYFL", PROTOCOL=CPRI; LST ENODEB:;ADD CNOPERATOR: CnOperatorId=1, CnOperatorName="CYTX", CnOperatorType=CNOPERATOR_PRIMARY, Mcc="460", Mnc="04";DD CNOPERATORTA: TrackingAreaId=0, CnOperatorId=1, Tac=123;ADD BRD: CN=0, SRN=0, SN=6, BT=UMPT;ADD BRD: CN=0, SRN=0, SN=2, BT=LBBP, WM=TDD;ADD BRD: CN=0, SRN=0, SN=16, BT=FAN;ADD BRD: CN=0, SRN=0, SN=18, BT=UPEU;页脚内容7ADD BRD: CN=0, SRN=0, SN=19, BT=UPEU;ADD RRUCHAIN: RCN=0, TT=CHAIN, AT=LOCALPORT, HCN=0, HSRN=0, HSN=2, HPN=0, CR=9.8;ADD RRU: CN=0, SRN=60, SN=0, TP=TRUNK, RCN=0, PS=0, RT=MRRU, RN="YFRRU", ALMPROCSW=ON, ALMPROCTHRHLD=30, ALMTHRHLD=20, RS=TDL, RXNUM=8, TXNUM=8;ADD GPS: GN=0, CN=0, SRN=0, SN=6, CABLETYPE=COAXIAL, CABLE_LEN=20, MODE=GPS, PRI=4;SET CLKMODE: MODE=AUTO;SET CLKSYNCMODE: CLKSYNCMODE=TIME;ADD ETHPORT: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PN=1, PA=FIBER, MTU=1500, SPEED=100M, ARPPROXY=DISABLE, FC=CLOSE, FERAT=10, FERDT=8, DUPLEX=FULL;ADD DEVIP: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PT=ETH, PN=1, IP="110.110.110.3", MASK="255.255.255.0"; ADD IPRT: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DSTIP="134.134.134.10", DSTMASK="255.255.255.0", RTTYPE=NEXTHOP, NEXTHOP="110.110.110.1", PREF=60, DESCRI="TO MME";ADD IPRT: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DSTIP="135.135.135.10", DSTMASK="255.255.255.0", RTTYPE=NEXTHOP, NEXTHOP="110.110.110.1", PREF=60, DESCRI="TO SGW";ADD IPRT: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DSTIP="172.100.100.16", DSTMASK="255.255.255.0", RTTYPE=NEXTHOP, NEXTHOP="110.110.110.1", PREF=60, DESCRI="TO OMC";ADD S1SIGIP: CN=0, SRN=0, SN=6, S1SIGIPID="TO MME", LOCIP="110.110.110.3", LOCIPSECFLAG=DISABLE, SECLOCIP="0.0.0.0", SECLOCIPSECFLAG=DISABLE, LOCPORT=2900, RTOMIN=1000, RTOMAX=3000, RTOINIT=1000, RTOALPHA=12, RTOBETA=25, HBINTER=5000, MAXASSOCRETR=10, MAXPATHRETR=5, CHKSUMTX=DISABLE,页脚内容8CHKSUMRX=DISABLE, CHKSUMTYPE=CRC32, SWITCHBACKFLAG=ENABLE, SWITCHBACKHBNUM=10, TSACK=200, CNOPERATORID=1;ADD MME: MMEID=0, FIRSTSIGIP="134.134.134.10", FIRSTIPSECFLAG=DISABLE, SECSIGIP="0.0.0.0", SECIPSECFLAG=DISABLE, LOCPORT=2900, CNOPERATORID=1, MMERELEASE=Release_R8;ADD S1SERVIP: CN=0, SRN=0, SN=6, S1SERVIPID="TO SGW", S1SERVIP="110.110.110.3", IPSECFLAG=DISABLE, PATHCHK=DISABLE, CNOPERATORID=1;ADD SGW: SGWID=0, SERVIP1="135.135.135.10", SERVIP1IPSECFLAG=DISABLE, SERVIP2="0.0.0.0",SERVIP2IPSECFLAG=DISABLE, SERVIP3="0.0.0.0", SERVIP3IPSECFLAG=DISABLE, SERVIP4="0.0.0.0",SERVIP4IPSECFLAG=DISABLE, CNOPERATORID=1;ADD OMCH: FLAG=MASTER, IP="110.110.110.3", MASK="255.255.255.0", PEERIP="172.100.100.16", PEERMASK="255.255.255.0", BEAR=IPV4, CN=0, SRN=0, SN=6, SBT=BASE_BOARD, BRT=NO;ADD VLANMAP: NEXTHOPIP="110.110.110.1", MASK="255.255.255.0", VLANMODE=SINGLEVLAN, VLANID=100, SETPRIO=DISABLE;MOD VLANMAP: NEXTHOPIP="110.110.110.1", MASK="255.255.255.0", VLANMODE=SINGLEVLAN, VLANID=1011, SETPRIO=DISABLE;ADD SECTOR: SECN=0, GCDF=DEG, LONGITUDE=0, LATITUDE=0, SECM=NormalMIMO, ANTM=8T8R,COMBM=COMBTYPE_SINGLE_RRU, SECTORNAME="SEC1", ALTITUDE=25, UNCERTSEMIMAJOR=3, UNCERTSEMIMINOR=3, ORIENTOFMAJORAXIS=0, UNCERTALTITUDE=3, CONFIDENCE=0, OMNIFLAG=FALSE, CN1=0, SRN1=60, SN1=0, PN1=R0A, CN2=0, SRN2=60, SN2=0, PN2=R0B, CN3=0, SRN3=60, SN3=0, PN3=R0C, CN4=0, SRN4=60, SN4=0, PN4=R0D, CN5=0, SRN5=60, SN5=0, PN5=R0E, CN6=0, SRN6=60, SN6=0, PN6=R0F, CN7=0, SRN7=60, SN7=0, PN7=R0G, CN8=0, SRN8=60, SN8=0, PN8=R0H;页脚内容9ADD CELL: LocalCellId=0, CellName="CYTX_TEST_01", SectorId=0, CsgInd=BOOLEAN_FALSE,UlCyclicPrefix=NORMAL_CP, DlCyclicPrefix=NORMAL_CP, FreqBand=39, UlEarfcnCfgInd=NOT_CFG, DlEarfcn=38350, UlBandWidth=CELL_BW_N100, DlBandWidth=CELL_BW_N100, CellId=0, PhyCellId=112, AdditionalSpectrumEmission=1, FddTddInd=CELL_TDD, SubframeAssignment=SA0, SpecialSubframePatterns=SSP5, CellSpecificOffset=dB0, QoffsetFreq=dB0, RootSequenceIdx=156, HighSpeedFlag=LOW_SPEED, PreambleFmt=0, CellRadius=10000, CustomizedBandWidthCfgInd=NOT_CFG, EmergencyAreaIdCfgInd=NOT_CFG, UePowerMaxCfgInd=NOT_CFG, MultiRruCellFlag=BOOLEAN_FALSE, CPRICompression=NO_COMPRESSION;ADD CELLOP: LocalCellId=0, TrackingAreaId=0, CellReservedForOp=CELL_NOT_RESERVED_FOR_OP, OpUlRbUsedRatio=25, OpDlRbUsedRatio=25;ACT CELL: LocalCellId=0;四、故障处理及分析1、首先要了解清楚各单板的功能及其接口,注意是电接口还是光接口,这些要从所给实训数据表中分析清楚,另外在单板中添加IP地址和子网掩码也要注意是在电接口端口还是光接口端口,而且在光接口时GE2的IP地址也要配置,第一次实验问题就出在这儿,还好最后我终于发现了。
lte实习报告
lte实习报告篇一:实习报告-毕业实习报告题目名称:新思鼎盛信息科技实习学院名称:电子信息学院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XX年4月实习报告飞阴似箭,蓦然回顾,实习时间已圆满结束,好似离别不久的海经,我又满载希望,回到您的怀抱,亲吻您的气息,聆听您的呼吸。
在这将要重逢我那群的同窗挚友们之际,请允许我向不时刻刻为我担忧的老师和父母,对实习期间所见所想所做所获做一个小小的总结。
1 实习目的将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用于实际工作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积累社会实践经验,并希望自己对所学的专业知识有独特的观点,学以自用,解决实际问题。
2 实习单位及所在职位情况介绍新思鼎盛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XX年,是一家集移动通信络专业服务、专业软件产品研发、移动互联的应用开发及培训咨询为一体的民营企业,公司拥有一批技术过硬、作风踏实的专业技术人材,各类高中级工程师有50人,其中本科学历占74%以上,大部份有着连年移动通信技术服务、研发和管理经验。
公司核心骨干技术人员长期在移动通信发展前沿的广东省从事络通信技术服务、通信业务增值研发及其它技术服务行业,具有过硬的技术水平和面对不同客户的良好服务意识。
同时公司也是目前在移动通信业领域中规模最大、体系最完善、覆盖面最广的技术培训咨询公司,与通信行业的众多公司成立就业联盟,也是唯一能覆盖移动通信全专业上下游的技术服务型及研发创新型企业;创新的技术能力,优质的技术服务,优秀的精英团队,使冠星科技在通信服务及IT行业中独树一帜。
公司将秉承“诚信务实、专业创新”的宗旨,紧跟移动通信、互联及世界新技术的步伐,不断进行技术及服务的创新,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和综合的系统解决方案;公司将秉承“诚信务实、专业创新”的宗旨,紧跟移动通信、互联及世界新技术的步伐,不断进行技术及服务的创新,为咱们的客户提供优质的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和综合的系统解决方案,新思鼎盛提倡的企业文化包括:尊重与包容、责任与进取、高效与创新、坚持与忍耐。
综合实验报告LTE仿真实验
综合实验报告LTE仿真实验实验目的:通过LTE仿真实验,研究和评估LTE系统的性能,包括吞吐量、延迟、覆盖范围等参数,以便优化系统设计及性能提升。
实验原理: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主要用于提供高速数据传输、低时延和广域覆盖等特性。
在LTE系统中,主要包含了无线接入网络(RAN)和核心网络。
RAN包括基站(eNodeB)和用户设备(UE),核心网络包括SAE(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网络。
实验中,通过搭建仿真模型,模拟无线信道传输,并根据模拟结果评估系统性能。
实验步骤:1.设定仿真参数:包括系统带宽、载波频率、传输模式等。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参数进行仿真。
2.生成基站和用户设备:根据设定的参数生成虚拟基站和用户设备,模拟真实LTE网络场景。
3. 生成信道模型:选择适当的信道模型,如AWGN(Additive White Gaussian Noise)等,进行信道仿真。
4.进行数据传输:根据设定的传输模式,模拟数据在信道上的传输过程,记录传输的吞吐量和时延等性能指标。
5.进行覆盖范围测试:通过调整基站的发射功率,评估LTE系统的覆盖范围。
实验结果:通过对LTE系统的仿真实验,得到了以下结果:1.吞吐量:在不同载波频率和系统带宽条件下,系统的吞吐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随着载波频率和带宽的增加,吞吐量也相应增加。
2.延迟:通过模拟数据在信道上传输过程中的时延,得出系统的平均延迟,延迟主要和传输距离、信道质量等因素有关。
3.跨区干扰:在LTE系统中,会存在跨区干扰的问题。
通过信道仿真,评估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
4.覆盖范围:通过调整基站的发射功率,模拟系统在不同覆盖范围下的性能表现。
评估系统的覆盖范围和边缘效应。
实验总结:通过LTE仿真实验,对LTE系统的性能进行了评估和研究。
实验结果证实了LTE系统在高速数据传输、低时延和广域覆盖等方面的优势,并为系统的优化提出了相应建议。
LTE区域超级小区实验报告
天津电信分公司中兴区域“超级小区”实验优化报告郊县组---王健目录1前言 (3)2超级小区介绍 (3)3超级小区实验应用 (5)3.1实验场景选择 (5)3.2测试路线及指标对比 (5)3.3优化案例分析 (6)3.3.1东城路MOD3干扰问题 (6)3.3.2开元路与南三路交口MOD3干扰问题 (9)3.3.3南二路与开元路交口MOD3干扰 (12)3.3.4津围公路与环城东路交口MOD3干扰问题 (13)4优化实验总结 (15)1前言在LTE网络规划中,Mod3干扰是优化工作的主要问题,PCI作用相当于CDMA中PN 扰码的概念,用来区分小区,因为LTE同频组网,所以区分小区必须是不同的PCI来区分.通过公式:PCI=3*sss+pss(其中SSS是辅同步信号,pss是主同步信号)可以看出,mod3干扰就是pci除3之后的余数相同,导致pss信号相同而产生的干扰。
Mod3干扰通常通过两方面调整解决:●RF优化,调整Mod3冲突的两个小区的倾角或者方位角,减少mod3干扰影响的重叠区域。
●调整一个mod3冲突小区的PCI,规避与周边扇区的Mod3,但是需要考虑这种调整后可能新出现的mod3干扰。
由于目前现网中插花开站严重,并且部分基站属于C+F共天馈不具备调整空间,城区中的Mod3干扰优化已经是4G网络质量提升的难点,本次借鉴在室分、高铁优化中常用到超级小区(小区合并技术)的经验,在密集城区内实验通过超级小区以解决Mod3干扰,具体方案及结果如下:2超级小区介绍将互干扰严重的相邻几个小区,合并起来组成一个超级小区(SuperCell)。
每个传统小区成为SuperCell的一个组成部分,称为CP(Cell Portion),如下图所示。
同一个SuperCell内的CP共用相同的Cell ID及其相关的公共信道。
对于SuperCell内部不同CP间的边缘用户,多个CP可以联合起来给该UE发射或接收,相当于宏分集,从而信号大幅提升,干扰明显减少,大大提高了上下行链路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实验报告—LTE学号:姓名:日期: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实验1 LTE无线接入网设备配置实验目的:1. 掌握LTE无线接入网的网元名称及其作用。
2. 掌握实验中各网元的线缆名称及其作用。
实验内容:1. 完成一个LTE无线接入网站点机房的设备配置。
实验要求:1. 完成大型城市万绿市A站点机房的设备配置。
实验步骤:设备配置步骤如下:1.单击仿真平台中的“设备配置”按钮,然后选择仿真场景中的某站点机房。
2.添加设备:包括BBU、RRU、ANT、PTN、ODF、GPS。
3.连接RRU和ANT。
ANT1连接到RRU1,使用“天线跳线”,将ANT1左边1脚和RRU的1脚,同理将对应的4脚连接起来。
因为默认使用的是2×2的天线模式。
注意相互对应,不能连串。
4.连接RRU和BBU。
使用“成对LC-LC光纤”,把TX0-RX0~TX2-RX2与RRU1~RRU3对应连接起来。
5.连接BBU和GPS。
使用“GPS馈线”,一端将馈线与GPS连接,另一端连接到BBU的IN口。
6.连接BBU与PTN。
使用“成对LC-LC光纤”,点击设备指示图里的BBU,将光纤接到BBU的TXRX端口上,另一端连接到设备指示图里的PTN设备槽位1的GE1端口上。
7.连接ODF和PTN。
单击ODF进入到ODF架内部,使用“成对LC-FC光纤”,将某市站点机房和该市汇聚机房连接起来。
这里要使用两对LC-FC线,分别连接到PTN的端口3和4口上。
至此,该市某站点机房的设备配置就完成了,从“设备指示图”中可观察到设备间的连接情况。
设备之间连接关系表图3-1 万绿市核心网设备配置接口使用情况3.2.1 万绿市A站点机房设备配置表3-3 万绿市A站点机房设备配置设备本端接口对端接口线缆BBUwl-RAN_BBU_TX/RX wl-ACC-A_PTN1_1_4×GE_1 成对LC-LC光纤wl-RAN_BBU_TX0/RX0 wl-RAN_RRU1_OPT1 成对LC-LC光纤wl-RAN_BBU_TX1/RX1 wl-RAN_RRU2_OPT1 成对LC-LC光纤wl-RAN_BBU_TX2/RX2 wl-RAN_RRU3_OPT1 成对LC-LC光纤wl-RAN_BBU_IN wl-RAN_GPS_IN GPS馈线RRU1wl-RAN_RRU1_OPT1 wl-RAN_BBU_TX0/RX0 成对LC-LC光纤wl-RAN_RRU1_ TX0/RX0 wl-ANT1_ANT1 天线跳线wl-RAN_RRU1_ TX1/RX1 wl-ANT1_ANT4 天线跳线RRU2wl-RAN_RRU2_OPT1 wl-RAN_BBU_TX1/RX1 成对LC-LC光纤wl-RAN_RRU2_ TX0/RX0 wl-ANT2_ANT1 天线跳线wl-RAN_RRU2_ TX1/RX1 wl-ANT2_ANT4 天线跳线思考题:1.如何删除配置错误的设备?答:要对某个机架进行操作,则可鼠标点击该机架,之后可对改机架中的设备进行添加或者删除。
图中左下角有一个下拉菜单,也可以从中选择其他的机房。
2. 如果RRU与天线的连接接反,会产生什么结果?答:会导致天线波束赋性混乱,形成干扰,影响覆盖质量。
实验2 BBU数据配置1. 网元管理:eNodeB标识=1;无线制式=LTE TDD;移动国家码MCC=460;移动网号MNC=01。
2. IP配置:IP地址=10.10.10.10;掩码=255.255.255.0;网关=10.10.10.20。
3. SCTP配置:SCTP链路号=1;本端端口号=1;远端端口号=1;远端IP地址=1.1.1.1。
4. 静态路由配置。
静态路由编号=1;目的IP地址=3.3.3.1;网络掩码=255.255.255.255;下一跳IP地址=10.10.10.20。
5. 物理参数:RRU链路光口使能=1&2&3;承载链路端口=传输光口(与设备连接一致)。
实验3 无线射频数据配置1.频段指示:实验4 LTE核心网设备配置4.1LTE核心网机房设备添加4.1.1 MME添加和删除左击机架1出现图2-7所示界面,可以看到,左侧是一个机架,现在机架内没有设备;右侧下方是“设备池”,是可以添加到这个机架中的设备,可以根据需要选择。
假如现在配置一个大容量的核心网机房,则需要选择大型的MME、SGW和PGW设备。
为机架添加设备的基本操作步骤是:(1)在“设备池”中选择设备;(2)拖放该设备到机架。
如果要删除机架中的一个设备,只需将该设备拖出机架即可。
注意观察此时界面右侧的“设备指示图”的变化。
4.1.2 HSS添加:单击左上角的返回按钮,退回到万绿市核心网机房界面。
左击中间箭头指向的机架2,LTE 仿真实验指导书试用版- 13 -为该机架添加设备HSS。
如果MME等已采用大型号,则这里也应选择大型HSS。
注意观察此时界面右侧的“设备指示图”的变化。
4.1.3ODF机架添加:在万绿市核心网机房界面中,鼠标点击白色机架,即可完成ODF机架的添加,无需其他操作。
以上设备添加完成后,在万绿市核心网机房界面的右上部“设备指示图”中会出现已经添加的所有设备。
4.2仿真平台线缆类型和端口连接方法LTE核心网机房机架中设备添加完成后,可以对这些设备中的单板进行连接,也就是使用合适的线缆连接对应的设备。
双击机架中的设备或者双击“设备指示图”中的设备名称,接口出现该设备的配置界面。
如图2-8是MME的设备配置界面。
图2-8 MME设备配置界面4.2.1线缆类型单板之间用线缆连接,有多种线缆供选用。
线缆选择时首先观察本端和对端的接口形状,然后在“线缆池”中选取适当的线缆。
仿真平台中可以使用的线缆类型在设备配置界面右侧的“线缆池”中。
有8种类型的连线:成对LC-LC光纤、LC-LC光纤、成对LC-FC光纤、LC-FC 光纤、以以太网线、天线跳线、GPS跳线和GPS馈线。
“LC”接头是标准方型接头,采用工程塑料,具有耐高温,不容易氧化优点。
一般用于传输设备侧光接口。
“FC”接头是圆型带螺纹的金属接头,可插拔次数比塑料要多,一般用于ODF机架。
4.2.2端口连接端口连接的基本步骤是:(1)观察接口形状;(2)在“线缆池”中单击需要的线缆;(3)单击本端要连接的端口;(4)单击对端要连接的端口。
操作之后,可看到这两个端口已经用选定的缆线连接起来了。
同时注意观察“设备指示图”中连线的变化情况。
设备配置完成后,将鼠标放置在本端或者对端端口上,会出现端口连接的文字描述,这可用于检查设备连接时出现的错误。
4.3 LTE核心房机房设备端口连接4.3.1 LTE核心网设备的端口连接在设备配置界面中,亮色的单板是需要配置的。
注意观察这些单板的容量和槽位,例如图2-8中亮色的两块单板均为3×10GE,表示有3个接口,每个接口提供10×109bit/s的传输速率,使用3个接口可以任意。
这两块单板位于槽位7和8,SGW/PGW/HSS需要配置的单板也是在槽位7和8。
LTE核心网中这些设备的重要单板均采用主备用配置,槽位7是主用,槽位8是备用。
在练习中可以只配置主用板,也可以主备用单板都配置,本指导书只使用主用单板。
鼠标放置在某个接口上,会出现该接口线缆的连接情况,如图2-8所示,“本端接口:wl-core_MME_7_3×10GE_1”,表示这个接口是万绿市核心网机房的MME设备,第7槽位,该槽位提供3个10GE的接口,现在是第1个接口。
“对端接口:”现在为空,表示这个接口还没有与别的设备连接。
LTE核心网设备MME、SGW和PGW与交换机SW1之间的连接采用“成对LC-LC光纤”,HSS与SW1之间的连接采用“以太网线”。
4.3.2 交换机SW的端口连接图2-9是LTE核心网机房交换机SW1的设备配置界面,可以看到该设备提供了4种速率接口,槽位1~6速率是10GE,槽位7~12速率是40GE,槽位13~18速率是100GE,槽位19~24速率是GE。
注意GE速率的槽位与其他槽位接口形状不同,GE槽位的接口是以太网接口,而其他槽位的接口是光纤接口,这在选择连接线的时候要注意。
图2-9右侧文字说明本端端口“wl-core_SWITCH1_1_SWITCH_2”表示:万绿市核心网机房交换机SW1的机架1的接口2。
SW与MME、SGW和PGW之间采用“成对LC-LC连接”,本端和对端的速率应一致,可在10GE、40GE和100GE三种速率中选择。
SW与HSS之间的连接采用“以太网线”(因为HSS只提供以太网接口)。
图2-9 核心网机房SW1设备配置界面4.3.3 光纤配线架ODF的连接光纤配线架ODF配置界面如图2-10所示,ODF机架采用FC接口,是专为光纤通信机房设计的配线设备,具有固定、保护、终接光缆功能和调线功能。
本机房要发送出去的信号连接至ODF架的“T”接口,本端从“R”接口接收信号。
图中的ODF机架有7对接口,鼠标放置于某一接口上,会出现提示信息,如图中信息“本端接口:wl-core_ODF_1_ODF_3T”,表示这是万绿市核心网机房中第1个ODF机架的第3个发送接口。
图中“对端接口:”为空,表示该接口还没有与其他设备连接。
ODF机架右侧有对于本端和对端连接情况的说明,例如图中ODF机架第1对接口右侧说明,该对接口的本端是“万绿市核心网机房端口1”,对端是“万绿市承载中心机房端口2”,有说明的地方应按照说明进行连接。
ODF机架与SW之间的连接采用“成对LC-FC光纤”。
图2-10 ODF设备配置界面实验5 MME数据配置5.1. MME数据配置MME的数据配置命令最多,包括:全局移动参数、MME控制面地址、eNodeB对接配置、增加TA、与HSS对接配置、号码分析配置、与SGW对接配置、基本会话业务配置(APN地址解析、EPC地址解析、MME地址解析)、接口IP设置、路由配置。
MME数据配置说明如下:(1)全局移动参数,用于配置移动国家码MCC、移动网号MNC、国家号CC、国家目的码NDC、MME群组ID和MME代码。
(2) MME控制面地址,就是MME上的S11接口的IP地址。
(3) eNodeB对接配置,MME至eNodeB的偶联中,MME是服务器端,eNodeB是客户端。
(4)增加TA, TA(Tracking Area,跟踪区)是LTE/SAE系统为UE的位置管理新设立的概念。
其被定义为UE不需要更新服务的自由移动区域。
TA功能为实现对终端位置的管理,可分为寻呼管理和位置更新管理。
UE通过跟踪区注册告知EPC自己的跟踪区TA(Tracking Ar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