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庸》节选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推行
通智
无能
第四章
•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 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 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 鲜能知味也。”
孔子说:“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原因,我知道了: 聪明的人自以为是,认识过了头;愚蠢的人智力 不及,不能理解它。中庸之道不能弘扬的原因, 我知道了:贤能的人做得太过分:无能的人根本 做不到。没有谁每天不要吃喝,但却很少有人能 13 够真正品尝滋味。”
1
什么是中庸?
• 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即折中、中正、调和、不偏不倚、无 过无不及。庸,即平常、普通,循常理而 不变,“庸者,常也。”中庸者,“用中 为常道也。”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
2
五达道:主要是运用中庸之道调节君臣、父 子、夫妻、兄弟以及朋友交往五种关系。做 《中庸》的主要内容 到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听、 兄良、弟弟、长惠、幼顺、 三达德:就是智、仁、勇。是天下通行的品德, 是用来调节上下、父子、夫妻、兄弟和朋友之间 的关系的。 九经:是中庸之道用来治理天下国家以达到太平 和合的九项具体工作。即修养自身,尊重贤人, 爱护亲族,敬重大臣,体恤众臣,爱护百姓,劝 勉各种工匠,优待远方来的客人,安抚诸侯。
5
警戒谨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在
没有什么比隐秘的地 方更易被发现
•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 闻。莫现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 也。 因此君子在没有人看到的地方,更是小心谨 慎。在没有人听到的地方,更是恐惧害怕。 最隐暗的地方,也是最容易被发现的处所, 最微细的事物,也是最容易显露的,因此君 子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更要特别谨慎。
第一章
本性,儒家认为人性本善,即人 教化 的自然本性中包含仁义孝悌等伦 遵循 修明 理道德观念。片刻,一会儿
•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上天所赋予人的本质特性叫做本性(天性),遵循 着本性(以做人处事)叫做道德,圣人(遵循本性) 修明道德,这称之为教化。这个正道,是片刻也不 能够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就不是正道了。
6
表现出来
符合节度
达到
安于其位 化育
•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 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 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 育焉。
普遍推行的行为准则
喜怒哀乐的情感还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心是平静 的,称之为“中”;如果感情表现都能合乎节度,称 之为“和”。“中”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和” 下普遍推行的准则。如果能够达到“中和”的境界, 那么天地都能各安其所,万物得以化育了。
中庸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旧说
《中庸》是子思所作。其实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 也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 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 熹又作《中庸集注》,并把《中庸》和《大学》、 《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宋、元 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 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3
1、慎独自修 。这一原则要求人们在自我修 中庸之道的三原则 养的过程中,坚持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 我约束 。
2、忠恕宽容。 这一原则要求人们将心比心、 互相谅解、互相关心、互不损害、忠恕宽容、 体仁而行、并行而不相悖。 3、至诚尽性。坚持至诚原则,能充分发挥自 己善良的天性,能感化他人、发挥他人乃至万 物的善良天性,就可以参与天地化育万物。便 达到了至仁至善的境界;达到了至仁至善的境 界,就可以同天地并列为三了。 4
小人肆无忌惮为什么是反中庸?请举例说明。
10
第三章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孔子说:“中庸之道是天下最高的道德标准呀, 可是人们很少能做到,(这种情况)已经很长 时间了。” 11
• 正因为它是最高的德行,最高的道德标准, 所以,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实行它。这正如 我们要求“大公无私”,很少有人能做到, 提出“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三兼顾”, 就比较容易做到了。要求“跑步进入共产 主义”难以做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实现“小康”,这就比较容易做到 了。 这样说来,中庸之道是不是也只能作为一 种理想的道德规范而加以提倡呢?
14
第二十章(一)
努力行善
•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 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 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家 国矣。”
孔子认为中庸之道不能推行弘扬, 原因是什么?
聪明的人对它认识过了头,愚蠢的人认识又 不到位;贤人做得太过了,无能之辈又做得 不够。 说人每天吃饭而不知其味的目的是什么?
比喻人们对“道”缺乏自觉性,虽然也在按照一定 的道德规范行事,但由于自觉性不高,在大多数 情况下不是做得过了头就是做得不够,难以达到 “中和”的恰到好处。所以,提高自觉性是推行中 庸之道至关重要的一环。
7
遵循本性做事 什么是道 1、引入,道不可片刻离开 天赋禀性特质 什么是性 人不闻不睹之时亦谨慎警戒 即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 怎么慎 2、提出君子应慎独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为什么 慎独自修是实现中庸之道的三原则之一,也是必 情感未发为中发而中节 3、什么是中庸(中和) 由之路。 为和,恰如其分即中庸
9
解析
怎么理解“君子而时中”? 过分与不够貌似不同,其实质却都是一样的, 子贡曾经问孔子:“子张和子夏哪一个贤一 都不符合中庸的要求。 些?”孔子回答说:“子张过分;子夏不 够。” 中庸就是恰到好处,是最高的道德标准 子贡问:“那么是子张贤一些吗?”孔子说: “过分与不够是一样的。” 宋玉笔下的大美人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 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4、中庸之道有何作用 大本达道,可使天地 位,万物育 8
内容解析
第二章
•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 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 小人而无忌惮也。”
孔子说:“君子所作所为都合乎中庸的道理,小人 所作所为都违反中庸的道理,君子之所以能合乎中 庸的道理,是因为君子能常常守住中道,无过与不 及;小人之所以违反中道,是因为小人不明此理, 无所顾忌无所不为。”
推行
通智
无能
第四章
•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 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 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 鲜能知味也。”
孔子说:“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原因,我知道了: 聪明的人自以为是,认识过了头;愚蠢的人智力 不及,不能理解它。中庸之道不能弘扬的原因, 我知道了:贤能的人做得太过分:无能的人根本 做不到。没有谁每天不要吃喝,但却很少有人能 13 够真正品尝滋味。”
1
什么是中庸?
• 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即折中、中正、调和、不偏不倚、无 过无不及。庸,即平常、普通,循常理而 不变,“庸者,常也。”中庸者,“用中 为常道也。”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
2
五达道:主要是运用中庸之道调节君臣、父 子、夫妻、兄弟以及朋友交往五种关系。做 《中庸》的主要内容 到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听、 兄良、弟弟、长惠、幼顺、 三达德:就是智、仁、勇。是天下通行的品德, 是用来调节上下、父子、夫妻、兄弟和朋友之间 的关系的。 九经:是中庸之道用来治理天下国家以达到太平 和合的九项具体工作。即修养自身,尊重贤人, 爱护亲族,敬重大臣,体恤众臣,爱护百姓,劝 勉各种工匠,优待远方来的客人,安抚诸侯。
5
警戒谨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在
没有什么比隐秘的地 方更易被发现
•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 闻。莫现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 也。 因此君子在没有人看到的地方,更是小心谨 慎。在没有人听到的地方,更是恐惧害怕。 最隐暗的地方,也是最容易被发现的处所, 最微细的事物,也是最容易显露的,因此君 子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更要特别谨慎。
第一章
本性,儒家认为人性本善,即人 教化 的自然本性中包含仁义孝悌等伦 遵循 修明 理道德观念。片刻,一会儿
•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上天所赋予人的本质特性叫做本性(天性),遵循 着本性(以做人处事)叫做道德,圣人(遵循本性) 修明道德,这称之为教化。这个正道,是片刻也不 能够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就不是正道了。
6
表现出来
符合节度
达到
安于其位 化育
•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 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 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 育焉。
普遍推行的行为准则
喜怒哀乐的情感还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心是平静 的,称之为“中”;如果感情表现都能合乎节度,称 之为“和”。“中”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和” 下普遍推行的准则。如果能够达到“中和”的境界, 那么天地都能各安其所,万物得以化育了。
中庸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旧说
《中庸》是子思所作。其实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 也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 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 熹又作《中庸集注》,并把《中庸》和《大学》、 《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宋、元 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 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3
1、慎独自修 。这一原则要求人们在自我修 中庸之道的三原则 养的过程中,坚持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 我约束 。
2、忠恕宽容。 这一原则要求人们将心比心、 互相谅解、互相关心、互不损害、忠恕宽容、 体仁而行、并行而不相悖。 3、至诚尽性。坚持至诚原则,能充分发挥自 己善良的天性,能感化他人、发挥他人乃至万 物的善良天性,就可以参与天地化育万物。便 达到了至仁至善的境界;达到了至仁至善的境 界,就可以同天地并列为三了。 4
小人肆无忌惮为什么是反中庸?请举例说明。
10
第三章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孔子说:“中庸之道是天下最高的道德标准呀, 可是人们很少能做到,(这种情况)已经很长 时间了。” 11
• 正因为它是最高的德行,最高的道德标准, 所以,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实行它。这正如 我们要求“大公无私”,很少有人能做到, 提出“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三兼顾”, 就比较容易做到了。要求“跑步进入共产 主义”难以做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实现“小康”,这就比较容易做到 了。 这样说来,中庸之道是不是也只能作为一 种理想的道德规范而加以提倡呢?
14
第二十章(一)
努力行善
•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 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 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家 国矣。”
孔子认为中庸之道不能推行弘扬, 原因是什么?
聪明的人对它认识过了头,愚蠢的人认识又 不到位;贤人做得太过了,无能之辈又做得 不够。 说人每天吃饭而不知其味的目的是什么?
比喻人们对“道”缺乏自觉性,虽然也在按照一定 的道德规范行事,但由于自觉性不高,在大多数 情况下不是做得过了头就是做得不够,难以达到 “中和”的恰到好处。所以,提高自觉性是推行中 庸之道至关重要的一环。
7
遵循本性做事 什么是道 1、引入,道不可片刻离开 天赋禀性特质 什么是性 人不闻不睹之时亦谨慎警戒 即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 怎么慎 2、提出君子应慎独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为什么 慎独自修是实现中庸之道的三原则之一,也是必 情感未发为中发而中节 3、什么是中庸(中和) 由之路。 为和,恰如其分即中庸
9
解析
怎么理解“君子而时中”? 过分与不够貌似不同,其实质却都是一样的, 子贡曾经问孔子:“子张和子夏哪一个贤一 都不符合中庸的要求。 些?”孔子回答说:“子张过分;子夏不 够。” 中庸就是恰到好处,是最高的道德标准 子贡问:“那么是子张贤一些吗?”孔子说: “过分与不够是一样的。” 宋玉笔下的大美人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 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4、中庸之道有何作用 大本达道,可使天地 位,万物育 8
内容解析
第二章
•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 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 小人而无忌惮也。”
孔子说:“君子所作所为都合乎中庸的道理,小人 所作所为都违反中庸的道理,君子之所以能合乎中 庸的道理,是因为君子能常常守住中道,无过与不 及;小人之所以违反中道,是因为小人不明此理, 无所顾忌无所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