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清单

合集下载

古代高考知识点大全总结

古代高考知识点大全总结

古代高考知识点大全总结一、中国古代史1. 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沿革2.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代表人物3. 秦朝的兴起和统一4. 汉代的历史事件和文化成就5. 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和文化特点6.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和社会状况7. 隋唐时期的疆域扩张和经济发展8. 宋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播9. 元代的统治方式和文化融合10. 明代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成就11. 清代的政治改革和社会动荡12. 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和手工业发展13. 古代的哲学思想和思想家代表14.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和发明创造15. 古代的文学艺术和音乐舞蹈16. 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和国际关系17. 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等级18. 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和思想体系19. 中国古代的地理环境和资源分布20. 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名人及其成就二、世界古代史1. 古代世界的文明起源和发展2. 古代巴比伦文明和法老王国的兴衰3. 古希腊的城邦政治和文化繁荣4. 古罗马的帝国扩张和法律制度5. 古印度的几个王朝及其文化成就6. 古埃及和非洲文明的发展7. 古亚洲文明和东南亚文化8. 古美洲和大洋洲的文明和社会组织9. 古代世界的战争和外交关系10. 古代世界的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11. 古代世界的科技成就和发明创造12. 古代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13. 古代文学艺术和音乐舞蹈14. 古代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15. 古代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16. 古代世界的地理环境和资源分布17. 古代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及其成就三、中国古代文学1. 《诗经》的创作背景和特点2. 孔子的《论语》和《孟子》思想3. 古代战国时期的《楚辞》和《国语》4. 汉代的《楚辞》和《汉赋》兴起5. 魏晋南北朝的《乐府诗集》和《文选》6. 唐代的诗歌和诗人代表7. 宋代的词曲和词人代表8. 元代的戏剧和文学艺术9. 明代的小说和文学流派10. 清代的文学作品和典籍11. 古代文学的创作技巧和艺术鉴赏12. 古代文学作品的影响和传承四、中国古代地理1. 中国古代的地理环境和地形地貌2. 中国古代的气候和气象特点3. 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和农业生产4. 中国古代的资源分布和开发利用5. 中国古代的交通运输和贸易发展6. 中国古代的城市建设和人口迁徙7. 中国古代的地理名胜和风俗民情8. 中国古代的地图制作和地理科学五、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社会1. 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和皇帝制度2. 中国古代的官制和官员选拔3.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农民起义4. 中国古代的社会等级和人民生活5.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和文化教育6. 中国古代的学校制度和科技传播7. 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和刑事裁判8. 中国古代的婚姻家庭和礼俗习惯9. 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和宗教团体10.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的改革六、中国古代科学技术1. 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和农作物栽培2. 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和灌溉技术3. 中国古代的冶炼工艺和铁器制造4. 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和药物研制5. 中国古代的数学和天文地理学6. 中国古代的物理化学和机械制造7. 中国古代的造纸术和印刷技术8. 中国古代的航海和海洋科学9. 中国古代的军事技术和武器制造10.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和文化传承七、中国古代艺术1. 中国古代的绘画和书法艺术2. 中国古代的雕塑和建筑艺术3. 中国古代的剪纸和刺绣技艺4. 中国古代的陶瓷和玉器工艺5. 中国古代的音乐和舞蹈艺术6. 中国古代的戏剧和民间艺术7. 中国古代的服饰和饰品设计8. 中国古代的艺术品收藏和鉴赏九、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1. 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和儒家学派2. 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和道家学派3. 中国古代的墨家思想和墨家学派4. 中国古代的法家思想和法家学派5. 中国古代的农家思想和农家学派6. 中国古代的兵家思想和兵家学派7. 中国古代的名家思想和名家学派8. 中国古代的纵横家思想和纵横学派9. 中国古代的诸子百家思想和学派10.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的传承总结:古代高考知识点大全就是上面这些内容,包括了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地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社会、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中国古代艺术、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等方面的知识点。

高考历史50条中国历史常识知识点汇总!

高考历史50条中国历史常识知识点汇总!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一、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1. 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特征之一。

封建制度是指君主通过封爵制度来管理统治国家的一种制度。

2. 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主要包括皇帝、王公贵族、士人、农民和奴隶等不同阶层的人。

皇帝是最高统治者,王公贵族是统治者的亲属,士人是负责管理国家事务的人,农民是生产者,奴隶是为贵族服务的人。

3. 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建家族的血缘关系和封地的分封制度。

4. 封建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持续存在了几千年,直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才被推翻。

二、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1.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唐时期,兴盛于宋明两代,直到清朝灭亡。

2. 科举制度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阶段。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经义、史书和文论等。

3. 科举制度的目的是选拔人才,并通过考试来检验考生的学识和才能。

科举制度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 但科举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重视死记硬背而忽视实际能力、容易导致腐败等。

三、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1. 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从几千年前就开始种植粮食和养殖动物。

2. 农耕文明的特点是以农业为基础,人们从事农业生产,生活方式以农村为主,社会结构以农民为基础。

3. 农耕文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培养了工商业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4. 农耕文明也为其他领域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比如农业技术、工艺制作、交通运输等。

四、中国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1.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的一条重要的国际贸易通道。

它连接了中国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地区和非洲等地。

2.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中国的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终点是东南亚、印度、非洲等地。

3. 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商品是丝绸、茶叶、瓷器等中国特产。

同时,中国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引进了外来的文化、物品和技术。

4. 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也为中国的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

【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

【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一、古代史1.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特点和转变2.人类农业的起源和发展3.文明的兴起和古代社会初步形成的特点4.古代文明的主要类型和代表5.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的形成和发展6.夏、商、周三代的社会组织和政权运作7.周宣王时期的分封制和封建制度的发展8.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的政权变化和思想文化繁荣9.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和影响10.汉代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成就11.三国时期的政权更迭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动荡12.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文化繁荣13.宋辽西夏金等政权的兴起和变迁14.元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特点15.明代的政治制度和海外航海活动16.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变化和文化交流二、近代史1.清代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社会特点2.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3.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影响4.辛亥革命和建立民主共和国的进程5.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影响6.北京政治演变和国共合作的背景和进程7.五卅运动和“一二·九”运动对中国的影响8.抗日战争的发展和胜利9.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10.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程11.文化大革命和中国政治经济的动荡12.林彪反党集团和“四人帮”的错误1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中国经济改革的起点14.中国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事务的演变15.台湾问题和中国统一的历程三、现代史1.二战后的国际格局和冷战的形成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重大事件与影响3.非洲、拉美和亚洲的解殖和独立运动4.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合作5.冷战后的国际形势变化和全球化的影响6.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和对全球事务的影响7.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和贸易保护主义8.当代科技与信息革命的影响和应用9.民族主义的兴起和国家主权的重要性10.当代的恐怖主义和跨国犯罪的严重性11.民主和人权在当代全球治理中的作用12.各国间的冲突和合作的发展趋势13.当代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的挑战与前景14.可持续发展和环保问题的重要性15.中国在当代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上是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你可以根据这个清单来进行系统地学习和复习历史知识。

高考历史的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的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的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1.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等朝代的兴衰2. 诸子百家3.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农家、名家、纵横家等思想流派4. 大禹治水、尧舜禹5. 青铜器文化6. 周公制礼、九家制度7. 春秋时期的政治变革、列国时代的外交政策8. 法家思想和秦始皇的统一战国六国9. 汉初政治制度、汉武帝时期的改革10. 汉朝的丝绸之路和汉帝国的疆域拓展11. 汉唐的科举制度和科举文化12. 汉唐的农田灌溉和农业生产13. 唐朝的外交政策和外国使者14. 唐代的经济繁荣和封建特色15. 唐宋交替的原因和特点二、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1. 明清社会经济2. 明清科技文化3. 清初历次政治改革和反清复明运动4.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5. 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6. 辛亥革命和中国民主革命的力量7.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8. 四·一二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9.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战争10. 解放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改革建设12. 文革和改革开放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14. 中国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15. 中国的世界地位和影响三、世界历史知识点总结1. 古代近东的文明2. 希腊罗马的文化、哲学、政治和军事3.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和教会权力4. 巴黎公社和社会主义运动5.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结果6. 十月革命和苏联的历史7. 威玛共和国和纳粹党的兴起8. 意大利法西斯和墨索里尼的统治9. 西班牙内战和弗朗哥的政权10.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结果11. 联合国的成立和冷战的背景12. 全球化和国际关系13. 欧洲一体化和欧盟的发展14. 美苏冷战和平竞争的特点15. 中东问题和国际反恐合作以上就是对高考历史知识点的总结,虽然知识点众多,但只要掌握了每一个知识点的核心内容,尤其是对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结果和影响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就能够很好地应对历史考试。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1. 夏、商、周三代的兴亡及其特点2.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发展3. 秦统一六国和秦朝的建立4. 汉朝的六个时期及其特点5.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6. 隋朝与唐朝的建立及其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特点7. 宋朝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特点8. 辽金夏的兴起与覆灭9. 元朝的建立与统治10. 明朝的兴起、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文化特点11. 清朝的建立、封建专制统治、对外侵略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任务12.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政治运动(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13. 近现代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二、世界史知识点1. 远古史时期的人类起源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主要内容2. 古代文明(如伊尼干、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希腊、罗马等)的兴衰及其对人类文明进程的贡献3.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与教士统治4. 地理大发现及其对于欧洲历史的影响5. 文艺复兴与科学技术革命6. 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7. 英法工业革命及工业化的全球扩散8. 近代帝国主义的兴起与扩张(包括殖民体系的建立与扩张)9.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表现和影响10.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表现和影响11. 冷战与两极格局12. 当代世界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三、中国近代史知识点1. 第一次鸦片战争及其影响2. 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影响3. 戊戌变法及其失败4. 辛亥革命及其意义5. 中华民国政府的建立与北洋政权的统治6. 五四运动及其影响7. 北伐战争及国共合作8.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政权建设9. 抗日战争的爆发、长期战争与人民抗战胜利1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及新中国的成立四、世界现代史知识点1. 英法美等西方国家的工业化与现代化建设2. 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革命3.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战后国际秩序重建4. 法西斯主义的兴起与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5.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表现与战后秩序的形成6. 冷战与两极格局7. 美国的对外扩张与全球跨国公司的兴起8. 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国家的独立运动与发展道路9. 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与发展受阻的原因10. 当代世界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进展五、中国近代史、世界现代史的关系1. 近代中国的开放与世界的联系2. 中国近代史与世界现代史的相互影响3. 世界历史对中国近代史的启示4. 中国近代史对世界现代史的启示以上是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的整理,希望对您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高三历史必背知识点100

高三历史必背知识点100

高三历史必背知识点100在高三历史复习中,掌握必要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提供一份高三历史必背的知识点清单,供同学们参考:一、中国历史1. 甲骨文的发现与意义2. 三皇五帝的传说3. 夏商周的建立与发展4. 春秋战国时期的七雄争霸5. 秦朝的统一与法家思想6. 汉朝的文化与政治7.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动荡局势8. 隋唐宋元明清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特点9.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0. 中国的对外关系演变二、古代国际关系1. 古代希腊城邦的兴衰2. 古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与扩张3. 波斯帝国与希腊城邦的战争4. 印度教与佛教的传播5. 渔阳、巨鹿之战与西凉势力的抬头6. 唐朝的外交政策与安史之乱7. 意大利文艺复兴与海上探险8.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体系的建立三、近代国际关系1. 世界各大洲的殖民地化2.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战争形势3. 冷战的起因与两个阵营的形成4. 第一次和第二次伊拉克战争的背景与结果5. 当代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与挑战6. 现代中国的发展与对外关系四、中国古代文化与思想1. 诗经与楚辞的特点与作用2. 孔子与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发展3. 道家思想的主要思想及代表人物4. 墨家的创始人与主要思想5. 法家的主要思想与实施手段五、世界古代文化与思想1. 古希腊的哲学与文化2. 古罗马的文化与艺术3.佛教的起源、传播与影响4. 印度古代的宗教与文化5. 犹太教与基督教的起源与发展六、历史名著与历史事件1. 《史记》与司马迁的贡献2. 《资治通鉴》的作者与编纂方法3. 五四运动背后的原因与影响4. 一二·九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5. 九一八事变与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以上只是列举了高三历史必背知识点的一部分,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应该根据教材和老师的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相信只要同学们踏实努力,必定能够在历史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预祝同学们取得优异的成绩,实现理想的成功!。

2023高考历史基础知识清单

2023高考历史基础知识清单

2023高考历史基础知识清单2023年,高中历史科目将迎来一场重要的考试——高考。

为了帮助各位考生更好地备考,本文将为大家提供2023高考历史基础知识清单,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古代史基础知识1. 中国古代文化的起源与发展2. 中国古代历史时期的划分与特点3. 中国古代文明的主要代表:夏、商、周4.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5. 秦朝的建立与秦始皇统一中国6. 汉朝的政治制度与经济社会发展7.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文化变革8. 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繁荣二、近代史基础知识1. 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与中国近代化进程2. 清朝末年的政治危机与中国的国家命运3.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4. 北洋政府与国共合作的发展5. 抗日战争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6. 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与发展三、现代史基础知识1. 当代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2. 冷战与国际关系3. 二战后各国的复苏与发展4. 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合作与发展5. 科技与信息时代的挑战与机遇6.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7. 全球化与地区矛盾的关系四、名词解释与重要事件1. 重要历史人物与其贡献:孔子、毛泽东、邓小平等2. 重要历史事件: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三大战役等3. 重要历史文化遗产:敦煌石窟、长城、丝绸之路等以上仅为2023高考历史基础知识清单的一个简要概述,希望能够帮助大家理清高考历史科目的重点内容。

同时,大家还需注重学习历史的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善于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祝愿各位考生能够在2023年的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三历史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三历史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三历史知识点归纳大全在高三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历史知识点,这对于备考高考非常重要。

下面将对高三历史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记忆历史知识。

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1. 夏朝至秦朝1. 夏朝:夏启、夏桀、夏朝的社会制度和文化特点。

2. 商朝:商汤、商纣、商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发展。

3. 周朝:周武王、周公旦、封建制度的建立和演变。

4.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孔子、孟子、老子、孙子等的思想和著作。

5. 秦朝:秦始皇、秦朝的政治改革和对外扩张。

2. 中国的封建社会1.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五胡乱华、南北朝时期的社会政治。

3. 唐宋时期1. 唐朝:唐太宗、玄武门之变、科举制度的实施。

2. 宋朝:北宋、南宋、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4.元明清时期1. 元朝:成吉思汗、忽必烈、元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交流。

2. 明朝:朱元璋、明成祖、明朝的政治制度和海外探险。

3. 清朝:满洲入主中原、康乾盛世、清朝的政治制度和闭关锁国。

二、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1. 鸦片战争及其影响1. 鸦片战争的爆发和结果。

2. 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和对中国的影响。

2. 辛亥革命及其影响1. 辛亥革命的爆发和结果。

2. 中华民国的建立和政治变迁。

3. 近代中国的政治发展1. 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入。

2. 中共成立和农民革命运动。

3. 中国国共内战:解放区的建立、三大战役、土地改革。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发展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和政治制度。

2.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经济改革开放。

三、世界史知识点1. 古代文明1. 埃及文明:金字塔、法老王、尼罗河。

2. 希腊罗马文明:古希腊城邦、罗马帝国、奥运会。

2. 中世纪的欧洲1. 封建制度:领主、骑士、农民。

2. 宗教改革:马丁·路德、新教的兴起。

3. 近代欧洲1. 巴黎公社: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

2.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原因、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

【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

【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
【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
一、中国古代史
1. 原始社会的特征与转变: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的区别,农业的起源等。

2. 古代文明的主要类型和代表:如黄河文明、长江文明等。

3. 夏、商、周的社会组织与政权运作,以及封建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4.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化与思想文化的繁荣。

二、中国近代史
1. 鸦片战争:原因、经过、结果及影响。

2.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清政府的失败,割地赔款及对中国的影响。

3.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运动的起因、经过和影响,以及《辛丑条约》的签订。

三、中国现代史
1. 五四运动:背景、经过与影响。

2. 土地革命:原因、经过和结果。

3. 抗日战争:全面抗战的爆发、战略防御与相持阶段、战略反攻与胜利。

4.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及渡江战役,新中国的成立。

四、世界史
1. 古代文明: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等文明的兴起与特点。

2.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潮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

3. 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经过与影响。

4. 两次世界大战:一战、二战的爆发原因、经过与影响。

5. 冷战与非对称世界秩序:美苏冷战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

中国史重点知识背诵清单:中国古代史

中国史重点知识背诵清单:中国古代史

中国史重点知识背诵清单:中国古代史早期国家的特征1.政治(1)王权与神权相结合,带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甲骨文、祭祀)(2)血缘与政治相结合,家国同构。

(分封制、宗法制)(3)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内外服制、分封制)(4)职官系统采取世卿世禄制,国家治理使用礼治而非法治。

2.经济:青铜农具极少,井田制下土地国有制实行集体劳作。

3.思想(1)由神本到人本,西周出现民本观念。

(2)学在官府,贵族通过教授礼乐维护等级秩序。

(3)开始形成统一的心理文化认同。

(华夏文化)分封制的影响(1)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使西周成为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2)诸侯国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西周后期王室衰微,形成了强大的地方割据力量。

夏商周贵族政治的体现(1)政治上:贵族垄断了政权(分封制、宗法制、世卿世禄制)。

(2)经济上:贵族垄断了土地和工商业(井田制、工商食官)。

(3)文化上:贵族垄断了学校教育和一切学术文化(即学在官府)。

诸侯变法运动的背景①政治: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②经济:铁农具、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③军事: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④思想:法家学说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武器商鞅变法的评价1.积极①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潮流,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②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消极①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②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秦朝产生消极影响,导致秦朝的暴政。

③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④并未与旧的制度、文化、风俗划清界限。

E.压制工商业发展,违背社会发展规律。

百家争鸣的背景1.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形成了宽松的社会环境。

2.具体原因:①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

③阶级关系上:士阶层崛起,并受到各国诸侯的重用④思想文化上:教育和学术的下移,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高考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考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考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高考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史部分:1. 先秦时期:包括夏、商、西周等朝代,重点了解各朝代的政治制度、经济特点、文化成就以及重要历史事件。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以及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流派的兴起。

3. 秦汉时期:秦朝的统一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汉朝的开疆拓土、丝绸之路的开辟。

4. 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鼎立、魏晋风度、南北朝的民族融合。

5. 隋唐时期:隋朝的短暂统一,唐朝的盛世,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以及科举制度的完善。

6. 宋元明清时期:宋朝的经济繁荣、元朝的民族政策、明清的封建制度和闭关锁国政策。

7. 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四大发明、《诗经》、《尚书》、《春秋》等经典文献,以及诗词、书画等艺术形式。

中国近现代史部分:1. 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了解战争背景、过程和影响。

2. 太平天国运动:农民起义的规模、原因和影响。

3. 洋务运动:自强运动的实施、影响和局限性。

4. 戊戌变法:变法的背景、内容、失败原因。

5.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6.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爆发、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7. 抗日战争:全面抗战的背景、过程和胜利的意义。

8. 解放战争:国民党和共产党的矛盾、战争过程和新中国成立。

9. 社会主义建设:三大改造、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重要历史事件。

10.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背景、政策和取得的成就。

11. 现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以及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以上是中国历史知识点的简要总结,考生在复习时应注重对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的深入理解,以及对历史人物和思想流派的全面认识。

同时,要关注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历史发展的脉络。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一、古代中国史1.远古时期:黄河文明、长江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包括走向农业经济、以良渚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社会、仰韶文化等。

2.夏商周时期:夏朝、商朝和周朝的兴衰更替,以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儒家思想的兴起。

3.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崛起与争雄,战国时期七雄争霸,以及各国之间的外交和联姻,如齐桓公、韩国反韩国等。

4.秦汉时期:秦朝的统一中国和秦始皇的各项政治、经济和文化,汉朝的兴起和西汉王朝的重要事件。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时期的三国鼎立和各国世家大族的活动,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文化和经济情况。

6.隋唐时期:隋朝和唐朝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状况,如隋文帝杨坚、唐太宗李世民等。

7.五代十国和北宋时期:五代十国的建立和消亡,北宋时期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状况,以及北宋政治体制的特点和科举制度的发展。

8.南宋和元朝时期:南宋时期的抗金斗争和文化发展,元朝的建立和统治,如南宋英雄岳飞、元朝的著名作家郭沫若等。

9.明清时期:明朝和清朝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情况,明朝的农民起义和抗倭斗争,清朝的统治和国内外政策。

二、中国革命史1.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中国共产党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

2.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背景、目标和意义,以及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3.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起因、发展和影响,以及中国共产党在五四运动中的作用。

4.中国共产党的兴起: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组织结构和重要领导人,以及中共一大、中共二大等党的重要会议。

5.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和国共合作,国共两党在南京国民政府中的地位和作用。

7.“十年动乱”:文化大革命的背景、目标和影响,以及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大革命的处理和反思。

8.开放:开放的背景、目标和影响,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变革。

三、世界现代史1.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参战国和结果,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超全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超全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超全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期- 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打制石器,以狩猎采集为生。

- 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开始种植作物和驯养动物,陶器制作技术出现。

- 龙山文化、仰韶文化等是中国史前时期的代表性文化。

2. 夏商周- 夏朝:中国历史上传说中的第一个王朝,有待考古学进一步证实。

- 商朝:出现了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

- 西周:分封制确立,形成了宗法社会;春秋时期,诸侯割据,战国纷争。

3. 秦汉- 秦朝:统一六国,实行中央集权,推行标准度量衡、文字、法律。

- 汉朝:开疆拓土,丝绸之路开通,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意识形态。

4.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魏、蜀、吴三国分治。

- 两晋:西晋短暂统一后,东晋与十六国并存。

- 南北朝:南北分裂,佛教进一步传播。

5. 隋唐五代- 隋朝:隋文帝、隋炀帝两代,大运河的开凿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 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国力强盛,文化繁荣,与外国交流广泛。

- 五代十国:唐朝灭亡后,中原地区政权更迭频繁,地方割据。

二、中世纪历史1. 宋辽金元- 宋朝:科技发展,经济繁荣,商业兴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辽、金:北方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宋朝多次战争。

- 元朝:蒙古族建立,统一中国,实行民族政策,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2. 明清- 明朝:洪武、永乐年间国力强盛,郑和下西洋展示了海上实力。

- 清朝:康乾盛世,疆域达到历史最大范围,晚清时期遭遇西方列强侵略。

三、近现代史1. 晚清与民国-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但国内战乱不断。

- 抗日战争与国共内战,最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 中华人民共和国- 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

- 改革开放,经济体制转型,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扩大。

- 21世纪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四、世界历史1. 古代文明- 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古希腊、罗马帝国等文明的兴起与衰落。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必背知识点_有哪些常考知识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必背知识点_有哪些常考知识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必背知识点_有哪些常考知识中国古代史必背考点一、古代著名的改革古代历史上无数次革新与变法实践表明,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因此,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1.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使齐国强盛,齐桓公确立霸业。

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废除特权,奖励耕战建立县制。

秦国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国家实力增强,为秦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

2.北魏孝文帝改革公元485年颁布均田令,实行汉化政策。

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方民族融合。

3.王安石变法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

兴修水利,发展了农业,政府的收入也增加了一些,军事力量也有所增强。

但是新法触犯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而失败。

二、历代疆域的变迁中国疆域变迁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疆域的变化也从一个重要的方面反映了历史的进程。

因此了解历代疆域变迁的历史,能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祖先的光辉业绩。

1.商朝东到大海,西到陕西西部,东北到辽宁,南到长江流域。

2.秦朝东到大海,西到咸海,东北到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南到南海。

3.唐朝东到大海,西到咸海,东北到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南到南海。

4.元朝北至阴山以北,南至南海诸岛,东北到今库页岛,西北达新疆、中亚地区。

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的范围之内。

5.清朝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的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纵观中国历史,统一的中国疆或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

在其形成过程中,汉族作出了主要的贡献,而少数民族为统一疆域的形成也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历代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统一疆域的形成。

2025年高考历史知识点清单

2025年高考历史知识点清单

2025年高考历史知识点清单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对过去的研究和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对于即将参加 2025 年高考的同学们来说,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点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一份较为全面的 2025 年高考历史知识点清单。

中国古代史政治制度1、夏朝开启了“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

2、商周时期实行宗法制和分封制,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封制则是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

3、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4、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通过推恩令等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

5、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

6、宋朝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二府三司制,把兵权、财权都收归中央。

7、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经济发展1、农业方面,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牛耕到唐朝的曲辕犁,农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2、手工业在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中发展,丝织业、制瓷业等工艺精湛。

3、商业在城市的发展中逐渐繁荣,从唐朝的坊市制度到宋朝打破坊市界限,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思想文化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流派相互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2、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3、隋唐时期,佛教和道教得到发展,三教合一的趋势逐渐显现。

4、宋明时期,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兴起,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新的发展。

中国近代史列强侵略1、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2、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化探索1、洋务运动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

高考古代史必记基础知识点总结

高考古代史必记基础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史(全一册)速记学问清单(标有☻的部分为须要识记的内容)第一章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基础夯实:第一节(略)其次节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中国进入奴隶社会。

2、约公元前1600年,商灭夏。

随后商朝建立。

3、商朝末年,周武王发纣,商亡。

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4、西周末年,王室衰微,斗争连年,国力贫困。

公元前771年,西方民族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其次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5、西周统治者为了巩固奴隶制统治,经济上实行井田制,政治上实行分封制。

井田制:是一种国有土地制度,土地属国王全部,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受田者只能世代享有,不得转让与买卖,并向周王交纳肯定贡赋。

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周王把肯定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公贵族,诸侯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并随从作战。

周初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齐、鲁、燕、卫、晋、宋等。

分封制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第三节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1、夏、商、周三代被称为我国的“青铜时代”。

商周是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

商朝青铜制造生产规模大,产品供国王和贵族运用。

西周青铜制造业进一步发展,产品趋向生活化。

2、我国是世界上用漆历史最悠久的国家。

商周漆器制造已达到较高水平。

3、商民擅长经商,后世讲经商的人称为“商人”。

商朝以贝作为货币。

4、商周时,道路沿途设有旅舍,并建立了邮驿传递制度。

第四节夏、商、西周的文化1、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的最大成就,它是世界上持续至今的最长的纪日方法。

2、商朝雕塑出现平雕和浮雕两种技术。

3、西周青铜器最大的特色是有大量青铜铭文出现。

第五节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春秋战国时期,斗争频繁,诸侯争霸,民族不断融合。

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公元前7、6世纪,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先后称霸。

春秋晚期,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先后称霸。

(春秋五霸)2、公元前403年,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分晋,后来,齐国大夫田氏代齐,形成战国七雄争霸的格局。

高考必背十大历史知识点

高考必背十大历史知识点

高考必背十大历史知识点
1. 秦始皇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
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2. 汉武帝开疆拓土:汉武帝时期,汉朝的疆域扩大到西域,开辟了丝
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3. 三国鼎立: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鼎立,形成了中国历史上著
名的三国时期,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

4. 唐朝的盛世: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盛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对外交流广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宋朝的科技与文化: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的
高峰时期,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
大影响。

6. 元朝的统一与民族融合: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
的大一统王朝,实行民族融合政策,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7. 明朝的海禁政策:明朝初期实行海禁政策,限制对外贸易,但随着
郑和下西洋,明朝的海外影响力达到了顶峰。

8. 清朝的康乾盛世:清朝的康乾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
化发展,是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

9. 辛亥革命: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10. 抗日战争:1937年至1945年,中国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对于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具有深远的意义。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清单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清单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早期政治制度特点:〔1〕神权色彩〔神权与王权相结合,通过占卜决定国事〕〔2〕血缘政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构造〕〔3〕地方独立性强〔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西周:〔1〕分封制〔2〕宗法制工程分封制〔国家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宗法制〔按照血缘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目的拱卫王室,稳固西周统治稳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内部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权的矛盾内容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权力: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徭役;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定期纳贡、朝觐述职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稳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宗法:就是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统远近区别亲疏的法那么〕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嫡长子继承〔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余子分封;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瓦解周朝末期,周王与诸侯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遭到破坏,分封制走向崩溃战国末年完全瓦解(根源:生产力开展)随着分封制的破坏、瓦解而破坏、瓦解,但其影响延续至今通过层层分封的方式,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明确了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即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周天子成为稳固分封制、强化王权;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作用天下的共主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加强了王权,稳固了统治,诸侯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团结易导致诸侯国分裂割据〔二〕中央集权制度〔从中央到地方一整套集权机制〕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建立至高无上的皇权;中央实行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制定选拔和考核官吏的制度分封制郡县制建立根底以血缘关系为根底按地域划分官员产生方式诸侯王位世袭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地位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与中央的关系诸侯国有很强的独立性,周王无法进展直接干预和控制郡县是地方的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官员职责X围封地内享有行政、军事、经济等权力〔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税等〕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影响随着生产力开展,诸侯实力增强,易开展为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1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了官吏任用原那么由世袭到行政任命的变化,是政治改革的一大进步,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二)中央集权制度(从中央到地方一整套集权机制)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建立至高无上的皇权;中央实行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 县制;制定选拔和考核官吏的制度分封制 宗法制 (3)西周: (1) (2) (1 )神权色彩(神权与王权相结合,通过占卜决定国事) 血缘政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地方独立性强(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2、中央官制的演变(1 )西汉时期:内外朝制度(汉武帝让近侍参与军国机要,形成内朝,成为决策机构,三公九卿逐渐成为执行 机构,即“外朝”)改变了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

(2) (3) (4) (5) 高行政机构,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6) 兀:一省制。

在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7) 明朝:明太祖:废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向皇帝负责;置殿阁大学士,充当顾问,不参与决策 明成祖: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票拟权) 之后内阁职权逐渐扩大,首辅张居正权倾朝野 内阁特点:无法定地位、不是行政机构、不能统率百官,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内阁的“票拟”能否 生效取决于皇帝的“朱批”;内阁大臣常受太监制约 (8) 清朝:康熙帝时期,在宫内设置南书房,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扩大了皇权雍正时设军机处,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机要政务。

但他们品级不高,不得私自和官 员交往,日夜轮流在军机处值班,受皇帝召见,跪奏笔录。

军机大臣必须完全执行皇帝的旨意,全国军政大权都 集中到皇帝手中。

军机处的设置简化了政务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军机处的设置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 到顶峰。

规律总结:① 从汉至元,中央由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直至宋元发展,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的趋势。

② 历代封建中央中枢机构的变化,都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准则,体现了中国封建统治“家天下”思想的 根深蒂固。

③ 在古代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中,削弱相权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分割相权,使之相互牵制;二是转移相权至其他_ 机构,权力转移的总趋势是由外朝或外廷的大臣向内朝或宫内的侍臣转移,即由远及近;同时,行使相权的机构 总是不断地由内朝向外朝转移,即由内向外。

3、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1) 战国和秦朝:实行郡县制 (2) 西汉① 汉初,刘邦为巩固皇权分封刘家子弟为诸侯王,实行“郡国并行制” 集权。

②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王国势力被削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以和平手段解决王国问题,地方设刺史代表中央监督地方官员,郡县制再次成为大一统帝国的地方行政规制。

③ 东汉时,形成州(从西汉时的监察区演变为行政区) 、郡、县三级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3) 北宋:① 军事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编练禁军,将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② 行政上,设置知州、通判,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③ 财政上,设转运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⑷元朝行省制度:除河北、山西、山东归中央的中书省管,其余在地方设行省。

行省长官由朝廷命官,行省之 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

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特东汉时期:尚书台取代三公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改称尚书省,新设立中书省与门下省,但未成为中枢权力机构 唐朝: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 宋朝:“二府三司制”一一 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合称 二府”,度支、盐铁、户部合称“三司” (中书门下是最、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政,以削弱相权)(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

,内阁制度确立, ,但后来王国势力逐渐坐大、威胁到中央点:中央派出机构;长官由皇帝任免,代表中央分驻各地,管理辖区内军政事务;不可世袭;行省具有两重性,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掌握权力大而不专制) 。

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规律总结:中国古代地方管理体制的演变趋势: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其认识是有利于国家统一,但地方完全失去独立性;绝对服从中央,不利于地方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4、选官制度的演变(1)西周:世卿世禄制贵族子弟,继承祖权血缘(2)战国至秦:军功爵制战功封爵战功(3)西汉:察举制、征辟制官吏查访推举征召品行(孝廉)(4)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中正官评定授官门第族望(5)隋唐一明清:科举制考试选官才能科举制的创立与发展:①隋朝:隋文帝开科取士,隋炀帝创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②唐代:唐太宗时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首创武举、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考。

③宋代:分乡试、省试(明清称会试) 、殿试三级;省试由礼部主持,殿试是省试的复试,由皇帝主持,举人通过殿试称为进士;科目减少,名额增加,实行糊名法;王安石变法时,废明经科、进士科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

④明清:八股取士、日益僵化;1905年清末新政正式废除科举制。

影响:①出身寒微的读书人获得了参与政治管理的机会,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抑制了门阀,扩大了官吏来源; 进社会阶层转化,加速了社会流动②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③以儒家学说为主要考试内容,推动儒家思想和文化的传承与繁衍;强化儒学正统地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抑制了新知识新学科的渗透和发展,压抑了科学技术的进步④在选拔人才方面,过于侧重才学标准,忽视了品德的考查,造成一些官员道德素质低下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认识:⑴古代选官标准由血缘、财产和门第逐渐转向才学,趋于公平客观;⑵历代统治者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完善和严密,目的在于将社会各阶层的人吸引到封建官僚体系中,以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⑶科举制在唐宋时以积极作用为主,明清时日益僵化。

近代被西方借鉴,成为今天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

5、中国古代监察与谏议制度(1)演变:①秦朝:御史大夫掌管监察;②汉代:中央设御史府,地方设刺史;③隋唐: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④宋代: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是中央最主要的机构。

台谏官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台谏官的选择和去留由皇帝亲自决定) 。

地方设通判监督知州。

⑤明清:监察达到顶峰,中央设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在地方设按察使司丄经没有专门的谏议机构。

⑵评价:①作用: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②局限: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一)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1、梳理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历程 (1) 土地公有制:原始公社时期(2) 井田制:商周一春秋(西周时盛行。

名义上为土地国有,实际上土地为周天子私有,贵族占有,不允许转 让和买卖;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公田”被大量抛荒,“私田”成为耕种者的私有土地,土地私有现象日益严重,井田制瓦解) (3 )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三大改造完成A 确立:商鞅变法: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B 土地兼并: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危害:影响政府财政收入、激化社会矛盾;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土地 兼并使两种矛盾突出:一是农民与地主的矛盾,二是封建国家与地主的矛盾。

这些矛盾的发展一般出现两种结果: 一是封建政府采取抑制兼并的措施,使兼并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二是直接导致农民战争的爆发) (4)均田制的实施:北魏、隋、唐朝前期 ① 目的:抑制土地兼并、保护小农经济② 内容:政府将掌握的大量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承担相应的赋税(丁男、中男授田一顷、其中八十亩为口 分田,二十亩为永业田。

身死则口分田归还政府,永业田则为世业) ③ 作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收入增加④ 破坏:唐代中叶,由于土地兼并严重,国有土地越来越少,均田制被破坏,租庸调制被两税法所取代。

2、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黄河流域一一长江中下游地区) ⑴过程:三阶段(奠基于魏晋,开始于唐后期,完成于南宋)。

转移规律:国家处于分裂战乱时期,南移特征较突出;经济重心南移受政治重心南移影响;由北向南,由内地向 东南沿海地区 ⑵原因: ① 自然条件:上长期开发, ② 社会环境: ③ 人口因素:④ 政策因素:⑤ 隋大运河的开凿促进南北经济交流;⑥ 政治中心的南移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晋室偏安建康,宋室南渡临安)。

⑶启示:政局的稳定是必要条件;统治者的重视程度是重要因素;及时引进、吸收最先进的技术是重要保证。

⑷影响: ①② ③ ④ (二)古代手工业1、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规律:(1) 两大变化:一是由官府垄断、主导到三态并存,最后私营超过官营,占据主导;二是生产关系由官营中的征 役制发展为雇募制,最后在私营中出现了雇佣劳动关系(2) 受古代宗法观念及男尊女卑思想影响,手工业技术一般不传外姓, 闭、容易失传,不利于手工业的发展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气候变迁,使江南地区适宜农耕,北方气候逐渐变冷变干,加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北方战乱较多,社会经济遭到破坏,南方相对和平稳定,吸引大量北民南迁; 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补充了劳动力,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奖励垦荒、减免赋税、兴修水利);江南地区户口数超过北方,人口比重趋于合理 手工业重心、商业重心随之南移 促进了文化重心的南移(人才结构发生变化) 促进了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与民族融合“传儿不传女,传媳不传女”,导致技术封(3)四大特点:规模巨大,分工细密;技术先进,工艺精湛;素称发达,世界领先;历史悠久,影响深远。

(三)古代商业的发展概括明清B古代城市的演变①先秦: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都城成为重要的商业中心。

②隋唐:市坊分开,城市的职能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中心;唐代商业城市有所发展,古代的长安、洛阳等是重要城市。

③南方城市的崛起:唐代开始,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有“扬一益二”的说法④宋元:市坊界限被打破,开封、临安,大都等主要商业城市繁荣;城市的经济职能大大加强。

⑤明清:出现生产性、专业性、商业性的城市(四)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1 )重农抑商含义: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一一明清时期,中唐之后有所松动)①目的:维护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农业生产关系国家财政收入和国家稳定)②直接原因:小农经济的脆弱性,要求统治阶级抑制商业,防止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③表现: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