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3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1教学目标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学重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五带的划分及特征。

教学难点:1、由于地球的自转所产生的地方时差。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四季的形成。

教学过程【导入】地球的自转[展示]课件:地球的自转[教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地球是绕什么在不停地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怎样?(地轴。

自西向东)(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归纳,并讲述自转的周期)[教师]这有一个地球仪,哪位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地球的自转?(请2—3名学生上讲台演示)[提问]日出日落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日月星辰为什么不西升东落?(由于地转的自转;因为自转是自西向东)活动2【讲授】昼夜更替[演示]教师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演示昼夜的产生,并讲解产生的原因;然后再转动地球仪,演示昼夜更替,并讲解产生的原因。

[提问]地球自转一周,地球表面就完成一个昼夜交替,其经历的时间是多少?(大约是24小时)活动3【活动】小组探究[活动]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每组一个地球仪,一个手电筒,完成:①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注意昼夜是怎样交替的。

(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能力)②在图上找到中国北京、美国纽约、日本东京,并在地球仪上作好记号。

[讨论]①当北京是白天时,纽约、东京哪个是黑夜,哪个是白天?(纽约是黑夜,东京是白天)②北京和东京哪个地方先见到太阳?这说明哪个地方时间早?(东京。

东京时间早)③东边的地方和西边的地方哪个时间早?(东边)④教材图1、18:在同一时刻,姨妈和畅畅互致问候时,为什么会有时间上的差异?如果畅畅中午12点打电话给姨妈是否合适?为什么?(由于地球的自转导致东边比西边的时间早。

高一最新地理教案-地理必修1人教版第1.3地球的运动 精

高一最新地理教案-地理必修1人教版第1.3地球的运动 精

地理必修1人教版第1.3地球的运动教案第一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2.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

3.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二、能力目标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教学过程【设疑引入】在学习第一节的内容时,我们提到了宇宙间的星云、恒星、行星、卫星等各种物质构成了天体,并了解到天体的两个属性——物质性和运动性。

那么,地球的的运动有哪些类型,它运动的特点又有哪些呢?【学生回答】自转和公转【总结讲解】地球的运动是多种运动的叠加——绕地球和月球的质点中心旋转、绕太阳公转绕地轴自转、随太阳绕银河系中心旋转、随银河系在宇宙中运动等。

我们这节课仅探究地球的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两种方式。

【板书】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板书】一、地球的自转1.方向【演示】教师转动地球仪。

【提问】描述自转的方向。

【学生回答】自西向东【演示】转换地球仪的观察角度,分别从北极和南极上方观察转动的地球仪。

【提问】描述从北极看和南极看到的地球自转状态。

【学生回答】略。

【板书】记忆方法:右手——四指半握,大拇指代表地轴指向北极星,四指为自转方向【演示】地球仪自转。

【提问】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样知道地球自转了一周?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呢?【学生回答】略。

【过渡】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随观测参照物的不同而不同。

我们一般以太阳和天空中的恒星为参照物,相应的周期我们分别称之为太阳日和恒星日。

【演示和讲解】1、播放flash“恒星日和太阳日”,让学生对恒星日和太阳日的产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 运用“太阳日和恒星日”投影片分析“恒星日与太阳日图”中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关系。

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3节地球的运动教案和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3节地球的运动教案和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3节地球的运动教案和知识点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地自转的运动,平均角速度为每小时转动15度。

下面是由店铺带来的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3节地球的运动教案和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3节地球的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以及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变化、周期和黄赤交角。

2.了解昼夜的产生及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

3.了解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以及水平运动物体偏转的含义。

4.了解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含义,以及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纬度变化及其成因。

5.通过观察地球仪的演示和参与演示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想像力。

6.通过读图、画图、分析等活动,提高学生运用地理因素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或用地球仪操作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提高学生用科学准确的语言表达地理现象、概括地理特点的能力。

2.通过分析地球不同纬度地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地球空间思维和想像能力。

3.通过绘制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昼半球和夜半球图、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图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认识宇宙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与静止是统一的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

3.通过绘图训练,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情趣,激发对科学和个人内在美的追求志向。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由两大部分组成,其一是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其二是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是本教材的重要基础理论,对于认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都有着重要意义。

地球同时存在着不同的运动形式,如绕地轴自转、绕太阳公转、随太阳参与银河系的运动等。

即使是公转也不只是简单地绕太阳作椭圆运动,而是绕日地质心运动,同时也绕月地质心运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1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1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1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一、课标解析认识地球运动的规律;掌握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轴: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的,其北端始终指向附近。

从北极上空看,呈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呈方向旋转。

1恒星日:真正的周期,地球自转,用日:昼夜更替的周期,地球自转,用度:极点为,其他各处相同,线速度:自向减小(赤道处最大)。

方向:自向,从北极上空看呈;从南极上空看呈。

周期:一个年,日时分秒。

形状:近似正圆的。

2.公转轨道:近日点:初。

远日点:初。

角速度:平均:,点较快,点较慢。

速度线速度:平均:,点较快,点较慢。

(二)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1.地球运动是与的叠加。

2.黄赤交角:指平面与平面的交角,目前是。

3.影响:使太阳直射点在之间往返运动,并使地面获得太阳的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

三、典题解析1.在下图中表示太阳日的是()A.a B.b C.a+b D.a-b解析:时间与我们生活可以说是息息相关的,该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每一天长短的确立的理解程度。

就能力考核来说,则也可以说是看看考生对从图表中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的强弱。

题目中隐含着的一个知识点是: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公转的方向是一致的。

即,从空中看地球,如果其公转方向是逆时针的(如该图所示),那么地球的自转方向也一定是逆时针。

有了这个基础常识,读图即可以明白,太阳日比恒星日长。

答案:C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角∠α、∠β的度数是,从其大小及其所对应的弧长分析出地球自转速度的特点是。

(2)图中C点的经度是,如果E点是10点钟,则C点的时刻是点钟。

(3)由C向A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将发生向(东、南、西、北)偏移的现象,由C向D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将发生向(东、南、西、北)偏移的现象。

解析:本题考核的知识涉及到经度的概念、地球自转速度、时间计算和水平运动物体偏向等知识点。

首先根据经度的概念得出∠α、∠β的度数是45°。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一些基本数据:周期、速度、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2.理解由于地球自转运动造成的昼夜交替、地方时差,掌握时间的有关换算,能正确判断晨昏线。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的过程及其原因,并能演示其运动规律。

4.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及纬度变化。

[过程与方法]1.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学生能够准确地画出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

2.能根据“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地区相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

2.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教学重点1.自转和公转的特征,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3.四季的划分方法及划分依据。

●教学难点1.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原因分析。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补充内容:有关地球仪的知识1.地轴:地球的自转轴(在一定时期内可看作是不变的)2.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

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3.经线与纬线的特点比较4.纬度与经度的划分5 .经纬网确定方向在用经纬网确定两点相互方位时,应注意的问题是:①位于同一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正北的关系,位于同一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正西的关系。

②若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在判定两点间的方位时,既要判定两点间东西方向,又要判定两点间的南北方向。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优秀教学案例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优秀教学案例教案
1.培养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地理科学的热爱;
2.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鼓励学生对地理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4.培养学生具备全球视野,关注地球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4.小组合作:本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探究地球运动的相关问题。通过分工合作、分享观点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实践操作:本案例设置了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提高地理应用能力。通过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如GPS、遥感等,观察和分析地球运动相关的地理信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6.情感教育:本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同时,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关注地球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7.反馈与评价:本案例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通过评价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学习效果。
2.启发式教学:本案例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地球运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地理素养。
3.多媒体教学:本案例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视频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地球的运动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同时,多媒体教学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2.学生完成作业后,进行自我检查和反思,巩固学习成果;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人教版必修一1.3地球运动精品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1.3地球运动精品教案

共1课时第三节地球的运动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

2.知道地球公转引起的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

3.记住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度数、五带的名称和范围。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绘制简略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2.通过活动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使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四季的变化与地球公转的内在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地球运动的形式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讲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已具有一定的问题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但推理能力较差;对复杂问题,认识上还存在着局限性,还不能从整体上认识事物。

本节的内容涉及了天文、地理、数学(代数、三角、几何)、物理等学科的知识,综合性很强,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要求较高。

学生在初中曾学过一些地球运动的知识,并且基于前两节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本节开始让学生立足地球本身,探讨地球的运动。

地球具有很多神秘的东西,学生观看地球运动视频,通过模型进行模拟,对于地球的运动、成因很感兴趣,有较强的求知欲。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3.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难点:1.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原因分析。

4教学过程4.1 第二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2019年巴西世界杯巴西与克罗地亚的揭幕战,将于当地时间6月12日下午5点开始,而我国的球迷需要在6月13日的凌晨4点收看。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活动2【讲授】昼夜交替探究一:1.课件展示地球景观图,问题:这张照片反映了怎样的地理现象?2.演示实验:手电筒照射地球仪,模拟太阳照射地球问题:用手电筒作为光源,照射在地球仪上,观察并思考:①此时地球上被照亮的部分占地球仪的几分之几?未照亮的部分占地球仪的几分之几?此时中国是几点,美国是几点?②在地球上,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称昼半球,未被照亮的部分称夜半球。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探讨地球运动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结合时事新闻,分析近期的极端气候事件与地球运动的关系。
4. **小组合作项目**: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关于地球运动的科普宣传册,内容包括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地理现象、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要求图文并茂,易于理解。
-小组合作制作关于地球运动的PPT,并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展示分享,以促进知识的内化和交流。
2.学生在科学探究方面的经验。他们可能缺乏独立进行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的机会,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培养其探究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知。他们对地球运动的认识可能仅停留在应试层面,需要激发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4.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他们对地球环境、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关注程度不同,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其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制作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简易模型,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地球运动方式的理解。
2. **实践应用提升**:
-观察并记录连续一周内日出日落的时间,分析昼夜长短的变化,并尝试用地球自转的知识进行解释。
-调查当地某种农作物(如小麦、水稻)的生长周期与地球公转的关系,撰写小报告。
3. **拓展思考研究**:
-查阅资料,了解地球运动对其他星球(如火星、金星)的影响,并与地球进行对比分析,撰写对比分析报告。
2.填空题:涉及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让学生填空,提高他们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3.分析题:给出具体案例,如我国某地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变化,让学生分析地球运动对其产生的影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五)总结归纳
在课堂尾声,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采用以下方式进行:
(二)教学设想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 1.3地球的运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 1.3地球的运动

三、设计理念与思路创造探究学习的条件,让学生尝试进行探究学习。

基本思路:四、教学方法教法学法创设情景法、演示法、实验法、读图分析法、探究教学法、总结归纳法情景感受法、实验体会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手电筒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画图用具(直尺、圆规)、铅笔六、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景导入(3分)导入:多媒体播放“地球运动动态模型”导入同学们边看模型,老师用诗句切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

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选出几个本课要重点研究问题记录下来。

①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点②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结合他们的预习情况思考刚才的现象,提出相关问题,然后和同桌交流分享。

可能会提出问题:①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异同?……情景导入讲授新课,让大家思考“坐地日行八万里”能实现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

情景导入讲授新课地球自转课堂总结线速度角速度习题检测,知识巩固知识点反馈,解释诗句原理地球公转学生分组实验探究二、讲授新课【一】(15分)一、地球的自转(板书)请三位同学上来根据预习的情况给大家演示一下地球的自转运动。

(老师在旁边指导)老师演示,知识升华,加强同学对地球自转的绘图能力。

观察地球沿着地轴转动方向【提问】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样知道地球自转了一周?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呢?任何一种圆周运动,总离不开角速度和线速度。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提问】根据地球自转的周期,可以计算出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为每小时多少度?读图说出地球自转线速度有什么分布规律。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位置侧面北极上空南极上空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顺时针全班同学按照座位前后排分小组,他们自己选出组长,整合每个人的问题边听老师的讲解,边解决问题:【同学回答:】……【同学回答:】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因纬度而异(离地轴的距离即圆周运动的半径不同,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大),赤道处最大(1670千米/小时),自赤道向两极渐小,两极的线速度为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1章第3节地球的运动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1章第3节地球的运动教案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通过图表分析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地理意义过程与方法:观察分析,读图比较;探究讨论;模型模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地球运动形成初步的空间架构思维;激发学生对天球运动的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对自然地理的探索兴趣。

为选修一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与公转;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教学难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教学模式:互动探究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模式结合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具:地球仪,大头笔,灯泡课型:综合课课时数:4个课时(以每节课45分钟设计)第一课时地球的自转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在图上辨别出地球自转的方向;说出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分布规律过程与方法:观看视频,讨论探究;观察模型,分析地球自转的物理特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球运动的抽象运动的兴趣;初步建立对地球运动的分析思维。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教学难点:地球自转的周期教学方法:讲授法为主,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为辅。

教具:地球仪,纸条,透明胶课型:绪论课讲授提纲:导入(1min)——观看视频(2min)——地球自转的旋转中心、方向(1min)——操作演示(1min)——得出地球自转北逆南顺(10min)——地球自转的周期(5min)——探讨地球自转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变化规律(10min)——课堂小结(1min)——5分钟随堂小测(7min)。

小节导入:同学们,日升日落,春夏秋冬这些我们熟悉的现象其实都来源于地球的运动,也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章节内容。

对于地球的运动,类似于物理,我们将从它的旋转中心、方向、周期和速度等四个主要方面来学习。

课程导入:同学们,我们这样静坐着,毛主席说我们已经日行八万里了,为什么会这么神奇?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地球的自转将告诉大家其中原由。

主要教学活动:地球自转的旋转中心和方向:教师:下面我们观看地球自转的视频,并请同学们在看视频的时候思考以下问题:思考问题:地球围绕什么旋转?自什么向什么方向运动?在南北两极看地球自转:教师:拿着地球仪(南北极附近各贴一张纸条),令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转动手,使北极方向面对学生,问学生:同学们,根据纸条飘动的提示,你们现在看到地球转动时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学生:逆时针教师:转动手,把地球仪的南极方向转向学生:那这样呢?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学生:顺时针教师:很好,那请问同学们,在刚才整个过程中,老师转动地球的方向一直没变,都是自西向东,说明地球自转的方向有没有变化?学生:没有教师:那为什么我们在北极和南极看到地球转动的方向是不一样的?(学生可能一下子答不上来)教师引导学生:我们再一次看一下,首先是先看侧面,看到是自西向东,到北极方向,是逆时针,到南极方向,是顺时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1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1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1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教案一、主干知识点的梳理(四)地球公转与季节①春分—秋分(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半球,是半球日照时间最长的季节。

北半球各纬度昼长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夜越。

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夜,北极圈内出现现象。

南半球相反。

1.昼夜长短的变化②秋分—次年春分(北半球的冬半年);太阳直射半球,是半球日照时间最短的季节。

北半球各纬度昼长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夜越。

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夜,北极圈内出现现象。

南半球相反。

③春秋分:太阳直射,全球。

④赤道上:终年。

①同一时刻:由直射点向递减。

②夏至日:由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达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一年中的最小值。

③冬至日:由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④春秋分:由向南北两极递减。

①四季的形成:除赤道外,同纬度地区,和随季节而变化,也随季节有规律的变化,形成四季。

3.四季的更替②天文四季③气候四季(北温带)④传统四季二、典题解析1.右图为地球自转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夜晚,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此时()A.M地的白天比N地短B.M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N地C.当N地为下午7时,M地是次日上午5时D.M地大约3点钟日出,21点日落解析:由图可知,此时是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越往南极点,白昼越长;越靠近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所以M地的白天比N地长,但M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N地。

N地位于日界线(180度经线)以东,日期应减一天,故C项错误。

答案:D2.下图为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其他地区为白昼,读图判断:(1)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____,出现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大致是______________。

(2)此时,900E的区时是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时,时间是__________时。

人教版高中必修1地理1.3《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必修1地理1.3《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速度等基本特征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地球运动对地球表面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3.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等。
针对以上重难点,教学设想如下: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画,激发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3.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地球运动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1)简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分析地球运动对以下方面的影响:地球表面温度分布、农业生产、人类生活。
4.撰写一篇关于地球运动的科普文章,要求不少于500字,内容要准确、生动,向他人传播地理知识。
5.搜集有关地球运动的新闻、故事等资料,与同学分享,提高信息搜集和交流能力。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周期、速度等基本特征,以及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地方时等。
2.分析地球公转的概念、周期、速度等基本特征,以及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等。
3.通过地球仪、天文望远镜等工具,让学生观察地球运动的过程,加深对地球运动知识的理解。
3.设计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操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4.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实践活动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地球运动的现象有所感知,如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但这些感知可能不够系统、准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一《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一《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地球的运动》,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进一步深入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影响,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对地球运动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同,需要教师进行针对性教学,巩固基础知识,提高整体水平。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4.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动画等,形象生动地展示地球运动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态过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地理现象的产生。
5.加强课后辅导,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讲解地理坐标系的相关知识,如经纬度的划分、地球上的时间带等,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地理坐标系描述地理位置。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地球运动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并分享地球运动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3.作业提交后,教师要及时批改,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高自己。
-例如,以我国不同城市的时差为例,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并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运用实验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地球运动规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创设互动式课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掌握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地理现象的影响。
-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周期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时间差异等)。
-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速度、周期,以及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等)。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练习题进行展示和讲解,指出易错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阶段,教师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地理现象及其影响。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3.教师强调地球运动在地理学科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学会运用地球仪、天文望远镜等工具观察地球运动现象,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能够通过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过程,分析产生的地理现象。
-能够利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星空,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3.掌握地球运动的相关地理概念,提高地理素养。
-掌握地球运动的基本概念,如地球自转、公转、黄赤交角等。
-能够运用地理术语描述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提出关于地球运动的问题,如:“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的现象?”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寻找答案,培养探究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形象生动地展示地球运动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使用动画、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过程。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案8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案8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教学目标课标要求1、运用计算机模拟,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并说明地球的运动规律。

能解释昼夜更替与四季形成的原因。

2、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智能要求(1)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特征(方向、周期、速度)(2)理解自转的意义。

重点是掌握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理解国际日界线两侧时间和日期的关系(3)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地理意义(4)分析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重点掌握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季节的关系能力要求懂得运用地球运动解释生活现象和分析实际问题技能要求:掌握判读和绘画日照图的技能二、教材分析(一)知识结构(二)内容分析地球运动部分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1、地球运动自转规律一般从地轴的空间位置、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和速度等方面来说明地球自转的规律性:(1)地球自转的方向:教材设计了一个“读图思考”,让学生想象在两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会是怎样的,把“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的结论留给学生自已思考得出。

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

(2)周期: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一般用于科学研究,人们比较陌生;太阳日不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它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结果,但是由于太阳日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十分熟悉。

鉴于它们各自的重要性,教材既引入了恒星日,又引入了太阳日。

用图解的方式,简要说明恒星日和太阳日时间差异的原因。

(3)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图示。

图1.13的设计富于立体感,比较好地展现了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概念、大小及其纬度变化规律。

地球自转线速度自低(高)纬向高(低)纬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教材留给学生思考、总结。

2、地球运动公转规律:(1)公转示意图:用了一幅按照真实比例绘制的地球公转轨道图,分析近日点和远日点地球运动速度的不同;使学生获得比较正确的概念。

(2)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教材采用图文配合的方式来说明这个问题。

高中地理必修1第1章第3节地球的运动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1第1章第3节地球的运动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1第1章第3节地球的运动教案【课标细化】1.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

2.说出并判断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3.说出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规律。

4.通过演示理解昼夜交替的形成原因、理解晨昏线的特点,掌握晨昏线的判断方法。

5.理解时差的形成原因,区分地方时、时区和区时,准确计算地方时或区时。

6.理解日界线划分方法及日期判断和计算。

7.理解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和影响8.掌握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规律及计算。

9.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及计算。

10.理解四季的划分与更替及五带的划分。

【教材分析】“地球的运动”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一》(人教版)第一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包括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三个部分。

我们都知道“谈天是为了说地”,在简单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的基础上,我们从地球运动这一内容入手来向学生描述整个地球的一般特征,回归“说地”这一地理学的本质要求。

在教材中的地位——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地球的运动”是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基础。

“地球的运动其地理意义”是“地球的宇宙环境”的一个延伸。

同时,对后面第二章“大气环境”的学习,特别是有关气候知识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方向、周期、速度等一般特点,识记太阳日、恒星日、恒星年、回归年、国际日期变更线等基本概念2.通过读图理解地球自转线速度,角速度的变化特点和地球公转的轨道以及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状况3.理解黄赤交角的含义和由黄赤交角的存在而造成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能够阐述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相关演示活动的学习,比较并概括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异同2.通过小组讨论活动,动手描绘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轨迹,理解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

高中地理必修1第1章第3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必修1第1章第3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通过地球运动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激发学习热情。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学会与他人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在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
-引导学生关爱他人,学会分享,培养积极向上的社会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针对高中地理必修1第1章第3节地球的运动这一节内容,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如地球的形状、地理位置等,但地球运动相关知识对学生而言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此背景下,我对学情进行分析如下:
1.实践观察作业:
-观察并记录连续几天内日出和日落的时间,分析这些时间的变化规律,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进行联系。
-观察并记录一天内太阳在天空中的移动轨迹,思考这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2.分析报告作业:
-选择一个地理现象,如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等,分析其与地球公转的关系,并撰写一份分析报告。
-结合所学知识,探讨地球运动对当地气候、农业、生物等方面的影响。
2.教师总结: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补充和归纳,强调地球运动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运动对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4.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地球运动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鼓励同学们在作业中发挥创意,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给予反馈,以促进学生学习进步。
1.学生在认知方面: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有一定了解,但可能对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影响认识不够深入。此外,地球运动的抽象性可能给学生的理解带来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新课标要求]:
运用教具、学具,或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一些基本数据:周期、速度、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2.理解由于地球自转运动造成的昼夜交替,地方时差,掌握时间的有关换算,能正确判断黄昏线。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的过程和原因,并能演示其运动规律。

4.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及纬度变化。

[学习内容和过程]:
第一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一)地球自转
概念:
方向:
周期:[读图1.15]
恒星日:以为参考点,地球旋转,时间为
太阳日:以为参考点,地球旋转,时间为
速度:[读图1.16]
角速度:
线速度:
(二)地球公转
概念:
方向:
周期:恒星年:
回归年:
速度:近日点: 月初 速度
远日点: 月初 速度
课堂练习1
[基础训练]
1.在地球公转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角速度固定不变
B.线速度固定不变
C.角速度加快时,线速度也加快
D.角速度加快时,线速度相应减慢
2.有关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赤道处自转线速度最大
B.任何地点的自转线速度都相同
C.自转线速度由南北两极向赤道递减
D.南北两极点自转线速度最大
3.下列节气或月份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
A.7月初
B.夏至日
C.冬至日
D.1月初
4.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 )
A.恒星日
B.太阳日
C.24小时
D.23时48分46秒
[拓展延伸]
5.下列时段,地球公转线速度加快的是( )
A.3月21日到7月初
B.9月23日至次年1月初
C.1月初到3月21
D.6月22到12月22
6. 地球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广州和北京两地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
A.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小于广州
D.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大于广州
7.下列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学后反思]:
第二课时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一)昼夜交替
1.昼夜产生的原因:
2.昼夜交替的原因:
3.昼夜交替的周期:
4.昼夜的分界线:
5.晨昏线的判读: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昏线;
——晨线
6.晨昏线的作图:(1);(2)
(二)地方时
1.定义:
2.产生的原因:
3..计算:(1)
(2)
(3)
(4)
(三)时区和区时
1.时区和区时的定义:全球共分为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

各时区都以本时区的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小时
[读图1.21,完成P17读图思考]
2.已知经度推算时区的方法:
(1)
(2)所得余数为,时区号数为。

所得余数,时区号数为
3.北京时间:的区时;的地方时。

(四)国际日界线
原则上以经线作为“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

并把这条线叫做“国际日界线”。

由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区,日期;由西十二区进入东十二区日期
[P18活动]
课堂练习2
[基础训练]
1.下列地理现象中,能说明地球自转的是()
A、昼夜现象
B、昼夜更替
C、昼夜长短变化
D、四季变化
2.关于地球自转一周的正确叙述是()
①转了360°②需要24小时③转了360°59′④需要23小时56分4秒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西八区的旧金山为10月8日7时,北京时间为( )
A.10月8日23时
B.10月9日19时
C.10月8日19时
D.10月7日23时
4.关于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钟点完全相同
B.相差1小时
C.相差24小时
D.它们有共同的中央经线
5.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一天是指:( )
A、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B、地球公转的周期
C、一个太阳日
D、23时56分4秒
[拓展延伸
6.如果用a表示晨线,b表示昏线,下列各图表示正确的是()
7.某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15点,则该地的经度为()
A、115°E
B、130°W
C、75°E
D、165°E
[教后反思]:
三、地球公转与季节
(一)黄赤交角[读图1.24]
1.赤道平面:
2.黄道平面:
3.黄赤交角:,
目前是
(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规律:在之间来回移动
[阅读教材P19,完成P20活动]
2.原因:的存在
3.周期:,时间:
4.影响: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P20图1.25]
北半球:
春分:
①昼长夜长,纬度越高,昼越,夜越
②昼越来越,夜越来越
③极昼范围由
夏至:
①昼长夜长,纬度越高,昼越,夜越
②昼逐渐,夜逐渐
③极昼范围由
秋分:
①夜长昼长,纬度越高,夜越,昼越
②昼越来越,夜越来越
③极夜范围由
冬至:
①夜长昼长,纬度越高,夜越
②昼越来越,夜越来越
③极夜范围
春分:
赤道上: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四)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
二分日:直射,由递减
夏至日:直射,由向南北两侧
冬至日:直射,由递减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同一纬度,离太阳直射点近的时候,正午太阳高度大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达到最大值,最小
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的地区:达到最大值,最小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的地区:达到最大值,最小南回归线以南地区:达到最大值,最小
(五)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1.四季
天文四季:夏季:一年内的季节冬季:一年内的季节
春秋季:冬夏的季节
气候四季:春季:夏季:
秋季:冬季:
中国传统四季:春:开始夏:开始
秋:开始冬:开始
2.五带
热带:之间太阳直射,极昼极夜
温带:之间太阳直射,极昼极夜
寒带:之间太阳直射,极昼极夜
课堂练习3
[基础训练]
1.国际劳动节到国庆这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是()
A.一直向北移动
B.先向北后向南移动
C.一直向南移动
D.先向南后向北移动
2.在下列各地中,一年内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的是()
A.北京
B.新加坡
C.雷克雅未克
D.华盛顿
3.6月22日到9月23日,香港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为()
A.低—高—低
B.高—低—高
C.低—高
D.高—低
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长度,据此回答4—5
4.四地种位于南半球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5.四地由南到北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拓展延伸
6如果黄赤交角缩小,则()
A.热带、寒带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
B.热带、寒带范围增大,温带范围缩小
C.热带范围缩小,温带、寒带范围扩大
D. 热带范围扩大,温带、寒带范围缩小
7.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与太阳同时升起,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A.5月1日B.7月1日C.8月1日D.10月1日
8.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