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地理和人物

合集下载

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两个事例

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两个事例

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两个事例中华历史上的诸葛亮,也被人们称为卧龙先生,是中国政治家、军事家、文化人物,蜀汉丞相,同时又是历史上著名的天文地理学家。

他一生不但主持多项天文、气象观测工作,而且对地理方面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以下是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两个事例。

1. 成都乾象历成都乾象历,也称“诸葛亮历”,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制订的一套历法。

该历法以太阳、月球在天上的运行轨迹作为计算依据。

以597年为起点,算法除了建立了新月、上弦月、下弦月和满月四个时刻外,还预测了太阳在黄道上和地球相对位置和日月食的计算方法,甚至还包括了雨水、惊蛰等二十四节气的计算。

可谓是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历法之一并奠定了中国历法虽然经历过后世修正,但在很长时间内仍被中华文化圈广泛采用。

这份历法最令人称奇之处,是它预测了日食和月食的出现时间。

诸葛亮通过对天文现象的观察,发现了月食和日食都有固定的规律。

它们的出现可以预测,不是什么预兆,也不是什么神迹。

通过日高、日短、昧的长短,诸葛亮精确地计算出等时段的太阳和月亮位置变化,然后得出了日食和月食时间的预测。

诸葛亮解释了这些现象的真正含义,并且在历法上记录了这些术语的规律。

2. 兰坪地图兰坪地图是西晋时期所制作的最早的明确标明了中国西南地区地理位置的地图,该地图经过多人整理、修订,诸葛亮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地图上包括整个中国的山川、河流,海洋、岛屿、州府等地理信息。

诸葛亮不仅对岷江、大渡河、金沙江等地形地貌有清晰的概念,而且对长江上游的通航水道以及中缅公路的地理情况也进行了较为精细的刻画,使得在那个前科技、前工业时代,人们能够更加直观地认清中国版图的全貌。

经过几百年的风雨,这份地图尽管有些残破,但仍然保存至今,成为中华地图文化中的神话,帮助我们了解了古代人们掌握地理学方面的精神力。

总之,诸葛亮的历法和地图等成果都被后世多次仿制,但其巨大的学术与文化价值却是不可替代的,成为了中华文化精神的瑰宝之一。

八年级上册必考历史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必考历史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必考历史知识点八年级历史课程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和中国历史地理等多个方面。

在这些知识点中,有一些是必考的,掌握好这些知识点,可以有效提高历史成绩。

下面将详细介绍八年级上册必考历史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史1. 三皇五帝时期三皇五帝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中帝尧、帝舜、夏禹是三皇,伏羲、神农、黄帝、颛顼、帝喾是五帝。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定居农业生产,出现了最早的玉器、陶器、青铜器等文物。

2. 夏商周时期夏商周三个朝代相继出现,这也是中国古代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

夏朝建立后,实行了严格的等级制度,以及先进的灌溉农业和商业贸易制度。

商朝则出现了范文、富强一类的人物,同时也有了青铜文化和商代甲骨文。

周朝则标志着奴隶制逐渐消失,封建制逐渐形成。

周朝也有了世界上第一个有系统的历史记载《史记》。

3. 秦汉时期秦朝开国皇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文字统一、修建万里长城、将法律制度标准化等。

汉朝时期则有武则天和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曹操、孙权等众多重要历史人物。

汉朝时期也有了科举制度和铁器冶炼。

二、世界古代史1. 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位于尼罗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它以金字塔和斯芬克斯等建筑为代表,以法老为主要维持力量。

在农业、艺术、医学等多个方面都有了很高的成就。

2. 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哲学、科学等领域的贡献都极其突出。

古希腊有雅典民主和斯巴达勇士等众多经典形象。

3. 古罗马文明古罗马文明包括古罗马共和国和古罗马帝国两个时期。

它对法律、军事、科技等方面都有重要贡献。

古罗马的建筑、雕塑和音乐等文化遗产至今仍存世。

三、中国历史地理1. 中国的气候和风俗中国地处亚洲大陆东部,包括北方温带、中部亚热带和南部热带等不同气候类型。

中国风俗则包括祭祀、婚姻、节令等多个方面,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区域差异中国的不同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水平各异。

中国古代地理学家:沈括人物简介

中国古代地理学家:沈括人物简介
• 通过讲解沈括的地理著作,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 通过研究沈括的地理著作,可以深入探讨地理学的学术思想和方法,推动地理学的进一步
发展
沈括地理思想在现代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中的启示
现代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可以借鉴沈括的地理思想进行研究和实践
• 通过借鉴沈括的实证主义思想,可以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沈括的地理观测数据在现代地理研究中有很高的价

现代地理研究可以利用沈括的地理观测
数据进行深入的研究
• 他的观测数据为后世的地理学家提供
• 通过对比分析沈括的观测数据和现代
了重要的参考
观测数据,可以了解地理现象的变化和
• 他的观测方法为现代地理研究提供了
发展趋势
宝贵的经验
• 通过研究沈括的观测方法,可以改进
• 家庭中的学术氛围促使沈括对地理学科产生兴趣
• 沈括的父亲沈巂对他的教育投入很大,使他能够接触到各种地理知识
沈括的出生地使他有机会接触到丰富的地理现象和知识
• 江南东路地处长江下游,地理条件多样
• 沈括在当地进行大量的地理观测和调查,为他的地理成就奠定了基础
沈括的仕途与官职
沈括的官职使他在地理
研究和实践方面有了更
沈括的地理观测与数据记录为他的地理成就奠定了基础
• 他的观测成果为他的地理著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 他的数据记录为后世的地理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沈括的地理著作与学术思想
沈括的地理著作主要有**《梦溪笔谈》
和《长兴州修水碑记》**等
沈括的学术思想主要包
括实证主义和人文关怀
两个方面
沈括的地理著作和学术
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

中国历史上的地理演变和文化流变是什么

中国历史上的地理演变和文化流变是什么

中国历史上的地理演变和文化流变是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地理和文化都发生过巨大的演变与变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历史上的地理演变和文化流变是什么。

1. 古代地理演变在中国古代时期,地理演变是十分显著的。

早时的中国可归为“中原文明”,以黄河为中心,向东南延伸。

由于黄河的泥沙淤积,使得其逐渐改变了水流方向,向北运河。

这个过程中,中国的中心由黄河流域转向了长江流域。

这也意味着文化和政治的中心由中原地区逐渐转移到了江南地区。

2. 文化流变中国的文化流变十分丰富多彩。

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中,数百个民族和国家相继兴起并消亡,形成了辉煌的历史文化。

历史上古代上古时期随着气候变化和文化交流,中国出现了神话时代和禅道教的雏形;封建时期的诸侯争霸、昭明太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渐渐成熟,丰富了中国的儒家传统文化;中世纪的黄山、九寨沟等名胜,为中国文化增色不少。

此外,由于对朝鲜、日本、越南、波斯等国家的接触,中国也吸收了不少外来文化,如佛教、伊斯兰教等。

3. 文化传承中国的文化传承可以说是始终延续不断,且不乏变化。

早在封建时期,封建王朝制度的建立就为中国文化传承奠定了基础。

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文化传承中,以明清时期为最为重要的时期,尤其是明初的文化成就,为后人所传承,影响至今。

同时,中华文化对于周边国家的文化也有重要影响,其影响力早在鸦片战争以前就已经传至韩、日等国。

4. 地理变化对文化的影响中国的地理变化对其文化变迁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在古代,黄河的改道、长江的流经,不但改变了中国的地理形态,也影响了文化和政治中心的转移。

中国各地之间的地理环境也会影响其文化,如气候、自然环境和地形等。

以西藏为例,其高海拔的自然环境,对于其宗教和文化传统影响甚大,使得西藏文化成为了独特的一种文化载体。

总结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地理演变还是文化流变,都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不可否认的是,地理环境不仅对古代中国的形态变化产生影响,同时也为中华文明的五千年进程贡献了无穷无尽的资源,为后代人的成长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而文化流变则为中国的各个阶段增添了独特的文化符号。

中国古代天文地理成就

中国古代天文地理成就

中国古代天文地理成就
中国古代在天文和地理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下面列举一些代表性的例子:
1. 天文方面的成就: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在观测天象、编制历法、研究天文现象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例如,汉代天文学家张衡发明了水运浑天仪,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主持了全国天文测量,明代天文学家郭守敬编制了《授时历》,这些成就在当时都是世界领先的。

2. 地理方面的成就:中国古代地理学家在地图绘制、地理探索、地理环境研究等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例如,汉代地理学家司马迁编写了《史记》中的《河渠书》,唐代地理学家玄奘西行取经,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进行了广泛的地理考察和记录,这些成就都为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地理测量方面的成就:中国古代地理学家还发明了许多测量工具和方法,如唐代的测高仪、宋代的指南车、明代的测量仪等,这些工具和方法在当时都是世界领先的。

总之,中国古代在天文和地理方面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涉及到观测、编制、探索、测量等多个方面,对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没地理就没历史中国古代军事地理纵览(完整收藏版)

没地理就没历史中国古代军事地理纵览(完整收藏版)

没地理就没历史中国古代军事地理纵览(完整收藏版)说起古代的中华大地,经常会提及它的一个别称,九州。

关于“九州”是哪九个州,历代划分有所不同。

见于古籍的,《周礼》、《禹贡》、《吕氏春秋》、《尔雅》等就有多个版本。

这里我们不去细究九州的划分,但我们借用这个概念,将中国约略画成一个九宫格,就有了中国历史上的九大军事战略要地。

我先把这个九宫格画出来,然后再一一加以解说。

关中山西河北汉中中原山东巴蜀荆楚江东现在,建议大家手边准备一幅中国地形图,下面我们会具体来说说这九个地区的地形结构。

其间会多次提到山脉、河流、城市,如果对照地图,看起来会更加有趣一些。

评价一个地方是不是战略要地,主要就是两大要素:其一,山;其二,水。

也就是古人常说的山川之险。

山的作用毋庸置疑,在飞机发明之前,高山几乎就等于不可逾越。

那么在山脉之间的一些谷道,就成了连接两大区域间的唯一通道。

历史上又经常在这些谷道上修筑一些易守难攻的关隘,就成了兵家必争的咽喉要道。

河流同样具有防御作用,但不如山脉那样明显。

然而河流却同时具有另外两大功效:一,交通运输;二,农田灌溉。

一个光险要而没有经济实力的地域是缺乏战略价值的,因而山、水两要素,必不可少。

就这两条而论,中华大地上最为得天独厚的地方,莫过于秦国的故土——关中。

01:关中在中国历史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关中都是绝对的天下第一重地。

这重地的中心,就是中国第一古都,长安。

长安周围,是渭河、泾河、洛河以及它们的支流所冲出来的一些平原,统称关中平原。

周族人的老家,秦国的老家,都在这附近。

因此这里也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沃野千里,人烟稠密。

这些河的许多支流,都从长安旁边流过,古有“八水绕长安”之说(泾、渭、灞、浐、丰、镐、潦、潏),简直就是天然的护城河。

秦与西汉年间,又不断在此地修建水渠,使得长安周边无论是交通还是防御,都极其发达。

这说的是关中的腹心之地。

下面再向外延伸,说说关中的四面边界。

关中最扎实的边界,当属南边的秦岭。

中国的地理名人

中国的地理名人

中国的地理名人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地理学家和地理探险家。

他们通过对地理环境的研究和勘测,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地理科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介绍几位中国的地理名人及其成就。

一、裴钰(1663-1706)裴钰是中国明清时期的一位杰出的地理学家和地图制作者。

他以制作《康熙地图》而闻名于世,该地图被誉为中国古代地图之巅峰之作。

裴钰深入调查研究,亲自绘制地图并附有详尽的地理信息,首次准确记录了当时中国的地理形态和行政区划。

《康熙地图》的出现填补了中国地图史上的空白,对后世地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郑和(1371-1433)郑和是明代的一位杰出的航海家和探险家。

他多次率领船队进行远洋航行,曾经到达过亚洲、非洲和阿拉伯半岛等地。

郑和的航海活动推动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和贸易,拓宽了中国的地理视野。

他的航海图和航海日志记录了当时的航线和地理环境,为现代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三、茅以升(1843-1909)茅以升是中国清末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致力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和教育事业,创办了中国近代地理学的第一所学术机构——自然科学学会地理学部。

茅以升提出了“地貌发育周期论”,系统阐述了地球表面形态的形成和演变规律。

他还组织并领导了许多科学考察,对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和地理教育的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陈寅恪(1890-1969)陈寅恪是中国现代地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中国文化地理学的奠基人。

他对中国历史地理和文化地理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古今中外,皆应关心”、“以地方制度解中国历史”等重要观点。

陈寅恪的地理研究和地理理论不仅丰富了中国的地理学知识体系,也为人们重新认识和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五、邓稼先(1924-2009)邓稼先是中国近现代地理学家、火箭专家和航天科学家。

他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中国火箭技术和航天科学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孩子必须知道的中国知识

孩子必须知道的中国知识

孩子必须知道的中国知识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其文化、历史、地理、人文等方面皆值得孩子们了解。

以下是孩子必须知道的中国知识:
1. 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亚洲大陆东部,北濒黄海、东海和渤海,南靠南海,东南与台湾相望,西与中亚、南亚接壤。

2. 中国的历史: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可以追溯至5000年前的黄河流域文明。

3. 中国的文化:中国是一个大家庭,有着独特的文化,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舞龙舞狮、传统戏曲等。

4. 中国的食物:中国是一个美食天堂,有着独特的食物文化,如饺子、烤鸭、炒饭、火锅等。

5. 中国的地标建筑:中国有许多著名的地标建筑,如长城、故宫、天坛、鸟巢等。

6. 中国的名人:中国有很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和现代名人,如孔子、屈原、李白、毛泽东、周恩来等。

7. 中国的科技:中国在古代和现代都有很多重要的科技发明,如火药、指南针、造纸术、高铁等。

8. 中国的动物:中国有许多独特的动物,如熊猫、金丝猴、大熊猫等。

9. 中国的语言:汉语是中国的官方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

10. 中国的人口: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有超过14亿
的人口,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地理学家与杰出人物

中国的地理学家与杰出人物

中国的地理学家与杰出人物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及其相关现象的学科,而地理学家则是研究地理学理论与实践的专家。

中国自古以来就拥有许多杰出的地理学家和地理领域的杰出人物,他们通过对地球各个方面的深入研究,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地理学做出了卓越贡献。

本文将介绍几位中国的地理学家与杰出人物,展示他们的成就和对地理学的影响。

一、孙子孙子是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和哲学家,他的作品《孙子兵法》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的军事学著作之一。

虽然《孙子兵法》主要关注军事战略,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思想。

孙子认识到地理因素对于战略决策的重要性,并将地理条件纳入了自己的战术原则之中。

他强调了地势、气候等地理因素对于作战的影响,并提出了针对不同地理条件的战术方法。

孙子的地理思想不仅为中国古代军事战略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也对后世的地理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郑和郑和是中国明代著名的航海家和探险家,他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开辟了中国与世界的贸易联系。

郑和的航海经历对于地理学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他的航海探险中,郑和详细绘制了许多航海图和地图,记录了当时各地的地理情况、气候特点、物产资源等。

他的地理资料不仅对于当时的航海活动具有指导作用,也为后世的地理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郑和的航海探险开拓了中国的海洋事业,促进了地理学的发展,并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的融合。

三、李时中李时中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他致力于中国的环境与资源研究,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观点。

李时中对于中国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他提出了“人地系统”理论,强调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解决中国的环境与发展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李时中的研究成果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为中国的地理学研究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以上只是介绍了中国地理学家与杰出人物中的几位代表,他们的贡献和影响远远不止这些。

中国拥有众多杰出的地理学家和地理领域的杰出人物,他们通过对地理学的研究和实践,为中国和世界的地理学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国时期的历史地理和人文地理

三国时期的历史地理和人文地理

三国时期的历史地理和人文地理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历史地理和人文地理都是非常丰富的。

在这个时期内,中国历史上许多重大的事件和著名的人物都诞生了。

本文将分别从历史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论述三国时期的特点。

历史地理三国时期的历史地理与其他时期有很大的不同。

这是因为在这个时期内,中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都发生了巨变。

下面将按照时间轴分析三国时期的历史地理特征。

a. 建安年间建安年间(196 - 220年)是三国时期的开端。

当时中国中原的政治和经济中心还是在洛阳,也就是东汉的首都。

然而,建安年间的政治和社会动荡,使得中国南方的各个州县逐渐独立形成了许多地方豪强。

这些地方豪强部落从事农耕或纺织工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产业和社会组织。

b. 曹刘争霸220年,曹操篡位称帝,建立了魏国。

同时,刘备在四川建立了蜀汉,孙权则掌控了江南地区,并建立了东吴。

这标志着中国三分的局面正式形成。

这个时期,魏国的经济中心向南方的环广州湾地区和沿海地带迁移,形成了南京、合肥、宣州、寿州等多个经济中心。

蜀汉则掌握了中原西北地区的经济命脉,成为了中国西北地区经济文化的中心。

东吴则成为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主要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

c. 三国鼎立三国鼎立的时期(220 - 280年)三国之间的疆界出现了一些变化。

魏国的西北边界逐渐向西扩张,扩张到了今天的甘肃、新疆等地。

蜀汉控制的地区逐渐扩大到今天的西藏和青海。

东吴则继续沿海扩张,控制了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同时还向南越南和菲律宾等海外地区扩张。

人文地理三国时期的人文地理,也是非常丰富的。

这个时期诞生了很多伟大的文化和艺术,为中华文明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本文将从文化、艺术和建筑三个方面分析三国时期的人文地理特点。

a. 文化在文化方面,三国时期的代表性人物是曹操和诸葛亮。

曹操是一位出色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作品《观沧海》、《短歌行》等至今仍为人传诵。

而诸葛亮则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化家和思想家,他的学说被后世称为“诸葛亮思想”。

中国的地理名人与地理探险家

中国的地理名人与地理探险家

中国的地理名人与地理探险家中国自古以来就拥有许多地理名人和地理探险家,他们以丰富的知识和勇敢的精神,为我们揭开了中国的神秘面纱。

他们的探险精神与进取心,不仅推动着中国地理学科的发展,也为世界地理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以下是一些中国的地理名人和地理探险家,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们的故事。

第一位地理名人是郑和,他是中国古代的一位航海家和地理探险家。

郑和活动在明代初期,他率领船队多次出使西方国家,开拓了可可西里、马六甲海峡等地区的贸易,并为中国带来了大量的财富和物资。

他的探险精神和勇敢无畏的精神,使中国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著名的航海国家之一。

第二位地理名人是魏源,他是中国近代的一位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

魏源致力于研究中国的地理特点和人文环境,并发表了许多有关中国地理和历史的重要著作。

他的著作为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后代的地理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位地理名人是钱学森,他是中国现代的一位著名航天科学家和地质学家。

钱学森在中国的航天事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主持了许多重大的航天项目,包括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

他对中国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变化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对于中国的地理学科做出了突出贡献。

除了地理名人,中国还有许多地理探险家,他们勇往直前,开拓未知的领域。

其中一位著名的地理探险家是徐霞客,他在明代时期进行了数十年的远征旅行,游历了中国的山川河流,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地理记录。

他的探险经历和著作为后来的地理学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对中国地理学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还有一位著名的地理探险家是谢韬,他是中国现代的一位极地探险家。

谢韬曾多次前往南极、北极等地进行探险,创造了中国极地探险的历史。

他的探险经历和研究成果为中国极地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作出了卓越贡献。

中国的地理名人和地理探险家们以其卓越的成就和伟大的贡献,为中国地理学科的发展树立了榜样。

他们的探险精神和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我们对中国地理的认识,也为全球地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基础知识集锦大全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基础知识集锦大全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基础知识集锦大全一、历史的起源与发展1. 历史的定义:历史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和演变过程的研究和记录。

2. 历史的研究方法:史料的收集、考证和分析。

3. 古代史与近代史:古代史通常指人类社会的起源到1500年的历史,近代史通常指1500年以后的历史。

4. 历史的意义:通过研究历史,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吸取历史经验教训,为未来提供借鉴。

二、中国古代历史1. 夏、商、周三代: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朝是第二个朝代,周朝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也是分裂割据的时期。

3. 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朝代,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统一朝代。

4.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分为魏晋南北朝。

5. 唐宋元明清时期: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统一朝代,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四个统一朝代。

元朝、明朝和清朝依次建立。

三、世界古代历史1. 希腊与罗马文明:希腊和罗马被视为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以民主政治和哲学闻名,古罗马是古代最伟大的帝国之一。

2. 印度文明:印度文明有悠久的历史,它产生了和等重要宗教。

3. 埃及文明与金字塔:埃及文明以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为中心,其金字塔是世界古代建筑的奇迹之一。

4. 巴比伦与波斯帝国:巴比伦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代表,波斯帝国则是古代伊朗地区的一个大帝国。

5. 亚洲古代文明:亚洲还有许多其他古代文明,如中国的汉朝、印度的孔雀王朝和埃及的图坦卡蒙。

四、历史人物与事件1. 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孔子、屈原、刘备、李白等。

2. 世界古代历史人物:亚历山帝、凯撒大帝、拿破仑、莎士比亚等。

3. 中国历史重要事件:辛亥革命、抗日战争、文化大革命等。

4. 世界历史重要事件: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等。

五、历史地理1. 中国历史地理:黄河文明、长江文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等。

中国最早的地理学家

中国最早的地理学家

郦道元——中国最早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字善长。

范阳人。

太和中,为尚书主客郎。

累迁治书侍御史、辅国将军、东荆州刺史,免。

起为河南尹。

孝明时,除安南将军、御史中尉。

孝昌三年,出为关右大使,至阴盘驿亭,为萧宝夤所害。

有《水经注》四十卷。

中文名:郦道元别名:字善长籍贯:范阳今河北省涿县)性别:男出生年月:公元472年去世年月:公元527年郦道元 - 简介郦道元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北魏范阳(今河北省涿县)人。

出生于官宦世家.他的父亲郦范年少有为,在太武帝时期,给事东宫,后来以他优秀的战略眼光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军师,曾经做过平东将军和青州刺史。

郦道元也先后在平城(北魏首都,今山西省大同市)和洛阳(公元493年北魏首都南迁到这里)担任过骑都尉,御史中尉和北中郎将等中央官史,并且多次出任地方官,做过冀州(今河北省冀县)长史,鲁阳郡(今河南省鲁山县)太守,东荆州(今河南省唐河县)刺史,河南(今洛阳)尹等职务。

郦道元前半生,北魏正是鼎盛时期,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统一北方之后,经过献文,文成等诸多帝王的励精图治,至后来的北魏孝文帝的积极改革,北魏国力日渐强盛。

郦道元也跟随孝文帝等人致力于统一大愿的实现。

然而,在孝文帝死后,北魏从500年开始,国内矛盾又开始高涨起来,逐渐走下坡路,至527年,六镇叛乱,四方叛乱揭竿而起。

在国家正值多事之秋的时候,郦道元慷慨殉国。

长空孤雁鸣,秦山鸟悲歌,在流星闪过之时,一代英豪就此陨落。

郦道元在做官期间,“执法清刻”,“素有严猛之称”。

颇遭豪强和皇族忌恨。

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郦道元在奉命赴任关右大使的路上,雍州刺史萧宝夤受汝南王元悦怂恿派人把郦道一行围困在阴盘驿亭(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

亭在冈上,没有水吃,凿井十几丈,仍不得水,最后力尽,和他的弟弟道峻以及两个儿子一同被杀害。

郦道元 - 身世郦道元著作生于仕官家庭,父亲郦范作过青州刺史,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出任尚书郎,以后历任颍川太守,东荆州刺史,御史中尉等职,看来他一生在政治上还是有所建树的。

八年级历史上册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上册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上册必背知识点在八年级历史上册中,有很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背诵。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中国地理、历史事件、人物等众多方面。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总结八年级历史上册必背知识点。

一、中国地理
1. 中国地理的四大板块: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长江流域以及黄河流域。

2. 中国的地形特点:高原居多,沿海低平,地势南高北低。

3. 中国的主要山脉: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天山山脉等。

4. 中国的主要河流:长江、黄河、珠江等。

二、历史事件
1. 辛亥革命:辛亥年间,民主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
清朝的统治。

2.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标志着
中国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

3. 抗日战争:中国在遭受日本侵略的时期,开展了长达八年的
抗日战争。

4.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解放。

三、人物
1. 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尊为“教育圣人”。

2. 屈原:中国的民族诗人,著名的《离骚》便是他的代表作。

3. 刘邦:中国汉朝的创立者,被封为“高祖”。

4.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以上便是八年级历史上册必背知识点的总结,它们代表了中国历史的重要节点和文化遗产,我们需要时刻牢记它们,对于我们的学习和人生都会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地理的力量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理因素

地理的力量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理因素

地理的力量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理因素地理的力量: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理因素一、引言地理环境是塑造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自古以来地域广大,地理环境独特,给中国的演变和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历史上几个重要的地理因素对国家发展、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的影响。

二、珠江流域:江南文化的孕育珠江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这片肥沃的土地提供了丰富的农业资源,有利于粮食和丝绸产业的发展。

由于气候适宜和水利条件优越,珠江流域孕育了广袤的稻田和丝绸生产。

珠江流域地理环境的独特性也影响了当地的文化发展。

江南地区以其温和湿润的气候、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具有传统特色的民居建筑而闻名。

这种地理环境孕育了江南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如苏州的园林艺术、杭州的西湖文化等。

珠江流域地理特点不仅仅为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还为中国独特的文化多样性做出了贡献。

三、长城:文化和国家边界的象征长城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地标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

其地理位置位于北方的草原和沙漠地带,长城担负着保护中原文明免受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职责。

长城在中国历史上不仅仅具有军事上的作用,还成为了国家疆域和文化象征。

长城的建设和维护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推动了中国历史上的科技和工程技术的发展。

长城沿线的关隘也成为了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

长城的存在不仅仅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地理因素之一。

作为中国第二长的河流,黄河流经中国北方的大片农业区,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为灌溉农田和发展农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同时,黄河的洪水也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挑战,曾多次引发灾害和社会动荡。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自新石器时代以来,这片土地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诞生、壮大和演变。

黄河成为了中国古代历史中政治、军事和文化发展的中心。

中国历史上的探险家与地理发现

中国历史上的探险家与地理发现

中国历史上的探险家与地理发现中国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勇敢的探险家们就穿越大江大海,踏上了未知的土地,为世界地理发现做出了卓越贡献。

他们冒险险阻,开拓了新的航道,揭示了神秘的陆地,将中国的名字带向了地图的边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探险家和他们的地理发现。

第一部分:古代探险家1. 葛仙翁葛仙翁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探险家之一。

相传他生活在大约公元前163年的汉朝。

据说葛仙翁曾乘坐竹筏漂流到了日本,开创了中日两国的交流历史。

虽然这个故事有着民间传说的成分,但无可否认的是,葛仙翁的神秘经历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大的影响。

2. 郑和郑和(1371年-1433年)是明朝时期一位杰出的中国探险家。

他领导了七次大规模的远洋航行,带领庞大的船队到访过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郑和的远航活动扩展了中国的影响力,加强了外交关系,并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他的探险活动为中国的古代地理发现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部分:近代探险家1. 王家岭王家岭(1844年-1900年)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西藏探险家。

他卓越的勇气和决心使他与患难与共的西藏人民建立起亲密的联系。

他的探险带领他穿越了腊子口和唐古拉山,最终抵达拉萨。

王家岭的勇敢和贡献为西藏的地理和文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2. 徐霞客徐霞客(1587年-1641年)是明朝时期一位知名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

他游历了明朝时的中国,撰写了著名的《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的旅行途中,他详细记录下了各地的地理、民俗、历史等信息,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他的游记对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部分:当代探险家1. 戴维斯戴维斯(1875年-1904年)是一位英国的探险家和地理学家,他对中国的地理发现有着重要的贡献。

他在中国的西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察和地图绘制工作,将中国的地理信息带回了欧洲。

戴维斯的工作为中国的地理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同时也增加了中国在国际地理学界的声誉。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本文档总结了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旨在帮助同学们复和理解课本内容。

第一单元:夏商周的兴衰1. 夏朝- 建立时间: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 地理位置:黄河中下游- 特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2. 商朝- 建立时间: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 地理位置:黄河中游- 特点:青铜器的繁盛时期,商王朝代交替频繁3. 周朝- 建立时间: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 地理位置:黄河流域- 特点: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时期孔子等众多名人活动。

第二单元:秦朝的统一中国1. 秦朝- 建立时间: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重要人物:秦始皇- 统一六国:秦、齐、楚、燕、赵、魏2. 秦朝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特点- 政治特点: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推行法家政治理念,统一度量衡、文字、车轨等,修筑长城- 军事特点:组建强大的军队,攻占咸阳、洛阳、长安、荥阳等;并缴获各国书籍焚烧- 文化特点:推行“焚书坑儒”政策,统一文字,使文字简化。

万里长城的修建等3. 陈胜、吴广起义- 时间:公元前209年- 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影响较广泛的农民起义之一,标志着秦末农民起义蓬勃发展。

第三单元:两汉时期的政治与文化1. 西汉- 时间: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漢高祖劉邦定都長安,稱帝,國號「漢」,史稱“西漢”。

2. 东汉- 时间:公元25年─公元220年- 汉光武帝刘秀建立,国号“汉”,史称“东汉”3. 两汉时期政治特点- 实行封建制度,设立丞相和郡县制- 草木、孔明灯、火药、造纸术等的发明4. 两汉时期文化特点- 出现了中医、、等文化- 文学艺术方面出现了较多的代表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第四单元:三国时期与晋朝的政治与文化1. 三国时期- 时间: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三国:魏、蜀、吴- 魏国灭蜀国后,又被晋国所灭(晋朝即灭了魏国建立的政权)2. 晋朝- 时间:公元265年~公元420年- 晋武帝司马炎建立,国号“晋”,史称“西晋”或“晋朝”3. 三国时期政治特点- 三国割据,各自为政,争相互攻- 三国内部也存在着内乱和权力斗争4. 三国时期文化特点- 文学艺术方面出现了较多的代表作品,如《三国演义》等第五单元:中国古代的民族融合进程1. 北朝时期- 北朝:南朝和北朝的共称。

中国十大地理学家

中国十大地理学家

中国十大地理学家中国十大地理学家一、郦道元郦道元(约466至472年—527年),字善长。

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

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曾任御史中尉,北中郎将,冀州长史,鲁阳郡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关右大使。

郦道元年少时博览奇书,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

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集。

是我国游记文学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发展影响颇大。

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但均已失传。

二、沈括沈括(1031年—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

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北宋政治家、地理学家、科学家。

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随父宦游各地。

嘉佑八年(1063年),进士及第,授扬州司理参军。

神宗时参与熙宁变法,受王安石器重,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三司使等。

元丰三年(1080年),沈括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驻守边境,抵御西夏,后因永乐城之战牵连被贬。

晚年移居润州,隐居梦溪园。

沈括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名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三、徐霞客徐霞客(1586年—1641年),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

明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

明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的作者,被称为“千古奇人”。

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今二十一个省、市、自治区。

“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

他经三十年考察撰成的六十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科学家与科学成就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科学家与科学成就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科学家与科学成就中国古代历史上涌现了众多卓越的科学家,他们在各个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科学家及其科学成就。

1. 淮南子 - 资料内容淮南子是中国古代一部科学论著,是刘安所著的一部综合性论述,在古代科学的发展和推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该书集中论述了方术、气象、天文学、水利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对于中国古代科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淮南子的天文学中,提到了一些重要的天文现象和测量方法。

例如,描述了日月食的原理,提出了测量高度的方法,并以此为基础,计算了地球的周长。

淮南子还介绍了阳光的绘制方法,以及关于恒星和星座的认识。

这些科学成就为后世的天文学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2. 张衡 - 资料内容张衡是中国东汉时期的一位科学家,他是中国古代地学和天文学的杰出代表。

他的科学成就主要包括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和浑仪。

地震仪,又称为“浑天仪”,是用来测量地震方向和强度的仪器。

张衡的地震仪通过四个铜龙和八个青铜蛇来模拟地震情况,当发生地震时,龙和蛇的口会指向地震的方向,通过这样的观测可以推测地震的位置和强度。

这一发明在古代地震学的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除了地震仪,张衡还发明了浑仪,这是一个用来观测星体运行的仪器。

浑仪可以通过旋转来模拟天球和星体的运动,以帮助观测者定位和测量星体的位置和运动轨迹。

浑仪的发明对于古代天文学的研究和天体观测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班固 - 资料内容班固是西汉末年的一位重要科学家,他是中国古代历史学和地理学的代表人物。

他著有《汉书》,这是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详细记载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和各个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情况。

《汉书》是中国历史学和地理学的重要参考资料,为后世研究古代历史和地理提供了重要的文献依据。

班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详细记录和分析,使得后世学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状况。

中国32省市人文地理地图

中国32省市人文地理地图

中国32省市⼈⽂地理地图“ 国家版图意识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部分。

为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和了解伟⼤祖国的壮美⼭川和⼈⽂历史、丰富的世界⽂化遗产和⾃然景观,“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与中国地图出版集团共同推出“每⽇⼈⽂地图”栏⽬,按照⾏政区划的顺序,陆续推出各省区市及下属地级⾏政区的⼈⽂地图。

相信,你会对这⽚⼟地爱得更加深沉!”如需下载各省市⼈⽂地图,请关注公众号回复“中国⼈⽂地图”即可!中国⼈⽂地图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疆域辽阔,⼈⼝众多,是世界国⼟⾯积第三⼤国,世界第⼀⼤⼈⼝国。

以北京为⾸都,包括23个省、5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政区。

中国有5000多年⽂明史,是世界四⼤⽂明古国之⼀。

中华⽂化源远流长、博⼤精深。

诗词、戏曲、书法、国画等传统⽂化艺术绚烂多彩。

万⾥长城、北京故宫、杭州西湖、苏州园林、秦陵兵马俑等⾃然⽂化遗产享誉中外。

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龙江【⼀】⿊龙江省⿊龙江省⼈⽂地图我国的“粮⾷⼤省”“畜牧业⼤省”“乳业⼤省”,重要⼯业基地,有我国⽬前最⼤的油⽥——⼤庆油⽥。

东部的乌苏⾥江是我国最早看到⽇出的地⽅,北部的漠河在夏⾄前后可以看到北极光。

冰雪旅游是⿊龙江省的⼀⼤特⾊,有五⼤连池、镜泊湖、亚布⼒滑雪场旅游度假区等旅游胜地,还有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圣·索菲亚教堂等景点。

【⼆】吉林省吉林省⼈⽂地图吉林省因吉林市⽽得名。

清康熙时在松花江畔建吉林乌拉城,满语“吉林乌拉”意为“沿江的地⽅”,由此得名。

吉林省是我国农业⼤省,重⼯业基地之⼀。

素称“⿊⼟地之乡”,是朝鲜族、满族等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之⼀。

境内拥有“关东第⼀⼭”长⽩⼭,世界⽂化遗产⾼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另外还有净⽉潭、松花湖等风景名胜。

【三】辽宁省辽宁辽宁辽宁省⼈⽂地图辽宁是我国现代⼯业崛起的摇篮,是我国重要的⽼⼯业基地之⼀,有“共和国之⼦”“东⽅鲁尔”之称。

辽宁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是东北地区通往关内的交通要道和连接欧亚⼤陆桥的重要门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上的地理和人物一我们若譬喻历史是演戏,则地理就是舞台,人物就是角色。

现在我们来讲中国四千年第一本大戏中的舞台和角色。

西洋史很淸楚,开始是希腊人有希腊史,以下是罗马人有罗马史,近代则各国有各国史,如英国、法国、德国史之类,亦即分别记述了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在英国、法国、德国土地上的表现。

讲到中国,自古迄今,就是中国人在中国土地上表演,好像很单纯。

今天我们试拿读西洋史的眼光来读中国史,中国土地之大,即等于一个全欧洲。

我们若分开地区来看,就会在历史上发现很多新花样。

最早的中国,并不和现在的中国般,那时的活动范围,只限在黄河流域一较狭小的地区。

古史传说中之神农氏,大概只在今河南省的西部,黄帝则像在今河南省东部,活动范围都不大。

唐尧、虞舜,便在今山西省南部,龙门下黄河南套的东北面,在同蒲铁路的南端。

夏,商,周三代的活动中心,也不过在今天河南、山东和陕西省东部,山西省南部,及河北省的一部分,最多达到汉水上流和淮水北部,要之是一个不完全的黄河流域。

中国史上摆开一个大规模局面,要从春秋时代起。

那时一般的文化经济,可以东西划分。

黄河流域上游,即西部,(实在是中部,今陕西、河南一带)则文化经济较差。

黄河下游东部,文化经济较盛,都在今山东境。

代表着西周新兴的正统的,这一区以齐、鲁为主,向西为宋、卫,在今河南省东部,还算像样,这一半代表着殷商之旧传统。

再西为山西省南部的晋,河南省中部的郑,文化经济均已差。

再向西到陕西,为文化经济比较最落后的秦。

向南为汉水流域的楚,这在春秋时期,还被视为蛮夷。

至于长江流域的吴、越,直到春秋末期才突起,但到战国时又没落了。

那时长江水道上下尚无交通,从吴到楚的交通线,并不是顺江东下,而是经皖北沿大别山脉至河南信阳,再衔接到汉水中流的一条陆路。

再看北方,战国初期,燕、赵文化较落后,要到战国中晚始像样。

所以黄河流域乃中国古代文化经济最主要的中心。

秦代统一中国,辖地已同现在差不多,但其实际中心,仍在黄河流域。

汉代继续建都长安,因西方经济不足维持一个中央政府的需要,常要从东方大批运粮接济。

那时的漕运,则全指的黄河而言。

东汉建都洛阳,多半亦为迁就经济现实问题,可以避免大量物资由东向西运转上之耗损。

洛阳和长安,始终成为古代中国的两大中心。

直到三国时代,长江流域才正式跑上中国历史舞台。

那时所谓魏、蜀、吴三国鼎立,吴、蜀地盘扩充到南方。

但人才还都是北方人。

即如刘备,诸葛亮,亦均为北人南迁。

三国併于西晋。

还是黄河统领了长江。

直到东晋南渡,建都金陵,长江流域始获有中国历史上的正统政府,但这是一个偏安的,不是一个统一的,而且仍是北人南移,不是由长江流域人所经营而建立。

直从三国时代的吴,以至东晋、宋、齐、梁、陈,合称为“六朝”,都建都南京,这是一个金粉朝廷,大体上只是北人到南方来偷安享乐。

南北朝时代的北魏,称为北朝,与南朝宋、齐、梁、陈对峙。

当五胡时,洛阳已经残破,人民都向四周移动。

一部分南迁长江流域,另一大批东北逃出热河山海关,移向辽东。

又一大批西北迁避到黄河西岸甘肃、宁夏一带(即当时的五凉)。

以后此两大支,又集合起来依附到北魏,奠都平城,(在今山西之大同)。

到魏孝文再迁洛阳,不久又分裂。

长安与邺,(大名)分为东西两魏,此后隋唐统一,才始恢复以长安、洛阳定为两京的周、汉旧局面。

长安因中央政府所在,户口稠密,文武百官集中,关内粮食不够供给,仍如西汉般由东部大量向西运输。

政府为要撙节一部分运输费用,采取移人就粮的办法,一年中几个月驻节长安,几个月移居洛阳,这样来迁就事实。

大家知道,隋炀帝开浚运河,自开封到徐州,再由徐州南下直到扬州,在先是军事性质的由北侵南,在后则是经济性质的由南养北。

在开封以上到洛阳的一段,是和黄河并行的汴水,原来很早便有的。

但开封以下的水道,也并非隋炀帝所凿。

三国时曹操率领水师攻东吴,即由洛阳到开封而至皖北,回师时绕道徐州,全路程都由舟船水道。

魏孝文亦曾有心利用此一段水道来输送军粮,控制南方。

隋炀帝不过把此一段连贯南北的原有水道加深加阔,重新整顿,使中原水师可以顺流直下,迳抵江边。

在先是为了便利军事,以后则转落到经济目的。

南方漕运,即由此转输洛阳、长安,来给养这一个大一统的中央。

此下安、史倡乱,北方经济开始崩溃,更须仰给南方。

中国史上的经济比重,实要到唐代安、史以后,才开始有南重北轻之势。

唐代漕运数字,历史上均有详细统计。

那时毎年运送中央的米粮,在玄宗天宝年间,以河南、河北为第一位,关西、河东(山西)为第二位,淮南、江南为第三位。

自经安、史之乱,北方藩镇星罗棋布,都要养兵十万二十万以上,军队要俸饷,装配又讲究,所有税收,都被截留,不解中央。

当时的中央政府遂不得不全靠江南税收来维持。

足见当时黄河流域的经济也并未破产,只为各地军阀全浪费在武装上去了。

五代十国几达一百年的长期扰乱,北方黄河流域才正式趋向衰落,南北经济比重更见倒转,此一大转变,直到宋代始确定。

宋代建都开封,其最大原因,也为便利江南米粮北运。

若从开封再运洛阳,又要增加数百里水程,于是宋代政治中心,才始脱离了周、汉、隋、唐以长安、洛阳作为黄河流域一椭圆两中心之旧形势,而转移到开封。

开封是中国东部的南北中心,但地势平坦,四周无险要屏障,乃一四战地区,迁就了经济打算,折损了国防计划,所以宋朝始终成为一弱国。

元代建都北京,此系辽、金旧都,那时全部经济更多取给于长江流域,遂开始采用海运,由天津入口,经白河,运北京。

这海运的源头,便是一条长江,江、浙是第一源,江西是第二源,两湖是第三源,这是太湖、鄱阳湖、洞庭湖三大水库之所钟。

大水库四周,即是粮食盛产之所,亦即南方经济命脉所在。

元代在此三个湖区,所征粮食,几占全国粮额三分之二。

明代不用海运,又另辟一条运河,自扬州、徐州直北经山东、临清而抵天津。

这一运河开挖并不省力,所经地势有如桥形,两旁又没有水源,水量多半要靠地下泉。

水流要赖闸门开闭来调节,那是极费工程的。

天然的凭藉少,人工的诱导多,那条运河工程之伟大,实不下于古代的万里长城。

我们现在常说:长江下流太湖流域是中国经济最富庶的地方,可是在历史上,唐以前的经济全在北方,六朝时代南京的食粮,还要靠武昌方面运来,军队大部驻扎在荆襄一带,苏南则还是渔泽之乡。

唐代财富遂渐转移到江南,但更重要的是江南西道,而非江南东道。

唐代分全国为十道,江南道又分为东、西,东道即现在之江浙,西道即现在之江西省。

明代经济中心,才再从江西移到江东。

那时分为南粮、北粮,北粮只占全国五分之一,南粮却占五分之四。

其中苏、松、常三府即占有三分之一,苏州一府田赋超过浙江全省,松江一府已抵江西省之一半,常州一府即超过两湖半数以上。

清代乾隆十八年的田粮统计,南粮占八分,北粮仅占二分。

乾隆四十四年统计,南粮收入已达北粮之十倍。

明清两代屡为此种赋税不平衡提出呼吁,直到曾国藩做两江总督,李鸿章做江苏巡抚,仍还上奏为苏、松、太三府人民请求减租。

这三府田租较元代增加三倍,较宋代增加了七倍。

这三府田租也比常州府多三倍,比镇江府多四倍,比其他各省多十倍数十倍不等。

大概统计,明清两代,苏州一府的田租,比唐朝该增加了五十倍之多。

一面是赋税偏重,另一方面则现出经济偏枯。

中国历史上以汉、唐为最强最富时期,但那时却全部靠黄河流域,不靠长江流域。

可见古代历史上的黄河,是中国之利,非中国之害。

所以中国文化,大部分由黄河流域人创造建立;长江流域人,仅居承袭发展之功。

平心而论,中国历史宋以后,实不及宋以前。

至少辽、金、元、清四个朝代打进了中国,即十足暴露了宋以后中国历史之弱症。

我曾到山东曲阜拜谒孔子庙,参观碑林,所见是金、元、清三代皇帝的碑多,中国皇帝的碑少。

孔庙是中国二千年传统文化最可纪念的圣地,我们只一看那里列代皇帝所立的石碑,便该有所感慨警惕了。

再以人物论,唐以前大皇帝、大政治家、大学问家、大军事家、大文学家、大艺术家、一切有名领导人物,十九都是北方人。

宋以后始有南方人跑上政治舞台,由南方人来领导中国。

学术上的重心,也渐渐转移到南方。

然而宋以后的中国,便远不如宋以前,这一层是研究中国历史很值得注意的。

中国从古代起,经济上很占地位的是养蚕缫丝。

今天讲蚕丝,大家很容易联想到太湖流域,实际上唐以前中国的蚕丝事业,发达在黄河流域。

唐代有一将军率军驻扎江苏,他因南方人不懂栽桑养蚕,即募大批北方女眷配合驻军,来指导江南人的丝织事业。

五代十国时,石敬瑭割幽蓟十六州,认契丹为父,每年送绢三十万匹。

石敬瑭当时所据地区,只限于黄河流域,但他还有力量年送绢三十万匹之多。

到元代,山东馆陶县虫灾。

四十万棵桑树被害。

也许当时植桑,用来取皮造纸的多,但馆陶一县即有桑四十万棵,也可想见那时北方蚕丝事业尚未完全衰落。

直到明清两代,丝绸始全部盛产于南方。

另一件是陶瓷工业。

大家知道中国磁器开始流传到法国,几乎和黄金比价。

宋代最有名的磁,如定窰,在河北定县烧铸的。

汝窰、柴窰,都产于河南省,那时江南有名的,只有浙江处州的龙泉窰、哥窰,江西景德窰还不发达,但是今天大家只知道景德窰。

主要的经济转移关键在农业,主要的农业转移关键在水利。

宋以前的江苏省,从苏州到昆山,还都是水泽,没有陆路交通。

宋朝有一位水利工程师,开始设计在苏州、昆山间筑成堤岸,这是历史上有名的至和塘。

在今京沪铁路所过,苏州、昆山一带,在宋代还是一片汪洋。

它的地理形势,有些似西方的荷兰,陆地比海面低。

少水固是害,多水也一样的受害。

那一带的水利兴修,自五代十国的吴、越,开始急激猛进。

从此江南的农业经济,始焕然改观。

若我们在飞机上下瞰这一带的河流排列,沟洫灌溉,极错综,又极整齐,那都是人力,非天然的。

这一种的水利工程,很值得我们注意。

我们也尽有理由来推想,在古代的黄河流域,一定也相似于江苏太湖流域般,水利发达,因此农业亦发达。

后来水利逐渐衰败了,河流都干涸,农业逐步衰退。

今天黄河成灾,却也是人为的。

最近几十年,长江流域也逐渐发生水灾了,连太湖流域也时有灾荒。

如再继续下去,水道不加疏浚,长江也可能为黄河之续,那亦将是中国之害了。

我们该知道,从来没有一块地,天然就只给人类以利的,都得经人为改造,才能日见其利。

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心在北方,人才也在北方,所以北方地利有办法;近代中国的经济中心在南方,人才也在南方,因此南方的地利比较有办法。

今后假使我们不注意这些问题,长江流域也会变成没办法的。

换言之,若使我们能注意到这些问题上,北方也依然有办法。

二我们再从经济讲到文化。

有些地方文化发达得早,有些地方文化发达得迟。

譬如珠江流域广东一省,在唐代只出了一个宰相张九龄(曲江人),福建省直到唐代韩愈时,始有第一个大学生进入大学,可见那时广东、福建的文化,既不及长江流域,更不及黄河流域。

宋明两代文化学术最活跃的在江西,江西人掌握了全国政治文化上的最高地位。

今天的湖南、四川人,很多由江西迁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