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练习题
王力古代汉语练习题 古代汉语练习题(含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一)及答案古代汉语练习题(一)一、解释下列术语。
(每題3分,共12分)1、六书2、四体二用3、本义4、词义扩大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8分)1、“姜氏欲之,焉辟害”一句中的“辟”与“避”是一对_________。
A、古今字B、通假字C、异体字D、繁简字2、“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餘杯”一句中,“餘”今作“余”,它们是一对_________。
A、古今字B、繁简字C、异体字D、通假字3、就词汇音节结构而言,古代汉语词汇中_________占多数。
4、下列各词属于第一人称代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小人、仆、臣、不才、吾、予5、下列各词中属于疑问代词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吾、谁、余、莫、斯、夫、奚、其、或、若6、“亟请于武公,公弗许”一句中,“亟”字的词性是_________。
三、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每字0.5分,共10分)亦诚羊都刃伐盥矢上壶莫十徒问既采马础鹿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每句1分,共13分)1、时: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②问君西游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③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④时与出游猎。
(《史记·吕太后本纪》)⑤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韩非子·心度》)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庄子·秋水》)2、间:①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轼《前赤壁赋》)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左传·庄公十年》)④遂与外人间隔。
(陶潜《桃花源记》)⑤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史记·屈原賈生列传》)⑥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⑦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古代汉语试题

30. 下列各句中的“之”词性不同的是( )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之二虫又何知?
C.晋侯以我丧故,未之见也。 D.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三、多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A.履帝武敏歆。(步迹) B.临事而食言,不可谓暇。(事情)
C.造托江流兮,敬吊先生。(到……去) D.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使……躲藏)
E.及年岁之未宴兮,时亦犹其未央。(过了一半)
6.加点词语在句子中不含贬义的是 ( )
A.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B.长安中谣言曰:“见乞儿,与美酒,以免破屋之咎。” C.忠孝之人,持心近厚;锻炼之吏,持心近薄。 D.冯唐已老听吹嘘。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将虢是灭,何爱于虞?
16.下列训释属于声训的是 ( )
A.《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集解:“苞氏曰:蔽犹当也。”
B.《荀子?修身》:“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杨注:“谄之言陷也,谓以佞言陷。”
C.《诗经?大雅?板》:“天之方蹶,无然泄泄。”毛传:“泄泄犹沓沓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属于同一个词的是 ( )
(1)形貌昳丽。(2)丽土之毛。(3)将军身被坚执锐。
(4)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5)鬼侯有子而好。(6)遂开门纳众。
A.(1)和(2) B.(1)和(5) C.(3)和(4)
D.(1)、(2)和(5) E.(4)和(6)
2.下列各字,按照“六书”分析属于形声字的是 ( )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使动用法的是 ( )
古代汉语练习及答案

习题1:常用工具书·填空题:1.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是东汉_许慎_编著的《说文解字》,共分为540部首,收9353单字,重文1163个;主要用于查检字的本义。
2.《_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词典,共分19篇,其中前三篇分别是释诂、释言、释训。
3.专门解释唐宋元明人诗词曲中习见语辞特殊用法的辞书是近人张相的《诗词曲语辞汇释》;其中提到两类词语需要研究,分别是字面生涩而义晦的词和字面普通而义别的词。
4.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书是东汉班固撰的《汉书•艺文志》,其后,较为完善的有《隋书•经籍志》等。
5.我国大规模的目录学著作是清乾隆年间永瑢、纪昀等人奉诏编撰的《四库全书总目》二百卷,其编排顺序是按经,史,子,集,四部目次;语言文字学属于四部之经部•小学类。
6.清代高邮王氏父子的四部重要文献分别是,王念孙的《读书杂志》《广雅疏证》,王引之的《经义述闻》《经传释词》。
7.古汉语常用工具书的检字法主要有音序,部首和笔画,四角号码检字法。
8.王引之的《经传释词》、刘淇的《助字辨略》、杨树达的《词诠》和今人裴学海的《古书虚字集释》等都是研究古汉语虚词的工具书。
9.汇集唐以前对古典文献解释的大型古汉语字典是清代阮元、臧庸等编的《经籍籑诂》;在此基础上,今人宗福邦等主编的一部汇辑从先秦至晚清的古籍文献中的注释材料的重要工具书是《故训汇纂》。
10.汉代运用“声训”原理而编纂的训诂专书是刘熙的《.释名》。
11.第一部研究汉语方言的著作是汉代扬雄的《方言》,全称是《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目前该书最新、最详的校释本是华学诚著《扬雄方言校释汇证》。
12.儒家的十三部经典著作称为“十三经”,它们分别是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13.唐代学者陆德明撰写的一部用于解释儒家经典文字音义的著作是《.经典释文》,后世治文字、音韵、训诂之学者,均十分推崇此书。
20XX年,中华书局出版该书汇校本,即黄焯《经典释文汇校》。
古汉练习题

古汉练习题古代汉语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说文解字·叙》中所谓“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指的是“六书”的()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2、下列各组字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全部都有的一组是()A、刃日除鱼B、象朱牧闻C、集日信暴D、山河旦车3、下面各组复音词中,全部是联绵词的一组是()A、匍匐参差萧条狼藉B、栗烈荒忽婀娜造次C、凛冽燕婉婵娟独特D、淡漠扶摇逶迤消息4、下列各句中,用“之”复指前置宾语的句子是()A、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B、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C、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D、宋何罪之有?5、下列四句中,用作指代性副词的“见”是()A、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D、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6、下列四句中,用“于”引进动作行为主动者(施事者)的是()A、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B、遂置姜氏于城颍。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者,何也?7、在“是谁之过与”中,“是”的语法分析是()A、指示代词作主语B、判断词,表肯定判断C、指示代词作定语D、指示代词作谓语。
8、在下列四句中,用作兼词(于是)的焉字句是()A、姜氏欲之,焉辟害?B、万钟于我何加焉?C、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
D、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9、下列四句中,含介词前置宾语的“孰与”句是()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C、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D、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10、下列各句中,“以”用作连词的是()A、宫之奇以其族行。
11、下列各句中,“之”是动词的是()A、之二虫又何知?B、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C、负耒耜而自采之滕。
D、寡人之于国也,可谓尽心焉耳矣。
12、《论语·季民》:“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注:“萧之言肃也”,这一注释属以下训释方式中的()A、义训B、声训C、形训D、互训13、在“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段是()A、用典B、委婉C、共用D、分承14、在“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中,“壮”的用法是()A、形容词用作谓语B、形容词活用为动词C、形容词的意动用法D、形容词的使动用法15、下列各联诗句,有对仗的是()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古代汉语练习题(带答案版)

古代汉语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受”写作“授”不得分)2、偏义复词:是由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的,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这种复音词叫做偏义复词。
3、间接引申义:由直接引申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做间接引申义。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了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5、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
6、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代表的人或事物。
7、通假字:本有其字,若古人临文时用同音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它,那么这个用来暂代"本字"的字就叫做"通假字"。
如:赵王少,不能蚤起。
蚤,通"早",早早地。
8、古今字:古时字少,常用一个汉字兼职记录一些意义,后世为理解书面语言时不产生歧义,常为这种兼职字所记录的某项意义再造新字,新造的字与原来兼表意义的字合称为“古今字”。
新造的字是“今字”,原来兼表意义的字是“古字”。
莫\暮其\箕要\腰昏\婚9、破读字:一个字因词性改变或意义转变而引起读音改变的字。
如:好学、王天下、衣褐等。
10、联绵字:联绵字,又叫联绵词、连语,就是指双音节的单纯词,两个音节表示一个语素,这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来讲的词。
11、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后代模仿的这种语言。
12、指事(要求举三例):许慎“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是一种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法。
如:亦、本、末13、会意: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合并成一个新字,它们的意义组合表示该新字意义的一种造字方法。
例如,“信”字由“人”、“言”组合,表示人言真诚无欺,有“诚实”之意;“休”字由“人”、“木”组合,表示人靠在树上休息,有“休息”之意。
14、词义扩大: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采取了全面扩张的方式,使古义成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范围扩大。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答案古代汉语,又称古文,是中国古代书面语言的一种形式,它与现代汉语在语法、词汇、句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代汉语,以下是一些练习题及答案:# 练习题1. 请解释“之乎者也”在古代汉语中的用法。
2. 阅读以下古文段落,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 古代汉语中的“使动用法”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4. 请解释“宾语前置”在古代汉语中的特点,并给出例句。
5. 阅读以下句子,并指出其主谓宾结构:> 吾日三省吾身。
6. 古代汉语中的“意动用法”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7. 请解释“倒装句”在古代汉语中的作用,并给出例句。
8. 阅读以下古文段落,并指出其中的修辞手法:>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答案1. “之乎者也”是古代汉语中的虚词,用于句中起到停顿、连接或强调的作用。
“之”通常用来代指人或事物,“乎”、“者”、“也”多用于句末,表示疑问、判断或陈述。
2. 翻译:> 孔子说:“学习了又时常温习,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范吗?”3. “使动用法”是指动词用作使令的意思,使宾语做某事。
例如:“使”字,可以翻译为“让”或“使”。
4. “宾语前置”是指在古代汉语中,宾语有时会放在动词之前,起到强调的作用。
例如:“吾日三省吾身”中的“吾身”就是宾语前置。
5. 主谓宾结构为:“吾(主语)日三省(谓语)吾身(宾语)”。
6. “意动用法”是指动词表示一种意向或愿望。
例如:“欲”字,可以翻译为“想要”。
7. “倒装句”是古代汉语中的一种句式,主语和谓语的位置互换,起到强调或修辞的作用。
例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桃之夭夭”就是倒装句。
8. 修辞手法包括排比和拟人。
“桃之夭夭”是排比,“灼灼其华”是拟人,将桃花比喻为有生命力的少女。
郭锡良古代汉语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1.《康熙字典》【答案】:《康熙字典》是一部成书于清朝康熙年间的汉语辞典。
由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张玉书及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担任主编,是中国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汉字辞书。
《康熙字典》以二百一十四个部首分类,并注有反切注音、出处、及参考等,差不多把每一个字的不同音切和不同意义都列举进去,是古代汉语的学习者必备的工具书。
2.《说文解字》【答案】:《说文解字》是东汉著名文字学家、训诂学家许慎编撰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字典,简称《说文》。
它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
造字法上提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六书”学说。
两千年来,《说文解字》是文字学上的首创之书,在今天仍有巨大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3.小篆【答案】: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统一推行的文字。
小篆又称秦篆,是由大篆省略改变而来的一种字体,产生于战国后期的秦国,通行于秦代和西汉前期。
中国文字发展到小篆阶段,逐渐开始定型(轮廓、笔划、结构定型),象形意味消弱,使文字更加符号化,秦始皇“书同文”,推广小篆的政策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地规范文字。
— 1 —4.反切【答案】:反切是中国传统注音法中用两个汉字合起来为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
有时单称反或切。
用反切注音时,被注音字称被反切字,简称被切字。
反切的基本原则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被切字的韵母(包括介音)和声调相同,上下拼合就是被切字的读音。
例如“坛,徒干切。
”5.拗救【答案】:拗救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为解决不合格律问题的一种方法。
中国的古代的近体诗诗律中平仄都有严格要求。
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应补上一个平声,也称“救平”,但注意补救的字不能在句末。
凡经过拗救的句子,就算合律。
律诗的拗救主要分为三种类型:①仄平脚句型的孤平自救,即五言的“平平仄仄平”可以改为“仄平平仄平”,七言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可以改为“仄仄仄平平仄平”;②仄仄脚句型的相邻拗救,即五言的“平平平仄仄”可以改为“平平仄平仄”,七言的“仄仄平平平仄仄”可以改为“仄仄平平仄平仄”;③平仄脚句型的对句拗救,即五言的双句:“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可以改为“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七言的双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可以改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完整版)古代汉语练习题(带答案版)

古代汉语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受”写作“授”不得分)2、偏义复词:是由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的,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这种复音词叫做偏义复词。
3、间接引申义:由直接引申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做间接引申义.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了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5、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
6、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代表的人或事物。
7、通假字:本有其字,若古人临文时用同音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它,那么这个用来暂代”本字"的字就叫做”通假字"。
如:赵王少,不能蚤起。
蚤,通”早",早早地.8、古今字:古时字少,常用一个汉字兼职记录一些意义,后世为理解书面语言时不产生歧义,常为这种兼职字所记录的某项意义再造新字,新造的字与原来兼表意义的字合称为“古今字”.新造的字是“今字”,原来兼表意义的字是“古字”。
莫\暮其\箕要\腰昏\婚9、破读字:一个字因词性改变或意义转变而引起读音改变的字。
如:好学、王天下、衣褐等.10、联绵字:联绵字,又叫联绵词、连语,就是指双音节的单纯词,两个音节表示一个语素,这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来讲的词。
11、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后代模仿的这种语言。
12、指事(要求举三例):许慎“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是一种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法。
如:亦、本、末13、会意: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合并成一个新字,它们的意义组合表示该新字意义的一种造字方法.例如,“信”字由“人”、“言"组合,表示人言真诚无欺,有“诚实"之意;“休"字由“人”、“木”组合,表示人靠在树上休息,有“休息”之意。
14、词义扩大: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采取了全面扩张的方式,使古义成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范围扩大。
古代汉语上册考试题

古代汉语上册考试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计30分)1. “秡”在古代汉语中的意思是:A. 稻谷的粒外面的刚毛B. 稻谷的粒外面球状的硬物C. 稻谷的胚芽D. 稻秧2. 下列句子中的“冮”字,在现代汉语中的写法应为:A. 手冮着他的胳膊B. 他拿着冮子站在那里C. 他骑在马冮上D. 河里冮起了大浪3. 古代汉语中,“贽”字的意思是:A. 祭祀中的供品B. 食物名称C. 礼物D. 同义词4. 古代诗词中常出现的“ ”是指:A. 松树B. 春天C. 竹子D. 秋天5. “屣”在古代汉语中是指:A. 鞋B. 袜子C. 脚步声D. 脚印6. 古代汉语中,“忑”字的意思是:A. 舒服B. 欣喜C. 忧愁D. 急促7. “执热寒冰”的“执”在古代汉语中的意思是:A. 抓住C. 执行D. 支撑8. 古代汉语中,“怫”指的是:A. 心烦意乱B. 惊叹C. 厉害D. 急促9. 下列词语中与“祥云”意思相近的是:A. 黄昏B. 风雨C. 花朵D. 良好的征兆10. “鞮”字在古代汉语中的意思是:A. 鞋底B. 马鞭C. 动物的一种皮11. 古代汉语中,与“妒忌”意思相近的词语是:A. 羡慕B. 仰慕C. 感激D. 钦佩12. “沄”在古代汉语中的意思是:A. 平静B. 清澈C. 滔滔不绝D. 平缓13. 古代汉语中,与“愁”意思相反的词语是:A. 喜悦B. 安慰C. 惊喜D. 轻松14. 下列字中的“氵”字旁意指:B. 奔流不息的河流C. 水D. 温泉15. 古代汉语中,“咣”意为:A. 碰撞声B. 惊讶的声音C. 悲伤的呼喊D. 轻微的声音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计15分)16. “次”字在古代汉语中的读音是_______。
17. “蜷”字的意思是_______。
18. 古代汉语中,“兢兢业业”的“业”是指_______。
19. “缗”在古代汉语中的意思是_______。
20. “悚”字的意思是_______。
三、翻译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21. 将下列古代汉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遇到了一位风度翩翩的君子。
古代汉语练习题库及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库及答案古代汉语练习(1)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A《经传释词》 B《词诠》 C《助字辨略》 D《古汉语虚词通释》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 A会意 B形声 C假借 D转注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A莫、休、甘、武 B炎、寒、贼、朱 C从、信、秉、亦 D友、及、伐、取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A错措 B睹覩 C置寘D沽酤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A孟尝君顾.谓冯谖。
B天帝使我长.百兽。
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
B“无”与“勿”是古今字。
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
D两个“之”用法不同。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 -() A段玉裁 B桂馥 C王筠 D朱骏声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 A其后秦稍蚕.食魏。
B舜勤于民事而野.死。
C良庖岁.更刀,割也。
D子路拱.而立。
二、填空(每题1分,共10分)1、《说文》作者是东汉的___。
古代汉语上册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古代汉语上册课后练习题含答案一、填空题1.夫人洁其衣,菅其裳。
2.路飞遇鬼怪,走其无踪。
3.关雎发其中流。
4.顾惭不自适,无地自容。
5.马上相逢,明月共潮生。
6.枯屑虽小,细菌无所藏。
7.明月照积雪,光辉胜白银。
8.吾道不信紫微,妄谈龙象为虚。
9.微风拂面,绿叶纷纷。
10.画地作牢,守土如玉。
二、简答题1.古代黑体的结构是怎样的?答:古代黑体的结构是由左、右、上、下、中五个部分组成的。
左侧叫中横,右侧叫反中横,上半部分叫横头,下半部分叫竖尾,中间是黑点。
黑体横竖相交,点缀别致,自古以来备受推崇,是中国书法中独树一帜的字体之一。
2.古代汉语的字体演变经历了哪些阶段?答:古代汉语的字体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五个阶段。
甲骨文和金文是原始字体,主要用来刻录在兽骨、玉器等材料上。
篆书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定下的正式字体,用来刻印制符。
隶书是汉代的公文书写体,是中国书法艺术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字体之一。
楷书是汉代隶书发展而来的字体,一直沿用至今。
3.《论语》和《史记》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两大巨著,请简述它们的主要内容。
答:《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录,记录了其思想和道德观念。
其中著名的语录包括“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
《史记》是司马迁的史书,记录了中国历史上从三皇五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传说。
其内容包括官僚制度、军事制度、天文地理、礼制等多方面的知识。
《史记》中的著名人物包括封建王朝的建立者如周武王和秦皇帝,还有传奇人物如伯乐、钟离汉等。
古代汉语练习题

古代汉语练习题练习一一、《说文解字》的作者是谁?它是如何一部书?二、说明以下工具书的编著者。
1.《康熙字典》:2.《中华大字典》:3.《经籍籑诂》:4.《辞通》:5.《中国人名大辞典》:6.《诗词曲语辞汇释》:三、《经传释词》和《词诠》的作者是谁?请简要指出这两部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阅读古注文选《左传·曹刿论战》,查阅有关工具书,用汉语拼音字母给以下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注上音,并说明声调。
1.又何间焉?2.捐躯玉帛。
3.小信未孚。
4.望其旗靡。
五、给下面短文加上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疾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然那么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练习二一、查阅《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说明下面各自所隶属的部首。
中裁加壮败毒游理载虽辨旌秋窘罪芹解闷乞蹇雕需熬颇二、任选一种古代汉语工具书,查出以下句子中划线词的本义及其在句子中的意义(请标明所用工具书的名称、页码、出版社及出版时刻)。
1.太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左传·郑伯克段与鄢》)2.我张吾全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那么惧,而协来谋我,故难间也。
(《左传·季梁谏追楚师》)3.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假设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左传·殽之战》)4.宣子骤谏。
(《左传·晋灵公不君》)5.师之线人,在吾旗鼓,进退从之。
(《左传·鞍之战》)6.且如桓立,那么恐诸医生之不能相幼君也。
(《公羊传·春王正月》)7.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
(《毂梁传·郑伯克段于鄢》)8.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左传·子产不毁乡校》)三、利用工具书,用汉语拼音字母给下面划线的字注上音,并标明声调。
古代汉语练习题 (1)

古代汉语练习题(10)第一章练习题一、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
1、皮.之不存,毛将焉附?2、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3、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
4、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
5、厉王虐,国人谤.王。
6、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
7、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
8、饮于河渭。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9、其始播百谷.。
10、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11、大学始教,皮弁祭菜.。
12、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13、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14、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15、江.水又东,经巫峡。
16、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17、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18、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19、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20、官.显职闲,而府寺.宽敞。
21、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22、突,犬从穴中暂.出也。
23、是何祥.也?吉凶安在?24、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25、锻炼..之吏,持心近薄。
26、吾闻汉购.吾头千金,邑万户。
27、臣有一术,曰五禽.之戏。
28、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
29、瓦.,土器已烧之总名。
30、石亨、徐有贞等奉英宗复辟..。
31、丈夫..,以杖荷莜。
..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32、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二、举例说明古今词义差异的在范围、感情色彩、及程度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三、阅读《九方皋相马》《景公射出质》《扁鹊之卫》三篇文章,完成以下问题:1、找出几篇文章中活用的词,并说明用法。
2、找出几篇文章中的判断句及被动句,并说明其类型。
3、找出几篇文章中的宾语前置句式,并说明其类型。
第二章练习题一、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其属于本义还是引申义。
1、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齐發.。
2、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
3、舜发.于畎亩之中。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6、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古代汉语试题库

古代汉语试题库[练习一]一、古汉语工具书一般可分为字书、辞书、韵书、目录书、类书、图录谱表和其他几类。
其中:1.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书是东汉_____编著的《________》,宋代徐铉等校定。
2.《_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辞典,共分19篇,其中前三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全文分为____篇。
加目录和自叙共______篇,共_____卷,分为_____部首,共收______单字;重文字______个。
_______;3.专门解释唐宋元明人诗词曲中习见语辞特殊用法的辞书是近人_______的《_____________》:4.我国最早的韵书是魏______著的《________》,而现存最古的韵书是宋陈彭年、邱雍等编的《_____》,它的全名叫《__________》,大致反映了_________时期汉语的语音系统;5.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书是东汉班固撰的《_________》,其后,较为完善的有《___________》;6.我国大规模的目录学著作是清乾隆年间永瑢、纪昀等人奉诏编撰的《_________》二百卷,其编排顺序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部目次;7.《____________》是叶圣陶编的关于索引类的工具书8.我国最早的类书是三国魏文帝时命令王象、刘邵编纂的《_________》,其后影响较大的有隋末唐初虞世南编辑的《________》,唐欧阳询等编的《____ ___》,唐______编的《初学记》、唐白居易编辑,宋孔传续辑的《_____ __》,宋李昉等编的《_____ ___》、宋王钦若、杨亿等编的《___ ___》,明朝解缙等编写的《__ _____》;9.“三通”指的是唐杜佑的《通典》、宋郑樵的《____ __》、元马端临的《文献_______》,遇到历史上的疑难问题可资查询,后人又陆续加以编纂,合称为“___ _____”;10.政书会要之类影响较大的有《春秋会要》、《西汉会要》和《_______》等。
古代汉语练习题

《古代汉语练习题》一文字部分一填空:1 汉字属于的文字,字形和字义有密切的关系。
分析字形有助于的了解。
2 关于汉字形体的构造,传统有“六书”的说法,“六书”中只有、、、是造字之法;和则是用字之法。
3 许慎阐述“六书”是以汉字的形体为分析对象的。
4 的建立,是许慎《说文解字》的重大创造。
他概括出个偏旁作为,凡同一偏旁的字都系属其下;又把形体相似或意义相近的排在一起,分为若干大类,成为有一定系统的体系。
5 《说文解字》的部首是根据原则、而不是检字法原则的部首。
明代的《字汇》把部首减为部。
6 在汉字发展的过程中,的产生是一次重大的改革,它直接影响到汉字的构造,从根本上改变了汉字的面貌。
7 按《汉书艺文志》所列六书的顺序,写下许慎《说文解字序》中的六书的名称:。
8 六书中,形声是的造字方式。
形声字由意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意符表示,声符表示。
9 上古字少,一个字往往兼任几个职务,后来新造一个字分担其中一个职务,这样,新造的字和原字就行成了的关系。
10 古今字有两个来源,一是;一是。
11 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代的形体不同的字叫做。
12 异体字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不同;二,构件成分不同;三,不同。
构件成分不同又分不同、不同、不同三种情况。
13 繁简字是指和之间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不同的数量上的对应类型,我们要特别注意繁简字之间的。
14 甲骨文通行的年代是。
15 金文是指铸刻在上的文字,它通行的时代是在。
16 大篆是指战国时期所使用的文字。
17 战国时期东方六国使用的文字就是所谓的。
18 对大篆稍加省改而创制的规范文字就是。
19 隶书是从中期以后开始盛行的。
汉字从篆书到隶书的变化叫。
20 楷书是间创造的。
21 就形体结构来说,“行”是个字。
22 部首“彳”chì表示与有关的意义。
23 部首“广”表示与有关的意义。
24 部首“隹”表示与有关的意义。
25 部首“頁”表示与有关的意义。
古代汉语练习题X

18、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五、简答(每题3分,共9分)
1、古汉语动量表示法有何特点?
2、举例说明古汉语判断句有哪些活用形式? 3、介词“于”有哪些用法?
六、指出下列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并说明其活用情况和意义(每题2分,共10分)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 )
A《经传释词》 B《词诠》 C《助字辨略 》 D《古汉语虚词通释》
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 ) A会意 B形声 C假借 D转注
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 )
1、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2、 不如吾闻而药之也。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4、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5、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
七、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并分析其特点(每题2分,共10分)
1、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4、紾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
2、 (佗)复 与 两 钱 散 成 得 药 去 五 六 岁 亲 中 人 有 病 如 成 者 谓 成 曰 卿 今 强 健 我 欲 死 何 忍 无 急 去 药 以 待 不 祥 成 与 之 后 十 八 岁 成 病 竟 发 无 药 可 服 以 至 于 死
五、 简答(每题3分,共15分)
2、 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之阳陵。
3、 臣闻洪水横流,帝思俾义。
4、 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脯。
5、 侣鱼虾而友麋鹿。 四、为下Leabharlann 古文加上标点(每题3分,共6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信、达、雅是严复提出的翻译的标准。
信,就是译文要忠实于原文,准确地再现原文内容;达,就是译文要通顺畅达,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的规范;雅,就是译文的语言要雅正,能反映原文的语言风格。
2.句读又叫“断句”。
古书是不断句的,更无今天的标点,因而古人读书时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给文章断句,古人使用的断句符号有两种,一是“、”,一是“し”“。
”。
“、”是句中语意未完而需作语气停顿的标志,称为“读”(dòu);“し”“。
”是语意完整的一小段的标志,称为“句”;合起来就叫作“句读”。
辨明句读是读懂古书的起点。
3.古书注释里的“正义”古书注释的一种体例叫“义疏体”,义疏体是一种经(古籍原文)、注(对古籍原文的注释)兼释的体例。
其中的“疏”,是疏通;“义疏”就是疏通经文、注释的意义。
对义疏进行整理分析,对其中的问题加以订正,就叫做“正义”。
4.反切法反切法是大约起自汉代,魏晋以后被广泛使用的一种给汉字注音的方法,它的基本方法就是取反切上字的声母、反切下字的韵母和声调相互拼读。
5.者字组词“者”字用为代词时,不能单独使用,它必须和动词、动词性词组、形容词、形容词性词组、数词、主谓词组、个别代词等相结合,组成“……者”,才能有所称代,这就是者字词组。
者字词组可以称代人,也可以称代事物。
者字词组具有名词性,用在句子里起一个名词的作用。
6.所字组词“所”字用于动词前、主谓词组的谓语动词前,组成“所……”,这就是所字词组。
所字词组用在句子里起一个名词的作用,并充当句子的一个成份。
二、填空题,请把下面各题正确的答案写在横线上。
1.在古代汉语里,“何……之……”这一句式是_________的疑问句,最贴近原文语气语意的语译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古代汉语的“他”也写作“它”、“佗”,是___________,与现代汉语的“他”或“它”完全不同,不是___________代词。
3.现代汉语的“所以”常用于因果复句中,表示结果的关联词,而古代汉语的“所以”是由指示代词“所”和介词“以”组成的,常用在动词前,它表示什么意义,取决于它在句子里与前后文的关系,如“此其所以败也”的所以表示“____________”,“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的“所以”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4.传注体是古代汉语以___________为主的注释体例,常用的名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文言文注释中,“如字”是_____的术语,它告诉读者,在特定语言环境中,这个字(词)要读________。
6. 古代汉语里取上字的声母、取下字的韵母和声调来给汉字注音拼读的方法叫做________。
7.给古书标点最忌的是“点破句子”。
点破句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在古代汉语里,无定代词是“_____”和“_____”。
9.连用的语气助词,一般是各自表示其常用语气,而语气重点落在___________。
10.“王顾左右而言他”中的“他”是古代汉语的________代词。
11.在对话中,古人常用谦称来称代_____,用尊称来称代______。
12.在文言文注释中,“读为”、“读曰”这两个术语,主要用来注明_________关系的,即用__________来注明正文中的_________。
13. 古代汉语反切注音法是取上字的__________,取下字的____________相互拼读。
14.义疏体是古书注解的一种体例,“义疏”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介词“与”同连词“与”的区别之一:介词前有疑问代词、能愿动词、副词、连词是常见现象,而表示联合关系的连词前不存在这种情况。
()2.一般情况下,不是动词的,用在“所”字后与“所”字结合为“所”字词组时,那个词就活用为名词。
()3.“保”的本义是抚育、抚养。
《说文解字》:“保,养也。
”金文写作像人负子状,以此表示抚养。
如《论贵粟疏》“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和现代复音词“保育”、“保姆”的“保”,用的就是“保”的本义。
()4.古书注解的体例主要有三类:传注体、义疏体和评说。
()5.“以”字用为连词,常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因果复句,可语译为“因为”;二是用于连用的动词之间或形容词之间,表示关联,可语译为“用来”、“来”、“以便”、“而”。
()6.“蚤救之孰与晚救之”这句话中的“孰与”在古汉语中常构成表示感叹的疑问句。
()7.古代汉语的“乎”字有不同用法:一是作形容词词尾,用法同“然”,表示“……的样子”;二是作介词,与介词“于”意义相同;三是作句末语气助词,表示疑问语气。
韩愈《答李翊书》中“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如是者,其亦足乐乎”,这些“乎”的用法即是如此。
()8.《<张中丞传>后叙》是韩愈给李翰所作《张中丞传》写的叙文,因置于正文之后,故名“后叙”。
文中对李翰的传表示“尚恨有阙”的“恨”是怨恨之意。
()9.《论贵粟疏》中“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的“之”是助词,用于主谓结构当中,取消主谓结构的独立性,使主谓结构作句子的成分,因而“吏之所卑”是主语,“法之所尊”是谓语。
又因谓语“所尊”是“所”字词组,所以这个句子是判断句。
()10.“曰”、“为”、“谓之”这三个术语主要用来区别同义词、近义词的差别。
()11.“耳”、“尔”、“而已”用于直陈句句尾,都用来表示限制语气,即表示句子所表达的内容“不过如此”的语气,可语译为“罢了”或保留“而已”。
()12.古代汉语的“然则”、“然而”、“虽然”中的“然”是连词。
()13.“得无……乎”这一句式由“得无”同句尾语气助词“乎”相配合,表示反问,但语气较为缓和委婉。
()14.“素车朴船,孰与加漆采画也”中的“孰与”是古代汉语中表原因的习惯句式。
()15.我国古代史书记日一般是用干支,如“癸酉,师陈于鞌”,或在表月份的数字后附以干支的办法,如“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如果只用数字与“日”字连用,多指具体天数,如“十六日”是指十六天,不是指日期。
()16.《陈涉世家》:“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这一句的标点有误。
《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这一句的标点也有误。
()17.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里“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这句话的主语是“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谓语是“如是”。
()18.韩愈《答李翊书》里“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的“恭”,古今都指恭敬,有礼貌。
不过,在古代汉语里,“恭”和“敬”虽为同义词,但还是有区别的,“恭”着重在内心的尊敬,“敬”着重在外貌的尊敬。
()19.古文今译首先要重视和做到直译。
直译就是忠实于原文的字、词、句,做到字、词、句翻译三落实,句式、语气也应大体和原文一致。
这种直译不求有文采,不用考虑字词用语的顺序,只求内容上的表达准确。
()20.古代汉语中常用的第二人称代词有“女”、“汝”、“尔”、“若”、“而”、“乃”、“公”、“子”、“君”。
()四、选择题。
1.下列加横线的词中,属于第一人称代词的是()A、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B、云将曰:“朕愿有问也。
”C、与不穀同好,如何?D、寡人将去此堂堂国而死乎!2.下列加横线的第二人称代词中作定语的是()A、吾以汝为死矣。
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C、若所追者谁?D、我即呼汝,汝疾应曰诺!3.下列句子中,“之”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主谓结构独立性,使之充当句子成分的是()A、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
B、(许)远之不畏死亦明矣。
C、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
D、惟陈言之务去4.“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中“施”的读音、意义正确的是()A、shī延续。
B、shī措施。
C、yì延续。
D、yì业绩5.“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中,“耳”表示()A、限制语气B、感叹语气C、决定语气D、确认语气6.下列“以”字用作连词的是()A、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
B、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C、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D、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7.下列“且”字不用作连词的是()A、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B、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C、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D、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8.下列古注术语中,可以用于表示某种情貌的是()A、犹,犹言B、之言,之为言C、貌,之貌D、曰,为,谓9.根据“发(發)”字的形体,可以判定“发”的本义是() A、派遣 B、打开 C、出发 D、放箭10.“采”字所使用的造字法是()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11.“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孙膑》),句中“格”的意思是()A、打击B、格式C、推究D、阻碍12.下列古注术语中,可以用于声训的是()A、犹,犹言B、之犹言C、貌,之貌D、读若,读如13.“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
”此句出自()A、《平原君虞卿列传》B、《<张中丞传>后叙》C、《孙子吴起列传》D、《魏公子列传》14.根据“疾”字的形体,可以判定“疾”的本义是()A、疾病B、嫉恨C、嫉妒D、急速15.“益”字使用的造字法是()A、形象B、指事C、会意D、形声16.下列“于”字表示比较的是()A、赵急,请救于齐。
B、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
C、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
D、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17.下列程度副词在古汉语中有程度轻和程度重两种用法的是()A、稍B、颇C、略D、少18.下列句子中,“是”字不做代词的是()A、人以自是,反以相诽。
B、是心足以王矣。
C、军中自是服其勇也。
D、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19.下列句子中,“而”字用于状语和中心词之间的是()A、子产而死,谁其嗣之?B、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C、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D、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
20.下列句子中,“之”字不是助词的是()A、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
B、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C、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
D、遂散六国之从。
五、解释下列带横线的词语。
1.今弃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2.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3.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