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配套练习

合集下载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配套练习参考答案解析几何全部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配套练习参考答案解析几何全部

解析几何部分(共:1—17课时及每章评价)参考答案:第1课时 直线的斜率(1)1.D 2.C 3.D 4.4- 5.1k ≤ 6.可以是(2,4),不惟一. 7.由题意,()132212a -=++,∴2a =-.8.当1m =时,直线l 与x 轴垂直,此时直线斜率不存在; 当1m ≠时,直线斜率34111k m m-==--. 9.在直线斜率为0,OC 边所在直线斜率不存在,BC 边所在直线斜率为43-.10.由AB AC k k ≠,可得1112383k --≠---, ∴1k ≠.第2课时 直线的斜率(2)1.C 2.B 3.D 4.60o. 5.6 6. (0,2)7. 045α≤<o o 或135180α<<o o.8.倾斜角为45o时斜率为1,倾斜角为135o时斜率为1-.9.直线l 上任一点(,)M m n 经平移后得(3,1)N m n -+在l 上,由两点的斜率公式得(1)1(3)3l n n k m m +-==---.10.直线2l 的倾斜角为180(6015)135α=--=oooo, ∴2tan135tan 451k ==-=-oo.第3课时 直线的方程(1)1.C 2.D 3.A 4.D 5.(1)4y =-;(2)23y x =-- 6.1y +6y x =-+7.由直线1l 的方程2y =+可得1l 的倾斜角为60o ,∴直线l 的倾斜角为30o,斜率为tan 303=o,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12)y x -=-,即1y x =-+.8. 1:1:(2)-9.由直线1l的方程20x y -+=可求得1l 的斜率为1, ∴倾斜角为145α=o,由图可得2l 的倾斜角2115αα=+o∴直线2l 的斜率为tan 60=o, ∴直线2l 的方程为2)y x -=-0y -=.10.设直线方程为34y x b =+, 令0x =,得y b =;令0y =,得43x b =-, 由题意,14||||623b b ⨯-⨯=,29b =,∴3b =±, 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334y x =±.第4课时 直线的方程(2)1.D 2.D 3.B 4. 2y x =或1y x =+ 5.3 6. 10x y +-=或32120x y -+=7.设矩形的第四个顶点为C ,由图可得(8,5)C , ∴对角线OC 所在直线方程为005080y x --=--,即580x y -=,AB 所在直线方程为185x y+=,即58400x y +-=. 8.当截距都为0时,直线经过原点,直线斜率为43-,方程为43y x =-;当截距都不为0时,设直线方程为1x ya a +=, 将点(3,4)-代入直线方程得341a a-+=,解得1a =-, 所以,直线方程为430x y +=或10x y ++=.9.当0t =时,20Q =;当50t =时,0Q =,故直线方程是15020t Q +=.图略. 10.直线AB 的方程为3x =,直线AC 的方程为123x y+=,直线x a =与,AB AC 的交点分别为(,3)a 、63(,)2a a -,又∵92ABC S ∆=,∴1639(3)224a a -⋅⋅-=,∴a =(舍负).第5课时 直线的方程(3)1.B 2.D 3.B 4.D 5. 350x y -+= 6.24- 7.当2a =时,直线方程为2x =不过第二象限,满足题意;当20a -≠即2a ≠时,直线方程可化为1(4)2y x a a =+--, 由题意得2010240a a a -≠⎧⎪⎪>⎨-⎪-≤⎪⎩,解得24a <≤,综上可得,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24a ≤≤. 8.(1)由题意得:22(23)(21)m m m m ---=+-, 即2340m m --=,解得43m =或1-(舍) (2)由题意得:22(23)(21)260m m m m m ----+--+=,即23100m m +-=,解得2m =-或53. 9.方法1:取1m =,得直线方程为4y =-, 取12m =,得直线方程为9x =, 显然,两直线交点坐标为(9,4)P -,将P 点坐标分别代入原方程得(1)9(21)(4)5m m m -⨯+-⨯-=-恒成立,所以,不论m 取什么实数,直线(1)m x -+(21)5m y m -=-总经过点(9,4)P -.方法2:原方程可整理得(21)(5)0x y m x y +--+-=,当21050x y x y +-=⎧⎨+-=⎩成立,即94x y =⎧⎨=-⎩时,原方程对任意实数m 都成立,∴不论m 取什么实数,直线过定点(9,4)-.10.方程0x y k +-=可变形为23)9k =-, 当90k -=即9k =时,方程表示一条直线90x y +-=; 当90k -<即9k >时,方程不能表示直线;当90k ->即9k <3= ∵方程仅表示一条直线,∴30+>且30-<,即0k <.综上可得,实数k 的取值范围为9k =或0k <.第6课 两直线的交点1.D 2.D 3.B 4.B 5.-3 6.6或-6 7.10,-12,-2 8.32190x y -+=9.4m =,或1m =-,或1m =.(提示:如果三条直线不能围成三角形,则有两种情形,一是其中有平行的直线,二是三条直线交于一点.) 10.(1)表示的图形是经过两直线210x y -+=和2390x y ++=的交点(3,1)--的直线(不包括直线2390x y ++=).(2)30x y -=或40x y ++=.(提示:可设所求直线方程为21(239)0x y x y λ-++++=,即(21)(32)910x y λλλ++-++=.若截距为0,则910λ+=,即19λ=-,此时直线方程为30x y -=;若截距不为0,则21132λλ+-=--,即3λ=,此时直线方程为40x y ++=.) 11.直线l 的方程为60x y += 12.22b -≤≤(数形结合)第7课 两直线的平行与垂直(1) 1.D 2.B 3.C 4.平行, 不平行5.平行或重合 6.-2 , 0或10 7.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8.32A C =≠-且9.2,2m n == 10.20x y += 11. 3440x y +-=12.860860x y x y -+=--=或(提示:Q 所求直线与已知直线l :8610x y -+=平行,∴设所求直线的方程为860x y λ-+=,与两坐标轴的交点为λ(-,0)8,λ(0,)6.又该直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8,∴1||||8286λλ⋅-⋅=,λ∴=±,故所求直线方程为860x y -+=或860x y --= 第8课 两直线的平行与垂直(2)1. B2. C3. C4. C5. B6. 垂直,不垂直7. 32y x =+8. 2,-2,09. 20x y -= 10. 310x y ++=和330x y -+= 11. 1a =-或92a =-12.270x y +-=,10x y -+=,250x y +-=(提示:由于点A 的坐标不满足所给的两条高所在的直线方程,所以所给的两条高线方程是过顶点B ,C 的,于是2AB k =-,1AC k =,即可求出边AB ,AC 所在的直线方程分别为270x y +-=,10x y -+=.再由直线AB 及过点B 的高,即可求出点B 的坐标(3,1),由直线AC 及过点C 的高,即可求出点C 的坐标(1,2).于是边BC 所在的直线方程为250x y +-=.)第9课 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1.C 2.C 3.C 4.A5.B 6.22y y =-=-或 7.47240x y +-= 8.23120x y +-=912|x x - 10.13410x x y =++=或 11.5150x y --=12.(1) (2,0)P -;(2) (13,0)P ,此时||PM PN -. 13.54x =(提示:y =数形结合,设(1,1),(2,3),(,0)A B P x ,则y PA PB =+)第10课时 点到直线的距离(1)1.()A 2.()C 3.()D 4.()A 5.()C 6.()A 7.58.2a =或4639.设所求直线方程为340x y m -+=,=解得:14m =或12m =-(舍),所以,所求的直线方程为:34140x y -+=.10.由题意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的方程为y x =,设00(,)P x y ,则00x y =,即00(,)P x x .= 解得:01x =或09x =-,所以点P 的坐标为:(1,1)或(9,9)--.11.由题意:当直线l 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为0时, 设l 的方程为y kx =(截距为0且斜率不存在时不符合题意)=k = 122-±,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122y x -±=. 当直线l 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不为0时,设l 的方程为1x ya a+=,即0x y a +-=,=a =13或1a =, 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130x y +-=或10x y +-=.综上所述:直线l 的方程为:122y x -±=或130x y +-=或10x y +-=. 12.设(,1)M t t -,则M 到两平行线段的距离相等,∴43t =,即41(,)33M ∵直线l 过(1,1)P -,41(,)33M 两点,所以,l 的方程为2750x y +-=.第11课时 点到直线的距离(2)1.()B 2.()C 3.()A 4.18 5.(1,2)或(2,1)- 6.34210x y +-=7.3208.4310x y +-=9.设l :320x y C -+=则1d =2d =1221d d =,所以|1|2|13|1C C +=+,解得:25C =-或9-, 所以l 的方程为:32250x y --=或3290x y --=.10.证明:设(,)P a b ,则221a b -=P 到直线1l ,2l的距离分别为1d =,2d = ∴2212||122a b d d -==g. 11.设(,)M x y 为A ∠的平分线AD 上任意一点,由已知可求得,AC AB 边所在直线方程分别为5120x y -+=,5120x y --=,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512512x y x y -+=--或512(512)x y x y -+=---, 即6y x =-+或y x =,由图知:AC AD AB k k k <<,∴155AD k <<,∴6y x =-+不合题意,舍去,所以,A ∠的平分线AD 所在直线方程y x =. 12.设CD 所在直线方程为30x y m ++=,=,解得7m =或5m =-(舍).所以CD 所在直线方程为370x y ++=.因为AB BC ⊥所以设BC 所在直线方程为30x y n -+=,=,解得9n =或3n =-.经检验BC 所在直线方程为390x y -+=,AD 所在直线方程为330x y --=.综上所述,其它三边所在直线方程为370x y ++=,390x y -+=,330x y --=.第12课时 圆的方程(1)1.()B 2.()C 3.()B 4.()C 5.()C 6.()B 7.(1)0a =;(2)||b r =;(3)310a b +-=. 8.22(6)36x y -+=9.C e 的圆心为(3,2)C -,C 'e 的圆心与(3,2)C -关于10x y -+=对称, ∴设C 'e 的圆心为(,)C a b '则3210222113a b b a +-⎧-+=⎪⎪⎨+⎪=-⎪-⎩g ,解得:34a b =-⎧⎨=⎩,C 'e 的标准方程为:22(3)(4)36x y ++-=.10.由题意可设C e 的圆心为(,)C a b 半径为r ,则||2a =当2a =时,C e :222(2)()x y b r -+-= 因为C e 与直线20x y +-=相切于点(1,1)P , ∴222(12)(1)b r -+-= ①且1(1)112b--=--g ② 联立方程组,解得:2b =,r =所以C e 的方程为:22(2)(2)2x y -+-=同理,当2a =-时,C e 的方程为:22(2)(2)18x y +++=综上所述:C e 的方程为:22(2)(2)2x y -+-=或22(2)(2)18x y +++=11.由题意设C e 的方程为222()()x a y b r -+-=,由C e 经过点(2,1)-,得:222(2)(1)a b r -+--=①由C e 与直线10x y --=r =② 由圆心在直线2y x =-上,得:2b a =-③联立方程组,解得:918a b r ⎧=⎪=-⎨⎪=⎩,或12a b r ⎧=⎪=-⎨⎪=⎩所以,C e 的方程为:22(9)(18)338x y -++=或22(1)(2)2x y -++=.12.设⊙C 的方程为:222()()x a y b r -+-=,∵⊙C 与x 轴相切,所以22r b =①,又∵圆心(,)C a b 到直线0x y -=的距离为:d =∴222r +=,即 22()142a b r -+=②,又圆心在直线30x y -=上,所以30a b -=③联立方程组,解得133a b r =⎧⎪=⎨⎪=⎩或133a b r =-⎧⎪=-⎨⎪=⎩所以C e 的方程为:22(1)(3)9x y -+-=或22(1)(3)9x y +++=.第13课时 圆的方程(2)1.()C 2.()D 3.()B 4.12k <-5.2 6.2π7.5,5 8.2或23-9.圆方程为220x y Dx Ey F ++++=,将(0,0),(1,1)两点坐标代入方程分别得0F = ①20D E F +++= ②又∵圆心(,)22D E--在直线30x y --=上,∴60E D --= ③解由①②③组成的方程组得4,2,0D E F =-==,∴所求圆方程为22420x y x y +-+=,圆心(2,1)-10.证明:将034222=+--+y x y x 化为22(1)(2)2x y -+-= 则点与圆心之间的距离的平方为222(41)(2)17125m m m m -+-=-+ 又∵圆的半径的平方为2,∴2171252m m -+-217123m m =-+ 令2()17123f x m m =-+0∆<,即2()17123f x m m =-+恒大于0,即点与圆心之间的距离恒大于圆的半径,所以无论实数m 如何变化,点(4,)m m 都在圆034222=+--+y x y x 之外.11.设所求圆的方程为: 022=++++F Ey Dx y x令0y =,得20x Dx F ++=.由韦达定理,得12x x D +=-,12x x F =由12||x x -=6=,∴2436D F -=. 将(1,2)A ,(3,4)B 分别代入022=++++F Ey Dx y x ,得25D E F ++=-,3425D E F ++=-.联立方程组,解得12D =,22E =-,27F =或8D =-,2E =-,7F =所以所求的圆的方程为221222270x y x y ++-+=或228270x y x y +--+=12.证明:由题意22210250x y ax ay a ++---=,∴2225()()102524a a x a y a ++-=++ 令25()10254a f a a =++,则0∆<, ∴()0f a >即22(25)(210)0x y a x y +-+--=,表示圆心为(,)2a a -若22(25)(210)0x y a x y +-+--=对任意a 成立,则222502100x y x y ⎧+-=⎨--=⎩,解得34x y =⎧⎨=-⎩或5x y =⎧⎨=⎩,即圆恒过定点(3,4)-,(5,0).第14课时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C 2.C 3.D 4.B 5.34250x y +-= 6.40x y +±=7 8. 247200x y --=和2x =;7 9.22(3)(1)9x y -+-=或22(3)(1)9x y +++=. 10.16m =-.11. 4330x y ++=或3430x y +-=.第15课时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⒈B ⒉B 3.D 4.A5.20x y -+= 6.260x y -+= ,6 7.(1,1) 8.22(3)(1)5x y -+-= 9.224(1)(2)5x y ++-=10.(1)240x y -+=; (2)22(2)(1)5x y ++-=; (3)22(3)(3)10x y ++-=. 11. 3r =±.第16课时 空间直角坐标系1.B ⒉C 3.C 4.D5.(2,0,0)、(0,3,0)- 6.(0,4,2)7.442110x y z ++-=8.略 9.略10.提示(1)只要写出的三点的纵坐标和竖坐标分别相等即可;(2)只要写出的三点的竖坐标相等即可.11.111212121x x y y z z x x y y z z ---==---21(x x ≠且21y y ≠且21)z z ≠.第17课时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1.D 2.D 3.A 4.A 5.(0,2,0) 6.222(1)(2)(4)9x y z -+++-=7.7 8.(1,0,0)P ± 9.[提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中点坐标公式求出,P Q 两点坐标,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即可求得线段PQ2.10.(1)(1,2,1)[提示]设重心G 的坐标为(,,)x y z ,则222GA GB GC ++2233x y =+22236126643(1)3(2)z x y z x y +---+=-+-23(1)46z +-+.当1,2,1x y z ===时,点G 到,,A B C 三点的距离的平方和最小,所以重心的坐标为(1,2,1).(2)1,8,9x y z ===.第二章《解析几何初步》评价与检测参考答案:1.C 2.D 3.B 4.B 526.0d ≤≤ 7.4个 8.60 9.67250x y +-= 10.2750x y +-= 11.22(2)(2)25x y -++= 12.(1,0)A -,C (5,6)- 13.B14.C 15.A 16.D 17.11(,)102- 18.4a =±19.20,x y y x ++==,y x = 20.10 21.解:设与51270x y ++=平行的边所在直线方程为5120x y m ++=(7)m ≠,则=解得19m =-, ∴直线方程为512190x y +-=,又可设与51270x y ++=垂直的边所在直线方程为1250x y n -+=()n R ∈,则=解得100n=或74,∴另两边所在直线方程为1251000x y-+=,125740x y-+=22.解:设()2,1B-,()4,2C,()2,3D第四个顶点的坐标为(),A m n.则有BC所在直线的斜率为32BCk=;CD所在直线的斜率为12CDk=-;BD所在直线的斜率不存在.①若BD∥AC,BC∥AD,则AC所在直线的斜率不存在.4m∴=.又BC ADk k=,即33242n-=-,6n∴=.∴平行四边形第四个顶点的坐标为()4,6.②若BD∥AC,CD∥BA,则AC所在直线的斜率不存在.4m∴=.又CD BAk k=,即()11242n---=-,2n∴=-.∴平行四边形第四个顶点的坐标为()4,2-.③若CD∥BA,BC∥AD,则,CD BABC ADk kk k=⎧⎨=⎩()11223322nmmnnm--⎧-=⎪=⎧⎪-⇒⇒⎨⎨=-⎩⎪=⎪-⎩∴平行四边形第四个顶点的坐标为()0,0.综上所述,平行四边形第四个顶点的坐标可为()4,6或()4,2-或()0,0.23.解:设1122(,),(,)P x y Q x y,由2223060x yx y x y c+-=⎧⎨++-+=⎩消去x得2520120y y c-++=,∴由韦达定理知:12124125y y c y y +=⎧⎪⎨+=⎪⎩Q OP OQ ⊥,12121y y x x ∴⋅=-, 即12120x x y y +=,又12121212(32)(32)96()4x x y y y y y y =--=-++∴121296()50y y y y -++=, 也就是12964505c +-⨯+⨯=解之,得3c =. 从而所求圆的方程为22630x y x y ++-+=24.解:设1122(,),(,)P x y Q x y ,则1|OP x ==,2|OQ x ==.,P Q Q 为直线与圆的交点,∴ 12,x x 是方程22(1)(86)210x m m x ++-+=的两根, ∴12221,1x x m=+ ∴ 2221(1)211OP OQ m m ⋅=+=+。

高中数学学习需要哪些资料?

高中数学学习需要哪些资料?

高中数学学习需要哪些资料?高中数学是衔接初中数学与大学数学的最重要桥梁,其内容涵盖代数、平面几何、三角函数、概率统计等多个领域,难度比初中有所提升,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掌握高中数学知识,除了课堂学习之外,还需要一些辅助资料。

1. 教科书及配套练习册:教科书是学习高中数学的基础,内容精炼,结构清晰,解释深刻。

学习时应认真阅读,理解概念,完全掌握公式,并及时完成书本上的练习题。

配套练习册则是对课本知识的巩固和拓展,其中有相同难度的习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补缺补漏。

2. 考试大纲及真题:考试大纲是制定学习方向的指南,明确了考试内容、范围和要求,学生应认真研读,了解考试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真题是了解考试形式、难度和考查重点的最佳途径,通过分析真题可以掌握考试规律,增强应试技巧。

3. 辅导资料:参考书: 适合不同学习水平和学习需求的学生,可以是相同版本的教材解读、习题解析、知识点总结,也可以是对考试的应试技巧指导。

习题集: 针对不同知识点、不同难度和不同考点进行分类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解题能力。

视频课程: 以视频的方式解释,可以更直观地表达抽象的数学概念,提高自学兴趣,解决学习难题。

在线学习平台: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在线课堂、习题练习、讨论社区等,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自学途径,享受个性化学习体验。

4. 其他辅助资料:数学史: 了解数学发展历史,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数学家传记: 学习数学家的故事,可以感受数学的魅力,学习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方法。

数学科普读物: 可以拓展数学知识,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数学思维。

5. 资源选择建议:选择与教材版本一致的资料,以保证自学内容与课堂教学一致。

选择难度适中的资料,避免学习压力过大或过低。

根据自身学习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资料和学习方法。

学习能力强、时间充足的学生可以尝试做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而学习能力相对弱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基础性较强的资料。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期末复习必看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期末复习必看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期末复习
必看
很多刚上高中的童鞋都觉得数学很难,快期末了。

复习好了吗?
学数学其实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如果你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技巧,打好了基础,数学就是你最有优势的学科,但如果你掌握不了技巧,数学就是你夺冠的绊脚石。

作为一个小学数学几乎次次考试都是满分的人(呸,初中数学也不赖,高考数学135分)我把自己的学习技巧分享给大家,希望对正在学海中奋力划桨的你们有用
课前预习有巧妙的方法,上课不慌高效。

学数学很注重课前预习。

如果你能听懂大部分,那么在课堂上老师训练发散思维的时候,你就能迅速举一反三,正确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我预习数学不只是看数学书和课后习题。

我首先在书店购买了配套练习。

第二天先看了想学的东西,然后开始做题。

做完题后,我自己批改了答案。

(建议你买答案讲解更详细的配套练习,或许能帮你找到多种解题思路。

)
有了这种预习方法,我感觉我的数学课很轻松。

因为我知道哪里会,哪里不会。

我也通过做题猜测每个知识点怎么考,考什么样的题,需要注意什么。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每个人都必须掌握方法。

初入高中不要盲目学习刷题!。

第2讲 因式分解配套练习及答案(训练篇)-2020年数学初高中衔接讲与练

第2讲 因式分解配套练习及答案(训练篇)-2020年数学初高中衔接讲与练

第 2 讲因式分解练习(A)一.选择题:1.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中,是正确的因式分解的是()( A) (a -b)2 =a 2 - 2ab +b 2(B) m2 -m =m2 (1 -1 ) m(C) a 2 - 3a - 4 =a(a - 3) - 4 (D)3x3 - 9x 2 - 3x = 3x(x 2 - 3x - 1)2.- (2a -b)(2a +b) 是下列多项式()的分解结果(A)4a 2 -b 2(B)4a 2 +b 2(C)- 4a 2 -b2(D)- 4a 2 +b23.下列分解不正确的是()(A)x 2 + 8x +16 = (x + 4)2 (B)- 4a 2 +12ab - 9b 2 = (2a - 3b)2(C) x2 -1x +13 36= (x -1)26(D)4a 2 b 2 + 4ab + 1 = (2ab + 1)24.下列各式中,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此的是()(A)-a 2 +b 2 (B)-a 2 -b 2 (C)a 2 +b 2 (D)a 3 -b 25.已知m+n=-4,mn=5,关于x 的二次三项式x 2 -mnx-m-n 分解因式的结果是(A)(x-1) (x-4) (B)(x+1) (x+4)()(C)(x+1) (x-4) (C)(x-1) (x+4)6. 下列由左到右的变形是正确的因式分解的是()A.a2-b 2+1=(a+b)(a-b)+1;B.(m+3)2=m2+6m+9;C.x 5y-xy 5=xy(x 2+y 2)(x+y)(x-y);D.a 4 - 2a 2 b 2 -b 4 = (a +b)2 (a -b)2二.填空题:7. 分解因式:18m 2 (a -b) - 9m(a -b) = .8. 分解因式:(2m -n)2 - (3m + 2n)2 = . .9. 分解因式:x 2 - 2x -a 2 - 2a = .10. 分解因式:x2 + ꘸xy + 2y2 + 2x + ጤy = _ .11. 分解因式:4a 2 - 5a - 6 = .12.分解因式:6x 2n-1 y m - 4x 2n+1 y 3m= .13.已知∆ABC 的三边 a 、b 、c 满足 a 2 -ac =b2 -bc ,判断∆ABC 的形状. ..14.已知x 2 +x + 1 = 0 ,求x 2007 +x 2006 + ……+x3 +x 2 +x + 1 = ..三.简答题:15. 因式分解:(x2 + x)2 — 1ጤ x2 + x + 2ጤ.16. 因式分解:x + 1 x + ꘸x + ′x + h + 1′.17. 因式分解:(x + ′)ጤ+ (x + ꘸)ጤ— 82.)18. 因式分解:(x2 + xy + y22—ጤxy(x2 + y2).19. 因式分解: x2 - 2xy - 8 y2 -x -14 y - 6 .20. 因式分解:x꘸— 9x + 8.21.因式分解:x8 +x +1.22.如果多项式x2 —a + ′x + ′a—1 能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x + h x + h 的乘积,b,c 为整数,则a 的值为多少?23.已知多项式x3 -x 2 + 2x +k 能够进行因式分解,请求出k 的值,并将此多项式因式分解.24.如果kx 2 - 2xy + 3y 2 + 3x - 5 y+ 2 能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乘积,求k 2 + 5k + 0.25 的值.因式分解测试(B)一.选择题:1.把多项式4 x2y-4x y2- x3 分解因式得结果是()A. 4xy(x-y)-x2B. –x(x-2y)2C. x(4xy-4y2- x2)D. –x(-4xy+4y2+ x2)2.下列分解因式错误的是()A.a 2-5a+6=(a-2)(a-3)B.1-4m 2+4m=(1-2m)2C.-4x 2 +y 2 =-(2x+y)(2x-y)D.3ab+1a 2b 2 +9=(3+1ab)2 4 23. 在多项式-a 2 -b 2 -2ab,2ab―a 2 ―b 2 ,a 2 -b 2 +2ab,(a+b) 2 -10(a+b)+25 中,能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有()(A)1 个(B)2 个(C)3 个(D)4 个4.已知a、b、c 是三角形ABC 的三边长,且满足a2+2b2+c2-2b(a+c)=0,则此三角形是()A 等腰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不能确定5.已知x2+ax-12 能分解成两个整系数的一次因式的乘积,则符合条件的整数a 的个数是()A. 3 个B. 4 个C. 6 个D. 8 个6.实数m= 20203-2020,下列各数中不能整除m 的是()A.2018B. 2019C. 2020D.2021二.填空题:7.因式分解:x2 -xy +xz -yz = .8. 因式分解:x 4 -y 4 + 4x 2 + 4 = .9. 因式分解:x2(x-2)-16(x-2)= .10. 因式分解:6 y2 -11y-10= .11. 因式分解:4x2-4x-y2+4y-3= .12. 如果正整数x、y 满足方程x2-y2=64,则这样的正整数对(x,y)的个数是.13. 若x2+x+m=(x-3)(x+n)对x 恒成立,则n= .14. 已知x-1 是多项式x3-3x+k 的一个因式,那么k= .三.简答题:15. 因式分解:(x2 + x + ጤ)2 + 8x x2 + x + ጤ + 1′x216. 因式分解:x2 + x + 1 x2 + x ++ 2 — 1217. 因式分解: 6x2 - 5xy - 6 y 2 + 2x + 23 y- 20 .18. 因式分解: x4 +x3 - 3x2 - 4x - 4 .19.如果a, b 是整数,且x2 -x -1是ax3 +bx2 +1 的因式,求a、b 的值.20.已知:a, b, c 为三角形的三条边,且a2 + 4ac + 3c2 -3ab - 7bc + 2b2 = 0 . 求证: 2b =a +c .21.如果x2 + hxy + ay2 —′x+ ጤጤy — 2ጤ可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积,求a 的值.22. 已知x꘸+ x2 + x + 1 =꘸,求x2꘸꘸8 + 2x2꘸꘸꘸+ ′x199⺁.23.正数a、b、c 满足ah + a + h = hh + h + h = ha + h + a = ꘸,求:(a + 1)(b + 1)(c + 1)的值.24.若代数式x x + 1 x + 2 x + ꘸+ p 恰好能分解为两个二次整式的乘积(其中二次项系数均为1 且一次项系数相同),求p 的最大值.测试A一选择题:1. D 提示:因式分解的概念是把一个多项式写成整式的乘积的形式;2.D3. B 提示:完成平方公式的运用:a2+2ab+b2=(a+b)24.A提示:平方差公式的运用:a2-b2=(a+b)(a-b)5. A 提示:十字相乘法6.C二填空题:7.9m(a-b)(2m-1)提示:提取公因式9m(a-b);8.-(5m+n)(m+3n)提示:利用平方差公式;9.(x+a)(x-a-2)提示:利用分组分解法(两两分组);10.(x+2y)(x+y+2)提示:利用分组分解法(前三项与后两组)11.(a-2)(4a+3)提示:利用十字相乘法;12.2x2t—1y N(꘸x2—2y2N)提示:提取公因式2x2t—1y N;13.等腰三角形提示:因式分解得:(a-b)(a+b-c)=0,因为a、b、c为三角形得三边,所以a+b-c 为非零数,所以a=b;14.0 提示:三个一分组,每组都有因式x2+x+1三简答题:15.(x+2)(x-1)(x+4)(x-3)提示:(x2+x-2)(x2+x-12)=(x+2)(x-1)(x+4)(x-3)16. ( x2+8x+10)(x+2)(x+6)提示:(x2+8x+7)(x2+8x+15)+15=(x2+8x)2+22(x2+8x)+120=(x2+8x+10)(x2+8x+12) =( x2+8x+10)(x+2)(x+6)17.2(x+2)(x+6)(x2+8x+26)提示:原式=(x + ጤ + 1)ጤ+ (x + ጤ— 1)ጤ— 82令t=x+4,所以t + 1 ጤ— 1 + t — 1 ጤ— 81= t + 1 2 — 1 t + 1 2 + 1 + t — 1 2 + 9 t — 1 2 — 9=2(t2+10)(t2-4)=2(x2+8x+26)(x2+8x+12)=2(x+2)(x+6)(x2+8x+26)18. (x2-xy+y2)2提示:令x+y=u,xy=v所以原式=(u2-v)2-4v(u2-2v)=u4-6u2v+9v2=(u2-3v)2=(x2-xy+y2)219.(x-4y-3)(x+2y+2)提示:x2-2xy-8y2-x-14y-6=(x-4y)(x+2y)+(2x-8y)-3x-6y-6=(x-4y)(x+2y)+2(x-4y)-3(x+2y+2)=(x-4y)(x+2y+2)-3(x+2y+2)=(x-4y-3)(x+2y+2)20.(x-1)(x2+x-8)提示:令x3- 9x+ 8=0则当x=1 时,x3- 9x+ 8=1-9+8=0 则可将多项式分解为x3- 9x+ 8=(x-1)(x2 +bx+c)展开,得(x-1)( x2 +bx+c)X3 +bx2 +cx-x2- bx-c=x3+(b-1)x2+(c-b)x-c= x3- 9x+ 8则可得,b-1=0, c-b=-9, -c=8解得b=1,C=-8则多项式为x3- 9x+ 8=(x- 1)(x2+x-8)21. (x2+x+1)(x2-x+1)(x4-x2+1)提示:原式=x8+2x4+1-x4,=(x4+1)2- (x2)2=(x4+x2+1)( x4-x2+1),=[( x4+2x2+1)-x2]( x4-x2+1),=(x2+x+1)(x2-x+1)( x4+x2+1).22. a=5提示:x2-(a+5)x+5a-1=(x+b)(x+c)= x2+(b+c)x=bc所以:-(a+5)=b+c,且5a-1=bc,即c=—′ —1′+h因为b、c 为整数,所以b=-4,代入得c=-6,则a=5。

论新课改背景下初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

论新课改背景下初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

论新课改背景下初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摘要:新课程改革使初高中数学教学的差异性逐渐凸显出来,一方面,初中数学作为义务教育的基础科目难度一再降低,另一方面,高中数学仍面临实现“应用”与“创新”两大教学目标和选拔性的高考,在这一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就成为了摆在高中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本文针对当前初高中数学出现“教学断层”的原因给予了分析,并提出了做好衔接环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初高中衔接数学教学新课程改革1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形成原因及其重要性1.1 初高中数学教学的不同特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高中数学教学的差异越来越显著,初中教学带有明显的“义务制”教育色彩,而高中学习则侧重应用能力,并面向三年后的高考选拔。

这就使初、高中两个阶段的教育特点呈现出了较大的差异:初中数学教材难度较低,偏重于常量的研究与定量计算,因此对学生抽象思维的要求不高,加之初中学生不擅长独立思考和自学研究,不具备系统的数学思维。

而高中数学教学不但难度高、内容多,又增加了应用性的知识部分,课时相对较为紧张,因此无法像初中数学那样反复讲解练习,对学生消化理解知识的能力要求更高,高中数学开始增加对数学概念、原理的定性研究和抽象思维,例如立体几何问题的研究,需要从仅仅有平面图形的概念转而形成空间想象能力,学生在短时间内常常不能适应。

此外,高中数学学习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对规律的自主探索,《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

”1.2 教学衔接的重要性鉴于上述教学特点的差异,初高中数学教学的目的和成果就产生了明显的不同,也使学生,特别是在新课改中成长起来的初中毕业生,面对陡然上了一个台阶的高中数学课程要求显得手足无措。

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初高中的教学差异,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计好两个教学阶段之间的衔接,实现定量到定性、形象到抽象学习目标的平稳过渡。

浅析初中与高中数学教学有效衔接的方法

浅析初中与高中数学教学有效衔接的方法
学生的实 际生活 ,更重要 的是符合感性 认识循 序渐进 的转变 和进行很好 的运用 ,还需要 对初 中数 学教材 的其他版本 进行 为理 性认识 的客观规律 , 所 以易于学生掌 握和理解运 用 。 但高 探 究 。 对此 , 要对 高 中大纲版 教材 以及课标 教材在知识 体系等 中数 学却不是 如此 , 与初 中相 比具有很大 的差异性 。 方面的差异性 进行探究 ,同时还 要注 重对学生 的培养所要 达
2 、 初高 中的学 习在环 境方面的不 同 。高 一新生在经 过紧 到的 目标 的探 究 ,力求解决 好初 、高 中数学 的衔 接不顺 利 问 张而 激烈 的中考后 , 终于到 了 自己心 目中的高 中, 认为 自己的 题 。 理想 已经实现 , 学 习暂时可 以告 一段落 , 所 以很 多同学都 处于 3 、 使各种教 学政策有效 的落到实处 。( 1 ) 以学生的具体 情 全身 心的休息状 态 ,并且 在一个新 的陌生的环境 里开始 高 中 况 为依 据 , 实施分 层教 学 : 在数 学教 学 中, 要不 断 的通过各 种 生活并 适应高 中是需要一个过 程的 ,因此虽然他 们在还 没有 方式来 增加对学 生学习的 了解 。 做到在数 学教学 中 , 一切工 作 坚持“ 起点低 、 跨 度小 、 培 训 进入 高 中之前 , 就 已经知道高 中数 学的难度很 大 , 而且有些 内 要 围绕 着学 生 的具体 情况 进行 ,
式和 心理特征 等不熟悉 ,而且课程 的改革导致 高 中教 材在知 学方法 的过 程和形成知识 的过程要重 点展示 :高 中数学 与初 识结 构方面产 生了 巨大的变革 。 在初 中数学课 上 , 学生 可 以积 中数学相 比 , 在抽 象方面更胜一 筹 , 因此对学生 应用知识 的灵

学习高中数学需要哪些教材和资源?

学习高中数学需要哪些教材和资源?

学习高中数学需要哪些教材和资源?学习高中数学必须哪些教材和资源?高中数学是衔接初中数学与高等数学的有用桥梁,其内容覆盖代数、平面几何、三角函数、微积分等多个领域,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都做出了较高的要求。

学习高中数学需要比较好的教材和资源支撑,才能更有效地掌握知识,提升学习效果。

一、核心教材:高中数学教科书:这是自学高中数学的基本教材,常见包含代数、数学几何、三角函数等内容,并对应有不同的版本教材体系。

不同版本都会按结构有所不同的编排和例题讲解,建议你选择更适合自身学习习惯和教学模式的版本。

配套练习册:教科书配套的练习册,能够提供大量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参考书:根据个人学习需求,可以选择一些针对特定内容的参考书,例如讲解解题技巧、公式推导等方面的内容。

二、辅助资源:网络资源:互联网上拥有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例如KhanAcademy、可汗学院、网易公开课等平台,提供大量免费的视频课程、练习题和学习资料。

在线学习平台:一些在线学习平台,例如哔哩哔哩Bilibili、Coursera、网易云课堂等,提供优质的数学课程,你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最合适的课程进行自学。

数学软件:一些数学软件,例如GeoGebra、Mathematica、MATLAB等,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图形绘制、数据分析、数学建模等操作,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小组和交流平台:加入学习小组或交流平台,与其他同学交流学习心得,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专业辅导老师:如有必要,可以寻求专业辅导老师的帮助,解决自学中的疑难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三、学习建议:认真预习教材:课前预习教材,了解即将学习的内容,并做笔记。

认真听课: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并做好笔记。

及时复习:课后及时复习课堂内容,巩固所学知识,并做相关练习。

查阅资料: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积极地翻阅相关资料,寻求答案。

注重实际练习:多做练习题,并反思解题思路,持续提高解题能力。

初中与高中数学教学有效衔接的方法

初中与高中数学教学有效衔接的方法

试论初中与高中数学教学有效衔接的方法摘要:目前,困扰高中新课程变革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初高中数学的衔接不是很好,这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使新课程教学的具体实践进行的不是很顺利。

基于此,本文对初中与高中数学教学有效衔接的方法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中数学有效衔接数学课程,在义务教育时期,主要看重的是学生的数学基础,它是以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谐并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的。

而高中数学则有很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它更看重的是课程是否可以自由选择,以弘扬学生的个性以及考虑未来的人生为目标。

一、初、高中数学过渡不是很衔接的因素探析1.课标教材内容的衔接不顺新课标要求初中数学在设计教材的时候,要注意结合实际,尽量体现实际,因此,教材在设计的时候主要是在把知识的宽度进行了扩展,而教材的难度却极大的降低了,所以主要表现为练习题又容易做且题量又少,代数式的计算很少,常量计算是最主要的,这很接近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更重要的是符合感性认识循序渐进的转变为理性认识的客观规律,所以易于学生掌握和理解运用。

但高中数学却不是如此,与初中相比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2.初高中的学习在环境方面的不同高一新生在经过紧张而激烈的中考后,终于到了自己心目中的高中,认为自己的理想已经实现,学习暂时可以告一段落,所以很多同学都处于全身心的休息状态,并且在一个新的陌生的环境里开始高中生活并适应高中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因此虽然他们在还没有进入高中之前,就已经知道高中数学的难度很大,而且有些内容还很抽象,比如函数和映射等一些概念。

所以,刚开始就出现了紧张,畏惧等不良心理状态。

3.初高中数学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方面的不同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对知识内容讲授的很详细,且类型分的很齐全,所以学生只需死记硬背,把具体的概念以及数学公式和老师讲过的同种例题进行熟悉掌握就可以顺利通过考试,取得一个很好的成绩。

但是高中数学教师由于对初中数学教材的知识结构不了解,对初中老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心理特征等不熟悉,而且课程的改革导致高中教材在知识结构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变革,但是教师在讲课时,依然运用原来的教学方式和已经养成的习惯,整堂课都在机械的灌输,而且涉及到和概念有关的知识时,一般都不进行深入的讲解,所以对于接下来的例题和习题,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也是必然的。

初中数学需要做哪些课外练习?

初中数学需要做哪些课外练习?

初中数学需要做哪些课外练习?初中数学课外练习:灵魂升华课堂学习,助力学业精进初中数学是连接小学与高中的重要桥梁,其内容体系较为庞大,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仅凭借课堂教学难以使学生完全掌握知识和提升能力。

但,科学合理的课外练习十分有效,它可以巩固课堂学习,深化知识,训练思维,提升学习效率。

一、课外练习的意义1. 巩固课堂内容: 通过课外练习,学生可以反复练习,将课堂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加深对概念和公式的理解,尽量避免遗忘。

2. 进阶解题技巧: 课堂内容以例题讲解为主,而课外练习则涵盖不同类型的题目,通过练习,学生能掌握不同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训练数学思维: 课外练习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训练逻辑推理能力,提升抽象思维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4. 查漏补缺: 通过练习,学生可以发现自身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针对性复习,避免知识断层,提高学习效率。

二、课外练习的种类及选择1. 教材配套练习: 对教材内容进行基础练习,巩固知识点,并可以用于查漏补缺。

2. 习题集训练: 选择难度适当的习题集,进行专业有效的训练,提升解题技巧,拓展解题思路。

3. 竞赛题训练: 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通过竞赛题练习,提高思维深度和解题能力,培养数学兴趣。

4. 趣味题训练: 通过趣味题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数学思维,拓宽知识面。

三、课外练习的快速有效方法1. 循序渐进: 从基础练习开始,可以循序渐进地提高练习难度。

2. 错题整理: 及时整理错题,分析出错原因,找出学习漏洞,并进行反复练习,避免再次犯错。

3. 总结归纳: 定期总结练习内容,归类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建立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

4. 寻求帮助: 遇到困难,及时向老师或同学寻求帮助,避免死钻牛角尖,保证学习的连贯性。

四、课外练习的注意事项1. 注重质量: 不仅仅追求完成题目数量,更要了解解题过程,分析解题思路,提高学习效果。

浅析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

浅析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

浅析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摘要:从初中到高中的跨越式发展使得很多学生难以适应。

如果一个学生不能从初中的学习模式和思维方式中脱离出来,尽快的融入高中的学习生活中,那么他在高中学习生活中将会感到学习非常吃力,甚至导致成绩退步、厌学等不良后果。

通过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多数初升高学生中的实践显示,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感降低,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并能主动的学习。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衔接指导方法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初升高在学生学习的生涯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之一。

做好初高中的教学衔接对一个高中生的学习成长是极其必要的。

教学难度的提高、课程内容的增加、教学方式及教师教法的改变都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因此,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1 初高中数学衔接现状1.1 教材难度提高数学在初中的难度有限,但是在高中阶段难度会极大的拔高,且占据其重要的地位,高考中占据150分的高分比。

高一使用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与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课程相比,其教学容量和教学难度大为提高,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思考、发现、归纳总结等,而不仅仅是靠简单机械的记忆。

因此,数学衔接对初升高的学生是一个挑战。

站在同一起点,尽快适应高中生活是学生领先的关键。

搞好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对教师、学生都是全新的挑战与尝试。

1.2 课程内容增加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由4年缩短至3年,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压缩、上调。

如:十字相乘法、根与系数的关系等本在高中学习中常应用的知识都不做要求或降低要求。

高中数学从知识内容上较初中剧增,如高一数学一开始便涉及集合与简易逻辑语言、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向量,相对初中数学而言,抽象、逻辑强、难度大,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相当一部分成绩中等及偏下的学生陷入困境,认为数学学习难于上青天。

初高中数学知识点的衔接问题-PPT课件-图文

初高中数学知识点的衔接问题-PPT课件-图文
8.重视专题教学 利用专题教学,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点,有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9.引导学生转变观念、改进学法,提升思维能力 (1)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遇到的新困难和新问题. (2)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提高听课效率.高中课堂内容多,难度大,需要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以缓解教师授课速度快,课堂容量大,学生接受知识吃力等问题.. (3)在高初中衔接过程中,单凭教师的力量不能解决同学们的所有疑问,这就需要利用同学中的良好资源,开展探讨,互帮互助,这也是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一种形式.正如哲学家萧伯纳所说:“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进行交换,每人可以有两种思想.” (4)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
(5)重视培养良好的演算、验算习惯,提高运算能力.学习数学离不开运算,运算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6)数学是关于思维的科学,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数学思维形成与发展的过程.高一新生其思维习惯正由直觉形象型向抽象经验型过渡,因此,必须重视抓紧培养. 例如,在学习高一教材《函数》时,我们可借助于二次函数. 首先,画出下列函数的图像,由图像观察函数的值域 ①y=x2-2x ②y=x2-2x,x∈[0,+∞) ③y=x2-2x,x∈(-∞,4) ④y=x2-2x,x∈[0,4) ⑤y=x2-2x,x∈[2,4] ⑥y=x2-2x,x∈[-1,0] ⑦y=x2-2x,x∈[a,a+1] ⑧y=(x-a)2-1,x∈[2,4] 这样不仅有助于函数概念和性质的学习,还有助于数形结合,化归转化等重要数学思想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5.思维方式方面 初中学习更多的是记忆与模仿,而高中学习更重要的是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高中强调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的运用,其中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高中数学中渗透四大数学思想方法,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化归与转化.这些虽然在初中教学中有所体现,但在高中教学中反映得更充分. 例如解决ax2+4x+6>0这样简单的不等式时,首先要讨论a是否为零,如果不为零,还要讨论a是正数还是负数,这需要学生有分类讨论的思想意识(高一新生往往做不好).

新教材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 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 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测验 精选配套习题含解析

新教材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 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 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测验 精选配套习题含解析

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1、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 - 1 -2、圆柱、圆锥、圆台、球与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 - 7 -3、立体图形的直观图.................................................................................................. - 12 -4、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 - 18 -5、圆柱、圆锥、圆台的表面积和体积...................................................................... - 23 -6、球的表面积和体积.................................................................................................. - 29 -7、平面 ......................................................................................................................... - 35 -8、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 40 -9、直线与直线平行直线与平面平行...................................................................... - 44 -10、平面与平面平行.................................................................................................... - 49 -11、直线与直线垂直.................................................................................................... - 56 -12、直线与平面垂直.................................................................................................... - 63 -13、平面与平面垂直.................................................................................................... - 70 -章末综合测验................................................................................................................ - 76 -1、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一、选择题1.(多选题)观察如下所示的四个几何体,其中判断正确的是()A.①是棱柱B.②不是棱锥C.③不是棱锥D.④是棱台ACD[结合棱柱、棱锥、棱台的定义可知①是棱柱,②是棱锥,④是棱台,③不是棱锥.]2.(多选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有2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梯形的几何体是棱台B.多面体至少有3个面C.各侧面都是正方形的四棱柱一定是正方体D.九棱柱有9条侧棱,9个侧面,侧面为平行四边形ABC[选项A错误,反例如图①;一个多面体至少有4个面,如三棱锥有4个面,不存在有3个面的多面体,所以选项B错误;选项C错误,反例如图②,上、下底面是全等的菱形,各侧面是全等的正方形,它不是正方体;根据棱柱的定义,知选项D正确.①②]3.在下列四个平面图形中,每个小四边形皆为正方形,其中可以沿相邻正方形的公共边折叠围成一个正方体的图形是()C[动手将四个选项中的平面图形折叠,看哪一个可以折叠围成正方体即可.]4.如图,将装有水的长方体水槽固定底面一边后倾斜一个小角度,则倾斜后水槽中的水形成的几何体是()A.棱柱B.棱台C.棱柱与棱锥的组合体D.不能确定A[如图.因为有水的部分始终有两个平面平行,而其余各面都易证是平行四边形,因此是棱柱.]5.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三棱锥,截面形状是()A.四边形B.三角形C.三角形或四边形D.不可能为四边形C[按如图①所示用一个平面去截三棱锥,截面是三角形;按如图②所示用一个平面去截三棱锥,截面是四边形.①②]二、填空题6.一棱柱有10个顶点,其所有的侧棱长的和为60 cm,则每条侧棱长为________cm.12[该棱柱为五棱柱,共有5条侧棱,每条侧棱长都相等,所以每条侧棱长为12 cm.]7.如图所示,在所有棱长均为1的三棱柱上,有一只蚂蚁从点A出发,围着三棱柱的侧面爬行一周到达点A1,则爬行的最短路程为________.10[将三棱柱沿AA1展开如图所示,则线段AD1即为最短路线,即AD1=AD2+DD21=10.]8.以三棱台的顶点为三棱锥的顶点,这样可以把一个三棱台分成________个三棱锥.3[如图,三棱台可分成三棱锥C1-ABC,三棱锥C1-ABB1,三棱锥A-A1B1C1,共3个.]三、解答题9.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所有棱长都相等,分析此几何体的构成?有几个面、几个顶点、几条棱?[解]这个几何体是由两个同底面的四棱锥组合而成的八面体,有8个面,都是全等的正三角形;有6个顶点;有12条棱.10.试从正方体ABCD-A1B1C1D1的八个顶点中任取若干,连接后构成以下空间几何体,并且用适当的符号表示出来.(1)只有一个面是等边三角形的三棱锥;(2)四个面都是等边三角形的三棱锥;(3)三棱柱.[解](1)如图①所示,三棱锥A1-AB1D1(答案不唯一).(2)如图②所示,三棱锥B1-ACD1(答案不唯一).(3)如图③所示,三棱柱A1B1D1-ABD(答案不唯一).①②③11.由五个面围成的多面体,其中上、下两个面是相似三角形,其余三个面都是梯形,并且这些梯形的腰延长后能相交于一点,则该多面体是() A.三棱柱B.三棱台C.三棱锥D.四棱锥B[该多面体有三个面是梯形,而棱锥最多有一个面是梯形(底面),棱柱最多有两个面是梯形(底面),所以该多面体不是棱柱、棱锥,而是棱台.三个梯形是棱台的侧面,另两个三角形是底面,所以这个棱台是三棱台.]12.如图所示都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还原成正方体后,其中两个完全一样的是()①②③④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B[在图②③中,⑤不动,把图形折起,则②⑤为对面,①④为对面,③⑥为对面,故图②③完全一样,而图①④则不同.]13.五棱柱中,不同在任何侧面且不同在任何底面的两顶点的连线称为它的对角线,那么一个五棱柱的对角线共有________条.10[在上底面选一个顶点,同时在下底面选一个顶点,且这两个顶点不在同一侧面上,这样上底面每个顶点对应两条对角线,所以共有10条.]14.如图,在边长为2a的正方形ABCD中,E,F分别为AB,BC的中点,沿图中虚线将3个三角形折起,使点A、B、C重合,重合后记为点P.问:(1)折起后形成的几何体是什么几何体?(2)这个几何体共有几个面,每个面的三角形有何特点?(3)每个面的三角形面积为多少?[解](1)如图,折起后的几何体是三棱锥.(2)这个几何体共有4个面,其中△DEF为等腰三角形,△P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PE和△DPF均为直角三角形.(3)S△PEF=12a2,S△DPF=S△DPE=12×2a×a=a2,S△DEF=S正方形ABCD-S△PEF-S△DPF-S△DPE=(2a)2-12a2-a2-a2=32a2.15.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3,BC=4,A1A=5,现有一只甲壳虫从点A出发沿长方体表面爬行到点C1来获取食物,试画出它的最短爬行路线,并求其路程的最小值.[解]把长方体的部分面展开,如图,有三种情况.对甲、乙、丙三种展开图利用勾股定理可得AC1的长分别为90,74,80,由此可见乙是最短线路,所以甲壳虫可以先在长方形ABB1A1内由A到E,再在长方形BCC1B1内由E到C1,也可以先在长方形AA1D1D内由A到F,再在长方形DCC1D1内由F到C1,其最短路程为74.2、圆柱、圆锥、圆台、球与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一、选择题1.下列几何体中是旋转体的是 ( )①圆柱;②六棱锥;③正方体;④球体;⑤四面体.A .①和⑤B .①和②C .③和④D .①和④D [根据旋转体的概念可知,①和④是旋转体.]2.图①②中的图形折叠后的图形分别是( )① ②A .圆锥、棱柱B .圆锥、棱锥C .球、棱锥D .圆锥、圆柱B [根据图①的底面为圆,侧面为扇形,得图①折叠后的图形是圆锥;根据图②的底面为三角形,侧面均为三角形,得图②折叠后的图形是棱锥.]3.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直径为a 的半圆面,那么此圆锥的轴截面是( )A .等边三角形B .等腰直角三角形C .顶角为30°等腰三角形D .其他等腰三角形A [设圆锥底面圆的半径为r ,依题意可知2πr =π·a 2,则r =a 4,故轴截面是边长为a 2的等边三角形.]4.如图,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螺母可以看成一个组合体,其结构特征是( )A .一个棱柱中挖去一个棱柱B .一个棱柱中挖去一个圆柱C .一个圆柱中挖去一个棱锥D .一个棱台中挖去一个圆柱B [一个六棱柱挖去一个等高的圆柱,选B .]5.用长为8,宽为4的矩形做侧面围成一个圆柱,则圆柱的轴截面的面积为( )A .32B .32πC .16πD .8πB [若8为底面周长,则圆柱的高为4,此时圆柱的底面直径为8π,其轴截面的面积为32π;若4为底面周长,则圆柱的高为8,此时圆柱的底面直径为4π,其轴截面的面积为32π.]二、填空题6.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形,则这个几何体是________.圆柱 [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圆折叠后,能围成的几何体是圆柱.]7.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________.①过球心的截面所截得的圆面的半径等于球的半径;②母线长相等的不同圆锥的轴截面的面积相等;③圆台所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都是圆面;④圆锥所有的轴截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② [因为圆锥的母线长一定,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当两条母线的夹角为90°时,圆锥的轴截面面积最大.]8.一个半径为5 cm 的球,被一平面所截,球心到截面圆心的距离为4 cm ,则截面圆面积为________ cm 2.9π [设截面圆半径为r cm ,则r 2+42=52,所以r =3.所以截面圆面积为9π cm 2.]三、解答题9.如图所示,梯形ABCD中,AD∥BC,且AD<BC,当梯形ABCD绕AD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时,其他各边旋转围成了一个几何体,试描述该几何体的结构特征.[解]如图所示,旋转所得的几何体是一个圆柱挖去两个圆锥后剩余部分构成的组合体.10.一个圆台的母线长为12 cm,两底面面积分别为4π cm2和25π cm2.求:(1)圆台的高;(2)截得此圆台的圆锥的母线长.[解](1)圆台的轴截面是等腰梯形ABCD(如图所示).由已知可得上底面半径O1A=2(cm),下底面半径OB=5(cm),又因为腰长为12 cm,所以高AM=122-(5-2)2=315(cm).(2)如图所示,延长BA,OO1,CD交于点S,设截得此圆台的圆锥的母线长为l,则由△SAO1∽△SBO可得l-12l=25,解得l=20 (cm),即截得此圆台的圆锥的母线长为20 cm.11. (多选题)对如图中的组合体的结构特征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由一个长方体割去一个四棱柱所构成的B.由一个长方体与两个四棱柱组合而成的C.由一个长方体挖去一个四棱台所构成的D.由一个长方体与两个四棱台组合而成的AB[如图,该组合体可由一个长方体割去一个四棱柱所构成,也可以由一个长方体与两个四棱柱组合而成.故选项AB正确.]12.在正方体ABCD-A′B′C′D′中,P为棱AA′上一动点,Q为底面ABCD上一动点,M是PQ的中点,若点P,Q都运动时,点M构成的点集是一个空间几何体,则这个几何体是()A.棱柱B.棱台C.棱锥D.球的一部分A[由题意知,当P在A′处,Q在AB上运动时,M的轨迹为过AA′的中点,在平面AA′B′B内平行于AB的线段(靠近AA′),当P在A′处,Q在AD上运动时,M的轨迹为过AA′的中点,在平面AA′D′D内平行于AD的线段(靠近AA′), 当Q在B处,P在AA′上运动时,M的轨迹为过AB的中点,在平面AA′B′B内平行于AA′的线段(靠近AB), 当Q在D处,P在AA′上运动时,M的轨迹为过AD的中点,在平面AA′D′D内平行于AA′的线段(靠近AB), 当P在A处,Q在BC上运动时,M 的轨迹为过AB的中点,在平面ABCD内平行于AD的线段(靠近AB), 当P在A处,Q在CD上运动时,M的轨迹为过AD的中点,在平面ABCD内平行于AB的线段(靠近AD), 同理得到:P在A′处,Q在BC上运动;P在A′处,Q在CD上运动;Q在C处,P在AA′上运动;P,Q都在AB,AD,AA′上运动的轨迹.进一步分析其他情形即可得到M的轨迹为棱柱体.故选A.]13.如图所示,已知圆锥SO中,底面半径r=1,母线长l=4,M为母线SA 上的一个点,且SM=x,从点M拉一根绳子,围绕圆锥侧面转到点A.则绳子的最短长度的平方f(x)=________.x2+16(0≤x≤4)[将圆锥的侧面沿SA展开在平面上,如图所示,则该图为扇形,且弧AA′的长度L就是圆O的周长,所以L=2πr=2π,所以∠ASM=Ll=π2.由题意知绳子长度的最小值为展开图中的AM,其值为AM=x2+16 (0≤x≤4).所以f(x)=AM2=x2+16(0≤x≤4).]14.球的两个平行截面的面积分别是5π,8π,两截面间的距离为1,求球的半径.[解]设两个平行截面圆的半径分别为r1,r2,球半径为R.由πr21=5π,得r1= 5.由πr22=8π,得r2=2 2.(1)如图,当两个截面位于球心O的同侧时,有R2-r21-R2-r22=1,即R2-5=1+R2-8,解得R=3.(2)当两个截面位于球心O的异侧时,有R2-5+R2-8=1.此方程无解.由(1)(2)知球的半径为3.15.圆台上底面面积为π,下底面面积为16π,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圆台,该平面自上而下分圆台的高的比为2∶1,求这个截面的面积.[解]圆台的轴截面如图,O1,O2,O3分别为上底面、下底面、截面圆心.过点D作DF⊥AB于点F,交GH于点E.由题意知DO1=1,AO2=4,∴AF=3.∵DE=2EF,∴DF=3EF,∴GEAF=DEDF=23,∴GE=2.∴⊙O3的半径为3.∴这个截面面积为9π.3、立体图形的直观图一、选择题1.(多选题)如图,已知等腰三角形ABC,则如下所示的四个图中,可能是△ABC 的直观图的是()A B C DCD[原等腰三角形画成直观图后,原来的腰长不相等,CD两图分别为在∠x′O′y′成135°和45°的坐标系中的直观图.]2.(多选题)对于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图形的直观图来说,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三角形的直观图仍然是一个三角形B.90°的角的直观图会变为45°的角C.与y轴平行的线段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D.由于选轴的不同,所得的直观图可能不同ACD [对于A ,根据斜二测画法特点知,相交直线的直观图仍是相交直线,因此三角形的直观图仍是一个三角形,故A 正确;对于B,90°的角的直观图会变为45°或135°的角,故B 错误;C ,D 显然正确.]3.把△ABC 按斜二测画法得到△A ′B ′C ′(如图所示),其中B ′O ′=C ′O ′=1,A ′O ′=32,那么△ABC 是一个( )A .等边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三角形D .三边互不相等的三角形A [根据斜二测画法还原三角形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如图所示:由图易得AB =BC =AC =2,故△ABC 为等边三角形,故选A .]4.一个建筑物上部为四棱锥,下部为长方体,且四棱锥的底面与长方体的上底面尺寸一样,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20 m 、5 m 、10 m ,四棱锥的高为8 m ,若按1∶500的比例画出它的直观图,那么直观图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棱锥的高应分别为( )A .4 cm,1 cm,2 cm,1.6 cmB .4 cm,0.5 cm,2 cm,0.8 cmC .4 cm,0.5 cm,2 cm,1.6 cmD .2 cm,0.5 cm,1 cm,0.8 cmC [由比例尺可知长方体的长、宽、高和四棱锥的高分别为4 cm,1 cm,2 cm 和1.6 cm ,再结合斜二测画法,可知直观图的相应尺寸应分别为4 cm,0.5 cm ,2 cm ,1.6 cm.]5.如果一个水平放置的图形的斜二测直观图是一个底角为45°,腰和上底均为1的等腰梯形,那么原平面图形的面积是( )A .2+ 2B .1+22C .2+22D .1+2A[画出其相应平面图易求,故选A.]二、填空题6.斜二测画法中,位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M(4,4)在直观图中的对应点是M′,则点M′的坐标为________.(4,2)[在x′轴的正方向上取点M1,使O′M1=4,在y′轴上取点M2,使O′M2=2,过M1和M2分别作平行于y′轴和x′轴的直线,则交点就是M′.] 7.水平放置的△ABC的斜二测直观图如图所示,已知A′C′=3,B′C′=2,则AB边上的中线的实际长度为________.2.5[由直观图知,由原平面图形为直角三角形,且AC=A′C′=3,BC=2B′C′=4,计算得AB=5,所求中线长为2.5.]8.水平放置的△ABC在直角坐标系中的直观图如图所示,其中D′是A′C′的中点,且∠ACB≠30°,则原图形中与线段BD的长相等的线段有________条.2[△ABC为直角三角形,因为D为AC中点,所以BD=AD=CD.所以与BD的长相等的线段有2条.]三、解答题9.画出水平放置的四边形OBCD(如图所示)的直观图.[解](1)过点C作CE⊥x轴,垂足为点E,如图①所示,画出对应的x′轴、y′轴,使∠x′O′y′=45°,如图②所示.①②③(2)如图②所示,在x′轴上取点B′,E′,使得O′B′=OB,O′E′=OE;在y′轴上取一点D′,使得O′D′=12OD;过点E′作E′C′∥y′轴,使E′C′=12EC.(3)连接B′C′,C′D′,并擦去x′轴与y′轴及其他一些辅助线,如图③所示,四边形O′B′C′D′就是所求的直观图.10.如图,△A′B′C′是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试画出原平面图形△ABC.[解](1)画法:过C′,B′分别作y′轴的平行线交x′轴于D′,E′.(2)在直角坐标系xOy中.在x轴上取两点E,D使OE=O′E′,OD=O′D′,再分别过E,D作y轴平行线,取EB=2E′B′,DC=2D′C′.连接OB,OC,BC即求出原△ABC.11.如图所示,△A′O′B′表示水平放置的△AOB的直观图,B′在x′轴上,A′O′和x′轴垂直,且A′O′=2,则△AOB的边OB上的高为()A .2B .4C .2 2D .42D [设△AOB 的边OB 上的高为h ,由题意,得S 原图形=22S 直观图,所以12OB ·h =22×12×2×O ′B ′.因为OB =O ′B ′,所以h =4 2.故选D .]12.已知两个圆锥,底面重合在一起,其中一个圆锥顶点到底面的距离为2 cm ,另一个圆锥顶点到底面的距离为 3 cm ,则其直观图中这两个顶点之间的距离为( )A .2 cmB .3 cmC .2.5 cmD .5 cmD [由题意可知其直观图如图,由图可知两个顶点之间的距离为5 cm.故选D .]13.已知用斜二测画法,画得的正方形的直观图面积为182,则原正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_.72 [如图所示,作出正方形OABC 的直观图O ′A ′B ′C ′,作C ′D ′⊥x ′轴于点D ′.S 直观图=O ′A ′×C ′D ′.又S 正方形=OC ×OA . 所以S 正方形S 直观图=OC ×OAO ′A ′×C ′D ′, 又在Rt △O ′D ′C ′中,O ′C ′=2C ′D ′,即C ′D ′=22O ′C ′,结合平面图与直观图的关系可知OA =O ′A ′,OC =2O ′C ′, 所以S 正方形S 直观图=OC ×OA OA ×22O ′C ′=2O ′C ′22O ′C ′=2 2. 又S 直观图=182,所以S 正方形=22×182=72.]14.如图是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A ′B ′C ′D ′,已知该正方形是某个水平放置的四边形用斜二测画法画出的直观图,试画出该四边形的真实图形并求出其面积.[解]四边形ABCD的真实图形如图所示,因为A′C′在水平位置,A′B′C′D′为正方形,所以∠D′A′C′=∠A′C′B′=45°,所以在原四边形ABCD中,AD⊥AC,AC⊥BC,因为AD=2D′A′=2,AC=A′C′=2,=AC·AD=2 2.所以S四边形ABCD15.画出底面是正方形,侧棱均相等的四棱锥的直观图.[解](1)画轴.画x轴、y轴、z轴,使∠xOy=45°,∠xOz=90°,如图①.(2)画底面.以O为中心在xOy平面内画出正方形水平放置的直观图ABCD.(3)画顶点.在Oz轴上截取OP,使OP的长度是原四棱锥的高.(4)成图.连接P A、PB、PC、PD,并擦去辅助线,得四棱锥的直观图如图②.①②4、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一、选择题1.如图,ABC-A′B′C′是体积为1的棱柱,则四棱锥C-AA′B′B的体积是()A .13 B .12 C .23D .34C [∵V C -A ′B ′C ′=13V ABC -A ′B ′C ′=13,∴V C -AA ′B ′B=1-13=23.] 2.正方体的表面积为96,则正方体的体积为( ) A .48 6 B .64 C .16 D .96[答案] B3.棱锥的一个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把棱锥的高分成1∶2(从顶点到截面与从截面到底面)两部分,那么这个截面把棱锥的侧面分成两部分的面积之比等于( )A .1∶9B .1∶8C .1∶4D .1∶3 B [两个锥体的侧面积之比为1∶9,小锥体与台体的侧面积之比为1∶8,故选B .]4.若正方体八个顶点中有四个恰好是正四面体的顶点,则正方体的表面积与正四面体的表面积之比是( )A . 3B . 2C .23D .32 A [如图所示,正方体的A ′、C ′、D 、B 的四个顶点可构成一个正四面体,设正方体边长为a ,则正四面体边长为2a . ∴正方体表面积S 1=6a 2, 正四面体表面积为S 2=4×34×(2a )2=23a 2,∴S 1S 2=6a 223a 2= 3.] 5.四棱台的两底面分别是边长为x 和y 的正方形,各侧棱长都相等,高为z ,且侧面积等于两底面积之和,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1x =1y +1zB .1y =1x +1zC .1z =1x +1yD .1z =1x +yC [由条件知,各侧面是全等的等腰梯形,设其高为h ′,则根据条件得, ⎩⎪⎨⎪⎧4·x +y 2·h ′=x 2+y 2,z 2+⎝ ⎛⎭⎪⎫y -x 22=h ′2,消去h ′得,4z 2(x +y )2+(y -x )2(y +x )2=(x 2+y 2)2. ∴4z 2(x +y )2=4x 2y 2, ∴z (x +y )=xy , ∴1z =1x +1y .] 二、填空题6.已知一个长方体的三个面的面积分别是2,3,6,则这个长方体的体积为________.6[设长方体从一点出发的三条棱长分别为a ,b ,c ,则⎩⎪⎨⎪⎧ab =2,ac =3,bc =6,三式相乘得(abc )2=6,故长方体的体积V =abc = 6.]7.(一题两空)已知棱长为1,各面均为等边三角形的四面体,则它的表面积是________,体积是________.3 212 [S 表=4×34×12=3, V 体=13×34×12×12-⎝ ⎛⎭⎪⎫33 2=212.]8.如图,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则点A 到平面A 1BD 的距离d =________.33a [在三棱锥A 1-ABD 中,AA 1是三棱锥A 1-ABD 的高,AB =AD =AA 1=a ,A 1B =BD =A 1D =2a ,∵V 三棱锥A 1-ABD =V 三棱锥A -A 1BD , ∴13×12a 2×a =13×12×2a ×32×2a ×d , ∴d =33a .∴点A 到平面A 1BD 的距离为33a .] 三、解答题9.已知四面体ABCD 中,AB =CD =13,BC =AD =25,BD =AC =5,求四面体ABCD 的体积.[解] 以四面体的各棱为对角线还原为长方体,如图. 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x ,y ,z ,则⎩⎨⎧x 2+y 2=13,y 2+z 2=20,x 2+z 2=25,∴⎩⎨⎧x =3,y =2,z =4.∵V D -ABE =13DE ·S △ABE =16V 长方体, 同理,V C -ABF =V D -ACG =V D -BCH =16V 长方体, ∴V 四面体ABCD =V 长方体-4×16V 长方体=13V 长方体. 而V 长方体=2×3×4=24,∴V 四面体ABCD =8.10.如图,已知正三棱锥S -ABC 的侧面积是底面积的2倍,正三棱锥的高SO =3,求此正三棱锥的表面积.[解] 如图,设正三棱锥的底面边长为a ,斜高为h ′,过点O 作OE ⊥AB ,与AB 交于点E ,连接SE ,则SE ⊥AB ,SE =h ′.∵S 侧=2S 底, ∴12·3a ·h ′=34a 2×2. ∴a =3h ′.∵SO ⊥OE ,∴SO 2+OE 2=SE 2. ∴32+⎝ ⎛⎭⎪⎫36×3h ′2=h ′2.∴h ′=23,∴a =3h ′=6.∴S 底=34a 2=34×62=93,S 侧=2S 底=18 3. ∴S 表=S 侧+S 底=183+93=27 3.11.正方体的棱长为2,以其所有面的中心为顶点的多面体的体积为( ) A .3π B .43 C .32πD .1B [如图所示,由图可知,该几何体由两个四棱锥构成,并且这两个四棱锥体积相等.四棱锥的底面为正方形,且边长为2,故底面积为(2)2=2;四棱锥的高为1,故四棱锥的体积为13×2×1=23.则几何体的体积为2×23=43.]12.正三棱锥的底面周长为6,侧面都是直角三角形,则此棱锥的体积为( ) A .423 B . 2 C .223 D .23D [由题意,正三棱锥的底面周长为6,所以正三棱锥的底面边长为2,侧面均为直角三角形,可知侧棱长均为2,三条侧棱两两垂直,所以此三棱锥的体积为13×12×2×2×2=23.]13.(一题两空)已知某几何体是由两个全等的长方体和一个三棱柱组合而成,如图所示,其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4,3,3,三棱柱底面是直角边分别为4,3的直角三角形,侧棱长为3,则此几何体的体积是________,表面积是________.90 138 [该几何体的体积V =4×6×3+12×4×3×3=90,表面积S =2(4×6+4×3+6×3)-3×3+12×4×3×2+32+42×3+3×4=138.]14.如图,在多面体ABCDEF 中,已知平面ABCD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EF ∥AB ,EF =2,EF 上任意一点到平面ABCD 的距离均为3,求该多面体的体积.[解] 如图,连接EB ,EC .四棱锥E -ABCD 的体积 V 四棱锥E -ABCD =13×42×3=16. ∵AB =2EF ,EF ∥AB , ∴S △EAB =2S △BEF .∴V 三棱锥F -EBC =V 三棱锥C -EFB =12V 三棱锥C -ABE =12V 三棱锥E -ABC =12×12V 四棱锥E -ABCD =4. ∴多面体的体积V =V 四棱锥E -ABCD +V 三棱锥F -EBC =16+4=20.15.一个正三棱锥P -ABC 的底面边长为a ,高为h .一个正三棱柱A 1B 1C 1-A 0B 0C 0的顶点A 1,B 1,C 1分别在三条棱上,A 0,B 0,C 0分别在底面△ABC 上,何时此三棱柱的侧面积取到最大值?[解] 设三棱锥的底面中心为O ,连接PO (图略),则PO 为三棱锥的高,设A 1,B 1,C 1所在的底面与PO 交于O 1点,则A 1B 1AB =PO 1PO ,令A 1B 1=x ,而PO =h ,则PO 1=ha x ,于是OO 1=h -PO 1=h -h a x =h ⎝ ⎛⎭⎪⎫1-x a .所以所求三棱柱的侧面积为S =3x ·h ⎝ ⎛⎭⎪⎫1-x a =3h a (a -x )x =3h a ⎣⎢⎡⎦⎥⎤a 24-⎝ ⎛⎭⎪⎫x -a 22.当x =a 2时,S 有最大值为34ah ,此时O 1为PO 的中点.5、圆柱、圆锥、圆台的表面积和体积一、选择题1.面积为Q 的正方形,绕其一边旋转一周,则所得几何体的侧面积为( ) A .πQ B .2πQ C .3πQD .4πQB [正方形绕其一边旋转一周,得到的是圆柱,其侧面积为S =2πrl =2π·Q ·Q =2πQ .故选B .]2.一个圆台的母线长等于上、下底面半径和的一半,且侧面积是32π,则母线长为( )A .2B .2 2C .4D .8C[圆台的轴截面如图,由题意知,l=12(r+R),S圆台侧=π(r+R)·l=π·2l·l=32π,∴l=4.]3.圆台的一个底面周长是另一个底面周长的3倍,母线长为3,圆台的侧面积为84π,则圆台较小底面的半径为()A.7B.6C.5D.3A[设圆台较小底面半径为r,则另一底面半径为3r.由S=π(r+3r)·3=84π,解得r=7.]4.已知某圆柱的底面周长为12,高为2,矩形ABCD是该圆柱的轴截面,则在此圆柱侧面上,从A到C的路径中,最短路径的长度为()A.210 B.2 5C.3 D.2A[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如图,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矩形,且矩形的长为12,宽为2,则在此圆柱侧面上从A到C的最短路径为线段AC,AC=22+62=210.故选A.]5.用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截圆锥,所得截面面积与底面面积的比是1∶3,这截面把圆锥母线分为两段的比是()A.1∶3 B.1∶ (3-1)C.1∶9 D.3∶2B[由面积比为1∶3,知小圆锥母线与原圆锥母线长之比为1∶3,故截面把圆锥母线分为1∶(3-1)两部分,故选B.]二、填空题6.表面积为3π的圆锥,它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半圆,则该圆锥的底面直径为________.2 [设圆锥的母线为l ,圆锥底面半径为r ,由题意可知,πrl +πr 2=3π,且πl =2πr .解得r =1,即直径为2.]7.我国古代数学名著《数书九章》中有“天池盆测雨”题:在下雨时,用一个圆台形的天池盆接雨水.天池盆盆口直径为二尺八寸,盆底直径为一尺二寸,盆深一尺八寸.若盆中积水深九寸,则平地降雨量是________寸.(注:①平地降雨量等于盆中积水体积除以盆口面积;②一尺等于十寸) 3 [圆台的轴截面是下底长为12寸,上底长为28寸,高为18寸的等腰梯形,雨水线恰为中位线,故雨水线直径是20寸,所以降水量为π3(102+10×6+62)×9π×142=3(寸).]8.圆台的上、下底面半径分别是10 cm 和20 cm ,它的侧面展开图扇环的圆心角是180°(如图),那么圆台的体积是________.7 000π3 3 cm 3[180°=20-10l ×360°,∴l =20, h =103,V =13π(r 21+r 22+r 1r 2)·h =7 0003π3 (cm 3).] 三、解答题9.若圆锥的表面积是15π,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是60°,求圆锥的体积. [解] 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母线为l , 则2πr =13πl ,得l =6r .又S 圆锥=πr 2+πr ·6r =7πr 2=15π,得r =157,圆锥的高h =⎝⎛⎭⎪⎫61572-⎝⎛⎭⎪⎫1572=53,V =13πr 2h =13π×157×53=2537π.10.如图是一个底面直径为20 cm 的装有一部分水的圆柱形玻璃杯,水中放着一个底面直径为6 cm ,高为20 cm 的圆锥形铅锤,且水面高于圆锥顶部,当铅锤从水中取出后,杯里的水将下降多少?[解] 因为圆锥形铅锤的体积为13×π×⎝ ⎛⎭⎪⎫622×20=60π(cm 3),设水面下降的高度为x cm ,则小圆柱的体积为π⎝ ⎛⎭⎪⎫2022x =100πx .所以有60π=100πx ,解此方程得x =0.6. 故杯里的水将下降0.6 cm.11.已知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矩形面积为S ,底面周长为C ,它的体积是( ) A .C 34πS B .4πS C 3 C .CS 2πD .SC 4πD [设圆柱底面半径为r ,高为h ,则⎩⎨⎧Ch =S ,C =2πr ,∴r =C 2π,h =S C .∴V =πr 2·h =π⎝ ⎛⎭⎪⎫C 2π2·S C =SC4π.]12.如图,已知底面半径为r 的圆柱被一个平面所截,剩下部分母线长的最大值为a ,最小值为b .那么圆柱被截后剩下部分的体积是________.πr 2(a +b )2 [采取补体方法,相当于一个母线长为a +b 的圆柱截成了两个体积相等的部分,所以剩下部分的体积V =πr 2(a +b )2.]13.(一题两空)圆柱内有一个内接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是10 2 cm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为矩形,此矩形的面积是100π cm 2,则圆柱的底面半径为________cm ,高为________cm.5 10 [设圆柱底面半径为r cm ,高为h cm ,如图所示,则圆柱轴截面长方形的对角线长等于它的内接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则:⎩⎨⎧(2r )2+h 2=(102)2,2πrh =100π, 所以⎩⎨⎧r =5,h =10.即圆柱的底面半径为5 cm ,高为10 cm.]14.如图在底面半径为2,母线长为4的圆锥中内接一个高为3的圆柱,求圆柱的表面积.[解] 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 ,表面积为S .则R =OC =2,AC =4, AO =42-22=2 3.如图所示,易知△AEB ∽△AOC ,所以AE AO =EB OC ,即323=r 2,所以r =1,S 底=2πr 2=2π,S 侧=2πr ·h =23π. 所以S =S 底+S 侧=2π+23π=(2+23)π.15.某养路处建造圆锥形仓库用于贮藏食盐(供融化高速公路上的积雪用).已建的仓库的底面直径为12 m ,高为4 m .养路处拟建一个更大的圆锥形仓库,以存放更多食盐.现有两种方案:一是新建的仓库的底面直径比原来大4 m(高不变);二是高度增加4 m(底面直径不变).(1)分别计算按这两种方案所建的仓库的体积; (2)分别计算按这两种方案所建的仓库的表面积; (3)哪种方案更经济些?[解] (1)设两种方案所建的仓库的体积分别为V 1,V 2.方案一:仓库的底面直径变成16 m ,则其体积V 1=13×π×⎝ ⎛⎭⎪⎫1622×4=2563π(m 3); 方案二:仓库的高变成8 m ,则其体积V 2=13×π×⎝ ⎛⎭⎪⎫1222×8=96π(m 3).(2)设两种方案所建的仓库的表面积分别为S 1,S 2. 方案一:仓库的底面直径变成16 m ,半径为8 m , 此时圆锥的母线长为l 1=82+42=45(m),则仓库的表面积S 1=π×8×(8+45)=(64+325)π(m 2);方案二:仓库的高变成8 m ,此时圆锥的母线长为l 2=82+62=10(m), 则仓库的表面积S 2=π×6×(6+10)=96π(m 2). (3)因为V 2>V 1,S 2<S 1, 所以方案二比方案一更加经济.。

高中数学8.6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综合测试卷2021高中数学新教材配套提升训练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

高中数学8.6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综合测试卷2021高中数学新教材配套提升训练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

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 综合测试卷一、单选题1.(2021·安徽省肥东县第二中学高二期末(文))棱长为4的正方体的内切球的表面积为( ) A .4π B .12πC .16πD .20π【答案】C 【解析】由正方体的内切球直径为正方体棱长,直接求解. 【详解】由球内切于正方体,切点为正方体各个面的中心,正方体的棱长等于球的直径, 得24r =,2r ,故表面积为2416S r ππ==,故选:C. 【点睛】与球有关的组合体问题,一种是内切,一种是外接.解题时要认真分析图形,明确切点和接点的位置,确定有关元素间的数量关系,并作出合适的截面图,如球内切于正方体,切点为正方体各个面的中心,正方体的棱长等于球的直径;球外接于正方体,正方体的顶点均在球面上,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等于球的直径. 2.(2021·安徽蚌埠市·高二期末(文))阿基米德(Archimedes ,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是古希腊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他推导出的结论“圆柱内切球体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二,并且球的表面积也是圆柱表面积的三分之二”是其毕生最满意的数学发现,后人按照他生前的要求,在他的墓碑上刻着一个圆柱容器里放了一个球(如图所示),该球与圆柱的两个底面及侧面均相切,圆柱的底面直径与高都等于球的直径,若球的体积为36π,则圆柱的体积为 ( )A .36πB .45πC .54πD .63π【答案】C 【解析】根据球的体积公式求出半径,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可求得结果. 【详解】设球的半径为R ,则343R π=36π,所以3R =, 所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3R =,圆柱的高为26R =, 所以圆柱的体积为232254R R R πππ⨯==. 故选:C3.(2021·湖北武汉市·高二期末)过圆柱的上,下底面圆圆心的平面截圆柱所得的截面是面积为8的正方形,则圆柱的侧面积是( )A .B .12πC .8πD .10π【答案】C 【解析】结合立体图,先由面积计算底面半径和侧棱,再利用侧面积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如图所示,过圆柱的上,下底面圆圆心的平面截圆柱所得的截面是正方形ABCD ,面积为8,故边长AB AC ==12R AB ==AC =则圆柱的侧面积是228S R AC πππ=⋅==. 故选:C.4.(2021·广西钦州市·高二期末(理))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AB AC AA ==,60BAC ∠=︒,则1AC 与面11BCC B 成角的正弦值为( )ABCD【答案】A 【解析】过A 作AM BC ⊥,可证AM ⊥平面11BB C C ,连接1C M ,可知1AC M ∠即为所求线面角,计算即可求解. 【详解】如图,过A 作AM BC ⊥,连接1C M ,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因为11,B B AM BC BB B⊥=所以AM ⊥平面11BB C C ,故1AC 在平面11BB C C 上的射影为1MC ,所以1AC M ∠为直线1AC 与平面11BB C C 所成的角, 设1AB AC AA a ===,又60BAC ∠=︒所以1,2AM a AC ==故1sin AC M ∠== 故选:A5.(2021·宁夏银川市·银川一中高一期末)如图,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2,下面结论错误的是( )A .//BD 平面11CB D B .1AC ⊥平面11CB DC .异面直线1CB 与BD 所成角为60 D .三棱锥11D CB D -体积为23【答案】D 【解析】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A 正确;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B 正确;在正方体中,作出异面直线1CB 与BD 所成角,结合题中条件,可判断C 正确;根据三棱锥的体积公式,可判断D 错. 【详解】A 选项,在正方体1111ABCD ABCD -中,11//BD B D ,又11B D ⊂平面11CB D ,BD ⊄平面11CB D ,所以//BD 平面11CB D ,即A 正确;B 选项,连接11AC ,1CD ,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1111B D A C ⊥,11DC CD ⊥,AD ⊥平面11C D DC ,1AA ⊥平面1111D C B A ,因为1CD ⊂平面11C D DC ,11B D ⊂平面1111D C B A , 所以1CD AD ⊥,111AA B D ⊥,又1DC AD D ⋂=,1DC ⊂平面1AC D ,AD ⊂平面1AC D ,所以1CD ⊥平面1AC D , 因此11CD AC ⊥; 同理111B D AC ⊥, 又1111CD B D D =,1CD ⊂平面11CB D ,11B D ⊂平面11CB D ,所以1AC ⊥平面11CB D ;即B 正确;C 选项,因为11//BD BD ,所以11CB D ∠即等于异面直线1CB 与BD 所成角,又1111CB B D CD ====11CB D 为等边三角形,即异面直线1CB 与BD 所成角为60,故C 正确;D 选项,三棱锥11D CB D -的体积为111111111142223323D CB D B CDD CDD V V S B C --==⋅=⨯⨯⨯⨯=.故D 错; 故选:D.6.(2021·安徽池州市·高三期末(文))三棱锥P ABC -中,PA PB PC ==,4ABC π∠=,AC =,则三棱锥P ABC -外接球表面积的最小值是( ) A .8π B .4πC .2πD .π【答案】B 【解析】根据正弦定理求出ABC 外接圆半径,设三棱锥P ABC -高为h ,球的半径为R ,从而可得222()R h R r -+=,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出R 的最小值即可.【详解】设底面ABC 外接圆圆心为1O ,半径为r , 则22sin ACr ABC==∠,即1r =.设三棱锥P ABC -高为h ,球的半径为R .由PA PB PC ==,得球心O 在1PO 上,且222()R h R r -+=,则111122R h h ⎛⎫=+≥⋅= ⎪⎝⎭,当且仅当1h =时等号成立,此时外接球表面积最小,则min 4S π=.故选:B7.(2021·安徽合肥市·高二期末(文))三棱锥D ABC -及其三视图中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如图所示,CD ⊥平面ABC ,则棱BD 的长为( )A .B .4C .D .2【答案】A 【解析】由已知中的三视图可得DC ⊥平面ABC ,且底面△ABC 为等腰三角形,解三角形即可求解. 【详解】由三棱锥D ABC -及其三视图中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可知, DC ⊥平面ABC ,且底面△ABC 为等腰三角形,在△ABC 中AC =4,AC 边上的高为故4BC ==,在Rt △DBC 中,由DC =4,4BC =,可得DB 22442.故选:A8.(2021·河北唐山市·高二期末)在四棱锥P -ABCD 中,//AD BC ,2AD BC =,E 为PD 中点,平面ABE 交PC 于F ,则PFFC=( ) A .1 B .32C .2D .3【答案】C 【解析】首先通过延长直线,DC AB ,交于点G ,平面BAE 变为GAE ,连结PG ,EG 交于点F ,再根据三角形中线的性质,求PFFC的值. 【详解】延长,DC AB ,交于点G ,连结PG ,EG 交PC 于点F ,//AD BC ,且2AD BC =,可得点,B C 分别是,AG DG 的中点,又点E 是PD 的中点,PC ∴和GE 是△PGD 的中线,∴点F 是重心,得2PFFC=故选:C9.(2021·安徽合肥市·高二期末(文))设有直线m ,n ,l 和平面α,β,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若//,//m n αα,则//m n B .若//,//,//l m αβαβ,则//l m C .若,m αβα⊥⊂,则m β⊥ D .若,,m m αββα⊥⊥⊄,则//m α【答案】D 【解析】在A 中,m 与n 相交、平行或异面; 在B 中,l 与m 不一定平行,有可能相交;在C 中,m ⊥β或m ∥β或m 与β相交;在D 中,由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与判定定理可得m ∥α. 【详解】由直线m 、n ,和平面α、β,知:对于A ,若m ∥α,n ∥α,则m 与n 相交、平行或异面,故A 错误; 对于B ,若//,//,//l m αβαβ,l 与m 不一定平行,有可能相交,故B 错误;对于C ,若α⊥β,m ⊂α,则m ⊥β或m ∥β或m 与β相交,故C 错误;对于D ,若α⊥β,m ⊥β,m ⊄α,则由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与判定定理得m ∥α,故D 正确. 故选:D .10.(2021·江苏淮安市·高二期末)蹴鞠,又名蹴球,筑球等,蹴有用脚踢、踏的含义,鞠最早系外包皮革、内实含米糠的球.因而蹴鞠就是指古人以脚踢、踏皮球的活动,类似现在的足球运动.2006年5月20日,蹴鞠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D 打印属于快速成形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堆叠积累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过去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现正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特别是一些高价值应用(比如人体的髋关节、牙齿或飞机零部件等).已知某蹴鞠的表面上有四个点A .B .C .D ,满足任意两点间的直线距离为6cm ,现在利用3D 打印技术制作模型,该模型是由蹴鞠的内部挖去由ABCD 组成的几何体后剩下的部分,打印所用原材料的密度为31g/cm ,不考虑打印损耗,制作该模型所需原材料的质量约为( )(参考数据)π 3.14≈ 1.41≈ 1.73≈ 2.45≈. A .101g B .182gC .519gD .731g【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所需要材料的体积即为正四面体外接球体积与正四面体体积之差,求出正四面体体积、外接球体积,然后作差可得所需要材料的体积,再乘以原料密度可得结果. 【详解】由题意可知,几何体ABCD 是棱长为6cm 的正四面体,所需要材料的体积即为正四面体外接球体积与正四面体体积之差,设正四面体的棱长为a =,设正四面体外接球半径为R ,则2222()()332R R a =-+⨯,解得R =,所以3D 打印的体积为:3233411343223812V a a a a ππ⎛⎫=-⋅⋅⋅=- ⎪ ⎪⎝⎭, 又336216a ==,所以207.71125.38182.331182V =-≈-=≈, 故选:B 二、多选题11.(2020·沙坪坝区·重庆一中高三月考)设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 A .若,,//m n m n αβ⊂⊂,则//αβ B .若,m n m α⊂⊥,则n α⊥ C .若,mn αα,则m n ⊥D .若//,,m n αβαβ⊂⊂,则//m n【答案】ABD 【解析】根据空间线、面关系,结合空间关系相关图例以及线线、线面、面面间的平行、垂直判定与性质,即可知选项的正误. 【详解】A :,,//m n m n αβ⊂⊂,α、β不一定平行,错误.B :,m n m α⊂⊥,n 不一定垂直于α,错误.C :由线面垂直的性质:,m n αα,则必有m n ⊥,正确.D ://,,m n αβαβ⊂⊂,m 、n 不一定平行,错误.故选:ABD12.(2020·全国高三月考)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90ABC ∠=︒,2AB BC ==,12AA =,M 是BC 的中点,N 是11A C 的中点,点P 在线段1B N 上,点Q 在线段AM 上,且23AQ AM =,S 是1AC 与1A C 的交点,若//PS 面1B AM ,则( )A .1//PSB Q B .P 为1B N 的中点C .AC PS ⊥D .三棱锥1P B AM -的体积为23【答案】ACD 【解析】连接交NS 交AC 于G 点,连接BG ,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判断A ;根据三角形相似判断B ;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判断C ;由11P AB M B ABM V V --=计算可得,从而判断D ;【详解】解:对于选项A :连接交NS 交AC 于G 点,连接BG ,则由AB BC =,23AQ AM =,可得BG 必过点Q ,且23BQ BG =,因为PS ⊂面1BB NG ,//PS 面1AMB ,面1AMB 面11BB NG B Q =,所以1//PS B Q ,故A 正确;对于选项B :1//PS B Q ,1NPS NBQ B QB ∴∠=∠=∠,1Rt Rt PNS QBB ∴∽△△,112PN NS BQ BB ∴==,即111212233PN BQ BG B N ==⋅=, P ∴为靠近N 的三等分点,故B 错误;对于选项C :AC NG ⊥,AC BG ⊥,,NG BG ⊂面1BB NG ,NG BG G =AC ∴⊥面1BB NG ,PS ⊂面1BB NG ,AC PS ∴⊥,故C 正确;对于选项D :1//B P BQ ,且1B P BQ =,1BB PQ ∴是矩形,111112221323P AB M B AB M B ABM V V V ---∴===⋅⋅⋅⋅=,故D 正确. 故选:ACD13.(2020·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如图所示,矩形ABCD 中,E 为边AB 的中点,将ADE 沿直线DE 翻转成1A DE △,若M 为线段1A C 的中点,则在ADE 翻转过程中,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BM 是定值B .点M 在球面上运动C .一定存在某个位置,使1DE A C ⊥D .一定存在某个位置,使//MB 平面1A DE【答案】ABD【解析】取CD 中点N ,连接MN 、NB ,则1//MN A D 、//NB DE ,由平行线性质得1A DE MNB ∠=∠,可判断A ,这时可得出平面//MNB 平面1A DE ,从而判断D ,利用BM 长为定值可判断B ,结合1A C 在平面ABCD 内的射影可判断C .A 对,取CD 中点N ,连接MN 、NB ,则1//MN A D 、//NB DE ,1A DE MNB ∠=∠,112MN A D ==定值,NB DE ==定值,根据余弦定理得,2222cos MB MN NB MN NB MNB =+-⋅⋅∠,∴||BM 是定值,B 对,B 是定点,∴M 是在以B 为球心,MB 为半径的球面上,C 错,当矩形ABCD 满足AC DE ⊥时存在,其他情况不存在,否则若AC DE ⊥不成立,作CF DE ⊥于F ,连接1A F ,可得DE ⊥平面1A CE ,从而有1DE A F ⊥,因此有原图形中,,A F C 共线,AC DE ⊥,矛盾.D 对,取CD 中点N ,连接MN 、NB ,则1//MN A D 、//NB DE ,∴平面//MNB 平面1A DE ,∵MB ⊂平面MNB ,∴//MB 平面1A DE .故选ABD.14.(2021·湖北黄石市·黄石二中高二期末)在矩形ABCD 中,4AB =,3BC =,沿矩形对角线BD 将BCD △折起形成四面体ABCD ,在这个过程中,现在下面四个结论其中所有正确结论为( )A .在四面体ABCD 中,当DA BC ⊥时,BC AC ⊥B .四面体ABCD 的体积的最大值为245C .在四面体ABCD 中,BC 与平面ABD 所成角可能为3π D .四面体ABCD 的外接球的体积为定值.【答案】ABD【解析】 A.根据线面垂直判定定理证明BC ⊥平面ACD 进而有BC AC ⊥;B.当平面ABD ⊥平面BCD 时,四面体ABCD 的体积最大,根据体积公式计算即可;C.当平面ABD ⊥平面BCD 时BC 与平面ABD 所成的角CBD ∠最大,计算得3CBD π∠<; D.斜边BD 中点到,,,A B C D 距离相等,所以四面体ABCD 的外接球的半径为定值52,其题意奕为定值.解:对于A.当DA BC ⊥时,又因为,,,BC CD CD DA D CD DA ⊥=⊂平面ACD ,所有BC ⊥平面ACD ,所以BC AC ⊥,故A 正确;对于B.当平面ABD ⊥平面BCD 时,四面体ABCD 的体积最大在BCD △中根据等面积法可得C 到平面ABD 的距离满足125345h h =⨯⇒=所以11112243433255A BCD ABD V S h -⎛⎫=⋅=⨯⨯⨯⨯= ⎪⎝⎭,故B 正确; 对于C. 当平面ABD ⊥平面BCD 时BC 与平面ABD 所成的角CBD ∠最大,此时4tan 3CBD ∠=<3CBD π∠<,故C 错误; 对于D.因为BAD 和BCD △都是直角三角形且共斜边,所以斜边BD 中点到,,,A B C D 距离相等,所以四面体ABCD 的外接球的半径1522R BD ==,所以四面体ABCD 的外接球的体积为定值34532π⎛⎫⨯ ⎪⎝⎭故选:ABD三、填空题15.(2021·周至县第二中学高一期末)如图所示,一个圆锥形的空杯子上面放着一个半球形的冰淇淋,如果冰淇淋融化后正好盛满杯子,则杯子高h =_______cm .【答案】8【解析】根据题意半球的体积等于圆锥的体积,根据等体积法化简即可.解:由题意得半球的半径和圆锥底面圆的半径4r =,如果冰淇淋融化后正好盛满杯子,则半球的体积等于圆锥的体积 所以()32141448233h h ππ⨯⨯=⨯⨯⇒= 故答案为:816.(2021·安徽蚌埠市·高二期末(理))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点P 是1C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P 与1BC 所成角的大小为_________. 【答案】4π 【解析】设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2,连接11,AD D P ,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11//AD BC ,所以1D AP ∠(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AP 与1BC 所成角,即可求解.【详解】设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2,连接11,AD D P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11//AD BC所以1D AP ∠(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AP 与1BC 所成角113,AD AP D P ====所以2221111cos 22AP AD D PD AP AP AD +-∠===⨯⨯ 所以14D AP π∠=故答案为:4π17.(2021·海南高三二模)如图,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佛宫寺内的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古老的木结构塔式建筑,木塔顶部可以近似地看成一个正八棱锥,其侧面和底面的夹角大小为30︒,则该正八棱锥的高和底面边长之比为________.(参考数据:tan 22.51︒=)【解析】 设底面边长为a ,根据正八棱锥底边所对的圆心角为45,求得圆心到底边的距离,再由侧面与底面成30︒求解.【详解】如图所示:点P 是正八棱锥的顶点,点O 是底面的中心,AB 是底面的一条边,M 是AB 的中点,根据题意知22.5BOM ︒∠=,因为tan 22.51︒=,设AB a ,则1tan 22.52BM OM a ︒+==, 又因为二面角P AB O --的大小为30︒,即30PMO ︒∠=,所以tan306OP OM ︒+==,故答案为:6四、双空题 18.(2020·浙江杭州市·高一期末)一圆台的母线长为20cm ,母线与轴的夹角为30,上底面半径为15cm ,则下底面半径为____,圆台的高为_______.【答案】25【解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结合图形求出圆台的高和下底面圆的半径和高.【详解】解:如图所示,圆台的母线长为20l cm =,母线与轴的夹角为30,上底面的半径为15r cm =,所以圆台的高为cos3020)h l cm =︒==, 则1sin3020102R r l -=︒=⨯=, 所以底面圆的半径为151025()R cm =+=,故答案为:25;19.(2020·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高二期中)如图,在四面体ABCD 中, AB CD =,M 、N 、P 、Q 分别是BC 、AD 、AC 、BD 的中点,则MN 和PQ 所成角为_________,若AB 与CD 所成角为30︒,则MN 和CD 所成角为_________.【答案】90 15或75.【解析】(1)连接,,,MP PN NQ MQ ,可证明四边形MPNQ 是菱形,即可得出;(2)可得PMQ ∠即为AB 与CD 所成角(或其补角),且30PMQ 或150,继而得出MN 和CD 所成角为15NMQ ∠=或75.【详解】(1)连接,,,MP PN NQ MQ ,M 、N 、P 、Q 分别是BC 、AD 、AC 、BD 的中点,11,22MQ CD PN CD ∴,MQ PN ∴, ∴四边形MPNQ 是平行四边形, 12MP AB =,AB CD =,12MP CD ∴=,MP MQ ∴=,故四边形MPNQ 是菱形,MN PQ ∴⊥,故MN 和PQ 所成角为90;//,//MP AB MQ CD ,PMQ ∴∠即为AB 与CD 所成角(或其补角),30PMQ ∴∠=或150,而NMQ ∠为MN 和CD 所成角,且15NMQ ∠=或75,即MN 和CD 所成角为15或75.故答案为:90;15或75.20.(2020·全国高二单元测试)设P A ⊥Rt △ABC 所在的平面α,∠BAC=90°,PB 、PC 分别与α成45°和30°角,P A=2,则P A 与BC 的距离是___________;点P 到BC 的距离是___________.【解析】作AD ⊥BC 于点D ,连接PD ,根据P A ⊥面ABC ,易得AD 是P A 与BC 的公垂线,BC ⊥平面P AD 求解.【详解】如图所示:作AD ⊥BC 于点D ,因为P A ⊥面ABC ,所以P A ⊥AD ,所以AD 是P A 与BC 的公垂线.因为PB 、PC 分别与α成45°和30°角,P A=2,所以AB=2,AC=BC=4,,连接PD ,由,,BC AD BC PA PA AD A ⊥⊥⋂=则BC ⊥平面P AD ,则PD ⊥BC ,所以点P 到BC 的距离.21.(2021·浙江杭州市·高二期末)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棱1AA 与面对角线1BC 所成角的大小是____;面对角线1BC 与体对角面11ACC A 所成角的大小是_____.【答案】45︒ 30︒【解析】连接1BC ,11A C ,AC ,BD ,记AC 与BD 交点为O ,连接1C O ,根据异面直线所成角,以及线面角的概念,得到11B BC ∠等于棱1AA 与面对角线1BC 所成的角,1BC O ∠即为面对角线1BC 与体对角面11ACC A 所成角,再根据正方体的结构特征,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连接1BC ,11A C ,AC ,BD ,记AC 与BD 交点为O ,连接1C O , 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侧棱相互平行,即11//AA BB , 所以11B BC ∠等于棱1AA 与面对角线1BC 所成的角(或所成角的补角), 因为在正方形11BCC B 中,1145B BC ∠=︒,异面直线所成角大于0︒且小于等于90︒, 所以棱1AA 与面对角线1BC 所成角的大小是45︒; 又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侧棱垂直于底面,所以1AA ⊥平面ABCD , 因为BD ⊂平面ABCD ,所以1AA BD ⊥,又底面ABCD 为正方形,所以AC BD ⊥,因为1AC AA A =∩,1AA ⊂平面11AAC C ,AC ⊂平面11AAC C ,所以BD ⊥平面11AAC C ,因此1BC O ∠即为面对角线1BC 与体对角面11ACC A 所成角, 所以111112sin 2BD BO BC O BC BC ∠===, 因为1BC O ∠显然为锐角,所以130BC O ∠=︒.故答案为:45︒;30︒.五、解答题22.(2020·陕西西安市·高一期末)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PA PC AB BC ==,O 是AC 的中点,PO BO ⊥,2,3PO AC BO ===.(1)证明:AC PB ⊥;(2)求三棱锥A PBC -的体积.【答案】(1)证明见解析;(2)2【解析】(1)通过,PO AC BO AC ⊥⊥得出AC ⊥平面POB ,即可证明;(2)先证明PO 是三棱锥的高,再直接求出三棱锥体积.【详解】(1),PA PC AB BC ==,O 是AC 的中点,,PO AC BO AC ∴⊥⊥,PO BO O =,AC ∴⊥平面POB ,∴AC PB ⊥;(2),PO AC PO BO ⊥⊥,AC BO O ⋂=,PO ∴⊥平面ABC ,即PO 是三棱锥的高,1112322332A PBC ABC V S PO -∴=⋅=⨯⨯⨯⨯=. 23(2020·陕西西安市·西安一中高一月考)一个透明的球形装饰品内放置了两个具有公共底面的圆锥,且这两个圆锥的顶点和底面圆周都在这个球面上,如图,已知圆锥底面面积是这个球的表面积的316,设球的半径为R ,圆锥底面半径为r .(1)试确定R 与r 的关系,并求出大圆锥与小圆锥的侧面积的比值.(2)求出两个圆锥的总体积(即体积之和)与球的体积之比.【答案】(1)2r R =;(2)3:8. 【解析】(1)求出球的表面积和圆锥底面积,即可得出r R =,根据几何特征表示出圆锥的高和母线长,即可求出侧面积之比;(2)根据体积公式计算出,即可得出比值.【详解】解:(1)球的表面积为24R π,∴圆锥的底面积为223416r R ππ=⨯,解得2r R =, 由几何体的特征知球心到圆锥底面的距离,球的半径以及圆锥底面的半径三者可以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由此可以求得球心到圆锥底面的距离是:112OO R ==,所以小圆锥的高为:1122R R R -=R =;同理可得大圆锥的高为:1322R R R +==; 又由这两个圆锥的底面半径相同,:R =.(2)由(1)可得两个圆锥的体积和为:321232R r R ππ⋅⋅⋅=, 球的体积为:343R π, 故两个圆锥的体积之和与球的体积之比为:334:3:823R R ππ=.24.(2021·浙江嘉兴市·高二期末)如图,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底面ABC 为正三角形,1AB 与1A B 交于点O ,E ,F 是棱1CC 上的两点,且满足112EF CC =.(1)证明://OF 平面ABE ;(2)当1CE C F =,且12AA AB =,求直线OF 与平面ABC 所成角的余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 【解析】 (1)取AB 中点G ,连结OG 、EG ,可证明四边形OGEF 为平行四边形,则 OF EG ∥,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求证;(2)由(1)可知,OF EG ∥,则直线OF 与平面ABC 所成角即为直线EG 与平面ABC 所成角,EC ⊥平面ABC ,则EGC ∠即为直线EG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在EGC 中即可求EGC ∠的余弦值.【详解】(1)取AB 中点G ,连结OG 、EG ,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OG BB ∥,则OG EF ∥, 又112EF CC =,则OG EF =, 所以四边形OGEF 为平行四边形,则 OF EG ∥,又EG ⊂平面ABE ,OF ⊄平面ABE , 故//OF 平面ABE .(2)由(1)可知,OF EG ∥,则直线OF 与平面ABC 所成角即为直线EG 与平面ABC 所成角, 连接CG ,由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可得EC ⊥平面ABC ,则EGC ∠即为直线EG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设2AB =,则114AA CC ==,又1CE C F =,则1CE =,CG =2EG =,所以,直线EG 与平面ABC故直线OF 与平面ABC 方法点睛: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常用方法(1)定义法:证明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通常要借助于反证法来证明;(2)判定定理:在利用判断定理时,关键找到平面内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常考虑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或过已知直线作一平面,找其交线进行证明;(3)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直线在一平面内,由两平面平行,推得线面平行;直线在两平行平面外,且与其中一平面平行,这这条直线与另一个平行.25.(2021·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一期末)如图,AB是O的直径,P A垂直于O所在的平面,C是圆周上不同于A,B的一动点.(1)证明:BC⊥面P AC;(2)若P A=AC=1,AB=2,求直线PB与平面P AC所成角的正切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2【解析】(1)证明AC⊥BC和P A⊥BC,BC⊥面P AC即得证;BC PC即得解.(2)先证明∠BPC为PB与平面P AC所成的角,再通过解三角形求出,【详解】证明:(1)AB为圆O直径∴∠ACB=90°即AC⊥BCP A⊥面ABC,∴P A⊥BCAC P A=A∴BC⊥面P AC.(2)BC⊥面P AC,∴∠BPC为PB与平面P AC所成的角,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BC在直角三角形PAC 中,PC ==,在直角三角形PBC 中,tan ∠BPC2=.故直线PB 与平面P AC 方法点睛:求线面角常用几何法求解,其步骤为:找→作→证(定义)→指→求(解三角形). 26.(2021·安徽宿州市·高二期末(文))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PA ⊥底面ABCD ,E 为PD 的中点.(1)证明://PB 平面AEC ;(2)设1AP =,AD =P ABCD -的体积为1,求证:平面PAC ⊥平面PBD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 1)设BD 与AC 的交点为O ,连接EO ,通过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PB 平面AEC ; ( 2)通过体积得到底面为正方形,再由线面垂直得到面面垂直即可.【详解】(1)连接BD 交AC 于点O ,连结EO ,因为ABCD 为矩形,所以O 为BD 的中点,又E 为PD 的中点,所以//EO PB ,EO ⊂平面AEC ,PB ⊄平面AEC ,所以//PB 平面AEC .(2)因为113P ABCD V AB AD AP -=⨯⨯⨯=,所以AB =ABCD 为正方形,所以BD AC ⊥,因为PA ABCD ⊥,所以BD PA ⊥,且AC PA A ⋂=,所以BD ⊥平面PAC ,又BD ⊂平面PBD ,所以平面PAC ⊥平面PBD .27.(2021·陕西西安市·高三一模(文))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菱形,PAD △为正三角形,平面PAD ⊥平面ABCD E F ,、分别是AD CD 、的中点.(1)证明:BD PF ⊥;(2)若M 是棱PB 上一点,三棱锥M PAD -与三棱锥P DEF -的体积相等,求M 点的位置.【答案】(1)证明见解析;(2)M 点在PB 上靠近P 点的四等分点处.【解析】(1)连接AC ,由//AC EF ,可证明BD EF ⊥,BD PE ⊥,从而得BD ⊥平面PEF ,得证线线垂直; (2)设设PM MB λ=,则1PM PB λλ=+,根据棱锥的体积公式,利用体积法得出结论,由11M PAD B PAD P ABD V V V λλλλ---==++,1144P DEF P ACD P ABD V V V ---==,可得λ值. 【详解】(1)连接AC PA PD =,且E 是AD 的中点,PE AD ⊥∴.又平面PAD ⊥平面ABCD ,平面PAD 平面ABCD AD PE =⊂,平面PAD .PE ∴⊥平面ABCD BD ⊂,平面ABCD BD PE ∴⊥,.又ABCD 为菱形,且E F 、分别为棱AD CD 、的中点,//EF AC ∴. BD AC BD EF ⊥∴⊥,,又BD PE PE EF E BD ⊥⋂=∴⊥,,平面PEF ;PF ∴⊂平面PEF BD PF ∴⊥,. (2)如图,连接MA MD 、, 设PM MB λ=,则1PM PB λλ=+, 11M PAD B PAD P ABD V V V λλλλ---∴==++, 14DEF DAC S S =△△,则1144P DEF P ACD P ABD V V V ---==,又M PAD P DEF V V --=. 114λλ∴=+. 解得13λ=,即M 点在PB 上靠近P 点的四等分点处.。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法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法探究

初中到高中是一次重要的人生转折,近些年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我校每一届高一新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明显增多,对高中数学产生排斥心理的学生更是数量庞大,这种现象也同样存在于其他的普通高中,这引发了我们的思考:造成学生对数学学科如此排斥的原因在哪?该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意识和学习效率?如何能实现从初中到高中学习数学的完美过渡?从实践中我们梳理出学生在初高中衔接过程中数学学科学习方面受阻的三大难题:(1)初、高中教材知识点衔接上有脱节现象。

(2)初中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生无法快速适应高中的多样化教学。

(3)学习方法过渡衔接不顺畅,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以上问题严重影响着学生升入高中后学习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一直在探究一种能将初高中数学知识无缝对接的教学方法,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已获得些许成绩。

一、初步形成讲解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的配套教学过程1.教师课前精心备课,把握知识衔接的关键点。

教师要深入挖掘初高中数学教材中重要的衔接关键点,并在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下,调整授课内容。

2.教师课堂上细心教学,知识与方法“两手抓”。

课前,教师首先要复习初中知识,再有针对性地选择与高中知识相关联的题型作为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所讲内容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在授课时还要注意初高中教学方法的衔接。

3.课堂全面检测,掌握和理解不能少。

教师要有计划地设置课堂检测习题,既要体现出本节课的重、难点,还要检测出学生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可设置相似题型考查,锻炼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加强分析逻辑形成效果。

4.作业分层布置,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收获。

作业内容要有针对性、层次性及实用性,好的作业布置策略,能让学生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5.效果及时反馈,不要让问题积压。

教师要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问题,不让学生带着问题上下一节课。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要求教师在讲解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时必须严格遵循以上的配套教学过程,对每一节课从备课到授课,再到检测反馈都必须有时效性的详案及反思。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思考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思考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思考初中毕业生以较高的数学成绩升入高中后,不适应高中数学,相当多的高一学生数学不及格,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少数学生甚至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其实,从教材内容、教学方式、思维层次、学习方法上看,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相比,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如何衔接初高中数学教学,是解决学生“数学难学”,教师“数学难教”的有效途径。

下面就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一、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工作的必要性初高中教材不配套、教材部分知识点未对接。

由于目前初、高中使用教材上不具有系统性,这种不配套使得学生不能很好适应高中学习,这点在数学学习中尤其突出。

以前初中教材使用的是国家大纲教材,这和高中教材非常对接,学生进入高中后,在学习上基本不存在知识性的障碍。

可现在初中在新课标下的初中:用十字相乘来因式分解、根式有理化、韦达定理、和圆有关的一系列探索及二次函数的要求降低,严密的推理证明在新课标下可以用泛泛的说明替代等等。

而这些恰恰是高中学生必须要熟练掌握的基础知识,学生一进入高中又要经常使用这些知识,这样必然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障碍。

学习方法的变化与学生学习能力的脱节。

我们老师都有这种体会:现在的学生,知识面扩大,组织管理能力强,课堂表现欲强,有合作精神,善于模仿及提出问题。

自主学习能力弱,学习有较大的依赖性,部分学生以作业第一,学习被动,缺乏探究精神和分析理解的能力。

学生思维积极,口头表达强于解题速度,尤其是基本运算能力弱(如混合四则运算),对计算器的依赖程度高;解题重视结果而忽视中间的步骤。

缺乏基本运算能力的训练,及解题过程的演绎。

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一套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虽然不少高一教师介绍并强调了高中数学的学法调整,学生也尽量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调整,但突出的问题就是不能真正理解知识、灵活运用。

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不会做题,或者说能做作业但考试不会,在数学上花了很多的时间去做练习,但收效不大。

高一数学知识点归纳:直线系方程

高一数学知识点归纳:直线系方程

高一数学知识点归纳:直线系方程
进入到高中阶段,大家的学习压力都是呈直线上升的,因此往常的积聚也显得尤为重要,2021年高一数学知识点归结为大家总结了高一年级各版本及各单元的素有知识点内容,希望大家能谨记呦!!
2021年高一数学知识点归结:直线系方程
(一)平行直线系
平行于直线(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C为常数) (二)过定点的直线系
(ⅰ)斜率为k的直线系:,直线过定点;
(ⅱ)过两条直线,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为参数),其中直线不在直线系中。

有的高一先生觉得教员讲过的曾经听明白了。

但为什么一做题就困难重重了呢?其缘由在于,先生对教员所讲的内容的了解,还没能到达教员所要求的层次。

因此,每天在做作业之前,一定要把课本的有关内容和当天的课堂笔记先看一看。

能否坚持如此,经常是好先生与差先生的最大区别。

尤其练习题不太配套时,作业中往往没有教员刚刚讲过的标题类型,因此不能对比消化。

假设自己又不留意对此落实,天长日久,就会形成极大损失。

知识点是同窗们提高总体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2021年高一数学知识点归结为大家稳固相关重点,让我们一同窗习,一同提高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 数与式的运算在初中,我们已学习了实数,知道字母可以表示数用代数式也可以表示数,我们把实数和代数式简称为数与式.代数式中有整式(多项式、单项式)、分式、根式.它们具有实数的属性,可以进行运算.在多项式的乘法运算中,我们学习了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并且知道乘法公式可以使多项式的运算简便.由于在高中学习中还会遇到更复杂的多项式乘法运算,因此本节中将拓展乘法公式的内容,补充三个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立方和、立方差公式.在根式的运算中,我们已学过被开方数是实数的根式运算,而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经常会接触到被开方数是字母的情形,但在初中却没有涉及,因此本节中要补充.基于同样的原因,还要补充“繁分式”等有关内容.一、乘法公式【公式1】ca bc ab c b a c b a 222)(2222+++++=++证明:2222)(2)(])[()(c c b a b a c b a c b a ++++=++=++222222a ab b ac bc c =+++++∴等式成立【例1】计算:22)312(+-x x 解:原式=22]31)2([+-+x x913223822)2(312312)2(2)31()2()(234222222+-+-=-⨯⨯+⨯+-++-+=x x x x x x x x x x说明:多项式乘法的结果一般是按某个字母的降幂或升幂排列.【公式2】3322))((b a b ab a b a +=+-+(立方和公式)证明: 3332222322))((b a b ab b a ab b a a b ab a b a +=+-++-=+-+ 说明:请同学用文字语言表述公式2. 【例2】计算:))((22b ab a b a ++-解:原式=333322)(])()()][([b a b a b b a a b a -=-+=-+---+ 我们得到:【公式3】3322))((b a b ab a b a -=++-(立方差公式)请同学观察立方和、立方差公式的区别与联系,公式1、2、3均称为乘法公式.【例3】计算:(1))416)(4(2m m m +-+(2))41101251)(2151(22n mn m n m ++-(3))164)(2)(2(24++-+a a a a (4)22222))(2(y xy x y xy x +-++ 解:(1)原式=333644m m +=+ (2)原式=3333811251)21()51(n m n m -=- (3)原式=644)()44)(4(63322242-=-=++-a a a a a (4)原式=2222222)])([()()(y xy x y x y xy x y x +-+=+-+63362332)(y y x x y x ++=+=说明:(1)在进行代数式的乘法、除法运算时,要观察代数式的结构是否满足乘法公式的结构.(2)为了更好地使用乘法公式,记住1、2、3、4、…、20的平方数和1、2、3、4、…、10的立方数,是非常有好处的.【例4】已知0132=+-x x ,求331x x +的值. 解:0132=+-x x 0≠∴x 31=+∴xx原式=18)33(3]3)1)[(1()11)(1(2222=-=-++=+-+x x x x xx x x说明:本题若先从方程0132=+-x x 中解出x 的值后,再代入代数式求值,则计算较烦琐.本题是根据条件式与求值式的联系,用整体代换的方法计算,简化了计算.请注意整体代换法.本题的解法,体现了“正难则反”的解题策略,根据题求利用题知,是明智之举.【例5】已知0=++c b a ,求111111()()()a b c b c c a a b+++++的值. 解:b a c a c b c b a c b a -=+-=+-=+∴=++,,,0∴原式=abba c ac c ab bc c b a +⋅++⋅++⋅abcc b a ab c c ac b b bc a a 222)()()(++-=-+-+-= ①abc c ab c c ab b a b a b a 3)3(]3))[((32233+-=--=-++=+abc c b a 3333=++∴ ②,把②代入①得原式=33-=-abcabc说明:注意字母的整体代换技巧的应用. 引申:同学可以探求并证明:))((3222333ca bc ab c b a c b a abc c b a ---++++=-++二、根式0)a ≥叫做二次根式,其性质如下:【例6】化简下列各式:(1)+ (2)1)x +≥解:(1) 原式=2|1|211-+=-=(2) 原式=(1)(2)2 3 (2)|1||2|(1)(2) 1 (1x 2) x x x x x x x x -+-=->⎧-+-=⎨---=≤≤⎩说明||a =的使用:当化去绝对值符号但字母的范围未知时,要对字母的取值分类讨论.【例7】计算(没有特殊说明,本节中出现的字母均为正数):(1)(2)(3) -+解:(1) 原式23(2623-==--(2) 原式=(3) 原式=+=-+说明:(1)二次根式的化简结果应满足: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②被开方数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2)二次根式的化简常见类型有下列两种:①被开方数是整数或整式.化简时,先将它分解因数或因式,然后把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出来;②分母中有根式(或被开方数有分母().形式() ,转化为 “分母中有根式”的情况.化简时,要把分母中的根式化为有理式,采取分子、分母同乘以一个根式进行化简.(,其中2+2-).【例8】计算:(1) 21)(1-+-+(2)+解:(1) 原式=22(1()21a b a +--++=--+(2) 原式+=+==说明:有理数的运算法则都适用于加法、乘法的运算律以及多项式的乘法公式、分式二次根式的运算.【例9】设x y ==,求33x y +的值.解:77 14,123x y x y xy ==+=-⇒+==-原式=2222()()()[()3]14(143)2702x y x xy y x y x y xy +-+=++-=-=说明:有关代数式的求值问题:(1)先化简后求值;(2)当直接代入运算较复杂时,可根据结论的结构特点,倒推几步,再代入条件,有时整体代入可简化计算量.三、分式当分式A B 的分子、分母中至少有一个是分式时,AB就叫做繁分式,繁分式的化简常用以下两种方法:(1) 利用除法法则;(2) 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例10】化简11xx x x x-+-解法一:原式=222(1)11(1)1(1)(1)11x x x x x x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解法二:原式=22(1)1(1)(1)11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说明:解法一的运算方法是从最内部的分式入手,采取通分的方式逐步脱掉繁分式,解法二则是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A A mB B m⨯=⨯进行化简.一般根据题目特点综合使用两种方法.【例11】化简222396162279x x x x x x x x++-+-+-- 解:原式=22239611612(3)3(3)(3)2(3)(3)(39)(9)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22(3)12(1)(+3)32(3)(3)2(3)(3)x x x x x x x x +-----==+-+-说明:(1) 分式的乘除运算一般化为乘法进行,当分子、分母为多项式时,应先因式分解再进行约分化简;(2) 分式的计算结果应是最简分式或整式.第二讲 因式分解因式分解是代数式的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它与整式乘法是相反方向的变形.在分式运算、解方程及各种恒等变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技能.因式分解的方法较多,除了初中课本涉及到的提取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外,还有公式法(立方和、立方差公式)、十字相乘法和分组分解法等等.一、公式法(立方和、立方差公式)在第一讲里,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公式中的立方和、立方差公式:2233()()a b a ab b a b +-+=+ (立方和公式) 2233()()a b a ab b a b -++=- (立方差公式)由于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正好是互为逆变形,所以把整式乘法公式反过来写,就得到:3322()()a b a b a ab b +=+-+ 3322()()a b a b a ab b -=-++这就是说,两个数的立方和(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差)乘以它们的平方和与它们积的差(和).运用这两个公式,可以把形式是立方和或立方差的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例1】用立方和或立方差公式分解下列各多项式:(1) 38x +(2) 30.12527b -分析: (1)中,382=,(2)中3330.1250.5,27(3)b b ==.解:(1) 333282(2)(42)x x x x x +=+=+-+ (2) 333220.125270.5(3)(0.53)[0.50.53(3)]b b b b b -=-=-+⨯+2(0.53)(0.25 1.59)b b b =-++说明:(1) 在运用立方和(差)公式分解因式时,经常要逆用幂的运算法则,如3338(2)a b ab =,这里逆用了法则()n n n ab a b =;(2) 在运用立方和(差)公式分解因式时,一定要看准因式中各项的符号. 【例2】分解因式:(1) 34381a b b -(2) 76a ab -分析:(1) 中应先提取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2) 中提取公因式后,括号内出现66a b -,可看着是3232()()a b -或2323()()a b -.解:(1) 3433223813(27)3(3)(39)a b b b a b b a b a ab b -=-=-++.(2) 76663333()()()a ab a a b a a b a b -=-=+-22222222()()()()()()()()a ab a ab b a b a ab b a a b a b a ab b a ab b =+-+-++=+-++-+二、分组分解法从前面可以看出,能够直接运用公式法分解的多项式,主要是二项式和三项式.而对于四项以上的多项式,如ma mb na nb +++既没有公式可用,也没有公因式可以提取.因此,可以先将多项式分组处理.这种利用分组来因式分解的方法叫做分组分解法.分组分解法的关键在于如何分组.1.分组后能提取公因式 【例3】把2105ax ay by bx -+-分解因式.分析:把多项式的四项按前两项与后两项分成两组,并使两组的项按x 的降幂排列,然后从两组分别提出公因式2a 与b -,这时另一个因式正好都是5x y -,这样可以继续提取公因式.解:21052(5)(5)(5)(2)ax ay by bx a x y b x y x y a b -+-=---=--说明:用分组分解法,一定要想想分组后能否继续完成因式分解,由此合理选择分组的方法.本题也可以将一、四项为一组,二、三项为一组,同学不妨一试.【例4】把2222()()ab c d a b cd ---分解因式.分析:按照原先分组方式,无公因式可提,需要把括号打开后重新分组,然后再分解因式.解:22222222()()ab c d a b cd abc abd a cd b cd ---=--+ 2222()()abc a cd b cd abd =-+-()()()()ac bc ad bd bc ad bc ad ac bd =-+-=-+说明:由例3、例4可以看出,分组时运用了加法结合律,而为了合理分组,先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分组后,为了提公因式,又运用了分配律.由此可以看出运算律在因式分解中所起的作用.2.分组后能直接运用公式【例5】把22x y ax ay -++分解因式.分析:把第一、二项为一组,这两项虽然没有公因式,但可以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其中一个因式是x y +;把第三、四项作为另一组,在提出公因式a 后,另一个因式也是x y +.解:22()()()()()x y ax ay x y x y a x y x y x y a -++=+-++=+-+ 【例6】把2222428x xy y z ++-分解因式.分析:先将系数2提出后,得到22224x xy y z ++-,其中前三项作为一组,它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再和第四项形成平方差形式,可继续分解因式.解:22222224282(24)x xy y z x xy y z ++-=++-222[()(2)]2(2)(2)x y z x y z x y z =+-=+++-说明:从例5、例6可以看出:如果一个多项式的项分组后,各组都能直接运用公式或提取公因式进行分解,并且各组在分解后,它们之间又能运用公式或有公因式,那么这个多项式就可以分组分解法来分解因式.三、十字相乘法1.2()x p q x pq +++型的因式分解这类式子在许多问题中经常出现,其特点是:(1) 二次项系数是1;(2) 常数项是两个数之积;(3) 一次项系数是常数项的两个因数之和.22()()()()()x p q x pq x px qx pq x x p q x p x p x q +++=+++=+++=++因此,2()()()x p q x pq x p x q +++=++运用这个公式,可以把某些二次项系数为1的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 【例7】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1) 276x x -+(2) 21336x x ++解:(1) 6(1)(6),(1)(6)7=-⨯--+-=-276[(1)][(6)](1)(6)x x x x x x ∴-+=+-+-=--. (2)3649,4913=⨯+=21336(4)(9)x x x x ∴++=++说明:此例可以看出,常数项为正数时,应分解为两个同号因数,它们的符号与一次项系数的符号相同.(1) 2524x x +-(2) 2215x x --解:(1) 24(3)8,(3)85-=-⨯-+=2524[(3)](8)(3)(8)x x x x x x ∴+-=+-+=-+ (2)15(5)3,(5)32-=-⨯-+=-2215[(5)](3)(5)(3)x x x x x x ∴--=+-+=-+说明:此例可以看出,常数项为负数时,应分解为两个异号的因数,其中绝对值较大的因数与一次项系数的符号相同. 【例9】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1) 226x xy y +-(2) 222()8()12x x x x +-++分析:(1) 把226x xy y +-看成x 的二次三项式,这时常数项是26y -,一次项系数是y ,把26y -分解成3y 与2y -的积,而3(2)y y y +-=,正好是一次项系数.(2) 由换元思想,只要把2x x +整体看作一个字母a ,可不必写出,只当作分解二次三项式2812a a -+.解:(1) 222266(3)(2)x xy y x yx x y x y +-=+-=+- (2) 22222()8()12(6)(2)x x x x x x x x +-++=+-+-(3)(2)(2)(1)x x x x =+-+-2.一般二次三项式2ax bx c ++型的因式分解大家知道,2112212122112()()()a x c a x c a a x a c a c x c c ++=+++. 反过来,就得到:2121221121122()()()a a x a c a c x c c a x c a x c +++=++我们发现,二次项系数a 分解成12a a ,常数项c 分解成12c c ,把1212,,,a a c c 写成1122a c a c ⨯,这里按斜线交叉相乘,再相加,就得到1221a c a c +,如果它正好等于2ax bx c ++的一次项系数b ,那么2ax bx c ++就可以分解成1122()()a x c a x c ++,其中11,a c 位于上一行,22,a c 位于下一行.这种借助画十字交叉线分解系数,从而将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十字相乘法. 必须注意,分解因数及十字相乘都有多种可能情况,所以往往要经过多次尝试,才能确定一个二次三项式能否用十字相乘法分解.(1) 21252x x --(2) 22568x xy y +-解:(1) 21252(32)(41)x x x x --=-+3241-⨯(2) 22568(2)(54)x xy y x y x y +-=+-1 254y y -⨯说明:用十字相乘法分解二次三项式很重要.当二次项系数不是1时较困难,具体分解时,为提高速度,可先对有关常数分解,交叉相乘后,若原常数为负数,用减法”凑”,看是否符合一次项系数,否则用加法”凑”,先”凑”绝对值,然后调整,添加正、负号.四、其它因式分解的方法1.配方法【例11】分解因式2616x x +-解:222222616233316(3)5x x x x x +-=+⨯⨯+--=+-(35)(35)(8)(2)x x x x =+++-=+-说明:这种设法配成有完全平方式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后将二次三项式化为两个平方式,然后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当然,本题还有其它方法,请大家试验.2.拆、添项法【例12】分解因式3234x x -+分析:此多项式显然不能直接提取公因式或运用公式,分组也不易进行.细查式中无一次项,如果它能分解成几个因式的积,那么进行乘法运算时,必是把一次项系数合并为0了,可考虑通过添项或拆项解决.解: 323234(1)(33)x x x x -+=+-- 22(1)(1)3(1)(1)(1)[(1)3(1)]x x x x x x x x x =+-+-+-=+-+--22(1)(44)(1)(2)x x x x x =+-+=+-说明:本解法把原常数4拆成1与3的和,将多项式分成两组,满足系数对应成比例,造成可以用公式法及提取公因式的条件.本题还可以将23x -拆成224x y -,将多项式分成两组32()x x +和244x -+.一般地,把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可以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1) 如果多项式各项有公因式,那么先提取公因式;(2) 如果各项没有公因式,那么可以尝试运用公式来分解; (3) 如果用上述方法不能分解,那么可以尝试用分组或其它方法(如十字相乘法)来分解; (4) 分解因式,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第三讲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现行初中数学教材主要要求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及应用,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在高中教材中的二次函数、不等式及解析几何等章节有着许多应用.本节将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进行阐述.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20 (0)ax bx c a ++=≠,用配方法将其变形为:(1) 当240b ac ->时,右端是正数.因此,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 当240b ac -=时,右端是零.因此,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 当240b ac -<时,右端是负数.因此,方程没有实数根.由于可以用24b ac -的取值情况来判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因此,把24b ac -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0 (0)ax bx c a ++=≠的根的判别式,表示为:24b ac ∆=-【例1】不解方程,判断下列方程的实数根的个数:(1) 22310x x -+=(2) 24912y y +=(3) 25(3)60x x +-=解:(1) 2 (3)42110∆=--⨯⨯=>,∴ 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 原方程可化为:241290y y -+=2 (12)4490∆=--⨯⨯=,∴ 原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 原方程可化为:256150x x -+=2 (6)45152640∆=--⨯⨯=-<,∴ 原方程没有实数根.说明:在求判别式时,务必先把方程变形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例2】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320x x k -+=,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出k 的范围:(1)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 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方程有实数根;(4) 方程无实数根.解:2(2)43412k k ∆=--⨯⨯=-(1) 141203k k ->⇒<;(2) 141203k k -=⇒=; (3) 141203k k -≥⇒≤;(4) 141203k k -<⇒>.【例3】已知实数x 、y 满足22210x y xy x y +-+-+=,试求x 、y 的值. 解:可以把所给方程看作为关于x 的方程,整理得:22(2)10x y x y y --+-+=由于x 是实数,所以上述方程有实数根,因此:222[(2)]4(1)300y y y y y ∆=----+=-≥⇒=,代入原方程得:22101x x x ++=⇒=-. 综上知:1,0x y =-=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20 (0)ax bx c a ++=≠的两个根为:x x ==所以:12b x x a+=+=-,221222()422(2)4b b b ac cx x a a a a a-+----⋅=⋅===定理:如果一元二次方程20 (0)ax bx c a ++=≠的两个根为12,x x ,那么:说明: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由十六世纪的法国数学家韦达发现,所以通常把此定理称为”韦达定理”.上述定理成立的前提是0∆≥.【例4】若12,x x 是方程2220070x x +-=的两个根,试求下列各式的值:(1) 2212x x +;(2)1211x x +; (3) 12(5)(5)x x --; (4) 12||x x -.分析:本题若直接用求根公式求出方程的两根,再代入求值,将会出现复杂的计算.这里,可以利用韦达定理来解答.解:由题意,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得:12122,2007x x x x +=-=-(1) 2222121212()2(2)2(2007)4018x x x x x x +=+-=---=(2)121212112220072007x x x x x x +-+===- (3) 121212(5)(5)5()2520075(2)251972x x x x x x --=-++=---+=-(4) 12||x x =====-说明: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值,要熟练掌握以下等式变形:222121212()2x x x x x x +=+-,12121211x x x x x x ++=,22121212()()4x x x x x x -=+-,12||x x -=2212121212()x x x x x x x x +=+,33312121212()3()x x x x x x x x +=+-+等等.韦达定理体现了整体思想.【例5】已知关于x 的方程221(1)104x k x k -+++=,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出k 的值.(1) 方程两实根的积为5; (2) 方程的两实根12,x x 满足12||x x =.分析:(1) 由韦达定理即可求之;(2) 有两种可能,一是120x x =>,二是12x x -=,所以要分类讨论.解:(1) ∵方程两实根的积为5∴ 222121[(1)]4(1)034,412154k k k k x x k ⎧∆=-+-+≥⎪⎪⇒≥=±⎨⎪=+=⎪⎩ 所以,当4k =时,方程两实根的积为5. (2) 由12||x x =得知: ①当10x ≥时,12x x =,所以方程有两相等实数根,故302k ∆=⇒=; ②当10x <时,12120101x x x x k k -=⇒+=⇒+=⇒=-,由于302k ∆>⇒>,故1k =-不合题意,舍去.综上可得,32k =时,方程的两实根12,x x 满足12||x x =. 说明:根据一元二次方程两实根满足的条件,求待定字母的值,务必要注意方程有两实根的条件,即所求的字母应满足0∆≥.【例6】已知12,x x 是一元二次方程24410kx kx k -++=的两个实数根.(1) 是否存在实数k ,使12123(2)(2)2x x x x --=-成立?若存在,求出k 的值;若不存在,请您说明理由.(2) 求使12212x x x x +-的值为整数的实数k 的整数值. 解:(1) 假设存在实数k ,使12123(2)(2)2x x x x --=-成立. ∵ 一元二次方程24410kx kx k -++=的两个实数根∴ 2400(4)44(1)160k k k k k k ≠⎧⇒<⎨∆=--⋅+=-≥⎩,又12,x x 是一元二次方程24410kx kx k -++=的两个实数根∴ 1212114x x k x x k +=⎧⎪⎨+=⎪⎩∴ 222121212121212(2)(2)2()52()9x x x x x x x x x x x x --=+-=+-939425k k k +=-=-⇒=,但0k <.∴不存在实数k ,使12123(2)(2)2x x x x --=-成立.(2) ∵ 222121212211212()44224411x x x x x x k x x x x x x k k +++-=-=-=-=-++∴ 要使其值是整数,只需1k +能被4整除,故11,2,4k +=±±±,注意到0k <,要使12212x x x x +-的值为整数的实数k 的整数值为2,3,5---. 说明:(1) 存在性问题的题型,通常是先假设存在,然后推导其值,若能求出,则说明存在,否则即不存在.(2) 本题综合性较强,要学会对41k +为整数的分析方法.第四讲 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是初中函数的主要内容,也是高中学习的重要基础.在初中阶段大家已经知道:二次函数在自变量x 取任意实数时的最值情况(当0a >时,函数在2b x a =-处取得最小值244ac b a -,无最大值;当0a <时,函数在2bx a =-处取得最大值244ac b a-,无最小值.本节我们将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学习当自变量x 在某个范围内取值时,函数的最值问题.同时还将学习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例1】当22x -≤≤时,求函数223y x x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析:作出函数及其对称轴在所给范围的草图,(注意:是所给范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