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课件)第十讲 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现代化的徘徊(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57年9月19日,八届三中全会开幕前一天,毛说: 整个过渡时期,总的矛盾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即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 1958年5月,八大二次会议作出改变八大决议的结 论,口径与毛一致。
❖ 毛在提出阶级斗争是主要矛盾的提法之后,却仍坚 持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作为主要任务。于是,主要矛盾与主要任务相矛盾。
❖ 1957年春中国开展的整风运动,和1957年6 月开始的反右斗争。
❖ 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
❖ (二)对主要矛盾认识上的分歧与第二次工作重心 的转移
❖ 毛对八大提出的关于主要矛盾的判断是有保留意见 的。
❖ 1957年7月的《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一文中, 毛提出在整个过渡时期,城市和农村还有社会主义 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
❖ 二、八大的经验总结与经济学界的理论探索
❖ 1956年9月,中共八大召开。
❖ 刘少奇做《政治报告》提出,三大改造完成之后, 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 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 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 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确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 济建设上来。
❖ 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 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 陈云:“三个主体”和“三个补充”;计划为主、 市场调节为辅的思想;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三大 平衡。
❖ 邓子恢:将在合作社内建立严格的生产责任制作为 巩固集体经济的一个重要环节。
❖ 薄一波:在国民收入中,积累部分的比重不低于 20%,或者略高一点;国民收入中,国家预算收入 的比重不低于30%,或者略高一点;国家预算支出 中,用于基本建设的比重不低于40%,或者略高一 点。
第十讲
计划经济体制下经 济现代化的徘徊 (上)
❖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之后,生产资料私有 制转变为公有制,市场经济转变为计划经济 的过程基本完成,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 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时期与全面 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是新时期的主要问题。从1956年开始,中国 迈出了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第一步。
❖ 经济学界的探索:一是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生 产存在的原因。二是关于经济体制问题。主张下方 管理权限的改革。两方面都没突破来自百度文库划经济体制的 框架。
❖ 三、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形成
❖ (一)“超英赶美”的发展战略
❖ 1955年10月,毛在七届六中全会上提出:有人问 趋势如何,大约15年左右,即三个五年计划左右基 本上建成社会主义,还要再加一点:大约50年到75 年左右即十个到十五个五年计划左右,可以争取赶 上或超过美国。
❖ 至此,15年超过英国,40~50年赶上或超过 美国的发展战略——赶超战略,基本形成。
❖ 1958年5月,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争取在7年赶 上英国,再用8年或10年赶上美国。
❖ 1958年秋天,超英的时间又缩短为2年。
❖ 赶超战略形成的背景
❖ 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的秘密 报告。
❖ 1956年夏,波兰波兹南事件和苏波关系紧张; 匈牙利事件和苏联两次出兵干预。
❖ 1956年8月,在八大
预备会上,毛提出
要在50年或60年时
间内超过美国。
❖ 1957年7月,在《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 一文中,毛写道:十年至十五年以后的任务, 则是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准备着逐步地由 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准备 以八个至十个五年计划在经济上赶上并超过 美国。
❖ 1957年11月,在莫斯科举行的社会主义国家 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苏联提出要赶 超美国,毛提出中国在15年内超过英国。
❖ 这种理论上的矛盾,也为日后将主要任务和全党工 作重心转移到阶级斗争上去,埋下了伏笔。
❖ (三)急于求成思想的发展
❖ 1、批判“反冒进”的逐步升级
❖ 2、在计划工作由“留有余地”到“积极平衡” 和1958年计划指标的不断加码
❖ 3、要求在短时间内地方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 值和实现农业机械化
❖ 4、要求各大区、各省建立各自独立的工业体 系
❖ 1958年5月,八大二次会议作出改变八大决议的结 论,口径与毛一致。
❖ 毛在提出阶级斗争是主要矛盾的提法之后,却仍坚 持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作为主要任务。于是,主要矛盾与主要任务相矛盾。
❖ 1957年春中国开展的整风运动,和1957年6 月开始的反右斗争。
❖ 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
❖ (二)对主要矛盾认识上的分歧与第二次工作重心 的转移
❖ 毛对八大提出的关于主要矛盾的判断是有保留意见 的。
❖ 1957年7月的《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一文中, 毛提出在整个过渡时期,城市和农村还有社会主义 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
❖ 二、八大的经验总结与经济学界的理论探索
❖ 1956年9月,中共八大召开。
❖ 刘少奇做《政治报告》提出,三大改造完成之后, 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 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 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 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确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 济建设上来。
❖ 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 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 陈云:“三个主体”和“三个补充”;计划为主、 市场调节为辅的思想;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三大 平衡。
❖ 邓子恢:将在合作社内建立严格的生产责任制作为 巩固集体经济的一个重要环节。
❖ 薄一波:在国民收入中,积累部分的比重不低于 20%,或者略高一点;国民收入中,国家预算收入 的比重不低于30%,或者略高一点;国家预算支出 中,用于基本建设的比重不低于40%,或者略高一 点。
第十讲
计划经济体制下经 济现代化的徘徊 (上)
❖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之后,生产资料私有 制转变为公有制,市场经济转变为计划经济 的过程基本完成,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 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时期与全面 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是新时期的主要问题。从1956年开始,中国 迈出了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第一步。
❖ 经济学界的探索:一是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生 产存在的原因。二是关于经济体制问题。主张下方 管理权限的改革。两方面都没突破来自百度文库划经济体制的 框架。
❖ 三、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形成
❖ (一)“超英赶美”的发展战略
❖ 1955年10月,毛在七届六中全会上提出:有人问 趋势如何,大约15年左右,即三个五年计划左右基 本上建成社会主义,还要再加一点:大约50年到75 年左右即十个到十五个五年计划左右,可以争取赶 上或超过美国。
❖ 至此,15年超过英国,40~50年赶上或超过 美国的发展战略——赶超战略,基本形成。
❖ 1958年5月,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争取在7年赶 上英国,再用8年或10年赶上美国。
❖ 1958年秋天,超英的时间又缩短为2年。
❖ 赶超战略形成的背景
❖ 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的秘密 报告。
❖ 1956年夏,波兰波兹南事件和苏波关系紧张; 匈牙利事件和苏联两次出兵干预。
❖ 1956年8月,在八大
预备会上,毛提出
要在50年或60年时
间内超过美国。
❖ 1957年7月,在《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 一文中,毛写道:十年至十五年以后的任务, 则是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准备着逐步地由 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准备 以八个至十个五年计划在经济上赶上并超过 美国。
❖ 1957年11月,在莫斯科举行的社会主义国家 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苏联提出要赶 超美国,毛提出中国在15年内超过英国。
❖ 这种理论上的矛盾,也为日后将主要任务和全党工 作重心转移到阶级斗争上去,埋下了伏笔。
❖ (三)急于求成思想的发展
❖ 1、批判“反冒进”的逐步升级
❖ 2、在计划工作由“留有余地”到“积极平衡” 和1958年计划指标的不断加码
❖ 3、要求在短时间内地方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 值和实现农业机械化
❖ 4、要求各大区、各省建立各自独立的工业体 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