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案例(细菌)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4.2细菌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4.2细菌优秀教学案例
2.同伴评价: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学生的优点和不足,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努力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2.运用比较法,使学生能区分细菌和其它微生物的特点。
3.采用实验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认识到生命的多样性。
2.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热爱。
3.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意识到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努力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六、课后作业
1.复习课堂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完成课后练习,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进行拓展阅读,拓宽知识视野。
七、教学效果评价
4.反思与评价: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进行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改进方向。同时,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教师还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学生的优点和不足,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5.教学策略:本节课的教学策略丰富多样,教师运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同时,教师注重课堂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教师还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出拓展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生物教案《细菌》(精选11篇)

初中生物教案《细菌》(精选11篇)

初中生物教案《细菌》(精选11篇)初中生物教案《细菌》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②了解细菌的形态类型、基本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特点。

2、能力目标:①通过巴斯德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探究细菌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②通过细菌与动植物细胞比较,推测细菌营养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和思考能力。

3、情感目标:①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②重视搞好个人卫生。

二、重点和难点:①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

②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讨论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细菌的发现1、过渡:为什么我们时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却又不了解细菌呢?2、学生阅读课本58—59页。

3、知道了解巴斯的实验。

(二)细菌的形态结构:1、过渡:细菌很小,却看不到,那么它们的形态、结构是怎样的呢?2、细菌图片展示。

(三)细菌的生殖:1、过渡:我们熟悉的生物大多是怎样繁殖的?2、课件展示。

(四)课堂练习:(五)作业:附板书第二节细菌一、细菌的发现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1、形态、球形、杆形、螺旋形;2、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

三、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初中生物教案《细菌》篇2一、教学目标1.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识记细菌的结构特点,通过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2.通过分类、对比等活动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细菌的形态、细菌的基本结构及其作用、细菌的特殊结构。

难点:区分细菌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图钉不同放大图片,意识到细菌是很微小的,细菌除了小还有哪些特点?微小的细菌具有什么样的结构?通过这几个问题。

顺势引出课题——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二)新课讲授1.细菌的形态教师描述:十亿个细菌堆叠在只有一粒米粒那么大。

提问:想观察到这么小的细菌需要借助什么结构呀?(高倍显微镜或者电子显微镜观察)。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5.4.2细菌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5.4.2细菌优秀教学案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张细2.提问学生:“你们对细菌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的知识。
3.宣布本节课的主题:“细菌”,激发学生对细菌学习的热忱。
(二)讲授新知
1.讲解细菌的基本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未成形的细胞核。
2.引导学生探讨细菌的形态特点、生殖方式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思考和解答。
(四)总结归纳
1.邀请学生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总结细菌的形态特点、生殖方式和生活习性。
2.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强调细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细菌,认识到细菌既有益也有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5.4.2细菌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以“细菌”为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细菌的基本结构、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材5.4.2节中,学生通过学习,应掌握细菌的结构特点、生殖方式以及其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细菌作为一种微生物,其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本节内容从细菌的基本结构入手,引导学生认识细菌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未成形的细胞核等结构特点。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使学生了解细菌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种类型。同时,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即分裂生殖。
4.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情感态度,认识到每一种生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细菌显微镜下的图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细菌的微小和奇特。
2.通过播放细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视频片段,让学生了解细菌的实际应用和重要性。
3.创设互动环节,让学生亲手操作显微镜观察细菌样本,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初中生物细菌教案

初中生物细菌教案

初中生物细菌教案【篇一:生物《细菌》教案】《细菌》教学设计商镇中学冀永超【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②了解细菌的形态类型、基本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特点。

③理解细菌的特征。

2、能力目标:①通过巴斯德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探究细菌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想。

②通过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认同技术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②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心科学发展的情感。

③重视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重点和难点】:1、重点: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2、难点: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有关细菌发现过程、细菌形态、结构和生殖等有关的图片资料,新鲜的苹果,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课前对本节内容进行预习。

【教学方法】:谈话法、比较法、讨论法、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课时安排】:1课时【板书设计】第二节细菌一、发现:1、列文.虎克2、巴斯德二、形态:1、个体微小。

2、类型有杆菌、螺旋菌、球菌等。

3、单细胞个体三、结构:1、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

2、有的有鞭毛、荚膜、有时能形成芽胞。

四、生殖分裂生殖【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节课。

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

重视创设活动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因此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1.提出问题,阅读自学,通过阅读列文.虎克发现细菌和巴斯德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自然界中原本存在的这样两个科学家的故事,不仅使学生初步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而且使学生明白科学发现是建立在科学探索的基础上实现的.2.教师通过比喻的方法,学生再现联想,了解细菌的大小.3.通过细菌的结构示意图与动植物细胞结构图的对比,总结出细菌的主要特征,从而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4.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利用科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生物细菌优秀教案

初中生物细菌优秀教案

初中生物细菌优秀教案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细菌的结构、功能及其在生物界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1. 细菌的基本结构
2. 细菌的功能
3. 细菌在生物界中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和简单介绍让学生了解细菌的外形和特点。

2. 学习:通过PPT或实物模型展示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菌的细胞壁、质膜、胞质等组成部分。

3. 活动:将学生分组,让他们通过实验或观察微生物镜下的细菌样本,来观察和描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4. 总结:让学生展示他们的观察结果,并对细菌的结构和功能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5. 拓展: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了解细菌在生物界中的重要性,包括细菌在自然界中的功能和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等。

6. 结语:通过课程总结,让学生认识到细菌在生物界中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继续探索生物世界的奥秘。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了解细菌的结构和功能。

同时,通过讨论和总结,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认识到细菌在生物界中的重要性。

希望学生在本节课中能够获得充分的学习和思考,从而增加对生物的兴趣和了解。

教案初中生物细菌教学设计

教案初中生物细菌教学设计

教案初中生物细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细菌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掌握细菌的生存繁殖方式;
3. 了解细菌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4. 培养学生对细菌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细菌的基本特征、分类和生存繁殖方式;
难点:细菌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及相关防范方法。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
2. 实验器材和细菌培养物等实验材料。

教学步骤: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细菌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细菌的外形特征,引发学生对细菌的兴趣。

2.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包括形状、结构、营养方式等;讲解细菌的生存繁殖方式,包括分裂、孢子等。

3.实验操作(20分钟)
进行细菌培养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培养细菌,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的形状和数量,加深对细菌的了解。

4.讨论互动(15分钟)
带领学生讨论细菌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预防细菌感染和传播。

5.总结复习(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对细菌相关知识的掌握。

6.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练习题目或实验报告等任务,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细菌的生存和影响,培养了学生对细菌的感知和预防意识。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实验和调查,深化对细菌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2《细菌》优秀教学案例八年级生物人教版上册

4.2《细菌》优秀教学案例八年级生物人教版上册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特别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提供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和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我将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在小组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结束后,学生应能准确描述细菌的基本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未成形的细胞核等,并理解这些结构的功能。学生应掌握细菌的生殖方式,即分裂生殖,并能够通过实例说明细菌的生殖速度和环境适应性。此外,学生应了解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包括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分解作用以及在食品制作、医药等方面的应用。
4.2《细菌》优秀教学案例八年级生物人教版上册
一、案例背景
八年级生物人教版上册的《细菌》一课,是对学生进行生物学基本概念教育的重要内容。细菌作为微生物的一种,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他们可能在生活中接触过各种细菌,但对其结构特点、生活习性等科学知识却知之甚少。因此,设计一份既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又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教学案例至关重要。
(三)小组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些实验和探究任务。例如,在介绍细菌的生殖方式时,我会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细菌的分裂过程,并记录实验结果。在讨论细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时,我会让学生分组收集和分析相关的实际案例。通过这些小组合作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细菌的相关知识,并培养其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通过引入与细菌相关的实际案例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细菌的普遍存在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问题导向: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细菌的相关知识。

七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案第一章:细菌的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细菌的基本概念掌握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理解细菌的繁殖方式1.2 教学内容细菌的定义与分类细菌的形态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细菌的繁殖方式:二分裂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图片展示、实物模型等方式直观展示细菌的形态结构通过实验演示细菌的繁殖过程1.4 教学活动引入细菌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细菌与人类的关系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图片,分析细菌的形态特点讲解细菌的繁殖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细菌的繁殖过程第二章:细菌的生存环境2.1 教学目标了解细菌的生存条件掌握细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特点理解细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2.2 教学内容细菌的生存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无毒环境细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土壤、水体、空气、动植物体表细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形成芽孢、抗逆性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图片展示、实验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细菌的生存环境通过讨论、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2.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细菌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观察细菌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图片,了解细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特点讲解细菌的抗逆能力,引导学生理解细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第三章:细菌的生理功能3.1 教学目标掌握细菌的营养方式了解细菌的代谢途径理解细菌的生理功能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2 教学内容细菌的营养方式:异养、自养细菌的代谢途径:发酵、呼吸作用细菌的生理功能:产生抗生素、固氮、分解有机物等3.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案例分析、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细菌的生理功能通过小组讨论、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思考能力3.4 教学活动讲解细菌的营养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细菌的生存方式观察细菌的代谢实验,了解细菌的代谢途径分析细菌的生理功能,探讨细菌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与意义第四章:细菌的分类与鉴定4.1 教学目标了解细菌的分类依据掌握细菌的鉴定方法理解细菌分类与鉴定的意义4.2 教学内容细菌的分类依据: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长条件等细菌的鉴定方法:显微镜观察、生化实验、血清学鉴定等细菌分类与鉴定的意义:研究细菌多样性、病原菌检测与控制4.3 教学方法采用实物模型、实验演示、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细菌的分类与鉴定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动手能力4.4 教学活动讲解细菌的分类依据,引导学生理解细菌分类的原则观察细菌的显微镜实验,学习细菌的鉴定方法探讨细菌分类与鉴定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第五章: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5.1 教学目标了解细菌在自然界与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掌握有益细菌与有害细菌的区别理解细菌与人类生活的相互关系5.2 教学内容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分解有机物、循环物质、维持生态平衡细菌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食品制作、药物治疗、生物技术等有益细菌与有害细菌的区别:致病菌、益生菌等5.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图片展示、实验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通过小组讨论、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分析能力5.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细菌在自然界与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分析有益细菌与有害细菌的区别,探讨细菌与人类生活的相互关系举例说明细菌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第六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6.1 教学目标理解细菌的遗传物质掌握细菌的遗传变异方式了解细菌遗传与变异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6.2 教学内容细菌的遗传物质:DNA细菌的遗传变异方式: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水平转移等细菌遗传与变异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基因工程、基因编辑等6.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图片展示、实验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细菌的遗传与变异通过小组讨论、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思考能力6.4 教学活动讲解细菌的遗传物质,引导学生理解细菌的遗传特性观察细菌的遗传变异实验,了解细菌的遗传变异方式探讨细菌遗传与变异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第七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7.1 教学目标了解细菌感染的基本概念掌握细菌感染的原因与途径理解人体免疫系统对细菌感染的防御机制7.2 教学内容细菌感染:感染过程、感染菌群、感染症状等细菌感染的原因与途径:接触传播、空气传播、食物传播等人体免疫系统对细菌感染的防御机制: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等7.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图片展示、实验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细菌感染与免疫通过小组讨论、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思考能力7.4 教学活动讲解细菌感染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细菌感染的过程分析细菌感染的原因与途径,探讨细菌感染的预防措施讲解人体免疫系统对细菌感染的防御机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第八章:细菌性疾病与防治8.1 教学目标了解细菌性疾病的类型与危害掌握细菌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理解细菌性疾病防治的重要性8.2 教学内容细菌性疾病的类型: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皮肤感染等细菌性疾病的危害:健康影响、经济损失、社会公共卫生等细菌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实验室检测、药物治疗、疫苗接种等8.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图片展示、实验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细菌性疾病与防治通过小组讨论、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思考能力8.4 教学活动讲解细菌性疾病的类型与危害,引导学生理解细菌性疾病的影响分析细菌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探讨细菌性疾病防治的措施强调细菌性疾病防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第九章:细菌在生物技术与环境中的应用9.1 教学目标掌握细菌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了解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理解细菌在生物技术与环境中的应用价值9.2 教学内容细菌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发酵、基因工程、生物制药等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生物降解、生物修复、生物净化等细菌在生物技术与环境中的应用价值: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9.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图片展示、实验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细菌在生物技术与环境中的应用通过小组讨论、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思考能力9.4 教学活动讲解细菌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细菌在生物技术中的重要性分析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探讨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意义强调细菌在生物技术与环境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教学目标总结细菌的主要特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细菌研究的最新进展与未来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创新意识10.2 教学内容细菌的主要特征: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分类与鉴定等细菌研究的新进展: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细菌群落研究等细菌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生物技术、环境保护、疾病控制等10.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图片展示、实验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总结与展望细菌研究通过小组讨论、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思考能力10.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总结细菌的主要特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分析细菌研究的新进展与未来发展趋势,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展望细菌研究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七年级生物上册《细菌》的相关内容,共分为十个章节。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4.2细菌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4.2细菌优秀教学案例
针对这一学情,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通过观察细菌的显微结构图,加深学生对细菌结构的认识;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和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播放微生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的短视频,引发学生对细菌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见过细菌吗?细菌在自然界中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讲授做好铺垫。
3.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运用媒体课件,详细讲解细菌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等基本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4.2细菌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章第四节“细菌”的内容。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对于细菌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等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然而,由于细菌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和多样性,学生对于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2.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细菌在不同环境中的作用,如土壤、水体、空气等。
3.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3.教师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进行再次强调,确保学生掌握。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优秀教学案例(生物)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优秀教学案例(生物)
2. 问题导向的探究学习
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欲望。通过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菌的相关知识。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小组合作学习是本案例的又一亮点。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实验和分享,不仅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还培养了沟通能力和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 多元化评价方式的运用
本案例采用了自评、互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这种多元化评价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监控能力。
5. 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本案例将细菌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细菌的基本知识。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他们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增强生物科学素养。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优秀教学案例(生物)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初中生物教育中,细菌的学习是八年级生物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节《细菌》作为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细菌的基本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以及细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本教学案例将采用生活实例、互动讨论和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增强生物科学素养,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 生活实例法: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与细菌相关的生活案例,激发学生兴趣;
- 实验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细菌培养实验,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七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点,认识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

2. 细菌的繁殖方式:分裂生殖。

3. 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分解有机物、引起疾病、与动植物共生。

4. 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益处与害处。

5. 实验操作:观察细菌临时装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细菌的基本结构、繁殖方式、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难点:细菌的观察与实验操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细菌的形态和生活方式。

3. 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4. 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细菌在生活中的作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细菌的基本结构:介绍细菌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

3. 讲解细菌的繁殖方式:讲解细菌的分裂生殖过程。

4. 讲解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分析细菌在分解有机物、引起疾病、与动植物共生等方面的作用。

5. 讲解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介绍细菌在食品制作、药物研发等方面的应用,以及细菌引起的疾病。

6.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制作细菌临时装片,观察细菌的形态。

7.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验结果,讨论细菌的特点和作用。

8.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细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9.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细菌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细菌基本结构、繁殖方式、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包括制作细菌临时装片、观察细菌等。

3. 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生物教学设计案例(共8篇)

生物教学设计案例(共8篇)

生物教学设计案例(共8篇)第1篇:初中生物《细菌》教学案例设计------《细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及内容分析《细菌》一课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2节的内容。

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点章节。

第五单元即《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着重为了介绍除七年级上、下册学习了的植物、人之外的动物和微生物,而细菌是生物界中一类重要的生物,是微生物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习动植物和人等生物不同,了解细菌更有利于从微观领域去了解生物世界,体会生物界的丰富多样,为第六单元学习生物多样性奠定基础。

2.学习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说出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课本60页细菌结构示意图、进而分析讨论和归纳与总结细菌细胞的结构的过程,获得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的方法,从而各种能力得到了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细菌发现的过程,阐明了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这一观点。

通过介绍巴斯德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

3.教学重点:细菌的结构特点和营养方式4.教学难点:细菌的营养方式※教学方法※1、学情分析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动植物,人等自然界用肉眼显而易见的生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了本章前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学生对细菌这一“耳熟能详”却又“未曾谋面”的生物具有浓厚的兴趣。

有较强的学习动力去学习和了解关于细菌“长什么样”和如何繁殖等想管你知识。

与此同时,由于细菌结构微小,无法用肉眼识别,需要借助显微镜甚至电子显微镜去观察,中学实验室并不具备观察细菌细胞的条件,因此,学生没有直观的感受,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2、教学方法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将采取以下的教学方法,以探究法为主,结合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始终做到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教师的启发与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归纳相结合,在师生共同探究下,使重点得以彰显,难点得以突破。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4.2《细菌》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4.2《细菌》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细菌显微镜切片、图片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生活环境。
2.以现实生活中的细菌应用实例为导入,引发学生对细菌的兴趣和好界中有什么作用?”等,激发学生的思考。
4.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菌的繁殖速度和生活习性,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多元化评价与反思:本案例注重学生的多元化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整能力。
4.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本案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生动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细菌在医药领域的应用”等,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享个人观点等方式,展开深入讨论,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指导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成长。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细菌的结构特点、繁殖方式、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等知识点。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4.2《细菌》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教学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4.2《细菌》这一章节时,我以一名特级教师的经验,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本案例紧密结合学科和课程主要内容,注重实用性,符合教学实际,并以人性化的语言呈现。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知识深度,我以细菌的相关知识为核心,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生动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细菌的结构、生活习性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提高生物素养。

初中教案生物细菌教学设计

初中教案生物细菌教学设计

初中教案生物细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生物-细菌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菌的基本特征和结构;
2. 掌握细菌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
3. 了解细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 细菌的基本特征和结构;
2. 细菌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

教学难点:
1. 细菌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
2. 细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
2. 细菌模型或图片;
3. 细菌培养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引入细菌的概念,激发学生对细菌的兴趣。

二、讲解细菌的基本特征和结构(15分钟)
1. 讲解细菌的基本特征:单细胞、无细胞核、原核生物等;
2. 展示细菌的结构图,介绍细菌的细胞壁、膜、质粒等结构。

三、介绍细菌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20分钟)
1. 简要介绍细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2. 详细讲解细菌的繁殖方式:分裂、孢子等。

四、实验探究细菌的培养(20分钟)
1. 分组进行细菌培养实验;
2. 观察细菌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情况。

五、综合讨论(10分钟)
1. 总结细菌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
2. 探讨细菌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细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对生物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提高了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

同时,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加深学生对细菌的认识和理解。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细菌的结构特点,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未成形的细胞核等。
2.掌握细菌的生殖方式,如分裂生殖。
3.了解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包括分解有机物、引起疾病等。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与细菌相关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细菌显微镜下的图像,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介绍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包括分解有机物、引起疾病等。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细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细菌的结构特点、繁殖方式以及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小组合作:学生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菌图像,分析细菌的结构特点;通过实验操作,验证细菌的繁殖方式。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例如,引导学生思考:“细菌在自然界中有什么作用?”让学生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菌图像,分析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验证细菌的繁殖方式。例如,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细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从而验证细菌的繁殖方式。
3.小组汇报: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细菌的结构特点、繁殖方式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强调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提醒学生关注个人卫生,预防细菌感染。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细菌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回家后观察家中的食品腐败现象,分析细菌的作用。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以日常生活为背景,创设与细菌相关的情境。例如,通过展示食物腐败的图片,让学生思考食物腐败的原因,从而引入细菌的知识。

七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细菌的概念、结构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细菌的繁殖方式和生命周期。

3. 培养学生对细菌在自然界中作用的认识。

4. 提高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基本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细菌的结构、繁殖方式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细菌的繁殖方式和生命周期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细菌的特点。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讲解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 利用互动讨论法加深学生对细菌繁殖方式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准备PPT课件,包括细菌的结构、繁殖方式等图片和动画。

2. 准备相关案例,展示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 准备纸模型或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理解细菌的结构。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细胞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细菌的结构:使用PPT课件展示细菌的结构图片,讲解细菌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未成形的细胞核等组成部分。

3. 讲解细菌的繁殖方式:使用PPT课件展示细菌的繁殖动画,讲解细菌通过二分裂进行繁殖的过程。

4. 讲解细菌的生命周期:介绍细菌的生命周期,包括生长、繁殖和死亡等阶段。

5. 案例分析:通过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如细菌在土壤改良、废水处理等方面的应用。

6.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细菌的繁殖方式和生命周期的特点,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7.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细菌的结构、繁殖方式和生命周期的关键点。

8.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细菌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拓展1. 介绍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讲解细菌在食品制作、医药研发等方面的应用。

2. 探讨细菌的分布范围:引导学生思考细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规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细菌的结构、繁殖方式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强调细菌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4.2细菌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4.2细菌优秀教学案例
2.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了解细菌的特殊结构——鞭毛和荚膜,以及它们在细菌生活中的作用。
3.讲解细菌的生殖方式,包括分裂生殖和芽孢生殖,让学生了解细菌的繁殖能力及其在环境中的适应性。
4.结合实例,介绍细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如食品发酵、药物研发和环境保护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细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它们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的?”
3.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细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绘制细菌结构示意图,加深对细菌结构的理解。
2.布置调查任务,让学生收集生活中与细菌相关的实例,了解细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教师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注意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细菌显微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通过播放细菌繁殖和生长的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细菌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设生活情境,如介绍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细菌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设计细菌生态环境的模拟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细菌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4.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探究细菌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图片、视频和动画,形象地了解细菌的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设置探究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细菌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4.2细菌优秀教学案例八年级上册生物(人教版)

5.4.2细菌优秀教学案例八年级上册生物(人教版)
4.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如研究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进行反思,总结细菌的基本知识和生活习性。
2.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和感悟,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为学生提供反馈和建议。
4.了解细菌与疾病的关系,认识细菌感染疾病的原理及预防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细菌的显微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加深对细菌结构的认识。
2.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细菌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细菌在自然界中的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设计实践性问题,如“如何有效预防细菌感染?”引导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细菌在自然界中的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2.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细菌观察和培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开展小组竞赛,如设计细菌知识问答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3.要求学生撰写课后感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
4.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如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细菌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精神。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创设:本节课通过讨论细菌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观察身边的细菌现象等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细菌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这种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得细菌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细菌的相关知识。

初中生物细菌优质教案

初中生物细菌优质教案

初中生物细菌优质教案
主题:细菌
目标: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了解细菌的特征、分类以及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内容:
1. 细菌的特征和分类
2. 细菌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 如何预防细菌感染
教学流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或图片展示等方式,引起学生对细菌的兴趣,激发他们思考与探索。

二、讲解(15分钟)
1. 细菌的特征和分类:讲解细菌的形态特征、结构特点以及按形态、生活习性等分类,让学生了解细菌的多样性。

2. 细菌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讲解细菌在食品工业、医药领域等方面的应用,引导学生认识到细菌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三、实验(20分钟)
教师在实验室进行简单的细菌培养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菌的生长繁殖过程,加深对细菌的理解。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预防细菌感染,并结合课上所学知识,提出有效的预防方法。

最后,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学习。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细菌为主题,写一篇小短文,介绍细菌的特征、分类及在生活中的作用,并以自己的观点,谈一谈如何预防细菌感染。

六、反馈(5分钟)
教师对学生本节课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搜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为教学提供参考。

备注: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4.2细菌优秀教学案例八年级生物人教版上册

4.2细菌优秀教学案例八年级生物人教版上册
2.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分析细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分享和交流自己的观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微生物世界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认识到细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微生物的基本概念,那么细菌属于哪一类微生物呢?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二)讲授新知
1.利用PPT展示细菌的结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细菌的基本结构特点,如细胞壁、细胞膜、未成形的细胞核等。
2.讲解细菌的繁殖方式,如二分裂,以及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介绍细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如发酵乳酸菌制作泡菜、酵母菌制作面包等。
(二)问题导向
1.自主探究:让学生自主观察细菌的结构图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细菌的特点和繁殖方式。
2.课堂提问:针对细菌的结构、生活习性等方面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3.实践问题:鼓励学生思考细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问题,如发酵过程中如何控制细菌的生长?如何避免细菌污染?
4.2细菌优秀教学案例八年级生物人教版上册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4.2细菌”的内容。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但对细菌的认识还较为模糊。因此,本节课旨在通过生动的教学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细菌的结构、生活习性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科学素养,能够理性看待细菌及其相关问题。
4.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
细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学习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和营养方式;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观察细菌形态和对问题的分析、比较,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继续树立生物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辩证观点;通过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去分析事物;并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重点、难点
1.细菌结构特点及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1)通过学习细菌细胞结构特点,让学生与前面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进行比较,找出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相同点及显著区别,明白为什么把细菌从植物中划分出来。

(2)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为重点之二。

腐生细菌等微生物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维持着生态系统中物质转化的动态平衡和自净作用。

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细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为学习高中生物学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打下基础。

(3)细菌与人类的关系为重点之三。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看待客观事物。

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表现在有利与有害两个方面,从而纠正许多人误以为细菌都是有害的错误观念。

2.如何使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及了解细菌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重要作用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1)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是本章的难点之一。

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数量极大,与人类关系密切,但因为非常微小,用人的眼睛不能直接观
察到,特别是有些地区的学校缺少相应的教学设备,如显微镜、显微投影仪、录像设备和微机等,所以教师难以进行直观教学。

(2)细菌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重要作用是本章教学的难点之二。

因为学生所掌握的生化知识很少,也没有接触生态系统的概念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知识,因而讲透细菌在促进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作用有一定难度。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
1.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1)在讲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们见过细菌吗?听说过细菌吗?能否描述出细菌的样子?在学生议论后请学生回答问题。

由此引入新课,教师接着指出:细菌分布广泛,无论是空气、水、土壤还是每个人身上都有细菌生活。

但它是单细胞生物,个体十分微小,所以我们用眼睛看不到,下面我们就要了解一下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2)关于细菌形态的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①用高倍显微镜演示细菌的三种形态;如果有教学设备的学校最好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高倍显微镜进行观察。

②可以用显微投影仪投影放大细菌的三种形态。

③播放细菌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的录像片段。

④以上设备都没有,教师可让学生参看书中的显微照片及插图,同时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边讲边画出细菌三种形态的示意图。

接着教师总结出细菌的形态:单细胞个体,从形态上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类。

(3)细菌的结构特点,该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没有学过有关知识,可用讲述法。

首先课前要准备好细菌结构的模式图。

如果没有,教师可参照书上有荚膜的细菌结构示意图画一个。

对照图来讲述细菌结构特点时,注意让学生与前面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注意强调:细菌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细菌细胞与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重要
区别,所以细菌不属于植物范围。

另外,有些细菌具有特殊结构如:①有的细菌具有鞭毛可在水中游动。

②有的细菌在细胞壁外有荚膜、具有保护作用。

关于芽孢,教师应该指出:能否形成芽孢是细菌总的特征,不是所有细菌都能形成芽孢。

芽孢是该菌种的休眠状态,称休眠体。

注意说明芽孢的形成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一个细菌只能生成一个芽孢,在适宜条件下,一个芽孢萌发形成一个菌体。

芽孢对恶劣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壁很厚渗透性差,含水量极少。

杀灭芽孢最有效的方法是高压蒸气灭菌法。

一般情况下芽孢可以生存十多年。

教师可以补充讲述芽孢在生物防治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价值,例如:有些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产生晶体内含物,称副芽孢体。

苏云金杆菌和日本甲虫杆菌等产生的副芽孢体对某些昆虫有强烈毒性,因此有些国家用苏云金杆菌等细菌作为杀虫剂又称生物农药,既能消灭害虫又不污染环境。

2.细菌生命活动特点:
(1)在讲述细菌的生殖过程中要强调分裂生殖是单细胞生物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

特点是简单、快速,属于无性生殖。

在讲述生殖过程中,教师可参考教参中的示意图边讲边画。

(2)细菌的营养方式的讲述可用谈话法。

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①植物是怎样制造有机物获得营养物质的?②植物制造有机物的条件是什么?③细菌不含叶绿素,它怎样获得营养?经讨论后,教师做必要的总结。

这样学生就可以推论出细菌与植物的营养方式有本质的不同。

接着引出异养的概念以及腐生细菌与寄生细菌的概念。

强调腐生和寄生细菌的区别:腐生是从已死的或腐烂的动植物组织中获得有机物;寄生是从活的动植物体内或体表来吸取有机物来生活。

3.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1)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本内容教师可运用讲述与谈话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自然界中任何一种生物都有着诞生、生长发育、成熟、衰老和死亡的过程,这是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

生物体死亡后是否永远保留在地球上?为什么没有出现这种情况?让学生回答,谁起了重要作用。

腐生细菌的具体作用需要教师来讲述。

下面教师可画简图让学生连线填充说明三者之间的关系。

为加深学生了解腐生细菌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作用,可布置课外小实验,让学生完成:
用一个广口瓶里面放些土,把小昆虫的尸体埋在土中。

再把玻璃瓶埋入土中,瓶子不要加盖。

上面做好标记,过一段时间挖出来观察,看看有何变化。

(2)在讲述细菌与人类的关系之前,先让学生讨论,①细菌对人类是否都有害?②有益表现在哪些方面?有害表现在何处?而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补充,要强调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有害的只是少数种类。

纠正细菌都是有害的片面认识,培养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看待分析客观事物的能力。

由于病原菌能引起疾病要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讲完课后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检测,及时反馈。

并请学生回答“动动脑”上的问题。

布置学生看课外读物的内容。

4.本课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细菌的应用价值越来越高,范围很广,特别是近些年来在环境保护、分子遗传学、基因工程、制药业等等在讲课时可以渗透这方面的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