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距离常用数据
常用管径表示方法
管径表示方法来自英制一英寸(吋)=8英分=2.54cm(厘米)。
4分是英制管道直径长度的叫法,即1/2英寸.等于公制的15mm.1英寸等于8分.合公制的25.4mm.6分=3/4英寸=20mm(公制)4分=1/2英寸=15mm(公制)解释那么多有什么用,指的是公称直径,如果是公制管(国内)相对管子外径DN1518mm,DN2025mm,DN2532mm,DN3238mm,DN4045mm,DN5057mm,DN6576mm,DN8089mm,DN100108mm,DN125133mm,DN150159mm,DN200219mm,DN250273mm,DN300325mm,如果需要我会在继续一一列举管径对照DN15——1/2寸(4分管)DN20——3/4寸(6分管)DN25——1寸DN32——寸二DN40——寸半DN50——二寸DN70——76mm(二寸半)DN80——89mm(三寸)DN100——108mm(四寸)DN125——133mmDN150——159mmDN200——219mmDN250——273mmDN300——325mmDN350——377mmDN400——426mmDN450——478mm一般情况下,铸铁管和球墨铸铁管、钢筋混凝土管、镀锌钢管、焊接钢管都是用DN 来表示的,称为管道的公称直径。
一般来说,《给水排水制图标准》上都有规定,水煤气输送钢管(镀锌或非镀锌),铸铁管等管材,管径宜以公称直径DN表示;无缝钢管,焊接钢管,铜管,等宜以外径X壁厚表示。
如:D159X6,表示公称直径为DN150的钢管;钢精混凝土管以内径d表示(如d230,d380)等.是外径,单位是MMDN15,DN20,DN25是外径。
四分管和六分管的直径1英寸=25.4毫米=8英分1/2是四分(4英分)DN153/4是六分(6英分)DN202分管DN84分管DN156分管DN201DN2512DN321.5'DN402DN502.5'DN653'DN804'DN1005'DN1256'DN1508'DN20010'DN25012'DN300GB/T50106-20012.4管径2.4.1管径应以mm为单位。
管道间最小净距
管道间最小净距摘要:一、定义与背景1.管道间最小净距的概念2.管道间最小净距的重要性二、相关规定与标准1.国家标准对管道间最小净距的要求2.不同类型管道间最小净距的具体规定三、管道间最小净距的计算方法1.基本原则2.计算公式3.举例说明四、管道间最小净距的保证措施1.设计阶段的注意事项2.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3.运行维护阶段的检查与调整五、总结与建议1.管道间最小净距在我国的应用现状2.对未来管道工程的建议正文:一、定义与背景管道间最小净距,是指在同一区域内,两个相邻管道的外径之差与管道间距之比。
这一概念在管道设计、施工及运行维护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关系到管道的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
二、相关规定与标准根据我国《城市燃气输配管道工程技术规程》等相关标准规定,不同类型的管道间最小净距有明确的要求。
例如,对于燃气管道和给水管道,最小净距应不小于0.3 米;对于热力管道和电力电缆,最小净距应不小于0.5 米。
三、管道间最小净距的计算方法管道间最小净距的计算方法主要依据工程实际需要和设计原则。
一般而言,计算公式为:最小净距= (管道外径之差+ 管道保温层厚度)/ 2。
在实际操作中,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具体工程条件,灵活运用这一公式,确保管道间最小净距满足规定要求。
四、管道间最小净距的保证措施为了保证管道间最小净距的实现,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三个阶段都应加强质量管理。
在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管道间最小净距的要求,合理布局管道走向;在施工阶段,要加强现场监督,确保管道安装质量;在运行维护阶段,要定期检查管道间最小净距,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五、总结与建议总体而言,管道间最小净距在我国的管道工程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各方要加强沟通与协作,共同确保管道间最小净距的合规性。
常用数据
探测器与灯具的水平净距应大于0.2m;与送风口边的水平净距应大于1.5m;与多孔送风顶棚孔口或条形送风口的水平净距应大于0.5m;与嵌入式扬声器的净距应大于0.1m;与自动喷水头的净距应大于0.3m;与墙或其它遮挡物的距离应大于0.5m。
手动报警按钮及对讲电话插孔底距地1.3m接线盒设在消火栓的开门侧,底距地1.8m消火栓栓口中心离地1.1m。
喷头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不应小于75mm,不应大于150mm消防管道外壁刷红色漆或红色色环,管道上标示出消火栓或自动喷水管道字样,并有方向标志。
水泵结合器应注明服务的系统。
消防系统管道上所设阀门为明杆闸阀或带锁具的蝶阀。
消防管道上除试水阀、泄水阀外其余阀门均应常开并加铅封。
消防给水管水压试验:系统设计工作压力小于或等于1.0MPa时,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工作压力的1.5倍,并不应低于1.4MPa;系统设计工作压力大于1.0MPa时,试验压力为该工作压力加0.4MPa。
火灾报警控制器、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区域显示器、消防联动控制器等控制器类设备(以下称控制器)在墙上安装时,其底边距地(楼)面高度宜为1.3~1.5m,其靠近门轴的侧面距墙不应小于0.5m,正面操作距离不应小于1.2m;落地安装时,其底边宜高出地(楼)面0.1~0.2m1 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2 探测器周围水平距离0.5m内,不应有遮挡物;3 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口最近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至多孔送风顶棚孔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4 在宽度小于3m的内走道顶棚上安装探测器时,宜居中安装。
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0m;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5m。
探测器至端墙的距离,不应大于安装间距的一半;5 探测器宜水平安装,当确需倾斜安装时,倾斜角不应大于450。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安装在明显和便于操作的部位。
当安装在墙上时,其底边距地(楼)面高度宜为1.3~1.5m。
气体灭火系统管道输送距离探讨
气体灭火系统管道输送距离探讨摘要:依据《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对七氟丙烷有管网灭火系统集流管出口到最远喷头的管道输送距离进行探讨研究,提出工程设计中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常用的管道输送距离范围。
关键词: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管道输送距离,气体灭火系统,工程设计1 引言作为传统四大固定式灭火系统之一的气体灭火系统,应用比较广泛。
随着《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1](以下简称《气规》)的发布,目前国内常用的几种卤代烷哈龙替代气体灭火系统设计已经有了权威的设计技术依据。
由于气体灭火系统中的灭火介质是预制在固定大小、固定单位容积充装量范围及固定的充装压力等级等条件下的储存容器中,依靠其他气体增压或依靠其自身的蒸气压输送,所以储存容器的大小、单位容积充装量及充装压力等固定条件就从根本上限制了气体灭火系统的管道输送距离。
从输送距离这一角度讲,只能应用在相对有限的场所。
本文针对贮压式七氟丙烷灭火系统,依据《气规》中的相关规定对七氟丙烷有管网灭火系统从集流管出口到最远喷头的管道直线输送距离进行探讨。
2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管道输送距离探讨2.1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简介七氟丙烷灭火系统中的灭火介质为七氟丙烷(CF3CHFCF3),是无色、几乎无味、毒性较低、不导电的灭火剂。
七氟丙烷灭火过程具有良好的洁净性、良好的气相电绝缘性,其对臭氧层的损耗潜能值ODP=0,温室效应潜能值GWP=0.6,在大气中存留寿命ALT=31年。
在目前国内常用的几种卤代烷哈龙替代灭火剂中七氟丙烷的灭火效能是较优的。
七氟丙烷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的无毒性反应(NOAEL)浓度为9%,并允许在有毒性反应(LOAEL)浓度(10.5%)下人员暴露1分钟。
七氟丙烷常用的灭火设计浓度大都不超过有毒性反应浓度值,因此七氟丙烷可以应用在有人的工作场所。
2.2 求解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管道输送距离2.2.1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管网计算由于贮压式七氟丙烷灭火系统是采用了氮气定容积密封蓄压方式进行增压输送,在七氟丙烷喷放过程中无氮气补充增压,故贮压式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喷放过程是定容积蓄压气体在自由膨胀下输送灭火剂,形成不定流,不定压的随机流动过程。
室内煤气管道与电缆桥架距离的标准_概述说明
室内煤气管道与电缆桥架距离的标准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室内煤气管道与电缆桥架距离的标准是指在建筑物或室内装修过程中,为了保证煤气管道和电缆桥架之间的安全距离,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
正确设置并保持适当的距离可以有效避免煤气泄漏导致安全事故,并且防止电缆桥架受到热量影响而损坏。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除了此引言部分外,还包括“室内煤气管道与电缆桥架距离的标准概述”,“相关法规和标准介绍”,“室内煤气管道与电缆桥架距离标准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以及“结论与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提供关于室内煤气管道与电缆桥架距离标准的概述说明,包括其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具体实施标准的目的和意义。
同时,文章还将介绍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并解析电气设备安装要求相关规定。
此外,针对常见问题,提供解决方法和具体操作建议,并分享实际案例经验总结。
最后,在结论中对主要发现进行归纳总结,并展望未来标准制定和实施的可能不足和改进方向,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2. 室内煤气管道与电缆桥架距离的标准概述:2.1 煤气管道与电缆桥架关系说明:室内煤气管道与电缆桥架是建筑物通风、采暖和照明等系统中常用的设施。
然而,由于安全因素的考虑,这两者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交叉干扰以及潜在的安全隐患。
煤气管道主要用于分布和传输可燃气体,而电缆桥架则用于支持和保护电力、通信和控制信号的传输线路。
2.2 标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确立室内煤气管道与电缆桥架之间的距离标准对于维护建筑物内部设施的运行安全至关重要。
首先,如果两者之间过近,则可能导致火源引发煤气泄漏或事故发生时引起火势扩展。
其次,如果距离不足,电缆桥架上方可能会有热量产生,并对管道造成损坏,进而影响正常供应与使用。
2.3 具体实施标准的目的和意义:设立室内煤气管道与电缆桥架距离标准旨在保障建筑物内部各类设备、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通过明确合理的距离要求,可以避免火灾风险以及电力系统与燃气系统之间可能发生的互相干扰和损坏,提高整体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管道常用计算公式
=124.46MPa
答:所求管线的环向应力为124.46MPa。
管线轴向应力的计算
管线轴向应力计算公式:
a Ea(t
a
0
t 1 )
n
——管线的轴向应力(正值为拉应力,负值为压应力),MPa;
n
E ——钢材的弹性模量:2 . 06 10 5 , MPa ; a——钢材的线性膨胀系数: . 2 10 5 ,℃ 1
答:这段管的总膨胀量为0.96m.
第五节
线自然补偿(L型)的计算
在管道安装时,必须考虑热应力过高带来的危害。如果限制因温差导 致的变形量,则管子本身会产生巨大的内应力,这种应第五节 线自 然补偿(L型)的计算
力称热应力,它会与内部流体压力一起联合作用加大管子的破坏和支 承的破坏。因此必须采取应对措施,这些措施包括采用活动管托,管 夹、采用热补偿。热补偿又分自然补偿和补偿器补偿。所谓自然补偿 就是利用管线某一弯曲管段的弹性变形,来吸收另一管段的变形量的 方法。其弯曲部位就称自然补偿器。利用自然补偿器补偿管线长短变 化,称线自然补偿。常见的自然补偿器有L型、Z型、U型及混合型,但 其基本型是L型。(见图一)。所以我们先掌握好L型线自然补偿的计 算。
三、查表计算:有关手册和所有管工教材附表都有钢管规格表,各 种规格每米质量(原称重量)都在表中列出。 G = L.每米质量 L—管长,m。 例如1000m公称直径40mm的加厚管的质量是多少? 查表知该规格管壁厚4.25、每米4.58kg,那么总质量为: 4.58×1000=4580kg=4.58吨。(未计接头焊道高处质量)
但不能用在6.4MPa的输气管线上。
式中p—流体压力,MPa;(上173、下42页
施工测量常用数据
轨道安装标高
±2
13、管线定位容差
测设内容
定位容差(mm)
厂房内部管线
7
厂区内地上和地下管道
30
厂区外架空管道
100
厂区外地下管道
200
厂区内输电线路
100
厂区外输电线路
300
14、管线标高测量容差
管线类别
标高容差(mm)
自流管(下水道)
±3
气体压力管
±5
液体压力管
±10
电缆地沟
±10
11.5
宽面卷尺
厚×宽(mm×mm)
*0.19×13
截面积F(mm2)
*2.52±1%
单位重量W(g/m)
*26.04±1%
延伸系数(1m、10N)(mm)
0.019
弹性模数E(×105/mm2)
2.10
膨胀系数α(×10-6/℃)
11.5
韧性卷尺
厚×宽(mm×mm)
*0.3×6
截面积F(mm2)
*1.75±2.5%
弹性模数E(×105/mm2)
1.86
膨胀系数α(×10-6/℃)
14.0
韧性不锈钢卷尺
厚×宽(mm×mm)
0.3×6
截面积F(mm2)
1.82±2.5%
单位重量W(g/m)
13.7±2.5%
延伸系数(1m、10N)(mm)
0.295
弹性模数E(×105/mm2)
1.86
膨胀系数α(×10-6/℃)
大于100m
0.0005
0.0005
-
d.烟囱砌筑圆环的直径
-
0.005
-
对直径d的偏差不得不大于30mm
管道跨距规定
管道跨距规定1 总则1.1本规定适用于石油化工生产及其附属装置中温度不超过400℃的各种保温及不保温液体和气体管道的跨距及支承系统设计。
1.2 本规定规定了管道允许最大跨距和最大导向间距的确定原则和方法,并给出16种典型管段的管架配置方案供设计参考。
1.3 配管设计中,可先根据管道的设计条件按本规定中规定的计算方法或图表,求出基本跨距,然后按各种管段的配置形式和载荷条件确定其相应的允许最大跨距和最大导向间距,以此作为配置管架的基本条件。
1.4 配置管架除应满足本规定所规定之允许最大跨距和最大导向间距外,还需注意以下问题:1.4.1管架应尽量设置在直管段部分,避免在小半径弯头、支管连接点等局部应力较高的部位设置支承点,以防管系中局部应力过载;1.4.2 刚性支吊架应设在沿支承方向上管道位移为零或要求为零的位置上;1.4.3 支吊架应尽可能靠近阀门、法兰及重管件,但不要对它们作直接支承,以免因局部载荷作用引起连接面泄露,或阀体因受力变形导致阀瓣卡住,关闭不严等不良后果;1.4.4 导向架不宜过分靠近弯头和支管连接部位,否则可能额外地增加管系应力和支承系统的载荷;1.4.5 对因清理、维修等要求而需经常拆卸的管段,不宜设置永久性管架。
1.5 本规定主要根据管系静态一次应力条件制定,对需考虑热应力和振动问题的管道,应按设计规定另作相应的热应力和动态分析核算,并根据分析结果调整管架位置。
1.6 为使管道支承系统的设计更加合理,对比较复杂的管系宜按以下步骤配置管架:第一步根据配管要求和初步应力分析划分管段,并确定端部固定架和必不可少的导向架位置;第二步分析管段的载荷条件及支承要求,对各集中载荷点及支承连接点等重要部位配置管架;第三步按本规定中所规定的允许最大跨距和最大导向间距配置其余各中间管架;第四步对需要进行热应力和动态分析的管段,应按相应规定作必要的核算,并根据分析结果对管架位置作适当的调整;第五步校对有关构筑物的位置及其承载能力,充分利用已有建筑构件来支承管道或作管架生根点用,以便尽量减少附加支承构件的数量,并按此要求在允许最大跨距范围内调整管架的位置;第六步检查与相邻管道及其支承结构之间是否存在相互碰撞的情况,及有无可合并使用的管架,并根据具体情况对管架位置作出调整。
管道跨距规定
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标准SLDI 333C06-2001管道跨距规定2001-01-08 发布 2001-01-15 实施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目录1.总则2.管道基本跨距的确定3.管道允许最大跨距的确定4.管道最大导向间距的确定5.典型管段的管架配置方案及其允许最大跨距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实施日期:2001-01-151 总则1.1本规定适用于石油化工生产及其附属装置中温度不超过400℃的各种保温及不保温液体和气体管道的跨距及支承系统设计。
1.2 本规定规定了管道允许最大跨距和最大导向间距的确定原则和方法,并给出16种典型管段的管架配置方案供设计参考。
1.3 配管设计中,可先根据管道的设计条件按本规定中规定的计算方法或图表,求出基本跨距,然后按各种管段的配置形式和载荷条件确定其相应的允许最大跨距和最大导向间距,以此作为配置管架的基本条件。
1.4 配置管架除应满足本规定所规定之允许最大跨距和最大导向间距外,还需注意以下问题:1.4.1管架应尽量设置在直管段部分,避免在小半径弯头、支管连接点等局部应力较高的部位设置支承点,以防管系中局部应力过载;1.4.2 刚性支吊架应设在沿支承方向上管道位移为零或要求为零的位置上;1.4.3 支吊架应尽可能靠近阀门、法兰及重管件,但不要对它们作直接支承,以免因局部载荷作用引起连接面泄露,或阀体因受力变形导致阀瓣卡住,关闭不严等不良后果;1.4.4 导向架不宜过分靠近弯头和支管连接部位,否则可能额外地增加管系应力和支承系统的载荷;1.4.5 对因清理、维修等要求而需经常拆卸的管段,不宜设置永久性管架。
1.5 本规定主要根据管系静态一次应力条件制定,对需考虑热应力和振动问题的管道,应按设计规定另作相应的热应力和动态分析核算,并根据分析结果调整管架位置。
1.6 为使管道支承系统的设计更加合理,对比较复杂的管系宜按以下步骤配置管架:第一步根据配管要求和初步应力分析划分管段,并确定端部固定架和必不可少的导向架位置;第二步分析管段的载荷条件及支承要求,对各集中载荷点及支承连接点等重要部位配置管架;第三步按本规定中所规定的允许最大跨距和最大导向间距配置其余各中间管架;第四步对需要进行热应力和动态分析的管段,应按相应规定作必要的核算,并根据分析结果对管架位置作适当的调整;第五步校对有关构筑物的位置及其承载能力,充分利用已有建筑构件来支承管道或作管架生根点用,以便尽量减少附加支承构件的数量,并按此要求在允许最大跨距范围内调整管架的位置;第六步检查与相邻管道及其支承结构之间是否存在相互碰撞的情况,及有无可合并使用的管架,并根据具体情况对管架位置作出调整。
常用建筑设计经验数据(不断更新)
常⽤建筑设计经验数据(不断更新)给排⽔:1.⽣活⽤⽔贮⽔池容积:计算见规范,最⾼⽇⽤⽔量的15%-20%(⼩区),20%-25%(建筑),⽔池不宜邻电⽓或居住⽤房,⽔池内宜设吸⽔坑,⽔池侧⾯距墙不⼩于0.7m(侧⾯⽆管道)或1.0(侧⾯有管道),池顶净空不⼩于0.8m,不宜邻电⽓⽤房和居住⽤房,⽔池内宜设吸⽔坑。
()2.消防⽤⽔量计算,见消防设计规范3.⽣活⽤⽔⾼位⽔箱:计算见规范,⽔箱与周边墙体距离同上,箱底距板顶不⼩于0.8m4.⽣活⽔池周围10m内不得有化粪池,2m内不得有污⽔管。
5.管道敷设6.给⽔管道,管道外壁距建筑外墙不宜⼩于1m,⾏车道下覆⼟不⼩于0.7m,管顶最⼩不⼩于冰冻线下0.15m7.室外综合管沟内给⽔管与各种管道间净距不⼩于300,8.给⽔管得不穿越⼤⼩便器,且⽴管距⼤⼩便器不得⼩于0.5m9.塑料给⽔管不得布置在灶台上⽅,明设塑料给⽔管距灶台不⼩于0.4m,距燃⽓热⽔器不⼩0.2m,达不到要保护措施10.给⽔管避免穿越⼈防地下室11.管道井尺⼨⼯作宽度不⼩于0.6m12.⽔泵基础⾼出地⾯不⼩于0.1m13.泵房要减震防噪,检修场地,四周通道不⼩于0.7m,泵房配电控制柜前通道1.5m14.⼩区排⽔管覆⼟深度:⼩区道路下不⼩于0.7m15.塑料排⽔管距离燃⽓灶不⼩于0.4m16.⼤便器排⽔管最⼩管径不得⼩于100mm,厨房⽴管管径不⼩于75mm17.室外⽣活排⽔管管径⼩于160时,检查井间距不宜⼤于30m,管径⼤于200时,检查井间距不宜⼤于40m18.洗⾐机应设专⽤地漏,不得接⼊⾬⽔管道。
19.淋浴室,每4-5个淋浴器可设⼀个直径100的地漏20.塑料排⽔⽴管每6层设⼀个检查⼝,并在最低和最⾼层设检查⼝,⽴管拐弯处设检查⼝,检查⼝设在距离地⾯1m以上21.⾼标准住宅,公建,10层及10层以上⾼层应设通⽓⽴管,⾼出屋⾯不得⼩于0.3m且应⼤于最⼤积雪厚度,周围4m以内有门窗时,应⾼出窗顶0.6m 或引向⽆门窗⼀侧,在经常有⼈停留的屋⾯应⾼出屋⾯2m22.污⽔集⽔池有效容积不宜⼩于⼀台污⽔泵5min出⽔量且每⼩时启动次数不宜超过6次,最低⽔位应满⾜吸⽔要求,集⽔池底有不⼩于0.05坡度坡向泵位。
市政管线标准图集常用数据(非常好用)
3.582 3.833 4.061 4.329 4.569 4.870 5.128 5.447 6.033 6.318 7.662 7.982 8.984 9.331 10.664 12.300 13.966 15.739
0.78 0.81 0.84 0.87 0.90 0.93 0.96 0.99 1.05 1.08 1.17 1.20 1.29 1.32 1.43 1.54 1.66 1.78
1.08
1.99 2.36 1.77 1.97
3.88
0.047
0.005 0.283 0.673 0.30 0.34 0.70 1.86 2.10 1.14 1.23
1.20
2.19 2.60 2.16 2.40
4.12
0.068
0.007 0.407 0.887 0.36 0.40 0.82 2.10 2.38 1.50 1.62
0.33
2.21
0.48 0.93 0.12 0.302
0.06
1.036
0.244
0.792
0.554 0.133
900 480 150 400 0.55 90 2.04
0.36
2.40
0.54 1.04 0.14 0.382
0.07
1.222
0.309
0.913
0.623 0.168
1000 500 150 445 0.60 100 2.20
0.36
4.984
1.524
3.460
1.385 0.831
4.98
1.29 2.49 0.33 2.178
0.42
5.521
1.762
3.759
1.489 0.960
给排水常用数据
什么场合出现0.1m的间距或高度要求?1)第3.8.15条,水泵基础高出地面不应小于0.10m;2)第3.8.6条,水泵吸水喇叭口至池底的净距不应小于0.10m;3)第5.4.19条,膨胀管出口离接入水箱水面的高度不小于0.10m;4)塑规第4.4.6条,塑料管道穿越楼板屋面时设套管,套管高出地面、屋面不小于0.10m;5)塑规第4.4.7条,塑料管道与其它金属管道平行敷设时,应有不少于0.10m保护距离;6)塑规第4.1.7条,架空塑料给水管顶上空净空不宜小于0.10m;7)游规第4.4.3条,游泳池、水上游乐池的补水箱,补水管应高出箱内最高水位0.10m;8)游规第5.6.5条,游泳池通过平衡池、均衡池补充水出水口高出箱内溢流水位0.10m。
什么场合出现0.15m的间距或高度要求?1)第3.2.12条,生活饮用水箱进水管最低点高出溢流边缘最大可不大于0.15m;2)第3.5.15条,建筑物内埋地给水管与排水管交叉埋设最小净距不应小于0.15m;3)中规第8.1.4条,建筑中水管道与给水管、排水管交叉埋设时,其最小间距不应小于0.15m;/4)塑规第3.5.3条,室外给水管道管顶最小覆土深度不得小于冰冻线以下0.15m;5)第4.3.2条,小区生活污水管道埋设深度不得高于冰冻线以上0.15m;16)第4.3.14条,饮料用贮水箱的间接排水口最小空气间隙不得小于0.15m;7)第4.5.13条,排水横管起点清扫口与其端部相垂直墙面的距离不得小于0.15m;8)第4.5.14条,立管上设检查口,应高于该层卫生器具边缘0.15m;9)第4.6.9条,器具通气管、环形通气管、专用通气管、H管与通气立管的连接点应设在卫生器具上边缘以上不小于0.15m处与通气立管连接;10)游规第13.1.1条,浸脚消毒池的消毒液有效水深不得小于0.15m。
什么场合出现0.20m的间距或高度要求?1)第3.5.13条,塑料给水管距燃气热水器边缘不宜小于0.20m;2)塑规第2.1.10条,塑料给水管距供暖管道的净距不得小于0.20m;:3)第3.8.15条,泵房内管道外底距地面或管沟底面距离,当DN≤150mm时,不应小于0.20m;4)第4.8.3条,降温池有压高温污水如无两次蒸发时,管口宜插入水中深度0.20m以上;5)第5.4.16条,水加热器上部附件的最高点至建筑结构最低点的净距不得小于0.20m。
管道距离常用数据
管道及管道、管道及建筑物、管道及绿化雨水管道最小坡度. 管径200—0.004; 管径300—0.003管径400-对应0.0015;其它:管径500-0.0012; 管径600-0.0010;管径800-0.0008; 管径1000-0.0006室外排水管道最大坡度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第4.2.5 条规定:排水管道的最大设计流速,宜符合下列规定: 1 金属管道为10.Om/s。
2 非金属管道为5.Om/s。
技术措施:任何管径的排水管道,其坡度不得大于0.15。
各种地下管线之平及垂直净距,宜符合表10.0.2—1和表10.0.2—2的规定;各种地下管线之间最小水平净距(m) 表10.0.2-1注:①表中给水管及排水管之间的净距适用于管径小于或等于200mm,当管径大于200mm时应大于或等于3.0m;②大于或等于10KV的电力电缆及其它任何电力电缆之间应大于或等于0.25m,如加套管,净距可减至0.1m;小于10KV电力电缆之间应大于或等于0.1m;③低压燃气管的压力为小于或等于0.005mpa,中压为0.005~0.3mpa,高压为0.3~0.8mpa。
各种地下管线之间最小垂直净距(m) 表10.0.2-210.0.2.3 宜采用地下敷设的方式。
地下管线的走向,宜沿道路或及主体建筑平行布置,并力求线型顺直、短捷和适当集中,尽量减少转弯,并应使管线之间及管线及道路之间尽量减少交叉;10.0.2.4应考虑不影响建筑物安全和防止管线受腐蚀、沉陷、震动及重压。
各种管线及建筑物和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应符合表10.0.2-3规定;各种管线及建、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m) 表10.0.2-3注:①表中给水管及城市道路侧石边缘的水平间距1.0m适用于管径小于或等于200mm,当管径大于200mm时应大于或等于1.5m;②表中给水管及围墙或篱笆的水平间距1.5m是适用于管径小于或等于200mm,当管径大于200mm时应大于或等于2.5m;③排水管及建筑物基础的水平间距,当埋深浅于建筑物基础时应大于或等于2.5m;④表中热力管及建筑物基础的最小水平间距对于管沟敷设的热力管道为0.5m,对于直埋闭式热力管道管径小于或等于250mm时为2.5m,管径大于或等于300mm时为3.0m,对于直埋开式热力管道为5.0m。
管道设计常用数据-管卡间距
3、给水立管和装有3个或3个以上配水点的支管始端,均应安装可拆卸管件。
4、塑料给水管与其它管道平行时,应留有一定的保护距离,若设计无规定,径距不宜小于100mm,平行时,塑料管应在金属管的内侧。
塑料及铝塑复合管管道支架最大间距(m)
管径(mm)
12
14
16
18
20
25
32
40
50
63
75
90
110
最大间距
立管
水平管
冷水管
热水管
UPVC管道建议最大支撑间距(参考环琪)
公称直径(mm)
20
25
32
40
50
63
75
90
110
140
160
225
最大间距
铜管管道支架最大间距(m)
公称直径(mm)
15
20
25
35
40
50
65
80
100
125
150
200
最大间距
垂直管
水平管
钢管支架最大间距(m)
DN(mm)
15
20
25
32
40
50
70
80
100
150
200
保温管(m)
2
2
3
3
4
4
6
7非保温管(m)3源自4566
8
注:1、给水系统金属管道立管卡安装规定:层高≤5m,每层必须安装一个;层高>5m,每层不得少于2个。
雨水管间距
雨水管间距【篇一:排水管施工规范】4.2 生活排水管道布置与敷设4.2.1 管道明敷或暗设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使用要求和建筑物的平面布置确定。
4.2.2?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且极端最低气温-5℃以上地区,管道可布置在室外沿墙敷设。
4.2.3 立管宜设置在管道井、管窿内,公共卫建筑横管宜在吊顶内或装饰墙内暗设4.2.4 生活排水管道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 管道不得穿越生活贮水设备间、烟道、风道、沉降缝、伸缩缝、变形缝及卧室,排水管不得布置在灶台、主副食操作烹调、备餐、饮食业厨房的上方。
管道一定要穿越沉降缝、伸缩缝、变形缝时,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2不宜敷设与卧室、病房及安静要求高的相毗邻内隔墙一侧。
3 管道不宜穿越橱窗、壁柜。
4 生活排水塑料管道与生活给水管道立管布置在同一部位时,给水管宜布置在外侧,上下布置排水管宜在下方。
? 5住宅厨房和卫生间的排水立管应分别设置,不得共用一支立管。
4.2.5? 生活排水立管顶部应设伸顶通气管,通气管顶端应设通气帽,其通气孔净面积不应小于管道截面面积的二倍。
4.2.6? 建筑要求较高的多层住宅或公共建筑、十层及十层以上的高层建筑。
生活排水立管宜设置专用通气管。
4.2.7? 通气管的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1 通气管最小管径应按表4.2.7确定。
表4.2.7 通气管最小管径(mm)通气管名称排水立管 dn (mm)75 110 160通气立管 50 75 1102 通气立管长度大于50m时,其管径应与污水立管相同;3 两支及两支以上污水立管同时与一支通气立管相接时,应以最大一支污水立管确定管径,且管径不宜小于其余任何一支污水管管径。
? 4.2.8生活污水与生活废水合用通气管、污水和废水独立设置需设通气管时,宜采用h管件,h管件应隔层分别与生活污水管道的立管和生活废水立管相连接,h管与通气管的连接点,应在卫生器具的上边缘以上不小于0.15m位置.。
最低的生活污水横支管连接点以下,应安装结合通气管。
城市管道长度统计数据
城市管道长度统计数据
通过收集和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状况、规划布局以及城市运行的基本情况。
以下是一些关于城市管道长度统计数据的信息:
1. 供水管道:供水管道是将饮用水从水源输送到城市各个区域的重要设施。
统计供水管道的长度可以了解城市的供水能力和覆盖范围,为城市规划和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2. 排水管道:排水管道用于排放城市雨水和污水。
统计排水管道的长度有助于评估城市的排水能力,防止内涝和水污染。
3. 天然气管道:天然气管道将天然气输送到城市家庭和工业用户。
统计天然气管道的长度可以了解城市的能源供应情况,为能源规划和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4. 污水管道:污水管道用于收集和输送城市污水到处理厂进行处理。
统计污水管道的长度可以评估城市的污水处理能力,保障环境卫生和公共健康。
5. 通信电缆管道:通信电缆管道用于铺设通信电缆和光纤,保障城市的通信和信息传输。
统计通信电缆管道的长度可以了解城市的通信基础设施状况,支持城市信息化建设。
通过对城市管道长度统计数据的分析,政府、规划部门和相关机构可以更好地了解城市基础设施的现状和发展需求,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这些数据也有助于提高城市运行效率、保障居民生活质量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管道设计常用数据-管卡间距
0.2
0.25
0.3
0.3
0.35
0.4
0.5
0.6
0.7
0.8
UPVC管道建议最大支撑间距(参考环琪)
公称直径(mm)
20
25
32
40
50
63
75
90
110
140
160
225
最大间距
1.10
1.20
1.35
1.45
1.60
1.80
2.00
2.20
2.40
2.70
2.90
3.45
铜管管道支架最大间距(m)
公称直径(mm)
15
20
25
35
40
50
65
80
100
125
150
200
最大间距
垂直管
1.8
2.4
2.4
3.0
3.0
3.0
3.5
3.5
3.5
3.5
4.0
4.0
水平管
1.2
1.8
1.8
2.4
2.4
2.4
3.0
3.0
3.0
3.0
3.5
3.5
钢管支架最大间距(m)
DN(mm)
15
20
25
32
40
50
70
80
3、给水立管和装有3个或3个以上配水点的支管始端,均应安装可拆卸管件。
4、塑料给水管与其它管道平行时,应留有一定的保护距离,若设计无规定,径距不宜小于100mm,平行时,塑料管应在金属管的内侧。
100
150
200
常用管径表示方法
管径表示方法来自英制一英寸(吋)= 8英分=2.54cm(厘米)。
4分是英制管道直径长度的叫法,即1/2英寸.等于公制的15mm.1英寸等于8分.合公制的25.4mm.6分=3/4英寸=20mm(公制)4分=1/2英寸=15mm(公制)解释那么多有什么用,指的是公称直径,如果是公制管(国内)相对管子外径DN15 18mm,DN20 25mm ,DN25 32mm,DN32 38mm,DN40 45mm,DN50 57mm,DN65 76mm,DN80 89mm,DN100 108mm,DN125 133mm,DN150 159mm,DN200 219mm,DN250 273mm,DN300 325mm,如果需要我会在继续一一列举管径对照DN15 —— 1/2寸(4分管)DN20 —— 3/4寸(6分管)DN25 —— 1寸DN32 ——寸二DN40 ——寸半DN50 ——二寸DN70 —— 76mm (二寸半)DN80 —— 89mm (三寸)DN100 —— 108mm (四寸)DN125 —— 133mmDN150 —— 159mmDN200 —— 219mmDN250 —— 273mmDN300 —— 325mmDN350 —— 377mmDN400 —— 426mmDN450 —— 478mm一般情况下,铸铁管和球墨铸铁管、钢筋混凝土管、镀锌钢管、焊接钢管都是用DN来表示的,称为管道的公称直径。
一般来说,《给水排水制图标准》上都有规定,水煤气输送钢管(镀锌或非镀锌),铸铁管等管材,管径宜以公称直径DN 表示;无缝钢管,焊接钢管,铜管,等宜以外径X壁厚表示。
如:D159X6,表示公称直径为DN150的钢管;钢精混凝土管以内径d表示(如d230,d380)等.是外径,单位是MMDN15,DN20,DN25是外径。
四分管和六分管的直径1 英寸=25.4毫米=8英分1/2 是四分(4英分) DN153/4 是六分(6英分) DN202分管DN84分管DN156分管DN201′ DN251.2′ DN321.5′ DN402′ DN502.5′ DN653′ DN804′ DN1005′ DN1256′ DN1508′ DN20010′ DN25012′ DN300GB/T50106-20012.4管径2.4.1管径应以mm为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道与管道、管道与建筑物、管道与绿化
雨水管道最小坡度. 管径200—0.004; 管径300—0.003
管径400-对应0.0015;其它:管径500-0.0012; 管径600-0.0010;管径800-0.0008; 管径1000-0.0006
室外排水管道最大坡度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第4.2.5 条规定:排水管道的最大设计流速,宜符合下列规定: 1 金属管道为10.Om/s。
2 非金属管道为5.Om /s。
技术措施:任何管径的排水管道,其坡度不得大于0.15。
各种地下管线之平与垂直净距,宜符合表10.0.2—1和表10.0.2—2的规定;
各种地下管线之间最小水平净距(m) 表10.0.2-1
注:①表中给水管与排水管之间的净距适用于管径小于或等于200mm,当管径大于200mm时应大于或等于3.0m;
②大于或等于10KV的电力电缆与其它任何电力电缆之间应大于或等于
0.25m,如加套管,净距可减至0.1m;小于10KV电力电缆之间应大于或等于0.1m;
③低压燃气管的压力为小于或等于0.005mpa,中压为0.005~0.3mpa,高压为0.3~0.8mpa。
各种地下管线之间最小垂直净距(m) 表10.0.2-2
10.0.2.3 宜采用地下敷设的方式。
地下管线的走向,宜沿道路或与主体建筑平行布置,并力求线型顺直、短捷和适当集中,尽量减少转弯,并应使管线之间及管线与道路之间尽量减少交叉;
10.0.2.4应考虑不影响建筑物安全和防止管线受腐蚀、沉陷、震动及重压。
各种管线与建筑物和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应符合表10.0.2-3规定;
各种管线与建、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m) 表10.0.2-3
注:①表中给水管与城市道路侧石边缘的水平间距1.0m适用于管径小于或等于200mm,当管径大于200mm时应大于或等于1.5m;
②表中给水管与围墙或篱笆的水平间距1.5m是适用于管径小于或等于
200mm,当管径大于200mm时应大于或等于2.5m;
③排水管与建筑物基础的水平间距,当埋深浅于建筑物基础时应大于或等于
2.5m;
④表中热力管与建筑物基础的最小水平间距对于管沟敷设的热力管道为
0.5m,对于直埋闭式热力管道管径小于或等于250mm时为2.5m,管径大于或等于300mm时为3.0m,对于直埋开式热力管道为5.0m。
10.0.2.8地下管线不宜横穿公共绿地和庭院绿地。
与绿化树种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宜符合表10.0.2-4中的规定。
管线、其他设施与绿化树种间的最小水平净距(m) 表1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