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新理念下教师成长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新理念下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摘要:在新课改形势的推动下,所有教师都应该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应该学习掌握新的教育要求和专业知识,与新课改一起成长,与新课程同行。作为新课改实施者的广大中小学教师更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掌握新的专业要求与技能,在课程改革中不断实现自我更新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教师;成长创新;专业发展
随着教育理论的深化,课程改革也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是组织好课堂的总导演,是课程改革理念的直接应用者,是新型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同时也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教师的能力、素质和教学方法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在教师。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理念的更新,像登山运动员一样,一步一步地往上攀,同时也要善于研究教材、探究教法,这样才能适应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教学体系全方位的更新和整体连动。从教育理念上看,它集中体现在1以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为核心。2建构主义为指导。3探究性学习。4开放性模式。5创生性课程。其实施主体是广大中小学教师,作为拓荒者、实践者,在原有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将其深加工,让学生尽其可能的掌握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技能并灵活运用与其中。在知识结构上,原来只要求处理局部知识,而现在要求教师能够处理学科内的综合知识,再发展到要求会处理一些跨学科的知识;在
思维方式上,原要求从继承接受知识,到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形成一定的创新思维习惯的思维方式。在教学能力上,要求从模仿他人进行教学,到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具有驾驭多种教学方式的能力。在教学手段上,从使用传统的粉笔加黑板进行教学,到能利用包括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等等。[1]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参照这些标准和要求,许多教师感到自身的素质与之相差甚远。诚然,可以通过继续学习、接受培训来提高自己。因此,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成长创新,值得每一位教师思考。
一、关于教师成长创新的几点思考
在这个高速发达的信息时代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不再是封闭的自我设计,而是一个开放的、互动的、自我不断消溶和形成的过程。让教师群体拥有一种强烈的内需和渴求,有一种知之不足的意愿和期待。让教师专注与自己的成长,去自觉自愿地寻找自己职业生命所必须的原动力。教师的成长创新主要包括内在的提高和外在的促进。教师成长的基地在课堂,只有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才能得到快速的成长。成长的关键在于自主研讨,通过不停的反思、交流、探讨,创建一套新的教学模式。
(一)评价与反思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成为一个“研究者”。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别人的研究成果,更不能不假思索地把这些成果应用到教学中。教师自我评价是促进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在自我
评价中,要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评价的目的不在于评优评劣,而在于由此形成改进的计划,促进教师自身的提高,自评是促进教师反思能力发展的最佳途径。
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
做为教师,每堂课总有自己满意的地方,也就是成功之处。或是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目的的做法,或是课堂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应变过程,或是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运用的感触,或是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或是双边活动开展得很成功,或是在备课时未曾考虑到而在课堂上突然迸发出来的灵感和火花,等等。无论是哪一方面有益的收获,课后及时反思,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并把他们归纳整理,提升形成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这样对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会大有好处。
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
任何一节课,即使教师的备课十分细密,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如:对教材处理不当,或者对某个问题的处理能力力不从心等。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做深刻的反思,探究,使之成为引以为戒的教训。只有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汲取教训,即使弥补不足,才能不断走向成功。
思有所疑,加深研究,明白透彻
这里的疑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的一点。每节课下来,学生或
多或少会存在某些疑问,有时课堂上无法及时解决,教师把从学生方面反馈过来的疑点记录下来,仔细琢磨,有利于今后的教学和复习,更具有针对性。另一方面是教师方面的疑点,教师对教材中的问题并非一下子就可以理解得十分透彻,有时甚至似是而非。通过课堂教学,教师自己会感觉到这些,记录下来,促使自己今后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加深研究,使之明白。
思所难,化难为易,水到渠成
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难点重点的突破事关整个教学的成败。所谓教材的难点就是指教师难讲、学生难懂的知识点。如果我们每一轮都把教材难点的处理方法、教学的信息反馈或效果,今后改进的教学设想写下来,并且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比较、研究,长期坚持,必将极大地提高教师处理教材难点的能力,化难为易,再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使其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一节课下来,教师应静心沉思,摸索出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些创新,知识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启迪得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录下来这些得失,并惊醒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个内容时应如何改进,写出新的教学设计,这样教师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新课程改革使教师具有更多的创造新形式,新内容的空间,更注重教师对教材的个性化处理,更注重教师具有新的教育理念,更注重对教学提出自己的、新的、独特的教学思路,运用符合学生实际
的、更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在课程改革中,教师只有不断反思,才能把自己的创新推向更高的层次,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探究“学”与“教”的新模式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师生在教学中应该是平等的交流”等理念。怎样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来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在实际教学中,每位老师都努力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课
改精神,以下是自我学习中的点滴体会。
1.加强学习,提高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解
对于新课改的深入实施,这确实需要教师在教学观念和操作方式上的更新和学习,不能始终抱以观望和等待,而是必须进行积极实施,必须更新观念、转变思想,以坚实的步伐走进、实施新课改,同时要坚决抵制、克服“敷衍、旁观、畏惧”等心态。
传统的教学过程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的信息传播过程,教与学的过程看似平静,其实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探究过程中侧重于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一般性的问题,要求学生独立解决,培养学生的自信和成就感;难点问题合作探究并注意问题的层次性,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培养了合作精神。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一改过去的唯“分”论,要科学评价学生,新课改要求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要体现出“为了每位学生发展”的精神,注重发展性和过程性评价,教师要欣赏、尊重学生,这样学生才能大胆地提出问题来质疑,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学习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