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见度的测量
能见度名词解释
能见度名词解释能见度是一个有关大气污染和污染物扩散的重要概念。
定义为一种污染物悬浮在空气中的浓度,能见度可以以分贝(dB)、米(m)或其他形式来衡量,它指的是从表面看不到物体的距离。
能见度的测量对了解大气污染物的分布、扩散特性以及污染的严重程度都有重要的意义。
大气中的各种污染物,包括细尘、烟尘、商业废气、植物油脂等,是影响能见度的主要因素。
其中细尘是影响能见度最大的污染物,它包括矿物、兽类毛粉、植物细粉、建筑灰尘等,这些物质具有较高的浓度,可影响大气的透光度。
另外,大气湿度也会直接影响能见度,湿气的增加会使空气中的悬浮粒子浓度增加,从而降低能见度。
此外,气温和气压也会影响能见度。
气温降低,湿度增加,空气中悬浮物的浓度会增加,从而降低能见度。
反之,气温升高,湿度降低,悬浮物的浓度减少,能见度也会上升。
因此,在高气温、低湿度的天气条件下,能见度通常较高,而在低气温、高湿度的天气条件下,能见度通常会很低。
能见度的测量主要以透光率的形式进行,即在一定距离内空气中能够被有效地传播的光源的强度与空气中浓度同等的光源强度之比。
在实际测量时,为了精确表达能见度,测量器会同时计算三个元素,即浓度、空气温度和湿度,以确定当前的能见度情况。
根据能见度的测量结果,可以分为良好、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等四种程度,分别表示能见度在100米以上,1000米以上,2000米以上和3000米以上。
良好的能见度表示空气中没有太多的污染物,从而减少大气的污染。
能见度的测量和研究对了解大气污染的发展情况和污染物的扩散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家和行业正在加强对大气污染的监测、评价和治理,以便及时发现污染现象,决定合理的治理措施。
综上所述,能见度是一个有关大气污染的重要概念,它的测量和研究对科学研究、资源开发以及污染控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在研究大气污染时应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以确保能见度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海水能见度测量方法浅析
本方法按 照单点 预先实 时测量 的方法设 计 。由水下单 元 、水上 单 元 组成 。水 下单 元 包括 光 源 、透镜 、探 测器 、光 电 倍增 管 、信 号处 理 和 通信 模 块 、缆绳 、( 光 )电 缆 和系 留装 置 等 ;水 上单 元 包 括 水 上通 信模 块 、数 据 处 理 系统 、监 控器 和 结果 输 出设 备 等 。 ( 二 ) 测 量 原 理 根据 海洋光 学原理 ,从 光源发 出 的光 ,经准直 发射 系统后成 为 准直 光束 , 此 光束在 海水 中经过 光程 r 时受到 衰减 ,然后 被光 电系 统 接 收 。测 出 透射 率 T r ,可根 据 以 下公 式 : 确定 海水的线性衰 减系数 ,已知 : l A L( 衰减长 度 ) : l / ,
.
文章编号 : I S S N 1 0 0 6 -6 5 6 X ( 2 0 1 5 ) 0 8 - 0 1 6 8 - 0 1
一
、
光在海 水 中 的衰 减
光 进入 海 中 ,受 到 海水 的作 用将 衰 减 。 即使 最 纯 净 的水 ,这 种 衰 减也 是很 严 重 的 。 单 色准 直光束 通过 海水介 质 ,辐射能 呈指 数衰减 变化 L( r )= L ( 0 ) e x p ( 一 c r ) 其中 c为海水体 积衰减 系数 ( m一 1 ) 。r 为光 的传输距 离 。L ( 0 ) 为坐标 0点沿 r 方 向的辐 射亮度 ;L ( r)为路径 r 处沿 r 方 向的辐 亮 度。当通 过路程 且 = 1时,辐亮度衰 减到原来 的 e 一 1 , 则称 此路程 为 水 的衰减 长 度 ( m) ,这时 L ( r )为 L ( O 1 的e 一 1 。光 因在水 中 受 工 作时 将 水下 测量 单 元 利用 缆 绳悬 挂在 测 量 船侧 ,通 过 ( 光 )线 到散 射 和 吸收 而衰 减 ,所 以 缆 和测 量 探头 连 接并 放 置到 待 测深 度 。探头 由光 源 、透镜 、光 电 c = a + b
能见度仪测量原理
能见度仪测量原理
能见度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大气中能见度的仪器。
它可以通过测量在一定距离范围内可
见的物体数量来确定能见度。
能见度仪的测量原理基于光的衰减和散射。
在大气中,光线会受到空气中的物质(如
水滴、灰尘等)的散射、吸收、反射等影响,从而降低光线传播的效率,使得我们所能观
测到的距离受到限制。
能见度仪通过对光线的衰减情况进行测量来确定能见度。
其基本原理是:发射一定量
的光束通过空气,然后测量光线在空气中的强度。
一般来说,能见度仪中的光源使用红外
线光源,因为这种光线的波长比较长,能够更好地穿透空气,克服散射和吸收的影响。
当光束穿过空气时,其强度会因光线在大气中与空气中的污染物发生相互作用而逐渐
降低。
光束的强度降低越多,说明大气中的污染物、灰尘等越多,能见度就越低。
因此,
能见度仪通过测量光束的强度来计算能见度。
能见度仪一般有两种类型:光电式和人眼式。
光电式能见度仪利用光电传感器来检测
光线的强度。
它会自动读取传感器所接收到的电流值,通过转换电路将其转换为能见度值。
人眼式能见度仪则需要人为观察光线的强度,根据能否看到特定的对象来估计能见度。
总的来说,能见度仪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气象仪器,能够为各种应用提供准确的能见度
信息。
其测量原理基于光的衰减和散射,通过发射光束并测量其强度,能够确定能见度。
不同类型的能见度仪具有不同的操作方式和精度,因此在选择仪器时需要认真考虑其应用
场景和精度要求。
能见度名词解释
能见度名词解释
能见度是指空气悬浮颗粒物和水汽的浓度,以及大气能见度的距离。
它是描述大气状况的一个参数,也是测量大气质量的重要指标。
它的计算单位为米,可以采用可视光和红外线等不同的方法来测量。
但尽管它可以用不同的计量单位表示,但最常用的计量单位是米,也就是指通过空气中可视光通过一定距离时无阻隔物体可以看见的
最大距离。
它有很多不同的种类,其中有一些是:白天能见度,夜间能见度,颗粒物能见度,烟雾能见度等。
白天能见度是指在日照条件下可以看见的距离,受限于亮度,主要由太阳可见光构成,可用米来表示。
受安全因素的影响,即使在视线清晰的情况下,人们活动的范围也是有限的,因此,白天能见度是旅游活动安全的重要指标。
- 1 -。
高速公路视频能见度测量与实现
个过程所组成 ,由于字符较简单 ,0 ,2 5 0 ,1 0 0 ,1 5 0 ,5 0 ,所以
采用 结构 特征 中轮 廓特 征 ,粗 网格 特征 。
模板库求得 当前的能见度 ,而图像清晰度是用图像梯度算法来求
得 。它 具有 自适应 的 特点 。
关键技术介 绍
一
一
个进展,摆脱了硬件的困扰 ,方便 、实惠。
、
基于h s v 颜色空间的目标识别
我 们 采 用 HS V 颜 色 模 型 ,H,S ,V 分 别 代 表 颜 色 的 色 调 ( h u e ),饱 和度 ( S a t u r a t i o n) 和亮 度 ( v a l u e )分量 值 ,它与
w w
HI N
1 2 5
大气能见度测量系统原理
大气能见度测量系统, 是通过采集的视频图像获得当前大气
能 见度 的一种 新技 术 , 它取 自固 定摄 像机 采集 的C C T V 视频 图像 。 大 气能 见 度 测 量 系 统 是根 据 不 同时 刻 对 采 集 图像 ( 包 含 路 标) 进 行数 字 化处 理 ,获 得路 标 ,然后 求 其清 晰度 ,根 据 设 置的
责任编辑.孙 婧
高速公 路视频 能见 度测量与 实现
河北省高速公路京衡管理处 赵学利
目前 ,在高速公路上 ,测量大气能见度一般可用 目测的方 法 ,也可以使用 、激光能见度自动测量仪等测量仪器测量 ,后者 受外界影响很大 ,大气投射仪只适用于中等以下能见度的测量, 而在雨 、雾等低能见度会 因水汽吸收等复杂条件造成较大的误 差 ,激光能见度自动测量仪成本昂贵 、维护费用高 、 操作复杂, 且在雨 、雾天也难以进行正常观测 ,因而难以推广 。
能见度仪的原理是怎样的呢
能见度仪的原理是怎样的呢什么是能见度仪?能见度仪是一种用来测量雾、霾、烟等天气下能见度的仪器,它能够显示出在具体天气下的能见度的值。
能见度仪的工作原理能见度仪的工作基于散射原理。
散射是指光线在经过某种物质时,被微小颗粒所反射、散开,从而向四面八方传播。
在空气中,一些物质,比如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子如水滴、沙尘和气溶胶等,就会对可见光产生散射现象,从而影响了光的传播。
当大量的微粒子聚集在一起时,就会形成雾或者霾。
此时,人们的肉眼看不清楚前方的物体,也就说这个时候人的能见度就非常低。
能见度仪在工作时,会发送出一个光束,然后通过测量光线被微粒子散射后的反向光的强度来计算能见度。
大家都知道,微粒子是会散射光的,当光线通过一个含有微粒的气体时,微粒子会将可见光中的一些频率散射出来,导致光线在大气中传播的距离缩短,人们的能见度就会下降。
一般来说,微粒子越多,能见度就越低。
在能见度仪中,发送的光线会与空气中的微粒子相互作用,微粒子散射的光经由反射镜聚焦后,在光照度感应器处被侦测。
然后,用计算机算法来更新实时环境的能见度值。
通过这种测量能见度的方式,人们就可以了解当地的天气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能见度仪的种类一个完整的能见度检测仪包括多个部分,其中包括发送激光、照射反光板、检测光信号等。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能见度仪主要有以下几种:散射式激光雷达能见度仪该种类型的仪器利用激光的小角度散射与气团中散射粒子的相互作用,来计算出实际的能见度值。
该仪器使用的技术是激光探测技术,这种技术使用的激光只是极电热的低功率激光,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危害。
散射光能见度仪该型号是可见光能见度检测仪的一种,该型号的特点是仪器使用红外线作为发射光源,然后通过光路径上的散射装置发出光线,将光线发射到测量环境中,再测量出反射照度值,并将数据转换成能见度值。
总结能见度仪的运作原理基于散射技术。
它能够测量雾、霾、烟等天气下的能见度,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气象仪器。
室外照明测量方法
室外照明测量方法1.光照度测量:光照度是指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上的照度大小,用于评估室外照明系统的亮度和均匀性。
测量光照度可以使用专业的光照度计进行,首先需要将光照度计置于待测点的位置,然后根据不同的位置和高度进行测量,最后根据测得的数值进行分析和评估。
2.照度分布测量:照度分布是指光照度在空间中的分布情况,用于评估光源在不同位置产生的照明效果。
测量照度分布可以使用数码相机或光度计进行,首先需要将相机或光度计置于待测点的位置,然后根据不同的高度和角度进行测量,最后根据测得的数据进行光线分布的分析和评估。
3.色温和色彩测量:色温是指光源的颜色偏冷还是偏暖,色彩是指光源的色调,用于评估室外照明系统下的物体色彩还原效果。
测量色温和色彩可以使用专业的色温计和色彩计进行,首先需要将仪器置于待测点的位置,然后根据不同的高度和角度进行测量,最后根据测得的数据进行光源颜色的分析和评估。
4.显色性测量:显色性是指光源对物体颜色的还原能力,用于评估室外照明系统下物体颜色的真实程度。
测量显色性可以使用专业的显色性计进行,首先需要将仪器置于待测点的位置,然后根据不同的高度和角度进行测量,最后根据测得的数据进行显色性的分析和评估。
5.能见度测量:能见度是指光线在大气中传播的距离,用于评估室外照明系统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照明效果。
测量能见度可以使用专业的能见度计进行,首先需要将仪器置于待测点的位置,然后根据不同的高度和角度进行测量,最后根据测得的数据进行能见度的分析和评估。
6.能效测量:能效是指室外照明系统在光源发光过程中消耗的能量与发出的光线能量之间的比值,用于评估室外照明系统的能源利用率。
测量能效可以使用专业的能量仪表进行,首先需要将仪器接入待测点的电路中,然后根据不同的时间段进行测量,最后根据测得的数据进行能效的分析和评估。
总之,室外照明测量方法是确保室外照明系统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并提供良好照明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光照度、照度分布、色温、色彩、显色性、能见度和能效等参数的测量和评估,可以为室外照明系统的设计、调整和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能见度测量仪研究
能见度测量仪研究作者:范顺志来源:《山东工业技术》2014年第20期摘要:本文通过对大气能见度国内外的研究状况,通过对大气能见度的理论进行研究,分别从透射和散射法测量大气能见度方法,给出了白天和夜晚能见度计算公式,建立了精确计算数学模型。
关键词:能见度;前向散射;双光路;光学设计1 透射式能见度仪透射式能见度仪器主要是通过对通过仪器的大气光辐射的透射量进行测量,以得到能见度的相关数据。
其可以进步一分为“双端”透射式和“单端”透射式两种。
1.1 双端透射式能见度仪双端透射式能见度仪器其构成部分为:发生器和接收器,以及相关处理器件。
发射器和接收器位于基线的不同端口,通过发射器的光脉冲发射,在接收端口进行接收到的衰减后的的光辐射功率,即可得大气透射比。
透射式能见度仪的探测误差与基线长度的设定和透射比误差相关,其中,透射比探测误差又与发射器光源强度标定误差、发射器和接收器透镜脏污程度有关。
双端透射式能见度仪常被用于机场能见度测量。
小型飞机场使用的透射式能见度仪,可在重霾和浓雾天气条件下精确测量大气能见距离。
典型的小型机场,允许透射式能见度仪具有100m左右的基线长度,因此安装在小型机场的透射型能见度仪,其能见度有效范围为50m到2000m。
这一能见度范围仅相应于薄雾和重霾两种天气条件,更高能见度条件下的测量结果误差较大。
双端透射式能见度仪的缺点是:第一,发射器与接收器安装不为一体,现场调校准比较困难;第二,受大气样本基线长度限制,测量范围比较小。
有时,为了加大测量范围,不得不同时设置两个长度不同的基线。
1.2 单端透射式能见度仪单端透射式能见度仪,发射器和接收器是一体化的,和被测大气样本的水平气柱在同一端,反射器则在基线的另一端。
发射器发出的的探照光辐射被分成两束:一束透过大气样本射向反射器,被反射器反射后,在反向透过大气样本进行入接收器;另一束光则直接进入接收器,作为光辐射初始功率的参考基准。
两路光信号,被位于接收器光轴上的光电器件所探测。
名词解释能见度
《能见度》
一、气象学中的能见度
在气象学中,“能见度”是指观测者在不受任何阻碍的情况下,能够清晰地看到目标物体的最远距离。
换句话说,能见度是指空气中水分、灰尘、烟雾等杂质的浓度,这些杂质会降低我们能够看到的距离。
因此,能见度是气象观测中一个重要的指标,也是天气预报中的一个常见内容。
能见度的测量通常使用目视距离测量法,即观测者用眼睛观察目标物体,并估计能够看到的最远距离。
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能见度通常在 10 公里以上,但在污染严重的城市或地区,能见度可能会降低到几百米甚至更低。
二、社交媒体中的能见度
除了在气象学中的应用,能见度这个词也在社交媒体中被广泛使用。
在社交媒体中,能见度指的是一个用户在平台上被其他人看到的可能性,即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的曝光率。
社交媒体中的能见度对于用户来说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那些希望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或者增加自己知名度的人来说。
如果一个用户的能见度很高,那么他的帖子、照片、视频等内容就会被更多的人看到,从而提高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然而,社交媒体中的能见度并不仅仅是由用户的活跃程度和粉丝数量决定的。
社交媒体平台通常会根据一系列算法来决定哪些内容会被推荐给其他用户,这些算法可能涉及到内容的质量、流行度、相关
性等多个因素。
因此,一个用户的能见度也受到平台算法的影响。
结论
能见度这个词在气象学和社交媒体两个领域都有不同的解释和应用。
在气象学中,能见度是指观测者能够清晰地看到目标物体的最远距离,是一个重要的气象观测指标。
在社交媒体中,能见度指的是一个用户在平台上被其他人看到的可能性,是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的曝光率,对于用户来说非常重要。
大气探测第三章:能见度、天气现象的观测
27
适用范围: 对污染的敏感性较低, 常用于日常监测仪器; 或是用来对气象光学 距离提供近似估计,目 前较多用于自动气象观 测系统。
28
散射式能见度仪
优点: 基线长度短;发射光源和接收器安装在同 一个支架上,避免了基线难以对准的缺陷。
缺点: 只测量很小体积的空气样本,不够精确。
29
17
人工观测
夜间观测能见度时,观测员应先在黑暗处 停留5—15分钟,待眼睛适应环境后进行 观测。
根据最远目标灯能见与否确定能见距离。
18
无条件利用目标灯进行观测的情况下:
根据天黑前能见度的实况和变化趋势,结合观测时 天气现象、湿度、风等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以及 实践经验加以判定。
月光较明亮时,可根据目标物的能见与否来判定: 只要能隐约地分辨出比较高大的目标物的轮廓, 该目标物距离就可定为能见距离; 如能清楚分辨时,能见距离可定为大于该目标物 的距离。
“不能见”:
看不清目标物的轮廓,认不清其形体,或所见目 标灯发光点模糊,灯光散乱。
4
1.基本概念
能见度分类:
按照观测者与目标物的相对位置,分为水平能见度、 垂直能见度、倾斜能见度。
能见度单位:
以千米为单位,取一位小数,不足0.1km记0.0 。
能见度测量方法:
目测 器测:主要仪器为透射能见度仪、散射能见度仪。
⑴ 假定总体照明增加到正常白天水平,适当大小 的黑色目标物能被看到和辨认出的最大距离。 ⑵ 中等强度的发光体能被看到和识别的最大距离。
12
目标物的选择
在气象站四周不同方向、不同距离上选择若干固 定能见度目标物。
① 颜色应当越深越好,且亮度要一年四季不变或 少变。 ② 应尽可能以天空为背景,且与背景的距离尽可 能远一些。 ③ 大小要适度,视角以0.5~5.0°之间为宜。 ④ 目标物的仰角不宜超过6°。
能见度仪所根据的原理介绍
能见度仪所根据的原理介绍能见度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大气中水分子或其他浮动颗粒的数量,从而判断空气中的透明度和能见度的仪器。
它主要通过两种原理来进行测量:透射型和散射型。
透射型能见度仪的工作原理基于光的透射特性。
当光传播到一个介质中时,由于吸收、散射和折射的影响,光的能量会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与介质中的颗粒数量、大小和浓度有关。
透射型能见度仪通过测量透射光的强度来确定空气中颗粒的数量和大小,从而评估能见度。
透射型能见度仪由一个发射光源和一个接收器组成。
发射器通常采用激光器或LED光源,它会发出一束光经过空气传播。
接收器会接收透射过来的光,并测量其强度。
如果大气中存在较多的颗粒或水分子,光就会被吸收、散射或折射,导致接收器所接收到的光强度降低。
根据透射光强度的下降程度,能见度仪可以计算出空气中颗粒的浓度和大小,进而估算出能见度。
散射型能见度仪的工作原理基于光在大气中的散射特性。
当光通过大气中的颗粒时,根据颗粒的大小和浓度不同,光的折射和散射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这些光的散射是可以被探测到的,而且散射光的强度与颗粒的浓度和大小成正比。
散射型能见度仪通常由一个发射器和一台散射仪组成。
发射器发射一束光束,光经过空气中的颗粒时会发生散射,然后由散射仪接收被散射的光,并测量其强度。
通过测量散射光的强度和方向,能见度仪可以计算出大气中颗粒的浓度和大小,从而估算出能见度。
无论是透射型还是散射型的能见度仪,其测量结果都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例如,大气中的湿度、气温和空气中的颗粒类型都会对能见度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为了获得准确的能见度测量结果,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补偿和校正。
需要指出的是,能见度仪在测量大气能见度时,主要针对可见光波长范围进行测量。
对于其他波长范围的光,如红外光或紫外光,能见度仪的测量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
总而言之,能见度仪是一种利用光的透射特性或散射特性来测量大气中颗粒浓度和大小,从而评估能见度的仪器。
不论是透射型还是散射型,能见度仪的核心原理都是光的散射和透射特性,通过测量光的强度和方向来估算颗粒浓度和能见度。
航空气象中能见度n字母的定义
航空气象中能见度N字母的定义一、概述航空气象是航空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大气环境对航空活动的影响。
在航空气象中,能见度是一个重要的指标,直接关系到航空飞行的安全性。
而能见度N字母的定义则是对能见度的一种具体标准,下面将对能见度N字母的定义进行详细解析。
二、能见度的概念1. 能见度是指在大气中能够清晰观察到地面目标的距离。
它是一个描述目视观测条件的重要指标,对航空飞行、道路交通等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
2. 能见度的测量单位通常采用公里(km)或英里(mile)。
一般来说,能见度越大,表示大气中的水平能见度越好,反之则表示能见度越差。
三、能见度N字母的定义1. 能见度N字母是国际民航组织(ICAO)制定的一种能见度标志。
它是在气象报告中使用的一种代码,用来描述实际或预测的能见度情况。
2. 能见度N字母的具体含义如下:N表示零能见度或接近零能见度。
当气象报告中出现N字母时,意味着能见度非常低,甚至接近零。
这种情况下,航空飞行和地面交通将受到严重影响,需要特别注意安全。
3. 能见度N字母通常与其他气象要素同时使用,如温度、湿度、风速等,以便更全面地描述大气环境的情况。
四、能见度N字母的影响1. 能见度N字母的出现意味着严重的能见度问题,可能导致航空飞行的延误或取消。
此时,航空公司、机场等相关单位需要及时采取措施,确保乘客和机组人员的安全。
2. 能见度N字母还会对地面交通造成影响,特别是对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工具的运行安全产生严重威胁。
在出现N字母能见度的情况下,相关交通管理部门需制定相应的交通管制措施,确保交通安全。
五、能见度N字母的预测和监测1. 为了及时了解能见度N字母的情况,气象部门需要加强对大气环境的监测和预测。
通过气象雷达、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及时获取大气能见度的相关数据,提前预警和发布气象警报。
2. 航空公司、机场、交通管理部门等单位也需要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能见度预报信息,做好航班调整、运输安排等工作,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能见度恶劣情况。
基于后向散射的分布式能见度测量方法探讨
a r e c o m p a r e d , t h e d i s t r i b u t e d m e a s u ri n g m e t h o d o f t h e v i s i b i l i t y i s p r o p o s e d .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d i f f e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o f l a s e r w h i c h m e e t s i n t h e a t m o s p h e r i c t r a n s m i s s i o n , c u r v e w e a n a l y z e t h e d i s t a n c e d e c a y o f t h e
0 引 言
近年 来 , 从南 方到北 国 , 雾霾频 频造访 , 大气 能见度逐 年 降 低, 因此能 见度 的测量 技术也逐 渐成 为 了一 个 比较 活跃 的研 究
的基本 公式 :
v = - i n£0 ≈ 3 0
可以看 出 ,测量 能见度 的核 心问题是如何准确探 测大气的 消光系数 。 目测 是最早和最 简便的能见度观 测方法 ,但受主观 因素影 响 , 观测误差往往较 大 。 为 了实现能见度 的客观准确评定 ,仪 器逐渐用 于能见度测量 。 目前 常见的能见度仪有 透射式 、 前 向散 射式 、 后 向散射式 。 1 . 1 透 射式 能见度仪 ,又称透 射仪 ( 透 射表 ) ,其工作 原
J i n X i n , X u N i n g
( N af P o s t s a n d T e l e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 ,N a n j i n g C h i n a ,2 1 0 0 2 3 )
名词解释:能见度
能见度
又称气象视程。
正常人的视力能将目标物从背景中识别出来的最大距离。
常以米或千米为单位。
在实际观测中分为10个等级。
按观测者与目标物所在高度不同,一般分为地面能见度与空中能见度。
后者又分为空中水平能见度、斜视能见度与铅直能见度3种。
能见度对航空、航海、陆上交通、高空摄影、天文测量及军事行动等均有直接影响,是表征大气消光特性的常用参量。
影响能见度的主要气象要素为雾、霾、雨、雪、沙尘、烟尘等。
地面能见度的测定,白天常选择测站周围不同距离的目标物作为测量依据,夜间以固定灯光为准。
摘自商务印书馆《现代地理学辞典》
1/ 1。
能见度测量仪器综述
能见度测量仪器综述1. 简介能见度是指空气中的气溶胶和水汽的数量和大小所决定的,它是决定人类视线清晰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某些气象条件下,可见度会显著降低,造成交通事故、航空事故等不良影响。
因此,对能见度的测量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目前常用的几种能见度测量仪器。
2. 光学奥氏法能见度测量仪光学奥氏法能见度测量仪主要是利用人眼对标准黑白板的分辨能力进行目视测量。
这个方法的优点是设备成本较低且维护简单,同时能保证精度。
3. 激光散射法测量仪激光散射法测量仪主要是利用激光束在大气中发生反向散射的现象进行测量。
由于激光束向空气中发散后会被气溶胶和水汽所散射,所以在仪器中设置接收器来接收反向散射光线,通过成像处理就可以得到能见度的数值。
4. 雾室法能见度测量仪雾室法能见度测量仪采用了与光学奥氏法相似的原理,采用照射带有大量气溶胶或水华的仪器,利用人眼的视觉反应来测量能见度值。
5. 红外透射法测量仪红外透射法能见度测量仪是基于气体和颗粒体对红外光的吸收而设计的。
这个方法的优点是可以通过测量气体和颗粒体吸收红外辐射来得到实时可靠的测量结果,而不会受到颜色和亮度的影响。
6. 综合比较以上几种方法中,激光散射法能见度测量仪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因设备复杂、价格昂贵,而且并不方便携带;光学奥氏法能见度测量仪则具有成本低、使用方便的优点,但精度比较一般。
雾室法测量仪和红外透射法测量仪则是居于两者之间的方法。
7. 总结每种能见度测量仪器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需求来选择适合的测量仪器。
尽管目前有多种测量方法和仪器已经被开发出来,但是在不断发展的气象科技中,能见度测量仪器的研究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以便提高能见度测量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浅析器测能见度的方法
浅析器测能见度的方法能见度是指在大气中光线可以传播多远的距离。
在测量能见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多种方法来评估能见度的大小。
下面将对几种常见的测量能见度的方法进行简要的分析。
第一种方法是目视观测。
这种方法是最常用的测量能见度的方法之一,通过人眼来判断目标物体的可见程度。
观测者会根据视觉上的感受,来估计目标物体的距离和清晰程度。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不需要过多的设备和仪器,但是它受到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容易产生误差。
第二种方法是经验法。
这种方法是基于经验和观察得出的结论,通过观察某些天气现象或者特定天气条件下的一些特征来判断能见度的大小。
在雨天时,人们可以通过观察雨滴对远处物体的遮挡程度来估计能见度。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在没有专业设备的情况下快速估计能见度,但是它也受到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准确性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三种方法是光电传感器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利用光电传感器来测量大气中的光强度,或者利用激光器发射出的光束在空气中的传播情况来评估能见度的大小。
光电传感器可以精确地测量光的强度和散射情况,从而得出能见度的数值。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测量精度较高,不受观察者主观因素影响,但是需要使用专业的设备和仪器,成本较高。
第四种方法是雷达测量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雷达技术来测量雨滴或雾滴等气象物体对雷达波的散射情况,从而间接地得出能见度的大小。
雷达测量法可以在远距离范围内进行监测,不受观察者的位置限制,但是它也需要使用昂贵的雷达设备,并且对环境和气象物体的参数要求较高。
测量能见度的方法种类繁多,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目视观测法和经验法适用于需要快速估计能见度的场合,而光电传感器法和雷达测量法适用于需要精确测量能见度的研究和科学实验。
大气不透明度及能见度的测量与预测
大气不透明度及能见度的测量与预测大气不透明度和能见度是人类生活中常常面临的问题。
当大气不透明度增加时,人们的视野会变得模糊,能见度会降低,给交通、航空等行业带来很多不便。
因此,测量和预测大气不透明度和能见度的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大气不透明度的测量大气不透明度是指大气中各种气体和颗粒物质导致光线传播中衰减的程度。
通常衡量大气不透明度的指标是光学深度,常用单位是光学分贝(OD)。
测量大气不透明度的方法有多种。
1. 直接观测法直接观测法是利用肉眼观察天空和周围景物的清晰度来估算大气不透明度。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但受观测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容易产生误差。
因此,直接观测法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与其他方法相结合使用。
2. 透射法透射法是通过测量光线在大气中传播的衰减程度来间接估算大气不透明度。
这可以通过安装在地面上的透射仪来实现。
透射仪会发射一束光线,并测量它在大气中传播过程中的衰减。
根据测得的衰减程度,可以计算出大气不透明度。
3. 激光雷达法激光雷达是利用激光束与空气中的颗粒物质发生散射来测量大气不透明度的一种方法。
激光雷达的发射器会向大气中发射激光束,并接收散射回来的光线。
根据散射光线的特征,可以计算出大气不透明度。
二、能见度的测量能见度是指人眼可以看到的最远距离。
通常使用能见度计来测量能见度,能见度计通常利用两个基本原理来进行测量。
1. 测距原理测距原理是利用发射器向前发射红外线,并由接收器接收反射回来的红外线。
通过测量红外线的时间来计算出物体与能见度计的距离,从而推算出能见度。
2. 散射原理散射原理是指利用激光束或其他光源在空气中发生散射来测量能见度。
当激光束或光源照射到空气中的颗粒物质时,就会发生散射现象。
通过测量散射光的强度和方向,可以推算出能见度。
三、大气不透明度和能见度的预测在实际应用中,测量大气不透明度和能见度的过程相对复杂且耗费时间。
因此,科学家们也致力于通过模型和算法来预测大气不透明度和能见度的变化。
激光雷达雨中能见度测量
度 激 光 雷 达 在 孝 感 、 京 进行 了 为 期 半 年 的 比对 实 验 。结 果 显 示 : 中 雨 和 大 雨 条 件 下 , 用 该 修 正 算 法 能 大 北 在 利
能见度激光雷达测量值比目测值偏低1824mitras透射表测量值偏低1832误差分析21激光雷达能见度测量原理能见度激光雷利用激光雷达方程求取大气均匀消光系数进而根据koschmieder定律所给出的能见度与大气均匀消光系数之间的关系计算大气能见度2exp的绿光作为能见度参考波长根据koschmieder定律眼睛的对比阈值和参考波长消光系数055之间的关系为expkruse给出了任意波长光的消光系数与参考波长055世界气象组织wmo推荐的0585犞136km136km犞m50km1622透射表测量原理设这段水平大气为均匀的大气消光系数为则根据lambertbouguer定律犐犐0exp就可以由koschmieder定律及公式计算出能见度值
大减少能见度测量误差 。
关 键 词 : 激 光 雷达 ; 能 见 度 ; 雨 衰 减 ; 散 射 修 正
中 图 分 类 号 : TN9 9 1 2 . 文 献 标 志 码 : A d /1 . 7 8 HPLP 2 1 2 0 . 6 7 o: 0 3 8 / B 0 l 3 3 0 3
68 3
强 激 光 与 粒 子 束
第 2 3卷
第 2 3卷第 3期
21 0 1年 3月
强 激 光 与 粒 子 束
H I H PO W ER LA S G ER A N D PA RT I LE BEA M S 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OR 通过对比阈值(ε)与能见度的直觉概念相联系。1924 年 Koschmieder,遵从 Helmholtz 提出将 0.02 作为ε的值,其他作者提出了别的数值。这些值从 0.0077 到 0.06, 或者甚至 0.2。对给定大气条件,较小的ε值得出较大的能见度估算值。对航空要求而言, 人们认为ε应大于 0.02,可取作 0.05,因为对于一个飞行员来说,相对于周围地域的目标 物(跑道标记)对比要比相对地平的目标物的对比低得多。常假设当观测者能看到和辨认 一个相地于地平的黑色目标物,目标物的视对比为 0.05,其解释下面将给出,由此得出在 MOR 的定义中把透射因数选为 0.05。 准确度要求在第一编第 1 章中讨论。 9.1.4 测量方法 能见度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物理现象,主要受制于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和液体微粒 引起的大气消光系数;消光主要由光的散射而非吸收所造成。其估计值依从于个人的视觉 和对可见的理解水平而变化,同时受光源特征和透射因数的影响。因此,能见度的目测估 计值都是主观的。 当观测者估计能见度时,并不仅仅是取决于所理解的或应当理解的目标物的光度测定 的和尺度的特征,还取决于观测者的对比阈值。在夜间,取决于光源强度,背景照度,若 由观测者估计的话,还取决于观测者的眼睛对黑暗的适应能力和观测者的照度阈值。夜间 能见度的估计存在着特殊的问题。 9.1.1 节中夜间能见度的第一种定义是通过与昼间能见度 等效方式给出的,以保证在黎明和黄昏估计能见度时不出现人为变化。第二种定义具有实 际应用价值,尤其是对航空要求,但与第一种定义不同,通常得出不同的结果。两者显然 都是不精确的。 MOR 可以用仪器方法测量消光系数从而计算得出。于是能见度可由对比阈值和照度 阈值计算得出,或指定与它们一致的值。Sheppard(1983)指出: “严格的遵从(MOR 的) 定义应要求把具有适当光谱特性的发射器和接收器安置在可以分离的两个平台上,例如沿 铁路线,直到透射比为 5%。任何其它方法都只能给出 MOR 的估计值。 ” 然而,使用固定的仪器是在消光系数与距离相互独立的假设基础上的。一些仪器直接 测量衰减,另一些仪器测量光的散射,均用以得出消光系数。9.3 节中对这些方法进行了 说明。本章中有关能见度物理学的主要分析,对理解消光系数各种测量方法之间的关系以 及对用能见度测量的仪器的考虑是很有用的。 视觉——适光的和暗光的视觉 目测视觉基于人眼在可见光谱中相对于单色辐射的适当效率的测量。适光和暗光分别 指白天和夜间的情况。 修饰语适光指白天光照环境下,眼睛的适应状态。更精确地说,适光状态定义为具有 正常视力的观测者对光线射入视网膜中央凹(视网膜最敏感的中枢部分)的刺激所作出的 反应。在这种适应条件下,中央凹可区别出细微的清晰度和颜色。
188
在适光的视觉下(通过中央凹感光) ,眼睛的相对感光效率随入射光的波长而变化。 在适光条件下眼睛的感光效率在波长为 550nm 时达到最大值。以波长为 550nm 时的效率 作为参照值,可以建立人眼在可见光谱中各种波长的相对效率的反应曲线。图 9.1 中的曲 线就是如此得出的,已由 ICI 采用作为正常观测者的平均相对感光效率。
F = F0 ⋅ e −σx
(9.1)
式中,F 是在大气中经过 x 路径长度接受的光通量,F0 是在 x=0 时的光通量,σ为消光系 数。求导可得:
σ=
− dF 1 ⋅ F dx
(9.2)
注意,此定律仅在单色光时有效,但可以作为一个好的近似值应用于光谱通量。透射因数 为:
T=
F F0
(9.3)
MOR 与代表大气光学状态的许多变量的数学关系可以从 Bouguer-Lambert 定律推得 出。 根据方程(9.1)和(9.3) ,有:
P = x⋅
ln(0.05) ln (T )
(9.7)
此方程是采用透射表测量 MOR 的基本原理,此时,x 等于方程(9.4)中透射表的基 线 a。白天气象能见度 亮度对比为:
C=
Lb − Lh Lh
(9.8)
这里 Lh 是地平天空背景亮度,Lb 是目标物亮度。 地平天空背景亮度是由沿观测者视线的大气散射的空气光产生的。 , 必须注意的是, 若目标物比地平天空背景暗, 则 C 为负值, 若目标物是黑色的 (Lb=0) 则 C=-1。 1924 年,Koschmieder 建立了远处的观测者在地平天空下看到的目标物的视亮度对比 ,即假想从很近处看到的地平天空下的目标物的亮度对比 (Cx)与其固有亮度对比(C0) 之间的关系,此即其后变成众所周知的 Koschmieder 定律。Koschmieder 的关系式可写成:
图 9.1——人眼对单色光的相对感光效率。实线表示白天的视觉,虚线表示夜间的视觉
夜间视觉视作是暗光的(以视网膜的视杆细胞取代中央凹产生视觉) ,视杆细胞作为 视网膜上的外围部分对颜色和细微清晰度不敏感,但对低的光强度特别敏感。在暗光视觉 中,最大感光效率与 507nm 波长相对应。 暗光视觉需要长时间的适应过程,长达 30 分钟,而适光视觉只需 2 分钟。 基本方程 能见度测量的基本方程是 Bouguer-Lambert 定律:
第9章
9.1 概述 9.1.1 定义
能见度的测量
能见度(Visibility)是首先为了气象目的而定义的通过人工观测者定量估计的量,以 这种方式进行的观测现正广泛地采用。然而,能见度的估计受许多主观的和物理的因素的 影响;基本的气象量,即大气透明度,可以客观地测量,并用气象光学视程(MOR)表示。 气象光学视程(Meteorological optical range)是指由白炽灯发出的色温为 2700K 的平 行光束的光通量在大气中削弱至初始值的 5%所通过的路径长度。该光通量采用国际照明 委员会(ICI)的光度测量发光度函数未确定。 白天气象能见度(Meteorological visibility by day)定义为:相对于雾、天空等散射光 背景下观测时,一个安置在地面附近的适当尺度的黑色目标物能被看到和辨认出的最大距 离。必须强调的是,采用的标准是辨认出目标物,而并非仅看到目标物却不能辨认出它是 什么。 夜间气象能见度(Meteorological visibility at night)定义为: (a)假想总体照明增加到正常白天的水平,适当尺度的黑色目标物能被看到和辨认 出的最大距离;或 (b)中等强度的发光体能被看到和识别的最大距离。 空气光(Airlight)是指来自太阳和天空由观测者视野圆锥中的大气悬浮物(和更小尺 度的空气分子)散射入观测者眼中的光线。也就是说,空气光以漫射的天空辐射到达地球 表面相同的方式进入眼睛。空气光是限制黑色目标物白天水平能见度的主要因素,因为沿 从目标物到眼睛的视野圆锥对空气光积分,使一个充分远的黑色目标物的视亮度提高至不 能从天空背景下辨认出来的水平。同主观的估计相反,大多数进入观测者眼睛的空气光来 源于离他较远的视野圆锥的部分。 以下四个光度测定量是以不同标准详细定义的,诸如由国际电子技术委员会(IEC, 1987) : (a)光通量(Luminous flux) (符号:F(或φ) ,单位:lm(流明) )是由辐射通量 导出的量,按其对国际照明委员会(ICI)标准光度观测仪的作用确定的辐射量。 (b)发光强度(Luminous intensity) (符号:I,单位:cd(坎德拉)或 lm sr-1(流明 每球面度) )每单位立体角中的光通量。 )每单位面积 (c)光亮度(Luminance) (符号:L,单位:cd m-2(坎德拉每平方米) 上的发光强度。 (d)光照度(Illuminance) (符号:E,单位:lux(勒克斯)或 lm m-2)每单位面积 上的光通量。 消光系数(Extinction coefficient) (符号:σ)是色温为 2700K 的白炽光源发出的平
T=
F = e −σx F0
(9.4)
若此定律应用于 MOR 定义的 T=0.05,则 x=P,T 可写成下列关系:
189
T = 0.05 = e −σp
因此,MOR 对消光系数的数学关系为:
(9.5)
P=
1 ⋅ ln ≈ 3/σ σ 0.05 1
(9.6)
式中, ln 是底数为 e 的对数或自然对数。 与由 Bouguer-Lambert 定律导出的方程 (9.4) 、 9.6 联立,得出下列方程:
186
行光束经过大气中单位距离的路径损失的那部分光通量。该系数是对由于吸收和散射造成 的衰减的测量。 亮度对比(Luminance contrast) (符号:C)是目标物的亮度与其背景亮度之差同背景 亮度之比值。 对比阈值(Contrast threshold) (符号:ε)是人眼能察觉的最小亮度对比,例如,允 许目标物从背景中消失的值,对比阈值随各人而异。 照度阈值(Illuminance threshold) (Et)在特定亮度背景下人眼察觉点源的光的最小照 度。因而,Et 的值随光照条件而变化。 透射因数(Transmission factor) (T)定义为对由色温为 2700K 的白炽光源发出的平行 光束在大气中经过给定长度的光学路径后的剩余的光通量的分数。透射因数也叫做透射系 数。当限定路径时,即一个特定长度(例如在透射表的情况下) ,也采用透射比或透射率 一类的术语。在这种情况下,T 通常乘以 100 以百分数表示。 9.1.2 单位和标尺 气象能见度或气象光学视程 MOR 用 m 或 km 表示。测量范围随应用而变化,对天气 尺度要求,MOR 的尺度从小于 100m 到大于 70km,而在其他应用时测量范围可有相当的 限制。对民用航空来说,上限为 10km。当应用于描述着陆和起飞条件的能见度较小情况 下的跑道视程的测量时,这个范围还要进一步缩小。跑道视程仅要求在 500m 和 1500m 之 间(见第二编第 2 章) 。对于其他应用,诸如陆路或海上交通,按照测量的要求和位置有 着不同的限度。 能见度测量的误差与能见度成比例增加,测量标度考虑到了这一点。反映在天气报告 使用的电码中通过用三种线性分段逐步降低分辨率,即 100m 到 5000m,步长为 100m,6 到 30km,步长为 1km,35km 到 70km,步长为 5km。除了能见度低于 900m 外,这种标 度可使报告的能见度值比测量准确度更好。 9.1.3 气象要求 能见度概念在气象学中广泛地应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首先,它是表征气团特性 的要素之一,特别是满足天气学和气候学的需要。此时以能见度表示大气的光学状态。其 次,它是与特定判据或和特殊应用相对应的一种业务性变量。为了适应这一要求,把它直 接表示成能见度的特殊标志或发光体的可视距离。 一个特别重要的应用是对航空的气象服务(见第二编第 2 章) 。 气象学采用的能见度测量应不受极端气象条件的影响,但必须与能见度的直觉概念和 普通目标物在正常情况下能看到的距离直接相关。MOR 业已确定能满足这些要求,且昼 夜均便于用仪器测量,与能见度的其他测量具有完全明确的关系。MOR 已由 WMO 正式 确定为普通的和航空用的能见度的测量(WMO,1990a) 。它也由国际电子技术委员会确 认(IEC,1987)可应用于大气光学和可见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