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学 第二章

合集下载

学校体育学简答题及答案

学校体育学简答题及答案

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1、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

(2)全面发展体能。

(3)提高机能水平。

(4)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2、学校体育中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

(2)根据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3、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1)促进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2)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3)有助于情感的发展。

(4)锻炼意志,增强进取心。

(5)培养与形成健康的个性。

4、学校体育中提高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基本要求(1)把心理发展渗透到学校各项体育活动中。

(2)激发运动动机,培养运动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3)认识和尊重个性差异,发展学生个性。

5、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1)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抵抗挫折的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规范及协作精神。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6、学校体育中加强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1)营造民主的体育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2)优化学校体育环境,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空间。

(3)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4)广泛开展学校体育竞赛,培养竞争与协作意识。

第三章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1、学校体育的结构(1)运动教育。

①体育与健康课程。

②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

③课余体育训练。

④课余体育竞赛。

(2)健康教育。

(3)教育活动和家庭中的体育。

①教育活动中的体育。

②家庭中的体育。

2、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本质(1)学校体育目标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终结性。

(2)不同指向的方向性。

(3)激励进取的前瞻性。

(4)具有一定曲折性。

3、制定体育目标应考虑的几个因素(1)学生的需要。

(2)社会的需要。

(3)体育学科的功能与发展。

4、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四种取向(1)“普遍性目标”取向。

《学校体育学》沈建华-高教版

《学校体育学》沈建华-高教版

第一章学校体育发展史一、世界体育:身体教育(体操科)、通过运动进行教育(体育科)、运动教育(运动科)(一)身体教育阶段(体操科时代)公元前1世纪:希腊化时期提出了“以发展学生身体使之健康为主要任务”17--18 世纪:工业革命,身体锻炼受到重视1952--1704:捷克-夸美纽斯,提出“适应自然”,被誉为“近代学校体育之父”1632--1704: 英国-洛克,最早提出学校体育的结构,简称“三育”1712--1778:卢梭,培养自然人,奠定了近代身体训练说基础,使体育成为学校的正式课程。

1724--1790:巴泽多,创办学校,创造“德绍五项”:跑步、跳高、攀登、平衡、负重1786: 古茨穆斯。

1 研究体操练习,配备器具2 系统阐述了已经发展的体操理论与方法3《少年体操》阐述了身体训练和体操的意义---“八项运动”4 被誉为“德国近代体育之父”1805年:丹麦政府指令中学开设体操课。

1814年:丹麦政府把体操课列为普通教育的内容。

,1820年:瑞典政府颁布了在男子中学实施体操的法令,公立学校都陆续施行了体操。

1842年:德国下令规定:体操是男子教育的组成部分。

1890年,几乎所有的高等学校都把体操列为必修课。

1894年,还规定了体操为女子学校的必修课1852年:斯皮斯,创建最早近代室内体操馆,设计了不使用任何器械的“徒手体操”1913年:日本,《学校体操教授细目》20 世纪初:美国设列“体育”为正式项目(二)通过运动进行教育(体育科时代)(主要是美国)1891 美国人发明篮球1895 美国人发明排球20 世纪60 年代末,通过运动进行教育是学校体育主流(三)运动教育的趋势(运动科)20 世纪60 年代:欧美------发展终身体育1965年,巴黎召开,法国教育家,保尔朗格朗提出“终身体育”将学校体育纳入终身体育中,将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联系起来,学校体育既是教育的一部分,又是终身体育的一部分由“促进身心发展”-----到“促进身心发展”+“培养终身体育能力”重点:1.国外学校体育产生于奴求制社会,公元前八世纪,希腊开始步入奴隶制社会,希腊的教育是西方奴隶制国家教育的完整而典型的代表。

学校体育学——第二章学校体育的功能与目标

学校体育学——第二章学校体育的功能与目标

第六,教师要认真编制有关教学文件、参考资料 和作业指导手册。建立完善的听课、教研、辅导和 座谈会等制度。
第七,要注意教师自身的知识更新,提高思想、 业务水平,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 教学相长。
第八,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在体育教学 过程中,教师是教育者,是起主导作用的,而学生 是受教育者、教学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要确 立教学过程是一种动态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双向关系,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学校体育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在加强学校体育基本理论与基本知 识教学的同时,要重视反映学校体育,特别 是乡镇中等学校体育改革的新成果与新动向, 以及有关新的学术观点的研究成果,不断充 实与完善教学内容、手段与方法,确保教学 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第二,要重视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加 强实践环节教学,着眼于学生自学与实际能 力的培养。课堂讲授要与讨论、辅导、见习、 参观、自学和作业相结合;要课内外、校内 外相结合。
1996年9月年会上进行审议1997年2月正式 颁布试行。于同年由国家教委组织编写了 “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本书是 根据新的“指导纲要”要求,组织编写的我 国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的第二代教材。
学校体育学是研究科,是培养各级体育师资,组织 和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 理论课程。学校体育学是体育科学与教育科 学交叉的、以现代教学论为一般理论基础的 一门新兴学科。
学校体育的健身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大脑的工作能力
大脑是人体的最高指挥部,人体一切活动的指令,都是由 大脑发出的。
大脑的重量虽只占人体重的2%,但是它需要的氧气却要由 心脏总流出血量的20%来供应。
进行体育活动,可以改善大脑供血、供氧情况,可以促使大 脑皮层兴奋性增强;抑制加深,兴奋和抑制更加集中,神经 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加强,对体外刺激的反应更加迅速、 准确;

学校体育学(复习重点)[整理]

学校体育学(复习重点)[整理]

《学校体育学》复习重点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一思想演变——体育教育化问题1、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的学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洛克认为身体健康非常重要,但体育活动的人文教化作用更重要,从而推动了现代学校体育教育目的的进一步发展。

2、对当时绅士们来说教育只是使他们的思想和言语行为能与其绅士身份相称的最好准备,体育人文教化的作用同样重要,因此,体育人文价值而非单纯的增强体质或健康是绅士教育的基本取向。

从而体育成为培养绅士的基本内容,推动了体育教育化的发展。

二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几位推进体育课程化的人物夸美纽斯是推动学校体育发展成为课程的先驱者,他认为“身体不独是推理的灵魂的住所,而且也是灵魂的工具”。

他确立了学年和班级教学制度,并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

卢梭主张在非自然中效仿自然的法则,采用自然的方法对儿童进行包括体育在内的全面教育。

把洛克和卢梭的体育思想变为教育现实的是以巴赛多等人的德绍五项(跑步、跳高、攀登、平衡、负重),德意志博爱学校的德绍五项是学校体育课程的雏形。

裴斯泰洛齐是19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也是使体育课程走向成熟的代表人物。

他的要素主义课程思想可以认为是科学主义课程论的先驱,但他的体育课程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因为他的体育教育却格守着卢梭以来的自然体育传统。

三体育和学校体育的科学化对于人体及人体运动本质的科学认识,则是体育和学校体育得以形成并沿着科学轨迹发展得重要基础。

意大利安.维萨里在1543逐步形成发表的《人体的构造》中指出男人并不比女人少一根肋骨;1680年阿.波雷利在《论动物的运动》中,详细讨论了行走、跑、跳、滑冰、举重等运动时所发生的机械运动;《教育论:体育》说细讨论了体育课程的性质、任务与内容等。

这些学科基础为体育科学化奠定了基础;1909年,哥本哈根大学开设了解剖、生理与体操原理课程。

学校体育科学化最明显的标志是专门培养体育师资的体育师范学校的出现。

学校体育学(第三版)课件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体育学(第三版)课件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节 学校体育与学生社会适应
一、社会适应及社会适应能力概述 (一)社会适应
社会适应是指个体或群体调整自己的行为使其 适应所处社会环境的过程。
(二)社会适应能力及社会化 社会适应能力,指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
作用、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实现社会角色的能 力。
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学生身体发展概述
中小学生时期是由儿童发育到成年人的过渡 期,是身体发展最为关键的阶段。只有充分地 了解学生身体发展特点与规律,才能更好地在 体育教学中组织锻炼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 身体发展主要体现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体 能三个方面。
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的主要特点 1.身体形态的发展具有波浪性和阶段性
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四节 学校体育与学生动作发展
一、认识学生的动作发展
(一)动作发展概念 动作发展是人一生动作行为的变化、过程及
其影响因素。动作发展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动作行为的变化(过程和结果),二是动作 行为变化的原因。
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动作的分类 动作可以分为大肌肉动作和小肌肉动作。体
育活动中涉及的动作多为大肌肉动作。
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动作发展阶段
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动作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动作发展在学校体育中的意义 1.有利于提升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的科学化水
平 2.有利于优化学校体育学习评价,促进有效教学 3.有利于推动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和专业发展
二、学校体育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

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

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第⼆章:学校体育与学⽣的全⾯发展学⽣是学校体育过程构成的基本因素,学⽣既是对象也是主体。

学⽣的⾝⼼发展规律,学习潜能,学习积极性,认知能⼒,直接制约与影响学校体育的效果和质量。

关于学⽣的发展分为三个⽅⾯:1.⾝体发展 2.⼼理发展3.社会适应学⽣的⾝体发展分为三个⽅⾯:1.⾝体形态发育 2.⾝体机能发育 3.体能发展(⼀)学⽣⾝体形态发育的特点:随年龄的增⼤⽽增长,具有不平衡性和阶段性(⼆)学⽣⾝体机能发育的主要特点:1.神经系统。

⼩学直观形象占主导,中学形象和抽象相互协调完善,⾼中抽象起主要调节2.⾻骼肌⾁系统。

⼉童少年主要表现为长⾻的快速增长,适当的⽣理负荷有利于⾻的⽣长。

肌⾁的增长主要表现为长度的增加。

⼩学肌⾁⼒量⼩,易疲劳,恢复较快。

⾼中增强。

3.呼吸系统。

⼩学初中呼吸肌较弱,呼吸表浅,呼吸频率较快,肺容积⼩,肺活量也较⼩,呼吸调节机能较弱。

⾼中以后,呼吸机增强,频率减慢,深度加⼤,肺活量也加⼤。

4.⼼⾎管系统。

中⼩学⽣的⼼脏发育不如⾻骼肌快。

随年龄增长,⼼收缩⼒逐渐增强,⼼率逐渐减慢。

(三)学⽣体能发展的主要特点:体能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年龄特征和性别差异。

可分为快速增长期、慢速增长期、稳定期和下降期。

学校体育对促进学⽣⾝体发展的作⽤?1.促进⾝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的⾝体姿势2.全⾯发展体能。

体能的发展以运动动作实践为基础,学⽣在运动过程中通过反复练习,达到发展体能的⽬的。

3.提⾼技能⽔平。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使⼼⾎管,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功能得到提⾼4.提⾼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和对疾病的抵抗能⼒。

学校体育中促进学⽣⾝体发展的基本要求1.根据学⽣⽣长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2.根据学⽣机能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学校体育与学⽣⼼理发展学⽣⼼理发展是学⽣个体⼼理所发⽣的积极的⼼理变化。

主要包括:1.认知发展,2.情感和意志发展 3.个性发展(⼀)认知发展的特点1.感知。

学校体育学(教案)

学校体育学(教案)

学校体育学第一章:学校体育概述1.1 学习目标:了解学校体育的定义和意义理解学校体育的目标和任务掌握学校体育的组织和管理1.2 教学内容:学校体育的定义和意义学校体育的目标和任务学校体育的组织和管理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学校体育的定义、意义、目标、任务和组织管理讨论法:分组讨论学校体育的实际案例,分享经验和看法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对学校体育的理解和看法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提出的观点第二章:学校体育课程2.1 学习目标:了解学校体育课程的定义和内容理解学校体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掌握学校体育课程的评价和反馈2.2 教学内容:学校体育课程的定义和内容学校体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学校体育课程的评价和反馈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学校体育课程的定义、内容、设计、实施、评价和反馈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学校体育课程的具体操作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对学校体育课程的理解和看法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和提出的观点第三章:学校体育教学方法3.1 学习目标:了解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定义和意义掌握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理解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的评估和改进3.2 教学内容: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定义和意义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的评估和改进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定义、意义、选择、运用、评估和改进实践教学:示范和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校体育教学方法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对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表现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效果第四章:学校体育师资队伍4.1 学习目标:了解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定义和意义理解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掌握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培训和管理4.2 教学内容: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定义和意义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培训和管理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定义、意义、建设、发展、培训和管理讨论法:分组讨论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实际案例,分享经验和看法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对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的理解和看法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提出的观点第五章:学校体育设施与资源5.1 学习目标:了解学校体育设施与资源的定义和意义掌握学校体育设施与资源的管理和利用理解学校体育设施与资源的评估和改进5.2 教学内容:学校体育设施与资源的定义和意义学校体育设施与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学校体育设施与资源的评估和改进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学校体育设施与资源的定义、意义、管理、利用、评估和改进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学校体育设施,了解其管理和利用情况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对学校体育设施与资源的理解和管理情况实地考察报告:评估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表现和对学校体育设施与资源的了解程度第六章:学校体育竞赛与活动6.1 学习目标:了解学校体育竞赛的定义和组织形式掌握学校体育竞赛的规则和裁判方法理解学校体育竞赛的意义和作用6.2 教学内容:学校体育竞赛的定义和组织形式学校体育竞赛的规则和裁判方法学校体育竞赛的意义和作用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学校体育竞赛的定义、组织形式、规则、裁判方法、意义和作用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与模拟竞赛,体验竞赛规则和裁判方法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对学校体育竞赛的理解和看法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模拟竞赛中的表现和对竞赛规则的掌握程度第七章:学校体育健康教育7.1 学习目标:了解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定义和内容掌握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和途径理解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效果7.2 教学内容: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定义和内容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和途径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效果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定义、内容、实施方法、途径、重要性和效果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具体操作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对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理解和看法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和提出的观点第八章: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8.1 学习目标:了解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的关联性掌握学校体育促进心理健康的策略和方法理解学校体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8.2 教学内容: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的关联性学校体育促进心理健康的策略和方法学校体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的关联性、促进心理健康的策略、方法和作用意义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学校体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际案例,分享经验和看法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对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的理解和看法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提出的观点第九章:学校体育与安全教育9.1 学习目标:了解学校体育与安全教育的关联性掌握学校体育安全教育的方法和内容理解学校体育在安全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9.2 教学内容:学校体育与安全教育的关联性学校体育安全教育的方法和内容学校体育在安全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学校体育与安全教育的关联性、安全教育的方法和内容、作用和意义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活动,如紧急疏散演练、运动损伤预防等9.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对学校体育与安全教育的理解和看法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表现和对安全教育的掌握程度第十章:学校体育政策与法规10.1 学习目标:了解学校体育政策的定义和内容掌握学校体育法规的制定和实施理解学校体育政策与法规的意义和作用10.2 教学内容:学校体育政策的定义和内容学校体育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学校体育政策与法规的意义和作用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学校体育政策的定义、内容、法规的制定、实施、意义和作用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学校体育政策与法规的具体操作10.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对学校体育政策与法规的理解和看法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和提出的观点重点和难点解析1. 学校体育概述章节中,对学校体育的定义、目标、任务和组织管理的理解是教学的基础。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学校体育学第一篇学校体育总论第一章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概况一、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斯巴达与雅典的教育是其典型的代表1在公元前八世纪,地处欧洲的希腊开始步入奴隶社会,希腊的教育,是西方奴隶制国家教育的完整而典型的代表,它是西方奴隶社会制社会教育发展的高峰。

2斯巴达注重军事体育的特点,军事体育训练的基本项目为五项竞技: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

不重视文化研究3雅典的学校一般分为四级: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体操学校、国家体育馆、青年军事训练团二、国外学校体育的发展(一)从希腊化时期到中世纪神学统治时期的学校体育(二)从文艺复兴时期到资本主义初期的学校体育(三)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以来的学校体育(1)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竞技性、表演性的运动和游戏内容的比重进一步提高(2)教学形式和方法多样化(3)推行体育测试制度,配合学校体育课程(4)课外体育活动得到广泛重视,在社会主义国家课间操受到高度重视第二节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一、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的简况1奴隶社会入手下手出现,夏代称为“校”“序”“庠”等不同称号的学校2商代又出现了“大学”和“庠”两级施教的学校教育3西周时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种,是培养统治者和官吏的学校4奴隶主贵子弟学校教育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称为“六艺”其中乐是舞蹈、射和御属于军事技能训练5西周后,东周和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社会转变,原来的"学在官府"转变“学在四夷”,兴起私人讲学、办学之风6西汉到清朝末年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时期,教育内容:以儒家的“四书”“五经”为主。

偏重德育、智育、教育思想重文轻武。

7唐朝施行文举、武举分隔的科举制度,宋朝入手下手兴办武学,文武教育于是截然分途8明、清乃用“八股文”的科举取士办法9清朝末年,研究日本和欧美各国,开办近代新式学校,开始西方式的体育活动二、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概述1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清王朝面临灭亡,主张研究西方,兴办西学,军事课堂,并把西方体育引进到学堂中,体操规定为学堂的研究课程:内容主要是瑞典式、德国式、日本式的普通体操,兵式体操和游戏等。

《学校体育学》第二章学校体育的地位、功能、目标

《学校体育学》第二章学校体育的地位、功能、目标

第二章:学校体育的功能、地位、目标
地位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德育: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培养学生良好品格的作用。

智育:学校体育为智力开发提供了物质基础,是一种增强智力的手段。

美育:学校体育不仅可以强身健体,且可以塑造人的肌肉和身体形态。

在体育中的地位
社会体育: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属于不同的范畴,学校是社会的基础,社会是学校的延续和指挥棒
竞技体育:学校是竞技体育的基础经济,体育是学校体育不可或缺的文化形式。

功能促进身体身体生长发育提高集体水平。

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

增强机体对外界的环境适应能力。

教育功能:
促进个体社会功能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目标
确立目标的依据:社会需要。

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学校体育的功能。

学校体育目标:
促进身心健全发展。

培养终身体育能力。

实现目标的基本途径:
体育与健康课程课外体育活动
实现目标的基本要求: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

系统指导学校体育工作。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加强体育教学和科学研究。

有保证必要的物质条件。

学校体育学 第二章 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_OK

学校体育学 第二章 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_OK
13
第二节 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 发展
• 一、认识学生的心理发展
根据以上特点,在学校体育的教学 和锻炼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讲解正确、生动, 示范优美、形象,
通过直观丰富学生 的感性认识,提高 体育兴趣
在教学、训练 中保证学生一 定的练习时间
14
第二节 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 发展
• 一、认识学生的心理发展
• 一、认识学生的心理发展
如果某个学生性格较内向,不大合群 如果某个学生胆子较小,信心不足 如果学生爱犹豫不决,缺乏果断的判断力 如果学生遇事不够冷静,性急气躁
19
第二节 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 发展
• 三、在学校体育中提高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基本要求
1
把心理发展 渗透到学校 各项体育活 动中
2
激发运动动 机,培养运 动兴趣,养 成体育锻炼 的习惯
• 二、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 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 提高机能水平,全面发展体能 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
9
第一节 学校体育与学生身体 发展
• 三、学校体育中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
根据学生生 长发育规律
合理安排各 项体育活动
根据学生身 体机能发育 特点
合理安排运 动负荷
23
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规范和协作精神 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22
第三节 学校体育与学生社会 适应
• 三、在学校体育中加强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基本要求
营造民主的体育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优化学校体育环境,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空间 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广泛开展学校体育竞赛,培养竞争与协作意识
3
认识和尊重 个性差异, 发展学生个 性

学校体育学知识要点重点总结

学校体育学知识要点重点总结

第一篇学校体育基本问题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一节学校体育与学生身体发展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习潜能、学习积极性、认知能力直接制约与影响学校体育的效果和质量。

一、认识学生的身体发展1.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的主要特点(身体形态是身体外部形状和特征,一般是由长度、围度、体重及其相互关系来表现的,身体形态发育主要受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影响)2.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的主要特点(神经系统、骨骼肌肉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3.学生体能发展的主要特点(根据学生体能增长速度的特点和增长速度的基本趋势,可将学生体能的发展分为快速增长期、慢速增长期、稳定期和下降期。

在体能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存在一个连续的增长速度较快的时期,而且还有一个体能发展的敏感期,即体能增长较快的年龄阶段,称为体能发展的敏感期。

)二、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2.全面发展体能3.提高机能水平4.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三、学校体育中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2.根据学生身体技能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第二节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发展一、认识学生的心理发展学生心理发展是学生个性心理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主要包括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和意志发展、个性发展三个方面。

.1.认知发展的特点(感知、注意、思维)2.情感与意志的发展(情感、意志)3.个性发展的特点(个性是指个人整个的面貌;包括个性特征和个性倾向性两方面)个性心理特征是由气质、性格和能力三个方面的因素组成,其中气质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性格主要主要是由环境和教育影响决定的,气质和性格共同对一个人的能力产生影响。

能力的发展有块又慢,不同个体有高有低)个性倾向性是由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构成。

二、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1.促进智力与能力的发展2.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3.有助于情感的发展4.锻炼意志,增进进取心5.培养与形成健康的个性三、在学校体育中提高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基本要求1.把心理发展渗透到学校各项体育活动中2.激发运动动机,培养运动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3.认识和尊重个性差异,发展学生个性第三节学校体育与学生社会适应.一、认识社会适应及社会适应能力1.社会适应2.社会适应能力及社会化二、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1.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抵抗挫折的能力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规范及协作精神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三、.学校体育中加强学生适应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1.营造民主的体育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2.优化学校体育环境,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空间3.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4.广泛开展学校体育竞赛,培养竞争与协作意识第三章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第一节学校体育的结构学校体育是指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学校体育学(教案)

学校体育学(教案)

学校体育学(教案)第一章:学校体育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学校体育的定义、功能和目标。

2. 掌握学校体育的组织形式和内容。

3. 理解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学校体育的定义与功能2. 学校体育的目标与任务3. 学校体育的组织形式: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体育节等4. 学校体育的内容:体能训练、技能教学、体育健康等5.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的关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学校体育的定义、功能、目标等基本概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学校体育活动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校体育的组织形式和内容。

3. 小组讨论法:探讨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的关系,促进学生思考。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学校体育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探讨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关系时的表现。

第二章: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一、教学目标1. 了解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的原则和要求。

2. 掌握学校体育课程的实施方法和评价体系。

3. 理解学校体育课程与学生发展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的原则和要求2. 学校体育课程的实施方法: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体育节等3. 学校体育课程的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自我评价等4. 学校体育课程与学生发展的关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的原则和要求。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学校体育课程的实施方法和评价体系。

3. 小组讨论法:探讨学校体育课程与学生发展的关系,促进学生思考。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的原则和要求的掌握。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探讨学校体育课程与学生发展关系时的表现。

第三章:学校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目标1. 理解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和种类。

2. 掌握各种体育教学方法的适用场合和操作要领。

3. 了解体育教学手段的种类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1. 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和种类:讲解法、示范法、实践法、竞赛法等。

《学校体育学教案》第二篇第二章体育教学目标

《学校体育学教案》第二篇第二章体育教学目标

《学校体育学教案》第二篇第二章体育教学目标第一篇:《学校体育学教案》第二篇第二章体育教学目标课次10 教学内容:体育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了解体育教学目标的特征和功能,掌握我国体育教学目标的改革发展方向,掌握设计目标的原则和表述模式教学手段:讲授与实践第二章体育教学目标第一节体育教学目标概述一、体育教学目标的概念与特征(一)体育教学目标的概念——指体育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二)体育教学目标的特征——预期性、结构化、具体化、灵活性二、体育教学目标的功能(一)激励功能ν激励力量=目标价值×期望概率;(学生认同程度;目标适中)(二)定向功能ν制约体育教学设计方向(三)评价功能ν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目标是科学测试体育教学效果、确定客观评价的基础和标准三、体育教学目标改革发展的方向(一)对传统体育教学目标的反思ν目标结构过于单一ν不同年龄阶段之间的目标缺乏衔接性ν目标的确定普遍重视教的目标ν目标的确定与表述不够具体明确ν目标的设计仅着眼于达成目标,缺少对发展性目标的设计(二)体育教学目标的改革发展方向ν体育教学目标的多元化ν体育教学目标的人文化ν体育教学目标的个性化ν体育教学目标的具体化第二节体育教学目标体系一、体育教学目标的层次1、学段体育教学目标2、学年体育教学目标3、单元体育教学目标4、课时体育教学目标二、体育教学目标的分类(课外学习)ν国外教学目标分类理论ν国内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三、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一)设计体育教学目标的依据1、学校体育的主要功能(多功能----多元化)2、学校体育总目标及每一目标层次的上位目标(上—下—积累;下—上—细化)3、体育教学内容(基本结构与特点----重点和难点)4、学生的条件(身心发展规律;已有的学习状态;个体差异)5、学校物质条件的制约(二)设计教学目标的原则ν整体性原则ν科学性原则ν灵活性原则ν可测性原则ν发展性原则三、体育教学目标的表述(ABCD法)ν一个规范、明确的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包括:1、行为主体(Audience)——应该注明教学对象,如“小学三年级学生”2、行为动词(Behavior)——是最基本的成分,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如“知道”、“了解”、“喜欢”、“说出”、“列举”、“做出”等3、行为情景或条件(Condition)——说明在评价学习者的学习结果时,该在哪种情况下进行评价,如“在同学的帮助下” 条件因素有:ν环境因素(气候、场地);ν人的因素(个人、小组、集体、指导、帮助等)ν信息因素(资料、教科书、图表等)ν时间因素(速度、时间限制等)ν媒介因素(工具、器材的高度、重量、长度、体积等)4、表现程度(Degree)——是行为完成质量的最低衡量依据,一般从行为的速度、准确性、质量来确定ν情感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者的言行表现来间接推断学习目标是否达到,即把学习者的具体言行看成是思想意识的外在表现(接近意向说明)ν学习者表示喜欢这类活动,并在各种活动中选择参加这类活动ν学习者带着热情参加这类活动(愿意承担义务,遵守有关规定等),学习者很有兴趣与他人讨论这类活动ν学习者鼓励他人参加这类活动ν示例:ν不规范的:例1、教材:少年拳素质练习ν解决少年拳1-3式手眼相随的问题ν粗略掌握少年拳4-6式的套路动作ν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品质例2、教材:排球垫球ν通过对垫球的移动和夹臂、送臂动作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垫球准确率,使2/3的学生可以把60%-70%来自不同方向的球垫到目标的范围内ν让学生知道几种与垫球有关的战术,并在尝试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理解战术配合的意义ν规范的:例1、在体育教师引导下,水平二的学生能清楚地说出两种影响身体健康的不良生活习惯。

学校体育学规章制度文案

学校体育学规章制度文案

学校体育学规章制度文案第一章总则为规范学校体育学的教学和管理,提高学生体育素质和身体健康水平,特制定本规章。

第二章学校体育学的基本要求学校体育学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学生应具备以下素质:1、体质健康;2、体能发展;3、运动技能;4、运动意识;5、体育知识;6、团队协作能力;7、竞技精神;8、个人潜力;9、终身运动意识。

第三章学校体育学的课程设置1、学校体育学的课程设置应与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条件等因素相适应,教学内容应符合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要求。

2、学校体育学的课程设置应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技能训练、比赛训练等内容。

第四章学校体育学的教学方法1、学校体育学的教学方法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轻重适宜,循序渐进。

2、学校体育学的教学方法应包括讲解、示范、练习、指导、评价等环节,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运动的魅力。

第五章学校体育学的考核评定1、学校体育学的考核评定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和成绩,综合评价学生的体育素质和水平。

2、学校体育学的考核评定应注重过程和结果的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六章学校体育学的管理1、学校体育学的管理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2、学校体育学的管理应建立健全体育设施和器材,确保教学设施完善。

3、学校体育学的管理应强化学校与家庭、学生与社会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

第七章学校体育学的安全保障1、学校体育学的安全保障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保障。

2、学校体育学的安全保障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和事故预防。

3、学校体育学的安全保障应加强师生身心健康检测,确保教学环境的安全和有序。

第八章学校体育学的宣传推广1、学校体育学的宣传推广应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和健康生活方式。

2、学校体育学的宣传推广应加强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宣传,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

3、学校体育学的宣传推广应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促进体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学校体育学(教案)

学校体育学(教案)

学校体育学教案章节:第一章-第五章第一章:学校体育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学校体育的定义、功能和目标。

2. 掌握学校体育的组织形式和内容。

3. 理解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学校体育的定义和功能。

2. 学校体育的目标和任务。

3. 学校体育的组织形式和内容。

4. 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学校体育的定义、功能和目标。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学校体育案例,加深对学校体育的理解。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学校体育定义、功能和目标的理解。

2. 小组讨论:探讨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学校体育课程一、教学目标:1. 了解学校体育课程的定义、类型和设置。

2. 掌握学校体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

3. 理解学校体育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1. 学校体育课程的定义和类型。

2. 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和安排。

3. 学校体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

4. 学校体育课程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学校体育课程的定义、类型和设置。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学校体育课程案例,加深对学校体育课程的理解。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学校体育课程定义、类型和设置的理解。

2. 小组讨论:探讨学校体育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第三章:学校体育教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学校体育教学的定义、原则和方法。

2. 掌握学校体育教学的组织和实施。

3. 理解学校体育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学校体育教学的定义和原则。

2. 学校体育教学的方法和组织。

3. 学校体育教学的实施和评价。

4. 学校体育教学对学生学习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学校体育教学的定义、原则和方法。

2. 实践教学法:进行体育教学实践,加深对学校体育教学的理解。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学校体育教学定义、原则和方法的理解。

2. 教学演示:评估学生对学校体育教学实践的掌握程度。

学校体育学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学校体育学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2.骨骼肌肉系统
骨骼发育主要表现为长骨(即股骨和肱骨等)的快速增长,骨的弹性大而硬度较小,容易弯曲,发生畸形。肌肉的增长主要表现为长度的增加。
3.呼吸系统
青少年、儿童呼吸系统的发育随年龄的增长而日趋完善,功能逐渐增强。小学和初中的学生胸廓较小,呼吸肌较弱,呼吸表浅,呼吸频率较快,肺容积小,肺活量也较小,呼吸调节机能较弱。高中以后,呼吸肌增强,频率减慢,深度加大,肺活量也增大。
(二)优化学校体育环境,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空间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四)广泛开展学校体育竞赛,培养竞争与协作意识
课后小结:
任课教师:
周次:
课次:
授课班级:级体教
教学内容:第三章 我国学校体育目标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功能及制定,能正确把握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内容。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学校体育学》教案
任课教师:
周次:
课次:
授课班级:级体教
教学内容: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学校体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了解中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的一些特点,深入理解与把握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
教学重点: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趋势
教学难点:学校体育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20世纪前期的学校体育思想
1、动因: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重大事件:(1)高尔霍夫尔的来自校体育改革(2)美国的“新体育”运动
3、代表人物:高尔霍夫尔、伍德和赫塞林顿
4、特点:自然体育思想是20世纪前、中期欧洲各国体育的主流思想。
(二)20世纪中期的学校体育思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受战争的影响,各国青少年的体质都不同程度地有所下降。美国、瑞典、英国、法国等欧美各国,都通过增加各级学校体育课时、增加经费、实施体质测试标准制度等方式,加强了对体育的干预。

《学校体育学》

《学校体育学》
《学 校 体 育 学》
教师: 教师:李 海
第二章/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 第二章 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
第二节 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
第二节 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
什么叫学校体育? 什么叫学校体育? 手段:以身体练习为基 本手段 目的:增强学生体质,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 设 性质:有目的、有意识、 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什么叫竞技运动? 什么叫竞技运动? 手段:以身体练习 为基本手段
目的:挖掘人体潜 能,提高运动技 术水平,促进精 竞赛和训练。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的关系呢?
首先,应该从认识上来正确理解竞技运动的内涵。 首先,应该从认识上来正确理解竞技运动的内涵。在现代社会,竞技 运动一般分为三个层次:高水平的竞技运动、大众竞技运动和学校中的竞 技运动。实践表明,大众性、学校性和业余性的竞赛与训练是普遍存在以 及在学校和民间是非常受欢迎的一种文化。所以,我们不应该把竞技运动 仅仅限定在少数人参与的高水平竞技运动上,而忽视学校和民间普遍欢迎 的群众性竞技运动的开展。 其次,要正确看待竞技运动的积极作用。 其次,要正确看待竞技运动的积极作用。虽然竞技运动挖掘人体潜能, 追求人体极限的突破,有时对人体是一种伤害,但竞技运动也不是有百害 而无一利的社会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所带来的价值还远远超出了 其自身的负面影响。
学校体育如何发挥竞技体育的作用?
对竞技运动作“教材化”处理。 所谓竞技运动教材化就是根据学校教育的目标, 所谓竞技运动教材化就是根据学校教育的目标, 条件以及学生的年龄,身心状况, 条件以及学生的年龄,身心状况,将某些竞技运动项 目加以改造,使之转化为体育教育可用的教材, 目加以改造,使之转化为体育教育可用的教材,使学 生享受到参与竞技运动的乐趣, 生享受到参与竞技运动的乐趣,发挥其本身的文化功 能。

学校体育学第二章

学校体育学第二章
(4)竞技运动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学 生的健康;
(5)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第十页,共二十七页。
2、学校体育对竞技体育的作用
(1)学校体育可以为竞技体育培养后备人才; (2)学校体育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学校体育可以有效传播竞技体育的文化
第十一页,共二十七页。
第五页,共二十七页。
四、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区别
1、概念的区别
• 学校体育——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传递体育文化为目的的 教育过程,它是有计划、目的性、组织性比较强的体育教 育活动;
• 社区体育——是以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牵头,以若干 个相邻的企事业单位为轴心,与周围各界、各单位组 成地区性体育组织,为增强居民体质,活跃文化生活, 提高生活质量,就近开展地区性体育活动的组织体制 与活动形式。
第二十五页,共二十七页。
三、学校体育与媒介教育
(一)学校体育中开展媒介教育的目标
1、积极利用大众传媒手段,树立媒介教育 思想。 2、帮助学生形成对媒介性质和功能的正确 认识。 3、培养建设性地使用大众传媒的能力。 4、提高对负面信息的醒觉能力。
第二十六页,共二十七页。
(二)学校体育中开展媒介教育的要求
4、组织范围不同
• 学校体育——范围有限,在校内。 • 社区体育——以地缘为界限,范围广,不分职业。
第八页,共二十七页。
5、管理体制不同
• 学校体育——有独立的体系,如体育教师、 课程建设、体育设施等教学管理体系;
• 社区体育——社会体育指导员匮乏,组织 不健全、制度不完善,难以形成统一的体 系。
第二十三页,共二十七页。
一、大众传播对学校体育发展的正面影 响
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 1、学生的体育价值观 2、学生的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城学院教案
(理论课)
专业体育教育
课程学校体育学任课教师暴丽霞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 认识和理解学校体育的地位和功能
2. 了解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体能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特点
3. 能根据中学生的特点正确提出开展学校体育的基本思路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教学重点:
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的作用
教学难点:
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社会适应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设计:
1、教学方式:理论课教学。

2、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以达到既传授知识,又发展智力的目的。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去主动、积极地探索知识,要给学生以思考的机会,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不要给学生吃“现成饭”,不要满屏灌。

在表达策略上要有实有虚,有显有隐,有露有藏,有直观有抽象,通过不断诱导,激励学生去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具或教学手段:
1、教具:教材、进度、多媒体课件等。

2、采用以学为中心,讲、看、案例和讨论相互穿插等开放式、启发式的教学法,并注意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维能力。

3、多提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五、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
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180分钟)
引言:课堂讨论:1、你记忆中的体育课是什么样的?你理想的体育课应该
是什么样的?体育课给了你什么?
2、这样的体育课你喜欢吗(30分)
第一节学校体育与学生身体发展(50分钟)
一、认识学生的身体发展
(一)学生身体发育的主要特点
(1) 表现形式: 长度,围度,重量及相互关系.
(2) 影响因素: 遗传,后天环境
(3) 特点: 波浪式,阶段式;不均衡性“身长体轻”
(二)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的主要特点
1 、神经系统
小学阶段------神经活动第一信号占主导,抽象能力比较差
初中阶段------抽象能力提高,两个信号系统关系开始协调
高中阶段------大脑结构基本达到成人水平
2 、骨骼肌肉系统
(1) 青少年儿童长骨快速增长,骨弹性大而硬度小,容易弯曲------ 体育活动中如何注意?
(2) 肌肉长度增加比较快,但肌肉耐力与力量比较差,恢复比较快------体育活动中如何注意?
3 、呼吸系统
小学初中阶段胸廓就小,呼吸比较表浅, 频率比较快------- 体育活动中如何注意?
4 、心血管系统
中小学生的心脏发育不如骨骼肌快,心率比较快,每搏输出量低,心收缩力比较弱-------
体育活动中如何注意?
(三)学生体能发展的主要特点
二、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
(一)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
(二)提高身体机能水平,全面发展体能
(三)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能
(四)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三、学校体育中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
1. 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 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

问题: 如何根据学生的身体形态特点合理安排?
2. 根据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特点,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的影响因素有:运动项目、人的年龄特点、教学内容、运动性质)。

如针对负荷比较低的教学内容,如何提高运动负荷的强度?
第二节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发展(50分钟)
一、学生心理发展的具体内容
(一)认识发展的特点
• 1 、感知
• 2 、注意
• 3 、思维
(二)情感和意志发展的特点
• 1 、情感
• 2 、意志
(三)个性发展的特点
二、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
(一)促进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什么智力?
(主要的作用是改善促进智力发展的环境:如大脑的供氧状况、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对外环境的刺激的反应、对变化环境的分析与综合能力、观察能力等)
(二)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1. 中小学生有没有情绪?
2. 如何调节?
3. 体育活动能调节哪些情绪?
(三)有助于情感的发展。

如培养学生的友爱、乐观、同情等良好的情感。

问题:举例说明体育活动中人际交往的特殊性?
(四)锻炼意志,增强进取心。

问题:哪些体育活动能锻炼意志,增强进取心。

(五)培养与形成健康的个性。

问题:
1. 为什么说体育活动能形成健康的个性?
2. 个性与自由主义有区别吗?
3. 体育教材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三、在学校体育中提高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基本要求
(一)把心理发展渗透到学校各项体育活动中
(二)激发运动动机,培养运动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 首先,要努力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气氛;
• 其次,学校体育的内容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合理选择创编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娱乐性的体育运动项目和活动;
• 再次,学校体育学习与锻炼的手段和方法要丰富、多样,切忌采用单一死板的体育教学和锻炼手段和方法。

( 三)认识与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

问题讨论:
1.体育活动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吗?
如能, 在哪些方面发展起到作用?
2. 目前中学生意志力的现状如何? 体育活动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力的好处与短处分析
( 通过调查资料说明问题)
第三节学校体育与学生社会适应(50分钟)
一、认识社会适应及社会适应能力
(一)适应及社会适应:
·适应(生理学概念)——是指有机体改变其生理构造和功能以适应环境、图谋生存的过程·适应(社会学概念)——指个体或群体调整自己的行为使其适应所处社会环境的过程。

(二)社会适应能力及社会化
•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健康:指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具有良好人际关系和实现社会角色的能力。

它与人的社会化程度有关。

•社会化过程:家庭社会化——学校社会化——进入社会初期的社会化——完全社会化二、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
(一)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体育活动中的人际关系特点:单纯性(相对于功利性)、规范性(相对于多变性)、频繁性(相对于偶发性)、直接性(相对于间接性)。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抵抗挫折的能力:体育活动的竞争特点是与失败相伴的、体育活动是一个人为设置困难、障碍的过程。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规范及协作精神:体育活动中的“ 规则效应”——游戏规则能培育学生遵守纪律、尊重裁判、公平竞争等道德规范。

体育活动中的“ 集体项目” 要求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体育活动的规则与道德规范与社会中的法律与道德规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三、在学校体育中加强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基本要求
(一)营造民主的体育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二)优化学校体育环境,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空间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六、小结:
1、认识与把握学生的身体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的阶段性特征与个体差异。

2、学校体育对于学生的身体发展、心理发展、社会适应具有积极的、能动的作用与影响。

3、正确认识与把握学生的身体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的阶段性特点、性别特点和个性特点才能有效地开展学校体育工作。

七、思考题:
1、分析学校体育与学生身体发展的关系。

2、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对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两个概念的认识。

3、提出自己对学校体育对学生身体发展影响的看法。

八、教学体会:
九、参考文献:
1、王健编著. 《学校体育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
2、周登嵩主编. 《学校体育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3、李祥主编. 《学校体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金钦昌主编.《学校体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