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的裘德》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名的裘德》读后感
最近看完哈代的《无名的裘德》,感慨万千,不知道是什么力量让我有勇气的读下去,但是我知道,整个故事就是一个悲剧。
全书以悲怆的笔调叙述了乡村青年裘德一生的悲剧。故事开端,男主人公仅十一岁,父母双亡,贫困孤苦而又多愁善感,但幼小心灵中已深深埋下了求索上进的宏志大愿。他初为乡村面包店小厮,后为石匠学徒,在艰苦劳作之余,摸索自学,排除重重障碍,来到他视为知识圣地的基督寺,但却只能以石匠之身久久徘徊于高等学府广厦深院的大门之外。女主人公是裘德的表妹淑,她聪颖美貌,更重要的是具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蔑视世俗和僵化的宗教,但她跟裘德的爱情却为教会所不容、世俗所不齿。裘德壮志不酬、谋职无路、告贷无门,绝望中,他的长子同弱妹幼弟一同吊死。淑遭此惨变,终向命运和教会屈服,离开了深爱的裘德,自由的思想、独立的人格均遭毁弃。裘德则终日纵酒,郁郁成疾,年未满三十即含恨而终。这就是故事的大致情节,我看完这本书后,不敢相信有如此的爱情,但它也的确讲的不只是爱情,大概还关系到宗教,信仰,社会环境,或许还与其它。
但在这个故事中,不管怎么,不管什么世俗,宗教等等,他们还是相爱了,还是走到了一起,本来故事到这里就可以很完美了,他们也可以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过的很好,可是那个时候的环境只能如此,如果你不屈从于它,那么就只能经历更多的苦难。本来再伟大的爱情,被生活如此的折磨后,也会褪色,可是他们一如既往的坚持,一如既往的爱下去,直到一件让人感到悲惨的不能再悲惨的事情发生。
当我看到那一页的时候,我的心震撼了,他们夫妇两个本来出去刚找好工作回来,却发现三个孩子都倒在地上,此时此刻他们的悲伤已经无法用表情或者行为来表达了,他们倒在地上失声的痛苦着,好像正遭受着地狱般的痛苦,而孩子们留下来的纸条:“我们太多了,算了吧”更是一群缺少爱的孩子们发自心灵深处的呼喊,小裘德爱父母,爱弟弟妹妹,可是父母成天心情不好,根本就没时间爱他们。他渴望爱,偏偏又不能得到爱。他不理解父亲为什么老是出走,不理解父母既然觉得小孩已是累赘,既然都不想要他们了,还要继续添孩子。小裘德相信父亲的不幸,是因为他们这些不该来到世上的孩子造成的,他爱这个家,因而采取了一个最极端的行为,决定自己毁灭自己,于是,一个人世间最惊心动魄的惨剧就这么发生了。
正是这个惨剧的发生,给本来有点希望的裘德和淑重重的一击,就这样他们的希望全没了,因为孩子就是希望啊,可现在没有了孩子,也就没有了他们的爱情的结晶,所以他们绝望了。淑认为这是上帝在惩罚他们,也正是这样,淑才离开了裘德,她是不得不离开啊,因为她深信上帝在惩罚他们。
就这样,一段本该完美的爱情破灭了,悲剧由此而诞生。
谈到悲剧的诞生,我不得不想起尼采的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他提出了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日神的光辉使万物呈现出美的外观,制造一种幻觉,酒神象征着情绪的放纵,它的一种状态是一种痛苦与狂喜交织的颠狂状态。我们都很喜欢听音乐,而音乐正是日神与酒神精神的一种综合情绪的表露。尼采认为,看悲剧时,"一种形而上的慰藉使我们暂时逃脱世态变迁的纷扰",通过个性的毁灭,我们反而感觉到世界生命意志的丰盈和不可毁灭,于是生出快感。现实的苦难化作了审美的快乐,人生的悲剧化作了世界的喜剧,肯定生命,连同它必然包含的痛苦与毁灭,与痛苦相嬉戏,从人生的悲剧性中获得审美快感。这就是酒神精神的要义。
日神精神就是沉湎于外观的幻觉,反对追究本体,酒神精神却要破除外观的幻觉,与本体沟通融合。前者用美丽的面纱遮盖人生的悲剧面目,后者揭开面纱,直视人生悲剧。前者教人不放弃人生的欢乐,后者教人不回避人生的痛苦。前者迷恋瞬时,后者向往永恒。日
神精神的潜台词:就算人生是个梦。我们也要有滋有味地做这个梦。不要失掉了梦的情致和乐趣;酒神精神的潜台词是:就算人生是幕悲剧,我们也要有声有色的演这幕悲剧,不要失掉悲剧的壮丽和快慰。
在这本书中裘德和淑就表现了一种酒神精神,他们本可以想到他们在一起也许就是一幕悲剧,但是他们还是要冲破世俗,宗教的束缚去寻求真正的爱,去有滋有味的直面人生的悲剧。他们也准备有声有色的去演这一幕悲剧,不想失掉悲剧的壮丽和快慰,但是孩子们的死对淑的打击太大了,她在精神上崩溃了,她倒在了上帝的脚下。这样,一幕悲剧还是上演了,并且还是彻底悲惨的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而这本书的作者写出这部悲剧所要反映的,是资本主义侵入英国农村城镇后所引起的社会经济、政治、道德、风俗等方面的深刻变化以及人民(尤其是妇女)的悲惨命运,深刻的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法律和宗教的虚伪性,这也是哈代小说所具有的独特思想和尖锐的批判性。而且袭德的这番经历,就是英国十九世纪后半叶乡村教育逐渐普及后有知识的一代青年劳动者要求改变自身地位的图影。淑作为继承父业的圣像工艺师和受过师范教育的青年女子,社会地位与裘德大同小异。不过身为女性,她的思想言行更体现了当时英国已经萌动的女权运动,而在气质上,她更比裘德多一番接受新思潮的敏锐激进;逊一筹抵挡恶势力的勇敢执著。在现实生活中,这一类型的青年男女,经过自我奋斗,向来不缺少成功的例子,但终属凤毛麟角;在通常情况下,总是受当时社会条件制约,宗教和世俗的束缚,即使付出高昂而又惨痛的代价,也终难如愿。哈代以他自称的“诚挚派”小说家的态度,塑造了这一对失败者,这本身就具有一种社会批判的力度。
看完书的同时,我还继续看了由《无名的裘德》改编的电影《绝恋》,在这部电影中导演虽然削弱了哈代小说的思想与批判性,但是却以此塑造了一场确实可以成为“绝恋”的爱情。裘德是个忠于权威,受习俗教条约束的规矩人,淑却是个向往自由,不喜欢封建约束的女孩,两人虽个性上天差地别,关系是表兄妹,却相爱了。在这部影片中还有一个情节就是淑的一段心里的自白:你去教堂是为了什么?影片在这里提到上帝,从而更加体现出打破禁忌是不可能的,而上帝也是残酷的,是他创造了人类,还要打破人类的爱。用淑的语气说:你怎么知道是上帝创造了我们!但是她最后在死了孩子以后依然屈服于上帝,而裘德却没有,反而最后当淑离开他的时候,他大喊出一句让人潸然泪下的话:要是世界上只有一对夫妻,那就是我们!也许这就是电影所要表现的“绝恋”吧!
看完这部电影,有种感觉,自己好像一个被关在一个密封的盒子里,无论怎样呐喊,外面的人都听不到,自己也听不到。不管世人对它的评价如何,但当裘德在风雪中喊出近乎自白的宣言时,当他消瘦的身姿挺立在悠扬的音乐中时,导演的目的已经达到:借哈代的手,描绘了一个男人刻骨的爱与不悔的坚持。从本质上说,导演的目的便是拍一部不错的爱情片,而他也确实成功了。至于其他的深度,也有,却无需深究。最后,这片子的结尾很阳光,很有不屈不挠的积极精神,因为在这个时代,这样可以激励更多的人去追求他们所想要的爱情。
我一直想知道为什么要叫“无名的裘德”,最后终于知道了,就是悲惨的命运啊!是啊,当梦想没有了的时候,当他爱上自己的表妹的时候,注定他的命运是悲惨的。禁忌永远是打不破的话题,本身也是难以打破。很多影片都是以性爱来讲述禁忌,而本片却用真爱,上帝去讲述禁忌。但是每一次都没办法去打破禁忌,这一次也不例外.。裘德爱上了自己的表妹,就算不说,也知道这是错误的,但在爱情上,又有谁说的清楚谁对谁错呢?真正爱对方的人,会说:我爱你,我不怕别人知道我们没结婚。而没经历过的就会说:这怎么行呢!禁忌永远都是禁忌。裘德的姨妈说:我们家的人注定没有好的姻缘,你和你表妹其实都是孤儿,虽然两人出身在不同的地方,却有着相似的经历。再经过了种种的事的磨合,有了爱也是必然的。确实是这样,同样的磨难会让两个不认识的走到一起,还会让他们深深的相爱。
让我们再看看裘德悲惨的一生吧!他虽然是威塞克斯农村的一个孤儿,但自幼聪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