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工程及污染源强分析

合集下载

污染源调查与工程分析

污染源调查与工程分析
S——排气管道的截面积,m2; u——废气平均流速,m/s。
含某污染物的废气排放总体积:Vi=Q∙h (m3) 式中:h——废气排放时间,s。 废气中某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为:Gi=Vi∙Ci∙10-6 式中:Ci——废气中某污染物的浓度,mg/m3。
(kg)
(2)物料衡算法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 物料量等于产品量和物料流失量的总和。 计算公式为: ΣG=ΣG1+ΣG2 式中:ΣG——投入物料量总和;
讨论这个定义!
污染环境的物质发生源称之为污染源
(source)

污染源的分类 污染物的分类
污染源的分类
按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将污染源分为:自然污染
源和人为污染源, 按环境要素的影响,可分为:大气污染源(高架 点源、线源、面源),水体污染源(地面水污染 源、地下水污染源、海洋污染源),土壤污染源。 按污染源几何形状分可分为:点源、线源、面源。 按污染运动特性分为:固定源、移动源
(4)交通污染源调查
机动车的种类、数 量、年耗油量、燃 油构成、成分、排 气量等
污染物排放量核算方法
(1)实测法(已投产 的污染源) (2)物料衡算法
(3)经验估算法
(1)实测法(已投产的污染源)
工厂和车间外排废水排放量估算:Gi=Q∙Ci∙10-6 (t/a) 计算气体中的某污染物的排放量,先计算废气流量: Q=S∙u 式中:Q——废气流量,m3/s;
Pij
i 1
n
P
式中:P——评价区域内所有污染源的等标污染 负荷之和; Kj——无量纲,它可以确定评价区的主要 污染源及污染源的排序。Kj值最大者为主要污染 源。
1.2.3

塑料颗粒生产项目工程污染源源强分析

塑料颗粒生产项目工程污染源源强分析

塑料颗粒生产项目工程污染源源强分析该项目厂房、办公生活区、污水池等均利用原有己建的设施,施工期主要仅在生产车间内安装加工设备及完善治污设施,施工期环境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主要对营运期环境影响进行分析。

3废水污染源强分析拟建项目水污染物主要为生活污水、生产废水。

(1)生活污水本项目建成后,职工总数为10人,约5人住厂。

参照《福建省行业用水定额》(DB35/T772-2013),不住厂职工用水按50L∕p∙d计算,用水量为0.25t∕d;住厂职工按150L∕p∙d计算,用水量为0.75t∕d;全厂生活用水量为1.0t∕d(300t∕a),排污系数取0.8,则生活污水量为0∙8t∕d0厂内每年生产300d,则每年生活用水量为300t∕a,排水量为240t∕a,主要污染物为COD、氨氮、SS o(2)生产废水拟建项目生产废水主要为清洗废水和地面冲洗水,主要含SS和PE农用膜碎片,该部分废水产生量为270.2t∕d(81060t∕a),废水处理前的泥沙悬浮物(SS)浓度高达3000mg∕L-30000mg∕L,经“水力筛+竖流沉淀”处理后全部回用于生产车间清洗工艺。

4废气污染源强分析本项目建成后,以电能为主要能源,不使用煤、油等燃料,且破碎工序在喂料口进行了水喷淋,故不产生粉尘。

本项目废气主要为原材料装卸粉尘、熔融废气和废滤网焚烧炉尾气。

(1)原材料装卸粉尘本项目所用的原材料来自烟地生产过程中的废弃农用膜,含水率较高(达20%),在卸货过程中无组织排放产生的粉尘量极少,可以忽略不计。

(2)熔融废气和废滤网焚烧炉尾气生产过程中产生废气的环节为线圈加热熔融塑料膜排放的熔融废气和废滤网焚烧炉尾气,主要成分为非甲烷总烧。

废滤网经专用焚烧炉焚烧后回用于生产,尾气依托造粒车间的处理设施处理后排放。

由于要使废PE塑料处于熔融状态,根据本项目产品特性,需加温到110~200°C左右,在此过程中,通常塑料聚合物单体或添加剂、防老剂、稳定剂等有少量挥发,从挤压机孔隙间逸出,进入车间。

污染物源强及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污染物源强及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污染物源强及污染防治措施分析施工期污染物排放及污染防治措施分析:1、废气施工期扬尘污染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地基开挖及建筑施工等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扬尘等。

运输、装卸、储存水泥、砂石、混凝土等建筑材料时,如施工方式不当,将会产生扬尘与粉尘。

灰土拌和、混凝土拌和加工会产生扬尘和粉尘。

施工所需散体建筑材料数量较大,施工将增加车流量,另外建筑砂石、土、水泥等泄漏会增加路面起尘量。

主要通过洒水、打围作业降低粉尘污染。

2、噪声本项目施工期存在挖土机、搅拌机等高噪声设备的影响,在装饰工程及设备安装期间还会有切割机等设备噪声及其他安装噪声产生。

在土建阶段对环境产生影响较大的噪声源主要是土方挖掘、地面夯实等,土建阶段使用的施工机械等。

此外,施工期间,车辆运行较为频繁,交通噪声影响突出,特别是夜间,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施工噪声势必对周围噪声环境造成影响。

尽量选用低噪设备,在污水站点场地建筑的施工期间,将高噪声设备布设于离周围相对较远的施工场地中部,工地周围设立围护屏障,也可以在高噪声设备附近加设可移动的简易隔声屏,尽可能减少设备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3、固体废物工程用地较为平坦,无深沟斜坡,地形起伏较小,主要为平缓山地,本工程施工挖方量约为15000m3,外借外借500m3(外购),回填使用约14000m3(包括表土回填1300m3),弃方1500m3。

平均施工人员按40人计,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按0.5kg/d计,工程施工期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0kg/d。

生活垃圾依托已有设施收集,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

4、水环境施工期废水包括施工废水及人员生活污水。

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平均施工人员按40人计,人均用水量约为25L/人•d计,生活污水产生系数按0.8计,则施工期生活污水产生量为0.8t/d,根据类比,生活污水的COD、BOD、SS浓度分别为:300mg/L、150mg/L、150mg/L,施工期360d,各污染物产生量如下表:表5-4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及污染物产生量后回用于农家乐等绿化。

污染源调查与工程分析

污染源调查与工程分析

污染源调查与工程分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而要有效地解决环境问题,首先需要对污染源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细致的工程分析。

这就像是医生给病人看病,只有找到了病因,才能对症下药,开出有效的治疗方案。

污染源调查,简单来说,就是要找出那些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源头。

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它需要我们像侦探一样,细致入微地去搜索、观察和分析。

我们得先明确调查的范围和对象。

是一个工厂?一个区域?还是一条河流流域?范围不同,调查的重点和方法也会有所差异。

比如,对于一个工厂,我们要关注它的生产工艺、原材料的使用、能源的消耗,以及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的排放情况。

在调查过程中,现场观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我们要亲自走进工厂车间、排污口、储存设施等地,看看实际的生产过程和污染物的排放方式。

同时,还得查阅大量的资料,包括企业的环评报告、生产记录、环保设施的运行台账等等。

除了现场观察和资料查阅,采样监测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通过采集废气、废水、土壤等样品,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我们能够准确地了解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和排放量。

这就好比给污染源做了一个“体检”,让我们对它的“健康状况”有了更清晰的数据支持。

而工程分析,则是在污染源调查的基础上,对污染产生的过程、原因和治理措施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剖析。

比如说,一个化工厂在生产某种产品时,会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和物理过程。

我们要弄清楚每一个步骤中,哪些物质会转化为污染物,它们是怎么产生的,以及产生的量有多少。

这就需要我们具备扎实的化学、物理知识,还要对工厂的生产工艺有深入的了解。

通过工程分析,我们可以找出污染产生的关键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治理措施。

比如,是不是可以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或者增加环保设备,提高污染物的处理效率?以一家造纸厂为例,在污染源调查中,我们发现它的废水排放量较大,且化学需氧量(COD)和悬浮物(SS)浓度超标。

通过工程分析,我们了解到,在制浆过程中,大量的木质素和纤维素等物质溶解在水中,导致了废水的污染。

Chapter3污染源评价与工程分析

Chapter3污染源评价与工程分析

Chapter3污染源评价与工程分析一、污染源调查与评价1、污染源与污染物污染源——对环境产生污染影响的污染物的来源(场所、设备和装置)污染物——在开发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凡以不适当的浓度、数量、速率、形态进入环境系统而产生污染或降低环境质量的物质和能量。

污染源的分类2、调查的内容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当地环境状况,确定污染源调查的主要对象;根据各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确定工作等级,确定污染源调查的范围。

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排放方式、途径及污染源的类型和位置。

工业污染源:生产管理、生产工艺和污染物排放、生产发展;农业污染源:种植业、畜禽和水产养殖业;生活污染源:城镇居民人口、居民供排水状况、生活垃圾、民用燃料、城市污水。

交通运输调查内容:交通噪声、车辆尾气、车辆事故污染等;周围环境背景。

3、污染源调查的一般方法(点面结合,详查、普查结合)区域污染源调查详查:重点污染源调查;普查:区域内所有的污染源进行全面调查项目剖析:排放方式、规律;污染物的理化、生物特性;主要污染物的追踪分析(工程分析)。

4、污染物排放量的确定方法(1)物料衡算法ΣG投入=ΣG产品+ΣG流失式中ΣG投入——投入系统的某种物料总量;ΣG产品——进入产品中的该物料总量;ΣG流失——生产过程中该物料流失的总量。

(2)经验公式计算根据生产过程中单位产品的排污系数进行计算,求得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方法。

Q=KW(3)实测法通过对某个污染源现场测定,得到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和流量,然后计算出排放量。

Q=CLC:实测算术平均浓度(mg/m3)L:烟气或废水的流量(m3/h)Q:污染物排放量(kg/h)(4)燃烧过程主要污染物的计算SO2 G=BS×D×2×(1-η)B --耗煤量,T;S –煤的含硫率,%;D –可燃硫的含量,一般取80%;η—脱硫率,%烟尘 Y=B×A×D×(1-η)B --耗煤量,T;A –煤的灰分,%;D –灰分中烟尘的含量,%;η—除尘率,%η=(1-η 1)(1-η2 )5、污染源评价类别评价方法综合评价方法——潜在污染能力评价等标污染负荷法;排毒系数法;等标排放量法。

污染源调查方法与工程分析

污染源调查方法与工程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分析分析方法
• 1、类比法:是用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 有项目的设计资料或实测数据进行工程分 析的常用方法。 采用此法时,为提高 类比数据的准确性,应充分注意分析对象 与类比对象的相似性和可比性。如工程一 般特征的相似性、污染物排放特征的相似 性和环境特征的相似性等。
• 2、物料衡算法:总投入=总产品+总流失 的关系
• Nokia于2003年对其一款3G手机进行了生命周期分 析。在此次生命周期分析中,针对一次能源消耗 (PEC)全球变暖指数(GWP)、臭氧破坏潜力指 数(ODP)、酸雨指数(AP)、人体健康损害指数 (HTP)、光化氧化污染潜力(POCP)等环境影响 方面对一款3G手机进行了生命周期评价。
• 分析功能单元设定为:一部3G手机(包含电池和 充电器),平均使用状态,寿命为2年。生命周期 阶段涉及手机的原材料提取和加工、零部件制造、 零部件运输、手机组装、手机运输、手机使用。 由于缺乏数据的支持,生命周期末期阶段没有被 包含到此次分析中来。这部手机具有一些最新的 功能,例如蓝牙、摄像、游戏、MP3等。手机的 焊接全部实现无铅焊接。分析软件使用Gabi3.0。 在分析中设定了两种用户使用行为,如表一所示。
• 2 LCAiT
• LCAiT(LCA Inventory Tool)乃是瑞典 Chalmers Industriteknik所开发出的软件,它 仅提供有限的数据库,包括能源、生产燃料及物 流、化学物质、塑料、纸浆及纸制品等内容,其 优点是可外接其他数据库,适合具有物质能量流 动概念的非专业技术的初学者使用。
• 农业污染源的调查内容:重点是农药、化肥使用 不合理产生的环境污染物;农药、化肥使用情况 的调查、农业废弃物的调查、农业机械使用情况 调查。

Ch3 污染源调查与工程分析2

Ch3 污染源调查与工程分析2

• (2)具有针对性 工程分析时,应在清楚了解建设 工程分析时, )
项目性质和污染特征的基础上, 项目性质和污染特征的基础上,在众多的污染因素中筛 选出影响范围大并有致害威胁的主要因子作为评价的主 攻对象,尤其应明确拟建设项目的特征污染因子。 攻对象,尤其应明确拟建设项目的特征污染因子。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1-3-31
3.3.4工程分析的工作内容
• 各种不同的工程项目,工程分析的内容有 各种不同的工程项目, 差异。确定工程分析的工作内容的根据: 差异。确定工程分析的工作内容的根据: • 1.建设项目的工程特征:项目类型、性质、 建设项目的工程特征:项目类型、性质、 建设项目的工程特征 规模、开发建设方式与强度、 规模、开发建设方式与强度、能源与资源 用量、污染物排放特征。 用量、污染物排放特征。 • 2.项目所在地的环境条件。 项目所在地的环境条件。 项目所在地的环境条件
• (1)类比分析法 ) • 利用同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已有资料 或实测结果进行收集、整理分析; 或实测结果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充分注意分析 对象与类比对象的相似性。 对象与类比对象的相似性。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1-3-31
3.3.3工程分析的方法
• (2)物料衡算法 从生产过程的物料投入和产出的物 ) 料平衡关系来求出污染物的排放量。 料平衡关系来求出污染物的排放量。它要求对生产过程 生产工艺、化学反应、原料和燃料情况等) (生产工艺、化学反应、原料和燃料情况等)和管理状 况必须有深入的了解和作充分的分析;物料衡算是理想 况必须有深入的了解和作充分的分析; 状态下的理论计算, 状态下的理论计算,结果得出的污染物产生量往往有一 定的差别(比实际量偏低),应考虑适当修正。 ),应考虑适当修正 定的差别(比实际量偏低),应考虑适当修正。 • 物料衡算的主要计算原则:生产过程中投入系统的物料 物料衡算的主要计算原则: 总量必须等于产出的产品量和物料流失量之和。计算通 总量必须等于产出的产品量和物料流失量之和。 投入=∑G产品 产品+∑G流失; 流失; 式:∑G投入 投入 产品 流失 • 式中:∑G投入 投入系统的物料总量;∑G产品 产出产 式中: 投入 投入系统的物料总量; 产品 投入-投入系统的物料总量 产品-产出产 品总量; 流失-物料流失总量 品总量; ∑G流失 物料流失总量; 流失 物料流失总量;

污染源调查与工程分析

污染源调查与工程分析

第三章污染源调查与工程分析1. 污染源:指对环境产生污染影响的污染物的来源。

2. 污染物:在开发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凡以不适当的浓度、数量、形态进入环境系统而产生污染或降低环境质量的物质和能量。

3. 污染源分类:4. 污染物分类:按理化、生物特性:物理:声、光、电、热、放;化学:无机、有机、石油类或重金属;生物:病菌,病毒,霉菌,寄生虫卵;综合污染物:烟尘、废渣,致病有机体。

按环境要素:水:感官:乙醛,油类;毒理:Hg P DDT 六六六;卫生:酸、碱,硫化物,锌;综合:COD PH SS。

气:感官:氰化物,CCl4、CS2、C6H6;毒理:NOX、SOX、HF、Cl。

综合:烟尘、粉尘、水雾、酸雾。

土壤:污染物的转化:5. 污染源调查的原则:⑴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当地环境状况,确定污染源调查的主要对象;⑵根据各专项环评导责确定工作等级及污染源调查范围;⑶选择排放量大,污染严重的因子作为主要污染因子。

6. 污染源调查内容:工业、生活、农业污染源调查。

7. 工业污染源调查内容:⑴企业和项目概况;⑵工艺调查;⑶能源、水源、原辅材料情况;⑷生产布局调查;⑸管理调查;⑹污染物治理调查;⑺污染物排放情况调查;⑻污染危害调查;⑼发展规划调查。

8. 生活污染源调查内容:⑴城市居民人口调查;⑵城市居民用水和排水调查;⑶民用燃料调查;⑷城市垃圾及处置方法调查。

9. 农业污染源调查内容:⑴农药使用情况调查;⑵化肥使用情况调查;⑶农业废弃物调查;⑷农业机械使用情况调查。

10. 污染源调查的三个阶段:准备,调查,总结。

⑴准备阶段:明确调查目的,制订调查计划,做好调查准备,资料收集,分析,工具准备,搞好调查试点。

⑵调查阶段:生产管理,污染物治理,污染物排放,污染物危害,生产发展调查。

⑶总结阶段:数据处理,建议档案,评价,文字报告,污染源分布图。

11. 污染源调查的一般方法:可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分为详查和普查。

重点污染源调查称为详查;对区域内所有污染源进行全面调查成为普查。

Ch3 污染源调查与工程分析1

Ch3 污染源调查与工程分析1

3.1.2几个基本概念
• 1): 大气污染源 • 2) :地表水污染源 地表水污染源 • 环境要素 3) :水体污染源 地下水污染 水体污染源 • 4): 海洋污染源 • 5): 土壤污染源 • 6): 噪声污染源 • 运动特性 :固定源和移动源 固定源和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1-3-31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1-3-31
3.2.1污染源调查的内容
• (3)能源、水源、原辅材料情况—能源构成、 能源构成、 能源、水源、原辅材料情况 能源构成 产地、成分、单耗、总耗;水源类型、供水方式、 产地、成分、单耗、总耗;水源类型、供水方式、 供水量、循环水量、循环利用率、水平衡; 供水量、循环水量、循环利用率、水平衡;原辅 材料种类、产地、成分及含量、消耗定额、 材料种类、产地、成分及含量、消耗定额、总消 耗量。 耗量。 • (4)生产布局调查 总体布局、原料和燃料堆 生产布局调查—总体布局 总体布局、 放场、车间、办公室、厂区、堆渣场、 放场、车间、办公室、厂区、堆渣场、污染源位 绿化带等。 置、绿化带等。 • (5)管理调查 管理体制、编制、生产制度、 管理调查—管理体制 编制、生产制度、 管理体制、 管理水平及经济指标;环境保护管理机构、 管理水平及经济指标;环境保护管理机构、环境 管理水平等。 管理水平等。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1-3-31
3.1.1工程分析的目的及其与污染调查的关系
(2)工程分析是 工程分析是EIA中其他工作的基础;工程分析的准 中其他工作的基础; 工程分析是 中其他工作的基础 确性和深入程度, 确性和深入程度,对EIS的质量和水平有重要影响 的质量和水平有重要影响

第三章污染源评价与工程分析

第三章污染源评价与工程分析
2
一、污染源调查的意义和目的
G 投 入 G 产 品 G 流失
意义
是环境评价工作的基础; 掌握污染源的种类、数量及其分布; 掌握各类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及其随 时间变化状况。
目的:判断一个区域内的主要污染源和主要
污染物,为环境评价和治理提供依据。
3
二、污染源调查内容
G 投 入 G 产 品 G 流失
式中: GSO2 ——SO2产生量,kg/h; B——燃煤(或燃油)消耗量,kg/h; S——煤(或油)中全硫分含量,%。 D——可燃硫占全硫量的百分比,%(煤一般取80%,油取100%); η——脱硫设施的去除率。
15
G 投 入 G 产 品 G 流失
✓ 2)燃煤烟尘排放量的估算
Y=B×A ×D×(1-η)
19
作业
G 投 入 G 产 品 G 流失
某厂有一台沸腾炉,装有布袋除尘器,除 尘效率为85%,用煤量5t/h,煤的灰分为 25%,煤含硫2%。求该锅炉的SO2 (kg/h) 、烟尘产生量( kg /h)各为 多少?
5
G 投 入 G 产 品 G 流失
(三)农业污染源调查
农药使用情况; 化肥使用情况; 农业废弃物和农业机械使用情况调查; 水体流失情况。
(四)交通污染源调查
噪声调查和汽车尾气调查。
6
三、污染源调查方法
G 投 入 G 产 品 G 流失
1、区域污染源调查:普查和详查。 2、具体项目的污染源调查:
12
G 投 入 G 产 品 G 流失
例3-1 某厂共有两个污水排放口。第一 排放口排放废水400t/h,COD的平均浓 度为300mg/L;第二排放口排放废水 500t/h, COD的平均浓度为120mg/L. 该厂全年连续工作,求该厂全年COD的 排放量。

第三章 污染源调查和工程分析

第三章 污染源调查和工程分析

某楼盘设计1500户,估算其一年居民用水量(吨)? 1500×3×0.22×365=361350吨 污水排放量是多少?
(2)生活污水污染物浓度的确定
生活废水浓度值 CODcr BOD5 SS 200 mg/L 氨氮 35 mg/L
250 mg/L 180 mg/L

关于印发第三产业排污系数(第一批、试行) 的通知 (粤环〔2003〕181号)
100 % 52 %
据物料衡算和题中提供的信息,从废水流失 的六价铬只有50%,则全年从废水流失的铬 =4t×50%×52%=1.04(t)
思考练习题

某化工企业年产400吨柠檬黄,另外每年从废水中可
回收4吨产品,产品的化学成分和所占比例为:铬酸
铅(PbCrO4)占54.5%,硫酸铅(PbSO4)占37.5%,氢氧 化铝[Al(OH)3]占8%。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有六价铬 及其化合物、铅及其化合物、氮氧化物。已知单位产 品消耗的原料量为:铅(Pb)621kg/t,重铬酸钠

(2)资源、能源的储运分析 通过对建设项目资源、能源、产品、废物等 的装卸、搬运、储藏、预处理等环节的分析, 核定这些环节的污染来源、种类、性质、排 放方式、强度、去向及达标情况,明确有关 的环境影响来源。

(3)交通运输影响分析 结合资源、能源、产品、废物的储运,给出 其各自的运输方式,包括公路、铁路、空运、 水运及管道运输等,分析物流输入、输出平 衡表,及由于建设项目施工建设及运行,使 当地及附近地区交通运输量增加和运量调整 所带来环境影响的类型、因子、性质及强度。
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燃煤量×煤的硫分含量(%)×2×0.8。
此公式的“2”是由燃煤燃烧硫反应式:S+O2=SO2得来 的。 通常情况下,煤中的可燃性硫占全硫分的70%-90%, 一般取80%,系数0.8就是由此得来。 如果有脱硫设施呢?比如:80%

污染源调查与工程分析

污染源调查与工程分析

污染源调查与工程分析近年来,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球性、普遍性的环境难题。

为了有效应对污染,我们必须首先进行污染源调查与工程分析。

本文将从污染源的定义、调查方法以及工程分析等方面展开讨论,为解决污染问题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一、污染源的定义在进行污染源调查与工程分析之前,我们需要先对污染源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污染源是指能够对环境、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能量或者活动。

根据不同的污染类型,污染源可以分为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两种。

点源污染是指能够明确界定和定位的污染源,如工业排放口;而非点源污染则是指无法明确界定和定位的污染源,如农田面源污染。

二、污染源调查方法在进行污染源调查时,我们需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调查和监测。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调查方法:1. 实地调查:通过实地考察污染源的周边环境、观察污染特征和现象,从而初步了解污染源的类型和排放情况。

2. 数据统计: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如工业企业的排放数据、农田使用的化肥农药量等,以获取污染源的详细信息。

3. 抽样分析: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测试,如水样、土壤样、大气样等,通过化验分析来确定污染源的种类和程度。

4. 历史调查:对污染源进行历史溯源,了解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而为工程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三、工程分析方法在进行工程分析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污染源的性质、程度以及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程度。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工程分析方法:1. 溯源分析:通过分析污染物的性质和浓度等信息,追溯其可能的来源和传输途径,确定主要的污染源,为进一步控制和治理提供方向。

2. 模型模拟:利用数学模型对污染源进行模拟和预测,评估不同措施对污染改善的效果,为制定控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3. 生态分析:对污染源周边的生态系统进行分析,了解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程度,为生态修复提供指导意见。

4. 经济评估:通过对污染的经济损失和环境效益进行定量分析,评估不同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为决策提供参考。

第三章 污染源评价与工程分析

第三章 污染源评价与工程分析

静电
95
18
例3-2 某厂全年用煤量30000t,其中用甲地煤15000t, 含硫量0.8%,乙地煤15000t,含硫量3.6%,SO2去除 率90%,求该厂全年共排放SO2多少kg?
G 2 80% 15000 0.8% 15000 3.6% 103 1 - 90% ( ) ( ) 1.6 66000 0.1 105600kg / a
Pij
Cij Sij
Qij
400 5.3 10 4 m 3 / d 1.4 105 m3 / d 150


27
(2)若区域内j污染源共有n个污染物,该污染源的 总等标污染负荷为Pj:
Pj
P
i 1
n
ij
(2)
某污染源共有n个污染物, i=1,2……n
28
(3)若该区域第i种污染物共有m个污染源,该污染 物的总等标污染负荷为Pi:
二氧化硫 (SO2) 总悬浮颗粒物 (TSP) 可吸入颗粒物 (PM10)
二氧化氮 (NO2)
一氧化碳 (CO)
6.00 20.00
臭氧(O3)
1h平均
0.16
0.20
35
Pij
Cij Sij
Q
Gij Sij
表1 废气污染源评价结果表
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 污染源等标污 (×109Nm3/a) 染负荷Pj 烟尘 SO2 310920 (×109Nm3/a) 327760 污染源 负荷比 Kj(%) 90.7 污染源位 次 1
的可比较值,从而确定出主要的污染物和污
染源。
24
二、评价方法
等标污染负荷法
综合考虑排污量和污染物的危害性。

污染源评价与工程分析

污染源评价与工程分析

污染源潜在污染能力主要取决于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性 质、排放方式等。 污染源对环境产生的实际污染效应,不仅取决于污染源 本身的特性,还取决于环境的性质(背景值、自净能力、 扩散条件),接受者的性质,以及各种污染物之间的作 用和协同效应等 。
GSO 2 2.857V H2S
如果有脱硫装置,则排放量的计算公式为:
GP (1 )GSO 2
排放系数法——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
氮氧化物的计算
燃料燃烧生成的氮氧化物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燃料 中所有的含氮的有机物,在燃烧时与氧反应生成的大量 的一氧化氮,通常称为燃料型氮氧化物; 二是空气中的氮在高温下氧化为氮氧化物,通常称为 温度型氮氧化物; 天然化石燃料燃烧过程中生成的氮氧化物中,一氧化 氮占90%,二氧化氮占约10%
实测计算法
常用的公式为:
G j K j QT
如果污染源有几个排放口,每个排放口所排放的废水或废 气中污染物不只是一种,则 污染源中每种污染物的排放总 量的计算公式为:
G j K ij QiT
i 1 n
实测计算法
实测法最主要的优点是数据从实地测量中得到的,因而 比其它方法更接近实际,比较准确;
第二讲 污染源评价与工程分析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工程分析
项目建设单位提出已批准的建设项目建议书
1.研究国家有关的法律文件 2. 研究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其它文件 筛选重点评价项目 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和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
环境现状调查
国家、地方有关法规、标准
环境影响预测
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
GCO 2330 qw
w表示燃料中碳的质量分数,%,;q表示燃烧不完 全者,%,可见表9-15。

污染源调查与工程分析

污染源调查与工程分析
现有项目的设计资料或实测数据进行工程分析的常用 方法。为提高类比数据的准确性,应充分注意分析对 象与类比对象之间的相似性。
(1)工程一般特征的相似性 所谓一般特征包括建设项目的
性质、建设规模、车间组成、产品结构、工艺路线、生产方法、 原料、燃料来源与成分、用水量和设备类型等。
(2)污染物排放特征的相似性 包括污染物排放类型、浓度、
净化气体 Q1 C1 G1
2021/3/6
污染源调查与工程分析
G2
7
解:计算每小时进入某除尘系统的烟尘量G0 G0=Q0·C0=12000×2200×10-6=26.4kg 因为G0=G1+G2,所以 G1=G0-G2=26.4-22=4.4kg 由于不考虑除尘系统漏气,则: Q1=Q0=12000标m3 计算净化后的废气含尘浓度C1 C1=G1/Q1
B、利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计算了重点工厂的Pn、Kn,
各河系流域的Pm、Km,以及各工厂的Pm、Km。详见
以下各表。
2021/3/6
污染源调查与工程分析
16
表1 污染物的污染负荷比
顺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0总21计/3/6
污染物名称 酚
硫化物 氰化物
铬 汞 砷 铜 氟化物 锌 镉 铅 11种
等标污染负荷(Pi总) 925.13 483.97 207.08 24.15 9.83 6.00 4.5 2.83 1.67 0.5 0.28
污染源调1查66与6.工0 程分析
污染负荷比 %(Ki) 55.53 29.05 12.43 1.45 0.59 0.76 0.27 0.173 0.10 0.03 0.017 100.00 17
2021/3/6

工程施工环境污源(3篇)

工程施工环境污源(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施工现场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不仅影响生态环境,还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工程施工环境污源。

一、空气污染1. 施工扬尘:施工现场的土方开挖、装卸、运输等环节都会产生大量扬尘,污染空气。

此外,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混凝土搅拌等也会产生扬尘。

2. 施工机械排放:施工现场的施工机械如挖掘机、装载机、压路机等,在运行过程中会排放尾气,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对空气质量造成影响。

3. 燃烧排放:施工现场的焊接、切割等作业需要使用燃料,燃烧过程中会产生有害气体和颗粒物,污染空气。

二、水污染1. 施工废水:施工现场产生的废水包括冲洗车辆、冲洗设备、冲洗地面等,其中含有大量悬浮物、油脂、泥沙等污染物。

2. 施工渗漏: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施工机械等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渗漏,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

3. 施工废弃物:施工现场产生的废弃物如废混凝土、废砖块等,若处理不当,会污染水体。

三、土壤污染1. 施工废弃物:施工现场产生的废弃物如废混凝土、废砖块等,若处理不当,会污染土壤。

2. 施工废水:施工现场产生的废水若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污染土壤。

3. 施工机械排放:施工现场的施工机械如挖掘机、装载机等,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对土壤造成破坏,污染土壤。

四、噪声污染1. 施工机械噪声:施工现场的施工机械如挖掘机、装载机等,在运行过程中产生较大噪声,影响周边居民生活。

2. 施工活动噪声:施工现场的土方开挖、装卸、运输等环节会产生较大噪声,影响周边环境。

五、光污染1. 施工照明:施工现场的照明设备如探照灯、路灯等,若使用不当,会产生光污染。

2. 施工广告:施工现场的广告牌、宣传画等,若设置不当,也会产生光污染。

综上所述,工程施工环境污源主要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和光污染。

为了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质量,施工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工程及污染源强分析
3.1拟建项目工程概况
主要包括项目名称、建设性质(新建、技改扩建)、建设地点、工程内容(主体工程、公用及辅助工程、环保工程、依托工程)、投资总额、环保投资、产品方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职工人数、年工作小时等。

3.2技改扩建项目老污染源情况
对技改扩建项目应首先对老项目作回顾性工程分析及污染源和生态环境影响的调查分析,并说明与新建项目的关系。

老污染源分析应以实测为主,可用物料平衡法进行核实和调整。

实测数据可引用环境监测部门近年监督性的实测数据,对数据的代表性应作说明,缺项应进行补测。

企业自测值可根据具体情况参照使用。

实测数据应取二个生产周期的平均值,并与生产负荷相对应。

老污染源回顾性评价内容应包括工程内容,污染物发生量、主要环保设施及其运行效率、污染物排放量、环评批复内容、目前运转状况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内容。

由于客观原因实际生产量低于设计规模或设备能力的,应同时分析满负荷时污染物的发生量、排放量。

3.3拟建项目的工程分析
拟建项目的工程分析应以物料平衡估算为主,配合同类污染源的类比调查或实测进行核实和调整。

工程分析的目的是获得二组数据:
一是主要污染因子的年发生量数据(t/a);
二是主要污染因子的小时或日最大发生量数据(kg/h、kg/d)。

其中年发生量数据用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结合设备能力加以确定,小时或
日最大发生量数据用生产设备开足时产污情况加以确定。

工程分析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项目平面布置图图示比例为1:1000―1:5000,图中应含指北标志及比例尺。

二、物料及能源消耗表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包括名称、种类、形态、规格、理论和实际单耗和年耗等),以表格形式表达。

三、主要原辅材料的理化性质及毒性毒理情况。

四、主要生产设备、公用及贮运设备清单。

五、带有污染物排放标志的工艺流程图化工项目还应列出化学反应式。

流程图以装置(单元)为单位,以工艺过程为基础进行绘制。

流程图上应对废气、废水、固废选用分类代号,并按排放部位和污染物排放类别依次编号(包括无组织排放源)。

六、主要物料的平衡图及水平衡图按生产工序和操作方式作好分步的和总过程的物料衡算和水平衡,并以框图形式表示物料去向和分配。

关注关键物料和元素的单独平衡及去向分配。

七、工程项目运行时排放的污染物(化学的、物理的)影响生态环境的可能方面。

八、生产原理、操作方式和产污环节、排放方式及工艺设备说明(包括物料贮运方式、路线,物料及试剂回收,废弃物料堆存、运输,公用辅助工程) 。

3.4污染源强分析
原则上采用“三本帐”模式逐项分析计算(包括正常工况和非正常工况),并结合同类污染源的类比监测、调查分析结果。

一、说明资料收集、类比调查及污染源现场调查监测等信息数据得出的依据,数据的科学性、可靠性、适用性(包括数据内容、来源、获得方法、类比工艺企业的可类比性、污染源现场监测方案与生产实际的相关性、符合性及理论测算公式的通用性、权威性等方面的说明)。

二、结合工程分析,按废水、废气、固废(残液)、噪声、放射源等分别论述项目污染源的来源、名称、类别、性质、发生量、组成(主要污染物)、浓度、排放方式(有组织、无组织、连续、间歇、稳定、波
¤pù p. ìQð动)、排放高度、排放去向(回收利用、排入环境、进处理系统等),及季节性生产差异。

三、说明产生的污染源经治理后(或按达标排放的要求),污染源和污染物排放量及排放速率。

对特定的污染物提出治理效率和最终排放去向的要求和建议。

四、通过对治理工艺及技术水平分析,论述污染物的达标可行性。

五、编制污染源强汇总表。

表明污染物发生量、达标排放量、削减量三组数
据,用表填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