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五篇-毕业生就业会遇到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精选5篇)
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精选5篇)第一篇: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摘要:随着我国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以及现今就业环境的严峻,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现在人们议论的焦点。
本文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行分析,继而提出个人认为比较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原因对策曾经,大学生都是天之骄子,上了大学就意味着迈入了黄金殿,此后必定衣食无忧,飞黄腾达,然而现今很多大学生刚毕业就失业,或者是总找不到自己满意理想的工作。
据社会科学院调查统计,2008年大学生失业率为9.1%,2010年为12%,2011年为17.5%,且还在逐年增加。
按照这个趋势,我预计今年的大学生失业率为25%左右。
总的来说,形势不容乐观。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今大学生就业难呢?我认为应分为以下几点:1.个人原因(1)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
首先,地域观念,大学毕业生总是认为在大都市发展有机遇有前途,这导致需要大学生的地方无人问津,而大都市则人满为患。
其次,单位观念,大多数大学毕业生认为只有在大单位、大企业才会使自己有一个更好的待遇,才能使自己的未来更加美好,很多人宁可失业,也不想去小企业就职。
而因为这些观念的影响使得不同地区,不同单位,就业情况严重失衡,因而导致失业率增加。
(2)大学毕业生能力发展严重失衡。
现今,大学生在校期间并不能使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均衡发展。
比如,有些人在大学期间仍像高中那样只注重考试,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忽略了锻炼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社交能力,这就导致了他们毕业找工作时空有满腹经纶却不能够展示出来。
(3)大学毕业生看不清实际情况,对自己期望过高。
许多大学生仍然意识不到现今社会的就业问题,仍然总以为自己是天之骄子,总是认为企业给出的薪水太低,目光短浅。
如今,人才市场竞争激烈,即使是重点大学毕业生也是随处可见,因而企业在招工时定下的初期薪水自然不会太高,达不到很多大学生的期望。
2024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2024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一、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问题。
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压力日益增大。
尽管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在努力为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服务,但仍有许多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高校扩招:自1999年以来,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使得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
然而,这也导致了毕业生数量的急剧增加,使得就业市场供过于求。
经济发展速度放缓: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逐渐放缓,这直接影响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而影响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
产业结构调整:我国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传统产业逐渐衰退,而新兴产业尚在发展阶段,这导致部分专业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进而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
大学生自身原因:部分大学毕业生在专业技能、实践经验、职业规划等方面存在不足,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进而影响了其就业。
三、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政府层面(1)加强政策引导: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农村及边远地区就业,同时为其提供相应的政策和待遇保障。
(2)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为其提供创业指导、资金支持等方面的帮助。
(3)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政府应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引导高校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层面(1)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高校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其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
(2)加强职业规划教育:高校应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目标,提高其职业规划意识和能力。
(3)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高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了解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持。
大学生自身层面(1)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大学毕业生应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技能、实践经验、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浅析及对策探讨(含5篇)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浅析及对策探讨(含5篇)第一篇: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浅析及对策探讨题目: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浅析及对策探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有效地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已成为社会、学校、学生及家庭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探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既有宏观方面就业环境的影响,也有高等教育结构以及毕业生个人和用人单位等多方面的原因。
1.高校毕业生的增加速度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不相适应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是由毕业生的供给与市场的需求决定的,并与经济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及产业升级的速度紧密相关。
高校毕业生的增加速度,远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
尽管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高等教育大众化,但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所宣扬的多为高等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能动作用,诸如扩大内需、缓解社会就业矛盾,满足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教育要求等等,很少触及到大众化与大学生就业之间的互动关系,以致社会、学校和个体均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准备不足。
2.社会对劳动力需求速度与社会劳动力增长速度不相适应作为就业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毕业生市场,无疑受到所处社会经济结构和劳动力供需关系的影响。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主要采取一种增长优先的发展战略,致使新增的众多企业和经济项目对劳动力的吸纳需求相对下降,造成了“高增长、高投资、低就业”现象。
1980~1989年,1991~1995年和1996~2000年,中国GDP平均增长率分别为9.3 %、12 %和 8.3 % ,就业增长率分别为 310 %、1.2 %和 0.9 % ,就业增长弹性系数分别为0.332、0.1和0.1,呈不断下降的趋势。
与此同时,我国社会所需就业的劳动力却迅速增加。
“十五” 期间,每年城镇平均新增劳动力 290 万人,加上现有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等,每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人员达 2 200 多万,按GDP 每年增长 7%~8% ,每年新增就业岗位 700万到 800 万,年度就业岗位缺口为1400-1500万人,再加上农村还有1.5亿的富余劳动力,整体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尖锐。
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4篇,大学生面临就业问题及如何解决
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4篇,大学生面临就业问题及如何解决间屡次面试失败,甚至在离校毕业后面对诸多选择,经过权衡利弊之后还是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岗位。
划、找不到与自身职业发展相匹配的单位、以及对自身认识的不足,这主要是由于前期没有做好职业规划所造成随着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在不少招聘会上,大学生求职都出现了盲目跟风现象,一些知名企业或者是热门是热门岗位,受到了大多数专业学生的青睐,不少学生不论自己的职业理想是否与.这些热门门企业相一致,条件是否符合那些热门岗位的需求,常常是一窝蜂地前去应聘。
尽管大学生们非常重视和追求兴趣爱好与个人才能的发挥,但面对现实,他们往往缺乏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在临近毕业找工作时,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出现就业迷茫,继而从众跟风,大家都觉得好的工作单位一哄而上。
4.大学生的职业心态欠佳由于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压力,大学生在踏上找工作之途后,很容易陷入迷茫、焦灼的状态,特别是当四处碰壁的时候。
很多大学生在碰壁之后就开始变得不自信,然后就开始降低期望,或者就越来越觉得自己不值钱,甚至洗碗都觉得可以尝试了。
如果在接连碰壁之后,可能就会乱了阵脚,失去了方向。
如何准确地进行自我定位?首先对自己的认识要客观,知道自己可以胜任什么,不能胜任什么。
其次,对当前的就业大背景要有清醒的认识。
在寻求就业的过程中,对自身要有客观的认识,也要对求职就业做长远的打算。
2.充分调理好自身的知识结构充分调整好自身的知识结构,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将学到的知识归纳总结,重新调理,让专业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知识结构是用人单位对岗位的重要要求,是职业生涯的坚实基础,也是求职人员求职过程中的重要保障。
3.规划好自身的职业生涯毕业后,大学生将面对复杂的社会。
在这样的社会中想要立足,需要的不仅仅是获取物质,更需要的是他们能够体现出自身的价值。
但现实是,大部分大学毕业生没能对自身的职业方向做出正确的定位,对自己未来从事什么职业显得很迷茫。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解决方案5篇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解决方案5篇关于大学生就业难解决方案(精选篇1)1、大学生自身作出调整和努力其一,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
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空闲岗位。
小城市、乡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业、私企业等还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
大学生还应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
还可以将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区锻炼成才,逐步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
其二,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个人的素质、能力、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
其三,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
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2、高校的改革其一,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
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招生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结合,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并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学校和专业,减少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
其二,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不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
其三,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对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__和综合素质,同时,积极吸收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学等专长的老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来。
其四,以就业为导向,加快高校的教育与教学改革。
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与建议
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与建议现代社会,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虽然大学生拥有相对高的学历和知识水平,但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并不总是容易的。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与建议。
一、就业困难的原因1. 教育体制不尽完善大部分学校更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大学生毕业后也不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
此外,一些专业的就业前景较差,也会加大大学生找工作的难度。
2. 求职技能不足许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自我定位不清、职业规划不清、求职技巧不佳等问题,导致了出现流于表面的应聘简历和没有感觉的面试表现。
3. 其他因素除了教育体制和求职技能以外,就业需求、市场需求、经济发展等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大学生的就业难度。
二、解决方法1. 完善教育体系学校应当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促进学生与社会和企业的互动,让大学生变成一个拥有多重技能的多面手。
2. 提高求职技能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参加职业培训和考证,适当地开拓自己的专业范围,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从而有更好的机会拿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3. 强调与企业的沟通学校应该积极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加大与企业沟通的力度,了解市场最近的就业形势、需求方向和职业规划,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
4. 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各种实习、实训和志愿活动,积累一定的基础经验、实践能力和人脉资源。
在未来的求职过程中,这些都会成为它强有力的背景支撑。
总之,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一项重要问题,我们需要继续深入探讨,并对其进行有计划地解决。
学生也应该更加重视自己的就业形势,努力实践和提高自己,为将来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就业难的反思(有参考内容)(推荐五篇)
大学生就业难的反思(有参考内容)(推荐五篇)第一篇:大学生就业难的反思(有参考内容)大学生就业难现状的思考2011年12月3日,双选会如期举行。
游走在人群中,第一次产生了危机感。
从1978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截止2011年夏季,我国已铸造大学生成品近1.2亿,意味着每十个中国人,就有一个大学生。
人活着就要衣食住行,就要生存,就要工作——大学生就业。
目前,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保持着“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状态,供需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1.劳动力供给过剩与供给不足并存从总量看目前仍存在劳动力供给过剩状况,而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劳动力供给不足现象。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一部分在职劳动力由于技能或经验知识即人才资本存量不能适应新的产业及其带来的新就业岗位,造成结构性失业,成为新的失业群体;同时由于人力资本质量水平低下,造成就业风险率增大,工作稳定性减弱。
2.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和城市两个“市场”的非对称性。
与其他多数发展中国家不同,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并非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因素,而是明显受到体制和人为因素的制约。
3.劳动力市场失灵。
劳动力供求不平衡,必然出现就业难的社会现状。
事物的成因有内外之分。
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内因是主要因素。
1.毕业生专业实力不强,社交能力欠缺,缺乏社会实践经验,自身综合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2对个人的合理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有所欠缺。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毕业学生对未来职业虽然有所明确,但在具体细化和长远规划上仍存在一定的缺陷,目标不够明确。
3.其他因素。
例如:缺乏挑战精神、创新能力匮乏等都是当代大学生普遍的弱点。
更有甚至因为诚信缺失而造成就业危机。
再者,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选地域,挑单位,重薪酬的误区。
从外因看,1.国家政策因素。
首先,大学生就业壁垒重重。
我国在劳动制度、人事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不完善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外部原因。
大学生就业问题总结
\# 大学生就业问题总结引言大学生就业问题在当前社会中备受关注。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
然而,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面临着就业困难和就业压力。
本文将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问题一:就业观念不合理大学生就业观念的不合理往往是导致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过去的观念中,大学生普遍认为只有进入知名企业或政府机关才算是成功就业。
然而,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只有几个优秀学生能找到理想工作的时代已经过去。
大学生需要更加理性地面对就业,不应片面追求知名企业的工作,而应注重个人能力和发展潜力。
解决办法:大学生应该加强对就业观念的正确引导。
学校、家长和社会应共同合作,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认识到就业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培养实用的技能和才能,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问题二:就业途径单一目前,大部分大学生为了求职仅局限于应聘招聘会或通过网络投递简历。
然而,这种就业途径的单一性导致了竞争的激烈和机会的减少。
同时,很多行业的就业岗位并不会通过招聘会等传统方式进行招聘,因此大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开拓更多的就业渠道。
解决办法:大学生应加强就业信息的搜集和了解,广泛地参加各类招聘活动,包括企业宣讲会、职业规划讲座、社会实践等,寻找更多就业机会。
此外,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积极参与各类专业社交网站和招聘网站,充分利用好互联网资源。
问题三: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在校期间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缺乏实践经验成为就业过程中的一大障碍。
现在,许多企业更注重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而非纸上谈兵的理论知识。
解决办法:大学生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在校期间,可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实习和创业实践等活动,争取更多的实践机会。
此外,大学生还可以利用假期时间参加工作岗位,锻炼工作能力和实践经验,提升竞争力。
问题四:职业规划不清晰许多大学生在就业前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盲目地找工作,缺乏明确的发展方向。
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对策思考论文(共6篇)【论文】
第1篇:地方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初探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大学生人数逐年递增,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人数增加,就业难,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特别是高职院校毕业生面临的困境更加复杂。
造成如此困境的因素有很多,如毕业生自身学业不精、缺乏自信,没有职业规划;学校自身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与企业脱节、实习实训条件不足;国家、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等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笔者试图找出地方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一、地方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1、学生专业技能不扎实、就业观念滞后、不愿意就业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中专对口招生和参加高考经过本科院校多轮筛选剩下的学生,生源质量低下。
大多数学生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能力差,导致了基础课以及专业技能学的不够扎实,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学生毕业时对自己本身缺乏职业规划,就业定位不准确,一些学生好高骛远,然而眼高手低,怕吃苦,不肯脚踏实地,只愿选择高薪又舒服的部门和岗位;相反的,一些学生缺乏自信,觉得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不能够胜任企业的岗位需求。
2、学校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实习实训条件不足、就业指导体系不完善学校不顾自身师资和硬件条件,盲目跟风,争先恐后开设社会上需求较好的热门专业,然而由于师资力量匮乏和响应硬件条件不完善往往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低下。
课程设置不能与企业接轨,陈旧老化,导致学生所学与企业需求严重脱轨。
实习不能专业对口、实训设备落后、数量不足,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得不到提升,难以形成岗位职业能力。
学校就业指导的机构体系设置不健全,缺少经过正规和系统化培训的就业指导教师。
就业知道工作不能深入细致,方式方法简单,从而导致学生没有建立起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系统化的就业理念和意识。
3、就业大环境严峻,一些企业唯学历论思想严重以及政府就业政策不完善近年来,高校毕业生逐年递增,加之互联网等新兴科技的崛起,传统制造业企业不断倒闭,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
关于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五篇
关于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五篇关于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五篇【篇一】**年,**市采取多项措施,拓展就业空间,搭建就业平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帮助毕业生实现“成才梦,就业梦”。
截至目前,全市实名登记应届高校毕业生6040人,登记率100%。
实现就业5289人,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88%。
一、工作现状一是继续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
将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纳入“双创”工作总体安排,加强就业创业培训,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年内举办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能力提高培训15期,750人参加培训,举办大学生自主创业培训18期,560人参加培训。
二是积极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增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信心。
及时为各类高校毕业生提供政策咨询、就业失业登记、职业指导、职业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等一站式服务,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共为77名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支付一次性创业奖励,为92名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支付首次创业补贴18.4万元,为高校毕业生创业人员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共74户,发放金额,极大地鼓舞了高校毕业生的创业热情。
三是举办双创活动,营造良好氛围。
举办了以“青春喜迎十九大,创业共圆中国梦”为主题的**市第三届创新创业大赛。
各县(区)精选30个创业项目参加比赛,使创业大赛成为了创业者们培养创新意识、展现创新才能的有效平台。
四是加大招录力度,夯实基层队伍。
先后组织了4个批次1048人的考录工作,其中公开考录主任科员以下职位公务员44名,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584名,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和医护人员321名(中小学教师199名、医护人员122名),招聘**年政府雇员99名。
二、存在问题一是就业观念存在偏差。
许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缺乏自谋职业、自主择业的观念,对就业形势认识不到位,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不强,不愿意到环境艰苦、条件较差的岗位就业,也不愿到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就业,一心向往党政机关和高收入单位。
二是本地就业渠道不宽。
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与解决
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与解决在当今社会,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才市场的竞争加剧,如何解决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了一个迫切的课题。
本文将就学生就业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问题分析学生就业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就业压力增大: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就业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不仅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竞争意识。
这使得很多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感到压力巨大。
2. 就业信息不对称:许多学生对于职业市场的信息了解不足,往往无法准确把握就业形势和需求。
这导致了他们在选择专业或者就业方向时盲目决策,从而增加了就业风险。
3. 实际操作能力不足:学校培养模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
这使得许多毕业生在进入职场后往往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工作环境,从而延长了他们的求职周期。
二、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学生就业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1.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口才表达、团队合作、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培养。
这将帮助学生提升竞争力,增加在就业市场上的优势。
2. 加强就业指导:学校可以设立就业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相关就业信息和指导。
通过开展就业讲座、职业规划等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就业形势和职业发展方向。
3. 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学校与企业可以建立紧密的沟通和合作机制。
通过举办招聘会、提供实习机会等方式,增加学生与企业的接触,提高就业机会和就业匹配度。
4. 加强实践教学:学校应该注重实践教学,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项目,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
5. 推动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创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另一种途径。
学校可以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提供相关创业支持和资源,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总结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又严峻的问题,但通过采取一系列的解决方案,我们可以逐步改善这一状况。
就业感想与心得体会(精选5篇)
就业感想与心得体会(精选5篇)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就业感想与心得体会(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就业感想与心得体会1对于我们来说就业是一个不再是一个遥远的话题。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深切地感受到所面对的就业压力。
学校就业指导课正好为我们这样迷茫着的大学生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通过在就业指导课上的学习,我觉得,我们就更应该好好考虑就业这个问题,那样才不会被将来的就业打个措手不及,我有如下几点感想:就业是决定一个人以后要干什么的,要从事什么行业,要走什么的样的道路的事,所以它是一个人生中一件很重要的事。
我想,我们最开始意识到就业之难,是在高考志愿的取舍中。
众多的高校、各种各样的专业,一大堆的志愿,一大堆的选择,一股脑而全摆在眼前,无从下手、无从抉择。
脑海里浮想着多年后的自己应该有什么样的工作,应该有什么样的人生。
经过深思熟虑,工工整整、虔诚地填写好志愿,那应该是人生就业指导的第一部分了。
进入大学后,渐渐褪去来时的一腔热血、踌躇满志。
心绪开始慢慢沉淀,也开始认认真真的替自己的未来考虑了。
那些不着边际的理想、空想也从我身上蒸发。
我们所关心的不再是乌托邦,而是现实的世界。
大学,一个从理想世界到残酷社会的跳板,让我们有幸生在理想之中,又可以目睹社会现实的残酷的一面。
我觉得,人生和做事一样,要有计划、有规划、有步骤,才能做到有备无患、有条不紊,尽善尽美,永远打胜仗。
上完老师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很有感触。
似有“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原先的天真烂漫的想法从脑海中浮现,又消失,替代的是新的观念,稳重了,踏实了,似有惊醒梦中之人。
这才发觉,现实不如理想般美好,我们也不应该对现实渴求什么,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路,理想和现实是有着不可越过的鸿沟,但经过细心经营也会别有洞天,让人痴迷、让人向往。
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五篇
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五篇第一篇: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是人才资源的主要来源。
可是近几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就业难度日益突出,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步增多,如果不能有效应对,不仅可能对人力资源市场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还会影响社会稳定。
通过了解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问题与原因,针对上述问题和原因,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为政府、教育机构及社会各界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强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力,提供有效参考。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几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率不断呈下降趋势,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大学生缺乏自主择业目标,跟风现象严重随着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在不少招聘会上,大学生求职都出现了盲目跟风现象,一些知名企业或者是热门岗位,受到了大多数专业学生的青睐,不少学生不论自己的职业理想是否与这些热门企业相一致,条件是否符合那些热门岗位的需求,常常是一窝蜂地前去应聘。
尽管大学生非常重视追求兴趣爱好与个人才能的发挥,但在现实面前,他们往往缺乏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在临近毕业找工作时,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出现就业迷茫,续而从众跟风,大家都觉得好的工作单位一哄而上。
2、非高薪不干,非大城市不去当前,许多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过分看重工作待遇,忽略自身特点和长远发展及用人单位要求,他们往往看重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忽略了个人理想与国家、社会利益的结合,忽略了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这种以自身利益为中心,比较功利的现象比较严重。
有些大学生受经济利益驱使,人生价值发生了倾斜,在选择上过分选择经济条件好、生活环境舒适、工资收入高的发达地区,而较少考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
而且,许多大学生在择业时不考虑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要求,把个人兴趣爱好放在首位,不愿到不利自身发展的地方去。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和对策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和对策在这个经济环境下,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挑战。
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大学生的就业率低下。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不是近期才存在的,而是一个长期且逐年恶化的问题。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如今,在全国范围内,无论是从学生自身角度,还是从国家的政策角度来看,都已经到了必须要解决的时候。
一、大学生就业问题存在的原因1. 教育不匹配教育不完全适应当前就业市场的需求是大学生就业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地转变。
大学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无法满足现代市场对人才的要求。
因此,纵观整个就业市场,我们能发现一个现象,许多专业和领域的人才供应超过了需求,同时,对于一些真正需要人才的行业,则是资源短缺。
2. 社会转型社会的转型也是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对于大学生的需求越来越严格。
而这也要求大学生具有更高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社会文化和结构的变化也对整个社会的就业难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 自我就业意识薄弱在就业方面,许多大学生都是抱着“用人单位应该来找我”的思路。
他们不愿意走出去,向招聘人员展示自己优秀的能力和专业技能,也不愿意主动去寻找工作机会。
这样,就会降低他们的就业机会,进而让招聘人员对于本专业人才的认可度也会降低。
此外,一些大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迷恋网络游戏、娱乐和消遣等活动,对自身的专业和行业没有强烈的了解和深入的学习。
二、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的措施1. 教育改革针对教育不适应就业市场的问题,进行教育改革和调整是解决就业困难的关键。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通过课程的改革和内容的更新,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加符合现代所需。
加强行业企业化教学,推进企业与学校对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同行业企业的技术以及创新理念,增强企业实践能力。
制定有针对性的招聘计划和岗位需求,减少“用人不当的情况”,让更多的应届毕业生有机会进入行业发展。
关于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五篇
关于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五篇1. 就业观念的转变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但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是否我们对就业存在一些误解或偏见。
对于许多毕业生来说,他们期望从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中立刻获得高收入和职业发展机会。
然而,毕业生应该逐渐转变就业观念,明白职业生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积累经验和不断学习,方能取得更好的职业发展。
2. 多样化的就业机会现在的毕业生面临的就业机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丰富多样。
除了传统行业,如金融、教育、医疗等,现代社会崛起的互联网行业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毕业生应该通过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技能,发现适合自己的行业,并不局限于传统的就业路径。
3. 培养全面的就业竞争力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毕业生需要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毕业生还需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此外,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实习,担任学生组织中的职位,可以增加毕业生的社会经验和领导力。
4. 建立良好的职业网络职业网络对于毕业生来说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他们找到工作机会和获得职业指导。
毕业生可以通过线上社交媒体平台,如领英,建立自己的专业人脉。
此外,参加职业展览会和行业研讨会也是扩展职业网络的好途径。
5. 持续学习和进修毕业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相反,它标志着一个新的开始。
毕业生应该持续学习,并通过进修或自学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工作过程中,毕业生还应该关注行业的新动态和趋势,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
总之,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话题。
我们需要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培养正确的就业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并建立良好的职业网络。
通过持续学习和进修,我们可以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上脱颖而出,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关于就业问题的心得体会5篇
关于就业问题的心得体会5篇就业的含义是指在法定年龄内的劳动者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进行的务工劳动。
就业界定:一是就业条件,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二是工资条件,指获得一定的工资;三是时间条件,即每周工作时间的长度。
下面是带来的有关关于就业问题的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关于就业问题的心得体会1一、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目前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正在打破一步到位、从一而终的旧的就业观。
毕业生也不必急于在短时间内找一个固定的“铁饭碗”,要树立不断进取的职业流动观念,并学会在流动中发现机会、抓住机会、把握机会。
提倡自主创业,自主创业是通过采取单干、合伙等方式创办公司或其他企事业单位,并依法获得劳动报酬的就业方式。
自主创业给具有创造力和活力的大学生提供了就业和深造以外的“创新之路”。
走向基层和农村,在目前我国大中城市、主要机关事业单位提供的就业机会日趋饱和的情况下,毕业生如果能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利用专业所学,奉献青春和智慧,将会在当前紧张的就业形势下开创新的天地。
发挥专业所长,毕业生在择业时首先要考虑所学的专业,以做到专业特点与职业要求相配,发挥专业优势;同时也要考虑综合素质和能力,一味强调专业对口,会使毕业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失去很多机会。
二、做足就业前的准备明确目标,在选择职业时,一定要认真分析自身专业、爱好、特长,多方倾听家长、师长及朋友的意见等,有目标地选择用人单位,既要考虑多选择几个单位,全面权衡,目标确定后咬定青山不放松。
掌握技巧,求职技巧包括自荐技巧、面试技巧、心态调整技巧等等。
自荐材料要根据用人单位特点、全面介绍自身情况,详略得当。
面试时要调整好心态,对应聘单位有详细了解,做到形象大方,充满自信,语言清晰,思维清楚,有的放矢。
心态健康,有竞争就有风险,参与竞争就难免要受到挫折。
对于就业竞争中的大学生来说,尤其要注意提高遭受挫折后的心理承受能力,把挫折看成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
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主动摆脱受到挫折后的颓丧情绪,认真分析失败原因,调整心态和择业目标,鼓足勇气,争取新的机会。
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一、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现代社会,就业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然而,在就业过程中,人们也会遭遇各种问题和困难。
本文将探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并提出相应的应对之策。
1. 就业压力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竞争的加剧,就业市场变得更加竞争激烈,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
许多大学毕业生发现,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并不容易,他们常常面临着来自家庭、社会和自我期望的巨大压力。
解决之道:面对就业压力,重要的是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和实习机会,同时多寻求支持和帮助,与同学、老师、招聘方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2. 缺乏就业机会在某些地区和行业,就业机会有限,对于求职者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尤其是在经济衰退时期,企业普遍减少招聘人数,许多人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
解决之道:面对就业机会的缺乏,求职者应寻找更多的渠道来获取就业信息,如互联网招聘网站、校园招聘会、人才市场等。
同时,扩大自己的职业范围,接受一些相对不太理想的工作,积累工作经验,为更好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3. 薪资待遇低许多求职者发现,尽管自己努力学习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薪资待遇并不理想。
尤其是刚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往往面临着低薪甚至是待遇不平等的问题。
解决之道:对于薪资待遇低的问题,求职者可以通过加强自我市场价值的培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同时,积极争取与公司进行谈判,展示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争取更好的薪资和福利待遇。
4. 行业不景气由于经济波动和市场变化,某些行业可能出现不景气的情况,招聘和就业的机会减少。
也有一些传统行业受到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冲击,岗位需求减少,给求职者带来了更多的困扰。
解决之道:面对行业不景气,求职者可以转变职业方向,寻找更具发展潜力的行业和岗位。
同时,通过继续教育和培训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适应行业变化,并尽可能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就业形势严峻,竞争激烈,给大学生们找到合适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挑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就业的现实问题,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应以学业为主,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提高综合素质。
同时,要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争取更多的实践经验和社会资源,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另外,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也是大学生就业的一项重要素质。
大学生应该培养创新意识,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充足准备。
除了自身的努力外,我们也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政府应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心和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支持政策,鼓励大学生积极就业创业。
学校应加强就业指导和培训,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和就业形势,并根据个人情况提供相应的就业帮助。
社会各界也应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积极提供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共同为大学生的就业搭建良好的发展环境。
此外,大学生自身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毕业后不要过分追求高薪和高职位,而是要注重实践经验和职业发展的长远规划。
要有尊重劳动的意识,愿意从基层做起,通过不断努力和学习,逐步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综上所述,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大学生应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应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机会。
只有通过合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才能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关于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关于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如今,随着高等教育普及率的不断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
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然而,随之而来的就业难题也日益严重。
笔者
认为,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和学生共同努力,形成多
方合力。
首先,政府在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政府应该加
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
一方面,政府可以设立
专项资金,用于创业培训和创业基金,为毕业生提供创新创业的机会
和资金支持。
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提供
税收减免和贷款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招收更多的毕业生。
其次,学校应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提高教育质量。
学校
应该积极引入行业专家,建立企业导师制度,使学生能够获得与市场
需求更加贴合的实践教育。
此外,学校还应该加强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提供就业信息和实习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顺利就业。
最后,毕业生自身也应该提高就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首先,
毕业生应该注重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既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要具备创新思维和跨学科能力。
其次,毕业生要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通过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毕
业生还应该积极参加各类就业培训和职业发展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
就业竞争力。
综上所述,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和学生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学校应该提高教育质量和就业指导工作,
毕业生自身也应该提高就业能力。
只有形成多方合力,才能更好地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五篇:毕业生就业会遇到的问题【篇一】**年,**市采取多项措施,拓展就业空间,搭建就业平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帮助毕业生实现“成才梦,就业梦”。
截至目前,全市实名登记应届高校毕业生6040人,登记率100%。
实现就业5289人,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88%。
一、工作现状一是继续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
将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纳入“双创”工作总体安排,加强就业创业培训,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年内举办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能力提高培训15期,750人参加培训,举办大学生自主创业培训18期,560人参加培训。
二是积极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增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信心。
及时为各类高校毕业生提供政策咨询、就业失业登记、职业指导、职业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等一站式服务,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共为77名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支付一次性创业奖励77万元,为92名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支付首次创业补贴18.4万元,为高校毕业生创业人员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共74户,发放金额1178万元,极大地鼓舞了高校毕业生的创业热情。
三是举办双创活动,营造良好氛围。
举办了以“青春喜迎十九大,创业共圆中国梦”为主题的**市第三届创新创业大赛。
各县(区)精选30个创业项目参加比赛,使创业大赛成为了创业者们培养创新意识、展现创新才能的有效平台。
四是加大招录力度,夯实基层队伍。
先后组织了4个批次1048人的考录工作,其中公开考录主任科员以下职位公务员44名,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584名,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和医护人员321名(中小学教师199名、医护人员122名),招聘**年政府雇员99名。
二、存在问题一是就业观念存在偏差。
许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缺乏自谋职业、自主择业的观念,对就业形势认识不到位,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不强,不愿意到环境艰苦、条件较差的岗位就业,也不愿到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就业,一心向往党政机关和高收入单位。
二是本地就业渠道不宽。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全市经济发展对就业拉动的作用不明显,新增就业岗位不多,高校毕业生大多首选在毕业地和外地大中城市就业,即使在本地就业的,多数人也只是选择参加录用招聘。
三是供大于求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近年来高校连年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远高于同期新增就业岗位的数量,加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城镇失业人员就业创业,增加了城镇就业压力。
三、对策一是加强政策宣传和落实。
结合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宣传工作,广泛开展新时期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各项政策的宣传,提高政策的知晓率。
二是加大创业扶持。
加强创业担保贷款工作。
积极搭建融资服务平台,放大创业担保贷款规模和覆盖面。
加强创业扶持和服务,全面兑现落实扶持政策。
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大赛及双创系列活动,激发高校毕业生的创业热情,营造良好环境。
三是组织开展专项服务活动。
紧紧围绕“服务民生、促进就业”主题,以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为重点,组织开展公共就业和人才专项服务活动,搭建供需对接服务平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四是加强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实名登记工作,及时录入金保工程信息管理系统。
加大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创业各项扶持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实施好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就业项目,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城乡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就业。
**年,**市采取多项措施,拓展就业空间,搭建就业平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帮助毕业生实现“成才梦,就业梦”。
截至目前,全市实名登记应届高校毕业生6040人,登记率100%。
实现就业5289人,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88%。
一、工作现状一是继续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
将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纳入“双创”工作总体安排,加强就业创业培训,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年内举办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能力提高培训15期,750人参加培训,举办大学生自主创业培训18期,560人参加培训。
二是积极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增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信心。
及时为各类高校毕业生提供政策咨询、就业失业登记、职业指导、职业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等一站式服务,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共为77名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支付一次性创业奖励77万元,为92名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支付首次创业补贴18.4万元,为高校毕业生创业人员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共74户,发放金额1178万元,极大地鼓舞了高校毕业生的创业热情。
三是举办双创活动,营造良好氛围。
举办了以“青春喜迎十九大,创业共圆中国梦”为主题的**市第三届创新创业大赛。
各县(区)精选30个创业项目参加比赛,使创业大赛成为了创业者们培养创新意识、展现创新才能的有效平台。
四是加大招录力度,夯实基层队伍。
先后组织了4个批次1048人的考录工作,其中公开考录主任科员以下职位公务员44名,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584名,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和医护人员321名(中小学教师199名、医护人员122名),招聘**年政府雇员99名。
二、存在问题一是就业观念存在偏差。
许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缺乏自谋职业、自主择业的观念,对就业形势认识不到位,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不强,不愿意到环境艰苦、条件较差的岗位就业,也不愿到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就业,一心向往党政机关和高收入单位。
二是本地就业渠道不宽。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全市经济发展对就业拉动的作用不明显,新增就业岗位不多,高校毕业生大多首选在毕业地和外地大中城市就业,即使在本地就业的,多数人也只是选择参加录用招聘。
三是供大于求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近年来高校连年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远高于同期新增就业岗位的数量,加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城镇失业人员就业创业,增加了城镇就业压力。
三、对策一是加强政策宣传和落实。
结合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宣传工作,广泛开展新时期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各项政策的宣传,提高政策的知晓率。
二是加大创业扶持。
加强创业担保贷款工作。
积极搭建融资服务平台,放大创业担保贷款规模和覆盖面。
加强创业扶持和服务,全面兑现落实扶持政策。
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大赛及双创系列活动,激发高校毕业生的创业热情,营造良好环境。
三是组织开展专项服务活动。
紧紧围绕“服务民生、促进就业”主题,以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为重点,组织开展公共就业和人才专项服务活动,搭建供需对接服务平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四是加强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实名登记工作,及时录入金保工程信息管理系统。
加大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创业各项扶持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实施好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就业项目,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城乡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就业。
【篇二】近日,央视新闻报道: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将达到834万,再创新高,就业问题面临着严峻形势。
如何促进这一群体的就业创业,如何为企业就业减负担、增活力、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呢?这个问题引人深思!高校毕业生是每年新增就业的重要群体,针对国际形势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压力,从今年1月1号起,“三年百万青年见习计划今年启动实施”,就业见习补贴范围扩展至到16-24岁的失业青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计划、基层成长计划、青年就业启航计划等专项计划等将共同发力,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当前我国就业总压力仍不减,在城镇就业的新增劳动力仍然保持在1500万人以上。
去年全年新增就业的总数是1361万,连续第六年每年新增就业1300万以上,去年年末全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是3.8%,这是近几年来的新低,就业岗位总体上是供大于求。
针对国际形势不确定因素影响下的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和用工压力,国家相关部门表示:为企业减负担、增活力,要一降低一提高,企业有活力,就业就有保证,加快会同有关部门,研究企业降低社保费率的实施方案,提高创业贷款额度,个人的贷款额度由10万提高到15万,小微企业由200万提高到300万。
就业优先,社保兜底。
社会保障网将继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合理均衡地方养老保险基金负担,将深入实施基金中央调剂制度,为实现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提升抗风险能力,还将继续推进市场化、多元化、专业化的投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正在建立,为满足不同群体的养老提供保障!【篇三】又是一年毕业季,对毕业生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就业!据市教育局统计,今年我市大中专毕业生预计达1.1万人。
为促进毕业生就业,我市积极实行各种带动就业创业政策,给稳定毕业生就业夯实了基础。
本报自今日起推出毕业季·就业季系列报道,共同关注毕业生就业创业现状。
如今5月过半,不少毕业生已经找到了去处,而没有找到工作的人也在四处奔波,希望尽快找到一份满意的职业。
毕业生希望找什么样的工作?他们最关心的是什么?遇到哪些难题?需要什么帮助?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市内应届高校毕业生,听他们说说自己的求职经历。
毕业季找工作面临挑战:难关重重自身存在诸多不足“首先是专业不对口,很受限。
其次是缺乏经验,竞争力不够。
”今年来,周新颖已经面试了七八家企业,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她有些疲惫了。
“出去面试了才知道自己的见识太少,应对能力也不行,比如面试被问到薪酬问题,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怕说多了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说少了又违心。
”她苦笑道,有很多职位都要求有工作经历,也是一道跨不过去的门槛。
“很多地方根本不考虑应届生。
”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的蒋泽颖也很苦恼,因为实践经验的不足,也曾被拒之门外,好在如今她已经与钟山区的一家医院建立了劳动关系,正式走上工作岗位。
期待希望更多好政策,更有针对性在就业的大潮中,毕业生们在政策的帮助下、学校的帮助下,通过自己不断地努力去争取就业的机会,在表达感激的同时,希望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希望学校多开设一些有实操性的讲座,来提升我们的面试能力。
”周新颖告诉记者,政府和学校引进招聘的企业很多,但是很多专业要求很高,希望企业能够适当放宽条件,提供更多的岗位,给应届生更多的机会。
【篇四】重新审视我们的发展思路与发展导向,坚持就业优先的经济发展战略。
治理失业和扩大就业,应当成为政府经济政策的一个独立目标,而不能被淹没在经济增长目标之中。
对各级政府业绩的考核和政策效果的评价,应该把就业问题的解决放在优先位置。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增加就业机会。
实践证明,最能够吸纳就业的,不是尖端高的大企业,而是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中小企业。
凡是中小企业多、第三产业发达的地区,就业压力均较小;凡是大企业多的地区,就业压力反而较大。
我国的江浙和东北地区就是典型的例子。
因此,要扩大就业,必须更加重视支持和发展第三产业、中小企业。
采取更加积极的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
各级政府要通过宏观调控这只“手”,出台更加积极的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
积极开发和创造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公益性岗位,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到农村就业。
要引导大学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把目光由原来的国家机关、重点单位转向那些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就业地区由那些经济发展地区转向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