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流变学检测及临床应用价值

合集下载

血液流变学检查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血液流变学检查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影响的科 学 , 文就血 液 流变 学检 查 临床 应 用价 值进 行分 析 。 本
【 键 词 】血 液 流 变 学 检 查 临床 应 用 价 值 分析 关 【 图 分 类 号 l R 1 1 4 中 3 . 3 2 【 献标 识 码 lA 文
【 章 编 号 】 1 7 —0 4 (0 90 () 1 9 1 文 6 4 7 22 0 ) 4e一0 6 一O 空腹采血 。 梗 、 心 中风 等 特 殊 急 重 症 病 例 除 外 , 需 要 注 明 餐后 几 但 小 时 采 血 。3采 血 部 位 为 前肘 静 脉 。 血 针 头 以 内径 大小 为 好 , () 采 进 入 血 管 后 压脉 带 应 至 少放 松 5以 上 再抽 血 , 宜 抽 得 太快 , s 不 抽力 不 宜 太 大 , 免 对 红 细 胞 造 成 损 伤 。4 抗 凝 剂 以 肝 素 为 宜 , 可 用 以 () 也 E TA代 替 , 与全 血 比例 要 准 确 , 量要 准确 至刻 度 , 微 颠 倒 D 且 血 轻 混匀数次 , 既要充分混匀又要防止溶血 。5标本采集完毕后, () 最好 于 2 mi ~4 完成 测 试 , 0 n h 否则 会 引起 结 果 的 偏 低 或偏 高 。 标 本 一 血 般 在 室 温 (5 5 贮 存 , 存 于 4C冰 箱 可 延 长 至 l h 1 ~2 ℃) 若 " 2。 2 6 2 操 作 要 求 ( ) 温 度 应 控 制在 (7 .) . . 1测试 3 士0 5 ℃范 围 内 , 度 变 化大 , 差就 越 大 ;2输 入 被 检者 的姓 名 、 别 、 龄等 温 误 () 性 年 信息, 以便使结果 与不同年龄 段的参考范 围做 比较 ,3不能使用 () 抗凝 不 完 全 的 血 样 ;4) 样 时应 掌 握 适 当 的 角 度 和 力 度 , 血 样 ()I I 1 让 沿测 试 杯 内 缓 慢 滑 入 , 忌 用 力 过 猛 , 免 产 生 气 泡 , 响 结 果 。 切 以 影 2 6 3 质量 控 制 血 液 是一 种 由红细 胞 及 多种 成 分 组成 的 . . 复杂 的 非 牛 顿 流 体 , 粘 度 测 定 的影 响 因 素 很 多 , 血 液 流 变 学 其 且 的检 测 方 法 是 一 种 物 理 方 法 , 由于 目前 尚 未研 制 出 理想 的定 值 质 控 物 , 主 要 以 室 内 质 控 为 主 , 间 质 控 未 能 开 展 。 以 , 样 做 仍 室 所 怎 好 血 流 变 的 质 量 控 制 系 统 , 保 证 它 的 检 测结 果 能 满 足 临 床 决 定 并 性 水 平 的 需 要 显 得 尤其 重要 。 合 本 科 在 实验 过 程 中实 行 质 量 控 结 制 的 体会 认 为 工 作 中需 注意 以下 几 个 方 面 :1仪 器 工作 的环 境 要 () 求温 度 在 1 ~2 ℃ , 对湿 度 < 0 , 电压 变化 , 8 5 相 8% 无 无磁 场 干扰 ;2 () 结 合 本科 使用 的仪 器试 剂 、 洁 剂 、 准 物 及 实 验 用具 等 , 定 出 清 校 规 合 格 的 检 测 方 法 , 写 自 己的 操 作 程 序 (OP 件 )并 不 断 改 进 ; 编 S 文 , () 于 各 实 验 室 使 用 的仪 器 型 号 不 同 , 择 的 切 变 率 不 同 , 实 3鉴 选 各 验 室 应 当 挑 选 不 同性 别 、 同年 龄 段 的 人 群 标 本 , 出 自己 的 实 不 做 验 室 参考 值 , 参 考 值 应 与大 多数 文 献 报 道 的参 考 值 相 近 ; )f 且 (  ̄ 4 l 果 日常 工 作 允 许 , 选 做 双 份 实验 和 核 对 实 验 , 也 是 鉴 定 标 本 可 这 测 定 中随 机误 差 , 定 重 复性 ( 密 度 ) 差 的 一 种方 法 。 确 精 误 实验 结 果

血流变检测报告

血流变检测报告

血流变检测报告1. 简介血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所表现出的流体力学特性的一门学科。

血流变学检测可以通过血流变仪器对血液的黏滞力、流变指数、剪切应力等进行定量测量,从而评估血液的流动性能。

血流变学检测在临床医学中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心脑血管疾病、炎症性疾病以及某些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2. 检测方法血流变学检测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包括全自动血流变仪、半自动血流变仪以及手动方法。

其中,全自动血流变仪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检测设备,它能够实现更快速、准确的检测,并能同时获得多个参数的测量结果。

而半自动血流变仪则需要操作人员进行一些手动操作,适用于检测规模较小的实验室或诊所。

手动方法则需要操作人员手动进行血液样本的处理和测量,可以用于一些简单的初筛或临床现场使用。

3. 检测参数血流变学检测可以获得多个参数,以下是常见的几个血流变参数的介绍:3.1 黏度黏度是血液在流动中所表现出的黏性特征,通常用黏度系数来表示。

黏度的变化会影响血流的畅通性,太高的黏度会增加血流阻力,而太低的黏度则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增加。

血流变检测可以衡量血液的黏度,帮助判断黏度异常是否与疾病有关。

3.2 剪切应力剪切应力是指血液流动时,流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剪切力。

剪切应力的大小与血液的流动性能密切相关,血液的剪切应力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导致血流阻力增加,进而影响血液循环。

3.3 流变指数流变指数是衡量血液流动特性的一个指标,它可以反映血液对剪切应力的响应程度。

血液的流变指数可以用来评估血液的流动性能,以及判断血液中是否存在异常成分或疾病。

4. 临床应用血流变学检测在临床医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和临床价值:4.1 心脑血管疾病血流变学检测可以帮助评估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液流动性能,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预测预后。

通过测量血液的黏度、剪切应力等指标,可以辅助判断血管阻力、血栓形成等问题,指导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

血流变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血流变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血流变学检查的临床意义血流变学检查是一种通过测量血液流动性能力来评估血液流动性的方法。

它可以检测出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对于血液黏度和流动性的影响,从而提供有关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信息。

以下是血流变学检查在临床上的意义。

1. 评估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而高黏度和低流动性的血液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检测血液黏度、红细胞聚集程度、红细胞变形能力等指标,可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2. 指导肿瘤治疗肿瘤患者常常需要接受化学治疗或放射治疗,这些治疗会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其中包括影响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通过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以评估患者的耐受性和治疗效果,并针对不同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治疗方案。

3. 诊断炎症和感染炎症和感染会导致血液黏度增加,红细胞聚集程度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等现象。

因此,通过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以快速、准确地诊断出患者是否存在炎症或感染,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 评估肝脏功能肝脏是人体内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在肝功能异常时会影响人体内各种物质的代谢和转运,从而影响血液流动性。

通过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以评估患者的肝功能状态,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疗。

5. 指导营养干预营养不良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

营养不良会导致人体内各种物质代谢异常,从而影响血液流动性。

通过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以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并针对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营养干预和治疗。

总之,血流变学检查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为医生提供关于患者身体状态和疾病诊断的重要信息,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优化。

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临床意义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临床意义血液流变学主要研究的是血液及其成分的流动性和变形性规律的科学它与临床多种疾病有关。

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就是描述血液各种流变性质的定量半定量参数这些指标的异常改变及其改变程度对疾病的病因诊断预防治疗疗效观察及病情监测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和药物研究及群体普查及亚健康检查。

血液流变学的检测已成为临床医学和科研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血液流变学检测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和掌握血液在人体内的流动状态是处于生理状态还是处于病理状态一、血液粘度测定血液粘度是血液最基本的流变特性是血液流变学研究的核心是反映血液“ 浓、粘、聚、凝” 的一项重要指标。

血液粘度的高与低能反映血液循环的优与劣或血液供应的多与少是血液流变学的基本参数。

测定血液粘度研究血液粘度的特点掌握血液粘度变化规律对于了解血液的流动性质和凝固性质尤其是对于揭示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血液粘度测定:包括全血粘度(η b )和血浆粘度(η p )测定。

测定全血、血浆粘度对了解血液的流动性及其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变化规律评价微循环障碍的原因诊断、防治血液粘度异常的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临床资料表明许多表现有明显微循环障碍的疾病都同时伴有全血、血浆粘度增高。

而且微循环障碍程度和疾病的严重程度与全血、血浆粘度增高是平行的。

微循环障碍同时伴有全血或血浆粘度的增高常见于多种疾病如脑中风、心肌梗塞、冠心病、肺心病等。

如果经过治疗随着临床症状和微循环障碍的改善血液粘度亦有所降低。

血液粘度的测定在缺血性和出血性脑中风的鉴别诊断疗效观察予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血液流变性的改变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已经越来越引起重视。

影响血液流变性的因素主要包括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血沉和纤维蛋白原等。

这些指标的变化直接影响血液的流动性粘滞性和凝固性其变化超出正常范围就可能引起脑血管病。

血液流变学检验及临床应用

血液流变学检验及临床应用

血液流变学检验及临床应用摘要:血液流变学是研究人体血液及其组分流动、变形的科学;其实验室检查方面包括有建立检测指标、标准化实验室方法及质量控制;血液流变学在临床上有重要的、广泛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检验方法;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120-01我国的血液流变学萌发于七十年代[1],至今短短四十年左右的时间,我国血液流变学便取得了飞快发展及进步。

经过多年研究证实血液流变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其不仅和临床许多病症有密切关系,而且还可给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预报性信息[2]。

目前,血液流变学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重要检测手段,已被列为广大中老年人群体检的常规项。

1 血液流变学医学科学研究内容血液流变学是一门研究血液及其组分流动、变形的医学科学。

从研究角度出发,其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血液粘度、血细胞流变性(以红细胞的聚集性、变形性为主)、血液生化物质对血液流变性造成的影响。

而从研究领域来看,基础理论及方法学研究、临床应用研究是其主要内容。

2 血液流变学仪器的使用及养护为了避免由于血液流变学检测仪器不同造成结果误差,应尽量选用对样品加样、混匀等过程可自动进行的同一型号血液流变学仪器。

在使用仪器时,其周围禁止安放其他医学设备,避免对血液流变学仪器造成干扰;禁止仪器被阳光直接照射及远离热源,以防止仪器过度高温而影响其运行。

使用前、后均需清洗仪器,记下每次使用及保养记录;定期对设备精密度进行校验及调试,以保证每次检测结果的精准性。

3 血液流变学主要检验项目常用的血液流变学实验室检查项目需反映以下内容:血粘度、红细胞的聚集性和变形性、血小板的粘附性和聚集性、球蛋白和血脂、血浆纤维蛋白原。

4 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检测结果影响因素4.1 全血粘度影响因素:①红细胞在全血中占有极大部分比例,而白细胞、血小板所占的比例非常小,红细胞数量是影响全血粘度的重要因素,全血粘度随着红细胞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血液流变学检测

血液流变学检测

血液流变学检测诊断学试验诊断全血黏度测定(1)原理:毛细管式粘度计测定法:相同的体积的血液、血浆或血清,通过一定长度和内径的玻璃毛细管所需的时间与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所需时间的比值分别称为血液、血浆或血清的比粘度。

旋转式粘度计测定法:在两个共轴双圆筒、圆锥-平板或圆锥-圆锥等测量体的间隙中放入一定量的被检全血,其中一个测量体静悬,另一个则以某种速度旋转。

由于血液摩擦力的作用,带动静悬测量体旋转一个角度,根据这一个角度的变化可计算出全血的粘度。

由于全血是非牛顿液体,不同切变率下,粘度不同,因此,通常选择高、中、低个切变率进行测定。

(2)参考范围:应建立本试验室的参考值旋。

(3)临床意义:血液粘度增高见于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脑血栓形成、深静脉栓塞、糖尿病、高脂血症、恶性肿瘤、肺源性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烧伤等。

血液粘度减低见于贫血、重度纤维蛋白原和其他凝血因子缺乏症。

血浆黏度测定(1)原理:一定体积的受检血浆流经一定半径和一定长度的毛细管所需要的时间,与该管两端压力差计算血液黏度(2)参考范围:应建立本试验室的参考值旋。

(3)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血浆球蛋白和(或)血脂增高的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糖尿病、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等。

影响检测指标的因素影响全血粘度的因素1、红细胞比积红细胞占血细胞的95%以上,白细胞只占1/600,血小板只占1/800。

所以,红细胞数量与全血粘度成正相关性。

2、红细胞变形性在适当的切变率下,即使红细胞比积达到95-99%,血液仍能保持流动。

而与红细胞大小相同的刚性颗粒悬浮液,当其浓度仅为65%时,就成为混凝土般的稠度,不能流动。

这是由于红细胞是一种内粘度很低,具有很大流动性的物质。

当红细胞变形性降低,血液粘度增加。

3、红细胞聚集性红细胞聚集性是指红细胞之间形成红细胞聚集体的能力。

当红细胞聚集后,血液流动减慢,粘度增高,阻力增加,容易堵塞小血管。

血液流变学检验及其临床应用

血液流变学检验及其临床应用

的影 响 、疗 效 观 察 及 实 验 研 究 ; 细 胞 流 变 学 及 分 子 流 变 学
的研究 ;血瘀 证 的流变 学研究 ;中 医脉象 、血瘀 、抗 自由 基 、抗 衰老、免 疫缺 陷病 、过敏 性疾 病和 老年性 疾病 以及 各种栓 塞性疾病 的血 液流 变学研 究 ;微 量元 素与激 光血管 内照射 、自血光量子及 血液 稀释 生物平 衡疗 法的 临床总结 及 血液流变学研 究 ;血 液流 变学检 测新 技术 、新 方法 、新 仪 器 、新进 展及 其规范化与标准化的统一 ;其他 。
3 结 果
合征 、休克等 的鉴 别诊 断 ,亚健 康状 态 的识 别 和药物研 究
等方面取得 了显著 的进步 与成绩 。 1 资料 与方法 深入研究发现 ,许多疾病可导致血液流 变学 异常,而血 液流变学 的变化又可作 为许 多疾病 的诊 断 、鉴别诊 断、疗效 观察 、预后判 断及 复发 预测 的重要 指标 ,人 体几 乎每个 器 官 、每个 系统的疾病都与血液流变学发生关 系,临床血液 流 变学近年来有很大 的发展与 进步 ,主要集 中在细胞流 变学 、 血液 、血流血管的相互作用 以及血液流变学药物的发展。 血液流变学 的分类 :血 液流变 学分 为宏 观血液 流变 学 与微观血液流变学 。宏观血液流变学 将血液作 为连续介质 , 研究血液与血浆 的宏观 流变性 质 。微 观血 液流变 学则研 究 血液 内部微观结构 与血 液流变 性 的关系 。现今微 观血液 流
王 红 梅
云南省楚州禄丰县人民医院 ,云南 禄丰 6 10 52 0
【 摘 要】 目前血液流变学检验 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特别是对 血栓前状 态和血栓栓塞性疾 病 的发 生 、发展和 发病机制 的判断有重 要价值 ,对心 、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 和某些血液病血液流变学检测也有较重要的应 用价值 。其 涉及内容 主要 包括宏观及微 观血液流变学检

血流变原理和临床意义

血流变原理和临床意义

血液流变学检验及临床应用一、血液流变学概述(二)什么是血液流变学血液流变学(Hemorheology )是研究血液及其组分以及与血液接触(de)血管(de)流变性质及变化规律(de)学科.(二)什么是临床血液流变学研究与人体疾病(de)发生、发展、诊断、治疗、预后和疗效评价及药物(de)作用原理等有关(de)血液流变性称为临床血液流变学(Clinical Hemorheology ).(三)血液流变学(de)研究范围1血液(de)宏观流动性,即粘度.2血细胞(de)流变性,主要是红细胞(de)聚集性和变形性.3血浆成分对血液流变性(de)影响,主要是纤维蛋白原,球蛋白等.二、血液流变学基础理论(一)血液(de)流动血液在血管中运动是一种表现为中央流速快,周边流速慢(de)“套管式”流动.而所谓“套管式”流动实际上是一种分层运动,故又称层流. 液体层流(de)模式图(二)血液流变学参数1 内摩擦力(F ):快慢两层液体间能够驱使整体血液流动(de)一对力(拉力与阻力),就称为 内摩擦力.单位:达因2 切应力(τ):在单位面积上所承受(de)粘滞力.单位:Pa (帕斯卡),1Pa=10达因/平方厘米τ = F/S S:两液层之间(de)面积3 切变率(g ):反映快慢两液层之间(de)速度差和距离差.单位:1/秒(s -1)公式:4 粘度(η):切应力(τ)与切变率(g )之比.衡量液体流动时(d e )内摩擦力或阻力(d e )度量.单位:毫帕斯卡·秒(m P a ·S )牛顿粘滞定律:血粘度是衡量血液流动性(d e )指标,粘度愈高流动性愈差,粘度愈低流动性愈好.5 非牛顿液体和牛顿液体全血是非牛顿液体,即全血(de)粘度是随切变率(de)变化而变化;而血浆dHdV g =gτη=被看作是牛顿液体,它(de)粘度与切变率无关.6 血液(d e )相对粘度(ηr )ηb : 全血粘度ηp : 血浆粘度7 表观粘度ηa :全血等非牛顿液体,在特定切变率下测定出来(de)粘度称为这种液体(de)表观粘度. 8 还原粘度ηr e :用Hct 校正后(de)表观粘度.消除Hct 对粘度(de)影响. ηr e =ηb —ηp /ηp 1/H c tHct 与血液粘度之间(de)关系9 血浆粘度血浆粘度(de)特点是不随切变率(de)变化而变化,不论在高或低切变率范围内总是一个常数, 即为牛顿液体.血浆粘度(de)高低与其中所含各种蛋白质、糖类、脂类等高分子物质含量有关.其中蛋白质对血浆粘度影响最大.10 血浆比粘度比粘度一般指某液体(de)粘度与标准参照液粘度(de)比值,常以水或生理盐水(NS )作对照.实际测定多采用血浆和已知粘度(de)净水互相比较(de)方法,二者通过毛细血管(de)时间之比即粘度之比,这个比值就称作血浆(de)比粘度. 11 卡松粘度(c ):是足够高切变率(红细胞变形到极限)下血液粘度趋向(de)极限值.根据Casson 方程推导得:c 为卡松粘度 τ 为切应力τc 为卡森屈服切应力 g 为切变率12 屈服切应力c屈服切应力是低切变率下,纤维蛋白原(d e )桥联作用使红细胞形成立体网络结构而致.故与H c t 和血浆蛋白含量有关,其大小影响微循环中(d e )血液流动性,反映了微循环中(d e )血液郁积状况;也影响低切变率下血液流动中(d e )红ηηηpbr =gc c ττη-=细胞(d e )取向和相互作用13 红细胞聚集指数通过低切变率下血液(d e )相对粘度(ηr )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当红细胞膜发生病变,或血浆中(d e )成分影响到红细胞膜,使红细胞膜表面(d e )负电荷量减少,则红细胞(d e )聚集性增加.急性心肌梗塞时红细胞聚集性有特殊(de)改变 正常(de)血液,一般50·s -1以上(de)切变率即可使在静止状态下因红细胞聚集而形成(de)聚集体解聚,但在急性心肌梗塞时,患者(de)血液在500·s -1(de)高切变率下,仍然存在一定数量(de)红细胞聚集体,显示了红细胞聚集性(de)异常增高.14 红细胞刚性指数T K通过高切变率下测定血液(d e )表观粘度来判断红细胞(d e )变形能力.(三)血液流变学检验血液粘度 红细胞聚集性 红细胞变形性 其它指标1 血液粘度(1).高、中、低切变率下(de)全血粘度(2).高、中、低切变率下(de)卡松粘度(3).血浆粘度(4).全血还原粘度2 红细胞聚集性指红细胞在低切变率下形成聚集体(d e )性质红细胞聚集性测定或计算方法:(1)在低切变率(1s -1) 下(d e )全血粘度(2)根据粘度计算出红细胞聚集指数(3)血沉(E S R )和血沉方程K 值K 值是去除红细胞比容H c t 影响,评价红细胞聚集性(d e )一个更可靠(d e )指标.(4)红细胞电泳率3 红细胞变形性红细胞变形性指正常红细胞具有能通过比自身直径小(de)毛细血管(de)能力.红细胞变形性测定或计算方法:(1)高切变率,一般是150s -1条件下全血粘度.(2)根据粘度计算红细胞变形指数和刚性指数(3)红细胞滤过指数(4)激光衍射法4 其它指标:红细胞比容Hct 、血浆纤维蛋白原、白细胞流变性、血小板粘附性、血小板聚集性、体外血栓形成测定三、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d e )临床意义1.血粘度降低临床上血粘度降低(de)情况不多,主要是大量失血后机体体液代偿和医源1Hct ln Hct ESR --=K性补偿所致血液稀释化引起.这类病人很少做血液流变学检验,所以出现全血粘度较大幅降低时,一般都是仪器或抽血错误所致.如果出现了全血粘度降低较多时,一定要看红细胞压积是不是有降低,如有是结果可靠性较大,如压积正常就要多检查一下.血浆粘度下降对全血粘度有影响,但不大.2.高、中、低切都升高,且幅度较大这是高危人群、一般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危险程度依次为高纤维蛋白原>高红细胞聚集指数>高Hct.但是如果其他指标正常,或增加不明显,那么检测结果可能有问题,要复查.3.低切高、高切不高这一类多为缗钱样红细胞聚集引起,可能是红细胞电荷减少,也可能是温度过低使得红细胞易聚集,引起粘度升高.而这种聚集因为高切变速度(de)稀释效应而减少,所以高切不高.由于末梢微循环是在低切变速度下进行(de),所以对于末梢微循环不好(de)病人,如老年人、高危人群也有很大(de)危险性.4.高、中、低切都略有升高如果其他指标正常,只有Hct升高一般是正常(de)生理现象(如到高原);有时Hct可能很高,而粘度上升并不高,这主要是正常情况下人体有调节血粘度(de)能力.当然也可能是高粘血症代偿期.但若其他正常,而血浆粘度高,也可引起全血粘度高, 这类病人有可能处于高凝前期,有很强(de)预报作用.5. 血浆粘度升高最大(de)可能是纤维蛋白原等链状蛋白升高,这类病人可因为链状蛋白形成网状结构引起全血粘度升高,一般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也很危险.至于血糖、血脂高引起(de)血浆粘度一般只是略有升高6. 血脂升高血脂升高病人一般都存在血流变学改变,血脂对血液流变(de)影响主要表现不在粘度上,而是表现在血管上.因此,血粘度高同时伴有高血脂(de)病人是双重因素(de)影响,即使粘度升高不大也要注意.四、血液流变学(d e)临床应用血液粘滞异常综合征血液粘滞异常综合征:若血液流变性质(de)指标明显高于正常值为高粘滞综合征;明显低于正常值为低粘滞综合征高粘滞综合征:由于血液粘度增高,血液流动缓慢,组织血液与氧气供应相对不足所引起(de)临床综合症高粘滞综合征(de)病因(一)血管性疾病1.高血压2.脑卒中(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脑出血)3.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4.周围血管病(下肢深静脉血栓,脉管炎,眼视网膜血管病等)(二)代谢性疾病1.糖尿病2.高脂蛋白血症3.高纤维蛋白血症4.高球蛋白血症(三)血液病1.原发性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2.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3.白血病4.多发性骨髓瘤(四)其他1.休克,脏器衰竭,器官移植,慢性肝炎,肺心病,抑郁性精神病2.中医范围中(d e)血瘀症等。

血液流变学检测和临床应用

血液流变学检测和临床应用
手段。 压积增高型:以红细胞压积增高为主,全血高剪变率粘度、全血低剪变率粘度亦随之增高,还原粘度增高或正常。
用蒸馏水多次冲洗 ,并使之干燥 。使 用 (1)圆筒式粘度计:圆管式粘度计由两个同轴的圆筒组成,两圆筒之间的间隙内放待测的样品,内筒与一个弹性悬丝相连。
剪变率:流体在剪应力作用下发生变化的速率,称为剪变率。 红细胞变形下降型:以全血高剪变率粘度增高、红细胞变形指数或红细胞变形性下降为主。
影响圆筒式粘度计的因素主 要是:在两筒间隙的流层中, 剪变率是不均匀的,靠近内筒 大,外筒小,测得的血液表观 粘度也不均匀,使得测量有一 定的误差。这是设计圆筒式粘 度仪无法避免的。
浆等。
6.非牛顿流体:如果流体的剪应力 与变形速度之间的关系不符合牛 顿粘性定律,这种流体就称为非 牛顿流体。如油漆、糖浆、全血 等。
7.粘度:粘度是量度流体粘性大小 的物理量,流体粘度越大,流动 性越小。
• 表观粘度:是描述非牛顿流体粘性大小的 物理量,它不是物质常量,既与物质有关 且随剪变率而变化。对同一非牛顿流体, 不同的剪变率下有相应不同的表观粘度。
影响毛细管粘度计测定的主要因素:
(1)剪变率:用毛细管粘度计所得的非 牛顿流体的粘度实质上是用泊肃叶定律计 算出来的,不可能存在象旋转式粘度计所 测得的粘度与剪变率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这是毛细管粘度计的缺陷,必然在测量非 牛顿流体时产生误差。因此,毛细管粘度 计可以用来测定牛顿流体——血浆的粘度 而不适用于血液这样的非牛顿流体。
• 相对粘度:溶液或悬浮液的粘度与相应的 溶剂或悬浮剂粘度之比,称为相对粘度。 如血液粘度与血浆粘度之比,为全血的相 对粘度,其没有单位。
• 比粘度:某种流体的粘度与标准参照液 (通常以水)粘度之比称为比粘度。血 液的比粘度为血液的表观粘度与水粘度 之比。比粘度也是一种相对粘度。

血液流变学检测和临床应用

血液流变学检测和临床应用

血液粘度: 反映血液的 流动性和粘 滞性
血液流变学 参数:包括 红细胞变形 指数、血小 板聚集指数、 血液粘度指 数等,反映 血液的流变 学特性。
01
02
03
04
2
疾病诊断
血液流变学检测可以辅助诊断多种疾病, 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
血液流变学检测可以评估疾病的严重 程度和预后
血液流变学检测可以指导临床治疗, 如药物选择、剂量调整等
标准化的挑战:不 同检测方法和仪器 之间的差异
标准化的进展:国际 标准化组织(ISO) 和世界卫生组织 (WHO)等机构正 在积极推进检测结果 标准化工作
检测结果与临床应用结合
检测结果与临床 症状的关联分析
检测结果与疾病 诊断的关联分析
检测结果与治疗 方案的关联分析
检测结果与预后 评估的关联分析
红细胞聚集指数检 测:通过测量红细 胞在红细胞聚集指 数仪中的聚集程度, 计算红细胞聚集指 数。
血小板聚集指数检 测:通过测量结果分析
红细胞变形 能力:反映 红细胞在血 管中的流动 性
血小板聚集 能力:反映 血小板在血 液中的聚集 程度
检测项目,满足临床需求
检测精度提高:采用更先
02 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提
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检测速度加快:采用快速
04 检测方法,缩短检测时间,
提高患者就诊体验
检测结果标准化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标准化的意义:提 高检测结果的准确 性和可比性
标准化的方法:制 定统一的检测方法 和标准
01
检测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血液样 本的采集、处理、保存等
02
检测结果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 如药物、饮食、运动等

血液流变学常规体检项目及临床意义

血液流变学常规体检项目及临床意义

血液流变学常规体检项目及临床意义血液流变学是专门研究血液流动及血球变形规律的一门医学分析学科。

血液流变学检查主要是测定血液粘稠度,血液粘稠度随切变率的变化而变化,分为高切变率、中切变率、低切变率,切变率高,血液粘稠度大,流动性差,形成血栓的危险性高,反之则血液粘稠度小,流动性好,形成血栓的危险性小。

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疾病的发展和预防方面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包含的检测内容及临床意义如下:一、全血粘度:全血粘度是反映血液流变学基本特征的参数,也是反映血液粘滞程度的重要指标。

在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中起着重要作用。

影响全血粘度的主要因素有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性和变形性及血浆粘度等。

根据切变率的不同,一般分为高、中、低切粘度。

高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反映红细胞的变形性,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反映红细胞的聚集性,中切变率是过渡点,临床意义不十分明显。

血液粘度增高,血液的流变性质发生异常,可直接影响到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发生组织缺水和缺氧、代谢失调、肌体功能障碍,从而出现一系列严重后果。

血液粘度的测定,在缺血性和出血性脑中风的鉴别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意义。

在出血性脑中风时,以全血粘度和红细胞压积降低最明显,它预示将要有出血性血管疾病的发生。

在缺血性脑中风时,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其他血液流变学检验指标均增高。

其中红细胞压积和全血粘度升高,是造成缺血性血管病的主要原因。

正常参考值:男性:低切6.80-9.58mPa.s中切4.51-5.57 mPa.s高切3.73-4.60mPa.s女性:低切6.50-9.25mPa.s 中切4.35-5.45mPa.s 高切3.65-4.40mPa.s二、血浆粘度:血浆粘度是反映血液粘滞程度的又一重要指标。

血浆粘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与血浆蛋白,主要是纤维蛋白浓度,其次是球蛋白分子,还有脂类等。

影响血浆粘度的因素有纤维蛋白原、球蛋白、白蛋白、脂类和血糖等。

第11章血液流变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第11章血液流变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血液流变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第11章循环系统疾病与血液流变学循环系统疾病时血液流变学异常为临床上常见的变化之一。

主要表现为:高粘滞血症;红细胞压积增高,红细胞聚集性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减退,全血粘度,尤其是低剪切下全血粘度增高,血浆粘度增高,血栓长度及重量均增加,血小板粘附、聚集性增高,纤维蛋白原增加及微循环异常等一种或多种血流变性异常,通称为高粘滞血症。

高粘滞血症程度,或多种血液粘滞因素升高不仅与心疾病程度有关,且可以反映出预后,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Lowe认为,血液粘度升高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对女性尤为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研究证明,在心血管疾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体征之前,往往已有一种或数种血液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血液粘滞因素升高),它标志着无症状的心血管疾病的病程已经开始,已经由健康人发展为半健康人。

这个时候作血液流变学检测,及早发现在血液流变学异常的可逆性阶段,及时采取改善血液流变的措施,可以逆转此进程,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

在这个意义上讲,血液流变学检测表明在预防或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心血管疾病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称为“血液流变学方法预报心血管病,在健康人群中检出半健康人”。

因此,Dintenffass建议要采用像建立结核病防治机构相似的组织机构与工作方式,来开展血液流变预测疾病的工作,以及早发现心血管疾病。

尤其对中老年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血液流变学对心血管病的预防、诊断虽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但也要注意在评价或报告血液流变检测的结果时,应考虑到许多疾病可能有相似的血液流变结果,如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均可导致血液粘度升高。

因此,当有血液粘度升高时,应结合临床进行综合分析才能作出诊断。

不能单用流变学的数据作出疾病诊断。

1 高脂血症高脂血症又称“高脂蛋白血症”。

是指血液中脂类含量超过正常。

血脂乃血浆与血清中脂类的统称,主要成分为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游离脂肪酸等。

血液流变学指标

血液流变学指标

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在不同的流动条件下的物理特性和变化的一门科学,是血液学、生理学、生物物理学等交叉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血液流变学指标是评价血液流动性能的关键指标,对于研究和诊断与血液循环有关的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就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定义、种类、测定方法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定义血液流变学指标是指在不同的流动条件下,评价血液流动性能的一系列定量指标。

其研究的主要目标是了解血液如何通过各种大小、形状、曲度和分支的血管,进而影响人体各组织的供氧和营养情况。

常见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流变学常数、黏滞度、红细胞聚集度、变形指数等。

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种类(一)流变学常数流变学常数反映了液体起伏性的大小和速度,是血液流动特性的主要参数之一。

主要指的是血液的流变学性质的性质,如血浆流变学常数、红细胞流变学常数等。

(二)黏滞度血液黏滞度是衡量血液流动性质的重要参数,可以表征血液的黏稠度和阻力。

正常人的血液黏度大约在4.5~5.5mPa.s之间,当血液黏度升高时,血流灌注不畅,可能引发血栓性疾病。

血液黏度的测定常用的方法有旋转流变法、减压法等。

(三)红细胞聚集度红细胞聚集度应用较广,是一种反映血液黏稠度变化的重要指标。

红细胞聚集度高将使红细胞多聚集在一起,形成结节状的状态,从而导致微循环障碍,引起微循环的缺氧、缺血等病变。

(四)变形指数变形指数是一种反映红细胞变形能力的指标,正常红细胞的变形指数范围在0.3~0.7之间。

红细胞变形能力差的情况下,容易引起小血管的阻塞,加重疾病的病情。

三、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方法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测定方法包括旋转流变法、减压法、紫外线分光光度法及电泳法等。

其中旋转流变法最为常见,可以快速精确地测量血液的流变学特性及相关指标,是血液流变学评价的主要方法。

四、血液流变学指标在临床上的应用血液流变学指标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预测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诊断相关疾病以及指导相关疾病的治疗等方面。

血液流变学与临床应用

血液流变学与临床应用

血液流变学与临床应用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流体力学性质和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特性的学科,对于促进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血液流变学的基本原理、临床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血液流变学的基本原理血液是心脏通过血管系统向全身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的液体载体,其黏度、凝血性和流变性是决定血流动力学特性的重要参数。

血液黏度受红细胞数量、形态和变形性的影响,而血浆黏度则受温度和蛋白质含量等因素影响。

此外,血液凝血性和凝聚性对血流动力学也有着重要影响,如血栓形成可能引起血管阻塞,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血液流变学研究了血流动力学特性与血液黏度、凝血性等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测量血液的黏度、凝血时间、红细胞变形能力等参数,可以评估血流状态、判断动脉疾病的程度和临床风险,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二、血液流变学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1. 心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血液流变学可以评估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检测血液黏度、凝血功能等指标,为医生提供全面的临床信息,指导患者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为介入治疗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血液疾病监测与治疗血液流变学在贫血、血栓症、血液黏稠度增高等血液疾病的监测和治疗方面也有着重要应用。

例如,对于患有地中海贫血等遗传性血液疾病的患者,可以通过评估血液流变学参数,了解患者的贫血程度和病情发展情况,指导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3. 临床手术指导血液流变学在临床手术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心脏手术、血管介入治疗等操作中,血液流变学参数的监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术中患者的血流状态,预防手术过程中出现的血栓形成、栓塞等并发症,确保手术的安全进行。

三、血液流变学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和技术的创新,血液流变学在临床应用中的地位将更加突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血液流变学临床应用价值
2.1 在心脑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 2.1.1 在 高 血 压 患 者 中 的 应 用 高 血 压 的 发 病 及 病 情 进 展 与 血 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有密切关系。高血压患者血液处于高黏、高聚、高 凝 三 高 状 态 ,证 实 了 血 液 黏 稠 度 也 是 高 血 压 形 成 原 因 之 一 [4]。 有 研 究发现[5],在 高 血 压 发 病 之 前 ,可 观 察 到 全 血 黏 度 升 高 ,尤 其 是 在 低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和 HCT 升高明显。因此 ,对无症状的早期 患者,通过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查可以为诊断和治疗高血压提供重 要参考依据。 2.1.2 在 冠 心 病 患 者 中 的 应 用 冠 心 病 的 发 病 与 高 纤 维 蛋 白 原 血症、高脂血症等导致血液黏度增高有关。其增高的程度可反映 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血液黏度尤其是低切黏度的增高发生在心 肌梗死之前,它是有关症状出现 之 前较 早 期的 表 现[6]。吴振 西 和黄 新[7]认为,血液黏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 ,血液黏度增 高可作为估计冠心病病情和预后判断的参考。因此,如何能及早 地检测出即将发生的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是医务人员预防治疗 冠心病的关键问题。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也可成为冠心病的诊 断和药物疗效的一项重要指标。 2.1.3 在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 血液黏度持续升高,可损及血 管内膜表面结构,改变基本带电性和其他性质,成为脑血栓形成 的重要危险因素。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最终引发组织功能、结构的 变化,从 而 导 致 微 循 环 障 碍[8]。有 文 献 报 道 ,低 切 变 率 血 液 黏 度 增 高可发生在脑梗死发病之前,血液黏度峰值出现时间的迟早和程 度的 不 同 与 脑 梗 死 范 围 和 严 重 程 度 有 密 切 关 系[9]。血 液 流 变 学 指 标可作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的鉴别,缺血性脑卒中主 要表现为血黏度增高,而出血性脑卒中表现为血黏度低。 2.2 在代谢性疾病中的应用 2.2.1 在 糖 尿 病 患 者 中 的 应 用 糖 尿 病 是 一 组 以 慢 性 血 糖 水 平 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病群,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 心脏、血管组织的慢性进行性微血管病变[10]。有文献 报道 ,糖尿 病 患 者 全 血 黏 度 较 正 常 人 高 20%[11]。张 凤 侠 等 [12]认 为 ,糖 尿 病 患 者 血液存在不同程度的高黏、高凝状态。其原因是高血糖使红细胞 脱水,变形能力减弱,刚性及聚集性增加,同时血浆高黏度和血糖 升高可引起渗透性利尿,导致血细胞压积升高,最终导致全血黏 度 升 高[13]。因 此 ,对 糖 尿 病 患 者 长 期 监 测 分 析 血 液 流 变 学 的 各 项 指标的变化,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2.2.2 在高脂血症患者中的应用 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冠 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其血液流变学指标 的 改 变 具 有 重 要 的 临 床 意 义[14]。有 研 究 表 明 ,无 论 是 原 发 性 还 是 继发性高血脂都会影响血液的黏稠性,是导致血液流变学指标增 高 的 重 要 因 素[15]。因 此 ,对 高 脂 血 症 患 者 进 行 血 液 流 变 学 指 标 的 监测,在进行降脂治疗的同时,注意纠正血液黏稠度,可以减少和 改善并发症的发生。 2.3 在血液病和肿瘤疾病中的应用 临床发现,恶性血液病患者 的某些血液流变学指标高于健康者,血液病如原发性和继发性红 细胞增多症,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白血病,多发性骨髓
的探讨、医学方案的制订以及在亚健康状态的识别和治疗药物研 究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现对血液流变学检测及临床应用价值进行 综述。
·578·
现代医药卫生 2012年2月28日 第28卷第4期 J Mod Med Health,February 28,2012,Vol.28,No.4
1 血液流变学检测
1.1 血液流变学检测方法 1.1.1 全血黏度的检测方法 血液是一种不均匀的悬浮性液体, 属于非牛顿流体,其黏度取决于剪切状况(切应力和切变率)的变 化,因此全血黏度常用旋转法(如锥板式)测定,以提供不同的切 变率[2]。锥板式测试系统是由一个平板和圆锥组成 ,在半径为 r 的 圆锥上设置较大的顶角,血液充满在圆锥与平板之间;当圆锥以 一定的角速度旋转时,由于血液的黏稠性,与圆锥相连的弹簧则 产生一个复原扭矩,黏度的大小与复原扭矩呈正相关。按国际血 液 学 标 准 化 委 员 会 (ICSH)的 建 议 ,测 定 血 液 黏 度 的 理 想 切 变 率 范 围 在 1~200/s。 目 前 临 床 检 测 全 血 黏 度 高 切 变 率 常 选 用 200/s 左右,中切变率在 30~50/s,低切变率则在 10/s 以下。 1.1.2 血浆黏度的检测方法 由于血浆近似于牛顿流体,在测定 其黏度时只选择一个切变率条件,不像测定全血黏度一样必须选 择不同的切变率,目前多采用比较简便的毛细管法。毛细管法测 定的理论依据是泊萧叶定律:流量与管道两端的压力差和管道半 径 呈 正 比 ,并 与 管 道 长 度 和 流 体 黏 度 成 反 比 [3]。通 过 一 定 体 积 的 受 检血浆流经一定半径和一定长度的毛细管所需的时间,以及该管 两端的压力差来计算血浆黏度值。 1.2 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主要指标 1.2.1 全 血 黏 度 全 血 黏 度 结 果 有 低 切 变 率 、中 切 变 率 、高 切 变 率 3 个血液黏度值,是反映血液在不同切变速度下流动时所表现 的流动性大小。低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主要是红细胞聚集决定 的,低切黏度高,红细胞聚集性高。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主要是反 映红细胞变形性,高切黏度高,红细胞变形能力或弹性差。全血中 切黏度值为全血低切黏度到高切黏度变化的一个过渡点。 1.2.2 血浆黏度 血浆黏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尤其是 纤维蛋白的浓度。 1.2.3 红 细 胞 比 容 (HCT) HCT 是 指 红 细 胞 在 血 液 中 所 占 的 容 积比值,是影响全血黏度 非 常 重 要 的 因 素 ,HCT 增 加 时 全 血 黏 度 各指标都可能增加。 1.2.4 全 血 还 原 黏 度 全 血 还 原 黏 度 是 指 红 细 胞 压 积 为 1 时 的 全血黏度值,即单位红细胞压积时的全血黏度值,是为了消除红 细胞压积的影响,便于比较不同血样的黏度而引入的一个全血黏 度的标准化指标。 1.2.5 红 细 胞 聚 集 指 数 (RE) RE 是 指 当 血 液 的 切 变 力 降 低 到 一定程度,红细胞互相叠连形成所谓“缗钱状”聚集物的能力。它 是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及程度的一个客观指标,指数增高表示聚集 性增强,全血黏度增高。 1.2.6 红 细 胞 变 形 指 数 (TK) TK 即 红 细 胞 在 血 液 流 动 中 的 变 形能力,也就是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改变其形状的特性。红细胞 变形性的好坏,主要影响高切变率的黏度,在相同切变率条件下 表观黏度越高,红细胞的变形性越差。TK 值可用来估计红细胞硬 度,TK 值大时红细胞硬化程度高,红细胞变形性差。 1.2.7 红细胞刚性指数(IK) IK 与高切变率下的全血表观黏度、 血浆黏度及 HCT 等指标有关。IK 是红细胞 硬度 的 指标 ,刚 性指 数 高表示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 1.2.8 红 细 胞 沉 降 率 (血 沉 ) 血 沉 即 红 细 胞 在 单 位 时 间 内 下 沉 的速度,它是表示血液在静止状态下红细胞在自身血浆中的沉降 速度。血沉与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红细胞压积有关;影响血沉 快慢的直接因素是红细胞聚集性(正相关)和红细胞压积(负 相关)。
1.2.9 血沉方程 K 值 红细胞越是相 互 聚 集 ,血 沉 速 度 就 越 快 。 但是血沉速度快慢还明显受红细胞压积的影响,通过血沉方程 K 值的计算,把血沉转换成一个不依赖于红细胞压积的指标,以消 除红细胞压积干扰的影响,这样血沉方程 K 值比血沉更能客观地 反映红细胞聚集性的变化。血沉方程 K 值越大,表明红细胞聚集 性越强。
血液流变学检测及临床应用价值
马升俊(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检验科,广西 南宁 530031)
【关键词】 血液流变学; 血液Fra bibliotek度 血细胞比容; 心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 代谢性疾病 文章编号: 1009-5519(2012)04-0577-03 中图法分类号: R446.11 文献标识码: A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及其有形成分的流动性、变形性和聚 集 性 的 变 化 规 律 及 其 在 医 学 中 应 用 的 科 学[1],目 前 已 广 泛 用 于 基 础医学、临床医学及预防医学中,对疾病的诊断、病因及发病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