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获奖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敕勒歌教案(优秀6篇)

敕勒歌教案(优秀6篇)

敕勒歌教案(优秀6篇)《敕勒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启发学生体会诗歌语言的简洁朴素,风格的雄浑豪放。

4、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草原的富饶、广阔和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理解诗意,感受意境。

2、体会这首诗歌的语言特点。

教学方法:朗读悟意,启发想象。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蓝天以其辽阔深邃使人向往,高山以其巍峨雄伟令人震撼,大海以其宽容恒久给人启迪,美丽的草原又将带给我们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北朝民歌——《敕勒川》,感受草原的魅力。

二、简介《敕勒歌》的文学常识《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

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南北朝时敕勒族相当繁盛,史书记载有十二个部落。

而歌中的敕勒川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市周围的广大地区。

北有大青山挡风,南有黄河迂曲补水,乃是游牧民族十分向往的冬夏两宜的肥美牧场。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记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和先秦歌谣,共一百卷。

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三、1.请学生借助注释扫除字词障碍,正确朗读,理解诗意。

2、检查;①正确读出下列字词的读音敕勒(chì lè)穹庐(qióng)见牛羊(xiàn)天似(sì)笼盖(lǒng)②说说对句意的理解。

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

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

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了正在吃草的肥硕的牛羊。

强调:见,通“现”,显现,四、启发引导学生想象,感受草原的辽阔富饶,体会情感。

1、通过读诗,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它们都有什么特点?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

天空的特点是苍苍,草地的特点是茫茫,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辽阔无边。

敕勒歌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7篇

敕勒歌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7篇

敕勒歌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7篇【敕勒歌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新版)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和探讨,感受诗歌中具有地域特色的美景。

2. 吟诵诗歌,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1. 结合自己的体验,把握诗歌的写景特色。

2. 朗读、背诵诗歌,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草原人对大草原的深厚情感。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共同走进广袤的大草原,一起聆听一首穿越千古的天籁之音。

学习这首诗歌我们要完成以下任务。

(板书课题,出示目标)二、结合注释,掌握常识结合课下注释,掌握以下要点:1.选自《杂歌谣辞》,《乐府诗集》卷八十六。

2.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五代的乐府诗,兼集先秦歌谣,共一百卷。

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3.“乐府”是汉朝掌管音乐的机关,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

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

后来,人们将乐府采集的诗篇成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辞。

三、音视导入,学生自读同学们,大家从“北朝民歌”中能读出什么信息呢?明确:《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时期的北方少数名族的民歌。

提到少数民族,我们对于我们的民族兄弟还是不太了解。

因为他们有着和我们完全不一样的生活。

下面,我们欣赏一段记录他们生活的视频片段。

[师引导]他们有他们的语言,他们有他们的音乐,他们有他们的文化,他们有他们的生活,他们有他们的性格,他们有他们的家园。

曾经,他们是蛮荒、粗野、无情、落后的象征,了解了他们,也许,你也会深深的喜爱上塞北那一方土地!我们的预习任务是默写这首诗歌,下面,我们一起来默写。

(三名同学到黑板默写。

纠正错误,落实字词音形义)大草原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在《敕勒歌》里你能读出来吗?下面,请你大声的阅读一分钟,然后说说你读到了哪些景物。

(生自由阅读1分钟后,说出诗歌中描绘的景物)[师将诗中出现的景物标上重读符号]四、反复诵读,把握节奏和韵律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敕勒歌教学设计 5篇

敕勒歌教学设计 5篇

敕勒歌教学设计篇10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

3、初步了解吟诵,练习吟诵古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中华文化瑰宝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与传承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

感受诗中意境以及对古诗吟诵的认知、练习。

教学道具:草原风光图片、歌曲,PPT教学过程:四部教学法:读韵味——明诗意——-写意境——-吟诗情一、情景导入,丰富认知播放草原风光的歌曲图片,带学生进入学习的情景。

师:同学们,草原的风光美吗?今天,咱们就一起到敕勒川去看看草原的美景。

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个字概括了我们用话语也形容不完的草原美景。

就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师(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二、练习朗读,读出韵味1、师:听师范读《敕勒歌》(配乐)注意听清字音和节奏。

2、学生划节奏自由练习读。

3、多种形式的读古诗:同桌互读,男女赛读,四人小组内合作读古诗。

合作要求:①按组号顺序依次读古诗,别人读时要认真听。

②读完后选出读得好的同学作为本组代表参加朗读展示。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师: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

还有谁想读?4、师:说说他读得怎么样?(他读得又流利又有感情。

听了他的朗读,我觉得草原很大!)师:男生把阴山的雄伟高大读出来了,女生把草原的辽阔无边读出来了,男女生都得第一!三、再读古诗,品悟诗意1师:让学生再读课文,由诗入画。

结合课文注释,说说在这首诗里,你看到了哪些景物?生:这是一幅图画,远远的是雄伟的阴山,向天空看蓝天白云,美丽的草原无边无际,天地相接,轻风一来,牛壮羊肥,若隐若现,2四人小组合作,有感情地描述诗境:(课件展示草原风景)生:“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满眼青绿,无边无际地延伸开去,只有那同样辽阔的天宇,如同蒙古包一般从四面低垂下来,罩住浩瀚的草原。

《敕勒歌》教案(精选8篇

《敕勒歌》教案(精选8篇

《敕勒歌》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敕勒歌》,位于古诗文单元。

详细内容包括:诗歌的朗读与欣赏,了解敕勒民族的历史背景,掌握诗歌中的生僻字词,解读诗句的意象和寓意,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和民族生活的赞美。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朗读《敕勒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生僻字词,了解敕勒民族的历史文化。

3. 领悟作者对大自然和民族生活的赞美之情,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句的解读和意象的把握。

2. 教学重点:朗读与欣赏,生僻字词的学习,诗歌情感的领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敕勒川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敕勒民族的生活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让学生跟随多媒体课件朗读《敕勒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详细解读诗句,分析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4. 例题讲解:挑选诗句进行详细解析,让学生了解如何解读诗歌意象。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句诗句,尝试自己解读其意象和寓意。

6. 欣赏:分析诗歌中的美,如景色美、情感美等,让学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和民族生活的赞美。

六、板书设计1. 诗歌《敕勒歌》2. 生僻字词:勒、穹庐、苍苍、茫茫、见牛羊3. 诗句解读: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学到的解读方法,分析《敕勒歌》中的另一句诗句。

示例: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答案:这句诗句描绘了广袤的敕勒川,天空湛蓝,草原一望无际。

风吹过,草低伏,露出成群的牛羊。

诗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敕勒民族的生活环境,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朗读、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敕勒歌》的基本内容。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调整教学策略。

敕勒歌教学设计一等奖

敕勒歌教学设计一等奖

敕勒歌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敕勒歌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敕勒歌教学设计一等奖第1篇【教学目标】《敕勒歌》名师优秀教案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敕勒歌》。

2.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积极豁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引入:我们祖国的幅员辽阔,有数不清的美丽景色,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参观雄伟壮观的北国风光。

2.利用多媒体或教学挂图,展示北国风光。

(教师板书诗题:敕勒歌)(二)通读全诗,把握诗境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

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读准诗中“见”的音。

)3.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诗的大概意思。

4.全班齐读古诗。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意1.解题意。

读诗题,看注释了解题意。

敕勒是一个游牧的民族,生活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

这首诗就是敕勒人当日所唱的牧歌。

2.读通诗句,理解诗意。

①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敕勒川,阴山下。

”这一句写了敕勒川的位置。

敕勒川,在阴山的脚下。

引导学生读注释,了解“穹庐”指的是敕勒人生活的毡帐,就是现在的蒙古包。

“见”(同“现”),露出的意思。

学生质疑,讨论诗意。

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表现了天高地阔,草原辽阔无边,地之四边与天之四垂相接,天空像巨大的蒙古包。

用自己日日相伴的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饱含了草原牧民热爱自己的家园的情感。

③诗中为什么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上下一片?在这样的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诗中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一片,正是要突出表现大草原的这种天地旷远、浩瀚自然的特点。

敕勒歌全国一等奖教案

敕勒歌全国一等奖教案

敕勒歌全国一等奖教案一、引言《敕勒歌》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流传于北朝的乐府民歌,一般认为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诗作。

此诗描绘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本节课将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欣赏、理解、背诵和创作《敕勒歌》,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敕勒歌》的背景、作者和诗歌风格;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掌握诗歌的朗诵技巧和创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赏析、讨论和创作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掌握诗歌的朗诵技巧和创作方法。

2.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所表达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2. 赏析法:通过赏析诗歌的语言、意象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美学价值。

3.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创作成果,培养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

4. 创作法:通过模仿和创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歌创作,培养审美鉴赏和创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播放《敕勒歌》的朗诵音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同时,展示北国草原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诗歌所描绘的场景。

2. 整体感知:介绍《敕勒歌》的背景、作者和诗歌风格,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文化背景。

然后,教师范读诗歌,学生跟读,注意字音、节奏和重音。

3. 深入研读:分析诗歌的语言、意象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具体而言,可以分析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描绘草原风光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敕勒歌教案(通用7篇)

敕勒歌教案(通用7篇)

敕勒歌教案(通用7篇)敕勒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b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粗犷古朴的意境,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感受草原的美丽。

3、感受**经典诗词的魅力,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与传承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

教学难点: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

感受诗中意境,感受草原的美丽。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丰富认知1、师:这节课,老师将带着同学们一道去领略大草原的美丽风光,请看大屏幕——2、出示PPT1:看!草原的天空,蓝得如此纯净;地上的牧草,长得如此丰茂!PPT2:这一碧千里的草原啊,看一眼,就会让人心醉神迷!PPT3:看这些小丘(用教鞭指示),它们的线条是那么柔美!PPT4:看这些在草原上纵马飞奔的牧民们,他们的生活是多么快乐而美好!3、(出示PPT5)看了这些草原风光图,请你说说草原给你留下的印象好吗?指名说。

4、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经去过草原,并且对草原的美景作了生动的描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舍先生是怎么说的——(出示PPT6,师配乐朗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5、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美吗?为了表现草原的美。

老舍先生这段话共用了200多个汉字。

然而,早在壹五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仅仅用了27个汉字、短短的一首诗歌,就把草原的美表现出来了。

你们知道是哪首诗歌吗?6、指名说、背。

师:对!正是我们早已熟悉的那首(指板书)——《敕勒歌》(课前用黑纸覆盖)二、练习朗读,读出韵味1、(出示PPT7)听师范读《敕勒歌》(配乐)2、学生跟师练习朗读《敕勒歌》,要求注意速度、重音和停顿,读出诗歌的味道。

3、四人小组内合作读古诗。

合作要求:①按组号顺序依次读古诗,别人读时要认真听。

②读完后选出读得好的同学作为本组**参加朗读展示。

4、请各组****诵读古诗,强调只请前五名,要求各组**争取机会,踊跃**。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境1、师:大家的诗歌读得真好,可我想问一句:读懂了吗?“敕勒”是什么意思?“敕勒”是我国古代一个****的名称,它后来与另一个****鲜卑族融合到了一起。

教学设计1:敕勒歌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教学设计1:敕勒歌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第13课《敕勒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懂诗句,理解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文描绘的大草原的美丽景色。

2.体会诗人对大草原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1.想象画面,激发对大草原的热爱和憧憬之情。

2.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教具准备】课件、录音【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看图画导入课题1.出示插图投影片、挂图或光盘。

使学生面对反映北方草原风光的图景,说一说看到的情景,抒发自己的感受。

2.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描写北方草原美丽风光的北朝民歌——敕勒歌。

这首诗写作时间离现在已有1500多年了。

写得怎么样呢?请同学们听录音——放课文朗读录音。

3.解题。

二、读通诗句,认识生字1.自己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3.检查识字情况。

4.检查指导读课文,把诗句读流畅。

三、读懂诗句,了解字词1.自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学生尝试互相解疑,教师点拨讲解难懂的词语句子。

2.教师针对学生质疑讲一讲诗句的大意,学生仿照口述。

四、反复朗读,体会意境1.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

将学生带入情境。

2.学生自己读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指名读,评议指导,反复练习。

3.多种形式开展朗读比赛。

五、看图朗诵1.再次出示图画,学生看图练习背诵。

2.小组选代表到台前看图吟诵,评议后齐背。

六、指导写字七、指导作业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2024年度敕勒歌教学设计一等奖

2024年度敕勒歌教学设计一等奖

2024/3/24
26
THANKS
2024/3/24
27
教师或学生代表进行朗诵,引导 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024/3/24
文本解读
通过讲解诗歌中的重点词句和意象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 情感。
多媒体辅助
运用多媒体技术,如PPT、音频、 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 效果。
13
实践活动安排
2024/3/24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情感和 艺术手法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 究能力。
这首民歌以描绘北国草原壮丽景色和游牧民族生活为主 题,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
敕勒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代表北朝 文学的杰作之一。
4
教学目标设定
01
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敕勒歌的创作背景 、历史地位及文学价值,掌握 诗歌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
2024/3/24
0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提 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文学素养
针对学生的特殊情况,与家长 进行个别沟通,共同商讨解决 方案,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2024/3/24
18
05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途径探 讨
2024/3/24
19
学科知识储备更新策略分享
持续学习
实践探索
定期参加学术研讨会、教育培训课程 ,关注学科前沿动态,不断充实和更 新自己的学科知识。
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通过实践不断反思和总结,提升教学 水平和学科素养。
兴趣。
6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2024/3/24
7
教材分析与选用

《敕勒歌》教案一等奖(北师大八年级上册)

《敕勒歌》教案一等奖(北师大八年级上册)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敕勒歌》中的重点 字词及含义
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和 情感
了解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 及价值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和审美能力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掌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主题和意 义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朗读法: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韵 律和节奏
教学方法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探讨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讲解法:对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 子进行讲解
多媒体辅助法:利用多媒体手段, 展示诗歌的背景和相关资料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使用PPT、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究问题 朗读训练: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调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增加课堂互动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背景介绍:介绍《敕勒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
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导入方式:采用多种导入方式,如故事导入、情境导入等
导入效果:通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的教学打下良好的 基础
讲授新课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敕勒歌》的背景和作者,引起学生的兴趣 朗读诗歌: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讲解重点:讲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句子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分析内容: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部编二上语文《古诗二首 敕勒歌》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部编二上语文《古诗二首  敕勒歌》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古诗二首敕勒歌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认识5个生字,会写“阴”“似”“野”“苍”“茫”等字。

(二)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把握古诗的节奏和韵律,背诵古诗。

(三)结合课文插图,展开想象,感受大草原的美丽富饶和敕勒人民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语文书、铅笔盒。

(二)教具准备: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趣揭题1.听《敕勒歌》相关的小故事。

这首让边疆的战士们情不自禁地回忆起远方的家乡的民歌,就是今天我们要来学的《敕勒歌》。

(板书课题,齐读)2.介绍“敕勒”。

敕勒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

“敕勒歌”就是敕勒族的民歌,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诗就是敕勒歌的歌词。

(二)方法识字,感受诗味1.自由读诗歌。

圈出生字,多读几遍,把诗歌读正确,读通顺。

2.学生字,记字形。

(1)出示生字卡:这首诗中有5个生字,哪个小朋友能正确、响亮地来读一读?(2)开火车读。

(3)你是用什么办法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记住这些生字的?谁来分享一下你的识字方法?(4)去拼音读。

小结:学生字,有窍门,动动小脑筋,用上好办法,记得快又准。

3.读诗句,品节奏。

(1)指名读古诗,指导“见”在诗中的读音。

(2)去拼音读古诗。

(3)指导读出节奏。

小朋友们,这是一首古诗,其实,读古诗和读其他课文稍有不同,古诗有古诗的韵味。

我们可以请停顿符号来帮忙。

看到小棒稍做停顿,是不是读起来更有节奏感?试试看。

(4)齐读。

(三)细读诗句,品味诗意1.学习古诗第一句,感受敕勒草原的辽阔和美丽。

(1)读了那么多遍,敕勒族人民到底生活在什么地方?你是从哪里知道的?(2)出示第一句:“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3)其他小朋友看看图,猜一猜哪一座是阴山。

(指名读)(4)教师小结。

小朋友刚才猜的全是阴山,阴山是绵延几百公里的一座山脉,在这连绵不断的阴山山脉脚下,居住的正是敕勒族人民。

(5)新旧知识比较,理解“川”。

敕勒歌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敕勒歌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敕勒歌教学设计篇5学时目标:1.认识《敕勒歌》的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

2.朗读、背诵《敕勒歌》。

3.体会草原的高远辽阔。

一、认识《汉乐诗集》,读懂课题1.《敕勒歌》选自《汉乐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敕勒,当时北方少数民族之一。

2.出示课题《敕勒歌》,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明确目标xx三、学习板块一(学会生字新词)(一)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古诗,把古诗读准。

2.学生自读生字新词,把生字新词读准。

并用生字练习组词。

(二)合作交流、教师出示古诗。

1.互学:同桌互相检查生字是否读准,正音。

2.共学:小组合作读准生字词,交流组词,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三)展示汇报1.学生展示读准生字新词。

注意“似”是多音字。

2.学生展示识记生字的方法。

3.学生展示读好古诗。

注意“见”的读音和意思。

四、学习板块二:熟读古诗1.学生尝试读出古诗的节奏,指导学生读。

2.学生练读。

3.上台展示。

五、学习板块三(学习古诗,大致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草原的高远辽阔)自由读诗,想一想,诗歌描写了什么景物?圈出景物的词语,对照课文插图,想想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再用自己的画说说每句诗句的意思。

(一)自主学习:生读,圈,看插图,说意思。

(二)合作交流:1.小组交流: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试着有感情的读(三)展示汇报:用读诗句,说景物,说诗句意思,朗读诗句的方式进行汇报。

教师提示、点拨:1.先看图理解穹庐、四野.2.联系生活理解“苍苍、茫茫。

拓展:白发苍苍、松树苍苍、()苍苍大海茫茫、云雾茫茫、()茫茫3.理解“见”(四)品读古诗,指导学生读出草原的辽阔。

(五)背诵古诗,根据板书进行背诵六、书写指导1、出示生字“阴、似、苍、茫”,先整体观察。

2、强调“阴、似”。

左右结构,强调左窄右宽,注意撇的穿插。

“苍、茫”。

上下结构,“苍”撇捺要舒展,“茫”不能写成左右结构。

3.教师范写,学生认真观察并书空、书写。

4.反馈评价敕勒歌教学设计篇6[预习积累]1.搜集、积累《乐府诗集》的有关知识。

二年级上人教《敕勒歌》刘艳教案新优质课比赛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253

二年级上人教《敕勒歌》刘艳教案新优质课比赛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253

策马扬鞭高声唱爱我美丽的家乡——统编本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一、文本解读《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敕勒,当时的北方少数民族之一。

民歌歌咏了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发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全诗风格豪爽,语言明白如话,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二、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草原的高远辽阔。

三、教学重点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四、教学难点想象并体会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体会敕勒人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学课件六、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以“歌”入题,介绍诗歌朝代及民族特点1、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在什么情况下唱歌?2、板书课题,讲解,齐读课题。

敕勒,指敕勒人;敕勒歌,就是敕勒人所唱的歌。

3、介绍敕勒族,了解其民族、地域特点,板书课题。

敕勒人,生活在1500年前的中国北方,历史上称为北朝。

敕勒人饲养牛羊,逐草而居——哪里有水草,他们就把牛羊赶到哪里,就把自己的家安在哪里,一个个圆顶大帐篷就是他们的家。

他们用自己的独特语言歌唱自己的家乡,歌唱自己的生活。

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北朝民歌——《敕勒歌》二、播放音乐范读视频,欣赏诗歌他们唱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讲解:野的读音,古音读ya,现在统一读ye三、学生练习朗读,初步识字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识字指导。

出示生字词认读(6个生字——似、庐、笼、盖、苍、茫)带拼音认读,去拼音认读,认读词语3、指名朗读诗歌,评价字音是否准确。

四、指导朗读,读出节奏1、同桌互助朗读,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2、推荐读,读正确,读流利。

3、师生配合读,读出节奏和民歌的韵味。

4、看课文插图,想象画面,练习朗读。

五、学习诗歌,理解感受诗歌意境1、紧扣“歌”的特点,借助图片,学习第一句“川”平地;敕勒川,就是敕勒人居住的大草原,在我国北方,今天的内蒙古、阴山一带。

敕勒歌教学设计一等奖

敕勒歌教学设计一等奖

敕勒歌教学设计一等奖《敕勒歌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 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中描写的景物,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3.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对草原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中描写的景物,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大草原壮美景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播放《敕勒歌》的歌曲旋律,出示课题:敕勒歌。

2. 介绍相关背景知识。

3. 谈谈感受,激发兴趣。

二、借助注释和插图,初读感知。

1.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歌大意。

3. 同桌互相交流,补充注释或插图未能表达的内容。

4. 交流汇报,教师点拨。

三、再读感知,想象画面。

1. 感情朗读,要求读出轻重音的变化。

2. 观察插图,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看到的画面。

3. 小组交流,互相补充。

4. 交流汇报,教师点拨,适当评议。

四、品读入境,体会感情。

1. 找出你喜欢的部分,细细品味,说说为什么喜欢?2. 小组交流,边说边品读。

3. 汇报交流,教师点拨:(1)“敕勒川,阴山下”,写出了草原的方位和自己的立足点。

“川”与“原”对比,颇具趣味,逗人遐思“阴山”交代草原的背景,不但是壮丽富饶、且是阴森肃杀,两者对比,令人想到“天苍苍,野茫茫”的“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绝景。

这句是写天空的壮阔和草原的辽阔。

“天”与“野”又作对比,突出天空的壮阔。

有了“风”字又有了风趣。

(2)“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笼盖”一词体现了诗人的丰富的想象力。

紧接着后一句诗人的视线从天空转到地面,格外辽阔的草原呈现在眼前。

“见”字用得妙,“见”这个字把蒙古包比作成“一个个房子”,给人以感观上的印象。

(3)“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前一句指出了这首草原诗是极为生动的,无与伦比的;后一句用反问的手法来衬托诗句的意境之深远、旨趣之高妙。

敕勒歌教学设计特等奖【《敕勒歌》公开课教学设计】

敕勒歌教学设计特等奖【《敕勒歌》公开课教学设计】

敕勒歌教学设计特等奖【《敕勒歌》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敕勒歌》的背景和意义。

2. 学习并掌握《敕勒歌》的词汇、句式和韵律特点。

3. 听、说、读、写、演唱《敕勒歌》。

教学重点:1. 《敕勒歌》的背景和意义。

2. 《敕勒歌》的词汇、句式和韵律特点。

3. 听、说、读、写、演唱《敕勒歌》。

教学方法:1. 大班讨论、小组合作、整体展示。

2. 听力训练、口语训练、阅读训练、写作训练、演唱训练。

教学步骤:导入(5分钟):使用一张地图或图片展示敕勒川的位置并引出《敕勒歌》的背景。

通过问题导入讨论:你听说过《敕勒歌》吗?你对《敕勒歌》有什么了解?正文(30分钟):1. 分享《敕勒歌》的背景和意义。

简要介绍敕勒部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敕勒歌》对于传统文化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意义。

2. 听力训练:播放《敕勒歌》的音频,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歌。

然后让学生回答几个关于歌词内容的问题,以检查他们对歌曲的理解。

3. 句式和词汇教学:解释和示范一些关键词汇和句式,如“敕勒川”、“黄河”、“草原”、“青城”、“草原无边”等,让学生学会认读并理解它们的意思。

4. 韵律特点教学:分析《敕勒歌》的韵律特点,如押韵、平仄、起承转合等。

让学生模仿朗读并掌握这些特点。

练习(15分钟):1. 合作阅读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阅读《敕勒歌》的歌词,并讨论关键词汇和句子的含义。

2. 口语训练:让学生跟着音频或教师的示范模仿朗读《敕勒歌》,注意发音、语调和节奏。

3. 写作训练:让学生以《敕勒歌》为题材,写一篇关于敕勒川的小短文,并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式。

总结(5分钟):回顾本堂课的内容和学习成果,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敕勒歌》的感受和理解。

鼓励他们继续发掘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拓展活动:1. 让学生自由创作一首以《敕勒歌》为灵感的诗歌或歌曲。

2. 分组演唱《敕勒歌》,让学生体验团队合作和艺术表演的乐趣。

3. 组织学生进行足球辩论赛,让他们以《敕勒歌》的视角,辩论草原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和保护。

小学二年级古诗两首《敕勒歌》教案一等奖

小学二年级古诗两首《敕勒歌》教案一等奖

二年级古诗两首敕勒歌教案第1篇《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

歌中的敕勒川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市周围的广大地区。

北有大青山挡风,南有黄河迂曲补水,乃是游牧民族十分向往的冬夏两宜的肥美牧场。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记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和先秦歌谣,共一百卷。

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教学设想:本篇课文是首民歌,仅仅有27个字,却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壮阔,富饶,幸福安康的草原生活,本课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风格朴素、意蕴真淳,语言浅近明快。

所以本课以阅读欣赏为主,以课件为辅助给学生美的的体会进而美的教育。

教学目标:1读懂诗句,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学习用动静结合来体现草原美的写法。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大草原的富饶、广阔和美丽,体会敕勒族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感受作者那种对大草原那种无比喜悦和热爱之情。

4学生会背诵这首民歌。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上课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创造一个宁静的氛围,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把学生带入一个美丽的梦景。

2利用课件展示课文内容,教师在黑板上板题目:敕勒歌。

二初读全诗,字词释义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

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读准诗中“见”的音。

)3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诗的大概意思。

4全班齐读古诗。

二、分步解读,把握诗境1解题意。

读诗题,看注释了解题意。

敕勒是一个游牧的民族,生活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

这首诗就是敕勒人所唱的牧歌。

2读通诗句,理解诗意。

①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敕勒川,阴山下。

”这一句写了敕勒川的位置。

敕勒川,在阴山的脚下?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了解“穹庐”指的是敕勒人生活的毡帐,就是现在的蒙古包。

敕勒歌教学设计一等奖

敕勒歌教学设计一等奖

敕勒歌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设计名称:走进《敕勒歌》教学对象:初中生学科:语文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敕勒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

2.通过分析歌词的语言表达和意境,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1.教师播放《敕勒歌》的音频,并请学生倾听。

2.以“哈啰哈啰,敕勒川,黄埃散漫风萧索”的句子作为导入,让学生感受到这首歌曲的独特魅力。

第二步:歌曲理解(15分钟)1.让学生分组合作,在老师的指导下仔细阅读、理解《敕勒歌》的歌词。

并回答以下问题:a.敕勒川是哪里?b.敕勒和汉族有什么渊源?c.老骥伏枥的比喻是什么意境?d.哈啰卡车的“哈啰”和《敕勒歌》中的“哈啰”有什么关联?2.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

第三步:诗歌分析(3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敕勒歌》的诗歌形式(五言绝句),并在黑板上展示诗歌的结构特点。

2.学生分组再次阅读《敕勒歌》,让学生分析诗歌的韵律、对仗等修辞手法,并尝试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3.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自己小组的分析结果。

第四步:情感体验(20分钟)1.学生分组合作,创作一段《敕勒歌》的配乐,并选择合适的音效。

2.每组向全班表演自己的配乐,并解释自己的音效选择理由。

第五步:表演与评价(15分钟)1.学生分组表演自己创作的配乐,并进行互评。

2.教师评价每组的表演,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肯定。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学设计,学生除了能理解《敕勒歌》的意境和主题外,还锻炼了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同时,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通过创作配乐和音效的环节,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情感传达。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互动参与,通过小组合作、小组报告等形式,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设计的层次性和有趣性,使学生在主动探索中获得了更好的学习效果。

同时,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以及诗歌分析的深入程度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敕勒歌获奖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敕勒歌获奖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敕勒歌获奖教案引言:《敕勒歌》是中国古代著名民歌,其妙趣横生的音乐旋律和情感真挚的歌词,深受广大中小学生的喜爱。

为了更好地教授和传承《敕勒歌》,我们设计了一份获奖教案,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欣赏这首传世之作。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敕勒歌》的背景及文化内涵;2. 掌握《敕勒歌》的词曲及演唱方法;3.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音乐表演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敕勒歌》的文化背景介绍;2. 歌曲的曲调分析;3. 歌词的解读和韵律练习;4. 歌曲的演唱指导。

三、教学过程:1. 《敕勒歌》的文化背景介绍(10分钟)首先,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敕勒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强调歌曲表达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帮助学生进入歌曲的情境。

2. 歌曲的曲调分析(20分钟)教师向学生演示《敕勒歌》的曲调,并解说其中的音乐元素和特点,如调式、节奏和音阶等。

通过对每个音符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曲调。

3. 歌词的解读和韵律练习(40分钟)教师逐句解读《敕勒歌》的歌词,引导学生理解每句歌词所描述的景象和情感。

然后,教师进行韵律练习,帮助学生熟悉歌词的腔调和韵律。

4. 歌曲的演唱指导(4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歌曲的演唱指导。

重点指导学生发声技巧、音调控制和情感表达。

通过多次练习和反复演唱,提升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

四、教学评价与总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小组讨论或个别问答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在演唱中的表现和对《敕勒歌》的理解程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提出进一步改进教学的建议。

通过这份获奖教案的实施,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敕勒歌》,培养他们的艺术欣赏能力和音乐表演技巧。

同时,通过学习这首传世之作,也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载草原颂浓浓故乡情
——《敕勒歌》教学设计
西子路李霞教材内容:语文版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二首》—《敕勒歌》。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针对这一理念,本设计以北朝民歌《敕勒歌》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并创设教学情境,引领学生展开想像,从中获得情感体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诗4个生字,结合诗句理解“穹庐”、“笼盖”等词语。

2、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感受草原辽阔壮美的风光,激发学生热
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1、在创设的语境中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能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草原风
光的壮美。

教学难点: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歌的内容。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情导入。

1、课件引领,以景促情。

师:我们祖国风光秀美,山川壮丽,今天,老师带你们到草原去游一游。

课件展示草原风光的图片,播放歌曲《天堂》。

师:看到这美丽的风光,你想用哪些词语或句子来表达出你内心的感受,快快来说一说!
学生用最能抒发自己感受的词句自由回答:
生:草原真辽阔!
生:草原真美啊!
生:一望无际。

师:蓝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一望无际的草原,成群的牛羊……这就是草原,游牧民族可爱的家乡。

从古至今,草原人民都在用满腔热情歌颂着自己的家乡。

2、介绍诗歌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师:在1600年以前,在这辽阔的大草原上,曾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敕勒族。

他们用一首优美的诗歌赞颂着自己的家乡。

板书课题:敕勒歌
设计意图:诗歌教学注重景的描绘、情的生成,情景交融才能感受到诗歌的意境。

悠悠的乐曲声中,一幅幅壮美的草原风光出现在孩子们的眼前。

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内心的情感,引领他们很快地走入诗歌。

二、初读古诗,感知古诗内容,把握诗歌韵律。

1、播放录音,示范朗读。

要求:认真听读,听清字音及诗句的停顿。

2、学生自读诗歌。

要求:读准字音,仿效录音,把握诗歌的韵律。

3、读字词卡,纠正读音。

出示词语:笼——lǒng 敕勒——chì lè
见——xiàn 穹庐——qióng lú
4、学生跟读:放示范录音,学生小声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

设计意图:诗歌中出现生僻字、通假字,在这个环节中,重点放在生字的读音及诗句的节拍的上。

通过听录音——正音——跟读,学生们掌握了诗句的正确读法,为再次品读、体验诗歌内容做好铺垫。

三、品读感悟诗意,升华情感体验。

师:草原那辽阔的风光,用无数的词汇也描述不尽。

但在这首诗歌中,只用了27个字便描绘出了草原的景色。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品味这27个字,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草原的美?
1、学生再次深入诗歌中,品读词句,进行自主体验。

小组交流:说一说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是什么?自己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师生互动,品评诗歌内容,升华情感体验。

3、教师发挥引领作用,让学生在品读后充分谈出自己的自身感受,注重激发学生自得的情感体验。

品读重点句子: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拔并板书。

⑴“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蒙古包的样子。

鼓励学生自主表达,说出自己品读后的感受:
生:这句话把天比成巨大的帐篷,向四外延伸开去,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生:这里的描写好像天和地连在一起,无边无际。

让人感受到了草原那一望无际的辽阔。

生:天空又像牧民的蒙古包,一直陪伴着他们的生活。

指导朗读。

⑵“天苍苍,野茫茫”。

学生自主表达对一两个小句的感受:
生:天空太大了!
生:天空一望无际,非常辽阔。

生:田野也是无边无际,一眼望不到边!
教师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相机板书。

⑶“风吹草低见牛羊。


师:你能想像一下,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上,碧绿的牧草是那么茁壮。

一阵风儿吹来,草儿被吹得弯下了腰,你会看到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呢?
学生交流。

点拔:这一句让我们看到了茂盛的牧草和肥壮的牛羊,写出了草原上的勃勃生机。

4、学习“川”字,感受敕勒川的广阔。

这辽阔的草原,就是敕勒川。

“川”在这里指平坦的草地。

指导书写“川”字。

“敕勒川,阴山下。

”这一句描写了在高大的阴山的脚下,是一望无限的敕勒川。

在阴山的衬托下更显示了草原那辽阔的景色。

5、再读古诗,体会动静交织的美。

师:在高耸入云的阴山的映衬下,辽阔无边的敕勒川更加吸引人。

让我们满怀深情地一赞颂这美丽的风光。

学生齐读。

师:在这幅美景中,哪些是静止的事物呢?哪些又是活动的事物?小结:天空、草地是静止的,而牧草、牛羊又是活动的,这样有动有静,动静结合,诗歌所描述的画面也就更加生动了。

6、学生试着说一说这首诗的大意。

设计意图:借助课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从不断地读中去体会诗歌精炼的词句中所涵盖的内容。

并引领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谈出自己的感受,想像画面,形成自身独特的情感体验。

引导生生、师生的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的想法。

在获得体验后,注重指导学生的感情颂读。

四、想象诗歌画面,进行拓展延伸。

师:这首诗只用27个字,便勾勒了一幅草原浩瀚无垠的美景,同学们能不能用几笔便把这景色画出来?
拓展练习:一边欣赏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一边画自己心目中的敕勒川。

学生作品展示。

鼓励学生在展示作品的同时,用自己的话来讲解画面内容。

想象画面,背诵诗歌。

设计意图:古人作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对诗歌内容已有了深入地了解,引导学生用画来展现敕勒川的风光,不仅可以让学生表现已经理解的“穹庐”、“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等词句的理解,还让学生在画画时对整首诗所表现的内容有了一个完整的印象。

五、作业设计。

根据诗歌内容,写一段写景抒情的文字读给家长、同学听。

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形成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

并激励学生把自己的体验主动与人交流,从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
敕勒歌
天空苍苍
唱出热爱
草地茫茫家乡
风吹草低——见牛羊写出赞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