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8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基本要求

合集下载

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中医学[1005]、中西医结合[1006]。
⑤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
报考地处二区招生单位,且毕业后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定向就业的少数民族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生;或者工作单位和户籍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且定向就业单位为原单位的少数民族在职人员考生。
经济学
346
48
72
336
296
39
117
286
36
108
军事学
260
35
53
250
32
48
管理学
340
47
71
330
44
66
艺术学
362
40
60
352
37
56
交叉学科(专业代码前两位为14)
265
36
54
255
33
50
体育学
305
39
117
295
36
108
工学照顾专业③
260
35
53
250
32
48
中医类照顾专业④
295
39
117
285
36
108
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⑤
251
30
45
251
30
45
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 Nhomakorabea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为总分不低于251分。
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专业学位类)
专业学位名称
A类考生①
B类考生②
备 注
总分
单科(满分
=100分)
⑨同⑤

地质工程(081803)

地质工程(081803)

地质工程(081803)(Geological Engineering)学科门类:工学(08) 一级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0818)河海大学地质工程学科属于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1986年获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获博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成为江苏省重点学科,是国内培养水利水电地质工程高级人才的重要基地,全国综合排名处于前列。

本学科现有教授11名,副教授10名,其中博导9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9人,近年来在各类中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

学科拥有地质工程安全监测系统、地质参数快速测试系统等先进设备。

本学科教师每年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攻关项目、重大工程项目在内的各类科研经费达300万元以上。

先后有20项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

一、培养要求本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宽广而坚实的数学、力学、地质学基础,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前沿领域具有系统深入的了解。

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先进的测试设备,熟悉现代测试技术。

具备在地质工程项目勘察设计、工艺最优化、研制新材料、新机具、施工项目管理与决策等方面的某一两个方向上进行创造性科研工作的能力。

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

具有学术带头人或组织实施科学研究项目的素质以及科学严谨的学风。

毕业后能够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生产和设计部门的教学、科研、技术服务和管理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1、地质体稳定性(Geological Body Stability)2、地质工程安全监控(Safety Monitoring for Geological Body)3、水文地质(hydrogeology)4、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Geological environment & hazard)三、学分要求博士生课程总学分为18个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为12个学分,非学位课程为6学分。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各专业研究方向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各专业研究方向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各专业研究方向一、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代码:0818)(一)矿产普查与勘探(代码:081801)1.油气成藏与含油气系统研究以油气藏形成条件与富集主控因素研究为基础,通过油气成藏静态地质要素和动态作用过程的综合分析,揭示油气成藏过程与富集规律。

研究内容包括有效烃源岩、储集层、输导层和盖层等地质要素的分布和静态评价,油气生成、运移、聚集成藏和圈闭的形成等作用的动态演化过程和时空匹配关系,以及关键时刻地质要素和动态作用组合关系,开展油气成藏综合研究与评价,明确油气富集规律,预测油气资源规模和资源空间分布。

2、非常规油气地质学非常规油气地质学是以非常规油气资源类型、细粒沉积体系形成与分布、微纳米级致密储层特征、连续型油气聚集与产出机理、“甜点区”评价方法与技术等为重点的新兴学科。

研究核心是非常规油气成藏体系的“生油气能力、储油气能力、产油气能力”;研究内容包括成藏体系的烃源性、岩性、物性、脆性、含油气性与应力各向异性“6特性”及匹配关系,研究重点是非常规油气成藏体系的分布范围与“甜点区”的分布预测与评价,确定经济有效开采的方法技术与经济发展模式。

3.盆地和构造分析以区域构造背景研究为基础,以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方法技术为手段,确定含油气盆地成盆演化与沉积充填历史,研究盆地性质、构造样式、类型和分布,明确盆地构造演化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研究内容包括成盆区域构造背景与构造动力学机制、构造运动学和几何学特征、区域构造演化、盆地构造解析、构造运动对成盆、成烃、成储、成藏的影响。

4.沉积与储层地质沉积研究是充分运用现代沉积学的理论和层序地层学、地震沉积学等研究思路与方法,明确沉积体系类型,研究沉积物的形成、搬运、沉积演化过程,确定沉积环境和沉积相、成岩作用和沉积演化特征,明确有利沉积相带。

储层学研究是以沉积研究为基础,研究储集体的岩性、物性、电性和含油气性特征,揭示与储集空间(孔、洞、缝)形成有关的成岩作用,阐明成岩历史、孔隙演化历史,构建储层地质模型,开展储层分布预测与评价,确定有利储层分布范围。

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资料

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资料

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

树立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本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外文文献,具有撰写学术论文外文摘要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学科代码:0818)下设的二级学科(学科代码:081801),设以下6个研究方向。

1.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以中大比例尺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为研究重点,在系统研究矿产形成条件、控矿因素及成矿信息基础上,总结成矿规律,建立成矿模式及找矿模型,提出矿床预测准则,进行矿床和矿体定位(量)预测。

2.固体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加强综合勘查与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深入研究控矿条件、成矿规律,建立矿床地质模型;探索各种勘查技术方法的最佳优化组合及应用效果,研究矿体标志值的变化性,探索矿体数学特征和规律,建立矿产综合勘查模型。

3.资源与勘查经济研究矿产勘查与矿床经济评价及矿业权评估的理论方法,建立矿产勘查经济评价、咨询与决策方法体系,开展矿产勘查经济分析、矿床经济评价和矿业权评估。

4.石油与天然气勘查采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研究方法及现代分析测试和计算机技术,进行常规和非常规储层和油气藏描述,研究油藏中油气水的成因及其时空分布规律。

研究与成储和成藏作用相关的地质过程,开展储层沉积学和盆地火山岩、烃源岩和含油气性研究,预测储层和油气分布规律。

5.油气资源综合评价与预测以油气地质理论为基础,结合盆地分析方法、地球物理勘探及计算机技术,研究含油气盆地充填和层序地层学特征,开展非常规和常规油气成藏规律研究,进行区块评价、油藏描述、远景预测。

6.油气田开发地质综合利用油藏的精细沉积微相、开发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生产测井处理和解释的成果,结合生产测试数据和生产动态数据,实现油气田开发末期的精细地质研究,研究剩余油的分布规律,进行开发井网的调整部署。

考研工学类专业介绍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考研工学类专业介绍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考研工学类专业介绍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0818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081801矿产普查与勘探“矿产普查与勘探”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

该学科以各类固体矿产和流体矿产为研究对象,以矿产资源预测、勘查、评价及开发利用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为研究内容,以地质、资源、环境、技术、经济综合效益最优化为研究目标,为21世纪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培养高层次的矿产地质技术人才。

矿产普查与勘探以地质、数理、技术、经济为基础,并与矿业工程、石油及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有密切联系。

081802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下的一个二级学科。

特点是利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矿床学、同位素地质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研究层控金属矿床和有机矿产资源特征,为矿产资源勘察提供理论指导。

在矿物成分与化学成分与工程性质关系研究、宏观结构与工程性质关系研究和微结构与工程性质关系研究等放面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

系统研究合理的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金属矿产资源、正确的探测煤矿水害的分布等方面,尤其是利用地球物理理论和方法研究支持了缺水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寻找技术、矿井地下水防治探测、矿产资源探测为特色。

以工程岩土为背景,研究工程物探,为确保工程建设安全,提供不可缺少的物理力学参数。

081803地质工程地质工程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以原二级学科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和探矿工程为主体,相互交叉渗透发展起来的,本工程领域涉及到数学、物理学、地质学、油气及固体矿产的矿产普查与勘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土工程、遥感地质、数学地质、应用地球物理和应用地球化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学科。

当然这里还有些好专业没提到,如冶金专业,电器工程自动化等。

1.制定详细周密的学习计划。

这里所说的计划,不仅仅包括总的复习计划,还应该包括月计划、周计划,甚至是日计划。

努力做到这一点是十分困难的,但却是非常必要的。

0818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简介

0818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简介

0818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简介一级学科(中文)名称: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英文)名称:Geological Resources and Geological Engineering一、学科概况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是研究地质体勘查(察)评价和开发利用的学科。

本学科涉及资源和环境两大领域,与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的发展既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提供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也是进行工农业建设的先行和超前性工作。

因此,本学科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息息相关,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学科。

早在公元前两千多年,我们的祖先已懂得寻找和利用铜、锡、金等矿产资源;公元前七百多年已能修建大型水利工程。

16世纪中叶,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开始萌芽,并在近代工业化进程中逐步发展形成独立的学科。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全球恢复重建为本学科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遥感、航空物探、化探、土力学、岩石力学、统计学等相继被应用到本学科研究中。

1958年电子计算机首次用于地质研究,促进了本学科由定性分析向定量化研究方向发展。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板块学说的兴起取代了槽台学说,为区域成矿学研究和成矿区带划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矿床统计预测、勘探概率决策系统相继提出和完善,并在指导找矿突破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继成因演化论之后,结构控制论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各类地质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80年代,矿床模型、盆地分析、克立格储量计算方法、地质统计学、勘探过程最优化决策理论和方法逐步完善,并随着测试技术和探测手段的进步,仪器分辨率和检测精度不断提高,促进了新一轮的全球找矿高峰。

90年代,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已不容忽视,促进了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学说形成;此外,在矿产勘查领域一些新的理论和技术(如地质异常成矿预测、勘探者专家系统、GIS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等)相继被提出,以适应找矿难度不断增大的勘查新形势。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规范标准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规范标准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规长安大学2005年12月28一、总则(1) 自教育部1998年颁布本科基本专业目录和引导性专业目录以来,传统的地质工科已归为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个大的学科,在课程设置、课程容等方面必须作了一些大的调整。

对于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的定位、涵、培养目的等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不便与其他国家开展学科交流,从而影响学科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使办学规化、开放化,让社会更加清楚地了解本专业的全貌,便于各有关高校办学、交流、评估,提高教学质量,制定本规。

(2) 专业名称: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代号:0818y。

(3) 以建设品牌专业为建设目标,以坚持“精品”教育为指导思想,通过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专业规建设,规本科教学。

把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建设成为国家一流学科。

(4) 本规适应于资源勘查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工程地质、应用地球物理等专业方向。

(5) 为满足教育部专业调整后的专业教育指导精神要求,同时考虑各高校原有专业特色,因此,设置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公共的底线课程和具有专业特色的选修课程,各高校可因特色而宜,在规允许前提下合理制定特色计划。

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1.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教育的历史我国高校在解放前就有地质工科的各个专业,解放后,自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成立地质学院、地质学院, 60年代、70年代有相继成立地质学院、地质学院、地质学院、地质学院及华东地质学院.地质工科的高等教育较快发展始于解放之后,1950年中国矿业大学设立了工程地质教研室,1951年创办煤田地质工程系,设有地勘和钻探两个学科,1953年学校搬迁,更名为矿业学院,增设煤田地质与勘探等本科专业。

此外,1952年中南矿业学院成立,设立了地质专业和探矿技术专业,开始招收专科生。

1954年设立本科开始招收本科生。

1951年东北地质专科学校组建,1952年10月以东北地质专科学校为基础,与大学地质矿物学系,东北工学院分院地质系和物理系的一部分,工学院部分基础学科教师合并,成立了属于工科性质的东北地质学院,1953年开始招生,1958年更名为地质学院。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代码0818)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代码0818)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代码0818)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专业简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是东华理工大学的特色与优势学科,是江西省“十二五”高水平学科。

该学科主要有以下4个研究方向:(1)矿产勘查与评价:主要研究矿产形成的地质背景、成矿条件,研究矿床地质特征、成矿作用机制,探索矿产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时间演化规律,建立成矿模式;研究科学有效的矿产预测、勘查和评价的理论与技术方法。

(2)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利用专门的仪器接收来自地下各种物理信息,应用数学物理方法提取或分离有用信息,结合地质条件对有用信息进行解释,推断探测对象在地下赋存的位置、范围和产状。

它是地质矿产勘查和地质基础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3)地质工程:主要研究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等领域的地质工程问题。

(4)核废物地质处置:主要针对高放废物的地质处置库选址、核素的迁移规律等方面开展研究。

二.研究方向1.矿产普查与勘探2.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3.地质工程4.核废物地质处置三.培养目标1.认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培养团队意识,具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

2.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优良的科学作风和学术道德;具有本学科领域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较深入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学术创新能力、开拓精神和独立从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领域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工程技术研究领域取得明显成绩;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3.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并具有较好的科技写作能力。

四.课程设置注:①非学位课程的公共选修课中,素质教育课程有:体育(篮球、排球、足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太极拳等内容)、第二外国语、科学研究技能(论文写作方法、文献检索等内容)、形势政策解读与就业指导、创造学与创造性思维;②跨学科选修课程由各学院推荐一门课。

要求具有公共性、普及性(如马克思主义学院推荐的公共选修课程为《自然辨证法概论》),不能推荐专业性太强的课程。

地球科学概论doc

地球科学概论doc

《地球科学概论》考试大纲专业代码:0818、0709、070503、070801专业名称: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地质学(一级学科)、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固体地球物理学考试科目代码:827 考试科目名称:材料科学基础(一)考试内容试题以常用的《地球科学概论》为蓝本,着重考查考生对地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重点内容包括:一、地球的圈层结构大气圈的结构,水圈的组成,地面流水的分类,地下水的分类,水圈的循环;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各圈层的主要物理状态,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异同。

二、矿物和岩石矿物和岩石的概念及其异同,矿物的形态,矿物的物理性质,岩石的结构与构造,岩石的成因分类,三大岩类的常见岩石。

三、地质年代与地质作用地质年代的概念,相对地质年代和绝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地质年代表,地质年代单位和地层单位。

地质作用的类型,表层地质作用与内部地质作用之间的关系。

四、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风化作用的三种类型,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的联系和区别。

河流的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地下水的潜蚀作用,岩溶作用发生的条件和岩溶地形,冰川刨蚀作用的特点,主要冰蚀地形,风蚀地形,海蚀作用与海蚀地形。

五、搬运、沉积、成岩作用搬运作用的方式,不同地质营力的搬运作用特点,机械搬运作用的分选、磨园和沉积分异。

河流、海洋、地下水、冰川、风等地质营力沉积作用和沉积物特点。

成岩作用的概念,沉积岩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特征,沉积岩的分类。

六、岩浆作用与岩浆岩岩浆和岩浆作用的概念,岩浆的SiO2的分类。

火山喷发类型,火山地形;侵入作用概念,侵入岩的产状分类。

七、变质作用与变质岩变质作用的概念,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变质作用的三种方式,变质作用的四种基本类型。

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关系。

八、构造运动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形的概念,地层的三种接触关系,岩层产状三要素。

褶皱要素和褶皱的分类,节理和断层的异同,断层要素,断层的位移分类,野外识别地质构造的标志。

0818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基本要求

0818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基本要求

0818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一、学科概况和发展趋势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以地质体为研究对象,是研究地质体勘查(察)、评价和开发利用的学科,即在地球系统科学理论指导下,研究地质体的形成条件、分布规律、演化机理,并采用各种现代化勘查手段获取、处理、解释和应用地质信息,查明潜在地质资源及工程地质体的特征,为地质体勘察和开发利用工程服务。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可以概括为:成矿成藏条件、机理及分布规律研究;矿产勘查与预测评价理论方法研究;非常规(非传统)固体矿产和化石能源勘查评价与开发利用基础研究;工程地质体勘察、评价、设计和施工理论方法研究;地质灾害预测和防治的理论方法研究;勘查仪器与装备研发;地质体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响应及观测、处理与解释技术研究;地球信息的形成机理、数据挖掘、信息提取和综合集成及认知的相关理论方法研究;地球空间数据库与地球信息存储管理,以及地球信息应用和共享技术研发等。

目前,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复杂性和非线性新理论新方法及高新探测与信息技术研发及其在深部隐伏矿产、新类型矿产和工程地质体勘查(察)评价,资源—经济—环境联合评价,地质灾害预测和防治,天空探测技术中的应用,已成为本学科国际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

二、博士学位的基本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其暂行实施办法的规定,博士学位论文应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反映作者掌握了本学科的相关研究方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与方法,表明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特对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水平提出如下要求:(一)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及结构1. 矿产普查与勘探在系统掌握地质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和勘查地球化学等探测技术的基础上,接受完整的专业基本训练,具有较强的野外实际工作能力,并针对固体矿产或化石能源勘查与评价目标,系统掌握成矿(藏)理论、矿产勘查理论与技术、测试分析与模拟技术,以及地质勘查野外施工设计、质量评价、计算机制图等技术。

11-081800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11-081800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代码0818一级学科名称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二级学科代码二级学科名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院2007年 12月 12 日一、学科简介1.学科内涵表征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是综合利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地质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规律,进行矿产资源评价、普查勘探和开发的学科。

该学科以各类固体矿产和流体矿产为研究对象,以矿产资源预测、勘探、评价及开发利用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为研究内容,以地质、资源、环境、技术、经济效益最优化为目标,为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培养高级地质科技人才,包括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和地质工程三个二级学科。

我校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除上述三个二级学科外,还自主增设了能源资源与环境地球化学和计算机技术与资源信息管理二个二级学科,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含油气盆地分析、油气成藏机理与分布规律、油气资源评价、油气田勘探理论与方法、油气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测井、油气田开发地质等,并在资源环境、资源信息化等领域开展研究,主要培养适应上述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国际合作和企业管理的创新型、实践型和国际型高级技术人才。

2.学科发展历程我校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的历史可以追索到1953年建立的石油地质与勘探和地球物理勘探两个学科,当面在前苏联专家指导下就开始招收研究生。

我国学位制建立后,1981年建立石油地质与勘探和应用地球物理两个硕士学科点,同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

1986年建立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和应用地球物理两个博士学科点。

1998年我校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被批准为一级学科博士点,涵盖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和地质工程三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000年自主增设了能源资源与环境地球化学和资源信息管理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2002年“矿产普查与勘探”二级学科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

3.培养条件及其它我校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条件完善。

地质工程岗位职责和岗位要求

地质工程岗位职责和岗位要求

地质工程岗位职责和岗位要求地质工程是一门涉及地质学和工程学的交叉学科,负责研究地质现象,为工程项目提供地质工程建议和指导。

地质工程岗位的职责和要求对于保证工程项目的稳定和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地质工程岗位的职责和要求。

一、职责1. 进行地质勘探和调查:地质工程师负责进行地质调查和勘探工作,包括现场实地勘察、采样分析、地质测量、地质剖面及地层分析等。

他们需要根据勘探结果,评估地质环境风险,制定合理的工程设计方案。

2. 提供工程设计咨询:地质工程师根据地质调查结果和勘探数据,向工程设计人员提供专业咨询,帮助设计师克服地质难题,确保工程在地质环境中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

3. 分析和评估地质风险:地质工程师需要分析和评估工程项目中可能出现的地质风险,包括地质灾害、地质结构问题、地下水位变化等。

他们需要提前预见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预防措施。

4. 管理地质工程项目:地质工程师负责管理地质工程项目,包括组织勘探队伍、编制工程计划和进度表、监督施工过程中的地质参数监测和数据分析等。

他们需要与其他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紧密合作,确保工程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5. 编制地质报告和技术文档:地质工程师需要编制地质调查报告和技术文档,详细记录和总结工程项目的地质情况和问题。

报告中需要包括地质调查结果、风险评估、工程设计建议等内容,确保相关部门和人员能够了解工程项目的地质特征和要求。

二、要求1. 具备较强的地质学基础:地质工程师应该具备扎实的地质学知识,包括地质构造、岩石学、地层学、地下水水文地质学等。

他们需要能够理解和分析地质调查和勘探数据,准确评估地质风险并提出相应对策。

2. 具备相关工程背景:地质工程师需要熟悉有关工程建设的基本原理和规范,对于土力学、岩土工程等工程学科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需要理解工程项目的需求,与工程设计师和施工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和协作。

3. 具备项目管理经验:地质工程师需要具备项目管理经验,能够组织和协调团队工作,制定工程计划和进度安排,并进行有效的资源管理。

0818 一级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0818 一级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0818 一级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081801 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坚持真理,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四化建设人才。

2、掌握较坚实的矿产普查与勘探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具有较深入的了解。

3、具有严谨的治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专业教学和独立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5、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科技文献资料并撰写科技论文。

二、学习年限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即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为2年。

在职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可延长1年,即课程学习时间为2年,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为2年。

提前或延期毕业的研究生可按学校有关规定办理。

三、研究方向01、区域成矿规律及隐伏矿床预测02、非传统矿产资源研究03、资源环境联合评价四、培养方式培养过程应遵循以下原则:1、导师要从每个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精心制订每个研究生的培养计划。

导师所在单位要为研究生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2、鼓励聘请外单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学者担任硕士研究生的兼职导师,对研究生进行合作培养;3、研究生课程的授课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和考试方式。

除了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外,还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本专业课程中的任选课程外,还可根据导师要求或个人意愿,选修我校其他院(系)所开设的研究生课程;4、教学实践是培养提高研究生教学能力、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内容可以是40学时左右的课程讲授或辅导、指导实习、协助指导毕业设计或论文等。

要求在第四学期前完成,完成后由负责教师写出评语,通过者取得学分,不通过者应重新进行;5、鼓励研究生在校期间撰写学术论文,要求研究生毕业之前要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杂志(含会议论文)公开发表至少一篇学术论文;6、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应修满的学分总数至少为27学分,其中学位课15~17学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818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一、学科概况和发展趋势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以地质体为研究对象,是研究地质体勘查(察)、评价和开发利用的学科,即在地球系统科学理论指导下,研究地质体的形成条件、分布规律、演化机理,并采用各种现代化勘查手段获取、处理、解释和应用地质信息,查明潜在地质资源及工程地质体的特征,为地质体勘察和开发利用工程服务。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可以概括为:成矿成藏条件、机理及分布规律研究;矿产勘查与预测评价理论方法研究;非常规(非传统)固体矿产和化石能源勘查评价与开发利用基础研究;工程地质体勘察、评价、设计和施工理论方法研究;地质灾害预测和防治的理论方法研究;勘查仪器与装备研发;地质体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响应及观测、处理与解释技术研究;地球信息的形成机理、数据挖掘、信息提取和综合集成及认知的相关理论方法研究;地球空间数据库与地球信息存储管理,以及地球信息应用和共享技术研发等。

目前,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复杂性和非线性新理论新方法及高新探测与信息技术研发及其在深部隐伏矿产、新类型矿产和工程地质体勘查(察)评价,资源—经济—环境联合评价,地质灾害预测和防治,天空探测技术中的应用,已成为本学科国际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

二、博士学位的基本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其暂行实施办法的规定,博士学位论文应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反映作者掌握了本学科的相关研究方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与方法,表明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特对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水平提出如下要求:(一)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及结构1. 矿产普查与勘探在系统掌握地质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和勘查地球化学等探测技术的基础上,接受完整的专业基本训练,具有较强的野外实际工作能力,并针对固体矿产或化石能源勘查与评价目标,系统掌握成矿(藏)理论、矿产勘查理论与技术、测试分析与模拟技术,以及地质勘查野外施工设计、质量评价、计算机制图等技术。

2. 地质工程在系统掌握地质学、力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和工程地质、岩土钻掘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系统掌握与工程地质体相关的勘察、设计、施工的理论、方法,岩土体测试分析与模拟技术,工程地质体稳定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地质灾害防治的理论与方法、地质体钻掘工艺与装备研制技术。

3. 勘查地球物理在系统掌握物理学、地质学等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应针对资源、环境和工程勘查目标,系统掌握地球物理场模拟理论与技术、岩石物理理论与测试技术、地球物理成像与反演理论与技术;了解地球物理仪器的原理、结构和种类;掌握地球物理野外施工设计、数据采集、质量评价、可视化解释、成果显示等技术。

4. 地球信息技术在系统掌握地质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和计算机及信息等技术的基础上,应针对资源、环境和工程勘查目标,系统掌握地球信息采集、处理、分析、融合的基本理论、数学模型和方法;了解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软件的原理、种类和操作;掌握地球信息存储、管理、应用、共享等技术。

(二)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学术素养博士候选人应具有活跃的学术思想和强烈的创新意识,以及缜密的逻辑思维,对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问题具有浓厚学术兴趣,有致力于本学科学术研究的意愿,以丰富专业知识和提升本学科发展水平的精神来学习和研究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还应具有崇尚科学的精神,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能吃苦耐劳,勇于探索。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与诸多学科具有联系,例如地质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土木工程、矿业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应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因此,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研究是必要的,尤其是与自己主攻方向联系密切的学科,应该具备较为深厚的知识积淀。

这是衡量博士候选人学术潜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此外,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也是博士候选人学术素养的重要构成因素。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研究几乎都是在团队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博士候选人应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尊重他人的学术思想与研究成果,懂得与他人分享新知,并具有现代社会的竞争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2.学术道德博士候选人应有严谨的学风和社会责任感。

应诚实守信,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应模范地遵守我国的现行法律、法规,不得有任何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以及损害国家荣誉和国家利益的行为。

应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不参与不支持任何形式的伪科学。

应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不剽窃、不侵占他人研究成果、实验数据和研究设想。

具有实事求是,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不伪造数据。

应通过详细引证来承认和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和科研成果。

应发扬学术民主,正确地对待来自于他人的学术质疑和学术批判。

应自觉地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杜绝权力与学术、金钱与学术的交易等行为。

(三)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1.获取知识能力博士候选人应具有利用现代信息检索工具从各种文献获取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领域相关研究前沿动态的能力,并有意识地考虑文献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全面性是指文献应对相关研究问题的覆盖程度,而系统性则为这些文献之间的关联性和完整性。

能在导师指导下对前人知识进行学习和筛选,并具有批判性学习的能力和独立获取新知的能力。

此外,还应注意学术论文在其学科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等之间的内在联系,应拥有先进的国际视野和在服务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知识的能力。

2.学术鉴别能力学术鉴别能力是建立在对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技术发展趋势、研究方法与手段深入了解和熟练掌握基础上,由结果回溯假设前提及推知研究技术路线,并对本学科已有成果和待鉴定成果的真理性做出甄别、对其学术和实用价值进行判断的能力。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领域研究成果的真理性应从数据的有效性和数据对学术问题说明的针对性,以及研究逻辑的严密性等来判定。

例如,样品是在什么位置上获取的?它的代表性如何?数据获得所采用方法技术的合理性如何?它是否能支撑要说明的学术问题?技术路线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如何?科学推断的逻辑严密性如何?所得结论的可信性如何等?对本学科研究成果的学术鉴赏还应从学科体系和学术前沿性,以及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重要性来衡量,即判断其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

3.科学研究能力博士候选人应善于发现和提出本学科前沿性问题或制约本行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并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技术路线的确定,野外调查、测量和样品采集,室内测试分析,数据获取、分析、模拟和综合,直到得出研究结论。

当前,深入了解或掌握多S技术(GIS、GPS、RS、EOS等)和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及分布式计算技术(并行计算,网格计算,云计算)等手段,并与传统地质学研究方法相结合,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博士候选人必备的科研能力。

还应将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地综合应用于生产和科研实践中,具有研究和解决本学科所涉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博士候选人也应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即在本研究领域组织相关课题和学术交流活动的能力。

4.学术创新能力本学科博士论文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地质现象和证据、新矿产地、新矿产资源类型的发现或对工程地质体提出新认识;新的有价值的科学数据的获取;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的研发;新理论的提出或对已有理论进行的修正和完善;新模型的建立或对已有模型进行的有效改进;新方法的提出或对已有方法进行的重要改进;综合评价和技术的集成;对低勘查(察)程度地区的地质认识水平的提高;对生产实际中重大问题的解决,等。

博士候选人应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在上述若干个方面独立进行创新性研究的能力。

5.学术交流能力博士候选人应具有在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上熟练地进行学术交流、表达学术思想、展示学术成果的专业能力。

具有良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能够熟练、正确、规范地运用汉语进行口头表述、撰写学术论文和著作的能力,具备熟练掌握和运用一种外语进行本学科文献阅读、学术交流,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的能力。

6. 其他能力作为一名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家,还应具有良好的人文及社会科学知识和文化修养,审美情趣高尚,有正确的世界观、社会历史观和价值观;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例如,在野外工作中,必须具备与当地的政府、居民和社会组织交往、协调与合作的能力。

(四)学位论文基本要求1.选题与综述的要求选题应面向本学科前沿性科学问题或解决重大技术需求。

选题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具体,技术路线清晰,具有现实可行性。

一般地,选题不能过于宽泛,提倡“小题大作”,强调围绕研究目标系统性地开展研究工作。

综述是选题的立论依据,需要阅读大量的国内外文献,文献阅读量应在100篇以上,其中至少1/3以上应为国外文献,综述全文应不少于5000字;技术发展研究命题,需进行文献查新,文献中专利文献需要占有一定比例,其中包括国外专利文献。

综述应包括至少以下几部分:(1)追溯所提出问题的源头,界定核心概念和关键词;(2)系统介绍前人研究的创新观点、思路、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3)评述前人研究成果的先进性和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并从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或工程技术难题;(4)有理有据地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和研究思路,从而形成博士学位论文的立论基础。

2.规范性要求学位论文需要遵守国家和授予权单位规定的学位论文基本格式。

同时,本一级学科博士学位论文还必须符合如下要求:(1)说明研究中所采用的科学调查和实验手段、数据分析和数值计算方法,对整理和处理的数据进行合理解释、理论分析及讨论;(2)除了本一级学科惯用缩略语外,文中缩略语必须在第一次出现时注明全称;(3)除创新性成果外,专业术语、分类等应与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一致;(4)所有研究和分析采用标准或规定的分析方法,并注明出处;新方法必须详细描述操作程序;环境样本分析必须配有标准样品内标和分析质量控制说明;(5)所用分析数据必须保留到分析方法或仪器检测限的最小有效位数,分析结果表示为平均值正负标准差;(6)对所得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形成最终的科学结论和方法技术成果,并对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提出看法和建议;(7)论文应该给出研究中涉及的所有公式、计算程序说明,列出必要的原始数据;论文中插图或附图均应计算机成图,各种图件应正确注明图号、图名、图例、比例尺及其它说明;(8)对文中引用和使用他人思想或观点、公式、数据、图件、软件等,必须列出对应的参考文献。

所列参考文献应与正文中引用一一对应。

如果引用部分来自非公开出版物,必须以脚注形式说明。

一般地,如果他人的言论、谈话、往来书信和邮件等,对于形成论文的任何部分有重要帮助,也应在相应处以括号或脚注加以说明;(9)对于论文中涉及的繁琐公式的推导,数据量较大的表格,算法的描述,核心计算程序,计算程序的结构等,如果不影响阅读和理解正文部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可以作为论文的附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