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感官审评记录表
茶的感官评价表
茶的感官评价表
表1茶叶评分表
评茶地点姓名
总得分=外形得分×20%+水色得分×10%+香气得分×10%+滋味得分×50%+
叶底×10%
表2茶叶评分标准表
注:需设备:玻璃仪器、酒杯、茶杯
将泡过的茶叶倒入叶底盘或杯盖中,并将叶底拌匀铺开,观察其嫩度、匀度、色泽等。
也可将泡过的茶叶倒入漂盘中,将清水漂叶进行观察,常用的术语有:
细嫩:芽头多,叶子长而细小,叶质优嫩柔软。
鲜嫩:叶质细嫩,叶色鲜艳明亮。
匀嫩:叶质细嫩匀齐一致,柔软,色泽调和。
柔嫩、柔软:芽叶细嫩、叶质柔软,光泽好,手指抚之如锦。
肥厚:芽叶肥壮、叶肉厚,质软,叶脉隐现。
瘦薄、飘薄:芽小叶薄,瘦薄无肉,质硬,叶脉显现。
粗老:叶质粗大,叶质硬,叶脉隆起,手指按之粗糙。
匀齐:“匀”是色泽调和;“齐”是老嫩一致,匀正无断碎。
单张:脱茎的独瓣叶子,也为“单瓣”。
短碎:毛茶经精制大都断成半叶,短碎是指比半叶更碎小的碎叶,也为“破碎”。
开展、摊张:冲泡后,卷紧的干茶吸水膨胀而展开片形,且有柔软感的为“开展”;老叶摊开为“摊张”。
卷缩:冲泡后,叶底不开展,仍卷缩成条形。
硬杂:叶质粗老而驳杂。
焦斑、焦条:叶张边缘或叶面有局部或全部黑色或黄色烧伤斑痕。
局部的为“焦斑”,全部烧坏为“焦条”。
茶叶产品检验原始记录表
茶叶产品检验原始记录表(总
1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产品检验原始数据记录表NO:
产品名称:生产日期:批号:取样地点:取样数量:取样基数:
产品规格:检验日期:检验依据:
一、感官检验
项目评价
汤色
香气
滋味
叶底
二、净含量测定
三、水分测定
A、恒重干燥称量瓶的重量
(g)B、样品+称量瓶
的重量(g)(恒
重前)
C、样品+称量瓶
的重量(g)(恒
重后)
水分:
(%)
平均水分值(%)
四、灰分测定
M2、坩埚质量(g)M0、样品
质量(g)
M1、样品+坩埚的
质量(g)(灼烧
后)
m、样品干
物质含量
(%)
灰分:
(%)
平均灰分值
(%)
检验员:审核:
总重(g)包装物重(g)成品净重(g)平均净重(g)。
茶叶的感官质量审评
茶叶的感官质量审评
一、实验目的:
学习茶叶的审评方法、步骤,了解各类典型茶叶的感官质量状况和质量标准。
二、实验用具:
茶盘、茶具、审茶碗、茶壶
三、实验样品:
红茶:正山小种红茶(福建)
绿茶:龙井(浙江)、日照绿(山东)
乌龙茶:冻顶乌龙(台湾南投)、铁观音(福建安溪)
花茶:茉莉飘雪(江苏)、茉莉松针(浙江)
紧压茶:普洱茶(云南)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茶叶的外形审评(四项指标)
通过检查、观察各种茶叶的外形嫩度、净度和干茶色泽,看茶叶是否合乎标准规格的要求。
1、外形审评:看茶条是否匀整、圆直、有芽头。
2、嫩度审评:看茶条是否紧结、身骨重、有白毫。
3、色泽审评:看茶条是否油润、明亮、有光泽、颜色纯正。
4、净度审评:看茶条有无杂质(包含茶叶杂质和非茶杂质)。
(二)茶叶的内质审评
通过观察茶汤的香气、汤色、滋味和叶底,看茶叶的内在
质量是否合乎质量指标。
1、香气:闻茶香是否高雅、浓烈、持久,吻合。
2、汤色:看汤色是否清澈、明亮、纯正、透析度高。
3、滋味:品茶汤是否鲜爽、苦涩、收敛性强、有回甜感。
4、叶底:看叶底是否明亮、细嫩、肥厚、叶形匀整。
五、实验结果:。
茶叶审评结果报告表
茶名
外形(20%)
汤色(10%)
香气(30%)
滋味(30%)
叶底(10%)
总分
评语
分
评语
分
评语
分
评语
分
评语
分
分
青心一号
条索紧细
墨绿光润
尚匀整
匀净
19
黄绿鲜亮
9
豆香
纯正
持久
28
鲜爽
醇厚
28
一芽二叶,叶质嫩软,平滑;
黄绿尚明亮;
有单张、红梗;
6
90
茶名
外形(25%)
汤色(10%)
香气
总分
评语
分
评语
分
评语
分
评语
分
评语
分
分
英红九号
(自制)
粗壮紧结
褐中带金芽
显毫
匀净
22
红艳明亮
有金圈
8.5
甜香
纯正
23
浓强
略涩
有青味
26
一芽二、三叶
红亮,边缘红中间青,欠匀
叶质光滑
6
85.5
英红九号
(德高信)
条索紧结
褐黄
金毫显
匀净
23
红明
有金圈
8
清甜
纯正
24
鲜爽
收敛性强
29
一芽二、三叶
红匀明亮
叶质较自制的厚,比自制的老一点
9
93
茶名
外形(20%)
汤色(5%)
香气(30%)
滋味(35%)
叶底(10%)
总分
评语
分
评语
武夷岩茶品质的感官审评
武夷岩茶产品应 洁净 , 不着色 , 不得混有异种植物 ,
不 含 非茶 叶物 质 , 异 味 ,无异 臭 , 霉 变 。各 类 产 品 还 无 无
应符合相应的感官 品质 。 21 . 大红袍 大红袍既是茶树名 ,又是茶叶商品名 。大红袍茶 的 品质特征是条索扭 曲 、 紧结 、 壮实 , 色泽青褐油润带宝色 , 香气馥郁 ,有锐 、浓长 ,清 、幽远之感 ,滋味浓而醇厚 、
匀 整 较 匀 整
净度 洁净
洁净
} 净 古
香气 锐 、浓长或 幽 、清远
内
浓长或 幽 、清远 幽长
滋 味 岩 韵 明显 、醇 厚 、回 岩韵显 、醇厚 、回 岩韵 明 、 较醇厚 、 回甘 、 味甘爽 、杯 底有余香 甘快 、杯底有余香 : 有余香 耕底 金 黄清澈
外 油润 ,砂 绿 明 , 形 色泽 点明显 整碎 匀整 净度 洁净 浓 郁 持久 ,似 有 香 气 香 或 蜜桃香 、或 桂 皮 香
志产品 武夷岩茶 》国家标准 ( BT 17 5 G / 84 )巾武夷水仙
尚札 实 尚 润 较金黄 清澈
明显
内 滋味 青醇甘爽 、 韵显 尚 醇 厚 、岩韵 明 岩
金 黄稍深 瞪黄稍深
软亮匀 齐 、红 边 软亮 较匀齐 、 红边 尚软亮匀 整 欠匀稍亮
艳 丽 , 底 软 亮 、匀 齐 、红 边鲜 明 。 地 理 标 志 产 品 武 夷 叶 《 岩茶 》 国家 标 准 ( BT 17 5) C / 84 巾大 红 袍 产 品级 型 有 特 级 、
1 武 夷岩 茶 及 其产 品分 类
表 1 大 红 袍 感 官品 质 ( f 1 7 5) GB ' 8 4 l "
茶艺师培训之—茶叶感官审评
(三)注意事项 1、取样时如发现茶叶品质、包装质量、堆放 地点等有异样情况,应增加取样件事或停止取样。 2、天气异常,阴雨天,空气湿度大或周围有 异味时不宜取样。
匀堆取样法:将该批茶叶拌匀成堆,然 后从堆的各个部位分别扦取茶样,扦样点不 得少于八点。
就件取样法:从每件上、中、下、左、 右五个部位各扦取一把小样,并查看样品间 品质是否一致。
干评指标 (1)形状
指各类茶品的外形规格,如茶品的大小、长 短、粗细、轻重。压制茶的外形审评产品压制的 形状、松紧度、匀整度;分里茶、面茶的压制茶, 还应审评是否起层脱面,包心是否外露等。 (2)整碎
一是指上中下各段茶比例是否匀称,二是指 茶品个体条索(或颗粒)的大小、长短和粗细是 否均匀,整碎的好坏要视茶品整体感觉。
分样盘:木板或胶合板制成,正方形,23cm 边长*3.3cm边高;盘的两端各开一 缺口,涂以白色油漆,要求无气味。
叶底盘:黑色小木盘或白色搪瓷盘;小木盘为正方形, 10cm边长*1.35cm边高,供评审精制茶用; 搪瓷盘为长方形, 23cm边长* 17cm边宽* 3.0cm边高,一般供审评初制茶和名优茶叶 底用。
形状一致(要求圆状均为圆状;扁状均为扁 状;条状均为条状),表明制茶技术高,采摘规 格严。
大小一致(要求圆状的粒粒大小相同;扁状 的条条厚薄相等;条状的长短匀称),表明鲜叶 的采摘一芽几叶全相同,制工精良,茶叶大小才 能一致。
色泽一致(茶叶色泽需茶树品种、采摘的茶 园、叶色等三要素一致的前提下,再加精良的制 工,其色泽才能一致),就表明“三相同,加制 工好”。
审评杯
用于泡茶喝、审评茶叶香气。
瓷质纯白,杯盖有小孔,
在杯柄对面的杯口有一排钜形的缺口,
使杯盖盖搁在审评碗上,从锯齿处流出茶汤,容量一 般为150ml.
茶叶感官审评
叶底盘:黑色小木盘或白色搪瓷盘;小木盘为正方形, 10cm边长*1.35cm边高,供评审精制茶用; 搪瓷盘为长方形, 23cm边长* 17cm边宽* 3.0cm边高,一般供审评初制茶和名优茶叶 底用。
用水
• 审评用水的理化指标及卫生指标参照GB 5749《生 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执行。
• 同一批茶叶审评用水水质应一致。
• 结果计算:茶叶审评总得分 Y=A*a+B*b+C*c+D*d+E*e。
各类茶品质因子评分系数(%)
茶类 名优绿茶 大宗绿茶 功夫红茶 红碎茶 乌龙茶 黑散茶 黑压制茶
白茶 黄茶 花茶 袋泡茶 粉茶
外形(a) 25 20 25 20 20 20 25 25 25 20 10 10
汤色(b) 10 10 10 10 5 15 10 10 10 5 20 20
匀整度和净度,内质的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 等“八项因子”。
3. 审评方法
外形审评方法:
将200g左右样茶倒入评 茶盘中,双手握住茶盘对角, 一手要拿住样盘的倒茶小缺 口,用回旋筛转法,使盘中 茶叶分出上、中、下三层, 用目测、手感等方法,通过 调换位置、反复查看比较外 形。
茶汤制备方法: 称取样茶3.0g投入审评杯内,茶水比为1:
香气(c) 25 30 25 30 30 25 25 25 25 35 30 35
滋味(d) 30 30 30 30 35 30 30 30 30 30 30 35
叶底(e)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0
• 结果评定:根据计算结果审评的名次按分数从高 到低的次序排列。
50,注满沸水,加盖,计时;到规定时间后,将 杯内茶汤滤入审评碗内,留叶底于杯中。 • 审评顺序:开汤后,按香气(热嗅)、汤色、香 气(温嗅)、滋味、香气(冷嗅)、叶底的顺序 逐项审评。
茶叶感官审评检测报告模板
茶叶感官审评检测报告模板
一、样品信息
样品名称:XXX
样品编号:XXX
采摘日期:XXX
生产厂家:XXX
样品来源:XXX
二、审评目的
本报告旨在评估茶叶的感官品质,包括外形、色泽、香气、滋味和口感等方面,为消费者、生产者和茶叶爱好者提供参考。
三、审评方法
外观审评:将茶叶置于白色瓷盘上,观察其外形、色泽、嫩度、净度等指标。
香气审评:将茶叶冲泡后,通过嗅觉感受其香气的高低、纯度、持久度等指标。
滋味审评:将冲泡后的茶叶汤汁品尝,评估其滋味是否醇厚、回甘等。
口感审评:根据茶叶的口感特点,如鲜爽度、苦涩度、润滑度等进行评价。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以上指标,对茶叶的总体品质进行评估。
四、审评结果
外观评价:该茶叶外形匀整,色泽翠绿,具有一定的嫩度和净度。
香气评价:该茶叶香气高而持久,具有一定的纯度。
滋味评价:该茶叶滋味醇厚,回甘较快。
口感评价:该茶叶口感鲜爽,苦涩度适中,润滑度较高。
综合评价:综合以上指标,该茶叶品质优良,符合相关标准。
五、结论和建议
根据审评结果,该茶叶品质优良,具有较高的感官品质。
建议在冲泡时适当掌握水温,以充分发挥其香气和滋味的特点。
同时,建议生产者在采摘和加工过程中注重细节控制,以提高产品的整体品质。
六、审评员签名和日期
报告完成日期:XXXX年XX月XX日
审评员签名:XXX。
茶的感官评价表
茶的感官评价表
表1茶叶评分表
评茶地点姓名
总得分=外形得分×20%+水色得分×10%+香气得分×10%+滋味得
分×50%+叶底×10%
表2茶叶评分标准表
注:需设备:玻璃仪器、酒杯、茶杯
将泡过的茶叶倒入叶底盘或杯盖中,并将叶底拌匀铺开,观察其嫩度、匀度、色泽等。
也可将泡过的茶叶倒入漂盘中,将清水漂叶进行观察,常用的术语有:
细嫩:芽头多,叶子长而细小,叶质优嫩柔软。
鲜嫩:叶质细嫩,叶色鲜艳明亮。
匀嫩:叶质细嫩匀齐一致,柔软,色泽调和。
柔嫩、柔软:芽叶细嫩、叶质柔软,光泽好,手指抚之如锦。
肥厚:芽叶肥壮、叶肉厚,质软,叶脉隐现。
瘦薄、飘薄:芽小叶薄,瘦薄无肉,质硬,叶脉显现。
粗老:叶质粗大,叶质硬,叶脉隆起,手指按之粗糙。
匀齐:“匀”是色泽调和;“齐”是老嫩一致,匀正无断碎。
单张:脱茎的独瓣叶子,也为“单瓣”。
短碎:毛茶经精制大都断成半叶,短碎是指比半叶更碎小的碎叶,也为“破碎”。
开展、摊张:冲泡后,卷紧的干茶吸水膨胀而展开片形,且有柔软感的为“开展”;老叶摊开为“摊张”。
卷缩:冲泡后,叶底不开展,仍卷缩成条形。
硬杂:叶质粗老而驳杂。
焦斑、焦条:叶张边缘或叶面有局部或全部黑色或黄色烧伤斑痕。
局部的为“焦斑”,全部烧坏为“焦条”。
枯暗:叶色暗沉无光,陈茶叶底多数如此。
茶的感官评价表
瘦薄、飘薄:芽小叶薄,瘦薄无肉,质硬,叶脉显现。
粗老:叶质粗大,叶质硬,叶脉隆起,手指按之粗糙。
匀齐:“匀”是色泽调和;“齐”是老嫩一致,匀正无断碎。
单张:脱茎的独瓣叶子,也为“单瓣”。
短碎:毛茶经精制大都断成半叶,短碎是指比半叶更碎小的碎叶,也为“破碎”。
开展、摊张:冲泡后,卷紧的干茶吸水膨胀而展开片形,且有柔软感的为“开展”;老叶摊开为“摊张”。
卷缩:冲泡后,叶底不开展,仍卷缩成条形。
硬杂:叶质粗老而驳杂。
焦斑、焦条:叶张边缘或叶面有局部或全部黑色或黄色烧伤斑痕。局部的为“焦斑”,全部烧坏为“焦条”。
枯暗:叶色暗沉无光,陈茶叶底多数如此。
具体操作
将泡过的茶叶倒入叶底盘或杯盖中,并将叶底拌匀铺开,观察其嫩度、匀度、色泽等。也可将泡过的茶叶倒入漂盘中,将清水漂叶进行观察,常用的术语有:
细嫩:芽头多,叶子长而细小,叶质优嫩柔软。
鲜嫩:叶质细嫩,叶色鲜艳明亮。
匀嫩:叶质细嫩匀齐一致,柔软,色泽调和。
柔嫩、柔软:芽叶细嫩、叶质柔软,光泽好,手指抚之如锦。
日照绿茶的叶底:均匀明亮、色泽翠绿
龙井茶的叶底:芽叶细嫩成朵,均匀整齐、嫩绿明亮、鲜活美观。
铁观音的叶底:如同绸缎般光亮、柔软,且叶片肥厚、细嫩,整体洁净,无花杂
碧螺春的叶底:叶底嫩绿明亮
普洱茶的叶底:普洱熟茶叶底红褐均匀;普洱生茶叶底肥厚黄绿。
黄山毛峰的叶底:叶底黄绿有活力
白毫银针的叶底:叶底幼嫩、嫩匀,肥软匀亮
100
香气
各种茶的香气愈明显愈好,香气留香愈久者愈佳,若有焦味、霉味、烟味甚至油等异味者为下品。
100
滋味
茶汤入口,茶味圆滑干润,醇厚者为佳,反之苦涩味重、味淡者为下品。茶汤入口,有青草味、陈茶味或其他杂味者为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