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8法国号 教案

苏少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8法国号 教案
苏少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8法国号 教案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请参考使用,祝你取得好成绩!

法国号教案

执教年级:二年级

执教歌曲:法国号

教学目标:

1简单认识几种乐器:法国号二胡.小号.木琴长笛.

2.能用自然舒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3用动作体会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规律

4能创编歌词,表演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

1.用连音断音的演唱形式演唱

2、感知圆舞曲的的特点,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3、了解法国号的知识,知道又叫元号

教学难点:

最后一句音准的掌握和富有弹性连贯舒展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圆号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音乐片段:圆号声音,介绍乐器的相关知识。

(欣赏圆号演奏片段三拍子音乐+乐器“圆号”图片。)

师:谁知到刚才演奏的乐器是什么?生答圆号(或不知道。)

师:对。它叫做圆号。(老师来告诉你们,这种乐器叫做圆号。)由于

法国人对它的发展做了很大贡献,所以又叫“法国号”。(出示实物)老师今天也带了这件乐器,我们来看看,它有几个地方是圆的?(老师拿给学生摸一摸,指一指。)这个部分叫做“号嘴”、这个部分呢叫做“号口”、中间这部分就是“号身”。(生指到各个部位,师依次进行介绍)

(设计意图:首先从孩子们不认识的乐器入手,摸一摸,看一看,观其行听其声,用直观的方法认识法国号,直接切入主题,让学生知道本课要学什么)

二、新授部分,

1、师:谁来说说刚才听到的圆号的声音怎样?(生答)恩,圆号的声音很优美圆润,常用来表现具有种神秘的色彩的事物。老师这儿有一首描述法国号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歌是几拍的?圆号到底是怎样发出声音的?(播放歌曲第一遍后生答3拍子)。3拍子的音乐叫圆舞曲,也叫华尔兹,它的节奏特点像小船在荡漾(边说边做动作)1、

2、3有一种起伏荡漾的感觉。让我们用身体感受一下。双手叉腰准备,左晃晃、右晃晃,先迈左脚一二三、再迈右脚二二三、左二三、右二三。它的声音是怎样的呢?生答:嗡巴巴,嗡巴巴。它的声音真有趣,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歌曲中哪些乐句是相同的?声音强弱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随音乐一起晃动。(播放歌曲第二遍后生答)师讲解:第一、三句相同。强弱弱。

(设计意图:审美始终是音乐教学的核心,而歌曲的韵律美节奏美在此环节出现,老师适时的带领孩子们跳一跳华尔兹的基本舞步,感受

三拍子舞步的自信和美感,比老师说教的效果肯定要强的多)

2、朗读歌词

A师:我们一起来把歌词读一读。生随师分读,再齐读。(2遍)

B师:让我们加上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来读一读。(生齐读1遍)

3、教师范唱

师:刚才我们听了这么多遍的歌曲又读了歌词,我也忍不住想唱给同学们听了,请大家为我伴舞好吧?(身体律动,学生听第三遍,师自弹自唱。)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小声唱唱这首歌曲吧!(学生随录音演唱第一遍)

4、歌曲处理

A师:大家唱得非常好,这是三拍子的音乐,那我们怎样把它的强弱表现出来呢?(生答)其中反复出现的“嗡巴巴”是模仿圆号声音。“嗡”模仿的是法国号的低音区,唱的重一点、声音很低沉,饱满。“巴巴”模仿的是法国号的中音区,要唱得明亮一点。“嗡巴巴”要唱得有弹性,强弱明显些,这样就更有有韵律了。最后一句:“那就是我的法国号”要唱出象水波纹一样的起伏感。这一句是越唱越高,还是越唱越低呢?我们一起来试着唱一唱,看你能不能像小音乐家一样自豪地演唱呢?(单独拿出重点句练习后生齐唱第二遍)

B变换形式演唱。男、女生接唱,男生唱“嗡”,女生唱“巴巴”。最后一句一起来。(生唱第三遍,如不熟练可互换再演唱。)

C葫芦丝吹奏圆号声音。(2两个乐句,看情况决定。)

三、拓展创造

1、小组合作,改编、创编歌词。(或利用打击乐器沙锤、碰铃)

师:同学们今天我还带来了好多乐器你们看看除了圆号外,还认识哪些乐器?(出示图片)

生答长笛、小喇叭、木琴。我们来想想他怎样发出声音,(生讨论后模仿)模唱一下乐器的声音吧:嘀嘟嘟、嘀嘀答、叮叮咚。那我们把这些乐器唱到我们歌曲中吧。

2、汇报表演,及时评价。

分两组演唱,一组一段,最后一段合唱。(唱完两段之后师点评再接唱第三段。)

(设计意图:二年级学生的表现欲已经很强,稍加启发便能迸发出灿烂的创造的火花,此时此刻,孩子们的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是创造能力培养的最佳时刻)

四、教师小结

老师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刻,让我们再次唱起《法国号》,跳起优美的华尔兹结束今天的课吧。

教学反思

《法国号》是一首四三拍子的法国儿童歌曲,共四句,旋律规整,朗朗上口,歌曲站在一个练习吹奏法国号的孩子立场上,自豪的向我们介绍了他的宝贝乐器,“翁巴巴嗡巴巴,谁在唱歌?”“那就是

我的法国号”,富有动感的三拍子节奏,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是一首孩子们非常喜爱的歌曲。

教学中我是这样考虑的,歌曲虽然短小,但里面的点不少,三拍子的节奏是重点,学生必须要把握强弱弱的这个特点,法国号是什么样子,第四句旋律起伏较大,音准掌握是难点,最后的小组合作创编,也是一个点,引导好了将是一个精彩的亮点,一个师生心灵碰撞的火花。一堂课,如何将这些点穿成串,采用什么方式抓住孩子的心,激发起他们浓厚的学习热情,将是这节课的重中之重。

一导入紧扣教学的重点,以学生不认识的法国号为题引入歌曲的主题,先是听声音,再观其形,听一听,看一看,摸一摸,模仿一下他的的歌声,奥,他唱起歌来“翁巴巴”,顺势讲讲法国号的由来让孩子们知道,它还叫圆号,了解法国号的知识后,再学习歌曲就顺利地过渡到第二个环节

二、联系生活,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音乐的学习不是单调枯燥的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而是一种审美,感受美,表现美,并把这种美创造性的表现出来,只一点,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尤其重要,具体到一几句歌词,几个小小的律动,都是有没得元素可以挖掘的。这节课里,我从孩子唱歌的姿势,语调,甚至眼神,都加以强调,如第二句“这就是我的法国号”要自豪一点,孩子吗,对自己宝贝的东西的那种稍稍得意又很自豪的心情一下子就找到了,这一句里旋律起伏大,音准不好掌握,我就手势启发孩子们,像不像水波纹呢?看那个小朋友能把这水波纹唱好,结果,孩子们跟

着老师的手势就把这第四局的旋律唱准了本课得得一个最重要的难

点解决了,孩子们很兴奋,觉得自己很了不起,那种自豪同时有感染了我,作为老师,我更兴奋,很有一种成就感,那一刻就是幸福的感觉吧?难道不是吗?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有以下几点不足,我觉得还需进一步改进:歌曲处理上演唱形式还可以多样化,比如接口唱、指名唱等,使教学反馈的更全面一些,一些个别学生的不足能及时的纠正。

点评:

这是一节低年级的唱歌课,正个课堂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这一新的理念,课堂有活力,有生气,老师也变成了孩子,完全跟孩子们融为一体了,学生不是在学,而是在玩,玩节奏,玩乐器,他们玩法很活泼新奇,玩出了创造,玩出了智慧。什么是寓教于乐?看看李老师的课堂就是最好的诠释。

1、体现了教师的亲和力:

老师很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随时用肢体语言,表情,以及

夸奖鼓励的语言给学生以暗示,既可以掌握课堂的节奏,给每个同学以练习和表现的机会,给学生被关注的感觉,与学生保持亲善友好的交流关系,教师的语言充满了亲切感。老师在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有许多次鼓励学习的言语和动作,给学生很大的自我效能感。比如,上课时始终面带微笑,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和安全感。再比如学生做对了说"我真为你高兴!"或"你真了不起!";做错了说"请再做一遍。"或"你

累了吧?"。这些语言已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师生间形成了一种默契,这是课堂教学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有效保证。

2.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观点: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操。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在教学中,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教学评价:

在每段活动结束后,教师都有及时地总结和评价,及时表扬和鼓励,有助于学生跟上教师的进度和思路。

整节课堂,执教老师以乐器为纽带,贯穿始终,以三拍子的节奏为主线,引领孩子们感受,表现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感受歌曲里具有的节奏感,再创造性的创编了有关其他乐器的歌曲,自主体验中,轻松顺利的达到了本课目标,体验到了歌曲所带来的热情和自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