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解剖学彩色图谱
合集下载
口腔颌面部解剖_图文
口腔颌面部(maxillofacial region):
上起额部发际,下至舌骨 水平
左右达颞骨乳突垂直线之 间
包括口腔及上下牙列 不包括眼、耳、鼻、喉等
器官
以经过眉间点、口 裂水平的二水平线 为界,可将颜面部 分为三等份,上 1/3、 中1/3、下 1/3。
口腔:颌面区域内, 由牙、颌骨、唇、 舌、颊、腭、口底、 唾液腺等组织构成 的功能器官
唇部肌肉:口轮匝肌
唇动脉:可在内侧口角区 压迫此血管可以止血
皮肤 肌层 黏膜下层 黏膜层
由皮肤、浅层表情肌、颊脂垫、颊 肌和黏膜构成
颊脂垫尖:下牙槽神经麻醉进针的 标志之一
功能:味觉、语言、咀嚼、吞咽 上面为舌背,下面为舌腹,两侧为舌缘
舌乳头: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 头和叶状乳头
2 正中 牙合 :临床上常以正中牙合 来判断 咬颌关系是否正常的基准。上下颌牙尖交错 ,达到最广泛、最紧密接触时的一种咬合关 系。
在正中牙合 时:上下切牙间中线应位于同一 矢状面上;上颌前牙覆盖下颌前牙的唇侧, 覆盖度不超过3mm;上后牙的颊尖覆盖在下 后牙的颊侧。
一生中两副牙齿: 1.乳牙(deciduous teeth) 2.恒牙(permanent teeth)
20颗,上、下颌的左、右侧各5颗
名称:中线起向两旁,分别为乳中切 牙、乳侧切牙、乳尖牙、第一乳磨牙 和第二乳磨牙
萌出时间:6~8个月开始萌出,2岁左 右乳牙全部萌出
替牙期:自6~7岁至12~13岁,乳牙逐 渐脱落而为恒牙所代替,在此期口腔 内既有乳牙又有恒牙
共28~32颗,上、下颌的左、右侧各7~8 颗
名称:自中线起向两旁,分别为中切牙、 侧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前磨牙又 称双尖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 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
上起额部发际,下至舌骨 水平
左右达颞骨乳突垂直线之 间
包括口腔及上下牙列 不包括眼、耳、鼻、喉等
器官
以经过眉间点、口 裂水平的二水平线 为界,可将颜面部 分为三等份,上 1/3、 中1/3、下 1/3。
口腔:颌面区域内, 由牙、颌骨、唇、 舌、颊、腭、口底、 唾液腺等组织构成 的功能器官
唇部肌肉:口轮匝肌
唇动脉:可在内侧口角区 压迫此血管可以止血
皮肤 肌层 黏膜下层 黏膜层
由皮肤、浅层表情肌、颊脂垫、颊 肌和黏膜构成
颊脂垫尖:下牙槽神经麻醉进针的 标志之一
功能:味觉、语言、咀嚼、吞咽 上面为舌背,下面为舌腹,两侧为舌缘
舌乳头: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 头和叶状乳头
2 正中 牙合 :临床上常以正中牙合 来判断 咬颌关系是否正常的基准。上下颌牙尖交错 ,达到最广泛、最紧密接触时的一种咬合关 系。
在正中牙合 时:上下切牙间中线应位于同一 矢状面上;上颌前牙覆盖下颌前牙的唇侧, 覆盖度不超过3mm;上后牙的颊尖覆盖在下 后牙的颊侧。
一生中两副牙齿: 1.乳牙(deciduous teeth) 2.恒牙(permanent teeth)
20颗,上、下颌的左、右侧各5颗
名称:中线起向两旁,分别为乳中切 牙、乳侧切牙、乳尖牙、第一乳磨牙 和第二乳磨牙
萌出时间:6~8个月开始萌出,2岁左 右乳牙全部萌出
替牙期:自6~7岁至12~13岁,乳牙逐 渐脱落而为恒牙所代替,在此期口腔 内既有乳牙又有恒牙
共28~32颗,上、下颌的左、右侧各7~8 颗
名称:自中线起向两旁,分别为中切牙、 侧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前磨牙又 称双尖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 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
实用口腔解剖学图谱_11170486 (1)
图065 恒牙?下牙列(正面)
图066 上颌纵?曲线
图067 上颌横?曲线
图068 下颌纵?曲线
图069 下颌横?曲线
图070 乳牙?上牙列(正面)
图071 乳牙?下牙列(正面)
图072 乳牙?上牙列(侧面)
图073 乳牙?下牙列(侧面)
图074 Bonwill三角
图086 反?(乳牙列)
图087 开?
图088 后牙?型
图089 正常?(后牙)
图090 后牙反?
图091 锁?(左侧第一前磨牙)
图092 继发性咬合紊乱
图093 安氏错?分类及其与面形的关系(1)
图094 安氏错?分类及其与面形的关系(2)
图095 乳牙?(正面)
第九篇 唾液腺
图169
图170
图171
图172
图173
图174
图175
第十篇 血管
图176
图177
图178
图179
图180
图181
图182
图183
图184
图185
图186
图187
图188
图189
图190
图241 软腭肌层(标本)
图242 舌下区的血管与神经
图243 舌背上面观
图244 舌腹(前面观)
图245 颌面部部分表面解剖标志前面观
图246 咽正中矢状面观
图247 面部分区
图248 颌面部皮肤皱纹
图249 面神经分支与腮腺的关系外侧面观(标本)
图250 腮腺及其导管外侧面观(标本)
图271 额顶枕区的层次示意图
图066 上颌纵?曲线
图067 上颌横?曲线
图068 下颌纵?曲线
图069 下颌横?曲线
图070 乳牙?上牙列(正面)
图071 乳牙?下牙列(正面)
图072 乳牙?上牙列(侧面)
图073 乳牙?下牙列(侧面)
图074 Bonwill三角
图086 反?(乳牙列)
图087 开?
图088 后牙?型
图089 正常?(后牙)
图090 后牙反?
图091 锁?(左侧第一前磨牙)
图092 继发性咬合紊乱
图093 安氏错?分类及其与面形的关系(1)
图094 安氏错?分类及其与面形的关系(2)
图095 乳牙?(正面)
第九篇 唾液腺
图169
图170
图171
图172
图173
图174
图175
第十篇 血管
图176
图177
图178
图179
图180
图181
图182
图183
图184
图185
图186
图187
图188
图189
图190
图241 软腭肌层(标本)
图242 舌下区的血管与神经
图243 舌背上面观
图244 舌腹(前面观)
图245 颌面部部分表面解剖标志前面观
图246 咽正中矢状面观
图247 面部分区
图248 颌面部皮肤皱纹
图249 面神经分支与腮腺的关系外侧面观(标本)
图250 腮腺及其导管外侧面观(标本)
图271 额顶枕区的层次示意图
最新口腔颌面部解剖_图文讲学课件
一般左右同名 牙多同时期萌 出,上下颌同 名牙则下颌牙 较早萌出
智齿阻生 :第 三恒磨牙
(三) 牙位记录
部位记录法:临床上常用 乳牙的临床牙位:
V IV III II I │ I II III IV V V IV III II I │ I II III IV V
恒牙的临床牙位: 87654321│12345678 87654321│12345678
替牙期:自6~7岁至12~13岁,乳牙 逐渐脱落而为恒牙所代替,在此期口 腔内既有乳牙又有恒牙
(二) 恒牙
共28~32颗,上、下颌的左、右侧各 7~8颗
名称:自中线起向两旁,分别为中切牙、 侧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前磨牙又 称双尖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 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
前牙与后牙 萌出时间:6岁左右开始萌出
压迫此血管可以止血
皮肤 肌层 黏膜下层 黏膜层
(二)颊(cheek)
由皮肤、浅层表情肌、颊脂垫、颊 肌和黏膜构成
颊脂垫尖:下牙槽神经麻醉进针的 标志之一
(二)舌(tongue)
功能:味觉、语言、咀嚼、吞咽 上面为舌背,下面为舌腹,两侧为舌缘
舌乳头: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 头和叶状乳头
第2节 牙体及牙周组织 应用 解剖生理
一、牙
一生中两副牙齿: 1.乳牙(deciduous teeth) 2.恒牙(permanent teeth)
(一)乳牙
20颗,上、下颌的左、右侧各5颗
名称:中线起向两旁,分别为乳中切 牙、乳侧切牙、乳尖牙、第一乳磨牙 和第二乳磨牙
萌出时间:6~8个月开始萌出,2岁左 右乳牙全部萌出
牙冠、牙列或牙弓
牙槽突、龈沟、龈乳头
硬腭与软腭
口底
口腔解剖-恒牙形态
►2、牙根
► (1)细长扁圆单根 ► (2)根面沟较浅 ► (3)根颈横剖面:扁圆形 ► (4)根尖段偏远中
3.髓腔
► (1)近远中切面观:髓室顶接近 牙冠中1/3,髓角较圆钝,从根中 1/3处向根尖逐渐变细。
► (2)唇舌切面观:纺锤形,牙颈 1/3处最宽。向切端和根尖逐渐变 细,髓角尖而窄圆,接近牙冠中 1/3。5%双根管,根尖孔多位于根 尖顶。
90 °
►(2)舌面
►1)似唇面,稍小 ►2) 近远中边缘嵴、近远中牙尖
嵴、舌隆突明显
►3) 舌轴嵴 :近、远中舌窝 ►4)外形高点:颈1/3的舌隆突
►(3)邻面
►1)似三角形 , 远中面比 近中面更为突出且短小
►2)牙颈线弧度较上颌中切 牙低平
►3)近中接触区距切角近、 远中接触区距切角远
►4)牙尖顶位于牙长轴唇侧
►(4)牙尖(四个斜面、四个嵴) ►切端观:牙尖顶略偏近中
►2、牙根
► 粗壮单根,乃全口牙中最长 ► 根长明显大于冠长,最长者约
为冠长的两倍 ► 唇舌径〉近远中径 ► 近颈部横断面为卵圆三角形 ► 根尖偏向远中 ► 近远中根面有根面沟
3. 髓腔
(1)近远中切面观:髓室顶接近牙冠中1/3,髓角较尖 圆,髓室向根尖渐变窄。
思考题
✓ 如何区分上下颌切牙? ✓ 如何鉴别上颌中切牙的左颌中切牙与侧切牙? ✓ 如何鉴别下颌中切牙的左右?
上下颌切牙的区别
上颌切牙
牙冠 较宽
发育沟 明显
舌窝
深
边缘嵴 突出
切嵴 牙长轴唇侧
牙根 陷
粗直
功能面 切嵴、舌面
下颌切牙 窄小 不明显 浅平
龋齿充填
2、牙根
(1)粗壮而直的单根 (2)近颈部横断面:圆三角形 (3)根尖 :略偏远中及唇侧 (4)冠根比例:根长≧冠长
口腔基本结构_图文
47
恒牙的临床牙位记录:
8————1 1————8 8————1 1 2 3 4 5 6 7 8
中侧尖第第第第第 切切牙一二一二三 牙牙 双双磨磨磨
尖尖牙牙 牙 牙牙
48
乳牙的临床牙位记录:
Ⅴ————Ⅰ Ⅰ————Ⅴ Ⅴ————Ⅰ Ⅰ Ⅱ Ⅲ Ⅳ Ⅴ
乳乳乳第第 中侧尖一二 切切牙乳乳 牙牙 磨磨
1、上下牙无接触。 2、存在息止牙合间隙
59
息止牙合间隙(free way space):
下颌姿势位时, 上下牙之间从前向后 的楔形间隙。约14mm。
60
解剖学划分:
牙冠 牙颈
牙根
临床划分:
牙冠 牙龈缘
牙根
15
牙釉质 enamel
为覆盖于牙冠表面 的半透明的钙化组织。
是人体身上最硬的 组织,对组织的磨损具 有较大的抵抗力。
enamel
17
牙骨质 cementum
覆盖于牙根表 面的硬组织,色淡 黄硬度与骨相似。
cementu m
18
牙本质 dentin
牙牙
也可用英文字母A——E表示,但前一种常用。
49
50Leabharlann (一) 咀 嚼这是牙齿的主要功能
1、对食物进行机械加工;
2、将食物与唾液混合,进行部分消化。 3、可反射性的使消化系统处于活跃状 态,为进 一步消化做好准备。 4、消除混合在食物中的杂质、异物。
5、咀嚼力可刺激颌骨的正常生长发育。
51
(二)发音和言语
(三)保持面部正常形态
52
牙列与牙齿的咬合
53
牙 列 dentition
牙列---
上下颌牙齿彼此紧密 邻接所构成的形态整体。
《口腔解剖学》PPT课件
舌侧一个根,粗壮、向舌侧张开 三根均为扁根 43.上颌第一磨牙牙根
根柱占根长的2/5
h
63
上颌第二磨牙
牙冠特征 牙冠:小于第一磨牙
H型
两尖型
U型
三尖型---Y型(近中沟、远中沟、舌沟) 牙根:与下颌第一前磨牙类似
h
55
左右下颌前磨牙鉴别
牙冠远中明显大于近中
近
左右下颌第二前磨牙鉴别
近中边缘嵴高于远中边缘嵴
近中窝
远中窝大于近中窝
近舌尖
两尖型舌尖偏近中
h
远中窝
近中窝 远舌尖
56
单根型—长形下凹,远中面深,根尖偏远中 双根型—根柱长,分叉根仅占根长的1/3~1/2 偶有三根
h
50
上颌第二前磨牙
与上颌第一前磨牙形态极为相似,二者比较掌握 主要从合面观进行鉴别 牙冠:第一前磨牙颊面>舌面,颊尖>舌尖
第二前磨牙颊舌面,颊舌尖相近,合面较对称 第二前磨牙牙冠29.上颌较第二前磨第牙 一前磨牙小 第二前磨牙中央沟短、浅,近远中点隙相距近 牙根:第二前磨牙多为单根,双根近占5%
口腔解剖生理学
h
1
牙齿概述
v 牙的分类 v 牙的功能 v 临床牙位记录 v 牙的组成 v 牙体应用名词 v 牙体表面解剖标志
h
2
牙的分类
★按存在时间久暂分类: 恒牙(permanent teeth) 28~32颗 乳牙 (deciduous teeth) 20颗
★按解剖功能形态特点分类 切 牙(incisor) 中切牙 侧切牙 尖 牙 (canine) 前磨牙(premolar) 第一~ 第二~ 磨 牙 (molar) 第一~ 第二~ 第三~
前磨牙应用解剖畸形中央尖下颌第二前磨牙多见发生率达42有髓角进入该尖易磨损牙髓尖周病上颌第一前磨牙单双根均常见第二前磨牙偶见双根牙髓治疗拔牙时应注意上颌前磨牙根尖靠近上颌窦感染可相互涉及下颌前磨牙可作为寻找颏孔的标志下颌前磨牙颈部缩窄牙冠偏舌侧在牙髓治疗与修复治疗时要注意治疗器械与牙长轴保持一致艺术的感染力最有直接作用就是情感因素了审美就是主体与美的对象交流感情产生共鸣的过程
根柱占根长的2/5
h
63
上颌第二磨牙
牙冠特征 牙冠:小于第一磨牙
H型
两尖型
U型
三尖型---Y型(近中沟、远中沟、舌沟) 牙根:与下颌第一前磨牙类似
h
55
左右下颌前磨牙鉴别
牙冠远中明显大于近中
近
左右下颌第二前磨牙鉴别
近中边缘嵴高于远中边缘嵴
近中窝
远中窝大于近中窝
近舌尖
两尖型舌尖偏近中
h
远中窝
近中窝 远舌尖
56
单根型—长形下凹,远中面深,根尖偏远中 双根型—根柱长,分叉根仅占根长的1/3~1/2 偶有三根
h
50
上颌第二前磨牙
与上颌第一前磨牙形态极为相似,二者比较掌握 主要从合面观进行鉴别 牙冠:第一前磨牙颊面>舌面,颊尖>舌尖
第二前磨牙颊舌面,颊舌尖相近,合面较对称 第二前磨牙牙冠29.上颌较第二前磨第牙 一前磨牙小 第二前磨牙中央沟短、浅,近远中点隙相距近 牙根:第二前磨牙多为单根,双根近占5%
口腔解剖生理学
h
1
牙齿概述
v 牙的分类 v 牙的功能 v 临床牙位记录 v 牙的组成 v 牙体应用名词 v 牙体表面解剖标志
h
2
牙的分类
★按存在时间久暂分类: 恒牙(permanent teeth) 28~32颗 乳牙 (deciduous teeth) 20颗
★按解剖功能形态特点分类 切 牙(incisor) 中切牙 侧切牙 尖 牙 (canine) 前磨牙(premolar) 第一~ 第二~ 磨 牙 (molar) 第一~ 第二~ 第三~
前磨牙应用解剖畸形中央尖下颌第二前磨牙多见发生率达42有髓角进入该尖易磨损牙髓尖周病上颌第一前磨牙单双根均常见第二前磨牙偶见双根牙髓治疗拔牙时应注意上颌前磨牙根尖靠近上颌窦感染可相互涉及下颌前磨牙可作为寻找颏孔的标志下颌前磨牙颈部缩窄牙冠偏舌侧在牙髓治疗与修复治疗时要注意治疗器械与牙长轴保持一致艺术的感染力最有直接作用就是情感因素了审美就是主体与美的对象交流感情产生共鸣的过程
《口腔解剖学》PPT课件
h
42
下颌尖牙
与上颌尖牙比较掌握 牙冠:较窄,颈部缩窄程度较上颌尖牙小
近中的冠根相续几乎呈一直线 牙尖较上颌尖牙小 近中牙尖嵴短平、远中牙尖嵴斜长
21.下颌尖牙牙冠
近远中牙尖嵴长度约为1/2的比例 尖顶角>90° 唇舌面较平坦,嵴、窝、隆突不明显 冠偏舌侧 唇面磨耗
h
43
下颌尖牙
与上颌尖牙比较掌握 牙根:上颌尖牙牙根唇舌径稍大于近远中径
牙根
h
30
上颌侧切牙
与中切牙比较掌握 牙冠比较:窄小,圆突,短 唇面不平坦,近远中方向圆突,发育沟不明显 远中切角更圆钝 9.上颌侧切牙1
上颌中切牙
上颌侧切牙
h
31
上颌侧切牙
与中切牙比较
舌窝窄而深,有裂沟
10.上颌侧切牙2
上颌中切牙
上颌侧切牙
牙根比较,根长>冠长
根扁,根尖偏远中
变异形态较多:先天缺失、锥形、棍形
h
23
切牙组
共同特点
牙冠 4个轴面 1个切嵴
唇舌面 梯形 长大于宽
邻面
楔形 颈1/3 最宽
牙根 均为单根 较直
h
24
上颌中切牙
唇面
较平、四边形(近中缘、远中缘、
切缘、颈缘)
两个切角(近中切角、远中切角)
四边形的长(切—颈径)>宽(近
3.上颌
中---远中径)
中切牙 唇面
其他解剖标志:
颈嵴:牙颈部的近远中向长形隆
第一前磨牙
h
第二前磨牙
51
第一前磨牙 第二前磨牙
左右上颌第一前磨牙的鉴别
颊尖的近中牙尖嵴长、陡、斜,舌侧内收,远中牙尖嵴平
口腔解剖生理a
口腔前庭 vestibule of mouth 固有口腔 proper cavity of mouth
口腔前庭及其外表形态
口腔前庭沟 唇颊系带 腮腺导管口 磨牙后区 翼下颌皱襞 颊脂垫尖
固有口腔及其外表形态
(1)牙冠、牙列 或牙弓
部位:前牙、后牙
功能和形态:切牙、 尖牙、双尖牙、 磨牙
(2)牙槽突、龈沟与龈乳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前牙——切割食物 后牙——研磨食物 尖牙——撕裂食物
2.牙根的数目和形态
单根
5321 1235 54321 12345
双根 三根 变异较大
44 76 67 76 67
88 88
3.牙的组织结构
牙釉质
牙髓
牙本质
牙骨质
牙釉质(enamel) 牙本质(dentin) 牙骨质(cementum) 牙髓(pulp)
口腔颌面部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
口腔 颌面部
二、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特 点及其临床意义
外露
易受外伤 易发现疾病
血管丰富 出血多 局部肿胀明显 抗感染能力强
结构复杂 → 并发症多 皮纹 -→ 指导切口 颌面部疾患影响形态和功能
疾患易波及毗邻部位
第二节口腔
一、口腔的分区及其表面 形态
口腔解剖生理a
第一节 概述
一、口腔及颌面部的区域划分 颜面部: ▲上起发际, ▲下至下颌骨下缘或颏下点, ▲两侧至下颌支后缘或颞骨乳突之间
的区域。
颜面部
颜面部分区
上1/3——颅面部 中、下1/3——
颌面部 Maxillofacial
region
口腔(Oral cavity)
口腔前庭及其外表形态
口腔前庭沟 唇颊系带 腮腺导管口 磨牙后区 翼下颌皱襞 颊脂垫尖
固有口腔及其外表形态
(1)牙冠、牙列 或牙弓
部位:前牙、后牙
功能和形态:切牙、 尖牙、双尖牙、 磨牙
(2)牙槽突、龈沟与龈乳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前牙——切割食物 后牙——研磨食物 尖牙——撕裂食物
2.牙根的数目和形态
单根
5321 1235 54321 12345
双根 三根 变异较大
44 76 67 76 67
88 88
3.牙的组织结构
牙釉质
牙髓
牙本质
牙骨质
牙釉质(enamel) 牙本质(dentin) 牙骨质(cementum) 牙髓(pulp)
口腔颌面部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
口腔 颌面部
二、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特 点及其临床意义
外露
易受外伤 易发现疾病
血管丰富 出血多 局部肿胀明显 抗感染能力强
结构复杂 → 并发症多 皮纹 -→ 指导切口 颌面部疾患影响形态和功能
疾患易波及毗邻部位
第二节口腔
一、口腔的分区及其表面 形态
口腔解剖生理a
第一节 概述
一、口腔及颌面部的区域划分 颜面部: ▲上起发际, ▲下至下颌骨下缘或颏下点, ▲两侧至下颌支后缘或颞骨乳突之间
的区域。
颜面部
颜面部分区
上1/3——颅面部 中、下1/3——
颌面部 Maxillofacial
region
口腔(Oral cav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