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土壤肥力评价指标和方法12

合集下载

农业科普了解土壤肥力的评估与改良方法

农业科普了解土壤肥力的评估与改良方法

农业科普了解土壤肥力的评估与改良方法农业科普:了解土壤肥力的评估与改良方法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壤肥力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评估土壤肥力并采取相应的改良方法,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土壤环境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土壤肥力评估的常用指标和方法,以及常见的土壤肥力改良方法。

一、土壤肥力评估1. 土壤pH值土壤pH值是评估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适宜的土壤pH值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大部分农作物适宜的土壤pH值范围为6.0-7.5。

通过测量土壤pH值,可以判断土壤酸碱性,并采取相应的调节措施。

2. 养分含量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也是评估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主要包括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

通过土壤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可以了解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情况。

根据农作物的需求和土壤养分含量,可以做出科学的施肥方案。

3. 土壤质地和结构土壤质地和结构对土壤肥力也有着重要影响。

土壤质地主要包括沙、粘土和泥等不同颗粒的含量比例,而土壤结构则涉及土壤的聚集度和孔隙度等。

适宜的土壤质地和结构有助于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促进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二、土壤肥力改良方法1. 有机肥的应用有机肥是改良土壤肥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促进土壤结构的形成和改良。

有机肥中富含有机物质,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并增加土壤的肥力。

2. 矿质肥料的合理施用矿质肥料是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合理施用矿质肥料,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增加土壤肥力,并且有针对性地补充不同养分的不足。

3. 轮作休耕轮作休耕是一种有效的土壤肥力改良方法。

通过不同作物的轮作种植和休耕措施,可以调整土壤养分的平衡,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降低化肥的使用量,并增加土壤有机质的累积。

4. 水肥一体化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种综合利用水资源、肥料和土壤的技术。

通过科学合理地利用灌溉水和肥料,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养分流失,达到节水、增产的效果。

土壤肥力分级指标

土壤肥力分级指标

土壤肥力分级指标土壤肥力是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适应性和支持能力的综合表现。

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主要包括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土壤结构和土壤水分等。

这些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适宜度和植物所需养分的供应能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土壤肥力分级指标。

1.土壤pH值土壤pH值是反映土壤酸碱程度的指标,它直接影响土壤中许多重要的化学过程和养分的有效性。

通常认为,pH值在6.0-7.5之间的土壤是最适宜植物生长的。

当土壤pH低于6.0时,土壤过酸,会影响植物对一些营养元素的吸收;而当土壤pH高于7.5时,土壤过碱,会导致一些微量元素的毒害。

2.有机质含量3.养分含量土壤中的养分包括氮、磷、钾等重要元素,它们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评价土壤肥力的养分含量主要是通过分析土壤中的养分含量进行定量测定。

一般认为,土壤中的全氮含量大于0.15%,全磷含量大于0.02%,交换性钾含量大于0.2%为肥沃土壤。

如果养分含量低于这些标准,则表示土壤肥力较低。

4.土壤结构土壤结构是指土壤颗粒的排列方式和颗粒团聚状态,它对土壤养分的供应能力和水分的保持能力有重要影响。

土壤结构好的特点是团聚体分布均匀,孔隙空间适中,有利于根系的穿透和水分的渗透。

评价土壤结构一般可以通过观察土壤的颗粒大小和颗粒团聚状态来判断,结构良好的土壤被认为是肥沃的。

5.土壤水分土壤水分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土壤中的水分对植物根系起到供水的作用,同时还影响溶解态养分的迁移和利用。

评价土壤水分一般可以通过测定土壤含水量和土壤黏粒含量来进行。

土壤含水量在25%以上为湿润土壤,15-25%为适度湿润土壤,低于15%为干旱土壤。

土壤黏粒含量越高,土壤保水能力越好。

综上所述,土壤肥力的评价指标包括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土壤结构和土壤水分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测定和分析,可以判断土壤的肥力状况,为土壤肥力改良和植物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农田土壤肥力评价

农田土壤肥力评价

农田土壤肥力评价土壤是农田的基础,决定着农田的肥力。

评价土壤肥力十分重要,它可以帮助农民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肥力状况以及相关改进措施。

本文将对农田土壤肥力评价的意义、方法和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一、意义准确地评价土壤肥力对于科学施肥、合理调整农田结构、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评价土壤肥力可以帮助农民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合理施肥。

不同农作物对养分的需求不同,通过评价土壤肥力,可以精确地确定农作物所需的养分,并制定相应的施肥方案,避免因过量施肥导致土壤污染和资源浪费。

其次,评价土壤肥力可帮助农民了解农田结构及土壤改进措施。

土壤肥力评价结果可以揭示农田结构的不合理性,如养分分布不均等问题。

通过评价土壤肥力,可以及时调整农田结构,合理规划农作物种植布局,提高土壤的肥力。

最后,评价土壤肥力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田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高效评价土壤肥力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为优质农作物的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科学施肥还能减少肥料的使用,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促进农田的可持续利用。

二、方法评价土壤肥力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主要包括土壤养分测定、土壤质地评估、土壤理化性质分析等。

首先,土壤养分测定是评价土壤肥力的关键方法之一。

通过采集土壤样本,并通过化学分析方法确定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从而判断土壤的肥力水平。

常用的养分有氮、磷、钾等。

其次,土壤质地评估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依据。

土壤质地直接影响土壤保水能力和通气性,进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通过粘土、砂和粉砂的比例和分布情况,可以对土壤的质地进行评估,并判断土壤的肥力特点。

最后,土壤理化性质分析也是评价土壤肥力的方法之一。

理化性质包括土壤的酸碱性、有机质含量、水分状况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土壤的适宜程度以及肥力水平。

三、影响因素土壤肥力的评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土壤质地、土壤水分、有机质含量、种植管理等。

首先,土壤质地对土壤肥力有重要影响。

农田土壤肥力评价指标与改良策略

农田土壤肥力评价指标与改良策略

农田土壤肥力评价指标与改良策略农田土壤肥力评价指标与改良策略一直是农业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农田土壤肥力的评价可以为农民提供土壤肥力状况的科学依据,而改良策略则可以帮助农民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

本文将探讨农田土壤肥力评价的指标,并提供一些常用的改良策略。

一、农田土壤肥力评价指标1. 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最重要的营养源之一,它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同时改善土壤结构和保持水分。

有机质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土壤的肥力。

一般来说,土壤有机质含量超过2%被认为是肥沃的。

2. 土壤pH值土壤pH值反映了土壤的酸碱程度,对植物的生长和养分的吸收有重要影响。

大多数作物在pH值为6-7之间的土壤中生长最好。

低pH值的土壤会导致铵态氮离子释放过快,从而造成养分流失,对植物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3. 养分含量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其中,氮、磷、钾是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养分,其余的微量元素也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评价土壤肥力时应注意土壤中养分的含量是否符合作物生长的要求。

4. 土壤水分状况土壤水分状况对植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过干或过湿的土壤都会对植物的根系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评价土壤肥力时需要考虑土壤水分的状况。

二、改良策略1. 有机肥的施用有机肥是改良土壤肥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有机肥富含有机质和养分,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合理施用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提高土壤肥力。

2. 矿物肥料的合理利用矿物肥料是一种常用的土壤改良措施。

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和作物的需求,科学合理地利用矿物肥料,可以调节土壤肥力的平衡,提高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3. 轮作和间作轮作和间作是有效改良农田土壤肥力的方法之一。

通过轮作和间作,可以减轻土壤的疲劳程度,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和养分的积累,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肥力。

4. 接种有益微生物土壤中有各种有益微生物,它们能够分解有机质,提供养分,并与植物根系建立共生关系。

土壤肥力标准

土壤肥力标准

土壤肥力标准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中含有的养分和微生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能力。

土壤肥力标准是对土壤肥力水平的一种科学评价,可以帮助农民和农业专家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从而合理施肥,提高农作物产量。

土壤肥力标准通常包括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微生物活性、土壤理化性质等多个方面的指标。

首先,土壤养分含量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养分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氮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它参与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等物质的合成,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产量。

磷元素则是植物生长的能量转移和储存的必需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开花结果和抗病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而钾元素则是植物生长发育和抗逆性的必需元素,它能够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和产量。

因此,评价土壤肥力标准时,需要对土壤中氮、磷、钾等养分含量进行测定,确保土壤中的养分含量能够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

其次,土壤微生物活性也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对土壤中的养分转化和供应起着重要作用。

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质,释放出养分供给植物吸收利用,同时还可以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因此,评价土壤肥力标准时,需要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性进行测定,确保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能够维持在一定水平以上。

最后,土壤理化性质也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土壤的通气性、保水性、保肥性等理化性质对植物的生长起着重要影响。

通气性好的土壤有利于植物根系的呼吸和生长,保水性好的土壤能够保证植物在干旱季节有足够的水分供应,保肥性好的土壤则能够保证土壤中的养分不易流失,供给植物长期生长所需的养分。

因此,评价土壤肥力标准时,需要对土壤的通气性、保水性、保肥性等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确保土壤的理化性质能够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

综上所述,土壤肥力标准是对土壤肥力水平的科学评价,包括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微生物活性、土壤理化性质等多个方面的指标。

通过对土壤肥力标准的评价,可以帮助农民和农业专家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从而合理施肥,提高农作物产量。

土壤肥力评价方法

土壤肥力评价方法

土壤肥力评价方法土壤肥力评价方法是指通过对土壤中养分含量、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以及微生物活性等指标的测定和分析,来评价土壤的肥力状况,为农作物的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肥力评价方法的确立和应用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常见的土壤肥力评价方法。

针对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常用的评价方法是土壤养分测定和土壤肥力指数的计算。

土壤养分测定包括氮、磷、钾、有机质等养分的测定,通过测定土壤中这些关键养分的含量,可评价土壤的肥力状况。

土壤肥力指数是根据不同养分含量的测定结果,通过一定的计算方法得出的综合指数,如土壤养分综合指数、土壤肥力综合指数等,用以评价土壤的整体肥力水平。

土壤pH值对于土壤肥力的评价也是至关重要的。

土壤pH值直接影响着土壤中养分的有效性和作物的生长状况。

一般来说,中性土壤的pH值在6.5-7.5之间为最适宜,过高或过低的pH值都会影响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

测定土壤的pH值,并根据所测得的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一环。

有机质含量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依据。

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不仅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还能够为作物提供养分和改善土壤生物活性。

评价土壤肥力时,有机质含量的测定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微生物活性也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直接影响着养分的循环和作物生长。

通过测定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可以评价土壤的生物活性和健康状况,为科学施肥提供依据。

土壤肥力的评价方法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土壤中的养分含量、pH值、有机质含量和微生物活性等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测定和分析,可以全面准确地评价土壤的肥力状况,为科学施肥和农业生产提供支持。

希望通过不断完善和应用这些评价方法,能够更好地保护土壤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论土壤肥力评价指标和方法

论土壤肥力评价指标和方法

论土壤肥力评价指标和方法土壤肥力是在植物生活期间,土壤供应和调节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热量、空气和其它生活条件的能力。

是土壤各种基本性质的综合表现,是土壤区别于成土母质和其他自然体的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土壤作为自然资源和农业生产资料的物质基础。

土壤肥力按成因可分为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

前者指在五大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影响下形成的肥力,主要存在于未开垦的自然土壤;后者指长期在人为的耕作、施肥、灌溉和其他各种农事活动影响下表现出的肥力,主要存在于耕作(农田)土壤。

土壤肥力就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就是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同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土壤肥力就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应。

四大肥力因素存有:营养因素:养分、水分;环境条件:空气、热量。

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特性的综合表现,也是土壤不同于母质的本质特性。

包括自然肥力、人工肥力和二者相结合形成的经济肥力。

自然肥力是由土壤母质、气候、生物、地形等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土壤肥力,是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综合表现。

它的形成和发展,取决于各种自然因素质量、数量及其组合适当与否。

自然肥力是自然再生产过程的产物,是土地生产力的基础,它能自发地生长天然植被。

人工肥力是指通过人类生产活动,如耕作、施肥、灌溉、土壤改良等人为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土壤肥力。

土壤的自然肥力与人工肥力结合形成的经济肥力,才能用以为人类生产出充裕的农产品。

经济肥力是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的统一,是在同一土壤上两种肥力相结合而形成的。

仅仅具有自然肥力的土壤,不存在人类过去劳动的任何痕迹。

而具有经济肥力的土壤,由于其中包括人工肥力,则凝结有人类的劳动。

由于人工肥力是凭借人的生产活动形成的,人们就可以利用一切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促使人工肥力的形成,并加快潜在肥力转化,使土地尽快投入生产。

人类的生产活动是创造人工肥力,充分发挥自然肥力作用的动力。

土壤肥力标准

土壤肥力标准

土壤肥力标准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中所含养分的丰富程度,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土壤肥力标准是指根据土壤中各种养分含量的丰富程度,对土壤肥力进行评价和分类的标准。

根据土壤肥力标准,可以科学合理地施肥,提高土壤肥力,从而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一、土壤肥力标准的分类。

根据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土壤肥力可以分为贫瘠土壤、中等肥力土壤和肥沃土壤三个等级。

贫瘠土壤是指土壤中养分含量较低,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限制;中等肥力土壤是指土壤中养分含量适中,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肥沃土壤是指土壤中养分含量丰富,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有利。

二、土壤肥力标准的评价指标。

1. 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的一种重要养分,它对土壤的肥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可以反映土壤肥力的丰富程度。

2. 土壤全氮含量,氮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养分之一,土壤中的氮含量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

3. 土壤速效磷含量,磷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养分之一,土壤中的速效磷含量可以反映土壤中磷的供应情况。

4. 土壤速效钾含量,钾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养分之一,土壤中的速效钾含量可以反映土壤中钾的供应情况。

5. 土壤PH值,土壤PH值可以反映土壤的酸碱程度,对于不同的农作物生长发育有不同的影响。

6. 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其含量的丰富程度也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土壤肥力标准的意义。

1. 科学施肥,根据土壤肥力的评价结果,可以科学合理地施肥,避免盲目施肥造成养分的浪费和土壤环境的污染。

2. 提高产量,科学施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中养分的供应,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 保护环境,科学施肥可以避免养分的过量积累和土壤的酸碱度失衡,减少对土壤环境的污染。

四、土壤肥力标准的应用。

1. 农田施肥,根据土壤肥力的评价结果,科学合理地施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土壤肥力指标

土壤肥力指标

土壤肥力指标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中有机质、养分含量,以及该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适应性和支持能力的综合指标。

它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是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

下面将从土壤有机质、养分含量以及土壤适应性和支持能力三个方面来详细介绍土壤肥力指标。

首先,土壤有机质是指土壤中含有的具有生物来源、较低分子量的有机物。

这些有机物主要来自植物和动物的残渣、腐殖质以及微生物产生的有机物质。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有着重要影响。

一方面,有机质能够增加土壤的保水性,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保肥能力,提高土壤的肥力水平。

另一方面,有机质还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因此,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其次,养分含量是评价土壤肥力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土壤中的养分主要包括氮、磷、钾以及微量元素等。

这些养分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对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土壤中的养分含量直接影响植物的营养摄取和利用效率。

因此,合理施肥和养分平衡是提高土壤肥力的关键措施。

同时,科学合理的土壤养分管理措施也能够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最后,土壤的适应性和支持能力也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

土壤的适应性主要指土壤对作物生长的适应程度,包括土壤的PH值、土壤质地、土壤水分状况等。

适宜的土壤PH值对土壤中机械性和化学性特性有直接的影响,过高或过低的PH值都会影响植物正常生长。

土壤质地则直接决定土壤结构的疏松程度、保水能力和透气性。

土壤水分状况对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也有着重要影响。

土壤的支持能力则主要是指土壤对植物根系的支持能力,包括土壤的抗压能力和抗固体侵蚀能力。

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植物根系的健康生长和发育。

总之,土壤肥力指标是评价土壤肥力状况的重要依据。

它综合考虑了土壤有机质、养分含量以及土壤适应性和支持能力等因素。

通过合理的土壤管理和施肥措施,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增加产量和质量。

土壤肥力检测方法和检测标准

土壤肥力检测方法和检测标准

土壤肥力检测方法和检测标准土壤肥力检测是评估土壤中养分含量和其他关键指标的过程,以确定土壤的肥力状况和适宜的施肥措施。

以下是常用的土壤肥力检测方法和一般的检测标准:
1.土壤采样:采集土壤样品以代表整个土壤区域,并确保
采样点均匀分布。

采样深度通常为0-
20厘米,可以根据具体要求进行调整。

2. pH值测定:pH值反映土壤的酸碱性,通常使用pH电极
仪或试纸进行测定。

一般而言,中性pH值范围为6.0-7.5。

3.养分含量测定:包括主要的氮(N)、磷(P)、钾(K
)等养分的含量测定。

常用的测定方法包括色谱法、光度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等。

4.有机质含量测定: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可以
通过燃烧法、湿氧法等方法进行测定。

5.其他指标测定:如土壤容重、土壤水分含量、土壤电导
率等也可以进行测定,以提供更全面的土壤肥力信息。

土壤肥力的检测标准因国家和地区而异,可以根据农业部门或农业研究机构发布的标准进行参考。

一般来说,不同养分的适宜范围会有所差异,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类型,制定相应的施肥建议。

此外,还可以根据作物生长阶段的不同,调整施肥计划以满足作物的营养需求。

建议咨询当地的农业专业机构或土壤检测实验室,以获取准确的土壤肥力检测标准和指导。

土壤肥力状况评价中常用指标测定方法

土壤肥力状况评价中常用指标测定方法

土壤肥力状况评价中常用指标的测定方法1 土壤样品吸湿水测定土壤吸湿水是风干土样水分的含量,是各项分析结果计算的基础。

1.1 方法原理风干土壤样品中的吸湿水在105±2℃的烘箱中可被烘干,从而可求出土壤失水重量占烘干后土重的百分数。

在此温度下,自由水和吸湿水都被烘干,然而土壤有机质不能被分解。

1.2 主要仪器铝盒、分析天平(0.0001g)、药匙、烘箱、坩埚钳、干燥器、瓷盘。

1.3 测定步骤1. 取一干净经烘干的有标号的铝盒(或称量瓶)在分析天平上称重为W1。

2. 然后加入风干土样5—10g(精确到0.0001g),并精确称出铝盒与土样的总重量W2。

3. 将铝盒盖斜盖在铝盒上面呈半开启状态,放入烘箱中,保持烘箱内温度105±2℃,烘6小时。

4. 待烘箱内温度冷却到50℃时,将铝盒从烘箱中取出,并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重,然后再启开铝盒盖烘2小时,冷却后称其恒重为W3。

前后两次称重之差不大于3mg。

1.4 结果计算土样吸湿水的含量(%)= (湿土重-烘干土重)/烘干土重×100%= (W2-W1)-(W3-W1)/(W3-W1)×100%1.5 注意事项1. 要控制好烘箱内的温度,使其保持在105±2℃,过高过低都将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2. 干燥器内所放的干燥剂要在充分干燥的情况下方可放入烘干土样。

否则干燥剂要重新烘干或更换后方可放入干燥器中。

2 土壤样品pH测定pH是土壤重要的基本性质,也是影响肥力的因素之一。

它直接影响土壤养分的存在状态、转化和有效性。

pH值对土壤中氮素的硝化作用和有机质的矿化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直接影响。

在盐碱土中测定pH值,可以大致了解是否含有碱金属的碳酸盐和发生碱化,作为改良和利用土壤的参考依据,同时在一系列的理化分析中,土壤pH与很多项目的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有密切的联系,也是审查其他项目结果的一个依据。

论土壤肥力评价指标和方法

论土壤肥力评价指标和方法
维普资讯
土壤 与环境 2 0 ,1() 2 2 2 5 0 2 2: 0 ~ 0 1 ht:wwwe vrn n. ig ,n t/ p/ .n i me t ol dc o s .
E— a l e m i:s s@ s lgd. oi, cn
方 法
关键词 :评价 指标 ;评价 方 法 ;土壤 肥力 中 图分类号 :S 5 18 文 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 :10 —8 X ( 0 2) 20 0 —4 0 8 1 1 2 0 0 —2 20
土壤 作 为植 物 生 产 的 基 地 ,动 物 生 产 的基 础 ,
以 来 ,欧 美 土壤 学 家 关 于 土 壤 肥 力 的概 念 主 要 侧 重 于 土壤 的植 物 营养 ,并 以养 分 多少 衡 量 土壤 肥 力 高 低 台前 苏 联 土 壤 学 家 威 联 斯 认 为 土 壤 肥 力 是 “ 在
植 物 全 部 生 长 过 程 中 ,土壤 同 时 地 、不 断 地供 应植
系 和 方 法 ,提 出适 合 于 不 同 区域 、不 同 土 壤 类 型 的
肥 力 指 在 一 定 的 环 境 条 件 下 , 土 壤 及 其 生 物 群 落 ( 括 动 物 和微 生 物 ) 间 长 期 协 同进 化 、相 互 适 包 之 应 、相 互 作 用 而 表 现 出 的一 种 和谐 共 融 特 性 ,以及 在 该 特 性 状 态 下 土 壤 保 证 植 物 生 长 所 需 物 质 与 能 量 的 可 获 得 性 和 可 持 续 性 的 一 种 功 能 和 能 力 事 实 上 ,随 着 科 学 手 段 和 认 识 水 平 的 不 断 提 高, 土壤 肥 力 概 念 的外 延 不 断 扩 大 , 涵 不 断 缩 小 . 内

判断土壤肥力的指标和判定方法

判断土壤肥力的指标和判定方法

判断土壤肥力的指标和判定方法
判断土壤肥力的指标和判定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肥力较好。

可以通过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化学测定方法来确定。

2. 土壤养分含量:土壤中的养分包括氮、磷、钾等。

通过测定土壤中这些养分的含量,可以判断土壤的肥力水平。

一般来说,养分含量高的土壤肥力较好。

常用的测定方法包括土壤养分测定仪和土壤养分试剂盒等。

3. 土壤pH值:土壤的pH值是衡量土壤酸碱性的指标。

不同
植物对土壤pH值的需求不同,但一般来说,酸性土壤的pH
值在6以下,碱性土壤的pH值在8以上,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通过土壤pH值的测定可以初步判断土壤的肥力水平。


用的测定方法包括酸碱度测定荧光试剂法和酸碱度电位测定法等。

4. 土壤结构:土壤的结构是指土壤的颗粒组成和排列方式。

优良的土壤结构应该松散、透气性好、保水性强。

通过观察土壤的颗粒组成和手感等方式,可以初步判断土壤的肥力水平。

5. 植物生长指标:植物的生长状况也可以作为判断土壤肥力的参考指标。

例如可以观察植物的生长速度、叶片颜色、根系发育情况等,如果植物生长状况良好,往往说明土壤肥力较好。

综合运用以上指标和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判断土壤的肥力水平。

但需注意不同作物对土壤肥力要求不同,因此判断土壤肥力时应考虑具体作物的要求。

同时,判断土壤肥力也要结合其他因素,如水分、温度、土壤质地等因素综合考虑。

农田土壤肥力评价标准

农田土壤肥力评价标准

农田土壤肥力评价标准一、引言农田土壤肥力评价是指根据农田土壤的肥力特征,对土壤肥力进行科学、客观的系统评估和判定的过程。

农田土壤肥力的评价对于农作物的种植和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农田土壤肥力评价标准展开论述。

二、农田土壤肥力的重要性农田土壤肥力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评价农田土壤肥力,可以明确土壤的肥力水平,为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并指导农民合理利用土壤肥料资源。

三、农田土壤肥力评价指标1. 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机质是土壤中不可或缺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对土壤保持水分、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等具有重要作用。

2. 养分含量:包括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养分元素,是农作物正常生长的必需元素。

3. 土壤pH值:pH值直接影响土壤中养分的有效性和农作物的生长状况。

通常,pH值在6-7之间对绝大多数农作物生长较为适宜。

4. 土壤持水性能:土壤的持水能力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非常重要,评价标准可以从土壤负荷量、蓄水容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5. 土壤结构:土壤结构的好坏对于水分和氧气的渗透性影响较大。

土壤结构松散、块状正常,有利于根系的发育和空气的供应。

四、农田土壤肥力评价标准的制定农田土壤肥力评价标准应综合考虑土壤类型、养分状况、地理环境等因素,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1. 土壤有机质含量评价标准: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和养分需求,制定不同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标准,以保证土壤的肥力水平和养分供应。

例如,在一般耕作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在2-4%之间被认为是较好的农田土壤肥力水平。

2. 养分含量评价标准:根据农作物成长周期和需求量,制定相应的养分含量评价标准。

例如,氮元素含量在80-120mg/kg之间、磷元素含量在20-40mg/kg之间、钾元素含量在150-250mg/kg之间,被认为是较好的农田土壤肥力水平。

3. 土壤pH值评价标准:土壤pH值在6-7之间被认为是较好的肥力水平,而高于或低于这个范围均会对土壤肥力产生负面影响。

土壤肥力检测方法和检测标准

土壤肥力检测方法和检测标准

土壤肥力检测方法和检测标准
土壤肥力检测方法:
1. 土壤pH 值检测:可以使用自然酸碱指示剂或者pH 电极仪进行测定,检测土壤酸碱性质。

2. 土壤有机质含量检测:可以使用干燥燃烧法、地下水杨提法或者酸性外推法等方法进行检测,检测土壤有机质含量。

3. 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检测:可以使用Quick Test或者Solvita等商业试剂盒进行检测,检测土壤的快速有效养分含量。

4. 土壤微生物活性检测:利用氧原位耗竭法、接种基质法或者氧气传感器法进行检测,检测土壤微生物活性水平。

5. 土壤重金属含量检测:可以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或者质谱仪等仪器进行测定,检测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

土壤肥力检测标准:
1. 土壤pH 值:通常以6.5 - 7.5 之间为适宜范围,若pH 值过低或者过高都会对土壤肥力产生负面影响。

2. 土壤有机质含量:以2% 以上为优质土壤,1% - 2% 为一般土壤,1% 以下为极度贫瘠土壤。

3. 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根据土壤氮、磷、钾元素的不同阈值,进行测定和评估。

4. 土壤微生物活性:根据微生物生长速度和数量的变化进行评估,合适水平为10% - 50%。

5. 土壤重金属含量:以土壤测定范围内7 种重金属元素的测定值进行评估,其中有害重金属元素如镉、铬、铅等的含量需小于相应的阈值。

综上所述,土壤肥力检测方法和标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评估,以确保土壤肥力状况达到合适的标准,并指导农作物的种植和肥料的施用。

农田土壤质量评估的指标与方法

农田土壤质量评估的指标与方法

农田土壤质量评估的指标与方法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壤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准确评估农田土壤质量成为农业生产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讨农田土壤质量评估的指标与方法,以期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一、土壤质量评估指标土壤质量评估指标是评判土壤质量好坏的依据,不同的指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土壤的肥力和适宜程度。

常用的土壤质量评估指标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速效养分含量、土壤酸碱度、土壤物理性质等。

土壤有机质是评估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有机质含量高低直接影响土壤的供肥能力和保水性。

通常,土壤有机质含量在2%以上则被认为是良好的,而低于1%则表示土壤质量较差。

全氮含量是评估土壤氮素供应能力的指标,氮素是农作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

全氮含量在0.1%-1.0%之间为正常水平,超过这个范围可能会导致土壤氮素过剩或缺乏。

速效养分含量包括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它们是农作物生长所需的重要养分。

速效养分含量丰富的土壤通常表现出较好的肥力和较高的农作物产量。

土壤酸碱度是评估土壤适宜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农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能力。

一般来说,土壤的酸碱度应保持在适宜范围内,过酸或过碱都会对作物产生不利影响。

土壤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土壤质地、容重和持水性等,它们对土壤的渗透性、保水性和通气性等起着重要作用。

良好的土壤物理性质有助于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从而提高作物产量。

二、农田土壤质量评估方法准确评估农田土壤质量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结合实地调查和实验数据进行综合判断。

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农田土壤质量评估方法。

1. 土壤采样分析法:通过采集农田土壤样品,进行常规土壤分析,包括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酸碱度等指标的测定。

通过对分析结果的综合判断来评估农田土壤的质量状况。

2. 土壤生物学指标法:通过测定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指标以及土壤动物的丰度等来评估土壤的活力和肥力。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土壤中的生物学过程和生态系统功能。

农田土壤肥力评价

农田土壤肥力评价

农田土壤肥力评价一、引言农田土壤肥力评价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帮助农民了解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和肥力状况,为农民提供科学的施肥指导,从而提高农田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农田土壤肥力评价进行探讨,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的解读等方面。

二、评价指标农田土壤肥力评价的主要指标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全钾含量、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交换性钾含量等。

土壤有机质是农田土壤中最重要的养分,它直接决定了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全氮、全磷、全钾则是农作物正常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它们的供给水平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

三、评价方法农田土壤肥力的评价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有直接研究法、间接研究法和综合评价法。

1. 直接研究法:直接研究法是通过采集土壤样品,实验室进行化验分析来评价农田土壤肥力的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直观、准确的特点,但是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高的成本。

常用的直接研究方法有土壤样品分析法、田间试验法等。

2. 间接研究法:间接研究法是通过观察农田土壤肥力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来评价农田土壤肥力的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简便、经济的特点,但是对环境变量的控制要求较高。

常用的间接研究方法有旁通法、对比法等。

3. 综合评价法:综合评价法是通过综合分析各项指标,得出综合评价指数,进而评价农田土壤肥力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能够综合考虑各项指标的综合效应,但是对指标权重的确定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有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等。

四、评价结果的解读农田土壤肥力评价的结果需要综合考虑各项指标的水平,通过与标准值进行比较,以判断土壤肥力的优劣。

一般来说,如果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全氮、全磷、全钾等营养元素含量丰富,并且碱解氮、速效磷、交换性钾的含量达到一定水平,那么该土壤的肥力就较好。

相反,如果土壤养分含量偏低,则需要考虑实施施肥措施来改善土壤肥力。

五、结论农田土壤肥力评价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它对农民合理施肥和提高农田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土壤肥力的评估和调节方法

土壤肥力的评估和调节方法
有机无机结合
在施用化肥的同时,注重有机肥的施用,提高土 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因地制宜
根据不同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和作物种类,制定 针对性的施肥方案。
调节策略
01
增施有机肥
通过施用农家肥、绿肥、作物 秸秆等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 质含量,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 力。
02
合理施用化肥
根据土壤测试和作物需求,科 学配比氮、磷、钾等化肥施用 量,提高肥料利用率。
土壤肥力定义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必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等条件的能力。它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 特征,是土壤区别于成土母质和其他自然体的最本质的特性,也是土壤作为自然资源和农业生产资料的物质基 础。
土壤肥力的意义
土壤肥力是土壤各种基本性质的综合表现,是作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土壤肥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状况 、产量和品质。因此,了解土壤肥力状况,对指导农业生产、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和养分的积累,土壤相对肥沃。
地形因素
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微生物和动物等。植物 通过根系与土壤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 微生物参与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动物 则通过摄食和排泄等活动影响土壤结构和养 分循环。
母质因素
母质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其性质和特点 直接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和肥力状况。例如 ,基岩风化物发育的土壤通常质地较粗,养 分含量较低;而冲积物或湖积物发育的土壤 则质地较细,养分含量较高。
耕作深度
耕作深度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土壤物理性质和水分状况的改变。适当 的耕作深度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
施肥措施
有机肥料
有机肥料如畜禽粪便、作物秸秆等,可以提供丰富的有机质 和养分,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可以提高 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

土壤肥力指标

土壤肥力指标

土壤肥力指标
土壤肥力指标是指通过土壤理化与生物特性来评价土壤肥力水平
的指标,通常是以磷、氮、钾和硫等元素含量来衡量土壤有机质含量等,目的是了解土壤有利于植物生长需要的氮、磷、钾的比例关系。

具体来说,常用的土壤肥力指标有INPP (Indicator of Nutrient Potentiality)指标和PNS指标 (Potential of Nutrient Supply)。

INPP指标是土壤养分潜力指标,可以根据N:P:K的比例系数来判断土
壤肥力水平。

它的计算公式是:INPP=N + P + K×2/3。

PNS指标即土
壤养分供应潜力指标,以N、P、K三元素的总量来表示土壤养分状况,可以用来评价土壤肥力水平,因此也被称为“养分指标”。

另外,还有一个“养分比”指标,它是比较N、P、K三种元素含
量大小而定出的指标,也可用来衡量土壤肥力水平。

养分比的计算公
式是:养分比=N/P+K/2。

土壤肥力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土壤肥力指标是评价
土壤肥力水平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不同土壤肥力指标的测定,能够有
效地划分土壤肥力水平,从而为土壤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

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

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
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有机质含量:有机质是土壤中的重要养分来源,高有机质含量通常表示土壤肥力较高。

2.氮、磷、钾含量:氮、磷、钾是植物生长必需的主要营养元素,它们的含量越高,土壤肥力越高。

3.pH值:土壤的pH值影响养分的可利用性,一般来说,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4.土壤颗粒结构:土壤颗粒的大小、分布和结构会影响水分保持能力、透气性和根系生长,从而影响土壤肥力。

5.离子交换能力:土壤中的离子交换能力决定了土壤对营养元素的吸附和释放能力,是评价土壤施肥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6.微生物活性: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有机质分解和养分转化起着重要作用,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可以反映土壤肥力。

综合考虑以上指标,可以对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土壤肥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土壤肥力评价指标和方法摘要阐述了土壤肥力的概念及土壤肥力评价影响因子,分析了土壤肥力评价的指标选取和方法选择,提出了科学合理的综合性土壤评价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关键词: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土壤肥力1前言土壤作为植物生产的基地,动物生产的基础,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人类耕作的劳动的对象,与社会经济紧密联系,其本质是肥力。

土壤肥力也正是土壤各方面性质的综合反映,体现了其在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土壤肥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作物生长,影响着农业生产的结构、布局和效益等方面。

如何科学、合理、实用地评价土壤肥力,为指导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显得尤为重要。

土壤是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自然基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

要发展农业生产,就必须十分重视资源的开发、利用、改良和保护,以促进土壤肥力的不断提高和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为充分发挥土壤资源的生产潜力,对区域的土壤应做出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的规划,实施因土耕作和种植。

合理施肥是因地制宜的一项措施,需要对肥力的种类、用量、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的选择,不仅要根据作物的要求和气候的变化,还要考虑土壤性质和肥力水平。

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业可持续发展又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土壤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人类生存所需物质和能量来源的基地,其本质是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也正是土壤各方面性质的综合反映,在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土壤肥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作物的生长,影响着农业生产的结构、布局和效益等方面。

不同地区和地形的土壤肥力差异很大,其肥力状况和演变规律与分布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有关。

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是指一个质地视为均一的区域内,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田区因子之间存在的明显差异性。

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的研究始于田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20世纪70年代,地统计学方法被引入土壤科学研究领域,克服了应用经典的fisher统计理论在研究土壤性质空间变异性规律方面的不足。

近年,随着GPS、GIS和地统计学等方法应用于土壤领域,土壤特性的空间变异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在土壤肥力评价上。

研究土壤肥力,是进行精确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产量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

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学、生物等性质的综合反映,土壤各种基本性质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影响植物生长发育。

耕地为人类提供最基本的物质资料,为保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化肥使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现阶段有不少文献提出提高化肥质量、研制新型肥料、科学施肥(如测土施肥,养分循环与平衡施肥)等方法用于提高土壤养分肥力,增加粮食的产量,但无论哪种措施都必须因地制宜的进行,都需要对耕地土肥力水平准确的把握,因此,耕地土壤肥力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

土壤肥力是个综合广泛的概念,它是土壤各方面性质总的反映,受环境条件和土壤管理等技术的限制。

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并能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作物产量。

通过对彰武县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可以了解土壤有机质与土壤肥力的关系,进而确定适当的土壤肥力调节对策,为当地政府指导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阐述了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肥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提出适合于不同区域、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肥力评价的综合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2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肥力的概念是土壤学中古老而又非常基础的概念,自1840年李比希创立植物矿质营养说以来,欧美土壤学家关于土壤肥力的概念主要侧重于土壤的植物营养,并以养分多少衡量土壤肥力高低。

台前苏联土壤学家威联斯认为土壤肥力是“在植物全部生长过程中,土壤同时地、不断地供应植物以最高水分和养分的能力”,现代美国土壤学会认为土壤肥力是“在光照、湿度、温度、土壤物理条件及其他因素都适合于特定植物生长时土壤向植物以适当的量和平衡的比例供应养分的性能”[1]。

我国土壤学界对土壤肥力研究非常活跃,侯光炯[2]认为:土壤肥力是土壤代谢功能、调节功能的强弱和在一定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下,土壤同内部水、养适量,气、热周期性动态,稳、匀、足、适程度;并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把土壤肥力分为母质肥力、层次肥力、田块肥力、耕作肥力、气候肥力、地貌肥力、水文肥力和植被肥力。

熊毅[3]认为:土壤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土壤肥力就是土壤为植物生产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水分和养分是营养因素,温度和空气是环境因素;水既是养分因素,又是营养因素;土壤结构是肥力的重要基础,肥力评价要考虑到土壤整体。

陈恩凤[4]认为:土壤肥力是土壤自动调节能力,是对水、肥、气、热的储存和供应能力,肥土具有吸收容量大、转化释放供应量大的特征,从而有较大的适应植物生长需要和抵抗不良生长条件的能力。

章家恩[5]提出土壤生态肥力(Soil ecological fertility)概念,即土壤生态肥力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土壤及其生物群落(包括动物和微生物)之间长期协同进化、相互适应、相互作用而表现出的一种和谐共融特性,以及在该特性状态下土壤保证植物生长所需物质与能量的可获得性和可持续性的一种功能和能力。

事实上,随着科学手段和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土壤肥力概念的外延不断扩大,内涵不断缩小,倾向于将地貌、水文、气候、植物等环境因子以及人类活动等社会因子作为土壤肥力系统组分。

笔者认为:从土壤-植物-环境整体角度看,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养分针对特定植物的供应能力,以及土壤养分供应植物时的环境条件的综合体现,土壤养分、植物、环境条件共同构成土壤肥力的外延;土壤肥力高低不仅受土壤养分、植物的吸收能力和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各因子的独立作用,更重要取决于各因子的谐调程度。

3土壤肥力评价因子土壤肥力评价就是对土壤肥力高低的评判和鉴定。

由于土壤肥力概念的不统一性,内涵的不确定性,因而在土壤肥力评价因子的选取过程中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于在评价过程中因子的不同,可能导致评价结果的差异,甚至出现与客观实际相悖的结果。

因此,非常必要确定相对稳定、适用区域广、可用于多种评价方法的土壤肥力指标系统。

3.1单一的作物产量或植物生长状况指标早期在进行土壤肥力评价时,由于受分析手段和水平的限制,一些土壤肥力评价以观测和测定生长着的植物为基础,进行植物营养分析和生长状况观察,比较不同土壤上植物的生长状况来评价土壤肥力;以及选取植物生物量、经济量以及植物生长状况等比较直观的指标进行土壤肥力评价[6]。

由于认识水平,这种选取单一作物产量或植物生长状况为土壤肥力评价指标源于土壤肥力与土壤生产力概念的模糊,认为土壤肥力就是土壤生产力。

从黎孟波[1]提出的土壤肥力概念逻辑模式分析,土壤肥力只是土壤生产力的一个基本形成条件,土壤生产力还包括土壤肥沃度、植物种类、生态环境等条件。

3.2单一土壤养分指标由于在认识上把土壤肥力与土壤养分等同起来,认为土壤养分可以反映土壤肥力的高低,因而在评价土壤肥力时,就选取单一的土壤养分氮、磷、钾、有机质等指标进行评价,特别是一些土壤培肥的研究中把土壤肥力完全等同于土壤养分,并把养分的提高作为培肥的目标[7-11]。

3.3土壤肥力综合性指标随着土壤肥力概念外延的扩展,其评价指标也由土壤养分指标发展到包括土壤养分、土壤物理性质、生物化学性质及环境条件等综合性指标。

虽然在土壤肥力评价时选取的是包括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和环境条件的综合指标,但是在对这些综合性指标的选取时也存在选取指标的差异。

如生物指标中土壤酶包括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还原酶(硫酸盐还原酶、硝酸盐还原酶、亚硝酸盐还原酶、铁还原酶)和水解酶(转化酶、蛋白酶、脲酶、磷酸酶)等十几项,由于研究者对不同酶的重要性认识不同,分析条件的限制,选取土壤肥力指标的侧重点不同,选取的土壤肥力评价指标难以统一。

不同的研究者在进行土壤肥力评价时选取的指标不同,但在这些相对综合的评价指标中,仍然多集中在土壤肥力的养分指标;其次,土壤物理性状指标,土壤生物指标和环境条件因子相对较少,这可能是由于对土壤肥力内涵的理解的差异而致。

3.4建立合理的土壤肥力评价指标体系随着科技的发展,认识事物数值化、全面化和综合化的要求,土壤肥力评价也要求数量化、客观化、综合化,尽可能地反映土壤肥力的养分状况、物理性状、生物特征和土壤的环境条件。

笔者认为合理的土壤肥力评价指标既能反映土壤的自然养分状况,又能显示土壤养分对植物的供应能力,还能反映土壤所处的小环境和大环境。

4土壤肥力评价方法土壤肥力指标包括土壤营养(化学)指标、土壤物理指标、土壤生物学指标和土壤环境条件指标等多种因子,并且全部因子都以数值表示,这样进行土壤肥力评价时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单凭个人直观地从这些纷繁的数据中找出它们内部联系,即使具有丰富的经验也很难做到。

因此,必须借助数学方法,从多因素角度对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

通常,采用的数学方法有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判别分析法、主分量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主因素分析法)、因子加权综合法等。

由于选取的指标不同,分析的目标的差异,选择的评价方法也不同,因而没有统一的评价方法。

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国外统计软件的引进,使得那些过去因数据量大、计算复杂的分析方法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大大地提高了土壤肥力评价的定量经水平和科学性。

常用的土壤肥力评价方法及应用列于表3。

5小结5.1 首先,土壤肥力评价指标应全面、综合反映土壤肥力。

在进行土壤肥力评价时,指标的选取直接影响到土壤肥力评价的真实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因此,土壤肥力评价指标应全面、综合地反映土壤肥力的各个方面,既能反映土壤的养分贮存、养分释放,又能反映土壤的物理性状和生物多样性,以及土壤环境条件。

于此,在确定土壤肥力评价指标时,广泛征求意见,减少评价者的主观性,使指标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土壤肥力水平和状况。

5.2 土壤肥力评价方法直接影响着评价结果的正确性、客观性和指导性。

因此,在进行土壤肥力评价时,选择的评价方法应最大地减少人为的主观性,使评价结果能客观地反映土壤肥力水平的真实差异性,如选择主成分分析法、判别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加权综合法等一些综合评价方法。

同时,选择的评价方法应最大地利用新技术和新的分析手段,减少数据分析量对评价方法的限制。

参考文献[1]黎孟波,张先婉.土壤肥力概念与模式:土壤肥力研究之一[A].见张先婉主编.土壤肥力研究进展[C].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08-213.[2]侯光炯,谢德体.土壤肥力学概要[A].闻光源主编.农业土壤学——侯光炯在宜宾应用研究17年论文选集[C].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3-137.[3]熊毅.我国土壤科学研究的回顾[J].土壤,1984,16(2):41-45.[4]陈恩凤.黑土肥力的基础物质和土体构型的某些性质及其相互关系[A].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土壤肥力研究论文集[C].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16.[5]章家恩,廖宗文.试论土壤的生态肥力及其培育[J].土壤与环境,2000,9(3):253-256.[6]蒂斯代尔(美),纳尔逊(美).土壤肥力与肥料[M].孙秀廷,曹志洪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5-14,271-307.[7]汤建东.耕作改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J].土壤与环境,2000,9(3):257-260.[8]王光复,李亦兵.长春耕地质量评估[J].农业区划,1991,(2):13-15,64.[9]杨金,马振江,张增旺.复混肥对秋白菜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土壤通报,1996,27(5):236-238.[10]吕晓男,陆允甫,王人朝.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初步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99,25(4):378-382.[11]杨文元.稻田多熟制下小麦连作对土壤肥力的影响[A].见:张先婉主编.土壤肥力研究进展[C].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4-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