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课件-肾小球肾炎

合集下载

病理学 肾小球肾炎

病理学 肾小球肾炎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肾小球肾炎病理学课件大纲
目录
Part One
添加目录标题
Part Two
肾小球肾炎概述
Part Three
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
Part Four
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方法
Part Five
肾小球肾炎的预防和保健
Part Six
肾小球肾炎的预后和转归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戒烟限酒
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及早发现并治疗肾小球肾炎
避免长期使用肾毒性药物
保健方法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
控制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定期监测和控制病情
避免过度劳累: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高强度工作
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和治疗肾脏疾病,预防肾小球肾炎的发生
治疗方式的选择和患者的依从性也会影响肾小球肾炎的预后和转归,不规范的治疗和不遵守医嘱的行为会增加复发和再次发作的风险。
长期生存和生命质量评估
长期生存率: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存活时间,受到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生命质量评估: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身体状况、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预防和康复措施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预防措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等
康复措施: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根据医生建议进行治疗和康复训练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保持积极心态
肾小球肾炎的预防和保健
PART FIVE
预防措施
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病理学肾小球肾炎》PPT课件

《病理学肾小球肾炎》PPT课件
控制高血压
保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定期监测血压, 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压。
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避免使用对肾脏有害的药物,如非甾体抗 炎药、抗生素等。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及早发现肾脏问题 ,及时采取措施。
日常保健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 的睡眠时间。
01
适量运动
02 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 跑等,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
检测尿液中红细胞、白细 胞、蛋白质等成分,了解
肾脏损伤程度。
肾功能检查
检测血肌酐、尿素氮等指 标,评估肾脏排泄功能。
免疫学检查
检测免疫球蛋白、补体等 指标,有助于判断肾小球
肾炎的病因。
病理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病理学诊断
通过肾活检获取肾脏组织样本,进行 病理学检查,确诊肾小球肾炎类型。
《病理学肾小球肾炎》ppt课 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ONTENTS
• 肾小球肾炎概述 • 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 • 肾小球肾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与预后 • 肾小球肾炎的预防与日常保健
01
肾小球肾炎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肾小球肾炎(glomerulonephritis)是指由于免疫、感染、遗传、代谢等因素 导致肾小球损伤,引起尿液异常、水肿、高血压等症状的一组肾脏疾病。
细胞免疫反应
细胞免疫反应会导致肾脏损伤,引发一系 列的病理变化。
体液免疫反应
体液免疫反应会导致肾脏损伤,引发一系 列的病理变化。
03
肾小球肾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如血尿、蛋 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等症状,结 合病史和体查,初步判断是否为 肾小球肾炎。

泌尿系统疾病 肾小球肾炎 病理学课件

泌尿系统疾病 肾小球肾炎 病理学课件
肾脏病变
三、病因及发病机制
1.性质:变态反应性炎症
2.抗原
内源性抗原 外源性抗原
肾小球固有抗原
肾小球性抗原 植入性抗原
非肾小球性抗原
细菌、病毒 药物 异种蛋白和血清
DNA 甲状腺球蛋白 肿瘤抗原
三、病因及发病机制
3.发病机制:
肾小球固有抗原 植入性抗原
循环免疫复 合物沉积
原位免疫复 合物形成

激活补 C3a 炎症介质 症
六、常见病理类型
(三)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5.转归:
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起病隐匿,病程长短不一。 (1)早期:积极合理治疗可控制发展; (2)晚期:预后极差,如不能及时进行透析或肾移植,病 人常因尿毒症或高血压引起的心力衰竭、脑出血而死亡。
肾小球肾炎
一、肾脏的正常结构与功能
1.肾基本组成单位:
肾单位
肾小体 肾小管
一、肾脏的正常结构与功能
血管极

血管球





小 囊
尿极
一、肾脏的正常结构与功能
肾 小 球 毛 细 血 管 模 式 图
一、肾脏的正常结构与功能
2.肾的生理功能
(1)产生、排出尿液: 排出废物、毒物, 维持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
5.转归:与年龄有关
(1)儿童患者预后好: ①95%数周~数月肾脏病变逐渐消退, 症状缓解或消失; ②<1%转变为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③转为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2)成人患者预后较差:病人迅速肾衰或高血压 性脑病;或转为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六、常见病理类型
(二)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1.概述
六、常见病理类型

肾小球疾病ppt-病理学PPT课件

肾小球疾病ppt-病理学PPT课件
❖ 该疗法实用于各型急进性肾炎。对于肺出血 肾炎综合征和Ⅲ型应作首选。
2020年10月2日
23
治疗~~~~ 强化疗法
❖ (二)甲基强的松龙冲击和环磷酰胺治疗
❖ 甲强0.5~1.0g溶于5%葡萄中静点,每日或隔 日一次,3次为一疗程。隔3~5天可进行下一 疗程,一般不超过3个疗程。
❖ 冲击疗法也需辅以常规口服治疗。环磷酰胺 冲击疗法(1g,每月一次)
❖⑶ 硬化性肾炎
❖4 未分类的肾小球肾炎
2020年10月2日
6
三 发病机理
❖ 临床与病理改变间的联系
❖ 肾小球疾病发病机理:
❖ 1、多数肾小球疾病是免疫介导性炎症 疾病
❖ 2、免疫机制是肾小球疾病的始发机制 再加上炎症细胞与炎症介质参与
❖ 3、疾病进展中非免疫非炎症机制也参
与其中 2020年10月2日
管功能障碍。
2020年10月2日
3
二 原发性肾小球病的分类
❖(一) 原发性肾小球病的临床分型:1992
❖1 、急性肾小球肾炎
❖2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3 、慢性肾小球肾炎
❖4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无症状性血尿
或/和蛋白尿)
❖5、肾病综合征
2020年10)原发性肾小球病的病理分型(WHO) 1995
型转化而来的新月体肾小球肾炎 ❖ 原发性急进性肾炎根据免疫病理可分
三型
2020年10月2日
10
免疫病理分型
❖ Ⅰ型又称抗肾小球基底膜型肾小球肾炎 由于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与肾小球基底 膜(GBM)抗原相结合激活补体而致病
❖ Ⅱ型又称免疫复合物型,因肾小球内循 环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或原位免疫复合物 的形成,激活补体而致病。
❖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重症毛细血管内 增生性肾炎或重症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 等

病理学课件-肾小球肾炎

病理学课件-肾小球肾炎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原发性高血压)
血管性疾病
是一组以肾小球损伤为主要病变的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疾病。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
肾脏功能
01
产生、排出尿液: 排泄代谢产物, 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02
分泌激素: 肾素、 促红细胞生成素、
03
1,25-二羟胆骨化醇 —调节血压、RBC生成、钙吸收
*
MASSON染色
*
(二)电镜:
观察超微结构改变
01
免疫复合物(电子致密物)的沉积部位 准确定位,但不能确定免疫复合物的类型
02
*
(三)免疫荧光标记:
结果:
优点:可确定免疫复合物的类型 原理:荧光标记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线性荧光(抗GBM性GN) 颗粒状荧光 免疫荧光(-):无免疫复合物沉积 免疫荧光(+)
主要是肾小球滤过膜损伤
电荷屏障的破坏
毛细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
结构完整性的破坏
*
(三)渗出
是滤过膜损伤的结果
渗出的成分: 细胞:白细胞、红细胞 各种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
*
五、基本病理变化
01
02
03
04
05
06
*
弥漫性病变
球性病变
节段性病变
局灶性病变
*
六、临床表现
急性肾炎综合症: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

2
免疫荧光:显示颗粒状荧光
3
抗原来源不清
1
II型:免疫复合物性肾炎
5
我国多见
4
电镜:电子致密物沉积
III型:免疫反应缺乏型
01

病理学课件:肾小球肾炎

病理学课件: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疾病观察和技术:
肉眼: 光镜 : 苏木素伊红染色(HE)
过碘酸-Schiff染色 (PAS) 过碘酸六胺银 (PASM) 荧光: IgA 、IgG、IgM、C3、C1q 电镜: 免疫复合物
HE染色显示肾小球细 胞数增多光镜
IgG沿毛细血管壁颗粒 状沉积
基本病理变化
1、肾小球内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多 (如系膜细胞、内皮细胞、壁层上皮细胞等) 2、基底膜增厚 3、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纤维素渗出 4、肾小球玻璃样变和硬化 5、肾小管和间质的改变
药物、凝集素、异种血清
抗体 主要为IgG,还可见IgA、IgM参与
循环免疫复合物性肾炎
非肾小球性的内源 或外源性抗原
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
(Ⅲ型超敏反应) 肾小球内的细胞增生 中性粒细胞浸润
沉积部位: ① 内皮下 ②上皮下 ③系膜区 免疫荧光:病变部位有颗粒状荧光
Ⅲ型变态反应
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抗原 抗体复合物(免疫复合物),并在一定 条件下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血管壁, 皮肤或滑膜等组织中。
• Ⅱ:1~2% 转为慢性。
• Ⅲ:1% 发展为快速进行性肾炎

或合并心力衰竭

高血压脑病

尿毒症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RPGN )
①概念:少见的增生性GN。 进展快,数周→数月进展为肾衰,死于尿毒症。 又称为快速进行性性GN、新月体性GN ②多为20-40岁男性青壮年 ③多数一开始即为本病,少数由急性GN或其它疾病恶化而来。
尿质
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滤过膜损伤、通透性 增加
2.水肿: 晨起时眼睑处最明显
Ⅰ.滤过率↓→钠水贮留
Ⅱ.Cap通透性↑→ 血浆蛋白滤出到组织

病理学:肾小球肾炎

病理学:肾小球肾炎

病理学:肾小球肾炎(GN)简称肾炎,是一组以肾小球损害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指原发于肾的独立性疾病,肾为唯或主要受累的器官。

是我们要掌握的重点内容,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是一些全身性疾病引起肾小球病变,这些疾病包括自身免疫病、血管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

肾小球肾炎病因复杂,类型多样,是本章的难点,也是常考的内容。

L病因和发病机制肾小球肾炎是抗原抗体反应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炎症。

由于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通过不同的机制引起肾小球损伤造成炎症,并引起一系列症状如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

与肾小球肾炎发病有关的抗原分为两大类:①内源性抗原包括肾小球性(肾小球基底膜抗原、足细胞的足突抗原、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的细胞膜抗原)和非肾小球性(DNA、核抗原、免疫球蛋白、肿瘤抗原和甲状腺球蛋白等)。

②外源性抗原主要为生物性病原体(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和螺旋体)等感染的产物,以及药物、外源性凝集素及异种血清等。

抗原抗体复合物主要通过两种形式引起肾小球肾炎:(1)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

抗体直接与肾小球内固有或植入的抗原成分直接发生反应,导致原位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由于抗原性质不同,可引起不同类型的肾小球肾炎。

1)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肾小球基底膜本身的成分为抗原,机体内产生抗自身肾小球基底膜抗体,这种自身抗体直接与肾小球基底膜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用免疫荧光法可见免疫复合物沿肾小球基底膜沉积呈连续的线状荧光。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原引起的肾炎称为抗肾小球基底膜性肾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2)Heynlan肾炎:除肾小球基底膜外,肾小球内其他成分如系膜细胞膜抗原Thy—1和上皮细胞的Heymann抗原等也可引起肾小球原位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在毛细血管表面形成多数小丘状复合物,免疫荧光呈不连续的颗粒状荧光。

电子显微镜下可见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表面上皮细胞下有多数小丘状电子致密物沉积。

肾小球肾炎病理改变PPT课件

肾小球肾炎病理改变PPT课件

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综合征
1. 2. 3. 4. 5. 6. 7. 8. 急性肾炎综合征 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 慢性肾炎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 反复发作性或持续性血尿 隐匿性肾炎综合征 肾功能衰竭 尿毒症
基本病变
1. 变质性变化 2. 渗出性变化 3. 增生性病变
(1)内皮C、系膜C增生为主→Cap内增生性肾 小球肾炎 (2)肾小囊壁层上皮C增生为主→新月体性肾 小球肾炎 (3)系膜基质增生→硬化性GN
(八)IgA肾病
(IgA nephropathy)
• [发病年龄] 儿童及青少年多见 [临床病理联系] 复发性镜下或肉眼 血尿
系膜增生
IgA 肾病
This immunofluorescence micrograph demonstrates positivity with antibody
to IgA. Note that the pattern is that of mesangial staining.
成分:免疫球蛋白、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感染的产物和某些药物。
植入性抗原
颗粒状荧光
(三)细胞免疫 (四)炎症介质
1 补体的激活 2 炎细胞及其产物 3.肾小球固有细胞及其产物
临床表现
(一)尿的变化
1 少尿或无尿
少尿:24h尿量﹤400ml; 无尿:24h尿量﹤100ml 多尿、夜尿和等比重尿 多尿:24h尿量﹥2500ml 血尿 镜下 血尿:﹥ 3个RBC/HP 肉眼 血尿:﹥ 0.1%的血液
影响因素:
◆复合物分子大小 ◆溶解度 ◆所携带电荷的种类:
阳离子物质:沉积在上皮下 阴离子物质:沉积在内皮下 中性物质:沉积在系环免疫复合物
颗粒状荧光
(二)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

病理学肾小球肾炎与肾盂肾炎课件

病理学肾小球肾炎与肾盂肾炎课件
2. 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
(rapidly progressive nephritic syndrome)
起病急,进展快。出现水肿、血尿、蛋白尿改变后, 迅速发生少尿或无尿,伴氮质血症,并发展为急性肾 功能衰竭。
学习交流PPT
14
3.慢性肾炎综合征 (chronic nephritic syndrome)
学习交流PPT
21
• (二)急进行性肾小球肾炎
(rapidly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
• 又 称 新 月 体 性 肾 小 球 肾 炎 ( crescentic glomerulonephritis, CrGN)
病理学特征为肾小球壁层上皮细增生,新月体 形成。
学习交流PPT
22
• 分类、病因和发病机制
免疫学和病理学可分为以下三型:
• I型:抗肾小球基膜性肾炎。
• II型:为免疫复合物性肾炎,我国较常见。免疫荧光 检查显示颗粒状荧光。
• III型:免疫反应缺乏型。免疫荧光和电镜均不能检查 出肾组织内抗基底膜抗体或抗原抗体复合物。
学习交流PPT
23
• 病理变化
15
• (一)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acute diffuse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 以毛细血管丛的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为主,以A组乙 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最为常见,常发生在感染后1-4周。 多见于5-14岁儿童。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
学习交流PPT
终末阶段:多尿、夜尿、低比重尿、高血压、贫 血、氮质血症和尿毒症。
氮质血症(azotemia):肾小球病变使肾小球滤 过率下降,引起血尿素氮和血浆肌酐水平增高,此类 生化改变称为氮质血症。

肾小球肾炎PPT课件

肾小球肾炎PPT课件

诊断要点:肾活检确诊 治疗要点:对症治疗、控制感染、透析治疗
❖ 护理诊断
1、体液过多: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水钠潴留
饮食护理 优质蛋白饮食,限制钠盐的摄入减轻水肿 和肾脏负担
用药护理 利尿剂、降压药、抗生素疗效及注意事项
注意休息 卧床休息-适当活动急性期卧床休息,待 浮肿消退和肾功能正常后,逐渐下床活动
2. 女性患者近期不宜妊娠,以防复发。 3.保持皮肤清洁,注意个人卫生,预防皮肤感 染。
4.定期门诊随访。
<二>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炎) 是一组 以少尿、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急 性肾炎综合征为临床表现,肾功能急剧恶化 短期内出现急性肾衰的临床综合症。病理特 点为肾小球囊腔内广泛新月体形成,故又称 为新月体肾小球肾炎
对症治疗:利尿、降压、抗感染、纠正水电解 质酸碱平衡
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注意事项
①口服激素应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粘膜 的刺激;
②长期用药应补充钙剂和维生素以防骨质 疏松;
③积极预防感染,指导病人作好口腔、皮 肤、会阴部等的
清洁卫生;
④注意多饮水,以促进药物从肾排泄,对 脱发病人要作好解释,以减少其顾虑。
3、慢性肾小球肾炎 病情进展缓慢,肾脏缩小,肾功能减退,肾损害呈不可逆性最终将 发展为慢性肾衰。凡尿液异常水肿高血压病史达1年以上,无论有无 肾功能损害均应考虑此病,
治疗要点:防止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改善临床症状以防严重并 发症
谢谢聆听!
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力:与高血压、水肿、低盐饮食有关
4、焦虑:与全身症状明显,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有关
一般护理:
1.急性期卧床休息待浮肿消退、肾功能正常后,逐渐 下床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炎症介质
蛋白酶、氧自由基
组织的损伤
36
方式: 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沉积
原位免疫复合物的沉积 抗体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细胞免疫 补体替代途径的激活
38
五、基本病理变化
肾小球 (一)增生 (主要)
1、细胞的增生 (1)壁层上皮细胞
局限性增生 弥慢性增生 →肾小囊狭窄、闭锁
39
(2)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增生的内皮细胞产生基膜物质
60
Ⅰ型
This immunofluorescence micrograph shows positivity with antibody to IgG has a smooth, 61 diffuse, linear pattern that is characteristic for 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antibody with Goodpasture's syndrome.
电镜: •各型均见基膜不同程度缺损、断裂 •新月体形成 免疫荧光: I型: 线性荧光 II型: 颗粒状荧光 III型: 阴性
75
肉眼:
双侧肾脏体积增大, 色苍白, 表面有点状出血 切面皮质增厚
76
临床病理联系:
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症(急进性肾炎综合症) 起病急,进展快
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改变后,
免疫复合物 沉积在肾小球 肾小球损伤 免疫荧光:颗粒状
循环免疫复合物 颗粒状荧光
28
(二)原位免疫复合物的沉积 抗原
(肾小球本身的成分或经血液循环种植于肾小球的抗原成分)
抗体 在抗原部位形成免疫复合物 肾小球病变
30
1、抗基膜性肾小球肾炎
(anti-GBM nephritis)
基膜成分成为抗原 免疫复合物沿基膜沉积 免疫荧光:连续的线性荧光
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损伤→血浆蛋白滤过增加→大量蛋白尿 →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肿 ↓ 肝脏脂蛋白合成增加→高脂血症
78
病因、发病机制:
抗原(足细胞膜) +自身抗体 原位免疫复合物沉积在上皮下
补体 (C5b-C9复合物)
激活系膜细胞、足细胞 氧自由基、蛋白酶 毛细血管壁损伤
79
病理改变:
II型:免疫复合物性肾炎
电镜:电子致密物沉积 免疫荧光:显示颗粒状荧光 抗原来源不清 我国多见
62
III型:免疫反应缺乏型
电镜(-) 免疫荧光(-)
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63
病变:
光镜: 肾小球 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新月体 原因: 基底膜损伤
纤维蛋白原大量滤出 壁层上皮细胞增生 新月体形成
(纤维性新月体)
71
纤维性新月体
72
新月体的影响:
肾球囊囊腔变窄甚至闭锁→少尿、无尿 毛细血管球受压萎缩 肾小管缺血性损伤
73
病变:
光镜:
肾小球 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新月体 血管壁节段性纤维素样坏死 内皮细胞、系膜细胞增生 肾小管 间质 水肿,炎细胞浸润,后期纤维化 74 上皮细胞内玻变或上皮细胞萎缩
19
5、肾小球与肾小管的关系
20
三、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学检查方法
(一)肉眼 (二)光镜
HE染色 PAS染色:(过碘酸-schiff染色) 显示基膜和系膜基质(糖蛋白、呈红色) PASM染色:过碘酸六氨银染色 显示基膜和系膜基质(糖蛋白、呈黑色) Masson三色染色: 基膜和系膜基质呈蓝色(胶原纤维) 核呈蓝褐色,红细胞呈红色
47
七、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 (一)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acute diffuse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endocapillary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概述:
感染后肾小球肾炎(链球菌和非链球菌) 多见于儿童
3、滤过膜: (1)滤过膜的构成
16
3、滤过膜: (1)滤过膜的构成 内皮细胞 基底膜: 内:疏松层、
中:致密层、 外:疏松层
脏层上皮足突间的滤过隙膜:
17
(2)滤过膜的功能 机械屏障: 电荷屏障: 三层结构都含阴离子糖蛋白
滤过膜特点:小分子、阳离子物质通透性强。
18
4、几个部位:
上皮下区: 内皮下区: 基膜区: 系膜区:
PSGN
51
52
2 中 性 粒 细 胞 浸 润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53
电镜:上皮下驼峰状致密物沉积。
54
免疫荧光: 颗粒状荧光, 为IgG、IgM、C3
55
肾小管 •肾小管上皮变性
•管腔内可见蛋白和细胞管型
间质: 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
56
肉眼: 大、光、红
大红肾 病变重者有出血点 蚤咬肾
85
86
免疫荧光:
颗粒状荧光 IgG和C3
87
肉眼: “大白肾”
88
临床病理联系:
肾病综合症: •大量蛋白尿
•明显水肿 •高脂血症和脂尿 •低蛋白血症
(非选择性蛋白尿)
结局:
对激素不敏感,病程长,预后差 活检:肾小球硬化提示预后不佳
89
2、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脂性肾病)
(minimal change glomerulonephritis)
切面:皮质增厚
57
临床病理联系:
急性肾炎综合症

起病急,血尿常见,尿中见管型; 少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血容量增加)。 严重者出现氮质血症。
结局:
多数痊愈(儿童预后好,成人预后差)
少数转为慢性
极少数转为新月体性肾炎
58
(二)急进性(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
( rapidly progressive GN,RPGN )
概述:

儿童肾病综合症的最常见原因 病变特点: 光镜:肾小球基本正常 电镜:弥漫性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
90
病因、发病机制:
免疫荧光(-),与免疫机制有关(细胞免疫功能异常) 细胞因子→上皮细胞损伤
基膜增厚
40
(3)系膜细胞 系膜细胞增生 系膜基质 系膜区扩大、系膜硬化
41
2.基膜增厚
增生的足细胞、内皮细胞、系膜细胞合成 的基膜增多 沉积的免疫球蛋白
42
(二)变质(轻)

主要是肾小球滤过膜损伤
•电荷屏障的破坏 •结构完整性的破坏

毛细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
43
(三)渗出

是滤过膜损伤的结果 渗出的成分: 细胞:白细胞、红细胞 各种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
21
22
PASM染色
23
MASSON染色
24
(二)电镜:
观察超微结构改变
免疫复合物(电子致密物)的沉积部位 准确定位,但不能确定免疫复合物的类型
25
(三)免疫荧光标记:
原理:荧光标记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优点:可确定免疫复合物的类型 结果: 免疫荧光(+) 线性荧光(抗GBM性GN) 颗粒状荧光 免疫荧光(-):无免疫复合物沉积
8
1、肾小球的组成成分: (1)细胞成分: 内皮细胞:有70-100nm窗孔,带负电荷。 系膜细胞:
9
1、肾小球的组成成分: (1)细胞成分: 内皮细胞: •合成系膜基质和基膜物质 系膜细胞: •吞噬和降解沉积于基膜上的免疫 复合物, •具有收缩功能,调节血管管径, 控制肾小球血流量。
10
1、肾小球的组成成分: (1)细胞成分: 内皮细胞: 系膜细胞: 脏层上皮细胞:
光镜: 基膜弥漫性增厚
80
病理改变:
电镜:
足细胞肿胀、足突融合消失
81
病理改变:
电镜:
足细胞肿胀、足突融合消失 上皮下有多数小的电子致密物沉积
82
病理改变:
电镜:
足细胞肿胀、足突融合消失 上皮下有多数小的电子致密物沉积 基膜增厚
83
84
免疫复合物在上皮下沉积 基膜形成钉突呈梳齿状 插入沉积物之间 基膜继续增多,包绕免疫复合物 免疫复合物溶解、消失,留下的空洞呈虫蚀状 基膜不断增多填充空洞 GBM弥漫增厚,严重受损
26
四、病因和发病机制
抗原(antigen): 外源性:细菌、病毒、支原体、 真菌、 寄生虫、药物、异种血清和食物等 内源性: 肾小球性: 系膜细胞、内皮细胞、足细胞、基膜 非肾小球性:
DNA、核抗原、免疫球蛋白、肿瘤抗原 甲状腺球蛋白等
27
方式: (一)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沉积
(circulating immune complex nephritis) 抗原(非肾小球、可溶性)+抗体(Ⅲ型变态反应)
概述:
好发于青年、中年人 病变特征: 壁层上皮细胞增生 新月体形成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59
病因、发病机制:
I型:抗GBM肾炎
原位免疫复合物沿基膜沉积 免疫荧光:线形荧光 成分:IgG和C3 Goodpasture
综合症 •属于I型抗GBM肾炎 •抗基膜抗体与肺基膜发生交叉反应引起 肺泡壁的损伤 •临床除新月体性GN的表现外,有咳嗽、咯血
4
肾脏功能 1.产生、排出尿液: 排泄代谢产物, 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2.分泌激素: 肾素、 促红细胞生成素、 1,25-二羟胆骨化醇 —调节血压、RBC生成、钙吸收
5
二、正常肾脏的组织学结构
肾脏包括实质和间质 肾实质由皮质和髓质构成
6
肾小球 Cap.丛
正 常 肾 小 球
肾 球 囊
7
64
新 月 体 性 肾 小 球 肾 炎
新 月 体
65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