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和蛇PPT课件

合集下载

农夫和蛇内容课件ppt

农夫和蛇内容课件ppt
的相互依存关系。
07
故事创新与改编
传统故事的改编与创新
人物性格的重新塑造
在传统故事中,农夫和蛇的形象深入人心,改编时可以尝试改变 其中一方的性格特点,如农夫的智慧或蛇的善良。
情节的再设计
传统故事中的情节相对简单,可以尝试增加一些情节,如农夫与蛇 之间的对话、农夫如何拯救蛇等。
结局的多样性
传统故事的结局相对固定,可以尝试设计不同的结局,如蛇最终感 激农夫的救助,两者成为朋友。
情节四:农夫后悔与蛇的交往
总结词:后悔莫及
详细描述:农夫被蛇咬伤后,十分后悔自己的善良行为, 意识到不能随意相信陌生人。
扩展思考:这个情节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谨慎对待未知 的事物,不要轻易相信不可靠的人。同时,也让我们反思 人类对其他生物的态度和相处之道。
05
故事寓意与主题探讨
个人主义与利他主义的探讨
在故事中,蛇经历了从被动到主动 的角色转变,这种转变突出了它的 狡猾和邪恶。
象征意义
蛇可以象征着狡猾和邪恶的力量, 它们能够利用善良和无知的人类来 实现自己的目的。
其他角色分析
动物角色
除了农夫和蛇之外,故事中还出现了其他动物角色,例如青 蛙和鸟。这些角色可以作为故事的辅助元素出现,为故事增 添更多的色彩和情节。
与其他元素的结合与创新
要点一
与其他民间故事的融合
将农夫和蛇的故事与其他民间故事结合,创造出一个全新 的故事,如将小红帽、狼和羊等故事元素融入。
要点二
与现代元素的结合
将现代元素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如将科技、环保等现代理 念融入故事情节中。
故事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传承方式的多样性
通过电影、动画、漫画等多种形式传承和发展农夫和 蛇的故事,使其更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和价值观。

《农夫和蛇》PPT精选教学优质课件

《农夫和蛇》PPT精选教学优质课件
不对,这是蛇的歪理。
首先,是前提错了:是蛇先施恶于人,才有了人的报复;
第二,仇恨的深浅不一样,蛇伤人致死后果严重,农夫劈 蛇未遂,后果轻微。
现在受害的一方主动和解,施害一方应该“感激”才是施 害一方拒绝和解,正说明他本性凶残恶毒,并且自以为强大, 能压倒对方。
合作探究: 两则寓言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寓言。其实同学们对寓 言并不陌生,大家从小学到中学,家长、老师经常用寓言故事 对我们进行教育。同学们能举几个你听过或读过的寓言吗? (中国的寓言大多凝成四言成语:同学们熟悉的如《拔苗助长》 《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外国寓言如《狼和小羊》《乌 龟和兔子》等。)同学们能否说一说寓言有什么特点?(学生 能回答出篇幅短小,故事中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对人有教育作用 等,教师应加以肯定。)教师补充,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 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常用夸张、拟人等表现手法。
农夫和蛇 测评题:
1. 给下列字注音:
冻僵(jiāng) 隆(lóng)冬 怜悯(mǐn) 劈(pǐ )开
2.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D )
A. 怜闵 残忍 隆冬
B. 砍柴 版斧 放弃
C. 苏醒 尹索 守候
D. 纠缠 劈开 仇恨
3. 《农夫和蛇》选自 《伊索寓言》,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 纪 希腊 人,善于讲动物故事。
3.《伊索寓言》产生于希腊的古典时期。寓言大多是动 物故事,以动物喻人,教人处事和做人的道理,对后世 影响很大。现在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托伊索的名字搜 集整理,编订而成的。
指名学生朗读《农夫和蛇》
要求 ①读懂故事,并能复述。 ②查字典、词典解决字③体会寓意
自主预习:
1. 给下列括号前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冻僵( ) 暖( )和 纠缠( ) 板斧( )

农夫和蛇(克雷洛夫)ppt精选教学PPT课件

农夫和蛇(克雷洛夫)ppt精选教学PPT课件
不同点:(1)叙事方面:表现形式上,伊索寓言有 一定的故事情节,曲折跌宕,克雷洛夫则是应用对 话,以诗的形式展现。(2)写法方面:伊索寓言两 则都应用对比手法,如第一则中农夫的“善”与蛇 的“恶”,第二则中二者的态度。克雷洛夫寓言点 明寓意时,在增强诗的深邃厚重方面很有特色。
2、精读三则寓言,谈谈你最喜欢哪一则。
克雷洛夫生活的年代经历了十八世纪最后三分之一 和十九世纪前半叶。这一时期俄国社会经历了反对农奴 制的普加乔夫起义,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走向反动和没 落,亚历山大一世反动统治,1812年卫国战争、十二月 党人起义等重大事件。克雷洛夫接受社会先进思想的影 响,紧密关注祖国的现实生活。
自学思考:
1、诗中对蛇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反映出蛇 的什么特点?
那晚脸上搽着脂粉头顶着颤巍巍的纸 金帽装“ 春之神 ”的五 十老人 林宗孟 ,此时 变了辽 河边无 骸可托 无家可 归的一 个野鬼 ;我们 的“契玦 腊”在万 里外过 心碎难 堪的日 子;银 须紫袍 的竺震 旦在他 的老家 里病床 上呻吟 衰老( 他上月 二十三 来电给 我说病 好些) ;扮跑 龙套一 类的蒋 百里将 军在 湘汉间 亡命似 的奔波 ,我们 的“阿琼 达”又似 乎回复 了他十 二年“ 独身禁 欲”的誓 约,每 晚对着 西天的 暮霭发 他神秘 的梦想 ;就这 不长进 的“爱之 神”。 依旧在这京尘里悠悠自得,但在这大 风夜默 念光阴 无情的 痕迹, 也不免 滴泪怅 触!
这是我此时回忆泰山日出时的幻想, 亦是我 想望泰 戈尔来 华的颂 词。 3、《翡冷翠山居闲话》
在这里出门散步去,上山或是下山, 在一个 晴好的 五月的 向晚, 正像是 去赴一 个美的 宴会, 比如去 一果子 园,那 边每株 树上都 是满挂 着诗情 最秀逸 的果实 ,假如 你单是 站着看 还不满 意时, 只要你 一伸手 就可以 采取, 可以恣 尝鲜味 ,足够 你性灵 的迷醉 。阳光 正好暖 和,决 不过暖 ;风息 是温驯 的,而 且往往 因为他 是从繁 花的山 林里吹 度过来 他带来 一股幽 远的淡 香,连 着一息 滋润的 水气, 摩挲着 你的颜 面,轻 绕着你 的肩腰 ,就这 单纯的 呼吸已 是无穷 的愉快 ;空气 总是明 净的, 近谷内 不生烟 ,远山 上不起 霭,那 美秀风 景的全 部正像 画片似 的展露 在你的 眼前, 供你闲 暇的鉴 赏。 作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须踌躇 你的服 色与体 态;你 不妨摇 曳着一 头的蓬 草,不 妨纵容 你满腮 的苔藓 ;你爱 穿什么 就穿什 么;扮 一个牧 童,扮 一个渔 翁,装 一个农 夫,装 一个走 江湖的 桀卜闪 ,装一 个猎户 ;你再 不必提 心整理 你的领 结,你 尽可以 不用领 结,给 你的颈 根与胸 膛一半 日的自 由,你 可以拿 一条这 边颜色 的长巾 包在你 的头上 ,学一 个太平 军的头 目,或 是拜伦 那埃及 装的姿 态;但 最要紧 的是穿 上你最 旧的旧 鞋,别 管他模 样不佳 ,他们 是顶可 爱的好 友,他 们承着 你的体 重却不 叫你记 起你还 有一双 脚在你 的底下 。

《农夫和蛇》PPT课件1课时

《农夫和蛇》PPT课件1课时

课外延伸
这那么寓言也告诉我们:人世间,善 人有善人的道德准那么,恶人有恶人的处 世哲学,正所谓“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卑劣是卑劣者的通行证〞,宽容和懦弱只 会助长本性凶狠残忍的恶人的气焰,我们 要时时学会洞穿恶人的处事逻辑,善于用 勇敢和智慧同一切邪恶斗争,来保护我们 的人身平安,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和合法 权益。
怜mǐn__ lóng__冬 cán__忍 kěn__求
2. 填空。 ?农夫和蛇〔两那么〕?选自? ?,这部
作品集的主要内容为古希腊民间的以-------为主的小寓言。其作者是----国---------所作。
怜悯: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弥漫:指尘土、云雾、水等充满、布满 后患无穷:以后的祸害没有穷尽 喜笑颜开:心中愉快,满脸愉快 乔装打扮:
相同点: A、寓意方面:都表现出蛇是不可轻饶的罪恶动物,从而揭示出对恶人不要抱有梦想 要提高警惕。 B、语言方面:都是先表达故事,然后在文章最后点明寓意。
不同点: A、叙事方面:第一篇表现在形式上,有一定的故事情节,第二篇是以对话的方式。 B、写法方面:都是运用比照的写作方式,但是第二篇在点名寓意时具有一定的诗意。
理解两那么寓言的内容及寓意,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学习借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内容
1.关于寓言。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或
挖苦的故事。其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 人,也可以是动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 彼,借远喻近,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 中表达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和讽喻性。在创 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关于伊索和?伊索寓言?。 伊索,古希腊 寓言作家。
3.?伊索寓言?产生于希腊的古典时期。寓言大多是动物 故事,以动物喻人,教人处事和做人的道理,对后世影 响很大。现在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托伊索的名字搜集整 理,编订而成的。

寓言故事《农夫与蛇》课件

寓言故事《农夫与蛇》课件

故事中的寓言寓意
不要轻易相信坏人, 即使他们表现得再可 怜。
当我们试图帮助别人 时,应该先考虑自己 的安全和利益。
在生活中要善于识别 好人与坏人,不要被 外表所迷惑。
03
寓言寓意解析
寓言寓意详解
总结词:深入解读
详细描述:这个寓言故事《农夫与蛇》的寓意是告诫人们在行善时要分清善恶, 对待恶人不能心慈手软。在故事中,农夫救了冻僵的蛇,却反遭蛇咬,这反映出 了好心未必有好报,对待恶人不能姑息的道理。
故事的影响与传承
故事的影响力
道德启示
故事传达了“不要对恶人仁慈” 的道德启示,告诫人们在生活中 要分清善恶,对待恶人不能心慈
手软。
文化价值
作为世界文学中的经典寓言,故 事《农夫与蛇》具有丰富的文化 价值,反映了人类社会普遍存在
的道德观念和智慧。
教育意义
故事在教育领域具有深远影响, 常被用于教育孩子们分辨善恶、
04
故事的教育意义
故事的教育目的
01
02
03
培养善良品质
通过故事教育孩子要善良 待人,即使面对不友好的 人也要保持一颗善良的心 。
增强道德观念
引导孩子认识到善恶、是 非、对错,培养正确的道 德观念和价值观。
提高批判思维能力
鼓励孩子对故事进行思考 和评价,培养批判性思维 和独立思考能力。
如何将这个故事应用到教育中
故事背景介绍
古代农村
故事发生在古代的一个农村,农夫是这个农村的居民,他们勤劳、朴实,与大 自然和谐共处。
严寒冬天
故事发生在一个严寒的冬天,农夫在田间劳作后回家途中发现了一条冻僵的蛇 。出于同情和善良,农夫将蛇揣入怀中,用自己的体温温暖它。然而,苏醒后 的蛇却咬了农夫,使他中毒身亡。

《农夫和蛇》ppt课件

《农夫和蛇》ppt课件

4. 从这则施善行,得恶报的寓言 故事中,你还得到了什么启迪?
感谢您的阅读! 为 了 便于学习和使用, 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 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学习永远不晚。 JinTai College
农夫和蛇(一)对我们的启迪:
农夫和蛇
1. 恩将仇报(忘恩负义)是像蛇一样的恶人的本性。 2. 不要指望向恶人施善他会还你仁义。 3. “善有善报”不一定适用于恶人。 4. 成语“养虎为患”正是这则寓言的诠释。
农夫和蛇(二)
农夫和蛇
1. 默读课文后讲述一下这则寓言中的故事。
儿子被害
仇恨
和解
农夫 不和解

仇恨
差点被劈死
2. “我一见到那被你用斧子劈开的石 头,就对你没有好感,同样,你一见到 你儿子的坟墓,就会想起对我的仇恨, 难道不是这样吗?”这一段是蛇不和解 的理由,请讨论:这个理由对吗?它说 明了什么?
3. 要看穿似乎头头是道的歪理背后的本质。 4. 向比你强大的敌人求和是不明智的。
农夫和蛇
课外延伸:
这则寓言也告诉我们:人世间,善人有 善人的道德准则,恶人有恶人的处世哲学, 正所谓“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 鄙者的通行证”,宽容和懦弱只会助长本性 凶狠残忍的恶人的气焰,我们要时时学会洞 穿恶人的处事逻辑,善于用勇敢和智慧同一 切邪恶斗争,来保护我们的人身安全,维护 我们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
第二,仇恨的深浅不一样,蛇伤人致死后果严重,农夫劈 蛇未遂,后果轻微。
现在受害的一方主动和解,施害一方应该“感激”才是施 害一方拒绝和解,正说明他本性凶残恶毒,并且自以为强大, 能压倒对方。
从农夫和蛇(二)中得到的启迪:
农夫和蛇
1. 对没有改变邪恶本性的仇敌,不要报有幻想。 2. 在恶人面前,你的“和解”(示弱)举动,可能反而助长 他的嚣张气焰。

《农夫和蛇》PPT课件 (共20张PPT)

《农夫和蛇》PPT课件 (共20张PPT)

第二,仇恨的深浅不一样,蛇伤人致死后果严重,农夫劈 蛇未遂,后果轻微。
现在受害的一方主动和解,施害一方应该“感激”才是施 害一方拒绝和解,正说明他本性凶残恶毒,并且自以为强大, 能压倒对方。
合作探究: 两则寓言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A、寓意方面:都表现出蛇是不可轻饶的罪恶动物,从而揭示出对恶人不要抱有幻想 要提高警惕。 B、语言方面:都是先叙述故事,然后在文章最后点明寓意。
3.《伊索寓言》产生于希腊的古典时期。寓言大多是动 物故事,以动物喻人,教人处事和做人的道理,对后世 影响很大。现在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托伊索的名字搜 集整理,编订而成的。
指名学生朗读《农夫和蛇》
要求 ①读懂故事,并能复述。 ②查字典、词典解决字③体会寓意
自主预习:
1. 给下列括号前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冻僵( ) 暖:
1. 对没有改变邪恶本性的仇敌,不要报有幻想。 2. 在恶人面前,你的“和解”(示弱)举动,可能反而助长 他的嚣张气焰。 3. 要看穿似乎头头是道的歪理背后的本质。 4. 向比你强大的敌人求和是不明智的。
农夫和蛇(二) “我一见到那被你用斧子劈开的石头,就对你没有好感, 同样,你一见到你儿子的坟墓,就会想起对我的仇恨, 难道不是这样吗?”这一段是蛇不和解的理由,请讨 论:这个理由对吗?它说明了什么? 不对,这是蛇的歪理。 首先,是前提错了:是蛇先施恶于人,才有了人的报复;
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寓言。其实同学们对寓 言并不陌生,大家从小学到中学,家长、老师经常用寓言故事 对我们进行教育。同学们能举几个你听过或读过的寓言吗? (中国的寓言大多凝成四言成语:同学们熟悉的如《拔苗助长》 《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外国寓言如《狼和小羊》《乌 龟和兔子》等。)同学们能否说一说寓言有什么特点?(学生 能回答出篇幅短小,故事中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对人有教育作用 等,教师应加以肯定。)教师补充,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 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常用夸张、拟人等表现手法。 世界上最著名的寓言家是被后人誉为“寓言之父”的公元 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伊索,相传伊索原来是奴隶,后来获得 自由,他善于讲寓言故事,讽刺权贵,终于遭到杀害。《伊索 寓言》是后人托伊索之名收集整理的希腊寓言故事。

《农夫和蛇》PPT课件

《农夫和蛇》PPT课件

1. 第一则寓言中作者是否将“恶蛇“误写成了”恶人”?为什么 没有写错。以动物喻人是寓言故事的重要特点。
2. 第二则寓言看起来似乎正义方没理,邪恶方反而说的头头是道,你认为蛇说 的有理吗?
蛇的话自然是歪理,是它先伤到人然后人才复仇的,然而蛇却说我们不和就继续斗下去 吧。这又说明蛇的本性难改,自以为强大无比。
怜mǐn__ lóng__冬 cán__忍 kěn__求
2. 填空。 《农夫和蛇(两则)》选自《 》,这 部作品集的主要内容为古希腊民间的以-------为主的小寓言。其作者是----国---------所作。
怜悯: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弥漫:指尘土、云雾、水等充满、布满 后患无穷:以后的祸患没有穷尽 喜笑颜开:心中愉快,满脸愉快 乔装打扮: 改换服装面貌,使人不认识自己,以隐瞒自己的 真实身份
从农夫和蛇(二)中得到的启迪:
1. 对没有改变邪恶本性的仇敌,不要报有幻想。 2. 在恶人面前,你的“和解”(示弱)举动,可能反而助长 他的嚣张气焰。 3. 要看穿似乎头头是道的歪理背后的本质。 4. 向比你强大的敌人求和是不明智的。
农夫和蛇(二) “我一见到那被你用斧子劈开的石头,就对你没有好感, 同样,你一见到你儿子的坟墓,就会想起对我的仇恨, 难道不是这样吗?”这一段是蛇不和解的理由,请讨 论:这个理由对吗?它说明了什么? 不对,这是蛇的歪理。 首先,是前提错了:是蛇先施恶于人,才有了人的报复;
一、谨记寓言 学会做人 面对此种情况你该怎么做? 1.面对坏同学敲诈你的零用钱。 2.面对大街上不时遇到的乞丐 二、奇思妙想 故事新编 大胆想象以农夫和蛇为主角编一则《新农夫和 蛇》的故事
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延伸
这则寓言也告诉我们:人世间,善人 有善人的道德准则,恶人有恶人的处世哲 学,正所谓“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 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宽容和懦弱只会 助长本性凶狠残忍的恶人的气焰,我们要 时时学会洞穿恶人的处事逻辑,善于用勇 敢和智慧同一切邪恶斗争,来保护我们的 人身安全,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 益。

农夫和蛇PPT教学课件

农夫和蛇PPT教学课件
3.《伊索寓言》产生于希腊的古典时期。寓言大多是动 物故事,以动物喻人,教人处事和做人的道理,对后世 影响很大。现在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托伊索的名字搜 集整理,编订而成的。
指名学生朗读《农夫和蛇》
要求 ①读懂故事,并能复述。 ②查字典、词典解决字③体会寓意
自主预习:
1. 给下列括号前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冻僵( ) 暖( )和 纠缠( ) 板斧( )
世界上最著名的寓言家是被后人誉为“寓言之父”的公元 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伊索,相传伊索原来是奴隶,后来获得 自由,他善于讲寓言故事,讽刺权贵,终于遭到杀害。《伊索 寓言》是后人托伊索之名收集整理的希腊寓言故事。
1.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2.理解两则寓言的内容及寓意。 3.培养学生概括、判断、想象等思维能力。 4.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一、全球气候变化
读P95课文,完成: 1. 什么是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主要表现是什么?
•气候变化是一个特定地点、区域或全球的长时间气候改变。
•常用某些与平均天气有关的特征要素的变化来度量,如温度、 降水量、风等要素。
2. 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几种类型? 主要研究方式是什么?
划分阶段
时间
3. 第一句话“有位农夫,是村里村外有名的大善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引起下文,为后文写救蛇,被蛇咬死作铺垫。
农夫和蛇(一)对我们的启迪:
1. 恩将仇报(忘恩负义)是像蛇一样的恶人的本性。 2. 不要指望向恶人施善他会还你仁义。 3. “善有善报”不一定适用于恶人。 4. 成语“养虎为患”正是这则寓言的诠释。
4. 寓言是以劝喻性 或 讽刺性 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形式。 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 生物 或 非生物。 在创作上常运用 夸张 和 拟人 等表现手法。寓言最突出的特 点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 哲理 。

初中语文《农夫和蛇》(共13张)ppt

初中语文《农夫和蛇》(共13张)ppt


简 介
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寓言作 家。传说原为奴隶,后获得自由。善讲寓言 故事,讽刺权贵,终遭杀害。所编的寓言陆 续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发表,成 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其中《农夫和 蛇》、《狼和小羊》等寓意深刻,常被引用。 有各种文字译本,对欧洲文学中的寓言创作, 影响很大
吃 蛇 滋 阴 壮 阳 、 强 身 健 体 , 成 时 尚
玩 蛇 惊 险 刺 激 、 引 人 入 胜 , 成 热 点
养 蛇 活 蛇 走 俏 、 蛇 品 畅 销 , 市 场 好
Hale Waihona Puke 蛇 粉 美 容 护 肤 、 理 气 强 身 , 受 偏 爱
蛇 胆 搜 风 祛 湿 、 明 目 益 肝 , 货 抢 手
蛇 毒 生 化 利 器 、 抗 癌 良 药 , 价 惊 人
]
]
]
]
]
农夫的做法有 些不妥,但保 护动物的观念 却应该提倡, 在遇见冻僵的 蛇时,采取适 当的保护办法。
到底应该怎样对待像蛇一样的 坏人?
按照我们中国传统的观点,坏人的 本性难改,我们对它不能仁慈,这是有 道理的。但有很多坏人经过教育之后确 实变好了。因此,我们不要把所有像蛇 一样的坏人统统处死。
蛇 类 是 个 宝 , 巧 用 不 得 了
[ 蛇 革 资 质 天 然 、 高 档 原 料 , 销 量 大 ]
[
[ 蛇 药 蛇 类 入 药 、 镇 痛 抗 癌 , 有 奇 效 ]
[ 蛇 酒 抗 炎 镇 痛 、 行 血 养 气 , 孕 商 机 ]
[ ]
[ ]
[
[
[
[
用 蛇 无 处 不 在 、 领 域 宽 广 , 前 景 好
自读探究 交流见解(二)

新北师大版%5D七年级语文(上)《农夫和蛇》课件(35张PPT)(共35张PPT)

新北师大版%5D七年级语文(上)《农夫和蛇》课件(35张PPT)(共35张PPT)

• 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以及作用
第一则:作者反复写农夫的善,与蛇的残忍、凶狠 形成强烈对比,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突出主旨 第二则:把农夫对蛇的态度对比,在对比中揭示寓 意。
对比手法的运用,在对比中突出主题,揭示寓意。
冻僵的蛇
苏醒的蛇
露出本性的蛇
善良的农夫
倒霉的农夫
板书设计
拓展延伸
一、谨记寓言 学会做人 面对此种情况你该怎么做? 1.面对坏同学敲诈你的零用钱。 2.面对大街上不时遇到的乞丐 二、奇思妙想 故事新编
2.寓言特点: ① 短小精悍,内容简单; ②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 化的生物或非生物; ③ 创作上常用夸张或拟人等表现手 法; ④ 从简单易懂的故事中体现深奥的 生活哲理和道德教训。
《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原书名为《埃索 波斯故事集成》,是古希腊民间 流传的讽喻故事,经后人加工, 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上最早 的寓言故事集。同时,《伊索寓 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 寓言故事之一。
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为喻, 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
新课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寓言。其实同学们对寓言并不陌生,大家从 小学到中学,家长、老师经常用寓言故事对我们进行教育。同学们能举几个你听过 或读过的寓言吗?(中国的寓言大多凝成四言成语:同学们熟悉的如《拔苗助长》 《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外国寓言如《狼和小羊》《乌龟和兔子》等。)同 学们能否说一说寓言有什么特点?(学生能回答出篇幅短小,故事中包含着深刻的 道理对人有教育作用等,教师应加以肯定。)教师补充,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
•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2021/3/182021/3/182021/3/183/18/2021 11:43:02 AM • 1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021/3/182021/3/182021/3/18Mar-2118-Mar-21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2021/3/182021/3/182021/3/18Thursday, March 18, 2021 •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021/3/182021/3/182021/3/182021/3/183/18/20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性质及应用。
1、CH3CH2OH 2、
3、 4、 5、
CH2OH
OH
6、
左侧有机物中
属于醇的是 1 3 4 ;
属于酚的是
256

两者相似之处? 体会醇与酚的区别。
CH3CH2OH
乙醇
乙二醇
丙三醇
茶多酚
苯酚
漆酚
思考●讨论 什么是醇?什么是酚?
醇:烃分子中饱和碳原子上的一个或几 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生成的有机化合物

H H② ①
H―C―C―O―H
③ ④H H
反应 与金属钠反应 Cu或Ag催化氧化 浓硫酸加热到170℃ 浓硫酸加热到140℃ 浓硫酸条件下与乙酸加热 与HX加热反应
断键位置 ①
①③ ②④ ① 、②
① ②
饱和一元醇定义:
醇分子中烃基为烷烃基 ,且醇中只有一个羟基 , 那么,这种醇就是饱和一元醇,如甲醇、乙醇等。
(2)与羧酸反应
乙醇和乙酸在浓硫酸催化并加热下 可以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 实验证明,其他的醇和羧酸也可以发生 酯化反应生成酯和水。
3、醇氧化反应
②①
R1
R1
2 R2—C—O③—H + O2
H
Cu △
2 R2—C=O + 2H2 O
生成醛或酮
①-③位断键
〔思考〕是不是所有的醇都能被氧化成 醛?
测评题冻僵(jiāng) 隆(lóng)冬 怜悯(mǐn) 劈(pǐ )开
2.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D )
A. 怜闵 残忍 隆冬
B. 砍柴 版斧 放弃
C. 苏醒 尹索 守候
D. 纠缠 劈开 仇恨
3. 《农夫和蛇》选自 《伊索寓言》,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 纪 希腊 人,善于讲动物故事。
〔思考〕是不是所有的醇都能发生消去 反应呢?
如CH3OH,没有邻位碳原子,不能发生 消去反应。还有如:
2、羟基中氢的反应
(1)与活泼金属的反应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问题〕为什么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要比水与金 属钠的反应缓和的多?烃基对羟基氢的活泼性有 哪些影响?
名称 相对分子质量
沸点/℃
甲醇
32
65
乙烷
30
-89
乙烯
28
-102
乙醇
46
78
丙烷
44
-42
丙烯
42
-48
〔结论〕从表2-2-1数据可以看出:饱和一 元醇的沸点比与其相对质量接近的烷烃或烯 烃的沸点要高。 〔原因〕这主要是因为一个醇分子中羟基上 的氢原子可与另一个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氧原 子相互吸引形成氢键,增强了醇分子间的相 互作用
3.《伊索寓言》产生于希腊的古典时期。寓言大多是动物故 事,以动物喻人,教人处事和做人的道理,对后世影响很大。现 在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托伊索的名字搜集整理,编订而成的。
农夫和蛇(一)
农夫和蛇
1. 请讲述农夫和蛇(一)的情节。
怜悯
2.农夫的善行得到了什么样的回报?

农夫
恶 咬
蛇 3. 农夫用生命换来了什么教训? 绝不能怜悯像蛇一样的恶人。
不对,这是蛇的歪理。
首先,是前提错了:是蛇先施恶于人,才有了人的报复;
第二,仇恨的深浅不一样,蛇伤人致死后果严重,农夫劈 蛇未遂,后果轻微。
现在受害的一方主动和解,施害一方应该“感激”才是施 害一方拒绝和解,正说明他本性凶残恶毒,并且自以为强大, 能压倒对方。
从农夫和蛇(二)中得到的启迪:
农夫和蛇
H O H
H O HH O
C2H5
比较下表含相同碳原子数、不同羟基数的醇的沸点
名称
分子中羟基数目
沸点/℃
乙醇
1
78
乙二醇
2
197.3
1-丙醇
1
97.2
1,2-丙二醇
2
188
1,2,3-丙三醇
3
259
〔结论〕含相同碳原子数、不同羟基数的多元醇的沸点
比一元醇二元醇都高,多元醇具有易溶于水的性质。
〔原因〕是因为多元醇分子中羟基多,一方面增加了分子间 形成氢键的几率;另一方面增加了醇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的几率。
第二节 醇 酚
(第一课时)
酒精饮料 的中乙醇
酒精燃料 的中乙醇 汽车发动机防冻
液中的乙二醇
化妆品中 的丙三醇
茶叶中的茶多酚
药皂中的苯酚
漂亮漆器上的漆酚
教学目标:
1、知道醇的的主要类型,能列举一些常见的 醇并说明其用途。
2、能够利用系统命名法对简单的饱和一元醇 进行命名。
3、了解饱和一元醇的沸点和水溶性特点。 4、根据饱和一元醇的结构特征,说明醇的化
酚:芳香烃分子中苯环上的一个或几个 氢原子被羟基取代生成的有机化合物
一、醇的概述
1. 醇的分类
(1)根据羟基的数目分
(2)根据烃基是否饱和分
一元醇:如CH3OH 甲醇
二元醇:CH2OH 乙二醇 CH2OH
多元醇:CH2OH 丙三醇 CHOH CH2OH
饱和醇(含饱和一元醇)
不饱和醇 CH2=CHCH2OH
儿子被害
仇恨
和解
农夫 不和解

仇恨
差点被劈死
2. “我一见到那被你用斧子劈开的石 头,就对你没有好感,同样,你一见到 你儿子的坟墓,就会想起对我的仇恨, 难道不是这样吗?”这一段是蛇不和解 的理由,请讨论:这个理由对吗?它说 明了什么?
3 从这则寓言中你还得到了什么启 迪?
农夫和蛇(二)
农夫和蛇
2. “我一见到那被你用斧子劈开的石头,就对你没有好 感,同样,你一见到你儿子的坟墓,就会想起对我的 仇恨,难道不是这样吗?”这一段是蛇不和解的理由, 请讨论:这个理由对吗?它说明了什么?
小结
• 饱和一元醇 1、通式 CnH2n+1OH
2、随着C数的增多,熔沸点逐渐增,相对密度呈增大趋 势。 对于同碳数的,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密度越小。
3、随着碳数增多,水溶性降低。 4、比Mr接近的烷烃或烯烃的沸点要高(氢键的影响).
二、醇的化学性质
〔阅读〕P57交流研讨,以1-丙醇为例分析结构
5.饱和一元醇的水溶性
饱和一元醇分子中碳原子数1~3的醇能与水以任意 比例互溶;分子中碳原子数4~11的醇为油状液体, 仅部分溶与水;分子中碳原子更多的高级醇为固体, 不溶与水;
【规律】CnH2n+1OH可以看成是H-OH分子中的一个H原 子被烷基取代后的产物。当R-较小时,醇分子与水分子 形成的氢键使醇与水能互溶;随着分子中的R-的增大, 醇的物理性质接近烷烃。
劈开 残忍 教训 后患无穷
文学常识:
农夫和蛇
1.寓言及其特点: 寓言是以劝喻性或讽刺性故事为内容的文学形式。 ① 短小精悍,内容简单; ②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 ③ 创作上常用夸张或拟人等表现手法; ④ 从简单易懂的故事中体现深奥的生活哲理和道德教训。
2.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寓言作家。相传原为奴隶, 后获得自由。善讲寓言故事,讽刺权贵,终遭杀害。
4. 从这则施善行,得恶报的寓言 故事中,你还得到了什么启迪?
农夫和蛇(一)对我们的启迪:
农夫和蛇
1. 恩将仇报(忘恩负义)是像蛇一样的恶人的本性。 2. 不要指望向恶人施善他会还你仁义。 3. “善有善报”不一定适用于恶人。 4. 成语“养虎为患”正是这则寓言的诠释。
农夫和蛇(二)
农夫和蛇
1. 默读课文后讲述一下这则寓言中的故事。
1. 对没有改变邪恶本性的仇敌,不要报有幻想。 2. 在恶人面前,你的“和解”(示弱)举动,可能反而助长 他的嚣张气焰。
3. 要看穿似乎头头是道的歪理背后的本质。 4. 向比你强大的敌人求和是不明智的。
课外延伸:
农夫和蛇
这则寓言也告诉我们:人世间,善人 有善人的道德准则,恶人有恶人的处世哲 学,正所谓“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 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宽容和懦弱只会 助长本性凶狠残忍的恶人的气焰,我们要 时时学会洞穿恶人的处事逻辑,善于用勇 敢和智慧同一切邪恶斗争,来保护我们的 人身安全,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 益。
1 羟基的反应
(1)取代反应
⊙醇与浓的氢卤酸(HCI、HBr、HI)发生反应时分
子中的碳氧键断裂,羟基被卤原子取代,生成相应的
卤代烃和水

C2H5OH + HBr
C2H5Br + H2O
⊙在酸做催化剂及加热下,醇发生分子间的取代生 成醚和水
(2)消去反应
含有 B-H醇在浓硫酸及一定温度下能发 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
4. 寓言是以 劝喻性 或 讽刺性 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形式。 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 生物 或 非生物。 在创作上常运用 夸张 和 拟人 等表现手法。寓言最突出的特 点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 哲理 。
作业:
农夫和蛇
完成课后“阅读练习.探究” 中第二、三题。
谢谢! 再见!
2. 几种典型的醇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名 俗名 色、态、味 毒


甲 木醇 无色、有酒 有

精气味、具 毒
有挥性液体

无色、粘稠、 无

甜味、液体 毒

丙 甘油 无色、粘稠、 无

甜味、液体 毒

水溶性
与水互 溶
与水互 溶
与水互 溶
用途
燃料、化工 原料
防冻液、合 成涤纶、
化妆品、制 炸药(硝化 甘油)
饱和一元醇通式: CnH2n+1OH或 CnH2n+2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