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反应和核能-课件
合集下载
原子核 核反应与核能 PPT课件
![原子核 核反应与核能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94110f1dd36a32d727581ca.png)
2 个质子和 2 个中子 中子转化为质子和电子 衰变实质 结合成一个整体射出
衰变规律
211H+201n→42He
10n→11H+-01e
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
第4课时
(2)γ射线:γ射线经常是伴随着α衰变或β衰变同时产生的.其 实质是放射性原子核在发生α衰变或β衰变的过程中,产生的 新核由于具有过多的能量(核处于激发态)而辐射出光子. (3)半衰期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 间,它表示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
解析 A项表示α衰变,C项表示轻核聚变,D项不是重核裂
变,选项A、C正确,D错误;B项中核反应为原子核的人工
转变,选项B错误.
第4课时
考点三 核力与核能的计算 考点解读 1.核力
(1)含义:原子核里的核子间存在互相作用的核力,核力把 核子紧紧束缚在核内,形成稳定的原子核. (2)特点:①核力是强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 ②核力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在1.5×10-15 m之内.因此每个 核子只跟它的相邻核子间才有核力作用.
第4课时
二、核反应 [基础导引] 1.写出下列各放射性元素的 α 衰变方程:(1)29304Th(钍核);
(2)6269Cu(铜核). 答案 (1)23940Th→23808Ra+42He (2)6269Cu→6227Co+42He
2.写出下列各放射性元素的 β 衰变方程:(1)28434Bi(铋核); (2)28140Po(钋核). 答案 (1)24843Bi→28444Po+-10e (2)21804Po→28150At+-01e
其半衰期为 8 天.
①碘 131 核的衰变方程: 15331I→_______________(衰变后的
元素用 X 表示).
第十五章第3单元天然放射现象、核反应、核能ppt
![第十五章第3单元天然放射现象、核反应、核能ppt](https://img.taocdn.com/s3/m/65977437af45b307e9719710.png)
3.结合能 (1)结合能:克服核力束缚,使原子核分解为单个核子时所 需的能量,或若干个核子在核力作用下结合成原子核时 所需的能量. (2)比结合能:原子核的 结合能 与 核子数之比,也叫平均结
合能.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核子结合得越牢固,
原子核越 稳定 . 4.质量亏损
2 (1)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E=mc .
(
)
[思路点拨]
只要写出此核反应的核反应方程式便可得
出正确答案.
1 4 0 [解析] 其核反应方程为 A X + n ―→ 2 He + e, Z 0 2 -1
由核反应方程的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解得A=7,Z=3.
[答案] A
核能的产生和计算 1.获得核能的途径 (1)重核裂变:重核俘获一个中子后分裂成为两个中等质量
3.熟悉核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很快 写出正确的核反应方程.
234 4 (1)衰变:例:①238 U ―→ Th + 92 90 2He 234 0 ②234 90Th―→ 91Pa+-1e 4 17 1 (2)人工转变:例:①14 7N+2He―→ 8O+1H 4 12 1 ②9 4Be+2He―→ 6C+0n 1 136 90 1 (3)重核裂变:例:①235 U + n ―→ Xe + Sr + 10 92 0 54 38 0n 1 141 92 1 ②235 92U+0n―→ 56Ba+36Kr+30n 2 3 4 (4)轻核聚变:例:1 H+1 H―→2 He+1 0n
解析: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变为质 子时所产生的,A错误;玻尔的基本假设是轨道、速度、 能量都是量子化的,B正确;半衰期由原子核的内部因 素决定,跟元素的化学状态、温度、压强等因素无关, C错误;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 固,原子核越稳定,D错误. 答案: B
原子核核反应与核能 课件 课件 沪科版
![原子核核反应与核能 课件 课件 沪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3ed53589be1e650e53ea99a5.png)
与名师对话
高考总复习 ·物理 ·课标版
基础知识回顾 考点互动探究
课时作业
与名师对话
高考总复习 ·物理 ·课标版
一、天然放射现象 1.天然放射现象:放射性元素自发地发出射线的现象,首 先由 贝可勒尔 发现.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说明 原子核 具有 复杂的结构.
基础知识回顾 考点互动探究
课时作业
与名师对话
高考总复习 ·物理 ·课标版
无单独的 γ 衰变,γ 射线经常是伴随 α 射线 和 β 射线产生的.放射性物质连续衰变时,射线中就会同时具有 α、β 和 γ 三种射线.
基础知识回顾 考点互动探究
课时作业
与名师对话
高考总复习 ·物理 ·课标版
3.半衰期 (1)定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 半数 发生衰变所需的时 间.用“ τ”表示. (2)意义:表示放射性元素衰变的 快慢 .
基础知识回顾 考点互动探究
课时作业
与名师对话
高考总复习 ·物理 ·课标版
3.结合能 (1)定义: 核子 结合成原子核时释放的能量或原子核分解 为核子时吸收的能量. (2)质量亏损:原子核的质量小于组成它的 核子 的质量之 和,这个现象叫质量亏损.
基础知识回顾 考点互动探究
课时作业
与名师对话
高考总复习 ·物理 ·课标版
人工 (卢瑟福发现质子 )
控制 42He +94Be→162C+10n
(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
基础知识回顾 考点互动探究
课时作业
与名师对话
高考总复习 ·物理 ·课标版
类型
人工 转变
重核 裂变
轻核 聚变
可控性
核反应方程典例
人工 控制
比较容易 进行人工
控制
高考总复习 ·物理 ·课标版
基础知识回顾 考点互动探究
课时作业
与名师对话
高考总复习 ·物理 ·课标版
一、天然放射现象 1.天然放射现象:放射性元素自发地发出射线的现象,首 先由 贝可勒尔 发现.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说明 原子核 具有 复杂的结构.
基础知识回顾 考点互动探究
课时作业
与名师对话
高考总复习 ·物理 ·课标版
无单独的 γ 衰变,γ 射线经常是伴随 α 射线 和 β 射线产生的.放射性物质连续衰变时,射线中就会同时具有 α、β 和 γ 三种射线.
基础知识回顾 考点互动探究
课时作业
与名师对话
高考总复习 ·物理 ·课标版
3.半衰期 (1)定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 半数 发生衰变所需的时 间.用“ τ”表示. (2)意义:表示放射性元素衰变的 快慢 .
基础知识回顾 考点互动探究
课时作业
与名师对话
高考总复习 ·物理 ·课标版
3.结合能 (1)定义: 核子 结合成原子核时释放的能量或原子核分解 为核子时吸收的能量. (2)质量亏损:原子核的质量小于组成它的 核子 的质量之 和,这个现象叫质量亏损.
基础知识回顾 考点互动探究
课时作业
与名师对话
高考总复习 ·物理 ·课标版
人工 (卢瑟福发现质子 )
控制 42He +94Be→162C+10n
(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
基础知识回顾 考点互动探究
课时作业
与名师对话
高考总复习 ·物理 ·课标版
类型
人工 转变
重核 裂变
轻核 聚变
可控性
核反应方程典例
人工 控制
比较容易 进行人工
控制
核反应和核能 PPT课件
![核反应和核能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015cffe02768e9951e738a0.png)
(2)由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以判定X的质量数为140, 电荷数为54,所以中子数为:140-54=86.
(3)衰变是原子核自发地放出α粒子或β粒子的反应,C是β 衰变,D是α衰变,E是人工控制的原子核的变化,属人工 转变,裂变是重核吸收中子后分裂成几个中等质量的核的 反应,B是裂变,聚变是几个轻核结合成较大质量的核的 反应,A是聚变. 答案:(1)E A、B (2)140 86 (3)见解析
(4)核反应方程遵循的规律 ①质量数守恒. ②电荷数守恒.
3.核能 (1)核力:核子间的作用力.其特点为短程强引力:作用范围 为 2.0×10-15 m,只在相邻的核子间发生作用. (2)核能:核子结合为原子核时释放的能量或原子核分解为核 子时吸收的能量,叫做原子核的结合能,亦称核能. (3)质能方程、质量亏损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E= mc2,原子核的质量必然比组成它的核子的 质量和要小 Δm,这就是质量亏损.由质量亏损可求出释放的核能 ΔE=Δmc2.
第三单元 核反应 核能
基础整合
1.原子核的组成 (1)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
素,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3)物质发射射线的性质称为放射性,放射性元素自发地
放出射线的现象叫做天然放射现象.
2.核反应 (1)衰变射线,其射线的本质和性质如下表:
答案:A.
【例 4】 在磁感应强度为 B 的匀强磁场中有原来静止的铀核
238 U92 和 234 90Th,由于发生衰变而使生成物做匀速圆周运动. (1)试画出铀 238 发生 α 衰变时产生 α 粒子及新核的运动 轨迹示意图和钍 234 发生 β 衰变时产生 β 粒子及新核的运动 轨迹示意图.
(2)若铀核的质量为 M,α 粒子的质量为 m,α 粒子带的电荷量 为 q,测得 α 粒子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 R,反应过程中释放
(3)衰变是原子核自发地放出α粒子或β粒子的反应,C是β 衰变,D是α衰变,E是人工控制的原子核的变化,属人工 转变,裂变是重核吸收中子后分裂成几个中等质量的核的 反应,B是裂变,聚变是几个轻核结合成较大质量的核的 反应,A是聚变. 答案:(1)E A、B (2)140 86 (3)见解析
(4)核反应方程遵循的规律 ①质量数守恒. ②电荷数守恒.
3.核能 (1)核力:核子间的作用力.其特点为短程强引力:作用范围 为 2.0×10-15 m,只在相邻的核子间发生作用. (2)核能:核子结合为原子核时释放的能量或原子核分解为核 子时吸收的能量,叫做原子核的结合能,亦称核能. (3)质能方程、质量亏损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E= mc2,原子核的质量必然比组成它的核子的 质量和要小 Δm,这就是质量亏损.由质量亏损可求出释放的核能 ΔE=Δmc2.
第三单元 核反应 核能
基础整合
1.原子核的组成 (1)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
素,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3)物质发射射线的性质称为放射性,放射性元素自发地
放出射线的现象叫做天然放射现象.
2.核反应 (1)衰变射线,其射线的本质和性质如下表:
答案:A.
【例 4】 在磁感应强度为 B 的匀强磁场中有原来静止的铀核
238 U92 和 234 90Th,由于发生衰变而使生成物做匀速圆周运动. (1)试画出铀 238 发生 α 衰变时产生 α 粒子及新核的运动 轨迹示意图和钍 234 发生 β 衰变时产生 β 粒子及新核的运动 轨迹示意图.
(2)若铀核的质量为 M,α 粒子的质量为 m,α 粒子带的电荷量 为 q,测得 α 粒子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 R,反应过程中释放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2-3:核反应和核能_课件1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2-3:核反应和核能_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fbf2e35eddccda38366baf15.png)
3.(08上海卷)在下列4个核反应 方程中,x表示质子的是( C )
A.
P 30
15
30 14
Si+x
点拨
B.
U 238 92
23942Th+x
C.
27 13
Al+
1 0
n
27 12
Mg+x
D.
27 13
Al+
4 2
He
30 15
P+x
核反应 前后的 质量数 和电荷 数守恒
课堂练习
1、氘核和氚核聚合成氦核的核反应方程:如下:
核能计算注意的几个问题:
注意
① 记住以下单位换算关系
1MeV=10 eV
1eV=1.60×10 J
1u(原子质量单位)=1.660 6×10 kg
② 1u相当于9351.5MeV的能量(自己证明),
这是计算核能经常用导的关系
③ 如果在某些核反应中,物体的能量增加了, 说明核反应中物体的质量不是亏损,而是增 加了。
质子 (mp)
氘核
〓 (m)
精确的计算 表明,氘核的质量 比中子和质子的质 量之和要小一些。
除此之外,经过发现,任何原子核的质 量小于组成它的单个核子的质量总和,这种 现象称为质量亏损(mass defect)。
那么亏损的质量去哪儿了? 想一想
狭义相对论告诉我们,物体的能量E与质量m 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核反应与核能
知识回顾
还记得原子 结构吗??
原 子 核
电子
天然放射现象
成分
速度 贯穿能力 电离能力
α射线 氦原子核 1/10光速
2019届二轮复习核反应和核能课件(55张)
![2019届二轮复习核反应和核能课件(55张)](https://img.taocdn.com/s3/m/74cc23fbda38376baf1faee1.png)
(3)两个典型的衰变方程: ①α衰变:29328U→29304Th+42He; ②β衰变:29304Th→29314Pa+0-1e. 2.半衰期 (1)定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__半__数____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 (2)影响因素: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核__内__部___自身的因素决定的,跟 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没有关系.
4.质能方程、质量亏损: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____m__c_2 ,原子核的质量必然 比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和要小Δm,这就是质量亏损.由质量亏损可求出释 放的核能ΔE=____Δ__m_c_2_.
5.核反应 在核物理学中,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__原__子__核____的过程.在 核反应中,__质__量__数___守恒,___电__荷__数___守恒.
根据半衰期的定义,可知选项C错.
α衰变释放核能,有质量亏损,故选项D错.]
2.实验观察到,静止在匀强磁场中A点的原子核发生β衰变,衰变产生的新核与 电子恰在纸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方向和轨迹示意图如图12-2-1所示, 则( )
A.轨迹1是电子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B.轨迹2是电子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C.轨迹1是新核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D.轨迹2是新核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考查点:比结合能的计算
4.(人教版选修3-5P81例题改编)(多选)已知中子的质量是mn=1.674 9×10-27 kg,质子的质量是mp=1.672 6×10-27 kg,氘核的质量是mD=3.343 6×10-27 kg,则氘核的比结合能为( )
A.3.51×10-13 J
B.1.10 MeV
[题组通关]
1.(2017·全国Ⅱ卷)一静止的铀核放出一个α粒子衰变成钍核,衰变方程为
核能的利用PPT精品课件
![核能的利用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2ae2bd90066f5335b812168.png)
----
红 薯
人 参
可食用的茎、叶
块 茎 土 豆
——
——
鳞 茎 洋 葱
根 状 茎 藕
----
----
肉 质 茎 仙 人 掌
大 白 菜
可食用的花
草 莓
桑 葚
可食用的果实、种子
花 生
苹 果
小 麦
美 国 红 提
石 榴
小麦、玉米和水稻是人类的主要食物。
动物的食物来源于绿色植物
核能→内能→核反应过程中有一种肉眼看不到的 射线放出,这就是放射线。如α射线、 β射线、γ射线。
2、放射线的利弊:
绿色植物是食物之源
本节目标
1 举例说出人类的食物直接或间接地来 源于绿色植物。
2 举例说出动物的食物直接或间接地来 源于绿色植物。
谷类
常见食物 米饭
第 8 节 核能的利用
第 8 节 核能的利用
一、核能
1、概念:原子核是可以改变的,核变化时可能会释 放出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简称为核能。
2、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 重核裂变:
轻核聚变:
重核裂变: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分
裂成2个新原子核,并释放出能量 的过程。 链式反应
不可控的链式反应:原子弹
链式反应
轻核聚变:在核结超合温成度质下量,较2个大质的量新较核小,的同原时子
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氢弹是根据 聚变的原理制造的。
二、核能的和平利用——核电站
二、核能的和平利用——核电站
1、工作流程:利用原子核裂变时产生的大量热量, 水变成蒸汽,推动汽轮机运转,再 带动发电机发电的。
2、核电站中发生的能量转化:
豆类及其制品 蔬菜、水果类
直接来源
核能和核反应
![核能和核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28c06ab876a20029bd642dae.png)
3.比结合能 (1)定义:原子核的结合能与核子数之比,称作比结合能,也 叫平均结合能。
(2)特点:不同原子核的比结合能不同,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越 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4.质能方程、质量亏损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是E=mc2。原子核的质量必然比组成它的 核子的质量和要小Δm,这就是质量亏损。由质量亏损可求出 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ΔE=Δmc2。
C.核衰变中,γ光子是衰变后转变的新核辐射的 D.比结合能小的原子核结合成或分解成比结合能大的原子核 时一定吸收核能
9.(2018·全国卷Ⅲ)1934 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 α 粒
子轰击铝核1237Al,产生了第一个人工放射性元素 X:α+2173 Al→n+X。X 的原子序数和质数分别为( )
(2017·全国卷Ⅰ)大科学工程“人造太阳”主要是将氘
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用来发电。氘核聚变反应方程是:21H +21H→32He+10n。已知21H 的质量为 2.0136 u,32He 的质量为 3.0150 u,10n 的质量为 1.0087 u,1 u=931 MeV/c2。氘核聚变 反应中释放的核能约为( B )
二、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 1.重核裂变 (1)定义:质量数较大的原子核受到高能粒子的轰击而分裂成几 个质量数较小的原子核的过程。 (2)特点 ①裂变过程中释放出巨大能量。 ②裂变的同时能够释放出2~3(或更多)个中子。 ③裂变的产物不是唯一的。对于铀核裂变有二分裂、三分裂和 四分裂形式,但三分裂和四分裂概率比较小。 (3)典型的裂变反应方程
核能和核反应
一、核力和核能
1.核力 (1)定义:原子核内部核子间特有的相互作用力。 (2)核力的特点 ①是强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
②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在1.5×10-15 m之内; ③每个核子只跟相邻的核子发生核力作用。
(2)特点:不同原子核的比结合能不同,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越 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4.质能方程、质量亏损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是E=mc2。原子核的质量必然比组成它的 核子的质量和要小Δm,这就是质量亏损。由质量亏损可求出 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ΔE=Δmc2。
C.核衰变中,γ光子是衰变后转变的新核辐射的 D.比结合能小的原子核结合成或分解成比结合能大的原子核 时一定吸收核能
9.(2018·全国卷Ⅲ)1934 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 α 粒
子轰击铝核1237Al,产生了第一个人工放射性元素 X:α+2173 Al→n+X。X 的原子序数和质数分别为( )
(2017·全国卷Ⅰ)大科学工程“人造太阳”主要是将氘
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用来发电。氘核聚变反应方程是:21H +21H→32He+10n。已知21H 的质量为 2.0136 u,32He 的质量为 3.0150 u,10n 的质量为 1.0087 u,1 u=931 MeV/c2。氘核聚变 反应中释放的核能约为( B )
二、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 1.重核裂变 (1)定义:质量数较大的原子核受到高能粒子的轰击而分裂成几 个质量数较小的原子核的过程。 (2)特点 ①裂变过程中释放出巨大能量。 ②裂变的同时能够释放出2~3(或更多)个中子。 ③裂变的产物不是唯一的。对于铀核裂变有二分裂、三分裂和 四分裂形式,但三分裂和四分裂概率比较小。 (3)典型的裂变反应方程
核能和核反应
一、核力和核能
1.核力 (1)定义:原子核内部核子间特有的相互作用力。 (2)核力的特点 ①是强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
②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在1.5×10-15 m之内; ③每个核子只跟相邻的核子发生核力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生成铅的质量为 m,则 226∶206=87.5∶m, 得 m=79.8 g.
所以镭铅质量之比为 125∶798. 答案:(1)BD (2)125∶798 误区警示: (1)半衰期是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变成新核, 并不是原子核的数量、质量减少一半.
(2)要理解半衰期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在公式
答案:(1)10n 3 (mU-m Ba-mkr-2mn)c2 (2)1.10×103 kg 方法技巧. ①质量亏损并不是质量的消失,并不与质量守恒定律矛盾,而是亏 损的质量以能量的形式辐射出去了. ②在核能问题的计算中,c 的单位取国际单位中的单位,此时若 Δm 单位为千克, 能量单位为焦耳.如 Δm 的单位为 u 时,记住 1 u 相当于 931.5 MeV 的能量关系.
思路点拨:半衰期是指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经历的时间,它是由原
子核内部因素决定的,与外界环境无关,由
n=N
(
1
t
)
2
,M′=M
(
1
t
)
可进行有关计算.
2
解析:(2)经过三个半衰期,剩余镭的质量为
M′=M
(
1
t
)
=100×
1
g=12.5 g.
2
8
已衰变的镭的质量为(100-12.5) g=87.5 g.
(2)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用高能粒子轰击靶核,产生另一种新核的反应过程. 典型核反应: ①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为 147N+42He→178O+11H. ②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为 94Be+42He→126C+10n. ③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同位素和正电子的核反应方程为: 2713Al+42He→3015P+10n; 3015P→3014Si+0 1e.
根据衰变中的电荷数守恒与质量数守恒建立下面方程:
244=4x+208 94=2x-y+82,解之得:x=9,y=6
故此过程经历了 9 次 α 衰变与 6 次 β 衰变.
钚核
244
94Pu
的质子数为
94、中子数为
150,铅核
Pb 208 82
的
质子数为 82、中子数为 126,故它们的质子数相差 12、中
R
qB
可见放射性元素衰变时,产生的新核和放出的粒子在同一磁场中各自做 圆周运动的半径与电荷量成反比.对于铀核来说,α 衰变产生的钍 234 带 的电荷量是 α 粒子的 45 倍,所以 α 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半径是产生的新核 钍的 45 倍,另外 α 粒子与新核钍都是带正电的,所以两个轨迹圆是外切 的.
第三单元 核反应 核能
基础整合
1.原子核的组成 (1)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
素,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3)物质发射射线的性质称为放射性,放射性元素自发地
放出射线的现象叫做天然放射现象.
2.核反应 (1)衰变射线,其射线的本质和性质如下表:
【例 2】 现有五个核反应:
A.21H+31H→42He+10n
B.235 92U+10n→X+9438Sr+210n
C.2411Na→2412Mg+
e 0 -1
D.22088Ra→21686Rn+42He
E.42He+2713Al→3015P+10n
(1)__________________是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
子数相差 24.
此核反应的全过程中各部分的中子数如下式:
244 94Pu→942He+6
e+ Pb 0
208
-1
82
中子数 150 18 0 126
由此可见反应前中子数为 150,反应后的中子总数为 18+126=144,
故此过程中损失了 6 个中子.
答案:9 次 α 衰变,6 次 β 衰变 多 12 个质子,24 个中子 6 个中子
(2)有一座发电能力为 P=1.00×10 6 kW 的核电站,核能转化为电 能的效率 η=40%.假定反应堆中发生的裂变反应全是本题(1)中的 核反应,已知每次核反应过程放出的核能 ΔE=2.78×10-11 J,235 U92 核的质量 M U=3.90×10-25kg.求每年(1 年=3.15×107 s)消耗的 235 U92 的质量.
已知
Cl 37 17
核的质量为
36.956
58
u,3718Ar 核的质量为
36.956
91
u,
e 0
-1
的质
量为 0.000 55 u,1 u 质量对应的能量为 931.5 MeV.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判断
参与上述反应的电子中微子的最小能量为( )
A.0.82 MeV
B.0.31 MeV
C.1.33 MeV
方法技巧. (1)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是正确书写核反应方程的关
键. (2)熟记几种核反应类型的基本概念.
针对训练 2-1:放射性元素钚核 244 94Pu 经过多少次 α、
β 衰变后将变成铅核 208 82Pb?钚核比铅核多多少个质子 和中子?此衰变的全过程中共损失了多少个中子?
解析:设此过程中发生了 x 次 α 衰变、y 次 β 衰变, 则衰变方程可以写成 244 94Pu→x42He+y 0-1e+20882Pb
(2)由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以判定X的质量数为140, 电荷数为54,所以中子数为:140-54=86.
(3)衰变是原子核自发地放出α粒子或β粒子的反应,C是β 衰变,D是α衰变,E是人工控制的原子核的变化,属人工 转变,裂变是重核吸收中子后分裂成几个中等质量的核的 反应,B是裂变,聚变是几个轻核结合成较大质量的核的 反应,A是聚变. 答案:(1)E A、B (2)140 86 (3)见解析
D.0.51 MeV
解析:可认为电子中微子质量为零.根据核反应方程可得质 量增量为Δm=36.956 91 u+0.000 55 u-36.956 58 u=
0.000 88 u,而1 u相当于931.5 MeV,所以电子中微子的 最小能量为ΔE=0.000 88×931.5 MeV=0.82 MeV,所以A 正确.
种类 本质
射线 42He
射线
e0
-1
射线 光子
电离本领 最强 较弱
穿透本领 最弱(空气中几厘米或一张薄纸) 较强(几毫米的铝板)
最弱
最强(几厘米的铅板)
按照衰变时放出粒子的不同又分为 α 衰变和 β 衰变,
其核反应方程如下:
U 238 92
23490Th+42He( 衰变)
Th 234 90
D.β射线的电子是原子核外电子释放出来而形成的
解析:元素的半衰期与它的物理状态和化学状态无关,A 对;一个原子核衰变时只能放出一个α粒子或一个β粒子, 同时由于新核不稳定,伴随着γ射线的释放,大量不同元
素的原子核衰变时可同时放出α、β、γ射线,但α、β粒子
是实物粒子,γ是电磁波,B错;治疗脑肿瘤的“γ刀”是 利用了γ射线贯穿本领大,能量高的特点,C错;β射线的 电子是原子核衰变时由一个中子变成质子同时释放出的一 个电子,D错. 答案:A.
典例研析 类型一.关于半衰期的理解 【例 1】 (1)关于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是原子核质量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 B.是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 C.把放射性元素放在密封的容器中,可以减慢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D.可以用来测定地质年代、生物年代等 (2)设镭 226 的半衰期为 1.6×103年,质量为 100 g 的镭 226 经过 4.8×103 年后,有多少克镭发生衰变?若衰变后的镭变为铅 206,则此 时镭铅质量之比为多少?
n=N
(
1
t
)
,
2
M′=M
(
1
t
)
中,n、M′是指剩余的原子核的量,而不是衰变的量.
2
针对训练1-1:关于原子核衰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种放射性元素处于单质状态或化合物状态,温度升
高或降低,其半衰期相同
B.原子核衰变可同时放出α、β、γ射线,它们都是电磁波 C.治疗脑肿瘤的“γ刀”是利用了γ射线电离本领大的特性
23491Pa+0-1e( 衰变)
原子核自发地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为新核的变化叫做原 子核的衰变.放射性元素衰变时放出的射线共有三种: α 射线,β 射线和 γ 射线,其射线的本质和性质如下表: 射线和 半衰期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需要的时间, 它表示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半衰期是由元素的性质决 定的,与它所处的物理状态和化学状态无关,不同的放射性 元素半衰期不同.
【例 3】 在各种能源中,核能具有能量密度大、地区适应性强 的优势,在核电站中,核反应堆释放的核能被转化为电能.核反 应堆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中子轰击重核发生裂变反应,释放大量核能. (1)核反应方程式 235 92U+n→14156Ba+9236Kr+aX 是反应堆中发生的许 多核反应中的一种,n 为中子,X 为待求粒子,a 为 X 的个数,则 X 为__________________,a=__________________.以 m U、m m 、 Ba kr 分别表示 235 92U、14156Ba、9236Kr 核的质量,mn、m p 分别表示中子、质 子的质量,c 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则在上述核反应过程中放 出的核能 ΔE=__________________.
(4)核反应方程遵循的规律 ①质量数守恒. ②电荷数守恒.
3.核能 (1)核力:核子间的作用力.其特点为短程强引力:作用范围 为 2.0×10-15 m,只在相邻的核子间发生作用. (2)核能:核子结合为原子核时释放的能量或原子核分解为核 子时吸收的能量,叫做原子核的结合能,亦称核能. (3)质能方程、质量亏损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E= mc2,原子核的质量必然比组成它的核子的 质量和要小 Δm,这就是质量亏损.由质量亏损可求出释放的核能 ΔE=Δmc2.
所以镭铅质量之比为 125∶798. 答案:(1)BD (2)125∶798 误区警示: (1)半衰期是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变成新核, 并不是原子核的数量、质量减少一半.
(2)要理解半衰期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在公式
答案:(1)10n 3 (mU-m Ba-mkr-2mn)c2 (2)1.10×103 kg 方法技巧. ①质量亏损并不是质量的消失,并不与质量守恒定律矛盾,而是亏 损的质量以能量的形式辐射出去了. ②在核能问题的计算中,c 的单位取国际单位中的单位,此时若 Δm 单位为千克, 能量单位为焦耳.如 Δm 的单位为 u 时,记住 1 u 相当于 931.5 MeV 的能量关系.
思路点拨:半衰期是指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经历的时间,它是由原
子核内部因素决定的,与外界环境无关,由
n=N
(
1
t
)
2
,M′=M
(
1
t
)
可进行有关计算.
2
解析:(2)经过三个半衰期,剩余镭的质量为
M′=M
(
1
t
)
=100×
1
g=12.5 g.
2
8
已衰变的镭的质量为(100-12.5) g=87.5 g.
(2)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用高能粒子轰击靶核,产生另一种新核的反应过程. 典型核反应: ①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为 147N+42He→178O+11H. ②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为 94Be+42He→126C+10n. ③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同位素和正电子的核反应方程为: 2713Al+42He→3015P+10n; 3015P→3014Si+0 1e.
根据衰变中的电荷数守恒与质量数守恒建立下面方程:
244=4x+208 94=2x-y+82,解之得:x=9,y=6
故此过程经历了 9 次 α 衰变与 6 次 β 衰变.
钚核
244
94Pu
的质子数为
94、中子数为
150,铅核
Pb 208 82
的
质子数为 82、中子数为 126,故它们的质子数相差 12、中
R
qB
可见放射性元素衰变时,产生的新核和放出的粒子在同一磁场中各自做 圆周运动的半径与电荷量成反比.对于铀核来说,α 衰变产生的钍 234 带 的电荷量是 α 粒子的 45 倍,所以 α 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半径是产生的新核 钍的 45 倍,另外 α 粒子与新核钍都是带正电的,所以两个轨迹圆是外切 的.
第三单元 核反应 核能
基础整合
1.原子核的组成 (1)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
素,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3)物质发射射线的性质称为放射性,放射性元素自发地
放出射线的现象叫做天然放射现象.
2.核反应 (1)衰变射线,其射线的本质和性质如下表:
【例 2】 现有五个核反应:
A.21H+31H→42He+10n
B.235 92U+10n→X+9438Sr+210n
C.2411Na→2412Mg+
e 0 -1
D.22088Ra→21686Rn+42He
E.42He+2713Al→3015P+10n
(1)__________________是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
子数相差 24.
此核反应的全过程中各部分的中子数如下式:
244 94Pu→942He+6
e+ Pb 0
208
-1
82
中子数 150 18 0 126
由此可见反应前中子数为 150,反应后的中子总数为 18+126=144,
故此过程中损失了 6 个中子.
答案:9 次 α 衰变,6 次 β 衰变 多 12 个质子,24 个中子 6 个中子
(2)有一座发电能力为 P=1.00×10 6 kW 的核电站,核能转化为电 能的效率 η=40%.假定反应堆中发生的裂变反应全是本题(1)中的 核反应,已知每次核反应过程放出的核能 ΔE=2.78×10-11 J,235 U92 核的质量 M U=3.90×10-25kg.求每年(1 年=3.15×107 s)消耗的 235 U92 的质量.
已知
Cl 37 17
核的质量为
36.956
58
u,3718Ar 核的质量为
36.956
91
u,
e 0
-1
的质
量为 0.000 55 u,1 u 质量对应的能量为 931.5 MeV.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判断
参与上述反应的电子中微子的最小能量为( )
A.0.82 MeV
B.0.31 MeV
C.1.33 MeV
方法技巧. (1)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是正确书写核反应方程的关
键. (2)熟记几种核反应类型的基本概念.
针对训练 2-1:放射性元素钚核 244 94Pu 经过多少次 α、
β 衰变后将变成铅核 208 82Pb?钚核比铅核多多少个质子 和中子?此衰变的全过程中共损失了多少个中子?
解析:设此过程中发生了 x 次 α 衰变、y 次 β 衰变, 则衰变方程可以写成 244 94Pu→x42He+y 0-1e+20882Pb
(2)由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以判定X的质量数为140, 电荷数为54,所以中子数为:140-54=86.
(3)衰变是原子核自发地放出α粒子或β粒子的反应,C是β 衰变,D是α衰变,E是人工控制的原子核的变化,属人工 转变,裂变是重核吸收中子后分裂成几个中等质量的核的 反应,B是裂变,聚变是几个轻核结合成较大质量的核的 反应,A是聚变. 答案:(1)E A、B (2)140 86 (3)见解析
D.0.51 MeV
解析:可认为电子中微子质量为零.根据核反应方程可得质 量增量为Δm=36.956 91 u+0.000 55 u-36.956 58 u=
0.000 88 u,而1 u相当于931.5 MeV,所以电子中微子的 最小能量为ΔE=0.000 88×931.5 MeV=0.82 MeV,所以A 正确.
种类 本质
射线 42He
射线
e0
-1
射线 光子
电离本领 最强 较弱
穿透本领 最弱(空气中几厘米或一张薄纸) 较强(几毫米的铝板)
最弱
最强(几厘米的铅板)
按照衰变时放出粒子的不同又分为 α 衰变和 β 衰变,
其核反应方程如下:
U 238 92
23490Th+42He( 衰变)
Th 234 90
D.β射线的电子是原子核外电子释放出来而形成的
解析:元素的半衰期与它的物理状态和化学状态无关,A 对;一个原子核衰变时只能放出一个α粒子或一个β粒子, 同时由于新核不稳定,伴随着γ射线的释放,大量不同元
素的原子核衰变时可同时放出α、β、γ射线,但α、β粒子
是实物粒子,γ是电磁波,B错;治疗脑肿瘤的“γ刀”是 利用了γ射线贯穿本领大,能量高的特点,C错;β射线的 电子是原子核衰变时由一个中子变成质子同时释放出的一 个电子,D错. 答案:A.
典例研析 类型一.关于半衰期的理解 【例 1】 (1)关于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是原子核质量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 B.是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 C.把放射性元素放在密封的容器中,可以减慢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D.可以用来测定地质年代、生物年代等 (2)设镭 226 的半衰期为 1.6×103年,质量为 100 g 的镭 226 经过 4.8×103 年后,有多少克镭发生衰变?若衰变后的镭变为铅 206,则此 时镭铅质量之比为多少?
n=N
(
1
t
)
,
2
M′=M
(
1
t
)
中,n、M′是指剩余的原子核的量,而不是衰变的量.
2
针对训练1-1:关于原子核衰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种放射性元素处于单质状态或化合物状态,温度升
高或降低,其半衰期相同
B.原子核衰变可同时放出α、β、γ射线,它们都是电磁波 C.治疗脑肿瘤的“γ刀”是利用了γ射线电离本领大的特性
23491Pa+0-1e( 衰变)
原子核自发地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为新核的变化叫做原 子核的衰变.放射性元素衰变时放出的射线共有三种: α 射线,β 射线和 γ 射线,其射线的本质和性质如下表: 射线和 半衰期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需要的时间, 它表示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半衰期是由元素的性质决 定的,与它所处的物理状态和化学状态无关,不同的放射性 元素半衰期不同.
【例 3】 在各种能源中,核能具有能量密度大、地区适应性强 的优势,在核电站中,核反应堆释放的核能被转化为电能.核反 应堆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中子轰击重核发生裂变反应,释放大量核能. (1)核反应方程式 235 92U+n→14156Ba+9236Kr+aX 是反应堆中发生的许 多核反应中的一种,n 为中子,X 为待求粒子,a 为 X 的个数,则 X 为__________________,a=__________________.以 m U、m m 、 Ba kr 分别表示 235 92U、14156Ba、9236Kr 核的质量,mn、m p 分别表示中子、质 子的质量,c 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则在上述核反应过程中放 出的核能 ΔE=__________________.
(4)核反应方程遵循的规律 ①质量数守恒. ②电荷数守恒.
3.核能 (1)核力:核子间的作用力.其特点为短程强引力:作用范围 为 2.0×10-15 m,只在相邻的核子间发生作用. (2)核能:核子结合为原子核时释放的能量或原子核分解为核 子时吸收的能量,叫做原子核的结合能,亦称核能. (3)质能方程、质量亏损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E= mc2,原子核的质量必然比组成它的核子的 质量和要小 Δm,这就是质量亏损.由质量亏损可求出释放的核能 ΔE=Δmc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