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七讲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7总需求分析-开放经济的ISLM曲线模型

宏观经济学7总需求分析-开放经济的ISLM曲线模型

7.1.3 IS曲线的位移
IS曲线整体位置移动取决于收入Y和利率R以外的因素,我们主要研究政策 变量对IS曲线位置的影响:政府支出政策、税收政策、对外经济贸易政策等。
就政策因素而言,其导致IS曲线的位移分为平移和转动两种:政府支出、非 比例税收政策、对外经济贸易政策引起IS曲线平移;税率政策导致IS曲线转动。
图7-3 LM曲线:流动性陷阱与古典区域
7.2.2 LM曲线右上倾斜的理论含义与解释
LM曲线的斜率代表均衡利率关于收入的偏导数: =
(7.8)
其为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与利率弹性之比。LM曲线右上倾斜,即具有正 斜率,说明货币均衡利率与收入水平正相关。
用符号可简洁地表示为: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
Y↑⇒Md↑⇒Md>Ms⇒R↑ 但是,在利率水平低到一定程度后,经济处于“流动性陷阱”阶段,货币 需求的利率弹性无限大(h=∞),LM曲线表现为水平线,斜率 为0。
1. 平移 在单一或多项政策组合意义上,G↑、 T0↓、 F↑、 τ↑、 E↑⇒IS曲线右移;反之,左移。
2. 转动 t↑/↓⇒IS曲线左/右转。
图7-2 IS曲线的位移:平移与旋转
7.2 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
LM曲线是表示收入与货币市场均衡利率之间的关系曲线。
7.2.1 LM曲线的数学表达
学习目标
熟悉ISLM模型的基本架构和特殊形式 理解ISLM模型下财政和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 能够运用ISLM模型分析宏观政策的有效性
7.1 商品市场均衡:IS曲线
IS曲线是表示商品市场均衡状态下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数量关系的曲线,其反 映了利率对均衡收入(有效需求)的影响作用。
7.1.1 IS曲线的数学表达
货币市场均衡的表达式公式(5.12),就是LM曲线的方程。该式还可改写为斜截 式:

CH06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CH06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CH06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一、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
• 中央银行 • 中央银行是一国最高金融当局,它统筹管理全国金融 活动,实施货币政策以影响经济。 • 中国——中国人民银行 • 美国——联邦储备局 • 英国——英格兰银行 • 法国——法兰西银行 • 德国——联邦银行 • 日本——日本银行
CH06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CH06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二、货币创造和货币供给
• 货币创造(小结) • 货币的供给不能只看中央银行最初投放了多少货币, 而必须更为重视派生存款或派生货币,即由于货币创 造 出乘数的作用而增加的货币供给量。 • 货币创造乘数的大小和法定准备率有关,法定准备率 越大,货币创造乘数越小。 • 但是货币创造乘数是法定准备率的倒数有一定的假定 条件。
CH06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二、货币创造和货币供给
• 相关概念
• 活期存款 • 存款准备金 • 法定准备金率 • 法定准备金
CH06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二、货币创造和货币供给
• 活期存款——指不用事先通知就可以随时提取的银行存款。 • 虽然活期可随时提取,但是很少出现所有储户在同一时间取走全
部存款的现象,因此银行可以把大部分存款用来从事贷款或购买 短期债券等营利活动,只需要留下一部分存款作为应付提款需要 的准备金即可。
CH06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一、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工具
• 什么是财政政策?
• 财政政策是指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 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 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
CH06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一、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工具
• 财政的构成
CH06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经济学宏观经济政策

经济学宏观经济政策

经济学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学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宏观经济领域中各种政策工具的运用,以调控经济运行和促进经济增长、稳定为目标。

它是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国家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经济学宏观经济政策的分类1.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在宏观经济领域中,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增加或减少政府支出以及调整税收政策来实施。

例如,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或者通过降低税收来提高消费者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进而刺激消费和投资。

2.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中央银行是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主要机构。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中央银行可以影响利率水平、汇率水平、经济活动水平等。

例如,当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来减少货币供应量,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经济。

3. 外汇政策外汇政策是国家管理和调控外汇市场的政策。

外汇政策旨在保护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

通过采取不同的外汇政策手段,国家可以调整汇率水平,影响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维护经济稳定。

例如,国家可以采取汇率干预措施,如购买或销售外汇,来调整汇率水平。

4. 结构政策结构政策是调整和改善经济结构的政策。

结构政策主要包括产业政策、劳动力市场政策、教育政策等。

通过实施结构政策,国家可以促进经济结构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增加就业机会,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二、经济学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经济学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维持经济的稳定增长、保持物价稳定、促进就业增加等。

具体而言,宏观经济政策追求以下目标:1. 经济增长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是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发展。

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政策,以及货币政策的运用,可以刺激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2. 价格稳定价格稳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都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控,可以控制物价上涨的速度,保持价格的相对稳定。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一定金额,称为存款准备金。在现代银行制度中,这种准备金在存款中起 一定金额,称为存款准备金 这种准备金在存款中起 码应当占的比率是由政府(具体由中央银行)规定的。 码应当占的比率是由政府(具体由中央银行)规定的。这一比率称为法定 准备率。按法定准备率提留的准备金是法定准备金 中央银行新增一笔原 准备率。按法定准备率提留的准备金是法定准备金。中央银行新增一笔原 始货币供给将使活期存款总和(亦即货币供给量) 始货币供给将使活期存款总和(亦即货币供给量)将扩大为这笔新增原始 货币供给量的 倍。 r
四、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与财政政策方向
BS * = ty * G TR 和 BS = ty G TR
五、赤字与公债
弥补赤字的途径无非有:借债和出售政府资产。政府借债又可分两类,一类是 向中央银行借债,这实际上就是叫中央银行增发货币或者说增加高能货币,这可 称为货币筹资。另一类借债是向国内公众(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企业和居 民)和外国举债,这可称为债务筹资。
三、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
预算赤字是政府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 预算赤字是政府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 预算盈余是政府收入超过支出的余额。 预算盈余是政府收入超过支出的余额。 年度平衡预算,要求每个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这是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前普 遍采取的政策原则。后来这个原则遭到凯恩斯主义者的攻击。他们认为,衰退时,税收 必然会随收入的减少而减少。如果坚持年度平衡预算的观点,那么为了减少赤字,只有 减少政府支出或提高税率,其结果会加深衰退;当经济过热,出现通货膨胀时,税收必 然随收入的增加而减少,为了减少盈余,只有增加政府支出或降低税率,其结果反而会 加剧通货膨胀。这样,坚持年度平衡预算只会使经济波动更严重。
1.性质不同。债券是一种发行者(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与投资者之间债 权债务关系凭证,投资人有权在到期日按事先的约定收回本金和利息,但无权参 与发行单位的经营管理。但是,股票是一种投资者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凭证。投 资者买了股票,就是公司股东,有权参与发行公司的经营管理,也是承担有限责 任,不能退股,也没有到期日,但可将股票转让。

宏观经济学第7章

宏观经济学第7章
部门或厂商的投资支出增加, 会导致国民产出以投资或支出
的倍数递增。反之,将导致国 民产出以投资的倍数递减。
PPT课件
24
(2) 税 收 乘 数 效 应 , 指 税 收 的 增加或减少对国民产出减少或 增加的影响程度。
由于增税,消费和投资需求会 下降。国民产出会以税收增加 的倍数下降。由于减税,使私 人消费和投资增加,通过乘数 效应影响国民产出增加更多。
当然,经济中的自动稳定器还 不足以能够防止衰退,但没有 自动稳定器,或许产出和就业 水平的波动更大。
2. 乘数效应
财政政策的乘数,第二章 已有叙述。再做一些重复 性解释。
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包括 三方面的内容:
(1) 投 资 或 政 府 支 出 乘 数 效 应 是指投资或政府支出变动引起
的社会总需求变动对国民产出 增加或减少的影响程度。一个
规则和相机抉择
PPT课件
3
引言
自由放任的自由市场经济 时期已经过去,各国都采
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来调节
和管理宏观经济。政府宏
观调控的两大政策是财政
政策和货币政策。
PPT课件
4
第一节 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的含义
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支出政策和
税收政策,政府通过增减预算
支出和增减税收,调节社会总
需求,使之与社会总供给相平
当 30 年 代 最 早 建 立 失 业 保 险 制度时,这种政策之所以被经 济学家所支持,重要原因就是 它具有自动稳定器的力量。经 济在接近或达到充分就业时, 政府就可以停止这种救济性的 支出,总需求不至于过度增长。
PPT课件
21
“内在稳定器”效应的两方面 是结合在一起相互配合而共同 起作用的。
休金;利息和股息收入、 租金等各种收入。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课件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课件
水平,运用预算盈余或预算赤字的财政政策手 段达到此目标。
• 平衡预算: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和已经济周期 的收支平衡。
四.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
• 扩张财政政策带来预算盈余减少赤字增多;紧 缩财政政策带来预算盈余增多赤字减少。
• 充分就业时国民收入水平上的预算盈余与实际 国民收入状况下的预算盈余。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课件
•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主要是:(1)减税(包括免 税、退税、降低税率)。(2)增加政府开支(包 括增加公共工程支出、提高转移支付水平)。
•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主要是:(1)增税。(2)减 少政府开支。
• 补充性财政政策:交替使用的扩张性和收 缩性的财政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课件
影响财政政策作用的因素:
– 税收的种类(按课税对象):(1)财产 税;(2)所得税;(3)流转税
• 税率的各类:
– 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
• 税收与税率关系。但不是税率越高,政府 的税收就越多——拉弗一定的时期要
确定一个合适的税率,才能使政府征收到 的税收最多。
• 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 解和掌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以及 效应大小的决定因素,能够运用IS—LM模 型分析宏观经济政策效应和政策手段的运 用。
• 重点:经济政策的政策目标;财政政策和 货币政策及其效应;货币乘数与货币供给; 债券与利息的关系;宏观经济政策手段的 运用。
• 难点:货币的乘数
• 为满足投机动机而保持的货币需求依存于利息率 的高低。利息率越低,利息率走向回升的趋势越 大,投机性货币需求就越多。
• 如果以L2表示基于投机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 以r表示利息率,宏则观经:济政L策2实=践L课2件(r)
(3)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也存在 着矛盾。

07宏观经济政策理论与实践精品PPT课件

07宏观经济政策理论与实践精品PPT课件

23.10.2020
14
1、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
• 1)当国民经济繁荣时:
• 需要救济的穷人会减少,相应地,政府的转移支 付就会自动地减少;
• 净税收是总税收减转移支付,在转移支付减少时, 净税收相应增加;
• 因此,当国民收入增加时,作为漏出的净税收就 会增加,从而自动地使国民收入增加的幅度有所 减小。
23.10.2020
2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三大目标
• 1、物价稳定 • 2、充分就业 • 3、经济增长 • 4、国际收支平衡
23.10.2020
3
(一)物价稳定
物价稳定并不是价格水平的固定不变,是指 价格总水平的稳定,一般用价格指数来衡量 价格水平。 价格指数有:CPI,PPI,GDP deflator 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指数的稳定,即不出现通 货膨胀。
23.10.2020
15
2)当国民收入衰退时:
• 需要救济的穷人会增加,相应地,政 府的转移支付就会自动地增加;
• 因此,作为漏出的净税收就会减少; • 从而自动地使国民收入减少的幅度有
所减小;
23.10.2020
16
2、累进所得税的自动作用
• 1)国民经济繁荣时: • 税收因税率等级的提高而增加; • 漏出的增加,自动减慢了经济的增长速度
• 2004 26396.47 28486.89 -2090.42 6879.34
• 2005 31649.29 33930.28 -2280.99 6922.87
23.10.2020
12
四、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和财政政策方向
• 充分就业预算:
– 指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潜在 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 余。

第七章宏观经济政策的实践

第七章宏观经济政策的实践
行事。 • 制约因素:时滞,不确定性,外部随机因素等。
二、财政政策
3. 功能财政与预算盈余
– 凯恩斯之前,西方政府主要遵循平衡财政预 算的思想,顺经济风向行动,令经济波动更 严重。
– 凯恩斯提出功能财政思想,政府财政预算的 目的是为了稳定经济、充分就业、消除通胀, 因此为达目的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 盈余。
• 2005开始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
– 背景: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 – 措施: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
• 2008第四季度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 措施:中央投资加大,税费改革,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
三、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 信贷供给与利率,从而影响投资和社会 总需求,以达到既定的宏观经济目标。
•甚累至进会税制起度阻碍作用。
西–方税经收济与经学济家周期认同为方,向变要动确,吻保合经政济府意稳图定。
•主政要府靠转移政支府付酌制情度使用的财政政策。
– 尤其是失业救济,与经济周期反向变动。
•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 转移支付的另一种形式,与经济周期反向变动。
• 都是被动、自动运行,缺乏灵活机动性。
• 通常以一定时期内实际GDP年增长率来衡量。
– 经济增长和失业互为表里。
• 经济高增长,失业率下降 • 经济负增长,失业率上升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4. 国际收支平衡
– 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汇率稳定、外汇储备 有所增加,进出口平衡。
• 小结
– 四种经济目标存在一定的互补,也存在一定 的冲突,需要协调考虑,综合把握。
经济过热时,减少政府支出,降低总需求。 • 都存在乘数效应,能令总需求成倍变动。
二、财政政策

宏观政策实践(宏观经济学)PPT课件

宏观政策实践(宏观经济学)PPT课件
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 增长率来衡量。
10
国际收支平衡
指既无国际收支赤字又无国际收支盈余。 国际收支状况对一国经济的稳定发展的影

若国际收支长期处于盈余状态,会减少国内消 费与投资,使社会总需求减少,不利于实现充 分就业和济持续稳定地增长;
如果出现长期的国际收支赤字,赤字将由外汇 储备或通过对外举债偿还,必将导致国内通货 膨胀的发生。
GD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1个百分点。 这种关系并不严格,但足以说明失业的成本
很高。
7
充分就业
5.狭义的充分就业:
凯恩斯:非自愿失业已消除,失业仅限于自愿 失业和摩擦性失业;
货币主义学者:失业率达到自然失业率。后者 为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时的失业率;
其他经济学家:空缺职位等于寻找工作的人数 注:充分就业并不是100%的劳动力全部就业
充分就业
1.广义的充分就业:
在广泛的意义上讲,充分就业指各种生产要 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 参加生产的状态。
通常以失业率的高低作为衡量的尺度。
4
充分就业
2.失业率的衡量:
失业率指失业者人数对劳动力人数的比率。
失 业率 失 劳业 动者 力 10% 0
劳动力参与率指劳动力与人口的比率。
➢ 经济繁荣→国民收入↑→农产品价格↑→政府 减少收购并抛售农产品→价格上升受限→抑 制农民收入↑→AD↓
24
2.酌情使用的财政政策
定义: 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
采取一些财政政策,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 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 的水平。 内容:
经济衰退:扩张性财政政策 经济膨胀:紧缩性财政政策
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班课程
宏观经济学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裴晓鹏
第七讲:宏观经济政策的实践
一、政府职能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二、需求管理政策 三、供给管理政策
一、政府职能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政府职能 宏观政策目标
3
1、政府职能
(1)“守夜人”职能。
(2)资源配置职能 (生产公共产品、校正外部性、价格规制 等) (3)宏观调控职能 (4)增进社会公平职能
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 经济增长与公平分配 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 经济增长与结构优化、节能减排 一致 冲突
二、凯恩斯需求管理政策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政策搭配
需求管理政策
调节需求,使总需求与总供给均衡.
理论基础是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总需求与总供给失衡是失业、价格波 动和增长停滞的根源。 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导致通货膨胀 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导致经济萧条和失 业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调节需求的两 项主要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央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 政府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买进证券,会直接或间接增加货币供给。卖出 证券,作用相反。 它是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最重要也是最常用 的工具 公开市场业务优点:操作灵活,比较隐蔽
4、货币政策运用
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相机选择使 用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 政策或中性货币政策。
2、宏观经济政策的任务
稳定经济运行 促进结构优化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2、宏观经济政策任务与目标
(以当代中国为例)
基本目标
特定目标
充 分 就 业
经 济 增 长
物 价 稳 定
国 际 收 支 平 衡
产 业 升 级
节 能 减 排
充分就业
宏观经济调节第一目标。 国际通行标准:失业率在4%以下为充分就 业。
2、工资收入政策
调整工资收入水平,使劳动力价格合理化,与经济 发展相协调; 收入政策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准则是:货币工资率与 GDP增长率、物价指数、劳动生产增长率相挂钩 (“三挂钩”)
是否要同利润挂钩?。
形式:
最低工资标准 协商 制订工资与物价指导线 课税
3、人力政策:
盈余过多
这是个麻烦!
境外投资 资产风险
汇率不变
汇率变化
本币被迫大量发行 流动性过剩
本币升值,控制发行量 出口条件恶化
物价上涨、滋生泡沫
经济下滑、 失业增加
关于几大目标之间的关系:
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 经济增长与公平分配 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 一致 冲突
关于几大目标之间的关系:
我国五年来赤字与公债
年份 财政赤字(亿) GDP(万亿) 赤字占GDP比 重 20.94 24.66 30.07 33.54 1.4% 0.99% 0. 6% 2.83% 2.64%
2006 2950 2007 2450 2008 1800 2009 9500(含代发地方债)
2010 10500(含代发地方债) 39.8万亿 2011 9000(含代发地方债)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商业银行原始存款是派生存款的来源或基础。 由于作为存款扩张基础的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能派生出货币,因此准备金是一种高能量的 或者说活动量强大的货币,故称高能货币或 强力货币。它与通货一起构成了基础货币。
2、货币政策工具——“三大法宝”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再贴现率(再贷款利率) 公开市场业务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实际上等于增加 了准备金,扩大了银行信贷规模。提高 法定存款准备率,实际上是减少了银行 准备金,缩减了银行信贷规模。 变动法定存款准备率的作用猛烈(所有 央行的信用都必须扩张或收缩),但这 一政策手段在也存在不足之处:
干扰了商业银行正常信贷业务 透明,易因理性人得防范而失效。
存款创造
存款人 银行存款 存款准备金 银行贷款 甲 100 20 80 乙 80 16 64 丙 64 12 ·8 51·2 … … … … 合计 500 100 400 存款总和(D)=原始存款(R)/法定存款准备 率(rd)
( 1/rd称为货币创造乘数k或称倍数)
图例说明:
货币的供给不能只看到中央银行起初投放 货币多少,而必须更为重视派生存款,即 由于货币创造乘数作用而增加的货币供给 量。 货币创造乘数的大小与存款准备率有着重 要联系
“新公债哲学”:举借公债利大于弊
一方面要发挥赤字和公债调控经济作用, 另一方面注意赤字和债务规模保持适度。
赤字和债务警戒线
欧盟国家标准:赤字/GDP不超过3%;债 务余额/GDP不超过60%
2010年赤字占GDP10%
“欧猪五国”处在债务危机的风口浪尖
“PIIGS”
Portugal—葡萄牙、Italy—意大利、 Ireland—爱尔兰、Greece—希腊、Spain—西 班牙
财政自动稳定器:指的是财政制度本身存在一 种能自动减弱国民经济波动的机制。如所得税 征收制度。 积极性财政政策:政府根据经济运行状况, “主动出击”,有目的、有计划地调整财政收 支,从而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措施(在现阶段 特指扩大需求、促进增长的政策) 。 稳健性财政政策:处于积极干预与消极不干预 的中间状态. “干预力度”不高。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运 用。如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长期目标,对需要 扶持的产业实施税收优惠、加大政府投资和放 宽信贷条件等措施。对需要限制发展的产业实 施苛刻的税收和信贷措施。 产业政策的目标: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 尤其是后者,会有效改善供给质量,形成供给 创造需求,需求拉动供给的良性互动局面。
从“增速导向”转为坚持“区间调控”—— 调控更从容; 从“大水漫灌”到“喷灌滴灌” ——调控更精准。
供给管理方面:着力实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中心的 供给管理系列政策
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
会议强调,今后一个时期,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经济新常态。
居民户
消费( C )
投资( I ) 出口(X )
总 国内需求 企业 需 政府 求 国外需求
物价稳定
指反映物价总体水平的价格指数相对稳定。
价格指数: 消费价格指数(CPI)和生产价格 指数(PPI)是宏观调控重点关注的 指标。
中国的CPI:
中国的CPI统计范围:食品、烟酒、衣着、家庭
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 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和服务、居住(建 筑材料、房租、物业管理服务、煤电水汽)等八 类。 一般说来,CPI>3%,就认为出现了通货膨胀。
思路二:扩大餐馆规模(如 连锁),增加招徕顾客,效 果不大的优惠措施
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理论基础: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生产决定交换、分 配、消费” 中国经济学家的理论探索 中国近三年的实践总结
中国的新供给经济学
解决中国的问题根本上要靠供给管理,特别是抓改革
“克强经济学”
“克强经济学”: 源自2013年巴克莱资本公 司对李克强总理的经济思路和经济政策取向的 理论化概括。 要点有三:
积极作用:乘数作用 消极作用:挤出效应
局限性:前时滞长
(二)货币政策
涵义:国家(中央银行)制定的关于调节 货币供应量的方针和措施。 机理:
货币供应量
利率
投资
总需求
1、 存款创造与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通货与活期存款的增加) 主要是通过存款创造机制完成的。 存款创造:(中央银行)向商业银 行增加一笔原始存款,则商业银行 通过信贷活动创造出超过原始存款 若干倍的派生存款。
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完善劳动市场, 促进 劳动力流动 提高劳动力素质,改善劳动力供给 a、人力资本投资:增加教育投资、普及教 育、加强在职培训。 b、完善劳动市场:增加就业服务机构 c、协助劳动力流动:必要的物质激励与帮 助,提供信息
4、资源环境政策
通过资源环境管理,优化资源环境的利用, 如土地政策、环保政策
我国“十三五”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5%以内 就业水平由劳动的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决定。
就业与经济增长正相关,经济增长对就业 的拉动效应可用就业弹性系数衡量。
经济增长
指的是实际GDP增加,通常用一定时期内GDP增 长率来衡量。
“十三五” 目标:GDP年增长6.5%
经济增长与要素投入和总需求相关
(一)财政政策
政府为实现一定宏 观调控目标而制定 的关于运用财政收 支变量调节经济运 行的方针和措施。
R IS
LM
0
y
1、财政政策工具
购 买 支 出 效 果 是 最 好 的 。
购买性支出 转移支付 (包括政府投资) 可支配收入 消费 税收 (所得税税率) 可支配收入 消费
总需求
2、财政政策种类
再贴现率
再贴现指的是商业银行把商业票据出售给当地中央银行 以增加准备金或作为担保向当地中央银行借款。 再贴现率就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金融机构的放款 利率。 再贴现率提高,商业银行向央行贴现减少,从而货币供 给减少。贴现率降低,结果则反之。 变动再贴现率也不是货币政策第一选择,原因有三: 商业银行避免被人误解为财务状况不好而不会大量使 用再贴现手段融资, 效果有限,是否进行贴现取决于银行财务状况和货币 市场利率水平。 它的有效性建立在商业银行的配合上
“从相关债务指标看,我国包括中央政府债务和地方政府债务在内的政 府债务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不到50%” ——《发改委:我国出现政府性债务违约的可能性不大》
/fortune/2011-08/29/c_121927812.htm
6、财政政策的作用与局限性
物价变动的防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