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脱毒技术(PPT)
合集下载
《植物脱毒技术》课件
玉米
在玉米种植中,脱毒技术可以去除病 毒对玉米生长的影响,提高产量和品 质。
脱毒技术在森林植物上的应用
树木
在森林植物中,脱毒技术可以消除病毒对树木生长的影响,提高树木的生长速 度和木材质量。
竹子
在竹子种植中,脱毒技术可以去除病毒对竹子生长的影响,提高竹材的产量和 品质。
04 植物脱毒技术的优缺点及展望
谢谢聆听
注意事项
嫁接过程中需保证嫁接部位的愈合良 好,并注意砧木的选择和处理。
03 植物脱毒技术的应用
脱毒技术在园艺植物上的应用
花卉
通过脱毒技术,可以去除花卉中的病 毒,提高花卉的品质和产量。
蔬菜
在蔬菜种植中,脱毒技术可以消除病 毒对蔬菜生长的影响,提高产量和品 质。
脱毒技术在农作物上的应用
小麦
通过脱毒技术,可以消除小麦中的病 毒,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植物脱毒技术的优点
提高植物抗性
脱毒后的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更强,生长 更健康。
改善品质
提高产量
脱毒植物的生长速度和生长量都有所增加, 从而提高产量。
脱毒植物的品质得到改善,如更甜、更香的 果实。
02
01
延长存储时间
脱毒植物的寿命延长,更耐存储和运输。
04
03
植物脱毒技术的缺点
技术要求高
植物脱毒技术需要专业 的技术和设备,操作复 杂。
成本高
植物脱毒技术的成本较 高,包括技术、设备、 人员等费用。
可能产生变异
在脱毒过程中,植物可 能会出现基因变异,需 要进一步筛选和鉴定。
可能影响生态平衡
大规模种植脱毒植物可 能对当地生态平衡产生 影响。
植物脱毒技术的展望
A
在玉米种植中,脱毒技术可以去除病 毒对玉米生长的影响,提高产量和品 质。
脱毒技术在森林植物上的应用
树木
在森林植物中,脱毒技术可以消除病毒对树木生长的影响,提高树木的生长速 度和木材质量。
竹子
在竹子种植中,脱毒技术可以去除病毒对竹子生长的影响,提高竹材的产量和 品质。
04 植物脱毒技术的优缺点及展望
谢谢聆听
注意事项
嫁接过程中需保证嫁接部位的愈合良 好,并注意砧木的选择和处理。
03 植物脱毒技术的应用
脱毒技术在园艺植物上的应用
花卉
通过脱毒技术,可以去除花卉中的病 毒,提高花卉的品质和产量。
蔬菜
在蔬菜种植中,脱毒技术可以消除病 毒对蔬菜生长的影响,提高产量和品 质。
脱毒技术在农作物上的应用
小麦
通过脱毒技术,可以消除小麦中的病 毒,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植物脱毒技术的优点
提高植物抗性
脱毒后的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更强,生长 更健康。
改善品质
提高产量
脱毒植物的生长速度和生长量都有所增加, 从而提高产量。
脱毒植物的品质得到改善,如更甜、更香的 果实。
02
01
延长存储时间
脱毒植物的寿命延长,更耐存储和运输。
04
03
植物脱毒技术的缺点
技术要求高
植物脱毒技术需要专业 的技术和设备,操作复 杂。
成本高
植物脱毒技术的成本较 高,包括技术、设备、 人员等费用。
可能产生变异
在脱毒过程中,植物可 能会出现基因变异,需 要进一步筛选和鉴定。
可能影响生态平衡
大规模种植脱毒植物可 能对当地生态平衡产生 影响。
植物脱毒技术的展望
A
植物脱毒技术
“无病毒苗”----是指不含该种植物的主要 危害病毒,即经检测主要病毒在植物内 的存在表现阴性反应的苗木。
第一节 脱毒方法
一、茎尖培养脱毒 (一)茎尖培养脱毒原理 1、病毒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越靠近茎顶端区域的病毒,其感染深度越 低,生长点(约0.1~1.0mm区域)则几乎不含 或含病毒很少。离尖端越远病毒浓度越高。
无病毒苗的保存 隔离保存:种植于防虫网室 长期保存:
低温保存:茎尖或小植株培养基。19℃低温低光照,6-12月更换培养基。
冷冻保存:用液氮(-196℃)。
无病毒苗的繁殖 嫁接繁殖 扦插繁殖 压条繁殖 匍匐茎繁殖
本章小结
去除植物病毒的方法:热处理法、微茎尖培 养法、愈伤组织培养法和茎尖微体嫁接法。
2
花药脱毒
1974年日本大泽胜次首次发现,草莓 花药培养可产生无病毒植株。
草莓花药培养脱毒率高于茎尖脱毒 率,一般可达80%以上。
三、理化方法脱毒
1、物理方法: 高温处理,又称温热疗法。35-40℃一些病
毒钝化失活。 低温处理,又称冷疗法。5℃处理4-7个月
2、化学处理 病毒抗血清预处理 RNA合成抑制剂处理 病毒唑处理
2、取茎尖与接种
取芽放在无菌的垫有滤纸的培养皿中,在 解剖镜下,用刀剥去幼叶,露出生长点。 带1-3个叶原基的茎尖作外植体(约0.30.5mm。使用培养容器以保湿性好的为宜。
1
3、培养 25℃左右;10-16h/d, 1500—50001x,2-3个月长绿点
4、生根诱导 2-3cm高的无根苗——生根培养基, 1-2个月生根
法之一。
四、分子生物学鉴定法
双链RNA法(dsRNA) 互补DNA(cDNA)检测法
第一节 脱毒方法
一、茎尖培养脱毒 (一)茎尖培养脱毒原理 1、病毒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越靠近茎顶端区域的病毒,其感染深度越 低,生长点(约0.1~1.0mm区域)则几乎不含 或含病毒很少。离尖端越远病毒浓度越高。
无病毒苗的保存 隔离保存:种植于防虫网室 长期保存:
低温保存:茎尖或小植株培养基。19℃低温低光照,6-12月更换培养基。
冷冻保存:用液氮(-196℃)。
无病毒苗的繁殖 嫁接繁殖 扦插繁殖 压条繁殖 匍匐茎繁殖
本章小结
去除植物病毒的方法:热处理法、微茎尖培 养法、愈伤组织培养法和茎尖微体嫁接法。
2
花药脱毒
1974年日本大泽胜次首次发现,草莓 花药培养可产生无病毒植株。
草莓花药培养脱毒率高于茎尖脱毒 率,一般可达80%以上。
三、理化方法脱毒
1、物理方法: 高温处理,又称温热疗法。35-40℃一些病
毒钝化失活。 低温处理,又称冷疗法。5℃处理4-7个月
2、化学处理 病毒抗血清预处理 RNA合成抑制剂处理 病毒唑处理
2、取茎尖与接种
取芽放在无菌的垫有滤纸的培养皿中,在 解剖镜下,用刀剥去幼叶,露出生长点。 带1-3个叶原基的茎尖作外植体(约0.30.5mm。使用培养容器以保湿性好的为宜。
1
3、培养 25℃左右;10-16h/d, 1500—50001x,2-3个月长绿点
4、生根诱导 2-3cm高的无根苗——生根培养基, 1-2个月生根
法之一。
四、分子生物学鉴定法
双链RNA法(dsRNA) 互补DNA(cDNA)检测法
植物脱毒
植物脱毒技术
一、植物病毒 二、脱毒技术 三、脱毒效果鉴定 四、无毒种苗繁殖
一、植物病毒
1、病毒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1943年,White首先发现已感染烟草花叶病毒的烟草 植株。 1948—1949年,Holmes和Masset等证实病毒的分 布随植株不同部位和年龄而异。
◆向附近细胞转移
◆由表面向韧皮部转移
三、再生苗脱毒效果鉴定 Ⅰ目的:用热处理方法和茎尖培养得到的植株, 不一定都是无病毒植株,必须对得到的植株进 行严格的鉴定,以确定真正的无病毒植株 Ⅱ 方法: ①指示植物法 ②血清法 ③电镜检测 ④核酸检测法
①指示植物检测法 指示植物:指对某些病毒特别敏感,一旦感染 后很快就出现特有病斑的植物,如千日红、曼 陀萝
3 微体嫁接离体培养脱毒法
把极小的茎尖作为接穗嫁接到实生砧木上 (种子繁殖得到的幼苗),然后将嫁接后的砧木 接种到新的培养基上培养。
微嫁接要求的剥离技术高,嫁接成活率与接 穗大小呈正相关,而脱毒率与接穗大小呈负相关
植物的种子一般是无毒的
注:关于茎尖脱毒培养
A 行之有效的脱毒方法,与热处理结合效 果更佳 热处理+茎尖培养
Ⅲ 病毒鉴定工作贯穿脱毒苗繁殖的整个过程 ①脱毒前鉴定母体植株是否为病毒感染; ②经过茎尖培养的再生苗是否确认已脱毒; ③炼苗移栽后的商品苗是否重新染毒;
四 无毒种苗的繁殖
组培室----网室-----隔离区----大田
注:培养室保留无性繁殖系
思考题: 某地区的一种马铃薯经多年的种植后, 植株变的矮小,产量和品质都下降,怀疑是 由病毒所至。请你设计一个病毒的鉴定和脱 毒的技术方案。
B 对难处理的植物,可结合微体嫁接等方 法,获得无毒种苗 茎尖+实生苗砧木
一、植物病毒 二、脱毒技术 三、脱毒效果鉴定 四、无毒种苗繁殖
一、植物病毒
1、病毒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1943年,White首先发现已感染烟草花叶病毒的烟草 植株。 1948—1949年,Holmes和Masset等证实病毒的分 布随植株不同部位和年龄而异。
◆向附近细胞转移
◆由表面向韧皮部转移
三、再生苗脱毒效果鉴定 Ⅰ目的:用热处理方法和茎尖培养得到的植株, 不一定都是无病毒植株,必须对得到的植株进 行严格的鉴定,以确定真正的无病毒植株 Ⅱ 方法: ①指示植物法 ②血清法 ③电镜检测 ④核酸检测法
①指示植物检测法 指示植物:指对某些病毒特别敏感,一旦感染 后很快就出现特有病斑的植物,如千日红、曼 陀萝
3 微体嫁接离体培养脱毒法
把极小的茎尖作为接穗嫁接到实生砧木上 (种子繁殖得到的幼苗),然后将嫁接后的砧木 接种到新的培养基上培养。
微嫁接要求的剥离技术高,嫁接成活率与接 穗大小呈正相关,而脱毒率与接穗大小呈负相关
植物的种子一般是无毒的
注:关于茎尖脱毒培养
A 行之有效的脱毒方法,与热处理结合效 果更佳 热处理+茎尖培养
Ⅲ 病毒鉴定工作贯穿脱毒苗繁殖的整个过程 ①脱毒前鉴定母体植株是否为病毒感染; ②经过茎尖培养的再生苗是否确认已脱毒; ③炼苗移栽后的商品苗是否重新染毒;
四 无毒种苗的繁殖
组培室----网室-----隔离区----大田
注:培养室保留无性繁殖系
思考题: 某地区的一种马铃薯经多年的种植后, 植株变的矮小,产量和品质都下降,怀疑是 由病毒所至。请你设计一个病毒的鉴定和脱 毒的技术方案。
B 对难处理的植物,可结合微体嫁接等方 法,获得无毒种苗 茎尖+实生苗砧木
第五章植物脱毒快繁技术
2、培养基
一般以White、MS为基本培养基,提高钾盐 和铵盐含量有利于茎尖生长。MS培养某些植物茎 尖时,有些离子浓度过高应稀释。
在双子叶植物中,激素可能在第2对叶原基中 合成,所以茎尖的圆锥组织生长激素不能自给,必 须加入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浓度要合适。在生长 素中应避免用易促进愈伤组织化的2,4-D,宜用 NAA或IBA;细胞分裂素用KT或BA;GA3对某些 植物茎尖培养有用。
五、快速繁殖
茎尖培养得到的脱毒苗不多,用于生产需扩大繁殖。
扩繁方法: 1)组培快繁 2)无毒苗栽到土壤中进行扩繁。如甘薯、草 莓等利用蔓,马铃薯、姜、蒜等利用地下部分繁 殖。为了预防病毒再感染,扩繁应在培育温室或 防虫罩内,因为昆虫传播病毒。
3)两种方法相结合,试管内扩繁,移栽后再 扩繁。
注意: 1、培养变异的产生,应及时去除 2、脱毒苗并非永远是无毒苗,由于昆虫等的传播,
• ④愈伤组织增殖 可以说,所有的植物通 过组织培养的方法均可以诱导形成愈伤组 织,愈伤组织再进一步分化即可获得小植株。
• 愈伤组织增殖的特点是成功率高,繁殖系 数大,但遗传稳定性较差。
• 3.生根培养
• 4.生产用苗的培植
(二)离体繁殖的使用范围
离体繁殖常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 某些难以繁殖或繁殖系数很低的植物 • 某些需要加速繁殖的特殊基因型如名贵花卉、
3、茎尖的培养方法
材料选择、消毒 微茎尖的剥取 接种
3、茎尖的培养方法
需要一台解剖镜(8-40倍)。 剥离茎尖要迅速并尽快接种,或在一个衬有 无菌湿滤纸的培养皿内进行操作,以防茎尖变干。 茎尖分生组织由于有彼此重叠的叶原基的严 密保护,只要仔细解剖,(无须表面消毒)就可得 到无菌的外植体。有时消毒处理会增加培养物的 污染率。
第三章植物脱毒技术
北京中以示范农场从以色列引进一年生的经嫁接的6个欧洲樱桃品 系的苗木3500株,栽植当年即发现患带化病苗木,1995~1996年度 的发病率为3%。在从国内其它地区引入的樱桃、枣树、泡桐等新 品种苗木上也都发现带病苗木。
二、植物脱毒的意义
“脱毒苗”或“无病毒苗”,是指不含有该种植物的主要 危害病毒,即经检测主要病毒在植物体内的存在表现为阴性 反应的苗木。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方法生产无病毒种苗可以同时除去真菌、 细菌和线虫的寄生,因此产量大幅度增加,最高可增产300%, 平均增产也在30%以上。
二、热处理脱毒
1. 原理 利用病毒耐热性差的特点,将植物组织置
于高于正常温度的环境中,组织内部的病毒受热
以后部分或全部钝化,但寄主植物的组织很少或
不会受到伤害。
2.热处理的方法
• (1)温汤浸渍处理 适用于休眠器官、剪下的接穗或种植
材料的脱毒处理。方法是将材料放在50~55℃的温水中浸 渍数分钟至数小时。此方法简便易行,但易造成材料受伤。 • (2)热空气处理 适用于生长期植物材料的脱毒处理。设
备可采用有照明、通风、调温、给水动能的培养箱。方法 是将待处理植株先进行盆栽,成活后移入35~40℃的培养 箱中处理几十分钟至几个月。
3.热处理脱毒的优点与局限性
(1)优点:对设备要求不高,技术简单,短时间可除去病毒。 (2)局限性:
●热处理不能脱除所有病毒,此法只对那些球形病毒和线形
病毒有效。而对杆状病毒不起作用。 ●同时同样的处理效果也不一样(具有不确定性)。 ●对植株有伤害,只有部分植株成活。 ●对寄主植物进行较长时间的高温处理有可能钝化植物组织 中的阻抗因子,使寄主植物中抗病毒因子难于活化,从而 增加无效植株的发生率。
(3)双链RNA(dsRNA)电泳技术
二、植物脱毒的意义
“脱毒苗”或“无病毒苗”,是指不含有该种植物的主要 危害病毒,即经检测主要病毒在植物体内的存在表现为阴性 反应的苗木。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方法生产无病毒种苗可以同时除去真菌、 细菌和线虫的寄生,因此产量大幅度增加,最高可增产300%, 平均增产也在30%以上。
二、热处理脱毒
1. 原理 利用病毒耐热性差的特点,将植物组织置
于高于正常温度的环境中,组织内部的病毒受热
以后部分或全部钝化,但寄主植物的组织很少或
不会受到伤害。
2.热处理的方法
• (1)温汤浸渍处理 适用于休眠器官、剪下的接穗或种植
材料的脱毒处理。方法是将材料放在50~55℃的温水中浸 渍数分钟至数小时。此方法简便易行,但易造成材料受伤。 • (2)热空气处理 适用于生长期植物材料的脱毒处理。设
备可采用有照明、通风、调温、给水动能的培养箱。方法 是将待处理植株先进行盆栽,成活后移入35~40℃的培养 箱中处理几十分钟至几个月。
3.热处理脱毒的优点与局限性
(1)优点:对设备要求不高,技术简单,短时间可除去病毒。 (2)局限性:
●热处理不能脱除所有病毒,此法只对那些球形病毒和线形
病毒有效。而对杆状病毒不起作用。 ●同时同样的处理效果也不一样(具有不确定性)。 ●对植株有伤害,只有部分植株成活。 ●对寄主植物进行较长时间的高温处理有可能钝化植物组织 中的阻抗因子,使寄主植物中抗病毒因子难于活化,从而 增加无效植株的发生率。
(3)双链RNA(dsRNA)电泳技术
组织培养第九章植物脱毒技术
•显微镜下 获取茎尖
PPT文档演模板
•接种
•盖好瓶塞
组织培养第九章植物脱毒技术
PPT文档演模板
•脱毒马铃薯试管苗
组织培养第九章植物脱毒技术
3.培养
25+2℃ ,1500-5000LX,10-16h 一般光照培养比暗培养效果好。其间应更换新 鲜培养基。提高培养基中BA的浓度可形成大量从 生芽。 4.生根诱导 诱导生根的方法是将2-3cm高的无根苗转入生 根培养基继续培养1-2个月可生根。
PPT文档演模板
组织培养第九章植物脱毒技术
PPT文档演模板
组织培养第九章植物脱毒技术
四、分子生物学鉴定 1、双链RNA法
通过提取纯纯化待测植物RNA,并对其进行电 泳分析,可确定dsRNA存在,从而判断待检植物是 否带病毒。 2、互补DNA(c DNA)检测法
也叫DNA分子杂交法
PPT文档演模板
叶片上产生黄斑、沿叶脉条斑
叶和茎干锈斑、坏死斑 叶片出现褪绿斑点、线纹斑及环斑、 局部坏死、畸形;叶脉间出现星状 透明斑
PPT文档演模板
组织培养第九章植物脱毒技术
葡萄卷叶病毒 葡萄茎沟病毒 葡萄栓皮病毒 葡萄金黄病毒
欧亚种葡萄 Kober 5BB LN33 Baco 22A
葡萄脉坏死病 110R
葡萄脉斑驳病 河岸葡萄
苹果 柑橘 葡萄 草莓
桃 梨
感染病 毒种类
36 23 26 24 23 11
PPT文档演模板
组织培养第九章植物脱毒技术
• 所谓脱毒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除去植 物体内病毒的技术。 • 无病毒苗:指不含该种植物的主要危 害病毒,即经检测主要病毒在植物体内的 存在表现阴性反应的苗木。
PPT文档演模板
植物的快繁与脱毒培养PPT课件
16
第2节 植物快速繁殖的应用
• 1.大量繁殖珍稀或名 贵植物
• 如:佛肚兰,卡特丽亚 兰等工厂化育苗
• 2.茎尖培养脱毒及脱 毒苗的培养
• 无菌苗 • 有毒苗 • 脱毒苗
17
二,(茎尖培养)脱毒及其应用
• 1.病毒病及其危害 • 2.茎尖培养脱毒的原理 • 3.茎尖培养脱毒的过程 • 4.脱毒苗的鉴定和保存
– ②坏死,在叶片上常呈现坏死斑、坏死环和脉坏 死,在茎、果实和根的表面常出现坏死条等。
– ③畸形,器官变形,如茎间缩短,植株矮化,生
长点异常分化形成丛枝或丛簇,叶片的局部细胞
变形出现疱斑、卷曲、蕨叶及带化等。201.来自毒病的危害及症状 正常的番茄果
番茄厥叶,卷叶病毒
21
番茄病毒病(植株)
俗称虾蕉、葱蕉或蕉公),病株一般 不抽花蕾,因近顶部叶片成束而得名。 是由病毒侵染植株而引起的, 是香蕉 致命病害,
蕉农称之为" 不治之症"。局部地区 蕉园发病率为2%~10%, 产量损失 30%~60%。
香蕉束顶病
22
1.病毒病及其危害(续)
• (1)症状:花而不实 • 花叶型马铃薯病毒:退化,叶片卷缩,产量逐年下降,
到PVS,PVA,PVM,PVX
• 卷叶型马铃薯病毒:PLRV • 香蕉束顶病:叶片越来越短小,植株矮缩,叶硬
18
1.病毒病及其危害
• 脱毒(virus elimination)培养: •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脱除植物细胞中的
病毒,生产健康的无毒繁殖材料的过程。
19
1.2.植物病毒病及其危害
• 定义:由植物病毒寄生引起的病害。
• 症状:
– ①变色,叶片的叶绿素形成受阻或积聚,从而产 生花叶、斑点、环斑、脉带和黄化等。花朵的花 青素也可因而改变,使花色变成绿色或杂色等,常 见的症状为深绿与浅绿相间的花叶症如烟草花叶 病。
第2节 植物快速繁殖的应用
• 1.大量繁殖珍稀或名 贵植物
• 如:佛肚兰,卡特丽亚 兰等工厂化育苗
• 2.茎尖培养脱毒及脱 毒苗的培养
• 无菌苗 • 有毒苗 • 脱毒苗
17
二,(茎尖培养)脱毒及其应用
• 1.病毒病及其危害 • 2.茎尖培养脱毒的原理 • 3.茎尖培养脱毒的过程 • 4.脱毒苗的鉴定和保存
– ②坏死,在叶片上常呈现坏死斑、坏死环和脉坏 死,在茎、果实和根的表面常出现坏死条等。
– ③畸形,器官变形,如茎间缩短,植株矮化,生
长点异常分化形成丛枝或丛簇,叶片的局部细胞
变形出现疱斑、卷曲、蕨叶及带化等。201.来自毒病的危害及症状 正常的番茄果
番茄厥叶,卷叶病毒
21
番茄病毒病(植株)
俗称虾蕉、葱蕉或蕉公),病株一般 不抽花蕾,因近顶部叶片成束而得名。 是由病毒侵染植株而引起的, 是香蕉 致命病害,
蕉农称之为" 不治之症"。局部地区 蕉园发病率为2%~10%, 产量损失 30%~60%。
香蕉束顶病
22
1.病毒病及其危害(续)
• (1)症状:花而不实 • 花叶型马铃薯病毒:退化,叶片卷缩,产量逐年下降,
到PVS,PVA,PVM,PVX
• 卷叶型马铃薯病毒:PLRV • 香蕉束顶病:叶片越来越短小,植株矮缩,叶硬
18
1.病毒病及其危害
• 脱毒(virus elimination)培养: •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脱除植物细胞中的
病毒,生产健康的无毒繁殖材料的过程。
19
1.2.植物病毒病及其危害
• 定义:由植物病毒寄生引起的病害。
• 症状:
– ①变色,叶片的叶绿素形成受阻或积聚,从而产 生花叶、斑点、环斑、脉带和黄化等。花朵的花 青素也可因而改变,使花色变成绿色或杂色等,常 见的症状为深绿与浅绿相间的花叶症如烟草花叶 病。
《植物脱毒快繁技术》课件
05
植物脱毒快繁技术的发展前景与挑 战
技术发展前景
高效快速
植物脱毒快繁技术能够快速繁殖出大量无病 毒的健康植株,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降低成本
无病毒的健康植株能够减少农药使用,降低 环境污染。
保护环境
通过大规模快速繁殖,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促进农业现代化
植物脱毒快繁技术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能够推动农业技术的进步。
丰富园艺品种
通过该技术可以培育出更多具有优良性状和适应性的园艺品种。
在生态恢复上的应用
植被恢复
在荒山、荒地等生态脆弱地区,利用植物脱毒快繁技术可以快速恢 复植被,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治理水土流失
通过大量繁殖抗逆性强的无病毒植物,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问题,保 护生态环境。
美化环境
脱毒植物的美观度高,可用于城市绿化、美化环境,提高生态质量 。
01
降低技术难度
通过研究和改进,降低植物脱 毒快繁技术的难度,便于更多 人掌握和应用。
02
应对病毒变异
加强病毒监测和预警,及时发 现和应对病毒变异,保持脱毒 技术的有效性。
03
完善法律法规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植物脱 毒快繁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 法律保障。
04
提高农民认知度
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对 植物脱毒快繁技术的认知度和 接受度。
详细描述
微茎尖培养脱毒法是切取植物微茎尖组织进行组织培养,通过连续培养和筛选,获得无病毒植株。这 种方法具有更高的脱毒效率和成功率,适用于各种植物,特别是难以通过茎尖培养脱毒的植物。
03
植物快繁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定义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一种在实验室条件下,将植物的离体组织或 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第五节 植物脱毒技术
液摩擦
汁液和金刚砂
至于 温室中
2-6天 观察
出现枯斑 有病毒 没有出现 不含病毒
1.检测方法
嫁接法: 适用于木本多年生果树和草莓、甘薯等
无性繁殖的草本植物,采用汁液接种法比较 困难,通常采用嫁接接种的方法,以指示植 物作砧木,被检测植物作接穗,可采用劈接、 靠接、芽接等方法嫁接。
2.对指示植物的要求
3.指示植物检测法的优缺点
(1)优点:条件简单,操作方便,是一种经济 有效的检测方法,所以大多数植物检测用指 示植物检测法。
(2)缺点:不能测出病毒总的核蛋白浓度,而 只能测出病毒的相对感染力。
(三)抗血清检测法
抗体是动物在外来抗原的刺激下产生的 一种免疫球蛋白,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含 有抗体的血清即称为抗血清。
2、用于自然繁殖极易感染病毒的植 物,如马铃薯、甘薯、甘蔗、香蕉、
石竹、百合等。
3、用于有性繁殖变异范围大而自 然条件下又不易无性繁殖的植物,
如非洲菊、紫罗兰等。
谢 谢 !
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在75%酒精中浸泡30秒左右,用1% 次氯酸钠或5% ~ 7%的漂白粉溶液消毒10 ~ 20min,最 后用无菌水冲洗材料4 ~ 5次。
(3)、茎尖剥离和接种 将已消毒的芽放在带滤纸的培养皿上 解剖镜下剥去幼叶 切下带1~2个叶原基的生长点(0.2~0.5mm) 切下的茎尖转至培养基上(顶部向上)。
(2)培养条件:在茎尖培养中,光下培养的效果
通常比暗培养效果好。
(3)外植体的生理状态:茎尖最好从活跃生长
的芽上切取,一般地培养顶芽茎尖比培养腋芽茎尖 效果好。
4.茎尖培养脱毒的特点:
❖ ﹙1﹚脱毒效果好 ❖ ﹙2﹚后代遗传性稳定
所以是目前生产无病毒苗最安全、 最重要的一条途径。
植物脱毒技术
指示植物的条件:由于病毒的寄生范围不同, 所以应根据不同的病毒选择适合的指示植物。 此外还要求所选择的指示植物不但一年四季都 容易栽培,并且在较长的时期内还能保持对病 毒的敏感性和容易接种,而且在较广的范围内 具有同样的反应。指示植物一般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接种后产生系统性症状,其病毒可扩展 到植物非接种部位,通常没有局部病斑;另一 种是只产生局部病斑,常由坏死、褪绿或环状 病斑构成。 木本多年生果树植物及草莓等无性繁殖的草 本植物用汁液接种法比较困难,所以通常采用 嫁接接种的方法。指示植物作砧木,被鉴定植 物作接穗,常用劈接法。
(三)电子显微镜检查法 由于人的眼睛难以观察小于0.1mm的微粒, 而借助于普通光学显微镜也只能看到小至 200µm的微粒,所以只有通过电子显微镜才能 分辨0.5µm大小的病毒颗粒。这样采用电子显 微镜既可以直接观察病毒,检查出有无病毒存 在,了解病毒颗粒的大小、形状和结构,又可 以鉴定病毒的种类。这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方法, 但需一定的设备和技术。 这一方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和能在植物粗 提取液中定量测定病毒。
2、茎尖培养方法
(1)取材与消毒:从大田中健康的或患病相 对较轻的植株上取顶芽或侧芽进行消毒接种 消毒的方法是:剪取顶芽或侧芽3-5cm,剥去 大叶,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在70%酒精中浸泡 30s,再用0.1%HgCl2 消毒8-10min,最后用无菌 水冲洗4-5次 (2)茎尖剥离与接种 在进行脱毒培养时,由于微小的茎尖组织很 难靠肉眼操作,需用带有光源的双筒解剖镜 (25—50倍)。用刀片切下带1-2个叶原基的生长 点,剥离茎尖时,应尽快接种,茎尖暴露的时 间应当越短越好,以防茎尖变干。每管接1-2个 茎尖。
二、无病毒苗的利用 无病毒苗在生产中的利用也要防止病毒的 再感染。生产场所应隔离病毒感染途径,做好 土壤消毒或防蚜等工作。在此种植区及种植规 模小的地方,要较长时间才会感染。而在种植 时间长、轮作及种植规模大的产地则在短期内 就可以感染。一旦感染,便会影响产量和质量 的保证。因此,应重新采用无病毒苗,以保证 生产的质量。 三、无病毒苗的效果 无病毒苗可以表现出明显的优良效果。如 草莓可增产20%—50%,植株结果多,单果重 增加,上等果比例提高。菊花切花品种的脱毒 株,表现出株高增加,切花数增多,花朵大, 切花较重等特点。
植物脱毒技术
12
2、茎尖培养脱毒法
茎尖培养脱毒就是采取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的方 法获取无病毒试管苗。 原理: 植物体内病毒靠维管束系统移动,分生组织中没有 维管束存在,病毒只靠胞间连丝移动,速度很慢, 难以追上生长活跃的分生组织,所以旺盛生长的根 尖、茎尖一般都无病毒或很少有病毒分布。
13
在解剖镜下,用锋利的解剖刀进行迅速准确地茎尖剥 离,再利用植物茎尖分生组织进行离体培养,再结合 病毒检测,就可以获得无病毒的植株。
16
4.低温疗法
低温疗法是基于超低温保存对细胞的选择性破坏 的原理,结合组织培养和病毒检测技术达到脱毒目的
原理:
含有病毒的顶端细胞的液泡较大,胞液中含有的水 分也较多,在超低温保存过程中易被形成的冰晶破坏 致死,而增殖速度较快的分生组织含的水分少,胞质浓, 抗冻性强,不宜被冻死。光学显微镜观察显示,液氮中 的超低温能杀死含较大液泡的细胞,而保存液泡小的 顶端分生组织细胞。这样超低温处理过的植株再生 后可能是无病毒的。
17
低温疗法的操作过程
植物材料的选 择和预处理
装载
冰冻保护剂脱 水
材料恢复生长 和病毒检测
解冻及卸载
冰冻
18
脱毒方法对比
脱毒方法
热处理脱毒 法 茎尖培养脱 毒法 抗病毒药剂 处理脱毒法
优点
方法简单,效果明显
缺点
1、具有局限性,不能去除所有病毒 2、极易使植物材料受热枯死,造成 损失
脱毒率高,脱毒速度 快
1、用于加速某些难繁殖或繁殖速度很低的植 物,或某些需要加速繁殖的特殊基因型, 如名贵花卉、优良资源、果树芽变分离、 工程植株等。
20
2、用于自然繁殖极易感染病毒的植物,如马 铃薯、甘薯、甘蔗、香蕉、石竹、百合等。
第13章 植物脱毒技术 - 副本
2.4 综合脱毒方法
2.4.1茎尖培养结合热疗/冷疗脱毒法
某些病毒,如TMV、PVX和CMV等能侵染正 在生长中的茎尖分生区域,在这种情况下, 需将茎尖培养与热疗法相结合。热处理可在 脱毒之前的母株上或在茎尖培养期间进行。
例子:草莓温性黄边病菌
、马铃薯S病毒和X
病毒、大蒜鳞茎
茎尖培养亦可结合低温处理脱毒(菊花p235)
第13章 植物脱毒技术
引言
主要作物品种的病毒病防治和种质资源的安
全保存是科研和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病毒病防治存在一些困难:? 应用组织培养技术获得无毒植株,进一步扩
繁应用于生产,是目前最有效的防治病毒病 的方法。
1 植物脱毒的意义
应用植物脱毒技术可使品种复壮,明显提高
作物的产量、品质
3.5 电镜鉴定法
(1)超薄切片技术
(2)负染色技术 (3)免疫电镜技术
:免疫学和电镜技
术的结合
4 脱病毒植株的保存
脱毒植株并不具备额外的抗病性,可被重新
感染,一般应种在温室或防虫罩内的灭菌土 壤中。
经检验的无毒植株也可通过离体培养扩繁和
保存。
由茎尖培养得到的植株一般很少或没有遗传
马铃薯脱毒种薯的生产程序:
①脱毒苗的培育
a.植物材料的选取 b.材料的处理 c.茎尖剥离 d.培养 e.病毒检测 f.无病毒苗的扩繁
②原原种的生产
③原种生产
④一级种薯生产
⑤二级种薯生产
6 通过茎尖培养消除病毒的注意事项
要想得到和繁殖一个品种的脱毒植株,首先
中呈梯度分布。在受侵染的植株中,顶端分 生组织无毒或含毒量极低,较老组织的含毒 量随着与茎尖距离的加大而增加。因此采用 茎尖培养的方法可以消除植物体内的病毒。
第六章 脱毒苗的获取及繁育技术ppt课件
❖ 仍有不同之处 单系种植 病毒抽测 注:原种的繁殖不能无限制地进行,否则会造成植 株退化,生活力下降。
精品课件
13
采穗圃的无毒保持
❖ 采穗圃是整个无毒体系的主体之一,也是实现商品 价值的重要环节。 离地栽培 适当稀植 母本植株更新与基质消毒 定期喷药 病毒抽测
精品课件
14
香石竹脱毒的操作程序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6
茎尖脱毒
❖ 分生组织中不含病毒可能跟以下几点有关
代谢活性高 病毒的增殖依赖于寄主的代谢,由于分生组 织具有很高的代谢活性,病毒无法控制寄主的代谢机制。
无维管组织 病毒是通过维管组织在寄主的组织中进行快 速扩散的,由于分生组织中无细胞分化,那些存在于韧 皮部的病毒(如PLRV)就不可能侵染分生组织,而侵染非 韧皮部病毒也只能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细胞间传播,但它 的速度很慢,难以侵染快速分裂的茎尖细胞。
❖ 在生产中使用病毒唑处理时特别应注意以下问题: 病毒唑浓度 处理时间 茎尖大小 变异测定
精品课件
9
花卉病毒的检测规程
❖ 鉴别寄主检测法
鉴别寄主的栽种 机械接种 症状观察
❖ ELISA检测
精品课件
10
无毒体系的保持
❖ 原原种的无毒保持
原原种的保持与扩繁可通过组培方式 也可通过栽培方式进行
另一种解释认为,在高温情况下,用于保护病毒核酸 的外壳蛋白的亚基会变得不牢固,并出现暂时的裂缝, 易使病毒核酸被降解,从而钝化了病毒活性并降低了 病毒含量。
精品课件
4
热处理脱毒
❖ 热处理的植株需含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可在事前对 植株进行缩减。
❖ 处理方法:把适当的材料移入一个热处理室或光照 培养箱中,在35—40℃高温下,根据种类特征和 材料情况处理数天到数周不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脱毒技术
教学内容
一.病毒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危害; 二.植物脱毒的意义 三.植物脱毒的原理和方法; 四.植物脱毒苗的鉴定; 五.植物脱毒苗保存、应用与繁殖
目的与要求:
了解:1、病毒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危害。
理解:1、脱毒苗的意义;
2、植物脱毒苗的鉴定、保存、应用与繁殖。
掌握:1、无病毒苗概念;
3、生产无病毒种苗,防止品种退化
受病毒危害严重的作物: 大田作物:马铃薯、甘薯、甘蔗、烟草 蔬菜:白菜、大蒜、葱、番茄、箩卜 果树:柑橘、苹果、草莓、香蕉 花卉:香石竹、各种菊花、天竺葵、紫罗兰
4、节约耕地,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块根、块茎、鳞茎为繁殖器官的作物, 每年产品用留作种的比例:
◆大蒜:留种量占产量的五到八分之一 ◆马铃薯:留种量占产量的十分之一 ◆贝母:留种量占产量的三分之一 (贝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鳞茎供药用,有止咳化痰、清热 散结之功。产于四川、云南、陕西秦巴山区,甘肃等地)
脱毒后的马铃薯苗
一.病毒在植物体内的危害及分布
1.危害: 绝大多数植物都可以无性繁殖的, 容易受到多种病原
菌的侵染, 体内积累浓度相当高的病毒。 在无性繁殖的种类中,由于病毒通过营养体进行传
递,在母株内逐代积累,危害日趋严重。 病原菌的侵染不一定会造成植物的死亡, 却会大大降
低植物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和质量,从而影响其栽培的 经济效益。 因此, 脱除病毒及其他病原菌对植物栽培生产是非常 必要的。
➢其它效果
• 香石竹(康乃馨)在38℃~40℃下经两个 月处理可除去全部病毒。
马铃薯在37℃下处理10~20天能除去卷叶 病毒。
2.组织培养脱毒法 包括微茎尖培养脱毒、愈伤组织培养脱
毒、珠心组织培养脱毒。
(1)微茎尖培养脱毒法 脱毒效果好 后代遗传稳定 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
1)原理及依据 病毒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茎尖处含量最少 病毒DNA分子与细胞分裂蛋白质合成竞争
3)前处理:切取茎尖之前,植物材料如经过预处理,如 热水或热空气处理、低温处理、药物处理,均可大大提高 脱毒效率。
4)培养条件:同一般茎尖培养 5)外植体生理状态:由活跃生长的芽上切取
优缺点:
茎尖越小,去病毒机会 越大,脱毒效果就越好,但 同时因为其含营养及水量太 低,故培养时对培养基的要 求就越高,对剥离技术要求 也越高。
2)操作程序 外植体经表面消毒灭菌后,在解剖镜下,经无菌
操作切取小茎尖,接种到备用培养基上,放入培养室 内进行培养,并及时观察和记录培养结果。
茎尖培养
1)茎尖大小:一般以带1-2片叶原基为好,大小为0.20.3毫米为宜,超过0.5毫米时,脱毒效果差。(外植体过 小茎尖存活率低)
2)培养基:能使茎尖快速生长、分化的培养基均适于脱 毒。
4)在茎尖存在高水平内源生长素,也可能抑制病 毒的增殖 。
(二)植物脱病毒方法
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
生物方法
高温处理
珠心培养
愈伤脱毒
热处理脱毒 茎尖培养
微体嫁接
1.热处理脱毒法
✓热处理脱毒原理
病毒DNA分子进入细胞后随植物细胞DNA一起复制。 热处理并不能杀死病毒,只能钝化病毒活性,使病毒在 植物体内增殖减缓或增殖停止,失去传染能力。 作为一种物理效应可以加速植物细胞的分裂,使植物细 胞在与病毒繁殖的竞争中取胜。
➢热处理方法
(1)愈伤组织热处理
离体培养
愈伤组织
热处理继
代
分化培养。
常用温度及时间:低温37—38℃处理2周、
4周或8周;高温50℃处理3—5m高温生长室中生长一段时 间,其顶端分生组织比次生分生组织生长 迅速,后切取其茎尖分生组织进行离体培 养。
生长室温度35-40℃ 光照3000—10000 lx
一.病毒在植物体内的危害及分布
2.分布
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具有不均匀性,随植株不同部位 和年龄而异。 – 老叶和成熟组织及器官中病毒含量较高 – 根尖、茎尖生长点约0.1~1mm区域内,几乎不含 病毒。(原因?) (原因:分生组织细胞分裂和生长速度快,而病毒 在植物体细胞内繁殖速度相对较慢;另外,病毒 是通过筛管组织或胞间联丝传播至其他组织细胞 的,而茎尖分生组织无分化,没有维管组织。)
➢热处理的优缺点
优点: 方法简单,效果明显。
缺点:
1)具有局限性,不能去除所有病毒。只对圆形病毒(苹果花 叶病毒),或对线状病毒(马铃薯卷叶病毒)有效;而对 杆状病毒(千日红病毒)无效。
2)热处理后只有小部分植株能够存活。极易使植物材料受热 枯死,造成损失
3)延长热处理时间,病毒钝化效果好,同时也可能会钝化 植物组织中的抗性因子而降低处理效果。
1)植物病毒本身不具有主动转移 的能力。
在一个植物体内,病毒易于通过维管 系统而移动,但在分生组织中不存在维 管系统。病毒在细胞间移动只能通过胞 间连丝,速度很慢,难赶上活跃生长的 茎尖;
2)在旺盛分裂的分生细胞中,代谢活性高,竞争 抑制了病毒的复制;
3)在植物体内,可能存在着病毒钝化系统,它在 分生组织中比其他任何区域具有更高的活性。
二、植物脱毒的意义
1、能够有效地保持优良品种的特性
任何一种优良品种均需有一个稳 定地保存其遗传性状的繁殖方法。
离体无性繁殖可以很好地保持品 种的优良特性,是无性繁殖品种繁 育的理想途径。
2、快速繁殖品种,使优良品种迅速应用
◆离体繁殖周期短 ◆不受季节限制 ◆繁殖系数高 ◆繁殖速度是任何其
他方法所不能比的 又称之为快繁
2、植物脱毒的原理和方法。。
病毒对寄主植物可造成毁灭性危害,导致大幅 度减产,甚至全株死亡。
潜隐性病毒侵染植物造成症状不明显的慢性危 害,不易被发现,尤其危险。
国内外解决作物病虫害的有效途径是培育无病 毒苗,实施农作物无病毒化栽培。
无病毒苗
是指不含该种植物的主要 危害病毒,即经检测主要病毒 在植物内的存在表现阴性反应 的苗木。
5、便于运输
常规的块根、块茎等,体细胞大、 含水量高,包装、运输十分不便。
离体繁殖的种苗体积小,易携带, 运输十分方便。
以马铃薯为例:
按一亩地4000株计算,常规薯4000个重 200kg(每个50g),若用试管薯4000个则只有 2kg(每个0.5g)。
三、植物脱毒的原理和方法
(一)植物脱毒原理:
教学内容
一.病毒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危害; 二.植物脱毒的意义 三.植物脱毒的原理和方法; 四.植物脱毒苗的鉴定; 五.植物脱毒苗保存、应用与繁殖
目的与要求:
了解:1、病毒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危害。
理解:1、脱毒苗的意义;
2、植物脱毒苗的鉴定、保存、应用与繁殖。
掌握:1、无病毒苗概念;
3、生产无病毒种苗,防止品种退化
受病毒危害严重的作物: 大田作物:马铃薯、甘薯、甘蔗、烟草 蔬菜:白菜、大蒜、葱、番茄、箩卜 果树:柑橘、苹果、草莓、香蕉 花卉:香石竹、各种菊花、天竺葵、紫罗兰
4、节约耕地,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块根、块茎、鳞茎为繁殖器官的作物, 每年产品用留作种的比例:
◆大蒜:留种量占产量的五到八分之一 ◆马铃薯:留种量占产量的十分之一 ◆贝母:留种量占产量的三分之一 (贝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鳞茎供药用,有止咳化痰、清热 散结之功。产于四川、云南、陕西秦巴山区,甘肃等地)
脱毒后的马铃薯苗
一.病毒在植物体内的危害及分布
1.危害: 绝大多数植物都可以无性繁殖的, 容易受到多种病原
菌的侵染, 体内积累浓度相当高的病毒。 在无性繁殖的种类中,由于病毒通过营养体进行传
递,在母株内逐代积累,危害日趋严重。 病原菌的侵染不一定会造成植物的死亡, 却会大大降
低植物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和质量,从而影响其栽培的 经济效益。 因此, 脱除病毒及其他病原菌对植物栽培生产是非常 必要的。
➢其它效果
• 香石竹(康乃馨)在38℃~40℃下经两个 月处理可除去全部病毒。
马铃薯在37℃下处理10~20天能除去卷叶 病毒。
2.组织培养脱毒法 包括微茎尖培养脱毒、愈伤组织培养脱
毒、珠心组织培养脱毒。
(1)微茎尖培养脱毒法 脱毒效果好 后代遗传稳定 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
1)原理及依据 病毒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茎尖处含量最少 病毒DNA分子与细胞分裂蛋白质合成竞争
3)前处理:切取茎尖之前,植物材料如经过预处理,如 热水或热空气处理、低温处理、药物处理,均可大大提高 脱毒效率。
4)培养条件:同一般茎尖培养 5)外植体生理状态:由活跃生长的芽上切取
优缺点:
茎尖越小,去病毒机会 越大,脱毒效果就越好,但 同时因为其含营养及水量太 低,故培养时对培养基的要 求就越高,对剥离技术要求 也越高。
2)操作程序 外植体经表面消毒灭菌后,在解剖镜下,经无菌
操作切取小茎尖,接种到备用培养基上,放入培养室 内进行培养,并及时观察和记录培养结果。
茎尖培养
1)茎尖大小:一般以带1-2片叶原基为好,大小为0.20.3毫米为宜,超过0.5毫米时,脱毒效果差。(外植体过 小茎尖存活率低)
2)培养基:能使茎尖快速生长、分化的培养基均适于脱 毒。
4)在茎尖存在高水平内源生长素,也可能抑制病 毒的增殖 。
(二)植物脱病毒方法
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
生物方法
高温处理
珠心培养
愈伤脱毒
热处理脱毒 茎尖培养
微体嫁接
1.热处理脱毒法
✓热处理脱毒原理
病毒DNA分子进入细胞后随植物细胞DNA一起复制。 热处理并不能杀死病毒,只能钝化病毒活性,使病毒在 植物体内增殖减缓或增殖停止,失去传染能力。 作为一种物理效应可以加速植物细胞的分裂,使植物细 胞在与病毒繁殖的竞争中取胜。
➢热处理方法
(1)愈伤组织热处理
离体培养
愈伤组织
热处理继
代
分化培养。
常用温度及时间:低温37—38℃处理2周、
4周或8周;高温50℃处理3—5m高温生长室中生长一段时 间,其顶端分生组织比次生分生组织生长 迅速,后切取其茎尖分生组织进行离体培 养。
生长室温度35-40℃ 光照3000—10000 lx
一.病毒在植物体内的危害及分布
2.分布
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具有不均匀性,随植株不同部位 和年龄而异。 – 老叶和成熟组织及器官中病毒含量较高 – 根尖、茎尖生长点约0.1~1mm区域内,几乎不含 病毒。(原因?) (原因:分生组织细胞分裂和生长速度快,而病毒 在植物体细胞内繁殖速度相对较慢;另外,病毒 是通过筛管组织或胞间联丝传播至其他组织细胞 的,而茎尖分生组织无分化,没有维管组织。)
➢热处理的优缺点
优点: 方法简单,效果明显。
缺点:
1)具有局限性,不能去除所有病毒。只对圆形病毒(苹果花 叶病毒),或对线状病毒(马铃薯卷叶病毒)有效;而对 杆状病毒(千日红病毒)无效。
2)热处理后只有小部分植株能够存活。极易使植物材料受热 枯死,造成损失
3)延长热处理时间,病毒钝化效果好,同时也可能会钝化 植物组织中的抗性因子而降低处理效果。
1)植物病毒本身不具有主动转移 的能力。
在一个植物体内,病毒易于通过维管 系统而移动,但在分生组织中不存在维 管系统。病毒在细胞间移动只能通过胞 间连丝,速度很慢,难赶上活跃生长的 茎尖;
2)在旺盛分裂的分生细胞中,代谢活性高,竞争 抑制了病毒的复制;
3)在植物体内,可能存在着病毒钝化系统,它在 分生组织中比其他任何区域具有更高的活性。
二、植物脱毒的意义
1、能够有效地保持优良品种的特性
任何一种优良品种均需有一个稳 定地保存其遗传性状的繁殖方法。
离体无性繁殖可以很好地保持品 种的优良特性,是无性繁殖品种繁 育的理想途径。
2、快速繁殖品种,使优良品种迅速应用
◆离体繁殖周期短 ◆不受季节限制 ◆繁殖系数高 ◆繁殖速度是任何其
他方法所不能比的 又称之为快繁
2、植物脱毒的原理和方法。。
病毒对寄主植物可造成毁灭性危害,导致大幅 度减产,甚至全株死亡。
潜隐性病毒侵染植物造成症状不明显的慢性危 害,不易被发现,尤其危险。
国内外解决作物病虫害的有效途径是培育无病 毒苗,实施农作物无病毒化栽培。
无病毒苗
是指不含该种植物的主要 危害病毒,即经检测主要病毒 在植物内的存在表现阴性反应 的苗木。
5、便于运输
常规的块根、块茎等,体细胞大、 含水量高,包装、运输十分不便。
离体繁殖的种苗体积小,易携带, 运输十分方便。
以马铃薯为例:
按一亩地4000株计算,常规薯4000个重 200kg(每个50g),若用试管薯4000个则只有 2kg(每个0.5g)。
三、植物脱毒的原理和方法
(一)植物脱毒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