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自杀现象谈青少年耐挫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由于学生耐挫力差而出现的学生自杀或者伤人的事故屡见报端,不由得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挫折是挫败、阻挠、失意的意思。
在心理学中,挫折是指人们在从事某种有目的的行动时,由于内部或外部因素的干扰或阻碍,其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消极的情绪反应。
它包括挫折源和挫折感。
挫折源是指个体活动受阻的对象或情境。
挫折感是指个体活动受阻时的心理反应。
一般来说,挫折源的性质越严重,个体的挫折感就越明显、越强烈。
但是这二者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刺激―反应的关系,中间还有一个主体状态的作用,因此,面对同样的挫折源,不同个体的挫折感可能是不一样的。
对青少年来说,主要的挫折有学习挫折(学习成绩不理想,对学习科目不感兴趣等)、人际关系挫折(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紧张或者缺乏交往艺术)和情感挫折。
其他的还有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造成的心理挫折、适应不良造成的挫折、认识偏颇造成的挫折等。
耐挫力,是人们对挫折的容忍力和对挫折的超越力,即个体在遭遇挫折时,不仅有能使自己的行为、心理不致失常的能力,而且有能够忍受挫折并采取积极行动战胜挫折、获得成功的能力,也就是个体适应挫折、抵御和对付挫折的能力。
虽然耐挫折能力是人对挫折的经常性的、总体的表现特征,但并非在任何条件下都表现出相同的耐挫力。
一般来说,青少年耐挫力差与下列因素有关。
第一,父母溺爱,使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
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城市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父母对他们百般溺爱,有些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言听计从,对孩子的一切事情包办代替,由于家长的过分“呵护”,使孩子失去了接受挑战和锻炼的机会。
这些成长在温室里的“弱苗”,当真正的暴风雨来临时,耐挫力自然就差了。
第二,期望值过高。
面对目前升学的压力,有的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使孩子在负重的环境中成长,造就了一颗残缺的心。
很多家长在物质方面满足孩子,孩子要星星不给月亮,生怕自己的孩子在生活上受委屈,宁愿自己受苦也不让孩子吃苦。
但是在学习上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表现
“你必须要考上一所好的中学将来才能上为不顾孩子的实际水平而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
好的大学”“你必须考上好大学将来才有好的工作”,等等。
孩子为了考上一所名牌中学或大学,拼命学习,加班加点,上课外辅导班,为了考上一所好学校而默默地承受着沉重的压力,当压力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出来。
第三,青少年的理想追求、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培养不够。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经济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特点,表现为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多元化。
有的青少年在当前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有的学生由于与缺乏应有的锻炼和磨难,当困难来临时,有的学生怕苦怕累,缺乏坚强的意志品质,有的学生由于从小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他们遇事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缺乏应有的责任意识,稍遇挫折,便容易意气用事。
第四,学校社会的容忍助长了一些青少年放纵自大的心理。
由于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容不得孩子在学校受一点委屈,如果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就会有家长出来指责教师,有的媒体也推波助澜,使得不少教师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从而使不少青少年更加骄横放纵,养成了骄横自大但又脆弱的心理。
如果有谁惹了他,就会作出极端的反应。
耐挫力与其他的心理品质一样,通过学习和锻炼可以得到提高。
因此,中学生耐挫力的培养,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第一,要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地认识与对待
挫折。
理想是人生的航标和指路明灯,是智慧的源泉,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人生充实的重要前提,面对青少年脆弱的心理,加上青少年思想的多元化,往往使青少年思想迷茫,不知道人为什么活着,这是当代青少年搞不清楚的问题。
首先,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如果青少年都有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有雷锋同志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那么,青少年就能找到人生的航标和战胜困难挫折的智慧和力量。
其次,帮助青少年学会正确认识挫折和对待挫折。
要使青少年认识到,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挫折和困难是不可避免的,必须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
事实表明:当挫折降临时,有心理准备就可以减少挫折的影响,没有心理准备就可能使挫折的影响加大。
当挫折来临时,要摆正态度,才能健康发展。
家长有必要在青少年经历挫折后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讲述如何面对挫折,对待挫折,消除对挫折的恐惧感。
第二,创造条件让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接受锻炼,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古人云:“自古英雄多磨难”“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因此,首先,家长和教师应创造条件让青少年参加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或到环境艰苦的地方去经受锻炼,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让他们明白“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从而能对失败和挫折泰然处之。
其次,学校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也应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挫折训练。
如让学生讨论“高考落榜了怎么办?”“学习成绩不理想又不敢告诉父母怎么办?”“假如别人错怪了我怎么办?”等,让学生在思考中找到答案,提高耐挫能力。
第三,榜样示范,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由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是善于模仿,因此,师长和同伴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挫折和困难的认知和克服挫折的行动。
因此,在对青少年进行耐挫力培养时,教育者一定抓住有利时机,注意示范的作用,要利用榜样的力量,增强青少年学生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信念与决心。
如有的学生由于学习不好而感到心灰意冷,对学习失去信心,这时教师要利用榜样的力量,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在挫折中怎样成长和如何获得成功的例子。
如众所周知的发明家爱迪生,为了发明电灯,经受了成千上万次的失败,但他并没有在失败面前屈服,而是越挫越勇,迎难而上,坚持实验,最后取得了成功,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发明家。
只有在挫折中不断奋进,不被困难吓倒,才能摘取成功的桂冠。
在榜样的鼓舞下,使青少年感到挫折不是不可克服的,树立“我能行”的意识,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并付诸于行动,就能超越逆境,战胜挫折。
第四,加强心理咨询与辅导,培养耐挫能力。
一方面,学校要及时对遭受挫折的学生进行个别心理咨询与辅导,使学生摆脱心理困扰,另一方面,可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训练学生的耐挫力。
每个人在遭受挫折后,都有一种摆脱痛苦、减轻压力、恢复心理平衡的内心愿望,当学生遭受挫折时,要帮助学生减轻心理痛苦,恢复正常情绪是学校心理咨询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客观对待眼前遇到的挫折和困难,并鼓励他们仔细分析,查找失败原因,从中找出症结。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跟这些脆弱的学生谈话,要温和地规劝他们把问题想开些,把眼光放远些。
谈话时既要注意措辞的分寸,又要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缺陷。
使他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真正合格的人才应该是立场坚定、性格坚强、情感坚实、不屈不挠的战士;要像海燕那样迎接风暴,才能干出大事业来。
因此,要健全学校心理咨询机构与咨询制度,从事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教师一定要由专职人员担任,并精通心理咨询的知识与技能。
有条件的地方一定要有一支以专职为骨干,专兼职结合、相对稳定的心理咨询师资队伍,并设有专门的心理辅导室。
他们不但要有对受挫学生的疏导感情、摆脱心理压力、减轻心理负担的能力,同时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了解学生产生挫折的心理根源,教给学生一些战胜挫折的方法,让他们学会宣泄不良情绪,学会自我调节,让学生尽快从挫折的阴影中走出来,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学校还要开设心理辅导课,通过专门训练培养青少年的耐挫力。
就是有目的地设置一些挫折情境对抗性的竞赛活动等,给学生以真实的挫折体验,使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在活动的过程中给以指导,增强学生对挫折的耐受力。
第五,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培养学生的耐挫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耐挫力,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有效配合,共同努力。
对学生进行耐挫力培养仅靠学校单方面显然是不够的,必须联合家庭、社会共同开展,这是对学生耐挫力培养的关键。
学校在学生耐挫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通过学校教育,增强学生不畏挫折的勇气和信心,培养学生“困难面前不低头,挫折之下不弯腰”的良好心理素质,学校还要积极主动地争取家长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帮助家长认识到培养学生耐挫力的重要,向家长介绍相关方法,使其配合学校开展工作。
在日本,耐挫教育被大力提倡。
规定每年都要举办“田间学校”“孤岛学校”,组织丰富多彩的夏令营活动,由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组织学生到艰苦的环境中去锻炼,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本领。
此外,家长和教师要降低对学生的期望值,要以心理学的知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生的期望与目标,避免在学习上给学生造成太大的心理压力。
社会媒体也应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氛围,要进一步净化社会风气。
学校要加强校风、班风和校园文化建设,树立良好的教风和学风,重视群体的力量,为消除学生的心理挫折提供良好的心理氛围与优良的学习环境。
青少年受挫后,总是伴随着消极的心理情绪,如果学生生活的群体中总是充满着友爱、和睦关怀和帮助的气氛,青少年就能感受到来自集体的爱,就会从中获得战胜挫折的力量。
因此,对青少年进行耐挫力的培养,只有三方团结合作,共同努力,才会让耐挫力培养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失败和挫折是人生的学校,它折磨人,也能考验人、教育人、锻炼人,使人学到许多终生有益的东西。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为使青少年将来更好地立足于社会,使中华民族稳定地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整个社会应共创“劳其筋骨”“苦其心志”的教育环境,让我们的青少年经受挫折教育,磨炼成长为21世纪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