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德育渗透教案 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初探
高中音乐教学中德育理念的渗透思路
高中音乐教学中德育理念的渗透思路法律法规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应该以德育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践行德育教育是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高中音乐教学中德育理念的渗透思路。
一、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习惯等诸多方面都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
高中音乐课程的学习环境需要创设一个安全、和谐、开放、互动的氛围。
教师可以利用各种适宜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礼仪和道德规范,了解如何与他人交流和互动,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明确德育目标和任务高中音乐教学的德育目标和任务又需要从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出发。
音乐教育德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素质、道德品质以及社会责任感。
对于高中音乐教师而言,除了在授课时关注音乐学科的教学,更应该要关注如何用音乐来培养学生的缺点,挖掘学生的优点,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他们的长处和自己的动力。
这样,学生就能在音乐学科中获得心理和德育的双重提升。
三、严谨的教学态度教师的态度、言行和习惯都会深刻地影响着学生。
因此,高中音乐教师要具备严谨的教学态度,严格要求自己。
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发挥音乐在社会文化生活方面的作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音乐艺术,同时还要把道德的教育贯穿其中,使学生获得美的启示,发挥音乐精神在德育方面的作用。
四、鼓励开展各类文艺活动高中音乐教育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是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一种重要手段。
外出观影、参加音乐会、看展览、诵读经典,都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各种文化元素,引导学生审美意识的提高,升华学生精神追求。
通过各种文艺活动,让学生在欣赏、创作、演讲等过程中,思想趋向健康,形成纯洁的心态,从而让学生受益终身,同时更加有助于中学生的通识文化,进一步明确学科培养的目标。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德育渗透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音乐教学不仅仅是教授技巧和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道德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德育渗透的定义和意义、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式与方法、德育渗透对学生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浅谈,以期为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一、德育渗透的定义和意义二、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式与方法1. 案例教育法在音乐教学中,可以通过引用音乐作品中的一些故事或事件,与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引导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民族精神、人文情怀、道德品质等。
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某位音乐家的故事,让学生了解音乐家不仅仅是技术的创造者,更是人格的升华者,激发学生对音乐教学的兴趣和对音乐家的尊重。
2. 观摩学习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音乐会、音乐剧、音乐展览等活动,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对人情感和品德的熏陶,使学生通过观摩学习,感受音乐教育对品德的影响。
3. 氛围营造在音乐教学中,可以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美好、纯洁的情感和品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可以在音乐课堂上播放一些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品格修养。
4. 自主探究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开展音乐作品的创作和表演,让学生通过音乐的创作和表演,感受音乐对人情感和品德的熏陶,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德育渗透对学生的影响德育渗透对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升情感修养2. 塑造品德风范3. 促进全面发展德育渗透通过音乐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技能和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品德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1. 引言1.1 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重要性通过音乐教学,学生可以学会感恩、感激,学会团结、合作,学会尊重、理解。
德育渗透在音乐教学中的实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更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借助音乐教学传递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在音乐的世界里感受到真善美的力量,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德育渗透对音乐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深化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他们的审美修养,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需要持续加强,让学生在音乐的世界中获得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我们可以培养出更多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和健康人格的优秀学生,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2. 正文2.1 音乐教学与德育的关系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音乐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力量,更能够通过音乐作品中传递的正能量,引导学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音乐教学与德育密不可分,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2.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道德修养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高度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的音乐作品进行传授和演绎,引导学生从中感受美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
通过学习音乐作品的背景故事和创作背景,学生还能够理解音乐作品背后的情感和意义,从而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道德修养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养,还可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自我提升。
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道德修养,对于实现德育与音乐教学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可以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实现德育与音乐教学的良性互动和双向促进。
2.3 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实践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实践包括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方法,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高中音乐教学中德育理念的渗透思路
高中音乐教学中德育理念的渗透思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德育理念在教育领域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德育理念的渗透也显得尤为重要。
高中音乐教学不仅是要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更要通过音乐教学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文将围绕着高中音乐教学中德育理念的渗透思路展开探讨。
一、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修养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它不仅仅是一种声音的组合,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审美的体验。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让学生从中感受到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修养。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例如合唱、合奏等,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所带来的愉悦和美好,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二、音乐教学中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管理能力音乐是一种富有情感表达的艺术形式,它可以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音乐作品的欣赏和表演来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丰富情感表达的音乐作品,让学生通过欣赏和表演来体验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并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学生对情感的认知和体验。
音乐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情感管理能力,通过音乐的表演和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解决情感问题,提升情感管理能力。
三、音乐教学中倡导团队合作和个性发展音乐是一种集体活动,它需要团队合作和协作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合唱、合奏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排练,让学生学会倾听、配合和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音乐教学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发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展现个性魅力,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四、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音乐创作和表演是一项需要不断挑战自我的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
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探索
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探索引言:音乐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文化。
它不仅仅是一种音调的组合,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在中学音乐教学中,除了传授乐理知识和技能外,渗透德育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情感素养。
本文将就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探索进行探讨。
一、音乐教学与德育教育的结合中学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的过程。
音乐教学与德育教育的结合是十分自然的。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表演、合唱等形式来展现自己,这需要学生具备团队合作和相互尊重的精神。
学习音乐也需要学生具备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对于美的追求。
这些都是德育教育所追求的素质。
二、音乐教学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能够唤起人的情感共鸣。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音乐作品的赏析和演奏来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学习一首悲伤的曲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曲子表达的情感内涵,让学生感受人生百态中的悲欢离合。
这样的情感体验将有助于学生的情感世界的丰富和情感态度的塑造。
这种情感体验也是德育教育的一部分,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智慧和情感稳定。
三、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音乐是一门艺术,它要求人们有一种积极的审美态度。
中学音乐教学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
在音乐课上,学生不仅要学会欣赏音乐作品,还要学会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
音乐作品不仅仅是一种美的呈现,更是一种思想和文化的体现。
在评价一首音乐作品时,学生需要考虑到音乐的艺术特点、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
这种审美情操不仅仅是对音乐的理解,更是一种对人生和社会的审美态度的培养。
学生通过音乐的审美教育,将有助于他们形成科学、严谨、辩证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操。
五、音乐教学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音乐是一种文化的体现,通过音乐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音乐课上,教师可以通过音乐作品的介绍,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所反映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
高中语文德育渗透教案
高中语文德育渗透教案【篇一: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高一语文组曾韬德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其途径有多种,而在语文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德育,不失为一条事半功倍的途径。
韩愈有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教书育人,自古迄今都是为人师者的天职。
而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把语文知识的传授、语文能力的培养与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的教育和熏陶有机地结合起来,实乃当前教学改革、推行素质教育之必需。
鉴于此,我们要根据语文教材以形感人、以情动人的特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客观事物的正确观点和态度的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的激发、意志品质的砥砺、道德情操的陶冶等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把思想教育适时适度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以收到春风化雨、潜移默化之效果,使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良好的道德、思想、情操的渐染,从而成为“四有”新人。
本文拟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问题:(一)渗透内容;(二)渗透途径。
一、渗透内容古人云:“文以载道。
”文章是用来表达感情、阐明观点的,因此,“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通过这些文章,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领略名山大川、鉴赏历史文化、追寻伟人业绩、领悟人生真谛、激发爱国情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一)爱国主义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1、让学生了解悠久的历史、璀璨的传统文化,明确中华文明不仅对东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为整个人类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激发学生热爱伟大文明古国的思想感情。
如讲授《内蒙访古》,让学生了解横亘我国北方的万里长城,是古代规模最大的防御建筑工程;学习《张衡传》,使学生知晓候风地动仪比欧洲的地动仪要早1700多年,由此再联想到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于人类文明而做出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和勤劳勇敢智慧的人民的优秀品质,激起学生对祖国的锦绣山河、对劳动和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高中音乐教学中德育理念的渗透思路
高中音乐教学中德育理念的渗透思路音乐教学一向被视为一门重视德育教育的课程,其在高中阶段更是如此。
高中音乐教学不仅仅是在传授学生音乐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引导他们正确对待音乐艺术并且在音乐学习中获得美德的熏陶。
本文将从音乐教学中德育理念的渗透思路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更好地发挥音乐教学在高中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高中音乐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在音乐教学中,合唱团、管乐队等集体性的音乐活动是必不可少的,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锻炼音乐表现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在学生参与合唱团或者管乐队的过程中,他们需要磨合配合、相互信任,学会服从集体、各司其职,这些都是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过程。
在音乐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在展示自己的表演技能,更需要在团队中扮演一个团员的角色,学会关注他人、关心集体,培养社会责任感。
音乐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团队性音乐活动,引导学生协同合作,使他们在音乐表演中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高中音乐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
音乐是一种文化载体,它承载着民族文化和人类情感的精华。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传授学生音乐和文化知识,培养他们对音乐文化的热爱和理解,引导他们用音乐的方式感受和表达人生的价值和情感。
音乐教师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教导他们如何用音乐的形式表达对美的追求和对善的向往,让他们在音乐中感受道德情操的熏陶和启迪。
通过音乐教学,学生不仅仅在审美上得到了提升,更重要的是在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上获得了熏陶,成为一个具有高尚情操和良好道德的人。
这样,德育理念将深入融入到音乐教学的方方面面,成为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高中音乐教学中德育理念的渗透思路是多方面的,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情感体验,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
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摘要:德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紧紧抓住这一根本,造就培养四有人才。
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之一,通过各种音乐活动能使学生感受到高尚的审美情趣,通过音乐欣赏能使学生感受到强烈的爱国情怀,感受真、善、美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可轻视的作用,这远比空洞的说教效果来得好!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艺术,特别是音乐,道德内容是其灵魂,是其存在的意义。
”学校音乐课的一切形式都应当旨在发展、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形成他们的世界观,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
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教师如何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性,深入挖掘旋律、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要素,将德育教育有机地渗透于音乐教学之中呢?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德育渗透一、融德育于音乐作品的鉴赏之中音乐鉴赏是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借助多媒体等手段来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
音乐课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课是培养学生正确审美的有效手段。
在课堂上,美的典型,美的语言等,把作品中的真、善、美传递给学生,去营造轻松和谐的气氛。
音乐是非语义性,非具象性的艺术,它不可能像文学作品那样用文字写具体的情节故事和刻划人物的内心活动。
学生欣赏音乐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音乐表达的情感和学生心中潜在的感情相互交融产生共鸣,并由此获得美的享受。
在欣赏《祖国颂》(乔羽词、刘炽曲)的教学中,我首先讲解分析作者创作的背景,在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然后欣赏。
欣赏之后分析旋律、曲式、让学生用心去体会祖国壮丽山川、人民建设祖国无比兴奋喜悦的心情。
富有特色的曲调展现了祖国大地一派丰收的景象,赞美了祖国各地工农业生产蒸蒸日上的情景,充满了民族自豪感,反映了人民对祖国繁荣昌盛的期盼与歌颂。
再让学生联系实际,讨论自己身边的发展变化,使空洞的情感油然而生到了具体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受到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高中音乐教学中德育理念的渗透思路
高中音乐教学中德育理念的渗透思路高中音乐教学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品格、价值观,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要积极培育学生的德育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音乐教学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
一、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音乐艺术高中音乐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音乐艺术。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交流,学生通过音乐的欣赏、表演和创作,可以体验到丰富的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情趣和审美情趣。
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内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敏感性和感知能力。
教师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音乐艺术,使他们在音乐的世界里领略到美的魅力,感受到人文精神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感。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高中音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
音乐是一种集体艺术,学生在音乐教学中需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音乐表演和创作。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学会与他人合作,克服个人主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可以通过合唱、乐队、合奏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倾听、包容,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通过合作音乐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人格魅力和社交能力。
三、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高中音乐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音乐是一种艺术创造,学生在音乐教学中需要进行音乐的创作和表演,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音乐的创造性和创新性,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创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音乐创作比赛、音乐作品欣赏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音乐的创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高中音乐教学中德育理念的渗透思路
高中音乐教学中德育理念的渗透思路1. 引言1.1 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要性音乐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合唱、乐团等音乐集体活动中,学生需要互相配合、协作,才能达到和谐的音乐效果。
这种团队合作精神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的是价值观引导,通过音乐作品的欣赏和解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德育在其中的价值也是无法替代的。
1.2 德育在音乐教学中的价值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德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音乐教育既是一种艺术教育,更是一种德育教育。
德育在音乐教学中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音乐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自我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的发展。
在音乐创作和表演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情感状态,加深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沟通能力。
德育在音乐教学中的价值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自我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的发展,还在于引导学生思考人生道德与人生哲学。
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人生智慧的表达方式,德育理念的渗透必将使音乐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2. 正文2.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可以帮助他们提升对美的追求和欣赏能力。
学习音乐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愉悦和美好,激发他们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通过学习音乐,学生可以体会到美与和谐的关系,进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对美的追求和欣赏。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激发他们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帮助他们培养对美的追求和欣赏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高中音乐教学可以更好地实现德育理念的渗透,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水平。
2.2 促进学生自我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的发展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指导学生理解不同音乐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情绪,从而启发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浅谈德育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
(下转第19页)既然说要在音乐课上渗透进德育的成分,那么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将德育教学渗透到音乐讲授中呢?作为音乐老师,需要一点点去探索去发现,本论文仅提供一点教学的意见来供老师参考,希望能够对教学有所帮助。
一、音乐的作品鉴赏时渗透进德育成分何为音乐鉴赏?音乐鉴赏就是以倾听或者以多媒体为载体对音乐进行领悟,产生情绪并得到精神上共鸣的一个过程。
在高中繁忙的学习环境下,音乐课教学往往能给学生带来放松和共鸣,使学生忘记学习的烦恼,高中的音乐的教学也是美育的一个很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音乐作品中蕴含了真、善、美,把这些因素成功传递给学生有利于打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音乐鉴赏的过程也是学生对音乐中所表达情感进行感悟产生共鸣的过程,老师再对音乐中的旋律进行分析,讲述音乐的创作背景,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带着感情去阅读,去感受,对于学生德育的培养就一定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老师在进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音乐鉴赏时,有这样一句“我是西湖的碧波,倒映你的婀娜;我是飞天的壁画,美丽你的传说;我是黄河的瀑布,展现你的气魄;我是长城的砖石,筑起你的巍峨。
”老师让学生在聆听过程中用多媒体播放西湖,壁画,黄河、瀑布的一些图片,让学生在图片中感受祖国的山水,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从而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操。
再有就是《水手》,水手是一首流行了很长时间的歌曲,高中生可能都会唱一些,其中高潮的几句“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
在播放这首音乐时,老师可以把作者的背景讲述给学生,顺带着给学生播放水手在大海中航行的小视频,让学生去感受那种不怕风雨的打击,努力向前的精神,对于这些没有经受过什么挫折的高中生来讲,也能够培养他们不怕苦,勇往直前的精神,对于以后会遇到的挫折,提前进行了心灵的洗涤。
二、从词曲着手,滋润学生的心灵大多数音乐的抒情歌曲都比较优美,老师可以在抒情歌曲的讲述中将那些优美的词汇让学生抄下来慢慢体会其中的含义,去感受作者写这段词时的思想情感。
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教育研究
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教育研究1 在教学中以理解尊重为基础,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理解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特别是针对学生的心理实际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使他们保持一个正常的心态。
特别是对那些刚入学的高中生,他们的思想相对较幼稚,要逐步转变他们的思想,使他们有个新的起点。
在音乐鉴赏课中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在恰当的时机给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只有情理结合才能打动人、说服人。
基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也就是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需求,但尊重是相互的。
学生是有自己思想和行动自由的独立个体,被平等对待是一大愿望,能得到老师的尊重对学生是极大的精神激励。
在我们合肥一中每年新高一的学生全部都参加国庆大合唱歌咏比赛,在歌曲的选择上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参赛的每个团队都是由两个班级组成,每次比赛将近二十个团队,设立的奖项是一等奖两名、二等奖四名、三等奖六名。
另外还设最佳创意奖一名、精神文明奖一名、优秀组织奖四名,虽然只是一部分团队能获奖,但每班的孩子都非常积极踊跃,两个班不仅要求同唱一首歌,并且服装也要求统一(歌曲和服装的选择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这就要求每位学生要有团队意识,每年合肥一中的新生国庆合唱有益于促进学生团队意识、集体主义的培育。
有利于形成具有统一意志和共同感情的团结集体,有利于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协调一致的集体主义精神。
2 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互相尊重的协作精神音乐在许多的情况下都是群体性的活动,如合唱、合奏、齐唱、齐奏、群舞等。
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的人际交流。
他有助于学生养成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协作精神,更有助于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锻炼和发展。
评价的过程,能够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探究音乐的态度与创编能力,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理解以及审美情趣的形成等,并且通过師生评、生生评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的兴趣,对美的追求。
高中音乐教学中德育理念的渗透思路
高中音乐教学中德育理念的渗透思路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音乐这门学科得到了高度重视。
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不仅能够陶冶学生情操,缓解学生学习压力,还是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德育属于主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方式,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正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将德育教育融入其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本文首先分析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意义,针对实际情况融入德育教育,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高中音乐;德育教育;渗透策略1.创新高中音乐教学模式的意义1.丰富学生情感体验高中音乐教材当中包含丰富的情感价值,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具有重要作用,还能够陶冶学生的艺术内涵。
归其根本,音乐属于一门情感教育学科,这一阶段的学生受年龄因素的影响,生理、心理变化较大,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内心情感与情绪也逐渐丰富,形成自身独有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因此,开展高中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能够将情感作为导向,激发学生的潜在情感,学生通过学习音乐知识内容,寄托与宣泄自身情感,在不断调整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1.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音乐教师由以往的主导者向引导者与组织者过渡,开展教学活动时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性格特点,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于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内在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应结合时代的发展做到与时俱进,满足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创设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学生感受与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实现音乐教学创新的目的。
1.现阶段高中音乐教学存在的不足1.缺乏师资力量现阶段的高中,尤其是农村和偏远地区,音乐这门学科并没有得到高度重视,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严重缺乏。
高中音乐课堂渗透德育的方法初探
高中音乐课堂渗透德育的方法初探作者:李青云来源:《师道(教研)》2022年第07期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树立,促使高中音乐教学改革成为必然。
作为学校德育工作推进的重要渠道之一,高中音乐教育与德育的融合迫在眉睫。
合理地将德育渗透于音乐课堂中,不仅能够升华学生情操品位、内化音乐技巧知识,还能进一步促进学生正确树立三观,并为其品德素养发展创设理想契机。
鉴于此,本文积极探索德育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的方法。
一、歌词创作,渗透感恩教育教师可以歌词创作为切入点,结合教学内容营造德育氛围,引导学生在创作歌词的过程中激发感恩之心。
例如教学《常回家看看》时,教师带领学生赏析歌曲后,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感想、感悟创作关于该主题的歌词。
学生怀揣感恩的心情加入到歌词创作中,创作完成后,教师可随机挑选学生上台分享,如“母爱如酒,饮后化为相思,您的每一次问安与想念,都化作暖流流淌在我心中”“挚爱藏于心、流露于自然,付出不求回报,感谢藏于心间”等,每一句歌词都能体现学生的真情流露。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创作,既可巩固学生音乐知识,也能实现将德育融入音乐课堂的目标,进而培养学生的创作力、想象力。
二、音乐赏析,渗透爱国教育教师应秉持艺术教育服务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原则,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将爱国教育融入音乐课堂中,帮助学生加深音乐作品感悟,激发他们的爱国意识。
例如在教学《我爱你中国》时,学生赏析歌曲后脑海中会不自觉形成一幅大好山河、壮丽宏伟的景象。
再如教学《黄河大合唱》时,学生能够感受到黄河的汹涌澎湃,并从中感悟中华儿女不愿为奴、振兴中华的精神。
赏析后可让学生以随笔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歌曲的感想,探讨歌曲中蕴含的精神与价值,强化学生写作能力,引导学生表达情感,激发他们的爱国意识与情怀。
三、音乐品味,渗透传统文化教育高中音乐教材中蕴含丰富的正向、积极作品,这也是音乐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关键所在。
而要进一步促进德育在音乐教学中的全面渗透,除有效挖掘教材的德育元素之外,还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拓展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在观看作品过程中提升自身品德素养。
以音育德以乐化人——论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以音育德以乐化人——论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摘要:在当今社会,德育教育已经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阶段。
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情感表达能力、爱国情怀、团结协作精神和良好品德等方面,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中音乐;德育教学;探究策略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体系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化。
音乐教育作为高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之外,还承担着更为重要的德育责任。
音乐是一种情感表达的艺术形式,通过音乐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体验和表达情感,同时渗透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本文将从高中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方法和建议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高中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一)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音乐教育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音乐教育具有愉悦性、情感性和审美性等特点,能够通过音乐欣赏、演奏、创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和表达情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际交往。
同时,音乐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能够通过音乐作品、音乐活动等方式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它通过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节奏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这种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欣赏音乐,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美好,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音乐是一种情感表达的艺术形式,它可以通过不同的音乐形式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思想。
探析高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基本策略
探析高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基本策略概要:教师的使命不仅是教书,更要育人。
在音乐教学中充实渗入德育教育,充实正视德育教育是每一位音乐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的目的不是把学生培育成为音乐家,而是经由过程音乐这种非凡的形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学生的情操,培育学生的优良品质,使其身心获得健康的成长。
音乐教材中,不少作品具有浓密的时代信息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不美观和世界不美观可起到积极的指导浸染。
如教师在教唱革命历史歌曲《义勇军进行曲》时,可以指导学生感应感染那激情彭湃的歌词和跌荡放诞升沉的旋律,使他们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烈士前仆后继用生命换来的。
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再如教唱《歌唱祖国》、《我的祖国》等歌曲时,在雄壮、抒情、美妙的旋律里,使中学生体味祖国山河的绚丽,人平易近的勤恳勇敢,唤起他们报效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培育他们爱祖国、爱人平易近的深挚激情。
然而,这些丰硕的德育内在和深刻的哲理都需要教师在备课时首先去发现、理解和挖掘,然后教给学生,经由过程活跃的音乐形象,动之以情,晓知以理,不竭培育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充分利用学科特点,以“美”感染学生音乐课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课是培养学生正确审美的有效手段。
在课堂上,我们通过美的典型,美的语言等,把作品中的真、善、美传递给学生,去营造轻松和谐的气氛。
音乐是非语义性,非具象性的艺术,它不可能像文学作品那样用文字写具体的情节故事和刻划人物的内心活动。
学生欣赏音乐的过程就情感体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音乐表达的感情和学生心中潜在的感情相互交融产生共鸣,并由此获得美的享受。
如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有的学生认为从个人的生活道路去想象,从中悟出“要做生活的强者,与生命之神去拼搏抗争,直到驶向幸福的彼岸”。
也有的学生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去想象:“革命阶级要战胜反动阶段,必须通过艰苦的斗争,战胜各种黑暗势力,最终取得胜利,走向光明”。
普通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20-06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科教园地普通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孙京波(山东省海阳市第四中学,山东海阳265100)摘要:音乐教育是实施德育的主要领域之一,对于促进学生全面的、有个性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小学音乐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也明确提出了德育教育的具体要求,因此德育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成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普通高中;音乐教学;德育渗透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7-0241-01一、前言音乐是人类最具普遍性和感染性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音乐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容和人文内涵。
高中阶段是学生基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音乐作为普通高中美育基本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性质体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服务,对于促进学生全面的、有个性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音乐学科实施德育主要通过聆听、鉴赏、实践与创造音乐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兴趣、实践能力及创造精神。
那么在具体的普通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二、课堂教学是高中音乐学科在德育教育渗透中的主要阵地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
“以美育人”的思想取向渗透在音乐教育的整个过程与每一环节。
音乐教育应“寓教于美”“寓教于乐”“寓教于悦”,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要时刻把握课堂主阵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进行德育渗透。
音乐课程各模块教学,通过聆听、歌唱、演奏、编创及综合艺术表演等多种实践活动得以实施,随时进行德育渗透。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而培养对对人类、自然以及一切美好事物的关爱之情,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
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高中音乐作为高中阶段教学大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独特的学科价值。
音乐教学既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又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品德与思想。
音乐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艺术,是艺术性与思想性结合极强的学科。
音乐教师教学时要加强德育渗透,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接受更好的音乐教育。
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教学见解。
一、创新德育教育方法创新教学是高中音乐教育德育功能得以实现的关键点。
教师在音乐德育教育教学中要适当加入时代元素,使德育教育具有现实意义以及教育意义,将内涵丰富的音乐作品作为教学的第一题材展示给学生。
例如,音乐教师可以把《龙的传人》这类歌曲引入教学中,既能体现时代特征,又有利于教育学生。
此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展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民族音乐作品体现出的是对本民族的深厚情谊,因此音乐教学也要给予民族音乐更多的关注,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民族意识,加强各民族间的和谐、团结。
这一点也是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另外,教师还可将音乐疗法融入到音乐教育之中。
这里的音乐疗法主要指的是通过音乐来陶冶学生的情操,改善学生的心理环境,逐渐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宽容友好以及乐于助人的美好精神品格。
二、融德育于音乐知识技能的运用之中音乐知识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要途径之一,技能教学则是发展学生思维以及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知识和技能运用中从听觉与触角等方面的感受渗透德育教育,这也是实现音乐教育的重要方面。
例如,在进行“声部合唱训练”中,很多学生对声部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声部高不可攀,在学习时产生畏难的心理。
这个时候,需要教师及时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耐心与恒心。
演唱时可以遵循着先慢后快、先分后合、先易后难的原则。
当学生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后,教师可以严格要求学生做到音乐统一,节奏一致,要控制呼吸,在演唱自己声部的时候,还要兼顾到其他声部,引导他们去倾听合唱效果是否和谐优美,大家再一起努力克服其中的不足之处,有利于保持变化中的统一、分散中的集中以及层次的分明,还有学生之间的有效配合。
高中音乐教学的德育渗透教育-精品文档
高中音乐教学的德育渗透教育一、导言入课的开始互动设计导言入课就是根据新课内容,运用具有准确性、简洁性、生动性、流畅性、情感性的语言直接导入新课。
如:在欣赏红色的记忆――《我爱你中国》一课中,有学生主持人就是这样导入的“《我爱你中国》是电影《海外赤子》主题歌,由瞿琮作词,郑秋枫作曲,叶佩英演唱。
1979年由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海外赤子》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七十年代末随着电影《海外赤子》的播映,叶佩英演唱的插曲《我爱你,中国》迅速传遍神州大地。
叶佩英说:“我到许多国家演出过,每个地方的华人都要求我唱《我爱你,中国》。
台下他们边听边流泪;台上我边唱边流泪。
游子心中常想娘,我深知这种思念是魂牵梦绕,越来越长。
”这位从马来西亚归来的海外赤子,将她对祖国的一片赤诚和热爱倾注在深情的歌声中,打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
今天这节课就请同学们随着这美妙的旋律,一同走进红色的记忆――《我爱你中国》。
歌词本来就简洁、明了、优美。
我认为这就是导言入课的艺术使命。
二、故事入课的开始设计在欣赏作品《1812序曲》的教学中,笔者是这样设计导入的:以音乐故事《柴可夫斯基》为例:播放俄罗斯民间音乐,(学生主持人配乐讲述)虽然我们的眼睛并没有像在电影院看电影那样有视觉感受,但音乐却在我们的脑海里勾画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圣彼得堡寒冷的冬天,白雪覆盖着的大街上渺无人烟,只有偶尔走过的一队士兵押着被流放的几个犯人,周围的一切似乎都冻结了……三、诗词入课开始设计欣赏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这一课时,首先学生齐声背诵唐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然后笔者引入导言:“古往今来多少人歌颂过黄河的壮观、险峻与雄奇。
黄河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我们民族的发祥地,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欣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以黄河为背景谱写的民族战歌――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
”四、图画入课开始设计通过图画来导入新课,不但能在直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促使他们积极思维和想象,帮助学生借用图画的直观性来了解音乐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德育渗透教案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初探
高中音乐课为学生提供的审美对象,主要是以教材形式出现的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
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老师应该是美的化身,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老师应该是育人的使者。
音乐教学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与美育之中。
因此,笔者在多年来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利用音乐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树立德育意识,歌曲中渗透德育
作为美育教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具有的独特的育人功能,它对于陶冶情操、修养品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
它的教育功能不是通过简单的说教,而是利用它那优美的旋律和充满激情的歌词对人施以美的教育。
如教学我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大型声乐曲《黄河大合唱》,可通过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表现《黄河大合唱》的雄伟气势,展现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使学生周身充溢着爱国主义的情感和“火”一般的激情;培养学生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力量。
如教唱《歌唱祖国》、《我的祖国》等歌曲,在雄壮、抒情、优美的旋律里,使中学生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人民的勤劳勇敢,唤起他们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培育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的深厚感情。
例如《铁蹄下的歌女》、《嘉陵江上》、《黄水谣》、《松花江上》这类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激情,使学生更深地了解了中华民族的近代历史及其伟大精神的内涵;《我爱你,中国》、《祖国颂》、《保卫黄河》、《长江之歌》、《歌唱祖国》、《祖国慈祥的母亲》、《我的祖国》、《在希望的田野上》、《党啊,亲爱的妈妈》
这类作品,主题明确,深情地倾诉着中华儿女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较高的艺术性。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理解歌词表达的思想内涵,通过精炼的语言、深刻的思想性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产生心灵的震颤。
之后,再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以及听赏磁带和VCD画面的展示,用音乐语言激发学生强烈的思想共鸣,从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升华对祖国爱的高度,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推陈出新,教学手段中渗透德育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美,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兴趣的支持下完成审美过程,同时积累审美经验,积累对音乐的感性认识,最后达到知美、懂美,并能创造美的境界,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一是结合教材讲音乐故事。
将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趣闻轶事,作品珍闻等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讲,在学生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如欣赏《二泉映月》,介绍瞎子阿炳的一生,以及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对乐曲的评价;这首乐曲应当跪着来听。
使学生了解新旧社会的巨大差别和阿炳艰辛却顽强的艺术生命,为我们瑰丽的民族文化遗产而骄傲。
二是进行创编竞赛。
根据教学要求、教学目标,适时组织学生进行节奏创编、律动创编、歌词创编等竞赛,实现思维、智慧上的碰撞。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是在器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是情感艺术,优秀的音乐作品总是具有很大的感染力。
如在教二胡独奏曲《光明行》时,教师通过讲述刘天华在演奏会上精彩的二胡表演,引得外国人赞不绝口的小故事,启发学生热爱和珍视我国民族音乐艺术遗产,并要努力继承和发扬光大。
在分析乐曲时,启发学生从激情而富有动感的旋律中,附点节奏的不断运用和二胡顿弓、连弓的不断变化中,想象出人们那种热情奔放、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体会到人们追求光明的迫切心情和强烈愿望,以及对生活及前途的乐观自信,使学生懂得少年儿童就像初升的太阳朝气勃勃,应该从小把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学生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听得津津有味,不知小觉中增
进了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和迷恋。
当然,这需要学生有顽强的学习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仅靠一点点聪明才智想获得成功是不可能的,要学生刻苦训练中锻炼意志,形成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
有效提高了音乐学科德育渗透的效率。
三、展示艺术气质,培养高尚情操。
音乐教育具有强大的艺术想象力、感染力,渗透思想教育寓于音乐艺术之中,激发学生情感,培养高尚情操,产生更有限的教育效果。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修养品行,培养高尚情操起到独特的作用。
音乐的变化与词义表达的感情变化有其独特性,如声韵运动的速度、力度、长短、音色上的律动性变化,正好与人感情上的喜、怒、哀、乐等复杂的情感变化相适应,声音的抑、扬、顿、挫、快、慢、强、弱都能表达感情的喜、怒、哀、乐,音乐作品恰恰是抓住这一规律来塑造艺术形象的,所以音乐易于表现和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例如在唱《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强调的“前进”,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它象征着中国人们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战斗步伐,表现了中华人民有着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前仆后继的大无畏精神,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达到了将德育教育渗透于音乐教学之中的目的。
因此在教学中为达到对学生施教的目的,提高学生认识的广度,达到精讲精学的效果,选歌时应尽可能选择各民族具有代表性的民歌进行施教。
如《茉莉花》、《牡丹江》、《牧歌》、《嘎达梅林》、《玛依拉》、《辽阔的草原》、《阿里山的姑娘》、《信天游》、《一杯酒》这类作品,形象生动,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学生虽略知一二,但通过歌曲教学、音乐语言的刻画,于无形中使学生对各民族的风土人情、语言特点、社会发展有了本质的认识,唤起了学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民族意识,从而激发了他们产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情感。
教师的课堂表现影响着学生情感的发展,教师的言行和表情,对学生的表扬批评等等都
对学生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教师整洁大方的衣着,自然端庄的教态,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富有激情的演唱,优美动听的琴声,准确娴熟的指挥,工整认真的板书都会影响着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
展示音乐教师的艺术气质,有序地领着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领悟艺术蕴含的人格真谛,不断给学生新的内容,使学生有新的发展。
教师与学生一起欢歌跳跃,建立师生能信赖的关系,让学生愿意与教师相处,用气质影响学生气质,去影响学生人格。
用艺术家的人格,塑造学生艺术追求的品质,激发学生内化品质,历练气质,锻造学生人格,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总之,音乐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艺术,是艺术性和思想性结合极强的学科。
作为一位音乐教师,应循循善诱,加强德育渗透,启迪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更好地接受音乐教育,让精神文明之花在艺术的土壤中开得更加灿烂!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