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普通化学第一章习题
《普通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普通化学第一章 习题答案1. 答案(1-)(2-)(3+)(4-)2. 答案(1c )(2d )(3a )(4d )(5abd )(6ad )(7d )(8d )3. 答案(1)燃烧前后系统的温度(2)水的质量和比热(3)弹式量热计热容4..答案:根据已知条件列式 K C g K g J g molg mol J b )35.29659.298](120918.4[5.0122100032261111-+⨯⋅⋅-=⨯⋅⋅⨯----- C b =849J.mol -15.答案:获得的肌肉活动的能量=kJ mol kJ mol g g8.17%3028201808.311=⨯⋅⨯⋅--6. 答案:设计一个循环 3× )(2)(32s Fe s O Fe →×3→)(243s O Fe )(3s FeO ×2(-58.6)+2(38.1)+6p q =3(-27.6) 17.166)1.38(2)6.58()6.27(3-⋅-=----=mol kJ q p7.答案:由已知可知 ΔH=39.2 kJ.mol -1 ΔH=ΔU+Δ(PV )=ΔU+P ΔVw ‘=-P ΔV= -1×R ×T = -8.314×351J = -2.9kJ ΔU=ΔH-P ΔV=39.2-2.9=36.3kJ8.下列以应(或过程)的q p 与q v 有区别吗? 简单说明。
(1)2.00mol NH 4HS 的分解NH 4HS(s) NH 3(g)+H 2S(g) (2)生成1.00mol 的HCl H 2(g)+Cl 2(g) 2HCl(g) (3)5.00 mol CO 2(s)(干冰)的升华CO 2(s)CO 2(g) (4)沉淀出2.00mol AgCl(s) AgNO 3(aq)+NaCl(aq) AgCl(s)+NaNO 3(aq)9.答案:ΔU-ΔH= -Δ(PV )=-Δn g RT (Δn g 为反应发生变化时气体物质的量的变化) (1)ΔU-ΔH=-2×(2-0)×8.314×298.15/1000= - 9.9kJ(2)ΔU-ΔH=-2×(2-2)×R ×T= 0(3)ΔU-ΔH=-5×(1-0)×8.314×(273.15-78)/1000= -8.11kJ (4)ΔU-ΔH=-2×(0-0)×R ×T= 010.(1)4NH 3(g)+3O 2(g) = 2N 2(g) +6H 2O(l) 答案 -1530.5kJ.mol -1(2)C 2H 2(g) + H 2(g) = C 2H 4(g) 答案 -174.47kJ.mol -1 (3)NH 3(g) +稀盐酸 答案 -86.32kJ.mol -1 写出离子反应式。
同济大学普通化学第一章、二章习题答案(详细)
∴fG (298k, CO2(g) ) = 1/3 )kJmol1=kJmol1
19.解6CO2(g)+ 6H2O(l)==C6H12O6(s)+ 6O2(g)
fG (298k)kJmol10
∴rG (298k)=[( 6 ) ( 6 ) ]kJmol1=kJmol1>0
∴lnK(500k)= = =
∴K(500k) =1010
解法二:
∵ ln =
= =
∴ =10-7
∴K(500k) =10-7K(298k)=10-7(1016) =1010
23.解:N2(g) +3H2(g) ==2NH3(g)
fH (298k)/ kJmol100
S (298k)/ Jmol1k1
∴rG (298k)=[(2(2] kJmol1=kJmol1>0
∴此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21.解 (1)MgCO3(s) ==MgO(s)+CO2(g)
fH (298k)/ kJmol1
S (298k)/ Jmol1k1
fG (298k) /kJmol1
∴rH (298k)=[+((]=kJmol1
∴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25.解: 平衡反应2SO2(g)+O2(g)2SO3(g)
= ( )Jmol1k1=Jmol1k1
18.解:2Fe2O3(s) + 3C (s ,石墨)==4 Fe (s) + 3 CO2(g)
fH (298k)/ kJmol1
S (298k)/ Jmol1k1
fG (298k)/ kJmol1
普通化学第一章检测题及答案
普通化学第一章(化学热力学基础)模拟试题1.填空题(1)物理量Q(热量)、T(热力学温度)、V(系统体积)、W(功),其中属于状态函数的是;与过程有关的量是。
(2)QV = △U 的应用条件是;;。
(3)在封闭体系中,公式△H = QP的适用条件是。
(4)已知CO2(g)的△fHmθ(298.15K)= -394 kJ/mol,CO2(g)= C(石墨)+O2(g)反应的△fHm(298.15K)为kJ/mol(5)已知反应C(石墨)+ O2(g)= CO2(g),△rHmθ(298.15 K)=-394 kJ·mol和C(金刚石)+O2(g)= CO2 (g),△rHmθ(298.15 K)= -396 kJ·mol问金刚石的△fHmθ(298.15 K)= kJ/mol。
(6)纯物质完美晶体,在时熵值为零。
(7)液态苯气化为气态苯的过程△rS 值,气体在催化剂上吸附过程△rS值。
(8)某放热反应的 B v>0,则在升高温度(p不变)时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为;在增大压力(T不变)时平衡移动方向;加入隋性气体(T,p 不变)时平衡移动方向是。
(9)两个体积相同、温度相等的球形容器中,装有同一种气体,当连接两容器的活塞打开时,△S值。
(10)理想气体的吉布斯函数(G )在向真空膨胀时。
(11)在恒温恒压下,化学反应的△rHm -T△rSm > 0,则反应。
(12)熵减小的反应在低温下可自动进行,此反应的△rHm 。
(13)在等温等压条件下,某反应的Kθ=1,则△rGmθ的值为。
(14)在等温下,若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其平衡常数。
(15)温度T时,在抽空的容器中发生下面的分解反应:NH4HS(s) NH3(g) +H2S(g),测得此平衡体系的总压力为p,则平衡常数Kθ的表达式为。
(16)在恒温恒压下,化学反应的△rHm= T△rSm,则化学反应。
2.选择题(1)内能是体系的状态函数,若某一体系从一始态出发经过一循环过程又回到始态,则体系内能的增量是()。
普通化学习题册答案
精品文档第1章热化学与能源一、判断题:×)(更多的热量。
物1、热的体比冷的物体含有√)(一2、热是种传递中的能量。
×)(个3、同一体系同一状态可能有多热力学能。
×)(应热。
等4、体系的焓值于恒压反×()于稳5、最定单质的焓值等零。
×)为负值。
(摩的C6、由于CaO分解是吸热,所以它的标准尔生成焓3×)于体系的热量(等体7、系的焓×)(、实验测定得到的反应热数据都是恒压反应热。
8二、计算题:1、某汽缸中有气体1.20L,在97.3 kPa下气体从环境中吸收了800J的热量后,在恒压下体积膨胀到1.50L,试计算系统的内能变化ΔU。
ΔU = q + w = q –pΔV3 -310(1.50 - 1.20) 10×= 800 –97.3×= 770 J、根据ΔHH(298K ) 是多少:的值,计算下列反应的Δmf rm(1)4NH(g)+ 3 O(g)= ΘΘ22N(g)+ 6 HO(g);23224NH(g)+ 3 O = 2N + 6 HO(g)22 32Θ-1ΔH- 46.11 0 0 - 241.818/ kJ·mol mf Θ -1ΔH molkJ·×(- 46.11) = -1266 = 6×(- 241.818)- 4mr (2)CH(g) + HO(g)= CO(g)+ 3 H(g)。
224Θ -1ΔH molkJ206 ·= mr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第2章一、判断题:×)(1、放热反应均是自发反应。
×)(2、ΔS为负值的反应均不能自发进行。
√)(3、冰在室温下自动融化成水,是熵增加起了主要作用。
×ΘΘ(),所以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
4、因为?G= -RTlnK T ×)(5、质量作用定律适用于任何化学反应。
同济大学普通化学第一章
0 B B
B
23
二、 能量守恒——热力学第一定律
1、热力学能(内能)
热力学能(内能)——体系内部能量的总和。
• 构成:分子的平动能、转动能,分子间势能、电 子运动能、核能等。
• 是一种热力学状态函数 • 无法知道他的绝对值,但过程中的变化值却是可 以测量的。
24
2、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11
六、相与界面 体系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部分称为相 (phase )。将相与相分隔开来的部分称为 相界面 (简 称为界面,interface)。 相与相之间在指定的条件下具有明确的界面,在界 面两边体系的性质会有突跃变化。处于界面上的原子 或分子的受力情况与相内部的不同,往往存在剩余引 力,具有界面能。一般来说,体系中存在的界面越多, 能量就会越高,体系也会越不稳定。
101.328kPa 328 K
恒 压
101.325 kPa 278 K
恒 压
8
五、热和功 当体系的状态发生变化时,体系与环境之间必然伴随 着能量的交换,其交换形式可概括为“热”和“功”两 种。 体系与环境之间因温度的不同而交换或传递的能量称 为热(heat)。热的常用符号为Q。 除了热以外的一切交换或传递的能量都称为功 (work)。功的常用符号为W。
6
四、过程与途径
过程:体系从始态到终态变化的经过。
途径:完成这一变化经过的具体步骤、路线。
过程可分为:恒温过程、恒压过程、恒容过 程、绝热过程等。
7
101.325 kPa 恒温 278 K
80 kPa 278 K
恒压
80 kPa 328 K
恒 压
101.325 kPa 298 K
恒 温 恒压过程
《普通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普通化学第一章习题答案1. 答案1-2-34- 2. 答案1c2d3a4d5abd6ad7d8d 3. 答案1燃烧前后系统的温度2水的质量和比热3弹式量热计热容4..答案根据已知条件列式KCgKgJgmolgmolJb35.29659.298120918.45.0122100032261111 Cb849J.mol-1 5.答案获得的肌肉活动的能量kJmolkJmolgg8.173028201808.311 6. 答案设计一个循环3×232sFesOFe×3 243sOFe3sFeO×2 -58.6238.16pq3-27.6 17.1661.3826.586.273molkJqp 7.答案由已知可知ΔH39.2 kJ.mol-1 ΔHΔUΔPVΔUPΔV w‘-PΔV -1×R×T -8.314×351J -2.9kJ ΔUΔH-PΔV39.2-2.936.3kJ 8.下列以应或过程的qp与qv有区别吗简单说明。
12.00mol NH4HS的分解NH4HSs NH3gH2Sg 2生成1.00mol的HCl H2gCl2g 2HClg 35.00 mol CO2s干冰的升华CO2s CO2g 4沉淀出2.00mol AgCls AgNO3aqNaClaq AgClsNaNO3aq 9.答案ΔU-ΔH -ΔPV-ΔngRT Δng为反应发生变化时气体物质的量的变化1ΔU-ΔH-2×2-0×8.314×298.15/1000 - 9.9kJ 2ΔU-ΔH-2×2-2×R×T 03ΔU-ΔH-5×1-0×8.314×273.15-78/1000 -8.11kJ 4ΔU-ΔH-2×0-0×R×T 010.14NH3g3O2g 2N2g 6H2Ol 答案-1530.5kJ.mol-1 2C2H2g H2g C2H4g 答案-174.47kJ.mol-1 3NH3g 稀盐酸答案-86.32kJ.mol-1 写出离子反应式。
上海同济大学实验学校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阶段练习(培优专题)
一、选择题1.Na 2Sx 在碱性条件下可被NaClO 氧化为Na 2SO 4,而NaClO 被还原为NaCl ,若反应中Na 2S x 与NaClO 的个数比为1:16,则x 值为 A .2 B .3C .4D .5答案:D 【详解】S 元素化合价反应前为-2x ,反应后为+6价,化合价升高,1 mol Na 2Sx 失去电子x×(6+2x) mol=(6x+2) mol ,Cl 元素化合价反应前为+1价,反应后为-1价,化合价降低2价,1 mol NaClO 得到电子2 mol ,反应中Na 2S x 与NaClO 的个数比为1:16,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守恒可得6x+2=2×16,解得x=5,故合理选项是D 。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液态HCl 、固态NaCl 均不导电,所以HCl 、NaCl 均是非电解质B .NH 3、CO 2的水溶液均能导电,所以NH 3、CO 2均是电解质C .蔗糖、酒精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时均不导电,所以它们是非电解质D .铜、石墨均导电,所以它们是电解质 答案:C 【详解】A .液态HCl 溶于水后能够导电,固态NaCl 在溶于水和熔融状态下都能够导电,故两者均为电解质,A 错误;B .NH 3、CO 2的水溶液均能导电并不是它们本身电离出了离子,而是NH 3、CO 2与水反应生成的一水合氨、碳酸电离出离子,NH 3、CO 2是非电解质,B 错误;C .蔗糖、酒精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时均不导电,且它们都属于化合物,所以它们是非电解质,C 正确;D .铜、石墨均导电,但它们都是单质,所以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 错误; 答案选C 。
3.做实验时不小心粘了一些高锰酸钾,皮肤上的斑很久才能消除,如果用草酸的稀溶液洗涤马上可以复原,其离子方程式为:MnO 4-+C 2O 24-+H +→CO 2↑+Mn 2++□,关于此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 .该反应的氧化剂是C 2O 24-B .该反应右边方框内的产物是OH -C .该反应中生成1molCO 2电子转移总数是5N AD .配平该反应式后,H +的系数是16 答案:D 【详解】A .该反应中,锰元素化合价由+7价变为+2价,所以高锰酸根离子作氧化剂,A 项错误;B .根据元素守恒、电荷守恒可知,该反应右边方框内的产物是H 2O ,B 项错误;C .配平该反应可得:2MnO 4- +5C 224O -+16H +=10CO 2↑+2Mn 2++8H 2O ,转移电子总数是10e -,C 项错误;D .配平该反应可得:2MnO 4- +5C 224O -+16H +=10CO 2↑+2Mn 2++8H 2O ,所以氢离子系数是16,D 项正确; 答案选D 。
精选资料同济大学普通化学第一章习题资料
精品文档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第一章1在下列哪种情况时,真实气体的性质与理想气体相近?(D) 高温和高压(C) 低温和低压(A) 低温和高压(B) 高温和低压2对于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来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越正,反应速率越快(B) ?SG(A) ??越负,反应速率越快mrrm (D) 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快?越负,反应速率越快(C) ?H mr 3 CO在水中的溶解度最大?在什么条件下2往溶液(E) (D) 低压和高温(B) 高压和高温(C) 低压和低温(A)高压和低温HCl 中加4 –1是按下式溶解于一烧杯水中时:当KNO31?+?? H? = 3.55 kJ KNO →K + NOmol ?mr33其结果是:水变暖(B) (A) 离子比KNO分子具有的能量少3 3.55千焦热量电离时将放出(C) 1摩尔KNO3 (E) 烧杯的温度保持不变(D) 烧杯变冷5 下述诸平衡反应中,如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增加压力时,不受影响的反应是:2CO 2NH(B) 2CO + O +3H (A) N 223222NO2H (C) 2H + OO (D) N + O22222NO (E) 2NO 4226A + B反应 C + D为放热反应,若温度升高10℃,其结果是:(B) 使平衡常数增大一倍(A)对反应没有影响(D) 使平衡常数减少(C) 不改变反应速率7下列关于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0 ?(B) 一切单质的S(A) 298K时,纯物质的S? = 0 mm> 0的反应总是自发进行的。
S(C) 对孤立体系而言,??mr (D) 在一个反应过程中,随着生成物的增加,熵变增大。
8 从化学动力学看,一个零级反应,其反应速率应该:与反应物浓度呈反比(A)(B)随反应物浓度的平方根呈正比随反应物浓度的平方呈正比(C)与反应物浓度呈正比(D)精品文档.精品文档(E) 不受反应物浓度的影响9任何一个化学变化,影响平衡常数数值的因素是:温度体积(E) (C) 反应物的浓度(D) (A) 反应产物的浓度(B) 催化剂10在绝对零度时,所有元素的标准熵为:负值(E) (D) 正值/焦耳摩尔·度(C) 1焦耳/摩尔·度(A)0 (B) 约1011的产率,最好的办法CB的产率,降低和A ? C,如果要提高有两个平行反应A ? B 是:的浓度增加CA的浓度(B) (A) 增加选择某种催化剂(D) (C) 控制反应温度12能量守恒定律作为对化学反应的应用,是包含在下面哪位科学家所发现的原理的阐述中?(Le Chatelier) (C) 勒夏特列(Carnot) 卡诺(B) 盖斯(Hess)(A)(Fourier) (E) 傅里叶(D) 奥斯特瓦尔特(Ostwald)13,采用下述的哪种方法可以使平衡移向左> 0的?H?A(g) + 2B(g)2AB(g)反应m2r22边?(C) 降低压力,增加温度(B) 增加压力和温度(A) 降低压力和温度A气体(E) 加入较多的(D) 增加压力,降低温度214阿仑尼乌斯公式适用于:发生在气相中的复杂反应一切复杂反应(B) (A)具有明确反应级数和速率常数的所有反应?(D) (C) 计算化学反应的?H mr15下列各热力学函数中,哪一个为零::. 298 K)l(Br, . 298 K) g(B) ?H?(A) ?G?(I, 2f2mfm. 298 K) , g?H?(CO(E) . 298 K) (D) ?G?(O, g. 298 K) (H(C) S?, g232ffmmm16 Q之差是:的Q与H在298K,反应(g) + 1/2O(g) == HO(l)v2p221?1?1?1??????1.2 (C) 1.2 kJkJmolmol(D) (A) ?3.7 kJmol (B) 3.7 kJmol17< 0,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H?的某化学反应A(g) + 2B(s) ? 2C(g)mr仅在常温下,反应可以自发进行(A)仅在高温下,反应可以自发进行(B)任何温度下,反应均可以自发进行(C)任何温度下,反应均难以自发进行(D)1?18? mol,这意味着:= 184.9 ?H的(g)(g) + H?反应2HCl(g) Cl?kJ mr22该反应为吸热反应(A)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为负值的?H?(B) HCl(g)mf该反应体系是均相体系(C)上述三种说法均正确(D)19>(SiCl(g)) 1/2?G?(g)) > 2?G?(HCl(g)) > ? 298K时,1/2G?(CCl4mmf4ffm,下? > 0 2HCl(g)的?S(MgCl(s)),且反应H(g) + Cl(g) ??1/2?G(TiCl(g)) >?G?m2mm422frf列反应中,哪一个可在高温下进行?(s) ? Ti(s) + 2MgCl (2) TiCl(g) + 2Mg(s) (g) + C(s) (1) TiCl? Ti(s) + CCl(g) 2444(g)? 2Mg(s) + CCl Si(s) + 4HCl(g) (4) 2MgCl(s) + C(s) (3) SiCl(g) + 2H(g) ?4242(4) (3)、(B) (2)、(1)、(2)、(3)、(4) (A)(4) (3)、(3) (D) (C) (2)、20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SU、?G?、?H、?(A) 不能改变反应的mrmmrrrm SH、?G,但能改变反应的?U、? (B) 不能改变反应的?mmmrrrrm SU、?、?H,但能改变反应的? (C) 不能改变反应的?G mmrrrmmr S,但能改变反应的??H、?U? (D) 不能改变反应的G、mrrrmmrm21二级反应速率常数的量纲是:1?133?1???13?1?1???dmdm ?s (D) (C) molmols?dm??(A) ssmol (B)22如果系统经过一系列变化,最后又回到起始状态,则下列关系式均能成立的是:= Q;?H?W 0;?U = 0;W = 0?U = 0;?H = 0 (B) Q ? 0;(A) Q = 0;= 0 HW;?U = Q ?= 0;?S = 0 (D) Q? W;?GU (C) ? = 0;?H = 0;?23相等的反应是:?H?下进行,则反应的?H?与生成物的若下列反应都在298 K mmrf 2HCl(g) ?(g) + Cl(g) (g) + 1/2I(g) ? HI(g) (B) H(A) 1/2H2222(g) CO(g) ?O(g) (D) C(金刚石) +O(C) H(g) + 1/2O(g) ? H2222Cl(s) ? NH(E) HCl(g) + NH(g) 4324 下列关于活化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不同的反应具有不同的活化能(B) 同一反应的活化能愈大,其反应速率愈大(C) 反应的活化能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测得(D) 一般认为,活化能不随温度变化2?25,则同温下反应10 = 的标准平衡常数K?4.0? 2HBr(g)(g) 已知反应H+ Br(g)122为:K(g)1/2H(g) + 1/2Br? HBr(g)的2221/2?2?2???2?11(D) (4.0?10))10 (B) 2.0??(C) 4.0?1010 (A) (4.026,当升高温时,将导致:H?? < 0 C + D 反应A + B的mr都减小k和(B) 都增加k和(A) k k逆正逆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k(E) k(D) k增大,k的变化无法确定减小和(C) k减小,k增加逆逆正正正逆11??1?27??,则? = 161 J?(g)的?H? = 178 kJmolmolK,?SCO 反应CaCO(s) CaO(s) + mrm23r (s)开始分解的温度是:CaCO3(D) 1106 K (B) 500 K (C) 800 K (A) 900 K1?28?。
普通化学答案第一章
第一章 气体、液体和固体习题1.一个体积50.0m 3的氧气钢瓶,在20℃时,使用前的压力为12MPa ,使用后压力变为10MPa 。
试计算用掉的氧气的质量。
66R M R M (210)*10*50.0*328.314*2931.313*10()mpV Tm pV Tm g =∆∆=-∆== 2. 在相同温度下,将压力为400kPa 的O 2 5.0 dm 3和100kPa 的H 2 20.0 dm 3充入一个40 dm 3的密闭容器中。
试求该温度下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以及两种气体的分压力。
22222211O H total O H 400*5.050(kPa)40100*20.050(kPa)40100(kPa)p V p V p p p p p ======+= 3.在20℃、标准大气压下,用排水法收集氢气0.10g 。
若此温度下水的蒸气压为2.70kPa ,求此时收集到的H 2的体积。
333R M 0.10*8.314*2931.235*10(m )2*(1013252.70*10)mpV T V -===- 4.300K 的温度下,在体积为1.00 dm 3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00molCO 2。
试分别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范德华方程计算其压力(范德华常数见答案)。
6326-2-53-1R 1.00*8.314*300 2.49*10(Pa )1.00*10a()(b)R w here:a=0.364m *Pa*m ol b=4.27*10m *m ol2.2(M Pa )m m pV n Tp p V TV p -===+-== 5. 试计算外压为670kPa 时水的沸点。
已知水的摩尔蒸发焓为40.67kJ ·mol -121212()11ln ()()R 436.0(K )vap s s H p T p T T T T ∆=--= 6.20℃时,苯和甲苯的蒸气压分别为9.96kPa 和2.98kPa ,将等物质的量的苯和甲苯在该温度下混合。
普通化学第一章习题
普通化学第一章习题第一章习题答案1.是非题(对的在括号内填“+”号,错的填“-”号)(1)已知下列过程的热化学方程式为UF6(1)UF6(g);1rHm30.1kJmol则此温度时蒸发1molUF6(1),会放出热30.1kJ。
()(2)在定温定压条件下,下列两化学方程式所表达的反应放出的热量是一相同的值。
1H2(g)O2(g)H2O(1)22H2(g)O2(g)2H2O(1)()(3)功和热是系统在系统和环境之间的两种能量传递方式,在系统内部不讨论功和热。
()(4)反应的H就是反应的热效应。
()答案(1-)(2-)(3+)(4-)2.选择题(将所有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1)在下列反应中,进行1mol反应所放出的热量最大。
()(a)CH4(1)2O2(g)CO2(g)2H2O(g)(b)CH4(g)2O2(g)CO2(g)2H2O(g)(c)CH4(g )2O2(g)CO2(g)2H2O(1)(d)CH4(g)3O2(g)CO(g)2H2O(1)2(2)通常,反应热效应的精确的实验数据是通过测定反应或过程的哪个物理量而获得的。
()(a)H(b)pV(c)qp(d)qv(3)下列对于功和热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都是途径函数,无确定的变化途径就无确定的数值(b)都是途径函数,对应于某一状态有一确定值(c)都是状态函数,变化量与途径无关(d)都是状态函数,始终态确定,其值也确定(4)在温度T的标准状态下,若已知反应A2B的标准摩尔反应焓rHm,1,与反应2AC的标准摩尔反应焓rHm,2,则反应C4B的标准摩尔反应焓与及的关系为rHmHHH,3rm,1rm,2rm,3=()(a)2rHm,1+rHm,2(b)rHm,1-2rHm,2(c)rHm,1+rHm,2(d)2rHm,1-rHm,2(5)对于热力学可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变化速率无限小的过程(b)可做最大功的过程(c)循环过程(d)能使系统与环境都完全复原的过程(6)在一定条件下,由乙二醇水溶液、冰、水蒸汽、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系统中含有()(a)三个相(b)四个相(c)三种组分(d)四种组分(e)五种组分(7)一个充满氢气的气球,飞到一定高度即会爆炸,这要取决于一定高度上的()(a)外压(b)温度(c)湿度(d)外压和温度(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焓变只有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才与系统吸热相等(b)焓是人为定义的一种能量量纲的量(c)焓是状态函数(d)焓是系统与环境进行热交换的能量答案(1c)(2d)(3a)(4d)(5abd)(6ad)(7d)(8d)3.填空题使可燃样品(质量为1.000g)在弹式量热计内完全燃烧,以测定其反应热,必须知道:(1)(2)(3)答案(1)燃烧前后系统的温度(2)水的质量和比热(3)弹式量热计热容4.钢弹的总热容Cb可利用一已知反应热数值的样品而求得。
上海同济大学实验学校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检测卷(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0分)[ID :135798]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 .向氯化钙溶液中通入2CO 气体:2223CaCO H O=CaCO 2H ++++↓+B .醋酸除水垢离子方程式:2333222CH COOH CaCO 2CH COO Ca H O CO -++++=+↑C .石灰水与过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223323=2HCO Ca 2OH CaCO H O CO -+--++↓++D .制备3Fe(OH)胶体:3++23ΔFe +3H O Fe(OH)(胶体)+3H 2.(0分)[ID :13579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液态HCl 、固态NaCl 均不导电,所以HCl 、NaCl 均是非电解质B .NH 3、CO 2的水溶液均能导电,所以NH 3、CO 2均是电解质C .蔗糖、酒精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时均不导电,所以它们是非电解质D .铜、石墨均导电,所以它们是电解质3.(0分)[ID :135791]磷元素的最高价为+5价,次磷酸(H 3PO 2)是一元中强酸,具有较强还原性,下列有关次磷酸及其盐的说法正确的是A .次磷酸的电离方程式为H 3PO 2=H ++-22H POB .NaH 2PO 2是次磷酸的酸式盐C .利用(H 3PO 2)进行化学制银反应中,1个H 3PO 2分子最多还原4个Ag +离子D .白磷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得次磷酸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 4+9NaOH=3Na 3PO 2+PH 3↑+3H 2O4.(0分)[ID :135790]下列物质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A .用焰色反应鉴别NaCl 、KCl 溶液B .用氢氧化钠鉴别MgCl 2溶液、NaCl 溶液C .利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Cl 2溶液和HCl 溶液D .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 、CO 2气体5.(0分)[ID :135776]关于物质的类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冰水属于混合物B .烧碱属于碱C .H 2O 属于酸D .溶液、胶体、浊液都属于纯净物6.(0分)[ID :135774]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A .将NaOH 溶液和3NaHCO 溶液充分混合:OH -+-3HCO =2-3CO +H 2OB .过量的2SO 通入NaOH 溶液这中:SO 2+2OH -=2-3SO +H 2OC .2Cl 通入水中:Cl 2+H 2O ⇌2H ++Cl -+ClO -D .向23Na CO 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2H ++2-3CO =CO 2↑+H 2O7.(0分)[ID :135773]已知:①2KMnO 4+16HCl=2KCl+2MnCl 2+5Cl 2↑+8H 2O②6FeCl 2+3Br 2=4FeCl 3+2FeBr 3③Cl 2+2KBr=Br 2+2KCl 。
同济大学普通化学第一章习题
第一章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1在下列哪种情况时,真实气体的性质与理想气体相近?(A)低温和高压(B)高温和低压(C)低温和低压(D)高温和高压2对于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来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r G m︒越负,反应速率越快(B)∆r S m︒越正,反应速率越快(C)∆r H m︒越负,反应速率越快(D)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快3在什么条件下CO2在水中的溶解度最大?(A)高压和低温(B)高压和高温(C)低压和低温(D)低压和高温(E)往溶液中加HCl1–4当KNO3是按下式溶解于一烧杯水中时:KNO3→K++NO3-∆r H m︒=3.55kJ⋅mol-1其结果是:(A)离子比KNO3分子具有的能量少(B)水变暖(C)1摩尔KNO3电离时将放出3.55千焦热量(D)烧杯变冷(E)烧杯的温度保持不变5下述诸平衡反应中,如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增加压力时,不受影响的反应是:(A)N2+3H22NH3(B)2CO+O22CO2(C)2H2+O22H2O(D)N2+O22NO(E)2NO2N2O46反应A+B C+D为放热反应,若温度升高10℃,其结果是:(A)对反应没有影响(B)使平衡常数增大一倍(C)不改变反应速率(D)使平衡常数减少7下列关于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298K时,纯物质的S m︒=0(B)一切单质的S m︒=0(C)对孤立体系而言,∆r S m︒>0的反应总是自发进行的。
(D)在一个反应过程中,随着生成物的增加,熵变增大。
8从化学动力学看,一个零级反应,其反应速率应该:(A)与反应物浓度呈反比(B)随反应物浓度的平方根呈正比(C)随反应物浓度的平方呈正比(D)与反应物浓度呈正比(E)不受反应物浓度的影响9任何一个化学变化,影响平衡常数数值的因素是:(A)反应产物的浓度(B)催化剂(C)反应物的浓度(D)体积(E)温度10在绝对零度时,所有元素的标准熵为:(A)0(B)约10焦耳/摩尔·度(C)1焦耳/摩尔·度(D)正值(E)负值11有两个平行反应A→B和A→C,如果要提高B的产率,降低C的产率,最好的办法是:(A)增加A的浓度(B)增加C的浓度(C)控制反应温度(D)选择某种催化剂12能量守恒定律作为对化学反应的应用,是包含在下面哪位科学家所发现的原理的阐述中?(A)卡诺(Carnot)(B)盖斯(Hess)(C)勒夏特列(LeChatelier)(D)奥斯特瓦尔特(Ostwald)(E)傅里叶(Fourier)13反应A2(g)+2B2(g)2AB2(g)的∆r H m︒>0,采用下述的哪种方法可以使平衡移向左边?(A)降低压力和温度(B)增加压力和温度(C)降低压力,增加温度(D)增加压力,降低温度(E)加入较多的A2气体14阿仑尼乌斯公式适用于:(A)一切复杂反应(B)发生在气相中的复杂反应(C)计算化学反应的∆r H m︒(D)具有明确反应级数和速率常数的所有反应15下列各热力学函数中,哪一个为零::(A)∆f G m︒(I2,g.298K)(B)∆f H m︒(Br2,l.298K)(C)S m︒(H2,g.298K)(D)∆f G m︒(O3,g.298K)(E)∆f H m︒(CO2,g.298K)16在298K,反应H2(g)+1/2O2(g)==H2O(l)的Q p与Q v之差是:(A)-3.7kJ⋅mol-1(B)3.7kJ⋅mol-1(C)1.2kJ⋅mol-1(D)-1.2kJ⋅mol-117某化学反应A(g)+2B(s)→2C(g)的∆r H m︒<0,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仅在常温下,反应可以自发进行(B)仅在高温下,反应可以自发进行(C)任何温度下,反应均可以自发进行(D)任何温度下,反应均难以自发进行18反应2HCl(g)→Cl2(g)+H2(g)的∆r H m︒=184.9kJ⋅mol-1,这意味着:(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HCl(g)的∆f H m︒为负值(C)该反应体系是均相体系(D)上述三种说法均正确19298K时,1/2∆f G m︒(CCl4(g))>2∆f G m︒(HCl(g))>1/2∆f G m︒(SiCl4(g))>1/2∆f G m︒(TiCl4(g))>∆f G m︒(MgCl2 (s)),且反应H2(g)+Cl2(g)→2HCl(g)的∆r S m︒>0,下列反应中,哪一个可在高温下进行?(1)TiCl4(g)+C(s)→Ti(s)+CCl4(g)(2)TiCl4(g)+2Mg(s)→Ti(s)+2MgCl2(s)(3)SiCl4(g)+2H2(g)→Si(s)+4HCl(g)(4)2MgCl2(s)+C(s)→2Mg(s)+CCl4(g)(A)(1)、(2)、(3)、(4)(B)(2)、(3)、(4)(C)(2)、(3)(D)(3)、(4)20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能改变反应的∆r G m、∆r H m、∆r U m、∆r S m(B)不能改变反应的∆r G m,但能改变反应的∆r U m、∆r H m、∆r S m(C)不能改变反应的∆r G m、∆r H m,但能改变反应的∆r U m、∆r S m(D)不能改变反应的∆r G m、∆r H m、∆r U m,但能改变反应的∆r S m21二级反应速率常数的量纲是:(A)s-1(B)mol⋅dm-3⋅s-1(C)mol-1⋅dm-3⋅s-1(D)mol-1⋅dm3⋅s-122如果系统经过一系列变化,最后又回到起始状态,则下列关系式均能成立的是:(A)Q=0;W=0;∆U=0;∆H=0(B)Q≠0;W≠0;∆U=0;∆H=Q(C)∆U=0;∆H=0;∆G=0;∆S=0(D)Q≠W;∆U=Q-W;∆H=023若下列反应都在298K下进行,则反应的∆r H m︒与生成物的∆f H m︒相等的反应是:(A)1/2H2(g)+1/2I2(g)→HI(g)(B)H2(g)+Cl2(g)→2HCl(g)(C)H2(g)+1/2O(g)→H2O(g)(D)C(金刚石)+O2(g)→CO2(g)(E)HCl(g)+NH3(g)→NH4Cl(s)24下列关于活化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不同的反应具有不同的活化能(B)同一反应的活化能愈大,其反应速率愈大(C)反应的活化能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测得(D)一般认为,活化能不随温度变化25已知反应H2(g)+Br2(g)2HBr(g)的标准平衡常数K1︒=4.0⨯10-2,则同温下反应1/2H2(g)+1/2Br2(g)HBr(g)的K2︒为:(A)(4.0⨯10-2)-1(B)2.0⨯10-1(C)4.0⨯10-2(D)(4.0⨯10-2)-1/226反应A+B C+D的∆r H m︒<0,当升高温时,将导致:(A)k正和k逆都增加(B)k正和k逆都减小(C)k正减小,k逆增加(D)k正增大,k逆减小(E)k正和k逆的变化无法确定27反应CaCO3(s)CaO(s)+CO2(g)的∆r H m︒=178kJ⋅mol-1,∆r S m︒=161J⋅mol-1⋅K-1,则CaCO3(s)开始分解的温度是:(A)900K(B)500K(C)800K(D)1106K28已知反应3O2(g)→2O3(g)的∆r H m︒=-288.7kJ⋅mol-1。
同济的普通化学习题---珍藏版
专题一化学,就是研究物质化学运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亦即研究那些具有一定质量、占有一定空间的实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以及伴随这些变化过程的能量关系的科学。
物质有4种不同的物理聚集状态,即气态、液态、固态和等离子态。
气体的基本特征是其具有无限的可膨胀性、无限的掺合性和外界条件(温度、压力)对其体积影响的敏感性。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对含有物质的量为n的理想气体,在密闭的容器中其体积(V )、压力(p )和热力学温度(T )之间服从以下关系式: PV = nRT此式称为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式中R 叫做摩尔气体常数,其值等于1 mol 任何理想气体的pV/T 值,其数值可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来求得。
R =•mol -1·K -1 。
在使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时,要注意各物理量的量纲与R 数值及其单位的一致,即R =•mol -1·K -1时,式中n 、p 、V 、T 等物理量只能用它们的基本单位mol 、Pa 、m 3和K 。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表示为另外一些形式,如:RT M m pV = 或RTM p =ρ 二、混合气体分压定律(道尔顿分压定律、阿马格分容定律)在恒温下,把混合气体分离成各个单独组分,并使其与混合气体具有相同的压力,此时该组分气体所占有的体积称为该组分的分体积。
ni n V i V i x )()()(== ∑=)()(i V i V 气—液平衡在临界温度以下,气体转化为液体,但分子的热运动并未停止,处于液体表面的少数分子能克服分子间力,重新飞逸出液面变成气体,此过程称为液体的蒸发(或气化)。
如果把液体放置于密闭的容器中,蒸气分子则不致逃走,已形成的蒸气分子又可能重新撞到液面上而凝聚为液态。
蒸发与凝聚两个过程同时进行,但开始时前者居优势,所以气相中分子逐渐增多,随后分子返回液相的机会增大,到了一定程度,单位时间内分子的出入数目相等,此时两个过程达到平衡: 气体凝聚蒸发液体,此时,液体的蒸发和气体的凝聚似乎已经停止,但实际上这两个过程仍在不断进行,只是它们的速度相等而已,因此,这是一种动态平衡。
普通化学简明教程习题答案
解:(1) r Hm Bf Hm 62.2 kJ mol-1
rGm Bf Gm 22.4 kJ mol-1
K pO2 / p
K 1.2 104
ln K rGm (T ) / RT
ln K 22.4 103 /(8.314 298) 9.04
湿就重? 阿佛加德罗定律;平均分子量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1.9 下列叙述是否正确?试解释之。
(1)H2O(l)的标准摩尔生成热等于H2(g)的标准摩尔燃烧热; 生成反应:H2(g) + 1/2O2(g) = H2O(l) 燃烧反应:H2(g) + 1/2O2(g) = H2O(l) 二者一致 (5)当温度接近绝对零度时,所有放热反应均能自发进行。 T0 K,S 0,S 0,G H,放热,H<0, G<0, 自发进行 (6)若△rHm和△rSm都为正值,则当温度升高时反应自发进行的可 能性增加; ++型反应,升温有利 (7)冬天公路上撒盐以使冰融化,此时△rGm值的符号为负,△rSm 值的符号为正。 因冰融化变水自发,rGm值必为负,又吸热,rHm为正,故 rSm值必为正,即混乱度增大的自发过程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1.10 一体系由A态到B态,沿途径I放热120 J,环境对 体系做功50 J。试计算: (1) 体系由A态沿途经Ⅱ到B态,吸热40 J,其W值为多 少? (2) 体系由A态沿途经Ⅲ到B态对环境做功80J,其Q值 为多少? 解: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U=Q+W= -120+50= -70(J) 则,途经Ⅱ: W= △U-Q=-70-40=-110(J) 途经Ⅲ: Q = △U-W =-70-(-80)=10(J)
上海 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经典测试(含答案)
一、选择题1.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0.1mol·L -1KI 溶液:Na +、K +、ClO -、OH - B .0.1mol·L -1Fe 2(SO 4)3溶液:Cu 2+、+4NH 、-3NO 、2-4SO C .lmol·L -1HCl 溶液:Ba 2+、K +、2-3CO 、-3NO D .0.1mol·L -1NaOH 溶液:Mg 2+、Na +、2-4SO 、-3HCO 2.下列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钠与水反应:2Na+2H 2O=2Na ++2OHˉ+H 2↑B .向Na 2SiO 3溶液中通入过量CO 2:SiO 2-3+CO 2+H 2O=H 2SiO 3↓+CO 2-3 C .向水中通入适量Cl 2:Cl 2+H 2O=2H ++Cl -+ClO -D .向Al 2(SO 4)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H 3·H 2O :Al 3++4NH 3·H 2O=AlO -2+4NH 4++2H 2O 3.在下列溶液中,各组离子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 .加铝粉有氢气生成的溶液:K +、Na +、Cl -、HCO -3 B .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中:K +、SO 2-4、Cl -、Mg 2+ C .滴加KSCN 溶液显红色的溶液:Na +、Cl -、SO 2-4、OH - D .在某无色透明的溶液中:NH +4、K +、Cu 2 +、Cl - 4.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A .在酸性溶液中:4NH +、K +、23CO -、Cl − B .有24SO -存在的溶液中:Na +、Mg 2+、Ba 2+、Br − C .透明溶液中:K +、Na +、Cl −、24SO -D .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中:Na +、Cl −、24SO -、3HCO -5.常温下,在溶液中可发生以下反应:①2KBr+Cl 2=2KCl+Br 2;②2KI+Cl 2=2KCl+I 2;③2KI+Br 2=2KBr+I 2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溴元素在①和③中均被氧化B .氧化性强弱顺序为:I 2>Br 2>Cl 2C .还原性强弱顺序为:KI >KBr >KClD .常温下也能进行如下反应:2KCl+Br 2=2KBr+Cl 2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铜、石墨均能导电,所以它们均是电解质B .NH 3、CO 2的水溶液均能导电,所以NH 3、CO 2均是电解质C .液态HCl 、固体NaCl 均不能导电,所以HCl 、NaCl 均是非电解质D .蔗糖、酒精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所以它们均是非电解质 7.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 .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入双氧水:24MnO -+3H 2O 2+6H +=2Mn 2++4O 2↑+6H 2O B .电解MgCl 2水溶液:2Cl -+2H 2O电解2OH -+Cl 2↑+H 2↑C .溴乙烷与NaOH 水溶液共热:CH 3CH 2Br+OH -加热−−−−−→Br -+CH 3CH 2OH D .二氧化碳气体通入过量氨水:CO 2+NH 3·H 2O=43NH HCO +-+ 8.反应物之间的用量不同,往往导致离子反应的书写也不相同,下列离子方程式能正确表示反应的是A .NaOH 溶液中通入过量CO 2:CO 2+2OH −=2-3CO +H 2O B .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 2:2-3CO +CO 2+H 2O =2-3HCO C .Na 2CO 3溶液中逐滴滴加少量盐酸:2-3CO +2H +=H 2O+CO 2↑D .向Ba(OH)2溶液中滴加少量NaHSO 4溶液:2H ++ 2-4SO +Ba 2++2OH −=BaSO 4↓+2H 2O 9.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 .铁片投入稀盐酸中:2Fe+6H +=2Fe 3++3H 2↑B .醋酸除去水垢:2H + + CaCO 3=Ca 2+ + CO 2↑+ H 2OC .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Cu+ Ag +=Cu 2+ + AgD .氯化钡溶液滴入硫酸钠溶液中:Ba 2+ + SO 2-4=BaSO 4↓10.乙硼烷(B 2H 6)是一种类似于烷烃的强还原性物质,遇水剧烈反应,有关它的性质不正确的是A .乙硼烷不能与氨气发生反应B .可发生反应:B 2H 6+6Cl 2=2BCl 3+6HClC .乙硼烷能在空气中发生自燃现象D .实验室可用Mg 3B 2与H 3PO 4共热来制备乙硼烷二、填空题11.请回答下列问题:(Ⅰ)已知化学反应N 2+3H 2=2NH 3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1)1mol N 和3mol H 生成1mol NH 3(g)是___________能量的过程(填“吸收”或“释放”)。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存志学校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检测题(有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0分)[ID :13579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①4BaSO 不溶于水,其水溶液的导电能力极弱,所以4BaSO 是弱电解质②2SO 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2SO 是电解质③液态HCl 不导电,所以HCl 是非电解质④硫酸氢钠电离出的阳离子有氢离子,所以硫酸氢钠是酸⑤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非金属氧化物A .①②④⑤B .①②③④⑤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2.(0分)[ID :13578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单质钠与水的反应:Na+H 2O=Na ++OH -+H 2↑B .过量NaHSO 4溶液与少量Ba(OH)2溶液反应:H ++SO 24-+Ba 2++OH -= BaSO 4↓+H 2OC .含等个数的氢氧化钡溶液与碳酸氢铵溶液混合:Ba 2++2OH -+NH 4++HCO 3-=BaCO 3↓+NH 3·H 2O+H 2OD .氯化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Ca 2++CO 2+H 2O=CaCO 3↓+2H +3.(0分)[ID :135780]下列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钠与水反应:2Na+2H 2O=2Na ++2OHˉ+H 2↑B .向Na 2SiO 3溶液中通入过量CO 2:SiO 2-3+CO 2+H 2O=H 2SiO 3↓+CO 2-3C .向水中通入适量Cl 2:Cl 2+H 2O=2H ++Cl -+ClO -D .向Al 2(SO 4)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H 3·H 2O :Al 3++4NH 3·H 2O=AlO -2+4NH 4++2H 2O 4.(0分)[ID :135775]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与化学反应有关,下列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A .铁生锈B .食物的腐败C .大理石雕像被酸雨腐蚀毁坏D .木炭的燃烧5.(0分)[ID :135774]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A .将NaOH 溶液和3NaHCO 溶液充分混合:OH -+-3HCO =2-3CO +H 2OB .过量的2SO 通入NaOH 溶液这中:SO 2+2OH -=2-3SO +H 2OC .2Cl 通入水中:Cl 2+H 2O ⇌2H ++Cl -+ClO -D .向23Na CO 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2H ++2-3CO =CO 2↑+H 2O6.(0分)[ID :135770]准确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好化学的基本素养之一,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 H + +OH - =H 2OB .用饱和氯化铁溶液制取氢氧化铁胶体: Fe 3+ + 3H 2OΔFe(OH)3+3H + C .石灰乳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Ca(OH)2+CO 2-3=CaCO 3+ 2OH -D .向水中加入一小块钠:2Na+2H 2O= Na + +2OH - +H 2 ↑7.(0分)[ID :135768]已知常温下可用:Co 2O 3制备Cl 2,反应前后存在六种微粒:Co 2O 3、H 2O 、Cl 2、H +、Cl -和Co 2+。
上海 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经典测试(含答案)
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A .AB .BC .CD .D答案:C 【详解】A .H 2O 和酸、碱都不反应,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故A 错误;B .CO 和酸、碱都不反应,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故B 错误;C .HClO 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 +,则HClO 是酸,KOH 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 -,则KOH 是碱,KNO 3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是盐,SO 3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则为酸性氧化物,Fe 2O 3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则为碱性氧化物,故C 正确;D .NH 3是氢化物,不是碱,故D 错误; 故选C 。
2.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0.1mol·L -1KI 溶液:Na +、K +、ClO -、OH - B .0.1mol·L -1Fe 2(SO 4)3溶液:Cu 2+、+4NH 、-3NO 、2-4SO C .lmol·L -1HCl 溶液:Ba 2+、K +、2-3CO 、-3NO D .0.1mol·L -1NaOH 溶液:Mg 2+、Na +、2-4SO 、-3HCO 答案:B 【详解】A .ClO -与I -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A 错误;B .Fe 3+、Cu 2+、+4NH 、-3NO 、2-4SO 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B 正确; C .H +与2-3CO 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C 错误; D .Mg 2+、-3HCO 与OH -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D 错误; 答案选B 。
3.高铁酸钾的生产流程如图所示,其中②是歧化反应,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 3O 4,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高铁酸钾作净水剂的原因之一是其还原产物Fe3+与水作用生成的Fe(OH)3胶体具有吸附性B.步骤②中反应每消耗1个Cl2分子,转移1个电子NO=9Fe3++NO2↑+13H2OC.步骤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Fe3O4+26H++-3D.由图知,氧化性:KClO>K2FeO4答案:C【详解】A.高铁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其还原产物Fe3+与水作用生成的Fe (OH) 3胶体具有吸附性,A正确;B.步骤②中反应为Cl2+2OH-=Cl-+ClO-+H2O,每消耗1 mol Cl2,氯元素化合价0价变化为+ 1价和-1价,电子转移1 mol电子,B正确;C.步骤③中反应是稀硝酸和磁铁矿中的亚铁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气体为NO,反应NO=9Fe3++NO2↑+14H2O,C错误;的离子方程式为:3Fe3O4+28H++-3FeO+3Cl-+5H2O,由于氧化剂的氧化性大D.步骤④中发生的反应2Fe3++3ClO-+10OH-=22-4于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KClO>K2FeO4,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C。
上海 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测试卷(包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0分)[ID :13574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经化学变化变成还原剂B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被氧化,还原剂被还原C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有电子的转移D .在化学反应中,还原剂能把其他物质氧化2.(0分)[ID :135744]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10NaN 3+2KNO 3=K 2O+5X+16N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 的化学式为Na 2OB .每生成1.6molN 2,则转移的电子为1molC .上述反应中NaN 3被氧化,KNO 3发生还原反应D .若被氧化的N 原子的物质的量为3mol ,则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少1.4mol 3.(0分)[ID :135733]下列各组离子在选项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无色溶液:Na +、Cu 2+、Cl -、-3NOB .酸性溶液:+4NH 、Al 3+、2-3CO 、2-4SOC .遇酚酞变红的溶液:Na +、K +、2-4SO 、-3NOD .碱性溶液:K +、Fe 3+、2-4SO 、-3NO4.(0分)[ID :135730]在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 .0.1 mol∙L -1 KI 溶液:Na +、K +、ClO -、OH -B .0.1 mol∙L -1 Fe 2(SO 4)3溶液:Cu 2+、4NH +、-3NO 、24SO -C .水电离产生的c(H +)=10-13 mol∙L -1的溶液中:K +、Ca 2+、-3NO 、-3HCO D .与Al 反应能放出H 2的溶液中:Fe 2+、K +、-3NO 、24SO -5.(0分)[ID :135720]反应物之间的用量不同,往往导致离子反应的书写也不相同,下列离子方程式能正确表示反应的是A .NaOH 溶液中通入过量CO 2:CO 2+2OH −=2-3CO +H 2O B .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 2:2-3CO +CO 2+H 2O =2-3HCO C .Na 2CO 3溶液中逐滴滴加少量盐酸:2-3CO +2H +=H 2O+CO 2↑D .向Ba(OH)2溶液中滴加少量NaHSO 4溶液:2H ++ 2-4SO +Ba 2++2OH −=BaSO 4↓+2H 2O 6.(0分)[ID :135719]在一定条件下,2PbO 与3Cr +反应,产物是227Cr O -和2Pb +,则生成2271molCr O -所需2PbO 的物质的量为()A .3.0molB .1.5molC .1.0molD .0.75mol7.(0分)[ID :135716]下列关于NaCl 的电离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A .在电流作用下电离出阴、阳离子 B .不一定需要水C .在水分子作用下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D.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钠溶液是电解质8.(0分)[ID:135714]高效“绿色”消毒剂二氧化氯通常为气体。
上海同济大学实验学校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阶段练习(培优专题)
一、选择题1.硫酸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化工产品之一,广泛应用于工业各个方面。
硫酸的生产工艺几经改进,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接触法制备硫酸。
接触室中发生如下反应:2SO 2 + O 2催化剂Δ2SO 3。
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SO 2是氧化剂B .O 2发生氧化反应C .O 2失去电子D .SO 3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2.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A .AB .BC .CD .D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三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 3+3OH -=Fe(OH)3↓+3Cl -B .向Ca(HCO 3)2溶液中滴加盐酸:2H ++Ca(HCO 3)2=Ca 2++2H 2O+2CO 2↑C .向Na 2CO 3溶液中加入过量CH 3COOH 溶液:2-3CO +2CH 3COOH=2CH 3COOH+CO 2↑+H 2OD .向Ba(OH)2溶液中加少量NaHSO 3溶液:2-3HSO +Ba 2++2OH -=BaSO 3↓+2-3SO +2H 2O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①“84”消毒液是纯净物,在“新冠战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②明矾溶于水可水解生成Al(OH)3胶体,因此可用明矾对自来水进行杀菌消毒 ③分解、电解、潮解、裂解都是化学变化④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⑤胆矾、冰水混合物都是纯净物,氨水、王水、双氧水都是混合物 ⑥元素处在最高价态时只有强氧化性,最低价态时只有强还原性 ⑦固态NaCl 不导电,熔融态的HCl 可以导电⑧H ++OH -=H 2O 仅代表强酸、强碱生成可溶性盐的离子方程式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5.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0.1 mol·L -1H 2SO 4溶液中: Na +、Fe 2+、Cl -B .0.1 mol·L -1 Ba(OH)2 溶液中: K +、Cu 2+、NO 3-C .0.1 mol·L -1 AgNO 3溶液中: NH 4+、CO 23-、SO 24-D .0.1 mol·L -1 NaCl 溶液中:Mg 2+、OH -、NO 3-6.已知在热的碱性溶液中,NaClO 发生如下反应:3NaClO=2NaCl+NaClO 3,在相同条件下NaClO 3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其最终产物是 A .NaCl 、NaClOB .NaCl 、NaClO 3C .NaClO 、NaClO 3D .NaClO 3、NaClO 47.下列各组离子在选项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无色溶液:Na +、Cu 2+、Cl -、-3NOB .酸性溶液:+4NH 、Al 3+、2-3CO 、2-4SOC .遇酚酞变红的溶液:Na +、K +、2-4SO 、-3NOD .碱性溶液:K +、Fe 3+、2-4SO 、-3NO8.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 .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入双氧水:24MnO -+3H 2O 2+6H +=2Mn 2++4O 2↑+6H 2O B .电解MgCl 2水溶液:2Cl -+2H 2O电解2OH -+Cl 2↑+H 2↑C .溴乙烷与NaOH 水溶液共热:CH 3CH 2Br+OH -加热−−−−−→Br -+CH 3CH 2OH D .二氧化碳气体通入过量氨水:CO 2+NH 3·H 2O=43NH HCO +-+ 9.在一定条件下,2PbO 与3Cr +反应,产物是227Cr O -和2Pb +,则生成2271molCr O -所需2PbO 的物质的量为()A .3.0molB .1.5molC .1.0molD .0.75mol10.某学生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对液体的导电能力进行实验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闭合开关K 后,灵敏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说明乙醇溶液是非电解质B .闭合开关K ,往溶液中通入SO 2,随着气体的通入灵敏电流计示数增大,说明SO 2是电解质C .用0.1mol •L -1蔗糖溶液替换乙醇溶液,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不发生偏转,说明蔗糖是非电解质D .闭合开关K ,向烧杯中加NaCl 固体,固体溶解,由于不发生反应,故灵敏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二、填空题11.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变化。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存志学校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复习题(专题培优)
一、选择题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单质钠与水的反应:Na+H 2O=Na ++OH -+H 2↑B .过量NaHSO 4溶液与少量Ba(OH)2溶液反应:H ++SO 24-+Ba 2++OH -= BaSO 4↓+H 2OC .含等个数的氢氧化钡溶液与碳酸氢铵溶液混合:Ba 2++2OH -+NH 4++HCO 3-=BaCO 3↓+NH 3·H 2O+H 2OD .氯化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Ca 2++CO 2+H 2O=CaCO 3↓+2H +2.在下列溶液中,各组离子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A .加铝粉有氢气生成的溶液:K +、Na +、Cl -、HCO -3B .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中:K +、SO 2-4、Cl -、Mg 2+C .滴加KSCN 溶液显红色的溶液:Na +、Cl -、SO 2-4、OH -D .在某无色透明的溶液中:NH +4、K +、Cu 2 +、Cl -3.已知在热的碱性溶液中,NaClO 发生如下反应:3NaClO=2NaCl+NaClO 3,在相同条件下NaClO 3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其最终产物是A .NaCl 、NaClOB .NaCl 、NaClO 3C .NaClO 、NaClO 3D .NaClO 3、NaClO 4 4.2ClO 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
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232242422422=ClO 2KClO H C O H SO 2ClO K SO 2CO 2H O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3KClO 在反应中失去电子B .24H SO 是氧化剂C .反应中每生成两个水分子,转移电子数为2D .2CO 中的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均未变化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铜、石墨均能导电,所以它们均是电解质B .NH 3、CO 2的水溶液均能导电,所以NH 3、CO 2均是电解质C .液态HCl 、固体NaCl 均不能导电,所以HCl 、NaCl 均是非电解质D .蔗糖、酒精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所以它们均是非电解质6.在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A .0.1 mol∙L -1 KI 溶液:Na +、K +、ClO -、OH -B .0.1 mol∙L -1 Fe 2(SO 4)3溶液:Cu 2+、4NH +、-3NO 、24SO -C .水电离产生的c(H +)=10-13 mol∙L -1的溶液中:K +、Ca 2+、-3NO 、-3HCOD .与Al 反应能放出H 2的溶液中:Fe 2+、K +、-3NO 、24SO -7.锰的氧化物MnO 2、Mn 2O 3、Mn 3O 4、Mn 2O 7在加热时均能和浓盐酸反应生成MnCl 2和Cl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1在下列哪种情况时,真实气体的性质与理想气体相近?(A)低温和高压(B) 高温和低压(C) 低温和低压(D) 高温和高压2对于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来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r G m︒越负,反应速率越快(B) ∆r S m︒越正,反应速率越快(C) ∆r H m︒越负,反应速率越快(D) 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快3在什么条件下CO2在水中的溶解度最大?(A)高压和低温(B) 高压和高温(C) 低压和低温(D) 低压和高温 (E) 往溶液中加HCl1–4 当KNO3是按下式溶解于一烧杯水中时:KNO3→ K+ + NO3-∆r H m︒ = 3.55 kJ⋅mol-1其结果是:(A) 离子比KNO3分子具有的能量少(B) 水变暖(C) 1摩尔KNO3电离时将放出3.55千焦热量(D) 烧杯变冷(E) 烧杯的温度保持不变5 下述诸平衡反应中,如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增加压力时,不受影响的反应是:(A) N2 +3H2 2NH3(B) 2CO + O2 2CO2(C) 2H2 + O2 2H2O (D) N2 + O2 2NO(E) 2NO2 N2O46反应A + B C + D为放热反应,若温度升高10℃,其结果是:(A) 对反应没有影响(B) 使平衡常数增大一倍(C) 不改变反应速率(D) 使平衡常数减少7下列关于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298K时,纯物质的S m︒ = 0 (B) 一切单质的S m︒ = 0(C) 对孤立体系而言,∆r S m︒ > 0的反应总是自发进行的。
(D) 在一个反应过程中,随着生成物的增加,熵变增大。
8 从化学动力学看,一个零级反应,其反应速率应该:(A)与反应物浓度呈反比(B)随反应物浓度的平方根呈正比(C)随反应物浓度的平方呈正比(D)与反应物浓度呈正比(E) 不受反应物浓度的影响9任何一个化学变化,影响平衡常数数值的因素是:(A) 反应产物的浓度(B) 催化剂(C) 反应物的浓度(D) 体积(E) 温度10在绝对零度时,所有元素的标准熵为:(A)0 (B) 约10焦耳/摩尔·度(C) 1焦耳/摩尔·度(D) 正值(E) 负值11有两个平行反应A → B和A → C,如果要提高B的产率,降低C的产率,最好的办法是:(A) 增加A的浓度(B) 增加C的浓度(C) 控制反应温度(D) 选择某种催化剂12能量守恒定律作为对化学反应的应用,是包含在下面哪位科学家所发现的原理的阐述中?(A) 卡诺(Carnot) (B) 盖斯(Hess) (C) 勒夏特列(Le Chatelier)(D) 奥斯特瓦尔特(Ostwald) (E) 傅里叶(Fourier)13反应A2(g) + 2B2(g) 2AB2(g)的∆r H m︒ > 0,采用下述的哪种方法可以使平衡移向左边?(A) 降低压力和温度(B) 增加压力和温度(C) 降低压力,增加温度(D) 增加压力,降低温度(E) 加入较多的A2气体14阿仑尼乌斯公式适用于:(A) 一切复杂反应(B) 发生在气相中的复杂反应(C) 计算化学反应的∆r H m︒(D) 具有明确反应级数和速率常数的所有反应15下列各热力学函数中,哪一个为零::(A) ∆f G m︒(I2, g. 298 K) (B) ∆f H m︒(Br2, l. 298 K)(C) S m︒(H2, g. 298 K) (D) ∆f G m︒(O3, g. 298 K) (E) ∆f H m︒(CO2, g. 298 K)16 在298K,反应H2(g) + 1/2O2(g) == H2O(l)的Q p与Q v之差是:(A) -3.7 kJ⋅mol-1(B) 3.7 kJ⋅mol-1(C) 1.2 kJ⋅mol-1(D) -1.2 kJ⋅mol-117某化学反应A(g) + 2B(s) → 2C(g)的∆r H m︒ < 0,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仅在常温下,反应可以自发进行(B) 仅在高温下,反应可以自发进行(C) 任何温度下,反应均可以自发进行(D) 任何温度下,反应均难以自发进行18反应2HCl(g) → Cl2(g) + H2(g)的∆r H m︒ = 184.9 kJ⋅mol-1,这意味着:(A)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 HCl(g)的∆f H m︒为负值(C) 该反应体系是均相体系(D) 上述三种说法均正确19 298K时,1/2∆f G m︒(CCl4(g)) > 2∆f G m︒(HCl(g)) > 1/2∆f G m︒(SiCl4(g)) >1/2∆f G m︒(TiCl4(g)) >∆f G m︒(MgCl2(s)),且反应H2(g) + Cl2(g) → 2HCl(g)的∆r S m︒ > 0,下列反应中,哪一个可在高温下进行?(1) TiCl4(g) + C(s) → Ti(s) + CCl4(g) (2) TiCl4(g) + 2Mg(s) → Ti(s) + 2MgCl2(s)(3) SiCl4(g) + 2H2(g) → Si(s) + 4HCl(g) (4) 2MgCl2(s) + C(s) → 2Mg(s) + CCl4(g)(A) (1)、(2)、(3)、(4) (B) (2)、(3)、(4)(C) (2)、(3) (D) (3)、(4)20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不能改变反应的∆r G m、∆r H m、∆r U m、∆r S m(B) 不能改变反应的∆r G m,但能改变反应的∆r U m、∆r H m、∆r S m(C) 不能改变反应的∆r G m、∆r H m,但能改变反应的∆r U m、∆r S m(D) 不能改变反应的∆r G m、∆r H m、∆r U m,但能改变反应的∆r S m21二级反应速率常数的量纲是:(A) s-1(B) mol⋅dm-3⋅s-1(C) mol-1⋅dm-3⋅s-1(D) mol-1⋅dm3⋅s-122如果系统经过一系列变化,最后又回到起始状态,则下列关系式均能成立的是:(A) Q = 0;W = 0;∆U = 0;∆H = 0 (B) Q≠ 0;W≠ 0;∆U = 0;∆H = Q(C) ∆U = 0;∆H = 0;∆G = 0;∆S = 0 (D) Q≠W;∆U = Q-W;∆H = 023若下列反应都在298 K下进行,则反应的∆r H m︒与生成物的∆f H m︒相等的反应是:(A) 1/2H2(g) + 1/2I2(g) → HI(g) (B) H2(g) + Cl2(g) → 2HCl(g)(C) H2(g) + 1/2O(g) → H2O(g) (D) C(金刚石) + O2(g) → CO2(g)(E) HCl(g) + NH3(g) → NH4Cl(s)24 下列关于活化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不同的反应具有不同的活化能(B) 同一反应的活化能愈大,其反应速率愈大(C) 反应的活化能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测得(D) 一般认为,活化能不随温度变化25已知反应H2(g) + Br2(g) 2HBr(g)的标准平衡常数K1︒ = 4.0⨯10-2,则同温下反应1/2H2(g) + 1/2Br2(g) HBr(g)的K2︒为:(A) (4.0⨯10-2)-1(B) 2.0⨯10-1(C) 4.0⨯10-2(D) (4.0⨯10-2)-1/226反应A + B C + D的∆r H m︒ < 0,当升高温时,将导致:(A) k正和k逆都增加(B) k正和k逆都减小(C) k正减小,k逆增加(D) k正增大,k逆减小(E) k正和k逆的变化无法确定27反应CaCO3(s) CaO(s) + CO2(g)的∆r H m︒ = 178 kJ⋅mol-1,∆r S m︒ = 161 J⋅mol-1⋅K-1,则CaCO3(s)开始分解的温度是:(A) 900 K (B) 500 K (C) 800 K (D) 1106 K28已知反应3O2(g) → 2O3(g)的∆r H m︒ = -288.7 kJ⋅mol-1。
若使反应向右进行,需采取下列哪一种措施?(A) 高温低压(B) 高温高压(C) 低温低压(D) 低温高压29已知反应H2O(g) 1/2O2(g) + H2(g)在一定温度、压力下达到平衡。
此后通入氖气,若保持反应的压力、温度不变,则:(A) 平衡向左移动(B) 平衡向右移动(C) 平衡保持不变(D) 无法预测30某一液相反应的K︒在几乎所有情况下都较小,然而却可以用来大规模生产。
实际中,采取的措施是:(A) 反应在低温下进行(B) 反应在非常高的温度下进行(C) 使用了另外的一系列反应,得到同样的结果(D) 产物生成后,不断地从系统中被分离出来31若使弱酸强碱盐、弱碱强酸盐的水解度都增大,可采取下列哪一种措施?(A) 降低温度(B) 稀释溶液(C) 增加盐的浓度(D) 升高溶液的pH值32已知反应N2(g) + 3H2(g) 2NH3(g)的K︒ = 0.63,反应达到平衡时,若再通入一定量的N2(g),则K︒、反应商Q和∆r G m︒的关系是:(A) Q = K︒,∆r G m︒ = 0 (B) Q > K︒,∆r G m︒ > 0(C) Q < K︒,∆r G m︒ < 0 (D) Q < K︒,∆r G m︒ > 033某气体反应的∆r H m︒ = 10.5 kJ⋅mol-1,∆r S m︒ = 41.8 J⋅mol-1⋅K-1,平衡时,各物种的分压均为p︒,则反应温度约为:(A) 0℃(B) 25℃(C) -22℃(D) 100℃34已知298 K时,2NH3(g) → N2(g) + 3H2(g) ∆r H m︒ = 92.2 kJ⋅mol-1H2(g) + 1/2O2(g) → H2O(g) ∆r H m︒ = -241.8 kJ⋅mol-14NH3(g) + O2(g) → 4N O(g) + 6H2O(g) ∆r H m︒ = -905.5 kJ⋅mol-1则NO(g)的∆f H m︒等于:(A) 92.2 kJ⋅mol-1(B) -92.2 kJ⋅mol-1(C) -709.8 kJ⋅mol-1(D) 360.8 kJ⋅mol-135下列哪一个反应的焓变等于CO2(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A) CO(g) + C(s) == CO2(g) ∆r H m︒1(B) CO(g) + 1/2O2(s) == CO2(g) ∆r H m︒2(C) O2(g) + C(s) == CO2(g) ∆r H m︒3(D) 2O2(g) + 2C(s) == 2CO2(g) ∆r H m︒436 A → B + C是吸热的可逆基元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为E正,逆反应的活化能为E逆,那么:(A) E正 < E逆(B) E正 > E逆(C) E正 = E逆(D) 无法确定37在恒温下,对于同一反应来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一反应物浓度增大,该反应的转化率就增大(B) 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系数相同的反应物的转化率总是相等(C) 转化率和平衡常数都可以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D) 转化率和平衡常数都与反应物的最初浓度无关38已知反应H2(g) + Br2(g) 2HBr(g),在1297 K和1495 K时的K︒分别为1.6⨯105和3.5⨯104,则该反应的焓变或自由能变:(A) ∆r H m︒ > 0 (B) ∆r H m︒ < 0 (C) ∆r G m︒ < 0 (D) ∆r G m︒ = 039已知298 K下,下列反应的相关条件为:2NH3(g) → N2(g) + 3H2(g)起始压力/kPa101 101 1.01∆f G m︒(NH3(g)) = -16.64 kJ⋅mol-1,由此可判断,该反应:(A) 不能自发进行(B) 处于平衡状态(C) 能自发进行(D) 无法判断40 已知K︒稳([HgCl4]2-) = 9.1⨯1015,K︒稳([HgI4]2-) = 1.9⨯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