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分类和管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知识吸收分为 ✓ 视觉型 ✓ 听觉型 ✓ 触觉型 ✓ 动觉型
视觉型
特点:对于图画、文字、形象的事务有很强的关注度,相对于其他吸收方式, 更容易接受通过眼睛看到的知识;文字、图像的理解力强,想象力丰富,色 彩感强,容易在大脑中形成完成的图像。 建议:可以通过图画、书面交流等进行指导和交流。板书、色彩等都是可以 引起学生注意的方法。学习日志和短信等方式更适合这类学生。
3、脱离实际型 主要表现:
⑴ 对子女兴趣爱好特别重视,认为是天才;也有的家长把个人意愿强加于孩子, 不遗余力地加以培养,期望成为专才。
⑵ 认为子女的缺点、缺陷或错误是天性所致,无可救药,失去帮教的信心。 ⑶ 不顾孩子实际,千方百计托关系,走门路,甚至不惜重金,把孩子塞进重 点学校,以为得计。 ⑷ 仅凭自己的主观想象去评估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品行或学习能力不能客 观地分析,常常做出不切实际的臆想。 形成原因: ⑴ 家长不务实,又不愿做或不会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只看到孩子的表面现象。 ⑵ 孩子周围人们不切实际的夸赞,在孩子头上形成虚幻的光环,因此使孩子 的家长也飘飘然起来。 ⑶ 家长缺乏对孩子的能力的全面评估,缺乏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特点: 此类家庭极易造成子女的虚荣、浮夸、名不符实、投机取巧甚至说谎作弊。 子女的心理负担过重,过早畸形地成人化,在目标设置上好高鹜远,往往个人 努力的结果与期望相差甚远。
⑴ 家长受旧教育观念影响严重,缺乏现代家教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方法。 ⑵ 家长出于高期望心理,对子女的前途过早主观定向。 ⑶ 家长之间盲目攀比,虚荣心很强。 ⑷ 家长把自己的生活体会强加于子女。 ⑸ 家长出于“安全”考虑,对孩子过分保护。 特点: 家长在子女心目中的威信往往不高,孩子表面屈服于“高压政策”。孩子往往 显得很拘谨,也很敏感,常处于紧张恐惧状态;孩子可能形成习惯性说谎、搞两 面派。随着子女年龄增长,极易形成逆反心理,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⑴ 家长对当今的社会形势认识不清,受“读书无用论”影响较深。 ⑵ 家长文化素质、思想水平偏低,私心严重,受“金钱万能论”的影响较深。 ⑶ 不愿子女离开自己。这种家庭大多是夫妻中年以后得子女,或收养子女,怕老年 孤独无靠。 ⑷ 家长社会地位偏低,对子女高远的前途不敢去想,得过且过。 特点: 此类家庭的子女一般性情懦弱,比较自私,上进心不强,很少主动表现自己,没有 或很少创造性思维意向,各方面素质平平,自己很少有主见,随波逐流,对老师的教 育和社会的影响感觉比较迟钝,形成随遇而安的心态。
4、急功近利型 主要表现: ⑴ 家长放松对子女远大理想的教育和要求,对子女高雅的情趣和崇高的追求不予支持, 只强调子女争取眼前利益。 ⑵ 家长只注重对子女家务劳动和帮父母赚钱的要求,不注重对子女学业及其它方面素 质的要求,认为只要将来能够赚钱即可。 ⑶ 家长怕子女读书年限长会耗费更多的钱财,甚至担心子女有高学历会离开自己,因 此不鼓励甚至限制子女上高等学校。 形成原因:
3、以学习习惯分类
3、以学习习惯分类
4、以学习效率分类
4、以学习效率分类
家长类型划分及维护办法
➢ 骄纵型 ➢ 强制型 ➢ 脱离实际型 ➢ 急功近利型 ➢ 失控型 ➢ 科学型
1、娇纵型 主要表现:
⑴ 子女的物质消费超过实际所需要的数量和质量; ⑵ 子女的行为没有或很少受到规范化要求; ⑶ 子女的人格发展被忽略; ⑷ 子女的人格缺陷被掩盖,由于家人的迁就甚至鼓励,使之形成恶习。 形成原因: ⑴ 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在比较富裕水平以上。 ⑵ 孩子与祖父辈共同生活,受到过份溺爱。 ⑶ 父母不正确的养育思想,对子女的不良影响。如不愿让子女再像自己从前 那样生活等等。 特点: 这类家庭的子女往往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懒惰、意志薄弱、缺乏自理能力, 动手和动脑能力一般都不出色。因此,文化学习成绩一般不好;行为随意任性且 不善交往,应变能力差,在家庭以外常受别人欺负,而且容易沾染不良嗜好,极 易成为社会不良分子捕猎的目标。
一、智力对学习起直接作用,非智力因素则起间接作用。 二、智力是学习的心理结构,非智力因素则是学习的心理条件。 三、智力是学习的执行———操作系统;
非智力因素则是学习的动力———调控系统。 四、智力的作用在学习中具体表现为 “五会” (会观察、会注意、会想象、 会记忆、会思维) , 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在学习中则具体表现 为“五学” (愿学、好学、乐学、勤学、独立学)。
⑷ 家长有意识、讲方法地引导子女:在生活上自理并认真地帮助长辈做事;在物 质消费上与家庭经济条件相协调,合理消费;在学业上追求能力可及的高标准;树立 远大理想,养成良好习惯,能进行一般的自我调节。
⑸ 家长主动和班主任保持经常的联系,随时关注孩子在校情况及在社会的表现。 ⑹ 家长经常认真深入地学习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在理论的指导下教育子女。在子 女取得成绩或受到挫折时,能够以科学态度和方法对待孩子,成为孩子的慈亲、良师、 益友。
非智力因素理及
✓社会因素 ✓家庭因素 ✓学校因素 ✓自身因素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有学者综合国内外的有关研究和实践经验提出了智力(I) 与非智力因素(N)结合论的学习理论,可简称为IN结合论。 其基本涵义可 表述为:在其 它条件基本相 同的情况下, 学习的成功是 由智力与非智 力因素共同来 决定的。
世界上最好的家就是爸爸爱妈妈,妈妈爱我们,我们爱爸爸妈妈。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6、科学型 这类家庭有以下特点:
⑴ 成员互相关爱:长辈对晚辈尽心教养,晚辈对长辈尊重孝顺;平辈之间团结互 助;夫妻之间亲密和谐。
⑵ 共同积极地创建健康向上、民主、自由的家庭气氛,使子女和长辈、同辈之间 充分沟通。
⑶ 家庭成员相互关注,支持高雅的情趣爱好,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 影响子女。家庭中绝无赌博、酗酒、观听粗俗黄色音像制品等现象。
触觉型
特点:书写、手头的小动作、细微的肢体感受是此类学习风格的主要关注方 式,通过书写的过程进行理解、推理和记忆是主要的学习风格,能够在书写 、动作的过程中思考并形成自己的内在知识,书面表达能力强,逻辑推理能 力强。 建议:引导学生学会课堂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是最好的建议。
动觉型
特点:通过亲身经历来体会并吸收知识是此类学习风格的特点,参与学习的 过程当中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传授式拥有此类学习风格的学生常有的思 维,因此好动、活泼,但纪律性差,往往成为传统班级中受排挤的对象。 建议: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计划的制定当中,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可以更有效 的让学生吸收知识。
浅谈学生分类和管理
凌恒
目录
➢学习心理与个性化教育 ➢学员类型学划员累分计额及维护办法 ➢家庭教育类型
学习心理学与个性化教育
什么是个性化的教育? 如何进行学生个性化辅导?
学习心理学与个性化教育
个性化教育理念倡导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是由国内有影响力的中小学个 性化教育机构平盟教育率先提出并日益完善的与素质教育相辅相成的科学教育 观念,融入到小升初、中考、高考的各项备考准备中,其主旨在于培养学生的 自主学习能力及考试能力。主要包括六方面内容: 1、培养学习兴趣,这是学习的动力之源; 2、改善学习习惯,这是学习的日常要求; 3、提高学习效率,这是学习的竞争本质; 4、完善学习性格,这是学习的性情体现; 5、健全学习方法,这是学习的理论变现; 6、强化考试能力,这是学习结果硬道理。 上述六点彼此依托,互为因果,缺一不可,统一构成 个性化教育理念的核心六
2、强制型 主要表现:
⑴ 家长从不或极少倾听子女的意见,主观蛮横,总是以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子女, 经常体罚谩骂子女,不允许子女有任何自主言行。 ⑵ 对子女的限制过繁过严,甚至达到苛刻的程度,不给或极少给子女自由活动的 空间和时间,在外人面前从不考虑子女的自尊心。 ⑶ 对子女的学习成绩要求过于苛刻,喜升恶降,不能容忍子女学习上的退步。 形成原因:
5、失控型 主要表现:
家长或监护人对孩子放弃、推诿责任,或无力过问,使孩子处于一种脱离“家教调 控”的状态。 形成原因: ⑴ 单亲,离异家庭,父母放弃养育子女的责任,或者相互推诿,或者为了攻击刺伤对 方,不惜折磨亲生子女。
⑵ 父母在外地、国外工作,子女与隔辈人或其他亲友生活。 ⑶ 父母早亡或被判刑,孩子成为孤儿。 ⑷ 父母不务正业,放荡不羁。 ⑸ 其它原因。 特点: 孩子失去从属感和安全感,失去关爱,对学习、生活没有兴趣,更没有上进要求, 苦闷、忧郁、悲观、自卑、易怒、敏感甚至厌世,形成畸形心理,极易受社会不良因 素影响。
学员类型划分及维护办法
个性化教育旨在通过发掘学生的个性特点,契合学生的学习风格提升学生 的学习能力,进而取得最佳的辅导效果。因此,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特点 是进行个性化教育的前提。
1、以学习态度分类 3、以学习习惯分类
2、以学习风格分类 4、以学学习风格分类
听觉型
特点:对于声音、语言、故事等有很强的关注度,相对于其他吸收方式, 更容易接受听到的知识和获得的信息,对于语言的理解、记忆能力强, 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强,对于节奏和韵律地方感知能力强,容易进行完 整的言语表达。 建议:可以通过面谈、电话等方式交流,效果强于书面交流。讲故事、 听音乐朗读等有声世界更适合这类学生的学习。
要素内容。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人类的一切心理及行为活动源于:大脑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内容有: 1.兴趣与爱好; 2.愉快的情绪、对事业的热情; 3.对挫折的忍受性与意志力; 4.活泼的性格、宽阔的胸怀; 5.自信心与好强心; 6.远大的理想与目标; 7.高抱负; 8.焦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