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最精华30句鉴赏+注释
诸子百家名言释义
![诸子百家名言释义](https://img.taocdn.com/s3/m/f8405e1fbe23482fb4da4cd8.png)
诸子百家名言释义1 1、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知北游》〖注释〗白驹:白色骏马,比喻太阳;隙:缝隙。
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
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释义】人类生长在天地之间,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只是一眨眼间而已。
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注释】①涯:边际,极限。
②知(zhì):知识,才智。
【释义】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3 3、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庄子·齐物论》【注释】闲闲:广博豁达的样子。
炎炎:猛烈;这里借猛火炎燎之势,比喻说话时气焰盛人。
詹詹:言语琐细,说个没完。
【释义】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
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
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第六十四章【注释】毫末:细小的萌芽。
累土:堆土。
【释义】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5、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庄子·逍遥游》【释义】厨师虽然不做祭祀的饭菜,祭祀官也决不能越位来代替他。
6.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庄子·养生主》【注释】恢恢:宽广。
游刃:运转的刀刃。
【释义】用薄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和组合部位间,对于刀刃的运转和回旋来说那是多么宽绰而有余地呀。
7、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庄子·人间世》【释义】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
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
成语“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出此。
8、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
诸子百家的名言警句及解析
![诸子百家的名言警句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2d1a7f0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a8.png)
诸子百家的名言警句及解析1.诸子百家的名人名言孔子名言(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巧言令色,鲜矣仁!(3)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0)朝闻道,夕死可矣。
(1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2)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14)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1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16)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17)笃信好学,死守善道。
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1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9)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2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0)寝不尸,居不容。
(21)过犹不及。
(22)克己复礼,为仁。
(2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25)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6)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27)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2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9)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0)刚、毅、木讷,近仁。
(31)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3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4)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35)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6)巧言乱德。
小不忍,则乱大谋。
(37)过而不改,是谓过矣!(38)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诸子百家名言名句
![诸子百家名言名句](https://img.taocdn.com/s3/m/0603268b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6b.png)
诸子百家名言名句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做到不
伤害他人,不要做自己不愿意被人做的事情。
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
”这句话告诉我们治理国家就像
煮小鱼一样,需要细心、耐心和恒心。
庄子曰,“大知闲闲,小知间间。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有大智慧,不被琐事所累。
墨子曰,“兼爱无私,兼利无私。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爱人如己,不图私利。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句话告诉我们成功需要经历各种困难和挑战。
荀子曰,“人之所欲,莫大于义。
”这句话告诉我们追求正义
是人类最大的愿望。
墨翟曰,“行善积德,求仁得仁。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行善积德,就能得到他人的善意。
这些名言名句都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人生哲理,对我们的生活和思考都有着重
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名言名句中汲取智慧,
指导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诸子百家五十句名言
![诸子百家五十句名言](https://img.taocdn.com/s3/m/27dcb8fa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88.png)
诸子百家五十句名言诸子百家五十句名言1、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2、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是为治。
——苏轼3、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5、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6、虽天才隽朗,而实须坟诰以广知。
——葛洪7、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
——葛洪8、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
——王符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1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11、不敢妄为些小事,只因曾读数行书。
——陶宗仪12、一日不书,百事荒芜。
——李诩13、交一个读书破万卷的邪士,不如交一个不识一字的端人。
——《格言联璧》14、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
——《清诗铎趁早歌》15、不幸可能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
——日本谚语16、苦难磨炼一些人,也毁灭另一些人。
——富勒17、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
——塞内加18、人生犹如一本书,愚蠢者草草翻过,聪明人细细阅读。
为何如此、因为他们只能读它一次。
——保罗19、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
——雪莱20、不要慨叹生活的痛苦!慨叹是弱者。
——高尔基21、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爱迪生22、一个人几乎可以在任何他怀有无限热忱的事情上成功。
——查尔斯史考伯23、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
——朱舜水24、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
——颜之推25、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
——泰戈尔26、格天功业有本源,谁谓读书记名姓?——归庄27、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
——张维屏28、当以读书通世事。
——倪元璐29、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30、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吴晗31、书,我的良师益友,它给我知识、力量,它指导我怎样去生活和斗争。
——吴运铎32、读书是我惟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
诸子百家名句精读
![诸子百家名句精读](https://img.taocdn.com/s3/m/c9d50a04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7b.png)
诸子百家名句精读论语学而篇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①,不亦说乎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③人不知而不愠④,不亦君子乎?”注释:①子曰:孔子说。
学:指课堂教学。
习:指社会实践。
许多人将习字解释为“复习”、“练习”,欠妥。
②说:通悦,读yùe。
③乐:快乐。
④愠(yùn):怨恨。
译文:孔子说:“学得了课堂知识以后适时参加社会实践,不也很高兴么?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么?别人不了解自己但也不怨恨,不也是很有修养么?”提示:1、要特别讲清四个字:习字是羽字的一半,一片羽毛的象形,本义是雏鹰学飞,本文比喻社会实践。
说字是通假字。
本文有两个而字,都是连词,前一而字表示顺接关系,后一而字表示转折关系。
2、孔子的教育思想重视社会实践。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①: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②?”注释:①曾子:孔子的学生,名参(shēn)字子舆三省(xǐng):多次反省。
②习:指社会实践。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却不尽力么?与朋友交往却不诚实么?老师传授的知识没有进行社会实践么?”提示:1、注意“省”字的字音和字义;两个“而”字都是连词,都表示转折关系。
2、联系“八荣八耻”的“诚实守信”。
▲有子曰:“礼之用①,和为贵。
”注释:①有子:孔子的学生。
译文:冉有说:“礼的作用以和顺为贵。
”提示:①“和为贵”是我国当今外交政策的指导思想,也是每一个公民应当具有的品质,对于青少年尤其具有针对性的意义。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①,患不知人也。
”注释:①患:从串、从心,会意,表示一连串的心事,所以有发愁、担心的意思。
注意与犯字相区别。
译文:孔子说:“不愁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愁自己不了解别人。
”提示:1、“不已知”就是“不知已”。
这是古汉语的一种特殊语法,叫倒装。
倒装的形式很多,这是其中的一种,叫宾语前置。
这种语法现象必须弄清楚,以为学生今后学古文打下基础。
2、孔子的这两句话说明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辩证关系。
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解释
![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46aff1d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3d.png)
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解释先秦诸子语录是指先秦时期的各位思想家所说的一些名言或语录,这些语录包含了他们的思想观点和哲学思考。
以下是对其中十二则语录的解释:1. 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话,意思是自己不希望受到的对待,也不要施加给别人。
它表达了孔子的道德观念,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互惠和善待他人的重要性。
2. 孟子:“人之初,性本善。
”这句话出自孟子的《性善》一篇,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
他主张通过教育和修养,让人的本善性得以发扬光大,从而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3. 老子:“道可道,非常道。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的开篇,意思是道是不能被言说或言说所捕捉到的。
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和原则,它超越了言语和概念的限制,只能通过内心的体悟和领悟来认识。
4. 庄子:“逍遥游,世人皆醉我独醒。
”这句话出自庄子的《逍遥游》一篇,表达了他对人生的一种超然态度。
他认为世间的烦恼和追求是虚妄的,而他自己则通过悟道达到了超越世俗的境地,独自清醒。
5. 韩非子:“以力服人者,不如以德服人。
”这句话出自韩非子的《喻老》一篇,强调了德治的重要性。
他认为通过以德服人,使人们内心愿意追随和服从,比使用武力和暴力更为有效且持久。
6. 荀子:“人贵有疾如不剖。
"这句话出自荀子的《劝学》一篇,意思是人应该珍惜艰苦和困难,像切剖自己一样,努力修身养性。
他认为通过面对困境和挑战,人才能够不断成长和完善。
7. 墨子:“兼爱非爱。
”这句话出自墨子的《兼爱》一篇,意思是广泛地爱护他人,并不局限于个别的爱。
他主张推崇普遍博爱的思想,认为应该平等地关心和帮助所有人,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与冲突。
8. 阳明:“知行合一。
”这句话出自阳明的《传习录》一篇,强调了知识和行动的统一。
阳明认为只有通过实践和行动,才能真正理解和实践道德的原则,知行合一才能达到个人的完善与成就。
9. 荆轲:“为国捐躯。
”这句话是描述战国时期的荆轲,他为了国家利益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诸子百家精华30句
![诸子百家精华30句](https://img.taocdn.com/s3/m/526c03d4b84ae45c3a358c32.png)
诸子百家精华30句儒家1、市之无虎明矣,三人言而成虎。
——《新序∙杂事篇》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
2、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
——《孔子家语∙五仪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为了理想的实现,耐得住寂寞,也守得住清贫。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新序∙杂事篇》任何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缺点。
我们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4、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家语∙致思》孝顺父母不是哪天心血来潮就去做的事情,而应该在平日里时时刻刻都要去做的事情。
5、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孔子家语∙六本》治病的好药通常味道很苦,忠心规劝的话听起来却令人不快。
6、文繁则质衰,末盛则本亏。
——《盐铁论∙本议》过分强调文饰与修辞,内容就会受掩敝而显得软弱无力,也即形式重于内容,其实就是舍本逐末。
7、前事之不忘后之师。
——《新书∙过秦论》“前车之鉴”当牢记,重蹈覆辙是愚蠢者的表现。
人们应当牢记以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今后行事的借鉴。
8、德胜者威广,力盛者骄众。
——《新语∙道德篇》治理天下最重要的是施以仁义之德,这样它的善政可以泽及百姓而流传很广。
9、君子笃于义而薄于利,敏于行而慎于言。
——《新语∙本行篇》君子,当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言行既要符合道义,又要讲求策略。
10、治大者不可以烦,烦则乱;治小者不可以怠,怠则废。
——《盐铁论∙刺复》管理大事业要提纲挈领,办理小事则要勤谨。
道家1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道德经》世间“好”与“不好”,“善”与“不善”,都是同等地位的,是一个事物的两面,相生相克,互为其根;没有绝对的“好”与“善”。
12、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道德经》逝者如斯夫,人生犹如奔流至海的江水。
最高境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13、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道德经》真正灵巧优美的东西应是不作修饰的,真正的巧不在于违背自然的规律去卖弄自己的聪明,而在于处处顺应自然的规律。
语文选修 先秦诸子百家重点
![语文选修 先秦诸子百家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c6f7d37b0b4c2e3f56276330.png)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译:过去的已经不能挽回,将来的还可以赶得上。
当仁不让于师2.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译:往上看越发觉得高远,钻研它越发觉得坚实。
往前看它时在前面,忽然间却发现在后面。
知之为知之3.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孔子说:“仲由,我教你的你懂了吗?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就是聪明。
”4.子夏为莒父,问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子夏做了鲁国莒父这座城邑的长官,请教施政方面的问题。
孔子说:“做事情不要贪快,不要计较(贪求)小的利益。
做事情贪快就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成就不了大事。
”5.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译:孔子说:“做人却没有信用,我不知道他怎么可以(是根本不可以的)。
就像大车没有车辕和横木衔接的木销子,小车没有车杠前端与横木相衔接的销钉,它靠什么行走呢?”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译:孔子说:“天冷了以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零落的。
”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时间像这流水,昼夜不停地流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8.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译: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看,不合乎礼的不听,不合乎礼的不说,不合乎礼的不做。
”9.子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译: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加到别人身上。
在诸侯国做官、为诸侯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天尤人。
10.曾子曰:“是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东西重,而且路程遥远。
把在天下实现仁作为自己必须担当的责任,不是很沉重吗?到死才停止,不是很遥远吗?”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中小学生作文素材:诸子百家经典语句56句
![中小学生作文素材:诸子百家经典语句56句](https://img.taocdn.com/s3/m/5d8baefc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43.png)
中小学生作文素材:诸子百家经典语句56句1.市之无虎明矣,三人言而成虎。
——《新序∙杂事篇》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
2.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
——《孔子家语∙五仪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为了理想的实现,耐得住寂寞,也守得住清贫。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新序∙杂事篇》任何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缺点。
我们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4.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家语∙致思》孝顺父母不是哪天心血来潮就去做的事情,而应该在平日里时时刻刻都要去做的事情。
5.奋于言者华,奋于行者伐。
——《孔子家语∙三恕》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金子总会发光,所以不必为自己所取得的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
6.爱人者则人爱之,恶人者则人恶之。
——《孔子家语∙贤君》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7.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孔子家语∙六本》治病的好药通常味道很苦,忠心规劝的话听起来却令人不快。
8.君子居必择处,游必择方,仕必择君。
——《孔子家语∙六本》纷繁尘世,只有用清醒的头脑加以选择,才不至于身陷困境。
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孔子家语∙哀公问政》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这就需要我们做事应当未雨绸缪,而不能临渴掘井。
10.过而能改,其进矣乎。
——《孔子家语∙辩乐解》犯错误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误而不觉,犯错之后能够改正,就是进步的表现。
11.学不可以已。
——《荀子∙劝学篇》知识的海洋是无边的,而人类的生命是有限的,怎样以有限随无穷,只能不断地学习。
1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篇》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人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
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1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篇》人当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去追求伟大的成功。
这同“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是一个道理。
诸子百家经典名句
![诸子百家经典名句](https://img.taocdn.com/s3/m/7bd804cd172ded630b1cb643.png)
【诸子百家】最精华55句,每一句都值得背诵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学术局面盛况空前、一派繁荣。
儒家1、市之无虎明矣,三人言而成虎。
——《新序∙杂事篇》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
2、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
——《孔子家语∙五仪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为了理想的实现,耐得住寂寞,也守得住清贫。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新序∙杂事篇》任何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缺点。
我们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4、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家语∙致思》孝顺父母不是哪天心血来潮就去做的事情,而应该在平日里时时刻刻都要去做的事情。
5、奋于言者华,奋于行者伐。
——《孔子家语∙三恕》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金子总会发光,所以不必为自己所取得的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
6、爱人者则人爱之,恶人者则人恶之。
——《孔子家语∙贤君》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7、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孔子家语∙六本》治病的好药通常味道很苦,忠心规劝的话听起来却令人不快。
8、君子居必择处,游必择方,仕必择君。
——《孔子家语∙六本》纷繁尘世,只有用清醒的头脑加以选择,才不至于身陷困境。
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孔子家语∙哀公问政》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这就需要我们做事应当未雨绸缪,而不能临渴掘井。
10、过而能改,其进矣乎。
——《孔子家语∙辩乐解》犯错误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误而不觉,犯错之后能够改正,就是进步的表现。
11、学不可以已。
——《荀子∙劝学篇》知识的海洋是无边的,而人类的生命是有限的,怎样以有限随无穷,只能不断地学习。
1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篇》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人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
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1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诸子百家10句经典名言,一人一句,句句经典!
![诸子百家10句经典名言,一人一句,句句经典!](https://img.taocdn.com/s3/m/aac2d55a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7d.png)
诸子百家10句经典名言,一人一句,句句经典!1.物损于彼者盈于此,成于此者亏于彼。
——《列子》事物在这个地方亏损了,在另一个地方又丰盈了;在这个地方成功了,在另一个地方又失败了。
指亏或盈、成或败都是相对的。
2.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牧民》粮仓充实了,百姓就知道遵守礼节;衣食充足了,百姓才会知道荣辱。
3.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世上的事情都有它的次序,明白他们的先后顺序,就可以借鉴事情的发展规律了。
4.因可势,求易道,故用力寡而功名立。
——《韩非子·观行》做事情不能不考虑外在的环境和形势,方式、方法很关键,选好路子,往往能够事半功倍。
5.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
——《墨子》钓鱼人弓着身子,不是对鱼恭敬,而是想得到它;用虫子作为诱饵捕鼠,不是喜爱老鼠,是想消灭它。
6.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庄子》小鸟息在树上,所占不过一根树枝;鼹鼠饮河水,所需不过装满肚皮。
比喻欲望有限,极易满足。
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篇》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由于荀子这几句话形象深刻,通俗易懂,便为后人所常用,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8.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道德经》上善之人好像水一样。
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9.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兵法·虚实篇》用兵作战没有固定不变的形式,就像水的流动没有固定的形态一样。
能根据敌情变化,采取对策而取胜的,叫作用兵如神。
10.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孝行览·义赏》使河流干涸而捕鱼,难道会没有收获吗?但第二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难道会没有收获吗?但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
先秦诸子选读课下注释
![先秦诸子选读课下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ec40316d2e3f5727a5e96292.png)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仪封人请见():君子之至于斯也:从者见之: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长沮、桀溺耦而耕:使子路问津()焉:夫执舆者为谁:是鲁孔丘与: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事也:岂若从辟世之人哉:夫子怃()然曰:丘不与易也: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孔子下:趋而辟之: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见夫子乎: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子曰:使子路反见之:而乱大伦:晨门曰:奚自:二、当仁,不让于师叔孙武叔毁仲尼:无以为也:人虽欲自绝:多见其不知量也:君子一言以为知:道之斯行: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如有所立卓尔:末由也已:抑为之不厌:则可谓云尔已矣:当仁: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割鸡焉用牛刀: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前言戏之耳: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公西华侍坐: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子路率尔对曰: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夫子哂()之:如五六十:鼓瑟希:异乎三子者之撰:何伤乎:莫春者:吾与点也曾皙后亦各言其志也已矣夫子何哂由也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亡之命矣夫噫子恸矣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诲汝知之乎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如日月之食焉更也小人之过也必文人能弘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子夏为莒父宰无欲速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逝者如斯夫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请问其目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问知樊迟未达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智尧舜其犹病诸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志士仁人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而可求也信乎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不处也是人之所恶也不去也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子路问成人若臧武仲之知文之以礼乐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无适也义之与比君子义以为上闻义不能徙无勇也六、有教无类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闻斯行诸如之何其闻斯行之敢问由也兼人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崔子弑齐君陈子文有马十乘弃而违之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则不复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于吾言无所不说贫而无谄告诸往而知来者美目盼兮绘事后素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居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其蔽也绞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贤贤易色能致其身就有道而正焉不迁怒不贰过今也则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则以学文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一、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直不百步耳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盘之畜无失其时百亩之田勿夺其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诸子百家摘抄赏析
![诸子百家摘抄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30f93ee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97.png)
诸子百家摘抄赏析(正文)论语:学而篇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出现在《论语·学而篇》中,是孔子关于学习的观点。
他告诉人们要勤奋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时常复习巩固。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尚书:虞曲侯之篇2. 王曰:“谁能训畜?”对曰:“贾疏能。
”王曰:“贾疏,稗官也。
”这段摘录出自《尚书·虞曲侯之篇》,记录了一次陈述关于训畜(指教养动物)的对话。
王问谁能训练畜牧,众人推荐了贾疏。
王对此表示赞同,并确认了贾疏的身份。
孙子兵法:用间篇3. 故用间有五:有鼓之以利,诱之以声,备之以气,诱之以利,动之以礼。
这句话出现在《孙子兵法·用间篇》中,强调了用间的五种方法。
通过给对方带来利益、利用声音诱导、以气势备敌、以利益引诱、以礼节行动,实现用间的目的。
道德经:第一章4.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这是《道德经》中的开篇语,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作。
这句话表达了道是无法被准确言说和定义的,大道超越了有限的言语和尘世的名字。
墨子:扬名篇5.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这是墨子学派的观点,源自《墨子·扬名篇》中。
墨子强调了要遵循礼节,不对不礼貌的事物进行观看、听闻、说话、行动。
庄子:逍遥游6.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天下之达道也”,不可须臾离也。
这段摘录出自庄子的《逍遥游》,表达了庄子对于无争的态度。
他认为只有不争才能与天下万物和谐相处。
被唤作“天下之达道”,也就是人们所追求的道理。
荀子:劝学篇7. 故学之,所以施巧也;巧之,所以为德也。
这句话出自《荀子·劝学篇》中,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可以让人们提升自己的能力,通过巧妙的运用知识和技巧,实现道德修养。
公孙龙子:尚贤篇8. 贤者政其不得政者,非人力也,乃天分也。
这段摘录出自《公孙龙子·尚贤篇》,阐述了贤者治理的原则。
《诸子百家》解读赏析(精华推荐)
![《诸子百家》解读赏析(精华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3b9a7dccaa00b52acfc7ca64.png)
【目录】
【诸子百家经典】
《论语》全译
《孟子》译注
《老子道德经》全译
《墨子》全注解
《大学》全文注解
《中庸》全文注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庸》章句集注
《礼记》解读
主张,或著书立说,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在中国文化史上形成了一个百家争鸣的空前繁荣的局面。诸子百家的学术观点反映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也随之形成了不同的学术和文学派别。诸子散文大都观点鲜明,言辞犀利,感情充沛,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所以诸子百家散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诸子百家的历史起源】
西周灭亡,促使人们更多地转向对天下兴亡的思考,打破了"庶人不议"的观念,取而代之的是"处士横议"的活跃风气。在对人、事及社会的广泛探讨中,人们不再崇信"天道",进而在如何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教化民众等方面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学派。这些学派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被合称为"诸子","百家"则指这些学派。最有影响的主要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各学派的人物针对一些社会问题四处游说,推行自己的政治0
《孝经》
《家范》
《增广贤文》
《棋经十三篇》
《尚书》
《温氏母训》
《三略》
《焦氏易林注》
《白话周易》
《周易译注》
《京氏易传》
《诸子百家》解读赏析(精华推荐)
【诸子百家介绍】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
人教《先秦诸子选读》名言名句整理(含解释)
![人教《先秦诸子选读》名言名句整理(含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9c0c10684254b35effd34a0.png)
人教《先秦诸子选读》名言名句整理(含解释)《论语》名句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为以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9、子曰:“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10、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几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1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忧愁)。
”1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仁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14、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15、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16、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道不同,不相为谋。
”“小不忍,则乱大谋。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7、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18、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小人相反)19、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20、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诸子百家名句集合
![诸子百家名句集合](https://img.taocdn.com/s3/m/f5acda88d0d233d4b14e693d.png)
诸子百家名句集合由于年代久远,诸子百家的名句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已经不太被提及,而在话题议论文或者议论文阅读中我们还常常可以看到这些璀璨的古代文明,可惜,优秀的名句却不能转化为我们写文章的利器,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不明其真实本意,就像我们生硬地用现代汉语去诠释一些意义已经彻底发生变化的成语一般尴尬。
为了避免这种尴尬,此篇将会有一个诸子百家名句大集合,希望同学们可以从中有所收获。
欲知其言论,必先知何谓“诸子百家”——“诸子”,是指这一时期思想领域内反映各阶层、阶层利益的思想家及著作,也是先秦至汉各种政治学派的总称,属春秋后才产生的私学。
"百家"表明当时思想家较多,但也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主要人物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商鞅、申不害、许行、告子、杨子、公孙龙子、惠子、孙武、孙膑、张仪、苏秦、田骈、慎子、尹文、邹衍、吕不韦等。
孔子为儒学大家,其代表言论是记录在《论语》中,笔者在高二的文章《<论语>好句来找你》里面,将常见的《论语》句子列在其中,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下载,在此文中,我们不再赘述。
此文除了诸子百家的言论我们还会将上古,春秋之前的一些重要思想列入此篇文章。
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译: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3.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
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4.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子百家最精华30句鉴赏+注释1. 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
——《孔子家语∙始诛》【鉴赏】君子重内心修养,不为外物所役使。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常保持一颗平常心,成熟地应对着繁复的社会人生。
正如后来人们所推崇的魏晋风度那样喜怒不形于色。
只有经历了生活的大风大浪之后,人才能达到此种精神境界。
2. 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
——《孔子家语∙五仪解》【注释】益:增加。
【鉴赏】真正的上人君子,富贵不能给他增加什么,贫贱也不能减少什么。
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他们追求的是“达则兼济天下”的伟大理想,为了理想的实现,耐得住寂寞,也守得住清贫。
3. 夫君子成人之善,不成人之恶。
——《孔子家语∙五仪解》【注释】君子喜欢促成别人的善行,而不怂恿别人的恶行。
【鉴赏】大千世界,善善恶恶,谁也不能逃出善恶这一最基本的衡量是非的标准。
只有一心向善才能义正言辞地拒绝恶的侵入。
4.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家语∙致思》【鉴赏】树想要静静挺立,风却吹个不停,子女想要孝敬父母时,父母却早早死去了。
这种人间憾事,谁也无法挽回。
孝顺父母不是哪天心血来潮就去做的事情,而应该在平日里时时刻刻都要去做的事情。
5. 奋于言者华,奋于行者伐。
——《孔子家语∙三恕》【注释】夸夸其谈的人华而不实,喜欢表现办事能力的人常常自吹自擂。
【鉴赏】夸夸其谈的人显露于外的恰恰是他的无知,自吹自擂的人也正反映了自己的浅薄。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金子总会发光,所以不必为自己所取得的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
6.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韩非子∙孤愤》【注释】事情因为保密而获成功,说话由于泄密而遭失败。
【鉴赏】止语积福德,你炫耀什么,就容易失去什么!止语之妙,唯有修行才能感知!管好自己的嘴巴,也是成熟的标志。
7. 审于是非之实,察于治乱之情也。
——《韩非子∙奸劫弑臣》【注释】审:明察。
对于是非治乱的实际情况,应该明察详审。
【鉴赏】历史上昏庸无能的君主易被蒙蔽欺骗,缺乏调查研究,听信臣下虚妄之词,不辨是非,混淆黑白。
而明君则会保持头脑清醒,察审是非之实,以求治理好国家。
这对我们现代人也是一种启示,做事情应明察秋毫,才不至于做错事和蠢事。
8. 因可势,求易道,故用力寡而功名立。
——《韩非子∙观行》【注释】势:形势。
道:方法。
凭借已有的形势,寻求易行的方法,就可以用力少而功名成。
【鉴赏】做事情不能不考虑外在的环境和形势,方式、方法很关键。
考虑诸多因素,选好路子,往往能够事半功倍。
9. 奔车之上无仲尼,覆舟之下无伯夷。
——《韩非子∙安危》【注释】奔车、覆舟:指危乱之国。
仲尼:孔子。
伯夷:历史上的贤者。
【鉴赏】在狂奔的车上,即使圣人孔子也不会从容安闲;在倾翻的船下,即使隐士伯夷也不会恬然宁静。
维持安定、防止危亡,是国家的头等大事。
国家动荡,民心自然好利轻义,“安则智廉生,危则争鄙起”,只有国家稳定,才会世风和谐。
10. 明主不养恩爱之心,而增威严之势。
——《韩非子∙六反》【鉴赏】法家主张要以法治国,法、术、势相结合,以绝对的权威震慑臣民。
这一道理在礼崩乐坏战乱频发的战国时期有一定的市场。
在当前语境下,依法治国必须坚定执行下去,其目的是保障人民的权益,威吓的是违法乱纪者,而非百姓。
1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德经》【注释】第一个“道”表示人世间的道理;第二个“道”表示口述、说明、传达;第三个“道”不可拆开,词语“常道”表示真理。
这句话可以翻译为,可以口述的道理不是永恒的真理。
句中第一、三两个“名”是“名称、概念”的意思;第二个“名”是“称呼、命名”的意思。
【鉴赏】这句话是老子道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
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本原,都是可以说出来的,但它不是永恒不变的本原;各种事物的名称都能够称呼它(都能够叫出名称来),但它也不是永远不变的。
12.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道德经》【鉴赏】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不会因仁慈而有所偏爱,任由万物自然运作而不加干预;圣人不会因仁慈而有所偏爱,任由百姓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不加干预。
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大概是天地对万物不加干预而任由其自生自灭。
看似冷漠,其实正是最好的态度。
世间“好”与“不好”,“善”与“不善”,都是同等地位的,是一个事物的两面,相生相克,互为其根;没有绝对的“好”与“善”。
13.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道德经》【鉴赏】水,避高趋下有一种谦逊,奔流到海是一种追求,刚柔相济是一种能力,海纳百川是一种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种毅力,洗涤污淖是一种奉献。
逝者如斯夫,人生犹如奔流至海的江水。
最高境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处于众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或者细微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
水,无色无味,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无所滞,它以百态存于自然界,于自然无所违也。
14.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德经》【注释】一是无极;二是阴阳;三是阴阳配合;万物是万事万物。
【鉴赏】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
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
15.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道德经》【注释】拙:笨拙。
讷:语言迟钝,不善于讲话。
真正聪明的人表面好像笨拙,不自炫耀。
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
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不露锋芒。
【鉴赏】老子的美学观点。
意为真正灵巧优美的东西应是不作修饰的。
真正的巧不在于违背自然的规律去卖弄自己的聪明,而在于处处顺应自然的规律,在这种顺应中,使自己的目的自然而然地得到实现。
16.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所染》【注释】苍:青色。
洁白的丝放在青色的染缸里就成青色,放在黄色染缸力就成黄色。
【注释】这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要正确地选择自己的朋友,“近贤人,远小人”,只有这样才会受到好的熏陶,否则只能得到坏的影响。
17. 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
——《墨子》【注释】钓鱼人躬着身子,不是对鱼恭恭敬敬;用虫子作为诱饵捕鼠,不是喜爱老鼠。
【鉴赏】钓鱼的人那样谦卑地弯着腰,只是在没有钓到鱼儿之前,当钓到鱼的时刻,钓鱼者那种仰视而笑的神态才是本意,假若你想消灭它,捕获它,你一定会给老鼠最喜欢吃的东西作饵,精心地为它做,貌似爱它的样子为它作,你最终捕获了它,其实原本你是讨厌它的。
可惜我们中的许多人,往往为谦卑的躬腰而感动,为精美的诱饵而动心。
生活的,爱情的,事业的,在私欲面前,我们会少了判断力,及而没有了自我。
18. 是故君子自难而易彼,众人自易而难彼。
——《墨子》【注释】自难:严以律己,难为自己。
易彼:宽以待人,放宽别人。
众人:普通人,庸人。
君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而平庸的人却宽以待己、严于律人。
【鉴赏】君子常常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标准来提高自己的修养。
他们对自己严格要求,从难从严;而对待别人却比较宽容,因而自己进步很大,“是故为其难者,必得其所欲焉”;而那些修养不高的人遇事却总爱责怪别人,所以自己老是止步不前,“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者也。
”19. 是故天地不昭昭,大水不潦潦,大火不燎燎,王德不尧尧者,乃千人之长也。
——《墨子》【鉴赏】天地不夸耀自己的明亮,大水不夸耀自己的清澈,大火不夸耀自己的炎烈,有德之君不夸耀自己德行的高远,这样才能做众人的领袖。
20. 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墨子》【注释】好名声不能轻而易举地得到,荣誉也不能以巧诈树立,君子就是君子,要身体力行地得到名副其实的荣誉。
【鉴赏】从古至今,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乃立人之本,处事之基。
名誉不会凭空而来,亦无捷径可走,更不能弄虚作假,而是需要身体力行去取得。
名誉的累积不易,故俯仰天地间,生活在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无不珍重自己的人格,珍爱自己的声誉,珍惜自己的形象,就像鸟儿爱惜自己的羽毛。
名誉之重,由此略见一斑。
21. 小人谋身,君子谋国,大丈夫谋天下。
——《鬼谷子》【鉴赏】小人目光短浅只知道谋取自身的利益,只会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行动。
而君子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而行动处事。
大丈夫则是为了天下的利益处事行动,不拘于自己的小小利益,目光远大。
22. 天下时势。
——《鬼谷子》【鉴赏】所谓天下之时,就是天下大势的运动趋向。
所谓天下之势,就是推动天下大势的各种力道。
如果把天下比做大海,风向是时,因风而动的潮流是势。
把握时势,就是弄潮。
天下时势,扑朔迷离,神鬼莫测,瞬息万变。
圣人知时识势,因时用势,因而治世。
奸贼逆时生势,因而乱世。
23. 谋定而后动。
——《鬼谷子》【鉴赏】弈棋离不开棋子,你们各人掌握的一百八十块棋子,置于盒中永远都是死棋,只有置于局中,才会生动,才会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若是一子落错,轻则失地损兵,重则全局皆输,是以任何落子,必谋定而后动。
24. 审时度势。
——《鬼谷子》【鉴赏】一个人要把握好自己的命运,定要做到“审时度势”,审天下之时,度天下之势。
所谓天下之时,就是天下大势的运动趋向;所谓天下之势,就是推动天下大势的各种力道。
把握时势,就是弄潮。
天下时势,扑朔迷离,神鬼莫测,瞬息万变。
圣人知时识势,因而治世;奸贼逆时生势,因而乱世。
25.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季春纪∙诚廉》【注释】石头可以击碎,但不能改变它坚硬的性质;朱砂可以研成末,但不能改变它赤红的颜色。
【鉴赏】这句话以石坚丹赤为喻,说明具有高洁品质的人是不会因外界压力而改变操守的,即使粉身碎骨,精神也是永存的。
26.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兵法·虚实篇》【注释】势:方式,模式。
神:超乎常人的本领。
【鉴赏】孙子认为,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不能拘泥于某种作战的形式,正像水本无固定的形态一样,放在圆容器中它就是圆的,放在方容器中它就是方的。
做其他事情同样适合这个道理,应审时度势,灵活机动地制订计划,不可死搬教条,墨守成规。
27.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孙子兵法·谋攻篇》【鉴赏】知道什么情况下可以打,什么情况下不可以打的将领,就能打胜仗。
能审时度势,知己知彼的将领在战争中善于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打得赢便打,打不赢不打,不受感情支配,不盲目行动,这样自然能打胜仗。
28. 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孙子兵法·军争篇》【注释】惰归:孙子把士气分为三种: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惰归是指士气疲惫衰落之师。
【鉴赏】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要避开敌人的锐气,等到敌人士气衰落、疲惫时再去攻击它。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和“避实就虚”的作战原则一样。
29.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