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治理研究
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研究进展中国是世界上湖泊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但受到工业和农业污染的影响,许多湖泊存在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湖泊中营养物质过量积累,导致藻类大量繁殖,使湖泊水质恶化,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现象。
为了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1. 水质净化技术水质净化技术是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关键技术之一。
传统的水质净化技术包括植物修复、生物控制和化学混凝沉淀等方法。
近年来,中国科学家进行了一系列创新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水质净化技术。
利用生态加速器(即利用植物根系和微生物的生物排泄作用)来降低湖泊中的氮和磷含量,从而减少水体富营养化。
生物床滤池等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中,有效去除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悬浮物。
2. 藻类控制技术藻类是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控制藻类的生长是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关键环节。
中国科学家采取了多种控制藻类的技术。
利用特定的细菌来控制蓝藻的生长。
这些细菌具有抑制藻类和促进湖泊水体氮和磷循环的作用。
人工添加氧气、利用超声波技术等也被用于控制藻类生长。
3. 生态修复技术湖泊富营养化导致湖泊生态系统的破坏,生态修复也是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重要手段。
中国科学家开展了一系列湖泊生态修复的研究。
利用人工湿地进行湖泊富营养化的修复,在湖泊周边建立人工湿地,利用湿地植物吸收和降解水中的污染物质,减缓湖泊富营养化的进程。
人工鱼礁和生物堆肥等技术也被应用于湖泊生态修复中。
4. 综合管理技术湖泊富营养化治理需要综合考虑湖泊的生态环境特点、行业排放和湖泊流域的管理等因素。
中国科学家提出了一系列综合管理技术。
建立湖泊富营养化监测体系,对湖泊水质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制定湖泊富营养化治理规划,并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如减少农业和工业废水排放,加强湖泊流域的生态修复等。
地方政府关于水环境治理责任的分析研究
6地方政府关于水环境治理责任的分析研究文/党俊亚(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摘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这是党中央深刻把握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形势,着眼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立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是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而水生态环境治理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所以必须予以重视。
但在现实中,政府作为公共权力部门,在水环境治理方面,还尚存诸多问题。
本文将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来探讨政府对于水环境治理应履行的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地方政府 水环境 责任缺失 对策一、地方政府在水环境治理中应有的责任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政府作为公共权力部门,是公共权力的提供者,有责任和义务去维护好社会利益和确保公共产品的安全,这也是法律和社会赋予政府的职能,也是政府合法性的所在。
1.政府水环境治理责任的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确实可以享受到更多更好的物质财富,但同时我们要明白一点,不是所有的发展都必然通向幸福的一面,当发展达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就会超越人与自然的一个界限,一旦超越这个界限,就会得到自然的反噬,适得其反[1]。
所以说,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人民美好生活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前提条件,而作为为人民创造福祉的政府来说,就必须要承担起监管和治理水环境的责任和义务,为人民的幸福生活创造前提。
2.政府责任的履行是五位一体发展的必要前提“五位一体”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是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
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与治理研究
ECOLOGY区域治理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与治理研究山西省环境保护技术评估中心 光喜萍摘要:水环境问题是我国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而水环境问题的中心毫无疑问就是要归结为日益严重的水污染。
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对水环境和水污染的忽视,致使我国本来就极度缺水的一些地区再一次遭受了更加严重的水污染。
本文在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以我国农村水环境为研究对象,寻找对农村水环境污染加以妥善处理的对策,对我国农村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农村;水环境;水环境污染;综合治理中图分类号:{X8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14-0130-0001众所周知,我们国家一直把治理污染的重点放在人口和工业相对集中的城市,而忽略了农村。
未来,日益严重的水污染必然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所以,为了给农村居民提供一个更加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我们必须结合我国农村实际的水环境污染现状,结合之前取得的治理经验与治理进展,提出对水污染问题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
本文在简要分析我国农村水环境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既往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在参考了国内外关于此问题的有关文献后,提出了我国农村治理水环境污染的对策措施,切实改善农村水环境,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为我国目前农村水环境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一、我国农村水环境的现状(一)水资源短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是,我国水资源存储量却非常低,按照实际上可被利用的水资源算,原本就不算多的存储量在巨大人口基数面前,人均水资源比例更是少得可怜[1]。
并且水资源在地理分布上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在干旱地区,人均所占水资源比例更是少之又少。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国家为了推动经济进一步发展,继而实施了大量的水污染防治专项整治行动,涉及加大合理利用水资源宣传力度以及关停部分高污染企业等措施,现阶段,我们十分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力度,增强节水意识,优化水资源利用效率[2]。
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研究进展湖泊富营养化是指湖泊中营养盐的浓度过高而导致水质恶化的现象。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在中国逐渐加剧,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湖泊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的研究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湖泊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氮、磷等营养盐的过量输入,导致水体中藻类繁殖过盛。
湖泊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
物理方法主要是利用人工手段调节湖泊水体的营养盐浓度,减少富营养化程度。
常用的物理方法包括水量控制、人工漂浮物清理、湖底泥沉积清理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湖泊水体中营养盐的浓度,阻断富营养化的发展。
化学方法主要是利用化学物质来调节湖泊水体的营养盐含量。
常用的化学方法包括草鱼放养、溶解性氧化物喷施等。
通过添加草鱼等消耗藻类生长所需的营养盐和浮游生物,可以有效地降低湖泊水体中的营养盐含量。
生物方法主要是通过调节湖泊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降低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常用的生物方法包括湖泊生态修复、生态调控等。
湖泊生态修复是指通过人工手段恢复湖泊的生态系统,提高湖泊生态功能,减少湖泊富营养化程度。
生态调控是指利用生物相互作用调控湖泊水体中的富营养化现象,常用的生态调控方法包括种植水生植物、鱼虾饲养等。
综合利用上述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可以取得较好的湖泊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效果。
目前,中国在湖泊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进展。
在物理方法方面,研究人员通过人工增加湖泊出流水量,减少湖泊水体中营养盐的积累。
对湖底泥沉积进行清理,降低湖泊富营养化程度。
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化学方法方面,研究人员通过溶解性氧化物喷施、草鱼放养等方式,降低湖泊水体中的富营养化程度。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湖泊水体中藻类的繁殖,改善水质。
中国在湖泊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技术的操作和管理仍然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效果需要长期观察和评估。
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研究进展中国的湖泊数量众多,占世界总数的六分之一,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然而,由于过度开发和污染,我国的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益严重,湖泊的水质、生态和景观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和恢复湖泊生态系统,研究人员积极探索湖泊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不断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湖泊富营养化是指湖泊富含营养物质,如氮、磷等,导致藻类和水生植物繁殖异常,水质变浑浊,光合作用减弱,水生生物死亡。
富营养化会导致湖泊水质下降,生态环境恶化,影响湖泊景观和人类健康。
因此,治理湖泊富营养化已成为我国湖泊保护和生态修复的重要任务之一。
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技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态三大类。
物理方法主要是通过机械手段,如机械取水、吸泥器、网箱等,清除底泥和富营养物质,达到减轻富营养化的效果。
化学方法则是通过化学药剂,如氯化铜、硫酸铜、过氧化氢等,杀灭藻类和水生植物,清除富营养物质,达到快速治理富营养化的效果。
但这两种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副作用,如物理方法会破坏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化学方法会导致对水质造成二次污染,对湖泊生态和人类健康会产生长期不利影响。
相对而言,生态方法是一种更为综合和可持续的治理方式,其主要思路是通过生物、物理和化学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维持湖泊水质的良好状态。
因此,生态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目前,湖泊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水生植物控制技术。
水生植物能够有效地吸收水中的氮、磷等富营养物质,抑制蓝藻和绿藻等富营养化的微生物,同时也有一定的美化和景观效果。
二、微生物治理技术。
通过将一定量的微生物培养入湖泊,使其在湖泊中繁殖和生长,降解湖泊中的有机物和富营养化物质,提高湖泊水质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健康性。
三、湖泊生态补偿技术。
采用湖泊生态补偿技术主要是通过建设湿地和防护林带等绿色生态基础设施,来避免快速水流对湖泊的冲刷和污染,进而达到提高湖泊水质、生态和景观的目的。
小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措施研究
小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措施研究小流域是指地理范围相对较小的流域,一般面积在1000~5000平方公里之间。
小流域在中国面积广阔,分布广泛,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供给地区。
受到人类活动以及自然因素的影响,小流域水污染日益严重,严重威胁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安全。
对小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流域水污染的原因小流域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农业面源污染、工业废水排放、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土壤侵蚀、坡耕地水土流失等。
农业面源污染是小流域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农业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导致化肥和农药残留在土壤和水体中,影响水质。
工业废水排放和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则会直接排放到小流域水体中,使水质受到严重污染。
土壤侵蚀和坡耕地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壤中的污染物质流失到水体中,加剧水体污染。
小流域自然生态系统破坏、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是造成小流域水污染的重要原因。
1. 加强立法和政策支持加强对小流域水污染的防治立法,建立健全小流域水污染的管理制度和政策体系,明确政府、企业和居民对小流域水污染的管理责任和义务。
加大对小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增强全社会的环保责任感。
2.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作物品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建立小流域人工湿地,用于农田的农业废水处理和污染物的吸附,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3. 完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对小流域内的城市排水系统进行规范化建设和升级改造,完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减少城市生活污水对小流域水质的影响。
大力推广城市中心污水处理设施和人工湿地的建设,利用人工湿地对城市污水进行二次净化,降低排放对水质的影响。
4. 加强工业废水治理严格执行工业废水排放标准,加强对小流域内工业企业的排污管控,促进工业企业内部污水处理工艺的改进,减少工业废水对小流域水体的污染。
建立小流域内工业企业联合污水处理和排放的机制,形成工业企业共治共建的新格局。
中国地下水污染的治理困难与对策研究
W EI Xi a o — h o n g
( S o n g y u a n B r a n c h o f H y d r o l o g y a n d Wa t e r Re s o u r c e s Bu r e a u o f J i l i n P r o v i n c e , S o n g y u a n 1 3 8 0 0 0 , J i l i n ,C h i n a )
s p o n d i n g c o u n t e r me a s u r e s . Ke y wo r d s :g r o u n d w a t e r p o l l u t i o n s t a t u s ;c o n t r o l d i f f i c u l t i e s ;c o u n t e r me a s u r e s
O 引言
中国地下水资源 占了全 国水资源总量 的 1 / 3 。地 下水 作 为 水资 源 的重 要组 成 部分 ,在 中 国 国 民经 济 的 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 的作用 。特别是随着社会和经济 的快速 发 展 ,社 会经 济 的发 展 以及 人们 的 日常生 活对 地 下水 的依赖 越 来越 强 。然 而 近年 来 ,随着 工业 和社 会经济 的发展 ,对地下水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地 下水 的水 质却 遭 到 了严重 破 坏 。地 下水 污 染 主要 指 人 类活动引起地下水化学成分 、物理性质和生物学 特性 发生改变而使质量下降的现象。也有学者认 为凡是在 人类 活 动 影 响下 ,地 下水 水 质变 化 朝 着水 质 恶化 方 向 发 展 的 现 象 ,统称 为 “ 地下水污染 ” 。根 据 相 关 规 定 可 以将 地 下水 污 染划 分 为很 多类 型 ,较 常见 的有 病 原 微 生物 及 耗 氧有 机物 污染 、无机 有 害 、金 属 有 害 和有 毒物 污染 、有机毒物 污染 、石 油污染和放射 性污染 等 。本文接下来将就中国地下水污染的治理 困难 与对 策 进行 探讨 l 。
探索中国水治理“良治”之道
胡 鞍 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清 华大 学 )
水 是 生命 之源 、 生产之 要 、 生态之 基 。 水 在 中 国经 济 社会 发 展和 生态 文 明建设 中的 地 位举 足轻 重 ,不 仅 关系 到 防洪 、供水 、粮 食 安全 , 而 且关 系 到经济 、 生态 和 国家 安全 。 尽 管 改革 开放 3 0多年 来 中 国创 造 了经 济增 长 的奇 迹 ,但 是 中 国面 临的水 问题 越来 越 复 杂 、越 来越 突 出:水 旱灾 害频 繁 ,水 资源 供 需 矛盾 突 出 ,水环 境 不断 恶化 ,水 生态 退 化 问题严 重 ,气 候变 化 使水 问题 更 为严 峻 。可 以说 ,水 问题 已经 成 为 中国经 济社 会 发展 的 瓶 颈制 约 、生 态文 明建设 的主 要 短板 ,水 对 中 国的绿色 发 展转 型 已构 成重 大挑 战 。 历史 上 ,大江 大 河都 是世 界上 各类 大 小 文 明的发源 地 与摇 篮 。 中 国文 明不仅传 承 下 来 ,而 且养 育 了世 界 最 多人 口的 原 因之 一 , 就 是 治水 历来 是 中华 民族 安 民兴邦 的大事 。 上 古有 大 禹 治水 ,汉 有武 帝亲 自指挥堵 塞 黄 河 决 口,清 有 康 熙将 黄河 河务 、漕 运 作为 施 政 之要 务 ;新 中国成 立之 后更 是 强化 了治 水 的物质 和人 力 资本 投 入 。在 中 国,治 水成 功 就 是 治 国成 功 ,历 史 是如 此 ,现在 是 如此 , 未 来还 是 如此 。 水 问题 表 面上 看 是 资源环 境 问题 ,实 质 上 是 一个 典 型 的治理 问题 。如 面对 众 多 的水 问题 ,没有 能够及 时 做 出政策 调 整 ,不 能确 立 与其 相适 应 的制 度 安排 ,水 资源 短缺 和 水 环 境恶 化 的趋 势便 难 以得 到遏 制 。 中国 目前 面临的 “ 水 多 、水 少 、水 脏 、水 浑 ”等相 互 交 织 的几 大水 问题 ,根源 是在 新 的经 济社 会 条 件 下 ,不 良的制 度 和不 健全 的机 制 ,导 致 的不 当激励 和 不合 理 的 资源分 配 ,这 就是 所 谓 “ 劣 治 ”。水 问题 的应 对 ,根本 上 需要 与 时俱进 ,改革 和 调整 治理 机 制 ,建 立 “良治 ” 的新 型治 理模 式 , 以实现 公共 利 益最 大化 。 中 国人 喜 欢用 “ 道 ”表征 寓 于宇 宙万 物 背 后 的真理 ,对 治理 之道 的探 究 ,实 际上 是 对 有 关治 理 的普遍 规 律 的探 索 。这 种探 索 应 当从 实践 中来 , 是对 实 践经 验 的观 察和 总 结 , 又 要 回到 实践 中去 ,其成 果用 于 指导 实践 的 开 展 。这样 的探索 由表 及 里 、 由浅入深 ,可 以划分 为信 息 、知识 、 理论 和 智 慧 4个 层 次 。 信 息 是认 识事 物 的 出发 点 ,对 信 息进行 筛 选 和汇 总 ,就得 到知 识 ;对知 识进 行系 统分 析 和验 证 ,就得 到理 论 ;理论 的进 一步 综合 和 升华 ,就 形成 了智 慧 。智 慧是信 息 、知识 、 理论 三者 积累 到一 定程 度后 升华 的产物 。因 此 ,基于 中国的 治理实 践 ,整理 信息 、生 产 知识 、创 造理 论 、提炼 智 慧 ,构 成 了探索 中 国治理之 道 的具体 途径 。“ 道 ”的至 高智 慧 , 需要 经过 地方 的 “ 试 点 ”、反复 的 “ 试 错 ”、 不 断的 总结和 实 践的检 验 ,才 能够逐渐 呈 现 出来 ,成 为人 们 的认识 与共 识 。对 “ 良治 ” 之道 的探 索 ,需要 经历 长期 的实 践 、认识 、 再实 践 的反复 过程 。 水 治理如 何 实现 “ 良治 ”,是 中 国治 理 的最 大难 题之 一 。清华 大 学 国情 研 究院对 水 治理 的研 究 , 已经 有十 几年 的 时间 。我们 对 中国水 问题 的关注 ,最 早 是从黄 河 断流开 始 的。黄河 洪水 自古 以来 闻名 于世 ,改革开 放 以来 ,随着用 水量 的快 速增 加 ,水 资源短 缺 的问题 日益突 出,黄河 断流 就是 这 一矛盾 的 突 出表现 。 黄河 下游 从 1 9 7 2年开 始断 流 , 进 入2 0世 纪 9 O年代 年年 断流 ,1 9 9 7年 达 到最 高 峰 ,断流 天数 达到 2 2 6天 。1 9 9 8 年 ,黄 河 断流 成 为社会 各 界关注 的 重大 问题 。 关 于黄河 断流 的成 因,治黄 工 作者 强调 黄 河 水 资 源 先 天 缺 乏 和 工 程 调 蓄 能 力 的 不 足 ,水 文水 资源专 家 强调 降雨量 和天 然径 流 量 的减 少 ,地 质 学家 强调黄 河源 头地 质条 件 的改变 ,泥沙 专 家强调 水 土保持 的减 沙减 水 效应 ,经济 学者 强调水 价 过低 、水 资源利 用 率低 下 。我们 提 出 了 “ 体 制失 效说 ”,认 为 虽然 自然 因素是黄 河 断流 的重要 原 因 ,但 不 宜夸 大 ,黄河 断 流 的直 接 原 因是人 为 因素 , 而根 本 原 因是流 域水 资源 管理 不善和 配置 不 当,断 流现象 背 后 的实质 是流域 水 分配制 度 的失效 。黄河 分 水制度 中存 在 市场 失效 、政 府 失灵和 产权 失 效现象 。 基 于上述 判 断 ,我 们提 出应 对 流域水 资 源配 置 的不平 衡 和效 率低 下 ,应 重 新界 定政 府和 市场 的关系 ,通过 引 入水权 市场 优化 资 源配 置 ,而 为 了在 流域 内建立水 权 市场 ,需 要相 应 的 民主协 商机制 和 利益补 偿机 制作 为 保 障 。我们 建议 积极 引入 既不 同于传 统 “ 指
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研究进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益严重。
富营养化是指湖泊水体中营养物质的过度富集,导致水体中植物生长过度,水质变差,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现象。
富营养化不仅影响湖泊的生态平衡,还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如何进行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生态治理成为了当前科研和工程技术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近年来,中国在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不断探索和尝试着各种治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果。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介绍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研究的进展情况,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一、物理生态治理技术物理生态治理技术是指利用物理手段改善水体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包括水动力学调控、藻类生物学控制、水生植物修复等。
水生植物修复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生态治理技术。
通过引入水生植物,利用其吸收养分的能力和生物群落的固氮作用,可以有效地减少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改善水体生态环境。
在物理生态治理技术方面,中国科研工作者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和实践工作。
混凝土屋顶花园,在城市区域内关键高处喷射清洗雨水中的颗粒和业务性水污染物。
清水池方式用于城市区域雨水水污染物处理,在居民区安装工业级过滤器以帮助降低地面水污染,等等。
这些实践为减少城市区域水污染上都取得了重要的实践成果。
化学生态治理技术是指利用化学方法改善水体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包括化学絮凝、微电解、臭氧氧化、高级氧化等。
在化学生态治理技术方面,中国科研工作者也进行了许多探索与实践。
利用高级氧化技术来清除水体中的有机废物、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使水质得到有效改善。
在化学生态治理技术的研究中,中国科研工作者也不断针对不同水体状况和治理需求调整和优化技术方案,力求在实际应用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微生物生态治理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改善水体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包括生物除磷、微生物修复等。
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研究进展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越来越突出。
富营养化的湖泊水体会导致水质恶化、水华爆发、底泥积聚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对湖泊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对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介绍。
二、湖泊富营养化的成因湖泊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
人类活动主要包括农业、工业和城市化等,这些活动释放出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湖泊水体,导致湖泊水体富营养化。
自然因素则包括湖泊自身营养循环和气候等因素。
富营养化的湖泊水体通常会出现水华、藻类过度繁殖、水质恶化等问题,对湖泊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三、湖泊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研究进展中国湖泊富营养化的生态治理技术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果。
目前,湖泊富营养化的生态治理技术主要包括生物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和化学修复技术等方面。
1. 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通过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的作用,将湖泊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生物量,从而达到减少湖泊富营养化的目的。
生物修复技术包括湖泊湿地修复、水生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等。
湖泊湿地修复是通过修建湖泊周边的湿地,使湿地植物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水生植物修复是通过引种具有吸收营养物质能力的水生植物来净化湖泊水体。
微生物修复则是通过引入特定的微生物来分解水中的营养物质,达到净化湖泊水体的目的。
生物修复技术在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广泛应用。
2. 物理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是通过物理手段来改善湖泊水体的营养物质含量,包括生物滤料技术、增氧技术、曝气技术等。
生物滤料技术是将一定量的人工填料投放到湖泊中,利用填料表面的微生物降解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氨氮等营养物质。
增氧技术是通过投放增氧设备,提高湖泊水体的氧含量,促进水中的微生物代谢,降低水体中的有机物和氮磷含量。
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发展,中国的湖泊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湖泊水质中的氮、磷等养分物质浓度过高,导致湖泊生态系统失衡,水产资源减少,水质恶化,甚至造成水生态系统崩溃的现象。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治理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在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技术方面,近年来我国取得了一些进展。
一是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
湖泊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氮、磷等养分物质的大量输入,其中磷是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磷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在湖泊水体中的循环和去除对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湖泊水体中的磷主要来自于底泥和外源输入,磷的去除需要从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终端控制三个环节入手。
源头控制主要是通过限制底泥中磷的释放,减少外源输入;过程控制主要是通过湖泊富营养化水体的截流、过滤和沉淀;终端控制主要是通过湖泊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和底泥的处理,使湖泊水体中的磷浓度降低。
针对不同湖泊类型和治理目标,我国开展了一系列生态修复的技术研究,如沉淀沟、人工湿地等。
二是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不仅要降低水质中的养分浓度,还需要恢复湖泊的生态功能,提高湖泊自净能力。
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主要目标是恢复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实现湖泊水质的持续改善。
为此,我国开展了一系列水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如湖泊生态系统修复、湖泊环境容量恢复等。
三是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
生物修复是指通过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的作用,促进湖泊水体中营养物质的去除和湖泊生态系统的恢复,实现湖泊富营养化的综合治理。
随着生态系统修复理论和技术的发展,生物修复技术在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菱角、藻类等水生植物可以吸收湖泊水体中的养分物质,从而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一些特定的微生物能够通过生物转化过程,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从而使富营养化水体得到净化。
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中国村镇水环境治理研究现状探讨
关 键词 : 村镇 ; 水处理 ; 再生利用
在 加快 城镇 化进 程 和社 会 主义新 农村 建设 的背 景下 , 国村 镇 建 设取 得 了较 快 发展 。但 随 着 中国 中 村 镇化 的快 速发 展 , 也面 临着 诸多 瓶 颈 问题 , 为 突 尤
出 的是 村镇 水环 境 质 量正 在 持 续 恶 化 , 重威 胁 村 严
地 区人 居 环境 方面 做 了大 量 的 工 作 , 得 了 明显 成 取 效 。但 与城 市相 比 , 由于底 子 薄 、 基础 差 , 当前 中 国
农村 的污水 处理 基 础 设施 建设 十分 落 后 , 居环 境 人
差, 环境 安全 隐 患 与 问题 突 出 。 目前 全 国农 村 大 量
( . 冈山大学 生命 科学学院 , 1井 江西吉安 3 3 0 ; . 40 9 2 同济大学污染控制 与资 源化 研究 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上海 2 0 9 0 02)
摘
要 :随着 中国广大村 镇地 区经 济的快 速发展 , 水环 境已面临前所 未有的严 峻挑战 。针对村镇水 环境治理
自身 的特点 , 该文对村镇 水环境现状 、 特点 、 处理原则及适用 于村镇实际的污水处理 技术 与再生利用 等方 面进 行 了
维普资讯
第 8卷 第 2期
2 08 0
中
国
发
展
Vo - No 2 l8 .
6月
Chia De eo n v lpme t n
Jn u . 20 08
1 5
中 国 村 镇 水 环 境 治 理 研 究 现 状 探 讨
刘 强 , 学江 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王 ,
性 的 9个 省 、3个 县 、4个村 庄 的人 村 人 户调 查 显 4 7 示 ,6 的 村 庄 没 有 排 水 渠道 和 污 水 处 理 系统 , 9% 生 产、 生活 污水 随意 排放 , 给农 村 污水 的 收集 和处理 带
水环境治理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探讨
水环境治理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探讨摘要:工业生产规模的逐步扩大,生产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些有毒有害气体,鉴于此就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各行各业生产所产生的废水、废气以及废渣,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诸多的影响,所以为了切实保护水环境,我们应制定详细的方案加大水环境治理,这不仅能够实现保护水资源的目的,也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的。
本身我国水资源就比较紧缺,所以更加需要注重对水环境的治理。
关键词:水环境治理;问题;措施1导言水环境是指在自然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广泛分布于大地、河流甚至空气当中,可以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产生直接和间接作用的水体,对于城市水环境的治理工作千头万绪,是一项复杂性、系统性的工程。
“十四五”当中对于水环境治理应着重于生态的保护性修复和污染治理,最终实现“人水和谐”的工作目标,获得更加优美的生态环境。
2水环境治理的现实意义2.1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从经济规模角度而言,当前中国经济位列全球第二,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升。
但是中国经济发展“大而不强”,“质量短板”问题较为突出:产业结构严重滞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技术瓶颈严重凸显,城乡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悬殊,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正增长,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不能再依赖于经济高速增长模式。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需要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并从规模和速度方面推进经济增长来解决;而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则需要关注经济高质量发展,从质量提升方面入手来推动经济发展。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于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要求,对于创新能力的提高产生需求,对于生态环境改善产生需求。
水环境治理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优化生态环境,提升水资源质量,科学进行水资源治理,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
小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分析与生态化治理研究
小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分析与生态化治理研究小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分析与生态化治理研究1.引言水是人类生命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而水环境污染一直是全球面临的普遍问题。
在中国,小流域是较小的水体汇集区域,对于水环境质量的变化十分敏感。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农业发展的加快,小流域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
因此,对小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生态化治理措施势在必行。
2.小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分析2.1 农业面源污染农业是小流域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频繁,其中含有的化学物质会随着雨水和灌溉水进入小流域,导致水质污染。
此外,农田的土壤侵蚀也会使大量的土壤颗粒和养分随水流进入河流,加剧水环境污染。
2.2 城市污染城市化过程中,人口的快速增加导致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不足,污水未经充分处理直接排放到小流域,造成水环境污染。
此外,工业活动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气也是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
2.3 生活习惯与行为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对小流域水环境污染也产生影响。
例如,乱排垃圾、随地吐痰、乱倒废弃物等行为都会间接导致水环境污染。
3.生态化治理措施为了改善小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采取生态化治理措施势在必行。
3.1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重点是优化农田管理措施,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种植方式,同时加强农田土壤保护措施,减少土壤侵蚀,从源头上减少农业对小流域水环境的污染。
3.2 城市污染治理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提升和建设是改善小流域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应加大投资力度,并采取先进的处理技术,确保城市生活污水得到充分净化。
此外,需要加强工业废水治理,严格监管排放标准,加大对企业的环保督察力度。
3.3 公众参与和教育宣传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习惯是保护小流域水环境的关键。
通过加强环境教育宣传,提升公众对水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强化环境法规的宣导和执行。
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研究进展【摘要】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是当前环境问题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水质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对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生态治理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在引言中,我们简要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正文部分首先概述了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现状,接着介绍了多种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探讨了水环境的管理与保护措施,最后列举了湖泊富营养化防治技术。
在结论中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同时讨论了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前景。
本文对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为解决湖泊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修复技术,水环境管理,湖泊富营养化防治技术,研究成果,未来展望,技术应用前景1. 引言1.1 研究背景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湖泊水体中的营养盐浓度过高,导致水体生态系统失衡和水质恶化的现象。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对水生生物、水质和水资源的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湖泊众多的国家之一,特别是长江流域、淀山湖、洞庭湖等地区的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给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深入研究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机制与治理技术,对于改善我国湖泊水质、保护水资源、促进生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国内外学者们已经开展了大量相关研究,探索各种生态修复技术和水环境管理模式,取得了一些重要研究成果。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探索新的技术路线,以期在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上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果。
1.2 研究意义湖泊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湖泊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不仅会导致水质恶化、水生生物种群减少,甚至湖泊生态系统的崩溃,还会对周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开展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转型期水环境治理中的政府责任研究
管 责任 方面 的责任 边界模 糊 不清 , 这不 仅难 以界 定 政府 责
任 而且 也不利 于社 会 力 量 的成 长 ; 二是 政 府 层 面 上 , 级 各 政 府之 间 、 同级政 府之 间 以及 同级 政府 的各 部 门之 间在 水
环境 管理 权 限分配及 责任 承担 方 面边界模 糊 , 任 主体 难 责
化、 片化, 碎 政府 对社 会环境 治理 力量 的整 合力 度 不够 , 以 及 相关 的运 作机 制和 制度还 不完 善等 问题 。
政府 环境 意识则 相对 较高 , 随着 水环境 的 恶化 而逐 渐 增 并 强 。 因此 , 流域水 环境 的治 理 责任 主体 是 谁 , 责 任 该 如 其 何分 担等 都不 明确 , 这必 然进 一步 助长 流域 内各 区域 政府
范 仓 海 : 国 转 型 期 水 环 境 治 理 中 的 政 府 责 任 研 究 中
特点 , 是绝 大多 数 国家或地 区都 是 由政府 部 门承 担水 环 但 境治 理 的监管 责任 。即使 在水 环境 管理较 为 发达 、 社会 化
程度 相对 较高 的美 国 、 国等 国 家 , 强 调 政府 对 水 环 境 英 也 实施 监管 。只有 切实 执行 水环境 保 护和治 理 的相 关 制度 ,
治理 环境 的消极 行 为 。 () 3 同级 政府 不 同部 门之 间 的权 责 不 明确 。水 环 境
风险 ” 问题 , 而影 响 中央 政府 水 环 境管 理 目标 和任 务 等 进 的实 现 。此 外 , 信息 不对称 也使 得 中央政府 因不 了解水 环 境 问题 的实 际情 况 , 加 了水 环 境 治 理决 策 失 误 的 风 险 , 增 而造成 这种 决策 失误 风险 的责任 主体则 很难 界定 。 () 2 流域 内不 同 区域 政 府 之 间 的 权 责 不 明 确 。从 理 论 上看 , 域水 环境 的 治理 因其 跨 越不 同 的行 政 区域 , 流 流 域 内 的各 行政 区域 都应是 环境 治理 主体 , 应 承担起 流 域 都 水 环境保 护 和治理 的责 任 。但 实践 中不 同行政 区域 由于 存 在 区位 差异 , 在流域 水环 境治理 的责 任意 识上 也截 然 不 同 : 于上 游的 区域政 府 因天然 的区位 优势 对水 环境 的保 处
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
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一、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现状黄河流域是中国八大流域之一,也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工业化地区。
然而,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黄河流域的水资源面临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1.水资源短缺黄河流域的人口和经济增长使得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但是,由于气候变化等原因导致该地区降水量逐渐减少,加上传统的政府管制和统一调度方式无法满足不同地区的需求,使得该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
2.水污染严重黄河流域是中国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主要原因是在不断增长的经济活动中,监管力度的薄弱导致了环境污染的严重问题。
水体污染主要来自于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三个方面。
其中,农业面源污染占比最高,约为70%。
3.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在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的效率仍然很低,尤其是在农业和工业领域。
灌溉面积的扩大、灌溉方式的落后以及机井和灌区配套水利设施的落后,导致了灌溉效率低下和水浪费等问题。
同时,在工业领域,水资源利用率严重低于国际水平,也需要在这一方面改善。
4.水安全风险高由于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和水资源利用方式落后等原因,造成该地区水安全风险高。
一旦发生水灾等自然灾害,对该地区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同时,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也威胁到当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二、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对策在当前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形势下,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管理对策,以下为具体对策:1.建立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必须制定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包括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极端可持续性,以及同步推进河流流域治理和污水排放的分类分级控制。
人们应该明确它是一个多个参与者之间协调合作的复杂系统,并且它需要跨行业协调和多层级管理。
2.推动水资源节约利用在农业和工业领域必须采取措施节约水资源,如引进节水灌溉技术、启动生态修复工程等,只有这样才能使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并达到可持续性。
环保局:关于中国水污染环境治理需要的解决方案研究
环保局:关于中国水污染环境治理需要的解决方案研究一、加强工业废水治理要对工业废水排放进行严格监管。
政府应该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企业废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废水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同时,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降低废水排放量。
想象一下,那些企业不再是污水排放的源头,而是变成了环保的先锋。
他们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将废水净化后再排放,甚至实现了循环利用。
这样一来,不仅减轻了水污染的压力,还能为企业节省大量的水资源。
二、推进农村污水处理农村污水处理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环节,但实际上它对水污染的贡献不容小觑。
政府应该在农村地区推广污水处理设施,提高农村污水处理能力。
还要加强农村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三、优化城市排水系统城市排水系统是城市水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政府应该加大对城市排水系统的改造力度,提高排水系统的收集和处理能力。
同时,推广雨水收集利用技术,减少雨水对水体的冲击。
想象一下,城市排水系统焕然一新,不再让雨水带着垃圾和污染物冲入河流。
雨水被收集起来,用于绿化、浇灌等用途,既减轻了水污染的压力,又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四、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政府应该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同时,加大对农业废弃物处理的投入,防止农业废弃物对水体造成污染。
想象一下,农田里不再有大量的化肥和农药残留,取而代之的是绿色有机农业。
农民们使用环保的种植技术,既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又保护了水资源。
这样的农业,既美丽又环保。
五、严格环保法律法规执行政府应该加大对环保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排污行为。
同时,完善环保法律法规体系,提高违法成本,让违法者付出沉重的代价。
想象一下,环保法律法规成为企业发展的紧箍咒,任何违法行为都将受到严惩。
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会自觉遵守环保法规,为保护水资源贡献一份力量。
六、强化公众参与和监督除了政府部门的努力,公众的参与和监督也是非常重要的。
国内外水污染治理典型案例分析研究
国内外水污染治理典型案例分析研究水污染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对于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稳定产生了严重影响。
因此,各国纷纷实施水污染治理措施,通过分析国内外水污染治理的典型案例,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和启示。
国内案例分析:中国是世界上水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污染治理进程较为艰巨。
然而,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水污染治理,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和行动计划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太湖污染治理为例,太湖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湖泊,曾面临严重的水质污染问题。
针对太湖水污染,中国政府采取了综合治理措施,包括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水环境监测与管理、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等。
此外,政府还积极与企业、公众等各方合作,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水环境保护意识。
经过多年的努力,太湖水质明显改善,生态环境得到恢复。
国外案例分析:在国外,美国的水污染治理经验值得借鉴。
美国长期致力于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工作,在法律和政策制定上走在了前列。
其中,通过制定严格的水污染排放标准和建立完善的水污染管控体系,美国有效地控制了工业和城市排放的污染物。
此外,美国还注重生态修复和水资源回收利用,开展了大规模的生态系统修复和河道整治工程。
例如,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的芝加哥河水污染问题曾十分严重,但通过政府主导的整治和投资,如今芝加哥河水质得到很大改善,成为市民生态休闲的重要场所。
综合分析:从国内外的典型案例来看,水污染治理需要政府的领导和规划,行业的整改和管理,企业和公众的参与和支持。
同时,技术创新和科学研究也是推动水污染治理的重要因素。
例如,在国外,一些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如反渗透和紫外线消毒等已经广泛应用于水污染治理。
此外,政府需要加强对于水污染治理的监管力度,健全科学合理的制度和法律法规,提高执法力度,对违法者进行惩戒。
最后,水污染治理不能仅仅依靠单一部门或个别措施,而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综上所述,水污染治理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河湖水质保护与治理技术研究
河湖水质保护与治理技术研究随着人类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愈发凸显。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基本资源之一,尤其是河湖水,对于周边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的稳定与提升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保护河湖水质、治理水污染已成为全球环保工作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河湖水质保护与治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
一、河湖水污染的现状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步普及,许多城市河湖的环境质量虽然有所好转,但多数地区河湖水质下降依然严重,甚至越来越糟。
污染的来源众多,例如工业废水、农业排污、城市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废水以及各类垃圾等。
水污染的危害极大,不仅会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还会对水域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不可逆转的破坏。
因此,保护河湖水质,加强治理水污染工作迫在眉睫。
二、河湖水质保护与治理技术的研究现状1. 生态治理技术生态治理技术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的水污染治理方法,其措施包括湿地修复、植物修复和生物膜法等。
湿地修复是指利用湿地的吸附作用和生物降解作用,将污染物质分解和净化的方法。
在中国南部地区,采用人工湿地治理农田排水污水,有助于减轻河道污染压力和提高水质。
植物修复是指植物通过吸收和利用污染物质的能力,加速水中污染物的分解和净化。
生物膜法则是将活根和活性污泥等微生物细胞贴附在载体上,形成一种生物膜进行处理。
2. 物理化学治理技术物理化学治理技术主要采取化学沉淀、曝气和吸附等方法实现水质的净化。
其中,化学沉淀在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和城市污水治理中比较常见。
化学沉淀技术通过投加化学药剂,使废水中的杂质与药剂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沉淀物,有效地去除水中悬浮物、重金属、有机物质和某些营养盐等污染物。
曝气则是利用设备将氧气导入水中,生长在水中的细菌会利用氧气进行代谢,从而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质。
吸附则是利用特殊吸附剂或吸附材料对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吸附,当吸附剂饱和后,对吸附剂进行再生,然后再利用,有利于环境和经济节约。
三、河湖水质保护与治理技术的未来发展1. 提高技术水平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生态治理、物理化学治理等技术水平逐渐提高,特别是综合应用不同处理方法的治理技术,也逐渐在实践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水治理研究1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中国正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并朝着高质量发展迈进。
2017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了6.9%。
服务业取代了制造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中国在扶贫方面也继续取得显著进展。
按照每日1.90美元(购买力平价)计算,2015年的贫困人数占0.7%。
中国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实施必要的改革,以确保经济向附加值更高的产业转型,同时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目前一些领域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需深化改革,以增强市场、私营部门、竞争和国内消费在推动生产率和绿色增长方面的作用。
良好的水治理体系是确保经济转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体制保障。
水资源短缺、污染和洪水威胁着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尽管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人口最多的国家,但中国的淡水资源仅占世界的6%。
用水效率较低,工业用水效率和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均低于世界先进水平。
局部水资源过度开发,超过水资源可再生能力。
一些大型城市面临严重水短缺问题。
水污染也进一步对经济、生态和健康造成威胁。
2017年约67%的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32%的地表水监测点位未能达到饮用水源水质标准。
过去40年间中国在供水和卫生设施改善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基本供水服务覆盖方面仍存在差距,约七千万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仍待改善。
2015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仅为76%,仅64%的农村地区具有良好的卫生设施。
有效地应对这些复杂的水挑战亟需改进水治理方式,本报告提出了中国治水改革的前瞻性战略。
中国面临严峻的水挑战中国在水治理和基础设施方面投资巨大且影响深远。
在过去的60多年里,中国已经为更好管理水资源打下了引人瞩目的基础设施基础,建设了413,679公里的堤防和98,002座水库,可蓄水8,000多亿立方米;所有主要江河流域都建立了防洪设施;农村供水工程5887万处,总受益人口8.12亿人;水电装机容量(含抽水蓄能)达到3.41亿千瓦。
中国用仅占全世界总量7%的耕地和6%的水资源养活了全世界22%的人口,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巨大的公共投资,仅在2017年,政府就在水治理中投入了7,176亿元人民币。
尽管取得了这些重大成就,在水质和水量方面,中国仍然面临着严峻挑战。
水资源需求居高不下,用水效率偏低,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有待提高。
中国的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虽然近年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量变幅不大,但随着人口增长和快速城市化缘故,生活用水量不断提高,未来水资源总需求预计仍将持续保持高位。
随着用水总量红线的持续管控,利用创新方法提高用水效率,用水总量可能保持零增长并下降。
与此同时,中国用水效率偏低,用水浪费较高。
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水量是中高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的两到2中国水治理研究三倍;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系数为0.52,远低于中高等收入国家0.7到0.8的平均值。
水环境质量改善仍是一个长期过程。
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物排放对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
2015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达到2200万吨,氨氮(氨)排放总量为230万吨,大大超出自然承载能力。
2017年,仍有32.1%的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为IV类及以下,8.3%的水质为劣V类,31%的监测湖泊(水库)呈轻度和中度富营养状态;全国5100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中,较差和极差级水质的比例占到66.6%;全国9个重要海湾中,6个水质为差或极差。
预计未来,用水总量处于高位,废水排放量继续上升,农业源污染物和非常规水污染物快速增加,水污染从单一污染向复合型污染转变的态势进一步加剧,污染形势复杂化,防控难度加大。
如不采取重大政策措施干预,水污染将形成沉重的经济和健康损失,约占2007年GDP的2.3%。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水污染治理力度空前加大,水质已经明显出现改善趋势。
城市化和巨大的用水需求给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带来巨大压力。
传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往往以牺牲自然栖息地为代价,并会严重破坏生态系统。
由此造成湿地、海岸带、湖滨、河滨等自然生态空间不断减少,水源涵养等生态服务能力下降。
海河流域主要湿地面积减少了83%。
长江中下游的通江湖泊由100多个减少至仅剩洞庭湖和鄱阳湖,且持续萎缩。
沿海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近岸海域生物多样性降低,渔业资源衰退严重,自然岸线保有率不足35%。
此外,全国水土流失面积295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31.1%。
干旱和局部水资源短缺困扰着中国的大部分地区。
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南方和西南地区水资源储量最为丰富。
许多地区的降水量变化幅度也较大。
中国能源基地水资源短缺尤为严重,能源化工的高用水量有超出当地供水量的风险。
中国大部分煤炭资源主要蕴藏在水资源比较短缺的地区,而煤化工项目普遍属高耗水项目,生产每千立方米煤制气需要耗水约5吨-6吨,而生产一吨的油则要消耗近10吨水。
有鉴于此,近期中国已开始大力规范能源化工产业发展。
安全供水和洪涝防控方面仍存在差距。
中国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供水、卫生和防洪基础设施建设仍不均衡。
中国近40年在改善供水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大多数人口安全饮水状况得到改善,但农村地区污水处理状况仍明显落后于城市,供水和卫生服务整体质量也有待提高。
目前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仅为76%,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监测断面(点位)仍有9.5%水质不达标。
此外,城乡安全供水能力仍显不足,部分城市水源单一,且易受污染和破坏。
部分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的供水系统超负荷运转。
水利部的相关调查表明仍有部分小型河流附近的城市尚没有防洪设施。
中国正在进行水治理改革中国水治理仍不同程度存在中央与地方3的协调问题。
除了中央层面的一系列政府水管理机构之外,水资源管理职能实际上大部分由省级和地方部门负责组织和实施。
省、市、县各级通常设有水利厅(局),有时乡镇一级也有水利机构,各级水利厅(局)负责本辖区内水资源规划、水量分配、水资源利用、管理和保护,防洪以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
这些都需要与所在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整体规划相衔接。
除设置水利厅(局)外,同时也设有各级环境保护厅(局),负责污染防治法规的监督和执行。
在2018年机构改革之前,这两类机构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存在一定程度职能交叉。
除按行政层级组建的这些机构外,流域管理机构同时履行一系列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与保护的职能,包括流域层面的综合规划、水资源水环境保护以及流域防汛抗旱工作等。
尽管设置了众多机构,中央制订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和法规在地方层面上的实施并不均衡,在某些情况下,相邻地区合作解决污染和防洪等问题的意愿不足。
中国已经启动了一系列有效的改革,以应对这些与水相关的技术和体制挑战。
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开展了一系列改革试点,旨在应对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水生态退化,以及洪旱风险及其影响加剧等诸多水领域的挑战。
2012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确立了三个主要控制目标(即“三条红线”):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污染控制。
为加强水污染控制,国务院于2015年发布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水十条”)。
中国还试行了创新性经济措施,包括水权和排污权交易试点。
此外,中国还实施了“河(湖)长制”,该制度是一个河流、湖泊重要的管理制度创新,明确要求每个主要湖泊和河段都由一个地方政府的高级官员负责。
中国已意识到水对社会环境质量的重要作用。
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对资源管理、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受到高度重视。
2017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九大进一步强调了建设美丽中国,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改善环境质量的公共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3月国务院宣布了一项重要的机构改革计划,大刀阔斧地调整生态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等机构设置与职能配置。
这次改革的重点是坚定不移地消除妨碍资源与环境高效管理的体制障碍,包括设立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优化水利部和其他相关部委的职能等。
这些改革举措的出台,再一次显示了中国政府在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决心。
机构改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尽管进行了这些改革,并于2018年3月宣布了中央政府机构的重组,进一步整合了涉水管理职能,但中国的水治理体制方面仍存在的一些不足,有待在今后的体制改革进程中不断完善,包括加强中央和地方政府、用水户群体等主要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协调、沟通并形成共识;一些关键机构,如流域委员会,其角色和职责还需进行再思考和调整。
近期的这些改革4中国水治理研究促使中国对治水体制进行了广泛反思。
中国治水战略展望为了应对水资源挑战,中国需要开展五项治水改革重点工作。
第一,中国需要进一步修订与水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水治理的法律基础。
其中包括修订现行的《水法》,以反映当前的挑战,并加强现有水污染防治法的执行。
第二,应提升现有国家和流域层面治水机构的地位和责任,扩大其生态系统保护方面的作用。
各机构、辖区和部门之间政策协调的重点还有必要进一步明确。
第三,现有的经济政策工具,特别是水权交易等机制,应该在适当的情况下加以改进和推广,另外也需要积累更多经验证据来评估这些工具的有效性。
第四,需要进一步提升人类和生态系统适应能力,以应对未来的威胁和挑战。
包括更多采用绿色基础设施管理洪水、试行水污染物排放许可交易和其他金融机制减少面源污染等。
第五,需要加强数据和信息共享,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中国治水决策的能力与水平,确保其科学性及公众参与度。
建立国家水信息共享平台将有助于促进各机构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支持水行业的创新。
关于改进中国水治理的政策建议重点1:强化水治理的法律基础。
近期中国开展了一系列水领域改革,但在现有法律中尚未得到充分反映。
将近期的改革和主要政策纳入相关法律中,将向地方官员和企业发出严肃执法的强有力政策信号。
加强水治理的立法基础,中国尚需采取若干步骤:——加快修订《水法》:立法是许多国家治水的基础。
在不同用途之间以及上下游用户之间分配水资源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因此世界许多地方的水法都较为复杂。
为此,应通过《水法》明确水量分配原则、分配方式、分配机构以及其他相关问题。
《水法》是中国依法治水的基础。
自2002年中国《水法》最近一次修订以来,中国颁布了许多重要的法规和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重塑了中国水治理的框架,实现了水治理理念和重点的转变。
因此,应该相应地及时修订《水法》,充分反映中国水治理中最新出现的政策和制度。
《水法》的修订应该做到:(1)充分反映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治水目标和要求,充分体现水治理基本方略。
(2)建立明确的体制机制,包括通过河(湖)长制,解决跨辖区水污染治理问题。
(3)加强落实水质治理、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规定,包括加强与其他法律条款的衔接,如与《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防洪法》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