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班级班风学风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班级班风学风建设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找到切入点。
常言说:“知其心”才能“救其失”。因此要找到不完成作业的原因,就必须打开学生的心扉,充分地去了解他们、相信他们,倾心与其交流,鼓励、引导他们说真话、诉真情。惟其如此才能摸清症结所在,才能“对症下药”,不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事还会发生。
于是我找了一些作业经常不完成的学生,和他们很坦诚地谈了一次话,结果除了几个同学是因为偷懒没有完成之外,大部分都回答说:“不会做。”“那为什么不问呢?”“我怕老师说我。”;“我不喜欢这门学科。”“我基础太差了。”……也确实如此,就说和我谈话的小曹吧,期中考试数学才考了几分,都是问题,你让他问什么呢?“羞怯”、“逆反心理”、“基础差”这些初中生特殊的心理都使他们不愿问问题。这就要求教师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鼓励措施了。对于“害羞”一类的学生,言语上多激励,行动上多暗示:“大胆一点,每个都老师欢迎你来问问题”;“XX老师来了,你有问题快问啊”。当学生尝到了问问题的甜头时,其羞怯心理也就无形之中化解了;对某门学科有抵触心理的学生,不妨利用其叛逆的心理,运用“反逆法”引导:越讨厌的,就越要学,越要征服,越不懂的,那就越要问问题。至于对小曹这类的学生,这就要求班主任会同任课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每门功课的情况给学生定位、定量。让他们在“要吃饱”的前提下发问,鼓励其积极性。因此,为了挖出小曹学习数学的最大潜力,我和数学老师给他“量身定做”了一套学习方案。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作业一定要做完。这里所谓的“做完”是指做完他能做的题目,即上课能听懂的题目和“跳一跳能够着”的题目。那么怎么确定题目的范围呢?一是由他本人根据所学情况所定,二是由数学老师给其定范围。这样一来,就使他学习有了一定的范围和目标。在这个基础上鼓励其发问,他也就能提出个“子丑寅卯”来了。经过一个多月的鼓励督促,他的成绩也有了较大的进步。相信“如果教育以最大程度的个别化方式进行,那么教育就会产生最大的功效。”(《多元智力理论与个性化教学》)
其次,要树立榜样,以点刺激整个面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初中生对身边美好的事物还是很乐意模仿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考虑到孩子们有模仿所喜爱的一切这种喜好,我们须努力做到学校里在他们眼前经常树立颇有吸引力的劳动榜样。”(《帕夫雷什中学》)因此教师就不妨在班级中树立一个或多个“勤学多问”的好榜样,用学生的行为感染学生,用言语“刺激”学生,使他们也形成一种“向问”的心。
小邵是一个重读生,一向自视聪明的他去年中考只考了400多分,为了进入梦寐以求的高中,有了切肤之痛的他发誓今年一定不再荒废学业,一定要勤奋苦读,“以血前耻”。但是先前养成的“有问题不问”的坏习惯还存在,于是我帮他下了一次“狠心”:每天至少找出一个问题,每天至少进办公室问一次。并在办公室的墙上贴上一张日历,自己每天登记好问的问题的科目。这样一来小邵在有了动力的前提下也有了一定的“压力”,学习也就更努力了。他的变化、他出入办公室的次数其实都被学生看在眼里,而他成绩的突飞猛进也“惹红”了一部分要求上进的学生。于是我适时鼓励:“不懂就要问!‘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们老师最欢迎的就是你们来问问题。”
“一石激起千层浪”,果然课后办公室变得热闹得多。
再次,要转化非正式小团体的性质,化弊为利。
事实告诉我们,一个班级中总会有一个或几个非正式小团体的存在。它们或两人一组、或三个一群,经常性在一起学习活动、共同进退。这种小团体的力量其实挺大的,它
有时会刮起班级的“飓风”,直接影响班级的风气,因此班主任这时一定要“火眼金睛”“明察秋毫”了。看看这一个团体是否以学习为主、是否积极向上,是否能推动整个班级建设。如果不能,就有必要找他们谈话,瓦解这种小团体。当然最佳之举是转化其性质,让他们推动整个班级风气建设,化弊为利,让他们也能把这种“问问题”的潮流刮起来,也许“一夜间”也能收到“千树万树梨花开”之效。
一天,我走进教室,猛然发现女生小姚居然理了一个“爆炸”式的新奇发型,那长长短短、参差不齐的头发让人难以置信她会是学生。下课后,我找了她:“怎么想到剃这个头的?”“喜欢呀。”她那种语气一下子让我想到了“小黄”。去学期也是因为头发问题我找过小黄,现在她们又是同桌,我一下子明白了……于是就“美”的话题,我们展开了讨论,在晓以利弊、动之以情之后,我又联系了小姚的家长,就她成绩下滑的问题做了交流。用与小邵同样的方式鼓励她多问问题。至于小黄我也是“异曲同工”鼓励其多问,让这一对好朋友把兴趣转移到了“问问题”上。其实班级中类似小黄、小姚的女生还有,经这么一来,她们也似乎转移了“攀比、追求”的方向,班主任这时再鼓励一下必能使班级呈现“另一番天空”。
最后,要适时鼓励督促,使班级形成良好的学风。
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决定着这种问问题的风气会出现“反复”现象。这就意味着班主任应适时鼓励督促学生,防止“闷葫芦”的现象反弹。课余、自习、休息时,多与学生交流、询问这阵的学习情况,问问题的收获等。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相信真诚的相待必定会打动学生的一片“心”,会有所收获的。那就不妨把我们的问候语改为:“今天你问了吗?”
叶圣陶老先生认为,“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我说:“被问”是为了达到“我问”。与其在课堂上追问学生,还不如让学生主动询问老师,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当然,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这就要求班主任在了解个人特质的基础上,对班级形式的分析上,采用不同的方法鼓励激励学生多问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学风。相信“闷葫芦”也有变成“开口松子”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