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理论复习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

1、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两个:壮族和满族。

2、在55个少数民族中,语言种类较多,约有80种左右,这些语言,大体可分为5个语系,10个语族,15个语支。

3、中国民族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探索形成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1978年党的11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的形成发展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发展创新时期。

4、邓小平指明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性质,否定了“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这一错误观点,各民族关系为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

5、从民族社会属性角度,可以把民族划分为奴隶制民族,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

6、民族识别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0—1954)至此,我国民族数量达38个。第二阶段(1954—1965)又确定了16个少数民族。第三阶段(1978—1986)在1979年,居住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基诺族识别得到确认。

7、城乡之间的对立是随着野蛮向文明的过渡,部落制度向国家的过渡,地方局限性向民族的过渡而开始的。

8、2010年人口普查,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49%,汉族占91.51%。

9、民族发展的趋势可以分为总趋势和某一历史阶段趋势,不断发展,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最后归于大同,这是民族发展的总趋势。

10、民族问题有两个历史趋势:第一趋向是民族生活和民族运动的觉醒,反对一切压迫民族的斗争,民族国家的建立。第二个趋向是民族之间各种联系的发展和日益频繁,民族壁垒的破坏,资本,一般经济生活,政治,科学等等的国际统一的形成。

11、民族消亡只有在阶级消亡,国家消亡之后才能实现,也就是说,人类进入共产主义以后才能实现民族消亡。

民族问题的特性有:民族问题的普遍性,民族问题的长期性,民族问题的复杂性,民族问题的国际性,民族问题的重要性。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

13、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当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

14、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15、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17、民族关系有多种表现形式,○1有以民族群体(或其部分)相互交往中表现的民族关系;○2有以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相互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民族关系;○3有以国家为依托表现的囯以国之间的民族关系;○4有以国家与民族地区关系形式表现出来的民族关系。

18、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19、民族问题的两个历史趋向;第一个趋向是民族生活和民族运动的觉醒,反对一切民族压迫的斗争,民族国家的建立。第二趋向是民族之间各种联系的发展和日益频繁,民族壁垒的破坏,资本、一般经济生活、政治、科学等等的国际统一形成。

20、“大力培养‘四化’所需要的、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少数民族政治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名词解释(19)

1、民族观: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它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民族观具有阶级性。

2、民族同化: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自己的民族特征,接受别的民

族的特征,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3、强迫同化:就是用强制手段,即凭借暴力和特权来实现民族同化的社会现象。

4、民族自然同化:是指不同的民族在长期交往相处中,在生产,生活,文化等各方面互相影响下,一方民族在完全自然的,自愿的情况下接受另一方民族的特征,改变自己民族的特征而变成另一方民族的现象。

5、民族分化:是指一民族的某些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

6、民族: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其具有共同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心理认同。

7、民族消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

8、民族融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最后消失。

9、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即包括四个方面:民族自身的发展问题,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民族与阶级之间的关系问题,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即一个发展,三个关系。

10、、各民族共同因素,是指各民族间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诸方面形成的共同性。

11、民族心理素质:是一个民族由于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的不同形成的特点在民族精神面貌上的反应,有着很强的稳定性,是维系该民族的重要因素。

12、各民族的够共同繁荣发展,具体来说,就是各民族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得到不断地发展,自身素质都得到提高,并且各民族的特点和优点都得到充分的展现,共同走向民主,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共享国家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果。

13、民族利益是民族关系中的基本问题,民族利益是指民族正当的,合法的,应当得到的利益。

14、民族权利是民族关系中的关键性问题,民族权利指的是法律赋予的,各民族应有的各方面的平等权利,民族权利。

15、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16、民族自治地方,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起来的一级国家行政单位。其行政地位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17、自治机关的自治权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根据本民族、本地区的情况和特点,依据有关法律自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物的权利。

18、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为了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在自愿和平等的基础上的联合,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另一特征。

19、民族和谐是指在各民族间存在着特点的差异和文化的多样性基础上,各民族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和实现,各民族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协调发展,各民族特点和文化受到尊重,各民族相处和睦,关系融洽。

20、民族关系是以民族因素为特征的社会关系,是以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上的交往联系状态。

21、民族的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相沿久积而成的风尚,习俗,它通过民族的衣食住行,婚礼丧葬,节庆娱乐,文学艺术,生产活动以及待人接物等内容表现出来,它是民族文化的反映,也是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

22、民族互助是在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各民族在平等团结的基础上,为了共同利益和奋斗目标,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促进。

三、简答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