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控制变量法
初二控制变量法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控制变量法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eaed69a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cd.png)
初二控制变量法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中科学学习中,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方法中重要的一种。
通过控制变量,科学实验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
下面将对初二控制变量法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控制变量法的定义控制变量法是指在进行科学实验时,除了独立变量外,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变量都保持不变,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通过控制变量方法,可以将实验的不确定性降到最低,从而准确地得出结论。
二、控制变量法的步骤在进行科学实验时,控制变量法需要遵循以下步骤:1.确定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的目标和研究问题。
2.选择独立变量:确定需要控制的变量和需要研究的关系。
3.控制变量:选择和确定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变量,并将其保持不变。
4.进行实验:根据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结果。
5.分析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结论。
6.总结归纳:根据实验结果总结结论,并对实验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
三、控制变量法的实例控制变量法在各个学科的实验中都有应用,下面以几个常见的实例来说明控制变量法的具体操作:1.物理实验:研究摆锤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时,可以控制摆锤的质量、摆锤的形状和材料等变量,只改变摆锤的长度进行实验。
2.化学实验:研究酸与碱的中和反应时,可以控制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反应容器的材料等变量,只改变酸和碱的量进行实验。
3.生物学实验:研究植物生长对光照的影响时,可以控制温度、湿度、土壤的质量等变量,只改变光照时间和强度进行实验。
四、控制变量法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变量:要选择与研究问题相关的变量,以确保实验结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控制变量的范围:对于能够控制的变量,要设定合适的范围,避免过度控制或不足控制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3.重复实验次数:要进行足够的实验次数,以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4.记录实验数据: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记录每一步的操作和实验结果,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
五、控制变量法的意义和应用1.增加实验的可靠性:通过控制变量,可以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从而得出更加可靠的结论。
2023年初二物理“声现象”总结归纳“声现象”实验三种典型研究方法
![2023年初二物理“声现象”总结归纳“声现象”实验三种典型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e1280bc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1c.png)
2023年初二物理“声现象”总结归纳“声现象”实验三种典型研究方法1.转换法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有些声源的振动效果显著,可以直接观察,而有些声源的振动效果较弱,不易直接观察。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一些转换,对声源的微弱振动进行放大,进而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比如:在发声的纸盆上放小纸屑,纸屑跳动;将敲击后的音叉放入水中,水花四溅;在桌面上放小豆粒(小玻璃球、小纸屑、一杯水),敲击桌面,观察其跳动等。
2.控制变量法注意:①猜想与所研究量有关的因素有几个,就要设计几个实验;②研究什么因素对实验的影响,什么因素就是变量,而其他量一律控制不变;③控制方法一般是用相同的器材和相同的实验方案,改变所要研究的量。
3.类比法声波比较抽象,借助水波进行类比,从而认识声波.利用“波形”判断乐音和噪声、比较振幅对响度的影响.声现象专题练习[1]闻其声即可辨其人,这是因为 ( )A.不同的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B.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调不同C.不同的人的声音的响度不同D.不同的人声带振动的频率不同解析:考点:音色试题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音色:由发声体自身结构、材料等决定。
所以人们通过音色来辨别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闻其声即可辨其人,这是因为不同的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2]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
下列声音:①工厂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②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③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④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⑤婚庆时的爆竹声;⑥山间小溪潺潺流水声。
其中属于噪声的是( )A.①③④B.①②⑤C.①④⑤D.①④⑤⑥解析:考点:噪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噪声是指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休息和对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属于噪声的是①④⑤.。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5节科学探究-实验探究题解题方法总结(有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5节科学探究-实验探究题解题方法总结(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a63a1b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a8.png)
科学探究一、探究题的答题技巧1、控制变量法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而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变量,是指没有固定的值,可以改变的数。
变量一般有水分,光照,温度,长度,粗细,材料等等2、对照不做处理的一组称为对照组(做处理的一组称为实验组)对照作用的标准答案:①对照②与……(一般指实验组)作对比,得出……③排除……对实验结果的干扰3、对实验材料选择的要求(1)种子:颗粒饱满植物:生长良好,大小高度差不多动物:健康,大小,年龄差不多(2)数量相同且一般为多个例1、某同学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大豆种子,并设计了如下实验。
从实验可知:他在研究影响大豆种子发芽的因素是()花盆光线情况温度水分甲向阳处20 ℃充足乙向阳处20 ℃不充足A. 阳光B. 空气C. 温度D. 水分例2、为了探究有关食品腐败的问题。
李敏同学取三个相同的锥形瓶,各加入50 毫升牛奶,高温煮沸后按下表要求进行处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甲瓶乙瓶丙瓶瓶口敞开敞开用消毒棉球塞住温度25℃5℃25℃A.实验前将锥形瓶中的牛奶高温煮沸,目的是杀灭原有的细菌B. 甲瓶与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温度对食品腐败速度的影响C. 甲瓶与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牛奶中有无细菌D. 乙瓶与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瓶口是否敞开例3、某同学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棉花,然后把相同数量的豌豆种子放在棉花上。
实验过程与A.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照、温度和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B. 对比甲、丁两组实验,可以得出种子的萌发与水分有关C. 该实验选用具有活胚且大小相同的豌豆种子作为实验材料,属于控制变量D. 对比乙、丙两组实验,可以得出种子的萌发与光照有关4、探究环节一般情况下,探究问题,提出问题,假设和结论都可以用一句话来回答,只是句式不同。
总结控制变量法
![总结控制变量法](https://img.taocdn.com/s3/m/2ec0129ba8956bec0875e317.png)
控制变量法在实验探究中的应用 控制变量法:当研究多个因素之间关系时,往往先控制其他几个因素不变,集中研究其中一个因素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化学中常用的探究方法之一。
这一方法可以使研究的问题简单化,通过控制变量法可以对影响实验结果的多个因素逐一进行探究,然后再总结出结论,这一思想方法在九年级化学中将会逐渐渗透,成为一种主要的探究方法例1:(门)33.(5分)维生素C(简称Vc ,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易被氧化。
人体缺乏Vc 可能引发多种疾病。
水果和蔬菜中含有丰富的Vc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它探究如下: 探究一:测定新买的饮料中Vc 的含量。
【查阅资料】Vc 能和高锰酸钾反应,使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设计方案】分别向盛有lmL 等浓度高锰酸钾稀溶液的四只试管中逐滴滴加新买的果味饮料、苹果汁、梨汁和新配制的0.04%的Vc 溶液,边滴边振荡,直至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实验数据】【实验结论】分析数据可知,新买的饮料中Vc 含量最高的是 ,含量:为 (各液体密度上的差别忽略不计)。
探究二:蔬菜放置时间的长短对其Vc 含量是否有影响。
【设计方案】请你用新鲜的黄瓜、放置一周的黄瓜、高锰酸钾稀溶液和必要的仪器设计实验方案: 。
【实验结论】按上述方案实验,根据 这一实验结果,分析得出蔬菜放置时间的长短对其Vc 的含量有影响。
【实验反思】对比实验需要控制变量。
在做探究二时,下列情况影响到测定结果的是 。
A .量取的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不同B .新鲜黄瓜汁是其他班级用剩下的,而放置一周的黄瓜汁是当时榨的C .没有用同一规格胶头滴管滴加 练习:(昌平)33.(7分)维生素C (简称Vc ,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易被氧化。
人体缺乏Vc 可能引发多种疾病。
水果和蔬菜中含有丰富的Vc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它探究如下:探究一:检验三种饮品中V c 含量的顺序。
【查阅资料】Vc 能和高锰酸钾反应,使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中学的物理基本实验方法总结
![中学的物理基本实验方法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4d0f85c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be.png)
中学的物理基本实验方法总结物理实验是中学最容易拿分同时也是分数很多的饿一部分内容,所以掌握好这部分内容才能拿到高高分。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中学物理基本实验方法总结一、观察法 (此法只是作为实验探究学习,不作为考试作答)观察法是人们为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自然发生条件下所显现的有关事物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是人们收集获取记载和描述感性材料的常用方法之一,是最基本最直接的研究方法。
简单的讲观察法就是看仔细地看,但它和一般的看不同,观察是人的眼睛在大脑的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组织的感知活动,因此,亦称为科学观察。
二、比较法(对比法) (此法只是作为实验探究学习,不作为考试作答)比较法是确定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都可以通过比较确定它们的差异点和共同点。
比较是抽象与概括的前提,通过比较可以建立物理概念总结物理规律。
利用比较又可以进行鉴别和测量。
因此,比较法是物理现象研究中经常运用的最基本的方法。
比较法有三种类型:1、异中求同的比较,即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而找出其相同点;2、同中求异的比较、即指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而找出其相异点;3、同异综合比较,即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的相同点相异点。
如: 1、相互作用力与二力平衡 2、质量与重力 3、压力与重力等等三、图像法 (此法只是作为实验探究学习,不作为考试作答)图象是一个数学概念,用来表示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关系,很直观。
由于物理学中经常要研究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因此图象在物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实验中,运用图象来处理实验数据,探究内在的物理规律,具有独特之处。
如: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水的沸腾情况的实验中,就是运用图象法来处理数据的。
它形象直观地表示了物质温度的变化情况,学生在亲历实验自主得出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描点、连线绘出图象就能准确地把握住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液体的沸腾特点了。
控制变量法的知识点总结
![控制变量法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0408d8c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e7.png)
控制变量法的知识点总结一、控制变量法的基本概念1.1 控制变量法的概念控制变量法是指在研究中保持一个或多个变量的值不变,以便消除其他变量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在科学实验中,研究人员常常会对实验条件进行严格的控制,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1.2 控制变量法的原则控制变量法的基本原则是保持实验条件的一致性。
在设计实验时,研究人员需要确定哪些变量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并对这些变量进行控制。
通过控制变量,研究人员可以更准确地了解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
1.3 控制变量法的应用范围控制变量法在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各种实验,包括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心理学等领域。
通过控制变量,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与变量之间的关系。
二、控制变量法的应用2.1 生物学领域的应用在生物学研究中,研究人员常常使用控制变量法来确定一个因素对生物体的影响。
例如,在植物生长实验中,研究人员可能会控制光照、温度和水分等因素,以确定某个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2 化学领域的应用在化学研究中,研究人员通常会对实验条件进行严格的控制,以确保化学反应的可靠性。
通过控制变量,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物质间的化学反应。
2.3 物理学领域的应用在物理学研究中,研究人员常常会控制实验条件,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例如,在重力实验中,研究人员可能会控制其他因素,以确定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4 心理学领域的应用在心理学研究中,研究人员常常会控制实验条件,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通过控制变量,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心理因素对行为的影响。
三、控制变量法的优缺点3.1 优点控制变量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确定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
通过控制变量,研究人员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
此外,控制变量法还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重复性。
3.2 缺点控制变量法可能会增加实验的复杂性和成本。
此外,控制变量也可能会限制实验的外部有效性,使实验结果无法泛化到实际情境。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总结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582b8e7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98.png)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总结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总结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
那么如何把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总结一、影响电阻大小因素:1、实验原理: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电流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
(也可以用串联在电路中小灯泡亮度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所以定论“电阻的大小与哪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指明“相同条件”3、结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
4、结论理解:⑴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
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无关,所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⑵结论可总结成公式R=ρL/S,其中ρ叫电阻率,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记住:ρ银<ρ铜<ρ铝,ρ锰铜<ρ镍隔。
假如架设一条输电线路,一般选铝导线,因为在相同条件下,铝的电阻小,减小了输电线的电能损失;而且铝导线相对来说价格便宜。
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①提出问题:电流与电压电阻有什么定量关系?②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要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即: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研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研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关系。
③进行实验,收集数据信息:(会进行表格设计)④分析论证:(分析实验数据寻找数据间的关系,从中找出物理量间的关系,这是探究物理规律的常用方法。
)⑤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三、伏安法测电阻1、定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初中物理基本实验方法总结
![初中物理基本实验方法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a88ea31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d0.png)
初中物理基本实验方法总结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学习物理要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对于每一个实验探究不仅要知道怎样做,而且要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初中物理基本实验方法总结一、控制变量法1、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短和粗细的关系。
2、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3、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4、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5、研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6、研究物体的势能与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7、研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长度、材料、横截面积的关系。
8、研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导体电阻的关系。
9、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10、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导体中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11、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二、理想模型法光线、法线、磁感线都不是实际存在的,它们的引入采用的都是理想模型法。
三、转换法1、利用乒乓球的弹跳将音叉的振动放大;利用轻小物体的跳动或振动来证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用温度计测温度是利用内部液体热胀冷缩改变的体积来反映温度高低。
3、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化成测拉力的大小。
4、通过研究扩散现象认识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运动。
5、判断有无电流课通过观察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来确定。
6、用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的数目来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
7、通过观察小磁针是否转动来判断磁场是否存在。
四、实验推理法1、研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2、研究真空中能否传声。
五、等效替代法1、在电路中若干个电阻可以等效为一个合适的电阻(如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2、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根等效另一根的像。
3、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替代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4、用滚轮法测量跑道的长度,跑道较长,无法直接测量,轮子的周长乘以圈数即为跑道的周长。
六、类比法1、研究电流时,用“水流”类比“电流”。
高中物理研究方法总结
![高中物理研究方法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72cd16e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85.png)
高中物理研究方法总结
高中物理是一门需要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学科,因此研究方法非常重要。
以下是高中物理中常见的一些研究方法:
1. 控制变量法:通过控制其他变量不变,只改变一个变量,来观察这个变量对物理现象的影响。
例如,在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时,可以通过控制压力不变,只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得出结论。
2. 实验法:通过实验来探究物理现象和规律的方法。
例如,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可以通过实验测量不同高度下落的时间和速度,来探究自由落体的规律。
3. 理想实验法: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和想象来探究物理现象和规律的方法。
例如,在研究单摆的摆动周期时,可以通过理想实验法来探究单摆的周期与什么因素有关。
4. 等效替代法:通过等效替代的方式来探究物理现象和规律的方法。
例如,在研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时,可以通过等效替代法来探究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
5. 归纳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将一系列具体事实归纳总结成一般规律的方法。
例如,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时,可以通过归纳法来总结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6. 演绎法:根据已知的一般规律,推导出个别具体事物的结论的方法。
例如,在研究抛体运动时,可以根据已知的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推导出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
以上是高中物理中常见的一些研究方法,这些方法对于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和规律非常重要。
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应用这些方法,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物理学科素养和能力。
控制变量法的简洁概念
![控制变量法的简洁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6b23a2ee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8f.png)
控制变量法的简洁概念一、什么是控制变量法?在实验研究中,我们常常需要确定某个变量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并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控制变量法就是一种通过对实验过程中的其他变量进行控制,以减少或消除其对结果影响的方法。
控制变量法的核心思想是,将实验中的变量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并固定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变量,在不同自变量取值条件下,观察因变量的变化情况,从而分析自变量的影响。
二、为什么需要控制变量法?在实验设计中,控制变量法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不使用控制变量法,实验结果可能会受到其他变量的干扰,无法准确判断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通过控制变量法,我们可以:1.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通过控制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变量,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自变量的影响,避免其他因素对结果的干扰。
2.保证实验的可重复性:通过控制其他变量,我们可以使实验结果更加稳定,从而提高实验的可重复性,不同实验者在同样条件下进行实验,能够得到相似的结果。
3.分析因果关系:控制变量法可以减少其他变量的影响,从而更加准确地判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有助于科学研究的发展。
三、如何运用控制变量法?运用控制变量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理解研究问题:首先要明确研究问题,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了解可能干扰结果的其他变量。
2.确定控制变量:根据实验目的,确定需要控制的变量,并在实验设置中进行控制。
这些变量被称为控制变量。
3.随机化:为了消除其他无法控制的变量对结果的影响,可以通过随机分配实验对象或选择随机样本的方式进行实验设计,从而尽量去除干扰。
4.记录数据:在实验过程中,要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包括自变量的取值、因变量的变化以及控制变量的状态。
有序列表如下:–记录自变量取值;–记录因变量的观测值;–记录控制变量的状态。
5.分析数据: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不同自变量取值条件下因变量的变化情况,进一步分析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四、控制变量法的优点和局限性控制变量法作为实验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准确性:通过控制其他可能干扰结果的变量,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专题复习十三 控制变量法
![专题复习十三 控制变量法](https://img.taocdn.com/s3/m/e16f94a8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33.png)
专题复习十三控制变量法一、专题概述自然界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因此影响物理学研究对象的因素在许多情况下并不单一,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交错、共同起作用的。
为了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需要分别控制多个因素中的某一个因素变化,而其他因素不变,只研究某个量与多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在中考中考查的类型主要有两种:一是给出实验数据尝试应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归纳物理量与某一因素的关系;二是应用控制变量法去设计实验。
解答运用控制变量法的题目,关键是要明确控制不变的量和要研究的需要改变的量。
二、典题剖析【例1】小兰在观察小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控制条件编号琴弦的材料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A 钢20 0.3B 钢20 0.7C 尼龙丝30 0.5D 铜40 0.5E 尼龙丝40 0.5(1)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_________的琴弦(写字母代号)。
(2)探究的过程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①实验研究;②分析归纳;③提出问题(或猜想);④得出结论等。
你认为小兰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的合理顺序应该是_______(只填写数字代号)。
思路点拨:(1)想要探究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就要保证除了弦的粗细之外其他的因素相同;(2)根据科学探究过程的七个基本环节确定即可。
解:(1)A、B (2)③①②④规律总结:控制变量的思想在本题有突出的体现,由于数据多、次序不一致,寻找时要有耐心,将可能的因素先作好标记可以更快捷地找出答案。
【例2】在同一水平桌面上放有长方体铁块和铜块各一个,如图3—13—1所示,现想探究铁块和铜块的下表面谁更粗糙,请你只利用一个量程满足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
控制变量法的简洁概念
![控制变量法的简洁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6cdafe2d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a1.png)
控制变量法的简洁概念控制变量法的简洁概念引言:在研究和实验设计过程中,控制变量法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它可以帮助研究者准确地评估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通过控制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研究者可以确保所观察到的变化是由待研究因素引起的。
本文将探讨控制变量法的概念、应用和重要性,并分享我对该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一、控制变量法的概念控制变量法是一种实验设计和研究方法,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固定或控制除待研究因素外的其他因素,以便准确地评估待研究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换句话说,当我们要研究一个因素时,我们需要确保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被决定性地减少或消除。
二、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控制变量法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科学研究、社会科学和市场调查等。
在科学实验中,控制变量法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例如,在药物实验中,研究者需要控制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对药物效果的影响,以便更准确地评估药物的功效。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控制变量法可以帮助研究者确定特定因素对人类行为和心理的影响。
例如,一项研究可能探讨社交媒体使用对个体幸福感的影响,通过控制其他因素(如家庭背景、个人特质等),研究者可以更精确地评估社交媒体在幸福感中的作用。
在市场调查中,控制变量法可以帮助研究者评估不同变量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通过在不同群体中控制其他因素(如收入、年龄、教育程度等),研究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偏好。
三、控制变量法的重要性控制变量法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帮助研究者准确评估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通过控制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研究者可以排除外界因素对结果的干扰,从而得出更准确和可靠的结论。
此外,通过使用控制变量法,研究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隐藏的因果关系。
四、我的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控制变量法是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设计的必备工具。
它能够确保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准确性,并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
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广泛,不仅限于科学研究领域,也适用于社会科学和市场调查等其他领域。
初中物理全部探究实验方法总结,中考必考,拿走不谢!
![初中物理全部探究实验方法总结,中考必考,拿走不谢!](https://img.taocdn.com/s3/m/b5c94700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0a.png)
初中物理全部探究实验方法总结,中考必考,拿走不谢!总结如下:一、控制变量法这个方法考察的最多,最常见。
主要实验有如下几种:1. 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2 .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短和粗细的关系。
3. 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4. 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5 .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6 .研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7. 研究物体的势能与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8. 研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长度材料横截面积的关系。
9 .研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导体电阻的关系。
10. 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导体中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11. 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二、图像法1 .用温度时间图像理解融化、凝固、沸腾现象。
2 .电流、电压、图像理解欧姆定律I=U/R、电功率P=UI3 .正比、反比函数图象巩固密度ρ=m/V、重力G=mg、速度v=s/t、杠杆平衡F1L1=F2L24.压强p=F/S p=ρgh 浮力F=ρ液gV排、功、热量Q=cm(t2-t1)等公式。
三、转换法的应用1.利用乒乓球的弹跳将音叉的振动放大;利用轻小物体的跳动或振动来证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用温度计测温度是利用内部液体热胀冷缩改变的体积来反映温度高低。
3. 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化成测拉力的大小。
4.通过研究扩散现象认识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运动。
5.判断有无电流课通过观察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来确定。
6.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可以通过观察小磁针是否转动来判断磁场是否存在。
7.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时,用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的数目来确定。
8.研究电阻与电热的关系时,电流通过阻值不等的两根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测或比较,可通过转换为可看见的现象(气体的膨胀、火柴的点燃等的不同)来推导出那个电阻放热多。
四、实验推理法1 .研究真空中能否传声。
浅谈-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d45e39d770bf78a652954cd.png)
浅谈”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对学生的平时学习也大有裨益,例如在学习压强、液体压强P=ρgh,热学、电流、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等问题时,如果把控制变量法运用于其中,那么教师将教得顺利,学生也将学得轻松,会收到事半功倍、举一反三的功效。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备正确的物理思想是进行物理规律探索的前提,而物理实验则是探索物理现象的最有效途径。
在物理实验的指导思想中,其最基本的思想就是把影响物理规律的多种要素中的两个要素提出来研究,人为的控制其它要素不变,控制变量,创设理想的研究环境,则会更有利于分析和解决问题。
自然界中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决定一个现象的产生和变化的因素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交错,共同起作用的。
因此为了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就必须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起来,使它们保持不变,然后单独研究另一个因素对它的影响,这样逐一单独研究,最后综合起来,即可得出一般性结论,这种方法就叫控制变量法。
下面就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对控制变量法的认识。
1、控制变量法是一种最常用、最有效的探索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控制变量法是一种最常用,最有效的探索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
无论是八年级、还是九年级的物理,都能看到控制变量法的影子。
譬如研究动能时,就用到控制变量法。
物体动能的大小不仅与物体质量的大小有关,而且还跟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有关,为了找到物体动能与质量间的关系,就得控制物体运动的速度相同,从而比较动能与质量间的关系,反之若要探讨出动能与速度间的关系,就得控制物体的质量相同,最后综合归纳得出结论,物体的运动速度一定时,质量大的动能就大,当物体的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快,动能越大。
又如在探讨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这一实验中,可首先控制压力不变,比较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摩擦力的关系,得出结论,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2024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研究方法1控制变量法
![2024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研究方法1控制变量法](https://img.taocdn.com/s3/m/81efdc71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f7.png)
典例讲解
【交流】
(5)在上述探究的基础上,如果再选用一根与钢制琴弦粗细相
同的长为0.4 m的涤纶琴弦,来探究音调与琴弦材料的关
系,则实验中可悬挂重物 2 个。
思路引导
(5)变量(琴弦的材料)→不变量(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粗
细、松紧程度)→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松紧程度(重
物个数)相同
返回
方法针对练
弦的 振动部分的长度 和松紧程度这两个因素的关系。 思路引导
(3)不变量(琴弦的材料)→变量(分别为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 松紧程度)→得出研究问题
返回
典例讲解
(4)分析第 1、2 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在松紧程度相同 时,琴弦 振动部分越长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思路引导
(4)不变量(琴弦的松紧程度、材料)→变量(琴弦振动部分的长 度)→得出对应实验次数→数据对比分析(琴弦振动部分的 长短→频率快慢→音调高低)
1. 冬天,水结了冰,但海水却没有结冰。小丽想到海水的凝 固点可能与海水中含盐量多少有关,于是她在家做实验进 行研究。
(1)在三个烧杯中装相同多的水,分别加质量 不同 (选 填“相同”或“不同”)的盐。
(2)将三个烧杯置于箱门透明的冰箱里。观察温度计,记 录盐水 凝固 (选填“凝固”或“熔化”)时的温度。
北师版 八年级上
物理研究方法
物理研究方法1 控制变量法
目 录
CONTENTS
01 知识总结 02 典例讲解 03 方法针对练
知识总结
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
பைடு நூலகம்
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
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
物理常用实验方法总结
![物理常用实验方法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26e4c39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7e.png)
物理常用实验方法总结物理实验方法总结1控制变量法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中的一些条件按照特定的要求发生变化或不发生变化,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
可以说任何物理实验,都要按照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控制某些条件来研究。
如: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以及导体的电阻都有关系,在分别控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分别得出实验结论。
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在动脑与动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找到这“两个关系”,最终得出欧姆定律I=U/R。
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控制导体的长度和材料不变,研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保证压力相同时,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扭转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学会学习。
还有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的有关;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流做功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等均应用了这种科学研究方法物理实验方法总结2转换法一些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要研究它们的规律,可转化为学生熟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现象来认识它们。
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
如:分子的运动,电流的存在,磁场的存在等,如:空气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可以根据空气流动(风)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分子看不见、摸不到,不好研究,可以通过研究墨水的扩散现象去认识它;电流看不见、摸不到,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我们可以根据电流产生的效应来认识它;磁场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可以根据它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
常见物理思想方法的学习总结8篇
![常见物理思想方法的学习总结8篇](https://img.taocdn.com/s3/m/306b9341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fe.png)
常见物理思想方法的学习总结8篇篇1一、引言物理思想方法作为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常见物理思想方法进行总结,并探讨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二、物理思想方法概述1. 理想化方法:通过简化物理问题,构建理想模型,以便更直观地研究物理现象。
例如,质点、刚体等理想模型在力学中的应用。
2. 实验方法:通过实验观察物理现象,探究物理规律。
例如,牛顿通过实验总结出了牛顿三定律。
3. 数学方法:运用数学工具研究物理问题,建立物理方程,求解物理量。
例如,微积分在研究物体的运动、电磁场等问题中的应用。
4. 假设方法:提出假设,通过逻辑推理和实验验证来探究物理现象的本质。
例如,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解释了光电效应等现象。
三、物理思想方法的应用1. 理想化方法的应用:在研究物体的平衡、物体的碰撞等问题时,采用理想化方法,将物体简化为质点或刚体,使问题更加直观易懂。
2. 实验方法的应用:在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电磁感应等现象时,采用实验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数据,得出结论。
例如,法拉第通过电磁感应实验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
3. 数学方法的应用:在解决物体的运动、电磁场等问题时,采用数学方法,建立物理方程,求解未知数。
例如,运用微积分求解物体的速度、加速度等问题。
4. 假设方法的应用:在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电磁现象等问题时,采用假设方法,提出假设并通过实验验证。
例如,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等现象。
四、结论与展望通过对常见物理思想方法的总结和应用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物理思想方法的多样性和实用性。
在未来的学习和研究中,我们应该继续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物理思想方法,并尝试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同时,我们也要不断探索新的物理思想和方法,以推动物理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此外,本文仅对常见物理思想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和应用分析,还有许多深入的内容和细节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初中科学常用科学方法归纳
![初中科学常用科学方法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19efd2e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28.png)
初中科学常用科学方法归纳研究科学的方法有许多,初中经常用到的有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类比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理想模型法、科学推理法等;一、控制变量法:就是把一个多因素影响某一科学量的问题,通过控制某几个因素不变,只让其中一个因素改变,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因素影响某一科学量的问题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需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控制变量法在实验数据的表格上的反映为:某两次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若两次实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控制变量法是中学科学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在中考中考察的力度也最大;常见应用:七上:探究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探究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研究晶体和非晶体;研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的有关;探究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七下:双耳效应;探究动能或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摩擦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探究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探究水稻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和含水量……八上:密度概念的导出;研究压力产生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阿基米德定律的得出;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比热概念的得出;植物护坡实验;达尔文向光性实验;研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研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八下: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证明动物和植物需要呼吸;证明植物制造淀粉;证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证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探究温室的保温原理;测量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土壤的浸水实验;研究土壤的黏性;探究根吸水的部位在哪里;植物细胞失不的实验;研究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有机物的运输;探究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跟什么因素有关;探究感应电流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与什么因素有关……九年级:探究电功或电热跟什么因素有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流做功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例题:2008年湖北黄石市下表是某实验小组所做的“探究摩擦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结论是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2分析比较序号②③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3上述研究方法叫“拉制变量法”,下列实验中用到此方法的有①②④填序号:①探究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②探究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③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④研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二、转换法:科学中有的科学现象不便于直接观察,有的科学量不便于直接测量,通过转换为容易观察或测量的与之相等或与之相关联的科学现象,从而获得结论的研究方法叫转换法;转换法中被转换的对象很多,可以是科学模型、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也可以是某个图形,某个科学量;初中科学在研究概念、规律和实验中多处应用了这种方法;常见应用:空气看不见、摸不到,可以根据空气流动风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分子看不见、摸不到,不好研究,可以通过研究墨水的扩散现象去认识它;电流看不见、摸不到,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可以根据电流产生的效应来认识它;磁场看不见、摸不到,可以根据它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测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转换成测排开水的体积;测曲线的长短时转换成细棉线的长度;在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换成测拉力的大小;大气压强的测量无法直接测出大气压的值,转换成求被大气压压起的水银柱的压强;测硬币的直径时转换成测刻度尺的长度;测液体压强将液体的压强转换成能看到的液柱高度差的变化;研究物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无法直接感知内能的变化,只能转换成测出温度的改变来说明内能的变化;在研究电热与电流、电阻的因素时,将电热的多少转换成液柱上升的高度;在研究电功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将电功的多少转换成砝码上升的高度;电功率无法直接测出电功率只能通过P=UI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出U、I计算得出P、电阻、密度等物理量的测量;在回答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回答说小球在平面上滑动的越远则动能越大,就是将动能的大小转换成了小球运动的远近……例1:2008年山东淄博在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什么因素有关时,小华和小明从实验室选取了匝数分别为50匝和100匝的外形相同的电磁铁,并先后将这两个电磁铁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并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实验中他们是通过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最大数量来判定其磁性强弱的;2分析第1.2.3次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结论:在线圈的匝数一定时,线圈中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3分析第1.4次和2.5次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结论:在线圈中的电流一定时,线圈的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例2:分子运动看不见、摸不着,不好研究,但科学家可以通过研究墨水的扩散现象去认识它,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下面是小明同学在学习中遇到的四个研究实例,其中采取的方法与刚才研究分子运动的方法相同的是BA.利用磁感应线去研究磁场问题B.电流看不见、摸不着,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我们可通过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去确定C.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时,先使电阻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然后再让电压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D.研究电流时,将它比做水流三、放大法:在有些实验中,实验的现象我们是能看到的,但是不容易观察;我们就将产生的效果进行放大再进行研究;常见应用:音波的振动很不容易观察,可以利用小泡沫球将其现象放大……四、积累法:在测量微小量的时候,我们常常将微小的量积累成一个比较大的量;常见应用:在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的时候,先测量100张纸的厚度在将结果除以100,这样使测量的结果更接近真实的值就是采取的积累法;要测量出一张邮票的质量、测量出心跳一下的时间,测量出导线的直径,均可用积累法来完成;五、类比法:在我们学习一些十分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科学量时,由于不易理解我们就拿出一个大家能看见的与之很相似的量来进行对照学习;常见应用:电流类比水流,电压类比水压,电路类比水路,电源类比水泵,用电器类比涡轮,开关类比阀门,导线类比水管;研究分子内能时类比物体的机械能;学习功率时类比速度;学习大气压时类比液体压强;研究电磁波时类比水波……例1:某同学在学习电学知识时,在老师的引导下,联想力学实验现象,进行比较并找出了一些相类似的规律,其中不准确的是CA.水压使水管中形成水流;类似地,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B.抽水机是提供水压的装置;类似地,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C.抽水机工作时消耗水能;类似地,电灯发光时消耗电能D.水流通过涡轮时,消耗水能转化为涡轮的动能;类似地,电流通过电灯时,消耗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例2:天门中考19世纪末,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将人们的视线引入到了原子的内部,由此,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关于原子结构的模型;通过学习,你认为原子结构与下列事物结构最接近的是D A.西红柿 B.西瓜 C.面包D.太阳系六、理想模型法: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摒弃次要的条件,抓住主要的因素,对实际问题进行理想化处理,构建理想化的科学模型,这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想,在建立理想化的科学模型的基础上,有时为了更加形象地描述所要研究的科学现象、科学问题,还需要引入一些虚拟的内容来直观、形象的表达科学情境;常见应用:七上:地图……七下:通过光线研究光的传播路径与方向;描述力的图示、示意图;匀速直线运动;用等高线、地形图表示地形的起伏……八上:推导液体压强公式时选取的“液柱”;分析连通器原理使用的“液片”……八下:研究水的状态变化;水分子的电解过程;研究物质的分子构成;研究肉眼观察不到的原子结构;了解地壳和人体时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了解土壤的组成;通过磁感线研究磁场的分布……九年级:杠杆也是一种理想化模型,由于受力的作用会引起或大或小的形变,在研究科学问题时可以忽略不计,即理想化的杠杆可以无形变……例1:2008年河南科学研究中常常用一个抽象的“模型”来形象地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如:可以用一条有方向的直线──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下列事例中,也用到这种方法的是DA.研究电流时把它与水流相比B.用音叉溅起的水花显示音叉的振动C.用水银气压计测量大气压D.利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例2:在我们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运用科学模型进行研究的是BCA.建立速度概念B.研究光的直线传播C.用磁感应线描述磁场D.分析物体的质量七、科学推理法:是逻辑推理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忽略次要因素,进行合理的推想,得出结论,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它既要以实验事实作基础,但又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到结论;常见应用:我们在探究空气能传声的实验中,逐渐将真空罩内的空气抽出,听到罩内的闹钟的声音逐渐变弱,于是我们推理得出将真空罩内的空气抽完即真空,就听不到闹钟的声音了,从而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这里采用的方法就是理想化,因为无论怎样抽气是不可能将真空罩内的空气抽完的;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时,当我们把物体在越光滑的平面运动的就越远的知识结合起来我们就推理出,如果平面绝对光滑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例题:安徽芜湖牛顿曾研究过这样一个问题:他发现人掷出去的石头总会偏离掷出方向落回地面,于是牛顿提出了一个“大炮”的设想;如图是他画的“大炮”草图──在地球的一座高山上架起一只水平大炮,以不同的速度将炮弹平射出去,射出速度越大,炮弹落地点就离山脚越远;他推想:当射出速度足够大时,炮弹将会如何运动呢牛顿通过科学的推理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着名的“牛顿大炮”的故事,故事中牛顿实际也用到了科学推理的研究方法;1研究中牛顿基于的可靠事实是人掷出去的石头总会偏离掷出方向落回地面;2根据以上资料和牛顿的“大炮”草图,推测牛顿当年的重要结论是抛出物体的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将离开地球,绕地球旋转,做圆周运动;八、等效替代法:是指在保证某一方面效果相同的前提下,用理想的、熟悉的、简单的科学对象、科学过程、科学现象来替代实际的、陌生的、复杂的科学对象、科学过程、科学现象的思想方法;简言之,等效的方法就是对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提出一个简单的方案或设想,而使它们的效果完全相同,从而将问题化难为易,求得解决;常见应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镜后未点燃的蜡烛代替镜前点燃蜡烛的像;研究多开关复杂电路时,用简单的“等效电路”简化复杂电路;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阻关系时引入“等效电阻”的概念;研究各分力的作用效果时引入了“合力”的概念……例题:2008年山东潍坊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将玻璃后放一只与A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用直尺分别测量蜡烛和像到玻璃的距离,目的是探究像和物到平面镜的关系 ;九、归纳法:是通过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信息的技术;要做出正确的归纳,就要从总体中选出的样本,这个样本必须足够大而且具有代表性;在实验中为了验证一个科学规律或定理,反复的通过实验来验证他的正确性然后归纳、分析整理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在我们买葡萄的时候就用了归纳法,我们往往先尝一尝,如果都很甜,就归纳出所有的葡萄都很甜的,就放心的买上一大串;常见应用:从铜能导电,银能导电,锌能导电归纳出金属能导电;在阿基米德原理中,为了验证F浮=G排,我们分别利用石块和木块做了两次实验,归纳、整理均得出F浮=G排,于是我们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在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中,我们反复做了三次实验归纳出F1×L1=F2×L2;在实验中对多种结论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在验证导体的电阻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经过多次的实验我们归纳得出了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材料、横截面积、温度有关……在所有的科学实验和原理的得出中,我们几乎都用到了归纳这种方法;十、比较法对比法:当你想寻找两件事物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就需要用到比较法,可以进行比较的事物和科学量很多,对不同或有联系的两个对象进行比较,我们主要从中寻找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从而进一步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常见应用: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比较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点;比较电动机和热机;比较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比较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直根系和须根系……十一、分类法:常见应用:把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据导电性把物质分为导体和绝缘体两类…十二、观察法: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科学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和思索得来的;常见应用:长度、时间、温度、质量、密度、力、电流、电压等科学量的测量实验中,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初中科学常用科学方法配套练习1.质量、速度、密度、惯性、功率、比热容、电功率这些科学量可按一定的特征进行分类:1表示物质某种特性的科学量有:;2表示物体本身属性的科学量有:;3表示某方面的“快慢”的科学量有:;答案:密度、比热容;质量、惯性;速度、功率、电功率2.在初中科学学习中涉及了许多科学研究方法,如等效替代、控制变量等,在下列科学研究实例中,所用方法相同的是: ;所用方法相同的是: ;选填序号;a.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b.在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的概念;c.在研究串、并联电路时,引入“总电阻”的概念;d.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的概念;e.在研究物体受几个力作用的情况时,引入“合力”的概念;f.用扩散现象证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g.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h.通过小磁针指向偏转,判定磁场的存在;i.研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哪些因素有关;答案:a、g、i控制变量;b、d科学模型;c、e等效替代;f、h转换法3.某同学为了粗略测出排球击地时对地面作用力的大小,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地上铺一张纸,把球用水沾湿,然后用球击纸,在纸上留下一个圆形的湿迹,然后再将这张纸铺在台秤上,用力将球按在纸上,直至球与纸上的圆形湿迹完全重合,根据此时台秤的读数,计算出球击地的作用力;此同学实验的理论依据是: ;他在此实验中运用的方法是: ;答案: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等效替代法4.某同学做“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他先用弹簧秤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在水平放置的平滑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并在木板上逐次加砝码,得到实验数据;然后他将一条毛巾铺在木板上,用弹簧秤沿水平方向拉着同一个木块在粗糙的毛巾表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并重复上述实验过程;问:实验中要求弹簧秤必须沿水平方向拉木块,使其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弹簧秤的示数就可以知道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其理论根据是:;用到的实验方法是: ;答案:拉力与滑动摩擦力为平衡力;转换法5.为了搞清运动和力的关系,“我们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上的同一位置向下运动到不同材料的水平面后,观察小车从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的方法来研究,这个是运用了方法;答案:控制变量6.在牛顿第一定律时,运用最典型的一种科学方法是 ;答案:推理法7.测量液体内部压强的压强计是采用了方法,把压强的变化用连通器两边液面差的变化来表示;答案:转换8.在研究串联、并联电路或混联电路中,我们可以用一个电阻代替所有电阻,在这个问题的研究中采用的是方法;答案:等效替代9.在我们学过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运用科学模型进行研究的是A.建立速度的概念B.研究光的直线传播C.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D.密度概念的建立答案:B10.在科学实验中,我们利用转换法测得的科学量有A.质量B.功率C.电阻D.密度答案:BCD11.下列不属于理想化模型的是 A.液柱 B.轮轴 C.光线 D.液片答案:B12.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色的金属光泽,一位同学认为它是不锈钢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先拿磁铁吸一下”;“测量它的密度”“测量它的电阻率”等建议,第一位同学的意见,属于科学探究法中的A.实验操作B.猜想与假设C.观察与思考D.分析与论证答案:A13.探究科学规律和解决实际问题常用到许多重要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下列过程中运用了“等效替代”方法的是A.测量一张白纸的厚度B.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C.曹冲称象D.牛顿总结出惯性定律答案:C A.积累法 B.控制变量法 D.科学推理法14.在学习欧姆定律时,为了研究导体的电流I与导体两端的电压U、导体的R的关系,实验中先保持R一定,研究I与U的关系;再保持U一定,研究I与R 的关系,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是科学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面研究过程中应用了控制变量法的是A.通过电流做功的多少来判断电能的多少B.研究物体受两个力作用的效果时,引入合力的概念C.在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应线D.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时保持电阻和时间一定答案:D A.等效替代法 B.等效替代法 C.科学模型法15.以下研究问题的方法与“用光线表示光”相同的是A.把电流比作水流B.利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测量硬币的直径C.利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的分布D.利用20欧的总电阻代替串联的15欧和5欧的电阻答案:C A.类比 B.转换法 C.模型法 D.等效替代法16.科学研究中常常用到“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模型法”“类比法”等方法,下面是初中科学中的几个研究实例:1研究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引入合力的概念; 2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3研究电流时把它与水流相比; 4利用磁感应线来描述磁场.上述几个实例中,采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A.13B.23C.24D.14答案:C 1.等效替代法 2.模型法 3.类比法 4.模型法17.回顾所学过的科学方法,下列不正确的是A.将固体分子看成是一些用弹簧连接的小球,这是模型法B.在研究由多个电阻组成的电路时,引入总电阻,这是等效法C.为观察玻璃瓶受力的形变,采取观察瓶塞上玻璃管中液面的变化,这是应用了放大法D.由电生磁想到磁生电,这是应用了控制变量法答案:D 逆向思维法18.下面是科学学习中的几个研究实例:1在研究物体受力问题时,引入合力; 2在研究光时,引入“光线”的概念;3在研究多个用电器组成的电路时,引入总电阻;4在研究分子运动时,利用扩散现象来研究.上述几个实例中,采取“等效替代”研究问题的是 A.13 B.12 C.23 D.34答案:A 2.模型 4.转换法19.下列三项实验:1用刻度尺测量细铜丝直径: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N数根据情况确定,然后用刻度尺量出线圈的总长度再除以N;2测一个大头针的质量;先测出N个大头针的总质量,再除以N;3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先保持压力相同,研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再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研究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上述三项实验中,实验的思想方法相同的是 ,它们遇到问题的共同特点是 ,解决方法的共同特点是 ;答案:12;被测量物体小;不容易测量;采取积累法把不容易测量的科学量积累成较大的值在进行测量;20.根据作用效果相同的原理,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我们可以用一个力的合力来代替它;这种“等效方法”是科学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它可使研究的问题简化,以下几种情况中,属于这种“等效方法”的是A.在研究磁现象时,用磁感线来描述看不见,摸不着的磁场B.在研究电现象时,用电流产生的效果来研究看不见,摸不着的电流C.两个电阻并联时,可用并联的总电阻来代替两个电阻D.在研究电流的变化规律时,用水压和水流来类比电压和电流答案:C A.模型 B.转换 C.等效替代 D.类比21.下面是同学们在科学学习中的几个研究实例:1在学习汽化现象时,研究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2根据熔化过程的不同,将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3比较电流表与电压表在使用过程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在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对磁场进行描述.上述几个实例中,采用“比较法”为主要科学研究方法的是A.13B.34C.23D.24答案:A 2.分类法 4.模型法22.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关键的问题是设法确定象的位置,回想我们实验时的具体做法是 ;这样确定像的位置,凭借的是视觉效果的相同,因而可以说是采用了的科学方法;答案:另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等效替代23.分子运动看不见、摸不着,不好研究,但科学家可以通过研究墨水的扩散现象认识它,这样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 ,下面是小明同学在学习中遇到的四个研究实例,其中采取的方法与研究分子运动的方法相同的是A.利用磁感线去研究磁场问题;B.电流看不见、摸不着,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我们可通过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去确定;C、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先使电阻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变量法在实验探究中的应用控制变量法:当研究多个因素之间关系时,往往先控制其他几个因素不变,集中研究其中一个因素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化学中常用的探究方法之一。
这一方法可以使研究的问题简单化,通过控制变量法可以对影响实验结果的多个因素逐一进行探究,然后再总结出结论,这一思想方法在九年级化学中将会逐渐渗透,成为一种主要的探究方法例1:(门)33.(5分)维生素C(简称Vc ,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易被氧化。
人体缺乏Vc 可能引发多种疾病。
水果和蔬菜中含有丰富的Vc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它探究如下: 探究一:测定新买的饮料中Vc 的含量。
【查阅资料】Vc 能和高锰酸钾反应,使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设计方案】分别向盛有lmL 等浓度高锰酸钾稀溶液的四只试管中逐滴滴加新买的果味饮料、苹果汁、梨汁和新配制的0.04%的Vc 溶液,边滴边振荡,直至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实验数据】【实验结论】分析数据可知,新买的饮料中Vc 含量最高的是 ,含量:为 (各液体密度上的差别忽略不计)。
探究二:蔬菜放置时间的长短对其Vc 含量是否有影响。
【设计方案】请你用新鲜的黄瓜、放置一周的黄瓜、高锰酸钾稀溶液和必要的仪器设计实验方案: 。
【实验结论】按上述方案实验,根据 这一实验结果,分析得出蔬菜放置时间的长短对其Vc 的含量有影响。
【实验反思】对比实验需要控制变量。
在做探究二时,下列情况影响到测定结果的是 。
A .量取的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不同B .新鲜黄瓜汁是其他班级用剩下的,而放置一周的黄瓜汁是当时榨的C .没有用同一规格胶头滴管滴加练习:(昌平)33.(7分)维生素C (简称Vc ,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易被氧化。
人体缺乏Vc 可能引发多种疾病。
水果和蔬菜中含有丰富的Vc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它探究如下:探究一:检验三种饮品中Vc 含量的顺序。
【查阅资料】Vc 能和高锰酸钾反应,使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设计方案】分别向盛有lmL 等浓度高锰酸钾稀溶液的三只试管中逐滴滴加果味饮料、苹果汁和梨汁,边滴边振荡,直至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实验数据】【实验结论】分析数据可知,三种饮品中Vc 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依据是 (各液体密度上的差别和每一滴的体积差别忽略不计)。
果味饮料 苹果汁 梨汁 滴加的滴数 40 10 20探究二:蔬菜放置时间的长短对其Vc 含量是否有影响。
【设计方案】请你用新鲜的黄瓜和放置一周的黄瓜、高锰酸钾稀溶液和必要的仪器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结论】 按上述方案实验,根据 这一实验结果,分析得出蔬菜放置时间的长短对其Vc 的含量有影响。
【实验反思】化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
下列情况会影响到测定结果的是 。
A. 试管的大小不同B. 量取的被测物质的体积不同C. 每次实验所用的果汁颜色不同D. 没有用同一规格胶头滴管滴加例2.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H 2O 2 生成O 2 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主要过程:【假 设】H 2O 2 生成O 2 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 实验方案】常温下,在两瓶同质量、同浓度的H 2O 2 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MnO 2 和水泥块,测量各生成一瓶(相同体积)O 2 所需的时间。
【 进行实验】右图是他们进行实验的装置图,气体发生装置中A 仪器名称。
【 【 结 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 。
【 反 思】H 2O 2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MnO 2 或水泥块后反应明显加快,若要证明MnO 2 和水泥块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实验来验证它们在化学反应前后的 ,是否改变。
H 2O 2 生成O 2 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帮助他们继续探究。
(只要求提出一种影响H 2O 2 生成O 2 的快慢的因素以及相关假设和实验方案)【假 设】 。
【实验方案】 。
练习. 某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二氧化硫的水溶液是否呈酸性,先用在氧气中燃烧硫粉的方法方法收集了一瓶充满二氧化硫的气体,倒入10mL 蒸馏水后振荡静置,然后按下面步骤实验:①倒出5mL 这种“水”于一支试管中;②将3滴紫色石蕊试液滴入这种“水”;③另取一支试管,倒入5mL 稀盐酸,滴3滴紫色石蕊;④再取一支试管,倒入5mL 蒸馏水,滴3滴紫色石蕊。
请回答:⑴ 实验②与③实验对比是为了说明 ; ⑵ 实验④的作用是 ;⑶ 实验②、③、④中滴加相同滴数的紫色石蕊其目的是 。
例3((miyun)33.(8分)小丽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1)请你帮小丽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2)在小丽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又补充设计了两步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步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 ;第二步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
接下来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是: 。
例4、为寻找常温下能加速过氧化氢分解的物质,并通过实验比较它们的效果,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在四组对比实验中,效果较差..的是( )A .第一组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个气球体积的变化B .第二组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者产生气泡的快慢C .第三组分两次实验,看木条是否能复燃D .第四组分两次实验,比较收集一定体积的气体所需要的时间第一组 第三组 第四组练习、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做了该实验后,展开了下列思考与探究: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他们做了一组实验:每次均取5mL30%的H2O2溶液,然后稀释成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进行实验。
记录数据如下:(实验均在20℃室温下进行,其他实验条件也均相同)实验次序12345678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3%5%10%15%20%25%30%MnO2粉末用量(克)0.20.20.20.20.20.20.20.2收集到500mL气体时所用时间(秒)6602202058025943反应后液体温度(℃)2434395665676970请根据题中信息和分析表中数据回答:12345678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3%5%10%15%20%25%30%MnO2粉末用量(克)0.20.20.20.20.20.20.20.2收集到500mL气体时所用时间(秒)6602202058025943反应后液体温度(℃)2434395665676970请根据题中信息和分析表中数据回答:2345678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3%5%10%15%20%25%30%MnO2粉末用量(克)0.20.20.20.20.20.20.20.2收集到500mL气体时所用时间(秒)6602202058025943反应后液体温度(℃)2434395665676970请根据题中信息和分析表中数据回答:345678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3%5%10%15%20%25%30%MnO2粉末用量(克)0.20.20.20.20.20.20.20.2收集到500mL气体时所用时间(秒)6602202058025943反应后液体温度(℃)2434395665676970请根据题中信息和分析表中数据回答:45678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3%5%10%15%20%25%30%MnO2粉末用量(克)0.20.20.20.20.20.20.20.2收集到500mL气体时所用时间(秒)6602202058025943反应后液体温度(℃)2434395665676970请根据题中信息和分析表中数据回答:5678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3%5%10%15%20%25%30%MnO2粉末用量(克)0.20.20.20.20.20.20.20.2收集到500mL气体时所用时间(秒)6602202058025943反应后液体温度(℃)2434395665676970请根据题中信息和分析表中数据回答:678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3%5%10%15%20%25%30%MnO2粉末用量(克)0.20.20.20.20.20.20.20.2收集到500mL气体时所用时间(秒)6602202058025943反应后液体温度(℃)2434395665676970请根据题中信息和分析表中数据回答:78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3%5%10%15%20%25%30%MnO2粉末用量(克)0.20.20.20.20.20.20.20.2收集到500mL气体时所用时间(秒)6602202058025943反应后液体温度(℃)2434395665676970请根据题中信息和分析表中数据回答:8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3%5%10%15%20%25%30%MnO2粉末用量(克)0.20.20.20.20.20.20.20.2收集到500mL气体时所用时间(秒)6602202058025943反应后液体温度(℃)2434395665676970请根据题中信息和分析表中数据回答: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3%5%10%15%20%25%30%MnO2粉末用量(克)0.20.20.20.20.20.20.20.2收集到500mL气体时所用时间(秒)6602202058025943反应后液体温度(℃)2434395665676970请根据题中信息和分析表中数据回答: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3%5%10%15%20%25%30%MnO2粉末用量(克)0.20.20.20.20.20.20.20.2收集到500mL气体时所用时间(秒)6602202058025943反应后液体温度(℃)2434395665676970请根据题中信息和分析表中数据回答:1%3%5%10%15%20%25%30%MnO2粉末用量(克)0.20.20.20.20.20.20.20.2 3%5%10%15%20%25%30%MnO2粉末用量(克)0.20.20.20.20.20.20.20.2收集到500mL气体时所用时间(秒)6602202058025943反应后液体温度(℃)2434395665676970请根据题中信息和分析表中数据回答:5%10%15%20%25%30%MnO2粉末用量(克)0.20.20.20.20.20.20.20.2收集到500mL气体时所用时间(秒)6602202058025943反应后液体温度(℃)2434395665676970请根据题中信息和分析表中数据回答:10%15%20%25%30%MnO2粉末用量(克)0.20.20.20.20.20.20.20.2收集到500mL 气体时所用时间(秒)6602202058025943反应后液体温度(℃)2434395665676970请根据题中信息和分析表中数据回答:15%20%25%30%MnO2粉末用量(克)0.20.20.20.20.20.20.20.2收集到500mL气体时所用时间(秒)6602202058025943反应后液体温度(℃)2434395665676970请根据题中信息和分析表中数据回答:20%25%30%MnO2粉末用量(克)0.20.20.20.20.20.20.20.2收集到500mL气体时所用时间(秒)6602202058025943反应后液体温度(℃)2434395665676970 25%30%MnO2粉末用量(克)0.20.20.20.20.20.20.20.2收集到500mL气体时所用时间(秒)6602202058025943反应后液体温度(℃)2434395665676970 30%MnO2粉末用量(克)0.20.20.20.20.20.20.20.2收集到500mL气体时所用时间(秒)6602202058025943反应后液体温度(℃)2434395665676970请根PAGE 4 5据题中信息和分析表中数据回答:MnO2粉末用量(克)0.20.20.20.20.20.20.20.2收集到500mL气体时所用时间(秒)6602202058025943反应后液体温度(℃)2434395665676970请根据题中信息和分析表中数据回答:MnO2粉末用量(克)0.20.20.20.20.20.20.20.2收集到500mL气体时所用时间(秒)6602202058025943反应后液体温度(℃)2434395665676970请根据题中信息和分析表中数据回答:0.20.20.20.20.20.20.20.2收集到500mL气体时所用时间(秒)6602202058025943反应后液体温度(℃)2434395665676970请根据题中信息和分析表中数据回答:0.20.20.20.20.20.20.2收集到500mL气体时所用时间(秒)6602202058025943反应后液体温度(℃)2434395665676970请根据题中信息和分析表中数据回答:0.20.20.20.20.20.2收集到500mL气体时所用时间(秒)6602202058025943 0.20.20.20.20.2收集到500mL气体时所用时间(秒)6602202058025943反应后液体温度(℃)2434395665676970请根据题中信息和分析表中数据回答:0.20.20.20.2收集到500mL气体时所用时间(秒)6602202058025943反应后液体温度(℃)2434395665676970请根据题中信息和分析表中数据回答:0.20.20.2收集到500mL气体时所用时间(秒)6602202058025943反应后液体温度(℃)2434395665676970请根据题中信息和分析表中数据回答:0.20.2收集到500mL气体时所用时间(秒)6602202058025943反应后液体温度(℃)2434395665676970请根据题中信息和分析表中数据回答:0.2收集到500mL气体时所用时间(秒)6602202058025943反应后液体温度(℃)2434395665676970请根据题中信息和分析表中数据回答:收集到500mL气体时所用时间(秒)6602202058025943反应后液体温度(℃)2434395665676970请根据题中信息和分析表中数据回答:收集到500mL气体时所用时间(秒)6602202058025943反应后液体温度(℃)2434395665676970请根据题中信息和分析表中数据回答:6602202058025943反应后液体温度(℃)2434395665676970请根据题中信息和分析表中数据回答:2202058025943反应后液体温度(℃)2434395665676970请根据题中信息和分析表中数据回答:PAGE 4 62058025943反应后液体温度(℃)2434395665676970请根据题中信息和分析表中数据回答:8025943反应后液体温度(℃)2434395665676970请根据题中信息和分析表中数据回答:25943反应后液体温度(℃)2434395665676970请根据题中信息和分析表中数据回答:943反应后液体温度(℃)2434395665676970请根据题中信息和分析表中数据回答:43反应后液体温度(℃)2434395665676970请根据题中信息和分析表中数据回答:3反应后液体温度(℃)2434395665676970请根据题中信息和分析表中数据回答:反应后液体温度(℃)2434395665676970请根据题中信息和分析表中数据回答:反应后液体温度(℃)2434395665676970请根据题中信息和分析表中数据回答:2434395665676970请根据题中信息和分析表中数据回答:34395665676970请根据题中信息和分析表中数据回答:395665676970请根据题中信息和分析表中数据回答:5665676970请根据题中信息和分析表中数据回答:65676970请根据题中信息和分析表中数据回答:676970请根据题中信息和分析表中数据回答:6970请根据题中信息和分析表中数据回答:70请根据题中信息和分析表中数据回答:请根据题中信息和分析表中数据回答:请根据题中信息和分析表中数据回答:(1)此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怎样影响反应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