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精选文档
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精选文档
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 EmploymentPsychological AnalysisWEN Jiajia(Psychological School,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24)This article aim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tudents ofseveralpsychologicalproblemsofemploymentperformance,explore the coping strategies employed to achieve thepromotionofhealthycollegestudentsandfullemployment.1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教育部提供的统计数字表明,近年来,我国的大学毕业生人数一直保持着较大幅度的增长。
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约为660万,比2010年增加了30万人。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相信每一个大学生都会感到来自各方各面的压力,这些压力的来源是方方面面的。
(1)就家庭而言。
很多家庭,特别是当今许多独生子女家庭对他们的孩子都有着很高的期望。
(2)就用人单位而言。
大多数用人单位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专业歧视、性别歧视和地域歧视,这些都会对大学生产生巨大的压力,尤其是性别歧视对女学生的影响很大。
(3)就传统观念而言。
由于大学生自身的这种优越感,使得大学生必然会提高自己对工作的要求,因此,才有了毕业生择业时对工作薪资和工作地点的苛刻要求。
2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问题就业有压力,自然就有随之而来的各种心理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对这些不好的心理变化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以做好应对的准备。
(1)自卑感强,缺乏自信心。
很多同学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了解,缺乏自信心,不敢竞争,尤其在遇到挫折时,很容易就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
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
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1.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对于大学生来说,就业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话题。
但是,由于社会经济环境和就业市场的变化,大学生就业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就业心理障碍。
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研究,分析其成因及危害,以及探讨有效的对策,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就业心理的定义就业心理是指一个人在择业、求职、就职、职业发展及就业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心理状态及心理现象。
就业心理包括择业心理、求职心理、就业心理、毕业生心理等方面。
3. 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分析3.1 成因分析3.1.1 社会环境影响当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求职与就业环境的变化对于大学生的就业产生了很大的压力。
部分大学生,在其他因素的影响下,过高地评估了自己的价值,拒绝低层工作,从而造成就业机会的浪费。
3.1.2 心态问题随着就业难度的增加,部分大学生出现了就业压力过大、自信心不足、焦虑等问题。
在教育方面,学校对于大学生们的就业心理教育仍然存在不足,很多学生对工作行业和专业知识了解不够,难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3.2 危害分析3.2.1 造成心理问题就业心理障碍会让大学生感到失落和沮丧,较长的心理状态将会影响个人的情绪和心理健康。
3.2.2 影响就业职业发展心理障碍的存在,不仅仅会对个人的情绪影响,而且还会因为招聘方选拔标准的不同,将会使得应聘者的个人能力和潜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4. 对策4.1 社会举措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就业政策的宣传,向社会解释就业政策的重要性和利好带来的积极影响,减少大学生迷失的情况。
4.2 学校工作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按照课程规划,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培训,在职位介绍、实习、面试等方面为大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
5. 结论大学生就业是当前重要的谈论话题,就业心理问题也成为了大学生就业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加强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分析和对策研究,能够更好地为大学生的就业发展提供帮助。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与职业生涯规划-精选教育文档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与职业生涯规划目前,大学生毕业人数不断攀升,就业压力逐年增加。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毕业生人数是653万,2012年毕业生达到680万,而2013年大学生毕业人数高达699万人次。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现实。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一)产业结构不稳定我国是一个加工制造业大国,在某种程度上缺少设计、高品质的服务和高科技含量的产业。
(二)企业的用工制度不合理例如:劳动法出台后,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多数企业还处于短期效应的阶段,只是注重对人的使用,不注重对人才的培养。
(三)大学扩张的影响改变了供求局面在2002年之前每年大学生只有几十万人,2002年之后有145万人,到了2013年已达到699万人。
(四)高校专业设置的问题高校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而不少高校缺少在将来就业与否的层面上对学生进行技能的培训。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宏观、中观、微观三方面进行考虑:首先,宏观层面上,如果等待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模式的快速转变,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根据国内外的经验,实现这一调整和转变起码是几十年之后的事情,这显然不能快速有效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局面。
中观层面上,我们如果被动地等待高校进行专业结构与专业设计的调整与优化,显然,仅有的四年大学时光是等不起的,而且这个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如果仅仅苛求于宏观与中观层面的转变的,无异于坐以待毙,只有把微观层面作为切入点――那就是改变自己,从自己出发,这才是一条切实有效的快速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导者在对大学生的主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根据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职业倾向等,有针对性地帮助个体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并明确实现目标的途径,使大学生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尽可能少走弯路。
[1]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自我定位、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明确自己的方向,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
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之我见-最新年精选文档
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之我见一、当前大学生就业质量情况大学生就业质量内涵相当丰富,简要包括四个方面:薪资待遇、工作环境、专业对口、满意程度。
那么,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的就业质量究竟如何呢?(一)收入下滑在告别过去的精英式教育后,每年的应届大学生不断增加,竞争日益加剧,使大学生的薪资水平相对下降,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后使这种下降趋势更加明显。
调查显示,2008年应届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薪男生为2249元,女生则为1988元,2009届的毕业生男生月薪为2106,女性月薪为1796,扣除社保、每月房租和基本生活等开销后,大多数学生的结余为负,成为“月光族”。
甚至有的用人单位不依法用工,致使毕业生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还有人指出,大学生的收入甚至不如农民工、保姆,因为许多工作的起薪点甚至不到1500元。
以致于有的毕业生毕业后宁愿呆在家里做“啃老族”也不出去工作,其结果是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的泛起。
(二)工作地点向二级城市流动近年来,由于大城市就业竞争的激烈、生活压力的加大和政府政策的导向作用,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或者东部二线及以下城市,这样的选择虽然是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很大关系,然而,这样的选择并非大学生的愿望。
2009届“211”院校毕业生的首选就业城市主要是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占44%;非“211”本科院校以及高职高专毕业生的首选的依然是各地的中心城市,均占45%。
(三)专业对口率下降社会上的就业岗位林林总总,而高校里开设的专业是有限的,以致毕业生毕业后要想达到完全专业对口是不现实的。
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开始产业结构调整,高校里许多落后的专业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已很难适应就业市场的要求,导致目前大学生的专业对口率不断下降。
根据麦可思调查研究显示,全国2009届本科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为67%,高职高专毕业生为57%,均较上届下降4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当前有三成以上本科毕业生、四成以上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与专业不对口工作,与2008届的本科(71%)和高职(61%)相比,专业对口率呈下降趋势。
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
许多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心理问题。
本文将从就业焦虑、自我认知和心理压力三个方面,对大学生就业心理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就业焦虑就业焦虑是大学生在毕业前后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
许多大学生对未来的工作环境和就业前景充满不确定感,进而导致焦虑情绪的产生。
主要表现为担心自己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担心没有相关工作经验、担心薪资待遇不理想等。
应对策略1.了解自身定位:大学生要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避免盲目地追求所谓的热门职业。
2.建立积极心态:积极面对就业现实,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坚持努力追求目标。
3.提升自己的竞争力:通过学习、实习、社会实践等方式积累相关工作经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二、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的了解和评价。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会面临自我认知的问题。
一方面,有些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缺乏清晰的认知,导致难以把握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另一方面,有些大学生过度自信,高估自己的能力,导致求职时出现问题。
应对策略1.自我评价:大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评价的方式了解自己的能力和特长,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调整和提升。
2.求职准备:在求职前要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对自己的能力和经验进行充分准备,并制定适合自己的求职策略。
3.多角度反馈:向身边的老师、同学、亲友等人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从不同角度获取反馈信息,帮助自己更好地认识自己。
三、心理压力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家庭、社会和自身的各种压力。
父母的期望、社会的责任感以及自身的追求等因素都会给大学生带来心理压力。
长期面对高压的环境,大学生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应对策略1.理性对待:大学生要理性看待就业压力,不要太过追求完美,接受自己的不足,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2.寻求支持:与家人、朋友进行交流,获得他们的支持和鼓励,缓解心理压力。
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计划书【精选文档】
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计划书目录:(一)前言(二)调查目的(三)调查内容(四)调查方法(五)调查对象及抽样(六)调查人员及时间安排(七)调查经费及预算(八)调查问卷初步设计(九)后记一、前言:对当前就业形势分析:一般来讲,大学生毕业后有两个选择:一是找工作,二是继续升学进修,最起码选择继续进修的同学已不算是失业。
而对于希望找到工作而未能如愿的"失业"毕业生,很多时候不能把原因推卸在沉寂的经济和人才过剩上。
大学生就业难正日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但我国的人才总量是缺乏的。
据统计2003年我国大学生毕业生超过212万人,2004年将达到280万人。
据预测,在2005年应届大学生毕业生很可能达到340万人。
专家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程度被夸大了??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目前每年社会新增就业机会大约700万至800万个,而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则大约在300万左右。
就这一数据而言,大学毕业生理应有比较大的就业空间。
但我国在疏通渠道和就业服务上有明显不足,也有很大拓展空间。
一方面是民营企业、边远地区有很大需要,另一方面是目前的就业服务有很大的局限,尚未形成全国性的就业市场,大学生异地求职,信息不畅,成本太高。
此外还有就业观念须转变的问题。
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许多毕业生所能做的仅仅是尽量把自己的简历做得更加美观,在简历后面附上更多的证书复印件,然后在网上海投,或者拼命去挤人山人海的招聘会。
即使这样,四处的周旋仍然毫无结果,投出的简历也如泥牛入海……其实,找工作的过程首先应该是一个了解自己的过程,也只有那些真正了解自己的人,才会更有希望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针对这一点,大部分人采取了找到工作以后,在与工作的相互磨合中,渐渐了解自身的表现,殊不知,这种做法已经让许多人输在了起跑线上。
所以我们要做好对2012年大学生的就业分析。
抓住重点人群,提供更完善的公共就业服务,实施更有针对性的积极就业政策。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政府逐步形成积极的就业政策,当时的重点是创造城镇就业岗位,帮助下岗失业职工实现再就业。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精选教育文档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基金项目】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项目。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突起,高职院校学生比例占居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随之,高职生的心理成长也越来越受关注。
与普通大学生相比,高职学生在心理层面上呈现什么特点?如求学动机、角色认同、情感困惑、成就抱负等方面,是否具有独特的表现?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以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为例,进行调查与分析。
一、研究方法参考已有研究,结合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自编调查问卷。
二、研究对象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2008级、2009级、2010级学生抽样调查。
三、结果分析1.新生心理普查档案分析每年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软件,以SCL-90和UPI两个测验为主,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普查。
整理2008级、2009级、2010级新生心理普查数据发现,三个年级新生SCL-90和UPI各因子预警比例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新生心理测评指标的动态,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环境、人际变化使新生面临较大心理考验。
独生子女趋于增多,自尊心、虚荣心强,本科情未了,就读于高职无疑被认为是高考失意却又茫然无奈的选择,往往会因此自我否定。
同时生源农村较多,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因家庭经济贫困、家庭结构不完整等客观因素导致自卑心理严重,害怕新环境、新挑战,缺乏自信心。
这是高职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
2.在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生活,每个学生都不同程度的适应了学校的管理、专业学习及人际交往,基本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模式。
以在校学生为被试,结合日常心理咨询工作中反映出的较为普遍的案例问题,自编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校园适应、学习态度、人际交往、情绪处理、恋爱心理、压力承受能力等6个方面。
问卷共发放350份,收回342份,剔除一份未完成作答的问卷,有效问卷共341份。
采用SPSS13.0做数据统计与分析,由图1和图2看出,现实版的大学生活与内心的憧憬差距悬殊,同时大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强的现实适应能力。
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第一篇: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摘要:就业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他们人生中的一次重大抉择,也是对其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的一次检验。
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深刻变革既为大学生提供了公平竞争和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也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
目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也日益复杂。
因此,认真分析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引导大学生自觉地进行心理调适,对于帮助大学生成功就业、主动适应社会,是十分重要和紧迫的。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对策一、大学生就业背景近些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
这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与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
近几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这些高校学子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
新的一年中,在高手如云的求职大军中,如何脱颖而出,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是每个毕业生都在思考的问题。
在能力结构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数据显示,2013年,到各高校开展招聘单位和提供的岗位数有所下降。
目前,社会服务业、制造业的用人单位用人需求降幅明显,三资和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的招聘吸纳人力的情况不如往年,也出现减招和停招的情况。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一)大学生就业良性心理分析1、“先就业后择业“心理。
这是当代大学生就业择业心理从理想趋于理智,从幻想、空想趋于现实的心理反映。
目前对于应届毕业生,尤其是非名牌大学毕业生,受专业限制以及工作经验等多因素的制约,要想找一份理想如意的工作,还有相当的难度,所以部分毕业生寄希望于积累工作经验,待各方面都提高后再择业,从而找到理想单位。
工科女大学生就业的SWOT分析-精选文档
工科女大学生就业的SWOT分析SWOT分析方法原是一种企业战略分析方法,即根据企业自身的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其中,S代表strength (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
按照企业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战略就应该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即组织的强项和弱项)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
近来,SWOT分析已广泛应用在许多领域上,如集体和个体的自我分析方面。
一、工科女大学生就业的SWOT分析1、优势。
(1)性格特质。
女大学生有耐心,拥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非常快地融入陌生的环境,对于以后就业后尽快地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大有帮助;同时女大学生思考问题比较细致,在相对单调乏味的工作条件下仍能做到态度认真、尽忠职守,职业稳定感和忠诚度要优于男性。
(2)专业知识掌握扎实。
女大学生通常成绩优秀,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
据不完全统计,高校中获得奖、助学金和表彰的学生中,女生占很大的比例。
2、劣势。
女大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天然不如男生,实践动手能力相对较弱,进而造成冒险精神、创新意识都不强,也比较容易满足于现状,就业目标多锁定在工作相对稳定的单位。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的面前,工科女大学生容易产生消极的就业情绪,对自己的前途没有信心,自我期望值偏低。
3、机遇。
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广泛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政府正着手出台保护女大学生就业的法律法规,全社会正在为女大学生努力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4、威胁。
由于受到工作种类和工作条件方面的影响,加之传统观念中的性别歧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人单位对女大学生的印象和评价,工科就业岗位在招聘信息中大多数情况明确规定不要女性,或者为女大学生设置更多的就业障碍和壁垒。
同时在工科专业内部,男生比例是女生的好几倍,女生也面临着激烈的岗位竞争。
大学生就业中的职业迷茫心理分析
大学生就业中的职业迷茫心理分析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就业压力和职业选择。
由于社会竞争的激烈以及职业需求的变化,许多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常常经历职业迷茫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影响着大学生的决策和行动,并可能对他们的职业发展产生长期的影响。
首先,大学生职业迷茫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对自己的能力和兴趣缺乏清晰的认识。
许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进行合适的职业选择。
由于缺乏自我认知,他们难以确定自己适合从事什么职业,从而导致职业迷茫。
其次,社会的巨大变革也对大学生职业选择造成了困扰。
过去,传统行业常常被认为是大学生就业的最佳选择,但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许多新兴的行业和职业出现了,并且成为市场上的竞争热点。
大学生往往无法适应这种变革,因为他们可能缺乏了解这些新兴行业的机会,无法准确评估这些行业的前景和发展空间。
另外,社会和家庭的期望也对大学生的职业迷茫产生影响。
许多家庭和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是从事前景广阔且稳定的职业,如医生、律师或公务员。
然而,大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可能与传统的职业期望不符,他们可能更愿意从事艺术、新媒体等领域。
这种差异导致了大学生的内外部压力,使他们陷入职业选择的迷茫状态。
此外,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不确定性也是导致职业迷茫的因素之一。
就业市场竞争激烈,许多行业的需求和趋势不断变化,这给大学生带来了无尽的担忧和焦虑。
他们担心自己选择的职业是否能够持久,是否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这种不确定性加剧了他们的职业迷茫感。
面对大学生职业迷茫的心理状态,有一些途径可以帮助他们缓解和克服这种困扰。
首先,大学生需要进行深入的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参加实习、志愿者工作或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扩展自己的视野和经验,进一步了解不同职业的要求和工作内容。
其次,大学生可以寻求专业咨询和辅导的帮助。
学校通常提供职业指导服务,专业的职业咨询师可以帮助大学生评估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并根据这些信息提供合适的职业建议。
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
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摘要】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心理问题也日益突显。
本文从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出发,分析了其现状和影响因素。
在对现状的思考中,探讨了就业焦虑、自我定位等问题。
影响因素分析部分,着重分析了家庭背景、学业压力等因素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包括加强心理疏导、改变就业观念等方面。
给出了一些心理调适建议,如保持积极心态、培养兴趣爱好等。
总结反思中指出,大学生应该理性面对就业问题,展望未来则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关注和支持。
最后建议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积极应对就业挑战,健康成长。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为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对策、思考、影响因素、应对策略、心理调适、总结、展望、建议、未来、反思。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就业市场的日益竞争,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心理压力和挑战。
背景介绍这一部分将围绕该问题展开讨论,分析现状,引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的数量逐渐增多,而就业岗位相对有限,造成了激烈的竞争。
许多大学生在面对就业压力时感到迷茫和焦虑,不知道应该如何选择和定位自己的职业方向。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就业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许多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方向时缺乏足够的信息和策略,容易陷入误区和困境。
他们往往对自己的专业选择和职业规划缺乏信心,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迷失方向。
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背景复杂多样,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就业压力和挑战。
1.2 研究意义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探讨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剖析其内在原因,为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案例分析及调试方法-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案例分析及调试方法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是指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般心理特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大学生的就业模式由统包统分向自主择业、双向选择、供需见面的模式转变。
这种新的模式在为大学生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抱负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
与此同时,就业制度的改革也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近年来就业矛盾日益突出,就业难度日趋增大,给广大毕业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一、案例介绍及事件分析王**,男,山东聊城人,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2005级学生,该生学习成绩排名专业126(本专业共305人),综合测评成绩排名专业96名,父母下岗后靠经营店铺维持生计,家庭经济情况一般。
因目前学习状况和家庭经济状况,该生决定放弃继续深造,选择找工作就业。
该生在大三时,曾担任院学生会纪检部副部长。
在找工作初期,该生在和辅导员的谈话中曾谈到,以自己的实力至少要进省局(山东电力公司),其他单位会去试试看,既然大家都去,我也要去试试看。
在应聘初期,该生先后参加了中广核、南瑞继保、三门峡水电站的面试,除三门峡通过笔试外,其他均在笔试环节被淘汰,在三门峡面试过程中,该生因对公司情况不了解,而被淘汰。
在经历几次挫折后,该生非常沮丧,一方面抱怨笔试题目太难、太偏,抱怨面试官过于刁难自己,另一方面又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自己能力不行。
在犹豫与蹉跎中,等来了山东省电力公司第一轮招聘,在应聘过程中,该生显得非常紧张,出现了所问非所答的情况,没有被录取。
该生非常痛苦,找到辅导员谈心,辅导员帮其分析了自身目前的状况,分析了其在面试过程中失败的原因,并开导他慢慢来,一步步争取和努力。
在后续的应聘中,该生明显感觉自信心增强,最终在山东电力公司第二轮招聘中被成功录取。
通过此案例分析,该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焦虑心理。
王**既希望谋求到理想的职业,又担心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担心自己在择业上的失误会造成终身遗憾,并对未来的职业生活感到心中没底,因此在就业过程中存在一定焦虑,行为上也表现得反应迟钝、手忙脚乱、无所适从,影响用人单位对其做出正确评价。
助人自助 大学生心理咨询【精选文档】
助人自助——大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请思考:1、心理咨询师什么?2、心理咨询真的有用吗?3、如果你去心理咨询,希望见到怎样的咨询师?主要内容:第一节心理咨询概述一、心理咨询的概念二、心理咨询的原则三、心理咨询的形式四、正确认知心理咨询第二节心理咨询策略一、什么情况下需要心理咨询二、门诊咨询的策略第三节心理咨询的主要理论和方法一、精神分析理论与治疗方法二、行为主义理论与治疗方法三、认知理论与治疗方法四、人本主义理论与治疗方法第一节心理咨询概述在远古的时候,人们就感到有太多的困扰,需要有人来解惑答疑。
可是,那时只能求助于酋长或长者。
后来,出现了一些思想家,为人们指点迷津.比如,古希腊时代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以他睿智幽默的诘问法,帮助人们认识生活和自我。
再如,我国先秦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以他充满智慧的语言,为人们解除心病,史称“庄子之言犹药也,可以医人之病”.也许,这些思想家可说是最早的“心理咨询师”了。
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咨询,当然是现代社会才有的事。
社会的发展、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心理科学的发展,为现代心理咨询奠定了基础.课堂活动:电影中的心理咨询观看电影《心灵捕手》,从中了解什么是心理咨询,什么是心理疾病,以及心理疾病的原因。
电影告诉我们,通过积极配合治疗,心理疾病是可以康复的。
利用心理咨询服务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看完电影后,可以和身边的同学、朋友讨论并交流观后感.《心灵捕手》讲述了一个桀骜不逊,却又聪明绝顶的年轻人的故事.主人公威尔20岁,他没上过大学,却痴迷数学,自己博览群书,但是由于出身卑微、经济贫困,他只能在麻省理工学院做一名清洁工。
改变他的命运的是这样一件事情:教授在黑板栏上写下一道他觉得十分难解的题目,希望他那些杰出的学生能找到答案,可是却无人能解。
威尔在下课打扫时,发现了这道数学题,并轻易地解开了这道难题。
数学教授在找不到真正的解题者之后,又写下了另一道更难的题目,终于找到了这个数学天才。
浅析大学生就业素质与企业需求的差异性及解决策略-精选教育文档
浅析大学生就业素质与企业需求的差异性及解决策略根据教育部统计,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495 万, 2013 年毕业生人数达到699 万人,2014 年毕业生人数继续走高,达到727 万, 2015 年毕业生达到750万。
但与此相对的中国就业市场整体不景气,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同时企业抱怨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出现“有人没事干”和“有事没人干”的尴尬局面,从而在人力资源和就业岗位双重富余的情况下出现就业难和用工荒的问题。
基于这样的大背景,我们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在校学生(“ 95 后”经管类三大行业大学生)对职场和就业领域最迫切想要了解的信息,整合三大行业不同类型企业对就业素质的要求,设计出经管类大学生就业职场的电子版地图。
同时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知识对大学生对就业素质的认知与企业实际需求的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从企业实务的角度看,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哪些不足,帮助大学生扫除就业领域存在的盲点,提前了解意向行业相关信息,有计划地培养就业能力,制定自身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一、研究方法(一)文献分析法:前人的研究结果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问题的本质,从而继续向前探索。
我们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大学生就业素质跟企业需求的差异及现在社会的人力资源供需结构性矛盾等查阅了大量文献。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社会热点,虽然众多学者认识到大学生就业能力跟企业需求不相符合是导致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是对于这一问题该如何解决,有的只是大方向的建议,比如:建议企业实行“师徒制”跟“专项实习制”,建议各高校加强自身的就业指导工作等。
但是这些建议没有考虑“师徒制”会大大增加企业的成本,有可能到最后还是找不到符合自身需要的人才,对于一些公司来说这一方法可实行性较小;在就业指导方面,在现实中每个学生的需求不一样,就业指导老师的精力跟所了解的行业需求层面是有限的,不一定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择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精选文档】
择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1.不能正确认识自我有的大学生过高地估价自己,以为自己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盲目地把自己和已经成功就业的学兄学姐去比较,认为自己肯定能找到好工作,不必提前自寻烦恼;有的人在就业竞争失败时,对自己的认识又一落千丈,产生自卑心理;有的则过低地评价自己,认为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工作就该满足了。
2。
不能正确认识社会有的大学生对社会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抱有“恐惧”心理,对自己的学历、性别、技能、经验等缺乏自信,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抑郁等心理困扰;有的人负性情绪持续时间较长,直接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
3。
缺乏就业技巧有的同学在应试中自以为是,过高估计自己的水平,因而在交谈中夸夸奇谈、东拉西扯,甚至故意买弄,给用人单位留下不可靠、做事不沉稳的负面印象。
例4:某年部队来学校招聘毕业生,小王想参加军,前往参加面试,他在招聘人员面前侃侃而谈,与招聘人员谈的很热烈,这时,招聘人员拿出一支烟,问他抽烟吗?他高兴地结果香烟抽了起来,得意忘形,翘起了二郎腿,这位毕业生自然被淘汰出局。
诚实、自信、适度与巧妙地自我表现、机敏的应变能力以及优雅大方的仪表是择业技巧的基本要求.4.缺乏职业规划的意识每年临近大四毕业找工作,都会有很多同学进行就业咨询,因为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岗位.择业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1.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内容包括:兴趣、气质、能力、了解自己就业方向、就业过程中的心理调适等.2.认清就业形势,正视就业现状从2001年到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增长了四倍多,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会相当严峻.缺少社会经验的大学生,对选择职业这一人生大课题产生焦虑属于正常现象。
只有正视就业压力,大学生才会迫使自己积极行动起来,适度的心理焦虑能够使大学生产生压力,这种压力可以变成动力,它可增强大学生的进取心。
3。
认清就业形势,调整就业期望值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就业形势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
案例要想做大牌,首先做小卒李新是一个本科生,大学里学的是令人羡慕的国际贸易,曾梦想做个走遍世界的大牌商人,毕业后认为到北京更有发展,更能“与世界接轨”,于是,放弃了父母为其找好的工作,与同学结伴来到北京。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先就业,后择业,在创业”观念的认识【精选文档】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先就业,后择业,在创业”观念的认识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摘要:当前情况下,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有高校指导上不去,职业规划不专业,专业结构调整滞后等问题,还有就是大学生本身存在一些问题,从探索的角度进行阐述,希望引起有关工作者的重视。
关键词:观念;结构;角色;意识对于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而言,任何一个行业都能创造出丰厚的利润,但对于一个刚刚踏人社会的年轻人来说,选择不同职业,对于未来积累财富的速度和事业成功的几率会有不同的影响。
1客观因素1.1就业人数激增与就业市场达到超饱和状态的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引起了社会劳动大军的变化,四股劳动大军纷纷涌向中国的劳动力市场:1.1.1由于大学扩大招生带来的大学生毕业人数激增;1.1.2农民进城打工大军蜂拥而至,很多农民域弃农田进城打工;1.13下岗工人数量由于产业结构调整而急剧增加。
四是“海归”人数增加:我国制定和实施留学人才回归计划,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外学子归国寻找发展机会,他们的归来获得了国内大学生所未有的优先权和企事业单位的青睐。
如此多的就业人员一同涌向一个狭小的就业市场。
这客观上增加了国内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加剧了就业岗位少而就业需求增加之间的矛盾。
1.2高等学校专业调整滞后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
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变化错位是制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
长期以来。
高校的运营机制一直是一种计划招生、统一分配的fl-~J体制。
很多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不是面向市场需求。
而是单纯立足于自身师资条件。
招生和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
结果长线更长,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导致毕业生专业知识结构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
这一矛盾在毕业生分配市场导向的今天明显显露出其不适应社会发展的弱点。
l.3毕业生择业期望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矛盾。
大学生择业观与人才市场需求错位是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存在的普遍现象。
一方面表现为大学生就业的薪资期望与用人单位所提供的实际待遇之间矛盾,大学生对薪资的期望普遍高于用人单位所提供的待遇;另一方面表现为大学生的自我意向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 EmploymentPsychological Analysis
WEN Jiajia
(Psychological School,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24)
This article aim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tudents ofseveralpsychologicalproblemsofemploymentperformance,explore the coping strategies employed to achieve thepromotionofhealthycollegestudentsandfullemployment.1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
教育部提供的统计数字表明,近年来,我国的大学毕业生人数一直保持着较大幅度的增长。
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约为660万,比2010年增加了30万人。
在严苛的就业形势下,相信每一个大学生都会感到来自各方各面的压力,这些压力的来源是方方面面的。
(1)就家庭而言。
很多家庭,特别是当今许多独生子女家庭对他们的孩子都有着很高的期望。
(2)就用人单位而言。
大多数用人单位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专业歧视、性别歧视和地域歧视,这些都会对大学生产生强大的压力,尤其是性别歧视对女学生的影响很大。
(3)就传统观念而言。
由于大学生自身的这种优越感,使得大学生必然会提高自己对工作的要求,因此,才有了毕业生择业时对工作薪资和工作地点的尖酸要求。
2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问题
就业有压力,自然就有随之而来的各种心理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对这些不好的心理变化有一个清撤的认识,以做好应对的准备。
(1)自卑感强,缺乏自信心。
很多同学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了解,缺乏自信心,不敢竞争,尤其在遇到挫折时,很简易就产生剧烈的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
(2)自负。
这种情绪凑巧和自卑相反,这是由于现在很多大学生仍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不能放低姿态,仍以天之骄子的想法自居,这种想法也是大学生就业当中的一个绊脚石。
(3)焦灼。
之所以产生焦灼这种心理,是由于很多大学生在找工作当中总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过多的挫败感就不可避免的会让很多大学生产生焦灼烦恼的心理。
(4)怯生生。
产生这种心理,其实和自卑心理是有一定的关系的,很多大学生初闯社会,或多或少都会怯生生,做什么都放不开手脚,怕这怕那,总怕自己在工作中什么都做不好。
(5)焦急。
在没有找到工作之前,很多大学生都存在着焦急得心理。
焦急心理导致很多大学生在对用人单位还没有很好很全面的了解下,就急忙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合同,事后会后悔。
(6)解?。
在就业过程中的频频失败,导致很多大学生的心情都低落,最后直至解?。
(7)冷漠。
过多的自卑、解?使得很多大学在就业过程中就产生了一种完全相反的情绪,那就是冷漠,他们不再奋斗,不再努力,不再拼搏,自暴自弃,对什么都很冷漠。
(8)逃避。
很多大学生由于在学校呆久了,过惯了在学校的这种舒适安逸的生活,所以在即将毕业需要就业的时候,他们不是像其他同学那样努力地去找工作,反而迟迟不肯去找工作,甚至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拒绝工作,拒绝接触社会。
(9)攀比。
攀比这种现象在大学生中也很普遍存在,好多同学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而是和其他同学比来比去,觉得自己找的工作不管适合不适合自己,只看自己找到的工作和其他同学比起来到底如何,这种心理,导致很多大学错失了很多到手的工作。
(10)优柔寡断。
很多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总是犹犹豫豫,不能确定,迟迟不能拿定主意,以致错失了很多工作机会。
3解决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建议
以上这些心理上的变化或多或少会出现在大学生就业的过程当中。
心理是一种奥秘的变化,自卑与过度自信、焦急与优柔寡断都是不好的心态。
那么如何在面对就业的压力的过程中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让自己的状态始终保持最佳状态呢?这就需要一种自我心态的调整能力。
第一,规划自己的职业未来。
(1)确定自己理想生存状态。
要经常对自己的心理、行为进行解剖,使自我评价逐步接近客观实际。
(2)了解自己各方面素质特征和大的不可改变的社会现实环境,修订理想状态为可行的目标。
(3)确定职业兴趣、理想职位和合适工作氛围。
(4)确定目前状态和短期目标间的差距,寻找切入点。
(5)阶段性小结、反思,(下转第256页)(上接第240页)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进行科学的修订。
第二,大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的自我分析:自我分析,就是大学生要全面、客观地来认识自己。
一个可靠、有用的职业生涯规划必须是在充分和正确认识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做出的。
大学生要做好自我分析,客观地面对自己、认识自己、解剖自己,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等。
(2)清撤的现实目标:确立目标是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的关键。
通常目标有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认识目标之分,长远目标需要大学生通过长期艰辛努力、不懈奋斗才有可能实现,大学生确立长远目标时,要立足现实、审慎选择、全面考虑,使之既有现实性又有前瞻性。
短期目标要求更详尽,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更直接,是长远目标的组成部分。
(3)可行的实践路径: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还要充分认识与了解相关的环境,评估环境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发展变化等情况,把握环境因素的优势与限制;了解本专业与职业的匹配等等。
(4)优良的执行能力:没有行动,职业目标职能是一种梦想。
大学生要制定实现职业生涯目标周详的行动方案,并用详尽的行为来落实这一方案。
(5)及时的反馈调整:制定了职业生涯,大学生还需要在实施中不断检验与分析,及时诊断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找出相应对策,对规划进行调整与完善。
4总结――好的工作不是“找出来的”
用人单位非常注重从自己的切身利益出发,充分考虑招聘那些急需的人才为自己的发展服务,他们都希望能够招聘到“货真价实”、有优良综合素质的大学生人才。
大学生要想使自己成为人才市场中的“抢手货”,必须在学习和生活中打好基础,做好准备,包括品德修养的准备,知识即专业素质的准备,身体素质的准备以及能力(应变能力、交际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的准备。
这就要求大学生在校就读期间应该努力充实自己,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希望以上针对的大学生就业的心理分析能够使大学生们避开心理的黑洞,在求职中更加自信,走向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