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与思考》作文教案.doc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教案设计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教案设计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教案设计1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尝试学习从题目入手了解课文内容。
3、初步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
积累优美的词句、语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柳笛和榆钱在春天里带给孩子们的乐趣。
策略与方法: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新鲜的柳条和榆钱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柳笛和榆钱师:同学们,看到课题,你们猜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呢?(学生畅谈)师:文章的作者,围绕着柳笛和榆钱都写些什么呢?让我们细细的读读课文,通过自己的边读边思考去寻找答案吧!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明确自学要求。
(2)参考课文题目,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柳笛和榆钱给春天里的孩子们带来哪些乐趣?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可以讲一讲,也可以读给同学们听一听。
(3)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准备和同学讨论。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开火车认读词语(2)开火车一人一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师生对话、感悟文本。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柳笛和榆钱给春天里的孩子们带来哪些乐趣?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2、出示组内学习方法:(1)自读课文,找出哪些词句最能反映柳笛(榆钱)带给孩子们的乐趣;(2)细细品读这些词句,(3)可以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小组交流补充;(4)讨论怎样读好这一节?练读。
3、全体同学交流,互相补充。
柳笛:可以抓住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折下”“切割”“撮一撮”“猛一下抽出”,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真正的动手操作一下!榆钱:抓住:一个形象贴切的比喻:“亮晶晶、绿莹莹,真像一串串晶莹的玉荚。
写作课教学教案优秀9篇

写作课教学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里是作者美丽的小编帮大伙儿收集的写作课教学教案优秀9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写作课教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观察、感受生活。
2、提炼有意义的素材,写较熟悉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如何将感受转化为具体的真情文字。
结合课文相关内容予以指导。
【教学过程】一、话题导入中学时代是人生旅途中一个新的时期。
你可曾想过,你的生活正在悄然发生变化?(由“变化”来引谈感受)二、认识生活?什么是生活?(可能无法回答,但激发一下思维。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既简单又复杂,既平常又伟大。
生活分类?屏幕出示相关课件————(生活分类)1、说说家庭生活。
回顾《散步》:看似不起眼的一件事,写出了亲情的温馨。
莫怀戚为什么能写出8个自然段来?如果换做你来写,你觉得哪些内容你可能写不出来?(第3段的交待?第4段的景物描写?第7段的景物描写?第8段的较后一句?)屏幕展示课件——(第4段内容)学会观察生活,就要保持敏感和好奇心,时时捕捉生活素材。
2、说说学校生活。
你来到光明中学的一印象是什么?这段时间,你较大的感受是什么?屏幕展示课件观察生活,不只是用眼睛看,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思考。
3、说说社会生活。
回顾自己的假期生活经历,自己较熟悉、较动情的那一幕是什么?三、写自己熟悉的生活1、要从自己较熟悉、较动情的东西写起。
因为有内容可写,而且能写得具体、生动、有感情。
较熟悉、较动情的东西是自己所亲身经历的,有真体验,真感受,能写得见人见物见精神,能绘声绘色,生动描述。
文学是脱离不开一个人的实际生活经历的,即使是作家,也只有写他们较熟悉的'事物,才能写出好作品来,我们写文章也是如此。
2、怎样写好较熟悉、较动情的东西?难点突破:A、语言描写B、心理描写C、环境描写回顾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范文2篇_《语文园地八》精讲范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范文2篇_《语文园地八》精讲范文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了,各位朋友在新的一年也要继续努力啊。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范文以及语文园地八的精讲内容。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学会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2.了解题目的妙处和作用,学习拟出合适的题目。
3.学会正确地理解词语的含义及方法。
4.了解柳公权楷书的特点。
5.理解积累鲁迅的名言。
教学重点学习把握主要内容,积累鲁迅名言。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的妙处和作用。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交流平台一、回顾所学课文,把握主要内容1.要把文章写得具体而有条理,编写作文提纲是个好办法。
详细的作文提纲就是一篇文章的整体骨架。
编写作文提纲关键是在确定中心并围绕中心选择材料之后怎样处理我们所选择的材料。
列提纲首先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为了更明确地表现文章的结构的各个部分,我们还可以把重点材料看做一个整体,依据上述方法把材料再分成几个部分,列出各个部分的子标题排序,从而更加清晰具体地表现整篇文章的脉络。
2.回想课文《只有一个地球》中分别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地球的美丽、壮观与渺小;地球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人类暂时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我们应该保护地球。
)2. 把各部分连起来想一想,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地球虽然美丽壮观,但是很渺小,自然资源有限,如果地球被破坏,人类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所以我们要保护地球。
)3. 讨论:怎样才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呢?教师明确:(1)先了解每个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再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主要内容。
(2)关注文章的题目,抓关键句,对了解主要内容也有帮助。
(3)针对不同的文章,灵活运用不同方法把握主要内容。
词句段运用一、分析题目妙处,拟出合适题目1. 出示四组学过的课文题目。
【课件2】(1)少年闰土狼牙山五壮士军神(2)开国大典草船借箭“诺曼底”号遇难记(3)竹节人桥芦花鞋(4)草虫的村落在牛肚子里旅行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2. 学生讨论:这四组题目各有什么特点?3. 学生反馈,其他同学可以纠正或补充。
三年级作文教学设计(优秀11篇)

三年级作文教学设计(优秀11篇)小学三年级作文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学习把自己的想法写清楚。
2.用词要准确,语言要通顺,表达要具体。
3.听取别人建议,尝试修改习作。
教学重难点:1.抓住一个想法写清楚。
2.尝试修改习作。
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
如果我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改进建议和解决办法,就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二、事例引导。
请同学们读一读生活中的小事例。
(课件出示事例一)1.自由读,小组交流。
事例一提出了什么想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2.汇报。
(课件出示事例二)3.自由读,小组交流。
事例二提出了什么想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4.汇报。
5.你觉得这两个事例写得怎么样?评价一下。
三、畅谈想法。
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或问题引起了你的关注?你对这些现象有什么想法?1.小组内交流。
2.小组选派说得好的代表发言。
3.全班进行评价交流。
你觉得他说的怎么样?四、写出想法。
从自己的发现或同学列举的现象中选择一个写一写。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1.把自己的想法写清楚。
2.注意用词要准确,语言要有条理。
3.写后读一读,自己尝试修改一下。
五、作文交流。
请完成的同学读一读自己的作文,集体评议。
第七单元习作指导我有一个想法写作思路:1.审阅题目:本题要求我们写关于生活中的想法。
2.选定内容:自己生活中遇到过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否需要改进呢?把你的想法写出来,提出合理化的改进建议。
3.表达方式:叙述。
4.表现手法:首尾呼应,开篇点题。
5.结构顺序:在写作文时,首先提出问题,把你的想法写清楚,然后写对这种想法的改进办法或建议。
下水文:我有一个想法我有一个关于房子建设的想法。
①我觉得现在自己住的小区里,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就是没有一个像邮箱一样的收取快递的箱子,如果有这样的箱子对我们来说真的是很实用的一个设计。
②因为白天的时候,我们上学,父母上班,家里都没有人在,快递员只好把快递送到物业保管。
高中作文:对“归属感”,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作指导及例文《寻心灵归处,觅真正归属》

写作(60分)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归属感。
有人说,我们的归属感来源于家庭、工作、爱好等;也有人说我们很难找到真正的归属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核心关键词:寻找;归属感;难是什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提出“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归属和爱的需要”是人的重要心理需要,只有满足了这一需要,人们才有可能“自我实现”。
1.寻找,是一种主动寻觅与追求的姿态。
2.归属感,是指个体与所属群体间的一种内在联系,是某一个体对特殊群体及其从属关系的划定、认同和维系,归属感则是这种划定、认同和维系的心理表现。
(释义)3.归属感,是心灵的寄托,是内心的安慰,是灵魂的栖息之所,是生命的滋养。
(抽象)4.归属感,是万家灯火中一盏为我留下的灯,是一份我赖以生存并甘心奉献的工作,是一个让我产生浓厚兴趣的事物(具象)为什么:1.人是群体性动物,我们需要在群体中去寻找肯定,获得价值,从而实现自我超越。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害怕孤独和寂寞,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个或多个群体。
2.中国古代社会的家族结构强调了血缘关系,这种紧密的家庭网络有助于个人获得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获得归属感。
但人工智能,AI时代,人和人之间真正相处的机会变少,难以走心。
3.全球化带来了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但同时也导致了文化冲突和文化同质化的缺失。
4.现代社会部分人缺乏生活感受力,缺乏肯定自我的能力,无法感受到被爱或者爱。
怎么办:1.增强感受被爱的能力,多一些自我肯定。
2.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勇敢融入集体。
3.提升生活的感受力,去爱。
4.给别人提供正向情绪价值。
多向思考:1.归属感的寻找,是一个向外的过程还是向内的过程??(你若盛开,蝴蝶自来?)2.归属感与独之间是完全相悖的吗??(人生当中总会有孤独的时刻,如何享受人生中的孤独时刻?)评分标准:归属感的概念:“认可”“接纳”是关键词。
初中作文课教案精选9篇-最新

初中作文课教案精选9篇初中作文教学设计篇一初中作文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一)单元教学目标1.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对古诗文的感悟、思考。
2.借用文体法:(二)写作要点:1.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不少古诗词了,古诗中有春花秋月、山水风光、名胜古迹,寄托了无限的文人情思。
请你以“古诗中的”为题,表达对某个诗人、或者诗歌的体会感受。
2.学习古人写景、叙事、议论的艺术。
3.写作训练点:借用文体法借用文体法,即借用某种体裁形式来表现另外体裁应承担的思想内容,甚至还可借用别学科、别领域的文字形式、事实过程来表达自己的感悟、情感。
常借用的文体一般可分为三种:文学作品类、应用文体类和特别类。
文学作品类可借助诗歌、小说、戏剧、童话、寓言、科幻等形式。
应用文体类可借用书信、日记、申请书、辩论稿、合同、说明书、会议纪要、演讲稿、播音稿、启事等形式。
特别类可借用理化生学科的相关实验报告、成果报告等形式;借用数学的公式推导、证明或解题过程等形式;借用法律文书,如判决书、申诉状等形式;借用医生的诊断书、就诊报告等形式;借用影视剧本、电视栏目,如访谈录、实话实说、新闻调查、相声等形式;借用商业的如策划书、营销方案、招标书、广告等形式;借用网络的种种形式,如个人主页、博客、论坛等形式。
其他的一些特殊形式,如故事新编、试卷式、通话录音、电话留言、菜肴制作等。
借用文体法,一般具有这样的优点:一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人眼前一亮。
二是省去了一般记叙文中照应、过渡等等的累赘和麻烦,其材料直奔主题,中心更加突出。
范文1.古诗中的月“月亮”是历代诗人写不完的永恒题材。
像晋代:陶潜《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唐代: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宋代: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虽然同是写“月”,但月在诗中的功能却迥然不同。
月究竟有多少功能?在古诗词中大概有三种。
一、表时间。
《诗经?君子于役》中写“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归?”这句诗的意思是“丈夫被国君征去服役,将外出很久,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他重聚。
大学语文认知与感受教案

教案名称:大学语文认知与感受课时:2课时年级: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提高对大学语文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哲理,提升人生境界。
教学内容:1. 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2. 文学作品的欣赏方法3. 人生哲理的思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大学语文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强调大学语文是对高中语文的拓展和提升,是对文学、文化、人生等方面的深入探讨。
2. 教师介绍文学作品的欣赏方法,如关注作品的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等。
3. 教师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大学语文的认识和感受。
2. 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四、课后作业(5分钟)1.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体会,写一篇关于大学语文认知与感受的文章。
第二课时:一、作业讲评(10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讲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写作水平和不足之处。
2.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写作心得。
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的写作情况,讲解如何提高写作能力,如注重生活积累、多读书、多思考等。
2. 教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写作实践中,总结经验,提升写作技巧。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困惑和解决方法。
2. 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在写作和欣赏文学作品方面的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大学语文认知与感受的文章,评价其对大学语文的认识和思考深度。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三》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一部分,本节课主要通过一系列的阅读材料和练习题目,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汉语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诗歌默写、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作文训练。
这些内容既涵盖了语言的输入,也包括了语言的输出,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简单的汉语知识。
但是,对于一些较复杂的语言现象,如诗歌的韵律、修辞手法的运用等,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被激发和保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默写指定的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能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理解课文的主旨和意义;能够进行简单的作文训练,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创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歌和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诗歌的默写和理解,课文内容的填空和理解,作文的训练和修改。
2.难点: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的理解,作文的构思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于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的讲解,教师的讲解是必要的。
2.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任务驱动法:通过作文训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2.参考资料:相关的诗歌和作文范文。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诗歌默写、课文内容填空和作文训练。
“感受与欣赏”的教学思考与实践

“感受与欣赏”的教学思考与实践【摘要】“感受与欣赏”是学生音乐学习和实践的出发点,也是歌唱、演奏、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的归宿。
遵循“让学生运用耳朵寻找音乐秘密”的教学宗旨。
引导他们关注音乐要素,积累音乐经验,为学生终生学习音乐和享受音乐奠基。
【关键词】感受与欣赏音乐教学聆听教学实践【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226-01音乐的“感受与欣赏”是学生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它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
这是一种令人陶醉和神往的艺术体验。
一、学情分析前苏联音乐教育家捷普洛夫曾说:“人从声音里听到的东西越多,对音乐的感受就越丰富多彩。
”由于初中生的生活阅历逐渐丰富,思想情感趋于成熟,他们对音乐的敏感性有了长足的进步。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经过调查、测试。
学生对感受能力存在明显的阶段性特点。
小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在音高感、速度感、节奏感上表现突出。
中学生随着年龄等增长,不断积累音乐经验,他们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音色感、旋律感、调式感都有了很明显的提升。
因此,在初中生音乐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作为教师能够抓住这个有利的教育契机,为学生终生学习音乐和享受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深感责任之重。
二、课标品读研读2011新版《音乐课程标准》,发现在课程内容上有了一些细微而又耐人寻味的变化。
如原来的“即兴创造”调整为“即兴编创”,“感受与鉴赏”调整为“感受与欣赏”。
鉴赏是在欣赏的基础上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层次研究、对照的品鉴,侧重于审美评价。
欣赏则是以愉悦的心情感受音乐的美。
重在审美感受。
“鉴赏”与“欣赏”仅仅一字之差,内涵却大不一样。
将会对我们的音乐教学活动产生深远的影响。
音乐教育家黄自把对音乐的欣赏分为知觉的欣赏、情感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三个层次。
我们可以看出,对音乐的欣赏一般是从音响感知入手,然后进入情感体验与想象联想,直至通过理智分析领悟音乐的意境和思想内涵。
部编RJ人教版 初一七年级语文 上册第一学期秋季(教学设计 教案)第三单元 作文写作 写人要抓住特点

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1.学会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
2.养成善于观察、善于积累的习惯。
一、故事激趣,听一听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个故事。
东晋时的大画家顾恺之曾经为好朋友裴楷画像。
裴楷脸上有三根又黑又粗的毫毛,很不雅观,别人为裴楷画像总是加以回避,可顾恺之不但不回避,还特地将这三根毫毛画得异常突出。
正是由于这样的处理,使裴楷的肖像格外生动。
别人一见都拍手称妙。
三根毫毛的添加,真的有这样神奇的效果吗?二、细心观察,说一说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两幅漫画。
谁知道这两幅漫画分别画的是谁?(用课件展示图片素材——两幅肖像漫画:鲁迅和爱因斯坦。
)为什么同学们很快就能猜出他们是谁?我们把两个人物的肖像漫画和照片对比一下,再看一看文学作品是如何刻画这两个人物的,请你谈谈画家抓住了人物哪些方面的特征,而文学作品中作者是运用了哪些个性化描写向读者传达自己的独有认识的。
《一面》节选: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却一根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节选: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冷不丁被小姑娘一撞,他抬起头,友好地冲女孩一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
”说完,不等女孩回答,老人又低头向前走去。
女孩望着老人,但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明确:(1)画家抓住了鲁迅很瘦、寸头、胡须浓重的特征。
《一面》中,作者阿累运用了肖像描写,如面孔黄里带白但精神很好,头发约莫一寸长直竖着,胡须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表现鲁迅的顽强、正直。
(2)画家抓住了爱因斯坦头发蓬乱、眼睛很圆、鼻子很大、脑门有深深的皱纹的特征。
文学作品中,运用了肖像描写,如短而硬的胡须,深陷的眼窝,蓬乱的头发,刻画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伟大而又平凡的形象,同时又运用了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了他关爱孩子,很有礼貌的性格特点。
三年级语文上册作文《我的阅读感悟》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作文《我的阅读感悟》教案教案主题:三年级语文上册作文《我的阅读感悟》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描述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或文章的主要内容。
2. 学生能表达自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和感受,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提升阅读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准确、全面地概括所读内容,并深入思考自己的阅读感悟。
难点:如何将自己的阅读感悟表达出来,使他人能够理解和感受到。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同学们,你们喜欢阅读吗?你们最近读了哪些书?从这些书中,你们学到了什么?”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欲望。
(二)讲授新课1. 教师先讲解如何概括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可以从书名、作者、主要人物、故事背景、故事情节等方面进行介绍。
2. 接着,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写阅读感悟。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阅读感悟是他们对所读书籍的理解和感受,可以是对书中某个情节的感想,也可以是对书中人物的评价,还可以是对整本书的总体评价等。
3. 最后,教师提供一些写作技巧,如使用生动的语言、具体的例子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如何结构化地组织文章。
(三)课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概括其主要内容,并写出自己的阅读感悟。
教师可以在教室里走动,给予学生个别指导。
(四)课堂小结在课堂结束时,教师可以邀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的阅读感悟,其余学生则可以给出反馈和建议。
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可以让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四、作业布置让学生在家继续完成未完成的阅读感悟,或者选择新的书籍进行阅读并写下感悟。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教师要反思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以便于在下一次的教学中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作文 读后感教案

作文读后感教案作文:读后感教案一、前言作文是一种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方式,通过阅读他人的作文,我们能够拓宽视野、开阔思维,并从中获得灵感。
本文将探讨如何撰写一篇读后感,并设计了一个读后感教案,帮助学生提升作文写作能力。
二、引导学生读后感1. 选择优秀的读物:从经典文学作品、故事集或其他适合学生的阅读素材中,选择一本引人入胜的书籍或故事。
2. 精读细品:学生需要通读整篇文本,并注意细节,理解故事情节、人物性格以及作者的表达意图。
3. 触动内心: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应思考自己的感受及与故事的共鸣。
他们可以关注故事中的冲突、情感表达和人生哲理等方面。
4. 思考问题: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思考故事内容。
例如: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你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三、读后感教案示例1.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情节、人物塑造和主题。
- 学生能够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及与故事的共鸣。
- 学生能够组织自己的思路,写出一篇具有完整结构和逻辑性的读后感。
2. 教学准备:- 优秀的读物: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兴趣的书籍或故事。
- 引导性问题: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思考和组织写作。
- 黑板或投影仪: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观点分享。
3. 教学过程:- 步骤一:引导学生朗读或阅读故事文本。
- 步骤二:提问学生关于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方面的问题,促使学生深入思考。
- 步骤三:鼓励学生讨论和交流,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 步骤四: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写下来,组织成一篇短文。
- 步骤五:学生互相交换自己所写的读后感,进行互评和分享。
四、写作技巧和提示1. 角度独特:在写读后感时,学生可以选择一个独特的角度,例如从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事件或自身经历来谈及故事的启示。
2. 具体表达:学生应尽量用具体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来描述他们的感受和体悟,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3. 逻辑清晰:鼓励学生使用适当的过渡词语和段落分隔符,使得文章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换个角度想一想》教案

《换个角度想一想》教案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会积极乐观地思考和对待事情,学会理解、宽容、欣赏他人,做一个快乐的儿童。
【能力目标】在与他人的交往互动中,尝试多角度地看待和思考问题。
【知识目标】学习从他人的想法和情感等角度,去判断、理解、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对待事情,学会理解、宽容、欣赏他人。
【难点】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对待事情,学会理解、宽容、欣赏他人。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运用情景导入,创设情景如图所示,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和同学进行游戏或做其它事情时,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冲突。
如果有的话,请说一说当时的情况和自己的心情。
导入实录:同学们,大家好!看到大家活泼可爱的样子,老师很开心。
但是,有三个小朋友小明、小红、小晶他们很不开心,因为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些小冲突。
事情是这样的,其中小明放学后想留在家看最近很受欢迎的电影《灰姑娘》,拒绝了小红和小晶玩跳皮筋的邀请;于是,他们很生气的走了,还说小明不够朋友,以后都不找她玩了。
所以,小明很不开心。
同学们,你们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请说一说当时的情况和自己的心情,并且根据自己的经历,听取老师和朋友的一些建议。
看来同学们都很苦恼,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办;不过,没关系。
有时候,由于我们对同一件事情的想法、感受和选择不同,有时会发生冲突;有冲突不要紧,关键是我们今后如何避免和解决这些冲突?所以咱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换个角度想一想》。
环节二:新课讲授1.对方怎么想活动一:他为什么生气创设情境,如图所示,提问学生:“当别人议论李勇时,他会是怎样的心情?”A:李勇会很不开心。
B:他会觉得很自卑。
C:他会很生气。
……“同学好心想帮助他,李勇为什么生气?”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经历站在李勇的立场,体会他的心情和感受。
如让学生想一想,假如李勇家里遇到的事情你自己也遇到了,而且还被同学在班级里大声议论,你是什么心情?当同学知道你家里的情况后,在大庭广众之下跟你说,他们家有钱,让你有需要钱就跟他要,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学生可能作如下回答:A:因为他不想把自己家里面的事情让别人知道。
最新高中作文精选教案【优秀4篇】

最新高中作文精选教案【优秀4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主题班会、教案大全、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工作计划、文案策划、文秘资料、活动方案、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heme class meetings, lesson plan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work plans, copywriting planning, secretarial materials, activity plans, speeche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最新高中作文精选教案【优秀4篇】作文,是高中生跨进大学校门的一道坎儿。
【学习实践】《感受与思考》作文教案_1

《感受与思考》作文教案课件www.5yk《新课程标准》提倡:“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本堂课学习重点:1.培养感受与思考生活的意识。
2.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对生活的认识。
一、导入同学们写作文总爱用“三点一线”概括自己现在的生活,认为生活很单调,很平淡,没有什么可感受可写的素材。
(生小声附和)其实看似简单普通的生活下却有许多被我们忽视的精彩,要想发现这些精彩,就要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写作的人都是生活的有心人,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平凡而多彩的生活吧!二、感受生活1.区分“感受”和“观察”观察着眼于外界的客观存在,以获得外界信息为主要目的;感受是由客观事物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
感受往往以观察为前提,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
我们要积极地观察生活,提取各种外界的信息,捕捉自己内心细腻、微妙的情绪和感情的波动,有意识得培养感受生活的好习惯。
2.感受生活要具备的条件(1)用心偶尔我也听人埋怨:天天在学校和家庭之间“单摆”,生活很平淡呀,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其实,人生天地间,哪里没有感人的生活?关键看我们平时是不是用心去观察和感受。
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生活中有哪些人,哪些事,哪个动作,哪句话,哪样东西,哪种风景曾经触动过你最柔软的心房呢?(几分钟后……)师:哪位同学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发现和感受?(预料之中的沉默)师:我先给大家讲讲我的感受吧。
前段时间,因为生活中的不愉快,我的心里很压抑,甚至感到了悲观、失望,于是在博客中用文字发泄了一下,过了两天我看到了以前学生的留言:“老师你以前告诉我们,哪怕全世界都放弃你,你也不能放弃你自己,老师你要加油,我们都会支持你!”看到这段话,我心中的不快、失落一扫而光,我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拨开云雾重见阳光”,也体会到了身为一名教师的幸福。
(说完这段话,我看到有学生在笔记本上疾书,我知道他们在写什么,不由微微一笑)师:我们总是抱怨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戴着面具,人人都很虚伪,我们常常呼唤着一个真实的世界,既然这样,为什么不从我们自己做起呢?让我们撕毁面具,做一个真实的自己吧,说出你对生活的真实感受。
六上语文四单元作文教案

六上语文四单元作文教案作文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
作文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关于六上语文四单元作文教案,供大家参考。
六上语文四单元作文教案11、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教材中的第四次写作训练(写一次实验)。
按照课前指导的,让学生利用双休日都回家做了实验,然后把过程具体写下来。
2、本单元的习作目的:新课标降低写作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重在把实验的过程写清楚。
3、本单元的习作思考:备课时我们看了教师的用书,然后我们年级组老师思考,感觉到这篇作文并不是那么的简单。
就说实验吧,孩子们虽然做过,可没有记录,也没有写下来。
怎么办,没有实践的经验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完成一篇优秀习作的。
于是我想了一个办法就是介绍了两个简单的实验让孩子们去,一个是“纸锅烧水”,另一个是“苏打加醋”的实验,并且要求边观察边作好了记录。
观察是我们获取作文材料的主要方法之一,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对于这一实验,学生非常感兴趣,而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我相信学生动手写这一篇习作应该不难。
至于习作中介绍的蚂蚁实验,学生们有的已经做过。
这样一来,我想我们就能够在实验中找到乐趣。
教学这篇习作之前,我们要让学生好好回顾《夜晚的实验》的内容,要让学生明白几个问题:1、实验的原因。
你为什么想到要做这个实验的?(好奇、有趣) 2、实验的过程。
分几次实验?(4次)每一次实验你是怎么做的?要抓住实验时蚂蚁的反映(动作)、你自己的心理活动来写好(不解、纳闷……)。
3、实验的结果。
得出了什么结论。
我想要提高习作的质量关键还是在实验的操作和观察上,为了使实践更富实效得设计一表格,我让学生进行记录:实验地点:实验用品:实验目的:实验经过:第一次目的(怎样想) 过程(怎样做 ) 结论(蚂蚁反应、动作,你怎样想) 第二次第三次实验结论,感言4、这次习作的’建议:写作源自生活、亲自实践,肯定深受学生的喜爱。
再说本单元有写作的范例,如《夜晚的实验》、《学会合作》里的小实验的学习,怎样写、写什么,应该不成问题。
2019秋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 (含作文和综合性学习)统编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含写作和综合性学习)第二单元目录初一上语文5、《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秋天的怀念》是著名作家史铁生在母亲逝世后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文中讲述了自己双腿瘫痪后,几乎丧失了生活的勇气,是身患重病的母亲用体贴入微、深沉无私的爱,使自己明白了生命的意义,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
这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
该单元以“挚爱亲情”为中心话题,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
课文是作家对母亲的追忆,更是一篇充满人生哲理的感人作品,课文语言含蓄内敛,情感真挚细腻。
本文被选入单元第一课,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认识、感悟亲情的美好,更有利于后面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领会和鉴别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
教学这篇课文计划安排2课时,我今天的是第一课时,这一课时主要是体会母亲深切的爱。
二、学情分析刚从小学升上来的初一学生在语文方面不论是朗读、品味还是情感表达能力都明显不足对于这篇课文学生受阅历影响容易浅层次的阅读母爱,无法深刻理解文本中母爱的内涵。
但我们正好可以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体会自己母亲在平时生活中对自己的关心。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选择适宜的教学视角,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处,读出作者对母亲的感念之情。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提出的三个维度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三项:1、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作家作品,在理解积累生字词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和小组合作学习,抓住文章的细节,从中品味出深沉细腻、毫不张扬的母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会本文表现的母子亲情,感悟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教学重难点:朗读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方法,依据学情及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设为:1、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和小组合作学习,抓住文章的细节,从中品味出深沉细腻、毫不张扬的母爱。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我的奇思妙想》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我的奇思妙想》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习作:我的奇思妙想》的内容,感受其中的奇思妙想。
2.能够通过本文引导学生展开自己的奇思妙想,提升想象力和创造力。
3.能够通过写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习作:我的奇思妙想》的内容,展开学生的奇思妙想,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创意。
难点:引导学生展开自己的奇思妙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指导学生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
三、教学准备1.课文《习作:我的奇思妙想》。
2.板书:《我的奇思妙想》。
3.学生准备好的笔、纸等写作工具。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与学生分享一些奇思妙想的故事或图片,引发学生对奇思妙想的兴趣。
2.展示课文:教师朗读《习作:我的奇思妙想》,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奇思妙想。
3.讨论交流:与学生讨论课文中的奇思妙想,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奇思妙想,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4.写作实践:让学生展开自己的奇思妙想,并通过写作形式表达出来,可以是小故事、插画、或是其他形式。
5.展示作品: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奇思妙想,互相欣赏和交流。
五、课堂延伸1.创设情境: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奇思妙想的乐趣。
2.写作分享:组织写作分享会,让学生相互赏析作品,提高写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以《习作:我的奇思妙想》为切入点,通过展示课文中的奇思妙想,引导学生展开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在实践中发现,学生对于奇思妙想的表达形式多样,有的通过文字,有的通过图画,有的通过小故事,引导学生跨越常规思维,充分展现了他们独特的想象力。
同时,在教学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于自己的奇思妙想不够确切,需要继续引导和展开。
通过本课的教学实践,我学习到了更多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方法,并体会到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无限的。
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关注并引导学生的奇思妙想,让他们在写作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独特风采。
作文讲评课教案(已修改6篇)

作文讲评课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2、能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别人交换意见,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形式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习作赏评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感受习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能从自己和他人的习作中找到优点及需改进的地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学过《推敲》这篇课文,课文中的贾岛由于认真的推敲诗句,才使得他的诗流芳百世。
同样,我们的习作,经过推敲也会更加生动、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同学们,你们愿意推敲自己习作中的字、词、句吗?(愿意)好!这节课我们就以《课间十分钟》为例上作文讲评课。
二、面向全体,整体评价同学们,你们上次的习作《课间十分钟》写得非常好,有的同学的佳作已经在我校的《童趣》作文周刊上发表了,获“优秀小作家”称号的同学有:张义杰、董美月、王颖、王佳乐、张宇航,下面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些优秀小作家。
三、佳作欣赏,归纳标准1、师:老师在品味大家的作品时,一位同学的大作特别地吸引我,想不想欣赏一下。
(想)2、师:好!下面就请张宇航同学把自己的习作大声的读一读。
其他同学要认真听,想一想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3、师:谁来说一说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4、师:同学们,好的场面描写的文章应该达到什么标准呢?预设:(1)我认为好的文章应该是好的成语多,好的句子多,字数要够。
(2)我觉得好文章要有条理,语句要通顺。
(3)用词要准确。
(4)语句要优美、重点突出。
(5)能够恰当的运用修辞手法。
(6)写人物时,恰当运用描写方法,如神态、语言、动作等。
5、师:好的文章的确应该达到以下标准:用词准确、重点突出、叙述清楚、人物描写恰当等。
四、集体修改1、师:常言说“文章不厌百回改”,要让我们的文章更精彩,就看我们怎么改。
2、师:老师这有一篇有待修改的习作是小孟同学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受与思考》作文教案《新课程标准》提倡:“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本堂课学习重点:1. 培养感受与思考生活的意识。
2. 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对生活的认识。
一、导入同学们写作文总爱用“三点一线”概括自己现在的生活,认为生活很单调,很平淡,没有什么可感受可写的素材。
(生小声附和)其实看似简单普通的生活下却有许多被我们忽视的精彩,要想发现这些精彩,就要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写作的人都是生活的有心人,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平凡而多彩的生活吧!二、感受生活1.区分“感受”和“观察”观察着眼于外界的客观存在,以获得外界信息为主要目的;感受是由客观事物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
感受往往以观察为前提,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
我们要积极地观察生活,提取各种外界的信息,捕捉自己内心细腻、微妙的情绪和感情的波动,有意识得培养感受生活的好习惯。
2.感受生活要具备的条件(1)用心偶尔我也听人埋怨:天天在学校和家庭之间“单摆”,生活很平淡呀,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其实,人生天地间,哪里没有感人的生活?关键看我们平时是不是用心去观察和感受。
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生活中有哪些人,哪些事,哪个动作,哪句话,哪样东西,哪种风景曾经触动过你最柔软的心房呢?(几分钟后……)师:哪位同学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发现和感受?(预料之中的沉默)师:我先给大家讲讲我的感受吧。
前段时间,因为生活中的不愉快,我的心里很压抑,甚至感到了悲观、失望,于是在博客中用文字发泄了一下,过了两天我看到了以前学生的留言:“老师你以前告诉我们,哪怕全世界都放弃你,你也不能放弃你自己,老师你要加油,我们都会支持你!”看到这段话,我心中的不快、失落一扫而光,我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拨开云雾重见阳光”,也体会到了身为一名教师的幸福。
(说完这段话,我看到有学生在笔记本上疾书,我知道他们在写什么,不由微微一笑)师:我们总是抱怨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戴着面具,人人都很虚伪,我们常常呼唤着一个真实的世界,既然这样,为什么不从我们自己做起呢?让我们撕毁面具,做一个真实的自己吧,说出你对生活的真实感受。
(学生们开始跃跃欲试)cw:我前段时间脚受伤了,行动不方便,刚好又碰上班上调整座位,这时候是我的朋友一声不响帮我把桌椅搬到了新的位置上,我想他是值得我相交一辈子的朋友,我很感激他。
师:我听出cw的声音有些哽咽了,可见他的感谢是发自内心的,常怀一颗感恩的心,你一定会拥有更多的朋友和一个温暖的世界的。
xd:我觉得现在的生活很困难,社会、家庭、学校,个人都有重重的压力,我觉得很难。
(她是一个有身体缺陷的学生,这时有些说不下去了,我示意她坐下)师:我们的生活的确充满了困难,让我们感到迷惘和手足无措,可是不管多大的困难,在时间面前都不算困难,只要我们还在生活,我们就有战胜困难的一天!(有学生鼓掌,学生受到极大鼓舞,开始畅谈自己的内心感受。
)小结: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都能在人们的心中引起某些独特的感受,成为写作的契机和切入点。
所以,观察和感受生活要用心。
34562020-04-28《新课程标准》提倡:“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本堂课学习重点:1. 培养感受与思考生活的意识。
2. 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对生活的认识。
一、导入同学们写作文总爱用“三点一线”概括自己现在的生活,认为生活很单调,很平淡,没有什么可感受可写的素材。
(生小声附和)其实看似简单普通的生活下却有许多被我们忽视的精彩,要想发现这些精彩,就要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写作的人都是生活的有心人,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平凡而多彩的生活吧!二、感受生活1.区分“感受”和“观察”观察着眼于外界的客观存在,以获得外界信息为主要目的;感受是由客观事物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
感受往往以观察为前提,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
我们要积极地观察生活,提取各种外界的信息,捕捉自己内心细腻、微妙的情绪和感情的波动,有意识得培养感受生活的好习惯。
2.感受生活要具备的条件(1)用心偶尔我也听人埋怨:天天在学校和家庭之间“单摆”,生活很平淡呀,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其实,人生天地间,哪里没有感人的生活?关键看我们平时是不是用心去观察和感受。
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生活中有哪些人,哪些事,哪个动作,哪句话,哪样东西,哪种风景曾经触动过你最柔软的心房呢?(几分钟后……)师:哪位同学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发现和感受?(预料之中的沉默)师:我先给大家讲讲我的感受吧。
前段时间,因为生活中的不愉快,我的心里很压抑,甚至感到了悲观、失望,于是在博客中用文字发泄了一下,过了两天我看到了以前学生的留言:“老师你以前告诉我们,哪怕全世界都放弃你,你也不能放弃你自己,老师你要加油,我们都会支持你!”看到这段话,我心中的不快、失落一扫而光,我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拨开云雾重见阳光”,也体会到了身为一名教师的幸福。
(说完这段话,我看到有学生在笔记本上疾书,我知道他们在写什么,不由微微一笑)师:我们总是抱怨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戴着面具,人人都很虚伪,我们常常呼唤着一个真实的世界,既然这样,为什么不从我们自己做起呢?让我们撕毁面具,做一个真实的自己吧,说出你对生活的真实感受。
(学生们开始跃跃欲试)cw:我前段时间脚受伤了,行动不方便,刚好又碰上班上调整座位,这时候是我的朋友一声不响帮我把桌椅搬到了新的位置上,我想他是值得我相交一辈子的朋友,我很感激他。
师:我听出cw的声音有些哽咽了,可见他的感谢是发自内心的,常怀一颗感恩的心,你一定会拥有更多的朋友和一个温暖的世界的。
xd:我觉得现在的生活很困难,社会、家庭、学校,个人都有重重的压力,我觉得很难。
(她是一个有身体缺陷的学生,这时有些说不下去了,我示意她坐下)师:我们的生活的确充满了困难,让我们感到迷惘和手足无措,可是不管多大的困难,在时间面前都不算困难,只要我们还在生活,我们就有战胜困难的一天!(有学生鼓掌,学生受到极大鼓舞,开始畅谈自己的内心感受。
)小结: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都能在人们的心中引起某些独特的感受,成为写作的契机和切入点。
所以,观察和感受生活要用心。
34562020-04-28《新课程标准》提倡:“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本堂课学习重点:1. 培养感受与思考生活的意识。
2. 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对生活的认识。
一、导入同学们写作文总爱用“三点一线”概括自己现在的生活,认为生活很单调,很平淡,没有什么可感受可写的素材。
(生小声附和)其实看似简单普通的生活下却有许多被我们忽视的精彩,要想发现这些精彩,就要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写作的人都是生活的有心人,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平凡而多彩的生活吧!二、感受生活1.区分“感受”和“观察”观察着眼于外界的客观存在,以获得外界信息为主要目的;感受是由客观事物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
感受往往以观察为前提,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
我们要积极地观察生活,提取各种外界的信息,捕捉自己内心细腻、微妙的情绪和感情的波动,有意识得培养感受生活的好习惯。
2.感受生活要具备的条件(1)用心偶尔我也听人埋怨:天天在学校和家庭之间“单摆”,生活很平淡呀,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其实,人生天地间,哪里没有感人的生活?关键看我们平时是不是用心去观察和感受。
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生活中有哪些人,哪些事,哪个动作,哪句话,哪样东西,哪种风景曾经触动过你最柔软的心房呢?(几分钟后……)师:哪位同学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发现和感受?(预料之中的沉默)师:我先给大家讲讲我的感受吧。
前段时间,因为生活中的不愉快,我的心里很压抑,甚至感到了悲观、失望,于是在博客中用文字发泄了一下,过了两天我看到了以前学生的留言:“老师你以前告诉我们,哪怕全世界都放弃你,你也不能放弃你自己,老师你要加油,我们都会支持你!”看到这段话,我心中的不快、失落一扫而光,我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拨开云雾重见阳光”,也体会到了身为一名教师的幸福。
(说完这段话,我看到有学生在笔记本上疾书,我知道他们在写什么,不由微微一笑)师:我们总是抱怨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戴着面具,人人都很虚伪,我们常常呼唤着一个真实的世界,既然这样,为什么不从我们自己做起呢?让我们撕毁面具,做一个真实的自己吧,说出你对生活的真实感受。
(学生们开始跃跃欲试)cw:我前段时间脚受伤了,行动不方便,刚好又碰上班上调整座位,这时候是我的朋友一声不响帮我把桌椅搬到了新的位置上,我想他是值得我相交一辈子的朋友,我很感激他。
师:我听出cw的声音有些哽咽了,可见他的感谢是发自内心的,常怀一颗感恩的心,你一定会拥有更多的朋友和一个温暖的世界的。
xd:我觉得现在的生活很困难,社会、家庭、学校,个人都有重重的压力,我觉得很难。
(她是一个有身体缺陷的学生,这时有些说不下去了,我示意她坐下)师:我们的生活的确充满了困难,让我们感到迷惘和手足无措,可是不管多大的困难,在时间面前都不算困难,只要我们还在生活,我们就有战胜困难的一天!(有学生鼓掌,学生受到极大鼓舞,开始畅谈自己的内心感受。
)小结: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都能在人们的心中引起某些独特的感受,成为写作的契机和切入点。
所以,观察和感受生活要用心。
34562020-04-28《新课程标准》提倡:“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本堂课学习重点:1. 培养感受与思考生活的意识。
2. 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对生活的认识。
一、导入同学们写作文总爱用“三点一线”概括自己现在的生活,认为生活很单调,很平淡,没有什么可感受可写的素材。
(生小声附和)其实看似简单普通的生活下却有许多被我们忽视的精彩,要想发现这些精彩,就要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写作的人都是生活的有心人,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平凡而多彩的生活吧!二、感受生活1.区分“感受”和“观察”观察着眼于外界的客观存在,以获得外界信息为主要目的;感受是由客观事物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
感受往往以观察为前提,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
我们要积极地观察生活,提取各种外界的信息,捕捉自己内心细腻、微妙的情绪和感情的波动,有意识得培养感受生活的好习惯。
2.感受生活要具备的条件(1)用心偶尔我也听人埋怨:天天在学校和家庭之间“单摆”,生活很平淡呀,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其实,人生天地间,哪里没有感人的生活?关键看我们平时是不是用心去观察和感受。
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生活中有哪些人,哪些事,哪个动作,哪句话,哪样东西,哪种风景曾经触动过你最柔软的心房呢?(几分钟后……)师:哪位同学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发现和感受?(预料之中的沉默)师:我先给大家讲讲我的感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