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自然地理学原理复习题2010

合集下载

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试卷(A)标准答案

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试卷(A)标准答案

2010─2011 学年第 1 学期《现代自然地理学》课程考试试卷(A卷)标准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30分)1.地域分异规律所谓地域分异规律,也称空间地理规律,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保持特征的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2. 沉积岩暴露在地壳表部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遭受到各种外力作用的剥蚀破坏,然后把破坏产物在原地或经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等四个过程而形成的岩石。

3.季风季风是指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变化而发生有规律改变的现象。

季风形成因素最主要是由于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造成的,其次是由于行星风系的季节而形成的。

4.风化作用风化作用是指地球表层的岩石,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及生物的作用下,其物理性质、化学形成不断发生着变化,并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5.地球表层系统地球表层系统是指自上地幔顶部到大气层顶有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等四大圈层组成的环境整体系统,各圈层间通过物质传输、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6.流域每一条河流或每一个水系都有从一定陆地面积上获得补给水,这一集水区就是河流或水系的流域。

7.食物网由生物组成的生物之间食与被食的关系网。

8.气旋、反气旋围绕着低压或者高压中心所形成的旋转着的气流系统叫做气旋或反气旋。

9.土壤腐殖质层位于土壤剖面的枯枝落叶层之下,由枯枝落叶腐烂转化而成的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层次。

10.冰川作用、冻融作用(4分)在冰缘或者冻土地区,由于温度波动于零度上下,地表物质中的水不断发生液态与固态的转换,由此引发其体积的膨胀与收缩,从而引起地表物质的变形与变位的过程。

11.黄土12.海岸均衡剖面13.风沙地貌14.对流层大气层底部,大气的垂直运动比较显著的层次。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45分)1.简述影响气候的因素及其分异规律影响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有纬度、海陆分布、地形、海拔高度及洋流。

现代自然地理学考试答案道题

现代自然地理学考试答案道题

现代自然地理学动态复习题1、试述地表环境分异的规律及其成因.答: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存在着一定的分异规律。

所谓地域分异规律,是指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规律,即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在空间上的某个方向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方向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和有规律的变化。

(1)纬度地带性:由于太阳辐射随纬度不同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导致地球表面热量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变少,因而产生地球表面的热量分带: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表13-2)。

由于这些热量带平行于纬线呈东西向分布,并且随着纬度的高低呈南北向的交替变化,故称之为纬度地带性。

(2)干湿度分带性:全球陆地降水量的89%来自海洋湿润气团,而海陆间的水交换强度越深入内陆越弱,因此导致了大部分大陆上的干湿度由海岸线附近向大陆内部发生规律性的变化:沿海地带比较湿润,向内陆逐渐变干燥。

简言之,由于海陆分布导致的干湿度由海向陆的带状分布规律,就称为干湿度分带性。

(3)垂直带性: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大,气温逐渐降低,降水也呈现出一定的变化,因而导致了气候、植被、土壤和自然景观呈现出垂直方向上的带状分布与变化,这就是垂直带性。

简言之,垂直带性就是自然景观随海拔高度而呈现出的带状分布与变化规律。

(4)构造—地貌成因的地域性分异:由于构造及构造运动,形成了不同的地貌单元与景观,例如,高原、盆地、山地、丘陵、平原等。

由于发生学上的一致性,各个构造—地貌单元内部自然环境具有相对一致性,而各个构造-地貌单元之间却有比较大的差异。

如青藏高原内部的寒旱特征,与周围地区均不相同,构成了自身的特殊性。

因此在自然区划中,单独划分为一个大区。

由于构造—地貌分异造成的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叫做构造—地貌成因的地域性分异。

(5)具有地方气候背景的地域分异:地方性气候也会引起地表环境的空间分异。

例如,湖泊及其周围气温变差比较小,湿度比较大;而向外围气温变差逐步增大,湿度降低。

《现代自然地理》

《现代自然地理》

《现代自然地理》考试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土壤分类根据土壤自身的发生发展规律,系统地认识土壤,通过比较土壤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对客观存在的形形色色土壤进行区分和归类,系统地编排它们的分类位置,同时对所划分的土壤类型给予适当的名称。

2、土地资源分类是遵循一定的原则和依据,对千差万别的土地资源进行归并划类,把基本性状相似的归并在一个类里,而把有显著差异的相互分开,并对所划分的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别给予不同的名称。

土地资源的分类是土地资源调查和评价的基础,是因地制宜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土地资源的前提,也是土地科学信息交流的必备工具。

3、土地是地球表面某一地段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动植物等全部自然要素在内的自然综合体,也包括过去和现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在内。

每个自然要素在整个地理环境之中以及工农业生产之中各有其重要作用,但是,只有全部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才是最重要的。

4、土地资源是指在目前和可预见未来的技术经济水平下,能直接为人类用于生产和生活所利用的土地。

土地资源类型的概念可表述为:性质(质量)相对均一或利用现状、利用潜力、适宜性相对一致,并占有一定空间位置的单元土地资源。

对土地资源类型的划分,既要考虑和反映同特定利用目的相关的土地自然特性,又必须考虑和反映同特定利用目的关系密切的社会经济属性。

5、土地类型的概念土地类型实质上是地球表面上有规律分布的、大小不同地域组合的、相对均一的单元土地。

6、土地类型划分的概念土地类型的划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土地类型的分级;二是同级土地类型的划分。

7、土地利用的概念土地利用是指对土地的使用状况。

是人类根据土地的自然特点,按照一定的经济、社会目的,采取一系列生物、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长期或周期性的经营管理和治理改造活动。

土地覆被的概念土地覆盖则是指地表的覆盖状态。

不仅包括地表的植被,也包括地表的各种人工覆盖物和人工改造物,是地球表层的植被覆盖物和人工覆盖物的总和。

现代自然地理期末考试

现代自然地理期末考试

•《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 分)1现在地理学新体系的出发点是()。

•A、环境•B、协调人地关系•C、圈层之间作用•D、资源的调查我的答案:B2海水是碱性还是酸性的?•A、碱性•B、酸性•C、中性•D、不一定我的答案:A3以下哪种岩石的层理比较明显?•A、方解石•B、玄武岩•C、沉积岩•D、浮石我的答案:C4以下关于土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项?•A、土地是一个自然综合体•B、土地是一个历史自然体•C、土地具有一定的人文属性•D、土地就是土壤我的答案:D5水圈和大气圈之间有()作用。

•A、蒸发和降水•B、蒸发和蒸腾•C、降水和径流•D、蒸发和径流我的答案:A6综合自然区划分的方法包括:•A、部门区划叠置法•B、主导标识法•C、自上而下逐级划分法•D、以上均是我的答案:D7现在地理学新体系的研究任务是()。

•A、环境•B、协调人地关系•C、圈层之间作用•D、资源的调查我的答案:D8中间层位于平流层以上多少公里?•A、八十公里•B、七十公里•C、六十公里•D、五十公里我的答案:A9地表环境有三大界来组成,下列不属于这三大界的是:•A、无机界•B、自然界•C、人文界•D、以上都不属于我的答案:B10人体在几百米以上就会有高原反应?•A、两千米•B、一千五百米•C、一千米•D、五百米我的答案:A11剥蚀系统模式是()提出来的。

•A、斯泰乐•B、华生•C、戴维斯•D、以上都不对我的答案:A12物理风化中影响最大的是()•A、密度变化•B、湿度变化•C、温度变化•D、密度变化我的答案:C13沙滩中最常见的矿物是:•A、辉石•B、云母•C、石英和长石•D、橄榄石我的答案:C14地面吸收太能能辐射是多少:•A、100.0•B、97.0•C、48.0•D、22.0我的答案:C15人是由哪一类动物演化而来?•A、脊索动物门•B、脊椎动物亚门•C、人科•D、灵长目我的答案:D16下列哪项是风蚀岩石成蘑菇状的因素的是:•A、岩性•B、人为的原因•C、节理•D、以上都不是我的答案:A17以下关于岩石的形成与水的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项?•A、沉积岩形成的四个阶段都离不开水的作用•B、火成岩中不含水•C、变质岩的交代变质过程中,气水热浪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D、岩石的风化剥蚀离不开水的参与我的答案:B18阳山上的灰岩上生长着()•A、灌丛•B、阔叶林•C、红叶林•D、松林我的答案:A19冰缘地貌是什么作用形成的:•A、融源作用•B、融冻作用•C、融冻逆流•D、冰缘作用我的答案:D20植被的蒸腾会使得()•A、淋惯截流•B、空气湿度增大•C、降雨减少•D、以上都不对我的答案:B21下列不属于四大盆地的是哪一项? •A、准噶尔盆地•B、柴达木盆地•C、吐鲁番盆地•D、四川盆地我的答案:C22地球内部组成不包括哪个部分?•A、地核•B、地幔•C、地表•D、地壳我的答案:C23河流的类型不包括()•A、弯曲型河流•B、游荡型河流•C、分叉河流•D、以上都不对我的答案:D24中国径流的变差系数最小的是哪个地区?•A、东南沿海•B、东北地区•C、西南地区•D、西北地区我的答案:A25大陆性气候的气温特点是•A、日较差小•B、年较差小•C、冬冷夏热•D、冬暖夏冷我的答案:C26印尼大海啸造成了多少人死亡?•A、5万•B、10万•C、20万•D、30万我的答案:D27土地的分级中不包括()•A、相•B、限区•C、地方•D、陆地我的答案:D28地球内部与地表的物质交换主要来自于什么运动?•A、海啸•B、火山•C、温泉•D、板块运动我的答案:D29河流入海口不会发生下列哪种现象?•A、泾渭分明•B、双向水流•C、快速沉积•D、三重作用我的答案:A30人类活动对大气圈有哪几方面的影响:•A、改变了大气圈的结构•B、改变了大气的组成•C、改变了局部的和全球的气候•D、以上都是我的答案:D31中国洪涝灾害最多的地区是哪里?•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C、东南沿海•D、西南地区我的答案:C32山地垂直带谱是哪种谱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异: •A、垂直带谱•B、山地带谱•C、水平带谱•D、平原带谱我的答案:C33海平面在200米以下时,所覆盖地球的面积为总面积的•A、0.7•B、0.6•C、0.5•D、0.3我的答案:B34温度升高最高的地区在哪儿?•A、亚洲•B、赤道地区•C、低纬度地区•D、高纬度地区我的答案:D35地表的过程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自然过程•B、物理过程•C、化学过程•D、人文过程我的答案:A36下列哪项属于构造地貌的划分:•A、大地构造地貌•B、区域构造地貌•C、局地构造地貌•D、以上都是我的答案:D37原始的大气变成氧化大气过程是()发生作用造成的。

自然地理学复习题(高起本)

自然地理学复习题(高起本)

《自然地理学》复习题(高起本)一、填空题1、到达地表的太阳短波辐射分为两部分:一是,二是经大气散射后到达地面的。

2、影响气温分布和变化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和。

3、气旋是指占有三维空间的中心气压值比四周的水平空气涡旋,在北半球空气按时针方向辐合。

4、地下水按照埋藏条件可以分为上层滞水、和三类。

5、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地球表层是由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生物圈和土壤层组成。

6、水循环的基本动力是与,以及在水循环过程中的能量转移,实施途径是水的三种物态的更替与流动。

7、太阳系中所有行星绕太阳的运动轨道都接近圆形,公转方向为,大部分行星的自转方向为。

8、在气压相同条件下,温度愈高,单位气压高度差愈,气压垂直梯度愈。

9、2011年1月1日北京时间早上五点(东八区),此时捷克首都布拉格(东一区)的区时是年月日点。

10、在全球水量平衡中,海洋蒸发量大于海洋降水量,陆地蒸发量陆地降水量,海洋和陆地水最后通过达到平衡。

11、只改变大气水平运动方向而不改变风速的力有和。

12、地理环境整体性观念经历了三个阶段,即阶段、地理系统阶段和阶段。

13、按照温度和运动情况,大气可分为五层,其中层空气因受太阳紫外辐射和宇宙线作用而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层是飞机飞行的理想层次。

14、在相同气温下,气压愈高,单位气压高度差愈,气压垂直梯度愈。

15、辐射差额的纬度分布差异是产生和的根本原因。

16、当朔、望日时,月、日、地三个天体的中心大致位于同一直线上,地球上出现潮;当月相处于上、下弦时,地球上则出现潮。

17、反气旋是指占有三维空间的中心气压值比四周的水平空气涡旋,在北半球空气按时针方向辐散。

18、演替是指在某个地段上一个植物群落被另一个植物群落代替的过程。

按发展方向划分为:、。

19、河川径流的形成过程分为三个特征阶段,分别为、漫流阶段和。

20、自然区划是指以为理论依据划分自然区,并力求反映客观实际的方法。

各级自然区之间存在着,自然区内部则具有相对一致性。

自然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A. 24小时B. 12小时C. 48小时D. 72小时答案:A2. 地壳最厚的地区是:A. 大洋中脊B. 大陆架C. 大陆地壳D. 海沟答案:C3. 地球上最大的陆地是:A. 亚洲B. 非洲C. 南美洲D. 北美洲答案:A4. 地球的大气层中,最外层是:A. 对流层B. 平流层C. 热层D. 外层空间答案:C5. 以下哪种气候类型主要受海洋影响?A. 热带雨林气候B. 沙漠气候C. 地中海气候D. 极地气候答案:A6. 以下哪种地貌是由河流作用形成的?A. 沙丘B. 峡谷C. 火山D. 冰川答案:B7. 以下哪种岩石是由岩浆冷却形成的?A. 石灰岩B. 花岗岩C. 页岩D. 砂岩答案:B8. 以下哪种现象是由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A. 地震B. 火山爆发C. 潮汐D. 风化答案:A9. 地球上最大的洋流是:A. 墨西哥湾流B. 黑潮C. 暖流D. 寒流答案:B10. 以下哪种天气现象是由高压系统控制的?A. 雷暴B. 晴朗天气C. 暴雨D. 雾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气候?A. 纬度B. 海洋C. 地形D. 人类活动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是地壳运动的结果?A. 地震B. 火山爆发C. 风化D. 沉积答案:AB3. 以下哪些是河流地貌?A. 河口B. 河谷C. 河漫滩D. 湖答案:ABC4. 以下哪些是大气层的组成部分?A. 对流层B. 平流层C. 臭氧层D. 热层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是地球的自然特征?A. 地形B. 气候C. 植被D. 人类社会答案:ABC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自转轴称为______。

答案:地轴2.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______年。

答案:13. 地球上最大的陆地是______大陆。

答案:亚欧4. 地球上最深的海沟是______海沟。

自然地理学试题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题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的科学,以下哪项不属于自然地理学的分支?A. 气候学B. 地形学C. 水文学D. 经济学答案:D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分别影响着我们的哪些方面?A. 自转影响昼夜更替,公转影响季节变化B. 自转影响季节变化,公转影响昼夜更替C. 自转和公转共同影响地球的气候类型D. 自转和公转共同决定地球的地形特征答案:A3. 以下哪种岩石是火成岩的一种?A. 砂岩B. 页岩C. 大理石D. 花岗岩答案:D4. 河流的侵蚀作用主要表现为哪种形式?A. 风化作用B. 溶解作用C. 机械侵蚀D. 化学侵蚀答案:C5.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 亚马逊雨林B. 太平洋C. 大陆架D. 生物圈答案:D二、填空题1. 地球的大气层主要由五层组成,从地面向上依次是________、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答案:对流层2. 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下水和冰川中。

答案:海洋3. 在板块构造理论中,板块之间的碰撞边界通常形成________,而分离边界则可能导致________的形成。

答案:山脉、大洋中脊4. 气候类型中,热带雨林气候的柯本气候分类代码是________。

答案:Af5. 地球上的生物圈大约覆盖了地球表面的________百分比。

答案:20三、简答题1. 请简述地球的内部结构及其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答:地球内部大致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最外层,主要由岩石构成,其厚度不均,大陆地壳较厚,海洋地壳较薄。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主要由固态岩石组成,但在高温高压下部分岩石呈现塑性流动状态。

地核是地球的中心,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主要由液态金属组成,内核则主要由固态金属构成。

地球内部结构对地表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壳的板块运动、地震活动、火山爆发等地质现象,这些现象对地形地貌、土壤形成、气候条件等有着重要影响。

《现代自然地理学》考试试卷三[1]

《现代自然地理学》考试试卷三[1]

《现代自然地理学》考试试卷三 一、概念解释(每题2分,共30分)1、赤道2、不整合3、泥石流4、海陆风5、林线6、地转偏向力7、信风带8、土壤淀积层9、喀斯特作用10、大气辐散11、对流层12、常绿阔叶林13、热量带14、 回归线15、赤道辐合带二、 简答题(只答要点)(每题4分,共计32分)1、 举例说明生态系统是怎样维持其稳定性的。

2、 为什么位于高营养级上的生物取食空间范围要比低一级上的生物取食范围大?3、 简述地外系统(宇宙环境)对地表环境的影响4、 在水的相态转换过程中,能量是怎么传输的(说岀传输的方向即可)?5、 简述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6、 土壤发育与地形、地貌之间有什么联系?7、 从圈层相互作用的角度解释厄尔尼诺产生的原因& 简要说明植被在水分循环中的作用三、 分析题(每题7分,共计21分)1、 假如地球停止自转,地表环境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2、 假如大气组分90%为二氧化碳、甲烷和水汽,那么地表环境将会是个什么样子?3、 假如没有青藏高原,中国的环境格局将会是个什么样子?四、 计算题(每题8.5分,共计17分)1、一内陆封闭湖泊,面积为 100平方千米,流域面积10000平方千米。

流域平均年降水量为 120毫米(以 毛毛雨形式降落),平均年蒸发量为 2100毫米,土壤下渗水量相当于 20毫米的降水,假定流域降水全部 流入湖泊(没有外流),不考虑人类用水,那么湖泊水位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变化幅度大约有多大?假 如以暴雨形式降落,湖泊水位又会怎么变化?大致变化幅度为多少?(假设忽略湖泊的水平扩张)2、根据图1和图2写出大气和地面的能量平衡方程到I 迭大%顶的左 阳册僦100地面发射4云反射21 !另于殺尘地直眠畋图1卷3套答案要点、 名词解释1、 赤道:穿越地心并垂直于地轴的平面与地球表面的交线。

2、 不整合:由于构造运动导致的地层间断和地层时代的不连续,这种不连续的地层接触关系叫做不整合。

自然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少小时?A. 24小时B. 12小时C. 48小时D. 36小时答案:A2. 以下哪个不是自然地理学研究的范畴?A. 地貌学B. 气候学C. 土壤学D. 经济学答案:D3. 地壳最厚的部分通常位于:A. 海洋B. 大陆C. 山脉D. 平原答案:B4. 以下哪个现象与洋流无关?A. 厄尔尼诺现象B. 拉尼娜现象C. 季风D. 潮汐答案:D5. 地球的大气层中,最外层是:A. 对流层B. 平流层C. 电离层D. 散逸层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地球的赤道半径大约是________公里。

答案:63782. 地球上最大的沙漠是________。

答案:撒哈拉沙漠3. 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交角约为________度。

答案:23.54. 地球上最深的海沟是________。

答案:马里亚纳海沟5. 地球上最大的淡水湖群是________。

答案:五大湖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的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圈以上)是由数个巨大的岩石板块组成,这些板块在地球内部热流的作用下相互移动、碰撞、分离,形成了地震、火山、山脉等地质现象。

2. 描述全球气候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答案:全球气候系统主要由大气、海洋、陆地表面和冰盖等组成,它们通过能量的交换和物质的循环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地球的气候状态。

3. 解释什么是生物地理学,并简述其研究内容。

答案:生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在地球表面的分布规律及其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科学。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生物多样性的地理分布、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等。

4. 什么是水循环?请简述其主要过程。

答案: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子在大气、地表和地下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主要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渗透和植物蒸腾等。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现代自然地理学》单选题(含答案)

《现代自然地理学》单选题(含答案)

《现代自然地理学》单选题1.20世纪地理学的发展不包括(C )。

A、从经验的地理学走向实验和实证的地理学B、从定性描述的地理学逐步走向定量分析的地理学C、从区域性的地理学走向普遍性的地理学D、从站在地表看地表的地理学走向从地表以外来看地表的地理学2.板块运动过程中,新俯冲边界出现于第(C )个阶段。

A、二B、三C、四D、五3.北半球的岩石圈总体上是向(C )漂移的。

A、东B、南C、西D、北4.沉积岩的层面构造一般没有(D )。

A、水平层理B、波状层理C、压扁层理D、膨胀层理5.从地理学角度来说,可持续发展需要关注的内容不包括(D )。

A、资源的合理利用B、自然灾害的防治C、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D、自然景观的设计6.大陆型的地壳平均厚度为(C )公里。

A、7.3B、23.7C、43.6D、207.地表过程包括(D )。

A、机械过程B、物化过程C、生化过程D、人文过程8.地表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没有体现于(C )方面。

A、人类的诞生B、人种的形成C、人群的文化D、人口的分布9.地理学的发展未来不太会成为(B )。

A、系统的地理学B、人文的地理学C、统一的地理学D、哲学的地理学10.地理学的特征不包括(C )。

A、综合性B、区域性C、阶段性D、环境性11.地理学的研究趋势不包括(D )。

A、研究对象复杂化B、研究维度立体化C、研究尺度多样化D、研究对象扩大化12.地理学发展的背景与趋势不包括(D )。

A、宏观、微观分析的深化到宏观、微观的有机结合B、分析、综合的分离到分析、综合的统一C、人文、自然、技术的相对分离到文、理、工的紧密结合D、独立、整体的割裂到独立、政体的融合13.地内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不包括(C )。

A、能量的来源B、物质的交换C、气候变化D、环境效应14.地球表层环境的结构特征不包括(D )。

A、垂直分层B、水平分异C、立体交叉D、多级并行15.地球气流的循环是(C )。

A、单圈环流B、二圈环流C、三圈环流D、四圈环流16.对地理学家提出的新要求中的“三种技术”是(A )。

《现代自然地理》期末考试【复习题+答案】

《现代自然地理》期末考试【复习题+答案】

现代自然地理学动态复习提纲1、自然地理学的特征及其性质答:定义:自然地理学就是用系统的,综合的,区域联系的观点与方法,去审视与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区域分异特征,形成与变化规律以及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从而对地表自然环境进行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化,调控的学科。

性质:地理学具有综合性,区域性,系统性和环境性。

综合性是指自然地理学多学科交叉,多要素融合的性质。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它涉及到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许多方面,许多要素。

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表环境。

因此多要素融合便成了自然地理学的特征。

然而,多要素融合并不是多要素的拼凑。

拼凑只是简单的综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然地理学综合。

多学科交叉,不是多学科知识的拼凑,而是建立在多学科基础上的具有自身特色与体系的综合。

区域性是地理学的本质特性,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根本的性质。

地理学就是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以及人地相互作用的区域特征,区域联系与区域分异规律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的学科。

环境性:人类的生存环境是地理学的研究的主要对象与内容。

自然资源的发生、发展及其区域分异规律也是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内容,但是一定角度上来说,他们又是人类环境的组成部分。

因此环境性变成了地理学的另一个性质。

系统性:系统科学是研究物与物之间联系的科学。

地球表层环境就是一个系统,可以称之为地球表层系统。

因此,如不用系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去研究,就难以弄清楚这些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与内在联系。

2、自然地理学与大气科学、水文学、地质科学、生物学之间的关系答: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系统的核心学科。

地球表层自然系统是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相互作用而构成的。

研究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的核心学科分别是大气科学,水文学,地质学和生物学。

自然地理学包含了这些学科的某些内容。

自然地理学研究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这些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所构成的地表环境,从人类环境科学的角度来看,自然地理学是将这些内容有机地交叉、融合在一起,将人类生存环境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以及对各个区域的环境组合进行研究的。

自然地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A. 24小时B. 12小时C. 48小时D. 36小时答案:A2. 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

A. 赤道B. 北回归线C. 南回归线D. 极圈答案:A3. 以下哪一项不是大气层的组成部分?()A. 对流层B. 平流层C. 臭氧层D. 地壳答案:D4. 洋流的形成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A. 风向B. 地转偏向力C. 海底地形D. 所有以上因素5. 以下哪种地形是由板块运动形成的?()A. 火山B. 河流C. 湖泊D. 沙漠答案:A6.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 森林生态系统B. 草原生态系统C. 海洋生态系统D. 淡水生态系统答案:C7. 以下哪种气候类型主要受纬度影响?()A. 热带雨林气候B. 地中海气候C. 极地气候D. 季风气候答案:A8. 以下哪种现象不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A. 日出日落B. 昼夜交替C. 季节变化D. 时差答案:C9. 以下哪种岩石是由火山活动形成的?()B. 石灰岩C. 大理石D. 玄武岩答案:D10. 以下哪种土壤类型适合种植水稻?()A. 沙质土B. 黏土C. 红壤D. 黑土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因素可以影响气候?()A. 纬度B. 海陆位置C. 地形D. 人类活动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是地球上的主要水体?()A. 海洋B. 河流C. 大气水D. 冰川答案:ABCD3. 以下哪些是大气层的主要作用?()A. 保护地球免受紫外线伤害B. 调节地球温度C. 维持生物生存所需的气体D. 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答案:ABCD4. 以下哪些是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A. 地形地貌B. 气候C. 水文D. 生物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是影响土壤肥力的因素?()A. 土壤类型B. 有机质含量C. 矿物质含量D. 土壤水分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地球的自转轴是倾斜的,这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自然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上最长的山脉是()A. 安第斯山脉B. 喜马拉雅山脉C. 岩石山脉D. 阿尔卑斯山脉2. 下列哪项属于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A. 喀斯特地貌B. 河流地貌C. 冰川地貌D. 火山地貌3. 下列哪个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A. 温带季风气候B. 亚热带季风气候C. 热带季风气候D. 高原山地气候4. 下列哪个地形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A. 黄土高原B. 江南丘陵C. 四川盆地D. 云贵高原5. 下列哪项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A. 昼夜交替B. 时区差异C. 地理极D. 黄赤交角答案:1.A 2.B 3.B 4.B 5.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地球上最深的海洋是______,位于______洲。

7. 下列地理现象中,属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______,属于地球公转产生的是______。

8. 我国最大的沙漠是______,位于______地区。

9. 下列气候类型中,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的是______。

10. 下列地形区中,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是______。

答案:6. 马里亚纳海沟;亚洲 7. 昼夜交替;黄赤交角 8.塔克拉玛干沙漠;新疆 9. 亚热带季风气候 10. 江南丘陵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理现象的影响。

答案:地球自转对地理现象的影响:(1)产生昼夜交替现象;(2)产生时区差异;(3)影响地球上的气候分布。

地球公转对地理现象的影响:(1)产生黄赤交角;(2)影响地球上的气候分布;(3)影响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

12. 简述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

答案:(1)北方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2)南方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地形复杂,多山丘陵。

(3)西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干旱少雨,地形高原、盆地相间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简要论述当前地理学发展的重点研究领域。

(20分)二、地域分异规律包括哪些内容?简要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0分)三、试从可持续发展的区域维度的视角,谈谈国家可持续发展与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0分)四、你认为地理新方法(定量、实验、遥感遥测、信息系统方法等)与地理传统方法(定性、经验、目测、描述)有何关系?如何结合?(20分)五、举例分析地理环境发展的周期性。

(20分)六、你认为当前地理学发展的趋势是什么?(20分)地理学和相邻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更加广泛密切。

1现代科学发展的基本特点之一,是从单一运动形态的研究走向多运动形态及其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综合研究,从各独立学科的个别研究转向相互联系的研究。

跨学科、多层次、多兵种、大综合的研究势不可挡。

相邻学科之间的横向汇合、交叉和渗透成为明显的趋势。

2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协同论、耗散结构和突变论等横断科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与地理学综合性、整体性的认识论和方法不谋而合。

它们为地理综合体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武器,促进了地理学的现代化。

3从研究对象范围看,以地球表层为研究客体的基础学科主要为地理学和生态学;应用学科有环境科学和资源科学。

涉及到地球表层的大型项目计划和任务如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减灾十年、国土开发整治等。

这些必然促进相邻学科的汇合、理论和方法的移植,提高了地理学的水平,不断扩大和开拓研究领域,出现新的生长点,形成新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

地理学内部的综合研究加强——自然-人文的一统化趋势地理学下属各分支和专门学科发展得越好,综合的要求也越迫切,长期以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割裂对立的二元论阻碍了地理学整体综合研究的发展,70年代以来,综合倾向逐渐增强,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内部或它们之间的综合、统一方面都有明显的反映。

因此,统一地理学就是现代地理学。

地理学的微观研究进一步深化——实验研究不断加强1从发展趋势看,微观研究的深化主要表现为由静态的类型和结构研究转变为动态的过程和机制研究以及进一步的动态监测、优势调控及预测预报的研究。

从总体上说,这些都属于地理过程的研究,如地形发育、径流形成、元素迁移转化、土壤发生形成、植被演替、沙漠化、城镇化等等。

2在时域上地理过程可区分为历史的、现代的和未来的几种。

现代和历史过程的研究则是预测未来的根据。

3自然地理现代过程的综合研究包括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过程。

进一步研究地理系统中的界面过程则综合性更强、难度更大。

4随着人口增长和人类智能的发展,人文地理过程越来越重要。

紧密结合实践,不断拓宽应用研究领域——更加注重应用研究1、注重建设地理研究——应用地理学,建设地理学针对改造和管理周围环境的有关问题,发挥地理学综合性的特色,应用定量方法,直接参与经济规划与设计方案的拟订,主要研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环境保护、人口和经济的合理配置以及综合地理预报等。

2、加强自然资源评价研究:原苏联的自然资源评价在50~60年代分为经济评价、社会评价和生态评价3种。

现在更注重生态评价。

3、应用领域多元化:地理学应用研究的范围、为社会服务的领域更趋多元化。

传统上地理研究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农业,现在非农业应用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研究内容也更多样化。

从基础研究到实践应用通常需要有应用理论作桥梁,因而近年来,地理学还比较重视发展应用理论。

技术手段现代化和理论思维模式的转变1、对地理学发展影响较大的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包括:①信息获取的遥感、遥测技术;②物质、能量、信息的测试和分析技术;③模拟与实验技术;④信息计算与处理的技术。

2、遥感、遥测技术,特别是卫星遥测大大地提高了地理研究的效率和质量。

3、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方法的逐步完善,数量化方法将得到普遍的应用并逐步走向精密化。

4、地理学传统的思维模式向现代地理学的综合模式发展:①有更强的整体观念,更多地从系统整体出发,使分析与综合辩证统一;②综合的内容更加深广,包括空间与时间、质量与数量、静态与动态、内部与外部、自然和人文等方面,深入研究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动态演变过程;③综合的方法更具有逻辑性和精确性,多通过结构分析、功能评价、过程监测与动态预测等途径来解决,并且可能用形式化语言、图解模式、数学模式等来表达综合的结果。

七、以地域分异理论为基础,简要分析我国东西部之间差异的影响因素。

(20分)地域分异理论:是关于地球表面组成成分或综合体空间分化和差异的理论。

地理环境的分异因素有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几种表现。

其中经济分异主要指沿海经济与内陆经济的差异;文化分异包括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差异,地方方言差异,地方民居等;社会分异指河流文明(古老、保守)与山区文明(边远、新兴),东西方差异。

而自然方面的规律是指地理环境中各自然组成成分及自然综合体在地表沿一定方向的分化现象及表现形成。

这是经济、社会文化地域分异的背景,对经济、文化、社会等分异有制约作用。

下面主要从自然,社会、文化几方面来分析我国东西部之间差异的影响因素:一、自然条件方面,主要有下列四方面:(1)气候——东部湿润多雨;西部干旱少雨、环境恶劣。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反映纬度地带性与经度地带性的综合影响。

季风是我国东部地区最主要的气候现象。

在季风影响下,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西北内陆干旱少雨。

(2)地貌——东部多平原,经济发展腹地大;西部多山地高原。

我国地貌西高东低,形成三大阶梯。

源于西部高原的河流,在东部形成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加剧了东西环境差异。

(3)海岸线——东部濒临沿海,海运方便;西部交通不便,产品运输成本增加。

东部面向大海,有海运之利,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重要条件。

(4)矿产资源——东部矿产开发条件好,临近消费地;西部资源丰富但远离消费地,运输成本高,产品附加值小。

我国煤、石油,铁等重要矿产资源北部比较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北方由纬度地带性引起的劣势,加重了经度地带性的影响。

二、社会条件方面,有下列四点差异:(1)自唐以来,我国文化中心、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逐渐东移,东部经济发展优于西部。

文化中心和经济中心迁到太湖流域,政治中心在北京居多。

南北大运河把文化中心、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联系起来。

东部地区有较深厚的文化基础,有较活跃的商品经济传统。

(2)近代沿海通商,给东部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打下雄厚基础。

五口通商(1843年,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以来,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首先传到沿海一带,资本主义工商业首先在沿海地区兴起。

内地文化技术相对落后,商品经济发展迟缓。

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开放的前哨在沿海。

五个经济特区,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五个沿海开放区都在东部。

(3)东南沿海华侨、海外华人、港澳台亲属较多,在改革开放中使东部占有先机。

他们为故乡带来丰富的信息、宝贵的资金和技术,传入先进的管理经营经验,促进故乡社会和经济繁荣。

(4)西部少数民族较多,地域阻隔封闭,经济、文化基础差,社会经济相对落后。

1949年以前,有些少数民族处于封建农奴社会、奴隶社会,甚至处在原始社会。

1949年以来,少数民族的社会形态发生了变化,但历史背景对经济的影响依旧存在。

除了朝鲜族和满族,大多数分布在内地的少数民族文化素质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八、你认为人类应该与自然环境如何和睦相处?(20分)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首先要遵循一下原则:人类活动(包括生产活动、消费活动和人类本身的发展)必须与自然环境的容量相适应(容纳人口的数量、资源的数量(资源生产力),以及容纳污染物的能力)相适应。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大,生产力明显地提高,经济发展迅猛。

随即而来的是,对自然的破坏和对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消耗,使得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

人类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俨然成为当今全球人类的重要课题。

现存在的自然环境问题,可以将其分为十类:一、土地遭到破坏;二、气候的恶性变化和能源的浪费;三、生物的多样性减少;四、森林面积的减少;五、淡水资源受到威胁;六、化学污染;七、混乱的城市化;八、海洋的过度开发和沿海地带的污染;九、空气污染;十、极地臭氧层空洞。

以上十类问题,是人类与自然严重的矛盾表现。

人类要想与自然和谐相处,就必须从这十方面开始入手。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下列解决方法:一.植树造林,故土养土,伐木需植树。

植树造林,可以故土养土,慢慢解决过度地砍伐树木造成的森林快速减少、严重的水土流失等问题,建立伐木需植树的机制,规划好木材砍伐区,砍一棵树,则要种植一棵新的树苗,这样,可以缓解自然的压力,并能够在几年、十几年时间,恢复原来树林的面貌。

二.禁止虐杀珍惜动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有些动物濒临灭绝,不单单是因为物种进化,更大的原因,是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使得它们原本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加速了它们的灭亡;又或者是因为人类对其的过度虐杀,使得它们的数量快速减少!生物的多样性,是非常重要的,要禁止虐杀珍惜动物,严禁高价买卖珍惜动物。

三.废水废气的排放需经处理方能排出。

自工业革命以来,废水废气时刻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充斥着自然界,污染着自然界,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安全、健康。

要严格规范废水废气的排放,必须经过严格合规的处理,才能排放到自然界,才能避免进一步污染。

四.垃圾分类回收。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进行垃圾的分类回收,既能节约资源,又能保护环境,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很好的一个途径!五.使用清洁能源、开发新能源。

人类每时每刻都消耗着能源,对能源的需求很大,所以,使用清洁能源、开发新能源,是势在必行的!六.城市规划要得当。

城市发展过快,城市建设用地的大量开发,使得原本就不多的森林、植被大量减少,动物们的居所被大量占据,不少动物就是因为生存环境的减少而面临灭绝的危机!所以,城市规划要得当,人类的居所和动物、植物的生存环境,要和谐分布。

七.海洋开发需适当。

人类上天、下地,进行着人类的探索,而海洋,无疑是另一个探索的圣地。

神秘的海洋,丰富的海洋资源,都吸引着人类去探索、去开发,可是,在开发的同时,也要注意适度开发,污染了海洋或者是造成海洋的破坏,最终迟到苦果的,也是人类自己本身。

八.制定严谨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

对于环境保护、资源保护和开发,先以有很多法律条文,可是,对于更加细致的、我们应该关注的方面,仍然要加强立法,并依照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确实保障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九.大力宣传环保知识、渲染环保氛围。

公益广告的大力宣传,为环保工作做了很好的推销。

而且,人人环保、人人参与,全人类的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为我们经济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历史的宝贵经验,是人类肩负着的重大使命与职责。

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相互促进发展、相互扶持发展的良性循环,只有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持地球的青春活力,才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九、你认为现代人类活动对自然的依赖程度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为什么?(20分)A.对自然的依赖程度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