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学教案13

合集下载

运动解剖学教案

运动解剖学教案

运动解剖学教案运动解剖学教案1. 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 掌握肌肉解剖学的基本知识,了解肌肉的构造和功能;(3) 了解骨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掌握常见的骨骼疾病和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4) 了解关节的结构和运动机能,并掌握常见关节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5) 掌握神经肌肉系统的基本知识,了解神经肌肉系统的构造和功能,并掌握常见神经肌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2. 教学内容(1) 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 肌肉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包括肌肉的构造、功能、分类、运动过程等内容。

(3) 骨骼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常见疾病包括骨骼系统的组成、骨骼系统的主要功能、常见骨骼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等内容。

(4) 关节的结构、功能和常见疾病包括关节的组成、关节的运动机能、常见关节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等内容。

(5) 神经肌肉系统的基本知识包括神经肌肉系统的构造、功能、神经肌肉系统在运动中的作用等内容。

3. 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实操在讲解运动解剖学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例如观察和摸索自己的肌肉和骨骼,体验关节的运动过程等。

(2) 图片和板书辅助教学使用图片和板书,辅助说明肌肉、骨骼、关节和神经肌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提问思考,促进深入理解和掌握运动解剖学的知识。

4. 教学评价(1) 注重实践能力的评价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观察,考察学生对运动解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观察能力。

(2) 阶段性测验设置阶段性测验,检查学生对每个阶段的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整个运动解剖学课程的掌握情况,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

5. 教学资源(1) 图书和教材(2) 图片和模型(3)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6. 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介绍运动解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解释肌肉职能、结构和分类- 理解骨骼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第二周:肌肉解剖学的基本知识- 了解肌肉的构造和功能- 学习肌肉的分类和运动过程第三周:骨骼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常见疾病- 讲解骨骼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组成- 探讨常见骨骼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第四周:关节的结构、功能和常见疾病- 讲解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机能- 掌握常见关节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第五周:神经肌肉系统的基本知识- 了解神经肌肉系统的构造和功能- 掌握神经肌肉系统在运动中的作用第六周:复习和总结- 复习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温习肌肉解剖学、骨骼系统、关节和神经肌肉系统的知识以上为运动解剖学的教案,通过系统的教学安排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人体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为未来的运动训练和康复工作打下基础。

《运动解剖学教案》课件

《运动解剖学教案》课件

《运动解剖学教案》课件第一章:运动解剖学概述1.1 运动解剖学的定义解释运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在运动中的变化的学科。

1.2 运动解剖学的研究内容介绍运动解剖学的研究范围,包括骨骼、肌肉、关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

1.3 运动解剖学的研究方法讲解运动解剖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测量、比较等。

第二章:运动系统的组成2.1 骨骼系统介绍骨骼系统的组成,包括骨、骨连结、骨骼肌。

2.2 肌肉系统讲解肌肉系统的组成,包括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2.3 关节系统介绍关节系统的组成,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第三章:运动系统的功能3.1 骨骼系统的功能讲解骨骼系统的功能,包括支撑、保护、运动等。

3.2 肌肉系统的功能介绍肌肉系统的功能,包括运动、维持姿势、保护内脏等。

3.3 关节系统的功能讲解关节系统的功能,包括运动、稳定、减少摩擦等。

第四章:运动与神经系统4.1 运动神经系统的组成介绍运动神经系统的组成,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神经肌肉接头。

4.2 运动神经系统的功能讲解运动神经系统的功能,包括运动控制、协调、反射等。

4.3 运动与神经系统的关系讲解运动与神经系统的关系,包括运动产生的机制、神经肌肉协调等。

第五章:运动与心血管系统5.1 心血管系统的组成介绍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包括心脏、血管、血液。

5.2 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讲解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包括血液循环、血压调节、氧气供应等。

5.3 运动与心血管系统的关系讲解运动与心血管系统的关系,包括运动对心脏功能的影响、运动对血管的影响等。

第六章:运动与呼吸系统6.1 呼吸系统的组成介绍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鼻腔、喉部、气管、支气管、肺。

6.2 呼吸系统的功能讲解呼吸系统的功能,包括气体交换、呼吸频率调节、氧气供应等。

6.3 运动与呼吸系统的关系讲解运动与呼吸系统的关系,包括运动对呼吸频率和深度的影响、运动时的氧气需求等。

第七章:运动与消化系统7.1 消化系统的组成介绍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脏等。

《运动解剖学教案》课件

《运动解剖学教案》课件

《运动解剖学教案》课件第一章:运动解剖学概述1.1 运动解剖学的定义1.2 运动解剖学的研究对象1.3 运动解剖学的研究方法1.4 运动解剖学的重要性和应用第二章:人体的基本结构2.1 细胞和组织的概念2.2 人体主要组织类型2.3 人体的器官系统2.4 人体轴和方位术语第三章:运动系统3.1 骨骼系统3.1.1 骨骼的组成和功能3.1.2 骨骼的分类和特点3.1.3 骨骼的重要骨骼部位3.2 肌肉系统3.2.1 肌肉的组成和功能3.2.2 肌肉的分类和特点3.2.3 肌肉的重要肌肉部位第四章:心血管系统4.1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4.2 血管的结构和功能4.3 血液循环的途径和原理4.4 心脏和血管的重要部位第五章:呼吸系统5.1 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5.2 呼吸道的结构和功能5.3 肺的结构和功能5.4 呼吸的重要性和调节机制第六章:消化系统6.1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6.2 消化道的结构和功能6.3 消化腺的结构和功能6.4 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过程第七章:泌尿系统7.1 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7.2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7.3 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结构和功能7.4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第八章:内分泌系统8.1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8.2 主要内分泌腺的结构和功能8.3 激素的作用和调节机制8.4 内分泌系统与运动的关系第九章:神经系统9.1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9.2 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9.3 周围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9.4 神经冲动的传导和反射机制第十章:运动与身体机能10.1 运动与心肺功能的关系10.2 运动与肌肉功能的关系10.3 运动与能量代谢的关系10.4 运动与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运动解剖学概述补充和说明:运动解剖学作为体育科学和运动医学的基础学科,对于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在运动训练和康复中的应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人体的基本结构补充和说明:细胞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单位,而组织则是由细胞分化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结构。

人体解剖学13肌学混合式教学教案

人体解剖学13肌学混合式教学教案

人体解剖学13肌学混合式教学教案教案名称:人体解剖学13肌学混合式教学教学目标:1.理解人体解剖学中与肌肉相关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掌握人体解剖学中与肌肉相关的脏器和骨骼的位置和功能。

3.能够识别和描述人体解剖学中的肌肉结构和组织特征。

4.能够分析和解释人体运动过程中肌肉的作用和机制。

教学内容:1.介绍人体解剖学中与肌肉相关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肌肉纤维、肌束、肌腱等。

2.探讨肌肉与脏器、骨骼的位置和功能之间的关系,如肌肉的起始点和止动点的位置和作用。

3.分析和描述不同类型肌肉的结构和组织特征,如平滑肌、骨骼肌和心肌等。

4.研究人体运动过程中肌肉的作用和机制,如肌肉收缩、肌肉的力量和速度等。

教学方法:1.混合式教学:结合理论讲解、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2.影视技术:利用人体解剖学的相关影视资源,优化教学内容和形式,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记忆肌肉的结构和功能。

3.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人体解剖学实验操作,通过观察和分析真实的肌肉样本,加深对肌肉结构和组织特征的理解。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人体解剖学的基础知识,如组织学和器官学等,并提出与肌肉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第二步:理论讲解(30分钟)通过讲解人体解剖学中与肌肉相关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帮助学生建立起肌肉的概念框架,并介绍肌肉与脏器、骨骼的位置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第三步:实验演示(30分钟)展示实体肌肉样本或使用影视技术播放相关影视资源,让学生真实地观察和分析肌肉的结构和组织特征,并与理论知识进行对比和巩固。

第四步:小组讨论(20分钟)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人体运动过程中肌肉的作用和机制,并通过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五步:总结复习(10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复习,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提出与肌肉相关的应用问题,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运动解剖学教案

运动解剖学教案

运动解剖学教案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运动解剖学,使学生能够了解人体骨骼、肌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理解运动时不同肌肉协同运动的原理,以及对不同运动动作的骨骼肌肉参与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为运动训练提供科学的基础。

一、教学内容:1. 骨骼系统a. 人体骨骼的组成b. 不同骨骼之间的关节结构c. 骨骼系统的功能2. 肌肉系统a. 不同肌肉类型和结构b. 肌肉的作用原理c. 肌肉的协同作用和配合3. 运动动作的骨骼肌肉参与分析a. 主要运动动作的骨骼肌肉参与情况b. 不同运动动作对骨骼肌肉的影响和训练方法二、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运动解剖学的相关知识点,使学生了解人体骨骼、肌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展示法:通过图片、模型等展示不同骨骼、肌肉结构,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形态和位置。

3. 实践法:学生通过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分析一些常见运动动作的骨骼肌肉参与情况,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骨骼系统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说出图片中包含的骨骼部位名称。

2. 讲解骨骼系统:a. 介绍人体骨骼的组成和结构。

b. 讲解不同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3. 讲解肌肉系统:a. 介绍不同肌肉类型和结构。

b. 讲解肌肉的作用原理和协同作用。

4. 运动动作的骨骼肌肉参与分析:a. 选择一些常见的运动动作,如跑步、举重、游泳等,分析其中骨骼肌肉的参与情况。

b. 小组讨论,总结不同运动动作对骨骼肌肉的影响和训练方法。

5. 检查和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并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与梳理。

四、教学评价:1. 考查学生对人体骨骼、肌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程度。

2. 考查学生对运动动作的骨骼肌肉参与情况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展示等形式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1. 骨骼系统的图片、模型等展示材料。

2. 相关运动动作的视频、图片等材料。

3. 学生课堂活动参与表格。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运动解剖学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程代码:10040201201学分:4学分总学时:72学时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先修课程: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与教学要求运动解剖学是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知识。

了解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及其规律,并能运用运动解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解决体育运动中的实际问题。

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解剖学基础。

二、教学内容、形式和时数分配绪论第一章人体的基本构造(自学)第一节细胞与细胞间质一、细胞;二、细胞间质。

第二节组织一、上皮组织;二、结缔组织;三、肌组织(在骨骼肌总论中介绍;四、神经组织(在神经总论中介绍。

第二章运动系统第一节骨和骨连结一、骨的概述;二、骨连结概述;三、上肢骨及其连结;四、下肢骨和下肢骨连结;五、躯干骨及其连结;六、颅骨及其连结。

第二节骨骼肌一、骨骼肌总论;二、上肢肌;三、下肢肌;四、躯干肌;五、头颈肌。

第三节肌肉工作分析一、肌肉配部规律;二、肌肉的协作关系;三、肌肉的工作性质;四、影响肌肉力量发挥的解剖学因素;五、多关节肌“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

第四节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一、动作分析介绍;二、解剖学动作分析的内容与步骤;三、动作分析举例。

第三章内脏第一节总论一、内脏的一般结构;二、腹部的分区和主要脏器体表投影。

第二节消化系统一、消化管;二、消化腺。

第三节呼吸系统一、呼吸道;二、肺;三、憋气与屏息。

第四节泌尿系统一、肾;二、输尿管;三、膀胱;四、尿道。

第五节生殖系统。

第六节胸膜、纵隔和腹膜一、胸膜;二、纵隔;三、腹膜。

第七节体育运动对内脏器官的影响一、体育运动对消化系统的影响;二、体育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三、体育运动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第四章脉管系统第一节心血管系统一、概述;二、心脏;三、血管;四、体育运动对心血管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运动解剖学》课程实验课教案

《运动解剖学》课程实验课教案
1.肩关节与髋关节结构及与运动形式关系。 2. 分析影响关节运动幅度的因素
实验三、观察全身各骨
一、目的要求: 通过对上肢骨、下肢骨、躯干骨的观察,并结合各自的体 育专项,联系活体,尽可能地触摸自身的上肢骨、下肢骨、 躯干骨的体表重要的骨性标志,并掌握上肢骨、下肢骨、躯 干骨的位置、形态及结构特征。 二、实验材料: 1.标本:全身骨架及分离上肢骨、下肢骨、躯干骨。 2.挂图:上肢各骨、下肢各骨、躯干各骨的挂图。
二、实验材料:
1.标本: 肌肉形状、手腱鞘、大腿横切面、肌节;动作分析造型标本。 2.模型: 肌肉整尸一具、大、小肌肉人;动作分析图片或录象。
三、实验方法与实验步骤:
1.实验方法:
⑴首先,教师先介绍解剖学实验室的标本室的布局情况,要求同学 们自觉遵守实验室规则。同时,消除部分同学心理上的恐惧感。 ⑵在肌肉整尸旁,边示教边讲解,然后让学生自己观察,同时教师 进行个别辅导或答疑。 ⑶观察骨骼标本造型时,应与体育动作相结合来欣赏和理解。
二、实验材料:
1.标本:⑴脊髓整体和横切、马尾、儿童脊神经。 ⑵脑、颅骨、椎骨、整脑、矢状脑、脑干、水平面的大脑。 2.模型:血管神经骨架,脊髓横切面示脊髓节段、含脊髓的大椎骨,脑、脑 干、电动脑干。 3.挂图:全身神经分布,脊髓整体观、脊髓外形、脊髓内构,脑干腹侧面、 脑干背侧面、脑神经核,小脑,丘脑,下丘脑,大脑腹侧面、大脑内侧面、 大脑水平面,脑神经,植物性神经,脊神经组成及其主要神经分支。
2.实验步骤:
⑴在肌肉整尸上观察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胸锁乳突肌、胸大 肌、前锯肌、腹直肌、腹外内斜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髂腰 肌、股四头肌、股后肌群、小腿三头肌及其跟腱。 ⑵在骨骼标本造型陈列室,观察原地侧向推铅球,引体向上, 划船, 正足背踢足球,原地单手运篮球等技术动作骨骼造型标本。

《运动解剖学》微课教学设计[范文大全]

《运动解剖学》微课教学设计[范文大全]

《运动解剖学》微课教学设计[范文大全]第一篇:《运动解剖学》微课教学设计《运动解剖学》微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该门课程教材使用全国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解剖学》,为国内体育类专业最权威的教材,本人从八届学生的教学反馈来看教材效果良好。

本次课为《运动解剖学》绪论之部分重要知识点,定义了解剖学的基本定位术语,将为今后的学习解剖学知识、分析体育动作做好理论铺垫。

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体育学院教育教育系体育教育专业2012级学生,多数学生理论知识基础差、底子薄,而该课程作为本专业基础课、主干课,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实践能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学生学习兴趣低、教师教学任务重,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师生双方须共同努力。

教学内容:运动解剖学定位术语:1、人体标准解剖姿势;2、人体的基本切面;3、人体的基本运动轴。

教学进度:《运动解剖学》绪论,第一教学单元第一次课,1学时。

教学目标:掌握人体标准解剖姿势、基本切面和基本运动轴等定位术语,从而准确描述人体及器官的方位,为今后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人体三个基本切面和三个基本运动轴。

教学难点:人体三轴与运动的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本次课以理论讲授为主要教学方法,通过ppt 穿插演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教学手段,另外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抢答、解疑等手段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师生互动,从而使学生通过理解记忆,而非死记硬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凸显教师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一、导入语(3分钟)同学们都知道,人体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其中运动系统最为复杂,为了规范和简化对体育动作的分析过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运动解剖(ppt第0张)学的定位术语。

(板书课题)让我们先来看段视频---大家看到了哪些动作?(如前、后空翻,(ppt1-2全旋,空中转体等)(板书动作名称,作为讲解内容铺垫)张)交代本课教学目标:掌握人体标准解剖姿势、基本切面和基本轴等解剖术语,从而准确描述人体及器官的方位,为今后体育动作的解(ppt第3张)剖学分析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运动解剖学教案模板

运动解剖学教案模板

运动解剖学教案模板第1篇:运动解剖学教案12物质代谢第十二课时人体运动的物质代谢结构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脉管系统的器官名称;2.掌握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脉管系统的主要组成与功能;3.掌握体育运动对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脉管系统的影响。

重点难点:1.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脉管系统的器官名称;2.体育运动对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脉管系统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解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相结合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第三篇人体运动的物质代谢结构物质代谢是指机体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经消化、吸收和利用,转变为自身的组成的成分,同时将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人体运动的物质代谢结构主要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脉管系统。

第四章消化系统一、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

消化管是一条很长的管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脏、胰腺及分布于消化管壁的小腺体,如胃腺、肠腺等。

二、消化管消化管由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组成。

三、消化腺消化腺由大消化腺和小消化腺组成。

小消化腺分布于各段消化管壁内,如食管腺、胃腺、肠腺等。

大消化腺包括口腔腺、肝和胰。

四、体育锻炼对消化系统的影响适宜的体育运动对促进消化系统的进展具有良好的作用;反之,会带来不良影响。

常常从事体育运动,可增加人体能量物质的消耗。

反射性地提高了胃肠的消化和吸收机能。

体育运动时,由于膈肌的大幅度升降活动,对胃肠起按摩作用,也能增强胃的消化功能。

因运动时间安排不当,会影响胃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如饭后激烈运动,由于血液重新分配,对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和胃肠的蠕动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胃肠的消化和吸收。

第五章呼吸系统人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必须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气,并不断地将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这种吸入氧与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称为呼吸。

呼吸是在呼吸系统与血液循环系统密切配合下实现的。

《运动解剖学教案》课件

《运动解剖学教案》课件

《运动解剖学教案》PPT课件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PPT课件的形式,生动、直观地介绍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和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术语和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解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 熟悉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术语和知识点。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运动解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骼、肌肉、关节等。

3. 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支持和保护等。

4. 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术语和知识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PPT课件进行教学,通过图片、图表和动画等形式,生动展示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和重点内容。

2. 结合实例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3. 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五、教学评估1. 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和作业布置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和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定期进行课程测试,评估学生对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情况。

3.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同伴评估,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反思能力。

六、教学资源1. PPT课件:包含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和重点内容,以及相关的图片、图表和动画等。

2. 模型和标本:用于展示运动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 教科书和参考书: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参考,加深对运动解剖学的理解和掌握。

4.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在线学习材料和视频,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果。

七、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计划:按照教案的内容和章节顺序进行教学,每个章节安排相应的课时。

3. 课堂活动:结合PPT课件和教学资源,进行课堂讲解、示范和互动活动。

4. 作业和练习:布置相关的作业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运动解剖学的理解和掌握。

《运动解剖学教案》课件

《运动解剖学教案》课件

《运动解剖学教案》课件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掌握人体主要部位的结构和功能。

3. 认识运动系统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4. 能够运用解剖学知识解释运动过程中的生理现象。

二、教学内容1. 人体解剖学基本概念和术语解剖学:研究生物体结构和发育的科学。

解剖学方位:前、后、上、下、内、外。

解剖学术语:骨骼、肌肉、关节、神经、血管等。

2. 人体主要部位的结构和功能头部:脑、眼、耳、鼻、口腔等。

颈部:颈椎、甲状腺、淋巴结等。

上肢:肩、肘、手腕、手指等。

下肢:髋、膝关节、踝关节、脚趾等。

胸部:心脏、肺、乳房等。

背部:脊椎、肋骨、肌肉等。

腹部:肝、胃、肠、膀胱等。

盆部:生殖器官、泌尿器官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体解剖学基本概念、术语和结构。

2. 演示法:展示人体解剖学图片、模型,让学生直观了解人体结构。

3.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触摸、观察人体模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人体结构及功能,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解剖学基本概念和术语的掌握。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4. 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对运动解剖学知识的掌握。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运动解剖学教材。

2. 图片:人体解剖学图片、模型。

3. 视频:人体解剖学教学视频。

4. 模型:人体解剖学模型。

5. 网络资源:相关解剖学网站、学术文章等。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方式: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比例为1:1。

3. 课程设置:分为15个章节,每章节2课时。

4. 授课顺序: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进行授课。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体主要部位的结构和功能,运动系统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2. 教学难点:人体解剖学术语的理解和运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现象的解释。

八、教学进度计划1. 第一周:介绍人体解剖学基本概念和术语。

2. 第二周:学习人体头部、颈部的结构和功能。

运动解剖学课程设计

运动解剖学课程设计

运动解剖学课程设计1. 简介运动解剖学是研究运动及其组织结构、功能、机理和生理变化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将介绍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人体骨骼、肌肉、关节、皮肤和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和作用等。

2. 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1.让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解剖结构以及它们在运动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发现和理解运动解剖学知识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运动解剖学的兴趣和热爱。

3. 教学内容3.1 人体骨骼1.骨骼的组成和结构。

2.骨骼的分类和命名方式。

3.骨骼在身体中的作用和功能。

4.骨骼对于运动的影响。

3.2 肌肉1.肌肉的分类、命名方式及结构。

2.肌肉在人体中的作用和功能。

3.肌肉与骨骼的作用关系。

4.肌肉对于身体姿势和运动的影响。

3.3 关节1.关节的分类和命名方式。

2.关节结构和特点。

3.关节的作用和功能。

4.关节在运动中的作用和影响。

3.4 皮肤1.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2.皮肤在运动中的作用和影响。

3.5 神经系统1.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2.神经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3.神经系统在运动中的作用和影响。

4.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经典案例教学法:通过经典实例来引导学生了解运动解剖学的知识。

2.模拟练习教学法:通过模拟场景的练习来巩固学生的运动解剖学知识。

3.热点问题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合理思考,解决实际问题。

4.课外实践:通过实践活动来销深学生的理论知识。

5. 教材和参考书目5.1 教材《运动解剖学》(第五版)。

5.2 参考书目1.《人体解剖学》(第七版)2.《人体运动的解剖结构》(第五版)3.《体育解剖学》(第三版)6. 评价方式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参与度: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作业完成度:学生提交的作业质量和完成度。

3.课堂测试:学生在课堂测试中的表现和成绩。

4.课程设计报告:学生对于课程设计的报告和展示。

7. 总结本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和运动机理,并能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的知识。

运动解剖学教案

运动解剖学教案
提示
讲解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相结合
讲授法
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第一节骨的概述
一、骨的数目与形状
成年人全身共有206块骨,根据其存在的部位,可分为中轴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部分。
1.中轴骨
颅骨:共有29块,脑颅骨8块,面颅骨15块,听小骨6块。
2.躯干骨:其中有椎骨26块(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1块骶骨、1块尾骨),肋骨12对,胸骨1块,共计51块。
2、长粗:膜内骨化
骺软骨:长骨的骺与骨干之间的软骨组织。与骨的长长有关。
(三)、骨龄:骨骼年龄。是一种生物年龄。
(四)、影响骨生长的因素:
遗传、种族、激素、营养、外力等。
六、骨的功能:
(一)、人体支架,支持人体的软组织。
(二)、对身体重要内脏器官起保护作用。
(三)、为骨骼肌提供俯着面。
(四)、骨的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黄骨髓有储藏脂肪的作用。
二、骨的形态:
骨分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等
三、骨的构造
(一)骨膜:骨外膜和骨内膜。
(二)骨质
骨组织分为骨松质和骨密质两种。
?(三)骨髓
红骨髓,黄骨髓。
四、骨的理化性质
骨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构成的,骨的硬度和弹性则由这两种物质的比例关系所决定。
五、骨的骨化与生长
(一)、骨化:膜内骨化
软骨内骨化
(二)、骨的生长:1、长长:软骨的骨化
(二)人体的基本构成?
?1.细胞和细胞间质?
(1)细胞:细胞是人体的基本形态结构和功能单位。?
?(2)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组织
(1)上皮组织
(2)结缔组织
(3)肌组织
(4)神经组织

运动解剖学电子教案

运动解剖学电子教案
2.短骨:呈立方形,表面为骨密质,内部为骨松质。多分布于运动较复杂或受力较大的部位。如:腕部、踝部等。
3.扁骨:呈板状,位于人体中轴或四肢带部。表面为骨密质,内部为骨松质。可保护内脏、为肌肉附着。如:肋骨、肩胛骨等。
4.不规则骨:形状极不规则,表面为骨密质,内部为骨松质。如:椎骨、髋骨等。
此外,还有含气骨和籽骨。如:上颌骨和髌骨。
(二)按部位分类
1.中轴骨:包括颅骨(29块)【面颅骨(15块)、脑颅骨(8块)、听小骨(6块)】和躯干骨(51块)【椎骨(26块)、肋骨(24块)、胸骨(1块)】。
2.四肢骨:包括上肢骨(64块)【上肢带骨(4块)、自由上肢骨(60块)】和下肢骨(62块)【下肢带骨(2块)、自由下肢骨(60块)】
(二)肩胛骨:
为一个三角形的扁骨,位于胸廓的后、上、外侧方。上、下平齐第2-7肋,可于皮下触及。可观察到有两个面、三个缘、三个角。全身共2块。
背侧面:有一嵴为肩胛冈,将背面分为冈上窝、冈下窝。肩胛冈的外侧端膨大称为肩峰,其上有关节面称为肩峰关节面与锁骨的肩峰端构成关节,另外它还是测量肩宽和上肢全长的骨性标志。
2.人体的基本的方位术语*#
3.人体的基本轴和基本切面*#
总结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定义
2.熟练掌握解剖学方位术语
3.掌握人体的基本轴和基本切面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
讨论、思考题、作业:
1、人体解剖学的基本姿势?
2、人体基本切面和基本轴有哪些及其相互关系?
参考资料:
《运动解剖学》《正常人体解剖学》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
教学
组织与方法
时间
提问并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运动解剖学课程设计

运动解剖学课程设计

《运动解剖学》课程标准一、管理信息课程名称:运动解剖学制定时间:2011.5课程代码:略所属系院:社会体育系制定人:王一蓉批准人:略二、基本信息学分:3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学时:54 先修课:无授课对象:社会体育专业后续课: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与康复三、课程设计1. 课程目标设计(1)能力目标①能用人体的三个基本轴和三个基本面分析竞技体育动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动作;②能快速搭建人体骨架,并根据各骨的形态特征说出骨的名称及骨的所属种类;③能拿出相应的骨构建人体六大关节和脊柱、骨盆、胸廓,并能说出人体六大关节和脊柱、骨盆、胸廓的名称、组成及其种类;④能用各种运动形式(如健美操)真实展示各关节运动形式,并能口头讲述;⑤能说出人体主要肌肉的名称及种类,并将单个肌肉模型放置在人体模型的正确位置上;⑥能说出并用动作展示锻炼人体主要肌肉的力量及伸展性的方法,包括健身房中及日常生活中的常用锻炼方法;⑦能说出各运动动作的工作性质和工作条件。

(2)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的基础上,掌握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①掌握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熟悉运动解剖学中的方位术语;掌握人体的基本轴和基本面。

②熟悉细胞的宏观结构。

③了解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分类;熟悉骨组织、肌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了解神经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④了解骨的发生、骨龄、骨生长的影响因素、骨的功能;掌握骨的分类、骨的结构、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运动对骨的影响;了解锁骨、肩胛骨、肱骨、桡骨、尺骨、手骨、髋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足骨、颅骨、椎骨、胸骨、肋骨的骨性标志和体表标志。

⑤了解骨连结的分类;掌握关节的结构、关节的运动、关节的分类及其与运动的关系、影响关节运动幅度的解剖学因素;掌握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和脊柱、骨盆和胸廓以及足弓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形式。

⑥了解骨骼肌的分类、配布规律;掌握骨骼肌的结构、物理特性、肌肉的起止点和工作条件、影响肌力大小的解剖学因素、肌拉力线的概念及其与关节运动轴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课时人体运动的调控结构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内分泌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 掌握体育运动对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重点难点:
1. 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内分泌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 体育运动对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解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相结合
教学时数:2
第八章神经系统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神经系统可按其所在部位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腔中的脑和椎管中的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他是由脑和脊髓以外的神经组织构成,其一端与脑或脊髓相连,另一端则通过各种神经末梢装置与身体其它器官相联系。

周围神经又可根据其分布的范围不同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

躯体神经分布于体表和骨骼肌,内脏神经分布于内脏平滑肌、血管和腺体。

内脏神经和躯体神经中都有感觉神经纤维和运动神经纤维两种。

其中内脏的运动神经又称植物性神经,根据其支配脏器活动的不同作用,又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神经系统在人体各器官系统中居于主导地位,它调节和控制着各个器官系统的机能活动,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适应瞬息万变
的外环境。

神经系统在调节和控制机体活动过程中,是通过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的各种信息,经过脑和脊髓的各级中枢进行整合,再经周围神经到达各器官系统的效应器进行工作。

由于人类从事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大脑高度发达,大脑皮质中枢不仅存在着与动物相似的感觉中枢、运动中枢,还具有分析语言的高级中枢,使人的大脑是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

所以,人类不仅能适应环境和认识世界,还能主观能动地改造世界。

二、体育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人的脑细胞约有140~150亿个,40岁以后每天约有10万个脑细胞开始凋亡,到六七十岁时大致减少十分之一左右。

为了早日防止智力下降,延缓大脑功能的老化,适当地参加体育运动,对保持和促进脑健康有明显的效果。

经常参加运动锻炼的人,在智力和反应方面明显高于未参加锻炼(或极少参加运动)的同龄人。

这是因为常从事运动的人,心脑血管会更具有弹性,血液循环也更加通畅,血液循环量比一般人高出2倍,这样能够向大脑组织提供更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从而改善中枢神经的营养状况,使大脑活动更自如、思维更敏捷。

适宜的体育运动有利于神经系统功能的正常运行,过度的体育运动将会导致神经系统组织内超微结构的损伤,从而影响运动能力,甚至引起组织细胞的过早衰亡。

因而,我们在进行体育运动时,一定要科学地安排好运动负荷,这对于保证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实现和预防运动中的神经系统损伤有重要作用。

第九章感觉器官
一、感觉器官概述
感觉器是机体的特殊感受器,如视器、前庭蜗器(位听器)等。

感觉器由感受器及其附属器构成。

感受器是机体接受内、外环境各种刺激的装置。

它们广泛地分布于人体各部。

简单的感受器有皮肤的游离神经末梢,仅是感觉神经的终末,感受痛觉;较复杂的感受器有触觉小体、压觉小体(环层小体)等,除感觉神经末梢外,周围还有一些细胞,形成末梢器官,分别感受触、压等刺激;更复杂的感受器,除了末梢装置外,周围还形成一些附属器,如视器,除眼球外还有眼球外肌、泪器等组成的附属器(称眼副器),把这种复杂的感受器称为特殊感受器或感觉器。

感受器能接受体内、外不同刺激,并将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经感觉神经和中枢神经系内的神经通路传到大脑皮质感觉中枢,从而形成感觉。

感觉是一切神经活动的开始,感受器是机体探索世界、认识世界的初步器官,神经系统的发生和发展与它们有密切关系,人的思维活动也以此为基础。

根据感受器所在部位和接受刺激的来源,可分为3类。

1) 外感受器:分布于皮肤、粘膜(包括嗅粘膜、味蕾)、视器、听器等处,接受来自外界环境的触、压、温度、打击、切割、光、声、嗅、味等物理或化学刺激。

2) 内感受器:分布于内脏、血管等处,接受这些器官的化学与物理刺激,如血压、渗透压、体温变化、离子和化合物浓度等刺激。

3) 本体感受器:分布于骨骼肌肌腹、肌腱、关芦囊、韧带和内耳位觉器等处,接受机体运动和平衡时产生的刺激。

二、体育运动对感觉器官的影响
在运动时掌握环境情况、产生空间感觉、控制自身动作等很重要,经常从事球类运动的练习,可以提高人的视野、立体视觉、眼肌的抗疲劳能力等,功能的改善有时能影响相应的组织结构。

射击运动员的眼前房较其他运动员浅,而晶状体较厚。

这是因为射击运动员长期从事射击训练(长时间高度凝视枪上准星和缺口等),眼内睫状肌持续收缩,逐渐形成晶状体增厚,眼前房变浅。

但优秀射击运动员视觉调节能力强,能适应射击训练环境,眼前房变浅不明显,接近正常人深度范围。

一般射击运动员在1~2年的训练期内眼前房变浅幅度较大,训练3年以上的运动员眼前房变浅幅度减小。

优秀射击运动员视觉调节能力强,能适应射击训练环境,眼前房变浅不明显而接近正常人范围。

在体育运动中,如赛艇、跳伞、跳水、滑雪、体操、铁饼和链球等项目,对运动员的前庭功能稳定性要求很高,若长期从事这些项目运动,前庭功能稳定性会大幅度提高。

运动员本体感受器功能与运动技术水平是相辅相成的,也与长期的运动训练有关,如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靠本体感受器的感知能控制球拍击出各种各样不同旋转、不同方向、不同速度的球以及完成复杂的动作等。

第十章内分泌系统
一、内分泌系统概述
由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组成,分泌物称为激素;人体内主要的内分泌腺有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等。

内分泌系统是神经系统以外的另一种重要的功能调节系统。

由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组成。

内分泌腺是指结构上独立存在,肉眼可见的内分泌器官。

人体内主要的内分泌腺有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等。

内分泌细胞是分散存在于器官组织中的内分泌细胞团,一是成群集中形成腺组织,如胰腺中的胰岛、卵巢内的卵泡和黄体、睾丸内的间质细胞等;二是散在于其它细胞之间,如胃肠道和呼吸道黏膜中的内分泌细胞等。

腺细胞分泌高效能的活性物质,称为激素。

激素进入血液,周流全身,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调节机体生理机能。

二、体育运动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对少年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影响最为显著的内分泌激素是腺垂体分泌生长激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