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在兽医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兽医细菌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专 论 与 综 述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兽医细菌学研究中的 应用现状及前景 王 玲 张绍学 柴家前 (山东农业大学动科院・泰安・271018) 近20年来,生物科学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尤其是以分子生物学为标志的现代生物学,它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和解释一切生物现象,并在分子水平上改造和利用生物的一门新兴学科。
1 在动物细菌病诊断中的应用现状1.1 质粒图谱分析质粒是螺旋型DNA分子,存在于细菌的细胞质中,与细菌的染色质一样,可以复制保留并分布于子代细菌中。
通过现已检测到50多种细菌的质粒说明质粒在细菌中是普遍存在的。
由于来自同一菌株的子代细菌都包含同一数目、同一分子量的质粒,所以质粒图谱可用来鉴定细菌的种类,如用质粒的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可以鉴定并证实某种动物的细菌性疾病对人的传染等。
但B iackall等证明在引起鸡的传染性法氏囊鼻炎的病原菌、副鸡嗜血杆菌等26株细菌中不含质粒,质粒图谱也就没有意义了。
[1][2][12]1.2 染色质DNA限制性内切酶(R EA)分析染色质DNA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得到的DNA片段用琼脂糖凝胶电脉进行分离,每个基因组形成的电泳图谱是特异的,但所得图谱比较复杂,可用核酸杂交或探针技术简化这一过程。
[1]应用R EA图谱可区别致病菌和其它共存的同种分离株,也可应用R EA图谱证明同一鸡场的不同鸡群和在其附近的几个鸡场暴发的细菌病是否为同一传染源。
也可用某种细菌的RNA 操纵子提取的rRNA探针区别该细菌的活疫苗株和野外致病株。
但如果一个属或一个种内的所在成员都有相同的R EA图谱,那么R EA图谱就不能用于这种疾病的流行学研究。
[1][2]1.3 分子杂交技术王玲,女,26岁,在读研究生收稿日期:1997-01-28 分子杂交技术主要是以DNA复性和变性为理论基础,可分为Southern杂交、N o rthern杂交、斑点杂交和原位杂交4种方法。
Southern杂交用于确定是否存在特定的基础;N o rthern杂交检测基因是否表达;斑点杂交用于分析DNA片段是否来源于同一DNA;原位杂交可鉴定细胞内特定基因的位置,常用于诊断生物和病原学研究。
试论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兽医学上的应用
试论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兽医学上的应用作者:陈华廷来源:《西部论丛》2020年第06期摘要:在现代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临床兽医学的应用和研究上。
应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让动物疫病得到更为有效的治疗,是非常值得推广的一项技术,需要对其进行重视。
本文主要是对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兽医学中的应用进行一定的分析,将猪流行腹泻病毒的检测作为案例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临床兽医学;应用引言近些年的生物技术正在朝着深度和广度的方向发展,与动物疫病诊断和预防以及治疗方面已经没有了明显的界限感,在很多方面都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拥有着较高的先进性,比传统技术的应用更加方便且快速,可以更为有效的解决传统临床兽医学无法解决的难题,更好的实现病毒的检测和诊断,对动物疫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促进性作用。
1、分子生物技术在临床兽医学上的应用1.1 DNA酶切图谱分析的应用DNA酶切图谱分析是对特定的限制性酶消化DNA长链之后来得到核酸的片段,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不同DNA的微阵列差异性进行充分的考虑,因此在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学者都希望能够利用这种技术来获得不同长短的DNA链片段。
对于DNA链片段来说,可以利用胶凝电泳来实现分离,然后与已知的分子量标准进行比较之后,再计算出不同片段分子量的数据。
在现有的临床兽医学上已经对这种技术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牲畜的某个基因点出现突变之后,就会引起一系列的限制酶识别点改变,通过使用这种分析技术进行识别,就可以对牲畜的具体病变信息进行有效地获取[1]。
1.2 PCR技术的应用PCR技术是一种体位模仿体内DNA复制过程的技术,使用这种技术可以实现短时间的DNA复制,作为一种新型疾病检测手段具有灵敏和简便以及快速的特点,只需要借助一根毛发、一滴血和一个细胞就可以扩增出足量的DNA,来进行分析和诊断。
这种PCR技术已经在很多遗传性疾病控制中有所应用,但是这种技术大都属于定性分析,在可靠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解决。
临床兽医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临床兽医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临床兽医领域中,分子生物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动物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其应用:
1. PCR技术
PCR技术是一种用于扩增DNA片段的技术。
在临床兽医领域中,PCR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动物体内的病原微生物。
例如,PCR技术可以检测犬体内的心丝虫、猫体内的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等疾病的病原菌。
2. DNA测序技术
DNA测序技术是一种用于测定DNA序列的技术。
在临床兽医中,DNA测序技术可以用于鉴定动物的基因组,以及研究动物基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例如,DNA测序技术可以用于鉴定犬基因组,从而研究犬遗传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3. 基因表达分析技术
基因表达分析技术是一种用于研究基因表达的技术。
在临床兽医中,基因表达分析技术可以用于研究动物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评估治疗效果。
例如,基因表达分析技术可以用于研究犬的肿瘤细胞中基因的表达情况,以及治疗肿瘤的药物对
基因表达的影响。
4. 基因编辑技术
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用于修改基因的技术。
在临床兽医中,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用于治疗一些遗传性疾病。
例如,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用于治疗犬的遗传性失明疾病,例如视网膜色素变性。
总之,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兽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兽医师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动物疾病,为动物的健康保驾护航。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我国畜禽疫病防治中的研究与应用
测鉴定 。它可以通过从基因中筛选某菌的特异性杂 交片段来鉴定细菌。张嘉宁等采用酚提取法和裂解 法 制备 了沙 门氏菌 的 P C R模 版和 P C R诊 断试剂
盒, 检测 结 果 的 阳性 率 比培 养 法 高 , 且 整 个 过 程 仅 需 6 ~ 8 h 。Ⅲ 此 外 对 于严 格厌 氧 菌如 结 节 双枝 杆 菌 、
的方面取得 了一定的成就 。目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
我国畜禽疫病防治中应用 , 主要在畜禽疫病诊断和
新 型畜禽疫苗研究两个方面。 1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畜禽疫病诊断中的应用 传统的畜禽疫病 的诊断主要依据肉眼观察 、 症
状 判别 、 显微 镜 检 查 、 微生物培养 、 表型分析 、 血 清 学分 析 、 病 理 切 片观 察 等方 法 。但 是这 些方 法 的诊
断时程较长 , 而有些畜禽疫 病的发展迅速 , 由于不 能及时治疗给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 而分子生物学技
基 因探 针 又称 核 酸探 针 , 是 指 能识 别 特 异 碱基 序 列 的有 标记 的一段 单 链 D N A或 R N A分 子 , 即一
术在诊断畜禽疫病时 , 可以为微生物病原体 的鉴定 提供快捷 、 精确的方法。 目前在我 国畜禽疫病诊断
致使病害频繁发生 。尤其是一些发病率高、 死亡率
高 的流行 病 的爆 发 , 经 常会 给局 部 地 区 的养殖 业 带
分离 困难 的支原体等 ,运用 P C R技术也很容易检 测, 并且节约时间, 灵敏度也高。谢芝勋等建立 了检 测鉴别火鸡支原体的 P C R技术 ,用该 P C R技术能 检测出 1 0 0 f g 的火鸡支原体 D N A模版。L 2 1 P C R技术 不仅可 以用 于细菌 、 支原体等微生物的检测 , 并且 可 以用于病毒的检测 , 尤其是那些难以进行培养 和 血清学检测的病毒 。 刘加波等用 P C R技术对鸡传染 性喉气管炎病毒( I L 1 1 v ) 进行了敏感试验 , 结果可以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畜禽疾病防控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畜禽疾病防控中的应用随着畜牧养殖业的发展,畜禽疾病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传统的防疫手段往往无法对付一些复杂的疫情,因此科学家们开始寻求新的技术手段来应对这些挑战。
分子生物学技术正是其中之一。
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概述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命活动分子机理的科学,其核心是探索生命中的基因、蛋白质、核酸等分子结构和功能。
一般来说,分子生物学的技术主要包括PCR、DNA测序、基因克隆、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基因芯片等。
在畜禽疾病防控中,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应用于检测、鉴定、筛选、改良等方面。
比如,在检测某一种病原体时,可以利用PCR技术来扩增它的DNA序列,然后通过比对DNA序列库来确定其种类。
或者,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可以在众多的样本中快速筛选出可能存在病原体的标本。
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疫情监测中的应用疫情的监测是畜禽疾病防控的重要环节之一。
而传统的疫情监测往往需要依靠人工抽血、尸检等方法进行病原体检测,而这样的方法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也无法保证。
而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在病原体数量较低的情况下完成检测,并且准确性更高。
例如,在禽流感的检测中,研究人员可以通过RNA提取和PCR扩增技术来检测病原体的RNA序列,从而判断是否存在禽流感病原体。
此外,基因芯片技术可以同时筛选多种可能存在的病原体,极大地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疫苗研发中的应用疫苗是畜禽疾病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传统的疫苗研发往往需要依靠动物接种,而这样的方法不仅成本高昂,而且会给动物带来痛苦。
而使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则可以极大地缩短疫苗研发时间,同时也能够降低动物接种的数量和强度。
例如,在H7N9禽流感疫苗的研发中,研究者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将H7N9禽流感病毒表面的HA和NA基因与其他病毒基因组合,制造出能够诱导人体产生抗体的疫苗。
这种疫苗可以避免病毒生产中的某些问题,同时也能够提高疫苗的稳定性和抗原性。
四、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体基因分析中的应用病原体基因分析是分子生物学在畜禽疾病防控中的另一项重要应用。
分子生物学在猪瘟诊断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在猪瘟诊断中的应用生命科学学院 08级动物医学2008082535 郭长营指导老师:邱龙新【摘要】猪瘟是由猪瘟病毒(CSF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A类动物疫病。
近年来,我国猪瘟的流行和发病特点发生了很大变化,影响了养猪业的发展。
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猪瘟病毒的检测技术发展为现在的定性定量的多种检测技术,其范围涉及免疫学实验、血清学实验和分子生物学实验,论文主要论述了猪瘟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在猪瘟诊断中的应用。
【关键词】猪瘟,诊断技术;展望1.猪瘟概述1.1猪瘟概念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又名猪霍乱(Hog Cho-lera,HC),是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热性、烈性传染病,目前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和非典型猪瘟[1]。
急性猪瘟由强毒株引发,一般导致猪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而弱毒病毒感染则呈亚临床感染或隐性感染。
自1810年美国田纳西州首次报道CSF 以来,呈全球性流行。
近30年来,除北美、大洋洲和欧洲少数国家不再流行外,其仍然是养猪业的最大威胁,是当今猪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
CSF除引起败血症外,还可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如妊娠母猪流产、胎儿畸形、慢性营养消耗、淋巴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免疫系统病变,并容易继发和并发细菌或其他病毒感染。
在我国20世纪70年代后期,CSF的流行形式产生了新的变化。
在出现这些现象的地区和猪场,往往伴随有多种原因引起的免疫失败或免疫低下,仔猪免疫耐受和母猪带毒综合征并存,而由CSF所造成的猪死亡率常能达到30%以上[2],严重阻碍了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1.2猪瘟病毒猪瘟病毒(Hogcholera virus:Swine fever virus)是猪瘟的病原,危害猪和野猪,其他动物不发病。
猪瘟病毒是ssRNA病毒,其病毒粒子呈圆形,大小为38~44nm,核衣壳是立体对称二十面体,氯化铯中浮密度1.15~1.17g/ml,有包膜。
生物技术在畜牧兽医领域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畜牧兽医领域的应用作者:伍珠光来源:《农民致富之友》 2021年第29期伍珠光目前我国畜牧行业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在畜牧行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不利于畜牧行业的长久发展,对此可以将生物技术应用在畜牧兽医中,以不断提高畜牧兽医水平,从而推动我国畜牧行业的不断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我国各行各业都运用了先进的技术,实现了各行各业发展目标快速实现。
生物技术作为一项先进的技术,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对此可以将生物技术科学、合理的运用在畜牧兽医领域中,以不断提高畜牧兽医工作水平,保证畜牧兽医工作效果,满足我国畜牧兽医工作开展的要求,从而推动我国畜牧兽医长久、稳定的发展。
一、生物技术内涵生物技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也可以称为生物工程。
生物技术主要是以生物学为理论基础,并且融入了其它的学科原理,为人们提供服务的一项新兴技术。
生物技术涵盖的内容较为广泛,包括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以及物理化学等等,将其运用在相关产业中,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升产业的经济效益。
对此在畜牧兽医领域中,加强对生物技术的具体应用,不断提高畜牧养殖水平,促进养殖户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
二、生物技术在畜牧兽医领域发展的意义1、促进育种技术的发展动物育种工作是畜牧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动物育种工作效果,才能促进畜禽繁衍优质后代。
而生物技术在动物育种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包括动物克隆技术、DNA 技术以及转基因技术,都可以应用在畜牧育种工作中,用以改善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动物孕期长、育种质量差等。
在具体的动物育种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利用生物技术提取具有特种功能单个基因,并将这个单个基因放入到其他生物基因当中,之后工作人员对其效果进行观察,从而培育质量更好的基因生命体,从而为畜牧养殖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促进畜牧业生产在畜牧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对生物技术的合理利用,可以实现对畜禽内部环境的改变,促进动物机体发展。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我国畜禽疫病防治中的研究与应用
文章编号:1004-2342(2013)01-0010-06中图分类号:S818.9文献标识码:A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我国畜禽疫病防治中的研究与应用霍顺校(平乡职教中心,河北邢台054000)摘要: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我国分子生物学技术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到畜禽疫病防治的研究与应用中,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我国畜禽疫病诊断中以及新型畜禽疫苗研制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技术;畜禽疫病;诊断;新型畜禽疫苗随着我国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畜禽的饲养密度高度集中,调动也越来越频繁。
再加上多年来畜禽品种在选育上偏重生产性能的提高,忽视了动物机体抗病性能的保持与加强。
结果养殖环境逐渐恶化,动物机体抗病力逐渐减弱,致使病害频繁发生。
尤其是一些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流行病的爆发,经常会给局部地区的养殖业带来毁灭性打击。
因此加强对病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已成为推动我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近年来,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防治最突出的畜禽疫病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目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我国畜禽疫病防治中应用,主要在畜禽疫病诊断和新型畜禽疫苗研究两个方面。
1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畜禽疫病诊断中的应用传统的畜禽疫病的诊断主要依据肉眼观察、症状判别、显微镜检查、微生物培养、表型分析、血清学分析、病理切片观察等方法。
但是这些方法的诊断时程较长,而有些畜禽疫病的发展迅速,由于不能及时治疗给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诊断畜禽疫病时,可以为微生物病原体的鉴定提供快捷、精确的方法。
目前在我国畜禽疫病诊断中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1PCR技术PCR技术是一项体外扩增DNA的分子生物学新技术。
与传统的检测技术如生物化学、细菌学病毒学和血清学方法相比,PCR技术具有快速、敏感、简单、特异性强的优点。
它在畜禽疫病诊断中主要用于那些培养困难的细菌和抗原性复杂的细菌检测鉴定。
它可以通过从基因中筛选某菌的特异性杂交片段来鉴定细菌。
试论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兽医学上的应用
试论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兽医学上的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兽医学上的应用引言:分子生物学技术是由人类对生物分子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进行研究所发展起来的一系列实验手段和方法。
这些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领域,为临床医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同样,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兽医学上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动物健康的诊断、治疗和监测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兽医学应用中的几个重要方面,包括分子诊断、分子治疗、基因工程动物和遗传学研究等。
一、分子诊断1.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扩增DNA片段来检测和诊断动物疾病。
在兽医诊断中,PCR可以用于检测动物身体内的病原体,如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
通过PCR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和诊断疾病,为兽医提供指导治疗的依据。
2. 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实验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动物体液中的抗体或抗原。
在兽医临床中,ELISA被广泛应用于动物传染病的诊断和监测。
它可以通过测定血清中特定抗体的水平来判断动物是否曾经感染过某种疾病,也可以测定血清中病原体抗原的水平,用于早期诊断。
3.病毒分子诊断:病毒是导致许多动物疾病的主要原因,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对病毒进行快速和敏感的检测。
例如,利用RT-PCR技术可以检测犬瘟热病毒、犬细小病毒等病毒的基因组或RNA,从而进行病毒的确诊。
此外,病毒基因测序技术也可以用于确定病毒株系的进化关系,预测病毒的毒力和抗药性等信息。
二、分子治疗1.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特定基因导入宿主体内,以矫正或预防某种遗传病。
在兽医临床中,适合进行基因治疗的疾病有犬型肌营养不良症、犬型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等一些遗传病。
通过基因治疗,可以增强动物免疫力、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提高治疗效果。
2.疫苗开发: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疫苗开发中起着重要作用。
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我们可以构建重组疫苗,其基本原理是将病原体的特定基因或蛋白表达系统转移到另一种表达宿主中,以制备疫苗。
解读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动物营养学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试验研究LIVESTOCK AND POULTRY INDUSTRY No.2,2221解读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动物营养学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闫立松(武汉轻工大学,湖北武汉430223)摘要: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和科学应用,已在生命科学领域获得一定成效,动物营养学的创新发展需在分子水平上,对动物机体所表现出的生理和病理变化调控做出科学分析解释。
文中以动物营养学为中心,对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前景进行论述,以期为动物营养学和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do:12.19567/L cnki.1008-2414.2021.22.2230引言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创新发展与科学应用,对人类生产生活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对分子生物学技术、理论的创新发展进行充分的深入了解,对动物营养学的科学深入研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近些年,分子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等科学技术均表现岀良好的发展态势,在动物营养学以及饲料科学等领域的也有着非常普遍的应用,并表现岀良好的发展前景。
1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H转基因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良好,其中,基因重组技术更是表现岀良好的发展趋势,人们能够基于主观意识,对目的基因进行体外重组和克隆以及人工合成。
基于细胞或是集体水平,为对外源目的基因所具有的调控和表达以及生物学功能进行科学研究,创造性的构建岀系统的对目的基因导入细胞或是动物受精卵的生物技术,即转基因技术。
对转基因技术加以科学运用,培育获得具有表达、遗传和目的基因的动物,即转基因动物。
近些年,科学人员重点对如下方面开展深入科学研究:①改善生产性状,提高生产性能。
金属硫蛋白生长激素(MT-GH)融合基因,可以使饲料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加快生长速度,明显降低二胴体脂肪。
转基因动物研究也取得相应的成功,如转基因猪,其饲料效率以及增重率,分别提高了15%和15%,而胴体脂肪则降低82%。
②提高抵抗力。
对猪、绵羊等动物,导入可以形成特定抗体的目的基因,对鸡等动物,导入病毒膜蛋白编码的目的基因,可培养获得对病毒具有遗传性免疫力的动物品种。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兽医中的应用
气体分子 O2 CO2 NO等运输作用、信号作用
核酸分子在兽医技术中的应用
核心技术:基因扩增技术 PCR(Polymase Cycle Reaction)聚合 酶链式聚合反应,利用基因引物、Taq酶、模板、核苷酸 (dNTP)、缓冲液、水、在PCR仪上通过热循环扩增出目 的基因片段。
通过核酸检测在兽医中的诊断
人工主动免疫:合成肽疫苗,合成保护性抗原蛋白 辅以佐剂给动物进行免疫,免疫后动物可产生较高 水品的保护性抗体。
分子生物学在兽医中应用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基因扩增诊断:通过扩增出病原(细菌、病毒、寄 生虫)分子的保守序列就可知动物是否患有该病.
通过核酸检测在兽医中的诊断
基因芯片的工作原理与经典的核酸分子杂交方法 (southern、northern)一致,均应用已知核酸序列作 为靶基因与互补的探针核苷酸序列杂交,通过随后 的信号检测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具体讲即是将许 多特定的寡核苷酸片段或cDNA基因片段作为靶基因, 有规律地排列固定于支持物上;样品DNA/RNA通过 PCR扩增、体外转录等技术掺入荧光标记分子或放 射性同位素作为探针;然后按碱基配对原理将两者 进行杂交;再通过荧光或同位素检测系统对芯片进 行扫描,由计算机系统对每一探针上的信号作出比 较和检测,从而得出所需要的信息
1
PCR
T7 lacZ T3
[含目标基因完整开放阅读框和EcoRI和XhoI识别位点 ]
Amp pMD19-T 3000bp
目标基因
ori
ori
1
P
连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转化
pET-28a(+) 5369bp Kan
ori lacZ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的应用(一)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的应用(一)作者:杨峻来源:《湖北畜牧兽医》2010年第09期中图分类号:S854.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0)09-0004-06编者按: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分子遗传学的进步,大大提高了动物病原的诊断水平。
动物病原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已从常规的病原分离鉴定以及抗原和抗体的免疫学检测,进入到可对病原基因序列和结构直接进行测定的分子生物学水平,同时也促进了疫病快速诊断技术发展。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市县级动物疫病防控设备投资逐年加大,疫病防控诊断平台建设不断加强,兽医技术人员希望普及动物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本刊特邀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杨峻研究员对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在兽医学科领域的应用进行概述,为大家在实际应用时提供参考。
主要内容包括核酸探针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核酸扩增、核酸电泳、免疫印迹技术、图谱分析、核酸序列分析、DNA芯片技术等。
1核酸探针技术1.1核酸探针技术的原理化学及生物学意义上的探针(Probe),是指与特定的靶分子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并可被特殊的方法探知的分子。
抗体—抗原、生物素—抗生物素蛋白、生长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都可以看做是探针与靶分子的相互作用。
核酸探针技术的原理是碱基配对。
互补的两条核酸单链通过退火形成双链,这一过程称为核酸杂交。
核酸探针是指带有标记物的已知序列的核酸片段,它能和与其互补的核酸序列杂交,形成双链,所以可用于核酸样品中特定基因序列的检测。
每一种病原体都具有独特的核酸片段,通过分离和标记这些片段就可制备出探针,用于疾病的诊断等研究。
1.2核酸探针的种类与用途按来源及性质划分:可将核酸探针分为基因组DNA探针、cDNA探针、RNA探针和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探针等几类。
作为诊断试剂,较常使用的是基因组DNA探针和cDNA探针。
其中,前者应用最为广泛,它的制备可通过酶切或聚合酶链反应(PCR)从基因组中获得特异的DNA后将其克隆到质粒或噬菌体载体中,随着质粒或噬菌体的增殖而获得大量高纯度的DNA探针。
分子生物在动物科学领域的作用
分子生物在动物科学领域的作用动物科学YYYYYYYY XXX【摘要】分子生物学是研究和阐述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学科,是当代生物科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迅速发展的基础学科。
分子生物学包括蛋白质分子结构、核酸的结构、基因和基因组、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基因工程原理、DNA的复制、基因的转录、转录后加工、蛋白质生物合成和翻译后加工、细胞信息传导、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
分子生物学的兴起是整个自然科学的一件大事,它使整个生命科学的研究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在实际应用方面,它是生物工程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后者正在工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日益显要的作用。
目前的克隆、PCR技术和DNA重组技术,都只是这门学科的一部分。
【关键字词】分子生物学,DNA,蛋白质,PCR,克隆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是一门现代生物学#一门带动整个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是生物化学与遗传学、微生物学、细胞学、生物物理学等学科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崭新学科。
它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目前以生物大分子为研究对象的分子生物学已经成为现代生物学领城里最具活力的学科对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特点及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一些进展进行了综述, 并展望了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趋势。
很多科学家认为在未来的自然科学中生命科学将要成为带头学科, 甚至预言下一世纪是生物学世纪。
1. 分子生物学概述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核酸等生物分子的功能、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和规律,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是人类从分子水平上真正揭开生物世界的奥秘。
分子生物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本质与规律的科学分子生物学的核心是遗传信息, 也就是从到, 再到蛋白质的信息传递的过程, 称为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各种生物的基因组结构, 生物基因表达过程在各层次上的调控已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领域。
“分子生物学”一词最早于1945年William Astbury首先在Harvey Lecture上应用的,由于它能从分子水平了解各种生命现象的根本原因,一开始就将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生物大分子——核酸(DNA和RNA)的研究,并已经成为现代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
分子生物学在兽医中的应用.
疾病的动物进行基因图谱表达,观察分析其基因突变、异常表达同疾病的关系。从中西医结合的角
度,中医证本质的含义是指引起证发生发展的物质基础,这些物质决定着证的动态变化过程。
• 证研究的突破,对于解释中兽医的科学内涵,推动中医各学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子 生物学对于蛋白质研究的突破将为证候与蛋白质的结合研究奠定基础,在这一方面,有关蛋白质芯 片的深入研究和纳米技术的使用将为蛋白质的研究与中医证候的研究提供发展的契机。而证候一基 因组学也是中医现阶段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将宏观的中医证候与微观的基因功能相联系。为中医 证候的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探索路径。
1.2脏腑学说与分子生物学技术
• 脏腑学说是研究动物机体各脏腑器官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及其相 互关系的学说。
• 肾藏精,主命门之火,是机体的先天之本,对机体的生长、发育、 生殖有重要影响。杨金蓉运用“恐伤肾”原理恐吓母鼠,造成子鼠先 天肾气亏虚的动物模型,然后检验子鼠胸腺核酸含量,发现恐吓各组 DNA、RNA含量及RNA/DNA值均有所降低,且恐吓程度越重,降 低越明显。王米渠报道受惊吓母鼠所产子鼠大脑皮层厚度变薄,尤以 分子层明显变薄,说明围产期紧张情绪直接影响到下一代子鼠的生长 发育。用RT—PCR技术发现肾阳虚证和下丘脑室旁核促肾上腺皮质激 素的mRNA表达受抑,将肾阳虚证定位在下丘脑。脾统血,主运化, 是机体的后天之本。王晓明等通过脾气虚证大白鼠模型LPO及其相关 抗氧化酶变化研究,提示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在生理上同分子 生物学水平的抗氧化酶活性和(含量)的正常,从而维持了生物膜的正 常功能的认识相类似,对中医“脾”的本质的现代化科学解释有一定 的学术意义。这一切都说明中医脏象学说是有分子生物学基础的。
分子生物学在兽医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动物学研究方面的应用
167教育现代化·2016年12月第40期高等教育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动物学研究方面的应用吕琳娜(南京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摘 要:在分子生物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其应用也愈加广泛。
本文重点对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体检测和动物生态学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同时阐述了常用的分子诊断技术和分子遗传学技术。
关键词:分子诊断技术;分子遗传学技术;应用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分子生物学领域也突飞猛进,许多新的研究手段和技术应运而生。
这些手段和技术在生物学的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动植物病原体的检测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手段和技术愈发广泛和深入的使用,使得疾病检测的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有了迅猛进展,这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水产养殖病害诊断水平,使得检测各种病原微生物更为安全、方便、快捷。
分子诊断技术基于每种病原体都含有特异性的DNA 或RNA 序列,通过对病原体核酸分子的鉴定来证实病原体,该技术能有效地把病原体鉴定到亚种,从而具体很高的应用价值。
二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动物生态学领域里的应用分子生物学相关的技术和手段已在动物生态学领域广泛应用,且取得了很好的结果。
其相关应用在主要在以下几个领域:(一) 系统发生系统发生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一是了解物种之间的种群进化关系;二是辨别灭绝的物种。
如今,mtDNA 已成为其主要资料来源。
(二) 迁移和基因漂移迁移是指具有某一基因频率的一部分种群,迁移至基因频率不同的另一种群,杂交并定居,从而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它是重要的种群结构的内容。
而基因漂移则是由于某一种目标基因自发的进行转移,使附近的近缘物种受到影响从而发生基因的改变,最终生成一种新的具有目标基因优势特征的物种。
(三) 交配制度对交配制度的研究可以衡量在自然状态下个体的繁殖成功。
主要研究手段是多基因位点指纹法、单基因位点指纹法、RFLP 分析法。
(四) 性别确定性别是由特定的DNA 决定的,是单基因位点上的等位差异,这种差异包含性染色体。
兽医临床诊断:动物支原体感染检测
兽医临床诊断:动物支原体感染检测一、引言动物支原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兽医临床疾病,它对动物的健康和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有效地控制和预防动物支原体感染,兽医临床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动物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检测方法以及防治措施。
二、动物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1. 呼吸系统症状:动物支原体感染常表现为呼吸系统症状,如咳嗽、喷嚏、流涕、呼吸困难等。
这些症状可能是由支原体直接侵害呼吸系统黏膜,引起炎症反应所致。
2. 消化系统症状:部分动物感染支原体后,可能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食欲不振、腹泻、便秘等。
这些症状可能与支原体侵害肠道黏膜,影响消化吸收功能有关。
3. 免疫系统症状:动物支原体感染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受损,使动物容易感染其他病原微生物。
表现为反复发热、免疫力下降等。
4. 生殖系统症状:在某些动物中,支原体感染可能导致生殖系统症状,如繁殖障碍、胎儿死亡等。
这可能与支原体侵害生殖器官,影响生殖功能有关。
三、动物支原体感染的检测方法1. 病原学检测:通过采集动物样本,如呼吸道分泌物、粪便、尿液等,进行支原体分离培养和鉴定。
这是一种直接检测病原体的方法,准确度高,但操作复杂,周期较长。
2. 分子生物学检测:利用PCR技术检测动物样本中的支原体DNA。
这种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快速诊断支原体感染。
但设备和技术要求较高,成本较大。
3. 免疫学检测:通过检测动物体内的支原体抗体水平,来判断动物是否感染支原体。
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有ELISA、IFA等。
这种方法简便、快速,但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四、动物支原体感染的防治措施1.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养殖环境清洁卫生,减少动物密度,避免过度拥挤。
加强通风换气,降低氨气等有害气体浓度。
提高饲料营养水平,增强动物抗病能力。
2. 定期检测:对养殖场动物进行定期支原体检测,及时发现并隔离感染动物,防止疫情扩散。
3. 免疫接种:针对某些动物支原体感染,可采用疫苗接种进行预防。
分子生物学在兽医中应用
分子生物学在兽医中应用分子生物学是对生物体内发生的分子和基因层面的变化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可以用于诊断、治疗和预防动物疾病。
在兽医领域中,分子生物学的应用涉及到许多方面,如诊断疾病、基因工程、疫苗制备等,下面将就分子生物学在兽医中的应用进行一些简单介绍。
(一)诊断疾病:分子生物学在兽医领域中,最主要的应用就是诊断动物疾病。
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通过分离、分析和检测动物体内的DNA、RNA和蛋白质等分子遗传物质,从而确定动物是否感染病原体。
例如,在动物感染病原体时,病原体的DNA和RNA可以被提取出来,并通过PCR技术进行检测,从而确定动物是否感染某种病原体。
同时,在动物体内检测到的蛋白质也可以通过Western blotting技术进行检测,从而确定动物是否感染病原体。
此外,分子生物学技术还可以用于检测动物遗传疾病。
此类疾病通常是由于某一基因突变引起的,通过PCR技术检测某一基因是否发生突变,可以帮助诊断这类疾病。
(二)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技术还可以用于基因工程,即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动物基因进行修改。
目前,基因工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疫苗制备领域。
在动物基因工程中,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包括基因克隆、基因转移、基因敲除等技术。
例如,可以通过基因克隆技术,将动物有利的基因进行扩增,然后重新合成基因进行转移,从而改善动物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等方面。
另外,在动物疫苗制备领域中,也广泛应用了基因工程技术。
例如,将病毒或细菌表面抗原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上,经过酵母或细胞培养得到大量表达抗原的蛋白质,再用这些蛋白质制备疫苗。
此外,还有利用重组病毒、细菌和其他易于转染动物体内的微生物制备疫苗等技术,这些都是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基因工程技术。
(三)其他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兽医领域中还有许多其他应用,例如,帮助饲养员进行种猪、种牛的选育,在畜禽养殖领域中进行品种改良。
此外,分子生物学技术还可以用于通过遗传工程创造新的动物品种或动物模型,以及通过克隆技术进行动物繁殖等。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家畜血吸虫病诊断上的应用
作者简介:李跻(1978—),男,宁夏永宁人,大学本科,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高新技术推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及动物疾病诊疗服务工作。
断是血吸虫病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血吸虫病诊断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一直是热点方向。
近年来,我国血吸虫病的流行程度逐年降低,尤其是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的实施,对我国家畜血吸虫病的诊断提出了新的要求,敏感特异的诊断技术再次成为传染源控制的中心问题。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特别是PCR技术的发展,血吸虫病核酸检测技术也逐步发展,并建立了部分较好的方法。
本文主要叙述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家畜血吸虫病诊断上的应用,以期家畜血吸虫病分子生物学诊断在基层防治实践中进一步接受和推广。
技术;诊断;家畜血吸虫病;应用与推广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家畜血吸虫病诊断上的应用李跻(宁夏永宁县闽宁镇农业服务中心银川750104)以间接血凝试验(IHA)为代表的血清学诊断技术逐步在我国家畜血吸虫病诊断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其始终作为一种初筛的工具,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
以粪便毛蚴孵化为代表的病原学诊断技术是家畜血吸虫病确诊的“金标准”,但随着流行程度和感染强度的进一步降低,其敏感性饱受诟病。
检测核酸物质的方法为家畜血吸虫病诊断开辟了新途径,在特定意义上,核酸检测也属于病原学检测的范畴,可作为家畜血吸虫病确诊的依据。
另外,多项研究证实,核酸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核酸检测一般基于PCR技术建立,2002年,粪便PCR诊断技术首先应用于检测曼氏血吸虫感染,其后,PCR诊断技术应用不断增多,并相继出现诊断日本血吸虫和埃及血吸虫病的报道[1]。
下面就将基于PCR 及其延伸技术在家畜血吸虫病诊断上的应用介绍如下:1血吸虫核酸检测的可行性只要病原体存在于家畜或受体体内,机体内就会有其核酸物质的存在,日本血吸虫生活史和寄生部位的特殊性决定了核酸检测技术的可行性。
日本血吸虫尾蚴侵入家畜皮肤后转变为童虫,此后血吸虫就在家畜的循环系统中移行、发育、成熟和产卵。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兽药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兽药的应用在兽药的世界里,分子生物学技术就像是一位神通广大的魔法师,悄然改变着动物健康守护者的工具箱。
想象一下,那些曾经困扰养殖业的顽疾,如今在高科技的显微镜下无所遁形,被一一攻克。
这不仅仅是一场技术的革新,更是对生命尊重和爱护的深刻体现。
一、从基础到前沿:分子生物学的魔力说起分子生物学,听起来好像离我们很远,其实它早已渗透进了兽药研发的每一个角落。
想象一下,就像侦探在显微镜下寻找线索,科学家们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动物的细胞、基因层面探寻疾病的秘密。
这些技术,比如基因测序、PCR扩增等,就像是打开了一扇扇通往微观世界的大门,让原本难以捉摸的病毒、细菌无所遁形。
就拿基因测序来说吧,它就像是给动物的基因拍了个高清大片,每一个碱基对都逃不过它的眼睛。
这样一来,病毒变异、耐药性等难题就不再是谜一样的存在,而是可以被精准识别、有效应对。
这不,一些基于基因测序的兽药产品应运而生,它们就像是精准的导弹,直击病原体的要害,让动物朋友们重获健康。
二、精准医疗:从“一刀切”到“量体裁衣”在过去,兽医们给动物治病,往往靠的是经验和直觉,就像是给不同的动物都穿上了同一件“衣服”。
但现在,有了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加持,兽药治疗也开始走向精准化、个性化。
这就好比是量体裁衣,每个动物都能得到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比如说,有些动物感染了同一种病毒,但它们的基因型可能完全不同。
这时,如果还用同一种药来治疗,效果可能就大打折扣了。
而有了分子生物学技术,我们就可以对这些动物的基因进行筛查,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然后“对症下药”,真正做到药到病除。
三、疫苗研发:从“慢工出细活”到“快马加鞭”疫苗,是预防动物疾病的重要武器。
但传统疫苗的研发,往往耗时费力,就像是慢工出细活,需要经历漫长的试验和验证过程。
而现在,分子生物学技术就像是给疫苗研发按下了快进键,让整个过程变得更加高效、便捷。
就拿基因工程疫苗来说吧,它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病原体的关键基因片段“移植”到无害的载体上,从而制备出既安全又有效的疫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1.2脏腑学说与分子生物学技术
• •
脏腑学说是研究动物机体各脏腑器官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及其相 互关系的学说。 肾藏精,主命门之火,是机体的先天之本,对机体的生长、发育、 生殖有重要影响。杨金蓉运用“恐伤肾”原理恐吓母鼠,造成子鼠先 天肾气亏虚的动物模型,然后检验子鼠胸腺核酸含量,发现恐吓各组 DNA、RNA含量及RNA/DNA值均有所降低,且恐吓程度越重,降 低越明显。王米渠报道受惊吓母鼠所产子鼠大脑皮层厚度变薄,尤以 分子层明显变薄,说明围产期紧张情绪直接影响到下一代子鼠的生长 发育。用RT—PCR技术发现肾阳虚证和下丘脑室旁核促肾上腺皮质激 素的mRNA表达受抑,将肾阳虚证定位在下丘脑。脾统血,主运化, 是机体的后天之本。王晓明等通过脾气虚证大白鼠模型LPO及其相关 抗氧化酶变化研究,提示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在生理上同分子 生物学水平的抗氧化酶活性和(含量)的正常,从而维持了生物膜的正 常功能的认识相类似,对中医“脾”的本质的现代化科学解释有一定 的学术意义。这一切都说明中医脏象学说是有分子生物学基础的。
分子生物学在兽医中的医学研究中的 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兽医领域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兽医细菌学研究中 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兽医药学中的应用进展
• 中兽医学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而形成了独 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诊疗手段,是中国历代劳动人民同 疾病进行斗争的经验总结,其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理论、诊 法、中药、方剂、针灸和病证防治等部分。然而,要使中 兽医学走向世界,仅凭传统中兽医理论是不够的,必须使 之与现代医学结合,从现代医学的角度阐明中兽医辨证原 理及中兽药的作用机理,实现传统中兽医药学现代化。而 分子生物学使人类对生命现象、生物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已 产生了一系列的突破,中兽医药理论与分子生物学虽然属 于两种不同的体系,但两种科学研究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是一致的,因此,从分子水平研究中兽医药,对推动中西 兽医结合、促进中兽医药学的发展和防病治病很有意义。
1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兽医基础理论中的应用
• • 1.1 阴阳学说与分子生物学技术 阴阳学说贯穿于中兽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用以说明动物体的组织结 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并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是中兽医理论的高度概 括。 近几年来,我国对cAMP、cGMP与中兽医阴阳学说进行了研究。李芳生 …报道,阳虚者cAMP水平升高,cAMP/cGMP比值下降;阴虚者cGMP 水平升高,cAMP/cGMP比值升高。进一步分析cAMP、cGMP与阴虚和 阳虚的关系可知,阳虚者表现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加强;阴虚者主要表现交 感神经系统活动加强。这些研究都为推动中医理论向现代化迈进有重要意义 。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是中医临 床诊断和治疗的基本原则。与此理论相一致,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发现,正 常细胞染色体上存在非活化状态的原癌基因,同时还存在抑癌基因。如前者 激活,基因异常表达;或后者缺失而不能发挥正常细胞生长调节和终止分化 作用,就可导致肿瘤发生,这说明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两者平衡失调对肿瘤 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
•
•
用细胞培养的方法研究发现,复方补益剂(四君子汤、四物汤、八珍汤、十 全大补汤)对细胞生长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且不同补益剂对同种细胞的促生 长作用明显不同,同种补益剂对不同细胞或同种细胞的不同生长时期作用也 不完全相同。贺双腾等运用No.hem杂交检测到,加入补肾醒脑解毒复方中 药煎液后,感染神经元NGF和BDNF表达较正常海马神经元明显提高并且能持 续增加,维持潜伏感染神经元存活达lO周以上。凌云彪等[30 J利用核素掺人 试验、流式细胞术观察到,通过两种不同途径制备的中药复方“肝纤方”可 以抑制大鼠肝星状细胞(HSC)的增殖及其胶原合成。
分子生物学技术与中药品质改良
•
由于野生药材资源日益减少,栽培品种品质退化,有效 成分含量不足以及农药残留量超标等一系列问题,给中药 材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带来了一定困扰。胡之璧引用植物 细胞培养技术进行洋地黄培养细胞的生物转化研究,筛选 出高产细胞并获得了遗传稳定性。另外,还可以应用转基 因技术开发新药。如国外报道可从转基因绵羊羊奶50%蛋 白质中提取出抗胰蛋白酶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
随着中医药防治肿瘤研究的广泛与深入,疗效高、副作用小、多靶位、多环 节抗肿瘤中药的研制,将是未来肿瘤防治的希望。日本学者对小柴胡汤的研 究发现,柴胡汤水溶液能诱导肝癌细胞KIM一1和胆管细胞KMC—l凋亡。而 不影响正常细胞。另有日本学者报道,黄芪苷元能有效抑制扑拓异构酶一2的 活性和3种肝癌细胞系的增殖,并能诱导KIM一1细胞发生凋亡,诱导HuH一7 、HLF细胞坏死。孙饶鸿等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发现消瘤饮(根据益气解毒抗癌 的原则组成的治疗肿瘤中药方剂)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可促使b娃基因表达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1.3 中兽医证的研究与分子生物学技术
•
证,即证候,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因、病机、病性、邪正双方力量对比等方面情况的 概括,是中医的核心问题。而辨证施治就是针对证的差异,以四诊为依据,认识疾病、诊断疾病的 过程。故中医有“有诸于内必行诸于外”的说法。
中兽医中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在分子生物学上的体现就是将同一疾病不同证候和同一证候不同 疾病的动物进行基因图谱表达,观察分析其基因突变、异常表达同疾病的关系。从中西医结合的角 度,中医证本质的含义是指引起证发生发展的物质基础,这些物质决定着证的动态变化过程。 证研究的突破,对于解释中兽医的科学内涵,推动中医各学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子 生物学对于蛋白质研究的突破将为证候与蛋白质的结合研究奠定基础,在这一方面,有关蛋白质芯 片的深入研究和纳米技术的使用将为蛋白质的研究与中医证候的研究提供发展的契机。而证候一基 因组学也是中医现阶段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将宏观的中医证候与微观的基因功能相联系。为中医 证候的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探索路径。
•
•
•
目前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于脏腑辨证的研究比较多,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这些理论的分子生物 学基础。如钟历勇等观察补肾、健脾、活血三类复方对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一胸腺轴(HPAT)受抑 模型的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基因表达的影响,从分子水平阐明药物对阳虚证的 主要调节点。结果表明惟有补肾药可通过提高下丘脑CRF mRNA表达来保护HPAT轴免受外源性皮 质酮的抑制。
•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 • 3.1 分子生物学技术与中药作用机理的研究 我国的中药资源丰富,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应用法则,中药中的有效成分通过多途径、多环节、多 靶点调节机体内部的动态平衡。中药多采用复方,讲究君、臣、佐、使。以求各味药之间能协同作 用。由于成分复杂,研究起来比较困难,这就要求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分离中药有效成分进行中药 现代化的研究。 1994年,Wilkins和Williams首先提出了蛋白质组。化学蛋白质组学是利用化学小分子直接从功能 角度切入蛋白质组的研究,通过化学小分子处理前后的差异蛋白质组展示,研究蛋白质的翻译后修 饰过程。这种研究模式为中药对机体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研究平台。 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中药药理的研究开始于中药单体的研究,集中于人参三醇皂苷、云芝多糖 等中药单体对细胞内相关因子及受体mRNA转录、基因表达上有调控作用。对于中药复方的研究尚 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学者曾对人参、黄芪、青蒿、淫羊藿、银耳、灵芝等药物对体内重要的细胞因 子(IL—l、IL一2、IL一3、IL一6、TNF等)的基因表达调控机体的免疫反应做了探讨。曹颖英等[26 J应 用斑点杂交法研究表明,淫羊藿苷(ICA)可促进刀豆蛋白(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IL一3 mRNA、IL一 6 mRNA的表达,其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且它对IL一6 mRNA表达的促进作用优于IL一 3 mRNA,初步阐明了ICA促进某些细胞因子产生的分子机制。王平等研究了加味温胆汤对日本快 速老化模型鼠肝细胞核活性基因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味温胆汤具有提高SAM—P/10鼠肝细胞核 活性基因水平、增强其转录活性的作用。
•
分子生物学技术与中药鏊定
• 我国中药材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过去一直采用形态学分类法来鉴定 中药材。这种建立在宏观监测水平上的方法往往不完善,尤其是动物 药及破碎中药的鉴定,这也是中药质控的难点,而蛋白质电泳法和核 酸分析法作为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正在中药鉴定中广泛应用。 • 任冰如等用RAPD技术(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对南、北苍术不同居 群间的亲缘关系做了鉴定,从DNA水平上证实了南、北苍术亲缘关系 很近,差异很小,从而证实了北苍术是南苍术的变种,而非不同种。 罗志勇等m’运用AFLP技术(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法)成功构建出多态 性丰富和重复性好的人参、西洋参指纹图谱,并运用计算机软件对结 果进行二维图象处理,计算出不同样品间相似度指数,并从相似度指 数发现西洋参与引种到我国吉林的西洋参的DNA发生一定的变异,但 变异程度小于人参与西洋参间的差异。国外学者运用各种分子标记法 对淫羊藿属、黄芪属、贝母属、栝楼属、苍术属、沙参属、紫苏属、 天南星属等药用植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此外,DNA分子标记方 法还可用于中成药质量分析,如台北医学院利用RAPD标记技术成功 检出玉屏风散中的白术、黄芪和防风3味药材,台湾药物食品检测局 利用PCR技术成功鉴别出四物汤中当归和中降汤中大和当归成分。
•
•
健脾药对免疫系统有直接的促进作用,而活血药对HPAT轴无任何影响,其结论是药物 对肾阳虚证的主要调节位点在下丘脑。刘福春等通过H2一TdR掺入细胞核DNA的方法 。 发现“阳虚”动物骨髓细胞DNA合成率下降,认为中医肾主骨生髓藏精理论与促进核 酸蛋白质代谢有关。 通过对中药抗衰老作用机制的研究发现端粒长度缩短与衰老有关。端粒是线形染色 体末端的特殊结构,含有DNA’高度重复序列,随着细胞的衰老,血液及结肠黏膜细 胞中端粒的平均长度在不断减少,抗衰老中药的作用可能表现在对端粒DNA重复序列 有保护作用。而中药通过提高DNA的修复能力、清除自由基、增强神经生长因子 (NCF)受体等作用来达到抗衰老之目的。 标准化、规范化是涉及中医药科研各个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也是中医药现代化、 国际化的基础。要实现这一目标,引入被医学界公认为对指导临床实践、制定计划、 解释结果和临床决策具有重要价值的方法学是完全有必要的。目前对于证的研究只是 从某一角度进行了分子生物学微观阐述,但却为辨证施治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